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6483A - 林下山参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林下山参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6483A
CN101496483A CNA2009103009863A CN200910300986A CN101496483A CN 101496483 A CN101496483 A CN 101496483A CN A2009103009863 A CNA2009103009863 A CN A2009103009863A CN 200910300986 A CN200910300986 A CN 200910300986A CN 101496483 A CN101496483 A CN 101496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forest
ginseng
planting
vernal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3009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6483B (zh
Inventor
郑俊华
曹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3009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964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96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6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6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6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林下山参种植方法,步骤如下:A.选地:土壤为山地灰化土;海拔500-800m之间,坡度为15-30度;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气候为温带山地针阔叶林气候型;B.种子催芽:种子为二马牙参类或圆膀圆芦型参类林下参种;C.播种:播种可分为春播或秋播,扎穴孔,孔深4-5cm,穴距20cm,每穴播种种子1-2粒;D.留种与收获种子:对8年生林下山参每年可以进行留种与选种;(1)留种:年年留种、疏花疏果;(2)收获种子:果实红熟后采种,水选,使种子千粒重30g以上。对林下山参年复一年的采籽、选籽、催芽、播种、留种与收获种子综合提纯复优的循环中,培育出形和质兼备的林下山参,最终接近野山参性能和指标。

Description

林下山参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材种植技术,即林下山参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林下山参原指野山参自然甩籽或动物等媒介将其种子在林下纯自然生成发育而成的山参,现泛指圈下大片森林,人工大面积播种圈参种子,除人工看护外而不施加任何人为因素而自然生长发育起来的人参。终因“五形”及药理成份难与野山参攀比,称其为“充参”,恰如其分地定位于野山参与家参之间。林下山参的开发,既可弥补家参微量元素和人参皂甙含量等量化指标的各种缺陷或不足,又可降低农药与化肥残毒,扭转传统砍伐森林和破坏植被的人参培育颓势,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开发林下山参,面临四大困境:一是对良种需求量增大,种源明显不足。二是参种混杂,遗传基因退化。三是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科研成果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对林下山参与提纯复优林下山参的系列科研滞后,科技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亟需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种子优化、纯化的标准。二是林下山参自然生态因子综合系列科研。三是恢复和提升野山参遗传基因的可行措施。四是光谱分析等科技支撑的全面跟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供一种科学可行,提纯复优,为恢复和发展野山参奠定基础的林下山参种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林下山参种植方法步骤如下:
A、选地:
(1)土壤:
为山地灰化土,最表层是森林的枯枝、树叶层、陈材倒木或半腐熟的松软有机质层;下面是腐殖质层,层厚为3—4cm;最下层是适宜山参的生长活黄土;
(2)地形地貌:海拔500—800m之间,地形起伏不平,坡度为15—30度;
(3)植被:针阔叶混交林,郁闭度在0.5—0.8之间;
(4)气候条件:为温带山地针阔叶林气候型,年平均降雨量在300—1000mm左右;
B、种子催芽:种子为二马牙参类或圆膀圆芦型参类林下参种;催芽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催芽基质均为过筛细河沙和腐殖土,按1:2混合;
C、播种:
播种可分为春播或秋播,采用仿生态扎眼穴种的方法,在播种带中扎穴孔,孔深4—5cm,穴距20cm,每穴播种种子1—2粒,踢土踏实,覆叶还原穴孔之上;
D、留种与收获种子:对8年生林下山参每年可以进行留种与选种;
(1)留种:a、对已确定留种田,年年留种;b、疏花疏果,开花前进行疏花,即将边缘一部分花蕾保留,中心部分摘除,后期将瘦弱、授粉不好的小种子果实疏掉;c、晴天剪花,剪子带药;
(2)收获种子:果实彻底红熟后采种,水选饱满的种子,晾干后再筛选一次,除去小粒种子,使种子千粒重提高到30g以上。
对林下山参年复一年的采籽、选籽、催芽、播种、留种与收获种子综合提纯复优的循环中,培育出形和质兼备的林下山参,最终接近野山参性能和指标,通常20年以后就可以挖收林下山参了。
所述的扎眼穴种是以每8—10人为一组,人与人间隔1.5m,每次播种宽度为1m;横山走向一字排开,自下向上播种。
所述的种子催芽一般可分为室内、室外和野外三种催芽方法。
室外催芽:分四个步骤,一是选地,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作芽槽,架设一个透光不漏雨的棚,场地周边挖好排水沟;二是装槽,按槽底先铺5cm厚基质,然后装基质与种子为3∶1的混合物,上层再覆盖10—15cm厚基质,调整温度为18—22℃;三是倒种,裂口前每隔10—15天倒种一次,裂口后期隔7—9天倒种一次;四是调温湿度,以手攥成团触之即散为适宜湿度,实现催芽。
室内催芽,按槽底先铺5cm厚基质,然后装基质与种子为3:1的混合物,上层再覆盖10—15cm厚基质,控制温度为室温,每7—10天翻拌一次,催芽前期,槽或箱温度应保持在18—22℃,水分15%,催芽中期或到一个半月左右,温度逐渐降到10—12℃,催芽后期或经三个月处理后,再移到温度保持在3℃的地方,再经10余天,实现催芽。
野外催芽,时间为6月中旬—7月上旬前,选择坡度15度以下林地高大粗壮树后,挖坑,按基质与参种2:1的比例拌匀,装编织袋,封口后置于坑内,覆土后高于坑10cm以上,坑两侧挖10—15cm深的顺水排水沟,经2—3个月后自然催芽。
所述的催芽前要进行消毒处理是指用大蒜汁浸泡种子10分钟,捞出后晾至种子表面无水时即可进行催芽。
提纯复优林下山参的目标:林下山参的提纯复优,主要是反人工引种野山参籽,经搭遮阴棚、除草、施肥和喷洒农药等综合人为因素,创设野山参在人工栽培的生长条件或环境,并对其不断地提纯复优,最终恢复和发展野山参。迫切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为:一是回归野山参生长环境与条件,即将几百年人工引种驯化而养尊处优的家参籽,播种到森林中,适应乔、落、藤、草、药兼备的伴生动植物体系和以植物为基础的自我平衡相互维系的食物链,各种植物的分泌相互影响,具备自然演化,自我更新的能力条件。二是在足够“野”和足够“老”中,在多种自然因子综合作用下,补充和完善遗传基因,逐渐改变并提升其品质和更新换代了的许多成分。三是坚持并提升林下山参的品质。在对林下山参年复一年的疏花疏果、采籽、选籽、单播、单育等综合提纯复优的循环中,培育出形和质兼备的林下山参,为恢复和发展野山参奠定基础。
