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0797B -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0797B
CN101470797B CN2008101906874A CN200810190687A CN101470797B CN 101470797 B CN101470797 B CN 101470797B CN 2008101906874 A CN2008101906874 A CN 2008101906874A CN 200810190687 A CN200810190687 A CN 200810190687A CN 101470797 B CN101470797 B CN 1014707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combination
signal conditioning
conditioning package
contact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906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0797A (zh
Inventor
中津川泰正
米田笃生
太田丰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lica Network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elica Network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lica Networks Inc filed Critical Felica Network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470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0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0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07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29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rotocols designed for non-contact record carriers such as RFIDs NFCs, e.g. ISO/IEC 14443 and 18092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装置、通信方法和程序产品。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发送部分,该发送部分以特定时间间隔重复地发送一个组合包,该组合包被生成为在与一种格式兼容的包内包括与另一种格式兼容的包。因此,该信息处理装置可以按照多种格式执行非接触通信,而不需要重复地连续发送相同包的多个副本,其中,每个副本与不同的格式兼容。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含与在2007年12月27日提交到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7-337334相关的主题,通过引用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纳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通信方法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设置有非接触IC卡或非接触IC卡功能的移动电话等(在下文中称作“装置”)已经变得普及。这些装置例如用于公共交通票证服务以及用于零售商店的账单支付服务等等。非接触IC卡功能不仅可以设置在移动电话中,还可以设置在诸如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手(PDA)等的移动信息终端以及诸如个人计算机等的信息处理装置中。 
可以通过与读取器/写入器进行的非接触通信来实现所述功能,其中,该读取器/写入器能够执行将信息写入到上述任何一个装置中的存储器芯片中以及读取存储在该存储器芯片中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操作。例如,通过将上述装置之一置于与期望服务兼容的读取器/写入器上,用户能够接收该期望服务。当该装置接收到从读取器/写入器发送的轮询命令并且将轮询命令响应包发送回读取器/写入器时,建立了非接触通信状态。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认识到,如果轮询命令规范改变成新的版本,则仅仅与旧版本的规范相兼容的装置将不能够建立非接触通信状态。因此,需要一种发送与新版本和旧版本二者相兼容的轮询 命令的技术。 
发明内容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认识到,由于读取器/写入器连续发送多种类型的轮询命令,所以特定格式的轮询命令的发送之间的间隔较长。另外,在置于读取器/写入器上的装置能够响应多种类型的轮询命令的情况下,在确认它能够进行响应的哪种格式是合适格式的过程中该装置消耗了过多的时间量。这延迟了非接触通信路径的建立。 
本发明致力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提供了一种新的改进的信息处理装置、通信方法和程序,它们可以比较迅速地和与多种格式兼容并与特定格式兼容的信息处理装置建立非接触通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以多种格式执行非接触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发送部分,该发送部分以特定时间间隔重复地发送一个组合包,该组合包被生成为在与一种格式兼容的包内包括与另一种格式兼容的包。 
该发送部分还可以以不同的通信速度发送位于所述一个组合包中且为所述一种格式的数据和位于所述一个组合包中且为所述另一种格式的数据。 
该发送部分还可以以与针对位于所述一个组合包中且为所述另一种格式的数据的发送速度相同的发送速度,发送包含在位于所述一个组合包中且为所述一种格式的数据中的错误检测码部分。 
该发送部分还可以以特定时间间隔重复地发送一个组合包,该组合包被生成为在以一种形式表示特定命令的包内包括以另一种形式表示所述特定命令的包。 
该发送部分还可以以特定时间间隔重复地发送一个组合包,该组合包被生成为在与一种格式兼容的包内包括与另一种格式兼容的包。 
该信息处理装置还可以是具有通话功能的移动型的电话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和第二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和第二信息处理装置能够以多种格式彼此进行非接触通信。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以特定时间间隔重复地发送一个组合包,该组合包被生成为在与一种格式兼容的包内包括与另一种格式兼容的包。该通信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第二信息处理装置进入能够进行非接触通信的区域后,第二信息处理装置接收重复发送的一个组合包。该通信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第二信息处理装置响应于由所接收的一个组合包内的与第二信息处理装置兼容的格式的包所指示的命令,将响应包从第二信息处理装置发送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 
