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4205A - 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 Google Patents

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4205A
CN101504205A CNA2009100147522A CN200910014752A CN101504205A CN 101504205 A CN101504205 A CN 101504205A CN A2009100147522 A CNA2009100147522 A CN A2009100147522A CN 200910014752 A CN200910014752 A CN 200910014752A CN 101504205 A CN101504205 A CN 101504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heat exchanger
compression
compressor
low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147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4205B (zh
Inventor
李华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01475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042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04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4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4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4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属热泵/制冷技术领域。由压缩机、膨胀机、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低温热交换器组成,自低温热交换器吸热升温后的气体工质进入压缩机,在低压压缩段受压缩后,一部分气体工质提供给热交换器完成被加热介质初始阶段的加热,然后进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膨胀,而另一部分气体工质继续经过全部压缩过程升温后提供给第二热交换器完成被加热介质第二阶段加热,然后自膨胀机高压膨胀段入口进入膨胀机膨胀;完成膨胀做功的气体工质流经低温热交换器吸热升温再进入压缩机;增加回热器组成回热型机组。本发明减小了传热温差,提高了性能指数;作热泵尤其适合于供热温度高、范围宽的场合,用于制冷可降低耗功。

Description

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泵/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气体压缩式机组是余热应用中的一种主要设备之一,可带来节能、环保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效益。气体压缩式机组主要由压缩机、热交换器、膨胀机和低温热交换器等基本部件组成;其供热主要依靠压缩升温后的工质在热交换器中释放显热来完成对被加热介质的加热。在被制冷介质或余热介质温度确定的情况下,用户用热的需求温度越高,压缩机的压缩比越高,机组的性能指数下降显著且较低;为了提高机组的性能指数,一般采取分级压缩、级间冷却的技术措施以解决或减轻压缩比过高带来的机组耗功增大、容积效率低和压缩终温过高的问题,但这与被加热介质的高温需求相矛盾。
对于热泵机组来说,当用户的热需求——被加热介质需要由较低的温度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时,无论是采用单级压缩的机组,还是采用分级压缩、级间冷却的机组,存在着这样的缺陷:气体介质在压缩终了时的温度必须要超过被加热介质的最高温度,这样,被加热介质的低温段取热也要由机组的最高供热来完成,这必然导致了机组传热温差大,带来了机组性能指数的降低。
对用于制冷的机组来说,其向环境的放热由冷却介质(被加热介质)带走,若把制冷机耗功和制冷负荷构成的热量全部提升到冷却介质的最高温度之上、然后传递到冷却介质,这同样是不合理的。
在被制冷介质(余热介质)的参数和被加热介质的参数确定时,减小流程中设备之间的传热温差可以提高机组的性能指数;采用回热措施能够提升机组的压缩终温,也可用于降低压缩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可减小系统设备间传热温差,具有供热范围宽、供热温度高和保持较高性能指数的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以及提供具有高温供热特点的回热型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本发明中的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①结构上,由分段压缩式压缩机、分段膨胀式膨胀机、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低温热交换器组成,其中,分段压缩式压缩机由低压压缩段和高压压缩段构成,分段膨胀式膨胀机由低压膨胀段和高压膨胀段构成;压缩机低压压缩段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热交换器后热交换器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进口,压缩机高压压缩段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第二热交换器后第二热交换器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高压膨胀段进口,膨胀机低压膨胀段还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低温热交换器后低温热交换器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进口,压缩机低压压缩段与压缩机高压压缩段间有通道连通,膨胀机高压膨胀段与膨胀机低压膨胀段之间有通道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被制冷介质管路或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无低温热交换器时,压缩机低压压缩段有气体进口管路与外部连通,膨胀机低压膨胀段还有气体出口管路与外部连通,为开放式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②流程上,全部气体工质流经低温热交换器受热升温后进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在外部驱动能的作用下升压升温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自压缩机低压压缩段流出进入热交换器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而后进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完成低压阶段膨胀过程,而另一部分再经压缩机高压压缩段压缩后自压缩机高压压缩段流出进入第二热交换器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而后进入膨胀机高压膨胀段完成高压-低压两个阶段的连续膨胀过程,两部分气体工质完成膨胀过程降压降温后一起流经低温热交换器吸热;无低温热交换器时,外部气体进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完成被分段压缩、进行分段放热和分段膨胀后自膨胀机低压膨胀段向外部排出;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气体工质自低温热交换器吸热后,一部分气体工质由初始状态经历低压压缩阶段升压升温后流经热交换器向被加热介质提供低温热需求,另一部分气体工质由初始状态经历低压压缩与高压压缩两个阶段升压升温后流经第二热交换器向被加热介质提供高温热需求,而后两部分气体工质分别进行膨胀降压降温。
上述发明机组中,采用低压压缩机和高压压缩机分别替代压缩机低压压缩段和压缩机高压压缩段,采用低压膨胀机和高压膨胀机替代膨胀机低压膨胀段和膨胀机高压膨胀段,也得到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本发明中的回热型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①结构上,由分段压缩式压缩机、分段膨胀式膨胀机、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低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组成;压缩机低压压缩段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热交换器后热交换器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通回热器、回热器还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进口,压缩机高压压缩段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第二热交换器后第二热交换器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高压膨胀段进口,膨胀机低压膨胀段还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低温热交换器后低温热交换器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通回热器、回