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9997B - 摇摆倾斜机构、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摇摆倾斜机构、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9997B
CN101509997B CN2009100066900A CN200910006690A CN101509997B CN 101509997 B CN101509997 B CN 101509997B CN 2009100066900 A CN2009100066900 A CN 2009100066900A CN 200910006690 A CN200910006690 A CN 200910006690A CN 101509997 B CN101509997 B CN 1015099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axis
holding frames
lens holding
set co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66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9997A (zh
Inventor
松本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09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9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9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99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摇摆倾斜机构,包括透镜、保持所述透镜的透镜保持框、固定构件和操作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包括:在垂直于光学系统的光轴的一方向的至少一侧面中可旋转地支承所述透镜保持框的旋转支承部;以及在垂直于所述光轴和所述一方向的另一方向的至少一侧面中沿所述光轴方向可倾斜地支承所述透镜保持框的倾斜支承部。所述操作构件将所述旋转支承部用作支承点而使被所述固定构件支承的所述透镜保持框旋转,并使所述透镜保持框沿所述倾斜支承部倾斜。

Description

摇摆倾斜机构、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Scheimpflug原理构成能实现所谓的摇摆倾斜摄影(swinging and tilting photographing)的摇摆倾斜机构、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提供了通过使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从胶片(film)或成像器件的中心偏移来实现摇摆倾斜摄影的透镜镜筒。为了使透镜镜筒滑动,这种透镜镜筒包括:使用皮腔连接件(bellows attachment)来连接安装到透镜安装部的支承板和设置在本体安装部侧的支承板的皮腔;可滑动地支承两支承板的支承机构。此外,还提出了一种使用凸轮机构的摇摆倾斜透镜镜筒,它的构造比使用皮腔连接件的透镜镜筒简单,并且易于操纵和携带(见日本专利申请2000-66263号公报(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透镜镜筒包括: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框;基准筒,其中沿光轴方向延伸有直线沟,从透镜保持框突出的多个引导销穿过所述直线沟而插入;和凸轮筒,从外侧装配到基准筒以沿周向可旋转,并形成有与各个穿过直线沟而插入的引导销接合的凸轮沟。形成在凸轮筒中的凸轮沟沿凸轮筒的周向方向包括:绕光轴沿周向方向形成的直线沟部;相对于直线沟部向光轴方向倾斜的倾斜沟部。
在上述透镜镜筒中,凸轮筒的旋转使引导销根据凸轮沟形状而移动,并沿设置在基准筒中的直线沟倾斜。从而,被透镜保持框保持的透镜相对于直线沟的形成方向倾斜,因此执行了倾斜或摇摆操作。
发明内容
然而,在相关技术透镜镜筒中,由于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框仅仅是通过将引导销插入在基准筒的外周中沿光轴方向钻设的长孔形直线沟以及沿凸轮筒的周向方向形成的凸轮沟而被支承,所以透镜保持框不能被保持在使被透镜保持框保持的透镜的光轴与光学系统的光轴重合的状态,因此无法可靠地进行合轴操作(centering)。
此外,在相关技术透镜镜筒中,透镜的倾斜方向被设置在基准筒中的多个直线沟的形成位置限定。也就是说,例如当直线沟形成在垂直于基准筒的光轴的一个方向的两侧面以及垂直于所述光轴和所述一个方向的另一方向的两侧面这四个位置时,透镜的倾斜方向仅仅为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而透镜不能向除这些方向外的方向倾斜。因此,透镜的倾斜方向不能根据所有摄影状况而调节。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摇摆倾斜机构、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其能实现透镜的合轴操作,并能实现根据所有摄影状况来调节透镜的倾斜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摇摆倾斜机构,该摇摆倾斜机构包括:透镜;保持所述透镜的透镜保持框;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包括在垂直于光学系统的光轴的一方向的至少一侧面中可旋转地支承所述透镜保持框的旋转支承部以及在垂直于所述光轴和所述一方向的另一方向的至少一侧面中沿所述光轴方向可倾斜地支承所述透镜保持框的倾斜支承部;和操作构件,该操作构件将所述旋转支承部用作支承点而使被所述固定构件支承的所述透镜保持框旋转,并使所述透镜保持框沿所述倾斜支承部倾斜。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透镜镜筒,该透镜镜筒包括摇摆倾斜机构,该摇摆倾斜机构包括:透镜;保持所述透镜的透镜保持框;固定环,该固定环包括在垂直于光学系统的光轴的一方向的至少一侧面中可旋转地支承所述透镜保持框的旋转支承部以及在垂直于所述光轴和所述一方向的另一方向的至少一侧面中沿所述光轴方向可倾斜地支承所述透镜保持框的倾斜支承部;和旋转环,该旋转环装配到所述固定环从而沿所述固定环的外周被可旋转地支承,沿该旋转环的周面形成一对引导沟以引导被在所述固定环的所述另一方向的两侧面中形成的所述倾斜支承部支承的所述透镜保持框的一对引导部,该旋转环将所述旋转支承部用作支承点而使被所述固定环支承的所述透镜保持框旋转,并使所述透镜保持框沿所述倾斜支承部倾斜。该透镜镜筒还包括:以所述光轴为中心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摇摆倾斜机构的固定筒;第一操作构件,连接到所述摇摆倾斜机构的固定环,以所述光轴为中心使所述摇摆倾斜机构旋转;和第二操作构件,与所述摇摆倾斜机构的旋转环接合,以沿所述倾斜支承部使所述透镜倾斜。
