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3967B - 颈部用垫 - Google Patents

颈部用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3967B
CN101453967B CN200780019692.2A CN200780019692A CN101453967B CN 101453967 B CN101453967 B CN 101453967B CN 200780019692 A CN200780019692 A CN 200780019692A CN 101453967 B CN101453967 B CN 101453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er
supporter
neck
resettlement section
use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196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3967A (zh
Inventor
佐佐木优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53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3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3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3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2007/0001Body part
    • A61F2007/0002Head or parts thereof
    • A61F2007/0009Throat or neck
    • A61F2007/0011Neck onl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对颈部的贴合性,有效加温或冷却颈部及其附近部位的颈部用垫。一种放置于颈部的颈部用垫,包括:收容部(1),收容冷却体或发热体,配置于颈部的后部;一对卷绕部(2),构成为与收容部(1)的两端连接,并且越靠近前端变得越细,卷绕于颈部。

Description

颈部用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缓解疲劳等的颈部用垫。
背景技术
在由于肌肉收缩而导致血液流通不畅时,产生肩膀发僵等“酸疼”的感觉,这对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麻烦。近年来,电脑操作等长时间保持坐于椅子上的坐姿的工作越来越多,所以肩膀发僵等慢性疾病发病人数日益增多。
尤其斜方肌等靠近头部的肌肉如果发僵则会引起紧张型头痛,随之而来还多伴有眼疲劳、疲倦、眩晕等症状,所以困扰着日常生活。可知,这种紧张型头痛容易由斜方肌中尤其是后脑勺下部位置处斜方肌最上部部位引发(非专利文献1)。
作为消除这种疼痛的方法,已知通常对肌肉进行加温,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非专利文献2)。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采用温热体等对颈部进行加温的矩形垫。
非专利文献1:作田学紧张型头痛的产生机理神经进步46-32002)
非专利文献2:大野他对于整形外科疾患的HP-37的临床效果临床与研究第67卷第5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476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垫子,存在不能充分贴合颈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颈部位于头部与肩部邻接的地方,对于如上所述形成为矩形的垫子而言,存在产生缝隙、贴合性差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对包含后脑勺下部的斜方肌的颈部不能进行有效的加温。
另一方面,尽管酸疼引发的头痛通过服用头痛药或肌肉松弛剂等手段等能够得以消除,但是存在药的副作用对睡眠产生影响,长期服用增强耐药性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血管扩张状态下产生偏头痛的情况下,已知通过冷却颈部降低血流量可以减轻疼痛。但是,对此目前却还未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冷却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对颈部的贴合性,能够有效加温颈部及其附近部位,并能够实施冷却的颈部用垫。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放置于颈部的颈部用垫,包括:收容部,收容冷却体或发热体,配置于颈部的后部;一对卷绕部,构成为与上述收容部的两端连接,并且越靠近前端变得越细,卷绕于颈部。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卷绕部越靠近前端变得越细,所以在收容部与后脑勺下部接触时,卷绕部无需挂于下颌等部位,可以沿着颈部横侧贴合。因此,对后脑勺下部不仅产生规定的温热效果、冷却效果,而且通过冷却、加温后脑勺下部到颈部横侧,从而能够对颈部到肩部范围的全部进行冷却、加温,能够有效缓解头痛。另外,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肌肉收缩也值得期待,可有效增进健康。
