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7694A - 笔迹擦除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笔迹擦除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7694A
CN101477694A CNA2008102195850A CN200810219585A CN101477694A CN 101477694 A CN101477694 A CN 101477694A CN A2008102195850 A CNA2008102195850 A CN A2008102195850A CN 200810219585 A CN200810219585 A CN 200810219585A CN 101477694 A CN101477694 A CN 101477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egment
handwriting
erase area
intersect
pers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195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7694B (zh
Inventor
孙关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tr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tron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tron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Vtron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2195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776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77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7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7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76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笔迹擦除的方法及装置,其将笔迹划分为一条以上的线段,并通过判断各所述线段中是否存在一条与擦除区域相交的线段作为判断所述笔迹是否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的条件,本发明方案将对笔迹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的判断转化为对划分后的线段是否与擦除区域是否相交的判断,只要有一条其中的线段与擦除区域相交,即可判定该笔迹与擦除区域相交,由于是对笔迹的部分线段进行判断,且是判断该线段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计算量相应减少,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笔迹擦除的速度、改善笔迹擦除的性能,同时,由于可以不用对笔迹的所有点进行搜索和判断,因此也可以在擦除过程中降低CPU的占有率和资源消耗。

Description

笔迹擦除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笔迹擦除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图形学的处理过程中,由于误操作、修正或者是对各笔迹进行处理的目的,通常需要将某些已绘制的笔迹进行擦除,现有技术中的笔迹擦除通常有两种方式:其一,针对点进行擦除,通过判断要擦除的点是否在擦除区域内,如果在擦除区域内,该点即可以被擦除,如果不在擦除区域内将不可被擦除,其二,针对线条进行擦除,针对线条的擦除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上述点擦方式的进一步应用,其通过对线条上所有的点进行搜索,判断各个点是否在擦除区域内,并据此来判断是否应该擦除线条,当线条上有一个点位于擦除区域内时,则该线条可以被擦除,当线条上所有的点都不在擦除区域时,则该线条不可以被擦除,第二种方式是把擦除区域分解成点阵,通过对擦除区域中所有的点进行搜索,判断该擦除区域中的各个点是否在线条上,并据此来判断此线条是否应该被擦除,当该擦除区域中有一个点是位于该线条上时,则该线条可以被擦除,当擦除区域的所有的点都不在线条上时,则该线条不可以被擦除。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笔迹擦除方法,都需要对线条上的所有点或者是擦除区域内的所有点进行搜索,容易造成搜索速度慢的现象,尤其是在对线条上的所有点进行搜索、而只有该线条上的最后一个点位于擦除区域时,或者是在对擦除区域的所有点进行搜索、而只有该擦除区域的最后判断的一个点位于线条上时,效率低、处理速度慢,在线条很多的情况下会产生擦除速度慢、图像处理过程跟不上鼠标的移动的现象,另外,由于在运用搜索算法时,CPU占用率比较高,也会使得图像处理不够流畅、出现图像画面停滞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迹擦除的方法及装置,其可有效提高笔迹擦除的速度、改善笔迹擦除的性能,可以在擦除过程中降低CPU的占有率和资源消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笔迹擦除的方法,包括步骤:
将所述笔迹划分为一条以上的线段;
判断各所述线段中是否有一条线段与擦除区域相交,并根据判断结果判断所述笔迹是否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若相交,将所述笔迹予以清除。
一种笔迹擦除的装置,包括:
笔迹划分模块,用于将笔迹划分为一条以上的线段;
与所述笔迹划分模块连接的线段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判断所述线段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
与所述线段分析模块连接的笔迹相交判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线段分析模块的分析判断结果,判定所述笔迹是否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并将该笔迹予以清除。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其根据预设方式将笔迹划分为一条以上的线段,并通过判断各所述线段中是否存在一条与擦除区域相交的线段作为判断所述笔迹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的条件,其将对笔迹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的判断转化为对划分后的线段是否与擦除区域是否相交的判断,只要其中有一条线段与擦除区域相交,即可判定该笔迹与擦除区域相交,由于笔迹形状的不确定性,例如笔迹为其他类型的曲线或者折线等,判断笔迹与擦除区域是否相交相对于判断线段与擦除区域是否相交相对要复杂得多,本发明是对组成笔迹的线段进行判断,且是判断该线段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计算量相应减少,可以有效提高笔迹擦除的速度、改善笔迹擦除的性能,同时,由于可以不用对笔迹的所有点进行搜索和判断,因此也可以在擦除过程中降低CPU的占有率和资源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笔迹擦除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笔迹擦除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笔迹擦除的方法是实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笔迹擦除的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笔迹与擦除区域是否相交的图形示例;
