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8536B - 干扰抑制方法和干扰抑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干扰抑制方法和干扰抑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38536B CN101438536B CN2007800167120A CN200780016712A CN101438536B CN 101438536 B CN101438536 B CN 101438536B CN 2007800167120 A CN2007800167120 A CN 2007800167120A CN 200780016712 A CN200780016712 A CN 200780016712A CN 101438536 B CN101438536 B CN 1014385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station
- mentioned
- transmission source
- terminal li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0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105 trans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2—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 H04B1/123—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178—Arrangements involving sequence estimation techniques
- H04L25/03248—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apparatus
- H04L25/0328—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apparatus wit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ircuit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接收站(1b)比较接收站(1b)的BSSID和到来的信号内的BSSID。由干扰站(1c、1d)发送的信号内的BSSID与接收站(1b)的BSSID一致,因此,将干扰站(1c、1d)分类为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此外,由干扰站(2a、2b)发送的信号内的BSSID与接收站(1b)的BSSID不一致,因此,将干扰站(2a、2b)分类为抑制对象发送源。接收站(1b)使用被分类成抑制对象发送源的干扰站(2a、2b)涉及的以前测定的信号的特征量,作为为了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而使用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干扰信号的特征量抑制在期望信号中叠加的该干扰信号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系统和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等无线通信系统中,多个无线站共享预定的频带进行通信。由此,接收侧的无线站(接收站)接收的接收信号中除了通信对方的无线站(发送站)发送给本站的信号(以下称作期望信号)之外,还包含由与本站正在进行的通信无关的无线站(干扰站)发送来的信号(以下称作干扰信号)。
并且,当发送站的发送期间和干扰站的发送期间重复的情况下,在重复期间,接收站接收在期望信号中叠加有干扰信号的接收信号。
当接收到在期望信号中叠加有干扰信号的接收信号时,例如,在接收站的干扰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期望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情况下、或者期望信号的信道频率和干扰信号的信道频率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干扰信号的影响,产生期望信号的解调错误的可能性提高。
由此,提供了在期望信号中叠加有干扰信号的情况下,为了抑制期望信号的解调错误的产生而根据干扰信号的特征量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的干扰抑制技术。
例如,作为以往的干扰抑制技术,有下述技术:作为期望信号以宽带信号为对象,作为干扰信号以周期性到来的窄带信号为对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干扰抑制技术中,当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以一定周期变化时,判断为接收信号是干扰信号,从而推定干扰信号的特征量。然后,当接收包含期望信号的接收信号时,使用推定出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在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74179号公报
此外,在接入方式是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复用)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固定分组长度的干扰信号周期性到达接收站,因而可采用上述干扰抑制技术。
但是,在接入方式是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Collision Avoidance:载波侦听复用/碰撞避免)方式的情况下,发送站随机地发送可变分组长度的无线分组信号,无线分组信号将随机地到达接收站。因此,难以将以周期性到达的干扰信号为对象的上述干扰抑制技术用于采用CSMA/CA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