本发明的优点是:林下山参仿生(原生态)栽培,为林下山参回归自然和恢复遗传基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林下山参没有家参身上的农药残留;具备家参的化学成分;林下山参具有野山参身上的全部药理成分。另据光谱分析,林下山参除含有各种皂甙成分外,还含有挥发油、人参酸、植物甾醇和胆碱、黄酮成分、各种氨基酸、肽类,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果胶、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1、药理作用明显。经复播与提复播种的林下山参,化学成分比较全面,其主要药理作用如下:A、对中枢神经的作用:a、抗疲劳;b、抗应激;c、改善心肌功能;e、抗抑郁;f、对皮层神经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g、人参皂对急性脊髓损伤有治疗作用;h、有镇静及镇痛作用;B、心血管系统:a、保护心脏功能;b、阻滞钙通道和抗自由基作用;c、对心血管的软化作用;d、抗休克作用;e、看脑缺血保护脑损伤;h、抗心率失常。C、呼吸系统:a、人参提取物对正常人支气管表皮及细胞生长有较强的作用;b、总皂甙对呼吸窘迫有一定防止作用。D、消化系统:a、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消化质量和蛋白酶活性,保护胃肠细胞,改善脾虚症状;b、减轻肝硬变程度(与补中益气汤结合)。E、对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和酶活性具有积极影响。F、人参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2、封闭式管理与仿生培育为提复林下山参提供了保障。对林下山参提纯复优地块远离村庄、农田和架设围栏维护,形成自然隔离带,专人守护。仿生培育林下山参做到“四不一捕捉”,即不对提纯复优林下山参施无机肥;不进行药剂除草、灭菌;不抹化妆品进入参地;不用药剂杀虫灭鼠,坚持生物(林蛙、啄木鸟、猫头鹰、蛇)防治和物理(黑光灯)防治虫害,对鼠害坚持埋设地箭、支夹子、下诱笼、设压板、粘鼠板、陷阱等捕捉工具。3、提复种子优势突出。经严格留种和选种,提复的林下山参种子千粒重在30—40g以上,且发芽率和保苗率高。若采用家参种子繁殖林下山参,一是种子到地里迟迟不愿出苗,长出参苗也不精神,明显的水土不服。二是头三年保苗率在80%左右,以后逐年降低,尤其是在五年以后,参地里现“秃瘪”现象,成片死亡,抗逆性弱,遭淘汰率高。提复林下山参幼苗,长势整齐,抗逆性强,保苗率高。12年生以上的林下山参保苗率仍达35%以上,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恢复发展长白山野山参提供可能。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林下山参种植方法步骤如下:
1、选地
(1)土壤。主要为山地灰化土。这种土壤形成于阔叶、针叶混交林的花岗岩等残积物上。从土壤表面看,最表层是森林的枯枝、树叶层、陈材倒木和半腐熟的松软有机质层。下面是腐殖质层,为暗灰色,一般有较好的团粒结构,透气渗水良好,这层为3—4cm最好,最下层是活黄土,适宜山参的生长。
(2)地形地貌。野山参一般生长在海拔500—800m之间,地形起伏不平,俗称鸡爪地或小地形。地块大都为微坡和斜坡,坡度通常为15—30度,排水良好,不生长在局部洼地。
(3)植被。要选择年内相对稳定,不受破坏的针阔叶混交林。森林的树种主要有:杨树、桦树、色树、柞树、楸树和红松、落叶松、杉松等。草木植物主要有:山尖子、天麻、山药、细辛、红毛公草、羊胡子草、柴胡等。藤本植物主要有:山葡萄、五味子、元枣子、猕猴桃等。菌类植物主要有:榛蘑、扫帚蘑、羊肚蘑、云芝蘑、老牛肝等。郁闭度在0.5—0.8之间(注意一天中的上午10点前、中午和下午3点以后郁闭度的变化)。
(4)气候条件。为温带山地针阔叶林气候型。其特点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雪量丰富,夏季短促而较温暖且降雨集中,春秋两季冷暖阶段性变化明显,据气象观察最高温度可在35摄氏度,无霜其在12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300—1000mm左右,多集中在7—8月份,可达450—480mm左右,年平均日照数在2300小时左右。
2、提纯复优林下山参参源类型
(1)二马牙参类。主根短粗,肩头齐,芦头稍短;芦碗大,须根多,生长健壮,抗逆性强。
(2)圆膀圆芦型参类。芦间节大,马牙型,参细;芦碗大,芽苞大,须根比大马牙长而小,主根和支根粗,边条身多,产量高。主选二马牙类参为提纯复优品种参。
3、种子催芽。人参种子表面常常带有名种病原菌,另外起烂种或细菌病害。因此,在催芽前要进行消毒处理。一般可用大蒜汁浸泡种子10分钟,捞出后晾至种子表面无水时,即可进行催芽。一般可分为室内、室外和野外三种催芽方法。根据生产需要和种子数量而分别采取不同的催芽方法。当年的种子当年催芽、播种。催芽基质均为过筛细河沙和腐殖土,按1:2混合,润湿度至手攥成团,手松即散。
