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63B - 磁带加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带加载装置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563B CN1014563B CN86101242A CN86101242A CN1014563B CN 1014563 B CN1014563 B CN 1014563B CN 86101242 A CN86101242 A CN 86101242A CN 86101242 A CN86101242 A CN 86101242A CN 1014563 B CN1014563 B CN 10145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pe
- drum
- guide pillar
- gear
- chass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41000193935 Araneus diadem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347 de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0—Guiding record carrier
- G11B15/66—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 G11B15/665—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by extracting loop of record carrier from contain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0—Guiding record carrier
- G11B15/61—Guiding record carrier on drum, e.g. drum containing rotating heads
- G11B15/615—Guiding record carrier on drum, e.g. drum containing rotating heads inside contain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0—Guiding record carrier
- G11B15/66—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 G11B15/665—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by extracting loop of record carrier from container
- G11B15/6653—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by extracting loop of record carrier from container to pull the record carrier against drum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75—Guiding containers, e.g. loading, ejecting cassettes
- G11B15/67581—Guiding containers, e.g. loading, ejecting cassettes with pivoting movement of the cassette hold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4—Magazines; Cassettes for webs or filaments
- G11B23/08—Magazines; Cassettes for webs or filaments for housing webs or filaments having two distinct ends
- G11B23/087—Magazines; Cassettes for webs or filaments for housing webs or filaments having two distinct ends using two different reels or cores
Landscapes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Automatic Tape Cassette Changers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Discharge By Other Means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Unwinding Webs (AREA)
-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磁带加载装置中,以磁鼓为中心的磁带加载机构可相对于装有磁带盒的磁带驱动装置进行移动,该移动范围扩大到可使磁鼓越过磁带盒的开口部的位置上,因此,包含有磁鼓的磁带加载机构便可缩进磁带盒外轮廓的平面之内,从而达到使装置超小型化的目的。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带加载装置,在这种磁带加载装置中,有一个记录重放部分,可使磁带象在磁带录像机上一样,在装有传感器的磁鼓上,卷过一定角度,进行记录或重放信号。
一般的这种磁带加载装置,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昭59-171070号所示,其结构见图44。
磁带103从磁带盒101上的供带盘102送出,经过各个导柱和消磁头,并以221°包角卷绕过磁鼓104,从磁鼓104引出后,经过主导轴105,最后卷到卷带盘106上。为了使装置小型化,曾有人对这种一般装置中的磁鼓104进行改进。也就是说,使磁带盒101可以与带盘驱动机构(未图示出)一起滑动,并最后使该磁鼓104进入磁带盒101的开口部101a,使磁带盒101与该磁鼓104相重叠。
向装置小型化改进的另一种途径,是众所周知的使磁鼓小型化的技术。这一技术是对如图45所示的VHS录像机准标系统进行改进,采用如图46所示的4个磁头(A、B、A′、B′、磁头),将标准的磁鼓110的直径减小到2/3,成为小型化的小直径磁鼓107,从而被人称作“VHS录像机影片”。图47为说明这两个磁鼓可完全互换的磁迹示意图。另外,众所周知,对于小直径磁鼓107来说,其磁带卷绕角增大,故磁鼓转数为标准磁鼓110的3/2倍。这一技术应用在“8毫米录像机”上的具体技术条件,参见图48作如下说明:
标准磁鼓104:直径为40mm,有2个磁头,转速为1800γpm,卷绕角221°(录像部180°+脉数调制音频部30°+其他11°)。
小直径磁鼓60:直径为26.7mm,有4个磁头,转速为2700γpm,卷绕角331.5°。
这种使磁鼓小型化的技术,采用磁鼓。磁带盒相重叠的方式,构成了目前最小型的装置。其中之一如图60所示,在这种磁带加载装置中,磁带盒101的开口部设置有一个小直径磁鼓60,磁带的卷绕角为331.5°。该图60所表示的恐怕可认为是目前使用8毫米录像机的磁带盒101时装置的最小极限情况。
一种磁带加载装置,包括有:装载着导向磁鼓的第1底盘;装载着带盘座并能装卡带盒的第2底盘;与所述第1底盘共为一体的第1外壳部;与所述第2底盘共为一体的第2外壳部;能够使所述第一底盘向所述第2底盘接近或离开的底盘移动机构;一个底盘停止位置的转换机构,它能将完成了加载动作的所述导向磁鼓的停止位置转换至所述导向磁鼓的一部分越过绷拉在所述带盒前面的磁带绷拉位置而被容纳到可插入磁带引出导柱的带盒的开口部内的第2位置,或转换至所述导向磁鼓的一部分与所述带盒1的一部分相干涉的第3位置;以及一个检测带盒装卡状况的带盒检测机构;当所述带盒检测机构检测到带盒时,载在所述第1底盘的所述导向磁鼓的停止位置可转换到所述第2位置,而检测不到带盒时,所述导向磁鼓的停止位置可转换到所述第3位置上。
本发明的第1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满足上述要求的、体积只有磁带盒大小的磁带加载装置。
本发明的第2个目的,是为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而使磁带运行所占
用的面积最小。
本发明的第3个目的,是使用后面将要提到的短时间记录用的磁带盒,利用磁带盒大小的装置进行记录重放。
本发明的第4个目的,在于当磁鼓相对于带盘轴移动,形成走带轨迹的时候,装置可以保证走带稳定,使磁鼓在移动方向上不会发生在位置精度外的摆动。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带加载装置,在本装置中,磁鼓可相对于带盘轴移动,即移动到距带盘轴或近或远的位置上,所说磁鼓可挟带着架在磁带盒前面的磁带,位于与所说带盘轴相对的第1位置上;也可越过架在前面的所说磁带的架设位置,移动到插有磁带引出导柱的磁带盒开口部内的第2位置上,还可以至少使所说磁鼓的一部分越过所说磁带盒的开口部,移动到接近所说带盘轴的第3位置上。
图1为本发明的磁鼓移动轨迹的平面图。
图2为使用标准磁带盒时的走带路线图。
图3为盒体结构的斜视图,图4为一种μ型磁带加载装置的走带路线图,图5为图6的K向视图,图6为μ型磁带加载装置的走带状态的斜视图。图7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图,图8为底盘结构的斜视图,图9为磁带盒支架的侧视图,图10为打开磁带盒支架将磁带盒取出状态的侧视图,图11为将磁带盒插入并关闭磁带盒支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2为磁带盒支架的平面图,图13为磁带盒支架的局部正面视图,图14为图12的P-P剖面图,图15为磁带盒支架的锁定解除机构的斜视图,图16为磁带加载装置的驱动机构的主要部分分解斜视图,图17为图18的G-G方向视图,图18为磁带盒取
出状态下的磁带加载装置的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图19为磁带盒插入状态下的磁带加载装置的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图20为磁带加载之前的加载装置底盘移动机构的侧视图,图21为使用S磁带盒时磁带加载之后的加载装置底盘移动机构的侧视图,图22为使用标准磁带盒时的磁带加载之后的加载装置底盘移动机构的侧面视图,图23为磁带加载之前加载装置底盘移动机构的平面图,图24为磁带加载装置底盘移动机构的侧剖视图,图25为使用S磁带盒时,在磁带加载之后,加载装置底盘移动机构的平面图,图26为使用标准磁带盒时,磁带加载之后的加载装置底盘移动机构的平面图,图27为供带盘驱动机构的平面图,图28为供带盘驱动机构的侧面剖视图,图29为供带盘一侧的磁带导向部件的平面图(使用S磁带盒时是在磁带加载之后),图30为供带盘一侧的磁带导向部件的侧面剖视图,图31为加载装置底盘移动机构的主要部分分解斜视图,图32为磁带盒检出机构的平面图,图33为磁带盒检出机构的侧视图,图34为装入标准磁带盒时的磁带盒检出机构的平面图,图35为磁带加载之前磁带导向部件的平面图,图36为磁带加载之前磁带导向部件的正面图,图37为磁带加载之后加载装置底盘上的部件的平面图,图38为磁带加载之后磁带导向部件的正面图,图39为使用标准磁带盒时,在磁带加载之后磁带导向部件的平面图,图40为磁带加载过程中,当辅助板和辅助板止动件相接触时的平面图,图41为图40的X方向视图,图42为磁带加载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分解斜视图,图4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磁带加载装置的磁带盒还未插入时的平面图。图44为现有技术中将磁鼓和磁带盒相重叠方式的平面图,图45为在VHS标准型录像机中的走带路线图,图46为磁带在VHS型录像