图6是线段的端点不在擦除区域内的位置图形示例;
图7是包围盒与擦除区域相交的图形示例;
图8是两圆相交的图形示例;
图9是本发明笔迹擦除的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笔迹擦除的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笔迹擦除的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笔迹擦除的方法及笔迹擦除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针对笔迹擦除的方法的各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笔迹擦除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其包括步骤:
步骤S101:将笔迹划分成若干条线段,进入步骤S102;
步骤S102:判断各所述线段中是否有一条线段与擦除区域相交,若是,进入步骤S103,若否,则进入步骤S104;
步骤S103:判定该笔迹与擦除区域相交,可予以清除;
步骤S104:判定该笔迹与擦除区域不相交,不能清除。
根据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当将笔迹分割成若干条线段后,只要有任何一条线段与擦除区域相交,则说明该笔迹与擦除区域相交,即该笔迹上至少有一个点位于擦除区域内,从而可将该笔迹予以删除,如果所有的线段均不与擦除区域相交,则说明该笔迹与擦除区域不相交,不能将该笔迹予以删除。
其中,在上述步骤S101中,将笔迹划分为若干条线段时,根据所需要的精度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式,例如,针对一条笔迹而言,可能是由具有不同的斜率的线段相互连接而成的,从而可以根据各线段的斜率的不同划分成若干条线段,或者是,针对一条笔迹而言,其具有同一斜率的线段可能比较长,因此,可以根据所需要的精度将该就具有同一斜率的线段划分成若干条相对较短的线段,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划分线段的方式。
实施例二:
参见图2所示,是本发明的笔迹擦除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其进一步具体化对各线段中是否有一条线段与擦除区域相交的判断方式,且是先对划分后各线段的端点中是否存在位于擦除区域内的端点进行判断,再判断各线段组成的包围盒中是否存在与擦除区域相交的包围盒进行判断,最后再判断擦除区域的顶点是否分位于该线段的两侧。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笔迹擦除的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S201:将笔迹划分成若干条线段,进入步骤S202;
步骤S202:判断上述各线段中的端点中是否有一个端点在擦除区域的内部,若是,则说明笔迹与擦除区域相交,则进入步骤S205,若否,进入步骤S203;
步骤S203:分别判断各线段形成的包围盒中是否存在与擦除区域相交的包围盒,若是,进入步骤S204,若否,则说明各线段不与擦除区域相交,进入步骤S206;
步骤S204:判断擦除区域的顶点是否分位于该线段的两侧,若是,则说明该线段与擦除区域相交,则进入步骤S205,若否,则说明该线段与擦除区域不相交,进入步骤S206;
步骤S205:判定该笔迹与擦除区域相交,可予以清除;
步骤S206:判定该笔迹与擦除区域不相交,不能予以清除。
根据上述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其在判定是否存在与擦除区域相交的线段时,其首先判断划分后的各线段的端点中是否存在位于擦除区域内的端点,若是,则说明该线段与擦除区域相交;
在各线段的端点中不存在位于擦除区域内的端点的情况下,尚不足以说明该线段不与擦除区域相交,此时,可对各线段形成的包围盒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如果各该包围盒不与擦除区域相交,则说明该线段肯定不与擦除区域相交;
在包围盒与擦除区域相交的情况下,尚不足以说明该线段一定与擦除区域相交,此时,需要对擦除区域的顶点是否位于该线段的两侧进行进一步判断,若分位于线段的两侧,则说明该擦除区域与线段必然相交,若没有分位于线段的两侧,则说明擦除区域与线段不相交,从而可以做出最终判定。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在进行各个步骤中的判断时,均是针对划分后的线段的端点进行分析判断,而不用对各线段中所包含的所有点进行判断,所需要进行分析判断的点的数目少,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擦除方案而言,相应地计算量也大大减少,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笔迹擦除的速度、改善笔迹擦除的性能,同时也可以在擦除过程中降低CPU的占有率和资源消耗。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方案是首先针对各线段的端点中是否存在位于擦除区域内的端点进行判断,在这个判断过程完成后,才对各线段形成的包围盒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进行判断,在笔迹的最后一条线段存在位于擦除区域内的端点的情况下可以具有更高效率的擦除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实施例三:
参见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笔迹擦除的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其进一步具体化对各线段中是否有一条线段与擦除区域相交的判断方式,且是依次对各线段进行判断,自初始线段开始,先判断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中是否有一个端点在擦除区域内进行判断,再判断该线段组成的包围盒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最后再判断擦除区域的顶点是否分位于该线段的两侧,在对该条线段判断完成之后,再对下一条线段进行判断。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笔迹擦除的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S301:将笔迹划分成若干条线段,进入步骤S302;
步骤S302:判断当前线段中的两个端点中是否有一个端点在擦除区域的内部,若是,则说明该线段与擦除区域相交,故而该笔迹与擦除区域相交,则进入步骤S305,若否,进入步骤S303;
步骤S303:判断该线段形成的包围盒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若是,进入步骤S304,若否,则说明该线段与擦除区域不相交,进入步骤S306;
步骤S304:判断擦除区域的顶点是否分位于该线段的两侧,若是,则说明该线段与擦除区域相交,则进入步骤S305,若否,则说明该线段与擦除区域不相交,进入步骤S306;
步骤S305:判定该笔迹与擦除区域相交,可予以清除;
步骤S306:判定该线段与擦除区域不相交,进入步骤S307;
步骤S307:判断该当前分析判断的线段是否为对笔迹判定过程中的最后一条线段,若是,进入步骤S308,若否,则返回步骤S302,对下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中是否有一个端点在擦除区域的内部进行判断;
步骤S308:由于该当前线段已经是对笔迹判定过程中的最后一条线段,据此可以表明该笔迹与擦除区域不相交,从而判定该笔迹与擦除区域不相交,不能予以清除。
根据上述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其在判定是否存在与擦除区域相交的线段时,其是依次判断各线段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在对一条线段的判定过程完成后,如果该线段不与擦除区域相交,再返回对下一条线段进行判断。对各线段的判定过程可以是:
首先判断该当前进行判断的线段的两个端点中是否存在位于擦除区域内的端点,若是,则说明该线段与擦除区域相交;
在该线段的两个端点均不位于擦除区域内的端点的情况下,不足以说明该线段不与擦除区域相交,此时,可对该线段形成的包围盒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如果该包围盒不与擦除区域相交,则说明该线段肯定不与擦除区域相交;
在该包围盒与擦除区域相交的情况下,不足以说明该线段一定与擦除区域相交,此时,需要对擦除区域的顶点是否位于该线段的两侧进行进一步判断,若分位于线段的两侧,则说明该线段与擦除区域必然相交,从而做出笔迹与擦除区域相交的最终判定,若没有分位于线段的两侧,则说明该线段与擦除区域不相交,从而可以做出该线段不与擦除区域相交的判定。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在进行各个步骤中的判断时,均是只针对划分后的线段的端点进行分析判断,而不用对各线段中所包含的所有点进行判断,所需要进行分析判断的点的数目少,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擦除方案而言,相应地计算量也大大减少,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笔迹擦除的速度、改善笔迹擦除的性能,同时也可以在擦除过程中降低CPU的占有率和资源消耗。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方案是依次对各线段进行判断,在对某一条线段的判断过程完成后,才对下一条线段进行判断,在初始判断的线段与擦除区域相交的情况下可以具有更高效率的擦除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实施例四:
参见图4所示,是本发明的笔迹擦除的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其进一步具体化对各线段中是否有一条线段与擦除区域相交的判断方式,且是首先对划分后各线段的端点中是否存在位于擦除区域内的端点进行判断,再依次判断各线段组成的包围盒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进行判断,以得出最终的分析结果。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笔迹擦除的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S401:将笔迹划分成若干条线段,进入步骤S402;
步骤S402:判断上述各线段的端点中是否有一个端点在擦除区域的内部,若是,则说明该笔迹与擦除区域相交,则进入步骤S405,若否,进入步骤S403;
步骤S403:判断当前线段形成的包围盒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若是,进入步骤S404,若否,则说明该线段与擦除区域不相交,进入步骤S406;
步骤S404:判断擦除区域的顶点是否分位于该线段的两侧,若是,则说明该线段与擦除区域相交,则进入步骤S405,若否,则说明该线段与擦除区域不相交,进入步骤S406;
步骤S405:判定该笔迹与擦除区域相交,可予以清除;
步骤S406:判定该线段与擦除区域不相交,进入步骤S307;
步骤S407:判断该当前分析判断的线段是否为对笔迹判定过程中的最后一条线段,若是,进入步骤S408,若否,则返回步骤S403,对下一条线段所形成的包围盒进行判断;
步骤S408:由于该当前线段已经是对笔迹判定过程中的最后一条线段,据此可以表明该笔迹与擦除区域不相交,从而判定该笔迹与擦除区域不相交,不能予以清除。
根据上述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其在判定是否存在与擦除区域相交的线段时,其是首先判断各线段的端点中是否存在位于擦除区域内的端点进行判断,若存在位于擦除区域内的端点,则可以直接判定该笔迹与擦除区域相交,可以予以清除;
若不存在位于擦除区域内的端点,尚不足以判定该笔迹不与擦除区域相交,因此,再依次对各线段组成的包围盒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进行判断,如果当前线段形成的包围盒与擦除区域不相交,则可以直接判定该线段与擦除区域不相交,从而返回针对下一条线段形成的包围盒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进行判断;
如果当前线段形成的包围盒与擦除区域相交,尚不足以判定该线段与擦除区域相交,此时,需要对擦除区域的顶点是否位于该线段的两侧进行进一步判断,若分位于线段的两侧,则说明该擦除区域与线段必然相交,从而可以做出笔迹与擦除区域相交的判定,若没有分位于线段的两侧,则说明该线段与擦除区域不相交,从而返回并针对下一条线段形成的包围盒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进行判断,如果当前进行判断的线段已经是最后一条线段,则可以直接做出笔迹不与擦除区域相交的结论。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在进行各个步骤中的判断时,均是只针对划分后的线段的端点进行分析判断,而不用对各线段中所包含的所有点进行判断,所需要进行分析判断的点的数目少,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擦除方案而言,相应地计算量也大大减少,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笔迹擦除的速度、改善笔迹擦除的性能,同时也可以在擦除过程中降低CPU的占有率和资源消耗。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方案是先对各线段的端点中是否存在位于擦除区域内的端点进行判断,再依次对各线段形成的包围盒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进行判断,在对某一条线段所形成的包围盒判断完成后,才对下一条线段形成的包围盒进行判断,在最后一条线段存在位于擦除区域内的端点的情况下、以及初始线段与擦除区域相交的情况下可以具有较高效率的擦除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其中,上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线段形成的包围盒,是以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为顶点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形状的闭合区域,例如以该线段为对角线、且两边与横纵向坐标方向平行的矩形、以该线段为对角线的正方形、以该线段为直径的圆形等等。
以下以实施例四中的方案为例、针对笔迹进行擦除的具体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假设擦除区域是由C1(125,25)、C3(300,25)、C4(125,120)、C2(300,120)形成的矩形,且具有两条笔迹A与B,笔迹A被划分成四条线段,即A1A2、A2A3、A3A4、A4A5,且假设各线段的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1(200,0)、A2(150,35)、A3(200,75)、A4(260,100)、A5(260,160),笔迹B被划分成三条线段,即B1B2、B2B3、B3B4,且假设各线段的端点的坐标分别为B1(0,0)、B2(50,50)、B3(100,100)、B4(150,150)。
针对笔迹A,根据实施例四中的方案,首先判断划分后各线段的端点A1、A2、A3、A4中是否有一个端点是位于擦除区域内的,根据数学原理,当某个点位于矩形区域内部时,则该点的横坐标应当位于该矩形区域的横坐标区域范围之间、且该点的纵坐标应当位于该矩形区域的纵坐标区域范围之间,据此,我们根据下列方式进行判定:
首先针对端点A1进行判断,若(A1.x-C1.x)*(A1.x-C2.x)<=0,且(A1.y-C1.y)*(A1.y-C2.y)<=0,则说明该点的横坐标位于该矩形区域的横坐标区域范围之间、该点的纵坐标位于该矩形区域的纵坐标区域范围之间,从而可以据此判定该点位于擦除区域的矩形内部,若有一个条件不符,则说明该点不在擦除区域的矩形内部,将各点的坐标值代入后可以得知,(A1.x-C1.x)*(A1.x-C2.x)=(200-125)*(200-300)<0,而(A1.y-C1.y)*(A1.y-C2.y)=(0-25)*(0-120)>0,不满足上述条件,从而可以得知端点A1不在擦除区域内部的结论;
随后我们再对端点A2进行判断,根据上述方式,如果(A2.x-C1.x)*(A2.x-C2.x)<=0,且(A2.y-C1.y)*(A2.y-C2.y)<=0,则说明该点位于擦除区域的矩形内部,若否,则说明该点不再擦除区域的矩形内部,将各点的坐标值代入后可以得知,(A2.x-C1.x)*(A2.x-C2.x)=(250-125)*(250-300)<0,且(A2.y-C1.y)*(A2.y-C2.y)=(35-25)*(35-120)<0,由此可以判定该端点位于擦除区域的矩形内部,说明线段A1A2与擦除区域的矩形相交,并据此可以判定笔迹A与擦除区域相交,可以将该笔迹予以清除,从而不用再进行后续的判断步骤。
针对笔迹B,根据实施例四中的方案,首先针对线段各线段的端点B1、B2、B3、B4进行判断。
首先判断各端点B1、B2、B3、B4是否有一个是位于擦除区域内的,根据上述相同原理的公式,针对端点B1,代入后可以得知,(B1.x-C1.x)*(B1.x-C2.x)=(0-125)*(0-300)>0,且(B1.y-C1.y)*(B1.y-C2.y)=(0-25)*(0-120)>0,不满足上述条件,从而可以得知端点B1不在擦除区域内部的结论;随后,针对端点B2,采用上述相同原理的公式,代入后可以得知,(B2.x-C1.x)*(B2.x-C2.x)=(50-125)*(50-300)>0,而(B2.y-C1.y)*(B2.y-C2.y)=(50-25)*(50-120)<0,二者没有同时满足小于的条件,由此可以判定该端点B2不在擦除区域内部的结论,同理,采用上述方式对端点B3、B4进行判断后,也可以得出端点B3、B4不在擦除区域内部的结论。
根据上述过程分析判断出各线段的端点均不位于擦除区域内后,并不足以判定各线段不与擦除区域相交,因为线段的两个端点不在矩形区域内部的情况可以有多种,如图6所示,因此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判断。
由于已设定擦除区域为矩形,因此,本实施例中以假设线段所形成的包围盒为矩形进行说明,且该矩形包围盒以该线段为其对角线、该矩形包围盒的四条边分别与坐标系方向平行。
首先针对线段B1B2,根据上述的设定方式,判断包围盒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实际上转化为判断包围盒的矩形是否与矩形擦除区域的矩形是否相交,判断两个矩形是否相交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我们针对其中的一种方式进行说明。
由于在两个矩形相交的情况下,那么,这两个矩形的横向坐标范围必然有部分重叠、且纵向坐标范围也有部分重叠,也可以是横向坐标上的某个点重叠和纵向坐标上的某个点重叠,据此,我们可以根据两个矩形的坐标范围值来进行判断:
针对擦除区域的矩形,根据图5中所示以及上述设定条件,其横向坐标方向上的坐标范围为[125,300],纵向坐标方向上的坐标范围为[25,120];
针对线段B1B2所形成的包围盒的矩形,根据图5中所示以及上述设定条件,其横向坐标方向的坐标范围为[0,50],其纵向坐标方向上的坐标范围为[0,50];
根据上述确定的坐标范围,可以得知这两个矩形在横向坐标方向上、纵向坐标方向上均没有重叠部分,从而可以得出该线段B1B2的包围盒的矩形与擦除区域的矩形不相交的结论,并据此得出该线段B1B2与擦除区域不相交的判定。
根据上述相同的判断方式,可得知线段B2B3也与擦除区域的矩形不相交。
随后,进入对线段B3B4形成的包围盒进行判断的过程。
根据上述相同的判断方式,针对擦除区域的矩形,其横向坐标方向上的坐标范围为[125,300],纵向坐标方向上的坐标范围为[25,120];针对线段B3B4所形成的包围盒的矩形,其横向坐标方向的坐标范围为[100,150],其纵向坐标方向上的坐标范围为[100,150];根据该坐标范围,可以得知两个矩形在横向坐标方向上有重叠部分[125,150],在纵向坐标方向上有重叠部分[100,120],从而据此可以得出线段B3B4的包围盒的矩形与擦除区域的矩形相交的结论。
在得出两个矩形相交的结论后,尚不足以判定该线段B3B4与擦除区域的矩形相交的结论,这是因为,线段形成的矩形与擦除区域的矩形相交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如图7所示,因此,需要对擦除区域的矩形的顶点是否分位于线段B3B4的两侧进行判定。
判断矩形的顶点是否分位于线段的两侧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下面针对其中的一种方式进行说明:
当矩形的顶点分位于线段的两侧的情况下,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属性,在将这几个点代入这两个线段所形成的直线的方程的情况下,所得的结果必然会正值、负值均有,在所得的结果为0的情况下,则说明这个点是位于该线段的直线上,据此我们有下述公式:
针对端点C1:(B4.y-B3.y)*(C1.x-B3.x)-(B4.x-B3.x)(C1.y-B3.y)=(150-100)*(125-100)-(150-100)*(25-100)=5000>0;
针对端点C2:(B4.y-B3.y)*(C2.x-B3.x)-(B4.x-B3.x)(C2.y-B3.y)=(150-100)*(300-100)-(150-100)*(120-100)=9000>0;
针对端点C3:(B4.y-B3.y)*(C3.x-B3.x)-(B4.x-B3.x)(C3.y-B3.y)=(150-100)*(125-100)-(150-100)*(120-100)=250>0;
针对端点C4:(B4.y-B3.y)*(C4.x-B3.x)-(B4.x-B3.x)(C4.y-B3.y)=(150-100)*(300-100)-(150-100)*(25-100)=13750>0;
根据上述结果,将擦除区域的矩形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值代入线段所形成的直线方程时,所得的返回值均为正值,没有出现正值、负值均有的情况,从而说明该擦除区域的矩形的四个顶点均位于该线段的同侧,可以得出该线段B3B4与该擦除区域不相交的结论。
至此,针对笔迹B的线段B1B2、B2B3、B3B4均进行了判断,且各线段均不与擦除区域相交,从而可以得出笔迹B不与擦除区域相交的结论,因此不能将该笔迹A擦除。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具体说明过程中,在对包围盒的矩形与擦除区域的矩形是否相交的判断过程中,是根据两个矩形的横向坐标范围、纵向坐标范围是否有相互覆盖的部分进行说明,实际上,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该判断过程,例如根据这两个矩形的横向宽度、纵向高度、以及相应的端点的坐标进行判断等等,具体的判断过程在此不予赘述;此外,在判断擦除区域的矩形的四个顶点是否分位于线段的两侧的判断过程中,是以将各顶点的坐标值代入该线段形成的直线方程、并根据计算结果是否出现正值、负值均具备的情况进行说明,根据应用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判定方式,例如各顶点的横向坐标值、纵向坐标值相对于该线段的横向坐标范围、纵向坐标范围的比较结果进行判断等等,在此不予赘述。
另外,在上述具体说明过程中,是以擦除区域为矩形进行说明,实际上,在擦除区域为圆形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相关分析判断过程,此时可设定线段形成的包围盒为圆形,且该圆形包围盒是以该线段为其直径。
在擦除区域为圆形的情况下,在判断各线段的端点是否位于擦除区域内时,可以根据该端点到该擦除区域的圆心的距离与该擦除区域的半径的比较结果进行判断,若距离小于或者等于半径,则该端点位于该擦除区域内,若大于,则说明该端点位于该擦除区域外部;
在对圆形包围盒与擦除区域的圆形是否相交的判断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两个圆形的圆心距是否小于两个圆的半径之和是否相交来进行判断,若小于或者等于(等于时是两圆相切的情况),则说明二者相交,若大于,在说明二者不相交;