所发送的一个组合包还可包含关于时隙范围的信息,其中,能够在所述时隙范围内分配将由第二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响应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程序,该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下功能:设置当按照多种格式执行非接触通信时将以特定时间间隔重复发送的包的包结构。该程序还使计算机执行如下功能:设置一个组合包的结构,该组合包在与一种格式兼容的包内包括与另一种格式兼容的包。 
在接收到该组合包的信息处理装置能够响应所述一种格式的包和所述另一种格式的包的情况下,以及在接收到该组合包的信息处理装置能够响应所述一种格式的包和所述另一种格式的包之一的情况下,利用上述的组合包结构使得信息处理装置能够进行响应。这消除了信息处理装置连续发送均与不同的格式兼容的多种类型的包的需要。另外,利用该组合包还可以比较迅速地建立非接触通信路径。 
另外,改变每个包的通信速度使得可以针对每种格式设置高通信速度并且还使得可以以较高速度发送组合包。此外,为每种格式定义专用的时隙范围使得可以避免不同格式之间的响应时隙的竞 争。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以相对高的速度在均与多种格式兼容并且与特定格式兼容的信息处理装置之间建立非接触通信路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非接触通信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轮询命令发送和响应的定时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多种方式的轮询命令发送的定时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对多种方式的轮询命令发送的响应的定时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读取器/写入器和非接触IC卡的装置结构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结构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组合方法的轮询命令发送定时和响应定时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包结构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响应包的时隙分配的例子的说明图;以及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包结构的例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要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了对这些结构部件的重复解释。 
首先,将解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个特征是与用于非接触通信系统的多种格式兼容的轮询命令包结构。将在下面解释利用轮询命令来建立通信状态的方法以及用于实现该方法的特定装置结构等。 
首先,参照图1,概要地解释与多种格式兼容的非接触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在该非接触通信系统中建立通信状态的方法。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非接触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应用了本实施例的非接触通信系统包括仅仅与第一格式兼容的老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与第一格式和第二格式相兼容的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仅仅与第一格式兼容的老一代非接触IC卡200、以及与第二格式兼容的新一代非接触IC卡200。要注意,为了方便进行解释,假定第一格式是老一代格式并且第二格式是新一代格式。 
老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尝试利用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建立通信状态。利用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使得老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可以与老一代非接触IC卡200建立通信状态(P1)。然而,如果新一代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老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上,则仅仅在新一代非接触IC卡200与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相兼容的情况下,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被解释并且通信状态将得以建立(P3)。 
按照近似相同的方式,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尝试利用与第一格式和第二格式都兼容的轮询命令(在下文中称作“组合格式轮询命令”)建立通信状态。该组合格式轮询命令是本实施例的特有技术。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能够利用这种技术与老一代非接触IC卡200建立通信状态(P2)。此外,如果新一代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上,则该组合格式轮询命令将被解释并且将由新一代非接触IC卡200建立通信状态(P4)。 
按照这种方式,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组合格式轮询命令,不需要根据非接触IC卡200的格式在多种类型的轮询命令之间进行区分,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就能够良好运行。这使得建立通信状态所需的处理更加高效,进而使得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建立通信状态。将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解释这些效果。 
首先,将参照图2简短地解释老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用来建立通信状态的方法。图2是示出建立通信状态的处理流程的说明 图。 
如图2所示,老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以特定时间间隔ΔT发送轮询命令(Polling),直到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上。当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上时(S10),非接触IC卡200接收到从老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发送的轮询命令。然后,响应于该轮询命令,非接触IC卡200向老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发送响应命令(Res Polling)。通过由老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接收到该响应命令而建立通信状态。 