机中具有4个磁头的小型磁鼓上的走带路线图,图47为在VHS型录像机中磁带在小型磁鼓上和在标准磁鼓上走带时的磁迹图,图48为在8mm 磁带型录像机中使用标准磁鼓与小型磁鼓的示意图,图49为在8mm 磁带型录像机上使用的标准磁带盒的俯视斜视图,图50为标准磁带盒的内侧斜视图,图51为标准磁带盒的平面图。图52为其侧视图,图53~55为磁带盒盖的开关机构的剖视图,图56为磁带盒盖锁定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57为磁带盒盖锁定部分的侧视图,图58为盒盖锁定解除的一个实施例图,图59为表示盒盖开关动作的斜视图,图60为在8mm 磁带型录像机上采用小型磁鼓时的一种磁带加载装置的实施例平面图,图61为S磁带盒与磁鼓的位置关系平面图,图62为短时记录用的磁带盒内侧的斜视图,图63为短时记录用的磁带盒的平面图,图64、65为使用短时记录用磁带盒时的走带路线图。图66是装卡上带盒时的盒体结构斜视图。
1-标准磁带盒,30-短时记录用的S磁带盒,34-S3导柱,35-T1导柱,36-T2导柱,37-T3导柱,38-T4导柱,53-倾斜导柱,55-固定导柱,59-主导轴,60-磁鼓,63-驱动底盘,64-加载底盘,68-底盘导向件B,69-支架体,96-主齿轮,97-卸载齿轮A,98-卸载齿轮B,99-加载齿轮,130-主滑板,158-中间齿轮,164-分滑板A,172-分滑板B,223-加载环,224-加载齿轮,225-主动板,228-辅助板,300-驱动侧外壳,301-加载外壳。
以下参照图49至图59,对本实施例中使用的8毫米录像机磁带盒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9为磁带盒的俯视斜视图。在不使用时磁带4′卷在位于磁带盒中的一对磁带盘2、3(见图51)上,并被可转动的前盖5及后盖6覆盖在磁带盒中,图51中的7为用来插入支柱等物的开口部,该支柱的作用是把磁带4′引出到磁带盒的前面来,图51中的8为防止磁带发生松弛的磁带盘锁定装置。磁带4的厚度、种类、长度等信息,通过窗口9,以该孔是否开闭表现出来,10为决定磁带盘1在录像机中位置的定位孔,11为插进用于传达磁带4的始终端信息的发光元件的监测孔,该发光元件沿箭头12、13的方向形成光路,当然,其对面还设有受光元件。
图53~55为表示前盖5、后盖6的开关动作详细过程的剖视图。前盖5支撑在磁带盒1的两侧前方,并可以自由转动。5′″为作为前盖5的转动中心的轴,5′为可使后盖轴6′自由转动的支撑杆件、所说后盖6具有一个突出部分6″,该突出部分6″同位于磁带盒1上的导向槽14相配合,该导向槽位于磁带盒1的开口部分7的侧壁7′上。在图53中由上述结构组成的盖机构在弹性部件作用下紧靠在磁带盒上,而当外力作用下使其开关时,则其将描出如图54、55所示的盖的运动轨迹。本发明采用了由导向槽14来实现后盖6导向动作的方法,使后盖6在开关时动作平稳,同时不碰到位于其内的磁带4′。
图56、57表示了与图49中前盖5的左侧面5″相邻的部件,即上述前盖5及后盖6的盖锁定机构的详细视图。前盖5可以5′″为中心,转动到如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上,但在轴5′″附近、并设在前盖5的左侧面5″的突起片15,可同以支点16为中心转动的盖子锁定爪
17的一端相啮合,从而阻止前盖5的转动。当突起片15沿着如图57所示的阴影部分及如图56所示的箭头方向伸入时,碰到被弹性部件(未图示)沿顺时针方向压紧的盖子锁定爪17的锁定解除片17′,从而使盖子锁定爪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样便可解除前盖5的锁定状态,使其可自由开关。设在前盖5左侧5″的方孔19使如图51所示的发光元件在前盖5呈开放状态时得以形成光路12,而当前盖5关闭时则由其左侧面5″将光路关闭。当然,该磁带盒1是几乎呈左右对称的,故左右两侧均具有相同的使光路的关闭和开放机能。只是盖子锁定机构只装于一侧。图58、59为表示盖子开关动作的一个实施例的斜视图,图58为表示使盖子锁定爪17的锁定解除片17′在滑板20、滑板锁21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解除盖子锁定的示意图。而图59则为表示前盖5、后盖6在设在录像机装置侧面的盖子开放销22的作用下,呈开放状态的示意图。
对于此种磁带盒1来说,磁鼓60可在如图1所示的C1、C2、C3这三个位置上移动,其中位置C1为磁带加载之前的位置,此时,在磁带盒1的开口部7中,可容纳未图示的多个磁带引出导柱。位置C2则为磁带加载后的位置,磁带在磁鼓60上卷过一定角度并可记录重放。位置C3为磁带盒1未装入录像机时磁鼓的位置,此时磁鼓60越过磁带盒1的开口部7的位置,并在平面上收缩进了容纳磁带盒1的空间之内。在位置C2上,磁带在磁鼓60上卷绕一定的角度,其状态如图2所示。由供带盘2送出的磁带4经过作为转动导柱的S1导柱31、S2导柱33、S3导柱34、张力导柱32消磁头58等,直至磁鼓60。
磁鼓60在方向A上倾斜一个导向角,方向A与架在S3导柱34和磁鼓60间的磁带相平行,故包括消磁头58在内的从供带盘2 到磁鼓60间的各磁带导向部件全部与盒底面垂直。以331.5°卷绕角卷在磁鼓60上的磁带由转动导柱即T1导柱35、T2导柱36、T3导柱37及固定导柱55导向,直至倾斜导柱53。其中,固定导柱55与其他转动导柱不同,它使磁带呈螺旋状卷绕起来,因此,在该固定导柱的前后两端,磁带的扭转状态是有变化的。因此,架在磁鼓60-T1导柱35-固定导柱55之间的磁带4a,同架在固定导柱55-T2导柱36-T3导柱37-倾斜导柱53之间的磁带4b相比,其扭转状态是不同的,53是相应于磁带4b的扭转状态,对该设定好的扭转加以解除用的倾斜导柱,从该倾斜导柱53引出的磁带4C已被解除了扭转,沿着与磁带盒中的磁带平行的方向移动。后面的转动导柱T4导柱38、T5导柱39、以及主导轴59、压带轮30都同供带盘2一侧的导带部件一样,同盒底面相垂直。图43为表示未装入磁带盒1时磁带加载装置的主要组成部件的装配关系图。磁鼓60、S3导柱34、T1导柱35、T2导柱36、T3导柱37、固定导柱55、倾斜导柱53、从图2所示状态,按图1中所示的长度L,即从C2向C3移动。其他的导柱31、32、33、38、39、消磁头58、压带轮30、主导轴59处于同图2的状态一样的位置上。这样一来,装置的尺寸就减少了以磁鼓60为中心的磁带加载装置移动的距离(L),这样,便使装置几乎只有磁带盒1的大小,从而达到了装置小型化的目的。如图3所示,本发明不仅仅是以磁鼓60的移动作为装置的移动,而是通过使机盒
体本身一起移动,来达到使磁带录像机减小到只有磁带盒1的尺寸的目的。
图3中整个盒体尺寸的变化与机械系统的小型化,由第66图说明。第66显示第3图中整个盒体尺寸最大时即D的尺寸。本装置中的盒体由带盒支架25的支架本体69及驱动侧外壳300和加载侧外壳301等三个部件组成。驱动侧外壳300固定于驱动底盘63,并共为一体。同样,驱动外壳301则固定于加载底盘64,并共为一体。装载于加载底盘64的导向磁鼓60与加载底盘64一起如图1所示向C1、C2、C3移动时,与加载底盘64共为一体的加载侧外壳301也在移动。而当导向磁鼓60最接近C3和带盒1时,如图3所示,宽度尺寸为D1。
为把磁带盒装入磁带型录像机,从打开带盒支架25到把磁带盒装入磁带型录像机进行磁带加载之前,整个盒体的体积最大,即长为D3,其后,在进行磁带加载并可进行记录重放的状态时(如图2),整个盒体的长度为D2。取出带盒1、仅有带盒支架25装在磁带型录像机上时,整个盒体体积最小,长度仅为D1。因此,当使用者想随身携带磁带型录像机时,便可使其缩小到只有磁带盒尺寸大小的最小状态。
下面就图7以后的附图,对装置进行具体的说明。图7为整个框体长度为D1时全体装置的平面图。装置由供带盘台61、卷带盘台62等带盘驱动部件及以磁鼓60为中心的加载装置组成。如图8所示,底盘由两片板组成,63为上述带盘驱动部件的驱动底盘,64为承载磁鼓60等用的加载底盘,它由固定在驱动底盘63内部的轴支架65上的导柱66a、66b、以及台架导杆A67、台架导杆B68支撑着,并可在其上滑动。下面就图9及其后的附图说明本装置的磁带盒支架机构。图9为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磁带盒装入过程图。磁带盒1沿箭头K所示方向插入带盒支架,这一方向是与以前的插入方向相反的,因为装置的大小只相当于带盒尺寸,可用的空间非常小。由于是单支点的转动,带盒所需的刚性可以得到充分满足。
如图10所示,表示了取出带盒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1为带盒放入状态的侧视图,图12为带盒放入状态的平面图,其中支架体69由把右侧板70、左侧板71可转动地支撑在该支架体两侧上的4根导销72、73,以及与该4根导销72、73相配合的长形导
孔70a、70b、71a、71b支撑着,并可自由上下滑动一定的距离。(图13)。导销72也是磁带盒压簧74的支点,磁带盒压簧74的一端位于与右侧板70、左侧板71做成一体的带盒紧固销75上,另一端与支架体69相连接,因此,右侧板70、左侧板71在该压簧作用下沿离开支架体69的方向被压紧。76为支架支点,分别固定在装在驱动底盘63两侧的右侧基板(未图示)和左侧基板77上,并同支架体69两侧的孔相配合,把支架体69可自由转动地支撑起来。在左侧基板77上的支架点76上,设有支架弹簧78,其一端位于左侧基板77的固定部77a上,另一端同固定在支架体69上的凸轮杆支点销79相配合,把支架体69沿如图10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压紧。在凸轮杆支点销79上可自由转动地支撑着的凸轮杆80如图11、图13(图11的F向视图)所示,凸轮杆80呈L形,由凸起部分80a和凸轮销82组成。其中的凸起部分80a与位于左侧基板77上的凸轮槽77b相啮合;其中凸轮销82与如图12所示的位于传递杆81上的长孔81a相啮合。传递杆81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导销72上,其一端通过解除杆销86、同由销A84、销B85可滑动地支撑在左侧板71的侧面上的盖子锁定解除杆83相联系。盖子锁定解除杆83与传递杆81的位置关系如图15所示,盖子锁定解除杆83的下部形成U形突起部83a。87为保持将磁带从带盒支架和带盒中取出状态时用的锁定爪,其爪部87a同设在支架体69上的锁定销88啮合。锁定爪87在图10的带盒取出状态中,反抗锁定弹簧89的作用,保持逆时针转动后的位置,在图11所示的带盒装入状态下,锁定爪87则被锁定弹簧89沿顺时针方向压紧,至于使其爪部87a同锁定销88相啮合的锁定爪
87的动作,将在后面磁带加载动作中进行说明。