此外,一般地,在接收站具有的天线的根数等接收站的结构方面来说,接收站从接收信号中可抑制的干扰信号的数量受到限制。由此,当接收站以前已推定出多个干扰站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的情况下,用于接收站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涉及以前已推定出干扰信号的特征量的多个干扰站的部分干扰站。
并且,要充分考虑如下情况:如果将从以前已推定出的全部涉及干扰信号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中任意选取的涉及干扰站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作为用于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则有时会使用在接收中的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以外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接收站无法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扰抑制方法和干扰抑制装置,即使在干扰信号随机地到来的环境下,也可提高用于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是实际在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的概率,从而有效地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接收站中进行的干扰抑制方法,用于抑制在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其特征在于,具有:识别步骤,将发送了到达本站的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有可能发送在通信对方的发送站发送的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的抑制对象发送源、和不可能发送在通信对方的发送站发送的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的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特征量取得步骤,根据到达本站的信号取得该信号的特征量;以及干扰抑制步骤,在包含期望信号的接收信号到达本站时,根据在上述识别步骤中被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的发送源所涉及的、在上述特征量取得步骤中取得的信号的特征量,从上述接收信号中抑制上述在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扰抑制装置,用于抑制在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其特征在于,具有:识别单元,将发送了到达具有本装置的接收站的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有可能发送在通信对方的发送站发送的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的抑制对象发送源、和不可能发送在通信对方的发送站发送的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的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特征量取得单元,根据到达本站的信号取得该信号的特征量;以及干扰抑制单元,在包含期望信号的接收信号到达本站时,根据在上述识别单元中被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的发送源所涉及的、由上述特征量取得单元取得的信号的特征量,从上述接收信号中抑制上述在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
发明效果:
根据各个上述干扰抑制方法和干扰抑制装置,接收站将发送了到达本站的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和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作为在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时使用的信号的特征量,使用被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的发送源所涉及的信号的特征量。因此,作为为了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而使用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不会使用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所涉及的信号的特征量。因此,作为为了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而使用的信号的特征量,使用在期望信号中实际叠加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的概率提高,能够有效地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
在上述干扰抑制方法,也可以是,还具有比较步骤,对表示发送了到达本站的信号中包含的该信号的发送源所属的网络的网络标识符和表示本站所属的网络的网络标识符进行比较,在上述识别步骤中,在上述比较步骤中的比较结果是两者一致时,将发送了到达的上述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在两者不一致时,将发送了到达的上述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
在上述干扰抑制方法,也可以是,表示上述网络的网络标识符是BSSID(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cotion)。