对于上述颈部用垫,考虑到人类颈部的平均周长,优选各卷绕部的前端之间的直线距离为15~38cm。通过选择该尺寸,对于平均的人类而言,至少能够覆盖颈部半周以上,并且能够防止两卷绕部的端部彼此重叠。因此,不对颈部产生约束,能够适当地进行冷却、加温,而且即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感到头晕。
另外,对于卷绕部形状,如果越靠近前端变得越细,就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可以形成为三角形状、镰刀形状等各种形状。特别是,如果各卷绕部越靠近前端下方越呈弯曲的形状,就能够确实防止接触下颌而妨碍卷绕。另外,如果将各卷绕部的下端部在与收容部连接的连接部分形成为向上凸起的大致圆弧的形状,则在将卷绕部卷绕于颈部时,可以将其下端部沿着从肩部的后部到前部的弯曲形状延伸,能够进一步提高垫子的贴合性。
对于上述垫子而言,优选进一步设置具有挠性的大致U字形的领衬,该领衬由支撑收容部的收容部支撑体、和连接于上述收容部支撑体的两端并分别支撑上述各卷绕部的卷绕部支撑体构成。设置这种领衬时,由于能够将颈部用垫的形状保持为U字形,所以能够确实地将垫子相对颈部固定,能够防止垫子不经意地从颈部脱落。
上述收容部支撑体可以形成为各种形状,例如可以形成为中心角度为60~200度、曲率半径为4.5~7.0cm的圆弧形状。如果形成这种形状,从后脑勺部下部覆盖颈部横侧,并且能够将颈部用垫合适地贴合于普通人的颈部上。
关于上述领衬,优选卷绕部支撑体形成为大致直线状。这样,卷绕部支撑体无需卷绕于颈部,能够减少与颈部横侧接触的面积。其结果,能够防止将颈部过于系紧,能够防止佩带时的窒息感。
对于满足普通人的适度的贴合性而言,优选收容部支撑体和卷绕部支撑体的连接部中的切线与卷绕部支撑体所成的角度为0~25度。
为了更合适地平衡对颈部的贴合性和系紧感,在使各卷绕部的两端彼此离开时的离开强度优选为0.09~0.39N/cm。
另外,从卷绕部不接触下颌并与颈部合适地贴合的观点考虑,优选上述卷绕部支撑体的上端部相对于收容部支撑体的上端部,向下方成10~35度的角度进行连接。
另外,为了提高贴合性,还可以构成为如下的结构。即,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放置于颈部的颈部用垫,包括:收容部,收容冷却体或发热体,配置于颈部的后部;一对卷绕部,与上述收容部的两端连接,卷绕于颈部;具有挠性的大致U字形的领衬,该领衬由支撑上述收容部的收容部支撑体、和连接于上述收容部支撑体的两端并分别支撑上述各卷绕部的卷绕部支撑体构成。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能够将颈部用垫的形状保持为U字形,所以能够确实地将垫子相对颈部固定,提高贴合性。另外,还能够防止垫子不经意地从颈部脱离。
第二方面的颈部用垫优选各卷绕部的两端部之间的直线距离为15~38cm。
另外,优选卷绕部越靠近前端变得越细。
另外,优选各卷绕部的下端部在与收容部的连接部分形成为向上凸起的大致圆弧的形状。
另外,优选收容部支撑体形成为中心角度为60~200度、曲率半径为4.5~7.0cm的圆弧形状。
另外,优选卷绕部支撑体形成为大致直线状。
另外,优选收容部支撑体和上述卷绕部支撑体连接部中的切线与卷绕部支撑体所成的角度为0~25度。
另外,优选在使各卷绕部的两端彼此离开时的离开强度为0.09~0.39N /cm。
另外,优选上述卷绕部支撑体的上端部相对于收容部支撑体的上端部,向下方成10~35度的角度进行连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颈部用垫,能够提高对颈部的贴合性、有效加温、冷却颈部及其附近部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颈部用垫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颈部用垫的展开图。
图3为图1的颈部用垫所具有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领衬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领衬的侧视图。
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颈部用垫的佩带方法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颈部用垫的展开图。
图7为本发明颈部用垫所具有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领衬的俯视图。
图8为佩带实施例4的颈部用垫时的红外热像图。
图9为佩带比较例1的颈部用垫时的红外热像图。
符号的说明
1收容部  2卷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颈部用垫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颈部用垫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颈部用垫的展开图。