下面就由上述结构构成的磁带支架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如图10所示的磁带盒取出状态中,将磁带盒沿K方向插入。此时,右侧板70、左侧板71在磁带盒压簧74作用下,沿离开支架体69的方向,在导孔70a、70b的范围内被向下压紧。磁带盒紧固销75的下端和右侧板70、左侧板71上的磁带盒接受部70C、71C之间的距离L1比磁带盒1的厚度L2稍大,因此,当带盒1插入时存在对带盒压簧74无载荷。推动支架体69,使磁带盒支架以支架支点76为中心,反抗支架弹簧78的弹力进行转动,则此时凸轮杆80如图10所示在用来导向的左侧基板77上的凸轮槽77b的作用下,以凸轮杆支点销79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样一来,传递杆81以导销72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进一步地说,盖子锁定解除杆83被销A84、销B85导向,并向上方滑动。如图10所示,盖子锁定解除杆83的凸起部分83a位于低于磁带盒1的底面的位置上,但如图14(图12的P-P剖面图)所示,通过向上滑动,该凸起部分则进入标准带盒1的一部分。该部分位置相当于如图57,图58所示的盖子锁定机构的位置,突起部83d同盖子锁定爪17的一端相接触,沿着突起部83a的倾斜部83b,使盖子锁定爪17以爪支点16为中心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同盖子锁定爪17的一部分相接触的突起片15一旦被解除锁定,就可将前盖5打开,如图9所示,磁带盒1从p1位置至p2位置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在p2位置上,盖子开放销90与磁带盒1的前盖5的一部分相接触。盖子开放销90被以开启件支点销92为中心转动的开启件93固定着,开启件支点销设在止动板91上。开启件93通过开启
恢复弹簧94沿顺时针方向压紧,并在如图9所示双点划线的位置上同止动板91的一部分相接触,从而停止运动,当磁带盒1从p2向p3移动后,前盖弹簧(未图示)便使前盖5处于关紧的状态,与前盖弹簧相比,开启恢复弹簧94的弹簧力要小得多,因此,开启件9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直到其一端同止动板91相接触,并进一步使带盒支架转动,则前盖5便如(图9的)实线所示开启,磁带便可引出。回到该实线位置后,锁定销88便同锁定爪87相接触、至此,插入磁带盒的操作便完成了。此时磁带盒1由设在驱动台架63上的多个带盒定位销(未图示)将其底面支撑着,并由这些定位销决定其前后左右方向及高度的位置。由上述锁定销88和锁定爪87所限定的磁带盒支架位置,比这标准磁带盒1与磁带盒定位销相接触的位置,处于能使支架体69转动的位置上,由此差别,磁带盒压簧74通过磁带盒紧固销75,把磁带盒1向下压紧,稳固定位。另外盖子开启销90的转动,是使开启件93的动作用于检出有无磁带盒时用的。在未装入磁带盒、仅装有磁带盒支架的情况下,由于开启件93不从虚线位置转动,故可检出带盒的有无。
下面就图16以后的磁带加载驱动机构的具体装置进行说明。其中95为以图10中支架支点76为中心的支架齿轮,同支架体6、9一起转动。该支架齿轮95如图17所示同主齿轮96相啮合,进一步地把动力传到卸载齿轮A97、卸载齿轮B98、加载齿轮99上。该加载齿轮99驱动设在加载底盘64上的主滑板130,使加载动作可以进行。主齿轮96上有齿轮锁定板133与其做成一体,齿轮锁定爪131以锁定爪轴132为中心,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齿
轮锁定板133上,主齿轮轴137为其转动中心。在齿轮锁定爪131与设在卸载齿轮A97上的齿轮锁定销134相接触的方向上,由齿轮弹簧135将锁定爪131压紧。卸载齿轮A97上设有沿半径方向局部切入的部分,如图18所示,其上还设有大致呈扇形的鼓形件97a,一端固定在绳圈销136上的卸载绳138绕在该鼓形部分97a上。卸载绳138经过绳导销139,在一端固定在左侧基板77上的卸载弹簧140上截止,以此弹簧力把卸载齿轮A97沿顺时针方向压紧。在卸载齿轮B98上,设有板销144,该板销144把向左侧基板77突出的加载齿轮销141、支架锁定解除销142、以及加载弹簧板143可自由转动地支撑于其上。装在作为卸载齿轮B98的转动中心的卸载齿轮轴150上的加载齿轮99,在卸载齿轮B98一侧形成大致螺旋线形的槽99a,在该槽99a中,包含有其一端固定在加载齿轮99上另一端连结到加载弹簧片143的弹簧止推销145上的加载弹簧146。而且,加载齿轮99具有一个向卸载齿轮B98方向突出的加载齿轮锁定销147,它同加载弹簧片143的固定部分143a相接触,使加载弹簧146保持在一定的伸长状态。该加载齿轮锁定销147可自由转动地装在左侧基板77上,并同在加载齿轮锁定弹簧148的作用下,沿顺时针方向被该弹簧压紧的加载齿轮锁定片149相配合工作,因此,阻止了加载齿轮99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图18表示了磁带盒取出时的状态,即同图10所示的带盒支架的位置关系相一致的状态。图19为表示磁带盒装入时的状态,即同图11所示的带盒支架的位置关系相一致的状态。
下面就图20说明同加载齿轮99相连的加载底盘台架64的滑
动机构。图20为表示加载之前机构位置关系的视图,即对应于图18、图19的加载驱动机构的位置关系视图。下面参考图16所示的主要组成部件分解斜视图,对此进行说明。底盘导向件B68固定在加载台架64的左端,并由导向轴66b导向进行滑动,通过滑板导向销152,把形式开关滑板151装在该台架导向件B68上,并可有稍许滑动。在该形式开关滑板151的齿条151a上,与之啮合的是与形式开关臂153装成一体进行转动的形式开关齿轮155。进一步地,设在该形式开关臂153上的形式开关销156,同台架导向件B68的导孔68a相配合。主滑板130上设有形式开关臂153、及作为形式开关齿轮155的转动中心的形式开关臂轴154,并通过2个长孔,使其与底盘导向件B68之间保持可相对滑动的状态。同时,一端固定在形式开关滑板151上的形式开关弹簧157的另一端固定在主滑板130的上部。在主滑板130上,齿条A130a同加载齿轮99相啮合,齿条B130b则同中间齿轮158的大直径部分158a相啮合,159以位于左侧基板77的锁定片轴160为转动中心,其头部159a作为形式开关锁定片,能够可选择地同形式开关滑板151上的形式开关销161相接触。
下面就图23说明同主滑板相连接的磁鼓驱动机构。图23为表示与图20相同的加载前的位置关系图,图24为图23中的A-BC-D-E-F剖面图。另外,在图24中,为了便于理解,将驱动底盘63等相关部件全部表示出来了。中间齿轮轴162设于驱动底盘63上,而对于可自由转动地装在该中间齿轮轴162上的中间齿轮158来说,其大直径部分158a同主滑板130上的齿条
130b相啮合,其小直径部份158b同分滑板A164、上的齿条相啮合,其中分滑板A164在驱动底盘63上由滑动导向销163导引滑动。与分滑板A164共用滑动导向销163作为导向轴的分滑板B172,由齿条172a、〕形弯曲弹簧固定件172b和凸轮172C组成,其中齿条172a同可自由转动地装在加载底盘64上的磁鼓驱动齿轮A165相啮合,其中凸轮172C同选择开关臂166的一端上的选择开关销167相接触。在弹簧固定件172b对面,滑动销定片168可稍许移动地安装在那里,同时,在两者之间,装有带送入弹簧173,并在长孔168a的范围内,使滑动锁定片168沿M方向压紧。滑动锁定片168上,可自由转动地装有滑动锁定杆169,并通过设在其转动轴上的滑动锁定弹簧170,将滑动锁定杆169沿顺时针方向压紧。滑动锁定杆169的爪部169a,同设在分滑板A164上的滑动锁定销171相配合,在这种状态下,分滑板A164与分滑板B172一起动作。与分滑板B172上的齿条172a相啮合的磁鼓驱动齿轮A165,与磁鼓驱动齿轮B174上的小直径齿轮174a相啮合,而磁鼓驱动齿轮B174上的大直径齿轮174b则同磁鼓驱动齿轮C175相啮合。另外这些磁鼓驱动齿轮A165、B174、C175均如图24所示,设在加载底盘64上。另一方面,中间齿轮158的大直径部分158a如图27、图28所示,同带盘驱动齿轮A176上的小直径齿轮176a相啮合,而中间齿轮158上的小直径齿轮158b则与S1导柱驱动齿轮177上的大直径齿轮177a相啮合。带盘驱动齿轮A176上的大直径齿轮176b,与带盘驱动齿轮B178上的小直径齿轮178a相啮合,带盘驱动齿轮B178
上的大直径齿轮178b,与带盘驱动齿轮C179相啮合,因此,传递结果将使速度提高。带盘驱动齿轮C179被压入到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带盘驱动齿轮轴180上的滑动支架181上,与其成为一体,带盘驱动齿轮轴180固定在轴支架65上。在滑动支架181的上部凸缘部份181a上,装有摩擦部件A182、B183,同时,形成带盘驱动齿轮D184的转动中心轴。对带盘驱动齿轮D184来说,由于在带盘驱动齿轮C179之间,设有带盘驱动联轴器弹簧185(压簧),因此,对带盘驱动齿轮C179的驱动力,通过摩擦部件B183,传递到带盘驱动齿轮D184上。另外,在带盘驱动齿轮轴180上,带盘驱动片187在板簧188作用下压紧在摩擦部件A182上,其中带盘驱动片187上可自由转动地装有与带盘驱动齿轮D184相啮合的带盘驱动齿轮E186。因此,如图28所示,当对带盘驱动齿轮C179作用一沿逆时针方向的驱动力时,便通过滑动支架181、摩擦部件A182,使带盘驱动片187进行逆时针方向的转动,直至带盘驱动齿轮E186同供带盘台61上的齿轮61a相啮合,从而完成从中间齿轮158到供带盘台61上的齿轮61a的传递运动过程。这一过程便是为了在卸载动作时,把已经引出来的磁带卷到送带盘2上去。
下面就图29~31,说明同S1导柱驱动齿轮177相连的S1导柱31、S2导柱33、以及消磁头58的移动机构。
S1导柱驱动齿轮177同图23中所示的选择开关杆166具有一个共同的转动中心,如图31所示,选择开关杆166在杆弹簧193(见图23)作用下,沿顺时针方向压紧在驱动齿轮片191上的S1导柱驱动齿轮轴192下部的大直径处,而S1导柱驱动齿轮轴192的上部的小直径处,可自由转动地安装着S1导柱驱动齿轮177。其
中的驱动齿轮片191通过圆柱190固定在驱动底盘63上。与S1导柱驱动齿轮177相啮合的S1导柱齿轮194,同S1导柱31结合为一体,并以S1导柱轴195为中心转动。
固定有消磁头58及S2导柱33的消磁头固定板196,从压板200下面用螺钉把插在导板197上的长孔197a中的两个圆柱体198、具有齿条的板形齿轮199,以及压板200固定在一起,从而消磁头固定板196、板形齿轮199以及压板200都可滑动地装在导板197上。在该导板197的另一个长孔197b上,也同样插入有两个圆柱体201,并通过压板202,使S3导柱支架203装在该长孔197b上,并可相对于导板197自由滑动。导板197由两个圆柱体204固定在驱动底盘63上。板形齿轮199通过消磁中间齿轮205同S1导柱齿轮194相连接。在S3支架203上,可以板轴207为中心自由转动地装有S3板206,S3导柱34固定在S3板206上。但是,通常S3板206都是由板簧208沿逆时针方向压紧。因此,S3板206的突起部分206a便被保持在与S3板支架203的侧面相接触的位置上。S3板簧209位于S3板支架203的U形槽中,并被抓紧在分滑板B172和S3板支架203之间。在该板簧209的弹力作用下,使分滑板B172的弹簧固定部172b的端面部份172d,与S3板支架203的U形槽开口端面部份203a保持在相互接触的位置上。32为张力导柱,可以以张力导柱轴210为中心进行转动,并在张力弹簧211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压紧。该张力导柱32随着S1导柱31一起转动,且张力导柱32的柱臂212可以与S1导柱31的支架部份31a相接触。图29为使用S型带盒30时,当加载结
