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8033B - 压销和使用该压销的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压销和使用该压销的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8033B
CN101478033B CN2008101894082A CN200810189408A CN101478033B CN 101478033 B CN101478033 B CN 101478033B CN 2008101894082 A CN2008101894082 A CN 2008101894082A CN 200810189408 A CN200810189408 A CN 200810189408A CN 101478033 B CN101478033 B CN 1014780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 plate
lead terminal
electrode lug
plate
posi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94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8033A (zh
Inventor
崔范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78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80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80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80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4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3Contact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g. pl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5U-shaped sockets having inwardly bent legs, e.g. spade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6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销和一种使用该压销的二次电池,提高了电极接线片和引线端子的连接强度,防止了保护电路模块的损坏,并减小了成本。该二次电池包括:外壳;电极组件,其承纳在所述外壳中,并包括与正电极接线片相连的正电极板、与负电极接线片相连的负电极板,以及隔板;保护电路板,其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和将所述正电极接线片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引线端子以及将所述负电极接线片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第二引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一引线端子和所述正电极接线片,或者所述第二引线端子和所述负电极接线片的至少其中之一被彼此物理地电连接。

Description

压销和使用该压销的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方面涉及一种二次电池,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销以及一种使用该压销的二次电池,其提高电极接线片与引线端子的连接强度,防止保护电路模块的损坏,并减小成本。
背景技术
诸如移动电话、便携式摄像机、PDA等便携式电子装置已被积极开发和生产。因此,使用者已经越来越多地要求便携式电子装置应该轻便、小型和可移动。特别是,为了在没有提供电源的地方操作便携式装置,使用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可再充电二次电池作为电源。因此,二次电池的供电时间、尺寸、重量等在决定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便携性和可移动性时被认为非常重要。
二次电池的实例包括镍锌电池、镍镉电池、镍金属氢化物电池、锂二次电池等。在这些电池中,具有高工作电压和高单位重量能量密度的锂二次电池被广泛使用。锂二次电池通过将电极组件和电解液密封在由诸如铝等材料形成的外壳中而形成。
根据外壳的形状,锂二次电池被分为圆柱型、棱柱型和袋型。进一步,根据其中使用的电解液,锂二次电池被分为锂离子电池和锂聚合物电池。
二次电池包括安装有保护电路的保护电路板,以防止由过充电、过放电、过电流等导致的意外。
在袋型二次电池中,通过卷绕正电极板、负电极板和隔板而形成的电极组件被密封在袋型壳体内之后,该二次电池被连接到保护电路板。
然后,与正电极板相连的正电极接线片和与负电极板相连的负电极接线片,这两个接线片均从袋型壳体的一侧向外突出,典型地使用引线板被连接到各自相应的保护电路板的电端子。
一般而言,诸如超声焊接、电阻焊接、激光焊接等方法用于将引线板连接到电极接线片。然而,在激光焊接方法中,设备昂贵并且难以维护,原因在于替代部件也很昂贵。在电阻焊接方法中,其使用范围狭窄并且难以适用于铝材料。此外,在进行电阻焊接之后被焊接部分的可靠性很低。进一步,在超声焊接中,其质量变化很大,并且保护电路模块由于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超声振动而可能被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方面提供一种压销,其提高电极接线片与引线端子的连接强度,防止保护电路模块的损坏,并减小成本,并且还提供一种使用该压销的二次电池。
本发明的各方面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外壳;电极组件,其承纳在所述外壳中并包括与正电极接线片相连的正电极板、与负电极接线片相连的负电极板、以及隔板;保护电路板,其包括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和将所述正电极接线片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引线端子以及将所述负电极接线片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第二引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一引线端子和所述正电极接线片被物理地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二引线端子和所述负电极接线片被物理地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所述第一引线端子和所述正电极接线片或者所述第二引线端子和所述负电极接线片可通过压销彼此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所述压销可包括:支撑部分;加压部分,其从所述支撑部分的两端延伸以形成在所述支撑部分与所述加压部分之间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所述第一引线端子和所述正电极接线片或者所述第二引线端子和所述负电极接线片可被堆叠在所述压销的空间内。
