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1982A - 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功率供给装置、永磁铁磁场型电机用pwm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功率供给装置、永磁铁磁场型电机用pwm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1982A
CN101501982A CNA2007800289950A CN200780028995A CN101501982A CN 101501982 A CN101501982 A CN 101501982A CN A2007800289950 A CNA2007800289950 A CN A2007800289950A CN 200780028995 A CN200780028995 A CN 200780028995A CN 101501982 A CN101501982 A CN 101501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coil
permanent magnet
field type
mutu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89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1982B (zh
Inventor
正田和男
野村祐树
长门义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K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01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1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1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19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1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orque ripple, e.g. providing reduced torque ripp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5/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 H02P25/02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motor
    • H02P25/06Linear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006Controlling linear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trol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form of the supplied voltage or current
    • H02P2209/09PWM with fixed limited number of pulses per perio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388/00Electricity: motor control systems
    • Y10S388/907Specific control circuit element or device
    • Y10S388/912Pulse or frequency coun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near Motors (AREA)
  • Control Of Linear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控制向线性电机的各相的线圈的供给电流,能减少在各相的线圈中发生的推力不均匀,进而能减少速度波动的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功率供给装置。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功率供给装置(11)对用磁场用永磁铁(4)产生磁通量的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的电枢(5)供给功率。该功率供给装置(11)具有对线性电机(2)的电枢(5)的多相的线圈供给多相交流电流的功率供给部件(13);使不位于线性电机(2)的工作方向的两端的至少一个相(例如W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比位于工作方向的两端的剩下的2个相(例如U相和V相)供给的电流降低的电流调整部件(19)。由于能将在各相的线圈中产生的推力变为均等,所以能降低速度波动。

Description

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功率供给装置、永磁铁磁场型电机用PWM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用磁场用永磁铁产生磁通量的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的电枢供给功率的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功率供给装置、对用磁场用永磁铁产生磁通量的永磁铁磁场型电机供给功率的永磁铁磁场型电机用PWM逆变器。
背景技术