束时的位置关系图。
图32~34表示了带盒检出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即当带盒支架装入录像机之后,判断带盒是否收容在带盒支架内,并自动对磁鼓60的移动量及箱体的移动量自动地进行切换。在本实施例中,为进行这种判断,采用了检出带盒1的方式。当然,对这种方法来说,若对位置不加限制时,还可以写出多个不同的检出方法。下面就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图32表示未装带盒1时的状态,图34表示使用带盒1时的状态。在轴支架65上,固定有执行元件支架214,在执行元件支架214上,可自由转动地安装着执行元件213,在该执行元件支架214附近,可自由转动地安装着锁定解除臂215,锁定解除臂215在锁定解除弹簧216的作用下,受到顺时针方向的压紧力,而位于下部并设在该锁定解除臂的端部的解除销217,则与滑动锁定杆169的突出部分169b相接触,使滑动锁定杆169反抗滑动锁定弹簧170的作用力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锁定解除弹簧216的弹力比滑动锁定弹簧170的弹力大得多。因此,使滑动锁定杆169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使滑动锁定杆169的爪部分169a和分滑板A164上的滑动锁定销171的配合关系被解除。沿执行元件213的下部延伸的杆部213a,同锁定解除臂215的端部相接触,通常,如图33所示,杆部213a在锁定解除弹簧216的弹力作用下,保持在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位置上,执行元件213的头部213b则与上述杆部213a相反,向上延伸,位于带盒安装空间之中。但是,在带盒未安装的情况下,则保持实线的位置。在带盒1插入动作作用下,执行元件21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该执行元件213的杆部213a则进一步使锁定解除臂215沿逆时针方向转
动。就这样,如图34所示,由于滑动锁定杆169脱离了锁定解除臂215的控制,从而在滑动锁定弹簧170作用下顺时针转动,其爪部分169a和分滑板A164上的滑动锁定销171相接触。
下面对磁鼓60附近的加载机构进行说明,图35、36为加载前主要部件的装配图,其中图36为图35的F向视图。下面参照图43所示的分解斜视图,对此进行说明。磁鼓支架218沿图37所示的Y方向,相对于加载底盘64倾斜一定的角度,与加载底盘64构成一体。在该磁鼓支架218的上表面218a上,可自由转动地安装着两个导辊219,而且在以中心销220为中心,可进行少许移动的辊板221上,可自由转动地安装着一个导辊222。这三个导辊219、222大致呈三角形布置,并同加载环223上的V形槽223a相啮合,对磁鼓的转动起导向作用。其中,加载环223与磁鼓60构成一体,并与该磁鼓60有一个倾斜角(该倾斜不同于上述磁鼓相对于磁鼓支架的倾斜)。加载齿轮224也与磁鼓60构成一体,并与该磁鼓60有一个倾斜角(该倾斜角相同于加载环223与磁鼓60间的相对倾斜角)。该加载环223和加载齿轮224的转动平面与磁鼓支架218的上表面218a相平行。相对于该加载环223,在上面装有T1导柱35、固定导柱55、T2导柱36的主动板225,以板支点销226为中心可自由转动,并在主动板弹簧227的作用下,沿顺时针方向被压紧。另外,在主动板225的后部,设有T3导柱37、倾斜导柱53的分动板228,可在加载环223上的导向部分223b的长孔中移动,并在分动板弹簧229作用下,被压紧在主动板225的侧面上。加载环223如图41、36所示,呈倾斜状态,而加载环223上用于为分动板228导向
的导向部分223b则与其不同,是呈水平导向状态。230为主动推板,被螺钉从下方固定,并将分动板228固定在导向部分223b上,使其可沿导向部分223b上的长孔自由滑动。231在加载过程中,同分动板228的端部228a相接触,从而作为限定分动板228的位置的分动板止动件,被固定在加载底盘64上。232为主动板止动件,同止动片234一起,限定主动板225的位置。235为对S3导柱34进行导向并决定其最终位置的S3导向板,其上的U形槽部分235a同图30所示的S3导柱34的柱轴34a的下部突出部分相配合,并对其进行导向。以上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下面以该实施例为基础,联系上述带盒支架的动作,对机构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首先,将带盒1插入带盒支架,然后压下带盒支架,确定好带盒支架的位置。在这个动作中,支架齿轮95沿着从图18到图19的位置顺时针方向转动,支架齿轮95同主齿轮96相啮合,主齿轮96通过齿轮锁定爪131同卸载齿轮A97相啮合。因此,主齿轮96和卸载齿轮A97在图18的位置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卸载绳138与此同时卷到鼓形部件97a上。因此,卸载弹簧140被牵伸,具有可使卸载齿轮A97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运动趋势。由于卸载齿轮B98也同卸载齿轮A97相啮合,因此在带盒的插入动作牵连下,卸载齿轮B98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到图19的位置。但是,加载齿轮99则由于加载齿轮锁定板149限制了其在图18所示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因此,加载弹簧板143离开加载齿轮锁定销147,牵伸加载弹簧146。加载弹簧146位于槽99a之内,因此,加载弹簧146沿着呈螺旋线形的槽99a,卷向卸载齿轮轴150。这是因为,这样做使加载
弹簧146的长度变化同卸载齿轮B98的转动角相比,是逐渐减少的。这样,就减少了由带盒压入动作的操作者造成的带盒支架的转动负荷,使加载弹簧146的长度变化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同理,使卸载齿轮A97的鼓形部分97a变为扇形,也就减少了卸载弹簧140的长度变化量。这样,如果使加载弹簧146不断压入并继续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话,则将接近转动过程的终端,且卸载齿轮B98上的加载齿轮销141如图19所示,同加载齿轮锁定板149的一端相接触,且该加载齿轮销141便抵抗加载齿轮锁定弹簧148的弹力,使加载齿轮锁定板149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虽然加载齿轮99的转动被该加载齿轮锁定板149所阻止,但一旦阻止被解除,加载齿轮99还是在加载弹簧146的弹力作用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另外,锁定爪87由锁定弹簧89沿逆时针方向压紧,但当带盒取出,即如图18所示的状态时,通过锁定爪87,利用卸载弹簧140的弹力,使支架锁定解除销14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固定了支架解除销142的位置。因为随着带盒支架的插入动作而连动的卸载齿轮B98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所以,锁定爪87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同锁定销88相啮合(见图19)。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主齿轮96、卸载齿轮A97、卸载齿轮B98随带盒支架的插入动作而转动,而只有加载齿轮99在带盒支架插入动作结束之前,就能解除锁定,在加载弹簧146的作用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这就是说,由于加载齿轮99的转动直接同加载动作相连系。因此,使标准带盒1插在一定的位置上,作为保证充分加载的必要条件,与其它齿轮96、97、98不同,带盒1插入之后,由于带盒压簧74的受压动作,利用具有稍许余地的压下带盒支架,从而解除加载齿轮99的锁定。该加载齿轮99被解除锁定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则
主滑板130从图20的位置移向图22的位置。由于主滑板130的移动,使中间齿轮158转动,并使分滑板A164沿与主滑板130相反的方向移动(见图26)。如图33所示,由于带盒的装入,使执行元件21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即虚线的位置)。因此,如图32所示,滑动锁定杆169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滑动锁定销171相啮合,即成为如图34所示的位置关系。分滑板B172同分滑板A164一起移动。由于分滑板B172的移动,使同分滑板B172的头部的凸起部分172C相接触的选择开关销167脱离开凸起部分172C,并在杆弹簧193的作用下,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上述选择开关销167装在选择开关杆166的一端,而装在选择开关杆166的另一端的U形部分166a如图20所示,则同模式锁定片159相啮合。因此,当选择开关杆166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便使模式锁定片159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即如图22所示。上述模式锁定片159的转动是在主滑板130移动的开始进行的。因此,当主滑板130继续移动时,由于该模式锁定片159位于模式开关滑板151上的模式开关销161的移动空间中(该模式开关滑板151是装在台架导向件B68上的)。因此,该模式锁定片159的端部159a同模式开关销161相啮合。这样一来,在模式锁定片159的作用下,模式开关滑板151被停止了移动,但由于作为模式开关齿轮155的转动中心的杆轴154与主滑板130一起移动,因此,如图22所示,模式开关齿轮15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底盘导向件B68相对地离开主滑板130,模式开关弹簧157则积蓄起很大的弹力。就这样,加载齿轮99的转动直接传递
到主滑板130上,但底盘导向件B68却只从主滑板130移动很少一点距离。这是因为主滑板130的移动量与如图1所示的磁鼓60从C1的位置移动到C3的虚线位置的移动量相同,而此时底盘导向件B68的移动量与磁鼓60从C1的位置移到C2的虚线位置的移动量相同的缘故。换句话来说,由于模式开关齿轮15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所造成的主滑板130与底盘导向件B68的相对离开量为图1所示的L值。