如图2所示,在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上后,直到建立通信状态需要时间段δt1。要注意,尽管以上解释利用老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作为例子,但是不管格式的类型如何,针对不与多种格式兼容的任何读取器/写入器,都是通过上述处理的同类处理建立通信状态。然而,将在以后进行解释的不同处理被用于诸如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的与多种格式兼容的读取器/写入器。 
接下来,将参照图3简短地解释与多种格式兼容的读取器/写入器用来建立通信状态的方法。图3是示出用于建立通信状态的处理流程的说明图。要注意,在图3的解释中,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与多种格式兼容,但是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没有利用上述的组合格式轮询命令。 
如图3所示,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以特定时间间隔ΔT交替地发送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Polling(1))和第二格式的轮询命令(Polling(2)),直到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在与第一格式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的情况下(S10),不管由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发送的轮询命令的格式如何,该轮询命令被与第一格式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接收。然而,与第一格式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不能够解释第二格式的轮询命令,所它将第二格式的轮询命令作为噪声处理并且不进行响应。 
因此,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接下来发送第一格式的轮询命 令。与第一格式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接收并解释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并且响应于该轮询命令,向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发送第一格式的响应命令(Res Polling(1))。通过由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接收到第一格式的响应命令而建立基于第一格式的通信状态。 
如图3所示,在与第一格式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以后,直到建立通信状态需要时间段δt2(不小于δt1)。换言之,即使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与多种格式兼容,在连续发送多种格式的轮询命令的情况下,直到建立通信状态所需的时间变得更长,因为这取决于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的非接触IC卡200的类型以及放置非接触IC卡200的定时。在与第一格式不兼容的新一代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接下来,将参照图4解释与第一格式兼容的新一代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的情况。图4是示出在与第一格式兼容的新一代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的情况下建立通信状态的处理流程的说明图。 
如图4所示,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以特定的时间间隔ΔT交替地发送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Polling(1))和第二格式的轮询命令(Polling(2)),直到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在与第一格式兼容的新一代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的情况下(S10),不管由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发送的轮询命令的格式如何,该轮询命令都被与第一格式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接收。 
在与第一格式兼容的新一代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后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被立即发送的情况下,与第一格式兼容的新一代非接触IC卡200能够解释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因此它响应于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而发送第一格式的响应命令(Res Polling(1))。由于非接触IC卡200发送第一格式的响应命令,所以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不能够识别出进行响应的非接触 IC卡200是与第二格式兼容的新一代非接触IC卡200。 
然而,在按照第一格式建立通信状态的情况下非接触IC卡200能够利用的服务可能与在按照第二格式建立通信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的服务不同。与在第一格式的通信状态下相比,在第二格式的通信状态下还可以以更高速度发送和接收信息。具体地讲,在第一格式与第二格式之间的差别区分新一代技术和老一代技术的情况下,在许多方面,第二格式将比第一格式优越。因此,在非接触IC卡200与两种格式都兼容的情况下,优选利用新一代的第二格式。 
因此,在接收到第一格式的响应命令后,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还将第二格式的轮询命令(Polling(2))发送给非接触IC卡200。新一代非接触IC卡200解释第二格式的轮询命令并且通过向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发送第二格式的响应命令对它进行响应。接收到第二格式的响应命令使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可以建立第二格式的通信状态。要注意,在没有发送第二格式的响应命令而发生超时的情况下,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能够确定非接触IC卡200是老一代非接触IC卡。 