热器还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进口,压缩机低压压缩段与压缩机高压压缩段间有通道连通,膨胀机高压膨胀段与膨胀机低压膨胀段之间有通道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被制冷介质管路或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无低温热交换器时,压缩机低压压缩段有气体进口管路与回热器连通后回热器再有气体管路与外部连通,膨胀机低压膨胀段还有气体出口管路与外部连通,为开放式回热型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②流程上,全部气体工质依次流经低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两次受热升温后进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在外部驱动能的作用下升压升温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自压缩机低压压缩段流出后流经热交换器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再流经回热器并放热于流经回热器的气体工质后进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完成膨胀降压降温过程,而另一部分再经压缩机高压压缩段压缩后自压缩机高压压缩段流出进入第二热交换器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而后进入膨胀机高压膨胀段完成高压-低压两个连续膨胀过程降压降温,完成膨胀过程的全部气体工质流经低温热交换器吸热;无低温热交换器时,外部被压缩气体流经回热器吸热升温后进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完成被分段压缩、进行分段放热和分段膨胀后自膨胀机低压膨胀段向外部排出;③其特征在于,气体工质自低温热交换器吸热后再进入回热器被加热升温,一部分气体工质由初始状态经历低压压缩阶段升压升温后流经热交换器向被加热介质提供低温热需求、再流经回热器放热于压缩前的气体工质,另一部分气体工质由初始状态经历低压压缩与高压压缩两个阶段升压升温后流经第二热交换器向被加热介质提供高温热需求,而后两部分气体工质分别进行膨胀降压降温。
上述发明机组中,采用低压压缩机和高压压缩机分别替代压缩机低压压缩段和压缩机高压压缩段,采用低压膨胀机和高压膨胀机替代膨胀机低压膨胀段和膨胀机高压膨胀段,也得到回热型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本发明中的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①结构上,由分段压缩式压缩机、分段膨胀式膨胀机、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和低温热交换器组成;其中,分段压缩式压缩机由低压压缩段、中压压缩段和高压压缩段构成,分段膨胀式膨胀机由低压膨胀段、中压膨胀段和高压膨胀段构成;压缩机低压压缩段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热交换器后热交换器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进口,压缩机中压压缩段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第二热交换器后第二热交换器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中压膨胀段进口,压缩机高压压缩段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第三热交换器后第三热交换器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高压膨胀段进口,压缩机低压压缩段有通道连通压缩机中压压缩段、压缩机中压压缩段有通道连通压缩机高压压缩段,膨胀机高压膨胀段有通道连通膨胀机中压膨胀段、膨胀机中压膨胀段有通道连通膨胀机低压膨胀段;膨胀机低压膨胀段还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低温热交换器后低温热交换器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进口;低温热交换器还有被制冷介质管路或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第三热交换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全部气体工质流经低温热交换器受热升温后进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在外部驱动能的作用下升压升温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自压缩机低压压缩段流出进入热交换器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而后进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完成低压阶段的降压膨胀,而另一部分再经压缩机中压压缩段压缩后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自压缩机中压压缩段流出进入第二热交换器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而后进入膨胀机中压膨胀段完成中压-低压两个阶段的降压膨胀,另一部分气体工质再经压缩机高压压缩段压缩后自压缩机高压压缩段流入第三热交换器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而后进入膨胀机高压膨胀段完成高压-中压-低压三个阶段的降压膨胀,三路气体工质完成膨胀过程降压降温后一起流经低温热交换器吸热,得到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在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中,增加回热器,将压缩机低压压缩段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热交换器后热交换器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进口改为压缩机低压压缩段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依次连通热交换器与回热器后回热器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进口,得到带有一个回热器的回热型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再增加第二回热器,再将压缩机中压压缩段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第二热交换器后第二热交换器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中压膨胀段进口改为压缩机中压压缩段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依次连通第二热交换器与第二回热器后第二回热器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中压膨胀段进口,得到带有两个回热器的回热型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上述发明机组中,采用低压压缩机、中压压缩机和高压压缩机分别替代压缩机低压压缩段、压缩机中压压缩段和压缩机高压压缩段,采用低压膨胀机、中压膨胀机和高压膨胀机替代膨胀机低压膨胀段、膨胀机中压膨胀段和膨胀机高压膨胀段,也得到相应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本发明采用分段压缩后,进入热交换器以满足被加热介质低温段热需求的气体工质由压缩机的低压压缩段进行压缩升温,降低了压缩机的耗功,减小了气体工质与被加热介质间的传热温差,有利于提高机组性能指数,这对初始温度较低而终了温度高的被加热介质尤其有效果;采用回热器有利于提升机组供热温度或降低机组压缩比。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开放式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它与图1所示的不同地方在于,图2中无低温热交换器,外部气体介质直接进入压缩机进行被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和分段膨胀过程后由膨胀机排放于外部。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回热型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开放式回热型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它与图3所示的不同地方在于,图4中无低温热交换器,外部气体介质直接流经回热器后进入压缩机进行被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和分段膨胀过程后由膨胀机排放于外部。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带有一个回热器的回热型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带有两个回热器的回热型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图4中,1—分段压缩式压缩机,1A—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B—压缩机低压压缩段;2—分段膨胀式膨胀机,2A—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B—膨胀机低压膨胀段;3—热交换器,4—第二热交换器,5—低温热交换器,6—回热器。