例如,在以IEEE802.11a标准为基准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接入方式是CSMA/CA方式的情况下,通常不引起发送站的发送期间和属于与发送站相同的BSS(Basic Service Set)的无线站的发送期间重复的情况。与此相对,通常容易引起发送站的发送期间和属于与发送站不同的BSS的无线站的发送期间重复的情况。因此,根据这些干扰抑制方法,能够适当地进行到达接收站的信号的发送源的识别。
在上述干扰抑制方法,也可以是,还具有判断步骤,判断到达本站的信号的到来定时是否是本站所属的网络中的发送禁止期间内,在上述识别步骤中,当在上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上述到来定时是上述发送禁止期间内时,将发送了到达的上述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
在上述干扰抑制方法,也可以是,上述发送禁止期间是基于IFS(InterFrame Space)的期间。
例如,在以IEEE802.11a标准为基准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发送站所属的网络中的基于IFS等的发送禁止期间,属于该网络的无线站通常不会进行发送。与此相对,通常容易引起在该发送禁止期间属于不同网络的无线站进行发送、以及微波发射器等电子设备发射电波的情况。因此,根据这些干扰抑制方法,能够适当地进行到达接收站的信号的发送源的识别。
在上述干扰抑制方法,也可以是,还具有判断步骤,判断到达本站的信号的到来定时是否是本站有可能接收期望信号的干扰测定禁止期间内,在上述识别步骤中,当在上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上述到来定时是上述干扰测定禁止期间内时,将发送了到达的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
例如,在HCCA(HCF Controlled Access)中,接收站向发送站发送QoS CF-Poll帧,由此在预定的期间向发送站赋予发送权。在该情况下,如果接收站根据该预定的期间设定干扰测定禁止期间,则接收站能够避免作为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在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时使用的信号的特征量而错误地使用期望信号的特征量。
在上述干扰抑制方法,也可以是,还具有检测步骤,从到达本站的信号中检测包含预定图形的信号波形符号在内的前导信号,在上述识别步骤中,当在上述检测步骤中无法检测到上述前导信号时,将发送了到达的上述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
接收站无法从例如由属于标准与本站所属的网络的标准不同的网络的无线站发送的无线分组信号、以及由微波发射器等电子设备发射的电波中检测到前导信号。并且,该属于不同标准的网络的无线站的无线分组信号的发送和由微波发射器等电子设备进行的电波发射与发送站的发送无关地进行。因此,根据这些干扰抑制方法,能够适当地进行到达接收站的信号的发送源的识别。
在上述干扰抑制方法,也可以是,还具有:列表制作步骤,根据到达本站的信号中包含的表示发送源的发送源标识符,制作第一周边终端列表,该第一周边终端列表列出表示以前到达本站的各信号的发送源的发送源标识符;以及列表取得步骤,从该发送站取得第二周边终端列表,该第二周边终端列表列出表示以前到达上述发送站的各信号的发送源的发送源标识符,在上述识别步骤中,根据上述第一周边终端列表和上述第二周边终端列表,将发送了到达本站的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和抑制对象发送源。
在上述干扰抑制方法,也可以是,在上述识别步骤中,将在上述第一周边终端列表和上述第二周边终端列表双方中列出的发送源标识符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
在上述干扰抑制方法,也可以是,在上述识别步骤中,将在上述第一周边终端列表中列出而在上述第二周边终端列表中没有列出的发送源标识符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
例如,在作为接入方式而采用CSMA/CA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各无线站的电波到达范围相同的情况下,作为在电波到达范围内包含发送站的无线站的信号源的发送期间和发送站的发送期间不会重复。另一方面,作为在电波到达范围内不包含发送站的无线站的信号源的发送期间和发送站的发送期间有可能重复。由此,到达接收站的各信号的发送源中的、到达发送站的各信号的发送源,不可能发送在接收站中在发送站发送的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另一方面,到达接收站的各信号的发送源中的、除了到达发送站的各信号的发送源以外的发送源,有可能发送在接收站中在发送站发送的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因此,根据该干扰抑制方法,能够适当地进行到达接收站的信号的发送源的识别。
在上述干扰抑制方法,也可以是,在上述列表取得步骤中,接收从上述发送站发送的包含上述第二周边终端列表的内容的信号,从该信号中读取该第二周边终端列表的内容。
在上述干扰抑制方法,也可以是,上述列表取得步骤具有:列表请求步骤,向上述发送站发送请求上述第二周边终端列表的请求信号;以及读取步骤,接收包含上述第二周边终端列表的内容的应答信号,作为针对在上述列表请求步骤中发送的上述请求信号的应答,从该应答信号读取该第二周边终端列表的内容。
在上述干扰抑制方法,也可以是,在上述列表请求步骤中,通过将2个CTS(Clear To Send)帧连续地发送到上述发送站,来进行上述请求信号的发送。
由此,能够提供用于接收站从发送站取得第二周边终端列表的简单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表示在图1的无线站之间发送接收的无线分组信号的帧格式的图。
图3是图1的无线站的装置结构图。
图4是表示图3的特征量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一例的图。
图5是图3的信号检测部的装置结构图。
图6是图3的干扰抑制部的装置结构图。