本发明的各方面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外壳;电极组件,其承纳在所述外壳中,并由与正电极接线片相连的正电极板、与负电极接线片相连的负电极板、以及隔板形成;保护电路板,其包括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和将所述正电极接线片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引线端子以及将所述负电极接线片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第二引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一引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引线端子的至少其中之一被形成为‘T’形。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所述第一或第二引线端子可包括:被形成为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部分;以及通过将所述连接部分的一端沿与所述连接部分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两个方向(宽度方向)延伸形成的加压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所述连接部分的一端可为与所述正电极接线片相连的第一引线接线端子的一端,或者为与所述负电极接线片相连的第二引线接线端子的一端。
本发明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一部分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一部分通过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而获知。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和更易于理解,其中: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图1B和1C示出图1A所示的压销的示例;
图2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图3A为叠放在第一引线端子的连接部分上的图2的正电极接线片的平面图;
图3B为被折叠和挤压的图3A的第一引线端子的加压部分的平面图;以及
图3C为沿图3B的线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示例示于附图中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元件。为了阐释本发明的各方面,以下将通过参照附图来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层和区域的厚度和长度出于清晰起见被夸大了。可以理解的是,当元件被提及为“连接”或“联接”至另一元件,其可被直接连接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者存在有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提及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它术语应以相同方式被解释(例如,“之间”与“直接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等)。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图1B和1C示出图1A所示的压销的示例。在图1A的二次电池中,在包括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的外壳100容纳电极组件200之后,外壳体100被密封,形成裸电池。
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如所示在其相应侧面的一个侧边缘处被彼此连接。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的其他侧面是打开的以承纳电极组件200。在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的任意之一中,用于承纳电极组件200的承纳部分121通过挤压工艺等形成。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承纳部分121形成在下壳体120中。
下密封部分122沿承纳部分121形成在下壳体120的边缘。与下密封部分122对应的上密封部分112形成在上壳体110中。上密封部分112和下密封部分122提供密封表面通过热结合等以密封外壳100。
外壳100具有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包括热结合层101、金属层102和绝缘层103。热结合层101为具有热结合性质的密封材料。金属层102保持机械强度并阻止湿气和氧气进入密封的外壳100。
在外壳100中,热结合层101形成在金属层102的一侧,绝缘层103形成在金属层102的与形成有热结合层101的一侧相反的另一侧。也就是,热结合层101和绝缘层103被形成为相对于金属层102彼此相反。
金属层102通常可由铝、钢、不锈钢等形成。然而,本发明的各方面并不限制金属层102的材料。
进一步,热结合层101可由铸造聚丙烯(casted polypropylene)等形成,绝缘层103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等形成。然而,本发明的各方面并不限制热结合层101或绝缘层103的材料。
电极组件200通过堆叠和卷绕正电极板210、负电极板220以及介于正电极板210与负电极板220之间以使正电极板210与负电极板220彼此电绝缘的隔板形成。
正电极板210包括正电极涂覆部分和正电极未涂覆部分。正电极涂覆部分通过将正电极浆体施加至由诸如铝等材料形成的正电极集电体的部分而形成,从而形成没有施加正电极浆体的正电极未涂覆部分。具有预定长度的正电极接线片240被结合到正电极未涂覆部分。正电极接线片240被形成为,当外壳100被密封时,其在外壳100的一侧突出外壳100。
负电极板220包括负电极涂覆部分和负电极未涂覆部分。负电极涂覆部分通过将负电极浆体施加至由诸如铜等材料形成的负电极集电体的部分而形成,从而形成没有施加负电极浆体的负电极未涂覆部分。具有预定长度的负电极接线片250被结合到负电极未涂覆部分。负电极接线片250被形成为,当外壳100被密封时,其在外壳100的一侧突出外壳100。
