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9696B - 一种伺服系统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伺服系统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99696B CN101499696B CN2009100087396A CN200910008739A CN101499696B CN 101499696 B CN101499696 B CN 101499696B CN 2009100087396 A CN2009100087396 A CN 2009100087396A CN 200910008739 A CN200910008739 A CN 200910008739A CN 101499696 B CN101499696 B CN 1014996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e
- motor
- clearance
- controller
- m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PXFBZOLANLWPMH-UHFFFAOYSA-N 16-Epiaffinine Natural products C1C(C2=CC=CC=C2N2)=C2C(=O)CC2C(=CC)CN(C)C1C2CO PXFBZOLANLWPM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伺服系统控制方法,第一步:分析伺服系统处于间隙模式的间隙约束条件;第二步:将系统处于间隙模式与接触模式两种模式下的系统的状态方程集成系统的状态方程;第三步:将离线控制律存储到设置在控制器内的存储模块中;第四步:控制器将计算得到的控制输入量u输出给电机,控制电机的转速;第五步:数据采集和传送部分采集齿轮单元的间隙角和负载端电机的转速,将采集的间隙角和负载端电机的转速传送到控制器中,控制器根据采集的间隙角和负载端电机的转速计算当前的控制输入量。本发明将系统处于间隙模式的条件考虑到控制器的设计中,提前计算离线控制律,并且将离线控制器存储到存储器中以便于实时控制时计算当前的控制输入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伺服系统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间隙特性的伺服系统控制方法,它属于伺服系统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伺服系统中,由于采用高速电机、受到空间限制或者需要改变运动方式,需要采用齿轮、丝杠以及涡轮蜗杆等传动机构。这类传动机构从结构上看都存在间隙特性,而间隙对传动机构的影响比较复杂,对于系统的静态影响,会增大系统的静态误差;对于动态品质的影响,会促使输出量相位滞后,使系统不稳定,振荡加强,动态品质变坏。
为了减少间隙对传动机构的影响,提高伺服系统的稳定性,已知中国专利200610016765公开了一种技术,其采用减小齿轮间隙和加入适当宽度死区的方法来减少间隙对传动机构及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然而,由于此方法只能适用于特定系统,当被控对象不同时,需要改变齿轮间隙的减小程度和死区的加入宽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间隙特性的伺服系统控制方法,具体而言,提供一种通过数据采集和传送部分(12)将采集的当前状态变量的值传送到控制器(10),控制器(10)输出控制输入量以控制电机(11)驱动齿轮单元(13)的控制方法,以提高控制精度,减少在线计算的计算量,并且避免间隙非线性对控制性能的不利影响。
该一种伺服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间隙性伺服系统的运行模式划分为接触模式和间隙模式,并按照下述公式分析伺服系统处于间隙模式的间隙约束条件:
|θb|<α
其中,Δθ=θm-θ1表示联轴器的位移,表示Δθ的微分,θb表示间隙角。齿轮单元中间隙的角度表示为2α,其中,2α是从0°至10°范围内的值,α表示间隙角度的一半;ks和cs分别表示具有阻尼的联轴器的弹性系数阻尼系数;
当上述三个约束条件满足时,系统处于间隙模式,当不满足上述三个约束条件时,系统处于接触模式,建立系统的微分方程,如下:
Jm表示电机端的惯量,J1表示负载端的惯量。Tm为电机11的转矩,Ts为联轴器14的转矩,T1为负载端电机16的转矩。ωm表示电机11的转速,而ω1表示负载端电机16的转速。cm和c1分别表示电机端和负载端的粘滞摩擦系数;
第二步:将系统处于间隙模式与接触模式两种模式下的系统的状态方程集成系统的状态方程为如下形式:
其中,x(t)=[ωm,ω1,θm,θ1,θb]T为系统的状态向量;u表示系统的控制输入量;Aco、Ab1和B分别如下:
得到使系统性能最优的离线控制律,即使系统性能最优的状态变量与控制输入量之间的关系式,如下:
其中,Fk {i}和Gk {i}分别为离线控制律的系数矩阵;
第三步:将离线控制律存储到设置在控制器内的存储模块中;控制器判断是否接收到由数据采集和传送部分获得的当前状态变量的值x,如果已经接收到当前状态变量的值x,根据存储到存储模块中的离线控制律,通过数据采集和传送部分获得的当前状态变量的值x计算当前的控制输入量u,如果没有接收到当前状态变量的值x,采用状态估计器估计的当前状态变量的值x计算当前的控制输入量u;