线性电机将旋转型电机的定子一侧和动子一侧拉伸为直线状,直接将电能变换为直线的推力。线性电机与旋转型电机同样,分类为DC电机、AC电机、步进电机、无刷DC电机等。DC电机、无刷DC电机大致划分为使用永磁铁的永磁铁磁场型和不使用永磁铁的电磁场型等两种。
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磁场用永磁铁产生磁通量,对电枢供给交流电流,由此使磁场用永磁铁或电枢产生推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中,如图9所示,在梳齿1卷绕多相(一般为三相)的线圈。线圈用U、W、V的三相作为一组。由于将以三个为一组的线圈设置多组,所以线圈的总数成为3的整数倍。梳齿1的齿的个数与线圈的总数相等,成为3的整数倍。多个线圈和梳齿在电枢或永磁铁的作用方向并列排列。
专利文献1:特开2003-70226号公报(参照1页)
由于在W相的齿的两邻必定存在U相的齿和V相的齿,所以例如由W1相的线圈产生的磁通量φ便能通过两邻的齿U1相和V1相的齿,由W2相的线圈产生的磁通量φ便能通过两邻的齿U2相和V2相的齿。可是,与位于枢齿的端部的U1相的齿相邻的只是W1相的齿,所以虽然由U1相的线圈产生的磁通量φ通过W1相的齿,但是关于图中用虚线表示的区域,磁通量变得难以通过。关于位于梳齿的另一端的V2相的齿,也能说是相同的事实。换言之,位于梳齿的两端的U、V相线圈与W相线圈相比,磁阻提高。而且,以此为原因,在各相的线圈(U、W、V相)流过相等的大小的电流时,在U、V相线圈作用的推力变得比在W相线圈作用的推力更小,发生速度波动。
为了减少在线性电机中产生的速度波动,从以往就提出各种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关注定子一侧的永磁铁的磁化方向和排列,将基于永磁铁列的磁通密度分布变为正弦波,将使由线圈感应的反电动势接近正弦波的方法。可是,在以往技术中,不存在着眼于线性电机的各相的线圈的磁阻,通过控制对各相的线圈供给的供给电流,降低推力不均匀的技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控制向线性电机的各相的线圈的供给电流,能减少在各相的线圈中发生的推力不均匀,进而能减少速度波动的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功率供给装置、永磁铁磁场型电机用PWM逆变器。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发明1是一种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功率供给装置,对用磁场用永磁铁产生磁通量的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的电枢供给功率,包括:对线性电机的电枢的多相的线圈供给多相交流电流的功率供给部件;和使对不位于所述线性电机的工作方向的两端的至少一个相(例如W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比对位于所述工作方向的两端的剩下的2个相(例如U相和V相)供给的电流减小的电流调整部件。
发明2是一种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功率供给装置,对用磁场用永磁铁产生磁通量的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的电枢供给功率,包括:对线性电机的电枢的由U、V、W相构成的三相线圈供给三相交流电流的功率供给电路;与不位于所述线性电机的工作方向的两端的一个相(例如W相)的线圈并联连接,使对所述一个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比对位于所述工作方向的两端的剩下的2个相(例如U相和V相)供给的电流更减小的电阻。
发明3是一种永磁铁磁场型电机用PWM逆变器,对用磁场用永磁铁产生磁通量的永磁铁磁场型电机的电枢供给功率,其中:在三相直流电源之间并联具有由所述电枢的U、V、W相构成的三相线圈用的由成对工作的上侧和下侧两个开关元件构成的臂;并且在直流电源之间还并联具有在星形连接的三相的线圈的中性点引出的引出线用的由成对工作的上侧和下侧两个开关元件构成的臂;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所述三相的线圈用的所述开关元件、所述引出线用的所述开关元件的导通、断开。
发明4在发明3记载的永磁铁磁场型电机用PWM逆变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铁磁场型电机是线性电机;所述永磁铁磁场型电机用PWM逆变器在对所述线性电机的电枢的由U、V、W相构成的三相线圈供给三相交流电流时,使对不位于所述线性电机的工作方向的两端的一个相(例如W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比对位于所述工作方向的两端的剩下的2个相(例如U相和V相)供给的电流更减小。
根据发明1,由于电流调整部件使对不位于工作方向的两端的至少一个相(例如W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比对位于工作方向的两端的剩下的2个相(例如U相和V相)供给的电流更减小,所以能将在各相的线圈中产生的推力变得均等。因此,能减小速度波动。
根据发明2,由于电阻使不位于线性电机的工作方向的两端的至少一个相(例如W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比对位于工作方向的两端的剩下的2个相(例如U相和V相)供给的电流更减小,所以能使各相的线圈中产生的推力变得均等。因此,能减小速度波动。
根据发明3,能按各相控制对电机的电枢的三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
根据发明4,能使各相的线圈中产生的推力变得均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沿着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的工作方向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功率供给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线性电机的线圈的连线方法的图。