进一步,带粘性的接线片带260和270可分别围绕正电极接线片240和负电极接线片250的与外壳100的密封部分112和122重叠的部分被卷绕,以帮助外壳100的密封。
外壳100在电极组件200承纳在其中之后被密封,从而形成裸电池。
包括裸电池的二次电池包括保护电路板300,以控制充/放电并防止裸电池故障。保护电路板300通过将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320和330、保护电路模块340和正温度系数(PTC)热敏电阻器350等安装在印刷电路板310的一侧而形成。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320和330分别被电连接到正电极接线片240和负电极接线片250。
进一步,在印刷电路板310的另一侧,外部连接端子(未示出)形成为可电连接到通过连接到电池而操作的电子装置上。然而,本发明的各方面并不限于此,从而外部连接端子也可形成在印刷电路板310的与其他部分相同的一侧上。
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320和330可由具有高导电性的镍等形成,并被直接连接到正电极接线片240和负电极接线片250。然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320和330通过第一和第二引线端子410和420被分别连接到正电极接线片240和负电极接线片250。
保护电路模块340包括各种保护电路和电子器件以控制充/放电。保护电路模块340可包括充/放电场效应晶体管(FET)装置、熔丝、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传感器电阻器,或者其他电路和电子器件。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50是一种当温度超过特定临界值时电阻增大的器件。因此,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50在电池处于异常高温时阻断充/放电电流。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50执行可逆操作。因此,当电池的温度在电流被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50的操作而阻断之后减小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50的电阻再次减小以使电池能够正常操作。
第一引线端子410和第二引线端子420将裸电池类型的二次电池电连接至保护电路板300。
第一引线端子410的一端被连接到保护电路板300的第一连接端子320,而第一引线端子410的另一端被连接到正电极接线片240或负电极接线片250。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引线端子410的另一端被连接到正电极接线片240。
第二引线端子420的一端被连接到保护电路板300的第二连接端子330,而第二引线端子420的另一端被连接到正电极接线片240或负电极接线片250。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引线端子420的另一端被连接到负电极接线片250。
第一引线端子410和第二引线端子420不连接到相同的电极接线片240和250,且不连接到相同的连接端子320和330。第一和第二引线端子410和420可通过焊接等方法结合至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320和330。
第一引线端子410和第二引线端子420使用第一压销510和第二压销520被分别物理地连接到正电极接线片240和负电极接线片250,从而形成正、负电极接线片240和250与保护电路板300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320和330之间的电连接。尽管如图1A所示,压销510连接正电极接线片240与第一引线端子410,而压销520连接负电极接线片250与第二引线端子420,但本发明的各方面并不限于此,从而仅正电极接线片240和第一引线端子410通过压销510连接,或者仅负电极接线片250和第二引线端子420通过压销520连接。
当如上所述电连接由物理地实现时,第一引线端子410与正电极接线片240之间或第二引线端子420与负电极接线片250之间的电连接不受其材料影响。也就是,第一引线端子410和正电极接线片240或第二引线端子420和负电极接线片250可由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形成。
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压销510和520二者都被使用。然而,也可仅使用第一压销510来连接第一引线端子410与正电极接线片240,或者可仅使用第二压销520来连接第二引线端子420与负电极接线片250。
压销510和520将引线端子410和420稳固地连接到电极接线片240和250,并可由诸如钢、铝、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本发明的各方面并不限制压销510和520的材料。因此,压销510和520可由任何将端子410和420稳固地连接到电极接线片240和250的材料形成。
参照图1B,当第一材料,例如第一引线端子410,以及第二材料,例如正电极接线片240,被挤压以连接在一起时,第一压销510包括具有扁平形状的支撑部分511以支撑第一引线端子410和正电极接线片240。
第一压销510进一步包括加压部分513,其与支撑部分511一同形成空间515。向第一引线端子410和正电极接线片240施压并挤压使之抵靠支撑部分511的加压部分513,通过将第一压销510的至少一部分从支撑部分511的一侧或两侧延伸而形成。空间515形成在支撑部分511与加压部分513之间。第一引线端子410和正电极接线片240堆叠在空间515中,如图1B所示。
由于第一引线端子410和正电极接线片240被优选定位为堆叠在空间515中,所以空间515的高度可等于或大于堆叠在一起的正电极接线片240和第一引线端子410的总厚度。
如图1B所示,在第一压销510中,加压部分513具有卷曲形状。该卷曲端可与定位在空间515中的正电极接线片240或第一引线端子410接触。特别是,加压部分513朝空间515向内卷曲,以使加压部分513的外表面被卷曲为接触第一引线端子410或正电极接线片240,并朝向支撑部分511加压和挤压第一引线端子410和正电极接线片240。进一步,如图1C所示,第一压销510’可形成为这样的形状,使得加压部分513a盖住包括定位在空间515b中的第一引线端子410或正电极接线片240的一个或两个边缘的预定区域。本发明的各方面并不限制压销510和510’的形状,从而支撑部分511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可被延伸和弯曲或卷曲以施压和挤压第一引线端子410和正电极接线片240二者。
图1B和1C示出第一压销510的示例,但也适用于第二压销520,第二压销520以与第一压销510将正电极接线片240连接到第一引线端子410相同的方式,将负电极接线片250连接到第二引线端子420。