如图1所示,该颈部用垫为了缓解疲劳等而卷绕于颈部,具有垫子本体3,该垫子本体3由配置于颈部后部的收容部1、和连接于该收容部1的两端并卷绕于颈部的一对卷绕部2构成。另外,安装有连接左右卷绕部2之间的带状的连接部件4,该连接部件4通过粘扣等固定于左右卷绕部2之间,从而将两卷绕部2之间连接。进一步,在该垫子本体3中可装卸地内置有用于将形状保持为U字形的领衬5。
首先从垫子本体3开始说明。收容部1形成为大致矩形,与颈部相对的面设置有口袋11。在该口袋11中收容例如怀炉等发热体。收容部1的尺寸从对颈部的贴合性和温热、冷却效果考虑,例如优选长度方向为5~16cm,宽度方向为2~12cm,更优选长度方向为9~12cm,宽度方向为7~11cm。另外,作为发热体,除了上述怀炉之外,还可以收容热水袋、一次性怀炉、脚炉、电气脚炉、加热凝胶垫、用电灶和开水等加温的热包、利用醋酸钠的发热反应的怀炉等。另外,除了发热体之外,还可以收容利用凝胶、尿素和硝酸铵与水的反应的冷却包等冷却体。
另外,在口袋11的开口内侧设置粘扣、粘条等固定单元(未图示)。通过该固定单元,能够将收容的发热体或冷却体保持于口袋11中。进一步,例如在将通过怀炉等的氧化而发热的发热体收容于口袋11中时,发热温度受到周围空气量的影响,但是通过采用固定单元将口袋11封闭,从而能够使口袋11中的空气量为一定,所以能够使温度长时间稳定。
如图2所示,卷绕部2相比收容部1上下的宽度小,越靠近前端变得越细,下方形成弯曲的镰刀形。另外,卷绕部2与收容部1两侧的上部连接,据此,收容部1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同时,卷绕部2的下端21在与收容部1的连接部分形成为向上凸起的大致圆弧的形状。此时,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在使用时前端部与下颌接触,卷绕部2的形状优选为,点A-C间的直线距离比点B-C间的直线距离长。另外,A点为卷绕部2的上端和收容部1的连接点。点B为卷绕部2的下端21与收容部1的连接点。点C通常为卷绕部2的前端部,但是,如图2所示,在卷绕部2超过从点B水平延伸的直线而向下方弯曲的情况时,点C为从该点B水平延伸的直线和卷绕部2的前端部的交点。另外,从贴合性和温热效果、冷却效果的观点考虑,点B-C间的距离T优选为5~11cm,更优选为7~9cm。
垫子本体3的表面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含有尼龙、维尼纶、聚酯、人造丝、乙酸酯、丙烯酸、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人工纤维、棉、麻、绢等天然纤维的材料。其中,从将收容部1中的温热或冷却有效地传递给卷绕部2,以及从肌肤接触感等观点考虑,优选使用聚酯、更优选使用起绒的材料。
另外,在垫子本体3的内部,从提高缓冲性、支撑头部的重量、以及通过设置空间将收容部1中的温热或冷却有效地传递给卷绕部的观点考虑,优选容纳聚氨酯、海绵、棉等弹性高的材料。另外,其厚度整体上优选为2~15mm,更优选为5~12mm。另外,在垫子本体端部,以能够收容下面所说明的领衬的方式形成开口(省略图示),从该开口向垫子本体的内部收容领衬。
下面参照图3和图4对领衬进行说明。图3为领衬的俯视图,图4为其侧视图。如图3所示,领衬5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大致U字形,由能够支撑上述收容部1的收容部支撑体51、和连接其两端并能够支撑卷绕部2的卷绕部支撑体52构成。作为领衬5的材料,只要具有挠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丙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氯乙烯树脂等树脂、不锈钢、铝、铜、铁等金属、木、竹等。
收容部支撑体51,与收容部1的长度大致相同,从后脑勺下部横跨颈部横侧以舒适地贴合性形成为圆弧状,优选形成为中心角度θ为60~200度,且曲率半径R为4.5~7.0cm的圆弧形状。更优选中心角度θ为100~200度,进一步优选为110~190度,更优选曲率半径R为4.5~6.5cm的圆弧形状,进一步优选为4.5~6.0cm的圆弧形状。
另外,如图3所示,卷绕部支撑体52的长度为能够支撑卷绕部2的长度,从收容部支撑体51的两侧大致呈直线状延伸。另外,如图4所示,卷绕部支撑体52的上端部相对收容部支撑体51的上端部向下方形成角度地连接。从卷绕部不与下颌接触,对颈部能够合适地贴合的观点考虑,此时的倾斜角度φ优选为10~35度,更优选10~25度,进一步优选为15~22度。进一步,从能够赋予舒适的贴合性的观点考虑,两支撑体的连接部P中的切线Q与卷绕部支撑体52所成的角度Φ优选为0~25度,更优选为5~20度,进一步优选为10~20度。
另外,从适度按压颈部横侧而提高贴合性的观点考虑,从与收容部支撑体51的连接部到前端规定的卷绕部支撑体52的长度S优选为3~10cm,更优选为5~8cm。另外,领衬5的高度H只要能够支撑垫子本体3即可,无需特别限定,从适度按压颈部横侧而能够提高贴合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10cm,更优选为2~8cm,进一步优选为3~5cm。