图4是测定在各相的线圈中发生的发生电压(反电动势)的曲线图。
图5A是表示对各相的线圈供给相同的振幅的三相交流电流的例子的曲线图。
图5B是表示使对W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的振幅比对U相以及V相供给的电流的振幅减小的例子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永磁铁磁场型电机用PWM逆变器的结构图。
图7是表示在三相的线圈流过的电流的概略图。
图8A是表示在第一阶段的处理中,在三相的线圈流过的电流的概略图。
图8B是表示在第二阶段的处理中,在三相的线圈流过的电流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线性电机的梳齿的图。
符号的说明。
2—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3—定子;4—永磁铁;5—电枢;10—线圈;11—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功率供给装置;13—逆变器主电路(功率供给部件);19—电阻(功率调整部件);N—中性点;20—永磁铁磁场型电机用PWM逆变器(功率调整部件);21—直流电源;22—逆变器主电路(功率供给部件);28—控制电路;23、24、25—三相的线圈用的臂;23a、23b、24a、24b、25a、25b—三相的线圈用的开关元件;26—中性点用的臂;26a、26b—中性点用的开关元件;27—引出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作为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2的一个例子,沿着电枢一侧可动的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的工作方向的剖视图。在定子3一侧,N极和S极的永磁铁4交替以恒定的间隔在电枢的工作方向排列。在电枢5一侧设置由U、V、W相构成的三相的线圈10。电枢5由用螺栓8等固定在顶板7上的梳齿9、在梳齿9的齿9a上卷绕的线圈10构成。线圈10以U、V、W的三相作为一组。由于以三个为一组的线圈10设置多组,所以线圈10的总数成为3的整数倍。作为铁芯的齿9a的个数与线圈10的总数相等,成为3的整数倍。线圈10在电枢的工作方向按U、W、V、···、U、W、V相排列。电枢5的工作方向的两端成为U相的线圈10和V相的线圈10。通过在三相的线圈流过三相交流电流,产生直线地移动的移动磁场,电枢5相对于定子3直线地移动。另外,线圈10也可以是不设置铁芯的无芯线圈。线性电机也可以是在棒的周围将线圈卷绕为圆环状的所谓的棒型的线性电机。
图2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功率供给装置11。该实施方式的功率供给装置11由将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的电压型的PWM逆变器(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构成,对所述线性电机2的电枢5供给三相交流电流。
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功率供给装置11具有直流电源12、逆变器主电路13、控制电路14。逆变器主电路13由三相部分(U相、W相、V相)的臂15、16、17构成。各臂15、16、17由在上下成对工作的开关元件15a、15b、16a、16b、17a、17b构成。各开关元件15a~17b由晶体管和续流二极管的并联构成。续流二极管对晶体管,归还相反方向的电流时使用。开关元件15a~17b的导通、断开由晶体管的导通、断开信号决定。通过使开关元件导通、断开,可以不改变直流电压的大小,而改变输出电压的脉冲宽度,等价地输出三相交流电压。另外,作为开关元件15a~17b,也能使用MOSFET(metallic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或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mode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功率管)。
控制电路14输出用于控制晶体管的导通、断开的PWM信号。在PWM信号的生成方法上使用例如通过将三相正弦波电压指令和载波即三角波比较,取得脉冲列的电压的三角波比较法。如果通过使用三角波比较法的PWM信号使晶体管导通、断开,则从逆变器主电路13就输出近似于三相交流电压的脉冲列的电压。如果从逆变器主电路13输出三相交流电压,则对线性电机的三相线圈就供给三相交流电流。在各相串联连接的2个晶体管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导通,也会引起直流电压的短路,引起晶体管的破坏,所以为了防止它,在2个晶体管的导通、断开信号中双方都设置短路防止时间。
图3表示线性电机的连线方法。在连线方法中有将线圈连接为环状的Δ连接、将三个线圈的U、V、W汇总为一个的Y连接(星形)。图3表示一般使用的星形连接。
从逆变器主电路13输出的电压是WV、WU、UV之间的线间电压。如果在WV线之间作用电压,就在W相的线圈和V相的线圈同时流过电流,如果在WU线之间作用电压,就在W相的线圈和U相的线圈同时流过电流。因此,无论怎样柔性控制从逆变器输出的电压,也无法将使V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的大小原封不动,减小对W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此外,也无法将对U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的大小原封不动,减小对W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对W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比对U相以及V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硬性降低,与W相的线圈并联连接电阻19。电阻19可以设置在功率供给装置上,也可以设置在线性电机的内部。