因此,在考虑到与第一格式兼容的新一代非接触IC卡200将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的可能性的情况下,由于用于识别非接触IC卡200的格式的时间,使得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建立通信状态所需的时间变长。换言之,如图4中的例子,即使在能够在时间δt1内建立第一格式的通信状态的情况下,读取器/写入器100也确认非接触IC卡200是否与第二格式兼容,因此消耗了额外时间(δt2-δt1)。这意味着由非接触IC卡200进行的处理的整体响应度下降。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了一种与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的新一代读取器/写入器100相关的技术。将在下面详细解释该技术。 
首先,将参照图5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非接触通信系统的结构。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非接触通信系统的结构的例子的说 明图。如图5所示,该非接触通信系统由读取器/写入器100和非接触IC卡200构成。 
读取器/写入器100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控制部分102、只读存储器(ROM)104、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6、存储部分108、总线110、解调电路112、调制电路114、通信部分116、天线118和通信速度控制部分120。要注意,控制部分102、ROM 104、RAM 106、存储部分108、通信速度控制部分120、解调电路112和调制电路114例如可以通过总线110连接。还要注意,通信部分116和通信速度控制部分120是发送部分的例子。 
控制部分102由中央处理单元(CPU)等构成,并且基于存储在ROM 104、RAM 106和存储部分108之一中的程序、脚本等执行特定处理。例如,基于程序、脚本等,控制部分102可以控制构成读取器/写入器100的各个构成部件的操作。控制部分102还对各个构成部件进行控制,从而使得从非接触IC卡200读取的信息被记录在存储部分108中并且使得记录在非接触IC卡200中的信息基于从存储部分108读取的信息进行更新。 
控制部分102还可以基于记录在存储部分108等中的程序、脚本等创建轮询命令。例如,控制部分102可以创建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以及创建第二格式的轮询命令。作为另一选择,控制部分102可以具有以后描述的包结构并且可以生成与第一格式和第二格式都兼容的组合格式轮询命令。控制部分102还可以获取分别与每种格式兼容的轮询命令,从连接到读取器/写入器100的外部控制装置、半导体芯片等获取轮询命令。要注意,例如,存储部分108可以由防篡改安全存储器和安全芯片之一形成。 
天线118例如可由环形天线形成,并且当它与非接触IC卡200的天线218磁耦合时能够利用负载调制发送和接收信号。通信部分116是用于经由天线118将经调制的信号发送到非接触IC卡200以及从非接触IC卡200接收经调制的信号的部分。通信部分116能够例如以特定时间间隔发送轮询命令。解调电路112是基于特定类型 的调制对由通信部分116经由天线118接收的包进行解调的部分。例如,解调部分112能够对已按照诸如幅移键控(ASK)等的调制类型而调制的包进行解调。 
调制电路114是通过对由控制部分102等输出的发送包执行特定类型的调制来生成经调制的信号的部分。通信速度控制部分120是当一个发送包内的一区域被发送时改变通信速度的部分。例如,通信速度控制部分120可以执行针对一个发送包的特定区域以与用于另一区域的调制复用度不同的调制复用度进行调制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通信速度控制部分120与调制电路114和通信部分116之一协同工作以改变通信速度。 
非接触IC卡200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控制部分202、ROM204、RAM 206、存储部分208、总线210、调制电路212、通信部分214、解调电路216和天线218。要注意,控制部分202、ROM204、RAM 206、存储部分208、调制电路212和解调电路216例如可以通过总线210连接。 
控制部分202由中央处理单元(CPU)等构成,并且基于存储在ROM 204、RAM 206和存储部分208之一中的程序、脚本等执行特定处理。例如,基于程序、脚本等,控制部分102可以控制构成非接触IC卡200的各个构成部件的操作。控制部分202还执行控制从而使得根据从读取器/写入器100接收到的命令将信息记录在存储部分208中以及使得从存储部分208读取的信息被发送到读取器/写入器100。 
控制部分202还可以基于记录在存储部分208等中的程序、脚本等生成响应命令。例如,控制部分202可以生成第一格式的响应命令以及生成第二格式的响应命令。存储部分208例如可以由防篡改安全存储器和安全芯片之一形成。 
天线218例如可以由环形天线形成,并且与读取器/写入器100的天线118磁耦合。在这种状态下,天线218能够利用负载调制发送和接收信号。通信部分214是经由天线218将经调制的信号发送 到读取器/写入器100以及从读取器/写入器100接收经调制的信号的部分。解调电路216是基于特定类型的调制对由通信部分214经由天线218接收的包进行解调的部分。例如,解调部分216能够解调已按照诸如ASK等的调制类型进行了调制的包。调制电路212是通过对由控制部分202等生成的响应包执行特定类型的调制来生成经调制的信号的部分。 
已经解释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实现建立通信状态的方法的非接触通信系统,其中,在该系统中包括读取器/写入器100以及非接触IC卡200的装置构造。下面将解释由该系统实现的建立通信状态的方法。 
首先,将参照图6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的包结构。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的包结构的说明图。 
在图6中的(A)中示出了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的包结构。在图6中的(B)中示出了第二格式的轮询命令的包结构。在图6中的(C)中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的包结构。 
如(A)所示,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的包由第一格式的前同步码(前同步码(1))、第一格式的同步码(Sync(1))、第一格式的数据长度(Len(1))、第一格式的数据(轮询(1)命令包)和第一格式的循环冗余码(CRC(1))构成。 
按照相同的方式,如(B)所示,第二格式的轮询命令的包由第二格式的前同步码(前同步码(2))、第二格式的同步码(Sync(2))、第二格式的数据长度(Len(2))、第二格式的数据(轮询(2)命令包)和第二格式的循环冗余码(CRC(2))构成。 
前同步码用于与基准时钟信号进行同步。同步码位于数据部分之前并且用于检测数据的开始。数据长度用于检测数据结束位置。数据是轮询命令自身。循环冗余码用于检测数据是否有效的错误检测处理。(A)中的例子均与第一格式兼容。(B)中的例子均与第二格式兼容。 
如上所述,在利用图6的(A)和(B)二者中所示的轮询命令包结构的情况下,直到建立通信状态需要额外的时间,这是因为读取器/写入器100必须交替地发送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和第二格式的轮询命令。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用(C)中所示的组合格式包结构。 