第四步:控制器将计算得到的控制输入量u输出给电机,控制电机的转速,当运行模式从接触模式变为间隙模式或从间隙模式变为接触模式时,控制输入量反映模式的变化,如果没有模式变化,用计算的控制输入量控制伺服系统在间隙模式或接触模式下运行;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处于接触模式或间隙模式的齿轮单元工作;
第五步:数据采集和传送部分采集齿轮单元的间隙角和负载端电机的转速,将采集的间隙角和负载端电机的转速传送到控制器中,以供控制器根据采集的间隙角和负载端电机的转速计算当前的控制输入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系统处于间隙模式的条件考虑到控制器的设计中,采用集成的方式将满足系统的约束条件与控制器的设计集成到一个框架下,提前计算离线控制律,并且将离线控制器存储到存储器中以便于实时控制时计算当前的控制输入量,与直接进行在线计算的控制方法相比,本发明减少了在线计算的计算量,保证了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同时避免了间隙非线性对伺服系统性能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伺服系统控制装置方框图
图2是控制器硬件构造的方框图
图3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跟踪控制误差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伺服系统控制装置1包括控制器10、电机11、数据采集和传送部分12、齿轮单元13、联轴器14、以及状态估计器15。控制器10完成从数据采集和传送部分12接收数据、计算控制输入量、输出控制输入量等工作。电机11用作齿轮单元13的驱动机构。数据采集和传送部分12用于采集当前状态变量的值,并且将采集的值传送到控制器10中。联轴器14用于连接电机11与齿轮单元13当控制器10不能从数据采集和传送部分12接收到当前状态变量的值时,控制器采用状态估计器15中估计的当前状态变量的值。
图2为控制器的硬件构造图。控制器10包括控制模块101、运算模块102、存储模块103、以及输入/输出模块104。其中,控制模块101负责控制运算模块102、存储模块103、以及输入/输出模块104的工作。运算模块102根据从输入/输出模块104获得的当前状态变量的值计算控制输入量。存储模块103用于存储提前计算得到的离线控制律。输入/输出模块104用于从数据采集和传送部分12接收状态变量的值和输出控制输入量给电机11。
控制方法实现的过程如图3中的流程图所示。在下文中,对控制方法的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在步骤S10中,将齿轮之间的运行模式分为间隙模式和接触模式,提前分析系统处于间隙模式的约束条件。在步骤S11中,在考虑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利用多参数规划方法求出离线控制律,即,求出使系统性能最优的系统的状态变量与控制输入量之间的表达式。然后,在步骤S12中,将离线控制律以查找表的形式存储到设置在控制器10内的存储模块103中。在步骤S13中,控制器10判断是否接收到由数据采集和传送部分12获得的当前状态变量的值,如果已经接收到当前状态变量的值,进行步骤S14,根据存储到存储模块103中的离线控制律,由通过数据采集和传送部分12获得的当前状态变量的值计算当前的控制输入量;如果没有接收到当前状态变量的值,进行步骤S15,采用状态估计器15的值计算当前的控制输入量。在步骤S16中,控制器10将计算得到的控制输入量输出给电机11。在步骤S17中,电机11通过联轴器14驱动齿轮单元13工作。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根据图4示出的具有间隙特性的机械伺服系统的结构说明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如图4所示,电机16用作负载,电机11用作驱动电机,联轴器14用于连接电机11与负载端电机16。
下面,说明图4中的各个符号所表示的具体意义。齿轮单元13中间隙的角度表示为2α,其中,2α可以是从0°至10°范围内的值。Jm表示电机端的惯量,J1表示负载端的惯量。弹性系数ks和阻尼系数cs描述具有阻尼的联轴器。Tm为电机11的转矩,而Ts为联轴器14的转矩,负载端电机16的转矩T1作为干扰力矩。ωm表示电机11的转速,而ω1表示负载端电机16的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不考虑联轴器14的质量和惯量,根据力矩平衡原理,图4所示的系统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微分方程:
其中,阻尼器cm和c1均表示粘滞摩擦系数。
联轴器14的转矩Ts可由下式描述:
其中,Δθ=θm-θ1和θb分别表示联轴器的位移和间隙角。间隙角θb可由下面的非线性微分方程表示:
从上述非线性微分方程中可以导出系统处于间隙模式的约束条件:
|θb|<α
取系统的状态向量为x(t)=[ωm,ω1,θm,θ1,θb]T,根据上述各个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分段仿射模型,如下式所示:
其中,Aco和Ab1分别为:
在求出系统的模型之后,对于一个给定的控制输入序列ut+k|t,将状态向量x在t时刻的第k步预测记作xt+k|t。状态向量与控制输入量的代价函数如下所示:
其中,N和Nc≤N分别表示预测时域和控制时域;其中, 式中的权重矩阵PN,Q和R均假设为半正定矩阵;向量 包含了预测时域内的所有控制输入量;xr和ur分别表示状态向量和控制输入量的参考值。