另外,除了贴合性之外,从后脑勺下部到颈部横侧有效传递温热效果、冷却效果的观点考虑,领衬5需要具有一定的挠性。其中,在使各卷绕部支撑体52的前端彼此在图4的箭头F方向离开时,将返回最初的位置的力称为离开强度,选定领衬的材料、尺寸等,使得该离开强度在规定范围内。离开强度可以例如按照以下的方式测定。即,采用自动绘图仪AGS-500D(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将一个卷绕部支撑体的前端固定,将另一个卷绕部支撑体的前端以300mm/min的速度进行离开,测定返回初始位置的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开强度优选为0.09~0.39N/cm,更优选为0.13~0.36N/cm。如果离开强度比0.09N/cm小,则贴合性变弱,垫子有从颈部脱落的危险,另一方面,如果比0.39N/cm大,则对颈部的挤压力过大导致颈部有系紧感。尤其是,在如上所述卷绕部支撑体52呈直线延伸的情况下,优选为0.20~0.35N/cm。如果颈部用垫具有上述离开强度,则无需考虑领衬5的有无。
上述结构的颈部用垫按如下方法使用。首先根据用途,将发热体收容于收容部1的口袋11中。然后,一边打开两卷绕部2的前端,一边如图5所示从后侧嵌入颈部。这样,由于收容部1与颈部后侧接触,所以能够有效加温后脑勺下部到颈部横侧,缓解斜方肌的酸痛。其结果,能够缓解紧张型头痛。另一方面,在血管扩张状态下产生偏头痛时,在收容部1中收容冷却体。这样,由于颈部被冷却,所以能够降低血流量而减轻疼痛。而且,如上所述,领衬5由于形成为具有规定离开强度的大致U字形,所以能够将垫子固定于颈部。另外,为了确保垫子的固定,还可以通过连接部件4连接卷绕部2之间。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卷绕部2越靠近前端变得越细,所以,在收容部1与后脑勺下部接触时,卷绕部2无需挂于下颌等而能够沿着颈部横侧贴合,因此,贴合性及佩带舒适性很好,针对温热、冷却效果,不仅能够尽量地对斜方肌和颈部横侧等的垫子接触的部位进行加温、冷却,而且还能够对颈部到肩部的斜方肌及其附近整个部位进行加温、冷却。因此,能够有效缓解头痛,另外,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肌肉收缩也值得期待,所以能够有效增进健康。
另外,由于领衬5中的卷绕部支撑体52从收容部支撑体51呈直线状延伸,所以只需接触颈部的一部分,能够防止对颈部的过度挤压。这样,能够兼得适度的贴合性和舒适性。
上面虽然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要不脱离其宗旨即可对其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卷绕部2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还可以形成为越靠近前端变得越细,不与下颌接触的形状。例如,如图6(a)和图6(b)所示,还可以形成为三角形状。另外,如图6(c)所示,还可以使上下方向的高度与收容部1同样。
另外,领衬的形状还可以形成为上述之外的形状。例如,如图7(a)所示,还可以形成为两支撑体51、52的连接部P中的切线Q和卷绕部支撑体52平行,或者,如图7(b)所示,还可以使卷绕部2弯曲。在使卷绕部支撑体52弯曲的情况下,由于颈部和卷绕部支撑体52的接触面积变大,所以,需要减少对颈部的挤压力。因此,优选离开强度为0.13~0.20N/cm。其中,并不一定需要5,在垫子自身具有上述离开强度时,以及通过上述连接部件4而能够将垫子固定于颈部时,也可以不设置领衬。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
使用具有表1~5中记载的结构的颈部用垫,进行针对贴合性、佩带舒适性、温热效果及头痛缓解效果的试验。
如图2所示,实施例的颈部用垫中,收容部(10×10cm)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并且,卷绕部越靠近前端变得越细,下方形成为弯曲的镰刀形(图2中的A-B间的距离为7cm)。
比较例1的颈部用垫的收容部的大小为10×10cm,卷绕部为长方形(7×10.5cm)。
领衬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高度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均为3.5cm。关于领衬,表1~5中的“U字形”指的是卷绕部支撑体成直线形状,“弯曲形状”是卷绕部支撑体以与收容部支撑体相同的曲率半径弯曲的形状,指的是左右的卷绕部的前端部之间的直线距离为7cm的形状。另外,“角度1”的值表示收容部支撑体和卷绕部支撑体的连接部中的切线与卷绕部支撑体所成的角度(即,图3中的角度Φ),“角度2”的值表示卷绕部支撑体的上端部相对于收容部支撑体的上端部向下方所成的角度(即图4中的角度φ)。
离开强度采用自动绘图仪AGS-500D(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测定,将一个卷绕部支撑体的前端固定,将另一个卷绕部支撑体的前端以300mm/min的速度离开,测定返回最初位置的力。
贴合性、佩带舒适性、温热效果和头痛缓解效果的试验方法如下进行。
(贴合性试验)
对20名紧张型头痛病人连续6小时使用颈部用垫,分5个等级评价贴合性(对后脑勺下部和颈部横侧的贴合性),计算(评价)×(人数)=(总得分)。评价基准如下。
5  贴合性好
4  贴合性一般
3  说不准
2  贴合性不是很好
1  没有贴合性
(佩带舒适性试验)
