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1323A - 卡用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卡用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1323A
CN101521323A CN 200910004449 CN200910004449A CN101521323A CN 101521323 A CN101521323 A CN 101521323A CN 200910004449 CN200910004449 CN 200910004449 CN 200910004449 A CN200910004449 A CN 200910004449A CN 101521323 A CN101521323 A CN 101521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contact terminal
contact
terminal
b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00444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1323B (zh
Inventor
西冈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21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1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1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13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选择地按压接近设置的接触端子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具备:壳体,其能够有选择地安装第一卡(10)、第二卡(20)和第三卡(30);第一接触端子,其具有与安装的第一卡的接触部对应的第一接点部;第二接触端子,其与第一接触端子相互反向延伸设置,并且相互的接点部接近,且具有只与安装的第二卡的接触部对应的第二接点部;第三接触端子,其具有与安装的第二或第三卡的接触部对应的第三接点部;以及按压构件(130),其具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在安装第三卡时只将第二接触端子向远离第三卡的方向按压,在按压构件上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能够使第一接触端子的第一接点部向卡安装区域侧突出。

Description

卡用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用连接器装置,涉及能够有选择地安装多种卡的卡用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存储卡和IC卡等,有尺寸不同的多种卡,因而考虑能够有选择地安装这多种卡的卡用连接器(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卡用连接器中,使作为长度短的卡用而设置在卡插入口侧的接触端子和作为长度长的卡用而设置在里侧的接触端子接近,由此在插入长度长的卡而安装于里侧的接触端子的情况下,通过按压构件按压设置于卡插入口的接触端子,防止该接触端子和卡干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71257号公报。
但是,在能够有选择地安装多种卡的卡用连接器中,为谋求小型化,需要将各卡用的接触端子接近配置。例如,在将接触端子从卡插入口侧按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排列,第一组的接触端子与第二组的接触端子接近排列的情况下,难以有选择地只按压第二组的接触端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多个接触端子接近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插入的卡的种类有选择地按压接触端子的卡用连接器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能够在卡安装区域有选择地安装第一卡、长度比所述第一卡长的第二卡和厚度比所述第二卡厚的第三卡;第一接触端子,其具有第一接点部,所述第一接点部与在所述卡安装区域安装的所述第一卡的接触部对应;第二接触端子,其与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相互反向延伸设置,并且相互的接点部接近,且具有只与在所述卡安装区域安装的所述第二卡的接触部对应的第二接点部;第三接触端子,其具有第三接点部,所述第三接点部与在所述卡安装区域安装的所述第二或第三卡的接触部对应;按压构件,其具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在安装所述第三卡时只将所述第二接触端子向远离所述第三卡的方向按压,在所述按压构件上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能够使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的第一接点部向所述卡安装区域侧突出。
根据上述卡用连接器装置,即使在第二接触端子与第一接触端子接近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由按压构件只按压第二接触端子,因此,能够对应于卡的种类而将第二接触端子的破损防患于未然。另外,由于能够有选择地只按压第二接触端子,因此,可以不受按压构件的转动动作影响而使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一卡连接。