在两圆相交的情况下,尚不足以判定该线段就与擦除区域的圆形相交,如图8所示,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判定,即判断擦除区域的圆形的各顶点是否分位于线段的两侧,在具体判定方式上,可以根据擦除区域的圆形的半径、擦除区域的圆形的圆心到线段所形成的直线的距离、擦除区域的圆心到该线段的中点的距离、擦除区域的圆心到该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等进行判断,在此不予赘述。
在擦除区域为圆形、包围盒为圆形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其他的方式来判定包围盒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在此不予详述。
另外,在擦除区域与包围盒的形状互不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判断出该线段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只是在具体的计算方式上有过改变,在此不予多加赘述。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笔迹擦除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笔迹擦除的装置,以下针对笔迹擦除的装置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9所示,是本发明笔迹擦除的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其具体包括:
笔迹划分模块901,用于将笔迹划分为一条以上的线段;
与所述笔迹划分模块901连接的线段分析模块902,用于分析判断所述线段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
与所述线段分析模块902连接的笔迹相交判定模块903,用于根据所述线段分析模块902的分析判断结果,判定所述笔迹是否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并可将与擦除区域相交的笔迹予以清除。
实施例二:
参见图10所示,是本发明的笔迹擦除的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案对实施例一中的线段分析模块902进行了进一步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该线段分析模块902包括:
与所述笔迹划分模块901、所述笔迹相交判定模块903连接的端点分析模块9021,用于分析判断所述线段中的两个端点中是否存在位于擦除区域内的端点;
与所述端点分析模块9021、所述笔迹相交判定模块903连接的包围盒分析模块9022,用于判断由所述线段形成的包围盒是否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
与所述包围盒分析模块9022、所述笔迹相交判定模块903连接的同异侧分析模块9023,用于判断所述擦除区域的顶点是否位于所述线段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处理方式可与上述笔迹擦除方法中的实施例二或者实施例四中的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实施例三:
参见图11所示,是本发明的笔迹擦除的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案对实施例一中的线段分析模块902进行了进一步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该线段分析模块902包括:
与所述笔迹划分模块901、所述笔迹相交判定模块903连接的端点分析模块9021,用于分析判断所述线段中的两个端点中是否存在位于擦除区域内的端点;
与所述端点分析模块9021、所述笔迹相交判定模块903连接的包围盒分析模块9022,用于判断由所述线段形成的包围盒是否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
与所述端点分析模块9021、所述包围盒分析模块9022、所述笔迹相交判定模块903连接的同异侧分析模块9023,用于判断所述擦除区域的顶点是否位于所述线段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处理方式可与上述笔迹擦除方法中的实施例三中的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其中,在上述各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擦除区域可以是矩形或者圆形,所述包围盒可以是以所述线段的两个端点为对角线所形成的矩形、或者以所述线段的两个端点为直径所形成的圆形。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笔迹擦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将所述笔迹划分为一条以上的线段;
判断各所述线段中是否有一条线段与擦除区域相交,并根据判断结果判断所述笔迹是否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若相交,将所述笔迹予以清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迹擦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笔迹是否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的方式具体包括:
判断各所述线段的端点中是否存在位于所述擦除区域内的端点;
若存在,判定该笔迹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
若不存在,判断由各所述线段形成的各包围盒中是否有一个所述包围盒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
若相交,判断所述擦除区域的顶点是否分别位于该线段的两侧,若是,判定所述笔迹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若否,判定所述笔迹与所述擦除区域不相交;
若不相交,判定所述笔迹与所述擦除区域不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迹擦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笔迹是否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的方式具体包括:
步骤一:判断各所述线段的端点中是否存在位于所述擦除区域内的端点,若不存在,进入步骤二,若存在,进入步骤四;
步骤二:判断当前线段形成的包围盒是否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若相交,进入步骤三,若不相交,进入步骤五;
步骤三:判断所述擦除区域的顶点是否分别位于该线段的两侧,若是,进入步骤四;若否,进入步骤五;
步骤四:判定所述笔迹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
步骤五:判定该线段与所述擦除区域不相交,并返回步骤二对下一条线段所形成的包围盒进行判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迹擦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笔迹是否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的方式具体包括:
步骤一:判断当前线段的两个端点中是否存在位于所述擦除区域内的端点,若不存在,进入步骤二,若存在,进入步骤四;
步骤二:判断由该当前线段形成的包围盒是否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若相交,进入步骤三,若不相交,进入步骤五;
步骤三:判断所述擦除区域的顶点是否分别位于该线段的两侧,若是,进入步骤四,若否,进入步骤五;
步骤四:判定所述笔迹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