对20名紧张型头痛病人连续6小时使用颈部用垫,分5个等级评价佩带时的舒适性(系紧感),计算出(评价)×(人数)=(总得分)。评价基准如下。评价基准如下。
5  良好
4  一般
3  说不准
2  不是很好
1  很差
(温热效果)
对20名紧张型头痛病人连续6小时使用颈部用垫,分5个等级评价温热效果(由斜方肌和颈部横侧的温度而产生的感觉),计算出(评价)×(人数)=(总得分)。评价基准如下。评价基准如下。
5  舒适
4  一般舒适
3  说不准
2  不是很舒适
1  很差
(头痛缓解效果)
对20名紧张型头痛病人连续6小时使用颈部用垫,分5个等级评价头痛缓解效果,计算出(评价)×(人数)=(总得分)。评价基准如下。评价基准如下。
5  得到缓解
4  一般缓解
3  说不准
2  不太得到缓解
1  得不到缓解
Figure GSB00000990801800111
Figure GSB00000990801800121
Figure GSB00000990801800131
Figure GSB00000990801800141
Figure GSB00000990801800151
另外,针对实施例4和比较例1的垫子,对其使用前和使用后的体表面温度进行红外热像测量(使用仪器:红外热像仪TH9100MV(NEC三荣株式会社制造))。测定方法是事先在25℃60%的环境下留置15分钟,然后以上半身裸体进行摄影红外热像。接着,佩带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垫子,30分钟后以上半身裸体进行摄影红外热像。结果表示在图8(实施例4)和图9(比较例1)中。
根据上述结果,将具有构成为与收容部两端连接并且越靠近前端变得越细的卷绕部的实施例的颈部用垫、与没有该部件的比较例1的颈部用垫进行比较,则可发现,实施例的颈部用垫其贴合性、佩带舒适性、温热效果及头痛缓解效果全部都很优异。
另外,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卷绕部的两端部之间的直线距离优选为15~38cm,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领衬的收容部支撑体优选为中心角度为60~200度、曲率半径为4.5~7.0cm的圆弧形状,并且,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领衬的角度1(即,图3的角度Φ)优选为0~25度,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使各卷绕部的两端相互离开时的离开强度优选为0.09~0.39N/cm,从表5的结果可以看出,角度2(即,图4的角度φ)优选为10~35度。
另外,通过比较实施例4或5与实施例6可以看出,优选具有领衬。而且,通过实施例4和5的比较可以看出,具有中心角度和曲率半径相同的收容部支撑体、离开强度和角度2相同时,优选领衬呈U字形,即卷绕部支撑体形成为大致直线状。
进一步从图8和9可以看出,实施例的颈部用垫与比较例1的颈部用垫相比,具有优异的温热效果。尤其是,使用实施例的颈部用垫,不仅能够尽可能的加温斜方肌和颈部横侧等与垫子接触的部位,而且能够加温从颈部到肩部的斜方肌及其附近整体的温度,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尤其能够由此有效地缓解肌肉收缩和头痛。

Claims (7)

1.一种颈部用垫,放置于颈部,其特征在于:
该颈部用垫包括垫子本体和内置于所述垫子本体中的领衬,
所述垫子本体由收容部和一对卷绕部构成,
所述收容部,收容冷却体或发热体,配置于颈部的后部,
所述一对卷绕部,构成为与所述收容部的两端连接,并且越靠近前端变得越细,卷绕于颈部,
所述领衬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大致U字形,
该领衬由支撑所述收容部的收容部支撑体、和连接于所述收容部支撑体的两端并分别支撑所述一对卷绕部的卷绕部支撑体构成,
所述颈部用垫通过所述领衬的离开强度固定于颈部,所述离开强度是在使各卷绕部支撑体相互离开时所产生的返回最初位置的力,
所述卷绕部支撑体形成为直线状,在佩带时将所述垫子本体的形状保持为U字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用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卷绕部的前端部之间的直线距离为15~38c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颈部用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卷绕部的下端部在与收容部的连接部分形成为向上凸起的大致圆弧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用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支撑体形成为中心角度为60~200度、曲率半径为4.5~7.0cm的圆弧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颈部用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支撑体在该收容部支撑体和所述卷绕部支撑体的连接部处的切线、与卷绕部支撑体所成的角度为0~25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颈部用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开强度为0.09~0.39N/cm。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颈部用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部支撑体的上端部相对于所述收容部支撑体的上端部,向下方成10~35度的角度进行连接。