另外,在所述卡用连接器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将自由端向所述安装区域的所述各卡的安装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接触端子将自由端向与所述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这时,能够接近设置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
另外,在所述卡用连接器装置中,优选,所述按压构件可转动地轴支承于所述壳体,并从所述轴支承位置向所述各卡的安装方向的里侧依次设置有所述开口部及所述按压部。这时,通过将按压部设置在远离轴支承位置的部位,能够在利用第三卡操作按压构件时使第二接触端子大幅移动。
另外,在所述卡用连接器装置中,优选,所述按压构件被轴支承的位置是在所述安装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的两侧。这时,通过在两侧轴支承按压构件,能够设置为稳定转动。
另外,在所述卡用连接器装置中,优选,所述按压构件具备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能够在安装所述第二卡时使所述第二卡的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的第二接点部接触。这时,通过使第二接触端子从贯通孔突出,能够使第二接触端子与按压构件的动作无关地与第二卡连接。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多个接触端子接近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应于被插入的卡的种类而有选择地按压接触端子的卡用连接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及相对于该卡用连接器装置有选择地安装的多个卡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卡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3是第二卡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4是第三卡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5是第四卡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6是图1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1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1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第一接触端子组、第二接触端子组、第三接触端子组及第四接触端子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1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第一接触端子组、第二接触端子组、第三接触端子组及第四接触端子组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凸轮板(按压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1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凸轮板(按压构件)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一卡的安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二卡的安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16是用于第三卡的安装过程的说明的侧视图。
图17是用于第三卡的安装过程的说明的侧视图。
图18是用于第三卡的安装过程的说明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第四卡的安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中:10-第一卡,10a、20a、30a、40a-卡端部,10b、20b、30b、40b-端子形成面,11a、21a、22a、31a、41a-接触端子,20-第二卡,30-第三卡,40-第四卡,100-卡用连接器装置,102-插入口,103a、103b-侧面部,103c-背面部,104-壳体,105-底面部,108-保护部,111-第一接触端子组,111a、112a、113a、114a-接触端子,111b、112b、113b、114b-弯曲部,111c、112c、113c、114c-前端部,112-第二接触端子组,113-第三接触端子组,114-第四接触端子组,130-凸轮板,131、132-转动轴,133、135-开口部,134-延伸设置部,135a、135b-端部,151-保护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00及相对于该卡用连接器装置100有选择地安装的多个卡(第一卡10、第二卡20、第三卡30及第四卡40)的立体图。卡用连接器装置100具备能够有选择地安装所述多个卡(10、20、30、40)的壳体104和以与各个卡(10、20、30、40)的接触部接触的方式对应的多个接触端子组。
即,在图1中,卡用连接器装置100在箱型筐体的一端部具有插入口102,第一卡10、第二卡20、第三卡30或第四卡40中任一个有选择地插入所述插入口102。
