CN101521855B -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基于p2p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基于p2p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1855B
CN101521855B CN2009101355221A CN200910135522A CN101521855B CN 101521855 B CN101521855 B CN 101521855B CN 2009101355221 A CN2009101355221 A CN 2009101355221A CN 200910135522 A CN200910135522 A CN 200910135522A CN 101521855 B CN101521855 B CN 1015218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terminal
packet
opposite e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end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55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1855A (zh
Inventor
孙国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355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218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21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1855A/zh
Priority to GB1118894.3A priority patent/GB2482268B/en
Priority to US13/265,294 priority patent/US20120033616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0/071863 priority patent/WO201012152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1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18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8Message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4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s or networks with limited capabilit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 portability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移动终端间实现P2P方式的即时通信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基于P2P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用户输入的信息生成数据包,该数据包携带有对端通信设备的标识和接收端口号;通过预先定义的发送端口向基站发送该数据包;若监听到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包,则从接收的数据包中获取信息。由于移动终端根据对端设备的标识,通过发送端口直接向对端设备发送数据包,并监听接收端口来接收对端设备返回的数据包,则不必通过即时通信服务器的支持而实现移动终端间的即时通信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基于P2P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移动终端间实现P2P方式的即时通信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网络信息系统可分为两类,分别是基于C/S构架(客户端/服务器)和P2P(peer to peer,伙伴对伙伴)构架的应用系统。P2P应用允许主机之间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相互通信,众多Peer之间形成一个P2P覆盖网络(OverlayNetwork),从而使各种数据(如文本文件、视频文件等)能方便地在普通主机之间共享。在全球的即时通信(如Skype)、文件共享(如BT)、分布计算、协同工作等方面大有前途。
简单的说,P2P直接将人们联系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直接交互。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商。人们可以通过P2P技术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文件交换,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需要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或者下载。P2P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改变互联网现在的以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面地或者通过电话交流和沟通也是一种P2P模式。
随着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及第三代通信技术的演进,把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朝未来的全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网络平台发展。
从GPRS结构可以看出,基站与SGSN(Serving GSN,服务GSN)设备之间的连接一般通过帧中继连接,SGSN与GGSN(Gateway GPRS ServiceNode,GPRS服务节点网关)设备之间通过IP网络连接。GGSN可以由具有网络地址翻译功能的路由器承担内部IP地址与外部网络IP地址的转换,移动终端可以访问GPRS内部的网络,也可以通过APN(Access Point Name,外部网络接入点名称)访问外部的PDN(Public Data Network,公共数据网)/Internet网络。