(1)室外催芽。分以下四步:一是选地做准备。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铲平表土,清除杂草、踏实。架设一个透光不漏雨的棚。场地周边挖好排水沟,防止雨水浸入催芽槽。二是装槽。按槽底先铺5cm厚基质,然后装基质与种子(3:1)的混合物,上层再覆盖10cm厚基质,调整温度为20℃左右,上层铺盖基质10—15cm厚,捅入湿度计后扣网防鼠。盖棚防水的程序进行。三是倒种(使箱内上下层温度和水分一致,通气良好,以利种胚发育)。裂口前每隔10—15天倒种一次。裂口后期隔7天倒种一次。倒种时挑出发霉变质的种子。四是调温湿度。两次倒种间要注意基质的温度(尤其是纯纱催芽),防止出现过湿或过干现象。以手攥成团触之即散为适宜湿度(含水量20%—30%为宜)。裂口后,基质湿度应保持低限水平。裂口前保持基质温度在15—20℃,后期保持在13—15℃左右。
(2)室内催芽。按槽(或箱)底铺垫基质,装入基质与种子混合物,上层覆盖基质的室外催芽操作标准程序后,表层盖草帘,得保温保湿,置室内催芽,人工控制温度。每7—10天翻拌一次,槽(或箱)的中间与靠槽(或箱)边的种子,温度湿度条件要一致,利于催芽裂口整齐率。催芽前期,槽(或箱)温度应保持在20度左右,水分15%左右,催芽中期(或到一个半月左右),温度逐渐降到10—12℃,催芽后期,(经三个月处理后),种子裂口可达80%时,再移到温度保持在3℃左右的地方。经10余天,种子裂口率即可达90%以上,可用于播种。
(3)野外催芽。时间为6月中旬以后,不迟于7月上旬前(赶在雨讯期前)。选择坡度15度以下林地高大粗壮树后(北面),刨挖一个坑,以能装入盛基质与种子混合物的编织袋为宜。按基质与参种2:1的比例拌匀,视袋的盛装量将混合物,封口后置于坑内,覆土后至少高于坑10cm以上。一坑两侧挖10—15cm深的顺水排水沟,不须翻动倒种,经2—3个月后裂口率达85—90%以上,自然催芽,恰逢秋播好时机。
4、播种
播种可分为春播和秋播。以秋播为佳,一则利于参籽形态生理后熟,二则秋季墒情好于春季而出苗率高。采用仿生态编组播种的方法。以每8—10人为一组,人与人间隔1.5m每次播种宽度为1m(5行),自然形成40cm宽的作业道。
(1)工具准备。制式T型棍(软、硬杂木均可)。横梁长15cm,上圆下平。立柱长45cm,棍粗2—5cm,下端削成尖状。横梁与立柱连接处不做卯榫,用钉子将横梁中部与立柱顶部钉牢组合,(感觉刮手可用布条缠绕一层),即可制成一个下端为尖状的T型播种棍。盛装种子的小布口袋每人一只。
(2)播种方式。扎眼穴种,可称为仿生播种或原生态播种,播种方法由以下程序组成:a、分组横山播种,组与组衔接,由山脚下依山形,采取横山走向一字排开,自下向上播种。播种人员用小布口袋盛装种子150g。b、扒播种带。播种人员用制成T型棍的顶端横梁部分往下山坡扒除残枝、枯叶,形成一个宽20cm,长10—15cm的露出有机质表层的播种带。小树棵繁茂处可改为直接扎穴点种踏实播种。粗大树及树冠遮幅过大,至少距离树根1.0—1.5m,不可直接播到树根附近。树径10cm左右的,播种距树也不能少于30—50cm。c、穴播覆土。用自制T型棍的尖端,在清理出的播种带种扎穴孔,孔深4—5cm,穴距20cm,每穴播种种子1—2粒,踢土踏实。d、覆叶还原。手握立柱下端,用制式T型棍的横梁,将前方枯叶拨回原处,覆盖于穴孔之上。e、妥放播种袋。在清理残枝枯叶,形成条状播种带前,宜将盛种子的口袋置于带状上方的山坡上,既便于播种操作,又避免遗忘而手忙脚乱的寻找,可避免不慎将盛种袋倾覆、撒种而误工误时。
5、留种与选种(收获种子)。(1)留种。对8年生以上的林下山参将病株、小株、弱株的花蕾剪掉,促进其赶上大株,达到苗齐的要求,便于确立留种地块,并做好标识与记录。方法为:a、对已确定留种田,年年留种。b、疏花疏果。开花前,进行疏花,即将边缘一部分花蕾保留。中心部分摘除,后期将瘦弱、授粉不好的小种子果实疏掉。c、晴天剪花。剪子带药,防止发病落果。注意适时补充水分。
(2)选种。果实彻底红熟后才能采果。选种时,象淘米那样将不饱满的瘪种子淘出,只留饱满的种子。晾干后,在筛选一次,除去小粒种子,使种子千粒重提高到30g以上,发芽率达到95%以上,保苗率达85%以上,为大籽育大苗、壮苗打下基础。
6、单催芽单播种与建立隔离区。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单独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选育出的种子,单独催芽,单独播种,建立隔离区,避免各种媒介的授粉。同时作业人员不抹化妆品,不吸烟。(催芽与播种技术同前)
7、标识与记录。对复播林下参地块,严格按照复播或提复播的参籽代别,出苗率、保苗率、结籽量及各种生理表现标注于标识牌与观察、检测记录之中。
8、做实做细护育。护育提纯复优林下山参不仅重要,而且要做实做细。
