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1921B - 一种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1921B
CN101471921B CN2007103013484A CN200710301348A CN101471921B CN 101471921 B CN101471921 B CN 101471921B CN 2007103013484 A CN2007103013484 A CN 2007103013484A CN 200710301348 A CN200710301348 A CN 200710301348A CN 101471921 B CN101471921 B CN 1014719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ffice
sdp
cmn
sends
s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3013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1921A (zh
Inventor
李昌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30134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71921B/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73243 priority patent/WO200907407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471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1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1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1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承载无关呼叫控制协议BICC与会话初始化协议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呼叫协调节点CMN将前向局与后向局间交互所使用的BICC信令和SIP信令进行相互转换,并且扩展所述转换得到的SIP信令,在所述SIP信令中携带用户面UP的信息。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设备。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BICC信令和SIP信令间的相互转换,且在SIP信令中携带用户面UP的信息,实现了BICC与SIP间的媒体协商,解决了BICC与SIP之间的网络互通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BICC(Bearer Independent CallControl Protocol,承载无关呼叫控制协议)与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化协议)之间互通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各种网络协议之间的不断演进推进了通信技术的日益进步。以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为代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致力于提供更加便利的应用业务服务环境。 
WCDMA的核心网采用网络呼叫控制和业务承载分离的R4网络架构。在R4架构下定义了三个接口:Nc接口、Nb接口和Mc接口,各接口在网络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中包括MGW(Media Gateway,媒体网关),MSC(Mobile Switch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Server,以及GMSC(Gateway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er,网关移动业务交换中心)Server。其中,(G)MSC Server之间采用Nc接口进行互通,MGW之间采用Nb接口进行互通,(G)MSC Server与MGW之间采用Mc接口进行互通。MGW属于承载层面,负责用户面的话音和媒体流的传递和转换功能,MSC Server属于控制层面,负责呼叫控制、承载控制和路由解析等功能,网关MGW接受MSC Server设备的控制,实现媒体的端到端连接。在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技术规范中说明(G)MSC Server之间的Nc接口可以采用任何可用的呼叫控制协议,定义了Nc接口采用BICC协议的业务流程和规范,同时也定义了SIP协议应用于Nc接口的业务流程和规范。目前R4网络的Nc接口主要采用BICC协议,引入新的SIP协议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BICC会与SIP共存,现有技术中也定义了BICC与SIP协议之间的交 互流程。 
CMN(Call Mediation Node,呼叫协调节点)用于话务的信令层面的汇接,不控制承载,是组成R4软交换网络非常重要的节点。由于SIP协议的引入,BICC与SIP协议在R4网络将长期共存,对于CMN节点也是如此。为了更好地实现业务的互通,如何实现BICC与SIP CMN的互通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其中,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是SIP消息中携带媒体的参数,IPBCP(Internet Protocol Bearer Control Protocol,互联网协议承载控制协议)是BICC消息中携带媒体的参数即隧道信息。现有技术中定义了SDP与IPBCP之间的转换: 