在标识GPRS设备中,如移动终端的标识除了在GSM(Global 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IMSI(International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国际移动用户标识号)等号码外,还需要分配IP地址。网元设备SGSN、GGSN的标识既有7号信令地址,又有数据GGSN的IP地址,GSN(SGSN或GGSN)之间的通信采用IP地址,而GSN(GigabyteSystem Network,千兆字节系统网络)与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等实体的通信采用7号信令地址。在GPRS系统中,有两个重要的数据库记录信息。一是用户移动性管理上下文,用于管理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另一是用户的PDP(Package Data Protocol,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用于管理从移动终端到网关GGSN及到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数据路由信息。当移动终端访问GPRS内部网络或外部PDN/Internet网络时,移动终端向SGSN发激活PDP上下文请求消息,移动终端可以与运营商签约选择固定服务的GGSN,或根据APN选择规则,由SGSN选择服务的GGSN,SGSN再向GGSN发建立PDP上下文请求消息。GGSN分配移动终端一个IP地址(静态或动态、公用或私有),在建立PDP上下文过程中,需要对移动终端用户的身份、需要的服务质量进行鉴权和论证,在成功地建立和激活PDP上下文后,移动终端、SGSN和GGSN都存储了用户的PDP上下文信息。有了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数据的路由信息,移动终端就可以访问该网络的资源。
目前,移动终端的即时通信软件,如飞信、QQ等,都是基于C/S模式的,也就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即移动终端之间如果需要进行即时通信时,需要登录到即时通信服务器上;在即时通信服务器平台上,支持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转发,从而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即时通信。如果同时在线用户过多,会出现即时通信服务器处理较慢,数据丢失等现象。而且需要通过即时通信服务器进行中转,会有较大延时;尤其在发送文件时,延时现象更明显,速度可能会极慢。并且有时即时通信服务器繁忙时,移动终端可能会无法登陆网络。此外,个人信息保存在服务器上,有个人信息遭到恶意泄漏或者无意泄漏的危险,并受到无线运营商的控制,可能会有额外的费用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基于P2P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用以实现移动终端之间不必通过即时通信服务器的支持而进行即时通信数据传输。
一种移动终端基于P2P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将用户输入的信息生成数据包,该数据包携带有对端通信设备的标识和接收端口号;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基站向所述对端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数据包;并
监听预先定义的接收端口,若监听到所述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包,并确定接收的数据包为所述对端通信设备发送之后,从接收的数据包中获取对端通信设备发送的信息。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数据包生成模块,用于将用户输入的信息生成数据包,该数据包携带有对端通信设备的标识和接收端口号;
数据包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基站向所述对端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数据包;
端口监听模块,用于监听预先定义的接收端口;
数据包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端口监听模块监听到所述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包时,若确定接收的数据包为所述对端通信设备发送的,则从接收的数据包中获取对端通信设备发送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由于根据对端设备的标识,通过基站直接向对端设备发送数据包,并监听接收端口来接收对端设备返回的数据包,从而不必将即时通信信息先发送到即时通信服务器,再由即时通信服务器转发至对端设备,从而实现移动终端之间不必通过即时通信服务器的支持而进行即时通信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即时通信前添加对方为好友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与对方进行即时通信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即时通信前添加对方为好友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退出与对方即时通信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与对方进行即时通信的移动终端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将P2P的概念引入到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的即时通信中,不通过即时通信服务器和无线运营商直接和好友进行通信。在本发明实施例为移动终端提供的即时通信工具中,为该工具预先定义了一个端口作为该工具的通信接收端口;移动终端向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通过系统动态分配的端口向基站发送;移动终端监听这个预先定义的接收端口,在确定该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包时,获取该数据包,并从数据包中获取信息。由于为移动终端定义了即时通信的接收端口,移动终端可以直接向对端的接收端口发送数据,并且,移动终端通过监听本终端的接收端口可以获得对端发送的数据,从而不需要网络侧的即时通信服务器的支持,就可以实现终端之间的即时通信。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假设移动终端A与移动终端B之间实现无即时通信服务器支持的即时通信。那么移动终端A在与移动终端B进行即时通信之前,移动终端A通知移动终端B上线,或者添加移动终端B为好友的过程,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01、移动终端A根据用户添加移动终端B的用户为好友、或者通知移动终端B上线的指令,生成PUSH消息。