在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其包括摇摆倾斜机构,该摇摆倾斜机构具有:透镜;保持所述透镜的透镜保持框;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包括在垂直于光学系统的光轴的一方向的至少一侧面中可旋转地支承所述透镜保持框的旋转支承部以及在垂直于所述光轴和所述一方向的另一方向的至少一侧面中沿所述光轴方向可倾斜地支承所述透镜保持框的倾斜支承部;和操作构件,该操作构件将所述旋转支承部用作支承点而使被所述固定构件支承的所述透镜保持框旋转,并使所述透镜保持框沿所述倾斜支承部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由于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框是在垂直于透镜的光轴的一方向上被固定构件可旋转地支承,并且还在垂直于透镜的光轴和透镜保持框被可旋转地支承的所述一方向的另一方向上沿光轴方向被可倾斜地支承,所以能精确地确定透镜相对于固定构件的位置,并能可靠地进行合轴操作。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操作构件被操作从而使透镜相对于固定构件倾斜,从而能调节摇摆倾斜量,而该固定构件以光轴为中心被旋转操作,从而能调节摇摆倾斜方向,因此透镜能向全方向摇摆倾斜。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前表面侧示出相机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1B是从后表面侧示出相机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摄影透镜是如何安装到相机本体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PC透镜构造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装入透镜镜筒的摇摆倾斜透镜群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示出摇摆倾斜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6A和6B分别是示出摇摆倾斜机构在透镜未被摇摆倾斜的中立位置的透视图和剖面图;
图7A和7B分别是示出摇摆倾斜机构在透镜被向上摇摆倾斜的状态下的透视图和剖面图;
图8A和8B分别是示出摇摆倾斜机构在透镜被向下摇摆倾斜的状态下的透视图和剖面图;
图9是示出摇摆倾斜机构和旋转操作机构的剖面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X-X′的剖面图;
图11是示出固定环、第一操作环和齿轮机构的各个齿轮的数据实例的表;
图12是示出离合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3A和13B分别是示出形成有包括倾斜部和水平部的倾斜引导沟的旋转环的侧视图和透视图;
图14是从前表面侧示出包括牵掣机构的摇摆倾斜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从后表面侧示出包括牵掣机构的摇摆倾斜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6A到16D各自是示出设定在中立位置和基准位置的摇摆倾斜机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应用本发明的摇摆倾斜机构、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
图1A和1B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相机1。相机1是数码静物相机或使用银盐膜(silver-salt film)的相机,并包括相机本体2和可从相机本体2拆卸的摄影透镜3。
相机本体2的外形大致形成为矩形形状,便于用户用单手把持,并且在前表面2a形成透镜安装部5,后面将描述的摄影透镜3的透镜镜筒被可拆卸地安装到该透镜安装部5,而把持部6以突出方式形成。通过使把持部6在前表面2a侧突出,相机本体2被用户稳定地把持。此外,在相机本体2中,快门按钮7在把持部6形成,以便用户能在把持相机本体2的同时直接执行快门操作。因此,用户能在稳固地把持相机本体2的同时执行快门操作,这有效地防止了相机抖动等。
此外,在相机本体2中,弹出式(pop-up)闪光灯8和用于选择操作模式的旋钮(dial)9等在上表面2b形成。此外,在相机本体2中,显示经由透镜引入的图像或摄影图像的液晶监视器10、取景器(viewfinder)11和各种操作按钮群在后表面2c形成。
此外,在相机本体2中,CCD或CMOS阵列等成像器件表面,或胶片面(film plane)设置为垂直于由安装到前表面2a的摄影透镜构成的光学系统的光轴。
在上述相机本体2中,如图2所示,透镜镜筒被可更换地安装到在前表面2a形成的透镜安装部5,以便能根据摄影状况更换各种透镜镜筒。在相机1中,装有摇摆倾斜机构的PC(Perspective Control,透视性控制)透镜20被安装到相机本体2的透镜安装部5,通过使PC透镜20的PC光学系统25的光轴相对于相机本体2内部的成像器件的平面中心倾斜,能实现基于scheimpflug原理的所谓摇摆倾斜摄影。
下面描述进行摇摆倾斜摄影的PC透镜20。如图3所示,PC透镜20在圆筒形透镜镜筒21内部从作为物面(object plane)的前表面侧顺次具有聚焦透镜群22、固定透镜群23和摇摆倾斜透镜群24,从而形成由这些透镜群构成的PC光学系统25。透镜镜筒21具有圆筒形形状,并且在其后表面设置有被安装到相机本体2的透镜安装部5的安装环61(参考图4)。
设置在透镜镜筒21的前表面侧的聚焦透镜群22具有多个透镜群(每个透镜群由多个透镜构成)和光阑(diaphragm)26,并通过沿光轴移动多个透镜群的一部分或全部而进行聚焦。透镜镜筒21中装有通过自动或手动移动透镜群来聚焦的移动机构以及用于光学地设定光圈值(F-number)的机构。
固定透镜群23是由多个透镜构成的透镜群,并固定在聚焦透镜群22的后表面侧。摇摆倾斜透镜群24配置在固定透镜群23的后表面侧。
如图4所示,摇摆倾斜透镜群24具有被保持为相对于PC光学系统25的光轴可倾斜的摇摆倾斜透镜30,并且还具有操作该摇摆倾斜透镜30以朝光轴方向倾斜的摇摆倾斜机构31以及通过旋转操作该摇摆倾斜机构31而操作摇摆倾斜透镜30的摇摆倾斜方向的旋转操作机构32。
如图5所示,摇摆倾斜机构31包括:摇摆倾斜透镜30;保持摇摆倾斜透镜30的透镜保持框33;支承透镜保持框的固定环34;以及被装配到固定环34并使透镜保持框33倾斜的旋转环35。摇摆倾斜透镜30由一个或多个透镜构成,并被透镜保持框33保持。
透镜保持框33具有两端为开放的中空圆筒形形状,并在中空内部保持有摇摆倾斜透镜30,透镜表面从开放的端部暴露。此外,在透镜保持框33中,一对转动轴承40、40在外周部形成,被固定环34可转动地支承的支承销36插入所述转动轴承。转动轴承40、40被设置为在透镜保持框33的外周部彼此相对,并各自具有内部具有螺纹的轴孔。转动轴承40、40允许外部具有螺纹的支承销36、36通过以下方式插入:这些支承销36、36的轴线彼此重合,并且该轴线垂直于摇摆倾斜透镜30的光轴。
此外,在透镜保持框33中,一对引导轴承41、41在其外周部形成。经由固定环34的倾斜支承沟44和后面将描述的旋转环35的倾斜引导沟50而插入的引导构件37被安装到各个引导轴承41、41。引导轴承41、41被设置为在透镜保持框33的外周部彼此相对,并与转动轴承40、40间隔相等。此外,各个引导轴承41、41设置有轴孔,该轴孔具有大直径部以及在大直径部的中央形成的内部具有螺纹的小直径部。装入引导轴承41、41的轴孔的引导构件37各自包括外部具有螺纹的引导销37a以及被引导销37a插入的引导环37b。引导环37b确保与倾斜支承沟44和倾斜引导沟50的平滑滑动,并由使用低摩擦系数的塑料等树脂的中空圆筒形构件构成,引导销37a插入该引导环37b。在引导环37b中,锁定引导销37a的头部的段差部在中空内部形成,而突出部在插入引导轴承41的轴孔的端部形成,该突出部能与在所述轴孔内部的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之间形成的段差部接合。在各个上述轴承41、41中,插入引导环37b的引导销37a与轴孔的小直径部螺纹式地接合,并且引导环37b的突出部与轴孔内部的段差部接合。这时,使各个引导销37a、37a的轴线彼此重合,并且该轴线垂直于摇摆倾斜透镜30的光轴以及支承销36、36的轴线。