CN200780019692.2A 2006-05-31 2007-05-29 颈部用垫 Active CN1014539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2911/2006 2006-05-31
JP2006152911A JP4979275B2 (ja) 2006-05-31 2006-05-31 首用パッド
PCT/JP2007/060903 WO2007139109A1 (ja) 2006-05-31 2007-05-29 首用パッ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3967A CN101453967A (zh) 2009-06-10
CN101453967B true CN101453967B (zh) 2013-06-12

Family

ID=38778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9692.2A Active CN101453967B (zh) 2006-05-31 2007-05-29 颈部用垫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305669A1 (zh)
JP (1) JP4979275B2 (zh)
CN (1) CN101453967B (zh)
WO (1) WO20071391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65910A1 (en) * 2006-10-05 2012-06-28 Ramsey Joe Choucair Cold compress for therapeutic cooling
CN102170845A (zh) * 2008-09-25 2011-08-31 纪·赫宇克·里克·容格 颈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WO2011155056A1 (ja) * 2010-06-11 2011-12-15 大作商事株式会社 保冷具
US10426658B2 (en) 2010-12-02 2019-10-01 Neurorescue, Llc Cervical collar
US9486354B2 (en) 2010-12-02 2016-11-08 Neurorescue, Llc Cervical collar
JP5808274B2 (ja) * 2012-03-02 2015-11-10 株式会社日悌 人の首部に使用する保冷具
US20160354233A1 (en) * 2015-02-02 2016-12-08 Stanley Sansone Cold Compress for Injuries to the Body, Relief from Pain and Protection from Overheating
KR200480769Y1 (ko) * 2015-10-22 2016-07-05 허철 목두름용 냉온팩
USD780483S1 (en) * 2015-11-24 2017-03-07 Camille della Santina Neck pad
JP1587573S (zh) 2016-11-28 2018-01-09
JP1587574S (zh) 2016-11-28 2018-01-09
JP1612991S (zh) 2017-10-03 2018-09-10
JP1612992S (zh) 2017-10-03 2018-09-10
USD841825S1 (en) 2017-12-05 2019-02-26 Renardo P. Rogers Therapeutic neck pad
JP1625637S (zh) 2018-04-26 2019-03-04
JP2022006524A (ja) * 2020-06-24 2022-01-13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冷却具
JP2022006526A (ja) * 2020-06-24 2022-01-13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冷却具
JP2022006525A (ja) * 2020-06-24 2022-01-13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冷却具
JP2022006527A (ja) * 2020-06-24 2022-01-13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冷却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8898A (zh) * 1996-12-31 2000-03-29 普罗克特和甘保尔公司 一次性热护颈
JP3083615U (ja) * 2001-07-16 2002-02-08 智合貴 本多 保冷具