(1)生长期护育。a、苗前护育。春季降雨和冬季降雪前,根据区域气候情况,及时拣净枯枝,利于小苗顺利出土。b、排水护育。根据土壤墒情,采用自然排水,必要时在山坡上下清理沟壑进行梳理。C、苗种护育。人参果实红透,成熟时(7月份或8月初)采收,不得过早。采收时将病虫损伤的果实与优等果实严格分开,林下山参果肉开始复软时一次采收,采收后立即搓去果肉,不能沤滞时间过长,用清水淘净,漂去瘪粒,漂洗过的种子不得在强光下暴晒,只能阴干或在弱光下晾干达到规定的含水量。d、防冻护育。秋季结合收获地上部分提复林下山参茎杆,割削高草,覆盖落叶枯草防冻。
(2)生态系统护育。加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护育,严禁随意砍伐、采摘、除草等作业。加强区域山体,水土保护,严禁采石、采砂、采土及占用溪流、河道等作业。防止区域内各种危害生物的自然繁殖,阻止或降低危害。

Claims (7)

  1. 【权利要求1】一种林下山参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A、选地:
    (1)土壤:
    为山地灰化土,最表层是森林的枯枝、树叶层、陈材倒木或半腐熟的松软有机质层;下面是腐殖质层,层厚为3—4cm;最下层是适宜山参的生长活黄土;
    (2)地形地貌:海拔500—800m之间,地形起伏不平,坡度为15—30度;
    (3)植被:针阔叶混交林,郁闭度在0.5—0.8之间;
    (4)气候条件:为温带山地针阔叶林气候型,年平均降雨量在300—1000mm左右;
    B、种子催芽:种子为二马牙参类或圆膀圆芦型参类林下参种;催芽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催芽基质均为过筛细河沙和腐殖土,按1∶2混合;
    C、播种:
    播种可分为春播或秋播,采用仿生态扎眼穴种的方法,在播种带中扎穴孔,孔深4—5cm,穴距20cm,每穴播种种子1—2粒,踢土踏实,覆叶还原穴孔之上;
    D、留种与收获种子:对8年生林下山参每年可以进行留种与选种;
    (1)留种:a、对已确定留种田,年年留种;b、疏花疏果,开花前进行疏花,即将边缘一部分花蕾保留,中心部分摘除,后期将瘦弱、授粉不好的小种子果实疏掉;c、晴天剪花,剪子带药;
    (2)收获种子:果实彻底红熟后采种,水选饱满的种子,晾干后再筛选一次,除去小粒种子,使种子千粒重提高到30g以上。
  2. 【权利要求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山参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林下山参年复一年的采籽、选籽、催芽、播种、留种与收获种子综合提纯复优的循环中,培育出形和质兼备的林下山参,最终接近野山参性能和指标。
  3. 【权利要求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林下山参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扎眼穴种以每8—10人为一组,人与人间隔1.5m,每次播种宽度为1m;横山走向一字排开,自下向上播种。
  4. 【权利要求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林下山参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种子催芽为室外催芽:分四个步骤,一是选地,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作芽槽,架设一个透光不漏雨的棚,场地周边挖好排水沟;二是装槽,按槽底先铺5cm厚基质,然后装基质与种子为3:1的混合物,上层再覆盖10—15cm厚基质,调整温度为18—22℃;三是倒种,裂口前每隔10—15天倒种一次,裂口后期隔7—9天倒种一次;四是调温湿度,以手攥成团触之即散为适宜湿度,实现催芽。
  5. 【权利要求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林下山参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种子催芽为室内催芽,按槽底先铺5cm厚基质,然后装基质与种子为3:1的混合物,上层再覆盖10—15cm厚基质,控制温度为室温,每7—10天翻拌一次,催芽前期,槽或箱温度应保持在18—22℃,水分15%,催芽中期或到一个半月左右,温度逐渐降到10—12℃,催芽后期或经三个月处理后,再移到温度保持在3℃的地方,再经10余天,实现催芽。
  6. 【权利要求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林下山参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种子催芽为野外催芽,时间为6月中旬—7月上旬前,选择坡度15度以下林地高大粗壮树后,挖坑,按基质与参种2:1的比例拌匀,装编织袋,封口后置于坑内,覆土后高于坑10cm以上,坑两侧挖10—15cm深的顺水排水沟,经2—3个月后自然催芽。