用户在启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即时通信工具后,即时通信工具将执行如下的步骤。
移动终端A根据用户添加移动终端B的用户为好友、或者通知移动终端B上线的指令,生成PUSH消息(推送消息,无线条件下一般通过SMS协议发送)。在该PUSH消息中携带有处理程序标识用以指示处理该PUSH消息的程序(即即时通信请求程序)、本地移动终端(即移动终端A)的号码以及本地移动终端(即移动终端A)的IP地址。进一步,该PUSH消息中还可以携带用户的昵称,或者超时时间等信息。
S102、移动终端A将生成的PUSH消息向移动终端B发送。
移动终端A根据移动终端B的号码(比如IMSI号码)向移动终端B发送该PUSH消息。
S103、移动终端B接收到PUSH消息后提示用户是否与移动终端A的用户进行即时通信。
移动终端B接收到PUSH消息后,根据PUSH消息中携带的处理程序标识调用即时通信请求程序处理该PUSH消息。具体为,移动终端B的即时通信请求程序解析PUSH消息,获取PUSH消息中携带的移动终端A的号码,或者IP地址等信息,并通过显示屏显示相关的提示内容(比如提示内容中包括移动终端A的号码、或者IP地址、或者移动终端A用户的昵称等),提示用户是否与移动终端A的用户进行即时通信。
S104、如果移动终端B的用户同意通信,则即时通信请求程序启动移动终端B的即时通信工具,将移动终端A添加为好友(即准备与移动终端A进行即时通信,接收来自移动终端A的IP地址的数据或者向移动终端A发送数据),并发送确认消息。
如果移动终端B的用户同意,则移动终端B根据用户的同意指令,启动移动终端B的即时通信工具,将移动终端A添加为好友,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A的号码向移动终端A发送PUSH消息通知移动终端B已经上线,该PUSH消息中包含有用以指示该PUSH消息为确认消息的标识,以及移动终端B的IP地址,或者移动终端B的用户的昵称等信息。
或者,移动终端B通过系统动态分配的发送端口向移动终端A预先定义的接收端口发送包含确认信息的数据包,通知移动终端B已经上线。移动终端A通过监听预先定义的接收端口,在监听到接收数据包时,并确定该数据包为移动终端B发送包含确认信息的数据包,则可以开始与移动终端B进行即时通信了。
如果移动终端B的用户不同意通信,则不做处理,结束。
S105、移动终端A若在发送PUSH消息后的设定时间段内收到移动终端B返回的确认消息,则将移动终端B用户添加为好友,即准备与移动终端B进行即时通信,接收来自移动终端B的IP地址的数据或者向移动终端B发送数据。
具体为,移动终端A根据PUSH消息中的确认消息的标识,确定该PUSH消息为确认消息,则提取PUSH消息中的移动终端B的IP地址,并准备向移动终端B的IP地址发送数据包,或者接收移动终端B的数据包。
移动终端A若在发送PUSH消息后的设定时间段内没收到移动终端B返回的确认消息,则认为通知失败。
利用PUSH消息(即短信)通知对端移动终端上线进行即时通信,实时性更强。如用户不在线,可以通过短消息等方式,通知用户上线进行交流。而这一点目前Internet网络上可以实现P2P即时通信的PC终端则无法实现。
上述虽然是以通知移动终端B的用户上线为例讲述的具体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上述技术内容,轻而易举实现以短信方式向多个移动终端用户广播、通知上线的技术方案,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移动终端A通知移动终端B上线后,移动终端B的用户启动移动终端中的即时通信工具,将移动终端A的用户添加为好友后,移动终端A即可与移动终端B进行即时通信,具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201、移动终端A获取需要发送的信息生成数据包。
比如,移动终端A获取用户输入的文字信息,或者获取用户指定的文件,将获取的信息生成数据包,数据包中携带有移动终端B的标识,如IP地址。数据包可以是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格式的数据包,也可以是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格式的数据包。以UDP数据包为主要方式。
如果需要发送的信息过多,则可以分为多个数据包进行发送。
S202、移动终端A通过基站向移动终端B的特定的接收端口发送生成的数据包。
移动终端A通过系统动态分配的发送端口发送无线数据包。该数据包中携带有移动终端B的标识(IP地址,号码等信息)以及移动终端B的接收端口号。该无线数据包经由基站,以及网络侧的路由网元等被直接发送到移动终端B,而不是如现有技术那样被发送到某个即时通信服务器。
对应地,移动终端B中也预先定义了用于接收即时通信数据包的接收端口。在移动终端B启动了本终端的即时通信工具后,移动终端B对该接收端口进行监听,移动终端A向移动终端B的接收端口发送数据包(即发送的数据包中携带有移动终端B的标识和接收端口号),则移动终端B可以通过该接收端口接收到该数据包。
S203、移动终端B监听接收端口,在确定所述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包时,从接收的数据包中获取信息。
在移动终端B启动了本终端的即时通信工具后,移动终端B对预先定义的接收端口进行监听;在监听到该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包时,对数据包进行处理。若移动终端B将移动终端A添加为好友,且移动终端B确定接收的数据包是由移动终端A发送的,则接收、显示或保存该数据包的信息。
S204、移动终端B向移动终端A返回数据包。
类似地,移动终端B的即时通信工具也可以将移动终端B用户输入的信息生成数据包发送给移动终端A,数据包中携带有移动终端A的标识(包括IP地址和/或号码)以及接收端口号。该数据包可以经由网络侧的基站以及GSN进行路由、转发被发送到移动终端A。
S205、移动终端A监听预先定义的接收端口,在确定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包时,从接收的数据包中获取信息。
类似地,移动终端A也监听接收端口,在确定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包时,从接收的数据包中获取信息。比如,确定该数据包为移动终端B发送的数据包,则获取数据包中的信息进行显示或保存。