下面就在主滑板130作用下转动的中间齿轮158及其连带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前所述,分滑板B172同分滑板A164一起沿与主滑板相反的方向移动,而该移动量由于中间齿轮158而减少,该值等于如图1所示的L长度。由于磁鼓驱动齿轮A165设在加载底盘64上,因此,与底盘导向件B68的移动是相同,分滑板B172也进行相对移动,从图23移动到图26的位置。由于分滑板B172与磁鼓驱动齿轮A165的相对移动造成的磁鼓驱动齿轮A165的转动,便传递到了磁鼓驱动齿轮B174和磁鼓驱动齿轮C175上,并使磁鼓驱动齿轮C17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如图29、30所示,中间齿轮158的转动也传递到S1导柱31、S2导柱33、消磁头58上使其移动。其中S1导柱3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S2导柱33、消磁头58上使其移动。其中S1导柱3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S2导柱33、消磁头58从图35的位置向图39所示位置即向带盒位置移动。张力导柱32的位置依赖于S1导柱33,即当S1导柱3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张力导柱32便随之运动並在张力弹簧211的作用下沿递时针方向转动。另外,在S3板弹簧209的作用下,同分滑板B172相连接的S3板支架203,随着分滑板B172的移动而向与消磁头58相反的方向移动。在上述移动过程中,最初S3导柱206在板弹簧208作用下压紧在S3板支架203的侧面上,而装在加载底盘64上的S3板导向件235则相对靠近S3板206,对S3导柱34进行导向,並使S3板206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逐渐接近磁鼓60。最后,在位于S3板导向件235上的U形槽235a的末端,由板弹簧209压紧定位。如图40所示,磁带导向部件从供带盘2到磁鼓60之间的这些磁带导向件就这样,结束了加载动作。下面,对磁鼓60及主动板225、分动板228的动作进行说明:加载底盘64与底盘导向件B68构成一体,当加载齿轮99及主滑板130移动一定长度(LB)时,只相对于带盒1变化如图7所示的LA长度。因此,磁鼓60从图1的位置C1变化到位置C2,与此同时,磁鼓60由于磁鼓驱动齿轮C175的转动传递到加载齿轮224上的原因,而得到了沿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动力,又由于主动板225沿递时针方向受到主动板弹簧227的作用,从而在加载前,T1导柱35、固定导柱55、T2导柱36的位置便可如图35、图36所示。由于分动板228被分动板弹簧229压向主动板225一侧,因此,加载之
前的T3导柱37、倾斜导柱53如图35、图36所示位于带盒1的开口中。另外,如果使加载齿轮224从上述状态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使加载底盘64向带盒1一侧移动的话,则当转动约150°时,分动板228的头部228a便同设在加载底盘64上的分动板止动件231相接触,如图40表示了这种状态下的平面图,图41则表示了图40中的X向视图。加载环223的转动中心如前所述在y方向上倾斜有一定角度,因此,从T1导柱35到倾斜导柱53之间的各个导柱在加载前都位于如图35所示的最高位置,在图40中,则位于大大低于如图41所示的磁带4的位置。如果使加载齿轮224从上述状态再进行转动的话,则分动板228便反抗分动板弹簧229的作用力,在加载环223的导向部分223b的长孔中移动,然后停止在图示位置上。此时,由于加载环223的导向部分223b处于相对于加载环223以一定角度相倾斜的平面状态,因此,分动板228便相对于加载环223上升,在加载结束的时候,T3导柱37、倾斜导柱53从实线位置移动到虚线位置。另一方面,相对于主动板225来说,加载齿轮224的转动速度一旦加大,则主动板225上的突起部分225a便与设在主动板止动件232的一端上的凸起部分232a的右侧面232b相接触。然后,当加载齿轮224再进一步转动时,主动板225便以板支点销226为中心,反抗主动板弹簧227的作用力,开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主动板225上的突起部225a同主动板止动件232上的凸起部分232a相接触的部分,则从右侧面232b移动到其上部侧面232c处,主动板225因此转动了约120°,如图37所示,T1导柱35便接近了磁鼓60。此时,主动板225与主动板止动
件232均由止动板234来定位。这样一来,加载齿轮224便停止转动,但由于预先已确定了:在分滑板B172作用下,磁鼓驱动齿轮A165的转动量要大于加载齿轮224的必要转动量,因此,在加载齿轮224停止转动之后,加载底盘64向带盒1一侧移动的过程中,便将分滑板B172压向带盒1一侧。如图26表示了这一位置关系。当分滑板A164移动了一定距离,且分滑板B172向反方向移动某一距离时,滑动锁定杆169便同分滑板A164上的滑动锁定销171相接触,因此,滑动锁定杆169和滑动锁定片168与分滑板A164一起移动,加载压簧173受力拉长,使分滑板B172向PP方向压紧。该弹簧力使加载齿轮224向加载方向靠近。换句话说,该弹簧力便是使主动板225牢固地压附在主动板止动件232上的压紧力。磁鼓60在装带之前为如图35所示的倾斜状态,而当加载结束时,则为如图2所示的在A方向上倾斜一个导向角的状态,以满足所谓“U形加载路线”的必要条件。另外,这里不对压紧轮30、T4导柱38、T5导柱39的动作以及其移动过程作详细的说明,但应说明的是,它们都是同驱动底盘63相垂直的导柱形部件,要做到由分滑板A164输入的动力带动这些部件动作,並使机构利用一般的方式移动到一定的位置,是不存在什么困难的。图39表示了在这种情况下加载结束时的状态图。
下面就磁带卸载动作及带盒的推出动作进行说明。接到带盒取出指命之后,在马达(未图示)的驱动下,如图19所示的齿轮锁定爪131上的锁定解除部分131a受到FA方向的作用力,並克服齿轮弹簧135的弹簧力,使齿轮锁定爪13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其与齿轮锁定销134脱离啮合。这样一来,卸载齿轮A97便在卸
载弹簧140的作用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卸载齿轮B98也开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当卸载齿轮B98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连接在卸载齿轮B98和加载齿轮99之间、並将主滑板130向加载方向压紧的加载弹簧146,则由于加载弹簧片143上的止动件143a和加载齿轮锁定销147相啮合,而失去了作为弹簧的压紧作用。因此,从这以后,由于加载弹簧片143上的止动件143a和加载齿轮锁定销147相啮合的位置关系,造成卸载齿轮B98和加载齿轮99一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最后,加载齿轮锁定销147越过加载齿轮锁定片149的爪部分,装置的位置关系如图18所示。另外,这时由于卸载齿轮B98的转动,使在加载齿轮销141的作用下,加载齿轮锁定片149沿逆时针方向被推动的趋势得以解除,又由于该加载齿轮锁定片149在加载齿轮锁定弹簧148的作用下自由转动一定的角度,因此,便可同加载齿轮锁定销147相啮合。在加载齿轮99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作用下,主滑板130也开始向卸载方向移动。此时,连接在主滑板130和模式开关滑板151之间的模式开关弹簧157使模式开关滑板151和主滑板130相互接近,因此,模式开关齿轮15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近180°,当其转动到使模式开关销156接触到底盘导向件B68的导向孔68a的最下端时便停止下来。转动一旦停止,则主滑板130和底盘导向件B68便一同向卸载方向移动。同时,S1导柱31、S2导柱33、消磁头58也随着主滑板130移动,进行与加载相反方向的卸载动作。由于柱杆212与S1导柱31的支架部分31a相接触,从而张力导柱32在S1导柱3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推动作用下,也进行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並同S1导柱31一起,缩进带盒1的开口部分中。分滑
板B172与分滑板A164一起向带盒1一侧移动,因此,装有S3导柱34的S3板支架203便由于分滑板B172上的挂弹簧部分172b的端面部分172d与S3板支架203上的U形槽开口端面部分203a相接触,从而向带盘一侧移动。S3导柱206则由于脱离了S3板导向件235的约束,从而在板弹簧208的作用下,保持在使其上的突起部分206a与S3板支架203的侧面相接触的位置上。由于分滑板B172和导轮驱动齿轮A165的相对移动而产生的导轮驱动齿轮A165的转动,传递到加载齿轮224上,使其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主动板225则随着脱离与主动板止动件232的凸起部分232a的啮合,在主动板弹簧227的作用下,恢复了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分动板228也在分动板弹簧229的作用下向主动板225一侧移动,然后与主动板225一起,连同加载环223、磁鼓60一道,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恢复到图35所示位置后便停止运动。另外,T4导柱38、压紧轮30、T5导柱39也同该卸载动作发生连动而恢复到原始的位置上。利用供带盘台61的驱动机构,可消除由于上述卸载动作引起的磁带松弛现象,如图27所示。如上所述,带盘驱动片187具有传递摩擦力的功能,因此,由中间齿轮158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引起的带盘驱动齿轮C179沿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便可使带盘驱动片187沿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並使同带盘驱动齿轮D184相啮合的带盘驱动齿轮E186同供带盘台61上的齿轮部分61a相啮合。此时由于带盘驱动齿轮D184的转动是由从带盘驱动齿轮C179传递来的摩擦力作为动力驱动的,因此,卷回到供带盘上的磁带量便会存在一些误差,由于这一误差,把磁带完全卷回所需的带盘必要转数则应变为无误
差状态下的磁带完全卷回所需的必要转数+a,余下的力则被滑动吸收。就这样,在卸载动作即将结束时,卸载齿轮B98上的支架锁定解除锁142使锁定爪87克服锁定弹簧89的弹力,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锁定销88便从锁定爪87中脱开,带盒支架便在支架弹簧78的作用下如图10所示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然后停止。在这一转动过程中,前盖5、后盖6是关闭着的,盖子锁定解除杆83上的突起部分83a退离带盒1,因此,前盖5、后盖6便都不能打开。另外,在该转动过程中,同支架齿轮95相啮合的主齿轮96与齿轮锁定爪131一起,从图19向图18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卸载齿轮A97上的齿轮锁定销134同齿轮锁定爪131在带盒支架转动结束之前便互相啮合,回复到图18所示的位置上。开启部件93也在回位弹簧94的作用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回位。进一步地,如图33所示的作为带盒检出工具的执行元件213便将磁带盒1从带盒支架中取出,然后回到实线位置,如图32所示,向带盘台一侧移动並复位的分滑板A164和分滑板B172之间的啮合也被解除了。至此,装置完全恢复到带盒安装前的状态。