图7是表示图3的无线站进行的干扰测定处理和干扰抑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图3的无线站进行的抑制对象识别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1的无线站进行的接收处理的动作例的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11是表示在图10的无线站之间发送接收的RTI请求帧和RTI应答帧的帧格式的图。
图12是图10的无线站的装置结构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终端列表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图12的特征量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图12的无线站进行的干扰测定处理和干扰抑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图12的无线站进行的抑制对象识别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7表示图10的无线站与其它无线站交换周边终端列表的顺序的一例。
图18是表示图10的无线站进行的特征量测定时的接收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图10的无线站进行的干扰抑制时的接收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图12的无线站与其它无线站交换周边终端列表的另一个顺序的图。
图21是表示图12的终端列表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图10的无线站与其它无线站交换周边终端列表的顺序的图。
图23是表示图10的无线站进行的特征量测定时的接收处理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
1a、1b、1c、1d、2a、2b 无线站
11—1、11—k 天线
12 开关电路
13—1、13—k RF部
14 信号检测部
15 抑制对象识别部
16 特征量存储部
17 干扰抑制部
18 MAC控制部
19 调制部
20 RF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系统结构>
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采用CSMA/CA方式作为接入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为对象。
在图1中,作为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示出了基本服务集(BSS)1和BSS2。
BSS1包含接入点AP1和多个无线站1a、1b、1c、1d。无线站1a、1b等发送的无线分组信号的MAC头包含有BSSID(Basic Service SetIdentification:基本服务集识别码),在BSS1中,BSSID是接入点AP1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BSS2包含接入点AP2和多个无线站2a、2b。无线站2a、2b等发送的无线分组信号的MAC头包含有BSSID,在BSS2中,BSSID是接入点AP2的MAC地址。
BSS1内的接入点AP1和BSS2内的接入点AP2与基干网连接。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无线站1a记作发送站,将无线站1b记作接收站,将除此以外的无线站1c、1d、2a、2b记作干扰站。
接收站1b如后所述,主要根据(1)接收到接收信号的定时是否是后述的发送禁止期间、(2)是否已从接收信号中检测出前导信号、(3)本站使用的BSSID和接收信号的MAC头的BSSID是否一致,将发送出接收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有可能发送在发送站1a发送的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的干扰源(以下称作抑制对象发送源)、和不可能发送在发送站1a发送的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的干扰源(以下称作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
例如,干扰站1c、1d与接收站1b属于相同的BSS1,因此,接收站1b判定为本站使用的BSSID和从干扰站1c、1d接收的接收信号的MAC头的BSSID一致,将干扰站1c、1d识别为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
与之相对,干扰站2a、2b属于与接收站1b所属的BSS1不同的BSS2,因此,接收站1b判定为本站使用的BSSID和从干扰站2a、2b接收的接收信号的MAC头的BSSID不一致,将干扰站2a、2b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
接收站1b在从期望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时,从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的发送源中选定一个发送源,使用与选定的发送源对应的信号的特征量,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
这样,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时使用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仅从抑制对象发送源中选定,而不从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中选定。
因此,用于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的信号的特征量是实际在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的概率提高,可有效地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发送站1a和接收站1b之间的无线通信的信道频率与干扰站1c、2a和干扰站1d、2b之间的无线通信的信道频率相同的同一信道干扰为对象进行说明。
<无线分组信号的帧格式>