进一步,移动终端A还可以判断是否为单个数据包;如果是,则接收处理该数据包;否则,循环接收,直到接收了所有数据包后进行处理。
除了上述利用短信通知对端移动终端上线进行即时通信、添加对方为好友的方法,对于已经开启即时通信工具,具备收/发数据包功能的移动终端还可以利用IP地址或者IP地址段将对方添加为好友,图3示出另一种添加对端移动终端用户为好友的方法的流程图,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301、移动终端A获得要广播的移动终端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段。
用户在启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即时通信工具后,移动终端A的即时通信工具获得要广播的移动终端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段。这些IP地址或者IP地址段可以是用户输入到移动终端A中的,也可以是从记录的其他通信用户的IP地址中选择的。
S302、移动终端A生成即时通信请求数据包,并向获得的要广播的移动终端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段发送该即时通信请求数据包。
移动终端A生成即时通信请求数据包中携带有用以指示数据包中的信息为请求添加好友信息的标识、接收方的接收端口号,以及本地移动终端(即移动终端A)的号码和本地移动终端(即移动终端A)的IP地址。进一步,该即时通信请求数据包中还可以携带用户的昵称,或者超时时间等信息。
S303、若广播对象已经启动即时通信工具,则会监听预先定义的接收端口,在监听到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包时进行处理。
广播对象(比如移动终端B)在监听到端口接收到数据包时,若根据数据包中携带上线通知的标识确定接收到上线通知,则获取即时通信请求数据包中携带的移动终端A的号码、和IP地址等信息,并提示用户是否将移动终端A添加为好友。
S304、若用户同意添加好友,则添加移动终端A的用户为好友,返回确认数据包。
若广播对象(比如移动终端B)同意添加移动终端A的用户为好友,则移动终端B根据用户的同意指令,添加移动终端A的用户为好友,准备接收来自移动终端A的IP地址的数据,并通过系统分配的发送端口返回确认数据包。确认数据包中携带有确认添加为好友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A的标识、地址和接收端口号。
S305、移动终端A监听接收端口,在监听到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包时进行处理。
若移动终端A监听到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包,且确定该数据包是广播对象(比如移动终端B)发送的确认数据包,则添加移动终端B的用户为好友。之后,双方可以进行P2P模式的即时通信了。
此外,移动终端A还可以将上述的即时通信请求数据包根据一个用户的IP地址,发送给一个用户,即广播对象只是一个用户,从而通知该用户是否添加为好友。
当移动终端A的用户需要下线,退出即时通信状态,则退出流程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401、移动终端A接收到用户退出即时通信的指令后,判断当前网络通信状态。
若当前网络通信状态为正在通信状态,则再次确认用户要退出后,停止当前的网络操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402、移动终端A查询好友列表,以UDP数据包的方式向列表中的各好友发送退出请求。
具体为移动终端A根据各好友的移动终端标识以及接收端口号分别向各好友发送包含有退出请求的数据包,该数据包包含有移动终端A的标识(如号码和地址)等信息,具体格式和详细内容,可自行定义,也可以采用现成的标准如RTSP协议等。
S403、移动终端A关闭即时通信的网络连接。
具体为,移动终端A关闭即时通信的网络连接,停止收发数据,并停止对接收端口的监听。
S404、好友在接收到移动终端A发送的退出请求后,停止与移动终端A相关的网络操作,并将移动终端A的用户设置为不在线。
假设移动终端B的用户为好友之一,则移动终端B在监听到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包,并且接收的数据包包含有退出请求,则停止与移动终端A相关的网络操作(比如不再向移动终端A发送数据包,或接收来自于移动终端A的数据包),并将移动终端A的用户设置为不在线。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虽然上述说明中,为便于理解,对方法的步骤采用了顺序性描述,但是应当指出,对于上述步骤的顺序并不作严格限制。
事实上,上述移动终端A中预先定义的发送端口与接收端口可以是同一个端口,也可以是不同的端口;移动终端B预先定义的发送端口可以与移动终端A预先定义的发送端口的端口号相同;移动终端B预先定义的接收端口也可以与移动终端A预先定义的接收端口的端口号相同。
移动终端间交互的数据包,可以尽量采用UDP格式,以减少流量,降低系统负荷。
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即时通信工具可以实现上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移动终端A、移动终端B)的功能,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数据包生成模块501、数据包发送模块502、端口监听模块503、数据包接收模块504。
数据包生成模块501用于将用户输入的信息生成数据包,该数据包携带有对端通信设备的标识和接收端口号。
数据包发送模块502用于通过基站向所述对端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数据包。
端口监听模块503用于监听预先定义的接收端口。
数据包接收模块504用于在所述端口监听模块监听到所述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包时,若确定接收的数据包为所述对端通信设备发送的,则从接收的数据包中获取对端通信设备发送信息。即时通信工具可以将数据包接收模块504获取的信息进行显示或保存。
所述对端通信设备的接收端口号与所述移动终端预先定义的接收端口的端口号可以是相同的。
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即时通信工具还可以包括:好友添加模块505。好友添加模块505可以包括如下单元之一:
第一好友添加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端通信设备的号码,向所述对端通信设备以短信方式发送PUSH消息,所述PUSH消息包含有处理程序标识、所述移动终端的号码和IP地址,所述处理程序标识用以指示接收方调用即时通信请求程序,所述即时通信请求程序用以提示接收方的用户是否与移动终端A的用户进行即时通信,根据接收方的用户的指令返回确认信息,并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IP地址添加对方为好友(即准备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即时通信);所述第一好友添加单元在接收到所述对端通信设备返回的确认信息后,添加所述对端通信设备的用户为好友(即准备与所述对端通信设备进行即时通信);
第二好友添加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向若干个IP地址广播即时通信请求数据包,所述即时通信请求数据包中包含有接收方的接收端口号,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号码;所述若干个IP地址中包含有所述对端通信设备的IP地址;所述第二好友添加单元根据所述对端通信设备返回的确认信息添加所述对端通信设备的用户为好友(即准备与所述对端通信设备进行即时通信)。
在好友添加模块505将对端通信设备的用户添加为好友后,则数据包生成模块501则可以生成发送到对端通信设备的数据包,数据包接收模块504则可以接收对端通信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即时通信工具还可以包括:好友确定模块506。
好友确定模块506可以包括如下单元之一:
第一好友确定单元,用于在确定接收到的PUSH消息中包含的处理程序标识为指示接收方调用即时通信请求程序的标识时,调用所述即时通信请求程序,所述即时通信请求程序提示用户是否与发送该PUSH消息的用户进行即时通信;并根据用户的指令返回确认信息,将对方添加为好友(即准备与对方进行即时通信);
第二好友确定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即时通信请求数据包后,提示用户是否与移动终端A的用户进行即时通信;并根据用户的指令返回确认信息、将对方添加为好友。
在好友确定模块506将对方添加为好友后,则数据包生成模块501则可以生成发送到对方的数据包,数据包接收模块504则可以接收对方发送的数据包。
此外,移动终端的即时通信工具中还可以包括:用于添加和删除好友,管理好友列表,管理好友信息的对应关系(号码、地址、用户配置信息等)的好友管理模块;以及
用于显示相关内容及消息,处理用户指令的界面操作模块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由于根据对端设备的标识,通过基站直接向对端设备发送数据包,并监听预先定义的接收端口来接收对端设备返回的数据包,从而不必将即时通信信息先发送到即时通信服务器,再由即时通信服务器转发至对端设备,从而实现移动终端之间不必通过即时通信服务器的支持而进行即时通信数据传输。
进一步,由于移动终端在通知对端设备上线、添加好友时,向对端设备发送PUSH消息进行通知,从而可以在对端设备的用户即使不在线时,也可以及时通知对方上线,并添加好友,比现有技术的通过internet网络实现P2P即时通信的PC终端具有更强的实时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还可以理解的是,附图或实施例中所示的装置结构仅仅是示意性的,表示逻辑结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显示的模块可能是或者可能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能是或者可能不是物理模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移动终端基于P2P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将用户输入的信息生成数据包,该数据包携带有对端通信设备的标识和接收端口号;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基站向所述对端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数据包;并
监听预先定义的接收端口,若监听到所述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包,并确定接收的数据包为所述对端通信设备发送之后,从接收的数据包中获取对端通信设备发送的信息,
在所述移动终端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生成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对端通信设备的号码,向所述对端通信设备以短信方式发送PUSH消息,所述PUSH消息包含有处理程序标识、所述移动终端的号码;
所述对端通信设备接收到所述PUSH消息后,根据所述处理程序标识调用即时通信请求程序,所述即时通信请求程序提示用户是否与移动终端A的用户进行即时通信;并根据用户的指令返回确认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对端通信设备返回的确认信息准备与所述对端通信设备进行即时通信;
或者
在所述移动终端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生成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基站向若干个IP地址广播即时通信请求数据包,所述即时通信请求数据包中包含有接收方的接收端口号,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号码;所述若干个IP地址中包含有所述对端通信设备的IP地址;
所述对端通信设备接收到所述即时通信请求数据包后,提示用户是否与移动终端A的用户进行即时通信;并根据用户的指令返回确认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对端通信设备返回的确认信息准备与所述对端通信设备的用户进行即时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端通信设备的接收端口号与所述移动终端预先定义的接收端口的端口号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基站向所述对端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数据包后,还包括:
所述对端通信设备监听到所述接收端口号所对应的端口接收到数据包后,若确定接收的数据包为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则获取数据包中的信息;