  7. 【权利要求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林下山参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催芽前要进行消毒处理是指用大蒜汁浸泡种子10分钟,捞出后晾至种子表面无水时即可进行催芽。
CN2009103009863A 2009-03-20 2009-03-20 林下山参种植方法 Active CN1014964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09863A CN101496483B (zh) 2009-03-20 2009-03-20 林下山参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09863A CN101496483B (zh) 2009-03-20 2009-03-20 林下山参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6483A true CN101496483A (zh) 2009-08-05
CN101496483B CN101496483B (zh) 2011-05-04

Family

ID=40943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3009863A Active CN101496483B (zh) 2009-03-20 2009-03-20 林下山参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96483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1480A (zh) * 2011-11-15 2012-06-27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中药材新产地选择方法
CN103098636A (zh) * 2013-02-18 2013-05-15 安徽省金寨县竺山参业有限公司 林下西洋参种植方法
CN103371046A (zh) * 2013-06-24 2013-10-30 邓远忠 一种野山参复土收藏栽培法
CN103650866A (zh) * 2013-12-05 2014-03-26 吉林省倍增乐凯利科技有限公司 野山参种植方法
CN104472191A (zh) * 2014-12-18 2015-04-01 南江县百草中药材有限公司 一种林下山参的种植方法
CN104604670A (zh) * 2015-02-28 2015-05-13 付殿江 不发火人参栽种方法
CN105103895A (zh) * 2015-08-27 2015-12-02 珲春森林山参业有限公司 一种野山参的种植方法
CN105638141A (zh) * 2014-10-08 2016-06-08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竹林下仿野生天麻栽培方法
CN106212020A (zh) * 2016-08-16 2016-12-14 集安市小青沟人参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高产林下参的种植方法
CN106717745A (zh) * 2016-11-14 2017-05-31 杨珊洪 一种胡萝卜软腐病的防治方法
CN108668790A (zh) * 2018-04-11 2018-10-19 四川金辉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驯化胡黄连的方法
CN108812033A (zh) * 2018-07-22 2018-11-16 竹溪县老味道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联社 一种采用漆树籽育苗的方法
CN109392639A (zh) * 2018-11-20 2019-03-01 曹发 一种林下栽培参的种植方法及其应用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1480A (zh) * 2011-11-15 2012-06-27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中药材新产地选择方法