如图6中的(C)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的包从开始按顺序包括第二格式的前同步码、同步码、数据长度和数据,之后按顺序跟着第一格式的前同步码、同步码、数据长度、数据和循环冗余码,使第二格式的循环冗余码附加在末端。也就是说,将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的包形成为将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插入在第二格式的轮询命令的数据部分与循环冗余码之间。 
换言之,将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的包形成为使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的整个包被包含在第二格式的数据部分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格式的数据长度用于查找第二格式的数据的末端位置。要注意,第一格式的同步码未被包括在第二格式的数据部分中。 
在例如仅仅与第一格式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接收到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的情况下,该非接触IC卡200会将第二格式的轮询命令的包作为噪声忽略并且仅读取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的包。 
另一方面,在与第一格式和第二格式都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接收到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的情况下,该非接触IC卡200能够读取第二格式的轮询命令的包并且能够忽略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的包。该非接触IC卡还能够利用第二格式的循环冗余码来检查数据的有效性。 
将参照图7解释在利用上述的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的情况下建立通信状态的处理。图7是示出在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的情况下建立通信状态的处理流程的说明图。要注意,图7示出了在仅仅与第一格式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上的情况(情况(1))下以及在与这两种格式都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上的情况(情况(2))下建立通信状态 的处理流程。 
将首先解释情况(1)。如图7所示,读取器/写入器100以特定的时间间隔ΔT发送组合格式轮询命令(Polling(1,2))。当仅仅与第一格式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时(S10),该非接触IC卡200接收到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然后,非接触IC卡200解释组合格式轮询命令包中的与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对应的部分,并且向读取器/写入器100发送第一格式的响应包(Res_Polling(1))。 
基于从非接触IC卡200接收到的第一格式的响应包,读取器/写入器100建立第一格式的通信状态。也就是说,当存在已经建立了与非接触IC卡200的通信路径的状态时,读取器/写入器100利用第一格式的命令访问非接触IC卡200。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次响应唯一地确定了非接触IC卡200的格式(第一格式),从而在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以后,直到建立通信状态所需的时间δt比利用图4所示的方法建立通信状态所需的时间δt2确实缩短。 
接下来,将解释情况(2)。读取器/写入器100以特定的时间间隔ΔT发送组合格式轮询命令(Polling(1,2))。当与第二格式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时(S10),不管该非接触IC卡200是否与第一格式兼容,组合格式轮询命令被该非接触IC卡200接收。然后,非接触IC卡200解释组合格式轮询命令包中的与第二格式的轮询命令对应的部分,并且向读取器/写入器100发送第二格式的响应包(Res_Polling(2))。 
基于从非接触IC卡200接收到的第二格式的响应包,读取器/写入器100建立第二格式的通信状态。也就是说,当存在已经建立了与非接触IC卡200的通信路径的状态时,读取器/写入器100利用第二格式的命令访问非接触IC卡200。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次响应唯一地确定了非接触IC卡200的格式(第二格式),从而在该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以后,直到建立通信状态 所需的时间δt比利用图4所示的方法建立通信状态所需的时间δt2确实缩短。 
如上所述,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组合格式轮询命令,使得可以利用一次响应确定命令格式,而不管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的非接触IC卡200是与第一格式兼容还是与第二格式兼容。当然,即使与第二格式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还与第一格式兼容,非接触IC卡200读取所述包中的与第二格式的轮询命令对应的部分,并且发送第二格式的响应命令,从而能够独立于卡的与第一格式的兼容性而确定命令格式。因此,不管非接触IC卡200的命令格式为何,直到建立通信状态所需的时间δt可被减小,从而使整个处理更快且更高效。 
接下来,将参照图8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的包结构的变型例。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变型例的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的包结构的说明图。 
该变型例的特征在于:组合格式轮询命令包中为第一格式的部分的通信速度与为第二格式的部分的通信速度不同。例如,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格式的非接触IC卡200能够发送和接收信号的通信速度与第二格式的非接触IC卡200能够发送和接收信号的通信速度不同。 
如果利用图6中的(C)所示的组合格式轮询命令包结构,则读取器/写入器100按照第一格式的通信速度和第二格式的通信速度中的较低通信速度发送整个组合格式轮询命令。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尚未确定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的非接触IC卡200的命令格式。然而,在确定了命令格式后,读取器/写入器100能够以对于该命令格式而言合适的通信速度发送和接收信号。换言之,如果在通信速度根据命令格式而不同的情况下利用图6中的(C)所示的组合格式轮询命令包结构,则在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的非接触IC卡200与高速格式兼容的情况下,建立通信状态的处理与利用将在稍后描述的格式的情况相比将稍微低效。 