图5-图7中,1—分段压缩式压缩机,1a—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b—压缩机中压压缩段,1c—压缩机低压压缩段;2—分段膨胀式膨胀机,2a—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b—膨胀机中压膨胀段,2c—膨胀机低压膨胀段;3—热交换器,4—第二热交换器,5—低温热交换器,6—回热器,7—第三热交换器,8—第二回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的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由含有低压压缩段和高压压缩段的分段压缩式压缩机1、含有高压膨胀段和低压膨胀段的分段膨胀式膨胀机2、热交换器3、第二热交换器4和低温热交换器5组成;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热交换器3后热交换器3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的进口,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第二热交换器4后第二热交换器4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A的进口,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还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低温热交换器5后低温热交换器5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的进口,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与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间有通道连通,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A与压缩机低压压缩段2B之间有通道连通,低温热交换器5还有被制冷介质管路或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热交换器3和第二热交换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无低温热交换器5时,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有气体进口管路与外部连通,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还有气体出口管路与外部连通,为开放式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②流程上,全部气体工质流经低温热交换器获得被制冷介质或余热介质传入的热量后升温,升温后的气体工质进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在外部驱动能的作用下完成被压缩过程升压升温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流出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进入热交换器3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而后进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完成低压阶段膨胀过程,而另一部分再经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压缩升压升温后自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流出进入第二热交换器4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而后进入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A完成高压-低压两个阶段的连续膨胀过程,两部分气体工质完成膨胀过程降压降温后一起流经低温热交换器5吸热,从而实现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循环流程;无低温热交换器5时,外部气体进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完成被分段压缩、进行分段放热和分段膨胀后自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向外部排出。
图2所示的开放式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1所示的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中,去掉低温热交换器5,得到开放式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有气体进口管路与外部连通,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还有气体出口管路与外部连通,外部气体进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完成被分段压缩、进行分段放热和分段膨胀后自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向外部排出,从而得到开放式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图3所示的回热型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由分段压缩式压缩机、分段膨胀式膨胀机、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低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组成的气体压缩式机组;其中,分段压缩式压缩机由低压压缩段和高压压缩段构成,分段膨胀式膨胀机由低压膨胀段和高压膨胀段构成;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热交换器3后热交换器3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通回热器6、回热器6还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进口,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第二热交换器4后第二热交换器4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A进口,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还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低温热交换器5后低温热交换器5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通回热器6、回热器6还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进口,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与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间有通道连通,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A与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之间有通道连通,低温热交换器5还有被制冷介质管路或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热交换器3和第二热交换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全部气体工质依次流经低温热交换器5与回热器6进行两次受热升温后进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在外部驱动能的作用下升压升温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自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流出后流经热交换器3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再流经回热器6并放热于流经回热器6的气体工质、再进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完成膨胀降压降温过程,而另一部分再经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压缩后自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流出、进入第二热交换器4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再进入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A完成高压-低压两个连续膨胀过程降压降温,完成膨胀过程的全部气体工质流经低温热交换器5吸热,从而实现回热型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循环流程。