图2至图5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00中使用的第一卡10、第二卡20、第三卡30及第四卡40的图。图2(A)是第一卡10的俯视图,图2(B)是第一卡10的侧视图。图3(A)是第二卡20的俯视图,图3(B)是第二卡20的侧视图。图4(A)是第三卡30的俯视图,图4(B)是第三卡30的侧视图。图5(A)是第四卡40的俯视图,图5(B)是第四卡40的侧视图。
图2所示的第一卡10是与其他卡(第二、第三、第四卡)相比,相对于卡用连接器装置100的插入方向的长度最短的卡,在其端子形成面10b设置有由多个接触端子11a构成的接触部11(图2(A)),所述接触端子11a与在最靠近卡用连接器装置的卡插入口的位置排列的第一接触端子组111(后述)接触。该接触端子11a沿第一卡10的插入方向侧的卡端部10a排列。
图3所示的第二卡20是相对于卡用连接器装置100的插入方向的长度比第一卡10长的卡,在其端子形成面20b设置有由多个接触端子21a构成的第一接触部21和由多个接触端子22a构成的第二接触部22(图3(A)),所述接触端子21a与从卡用连接器装置100的卡插入口作为第三端子组排列的第三接触端子组113(后述)接触,所述接触端子22a与从卡用连接器装置100的卡插入口作为第二端子组排列的第二接触端子组112(后述)接触。第一接触部21的接触端子21a沿第二卡20的插入方向侧的卡端部20a排列,另外,第二接触部22的接触端子22a从卡端部20a观察,排列在第一接触部21的接触端子21a的后列侧。另外,如图3(B)所示,该第二卡20具有与第一卡10(图2(B))大致相同的厚度。
图4所示的第三卡30是相对于卡用连接器装置100的插入方向的长度与第二卡20相同程度的卡,在其端子形成面30b设有由多个接触端子31a构成的接触部31(图4(A)),所述接触端子31a与从卡用连接器装置100的卡插入口作为第三端子组排列的第三接触端子组113(后述)接触。接触部31的接触端子31a沿第三卡30的插入方向侧的卡端部30a排列。另外,如图4(B)所示,该第三卡30比第一卡10(图2(B))及第二卡20(图3(B))厚。
图5所示的第四卡40是与其他卡(第一、第二、第三卡)相比,相对于卡用连接器装置100的插入方向的长度最长的卡,在其端子形成面40b设置有由多个接触端子41a构成的接触部41(图5(A)),所述接触端子41a与从卡用连接器装置100的卡插入口作为第四(最里侧)端子组排列的第四接触端子组114(后述)接触。接触部41的接触端子41a沿第四卡40的插入方向侧的卡端部40a排列。
另外,如图5(B)所示,该第四卡40的主体部比第一卡10(图2(B))、第二卡20(图3(B))、第三卡30(图4(B))厚。此外,在第四卡40中,端子形成面40b形成在从构成主体部的外形的主体主面40d以台阶而下降的位置。
在卡用连接器装置100中,有选择地从插入口102插入以上说明的四种卡,通过使插入的卡的接触部与对应的接触端子组接触,能够得到卡与接触端子组之间的电接触(连接)状态。
如图1所示,卡用连接器装置100由在一端部具有插入口102的壳体104和覆盖该壳体104的罩120构成筐体。
如图6所示,卡用连接器装置100的壳体104一体地形成有底面部105、侧面部103a、103b和背面部103c。在壳体104中,相对于通过所述侧面部103a、103b及背面部103c包围三方,其正面部被开放,形成用于插入卡的插入口102。
如图7所示,由该壳体104的侧面部103a、103b及背面部103c包围的内部空间构成第一卡10、第二卡20、第三卡30及第四卡40的插入空间(安装区域),在该内部的底面部,由导电性构件形成的第一接触端子组111、第二接触端子组112、第三接触端子组113、第四接触端子组114从插入口102依次配置。
图8是表示第一接触端子组111、第二接触端子组112、第三接触端子组113及第四接触端子组114的立体图,图9是其侧视图。如图6至图9所示,第一接触端子组111具有沿插入口102排列的多个接触端子111a。在各接触端子111a形成有弯曲部111b,该弯曲部111b向壳体104内的卡插入空间侧(图8及图9中上方)弯曲,该弯曲部111b在插入第一卡10之际,构成与该第一卡10的接触端子11a(图2)接触的接点部(第一接点部)。
另外,第二接触端子组112具有沿插入口102排列的多个接触端子112a。在各接触端子112a形成有向壳体104内的卡插入空间侧弯曲的弯曲部112b,该弯曲部112b构成在插入第二卡20之际,与该第二卡的接触端子22a(图3)接触的接点部(第二接点部)。
另外,第三接触端子组113具有沿插入口102排列的多个接触端子113a。在各接触端子113a形成有向壳体104内的卡插入空间侧弯曲的弯曲部113b,该弯曲部113b构成在插入第二卡20之际,与该第二卡20的接触端子21a(图3)接触的接点部(第三接点部)。该接触端子组113a的弯曲部113b在插入第三卡30之际也与该第三卡30的接触端子31a(图4)接触。
另外,第四接触端子组114(图7)具有沿插入口102排列的多个接触端子114a。在各接触端子114a形成有向壳体104内的卡插入空间侧弯曲的弯曲部114b,该弯曲部114b构成在插入第四卡40之际,与该第四卡的接触端子41a(图5)接触的接点部(第四接点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端子组111的各接触端子111a的弯曲部111b和第二接触端子组112的各接触端子112a的弯曲部112b有必要根据插入的卡的种类配置在接近位置。由此,第一接触端子组111的各接触端子111a和第二接触端子组112的各接触端子112a被分别向相反方向悬伸支承。
即,第一接触端子组111的各接触端子111a在卡的插入口102侧,以使前端部111c(自由端)朝向卡插入空间的里侧的状态悬伸支承于壳体104的底面部105,与之相对,第二接触端子组112的各接触端子112a在卡的插入空间的里侧,以使前端部112c(自由端)朝向插入口102侧的状态悬伸支承于底面部105。