因此,在该变型例中,如图8所示,提出了一种包结构,该包结构改变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的包结构的一部分并且根据命令格式改变通信速度。 
如图8所示,根据该变型例的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的包从开始按顺序包括第二格式的前同步码、同步码、两个数据长度(2A、2B)和数据,然后按顺序跟着第一格式的前同步码、同步码、数据长度、数据和循环冗余码,使第二格式的循环冗余码附加在末端。也就是说,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的包与图6中的包结构(C)的共同点在于:包被形成为使得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被插入在第二格式的轮询命令的数据部分与循环冗余码之间。然而,不同点在于:该包设置有第二格式的两个数据长度。 
第二格式的两个数据长度(2A、2B)用于查找第二格式的数据的末端位置和第二格式的循环冗余码的开始位置。换言之,该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的包与图6中的包结构(C)的共同点在于第一格式的轮询命令的整个包被包含在第二格式的数据部分中,但不同点在于指定了第二格式的循环冗余码的开始位置。 
例如,在针对第一格式的通信速度v1是212kbps且针对第二格式的通信速度v2是424kbps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如果没有指示第二格式的循环冗余码的开始位置的数据长度,则存在与第二格式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将不能识别第二格式的循环冗余码的开始位置的可能。换言之,如果第一格式的包部分产生明显噪声从而使得第二格式的循环冗余码的开始位置变得不清楚,则将不能确定第二格式的轮询命令的有效性,并且第二格式的包部分将被丢弃。 
然而,如果在该包中包括指示第二格式的数据的末端位置的数据长度和指示第二格式的循环冗余码的开始位置的数据长度,则与第二格式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将能够对第二格式的包部分执行循环冗余校验。要注意,不管通信速度如何,与第一格式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不能够读取第二格式的包部分,所以它简单地将第二格式的包部分作为噪声忽略,仅读取第一格式的包部分,并且相应地 执行处理。 
另外,用于发送第二格式的循环冗余码的通信速度可以是针对第一格式的通信速度v1也可以是针对第二格式的通信速度v2。要注意,可以根据诸如编码方法、编码率、调制方法、调制复用度等的参数来确定通信速度。在一些情况下,这会使得与第二格式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能够检查包的有效性,即使该包不包括指示第二格式的循环冗余码的开始位置的数据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不包括指示第二格式的循环冗余码的开始位置的数据长度的包结构。即使这种包结构也将落入本实施例的技术范围内。 
利用该变型例,将能够更高效地并且以更高速度发送轮询命令。要注意,应用包括作为信息项的多个数据长度的技术,将可以形成与多于两种格式兼容的组合格式轮询命令。此外,第一格式的同步码可被包括在第二格式的数据部分中。 
将讨论将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应用于与非接触IC卡相关的多个通信协议的可能性。非接触IC卡的通信协议例如包括由国际标准ISO 14443(在下文中称作“ISO 14443-A”和“ISO 14443-B”)规定的类型A和类型B协议、由日本IC卡系统应用委员会(JICSAP)标准化的用于高速处理的IC卡的标准协议等等。在与多种命令格式兼容的读取器/写入器100中以及在非接触IC卡200中实现这些协议中的任何一个协议时,能够应用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 
然而,由于针对不同的协议,调制方法和编码方法是不同的,所以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应用例如上述的变形例1的技术。在该变型例中,给出了通信速度根据命令格式而改变的结构的例子。然而,这可以改变成编码方法、调制方法等发生改变的例子。例如,ISO14443-B协议与JICSAP协议之间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编码方法,所以编码方法可以根据通信协议而改变。 
接下来,将参照图9解释分配用于发送响应于轮询命令而发送的响应命令的时隙的方法。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为响应命令分配时隙的方法的说明图。 
如图9所示,通过以在多个非接触IC卡200被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的情况下使响应不发生冲突的方式,利用时分时隙来管理对轮询命令的响应。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通过将响应分配给不同时隙来管理比较容易发生冲突的多种格式的响应的方法。 
例如,读取器/写入器100发送制定了将用于第一格式的响应的时隙编号的最大值的轮询命令。与第一格式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选择编号不大于最大值的任何时隙并且利用所选择的时隙进行响应。相反,与第二格式兼容的非接触IC卡200选择编号大于由该轮询命令指定的最大值的任何时隙并且利用所选择的时隙进行响应。在图9的例子中,时隙编号4(时隙4)被指定为最大值。这使得可以避免用于对轮询命令进行的响应的时隙的冲突。 
如上所述,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使得可以在例如具有不同规范或不同通信协议的通信系统中高效且迅速地检查置于读取器/写入器100上的非接触IC卡200的命令格式。另外,上述的技术在实现可以共存多种格式的系统环境时是有效的,并且它能够减少在从一个版本或一个标准转变到另一个版本或标准期间产生的混乱和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和其它因素进行各种变型、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非接触通信系统被解释为由读取器/写入器100和非接触IC卡200构成。然而,不在读取器/写入器100中实现的话,本实施例的技术可以在诸如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智能电话、PDA、通信装置、信息家电等的设置有读取器/写入器100的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中实现。另外,不在非接触IC卡200中实现的话,该技术可以在诸如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智能电话、PDA、通信装置、信息家电等的设置有非接触IC卡200的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中实现。这些实施方式同样明显地包括在本实施例的技术范围内。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包结构中,第一格式的包被插入在第二格式的数据的末端位置与第二格式的循环冗余码的开始位置之间。然而,可以利用一种包结构,其中,例如第一格式的包被附加在包括循环冗余码的第二格式的包之后。 