图4所示的开放式回热型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3所示的回热型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中,去掉低温热交换器5,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有气体进口管路与回热器6连通后回热器6再有气体管路与外部连通,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还有气体出口管路与外部连通,外部气体流经回热器6吸热升温后进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完成被分段压缩、进行分段放热和分段膨胀后自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向外部排出,从而得到开放式回热型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上述图1-图4所示机组中,采用低压压缩机和高压压缩机分别替代压缩机低压压缩段、和压缩机高压压缩段,采用低压膨胀机和高压膨胀机替代膨胀机低压膨胀段和膨胀机高压膨胀段,其热力学效果是一致的。
图5所示的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由分段压缩式压缩机、分段膨胀式膨胀机、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和低温热交换器组成的气体压缩式机组;其中,分段压缩式压缩机由低压压缩段、中压压缩段和高压压缩段构成,分段膨胀式膨胀机由低压膨胀段、中压膨胀段和高压膨胀段构成;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c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热交换器3后热交换器3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c进口,压缩机中压压缩段1b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第二热交换器4后第二热交换器4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中压膨胀段2b进口,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第三热交换器7后第三热交换器7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a进口,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c有通道连通压缩机中压压缩段1b、压缩机中压压缩段1b有通道连通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a有通道连通膨胀机中压膨胀段2b、膨胀机中压膨胀段2b有通道连通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c;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c还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低温热交换器5后低温热交换器5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c进口;低温热交换器5还有被制冷介质管路或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热交换器3、第二热交换器4和第三热交换器7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全部气体工质流经低温热交换器5受热升温后进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c、在外部驱动能的作用下被压缩升压升温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自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c流出进入热交换器3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而后进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c完成低压阶段的降压膨胀,而另一部分再经压缩机中压压缩段1b压缩升压升温后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自压缩机中压压缩段1b流出进入第二热交换器4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而后进入膨胀机中压膨胀段2b完成中压-低压两个阶段的降压膨胀,另一部分气体工质再经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压缩后自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流入第三热交换器7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而后进入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a完成高压-中压-低压三个阶段的降压膨胀,三路气体工质完成膨胀过程降压降温后一起流经低温热交换器5吸热,实现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循环流程。
图6所示的带有一个回热器的回热型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5所示的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中,增加回热器6,将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c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热交换器3后热交换器3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c进口改为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c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依次连通热交换器3与回热器6后回热器6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c进口,从而得到带有一个回热器的回热型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图7所示的带有两个回热器的回热型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6所示带有一个回热器的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中,增加第二回热器8,再将压缩机中压压缩段1b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第二热交换器4后第二热交换器4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中压膨胀段2b进口改为压缩机中压压缩段1b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依次连通第二热交换器4与第二回热器8后第二回热器8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中压膨胀段2b进口,低温热交换器5有气体管路依次连通回热器6和第二回热器8后再连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c进口,从而得到带有两个回热器的回热型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采用两个回热器可进一步降低压缩机压缩比或进一步提高机组的供热温度。
上述图5-图7所示机组中,采用低压压缩机、中压压缩机和高压压缩机分别替代压缩机低压压缩段、压缩机中压压缩段和压缩机高压压缩段,采用低压膨胀机、中压膨胀机和高压膨胀机替代膨胀机低压膨胀段、膨胀机中压膨胀段和膨胀机高压膨胀段,其热力学效果是一致的;但这可能增加系统造价。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具有如下效果或优势:
①减小了工质与被加热介质之间的传热温差,从而降低了机组的不可逆因素,提高了机组的性能指数。
②作为机组,机组在供热温度区间宽、供热温度高的场合具有较高的性能指数,可以实现余热的深度利用;作为制冷机,可以在保持较高制冷系数的同时降低对冷却介质参数的要求,或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减少功耗。
③采用分段压缩和分段供热则使机组保持了常规的分级压缩、级间冷却机组/制冷机系统所具有的耗功低;采用回热器则使机组具有容积效率高的优点。
④比较相同工作温度范围内的机组,本发明主要增加了热交换器和回热器,且增加热交换器分担了一部分热负荷,因此机组在结构上和造价上的改变并不大。
⑤在应用于负荷、供热温度变化范围较大的场合,有利于发挥低压压缩-低温供热性能指数高的优势,使制热或制冷的综合性能指数更高。

Claims (4)