所述对端通信设备向所述移动终端返回数据包,返回的数据包中携带有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和接收端口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端通信设备返回确认信息,具体为:
所述对端通信设备返回包含有确认信息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携带有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和接收端口号;或者
所述对端通信设备通过短信方式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包含有确认信息的PUSH消息。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包括IMSI号码和/或IP地址。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包生成模块,用于将用户输入的信息生成数据包,该数据包携带有对端通信设备的标识和接收端口号;
数据包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基站向所述对端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数据包;
端口监听模块,用于监听预先定义的接收端口;
数据包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端口监听模块监听到所述接收端口接收到数据包时,若确定接收的数据包为所述对端通信设备发送的,则从接收的数据包中获取对端通信设备发送的信息;
还包括:好友添加模块;所述好友添加模块包括如下单元之一:
第一好友添加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端通信设备的号码,向所述对端通 信设备以短信方式发送PUSH消息,所述PUSH消息包含有处理程序标识、所述移动终端的号码和IP地址,所述处理程序标识用以指示接收方调用即时通信请求程序,所述即时通信请求程序用以提示接收方的用户是否与移动终端A的用户进行即时通信,根据接收方的用户的指令返回确认信息,并根据所述网络地址信息添加对方为好友;所述第一好友添加单元在接收到所述对端通信设备返回的确认信息后,准备与所述对端通信设备进行即时通信;
第二好友添加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向若干个IP地址广播即时通信请求数据包,所述即时通信请求数据包中包含有接收方的接收端口号,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号码;所述若干个IP地址中包含有所述对端通信设备的IP地址;所述第二好友添加单元根据所述对端通信设备返回的确认信息准备与所述对端通信设备进行即时通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端通信设备的接收端口号与所述移动终端预先定义的接收端口的端口号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好友确定模块;所述好友确定模块包括如下单元之一:
第一好友确定单元,用于在确定接收到的PUSH消息中包含的处理程序标识为指示接收方调用即时通信请求程序的标识时,调用所述即时通信请求程序,所述即时通信请求程序提示用户是否与发送该PUSH消息的用户进行即时通信;并根据用户的指令返回确认信息,准备与对方进行即时通信;
第二好友确定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即时通信请求数据包后,提示用户是否与移动终端A的用户进行即时通信;并根据用户的指令返回确认信息、准备与对方进行即时通信。 
CN2009101355221A 2009-04-21 2009-04-21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基于p2p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18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55221A CN101521855B (zh) 2009-04-21 2009-04-21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基于p2p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
GB1118894.3A GB2482268B (en) 2009-04-21 2010-04-19 Mobile terminal and peer-to-peer mode bas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US13/265,294 US20120033616A1 (en) 2009-04-21 2010-04-19 Mobile terminal and peer-to-peer mode bas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PCT/CN2010/071863 WO2010121528A1 (zh) 2009-04-21 2010-04-19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基于p2p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55221A CN101521855B (zh) 2009-04-21 2009-04-21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基于p2p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1855A CN101521855A (zh) 2009-09-02
CN101521855B true CN101521855B (zh) 2012-08-08

Family

ID=41082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552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1855B (zh) 2009-04-21 2009-04-21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基于p2p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33616A1 (zh)
CN (1) CN101521855B (zh)
GB (1) GB2482268B (zh)