固定环34具有两端在长度方向上为开放的中空圆筒形形状,并且在中空内部可旋转地支承透镜保持框33。该固定环34被后面将描述的旋转操作机构32的固定筒55支承,从而摇摆倾斜透镜30与聚焦透镜群22和固定透镜群23一起构成PC透镜20的PC光学系统25。在固定环34中,对应于在透镜保持框33上形成的转动轴承40的一对支承孔43、43在外周面34a形成。支承孔43、43与透镜保持框33的转动轴承40、40连通,并被支承销36插入。这允许固定环34将支承销36用作支轴而可旋转地支承透镜保持框33。
此外,在固定环34中,对应于形成在透镜保持框33上的引导轴承41的一对倾斜支承沟44在外周面34a形成。各个倾斜支承沟44形成为椭圆形,该椭圆形的长边以平行于PC光学系统25的光轴方向的方式延伸。装入引导轴承41的引导构件37经由这些沟44而被插入。固定环34通过将引导构件37经由倾斜支承沟44插入而沿倾斜支承沟44的长度可倾斜地支承透镜保持框33。
此外,在固定环34中,经由齿轮机构59连接到后面将描述的旋转操作机构32的第一操作环57的齿轮部45在外周面34a的前表面侧形成。齿轮部45沿外周面34a的整圈而形成,并响应于第一操作环57的旋转操作而使摇摆倾斜机构31旋转。法兰部沿固定环34的外周面34a的前表面侧的整圈而设置,而上述齿轮部45在该法兰部的侧面形成。
在固定环34中,调控销(regulating pin)46被立式地设置,阻止装配在外周面34a外侧的旋转环35脱落,并调控旋转环35的转动范围。调控销46在旋转环35装配到固定环34后被插入形成在外周面34a的后表面侧的轴孔。
旋转环35具有两端为开放的中空圆筒形形状,并从与固定环34的形成齿轮部45的前表面侧相反的后表面侧装配。在旋转环35中,接收引导构件37插入的一对倾斜引导沟50、50和连接调控销46的切口部51在外周面35a形成。
在各个倾斜引导沟50、50中,相对于PC光学系统25的光轴倾斜的倾斜部52沿外周面35a的圆周从前表面侧到后表面侧而形成。倾斜引导沟50、50通过使引导构件37沿倾斜支承沟44向光轴方向倾斜而调控被透镜保持框33所保持的摇摆倾斜透镜30的倾斜,并由于旋转环35在固定环34的外周面34a上被旋转,引导构件37被倾斜部52引导,以经过倾斜支承沟44在固定环34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之间移动。因此,旋转环35能根据相对于固定环34的旋转量而调节被透镜保持框33所保持的摇摆倾斜透镜30的倾斜。
一对倾斜引导沟50、50形成为使联结任一位置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点和与上述任一位置相对的位置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点的直线经过PC光学系统25的光轴的一点。如上所述,在引导构件37中,一对引导销37a、37a的轴线彼此重合,并且该轴线垂直于摇摆倾斜透镜30的光轴以及支承销36、36的轴线。因此,当上述引导构件37、37被倾斜引导沟50引导时,被透镜保持框33所保持的摇摆倾斜透镜30在其光轴与PC光学系统25的光轴一直相交的同时被倾斜。因此,摇摆倾斜透镜30的光轴不会失去与PC光学系统25的光轴的接触点。
切口部51通过将旋转环35的后表面侧的端面周向地做成切口而形成。立式地设置在固定环34的外周面34a上的调控销46与周向方向的两端面51a、51a相接,从而切口部51调控旋转环35相对于固定环34的转动范围。
在旋转环35中,调控销46沿切口部51的移动范围相应于引导构件37沿倾斜引导沟50的引导范围,并且当各个引导构件37与相应倾斜引导沟50的一端相接时,调控销46与切口部51的一端面相接,而当引导构件37与倾斜引导沟50的另一端相接时,调控销46与切口部51的另一端面相接。
在旋转环35中,形成用于将透镜保持框33组装到固定环34的开口部53。开口部53设置在旋转环35的外周部35a,对应于固定环34的支承孔43,并各自具有直径稍大于支承孔43的直径的圆形形状。当旋转环35使固定环34的外周转动时,开口部53与形成在固定环34的外周部34a的支承孔43连通。在摇摆倾斜机构31中,保持摇摆倾斜透镜30的透镜保持框33配置在固定环34内部,并且旋转环35装配到固定环34,然后支承孔43和开口部53以及支承孔43和透镜保持框33的转动轴承40被连通,而支承销36经由开口部53和支承孔43而插入转动轴承40,从而将透镜保持框33支承在固定环34内部。
也可以不设置开口部53。这时,透镜保持框33被预先支承在固定环34内部。支承销36即使在穿过固定环34的支承孔43时,各自的高度也不会从外周面34a突出,因此当透镜保持框33被可旋转地支承在固定环34内部后,旋转环35能装配到固定环34的外周面34a。
当旋转环35装配到固定环34后,引导构件37经由旋转环35的倾斜引导沟50和固定环34的倾斜支承沟44而插入透镜保持框33的引导轴承41。此外,在固定环34中,调控销46被插入外周面34a的轴孔,该轴孔配置为迎接旋转环35的切口部51。
在上述摇摆倾斜机构31中,旋转环35通过后面将描述的旋转操作机构32的第二操作环58在固定环34的外周面34a上周向地进行旋转操作。这允许旋转环35使经由倾斜引导沟50插入的引导构件37在外周面35a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之间倾斜。当引导构件37被倾斜引导沟50引导时,透镜保持框33在插入固定环34的支承孔43的支承销36用作转动支轴的状态下沿固定环34的倾斜支承沟44被倾斜,并且摇摆倾斜透镜30的光轴相对于构成PC光学系统25的其它透镜群的光轴以预定角度被摇摆及倾斜。这使PC光学系统25的光轴相对于配置在相机本体2内部的成像器件倾斜,因此能实现摇摆倾斜摄影。在摇摆倾斜机构31中,旋转环35相对于固定环34的旋转量被控制,从而摇摆倾斜透镜30的摇摆倾斜角度能被调控。
例如,如图6A和6B所示,当各个引导构件37位于相应倾斜引导沟50的大致中间位置时,摇摆倾斜机构31位于摇摆倾斜透镜30既不摇摆又不倾斜的中立位置。在中立位置,摇摆倾斜透镜30的光轴和PC光学系统25的其它透镜群的光轴彼此重合,并且PC光学系统25的光轴垂直于配置在相机本体2内部的成像器件。在上述中立位置,不管固定环34的旋转位置如何,摇摆倾斜机构31中的摇摆倾斜透镜30既不被摇摆又不被倾斜,因此能实现正常摄影。
当旋转环35沿图6A中的箭头A方向旋转时,如图7A和7B所示,在摇摆倾斜机构31中,引导构件37被倾斜引导沟50引导,从而在经由倾斜支承沟44沿一方向移动的同时被倾斜,因此透镜保持框33沿图7B中的箭头U方向被倾斜。从而,在摇摆倾斜机构31中,摇摆倾斜透镜30的光轴相对于PC光学系统25的其它透镜群的光轴被向上摇摆倾斜,并且还相对于配置在相机本体2内部的成像器件倾斜,于是能实现摇摆倾斜摄影。
此外,当旋转环35沿图6A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时,如图8A和8B所示,在摇摆倾斜机构31中,引导构件37沿图8B中的箭头D方向被倾斜。从而,在摇摆倾斜机构31中,摇摆倾斜透镜30的光轴相对于PC光学系统25的其它透镜群的光轴被向下摇摆倾斜,并且还相对于配置在相机本体2内部的成像器件倾斜,于是能实现摇摆倾斜摄影。
通过调节旋转环35的旋转量,从而调节引导构件37在倾斜支承沟44中的倾斜角度,于是摇摆倾斜透镜30的摇摆倾斜角度能被调节。此外,最大摇摆倾斜角度被设定为例如相对于图6A和6B所示的中立位置为±15°。
固定环34被旋转操作机构32的第一操作环57旋转,从而摇摆倾斜机构31在保持旋转环35相对于固定环34的位置的同时绕PC光学系统25的光轴旋转。从而,在摇摆倾斜机构31中,摇摆倾斜透镜30的摇摆倾斜方向根据固定环34的旋转量而确定。这样,由于摇摆倾斜机构31能设定摇摆倾斜透镜30的摇摆倾斜方向和摇摆倾斜角度两者,所以摇摆倾斜透镜30能以任意角度摇摆倾斜。