BC-IWF(Bearer Control-InterWorking Function,承载控制网络互通单元)收到SDP OFFER时,删除IPBCP不支持的参数并转换为REQUEST原语; 
BC-IWF收到SDP ANSWER时,按如下原则进行转换: 
(1)如果IPBCP已经发送REQUEST但没收到响应,则判断媒体端口是否有效。如果有效则转换为ACCEPTED原语;如果被置为0,则转换为REJECTED原语。 
(2)如果IPBCP没有发送REQUEST或者发送了REQUEST但已经收到响应,则不转发任何消息。 
BC-IWF收到IPBCP REQUEST消息时,将其转换为SDP OFFER; 
BC-IWF收到IPBCP ACCEPTED消息时,将其转换为SDP ANSWER; 
BC-IWF收到IPBCP REJECTED消息时,将其转换为SDP ANSWER但将媒体端口置为0。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现网主要采用BICC协议,且要求BICC支持UP(User Plane,用户平面)用于进行用户平面上参数的协商。但现有的协议中没有描述BICC与SIP采用CMN互通时的参数转换,以及如何在SIP中携带UP信息,导致BICC与SIP之间无法进行互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BICC与SIp之间CMN互通的方法和设备,以 实现BICC与SIP之间的媒体协商以及互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呼叫协调节点CMN将前向局与后向局间交互所使用的BICC信令和SIP信令进行相互转换,并且在所述SIP信令中携带用户面UP信息,所述扩展所述转换得到的SIP信令,在所述SIP信令中携带用户面UP信息具体为:将BICC信令中携带的互联网协议承载控制协议IPBCP有效负载Payload以及UP信息进行封装后,作为新的Payload携带在SIP信令的会话描述协议SDP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呼叫协调节点CMN,用于实现BICC与SIP之间的互通,包括: 
信令转换单元,用于将前向局与后向局间交互所使用的BICC信令和SIP信令进行相互转换; 
SDP生成单元,用于在向前向局或后向局发送的SDP中添加UP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交换中心MSC Server,用于作为前向局或后向局与CMN配合实现BICC与SIP之间的互通,包括: 
SDP解析单元,用于解析CMN发送的SDP中携带的UP信息; 
UP信息下发单元,用于将所述SDP解析单元解析得到的UP信息通过Mc接口向网关下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BICC信令和SIP信令间的相互转换,且在SIP信令中携带用户面UP的信息,实现了BICC与SIP间的媒体协商,解决了BICC与SIP之间的网络互通问题。 
图1为现有技术中WCDMA R4核心网逻辑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BICC-SIP CMN组网模型;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BICC采用前向快速,SIP采用invite/183方式协商时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BICC采用前向快速,SIP采用invite/180方式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BICC采用前向延迟,SIP采用invite/183方式协商时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BICC采用前向延迟(不支持codec协商),SIP采用invite/183方式协商时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BICC采用后向延迟,SIP采用方式invite/183方式协商时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BICC采用后向延迟(不支持codec协商),SIP采用方式183/prack方式协商时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SIP入局采用invite/183方式协商,BICC使用前向快速时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SIP入局采用invite/183方式协商,BICC使用前向延迟时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SIP入局采用183/prack方式协商时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基本的CMN组网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CMN位于BICC与SIP之间,一侧的Nc接口传递BICC信令,另一侧的Nc接口传递SIP信令,用户面Nb接口由两个MGW直接互通。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CMN的信令转换后,Nb接口的一侧是由SIP协议控制,Mc接口采用SDP描述;而另一侧是由BICC协议控制,Mc接口采用IPBCP描述。现有技术中的IPBCP与SDP之间的转换基本解决了不同控制协议之间的媒体协商问题,但没有描述如何在SDP中携带UP信息。 
另外,BICC的承载建立方式包括前向快速、前向延迟和后向延迟,并且还分为支持编解码协商和不支持编解码协商两种。SIP的媒体协商方式也分为invite/18x、invite/200、18x/prack、prack/200、200/ack等。需要解决在BICC- SIP的CMN节点上如何支持这些不同方式的问题。 
由于协议上要求SIP based Nc的(G)MSC Server必须支持100rel,所以本发明的实施例不考虑不支持100rel的场景。 