步骤五:判定该线段与所述擦除区域不相交,并返回所述步骤一对下一条线段进行判断。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笔迹擦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擦除区域为矩形,所述包围盒为以所述线段为对角线所形成的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笔迹擦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擦除区域为圆形,所述包围盒为以所述线段为直径所形成的圆形。
7、一种笔迹擦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笔迹划分模块,用于将笔迹划分为一条以上的线段;
与所述笔迹划分模块连接的线段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判断所述线段是否与擦除区域相交;
与所述线段分析模块连接的笔迹相交判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线段分析模块的分析判断结果,判定所述笔迹是否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笔迹擦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段分析模块包括:
与所述笔迹划分模块、所述笔迹相交判定模块连接的端点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判断所述线段中的两个端点中是否存在位于擦除区域内的端点;
与所述端点分析模块、所述笔迹相交判定模块连接的包围盒分析模块,用于判断由所述线段形成的包围盒是否与所述擦除区域相交;
与所述包围盒分析模块、所述笔迹相交判定模块连接的同异侧分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擦除区域的顶点是否位于所述线段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笔迹擦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异侧分析模块还与所述端点分析模块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笔迹擦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擦除区域为矩形,所述包围盒为以所述线段为对角线所形成的矩形;
或者
所述擦除区域为圆形,所述包围盒为以所述线段为直径所形成的圆形。
CN2008102195850A 2008-12-02 2008-12-02 笔迹擦除的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76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95850A CN101477694B (zh) 2008-12-02 2008-12-02 笔迹擦除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95850A CN101477694B (zh) 2008-12-02 2008-12-02 笔迹擦除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7694A true CN101477694A (zh) 2009-07-08
CN101477694B CN101477694B (zh) 2011-07-27

Family

ID=40838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958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7694B (zh) 2008-12-02 2008-12-02 笔迹擦除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77694B (zh)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8689A (zh) * 2011-04-30 2012-11-07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一种超材料单元结构的绘制方法
CN103077025A (zh) * 2012-12-28 2013-05-01 锐达互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几何图形擦除轨迹线并生成新轨迹线的方法
CN103578553A (zh) * 2013-10-14 2014-02-12 江苏敏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矢量线型快速擦除方法
CN104537701A (zh) * 2015-01-22 2015-04-22 江苏中威科技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矢量线条操作方法
WO2015192271A1 (zh) * 2014-06-19 2015-12-23 福建福昕软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一种擦除记录板上的电子笔迹的方法
CN105574907A (zh) * 2015-12-18 2016-05-11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759836A (zh) * 2016-03-14 2016-07-13 武汉卓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3d摄像头的无人机避障方法及装置
CN106097414A (zh) * 2016-05-31 2016-11-09 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曲线擦除方法及系统
CN106127685A (zh) * 2016-06-29 2016-11-16 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线条快速擦除方法及其系统
CN106650648A (zh) * 2016-12-12 2017-05-10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擦除笔迹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6775286A (zh) * 2016-11-14 2017-05-3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区域的擦除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802789A (zh) * 2015-11-26 2017-06-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作用域相交检测方法和用于作用域相交检测的装置
CN106910232A (zh) * 2017-02-24 2017-06-30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画线擦除方法及装置
CN108180907A (zh) * 2016-12-08 2018-06-19 高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续航区域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9445676A (zh) * 2018-09-11 2019-03-08 宁波思骏科技有限公司 在手写设备上删除用户输入的手写笔画信息的方法
WO2019214489A1 (zh) * 2018-05-08 2019-11-1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曲线擦除