此外,在摇摆倾斜机构31中,支承销36沿垂直于摇摆倾斜透镜30的光轴的一方向插入保持摇摆倾斜透镜30的透镜保持框33,并且这些支承销36被固定环34的支承孔43可旋转地支承,此外引导构件37沿垂直于摇摆倾斜透镜30的光轴和支承销36插入的那个方向的另一方向插入,并且同时这些引导构件插入固定环34中的沿光轴方向形成的直线状倾斜支承沟44并被所述倾斜支承沟44支承。因此,摇摆倾斜透镜30相对于固定环34的位置被精确地确定。如后所述,由于固定环34被装入旋转操作机构32的固定筒55,所以摇摆倾斜机构31使摇摆倾斜透镜30的光轴与PC光学系统25的其它透镜群的光轴精确地重合,因此能可靠地执行合轴操作。
下面描述操作上述摇摆倾斜机构31的固定环34和旋转环35两者的旋转操作机构32。如图4和9所示,旋转操作机构32包括:固定筒55,构成PC透镜20的透镜镜筒21的一部分并使摇摆倾斜机构31的固定环34转动;固定连接筒56,其上安装有固定筒55和从相机本体2安装、拆卸的安装环61;第一和第二操作环57、58;齿轮机构59,响应于第一操作环57的旋转操作使摇摆倾斜机构31的固定环34绕PC光学系统25的光轴旋转;以及离合(clutch)机构60,响应于第二操作环58的旋转操作使摇摆倾斜机构31的旋转环35独立于固定环34而旋转,并解开响应于第一操作环57的旋转操作而旋转的旋转环35与第二操作环58之间的连接。
在该旋转操作机构32中,固定筒55、固定连接筒56、第一和第二操作环57、58以及离合机构60各自具有圆筒形形状,并且固定连接筒56和第一操作环57装配到固定筒55的外周面,而离合机构60和摇摆倾斜机构31被支承在固定筒55内部。固定连接筒56和安装环61通过连接螺钉62一起被固定到固定筒55的后表面,从而与固定筒55一体化。第二操作环58装配到固定连接筒56的外周面。
装有摇摆倾斜机构31的旋转操作机构32构成PC透镜20的透镜镜筒21的一部分,或者可拆卸地设置到装有聚焦透镜群22及固定透镜群23的透镜镜筒21和相机本体2之间,以在执行摇摆倾斜摄影时根据需要而安装。
在固定筒55中,引导第一操作环57旋转的引导沟66以及配置齿轮机构59的齿轮固定部67在装配有第一操作环57的外周面65的前表面侧65a形成。引导沟66在外周面65沿周向方向形成,并与在第一操作环57的内周面沿周向方向设置的引导凸部76接合。齿轮固定部67是设置在前表面侧65a的大致矩形开口部,并在引导沟66的线上开口。在齿轮固定部67中配置与设置在第一操作环57的内周面的齿轮部77啮合的齿轮机构59。
图10示出沿图9中的X-X′的剖面图。如图10所示,齿轮机构59包括装入齿轮固定部67的齿轮箱70以及在齿轮箱70内部被可旋转地支承的第一和第二齿轮71、72。第一齿轮71是暴露于固定筒55的外周面65的二级齿轮,并具有:大直径齿轮71a,能与在使前表面侧65a旋转的第一操作环57的内周面形成的齿轮部77啮合;小直径齿轮71b,与大直径齿轮71a共轴并能与第二齿轮72啮合。第二齿轮72从齿轮箱70向固定筒55的内部暴露,以与齿轮部45啮合,该齿轮部45形成在被支承在固定筒55内部的摇摆倾斜机构31的固定环34上。
装配到固定筒55的外周面65的前表面侧65a的第一操作环57经由齿轮机构59连接到摇摆倾斜机构31的固定环34,从而旋转操作固定环34,并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在第一操作环57中,用于旋转操作的滚花部(knurling portion)75形成在外周面57a,而能与固定筒55的引导沟66接合的引导凸部76以及能与齿轮机构59的第一齿轮71啮合的齿轮部77形成在内周面57b。
第一操作环57从后表面侧装配到固定筒55的外周面65,从而第一操作环57被可旋转地夹持在形成在固定筒55的外周面65的前表面侧65a的一对法兰之间,并且引导凸部76与引导沟66接合,从而阻止其从固定筒55脱落。当第一操作环57在固定筒55的外周面65上被周向地旋转时,与齿轮部77啮合的齿轮机构59的第一齿轮71的大直径齿轮71a被旋转,从而与大直径齿轮71a同轴地形成的小直径齿轮71b啮合的第二齿轮72被旋转,从而其齿轮部45与第二齿轮72啮合的摇摆倾斜机构31的固定环34沿第一操作环57的旋转方向的相同方向旋转。
这里,如图11示出的齿轮数据实例所示,齿轮机构59被设计为使齿轮减速比=1,以便第一操作环57的旋转量和固定环34的旋转量大致相等。因此,旋转操作第一操作环57的用户能直观地把握摇摆倾斜透镜30的旋转量,于是能轻松地设定摇摆倾斜方向。
在第一操作环57中,在与齿轮部77大致相同位置形成的引导凸部76被形成在固定筒55的外周面65的引导沟66引导,从而能实现平滑的旋转操作。
在固定筒55的外周面65中,固定连接环56被装配到后表面侧65b,并且缝78沿周向方向形成。在装配到固定连接环56的外周面56a的第二操作环58上突出的离合连接销93穿过这些缝78而插入。
在固定筒55中,形成从固定筒55的前端面向后表面侧凹陷的凹面部80,并且在该凹面部80的近似中央开设有将摇摆倾斜机构31向外部暴露的圆形开口部81。在固定筒55中,圆筒形前表面支承壁82形成为从开口部81的周缘表面朝固定筒55的后表面延伸。前表面支承壁82从前表面侧支承配置在固定筒55内部的摇摆倾斜机构31的固定环34,并具有与固定环34的内周面大致相同直径的圆筒形形状。固定环34在前表面侧与前表面支承壁82接合,而在后表面侧与安装在后面将描述的安装环61上的支承环90接合,从而被可旋转地支承在固定筒55内部。
在装配到固定筒55的外周面65的后表面侧65b的固定连接环56中,第二操作环58被装配到外周面56a,而缝83沿周向方向形成。在第二操作环58上突出的离合连接销93也穿过这些缝83而插入。缝83通过将固定连接环56装配到固定筒55而与形成在固定筒55的外周面65的缝78连通,以便离合连接销93能一直插到配置在固定筒55内部的离合机构60。
在该固定连接环56中,安装到和拆卸自相机本体2的透镜安装部5的安装环61被安装到后表面侧的端面。安装环61具有中央部开设为圆形的圆盘形状,与透镜安装部5接合或从透镜安装部5脱离的安装部84形成在与相机本体2的透镜安装部5相对的一表面侧,而能与固定连接环56的后表面接合的接合突部85形成在另一表面侧。此外,在安装环61中,通过接合突部85与固定连接环56的后表面接合,接收连接销62插入的多个插入孔86形成在与固定连接环56的后表面相接的主面部。此外,在固定连接环56和固定筒55中,还在后表面侧的端面中钻设用于连通这些插入孔86的插入孔,如图9所示,各个插入孔彼此连通并且连接螺钉62从安装环61的插入孔86侧插入,从而使固定筒55、固定连接环56和安装环61成为一体。
支承摇摆倾斜机构31的固定环34的后表面侧的支承环90安装在安装环61上。支承环90与形成为从安装环61的内周面突出的法兰块87相接,并被拧紧以与安装环61成为一体。此外,在支承环90中,形成从前表面侧延伸的后表面支承壁91,以便穿过安装环61的开口而伸出。后表面支承壁91从后表面侧支承配置在固定筒55内部的摇摆倾斜机构31的固定环34,并具有与固定环34的内周面大致相同直径的圆筒形形状。固定环34在后表面侧与后表面支承壁91接合,而在前表面侧与形成在上述固定筒55上的前表面支承壁82接合,从而被可旋转地支承在固定筒内部。
装配到固定连接环56的第二操作环58经由后面将描述的离合机构60连接到摇摆倾斜机构31的旋转环35,从而使旋转环35能独立于固定环34而操作,并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在第二操作环58中,用于旋转操作的滚花部92形成在外周面58a,而与离合机构60接合的离合连接销93在内周面58b上突出。
多个离合连接销93以预定间隔立式地设置在第二操作环58的内周面58b。各个离合连接销93通过插入分别设置在固定连接环56和固定筒55中的缝83、78而连接到离合机构60的致动环101。从而,第二操作环58在被用户旋转操作时经由离合机构60使与之接合的摇摆倾斜机构31的旋转环35旋转。
下面描述离合机构60。离合机构60响应于第一操作环57的操作而使固定环34和旋转环35独立于第二操作环58一体式地旋转,并且还响应于第二操作环58的旋转操作使旋转环35旋转。如图12所示,离合机构60包括:连接到第二操作环58的致动环101;装配致动环101的基环102;离合杆103,被基环102可摇摆地支承并被锁于致动环101中;以及离合环104,一体式地装配到旋转环35,并与离合杆103接合和从离合杆103脱离。离合机构60配置在固定筒55和摇摆倾斜机构31之间。