下面,将对在不把带盒1装入带盒支架的情况下,仅把带盒支架装在录像机上的状态,以其与前述情况相比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由于带盒1未装入,因此,执行元件213便不转动,处于实线位置上,从而分滑板A164在中间齿轮158的作用下沿与主滑板130相反的方向移动,但是分滑板B172则固定在如图32所示的位置上,其中主滑板130、分滑板A164、分滑板B172的位置从图23移动到图25所示的位置上。另外,因分滑板B172不动作,因此,选择开关杆166也仍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形式锁定片159
也保持图20所示的加载前状态不度。因此,当主滑板130在加载齿轮99的作用下,向带盘台一侧移动时,形式开关滑板151上的形式开关销161不同模式锁定片159相啮合,因此,主滑板130的移动量=加载底盘64的移动量。其结果如图21所示。虽然分滑板B172是固定在驱动底盘63上的,但是此时加载底盘64的移动量则比装有带盒1时的移动量要大,因此,就加载结束时分滑板B172和磁鼓驱动齿轮A165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说,在如图25所示的未装带盒1时的情况下的上述相对位置关系,与如图26所示的装有带盒1时的情况下的上述相对位置关系是相同的。可以说,加载底盘64上的加载环223和加载齿轮224的转动角也没有变化。因此,主动板225、分动板228的动作与装有带盒1时相比,完全没有变化。由于分滑板B172的位置没有变化,使S3板支架203与驱动底盘63的位置也与加载前相同。但S3板206则在设于加载底盘64上的S3板导向件235的导向作用下,接近磁鼓60。结果当加载结束时,该磁带的走带路线便如图43所示。T4导柱38、压紧轮30、T5导柱39的位置与图39(也与图2)的位置相同。S1导柱31、张力导柱32、消磁头58、S2导柱33也与图39相同。S3导柱34、T1导柱35、固定导柱55、T2导柱36、T3导柱37、倾斜导柱53、及磁鼓60的位置,同图39相比,则位置变化如图1、图7所示的“L”长度。就卸载动作来说,与上述情况相比,没有特别的不同,当卸载结束后,便完全与使用了磁带盒1时相同。
就这样,装带前,磁鼓60位于第1位置。将带盒收入带盒支架,並将带盒支架装在录像机上,然后磁鼓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
加载动作结束时,便得到了一确定的磁带走带路线。而如果将未收入带盒的带盒支架装在录像机上时,磁鼓便从第1位置越过第2位置,移动到第3位置上,各个导柱形部件也都与装有带盒时一样地进行移动。结果,除在装有带盒进行记录重放的情况之外,例如在未装带盒以便于携带等情况下,以磁鼓为中心的加载装置在平面上来说,便几乎完全收缩在带盒所占的空间之内,因此,便可达到使装置缩小到与带盒大小几乎相等的尺寸的目的。
根据以上说明,本装置具有如下效果:
(1)在装有带盒的情况下进行记录重放时,磁带的走带方式使磁带加载可在目前最小的装置上进行。
(2)将带盒不装入录像机中,如若在携带或保管的情况下,可使机身缩小到只有与带盒1的大小几乎相等的极限尺寸。
(3)即使在未装带盒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与装有带盒时相同的加载动作。为此,此时位于带盒开口部分的多个导柱从带盒开口部分移开-从驱动底盘方面看是从磁鼓部分移开,並移动到一定的位置上。因此,同在不加载的情况下使磁鼓和导柱接近带盘台的方式相比,磁鼓的位置与磁鼓接近带盘台时的位置C3之间不多的空间,便可不被所说多个导柱所占有就能完成机构动作。
(4)为达到装有带盒时装置的最小型化而采用了磁鼓移动机构,从而构成了只有带盒尺寸大小的装置,因此,也就减少了构成装置外形尺寸所必需的部件。
下面参照附图,对在本发明的磁带加载装置上,使用短时记录用的磁带盒(将在后面讲述),用此种大小只有带盒尺寸的装置,进行
记录重放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表示了磁鼓60的移动轨迹,位置C1为加载前磁鼓60的位置,位置C2为使用带盒1进行记录重放时磁鼓60的位置,而位置C3则为未装入带盒1时磁鼓60的位置,从这方面来说,当磁鼓60在位置C3上时,也可将磁带以一定卷绕角卷到磁鼓60上,进行记录重放。图61表示了与图1相同的带盒1及磁鼓60的位置关系图,其中开口部可扩大到即使磁鼓60在位置C3上时,也不会与磁带盒1发生重叠,如图61所示。对于如上所说明的8mm磁带盒1来说,由于扩大开口部便减少了记录时间,因此,这种磁带盒便被称为短时记录用的磁带盒30。另外,为了明确地将带盒1与短时记录用的带盒相区别,以便进行对比,以下将把带盒1称为标准带盒,对短时记录用磁带盒继续进行说明。
下面我们对如上所说的短时记录用磁带盒30,也就是参照附图,对欧洲公开专利0153137号、题为“Tape Cassette for short Time Recording”的专利说明书,对其中所述方案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63为该短时记录用磁带盒(以下称为S带盒)的平面图,图62为其内侧的斜视图。S带盒30几乎与标准带盒1的外形完全相同,在此则仅对两者之间不同的部分进行叙述:由于记录时间短,因此,对带盘31、32来说,其上的凸缘31′、32′只要采用小直径的便可以了。所以,用于引出架在前部的磁带4′的开口部39的尺寸便可大幅度地扩大。由于剖面线部分41是标准带盒1的带盒支撑部位,因此,从互换性的观点看来,便不包括在开口部39之内。33为带盘锁定件,其他如上所述的前盖5、后盖6、盖子锁定机构
等的功能、形状、尺寸均与标准带盒1相同。因此,在标准带盒1和S带盒30之间,由于除记录时间差异外,不存在功能上的差别,故完全具有互换性。
采用本发明的磁带走带系统,可以在装入S带盒30或装入标准带盒时都能进行记录重放,虽然磁鼓60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但不影响磁带的稳定运行。下面对此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4~6,对作为磁带运行的基本概念的“交叉线”(crose line)进行说明。图4为磁带走带路线图,其特征在于采用一般称为“μ型磁带加载路线”的方式,磁带从卷带盘106上引出,经过主导轴105、异柱A120,到达磁鼓104,这段磁带相对于位于带盒101中的磁带没有扭转,也就是说,磁鼓104仅在与介于磁鼓104与导柱A120之间的磁带相平行的方向上,即图中P方向上倾斜一个导向角。磁带从磁鼓104引出,经过消磁头121、导柱B122、异柱C123、並在倾斜导柱125上消除扭转,从垂直导柱124到达供带盘102。
介于磁鼓104至导柱C123之间的磁带,向一个方向倾斜着,如图6所示,导柱B122、导柱C123均为垂直于磁带103C的转动导柱,因此,如果假想在该导柱的下面有一个与导柱相垂直的平面的话,则为图6中的平面A126。该平面A126是与磁带103C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並与磁带103C的带面相垂直的平面。也就是说,导柱B122、导柱C123相对于该平面A126垂直地竖立着,磁带103c则在与该平面相平行的平面上移动。故如果以该平面A126为基准面的话,则表现出磁带不存在扭转的现象。该图的K向视图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清楚地看到平面126与磁
带103c、导柱B122的位置关系。假设当平面A126离开磁带103c的磁带中心线移动任意距离S1,则相对于带盒内的磁带103没有扭转的基准磁带部分,即磁带103d,也有一个离开该磁带103d的中心线距离为S1的基准平面127。在图5中,这两个平面相交于128点,在图6中,则由于两者均为平面而表现出交点128为一条直线。该交线便称为“交叉线”(crose line),与磁带103c、103d的带中心线交点D在同一位置上。换句话说,“交叉线”就是表示扭转的磁带103c的高度与磁带103d相同时的位置线。虽然,倾斜导柱可以消除磁带的扭转,但由于其本身的直径较小的原因,几乎不能指望磁带高度差的消除。因此,将倾斜导柱的安装位置,设在可以消除扭转的磁带103c的高度差部分的“交叉线”旁边,这一道理,便很容易理解了。而且,如果按照该磁带的扭转状况,使倾斜导柱125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倾斜方向及磁带必要卷绕角,则磁带的扭转便可消除。
下面以图1、图2、图64为主,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的磁带走带系统。
如图1所示,磁鼓60可相对于带盒移动到位置C2、C3,当装有带盒1时,便位于位置C1,即夹着架在前部的磁带4′,位于与供带盘31、卷带盘32相对的位置上。在这种状态下便可以检测出带盒的种类。如果使用的是长时间记录用的标准带盒1的话,磁鼓60便移动到位置C2,与此同时,多个导柱进行磁带加载动作,使磁带以必要卷绕角卷绕到磁鼓60上去;而如果使用的是短时记录用的S带盒30的话,磁鼓60则越过位置C2到达位置C3,同样,与此同时,插在带盒的开口部分7中的导柱,将磁带4′从带盒中拉
出,进行加载动作,使磁带在磁鼓60上卷过331.5°卷绕角。
图64表示了使用S带盒30时磁带加载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磁带4由供带盘31送出,经过S2导柱33、S3导柱34、张力导柱32、消磁头58等,到达磁鼓60。磁鼓60仅在A方向上有一倾斜导向角。A方向与架在S3导柱34和磁鼓60之间的磁带相平行,因此,从供带盘31到磁鼓60之间的各导带部件,包括消磁头58,全都与带盒底面相垂直。磁带在磁鼓上卷过331.5°的卷绕角,並由T1导柱35、T2导柱36、T3导柱37这些转动柱,以及固定导柱55进行导向,到达倾斜导柱53。其中,固定导柱55与其他转动柱不同,由于磁带在其上以螺旋状卷绕,因此磁带的扭转状态在该固定导柱55的前后是变化的。因此,架在磁鼓60-T1导柱35-固定导柱55之间的磁带4a,与架在固定导柱55-T2导柱36-T3导柱37-倾斜导柱53之间的磁带4b之间,具有不同的扭转状态。53是为了消除磁带4b的扭转状态而设置的倾斜导柱,磁带4c从该倾斜导柱53引出,並被消除了扭转状态,在与带盒内的磁带同一的平面上移动。这以后的转动导柱如T4导柱38、T5导柱39、及主导轴59、压紧轮30均与供带盘31一侧的磁带导向部件一样,与带盒底面相垂直。28a为如前所述的“变叉线”,表示了可消除磁带4b与磁带4c之间的高度差的位置。该交叉线”28a的位置决定于磁鼓60的位置,因此,当使用如图2所示的标准带盒1时的“交叉线”28b也没有相对于磁鼓60的位置上的变化。如上所说的图2表示在图64中所示装置上,装入标准带盒1时的走带路线图,与图64相比,图2中的磁鼓60、S3导柱34、T1导柱35、T2导柱36、T3导柱37、固定导柱55、倾斜