参照图2说明在图1的无线站之间发送接收的无线分组信号的帧格式的概要。图2是表示在图1的无线站之间发送接收的无线分组信号的帧格式的图。
在无线分组信号中如图2(a)所示,包含有前导信号6和紧随其后的数据符号串7。
前导信号6被用于同步检测和传输路径推定等。例如,在依据IEEE(Institute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a的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中,前导信号包含10个短训练符号和2个长训练符号。
数据符号串7包含PHY头7a和MAC头7b等。
PHY头7a包含后续的各数据符号的调制参数和数据长度的信息。
MAC头7b如图2(b)所示,包含发送目的地地址7A、发送源地址7B以及BSSID7C,并且,包含未图示的控制信息。在发送目的地地址7A中存储接收侧的无线站的MAC地址,在发送源地址7B中存储发送侧的无线站的MAC地址。此外,在BSSID7C中存储发送侧的无线站所属的BSS的接入点的MAC地址。
另外,在依据IEEE802.11a的无线LAN中,数据符号串7中包含的各个数据符号采用被称作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的调制方式被调制。
<无线站的装置结构>
以下,参照图3说明图1的无线站(接收站)1b的装置结构。图3是无线站1b的装置结构图。另外,假定无线站1b以外的无线站1a等是与无线站1b相同的装置结构,并省略说明。
无线站1b具有多个天线11—1、…、11—k、开关电路12、RF部13—1、…、13—k、信号检测部14、抑制对象识别部15、特征量存储部16、干扰抑制部17、MAC(Media Access Control)控制部18、调制部19以及RF部20。
天线11—1被用作发送接收用的天线,通过开关电路20在发送时与RF部20连接,在发送时以外与RF部13—1连接。
RF部13—1、…、13—k对从天线11—1、…、11—k输入的高频带的信号(以下称作RF信号)进行降频,将基带频带的信号(以下称作基带信号)输出到信号检测部14和干扰抑制部17。
信号检测部14根据从RF部13—1、…、13—k输入的基带信号,检测信号到来的情况和到来的信号的到来已结束的情况。信号检测部14根据检测结果,将到来通知信号和到来结束通知信号输出到抑制对象识别部15。
信号检测部14在检测到信号的到来的情况下,进一步由接收信号进行前导信号的检测处理,如果已检测到前导信号则判断为有可能是期望信号,如果未检测到前导信号则判断为不可能是期望信号。信号检测部14将表示判断结果的种类通知信号输出到抑制对象识别部15。
其中,前导信号的检测处理例如如下进行。前导信号重复包含预定图案的信号波形的训练符号。信号检测部14依次求出基带信号和参照信号(与发送侧的训练符号相同信号波形的信号)之间的相关值,如果相关值的峰值按照训练符号的重复周期出现,则判断为已检测到前导信号。信号检测部14利用相关值的峰值推定符号定时,将推定出的符号定时输出到干扰抑制部17。
另外,参照图5详述信号检测部14。
抑制对象识别部15根据来自信号检测部14的输入内容和来自MAC控制部18的输入内容,将发送出接收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和抑制对象发送源。
抑制对象识别部15主要在(A)接收到信号的定时是发送禁止期间的情况下、(B)未从接收信号中检测出前导信号的情况下、(C)本站使用的BSSID和接收信号的MAC头的BSSID不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发送出接收信号的发送源是抑制对象发送源。抑制对象识别部15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判断为发送出接收信号的发送源是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
抑制对象识别部15在判断为正在发送接收信号的发送源是抑制对象发送源的情况下,进行特征量存储部16的存储内容的更新控制。
但是,抑制对象识别部15即使在上述(A)、(B)、(C)以外的情况下,如果接收信号的特征量类似于从以前判断为抑制对象发送源的发送源接收到的信号的特征量,则判断为发送出接收信号的发送源是抑制对象发送源。
另外,发送禁止期间例如是无法根据由IEEE802.11a的标准等确定的SIFS(Short Inter Frame Space:短帧间间隔)等IFS(Inter Frame Space:帧间间隔)进行发送的期间等。
特征量存储部16是用于按照抑制对象发送源存储干扰信号的各个子带的特征量的存储部。
特征量存储部16临时保存从干扰抑制部17输入的接收中的信号的特征量,并且,将从干扰抑制部17输入的信号的特征量输出到抑制对象识别部15。特征量存储部16由抑制对象识别部15控制,丢弃从干扰抑制部17输入的信号的特征量,或者根据该信号的特征量进行存储内容的更新处理。
此外,特征量存储部16将所存储的涉及一个发送源的信号的特征量输出到干扰抑制部17。
在特征量存储部16中存储有图4所示的作为一例的特征量管理表,在特征量管理表中作为字段具有“No.”和“特征量”。在字段“特征量”中具有子字段“子带1”、“子带2”、“子带3”、“子带4”以及“子带5”。
在字段“No.”中存储有序号,在字段“特征量”的子字段“子带1”等中存储有由干扰抑制部17测定的干扰信号的子带的特征量。
存储在特征量管理表中的特征量仅是由抑制对象识别部15判断为抑制对象发送源的发送源以前发送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换言之,在特征量管理表中,没有存储与由抑制对象识别部15判断为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的发送源关联的特征量。
干扰抑制部17具有“干扰测定模式”和“干扰抑制模式”这两个动作模式,由MAC控制部18控制,进行动作模式的切换。
在“干扰测定模式”下动作时,干扰抑制部17测定从RF部13—1、…、13—k输入的基带信号的特征量,将测定到的特征量输出到特征量存储部16。此外,干扰抑制部17对由单天线接收到的基带信号或者实施了最大比合成的基带信号实施解调处理,将解调数据输出到MAC控制部18。
在“干扰抑制模式”下动作时,干扰抑制部17根据从特征量存储部16输入的特征量,实施从由RF部13—1、…、13—k输入的基带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的干扰抑制处理,然后,实施解调处理,将解调数据输出到MAC控制部18。
其中,干扰抑制部17以子带为单位测定基带信号的特征量并从基带信号抑制干扰信号。