WO (1) WO20101215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1855B (zh) * 2009-04-21 2012-08-08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基于p2p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1699877B (zh) * 2009-11-05 2012-10-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建立端对端互联网协议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FR2986131B1 (fr) * 2012-01-24 2014-10-10 Streamwide Procede d'etablissement d'une communication sur internet entre terminaux mobiles, programme d'ordinateur et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US8311041B1 (en) * 2012-06-22 2012-11-13 Goog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messaging quota
CN102752748B (zh) * 2012-06-26 2015-08-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CN103634783A (zh) * 2012-08-22 2014-03-12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手机的分组交换域通讯方法及手机
CN103023989B (zh) * 2012-11-27 2015-11-25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的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和终端
WO2014109988A2 (en) * 2013-01-08 2014-07-17 Ing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devices and delivering small data
CN104023152A (zh) * 2014-06-30 2014-09-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320163B (zh) * 2014-10-10 2017-01-25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06912029B (zh) * 2015-12-23 2020-11-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即时消息广播的方法、系统及基站
CN106455012B (zh) * 2016-11-15 2019-10-08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断电检修人员端对端通信方法
US11196830B2 (en) * 2018-02-12 2021-12-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livering messages to offline devices us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CN109756476B (zh) * 2018-11-27 2021-05-14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自定义昵称设置方法及系统
US11178446B2 (en) * 2020-03-09 2021-11-16 Haworth, Inc. Synchronous video content collaboration across multiple clients in a distributed collaboration syste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3758A (zh) * 2006-05-29 2007-12-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建立音/视频会话的系统及方法
CN101136876A (zh) * 2007-09-29 2008-03-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中的事件提示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57866B1 (ko) * 2000-05-31 2002-10-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의 화상 단문메시지 송수신 방법
CA2387328C (en) * 2002-05-24 2012-01-03 Diversinet Corp. Mobile terminal system
CN1535036A (zh) * 2003-04-01 2004-10-06 �ʼҷ����ֵ��ӹɷ����޹�˾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用于点到点通信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ATE462247T1 (de) * 2003-09-16 2010-04-15 Research In Motion Ltd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einer peer-to-peer- sofortmitteilungslösung ohne die verwendung eines instant-messaging-servers
US7961663B2 (en) * 2004-04-05 2011-06-14 Daniel J. LIN Peer-to-peer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050288045A1 (en) * 2004-06-28 2005-12-29 Yang Jianhao M Apparatus,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for forming direct data connection between applications of a set of mobile stations