导柱53的位置发生变化,这些磁带导向部件如图61所示,与架在带盒前面的磁带4′在垂直方向上仅变化L长度。从倾斜导柱53引出的磁带,也就是架在倾斜导柱53、T4导柱38之间的磁带4c,其长度方向也与架在磁带盒前面的磁带4′相垂直。如上所述,由于磁鼓60的移动方向与磁带4c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因此,即使倾斜导柱53和T4导柱38之间的距离随着磁鼓60的移动而变化,但磁带在倾斜导柱53上的卷绕角α並不变化。
为了使磁带走带稳定,必须保证在磁带上不产生张力分布不匀的现象,即保证当假设将磁带在宽度方向上截断时,磁带的走带系统应能保证断面上各点的张力是均匀的。为此,必须保证倾斜导柱53的位置、磁带在其上的卷绕角α、相对于磁带的倾斜角、以及倾斜方向,都分别保持在预定值上不变,其中,倾斜导柱53的位置是相对于磁鼓60的相对位置,而且,倾斜导柱53也与磁鼓60一同移动,因此,该位置关系並不变化。其次倾斜角、倾斜方向也因为倾斜导柱53是在与架在磁带盒前面的磁带4′相垂直、並与磁带盒底面相平行的平面上移动,因此,该倾斜角、倾斜方向也没有移动前后的变化。
对磁带卷绕角α来说,当架在倾斜导柱53和架在T4导柱38之间的磁带4c相对于移动方向有一角度时,倾斜导柱53的卷绕角便需随着磁带的移动而变化,这样便不能保证如前所述的使磁带运行稳定地进行,因此,在本发明中,使磁带4c与磁鼓60的移动方向相平行,以此来保证该卷绕角α不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使供带盘一侧的磁带导向部件31~34均同磁带盒底面相垂直,並且,磁鼓60的倾斜角与导向角相同,倾斜方向也必须同磁带输入方向一致,在这些条件下,磁带4a的扭转状态便
完全被确定了。由于该磁带4a的整个走带过程的占有面积非常大,而且不能使磁带4c与架在磁带盒前面的磁带4′相垂直,因此,在本发明中,则利用设置相对于磁带4a倾斜有一定角度的固定导柱55,以及把该固定导柱55的倾斜方向、倾斜角、磁带卷绕角,以及位置都确定在一定值上的方法,使磁带4b产生新的扭转,这样,在倾斜导柱53的作用下,便可使磁带4c与架在磁带盒前面的磁带4′相垂直。
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即:要使从倾斜导柱53引出的磁带4c与架在磁带盒前面的磁带4′相垂直,则不仅可以把倾斜导柱设在卷带盘一侧,也可以设在供带盘一侧,还可以同时设在上述两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磁鼓60的移动方向与架在磁带盒前面的磁带4′相垂直,但是,如果不完全垂直,而是确定一个任意的移动方向,也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如按照本实施例所述的那样,使磁鼓60的移动方向为与架在磁带盒前面的磁带4′相垂直的方向的话,则由于磁鼓的移动,可使装置所占用的面积最小。无论是标准磁带盒1,还是短时记录用的磁带盒,即S磁带盒30,在它们各自的磁带盒开口部分中,即在包含有供带盘2和卷带盘3之间的中点、並与架在磁带盒前面的磁带4′相垂直的直线部分上,都具有最大的空间,因此,如使磁鼓60沿该直线移动,则无论是标准带盒1,还是S磁带盒30,都可以最有效地将磁鼓60缩进带盒中。
这样做的结果,便可使装置中机构集中、使装置小型化。
下面,就将短时记录用的S磁带盒30装入录像机中时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
对安装磁带盒支架的动作来说,同使用标准磁带盒1时相比,使用S带盒30时並没有特殊的变化,因此,对此不作说明。接着,如图32~34所示,进行磁带盒1的检测,假如有磁带盒1时,执行元件213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分滑板B172便与分滑板A164一起移动,下面就对此进行说明。动作的结果是磁鼓60从位置c1移动到位置c2,然后停止,完成如图2、图39所示的磁带运行。假如有短时记录用的带盒,即S磁带盒30时,如图62所示,在带盒内侧下部有一凹形部分30a,因此,当将S磁带盒30装入磁带盒支架,並将磁带盒支架压下时,如图33所示,该凹形部分30a正位于执行元件213处,故执行元件213不移动,仍位于图中实线位置上,这种情况与未装有磁带盒1时的动作完全相同。因此,正如对发明进行简要说明时所提到过的,仅使分滑板A164向磁鼓60方向移动,分滑板B172则固定在如图32所示的位置上,形成如图25所示的位置关系。结果,如图21所示,主滑板130的移动量=加载底盘64的移动量。因此,参考没有磁带盒1时的状态,即如图43所示的状态,便可容易地理解当使用S磁带盒30时的状态,即如图64所示的磁带走带系统。这就是说,磁带盒的检出方法,可以在检出磁带盒有无的同时,检出磁带盒是标准磁带盒1还是短时记录用的S磁带盒30,然后选择磁鼓60的移动方式,即在标准磁带盒1的情况下,使磁鼓60从位置c1移动到位置c2,在S磁带盒30或未装有磁带盒的情况下,则使磁鼓60从位置c1移动到位置c3。
另外,利用本发明,可以在无论是使用S带盒30还是使用标准磁带盒1的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並能通过使磁带加载运行路线所占
的面积最小,而达到使装置小型化的目的。虽然在使用不同的磁带盒时,磁鼓60与磁带盒上的带盘轴的相对位置不同,但都能保证对倾斜导柱53来说的、补偿磁带必要扭转的卷绕角和倾斜角在一定值上,以此满足磁带稳定运行的条件。
下面,将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磁带加载装置整理归纳如下:在倾斜导柱上消除的磁带扭转,是由于磁带是以螺旋状卷绕在磁鼓上而产生的,因此,倾斜导柱的位置便决定于磁鼓60的位置,也就是说,仅当磁鼓60进行移动时,倾斜导柱的位置才也必须变更。另外,磁带在倾斜导柱上的卷绕角作为消除磁带扭转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不能变化的。因此,从磁鼓60到倾斜导柱之间的导柱群便同磁鼓60、倾斜导柱一起变化位置,在倾斜导柱之后的与底盘相垂直的导柱,包括主导轴,都固定在磁带盒及带盘驱动部件一侧,使必须移动的导柱限制在原理上的最小限度,以达到磁带走带所占用面积最小的目的。因此,为了使磁带走带状态的设计,以消除从倾斜导柱引出的磁带相对于原磁带的扭转为目标,利用使从倾斜导柱引出的磁带的方向与磁鼓60、倾斜导柱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式,来达到既使当倾斜导柱移动,而位于倾斜导柱之后的垂直导柱仍被固定在带盘驱动部件一侧上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相对于倾斜导柱的磁带卷绕角在一定值上不变,以满足磁带稳定运行的条件-这一目的。
根据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内容,本发明的效果在于:
(1)在使用标准带盒时,磁带的走带方式,使磁带加载可在目前最小的装置上进行。
(2)由于除磁鼓的位置外,主导轴的位置被固定在驱动底盘上,因此,很容易把驱动带盘的驱动源作为主导轴。
(3)在使用短时记录用的磁带盒(S磁带盒)时,几乎可得到与磁带盒尺寸相同的装置。
(4)架在倾斜导柱与T4导柱之间的磁带,其运行方向与磁鼓移动方向相平行。因此,当磁鼓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时,例如,磁鼓在其移动位置(c1~c3)上时,即使定位精度不高,也能保证倾斜导柱的卷绕角在一定值上不变,因此,很容易使磁带的运行在不受位置精度影响的条件下,稳定地进行。
(5)在没有装入磁带盒並使磁带录像机呈便于携带的状态时,在本发明中,可与使用S磁带盒时一样,使装置大小几乎与磁带盒的尺寸相同。
(6)在使用标准磁带盒时,使磁鼓移动到位置c2,在使用S磁带盒时,则使磁鼓移动到位置C3,这种方式已经进行了说明,但从使磁带稳定运行的角度考虑,还可不仅仅拘泥于这一位置变化,相应于不同的设计,磁鼓位于何种位置都是可以的,因此,可以说,磁带的走带方式是与磁鼓的移动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Claims (1)
1、一种磁带加载装置,包括有:装载着导向磁鼓的第1底盘;装载着带盘座并能装卡带盒的第2底盘;与所述第1底盘共为一体的第1外壳部;与所述第2底盘共为一体的第2外壳部;能够使所述第一底盘向所述第2底盘接近或离开的底盘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加载装置还包括一个底盘停止位置的转换机构,它能将完成了加载动作的所述导向磁鼓的停止位置转换至所述导向磁鼓的一部分越过绷拉在所述带盒前面的磁带绷拉位置而被容纳到可插入磁带引出导柱的带盒的开口部内的第2位置,或转换至所述导向磁鼓的一部分与所述带盒1的一部分相干涉的第3位置;以及一个检测带盒装卡状况的带盒检测机构;当所述带盒检测机构检测到带盒时,载在所述第1底盘的所述导向磁鼓的停止位置可转换到所述第2位置,而检测不到带盒时,所述导向磁鼓的停止位置可转换到所述第3位置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60-18255 | 1985-02-01 | ||
JP60018255A JP2529182B2 (ja) | 1985-02-01 | 1985-02-01 | テ−プロ−デイング装置 |
JP18255/85 | 1985-02-01 | ||
JP60020344A JPH0724134B2 (ja) | 1985-02-05 | 1985-02-05 | テ−プロ−デイング装置 |
JP20344/85 | 1985-02-05 | ||
JP60-20344 | 1985-02-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86101242A CN86101242A (zh) | 1986-08-13 |
CN1014563B true CN1014563B (zh) | 1991-10-30 |
Family
ID=26354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86101242A Expired CN1014563B (zh) | 1985-02-01 | 1986-01-31 | 磁带加载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4757397A (zh) |
EP (1) | EP0189937B1 (zh) |
KR (1) | KR900008494B1 (zh) |
CN (1) | CN1014563B (zh) |
AT (1) | ATE79688T1 (zh) |
CA (1) | CA1276292C (zh) |
DE (1) | DE3686424T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432C (zh) * | 1995-12-08 | 1999-12-15 | 清华大学 | 硅微热致动泵及其制造工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779668T2 (de) * | 1986-02-03 | 1992-12-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Aufnahme- und/oder wiedergabegeraet. |