在W相的线圈并联连接电阻19,如果在WV之间作用线间电压,就如图中箭头(1)所示,电流分支到电阻19一侧和W相线圈一侧。流到电阻19一侧的电流和流到V相线圈一侧的电流在中性点N合流之后,流向V相线圈。如图中中间白的箭头(2)所示,从V相的线圈向W相的线圈流过相反方向的电流时,流过V相的线圈的电流也在中性点N分支为流向W相的线圈一侧的电流和流向电阻19一侧的电流。然后,合流,回到逆变器主电路13。在WU之间作用线间电压时也同样,流向W相的线圈一侧的电流分支为流向电阻19一侧的电流和流向W相的线圈一侧的电流。通过这样在W相的线圈并联电阻19,不对流向U相或V相的线圈的电流带来影响,能降低流向W相的线圈的电流。
图4表示以一定速度使电枢移动时,测定在各相的线圈中产生的发生电压(反电动势)的曲线图。在测定该发生电压时,不对电枢供给电压,此外,在W相的线圈不并联连接电阻19。
W相的线圈不位于线性电机的工作方向的两端,所以与其他U相或V相相比,磁阻小。因此,如图4所示,W相的线圈的两端的发生电压的振幅比在U相和V相的线圈产生的发生电压的振幅更大。即W相的线圈的反电动势常数比U相或V相的线圈的反电动势常数更大。在DC电机的时候,由于反电动势常数和扭矩常数相等,所以如果在三相线圈流过相同振幅的三相交流电流,则由W相的线圈产生的扭矩就比由U相和V相的线圈产生的扭矩更大。以此为原因,发生速度变为不恒定的速度波动。
为了消除速度波动,如图5A所示,不是对三相的线圈供给相同的振幅的电流,而是如图5B所示,使对W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比对U相或V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降低(即减小振幅)即可。根据图3所示的线圈的连线方法,由于在W相的线圈并联连接电阻19,所以能使对W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比对U相或V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降低。因此,能消除由各相的线圈产生的推力的偏差,进而能降低速度波动。考虑各相的线圈的反电动势常数的偏差、各相的线圈的电感来决定电阻19的大小。
另外,在W相的线圈并联连接电阻19时,电机的连线也可以是Δ连接,电机的驱动方法也可以是使用3个半导体元件的单极驱动。此外,电机也可以不是三相电机,而是四相电机。
图6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永磁铁磁场型电机用PWM逆变器20(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该PWM逆变器20将直流电压变换成交流电压,对线性电机的电枢供给三相交流电流。
该PWM逆变器20具有直流电源21、逆变器主电路22和控制电路28。逆变器主电路22在直流电源21之间三相部分并列具有电枢的U、V、W相构成的三相的线圈用的由成对工作的上侧和下侧2个开关元件23a、23b、24a、24b、25a、25b构成的臂23、24、25。本实施例的逆变器主电路22在直流电源21之间并列具有从星形连接的三相线圈的中性点N引出的引出线27用的由成对工作的上侧和下侧2个开关元件26a、26b构成的臂26。即上侧和下侧2个开关元件26a、26b构成的臂26与直流电源21并联,另一方面,从中性点N将引出线27引出,在上侧的开关元件26a和下侧的开关元件26之间连接从中性点N引出的引出线27。
各臂23~26由在上下成对工作的开关元件23a~26b构成。各开关元件23a~26b由晶体管和续流二极管的并联连接构成。续流二极管在对晶体管,归还相反方向的电流时使用。开关元件的导通、断开由晶体管的导通、断开信号决定。通过使开关元件导通、断开,能够不改变直流电压的大小,而是改变输出电压的脉冲宽度,等价地输出三相交流电压。另外,作为开关元件,也能使用MOSFET(metallic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transistor)或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mode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功率管)。
在不设置中性点用的臂,而是设置三相的线圈用臂的以往的PWM逆变器11(参照图2)中,通过使三相的线圈用的臂的开关元件导通、断开,输出三相交流电压。可是,如上所述,由于从逆变器主电路13输出的电压是WV、WU、UV之间的线间电压,所以例如在图5A的(1)的点上,在开关元件导通时,在WV线间作用线间电压(例如280V),并且在WV线间作用线间电压(例如280V)。这时,如图7所示,在W相的线圈和U相的线圈流过电流I1,在W相的线圈和V相的线圈流过电流I2。因此,无法使对U相和V相供给的电流原封不动,只减少对W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方式的PWM逆变器20中,设置从中性点N引出的引出线用的臂26,例如在图5A的(1)的点上,开关元件导通时的处理分为二阶段。具体而言,如图8A所示,在第一阶段的处理中,从W相的线圈向引出线27流入电流I3,在U相、V相的线圈不流过电流。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在第二阶段的处理中,从引出线27向U相的线圈流入电流I4,与此同时,从引出线27向V相的线圈流入电流I5,在W相的线圈不流过电流。PWM逆变器20的二阶段的开关模式在表1中表示。
[表1]
Figure A200780028995D00111
而且,通过调整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各自的处理时间,能使流入U相和V相的电流的大小原封不动,只降低流入W相的电流的大小。因为能降低流向W相的线圈的电流,所以能消除由各相的线圈产生的推力的偏差,进而能降低速度波动。用于将开关元件导通、断开的PWM信号由控制电路生成。