二次电池可进一步包括硬壳(未示出)以保护电池的外部。硬壳可由塑料或铝材料形成。可进一步进行装管和贴标。
图2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图2的二次电池使用与图1A的二次电池相同的元件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描述。
在图2的二次电池中,外壳100在包括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的外壳100容纳电极组件200之后被密封,从而形成裸电池。
由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所以图2的与图1A类似的元件的进一步描述将不再阐述。
在电极组件200被承纳在外壳100中之后,外壳100被密封,从而形成裸电池。包括裸电池的二次电池包括保护电路板300以控制充/放电和防止故障。
第一和第二引线端子610和620将裸电池类型的二次电池电连接至保护电路板300。
第一引线端子610的一端被连接到保护电路板300的第一连接端子320,而第一引线端子610的另一端被连接到正电极接线片240或负电极接线片250。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引线端子610的另一端被连接到正电极接线片240。
第二引线端子620的一端被连接到保护电路板300的第二连接端子330,而第二引线端子620的另一端被连接到正电极接线片240或负电极接线片250。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引线端子620的另一端被连接到负电极接线片250。第一引线端子610和第二引线端子620不连接到相同的电极接线片,且不连接到相同的连接端子。
第一引线端子610包括连接部分611和加压部分613。连接部分611被形成为在一个方向(称为‘长度’方向)较长。加压部分613通过将连接部分611的一端沿与连接部分61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两个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即,形成‘T’形交叉部分。因此,第一引线端子610可被形成为‘T’形。然而,本发明的各方面并不限制第一引线端子610的形状。
进一步,第二引线端子620包括连接部分621和加压部分623。连接部分621被形成为在一个方向(称为‘长度’方向)较长。加压部分623通过将有待与负电极接线片250相连的连接部分621的一端沿与连接部分6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两个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因此,第二引线端子620可形成为‘T’形。然而,本发明的各方面并不限制第二引线端子620的形状。
在图2中,第一和第二引线端子二者都具有‘T’形。然而,也可以仅是与正电极接线片240相连的第一引线端子610具有‘T’形,或者可以仅是与负电极接线片250相连的第二引线端子620具有‘T’形。
第一和第二引线端子610和620可通过诸如焊接等方法被结合到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320和330。
图3A至图3C示出正电极接线片240和第一引线端子610的连接结构。然而,这些附图也以相同方式适用于负电极接线片250和第二引线端子620的连接结构。因此,没有示出用来阐释负电极接线片250和第二引线端子620的连接结构的附图。
图3A为堆叠在第一引线端子610的连接部分611上的图2的正电极接线片240的平面图,图3B为被折叠和挤压的图3A的第一引线端子610的加压部分613的平面图,图3C为沿图3B的线A-A’的剖视图。
参照图3A至图3C,第一引线端子610和正电极接线片240连接以使正电极接线片240堆叠在第一引线端子610的连接部分611上,定位在连接部分611的两侧的加压部分613朝向堆叠的正电极接线片240被折叠,并被挤压抵靠堆叠的正电极接线片240以稳固地接触正电极接线片240。
如图3C所示,第一引线端子610的加压部分613相对于正电极接线片240的挤压状态可具有这样的形状,使得加压部分613盖住包括正电极接线片240的两个边缘的预定区域。然而,本发明的各方面并不限于此。
采用相同的方式,第二引线端子620和负电极接线片250可彼此连接,以使负电极接线片250被堆叠在第二引线端子620的连接部分621上,定位在连接部分621两侧的加压部分623朝向堆叠的负电极接线片250被折叠,并被挤压抵靠堆叠的负电极接线片250,以稳固地接触负电极接线片250。
被挤压的加压部分613和623根据挤压方法可具有不同的形状。进一步,当第一引线端子610和第二引线端子620的加压部分613和623被折叠以容纳正电极接线片240和负电极接线片250时,正电极接线片240和负电极接线片250被插入到由加压部分613和623形成的空间中,之后加压部分613和623可被挤压以稳固地接触正、负电极接线片240和250。进一步,加压部分613和623之一或二者可类似于图1A所示的压销510相对于正、负电极接线片240和250被折叠,从而具有卷曲的挤压部分以将正、负电极接线片240和250与第一和第二引线端子610和620相连。特别地,加压部分613和623可朝正、负电极接线片240和250向内卷曲,以使加压部分613和623的外表面被卷曲为接触正、负电极接线片240和250,并朝向第一和第二引线端子610和620的连接部分611和623施压和挤压正、负电极接线片240和250。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各方面并不限制第一和第二引线端子610和620的形状,从而连接部分611和621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可被延伸和弯曲或卷曲以施压和挤压正电极接线片240。
进一步,尽管所示第一和第二引线端子610和620被描述为包括加压部分613和623以及连接部分611和621(即‘T’形),本发明的各方面并不限于此,从而正、负电极接线片240和250的每一个均可包括加压部分613和623以及连接部分611和621,从而将第一和第二引线端子610和620与正、负电极接线片240和250电连接。
因此,第一引线端子610与正电极接线片240之间的电连接,以及第二引线端子620与负电极接线片250之间的电连接是物理地实现,而不通过焊接连接。
当第一引线端子610与正电极接线片240之间或者第二引线端子620与负电极接线片250之间的电连接被物理地连接时,这种连接不受其材料的影响。也就是,第一引线端子610与正电极接线片240或第二引线端子620与负电极接线片250可由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形成。
二次电池可进一步包括硬壳(未示出)以保护电池的外部。硬壳可由塑料或铝材料形成。可进一步进行装管和贴标。
根据本发明各方面的压销和使用该压销的二次电池可知,使用不昂贵的设备提高了引线端子与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由于引线端子与电极接线片不是被直接焊接,所以防止了保护电路模块在焊接时被损坏,因此,提高了电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由于压销的使用与引线端子和电极接线片的材料无关,所以不再需要进行任何决定于材料的特定焊接,因此,增加了可操作性。