1.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是由分段压缩式压缩机、分段膨胀式膨胀机、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低温热交换器组成的气体压缩式机组;其中,分段压缩式压缩机由低压压缩段和高压压缩段构成,分段膨胀式膨胀机由低压膨胀段和高压膨胀段构成;①结构上,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热交换器(3)后热交换器(3)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进口,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第二热交换器(4)后第二热交换器(4)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A)进口,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还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低温热交换器(5)后低温热交换器(5)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进口,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与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间有通道连通,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A)与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之间有通道连通,低温热交换器(5)还有被制冷介质管路或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热交换器(3)和第二热交换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无低温热交换器(5)时,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有气体进口管路与外部连通,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还有气体出口管路与外部连通,为开放式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②流程上,全部气体工质流经低温热交换器(5)受热升温,升温后的气体工质进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在外部驱动能的作用下完成被压缩过程升压升温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流出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进入热交换器(3)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而后进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完成低压阶段膨胀过程,而另一部分再经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被压缩升压升温后流出进入第二热交换器(4)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而后进入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A)完成高压-低压两个阶段的连续膨胀过程,两部分气体工质完成膨胀过程降压降温后一起流经低温热交换器(5)吸热;无低温热交换器(5)时,外部气体进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完成被分段压缩、进行分段放热和分段膨胀后自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向外部排出;③其特征在于,气体工质自低温热交换器吸热后,一部分气体工质由初始状态经历低压压缩阶段升压升温后流经热交换器向被加热介质提供低温热需求,另一部分气体工质由初始状态经历低压压缩与高压压缩两个阶段升压升温后流经第二热交换器向被加热介质提供高温热需求,而后两部分气体工质分别进行膨胀降压降温;④采用低压压缩机和高压压缩机分别替代压缩机低压压缩段和压缩机高压压缩段,采用低压膨胀机和高压膨胀机替代膨胀机低压膨胀段和膨胀机高压膨胀段,也得到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2.回热型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是由分段压缩式压缩机、分段膨胀式膨胀机、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低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组成的气体压缩式机组;其中,分段压缩式压缩机由低压压缩段和高压压缩段构成,分段膨胀式膨胀机由低压膨胀段和高压膨胀段构成;①结构上,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热交换器(3)后热交换器(3)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通回热器(6)、回热器(6)还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进口,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第二热交换器(4)后第二热交换器(4)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A)进口,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还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低温热交换器(5)后低温热交换器(5)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通回热器(6)、回热器(6)还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进口,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与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间有通道连通,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A)与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之间有通道连通,低温热交换器(5)还有被制冷介质管路或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热交换器(3)和第二热交换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无低温热交换器(5)时,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有气体进口管路与回热器(6)连通后回热器(6)再有气体管路与外部连通,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还有气体出口管路与外部连通,为开放式回热型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②流程上,全部气体工质依次流经低温热交换器(5)与回热器(6)两次受热升温后进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在外部驱动能的作用下升压升温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自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流出后流经热交换器(3)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再流经回热器(6)并放热于流经回热器(6)的气体工质、再进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完成膨胀降压降温过程,而另一部分再经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压缩后自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流出、进入第二热交换器(4)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再进入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A)完成高压-低压两个连续膨胀过程降压降温,完成膨胀过程的全部气体工质流经低温热交换器(5)吸热;无低温热交换器(5)时,外部气体流经回热器(6)吸热升温后进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B),完成被分段压缩、进行分段放热和分段膨胀后自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B)向外部排出;③其特征在于,气体工质自低温热交换器吸热后再进入回热器被加热升温,一部分气体工质由初始状态经历低压压缩阶段升压升温后流经热交换器向被加热介质提供低温热需求、再流经回热器放热于压缩前的气体工质,另一部分气体工质由初始状态经历低压压缩与高压压缩两个阶段升压升温后流经第二热交换器向被加热介质提供高温热需求,而后两部分气体工质分别进行膨胀降压降温;④采用低压压缩机和高压压缩机分别替代压缩机低压压缩段和压缩机高压压缩段,采用低压膨胀机和高压膨胀机替代膨胀机低压膨胀段和膨胀机高压膨胀段,也得到回热型两段压缩-两段供热-两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3.