根据上述组网模型,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一种BICC与SIP之间CMN互通的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CMN接收前向局发送的BICC信令或SIP信令。 
步骤s302、CMN将前向局与后向局间交互所使用的BICC信令和SIP信令进行相互转换,并且对转换后的SIP信令进行扩展,在扩展的SIP信令中携带用户面UP的信息。 
以下结合不同的场景,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BICC与SIP间互通的方法进行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以BICC入SIP出为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BICC与SIP间互通的方法。 
(1)以BICC采用前向快速的承载建立方式为例,当BICC采用前向快速的承载建立方式且SIP采用invite/183的方式进行协商时,本发明的实施例中BICC与SIP间互通的流程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CMN收到前向局发送的IAM(Initial Address Message,初始地址消息)消息,隧道信息中携带Request原语,IPBCP中的描述参考ITUTQ.1970,以下面的描述为例(只列出了媒体属性相关部分,其余部分省略): 
m=audio 32RTP/AVP96 
a=rtpmap:96VND.3GPP.IUFP/16000 
步骤s402、CMN向后向局发送invite消息,在该消息中携带SDP offer。 
CMN判断本局不控制网关,并且出局侧为SIP,则需要将IPBCP Request转换为SDP offer,在向后向局发送的invite消息中携带。由于BICC是使用UP模式的,因此如果BICC要与SIP直接建立承载,则SIP侧也需要使用UP模式。但目前SIP的SDP还不能携带UP信息,因此需要对SDP进行扩展。本实施例中将IPBCP中的payload和UP信息封装在一起,作为媒体的一个新的payload在SDP offer消息中携带。具体描述如下: 
m=audio 32RTP/AVP10096 
a=rtpmap:100VND.3GPP.IUFP/16000 
a=fmtp:100up=96;ver=2;if=cn;dir=out;mode=supp 
a=rtpmap:96AMR/8000/1 
具体的,m行第一个payload,表示封装后的payload即NbUP,第三行对此NbUP承载进行描述,第四行是对AMR属性的描述。 
其中,VND.3GPP.IUFP/16000继续沿用现有技术中对UP的定义,UP的描述含义如下: 
up=:表示UP上层负荷的承载。在上面的例子中是96,根据96的定义承载的是全速率的AMR; 
ver=:表示使用的UP的版本。在上面的例子中使用UP版本2; 
if=:表示up接口类型。在上面的例子中为cn(表示是核心网的接口,即定义的是NbUP),如果取值为ran,则表示是接入侧的接口,即定义的是IuUP; 
dir=:表示up发起的方向。在上面的例子中为out,结合接口类型可知是核心网中主动发起up协商的一方; 
mode=:表示up的模式。在上面的例子中为supp,表示是支持模式,还可能取值为透明模式。 
步骤s403,后向局通过183的SDP answer将UP信息发送给CMN局。 
后向局收到invite消息后,需要将UP信息通过Mc接口下发给网关。由于目前SIP不能下UP信息给网关,所以需要对Mc接口消息进行扩展。这里沿用步骤s401中的定义对UP进行描述: 
远端媒体的描述:m:audio 32RTP/AVP10096 
本端媒体的描述:m:audio-RTP/AVP10096,由于本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需要网关上报,所以这里将端口号置为无效。 
AMR属性的描述:a:rtpmap:96AMR/8000/1 
封装后的payload的描述:a:rtpmap:100VND.3GPP.IUFP/16000 
NbUP承载的描述:a:fmtp:100up=96;ver=2;if=cn;dir=out;mode=supp 
后向局的隧道信息上报后,需要通过183的SDP answer将UP信息发送 给CMN局,具体携带方式和invite中的处理相同。 
步骤s404,CMN收到183的SDP后,将SDP answer转换为IPBCPAccepted,构造好后通过APM(Application Transport Message,应用传输消息)消息发送给前向局。 
步骤s405,前向局将隧道信息发送给网关后,网关就可以发起UP面的协商。 
步骤s406,CMN收到前向局发送的180或200消息。 
步骤s407,CMN将该消息转换为ACM(Address Complete Message,地址全消息)或ANM(Answer Message,应答消息)发送给前向局。 
步骤s408,CMN向后向局发送确认消息ACK。 
如果BICC采用前向快速的承载建立方式且SIP采用invite/180或invite/200的方式进行协商,则CMN局收到后向局的180或200消息时,在APM消息未发送前,先不发ACM或ANM消息,等到发送APM消息建立承载后,再发送ACM或ANM消息。以180为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BICC与SIP间互通的流程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CMN收到前向局的初始地址IAM消息,隧道信息中携带Request原语。 
步骤s502、CMN判断本局不控制网关,并且出局侧为SIP,则需要将IPBCPRequest转换为SDP offer,在invite消息中携带向后向局发送。 
步骤s503,后向局收到invite消息后,将UP信息通过Mc接口下给网关。后向局的隧道信息上报后,需要通过180的SDP answer将UP信息发送给CMN局。 
步骤s504,CMN收到180的SDP answer后,将SDP answer转换为IPBCPAccepted消息,构造好后通过APM消息发送给前向局。 
步骤s505,前向局将隧道信息下给网关后,网关发起UP面的协商。 
步骤s506,CMN收到后向局的180或200消息。 