致动环101连接到第二操作环58,并与第二操作环58一起被旋转,从而转动被基环102支承的离合杆103。该致动环101具有圆筒形形状,并被可摇摆地装配到基环102。致动环101具有:接收在第二操作环58中突出的离合连接销93插入的销插入孔110;用于连接到基环102的连接孔111;和分别锁定离合杆103的先端的锁定凹部112。
多个销插入孔110对应于离合连接销93以预定间隔在致动环101的周面形成。在致动环101中,离合连接销93经由分别在固定筒55和固定连接环56中形成的缝78、83而插入销插入孔110,从而致动环101与第二操作环58成为一体,并能够与第二操作环58一起旋转。
多个连接孔111以预定间隔在致动环101的周面形成,并通过将致动环101装配到基环102而与在基环102的周面形成的螺纹孔115连通。致动环101在该状态下通过将螺钉113经由连接孔111和螺纹孔115插入并安装到配置在基环102的内周面侧的螺母114上而连接到基环102。此外,连接孔111各自具有长边沿周向方向延伸的椭圆形状。因此,致动环101沿周向方向被可摇摆地装配到基环102。
锁定离合杆103的锁定凹部112各自通过将在致动环101的前表面侧形成的前缘122的一部分切成矩形形状而形成。各个锁定凹部112通过锁定被基环102支承的离合杆103的先端而响应于致动环101的旋转使离合杆103摇摆。多个锁定凹部112根据离合杆103的支承位置以预定间隔而形成。
装配致动环101的基环102支承离合杆103,并响应于致动环101的旋转使离合杆103与离合环104接合。基环102具有装配致动环101的小直径部102a和支承离合杆103的大直径部102b。在小直径部102a中,多个螺纹孔115对应于在致动环101的周面形成的连接孔111而沿周向方向形成。基环102通过经由螺纹孔115连接到致动环101而在第二操作环58被旋转操作时与致动环101一起旋转。在大直径部102b中形成螺纹孔117,用于拧紧各个支承离合杆103的支承固定构件116。
各个离合杆103的形状大致为矩形,并具有:接合部118,形成在纵向方向的一端并与离合环104接触或脱离;锁定部119,在纵向方向的另一端被锁于锁定凹部112中。接合部118具有:在横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一对突部118a、118a;接合孔118b,使离合杆103与基环102的大直径部102b可转动地接合。突部118a通过向基环102的后表面侧突出而与离合环104相对,因此它在离合杆103摇摆时能与离合环104滑动接触。铆钉120插入接合孔118b,因此离合杆103被可转动地连接到支承固定构件116。锁定部119通过被锁于上述致动环101的锁定凹部112中并响应于致动环101的旋转操作而将铆钉120用作旋转支轴使离合杆103旋转。离合杆103被其锁定部119旋转,从而突部118a向致动环101的旋转方向的反方向摇摆,以暴露于离合环104的转到区域并被按压到离合环104上,从而引起整体转动。
支承固定构件116具有:连接板部116a,离合杆103通过铆钉120连接到该连接板部116a;锁定板部116b,在隔有连接板部116a的两侧形成,并与基环102的大直径部102b螺纹接合。在支承固定构件116中,在连接板部116a形成接收铆钉120插入的插入孔,而在锁定板部116b形成用于连通在基环102的大直径部102b形成的螺纹孔117的锁定孔121。
在上述支承固定构件116中,只要离合杆103被连接到连接板部116a,锁定板部116b的锁定孔121就与基环102的大直径部102b的螺纹孔117连通。这时,离合杆103的锁定部119被锁于致动环101的锁定凹部112中,该致动环101已被装配到基环102的小直径部102a。在该状态下,支承固定构件116通过将锁定孔121与穿过大直径部102b的螺纹孔117而插入的螺钉123螺纹式地接合而将离合杆103锁于基环102中。
与在离合杆103的接合部118形成的突部118a接合的离合环104被在基环102的大直径部102b的内周面形成的引导凹部支承,从而沿基环102的周向方向被可旋转地支承。离合环104通过被支承在基环102内部而能与被支承在大直径部102b的内周面的离合杆103的突部118a接合和脱离。此外,在离合环104中,切口部125在内周面形成,离合环104经其而连接到摇摆倾斜机构31的旋转环35。
在上述离合机构60中,当第二操作环58被用户沿一方向旋转操作时,致动环101相对于基环102沿第二操作环58的旋转方向的相同方向旋转,以致离合杆103的锁定部119沿所述一方向被摇摆偏移,而接合部118的突部118a沿基环102的旋转方向的反方向被摇摆偏移以压到离合环104上。此外,穿过致动环101和基环102而插入的螺钉113各自与连接孔111的纵向方向的一端相接,以使致动环101和基环102沿第二操作环58的旋转方向的相同方向一体式地旋转。这样,在离合机构60中,通过使离合杆103和离合环104一体化而使第二操作环58和摇摆倾斜机构31的旋转环35连接,则当第二操作环58沿一方向被旋转时,旋转环35就与离合环104一起沿第二操作环58旋转的相同方向旋转。
此外,在离合机构60中,当摇摆倾斜机构31的固定环34响应于第一操作环57的旋转操作而被旋转时,被固定环34支承的旋转环35以及连接到旋转环35的离合环104沿第一操作环57旋转的相同方向旋转。这时,因为第二操作环58未被旋转操作,所以没有致动环101产生的偏移力被施加到离合杆103,而各个离合杆103能将铆钉120用作旋转支轴而摇摆,因此突部118a能够从离合环104进退。因此,在离合机构60中,即使离合环104被旋转,离合环104未与突部118a成为一体,因此旋转环35和第二操作环58未被连接。因此,离合机构60在第一操作环57与第二操作环58脱离的状态下使整个摇摆倾斜机构31旋转。
根据包括上述离合机构60的旋转操作机构32,在摇摆倾斜机构31中,第二操作环58的旋转操作只引起旋转环35被独立地旋转操作,并使摇摆倾斜透镜30的光轴相对于PC光学系统25的其它透镜群的光轴、或相对于配置在相机本体2内部的成像器件倾斜,从而能调节摇摆倾斜量。此外,在摇摆倾斜机构31中,第一操作环57的旋转操作引起固定环34和旋转环35被一体地旋转操作,从而摇摆倾斜机构31的摇摆倾斜方向能设定为全方向。这时,在离合机构60中,第二操作环58与旋转环35脱离,所以第二操作环58未被第一操作环57的操作旋转。因此,摇摆倾斜方向能被第一操作环57控制,而摇摆倾斜量能被第二操作环58控制。
在根据本发明的摇摆倾斜机构31和PC透镜20的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形成将摇摆倾斜透镜30保持在中立位置的机构,其中摇摆倾斜透镜30的光轴与PC光学系统25的其它透镜群的光轴重合,并且还垂直于相机本体2内部的成像器件的中心。在以下描述中,上述摇摆倾斜机构31和PC透镜20的相同构造被给予相同标号,且其详细描述被省略。
如上所述,摇摆倾斜机构31通过旋转环35的旋转而控制摇摆倾斜量。也就是说,通过用户使第二操作环58旋转,旋转环35经由离合机构60被旋转,并且透镜保持框33的引导构件37被倾斜引导沟50引导,从而沿固定环34的倾斜支承沟44倾斜,引起摇摆倾斜透镜30的摇摆倾斜。
如图13A和13B所示,在保持中立位置的摇摆倾斜机构31中,装配到固定环34的旋转环130的倾斜引导沟131由倾斜部132和水平部133形成。倾斜部132使透镜保持框33的引导构件37沿倾斜支承沟44倾斜,而水平部133使透镜保持框33的引导构件37垂直于PC光学系统25的光轴以将摇摆倾斜透镜30保持在中立位置。
类似于上述旋转环35的倾斜引导沟50,倾斜引导沟131在旋转环130的外周面130a中沿周向方向并从前表面侧向后表面侧延伸。此外,在外周面130a中形成一对倾斜引导沟131,插入透镜保持框33的引导构件37穿过各个所述倾斜引导沟131而插入。