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是由分段压缩式压缩机、分段膨胀式膨胀机、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和低温热交换器组成的气体压缩式机组;其中,分段压缩式压缩机由低压压缩段、中压压缩段和高压压缩段构成,分段膨胀式膨胀机由低压膨胀段、中压膨胀段和高压膨胀段构成;①结构上,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c)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热交换器(3)后热交换器(3)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c)进口,压缩机中压压缩段(1b)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第二热交换器(4)后第二热交换器(4)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中压膨胀段(2b)进口,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第三热交换器(7)后第三热交换器(7)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a)进口,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a)有通道连通膨胀机中压膨胀段(2b)、膨胀机中压膨胀段(2b)有通道连通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c);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c)还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低温热交换器(5)后低温热交换器(5)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c)进口;低温热交换器(5)还有被制冷介质管路或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热交换器(3)、第二热交换器(4)和第三热交换器(7)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全部气体工质流经低温热交换器(5)受热升温后进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c)、在外部驱动能的作用下被压缩升压升温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自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c)流出进入热交换器(3)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而后进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c)完成低压阶段的降压膨胀,而另一部分再经压缩机中压压缩段(1b)压缩后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自压缩机中压压缩段(1b)流出进入第二热交换器(4)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而后进入膨胀机中压膨胀段(2b)完成中压-低压两个阶段的降压膨胀,另一部分气体工质再经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压缩后自压缩机高压压缩段(1a)流入第三热交换器(7)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而后进入膨胀机高压膨胀段(2a)完成高压-中压-低压三个阶段的降压膨胀,三路气体工质完成膨胀过程降压降温后一起流经低温热交换器(5)吸热,得到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③采用低压压缩机、中压压缩机和高压压缩机分别替代压缩机低压压缩段、压缩机中压压缩段和压缩机高压压缩段,采用低压膨胀机、中压膨胀机和高压膨胀机替代膨胀机低压膨胀段、膨胀机中压膨胀段和膨胀机高压膨胀段,也得到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4.在权力要求3所述的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中,增加回热器(6),将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c)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热交换器(3)后热交换器(3)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c)进口改为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c)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依次连通热交换器(3)与回热器(6)后回热器(6)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低压膨胀段(2c)进口,得到带有一个回热器的回热型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再增加第二回热器(8),再将压缩机中压压缩段(1b)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连通第二热交换器(4)后第二热交换器(4)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中压膨胀段(2b)进口改为压缩机中压压缩段(1b)有气体工质出口管路依次连通第二热交换器(4)与第二回热器(8)后第二回热器(8)再有气体工质管路连接膨胀机中压膨胀段(2b)进口,低温热交换器(5)有气体管路依次连通回热器(6)和第二回热器(8)后再连接压缩机低压压缩段(1c)进口,得到带有两个回热器的回热型三段压缩-三段供热-三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CN2009100147522A 2009-02-26 2009-02-26 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Active CN1015042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147522A CN101504205B (zh) 2009-02-26 2009-02-26 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147522A CN101504205B (zh) 2009-02-26 2009-02-26 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4205A true CN101504205A (zh) 2009-08-12
CN101504205B CN101504205B (zh) 2011-08-10

Family

ID=40976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147522A Active CN101504205B (zh) 2009-02-26 2009-02-26 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04205B (zh)

Cited B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6188A (zh) * 2013-01-21 2014-05-07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间冷单工质热制冷制热系统
CN103808054A (zh) * 2013-01-24 2014-05-21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间冷热力循环系统
CN105042920A (zh) * 2014-07-31 2015-11-11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容积型变界流体机构制冷系统
CN105805973A (zh) * 2015-04-13 2016-07-27 李华玉 多向热力循环与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23252A (zh) * 2015-04-13 2016-08-03 李华玉 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23253A (zh) * 2015-04-13 2016-08-03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41381A (zh) * 2015-04-13 2016-08-10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41382A (zh) * 2015-04-13 2016-08-10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41383A (zh) * 2015-04-13 2016-08-10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65068A (zh) * 2015-04-13 2016-08-17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65067A (zh) * 2015-04-13 2016-08-17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90216A (zh) * 2015-04-13 2016-08-24 李华玉 多向热力循环与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10324A (zh) * 2015-04-13 2016-08-31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10332A (zh) * 2015-04-13 2016-08-31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10334A (zh) * 2015-04-13 2016-08-31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10331A (zh) * 2015-04-13 2016-08-31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10333A (zh) * 2015-04-13 2016-08-31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28237A (zh) * 2015-04-13 2016-09-07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28248A (zh) * 2015-04-13 2016-09-07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53472A (zh) * 2015-04-13 2016-09-21 李华玉 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53473A (zh) * 2015-04-13 2016-09-21 李华玉 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53452A (zh) * 2015-04-13 2016-09-21 李华玉 多向热力循环与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53464A (zh) * 2015-05-06 2016-09-21 李华玉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953466A (zh) * 2015-05-06 2016-09-21 李华玉 第五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953462A (zh) * 2015-05-06 2016-09-21 李华玉 第五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016804A (zh) * 2015-04-13 2016-10-12 李华玉 多向热力循环与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225321A (zh) * 2016-04-17 2016-12-14 李华玉 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225281A (zh) * 2015-12-30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225282A (zh) * 2015-12-30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225284A (zh) * 2016-04-17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352578A (zh) * 2015-12-30 2017-01-25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403372A (zh) * 2016-02-25 2017-02-15 李华玉 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403371A (zh) * 2016-02-05 2017-02-15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440511A (zh) * 2015-12-30 2017-02-22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WO2018068431A1 (zh) * 2016-10-12 2018-04-19 李华玉 分级蒸发联合循环蒸汽动力装置
CN113465208A (zh) * 2020-05-31 2021-10-01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113686043A (zh) * 2020-07-27 2021-11-23 李华玉 双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113758041A (zh) * 2020-08-03 2021-12-07 李华玉 双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113776218A (zh) * 2020-08-06 2021-12-10 李华玉 双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ited By (6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6188A (zh) * 2013-01-21 2014-05-07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间冷单工质热制冷制热系统
CN103776188B (zh) * 2013-01-21 2017-03-08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间冷单工质热制冷制热系统
CN103808054B (zh) * 2013-01-24 2017-02-08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间冷热力循环系统
CN103808054A (zh) * 2013-01-24 2014-05-21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间冷热力循环系统
CN105042920A (zh) * 2014-07-31 2015-11-11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容积型变界流体机构制冷系统
CN105865067B (zh) * 2015-04-13 2020-06-16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28248A (zh) * 2015-04-13 2016-09-07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41382A (zh) * 2015-04-13 2016-08-10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41383A (zh) * 2015-04-13 2016-08-10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65068A (zh) * 2015-04-13 2016-08-17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65067A (zh) * 2015-04-13 2016-08-17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90216A (zh) * 2015-04-13 2016-08-24 李华玉 多向热力循环与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10324A (zh) * 2015-04-13 2016-08-31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10332A (zh) * 2015-04-13 2016-08-31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10334A (zh) * 2015-04-13 2016-08-31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10331A (zh) * 2015-04-13 2016-08-31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10333A (zh) * 2015-04-13 2016-08-31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28237A (zh) * 2015-04-13 2016-09-07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41381B (zh) * 2015-04-13 2020-11-03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53472A (zh) * 2015-04-13 2016-09-21 李华玉 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53473A (zh) * 2015-04-13 2016-09-21 李华玉 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53452A (zh) * 2015-04-13 2016-09-21 李华玉 多向热力循环与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10333B (zh) * 2015-04-13 2020-10-09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10331B (zh) * 2015-04-13 2020-06-30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05973B (zh) * 2015-04-13 2020-06-30 李华玉 多向热力循环与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016804A (zh) * 2015-04-13 2016-10-12 李华玉 多向热力循环与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28248B (zh) * 2015-04-13 2020-06-30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41382B (zh) * 2015-04-13 2020-06-30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53452B (zh) * 2015-04-13 2020-06-16 李华玉 多向热力循环与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10332B (zh) * 2015-04-13 2020-06-16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90216B (zh) * 2015-04-13 2020-06-16 