步骤s507,CMN在APM消息未发送前先不发送ACM或ANM消息,等到发送APM消息建立承载再发送ACM或ANM消息。本流程中在步骤s504 中已经发送APM消息的情况下,这里可以直接发送ACM或ANM消息。如果步骤s506在步骤s504之前发生,则先不发送ACM或ANM消息。 
步骤s508,CMN向后向局发送确认消息ACK。 
如果在IAM消息中不支持编解码协商,对SIP侧的处理没有影响,只是在回APM消息时不能携带编解码列表。 
由于现有技术中允许利用IPBCP进行承载的修改,因此BICC-SIPCMN节点要对SIP侧后续涉及RTP流IP地址、UDP端口修改的SDP offer予以拒绝,如果只涉及编解码的修改,仍然可以互通。 
(2)以BICC采用前向延迟为例,当BICC采用前向延迟的承载建立方式,SIP采用invite/183方式协商时,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BICC与SIP间互通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前向延迟情况下,CMN收到IAM消息,其中包括可用编解码列表(codec list)。 
步骤s602,CMN将消息中可用编解码列表转换为SDP offer,并将选定编解码放在SDP的首位。由于IAM消息中没有隧道信息,只能将SDP中的IP地址和端口号置为0,然后发送invite封装IAM消息。此时由于没有获得IPBCP信息,因此也无法确定UP的信息,因此在SDP中不携带UP的描述信息。 
步骤s603,CMN收到携带SDP answer的183消息,判断前向局BICC采用前向延迟。 
步骤s604、CMN将SDP中的编解码列表转换为APM消息中的可用编解码列表,将第一个编解码转换为选定编解码。然后发送APM消息给前向局,不携带隧道信息。 
步骤s605,前向局收到网关的隧道信息后,发送APM Request消息到CMN,该APM Request消息中携带隧道信息。 
步骤s606,CMN将隧道信息转换为SDP offer,转换方式同前向快速中的描述相同,此时会从隧道信息中转换得到UP的描述信息。由于SIP侧已经完成一次编解码协商,所以APM消息转换为update消息发到后向局,这时应该携带有效的IP地址和端口号。 
步骤s607,CMN收到后向局的响应消息200 for update,其中携带SDPanswer。 
步骤s608,CMN将SDP answer转换为IPBCP Accepted,发送APM消息到前向局,完成承载建立。 
步骤s609,CMN收到180或200消息时,转换为ACM或ANM发给前向局。 
步骤s610,CMN向后向局发送确认消息ACK。 
如果前向局的BICC配置为不支持编解码协商,则判断是否携带了BC(Bearer Capability,承载能力)信息,如果携带了BC信息,则将BC转换为SDP,具体的转换原则见Q1912.5,后面流程和支持编解码协商的流程类似,但在第一个APM消息里不携带编解码列表。为了保持消息的顺序性,本实施例使用了CMN缓存IAM消息的方法,在收到携带承载信息的APM消息时才向后向局发送携带SDP的invite消息。该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BICC与SIP间互通的流程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CMN收到前向局的IAM消息。 
步骤s702,CMN发现该IAM消息是前向延迟,且没有编解码列表,则直接回送APM消息,不发送invite消息出局。 
步骤s703,CMN收到携带隧道信息的APM Request消息时,将隧道信息转换为SDP offer,转换原则同前面前向快速的描述相同。 
步骤s704,CMN向后向局发送invite offer消息,封装IAM。 
步骤s705,后向局发送183消息到CMN,携带SDP answer。 
步骤s706,CMN将SDP answer转换为IPBCP Accepted,发送APM消息给前向局,完成承载建立。 
步骤s707,CMN收到180或200消息时,转换为ACM或ANM发给前向局。 
步骤s708,CMN向后向局发送确认消息ACK。 
(3)以BICC采用后向延迟为例,BICC采用后向延迟的承载建立方式,SIP采用invite/183方式协商时,本发明的实施例中BICC与SIP间互通的流 程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1,后向延迟情况下,CMN收到IAM消息,其中包括可用编解码列表(codec list)。 
步骤s802、CMN将消息中可用编解码列表转换为SDP offer消息,并将选定编解码放在SDP的首位。由于IAM消息中没有隧道信息,将SDP offer消息中的IP地址和端口号置为0,然后发送invite封装IAM消息。此时由于没有获得IPBCP信息,因此也无法确定UP的信息,在SDP中不携带UP的描述信息。 
步骤s803,由于BICC侧是后向延迟,需要SIP侧先携带有效的IP地址和端口号。如果后向局收到的SDP offer中IP地址和端口号为0,需要做如下判断:如果对局是网内的交换局,则认为是与CMN对接,在SDP answer中携带有效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携带UP描述信息;如果对局是网外的交换局,则根据rfc3264描述,在SDP answer中仍然将IP地址和端口号置为0,不携带UP描述信息。 
步骤s804,CMN收到携带SDP的183消息时,判断前向局的BICC采用后向延迟承载建立方式,则将SDP answer转换为IPBCP Request,发送携带隧道信息的APM消息给前向局。 
步骤s805,前向局向CMN发送隧道信息。 
步骤s806,由于SIP侧已经进行过一次媒体协商,则CMN发送update消息出局,携带有效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携带UP描述信息。 
步骤s807,后向局刷新媒体信息后,给CMN回200 for update消息。CMN判断是后向延迟,则不再发送APM消息给前向局。 
步骤808,CMN收到180或200消息时,转换为ACM或ANM发给前向局。 
步骤s809,CMN向后向局发送确认消息ACK。 
如果前向局BICC不支持编解码协商,除了采用前面描述的方式也可以采用183/prack方式协商媒体,此时本发明的实施例中BICC与SIP间互通的流程如图9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901,后向延迟情况下,CMN收到IAM消息。 