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在壳体104的内部空间设有作为按压构件的凸轮板130,所述凸轮板130将第二接触端子组112的接触端子112a向卡插入空间的外方按压。该凸轮板130通过转动轴131、132可转动地轴支承于壳体104。即,凸轮板130以将转动轴131、132配置在卡插入口102侧的状态被轴支承,转动端130a设置为朝向卡插入空间的里侧。转动轴131、132设置于在卡的安装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接触端子111a的两侧,使得凸轮板130能够稳定转动。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凸轮板130形成有多个开口部133。该开口部133形成为使构成第一接触端子组111的各接触端子111a的弯曲部111b能够插通程度的大小。
即,开口部133以比接触端子111a的弯曲部111b大的形状形成,由此,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接触端子111a的弯曲部111b插入开口部133内的状态下,即使凸轮板130以转动轴131、132为转动中心沿箭头a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凸轮板130和接触端子111a的弯曲部111b与其前端部111c也不会干涉。由此,即使从插入口102插入卡,通过该卡使凸轮板130沿箭头a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在卡与接触端子111a不接触时,该接触端子111a也不会受到凸轮板130的转动动作引起的干涉,而是保持固定的状态。
另外,在凸轮板130的转动端侧延伸设置有延伸设置部134,在该延伸设置部134形成有开口部(贯通孔)135。开口部135形成为使构成第二接触端子组112的接触端子112a的弯曲部112b在卡插入空间侧突出的部位能插通程度的大小,在该开口部135的插入口102侧的一端部135a,接触端子112a的前端部112c形成为从卡插入空间的外方向内方抵接的结构。这时,接触端子112a的前端部112c通过与该接触端子112a本身的弹性力对应的力而与开口部135的端部135a抵接。
由此,当从插入口102插入卡,凸轮板130通过该卡沿箭头a方向(从卡插入空间的内方向外方的方向)转动时,与开口部135的端部135a抵接的接触端子112a的前端部112c被端部135a沿箭头a方向按压。即,凸轮板130作为相对于接触端子112a的按压构件发挥作用,端部135a构成按压部。
因而,在凸轮板130中,从设有转动轴131、132的转动位置开始,经由开口部133形成有开口部135,由此,能够使从设有转动轴131、132的转动位置到转动端侧的开口部135的距离变大,由此,能够较大按压接触端子112a的前端部112c。
另外,凸轮板130沿箭头a方向进行一定程度以上转动时,接触端子112a的弯曲部112b的根侧抵接在形成于凸轮板130的开口部135的另一端部135b。由此,在从插入口102插入的卡被一定程度以上地压入之前,接触端子112a的前端部112c被上述端部135a沿箭头a方向按压,进而当卡被压入而使凸轮板130进行一定程度以上转动时,接触端子112a被另一端部135b沿箭头a方向按压。
由此,接触端子112a的前端部112c成为后退到比插入的卡的端子形成面10b、20b、30b、40b靠卡插入空间外方的状态,通过该退避动作,能够避免插入卡插入空间的卡与接触端子112a的前端部112c碰撞的情况,从而能够将该前端部112c的破损防患于未然。
如上所述,在有选择地插入接触端子11a、21a、22a、31a、41a的配置和外形形状不同的多种卡的结构中,需要第一接触端子组111的接触端子111a的弯曲部111b和第二接触端子组112的接触端子112a的弯曲部112b接近配置,通过从相反方向悬伸支承第一接触端子组111的各接触端子111a和第二接触端子组112的各接触端子112a,能够成为弯曲部111b及112b接近的结构。
另外,在一个凸轮板130中,形成与第一接触端子组111的接触端子111a的弯曲部111b不会干涉的开口部133,并且,形成与第二接触端子组112的接触端子112a的前端部112c抵接的端部135a,由此,能够通过凸轮板130的转动动作只使相互接近配置的接触端子111a及112a中一方的接触端子112a进行退避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壳体104中,第一卡10的插入位置、第二卡20的插入位置、第三卡30的插入位置、第四卡的插入位置分别有差异,例如,在比较插入第二卡20或第四卡40的情况和插入第一卡10或第三卡30的情况时,在插入第一卡10或第三卡30的情况下,该第一卡10或第三卡30的端子形成面10b或30b被引导为位于比第二卡20或第四卡40的端子形成面20b或40b接近接触端子侧的位置。
即,在插入第一卡10或第三卡30的情况下,成为其端子形成面10b或30b与第一接触端子组111的接触端子111a接触的状态,与此相对,在插入第二卡20或第四卡40的情况下,成为其端子形成面20b或40b不与第一接触端子组111的接触端子111a接触的状态。
如上所述,存在通过插入的卡而与接触端子111a接触的情况和不接触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轮板130形成开口部133,即使在凸轮板130进行转动动作的情况下,接触端子111a不会被该凸轮板130按压,从而在插入不与接触端子111a接触的卡(第二卡20或第四卡40)的情况下,即使因该卡使凸轮板130转动,接触端子111a也不会被按压。
如上所述,在即使凸轮板130沿箭头a方向进行转动动作,接触端子111a也不会转动(退避)的结构中,在插入需要使接触端子11a与接触端子11a接触的第一卡10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接触端子111a和接触端子11a的可靠接触。