各个倾斜引导沟131由使引导构件37沿光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部132以及设置在倾斜部132之间的水平部133构成。倾斜部132在旋转环130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之间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从而使引导构件37沿倾斜支承沟44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因此,当旋转环130被旋转并且引导构件37被倾斜部132引导时,透镜保持框33被倾斜,因此摇摆倾斜透镜30被摇摆倾斜。
水平部133沿PC光学系统25的其它透镜群的光轴方向的垂直方向或沿相机本体2内部的成像器件表面的垂直方向的垂直方向形成,并引导引导构件37,从而使被透镜保持框33保持的摇摆倾斜透镜30的光轴与PC光学系统25的光轴重回或与相机本体2的成像器件表面垂直。也就是说,水平部133引导透镜保持框33的引导构件37,从而使摇摆倾斜透镜30保持在中立位置。
水平部133形成在倾斜部132、132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引导构件37经由水平部133被引导至倾斜部132之一,使透镜保持框33向一个方向倾斜,当引导构件37经由水平部133被引导至另一倾斜部132时,透镜保持框33向另一方向倾斜。
通过使用形成有上述水平部133的旋转环130,摇摆倾斜机构31能提供引导构件37被水平部133引导的区域,因此被第二操作环58的旋转连续地倾斜的摇摆倾斜透镜30能被轻松地设定到中立位置。
类似于上述旋转环35的倾斜引导沟50、50,在旋转环130中形成的一对倾斜引导沟131、131形成为使联结任一位置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点和与上述任一位置相对的位置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点的直线经过PC光学系统25的光轴的一点,并且被透镜保持框33保持的摇摆倾斜透镜30在其光轴一直与PC光学系统25的光轴相交的同时被倾斜,因此摇摆倾斜透镜30的光轴不会失去与PC光学系统25的光轴的接触点。此外,在旋转环130中,还形成用于阻止从固定环脱落的切口部51。
此外,摇摆倾斜机构31以设置牵掣(click)机构140,该牵掣机构140在摇摆倾斜透镜30被设定到中立位置时给予牵掣感觉,并且还在摇摆倾斜透镜30被设定到摇摆倾斜方向的基准位置时给予牵掣感觉。这里,摇摆倾斜方向的基准位置表示这样一个位置,在该位置透镜保持框33的引导构件37被朝预定方向取向的固定环34的倾斜支承沟44、44支承,并且透镜保持框33沿倾斜支承沟44被倾斜,以致摇摆倾斜透镜30沿相关预定方向被摇摆倾斜。例如,基准位置被设定为这样一个位置,在该位置固定环34的支承孔43、43位于水平方向,而倾斜支承沟44、44位于垂直方向,从而被透镜保持框33保持的摇摆倾斜透镜30通过旋转环35的旋转而朝垂直方向摇摆倾斜。也就是说,在该基准位置,当以标准摄影姿势把持相机1时,相机1的摄影透镜3取向为水平方向,而快门按钮大致取向为垂直方向,第二操作环58的旋转使摇摆倾斜透镜30被垂直向上或垂直向下摇摆倾斜。用户能根据第一操作环57从该基准位置的旋转操作量来确定摇摆倾斜透镜30的摇摆倾斜方向。摇摆倾斜方向的基准位置除了设定在使摇摆倾斜透镜30能朝垂直方向摇摆倾斜的那个位置以外,还能设定在使摇摆倾斜透镜30朝水平方向等方向摇摆倾斜的位置。
如图14和15所示,上述牵掣机构140包括:第一牵掣垫圈141,在摇摆倾斜透镜30的中立位置能与摇摆倾斜机构31的旋转环35接合;第二牵掣垫圈142,当摇摆倾斜机构31旋转到摇摆倾斜方向的基准位置时能与固定环34接合。这些牵掣垫圈141、142各自形成为例如由金属板制成的圆环形状,并且在第一牵掣垫圈141中形成牵掣突部143和装配用凹部144,而在第二牵掣垫圈142中形成牵掣突部145和装配用凹部146。
第一牵掣垫圈141与形成在摇摆倾斜机构31的固定环34上的法兰部147接合,并被夹持在法兰部147和旋转环35的前端面之间。在第一牵掣垫圈141中,矩形装配用凹部144在内周面形成,而在法兰部147上突出的装配用突部148被装配到该装配用凹部144中,从而第一牵掣垫圈141被固定到固定环34。这时,第一牵掣垫圈141以牵掣突部143向旋转环35的前端面侧突出的方式牢接到法兰部147。旋转环35在第一牵掣垫圈141装配到法兰部147后装配到固定环34。
第二牵掣垫圈142装配到安装在上述安装环61上的支承环90,并被夹持在支承环90和固定环34的后端面之间。在第二牵掣垫圈142中,矩形装配用凹部146在内周面形成,类似于上述法兰部147的装配用突部148,在支承环90上突出的装配用突部被装配到该装配用凹部146中,从而第二牵掣垫圈142被固定到支承环90。这时,第二牵掣垫圈142以牵掣突部145向固定环34的后端面侧突出的方式牢接到支承环90。当第二牵掣垫圈142被装配到支承环90后,后表面支承壁91被接合到固定环34的后表面侧,从而支承环90将固定环34支承在固定筒55内部,并且将第二牵掣垫圈142夹持在固定环34的后端面和其自身之间。
在旋转环35中,与第一牵掣垫圈141的牵掣突部143接合的牵掣凹部149在其前端面形成。当旋转环35被旋转到使透镜保持框33的引导构件37被引导至相应倾斜引导沟50的大致中间点那个位置时,摇摆倾斜透镜30被保持在中立位置,牵掣凹部149与牵掣突部143接合。
此外,在固定环34中,与第二牵掣垫圈142的牵掣突部145接合的牵掣凹部150在其后端面形成。当固定环34被旋转到基准位置时,牵掣凹部150与牵掣突部145接合。
图16A到16D示出设定在中立位置和基准位置的摇摆倾斜机构31。在上述牵掣机构140中,一旦第二操作环58被旋转操作,则旋转环35被旋转直到摇摆倾斜透镜30到达中立位置,如图16B所示,第一牵掣垫圈141的牵掣突部143与形成在旋转环35的前端面的牵掣凹部149接合,以保持旋转环35并给予旋转操作第二操作环58的用户牵掣感觉。因此,被第二操作环58的旋转连续地倾斜的摇摆倾斜透镜30能被轻松地设定到中立位置。
此外,在上述牵掣机构140中,一旦第一操作环57被旋转操作,则固定环34被旋转至基准位置,如图16D所示,第二牵掣垫圈142的牵掣突部145与形成在固定环34的后端面的牵掣凹部150接合,以保持固定环34并给予旋转操作第一操作环57的用户牵掣感觉。因此,被第一操作环57的旋转连续地旋转的摇摆旋转透镜30能被轻松地设定到摇摆倾斜方向的基准位置。
在牵掣机构140中,摇摆倾斜机构31的摇摆倾斜方向的基准位置能通过改变形成在固定环34的后端面的牵掣凹部150和形成在第二牵掣垫圈142上的牵掣突部145之间的相对位置而设定为任意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摇摆倾斜机构31和PC透镜20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固定环34和第一操作环57除经由齿轮机构59连接以外,还可以经由在第一操作环57的内周面57b上突出的固定连接销直接连接。这时,在装配有第一操作环57的固定筒55的外周面65中沿第一操作环57的周向方向开设接收固定连接销插入的插入孔。固定连接销经由固定筒55的插入孔而安装到固定环34的前端部,以与固定环34成为一体。多个固定连接销以预定间隔立式地设置在第一操作环57的内周面57b上,以在多个位置连接到固定环34。
从而,在摇摆倾斜机构31中,当第一操作环57旋转操作固定筒55时,固定环34也沿第一操作环57的旋转方向的相同方向旋转,并且以相应于第一操作环57的旋转量的旋转量旋转。因此,用户通过旋转操作第一操作环57,能直观地把握摇摆倾斜透镜30的旋转量,并能轻松地设定摇摆倾斜方向。在上述摇摆倾斜机构31和PC透镜20中,由于只是立式地设置固定连接销来使固定环34旋转,没有使用齿轮机构,并且也没有在第一操作环57的内周面57b上形成齿轮部77,所以能降低部件数量,并且能简化制造步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在权利要求或其等效物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及其它因素做出多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