步骤s902,CMN发现是后向延迟,且没有编解码列表,则发送invite封装IAM消息,invite消息中不携带SDP。 
步骤s903,后向局收到invite消息后,SIP侧的媒体采用183和prack方式协商。后向局完成信息协商后,通过183的SDP offer将信息发送给CMN局。 
步骤s904,CMN收到携带SDP offer的183消息时,判断前向局的BICC采用后向延迟承载建立方式,则将SDP offer转换为IPBCP Request,发送APM消息给前向局。 
步骤s905,前向局向CMN发送隧道信息。 
步骤s906,由于SIP侧已经进行过一次媒体协商,则CMN发送prack消息,其中携带有效的SDP answer消息,并携带UP描述信息。 
步骤s907,后向局刷新媒体信息后,给CMN回200消息。CMN判断是后向延迟,则不再发送APM消息给前向局。 
步骤s908,CMN收到180或200消息时,转换为ACM或ANM发给前向局。 
步骤s909,CMN向后向局发送确认消息ACK。 
该流程与支持codec协商流程的区别在于,invite消息中不携带SDP,SIP侧的媒体采用183和prack方式协商,具体流程不再详细描述。如果该呼叫是视频呼叫或数据业务,则需要BC信息转换为SDP信息,在invite消息中携带,并按照支持codec协商的流程进行处理。 
根据图2所描述的组网模型,下面从另一角度讲述SIP入BICC出时的CMN上BICC与SIP间互通的流程。 
在前向局发送invite消息出局的时候,CMN还不知道后向局是否是BICC-SIP CMN节点,所以不能决定是否使用UP模式,需要进行协商。因此SIP出局时需要与后向局进行是否使用UP的协商流程。 
具体的协商流程如下:本局在发送invite的时候,需要判断后向局是网内节点还是网外节点。如果是网外节点,则按照正常的SIP流程处理。如果是 网内节点,则在建立端点时使用UP模式,并在SDP offer中同时携带支持UP和不支持UP的编解码。如果后向局不是BICC-SIP CMN节点,则后向局在SDP answer中选择不支持UP的编解码。本局收到SDP answer后,将承载修改为不支持UP模式就可以了。如果后向局是BICC-SIP CMN节点,则在SDPanswer中一定是选择支持UP的编解码,同样可以完成承载建立。 
以下对后向局是BICC-SIP CMN节点时,本发明实施例中BICC与SIP间互通的流程进行描述。 
(1)以SIP采用invite/183方式协商为例,当SIP采用invite/183方式协商时,Q1912.5上定义了BICC采用前向快速的承载建立方式的流程,如图10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1,前向局SIP在向网关请求建立端点时,使用UP模式,并在SDP offer中同时携带支持UP和不支持UP的编解码。 
步骤s1002,CMN收到携带SDP offer的invite消息时,将SDP offer转换为编解码列表和IPBCP request,在给后向局的IAM中指示前向建立承载。 
步骤s1003,后向局回应APM Accepted消息,该APM消息中携带隧道信息。 
步骤s1004、CMN将隧道信息转换成SDP answer,在给前向局的183消息中携带SDP信息。前向局收到183消息后,判断SDP中使用的编解码是否支持UP。如果支持,则在修改承载时仍然使用UP;如果不支持,则在修改承载时指示不使用UP。 
步骤s1005,CMN收到ACM和ANM消息后,转换为180和200消息。 
步骤s1006,前向局向CMN发送确认消息ACK。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CMN节点的BICC使用前向延迟承载建立方式的流程,如图1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1,前向局SIP在向网关请求建立端点时,使用UP模式,并在SDP offfer中同时携带支持UP和不支持UP的编解码。 
步骤s1102,CMN收到前向局的invite消息后,发现是前向延迟,向后向局发送IAM消息,其中携带编解码列表(codec list)。 
步骤s1103、后向局向CMN发送APM消息,其中携带编解码列表。 
步骤s1104、CMN向后向局发送APM Request消息。 
步骤s1105,后向局向CMN发送携带隧道信息的APMAccepted消息。 
步骤s1106,CMN收到携带隧道信息的APM消息时,将隧道信息转换为SDP answer并通过183消息向前向局发送。 
步骤s1107,收到ACM和ANM消息后,CMN转换为180和200消息。 
步骤s1108,前向局向CMN发送确认消息ACK。 
与图10所示的前向快速情况不同的是,CMN在收到invite消息后,在IAM消息中不携带隧道信息。在收到后向局的隧道信息后,再给前向局回183消息携带SDP answer,完成媒体协商。其他流程与前向快速相同。 
(2)以SIP采用183/prack方式协商为例,如果前向局的invite消息不携带SDP,但支持100rel,则媒体协商采用183/prack方式进行,BICC侧采用后向延迟方式建立承载。流程如图1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01,前向局向CMN发送invite消息,其中不携带SDP。 
步骤s1202、CMN收到后转发IAM消息给后向局,不携带隧道信息和编解码列表,承载建立指示为后向延迟建立方式。 
步骤s1203,后向局发送APM消息携带隧道信息。 
步骤s1204、CMN将隧道信息转换为SDP,向前向局发送携带SDP offer的183消息。 
步骤s1205,前向局向CMN发送prack消息,其中携带SDP answer。 
步骤s1206、CMN将SDP answer转换为IPBCP Accepted,通过APM消息携带隧道信息。 
步骤s1207、CMN向前向局发送200 for prack消息。 
步骤s1208,CMN收到ACM和ANM消息后,分别转换为180和200消息。 
步骤s1209、前向局向CMN发送确认消息ACK。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通过BICC信令和SIP信令间的相互转换,且在SIP信令中携带用户面UP的信息,实现了BICC与SIP间 的媒体协商,解决了BICC与SIP之间的网络互通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呼叫协调节点CMN,通过Nc接口与MSCServer链接,用于实现BICC与SIP之间的互通,具体的,用于将前向局与后向局间交互所使用的BICC信令和SIP信令进行相互转换,并且通过扩展SIP信令,在SIP信令中携带用户面UP的信息。 