在上述实施例的解释中,参照图6等解释了与两种格式兼容的组合格式轮询命令的包结构。然而,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技术还可以扩展成适应于多于两种格式。将参照图10解释与三种格式兼容的轮询命令的包结构的例子。 
如图10所示,与三种格式兼容的轮询命令的包具有如下结构,该结构从开始按顺序包括第三格式的前同步码、同步码、数据长度和数据(轮询(3))、第二格式的前同步码、同步码、数据长度和数据(轮询(2))、以及第一格式的前同步码、同步码、数据长度、数据(轮询(1))和循环冗余码,使第二格式的循环冗余码和第三格式的循环冗余码按顺序附加在末端。 
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格式的数据长度指示第三格式的循环冗余码的位置。第二格式的数据长度指示第二格式的循环冗余码的位置。第一格式的数据长度指示第一格式的循环冗余码的位置。能够利用这种包结构来实现与三种格式兼容的轮询命令。该结构还可以被扩展为适应于多于三种格式。可以按照与图10所示的例子相同的方式实现与多于三种的格式兼容的轮询命令,使每种格式的数据长度指示该格式的循环冗余码的位置,并且使数据位于数据长度之后。 

Claims (8)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能够以多种格式执行非接触通信,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发送机构,以特定时间间隔重复地发送一个组合包,该组合包被生成为在与一种格式兼容的包内包括与另一种格式兼容的包,
其中,所述发送机构以不同的通信速度发送位于所述一个组合包中且为所述一种格式的数据和位于所述一个组合包中且为所述另一种格式的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发送机构以与针对位于所述一个组合包中且为所述另一种格式的数据的发送速度相同的发送速度,发送包含在位于所述一个组合包中且为所述一种格式的数据中的错误检测码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发送机构以特定时间间隔重复地发送一个组合包,该组合包被生成为在以一种形式表示特定命令的包内包括以另一种形式表示所述特定命令的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发送机构以特定时间间隔重复地发送一个组合包,该组合包被生成为在与一种格式兼容的包内包括与另一种格式兼容的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是具有通话功能的移动型的电话装置。
6.一种用于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和第二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和第二信息处理装置能够以多种格式彼此进行非接触通信,所述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从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以特定时间间隔重复地发送一个组合包,该组合包被生成为在与一种格式兼容的包内包括与另一种格式兼容的包;
在第二信息处理装置进入能够进行非接触通信的区域后,第二信息处理装置接收重复发送的一个组合包;以及
第二信息处理装置响应于由所接收的一个组合包内的与第二信息处理装置兼容的格式的包所指示的命令,将响应包从第二信息处理装置发送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以不同的通信速度发送位于所述一个组合包中且为所述一种格式的数据和位于所述一个组合包中且为所述另一种格式的数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
其中,所发送的一个组合包包含关于时隙范围的信息,其中,能够在所述时隙范围内分配将由第二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响应包。
8.一种以多种格式执行非接触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设置当以多种格式执行非接触通信时将以特定时间间隔重复发送的包的包结构;
设置一个组合包的结构,该组合包在与一种格式兼容的包内包括与另一种格式兼容的包;以及
以不同的通信速度发送位于所述一个组合包中且为所述一种格式的数据和位于所述一个组合包中且为所述另一种格式的数据。
CN2008101906874A 2007-12-27 2008-12-26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07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37334A JP4468437B2 (ja) 2007-12-27 2007-12-27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337334 2007-12-27
JP2007-337334 2007-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0797A CN101470797A (zh) 2009-07-01
CN101470797B true CN101470797B (zh) 2012-07-18

Family

ID=40798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9068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0797B (zh) 2007-12-27 2008-12-26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53717B2 (zh)
JP (1) JP4468437B2 (zh)
CN (1) CN1014707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04513B2 (ja) * 2009-07-24 2013-10-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式の判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064048A (ja) * 2010-09-16 2012-03-29 Toshiba Corp 携帯可能電子装置、非接触icカード、および携帯可能電子装置のコマンド処理方法
US8562201B2 (en) 2011-03-01 2013-10-22 Apple, Inc. Light pipe with integrated perimeter chassis, and devices using the light pipe
EP2594171B1 (en) * 2011-11-16 2014-04-16 Nestec S.A. Support and capsule for preparing a beverage by centrifug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a beverage by centrifugation
US8794517B1 (en) * 2013-08-07 2014-08-05 Square, Inc. Encoding data in multiple formats
US11157893B2 (en) 2014-11-08 2021-10-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payment modules