然后,根据如下形式的约束有限时间最优控制方法:
约束条件为:
可以求出分段仿射形式的离线控制律:
离线控制律存储到控制器10的存储模块103中,以便于在线计算时使用,其中,Fk {i}和Gk {i}分别为离线控制律的系数矩阵。
系统受到的扰动为T1=2rad/s,转动惯量Jm摄动5%.利用Matlab辨识工具箱对两种模式下的实验数据进行辨识,由辨识的参数得到分段仿射模型的系数
矩阵分别为:
B=[25.6 0 0 0 0]′
本实施例采用的是离散时间模型,离散采样时间设定为Ts=0.04,预测时域N=4,控制时域Nc=1,采用2-范数。根据对状态向量中各元素和控制输入量的要求,在本实施例中,Q和R的值设定如下: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上述控制方法实现电机11对负载端电机16的跟踪控制,得到的跟踪控制误差如图5所示。
从图5中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方法,控制器能够比较精确地跟踪参考速度,跟踪误差小于0.05rad/s,并且,在系统受到扰动时,跟踪误差可以保持的很小,能够满足实际系统的要求。同时,本发明能够较好地避免扰动、参数不确定性以及间隙非线性对系统性能的不利影响。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改动、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伺服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间隙性伺服系统的运行模式划分为接触模式和间隙模式,并按照下述公式分析伺服系统处于间隙模式的间隙约束条件:
|θb|<α
其中,Δθ=θm-θ1表示联轴器的位移, 表示Δθ的微分,θb表示间隙角,齿轮单元中间隙的角度表示为2α,其中,2α是从0°至10°范围内的值,α表示间隙角度的一半;ks和cs分别表示具有阻尼的联轴器的弹性系数和阻尼系数;
当上述三个约束条件满足时,系统处于间隙模式,当不满足上述三个约束条件时,系统处于接触模式,建立系统的微分方程,如下:
其中,当运行模式为接触模式时,Ts=ks(Δθ-θb)+cs(ωm-ωl);当运行模式为间隙模式时,Ts=0,
Jm表示电机端的惯量,J1表示负载端的惯量,Tm为电机(11)的转矩,Ts为联轴器(14)的转矩,T1为负载端电机(16)的转矩,ωm表示电机(11)的转速,而ω1表示负载端电机(16)的转速,cm和c1分别表示电机端和负载端的粘滞摩擦系数;
第二步:将系统处于间隙模式与接触模式两种模式下的系统的状态方程集成系统的状态方程为如下形式:
其中,x(t)=[ωm,ω1,θm,θ1,θb]T为系统的状态向量;u表示系统的控制输入量;Aco、Ab1和B分别如下:
得到使系统性能最优的离线控制律,即使系统性能最优的状态变量与控制输入量之间的关系式,如下:
其中,Fk {i}和Gk {i}分别为离线控制律的系数矩阵;
第三步:将离线控制律存储到设置在控制器内的存储模块中;控制器判断是否接收到由数据采集和传送部分获得的当前状态变量的 值x,如果已经接收到当前状态变量的值x,根据存储到存储模块中的离线控制律,通过数据采集和传送部分获得的当前状态变量的值x计算当前的控制输入量u,如果没有接收到当前状态变量的值x,采用状态估计器估计的当前状态变量的值x计算当前的控制输入量u;
第四步:控制器将计算得到的控制输入量u输出给电机,控制电机的转速,当运行模式从接触模式变为间隙模式或从间隙模式变为接触模式时,控制输入量反映模式的变化,如果没有模式变化,用计算的控制输入量控制伺服系统在间隙模式或接触模式下运行;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处于接触模式或间隙模式的齿轮单元工作;
第五步:数据采集和传送部分采集齿轮单元的间隙角和负载端电机的转速,将采集的间隙角和负载端电机的转速传送到控制器中,以供控制器根据采集的间隙角和负载端电机的转速计算当前的控制输入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087396A CN101499696B (zh) | 2009-03-06 | 2009-03-06 | 一种伺服系统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087396A CN101499696B (zh) | 2009-03-06 | 2009-03-06 | 一种伺服系统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99696A CN101499696A (zh) | 2009-08-05 |
CN101499696B true CN101499696B (zh) | 2010-12-22 |
Family
ID=40946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0873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9696B (zh) | 2009-03-06 | 2009-03-06 | 一种伺服系统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49969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55402B (zh) * | 2011-01-17 | 2012-10-0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感应电机的转速与参数同时辨识方法 |