JP2008526150A (ja) * 2004-12-28 2008-07-17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ピアツーピア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ング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07080780A1 (ja) * 2006-01-10 2007-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WO2007138653A1 (ja) * 2006-05-25 2007-12-06 Duaxes Corporation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及び通信制御装置
US20080125183A1 (en) * 2006-11-28 2008-05-29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ghted push-to-connect
CN100499463C (zh) * 2007-01-12 2009-06-10 北京时代亮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面向移动终端的对等网络传输方法
CN101262487B (zh) * 2008-04-25 2011-06-08 北京中企开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点对点客户端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
TW201002018A (en) * 2008-06-26 2010-01-01 D Link Corp Method for predicting port number of NAT apparatus based on two STUN server inquiry results
CN101521855B (zh) * 2009-04-21 2012-08-08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基于p2p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3758A (zh) * 2006-05-29 2007-12-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建立音/视频会话的系统及方法
CN101136876A (zh) * 2007-09-29 2008-03-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中的事件提示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482268A (en) 2012-01-25
GB201118894D0 (en) 2011-12-14
CN101521855A (zh) 2009-09-02
WO2010121528A1 (zh) 2010-10-28
US20120033616A1 (en) 2012-02-09
GB2482268B (en)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1855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基于p2p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3534960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mtc的方法和设备
US10505889B2 (en) Messaging system having multiple number, dual mode phone support
CN102893572B (zh) 为在线通信会话注册客户计算设备
EP3206377B1 (en) Synchronizing messages on connected devices
CN101133611B (zh) 用于轮询无线单元的方法
CA2568599A1 (en) Reporting terminal capabilities for supporting short message service
US978157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alizing terminal WIFI talkback
CN102202010A (zh) 一种结合短信和网络的消息传递客户端及通信方法
WO2016161831A1 (zh) 一种lte蜂窝移动网络接入系统及相应的通信方法
US9154911B2 (en) Selective delivery of presence messag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2413453B (zh) 一种mtc设备用户号码的共享方法和系统
CN101867897A (zh) 一种支持ip短消息的电话终端、系统和方法
CN108781217B (zh) 多媒体数据传输的方法、服务器和终端
CN101547214A (zh) 一种推送企业内部数据的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CN101179591A (zh) 一种电视终端向移动终端发送彩信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1161025A (zh) 多媒体消息业务的消息路由方法及系统
JP2013153438A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を介して移動端末間に通信接続を確立するための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07534851A (zh) 具有动态msisdn关联的多线路移动服务
CN101374282B (zh) 无线一键通用户在不同群组中显示不同状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1777978A1 (en) Service provider sel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0484074B1 (ko) 게이트웨이를 이용한 발신자 정보 표시 서비스 시스템 및방법
CN101291274B (zh) 一种确定路由网关的方法、网络及装置
JP2008079087A (ja) 通信サーバ、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KR102182421B1 (ko) 단말간 상호 근접을 통한 직접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