该CMN进一步包括: 
信令转换单元,用于将前向局与后向局间交互所使用的BICC信令和SIP信令进行相互转换。 
SDP生成单元,用于对向前向局或后向局发送的SDP进行扩展,在SDP中添加UP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交换中心MSC Server,通过Nc接口与CMN链接,用于作为前向局或后向局与CMN配合实现BICC与SIP之间的互通,包括: 
SDP解析单元,用于解析CMN发送的协议扩展SDP中携带的UP信息。 
UP信息下发单元,用于将SDP解析单元解析得到的UP信息通过协议扩展的Mc接口向网关下发。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设备,通过BICC信令和SIP信令间的相互转换,且在SIP信令中携带用户面UP的信息,实现了BICC与SIP间的媒体协商,解决了BICC与SIP之间的网络互通问题。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设备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承载无关呼叫控制协议BICC与会话初始化协议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呼叫协调节点CMN将前向局与后向局间交互所使用的BICC信令和SIP信令进行相互转换,并且扩展所述转换得到的SIP信令,在所述SIP信令中携带用户面UP信息,所述扩展所述转换得到的SIP信令,在所述SIP信令中携带用户面UP信息具体为:将BICC信令中携带的互联网协议承载控制协议IPBCP有效负载Payload以及UP信息进行封装后,作为新的Payload携带在SIP信令的会话描述协议SDP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局采用BICC的前向快速承载建立方式时,所述CMN进行相互转换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CMN将所述前向局发送的IPBCP转换为携带前向局UP信息的扩展SDP并向所述后向局发送;
所述CMN接收所述后向局发送的携带后向局UP信息的SDP,并将所述SDP转换为IPBCP后,向所述前向局发送。
3.如权利要求2述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MN将所述前向局发送的IPBCP转换为携带前向局UP信息的SDP并向所述后向局发送后还包括步骤:
所述后向局将所述SDP中携带的前向局UP信息通过协议扩展后的Mc接口向网关发送;
所述后向局接收所述网关发送的后向局UP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局采用BICC的前向延迟承载建立方式时,所述CMN进行相互转换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CMN接收所述前向局发送的携带编解码列表的消息,并将所述编解码列表转换为SDP后向所述后向局发送,所述SDP中未携带前向局UP信息;
所述CMN接收所述后向局发送的SDP,并将所述SDP中的编解码信息转换后向所述前向局发送;
所述CMN接收所述前向局发送的IPBCP并将所述IPBCP转换为携带前向局UP信息的SDP后,向所述后向局发送;
所述CMN接收所述后向局发送的响应消息,并将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的SDP转换为IPBCP后向所述前向局发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局采用BICC的前向延迟承载建立方式时,所述CMN进行相互转换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CMN接收所述前向局发送的携带承载能力的消息,向所述前向局发送响应消息;
所述CMN接收所述前向局发送的IPBCP,转换为携带前向局UP信息的SDP并向所述后向局发送;
所述CMN接收所述后向局发送的携带后向局UP信息的SDP,将所述SDP转换为IPBCP并向所述前向局发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局采用BICC的后向延迟承载建立方式时,所述CMN进行相互转换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CMN接收所述前向局发送的携带编解码列表的消息,并将所述编解码列表转换为SDP后向所述后向局发送,所述SDP中未携带前向局UP信息;
所述CMN接收所述后向局发送的SDP,并将所述SDP转换为IPBCP后向所述前向局发送;
所述CMN接收所述前向局发送的IPBCP,并将所述IPBCP转换为携带前向局UP信息的SDP后向所述后向局发送;
所述CMN接收所述后向局发送的确认消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MN将所述编解码列表转换为SDP向所述后向局发送后,还包括步骤:
所述后向局判断对局是否为网内交换局,是网内交换局时向所述CMN发送SDP,所述SDP中携带后向局UP信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局采用SIP信令时,所述CMN进行相互转换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CMN判断所述后向局是否为网内节点;
所述后向局为网内节点时,所述CMN在向所述后向局发送的SDP中,同时携带支持UP和不支持UP的编解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局SIP采用invite/183协商方式、所述后向局采用BICC的前向快速承载建立方式时,所述CMN进行相互转换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CMN接收所述前向局发送的SDP,所述SDP中同时携带支持UP和不支持UP的编解码;