CN103098636A (zh) * 2013-02-18 2013-05-15 安徽省金寨县竺山参业有限公司 林下西洋参种植方法
CN103371046A (zh) * 2013-06-24 2013-10-30 邓远忠 一种野山参复土收藏栽培法
CN103371046B (zh) * 2013-06-24 2015-01-21 邓远忠 一种野山参复土收藏栽培法
CN103650866A (zh) * 2013-12-05 2014-03-26 吉林省倍增乐凯利科技有限公司 野山参种植方法
CN105638141A (zh) * 2014-10-08 2016-06-08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竹林下仿野生天麻栽培方法
CN104472191A (zh) * 2014-12-18 2015-04-01 南江县百草中药材有限公司 一种林下山参的种植方法
CN104604670A (zh) * 2015-02-28 2015-05-13 付殿江 不发火人参栽种方法
CN105103895A (zh) * 2015-08-27 2015-12-02 珲春森林山参业有限公司 一种野山参的种植方法
CN106212020A (zh) * 2016-08-16 2016-12-14 集安市小青沟人参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高产林下参的种植方法
CN106717745A (zh) * 2016-11-14 2017-05-31 杨珊洪 一种胡萝卜软腐病的防治方法
CN108668790A (zh) * 2018-04-11 2018-10-19 四川金辉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驯化胡黄连的方法
CN108812033A (zh) * 2018-07-22 2018-11-16 竹溪县老味道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联社 一种采用漆树籽育苗的方法
CN109392639A (zh) * 2018-11-20 2019-03-01 曹发 一种林下栽培参的种植方法及其应用
CN109392639B (zh) * 2018-11-20 2021-06-01 曹发 一种林下栽培参的种植方法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6483B (zh) 201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6483B (zh) 林下山参种植方法
CN102138427B (zh) 非林地人参规范化种植方法
CN102845212B (zh) 一种罗汉果与铁皮石斛的高效套栽方法
CN100420366C (zh) 大马士革玫瑰的栽培方法
Staples et al. Areca catechu (betel nut palm)
Thomson et al. Pandanus tectorius (pandanus)
CN101889520A (zh) 亳芍的种植方法
CN106941921A (zh) 滇重楼间种川贝母技术
CN102077751A (zh) 菜用短梗五加人工驯化反季栽培技术
CN104094746A (zh) 一种人参栽培方法
CN107223523A (zh) 一种基于生态位互补的中药材厚朴套种滇黄精的方法
CN106134723A (zh) 一种黄心红薯的脱毒种植方法
CN101292624B (zh) 一种利用海水无土栽培耐盐叶菜的方法
CN105123378A (zh) 一种南方露地蓝莓及其套种冬草莓的绿色种植技术
CN105794485B (zh) 一种大棚内蚕豆-青玉米-茗荷-丝瓜-甜椒多元化种植模式
CN107624519A (zh) 白及与显齿蛇葡萄高效栽培方法
CN102598973A (zh) 非林地人参种植的做床方法
CN108967097A (zh) 一种淮山与赤松茸菇共用基质套种方法
CN105027961A (zh) 一种农林间作食用玫瑰栽培方法
CN108391552A (zh) 一种核桃冬凌草套种的方法
CN101133701B (zh) 一种灵菊七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
CN108260488A (zh) 一种高产林下参抚育的技术方法
CN103918434A (zh) 一种刺五加高产栽培方法
CN104737762B (zh) 一种用于药材的高产套种方法
CN104541916B (zh) 一种改良坡地种植蔬菜和水果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