CN102176653A (zh) * | 2011-01-19 | 2011-09-0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带指数渐消因子的卡尔曼滤波器的感应电机转速观测方法 |
CN102495241B (zh) * | 2011-12-16 | 2014-03-2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伺服系统传动间隙的模拟装置 |
JP6885436B2 (ja) * | 2019-09-11 | 2021-06-16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サーボアンプ及びサーボシステム |
-
2009
- 2009-03-06 CN CN2009100087396A patent/CN10149969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99696A (zh) | 2009-08-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60107B (zh) | 一种实现空间机械臂柔性关节齿隙补偿的方法 | |
CN102969971A (zh) | 电动机控制装置 | |
CN101454969B (zh) | 伺服控制装置 | |
JP3506157B2 (ja) | 電動機の位置制御装置 | |
CN104201967B (zh) | 一种采用自抗扰控制技术的网络化永磁同步电机时延补偿和控制方法 | |
CN101499696B (zh) | 一种伺服系统控制方法 | |
CN113799136B (zh) | 一种基于全状态反馈的机器人关节高精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 |
Kim et al. | A design of bilateral teleoperation systems using composite adaptive controller | |
CN102243501B (zh) | 控制包含波动齿轮装置的执行机构的定位的方法 | |
CN113325805A (zh) | 一种自抗扰控制器及其设计方法 | |
CN110504880A (zh) | 一种磁通切换永磁直线电机干扰观测前馈补偿控制方法 | |
Yu et al. | A rate-difference disturbance observer control for a timing-belt servo system | |
CN112859613B (zh) | 基于谐波减速器的控制力矩陀螺框架系统高精度控制方法 | |
CN103470744B (zh) | 一种消除传动齿轮间隙影响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11880483B (zh) | 一种雷达天线四电机驱动伺服系统预定性能控制方法 | |
CN116805849A (zh) |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连续集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 |
WO2018077593A1 (en)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deadzone angle of a backlash in a mechanical drive-train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rive motor controller as well as drive-train system | |
Sankeshwari et al. |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disturbance estimation techniques for robust position control of DC motor | |
CN104821769A (zh) | 多自由度永磁感应子式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 | |
US8274252B2 (en) | Motor control apparatus | |
EP3968513A1 (en) | Motor control system, motor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 |
CN112947072A (zh) | 基于滑模变结构的移动机器人驱动控制方法、系统和设备 | |
Lemmer et al. | Modeling,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harmonic drives for mobile vehicles | |
Dai et al. | Switching control with time optimal sliding mode control strategy for electric load simulator with backlash | |
Moscrop et al. | Control of servo systems in the presence of motor-load inertia mismatc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