所述CMN将所述SDP转换为编解码列表和IPBCP并向所述后向局发送,指示前向建立承载;
所述CMN接收所述后向局发送的IPBCP,并转化为SDP向所述前向局发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MN将IPBCP转化为SDP并向所述前向局发送后,还包括步骤:
所述前向局根据所述SDP判断是否在修改承载时使用UP。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局SIP采用invite/183协商方式、所述后向局采用BICC的前向延迟承载建立方式时,所述CMN进行相互转换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CMN接收所述前向局发送的SDP,所述SDP中同时携带支持UP和不支持UP的编解码;
所述CMN将所述SDP转换为编解码列表并构造IPBCP向所述后向局发送;
所述CMN接收所述后向局发送的IPBCP,并转化为携带后向局UP信息的SDP后向所述前向局发送。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局SIP采用183/prack协商方式、所述后向局采用BICC的后向延迟承载建立方式时,所述CMN进行相互转换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CMN接收所述前向局发送的消息并向所述后向局转发,所述消息不携带前向局UP信息和编解码列表,指示以后向延迟方式建立承载;
所述CMN接收所述后向局发送的IPBCP,并转化为SDP后向所述前向局发送;
所述CMN接收所述前向局发送的携带前向局UP信息的SDP,并转化为IPBCP后向所述后向局发送。
13.一种呼叫协调节点CMN,用于实现承载无关呼叫控制协议BICC与会话初始化协议SIP之间的互通,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令转换单元,用于将前向局与后向局间交互所使用的BICC信令和SIP信令进行相互转换;
会话描述协议SDP生成单元,用于在向前向局或后向局发送的SIP信令进行扩展,在所述SIP信令中携带用户面UP信息,所述在所述SIP信令中携带用户面UP信息具体为:将BICC信令中携带的互联网协议承载控制协议IPBCP有效负载Payload以及UP信息进行封装后,作为新的Payload携带在SIP信令的会话描述协议SDP中。
14.一种移动交换中心MSC Server,用于作为前向局或后向局与呼叫协调节点CMN配合实现承载无关呼叫控制协议BICC与会话初始化协议SIP之间的互通,其特征在于,包括:
会话描述协议SDP解析单元,用于解析CMN发送的扩展SDP中携带的用户面UP信息,其中在扩展SDP中携带的用户面UP信息具体为:将BICC信令中携带的互联网协议承载控制协议IPBCP有效负载Payload以及UP信息进行封装后,作为新的Payload携带在SIP信令的会话描述协议SDP中;
UP信息下发单元,用于将所述SDP解析单元解析得到的UP信息通过协议扩展的Mc接口向网关下发。
CN2007103013484A 2007-12-04 2007-12-25 一种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14719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3013484A CN101471921B (zh) 2007-12-25 2007-12-25 一种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和设备
PCT/CN2008/073243 WO2009074078A1 (fr) 2007-12-04 2008-11-28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interfonctionnement entre bicc et si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3013484A CN101471921B (zh) 2007-12-25 2007-12-25 一种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1921A CN101471921A (zh) 2009-07-01
CN101471921B true CN101471921B (zh) 2012-04-04

Family

ID=40829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3013484A Active CN101471921B (zh) 2007-12-04 2007-12-25 一种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719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7991A (zh) * 2010-10-21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Bicc信令前置机、bicc彩铃ivr业务的实现系统和方法
CN112866490B (zh) * 2021-01-11 2022-10-28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cc信令的能力开放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80431A1 (de) * 2003-05-23 2004-11-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Signalisierung von Anrufumleitungsparametern in einem SIP-Netz
CN1735008A (zh) * 2004-08-13 2006-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与加密网络互通的方法及加密关口局