CN110633042A (zh) * 2019-08-23 2019-12-31 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白板笔迹擦除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764674A (zh) * 2019-09-12 2020-02-07 湖南新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白板的笔记图元擦除方法、系统及电子白板
CN110910476A (zh) * 2019-10-18 2020-03-24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笔迹擦除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736745A (zh) * 2020-07-27 2020-10-02 深圳市千分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笔画擦除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013183A1 (zh) * 2019-07-25 2021-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笔画擦除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08646A (zh) * 2021-10-08 2021-11-05 广州文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笔画擦除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5401A (en) * 1993-04-29 1995-12-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Inc. Architectur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of writing and erasing signals from a remote stylus to a digitizing display
CN101178633A (zh) * 2007-12-13 2008-05-14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写屏错误纠正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0552718C (zh) * 2007-12-26 2009-10-21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绘制图形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8689B (zh) * 2011-04-30 2014-11-26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一种超材料单元结构的绘制方法
CN102768689A (zh) * 2011-04-30 2012-11-07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一种超材料单元结构的绘制方法
CN103077025A (zh) * 2012-12-28 2013-05-01 锐达互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几何图形擦除轨迹线并生成新轨迹线的方法
CN103077025B (zh) * 2012-12-28 2015-11-18 锐达互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几何图形擦除轨迹线并生成新轨迹线的方法
CN103578553A (zh) * 2013-10-14 2014-02-12 江苏敏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矢量线型快速擦除方法
CN103578553B (zh) * 2013-10-14 2016-03-30 江苏敏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矢量线型快速擦除方法
WO2015192271A1 (zh) * 2014-06-19 2015-12-23 福建福昕软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一种擦除记录板上的电子笔迹的方法
US9996256B2 (en) 2014-06-19 2018-06-12 Fujian Foxit Software Development Joint Stock Co., Ltd. Method for erasing electronic handwriting on a clipboard
CN104537701A (zh) * 2015-01-22 2015-04-22 江苏中威科技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矢量线条操作方法
CN106802789A (zh) * 2015-11-26 2017-06-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作用域相交检测方法和用于作用域相交检测的装置
CN105574907A (zh) * 2015-12-18 2016-05-11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574907B (zh) * 2015-12-18 2019-02-01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759836A (zh) * 2016-03-14 2016-07-13 武汉卓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3d摄像头的无人机避障方法及装置
CN106097414A (zh) * 2016-05-31 2016-11-09 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曲线擦除方法及系统
CN106127685A (zh) * 2016-06-29 2016-11-16 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线条快速擦除方法及其系统
CN106127685B (zh) * 2016-06-29 2020-02-14 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线条快速擦除方法及其系统
CN106775286A (zh) * 2016-11-14 2017-05-3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区域的擦除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775286B (zh) * 2016-11-14 2019-11-2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区域的擦除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180907A (zh) * 2016-12-08 2018-06-19 高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续航区域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180907B (zh) * 2016-12-08 2020-11-03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可续航区域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650648B (zh) * 2016-12-12 2020-04-03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擦除笔迹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6650648A (zh) * 2016-12-12 2017-05-10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擦除笔迹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6910232A (zh) * 2017-02-24 2017-06-30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画线擦除方法及装置