另一方面,第二接触端子组112的接触端子112a,与第三接触端子组113相同地从卡插入空间的里侧向插入口102侧延伸设置,且设置在比第三接触端子组113靠插入口102侧,正因如此,接触端子112a的长度比接触端子113a的长度长。由此,在接触端子112a中,通过使在其前端形成的弯曲部112b配置在比接触端子113a的弯曲部113b靠上方(卡插入空间的内方),从而能够相对于卡的接触端子得到充分的接触压。
如上所述,在接触端子配置在上方(卡插入空间的内方)的结构中,从插入口102插入的卡有可能与接触端子112a的前端部112c碰撞而使该前端部112c破损。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在凸轮板130的延伸设置部134形成的端部135a按压接触端子112a的前端部112c的结构,在插入卡之际,通过该卡使得凸轮板130沿箭头a方向转动,随之,使接触端子112a的前端部112c沿箭头a方向(卡插入空间的外方)退避,由此,防止卡与接触端子112a的前端部112c碰撞而使该前端部112c破损。
因而,在凸轮板130因插入的卡而沿箭头a方向转动的状态下,接触端子112a的弯曲部112b的向卡插入空间侧突出的部位成为从凸轮板130向卡插入空间侧突出的状态。由此,能够在成为该接触端子112a的接触对象的第二卡20(图3)插入的情况下,使接触端子112a的弯曲部112b与该第二卡20的第二接触部22的接触端子22a接触。
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在壳体104的内部空间设有滑动构件140及螺旋弹簧141,所述滑动构件140卡合于被插入的卡,所述螺旋弹簧141用于将该滑动构件140向插入口102侧施力。该螺旋弹簧141用于拆下被插入的卡时的排出动作。
如此,如图7所示,在第一接触端子组111、第二接触端子组112、第三接触端子组113、第四接触端子组114、凸轮板130、滑动构件140及螺旋弹簧141等部件配置于壳体104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通过罩120覆盖上部,由此构成卡用连接装置100(图1)。
当相对于以上说明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00有选择地插入第一卡10时,如图14所示,凸轮板130在第一卡10的作用下沿箭头a方向转动,由此,第二接触端子组112的接触端子112a沿箭头a方向(卡插入空间的外方)退避。
另外,第一接触端子组111的接触端子111a不会受到凸轮板130的转动动作影响,弯曲部111b被插入的第一卡10按压。然后,弯曲部111b的向卡侧突出的部位与第一卡10的接触端子11a接触。这时,在该接触部中,利用与接触端子111a的弹性对应的力使弯曲部111b与接触端子11a接触。
与此相对,当相对于卡用连接器装置100有选择地插入第二卡20时,如图15所示,凸轮板130在第二卡20的作用下沿箭头a方向转动,第二接触端子组112的接触端子112a的前端部112c沿箭头a方向(卡的插入空间的外方)退避。由此,前端部112c退避到比第二卡20的端子形成面20b靠外方,从而避免该前端部112c因插入的第二卡20而破损。并且,接触端子112a的弯曲部112b的一部分成为从凸轮板130向卡侧突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二卡20的接触端子22a与弯曲部112b接触,该弯曲部112b以其从凸轮板130突出的量被第二卡20的接触端子22a向凸轮板130侧按压。由此,利用与接触端子112a的弹性对应的力使该接触端子112a的弯曲部112b与第二卡20的接触端子22a接触。
此外,如上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组111的各接触端子111a不会受到凸轮板130的转动动作影响,因此,凸轮板130沿箭头a方向转动时,接触端子111a的弯曲部111b从凸轮板130向卡侧相对较大地突出,但是,在壳体104中,当第二卡20插入卡插入空间之际,对第二卡20进行引导,使第二卡20的端子形成面20b不与第一接触端子组111的接触端子111a的弯曲部111b接触。
另外,在第三接触端子组113的接触端子113a中,其前端部113c成为配置在比插入的第二卡20的端子形成面20b靠卡的插入空间外方的状态,由此,当插入第二卡20的情况下,该第二卡20在没有与前端部113a碰撞而与弯曲部113b抵接之后,按压弯曲部113b。由此,避免前端部113c与第二卡20碰撞而破损。并且,通过进一步插入第二卡20,使得弯曲部113b向卡侧突出的部位与第二卡20的端子形成面20b的接触端子21a接触。这时,在该接触部,利用与接触端子113a的弹性对应的力使弯曲部113b与接触端子21a接触。
因而,接触端子113a的前端部113c被形成于壳体104的底面部105上的保护部108保护,由此,在第二卡20等插入的情况下,即使在该卡的插入位置向图中下方偏移的情况下,卡与保护部108碰撞,从而能够避免接触端子113a的前端部113c破损。
与此相对,当相对于卡用连接器装置100有选择地插入第三卡30时,如图16至图18所示,凸轮板130在第三卡30的作用下沿箭头a方向转动,第二接触端子组112的接触端子112a的前端部112c沿箭头a方向(卡的插入空间的外方)退避。由此,前端部112c退避到比第三卡30的端子形成面30b靠外方,从而避免该前端部112c因插入的第三卡30而破损。
此外,第三卡30的端子形成面30b位于比第二卡20的端子形成面20b靠下方的位置,由此,当第三卡30使凸轮板130在一定范围内转动的情况下,被凸轮板130的开口部135的一端部135a按压(图16),进而,当进行一定程度以上转动的情况下,通过开口部135的另一端部135b,接触端子112a的弯曲部112b的根侧被按压(图17),由此,能够避免接触端子112a的弯曲部112b从凸轮板130向卡侧突出(图18)。其结果,能够防止接触端子112a的弯曲部112b与第三卡30接触。
另外,在第三接触端子组113的接触端子113a中,成为其前端部113c配置在比插入的第三卡30的端子形成面30b靠卡的插入空间外方(图16中下方)的状态,由此,在插入第三卡30的情况下,该第三卡30不与前端部113a碰撞而与弯曲部113b抵接之后,按压弯曲部113b。由此,避免前端部113c与第三卡30碰撞而破损。并且,通过进一步插入第三卡30,弯曲部113b的向卡侧突出的部位与第三卡30的端子形成面30b的接触端子31a接触。这时,在该接触部,利用与接触端子113a的弹性对应的力使弯曲部113b与接触端子31a接触。