SK288677B6 (sk) * 2015-06-02 2019-06-04 Logomotion, S.R.O. Spôsob spracovania signálu vysielaného z NFC analógového budiča a zapojenie na jeho vykonávanie
CN108985106B (zh) * 2015-10-30 2021-07-20 深圳国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安全芯片的防篡改屏蔽层
USD905059S1 (en) 2018-07-25 2020-12-15 Square, Inc. Card reader device
JP7394651B2 (ja) * 2020-02-18 2023-1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交換ユニット及び当該交換ユニットが装着される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8182B1 (en) * 1998-09-25 2004-03-1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decoding processing for message formats
EP1403761A1 (en) * 2001-06-27 2004-03-31 Sony Corpor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memory management metho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mobile terminal device
CN101010887A (zh) * 2004-09-08 2007-08-01 诺基亚公司 支持电子近场通信的多功能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5090A (ja) * 1995-05-23 1996-11-29 Toshiba Corp Icカードリーダライタおよ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JP4483271B2 (ja) * 2003-11-19 2010-06-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の応答データ処理方法
JP4807978B2 (ja) 2005-07-29 2011-11-02 フェリカ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8182B1 (en) * 1998-09-25 2004-03-1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decoding processing for message formats
EP1403761A1 (en) * 2001-06-27 2004-03-31 Sony Corpor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memory management metho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mobile terminal device
CN101010887A (zh) * 2004-09-08 2007-08-01 诺基亚公司 支持电子近场通信的多功能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34994A 2007.02.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57789A (ja) 2009-07-16
CN101470797A (zh) 2009-07-01
US20090168807A1 (en) 2009-07-02
JP4468437B2 (ja) 2010-05-26
US8553717B2 (en) 2013-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0797B (zh)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方法
US8515349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to reduce communication time i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CN100483440C (zh) 信息通信系统、设备、方法
JP4709895B2 (ja) 多重プロトコルによるデータ通信のための非接触式icカード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US9262711B2 (en) NFC tag,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1238478B (zh) 数据通信系统,执行ic卡功能的设备,控制该设备的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终端
JP2009512382A (ja) 低電力消費量の受動的動作モードを有するnfc読み取り装置
CN1612494A (zh) 具有rfid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该移动通信终端中的rfid编程方法
CN103229189B (zh) 用于管理在设备物品与诸如非接触式芯片卡之类的至少一个多应用物体以及对应物体之间的对话的方法
US8963680B2 (en)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JP2018152130A (ja) 通信デバイス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EP2312488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10414651A (zh) 调试智能卡的方法及装置
US20200212962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104853356A (zh) 一种nfc系统智能识别方法
US20090261952A1 (en) Reader/writer,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data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399065B2 (ja) データキャリアの多数識別方法及び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
WO2011002030A1 (ja) 携帯可能電子装置、及び携帯可能電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757423B2 (ja) 携帯用物品のための電子チップ
CN101561860B (zh) 一种存储卡和读卡器相互认证的方法
CN115664469A (zh) 一种超高频rfid系统间通信方法
JP2002236885A (ja) Icカードリーダライタおよびそのデータ伝送方法
JP5787692B2 (ja) Icカード、携帯可能電子装置、及びicカードの制御方法
JP2004200982A (ja) 非接触icカード用リーダライタ
JP2012198676A (ja) 携帯可能電子装置、携帯可能電子装置の処理装置、及び携帯可能電子装置の処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