WO2019214489A1 (zh) * 2018-05-08 2019-11-1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曲线擦除
CN110458920A (zh) * 2018-05-08 2019-11-1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笔迹擦除方法及装置
CN110458920B (zh) * 2018-05-08 2021-09-21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笔迹擦除方法及装置
CN109445676A (zh) * 2018-09-11 2019-03-08 宁波思骏科技有限公司 在手写设备上删除用户输入的手写笔画信息的方法
CN109445676B (zh) * 2018-09-11 2022-05-20 宁波思骏科技有限公司 在手写设备上删除用户输入的手写笔画信息的方法
WO2021013183A1 (zh) * 2019-07-25 2021-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笔画擦除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928316B2 (en) 2019-07-25 2024-03-12 Zte Corporation Stroke erase method, termina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0633042A (zh) * 2019-08-23 2019-12-31 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白板笔迹擦除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764674A (zh) * 2019-09-12 2020-02-07 湖南新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白板的笔记图元擦除方法、系统及电子白板
CN110764674B (zh) * 2019-09-12 2021-03-26 湖南新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白板的笔记图元擦除方法、系统及电子白板
CN110910476A (zh) * 2019-10-18 2020-03-24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笔迹擦除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736745A (zh) * 2020-07-27 2020-10-02 深圳市千分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笔画擦除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36745B (zh) * 2020-07-27 2020-12-25 深圳市千分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笔画擦除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08646A (zh) * 2021-10-08 2021-11-05 广州文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笔画擦除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608646B (zh) * 2021-10-08 2022-01-07 广州文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笔画擦除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7694B (zh) 201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7694B (zh) 笔迹擦除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18571B (zh) 一种快速进行路况显示的数据分层与组织方法和装置
CN108279016B (zh) Had地图的平滑处理方法和装置、导航系统及自动驾驶系统
CN103093181A (zh) 一种车牌图像定位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46999B (zh) 工程图尺寸线标注错误的自动检查方法
CN112644480B (zh) 一种障碍物检测方法、检测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927362A (zh) 基于gis平台的城市管线探测数据快速成图方法及系统
CN102194312B (zh) 一种道路合并方法及道路合并装置
CN103246792A (zh) 一种轮胎有限元二维网络划分的前处理方法
CN105277199A (zh) 一种为导航地图添加顺行的方法和导航装置
CN114018239A (zh) 一种三维车道地图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436504A (zh) 基于动态分段技术的道路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03116900A (zh) 提取最小封闭图形的方法
CN106598631B (zh) 一种管线普查数据成图文字避让的处理方法
CN113918666A (zh) 地图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2591845B (zh) 一种重叠文字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014345A (zh) 一种可应用于无人天车非直线运行的路径规划方法
CN112598766B (zh) 一种地面印刷面关联车道的检查方法及装置
CN103092968A (zh) 三维地籍全景展示的方法及系统
CN114140813A (zh) 高精地图标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316492A (zh) 在图像中定位停车位的方法及系统
CN105528435B (zh) 交路车站防重叠绘制方法
CN202584124U (zh) 基于动态分段技术的道路数据处理系统
CN116841579A (zh) 光储充设备升级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226195B (zh) 监视覆盖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670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Kezhu Road No. 233

Patentee after: Wei Chong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Guangzhou provinc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Cai road, No. 6, No.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Weichuangshix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7

Termination date: 2017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