KR910010165B1 (ko) * | 1987-05-13 | 1991-12-17 |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 자기기록 재생장치 |
JPS6457403A (en) * | 1987-08-27 | 1989-03-03 | Alps Electric Co Ltd | Rotary head type digital audio tape recorder |
US4985789A (en) * | 1987-10-02 | 1991-01-1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Sign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use with cassette |
JP2712668B2 (ja) * | 1989-12-06 | 1998-02-1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回転ヘッドを備えたテーププレーヤ |
JPH03283157A (ja) * | 1990-03-30 | 1991-12-13 | Sony Corp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US5222004A (en) * | 1991-10-15 | 1993-06-22 | Goldstar Co., Ltd. | Slant post driving device for a video cassette recorder |
US6016252A (en) * | 1997-06-30 | 2000-01-18 | Emc Corporation | Cable management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06606A (en) * | 1966-10-17 | 1970-09-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Magnetic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
US3588378A (en) * | 1968-08-20 | 1971-06-28 | Cartridge Television Inc | Tape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system of the skip field type,with separate recording head |
US3766328A (en) * | 1971-12-15 | 1973-10-16 | Rca Corp | Slant track rotating head recorder-reproducer system for selective retention of special information |
JPS5366205A (en) * | 1976-11-26 | 1978-06-13 | Hitachi Ltd | Magnetic tape loader |
US4213162A (en) * | 1977-12-30 | 1980-07-15 | Lemelson Jerome H | Magnetic tape cartridge trans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4275424A (en) * | 1978-09-25 | 1981-06-23 | Arvin Industries, Inc. | Scanning type magnetic recorder and cassette |
JPS5769565A (en) * | 1980-10-15 | 1982-04-28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Magnetic recorder and reproducer |
JPS5778670A (en) * | 1980-11-04 | 1982-05-17 | Hitachi Ltd | Tape loading method of magnetic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
CH656968A5 (de) * | 1980-12-02 | 1986-07-31 | Gx Holding Ag | Einrichtung zur aufzeichnung und wiedergabe von informationen auf ein bzw. von einem speicherband. |
US4595961A (en) * | 1982-12-21 | 1986-06-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Helical scan type tape recording reproducing apparatus having a part-cylindrical drum |
JPS59171070A (ja) * | 1983-03-18 | 1984-09-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記録再生装置 |
-
1986
- 1986-01-29 US US06/823,730 patent/US4757397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6-01-31 CN CN86101242A patent/CN101456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1986-01-31 CA CA000500821A patent/CA1276292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6-01-31 DE DE8686101293T patent/DE3686424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86-01-31 EP EP86101293A patent/EP018993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6-01-31 AT AT86101293T patent/ATE79688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86-02-01 KR KR1019860000689A patent/KR90000849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432C (zh) * | 1995-12-08 | 1999-12-15 | 清华大学 | 硅微热致动泵及其制造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860006774A (ko) | 1986-09-15 |
ATE79688T1 (de) | 1992-09-15 |
CA1276292C (en) | 1990-11-13 |
CN86101242A (zh) | 1986-08-13 |
KR900008494B1 (ko) | 1990-11-22 |
EP0189937A2 (en) | 1986-08-06 |
US4757397A (en) | 1988-07-12 |
DE3686424D1 (de) | 1992-09-24 |
EP0189937B1 (en) | 1992-08-19 |
EP0189937A3 (en) | 1989-03-22 |
DE3686424T2 (de) | 1993-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563B (zh) | 磁带加载装置 | |
CN1016015B (zh) | 用于盒式磁带录制和/或重放装置的装带机构 | |
EP0404426B1 (en) | Mode changing mechanism for tape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
US4495535A (en) | Wheel-driven mode switching mechanism for cassette tape recorders | |
JPS63302459A (ja) |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 |
EP0503937B1 (en) | Tape player | |
CN1028310C (zh) | 旋转磁头磁带记录和/或重现装置 | |
US5481419A (en) | Cassette holder moving mechanisms | |
US4788609A (en) | Driving power switching mechanism for cassette tape reproducing apparatus | |
CN1038539C (zh) | 磁带录放装置 | |
CA2009464C (en) | Loading mechanism for a recording and producing apparatus | |
CA2009177C (en) | Loading mechanism for a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 |
US5568339A (en) |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evice operable with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size cassettes | |
CN1029436C (zh) | 带盒装入设施 | |
US7881176B2 (en) | Floating lock device | |
JPH11273196A (ja) |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 |
US7000862B2 (en) | Magnetic tape cartridge | |
CN1138731A (zh) | 盒式磁带机的磁带松弛消除装置 | |
JP3044809B2 (ja) | テーププレーヤ | |
KR930007873Y1 (ko) | 브이티알의 테이프 풀림방지장치 | |
JP3239395B2 (ja)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
JP2529182B2 (ja) | テ−プロ−デイング装置 | |
CN1862684A (zh) | 引导带块旋转机构、读/写装置和旋转引导带块的方法 | |
JPS6199966A (ja) | ビデオテ−プレコ−ダ− | |
JPH0135320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3 | Decision | ||
GR02 |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