因而,如上所述,接触端子113a的前端部113c被形成于壳体104的底面部105上的保护部108保护,由此在第三卡等插入的情况下,即使该卡的插入位置向图中下方偏移的情况下,卡与保护部108碰撞,从而能够避免接触端子113a的前端部113c破损。
与此相对,当相对于卡用连接器装置100有选择地插入第四卡40时,如图19所示,凸轮板130在第四卡40的作用下沿箭头a方向转动,第二接触端子组112的接触端子112a的前端部112c沿箭头a方向(卡的插入空间的外侧)退避。由此,前端部112c退避到比第四卡40的端子形成面40b靠外侧,从而避免该前端部112c因插入的第四卡40而破损。
此外,如上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组111的各接触端子111a不会受到凸轮板130的转动动作影响,因此,当凸轮板130沿箭头a方向转动时,接触端子111a的弯曲部111b从凸轮板130向卡侧相对较大地突出,但是,在壳体104中,第四卡40插入卡插入空间之际,对该第四卡40进行引导,使第四卡40的端子形成面40b不会与第一接触端子组111的接触端子111a的弯曲部111b接触。
另外,在第三接触端子组113的接触端子113a中,其前端部113c成为配置在比插入的第四卡40的端子形成面40b靠卡的插入空间的外方(图19中下方)的状态,由此,在插入第四卡40时,该第四卡40不与前端部113a碰撞而与弯曲部113b抵接之后,按压弯曲部113b。由此,避免前端部113c碰撞第四卡40而破损。
并且,通过进一步插入第四卡40,使得第四接触端子组114的各接触端子114a的弯曲部114b与第四卡40的端子形成面40b的接触端子41a接触。这时,在该接触部,利用与接触端子114a的弹性对应的力使弯曲部114b与接触端子41a接触。
此外,接触端子114a的前端部114c由固定于壳体104上的保护构件151保护,因此,在第四卡40等插入的情况下,即使在该卡的插入位置向图中下方偏移的情况下,卡与保护构件151碰撞,从而能够避免接触端子114a的前端部114c破损。
这样,在卡用连接器装置100中,即使为在第一接触端子组111的接触端子111a设置的弯曲部111b(第一接点部)与在第二接触端子组112的接触端子112a设置的弯曲部112b(第二接点部)接近配置的结构,通过设置凸轮板130,也能够有选择地只按压第二接触端子组112的弯曲部112b。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有选择地安装第一卡10、第二卡20、第三卡30及第四卡40的情况进行了叙述,但是并不限于此,进而,也可以有选择地安装其他各种卡。

Claims (7)

1.一种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其能够在卡安装区域有选择地安装第一卡、长度比所述第一卡长的第二卡和厚度比所述第二卡厚的第三卡;
第一接触端子,其具有第一接点部,所述第一接点部与在所述卡安装区域安装的所述第一卡的接触部对应;
第二接触端子,其与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相互反向延伸设置,并且相互的接点部接近,且具有只与在所述卡安装区域安装的所述第二卡的接触部对应的第二接点部;
第三接触端子,其具有第三接点部,所述第三接点部与在所述卡安装区域安装的所述第二或第三卡的接触部对应;
按压构件,其具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在安装所述第三卡时只将所述第二接触端子向远离所述第三卡的方向按压,
在所述按压构件上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能够使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的第一接点部向所述卡安装区域侧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将自由端向所述安装区域的所述各卡的安装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接触端子将自由端向与所述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构件可转动地轴支承于所述壳体,并从所述轴支承位置向所述各卡的安装方向的里侧依次设置有所述开口部及所述按压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构件可转动地轴支承于所述壳体,并从所述轴支承位置向所述各卡的安装方向的里侧依次设置有所述开口部及所述按压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构件被轴支承的位置是在所述安装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构件被轴支承的位置是在所述安装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构件具备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能够在安装所述第二卡时使所述第二卡的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的第二接点部接触。
CN2009100044494A 2008-02-26 2009-02-25 卡用连接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13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44043 2008-02-26
JP2008044043 2008-02-26