本发明包含2008年2月13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8-032260涉及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文。

Claims (12)

1.一种摇摆倾斜机构,包括:
透镜;
保持所述透镜的透镜保持框;
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包括:在垂直于光学系统的光轴的一方向的至少一侧面中可旋转地支承所述透镜保持框的旋转支承部;以及在垂直于所述光轴和所述一方向的另一方向的至少一侧面中沿所述光轴方向可倾斜地支承所述透镜保持框的倾斜支承部;和
操作构件,该操作构件将所述旋转支承部用作支承点而使被所述固定构件支承的所述透镜保持框旋转,并使所述透镜保持框沿所述倾斜支承部倾斜,
其中,所述固定构件由在内部支承所述透镜保持框的圆筒形构件形成;
所述操作构件由圆筒形构件构成,该圆筒形构件通过装配到所述固定构件的外周而沿所述固定构件的外周面被可旋转地支承,并且沿所述操作构件的周面形成一对引导沟,这对引导沟操作所述透镜保持框的一对引导部,所述透镜保持框被在所述固定构件的所述另一方向的两侧面中形成的所述倾斜支承部支承;并且
所述一对引导沟具有相对于所述光轴倾斜的倾斜部,并且联结所述倾斜部的任一位置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点和与所述任一位置相对的位置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点的直线经过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的一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摆倾斜机构,其中:各个所述引导沟形成有水平部,当所述透镜的光轴与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彼此重合时,所述水平部垂直于所述光轴,并且引导所述透镜保持框的各个所述引导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摆倾斜机构,其中:在所述固定构件和所述操作构件之间设置当所述透镜的光轴和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彼此重合时被接合的牵掣构件。
4.一种透镜镜筒,包括:
摇摆倾斜机构,该摇摆倾斜机构包括:透镜;保持所述透镜的透镜保持框;固定环,该固定环包括在垂直于光学系统的光轴的一方向的至少一侧面中可旋转地支承所述透镜保持框的旋转支承部以及在垂直于所述光轴和所述一方向的另一方向的至少一侧面中沿所述光轴方向可倾斜地支承所述透镜保持框的倾斜支承部;和旋转环,该旋转环装配到所述固定环从而沿所述固定环的外周被可旋转地支承,沿该旋转环的周面形成一对引导沟以引导被在所述固定环的所述另一方向的两侧面上形成的所述倾斜支承部支承的所述透镜保持框的一对引导部,该旋转环将所述旋转支承部用作支承点而使被所述固定环支承的所述透镜保持框旋转,并使所述透镜保持框沿所述倾斜支承部倾斜;
以所述光轴为中心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摇摆倾斜机构的固定筒;
第一操作构件,连接到所述摇摆倾斜机构的固定环,以所述光轴为中心使所述摇摆倾斜机构旋转;
第二操作构件,与所述摇摆倾斜机构的旋转环接合,以沿所述倾斜支承部使所述透镜倾斜;以及
离合机构,该离合机构在所述摇摆倾斜机构被所述第一操作构件旋转时使所述第二操作构件和所述旋转环分离,而在第二操作构件被旋转时使所述第二操作构件和所述旋转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一操作构件在内表面上形成第一齿轮部;
所述固定环在外表面上形成第二齿轮部;并且
在所述第一操作构件和所述固定环之间设置与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构件上的第一齿轮部和设置在所述固定环上的第二齿轮部接合的齿轮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所述齿轮机构配置为使所述第一操作构件的旋转方向与所述固定环的旋转方向为相同方向。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所述齿轮机构形成为使所述第一操作构件的旋转操作量与所述固定环的旋转量大致相等。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所述第一操作构件和所述固定环通过接合构件而接合。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各个所述引导沟形成有水平部,当所述透镜的光轴与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彼此重合时,所述水平部垂直于所述光轴,并且引导所述透镜保持框的各个所述引导部。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在所述固定环和所述旋转环之间设置当所述透镜的光轴和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彼此重合时被接合的牵掣构件。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在所述固定环和与所述固定筒一起支承所述固定环的支承构件之间设置当所述摇摆倾斜机构被设定到预定基准位置时被接合的牵掣构件。
12.一种包括摇摆倾斜机构的摄像装置,该摇摆倾斜机构具有:
透镜;
保持所述透镜的透镜保持框;
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包括:在垂直于光学系统的光轴的一方向的至少一侧面中可旋转地支承所述透镜保持框的旋转支承部;以及在垂直于所述光轴和所述一方向的另一方向的至少一侧面中沿所述光轴方向可倾斜地支承所述透镜保持框的倾斜支承部;和
操作构件,该操作构件将所述旋转支承部用作支承点而使被所述固定构件支承的所述透镜保持框旋转,并使所述透镜保持框沿所述倾斜支承部倾斜,
其中,所述固定构件由在内部支承所述透镜保持框的圆筒形构件形成;
所述操作构件由圆筒形构件构成,该圆筒形构件通过装配到所述固定构件的外周而沿所述固定构件的外周面被可旋转地支承,并且沿所述操作构件的周面形成一对引导沟,这对引导沟操作所述透镜保持框的一对引导部,所述透镜保持框被在所述固定构件的所述另一方向的两侧面中形成的所述倾斜支承部支承;并且
所述一对引导沟具有相对于所述光轴倾斜的倾斜部,并且联结所述倾斜部的任一位置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点和与所述任一位置相对的位置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点的直线经过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的一点。
CN2009100066900A 2008-02-13 2009-02-13 摇摆倾斜机构、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99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2260/08 2008-02-13
JP2008032260A JP4462357B2 (ja) 2008-02-13 2008-02-13 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9997A CN101509997A (zh) 2009-08-19
CN101509997B true CN101509997B (zh) 2013-05-01

Family