尽管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背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限定范围的本发明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

Claims (20)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外壳;
容纳在所述外壳中的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
连接至正电极接线片的正电极板,
连接至负电极接线片的负电极板,以及
设置在所述正电极板和所述负电极板之间的隔板;
保护电路板,其包括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
第一引线端子,其将所述正电极接线片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以及
第二引线端子,其将所述负电极接线片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端子,
其中,所述第一引线端子和所述正电极接线片,和/或者所述第二引线端子和所述负电极接线片使用压销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引线端子和所述正电极接线片由不同材料形成,和/或所述第二引线端子和所述负电极接线片由不同材料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引线端子和所述正电极接线片由相同材料形成,和/或所述第二引线端子和所述负电极接线片由相同材料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进一步包括设置为围绕所述正电极接线片的一部分的接线片带,以及设置为围绕所述负电极接线片的一部分的接线片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压销由金属材料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压销包括:
具有扁平形状的支撑部分;
从所述支撑部分的两端延伸的加压部分,所述加压部分被弯曲以形成在所述支撑部分与所述加压部分之间的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通过所述压销连接的所述正电极接线片和所述第一引线端子,或者所述负电极接线片和所述第二引线端子被堆叠在所述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空间的高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堆叠的所述正电极接线片和所述第一引线端子,或者所述堆叠的所述负电极接线片和所述第二引线端子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加压部分具有卷曲形状,且所述加压部分朝所述空间向内被卷曲。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加压部分盖住包括定位在所述空间中的所述堆叠的所述正电极接线片和所述第一引线端子或者所述堆叠的所述负电极接线片和所述第二引线端子的两个边缘的预定区域。
1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外壳;
承纳在所述外壳中的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
正电极板,
负电极板,
设置在所述正电极板和所述负电极板之间的隔板,
与所述正电极板电连接的正电极接线片,以及
与所述负电极板电连接的负电极接线片;
保护电路板,其包括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
第一引线端子,其将所述正电极接线片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以及
第二引线端子,其将所述负电极接线片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引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引线端子的至少其中之一被形成为‘T’形,
其中所述第一引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引线端子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
形成在长度方向上的连接部分;和
加压部分,其被形成为沿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两个方向从所述连接部分的一端延伸,以形成所述‘T’形的交叉部分,
其中所述正电极接线片或所述负电极接线片被堆叠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引线端子或所述第二引线端子的所述连接部分上,
其中所述加压部分被弯曲以覆盖包括对应的所述正电极接线片或所述负电极接线片的至少两个边缘的预定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进一步包括设置为围绕所述正电极接线片的一部分的接线片带,以及设置为围绕所述负电极接线片的一部分的接线片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电极接线片和所述第一引线端子由相同材料形成,和/或所述负电极接线片和所述第二引线端子由相同材料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电极接线片和所述第一引线端子由不同材料形成,和/或所述负电极接线片和所述第二引线端子由不同材料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引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引线端子的至少其中之一的所述连接部分的一端被连接到对应的所述正电极接线片和所述负电极接线片。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加压部分被卷曲,以使所述加压部分的外表面接触对应的所述正电极接线片和所述负电极接线片之一。
17.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外壳;
承纳在所述外壳中的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
正电极板,
负电极板,和
设置在所述正电极板和所述负电极板之间的隔板,
与所述正电极板电连接的正电极接线片,以及
与所述负电极板电连接的负电极接线片;
保护电路板,其包括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