JP2008044043A JP4551460B2 (ja) 2008-02-26 2008-02-26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1323A true CN101521323A (zh) 2009-09-02
CN101521323B CN101521323B (zh) 2012-01-25

Family

ID=41081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444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1323B (zh) 2008-02-26 2009-02-25 卡用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551460B2 (zh)
CN (1) CN101521323B (zh)
TW (1) TW20094567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7998A (zh) * 2012-04-03 2013-10-2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芯片卡卡持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8411B2 (ja) * 2002-08-02 2008-07-3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JP4388924B2 (ja) * 2005-11-09 2009-12-24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2930003Y (zh) * 2006-07-20 2007-08-01 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端子保护功能的卡片连接器
JP2008071581A (ja) * 2006-09-13 2008-03-27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JP3139871U (ja) * 2007-12-17 2008-03-0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7998A (zh) * 2012-04-03 2013-10-2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芯片卡卡持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03367998B (zh) * 2012-04-03 2015-10-2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芯片卡卡持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1323B (zh) 2012-01-25
TW200945676A (en) 2009-11-01
JP2009205813A (ja) 2009-09-10
JP4551460B2 (ja) 201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4647C (zh) 扁平型电缆用电连接器
TWI489695B (zh) 連接器
US7976327B2 (en) Card connector for receiving multiple cards
US7612993B1 (en) Card connector
US6764327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end position switch
KR19990067235A (ko) 스마트 카드 및 스마트 카드 커넥터
EP0923796A2 (en) Miniature card docking connector
CN100511448C (zh) 记录介质安装装置
US9893484B2 (en) Memory card adaptor having an opening to expose a terminal of a memory card
CN101764300A (zh) 连接器
CN102544848B (zh) 用于插座的壳体系统
CN101527218B (zh) 钥匙操作用开关装置
CN101521323B (zh) 卡用连接器装置
US7758387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ard restriction structure
US5752841A (en) IC card connector and IC card reader/writer
CN101350460B (zh) 卡用连接器
CN100576649C (zh) 电子卡连接器
US4873425A (en) Vandal resistant read/write device for electronic memory cards
JP2023553649A (ja) カードホルダー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762863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CN102655288B (zh) 连接器装置
CN202084687U (zh) 卡连接器
CN102544942A (zh) 连接器组装体
CN100399635C (zh) 连接器
US20060079132A1 (en) Card reader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25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