ID=40938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69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9997B (zh) 2008-02-13 2009-02-13 摇摆倾斜机构、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85022B2 (zh)
JP (1) JP4462357B2 (zh)
CN (1) CN1015099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00440B2 (ja) * 2010-01-28 2014-10-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監視カメラ用レンズ装置
GB2482289B (en) * 2010-07-26 2016-04-06 Barco Nv Position adjustment system for a projection lens
CN102455572A (zh) * 2010-10-20 2012-05-16 单祥太 单反相机(135,120)按单视点透视-焦点透视法,提升画幅像素数的技术
KR101844510B1 (ko) * 2010-10-28 2018-04-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 요소의 조정 장치
JP2012141519A (ja) * 2011-01-06 2012-07-26 Ricoh Co Ltd レンズ鏡胴
KR101199234B1 (ko) 2011-04-26 2012-11-08 국방과학연구소 광학 유닛 고정 장치
CN102967910B (zh) * 2012-11-15 2014-10-08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的机构装置
CN104950414B (zh) * 2014-03-24 2018-01-23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KR20160029592A (ko) * 2014-09-05 2016-03-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장치
US10197800B2 (en) * 2015-09-25 2019-02-05 Everready Precision Ind. Corp. Optical lens
DE102016121646B3 (de) 2016-11-11 2018-04-26 Jos. Schneider Optische Werke Gmbh Adapter zum Verschwenken eines Objektivs
KR20190052615A (ko) * 2017-11-08 2019-05-16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촬상 장치
JP7246891B2 (ja) * 2017-11-16 2023-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処理装置、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86740A (ja) 1984-10-05 1986-05-02 Mamiya Koki Kk レンズシヤツタ付アオリレンズ
JPH07239434A (ja) 1994-02-28 1995-09-12 Canon Inc ティルト・シフト連動機構を有する光学装置
JPH07333481A (ja) 1994-06-06 1995-12-22 Canon Inc 投写レンズの駆動装置
JP2000066263A (ja) 1998-08-19 2000-03-03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JP2000089284A (ja) 1998-09-09 2000-03-31 Asahi Optical Co Ltd アオリ機構を備えたアダプタ
JP4911944B2 (ja) 2005-10-14 2012-04-04 株式会社コシナ 光学機構のレンズシフ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92742A (ja) 2009-08-27
US20090201595A1 (en) 2009-08-13
JP4462357B2 (ja) 2010-05-12
US7885022B2 (en) 2011-02-08
CN101509997A (zh) 2009-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9997B (zh) 摇摆倾斜机构、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US6318912B1 (en) Adapter having a tilt and shift mechanism
JP5600300B2 (ja) 可動レンズアセンブリとそれに関連する方法
US8628258B2 (en) Tripod head
JP4890040B2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
JP2007110257A (ja) 撮像素子の傾き調整機構
JP4744964B2 (ja) 撮像装置
CN100359406C (zh) 用于相机移动电话一体机的相机的角度控制设备
JP5573425B2 (ja) ねじマウントレンズ鏡筒
JP5573055B2 (ja) 撮像装置
JPH0983841A (ja) テレビカメラ用の雲台構造、及び、パンチルトカメラ
US7373081B2 (en) Stroboscopic flash device for a digital camera
JPH0659849U (ja) カメラの撮影画面および視野枠サイズの切換連動機構
US10694088B2 (en) Lens apparatus, imag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lens apparatus
US4544240A (en) Soft focusing lens assembly
JPH02184834A (ja) カメラの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KR100424570B1 (ko) 컴퓨터카메라 겸용 디지털카메라
JP2007114512A (ja) ミラー角度調整装置
JP2009222738A (ja) ミラー駆動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146630B2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と撮影レンズとカメラ本体とカメラシステム
WO2020193831A1 (es) Dispositivo universal para el desplazamiento relativo entre el plano óptico y el plano focal de un objetivo y una cámara
JP2006039098A (ja) レンズ位置調整機構
JPH0251134A (ja) 視差匡正装置付カメラ
JPH1082935A (ja) レンズ鏡筒の支持構造
JP2615244B2 (ja) パララックス補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

Termination date: 201502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