第一引线端子,其将所述正电极接线片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以及
第二引线端子,其将所述负电极接线片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引线端子和所述正电极接线片的其中之一,和/或者所述第二引线端子和所述负电极接线片的其中之一形成为‘T’形并包括:
形成在长度方向上的连接部分;和
加压部分,其被形成为沿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两个方向从所述连接部分的一端延伸,
其中所述加压部分被折叠以紧固地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引线端子、所述第二引线端子、所述正电极接线片和所述负电极接线片的其中之一。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引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引线端子二者均形成为所述‘T’形,以使所述第一引线端子的折叠部分紧固地连接所述第一引线端子和所述正电极接线片,从而将所述正电极板电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二引线端子的折叠部分紧固地连接所述第二引线端子和所述负电极接线片,从而将所述负电极板电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端子。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电极接线片和所述负电极接线片二者均形成为所述‘T’形,以使所述正电极接线片的折叠部分紧固地连接所述正电极接线片和所述第一引线端子,从而将所述正电极板电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述负电极接线片的折叠部分紧固地连接所述负电极接线片和所述第二引线端子,从而将所述负电极板电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端子。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加压部分被卷曲,以使所述加压部分的外表面接触对应的所述第一引线端子、所述第二引线端子、所述正电极接线片和所述负电极接线片的其中之一。
CN2008101894082A 2008-01-04 2008-12-24 压销和使用该压销的二次电池 Active CN1014780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001354 2008-01-04
KR20080001354A KR100989841B1 (ko) 2008-01-04 2008-01-04 압착핀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차 전지
KR1020080001354 2008-01-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8033A CN101478033A (zh) 2009-07-08
CN101478033B true CN101478033B (zh) 2012-05-09

Family

ID=40838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94082A Active CN101478033B (zh) 2008-01-04 2008-12-24 压销和使用该压销的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30221B2 (zh)
KR (1) KR100989841B1 (zh)
CN (1) CN1014780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59872B1 (ko) * 2008-01-04 2010-05-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보호회로기판, 배터리 팩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0995444B1 (ko) * 2008-10-08 2010-11-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KR101367751B1 (ko) * 2009-09-28 2014-02-2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107082B1 (ko) 2009-11-24 2012-01-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EP2328210B1 (en) * 2009-11-25 2014-07-30 Samsung SDI Co., Ltd. A protection circuit module for a secondary battery
US9077027B2 (en) * 2010-03-04 2015-07-07 Samsung Sdi Co., Ltd.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KR101122811B1 (ko) * 2010-06-17 2012-03-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의 전극탭 연결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전지
KR101127615B1 (ko) * 2010-07-19 2012-07-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JP5632225B2 (ja) * 2010-07-30 2014-11-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構造
WO2013031937A1 (ja) 2011-08-31 2013-03-07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US9005786B2 (en) * 2011-10-21 2015-04-1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Integrated cell voltage sense line fusing
JP6892216B2 (ja) * 2014-10-24 2021-06-2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蓄電体
CN107591565B (zh) * 2016-07-06 2024-03-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DE102017213297A1 (de) * 2017-08-01 2019-02-07 Robert Bosch Gmbh Batteriezelle mit speziell angebundenem Ableiterelement sowie Verfahren zum Fertigen einer Batteriezelle