另外,其他还有,通过组合基于比较三相正弦波电压指令和载波即三角波并且取得脉冲列的电压的以往的三角波比较法的控制、不在W相的线圈流过电流而只在U相和V相的线圈流过电流的所述第二阶段的开关模式的控制,也能降低在W相的线圈流过的电流。
通过设置中性点N用的臂26,不仅能降低流到W相的线圈的电流,也能增大流到W相的线圈的电流。关于U→V、U→W、或V→U、V→W的流动电流的情形,通过设置2阶段的开关模式,也能控制在V相的线圈、U相的线圈流动的电流。因此,能控制在各相的线圈流动的电流。
本说明书基于2006年8月30日提出的特愿2006-234412。其内容全部包含在这里。

Claims (4)

1.一种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功率供给装置,对用磁场用永磁铁产生磁通量的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的电枢供给功率,包括:
对线性电机的电枢的多相的线圈供给多相交流电流的功率供给部件;和
使对不位于所述线性电机的工作方向的两端的至少1个相(例如W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比对位于所述工作方向的两端的剩下的2个相(例如U相和V相)供给的电流减小的电流调整部件。
2.一种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功率供给装置,对用磁场用永磁铁产生磁通量的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的电枢供给功率,包括:
对线性电机的电枢的由U、V、W相构成的三相线圈供给三相交流电流的功率供给电路;
与不位于所述线性电机的工作方向的两端的1个相(例如W相)的线圈并联连接,使对所述1个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比对位于所述工作方向的两端的剩下的2个相(例如U相和V相)供给的电流减小的电阻。
3.一种永磁铁磁场型电机用PWM逆变器,对用磁场用永磁铁产生磁通量的永磁铁磁场型电机的电枢供给功率,其中:
在直流电源之间并联具有由所述电枢的U、V、W相构成的三相的线圈用的三相的由成对工作的上侧和下侧两个开关元件构成的臂;
并且,在直流电源之间还并联具有从星形连接的三相的线圈的中性点引出的引出线用的成对工作的上侧和下侧两个开关元件构成的臂;
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所述三相的线圈用的所述开关元件、所述引出线用的所述开关元件的导通、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PWM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铁磁场型电机是线性电机;
所述永磁铁磁场型电机用PWM逆变器在对所述线性电机的电枢的由U、V、W相构成的三相线圈供给三相交流电流时,使对不位于所述线性电机的工作方向的两端的1个相(例如W相)的线圈供给的电流比对位于所述工作方向的两端的剩下的2个相(例如U相和V相)供给的电流减小。
CN2007800289950A 2006-08-30 2007-08-29 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功率供给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19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34412 2006-08-30
JP234412/2006 2006-08-30
PCT/JP2007/066777 WO2008026642A1 (fr) 2006-08-30 2007-08-29 Dispositif d'alimentation électrique pour un moteur linéaire de type à champ magnétique permanent et inverseur pwm pour un moteur de type à champ magnétique perman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1982A true CN101501982A (zh) 2009-08-05
CN101501982B CN101501982B (zh) 2011-10-19

Family

ID=39135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899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1982B (zh) 2006-08-30 2007-08-29 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功率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315053B2 (zh)
KR (1) KR101384063B1 (zh)
CN (1) CN101501982B (zh)
WO (1) WO200802664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7916A (zh) * 2016-05-25 2017-12-05 贝内克+赖纳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长定子直线电动机定子的长定子直线电动机线圈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52093B2 (en) 2012-05-22 2020-12-01 Haptech,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haptic systems
US9146069B2 (en) 2012-05-22 2015-09-29 Haptech,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rearm recoil simulation
AU2015338882B2 (en) * 2014-11-28 2018-11-01 Haptech,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haptic systems