李华玉 多向热力循环与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23253A (zh) * 2015-04-13 2016-08-03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53472B (zh) * 2015-04-13 2020-06-16 李华玉 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41383B (zh) * 2015-04-13 2020-06-16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05973A (zh) * 2015-04-13 2016-07-27 李华玉 多向热力循环与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23252A (zh) * 2015-04-13 2016-08-03 李华玉 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10324B (zh) * 2015-04-13 2020-06-16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41381A (zh) * 2015-04-13 2016-08-10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65068B (zh) * 2015-04-13 2020-06-16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016804B (zh) * 2015-04-13 2020-06-16 李华玉 多向热力循环与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10334B (zh) * 2015-04-13 2020-06-16 李华玉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53473B (zh) * 2015-04-13 2020-06-16 李华玉 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953462B (zh) * 2015-05-06 2020-05-01 李华玉 第五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953466A (zh) * 2015-05-06 2016-09-21 李华玉 第五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953464A (zh) * 2015-05-06 2016-09-21 李华玉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953466B (zh) * 2015-05-06 2020-05-22 李华玉 第五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953464B (zh) * 2015-05-06 2020-05-01 李华玉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953462A (zh) * 2015-05-06 2016-09-21 李华玉 第五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352578A (zh) * 2015-12-30 2017-01-25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225281B (zh) * 2015-12-30 2020-06-16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352578B (zh) * 2015-12-30 2020-04-21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440511A (zh) * 2015-12-30 2017-02-22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225282B (zh) * 2015-12-30 2020-05-29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225282A (zh) * 2015-12-30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225281A (zh) * 2015-12-30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403371A (zh) * 2016-02-05 2017-02-15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403371B (zh) * 2016-02-05 2020-08-21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403372B (zh) * 2016-02-25 2020-05-01 李华玉 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403372A (zh) * 2016-02-25 2017-02-15 李华玉 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225321B (zh) * 2016-04-17 2020-04-21 李华玉 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225321A (zh) * 2016-04-17 2016-12-14 李华玉 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225284A (zh) * 2016-04-17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6225284B (zh) * 2016-04-17 2020-04-07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WO2018068431A1 (zh) * 2016-10-12 2018-04-19 李华玉 分级蒸发联合循环蒸汽动力装置
CN113465208A (zh) * 2020-05-31 2021-10-01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113686043A (zh) * 2020-07-27 2021-11-23 李华玉 双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113758041A (zh) * 2020-08-03 2021-12-07 李华玉 双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113776218A (zh) * 2020-08-06 2021-12-10 李华玉 双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4205B (zh) 201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4205B (zh) 分段压缩-分段供热-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机组
CN108679880B (zh) 双工质联合循环压缩式热泵
CN201037719Y (zh) 一种梯级提升水温的热水热泵机组
CN101701755B (zh) 分段吸热-分段压缩-分段膨胀气体压缩式热泵
CN105910333A (zh) 开式双向热力循环与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8106053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10455010A (zh) 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101762112A (zh) 分段蒸发-分段压缩蒸汽压缩式热泵
CN105823253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4567089A (zh) 一种利用努森压缩机的压缩—喷射复合制冷系统
CN108120048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2840000A (zh) 以低温热源推动的动力系统
CN108106323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207299006U (zh) 一种电热泵驱动余热回收系统
CN109059345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823252A (zh) 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5783331A (zh) 空气源冷水机组的热量高效回收装置
CN105910341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953471A (zh) 第二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201387174Y (zh) 双级超高温热泵机组
CN108106040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3090441A (zh) 一种热电厂低真空供热系统
CN210486155U (zh) 一种兼容水源与空气源的双源热泵
CN115265001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14001482A (zh) 回热式热力循环与新型回热机械压缩式热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