CN1756242A (zh) * 2004-09-30 2006-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多媒体子系统中利用电路交换承载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WO2006134034A1 (de) * 2005-06-13 2006-12-2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s leistungsmerkmals 'sip call-transf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80431A1 (de) * 2003-05-23 2004-11-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Signalisierung von Anrufumleitungsparametern in einem SIP-Netz
CN1735008A (zh) * 2004-08-13 2006-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与加密网络互通的方法及加密关口局
CN1756242A (zh) * 2004-09-30 2006-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多媒体子系统中利用电路交换承载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WO2006134034A1 (de) * 2005-06-13 2006-12-2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s leistungsmerkmals 'sip call-transf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1921A (zh)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3954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ypassing media gateways in wireless networks
JP5545224B2 (ja)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とシステムと方法
US2005021354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ip packets between a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rnc) and another element of a mobile radio network
JP5299438B2 (ja)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と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1548524A (zh) 在不同通信方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
CN100456893C (zh) 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方法及系统
CN101453706B (zh) 一种多媒体呼叫建立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166178B (zh) 会话描述协议版本协商方法、系统及网络实体
CN101114985B (zh) 编解码转换系统及方法
CN101471921B (zh) 一种bicc与sip之间互通的方法和设备
TW200524333A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swi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01132461B (zh) 实现语音业务到传真业务变更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JPWO2010104154A1 (ja)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と方法と通信システム
KR100413978B1 (ko) 멀티미디어 통신 서비스를 위한 신호 정합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4580275A (zh) 跨系统数据共享方法、辅流网关、会议服务器和控制器
CN101553042B (zh) 一种网关选择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7689945A (zh) 媒体转换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媒体网关
US20080107064A1 (en) Media access server for satellite-based cellular networks
CN101083560A (zh) 网络服务质量的测量方法、系统及媒体网关控制器
CN101472332B (zh) 一种CSoPS能力协商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170807A (zh) 一种切换过程中的承载更新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415249B (zh) 会话初始化协议数据业务信令协商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KR20020019313A (ko) 통합 인터넷 프로토콜 망에서의 보코딩 방법
KR20100120658A (ko) 통신 제어 장치,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 제어 방법
CN100454904C (zh) 软交换架构下ip直连组网方法、设备及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