CN2523387Y (zh) * 2002-01-19 2002-12-04 吴朋升 热敷舒通保健护颈
JP3108465U (ja) * 2004-10-28 2005-04-14 株式会社ケンユー 蓄冷材
CN2794482Y (zh) * 2005-02-18 2006-07-12 徐腾蛟 中药热敷治疗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50840A (en) * 1940-06-04 1941-07-29 Pomeranz Edward Throat collar
US4617691A (en) * 1983-04-25 1986-10-21 Monti Martha S Support pillow
US4858259A (en) * 1987-01-12 1989-08-22 Simmons Ethel D Therapy pillow with removable therapeutic gel pack
JPH0440664Y2 (zh) * 1988-11-09 1992-09-24
JPH0543526Y2 (zh) * 1989-06-23 1993-11-02
JPH0383615U (zh) * 1989-12-18 1991-08-26
JPH03108465U (zh) * 1990-02-22 1991-11-07
JP2640017B2 (ja) * 1990-06-05 1997-08-13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セット交換装置
US5344437A (en) * 1993-05-10 1994-09-06 Sub I.P., Inc. Massaging therapeutic pillow with removable ice pack
IT230352Y1 (it) * 1993-07-15 1999-06-02 Roberto Ragonesi Dispositivo per il raffreddamento localizzato di parti del corpo umano
JPH08140735A (ja) * 1994-11-18 1996-06-04 Meisei Denshi Kogyo Kk 美容バンド
JP3022417U (ja) * 1995-09-05 1996-03-26 大阪絹人絹交易株式会社 抗菌,保冷用水のう
US20090019641A1 (en) * 2007-07-17 2009-01-22 Ali Sabrina M Formable travel pillow assembly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8898A (zh) * 1996-12-31 2000-03-29 普罗克特和甘保尔公司 一次性热护颈
JP3083615U (ja) * 2001-07-16 2002-02-08 智合貴 本多 保冷具
CN2523387Y (zh) * 2002-01-19 2002-12-04 吴朋升 热敷舒通保健护颈
JP3108465U (ja) * 2004-10-28 2005-04-14 株式会社ケンユー 蓄冷材
CN2794482Y (zh) * 2005-02-18 2006-07-12 徐腾蛟 中药热敷治疗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3967A (zh) 2009-06-10
US20100305669A1 (en) 2010-12-02
JP2007319420A (ja) 2007-12-13
JP4979275B2 (ja) 2012-07-18
WO2007139109A1 (ja) 2007-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3967B (zh) 颈部用垫
JP4663817B1 (ja) 保温可能な湿タオル保持具
JP2012245312A (ja) 整形用枕
KR101826805B1 (ko) 냉온조절 척추보조기
JP4757062B2 (ja) 生理機能改善器具
CN207040956U (zh) 一种护颈围脖
CN202714965U (zh) 妇女经期保健腹带
CN213128837U (zh) 床垫
CN212117242U (zh) 一种保健围巾
CN214712996U (zh) 一种便携式肩周热敷装置
CN208493007U (zh) 碳纤维远红外线智能发热理疗带
CN207101041U (zh) 自主按摩枕头
CN207855482U (zh) 多功能枕
CN101637418B (zh) 鼻罩
CN201256829Y (zh) 具有仰卧和侧卧生理曲度的颈椎保健枕
CN217489556U (zh) 一种穿戴式远红外智能颈椎理疗枕
JP4822944B2 (ja) 生理機能改善器具
CN220714146U (zh) 一种中药智能养生垫
CN216933971U (zh) 一种按摩加热一体护具
CN212853136U (zh) 热敷枕头
CN215819923U (zh) 一种加热护理按摩震动护膝绑带
CN219229538U (zh) 一种二合一颈椎枕
CN211485229U (zh) 防过热蒸汽眼罩保护套结构
CN211633840U (zh) 一种肩颈热敷颈带
CN215228925U (zh) 一种骨科脊柱矫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