CN108494295B (zh) * 2018-03-13 2021-02-19 江西精骏电控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模型的交流电机逆变器非线性补偿和温度补偿方法
CN112701985B (zh) * 2020-12-11 2021-11-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直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0027A (ja) * 1994-08-31 1996-03-22 Okuma Mach Works Ltd リニアモータ
KR19980021265A (ko) * 1996-09-14 1998-06-25 김광호 브러시레스 모터 제어회로
KR19990011223A (ko) * 1997-07-22 1999-02-18 이형도 인버터 전류검출회로
KR100739391B1 (ko) * 2001-08-02 2007-07-13 도요다 지도샤 가부시끼가이샤 모터 구동 제어 장치
JP2003189679A (ja) * 2001-12-21 2003-07-04 Nikon Corp 多相モータ駆動装置、ステージ装置、露光装置
JP4065441B2 (ja) * 2004-07-28 2008-03-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及びモータ駆動方法
CN100373759C (zh) * 2005-03-16 2008-03-0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三相四桥臂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WO2012120693A1 (en) * 2011-03-09 2012-09-13 Kawamura, Megumi Controller of permanent magnet generator and permanent magnet generator with the controll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7916A (zh) * 2016-05-25 2017-12-05 贝内克+赖纳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长定子直线电动机定子的长定子直线电动机线圈的控制方法
CN107437916B (zh) * 2016-05-25 2022-07-22 B和R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长定子直线电动机定子的长定子直线电动机线圈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1982B (zh) 2011-10-19
KR20090043602A (ko) 2009-05-06
WO2008026642A1 (fr) 2008-03-06
JPWO2008026642A1 (ja) 2010-01-21
KR101384063B1 (ko) 2014-04-09
JP5315053B2 (ja) 201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3204B (zh) 同步电动机驱动系统
KR101264884B1 (ko) 전기 모터 시스템
CN101501982B (zh) 永磁铁磁场型线性电机用功率供给装置
US20110043069A1 (en)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drivable with a single three-phase inverter
KR101748626B1 (ko) 모듈식 다상 전기 기계
US10819176B2 (en) Electric motor
JP2013021846A (ja) 同期電動機
JP2003009486A (ja) 可変速電動機
CN105262406B (zh) 基于三电平逆变器的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结构及控制方法
WO2018029989A1 (ja) 可変速電気機械
Lin et al. An innovative multiphase PWM control strategy for a PMSM with segmented stator windings
JP2014039446A (ja) 極数変換モータ装置
CN207652277U (zh) 电动车、车轮及其开关磁阻电机
JP5923215B2 (ja) 回転機及び回転機ドライブシステム
US20140070750A1 (en) Hybrid Motor
JP2011130525A (ja) 電動機駆動システム
WO2018207719A1 (ja) 可変速モータ装置
JP5696438B2 (ja) 永久磁石型電動機
WO2018142635A1 (ja) インバータ駆動6相モータ装置
CN101369799B (zh) 电机控制装置
JP7086357B1 (ja) モータ装置およびモータ装置の駆動方法
US20230198445A1 (en) N-phase electric machine with configurable windings
JP2007252054A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07228693A (ja) モ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15070699A (ja) スイッチトリラクタンスモータの制御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

Termination date: 201808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