KR20230048764A (ko) * 2021-10-05 2023-04-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CN114824593B (zh) * 2022-05-25 2024-05-17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KR20240092424A (ko) * 2022-12-14 2024-06-24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 탭 접합용 리드 탭, 이를 전극 탭에 접합하는 방법 및 상기 리드 탭이 전극 탭에 접합된 구조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60298B2 (ja) 1994-11-29 1998-05-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端子付電池および回路基板
KR19990000974A (ko) 1997-06-11 1999-01-15 손욱 니켈 수소 전지의 제조방법
JP3674769B2 (ja) * 2000-10-18 2005-07-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気的な接続装置、電気的な接続装置を有する電池、および電池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2002313311A (ja) 2001-04-11 2002-10-25 Ngk Spark Plug Co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KR100530156B1 (ko) 2003-10-16 2005-11-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파우치형 리튬 이차전지
KR100561284B1 (ko) * 2003-12-26 2006-03-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파우치형 리튬 이차 전지
US7777128B2 (en) 2004-06-01 2010-08-17 Konarka Technologies, Inc. Photovoltaic module architecture
KR100571270B1 (ko) 2004-09-24 2006-04-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파우치형 리튬 이차 전지
KR100635743B1 (ko) * 2005-07-07 2006-10-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0878702B1 (ko) 2005-11-30 2009-01-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용 안전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지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8-153505A 1996.06.1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76155A1 (en) 2009-07-09
KR20090075483A (ko) 2009-07-08
US9130221B2 (en) 2015-09-08
CN101478033A (zh) 2009-07-08
KR100989841B1 (ko) 2010-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8033B (zh) 压销和使用该压销的二次电池
US8808904B2 (en) Secondary battery with protective circuit module and secondary protective element assembly
JP5188978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KR101130294B1 (ko) 이차 전지
KR100496305B1 (ko) 파우치형 리튬 이차 전지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JP5254246B2 (ja) 生産性及び構造的安定性が優れた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KR101094039B1 (ko) 전류차단소자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차 전지
KR100938896B1 (ko) 배터리 팩
KR100973311B1 (ko) 배터리 팩
CN101459236B (zh) 保护电路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电池组
US20060099501A1 (en) Secondary battery
KR101146465B1 (ko)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367751B1 (ko)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60109428A (ko) 배터리 팩
US9240618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KR102179687B1 (ko) 배터리 팩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516772B1 (ko) 전극탭을 캔의 단변부에 위치시킨 이차전지
KR20180090100A (ko) 과충전시 안전성 확보를 위한 단락 구조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KR101826862B1 (ko) 보호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113692673A (zh) 汇流条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KR100989839B1 (ko) 이차 전지
JP4507487B2 (ja) 密閉型アルカリ蓄電池
KR101384733B1 (ko) 보호회로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KR101735408B1 (ko) 배터리팩
CN201717324U (zh) 集成有保护装置的充电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