另外,参照图6详述干扰抑制部17。
MAC控制部18通过向干扰抑制部17输出用于指示切换动作模式的控制信号,控制干扰抑制部17的动作模式。
MAC控制部18在判定为从干扰抑制部17输入的解调数据的MAC头的BSSID和本站使用的BSSID一致时,向干扰抑制部17输出用于指示切换到“干扰抑制模式”的控制信号。然后,MAC控制部18在结束从干扰抑制部17输入MAC头的BSSID和本站使用的BSSID一致的解调数据时,向干扰抑制部17输出用于指示切换到“干扰测定模式”的控制信号。
通过基于上述控制信号的MAC控制部18的控制,干扰抑制部17在从判定为解调数据的MAC头的BSSID和本站的BSSID一致时开始到成为该解调数据源的接收信号的到来结束时为止的期间,在“干扰抑制模式”下动作,在除此以外的期间在“干扰测定模式”下动作。
MAC控制部18向抑制对象识别部15输出表示当前是发送禁止期间还是发送禁止期间以外的发送禁止期间通知信号,并且,输出表示解调数据的MAC头的BSSID和本站使用的BSSID是否一致的同一网络通知信号。
调制部19采用预定的调制方式对从MAC控制部18输入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
RF部20对从调制部19输入的调制后的基带信号进行升频。通过升频得到的RF信号经由开关电路12从天线11—1发射出去。
<信号检测部的装置结构>
参照图5说明图3的信号检测部14的装置结构。图5是图3的信号检测部14的装置结构图。
信号检测部14具有子带分离部31—1、…、31—k和子带耦合信号检测部32。
子带分离部31—1将从RF部13—1输入的基带信号分割成多个(例如5个)子带的子带信号,将通过分割得到的各个子带信号输出到子带耦合信号检测部32。另外,子带分离部31—1以外的子带分离部31—k等进行与子带分离部31—k实质上相同的处理。
其中,作为将基带信号分割成多个子带的方法,例如可采用FFT(Fast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利叶转换)、小波转换、或者滤波器组等。
另外,也可以按照时分方式使用1个子带分离部,来取代按照每个天线输入设置子带分离部31—1、…、31—k。
子带耦合信号检测部32根据从子带分离部31—1、…、31—k输入的子带信号,按照每个子带耦合子带信号。然后,子带耦合信号检测部32检测每个子带的功率值和子带信号间的相关(天线间相关)等的变化量,检测信号到来的情况和到来的信号的到来已结束的情况。并且,子带耦合信号检测部32按照每个子带进行前导信号的检测处理,判断接收信号是否有可能是期望信号。
通过该结构,能够使用每个子带的功率值和天线间相关等综合地检测接收状态的变化,能够以更高的精度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例如,在邻接信道的干扰信号到来的情况下,在接近邻接信道的子带中产生较大的功率,但从接收频带整体来看不会成为较大的值,因而有时难以正确地检测信号的到来。但是,通过检测每个子带的功率,例如在功率超过预定阈值的子带在预定个数以上时设为检测出信号到来的情况,从而能够更加正确地检测信号。
另外,作为信号检测部14的结构不限于图5,也可以采用不具有子带分离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检测从RF部13—1、…、13—k输入的基带信号的功率值和天线间相关等的变化量,来作为检测出信号到来的情况和到来的信号的到来已结束的情况。并且,也可以按照每个基带信号进行前导信号的检测。
<干扰抑制部的装置结构>
参照图6说明图3的干扰抑制部17的装置结构。图6是图3的干扰抑制部17的装置结构图。但是,图6作为调制方式以OFDM方式等多载波调制方式为对象。另外,图6所示的干扰抑制部17是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技术(参照国际公开第2006/003776小册子)。
干扰抑制部17具有子带分离部51—1、…、51—k、子带处理部52—1、…、52—h以及解调部53。子带处理部52—1、…、52—h的数量例如是5个。
子带分离部51—1将从RF部13—1输入的基带信号分割成多个(在此是“h”个)子带的子带信号,将通过分割得到的各个子带信号输出到子带处理部52—1、…、52—h。另外,子带分离部51—1以外的子带分离部51—k等进行与子带分离部51—1实质上相同的处理。
其中,作为将基带信号分割成多个子带的方法,例如可采用FFT、小波转换、或者滤波器组等。
另外,也可以按照时分方式使用1个子带分离部,来取代按照每个天线输入设置子带分离部51—1、…、51—k。
子带处理部52—h按照每个子带对从子带分离部51—1、…、51—k输入的子带信号进行耦合,按照每个子带测定基带信号的特征量并从基带信号抑制干扰信号。另外,子带处理部52—h以外的子带处理部52—1等进行与子带处理部52—h实质上相同的处理。
解调部53对从子带处理部52—1、…、52—h输入的信号进行耦合,对耦合后的信号进行解调,将解调数据输出到MAC控制部18。
子带处理部52—h具有传输路径推定部54—h、特征量测定部55—h以及加权合成部56—h。
传输路径推定部54—h根据从子带分离部51—1、…、51—k输入的子带信号中包含的已知信号进行接收信号的传输路径推定,将传输路径推定矩阵H输出到加权合成部56—h。
特征量测定部56—h在“干扰测定模式”下动作时,求出从子带分离部51—1、…、51—k输入的各个子带信号间的相关即协方差矩阵Ruu,将求出的协方差矩阵Ruu作为基带信号的子带的特征量输出到特征量存储部16。另外协方差矩阵包含子带信号间的相关(天线间相关)和子带信号的功率值的信息。
加权合成部56—h在“干扰测定模式”下动作时,使用从传输路径推定部54—h输入的传输路径推定矩阵H,对从子带分离部51—1、…、51—k输入的各个子带信号进行加权合成,将加权合成后的信号输出到解调部53。
加权合成部56—h在“干扰抑制模式”下动作时,从子带分离部51—1、…、51—k输入子带信号。用一个矩阵(以下称作子带矩阵)r表示被输入的全部子带信号。加权合成部56—h使用从传输路径推定部54—h输入的传输路径推定矩阵H和从特征量存储部16输入的特征量(协方差矩阵Ruu),对下式(1)进行运算,进行子带信号的加权合成,将抑制了干扰信号成分后的信号v输出到解调部53。
v=RssH*(HRssH*+Ruu)-1r…(式1)
其中,H*表示H的复数共轭转置,(HRssH*+Ruu)-1表示(HRssH*+Ruu)的逆矩阵。
另外,矩阵Rss表示从发送站送出的信号s的协方差矩阵,可由发送信号的统计性质得知。
<干扰测定处理和干扰抑制处理>
参照图7说明图3的无线站(接收站)1b进行的干扰测定处理和干扰抑制处理。图7是表示无线站1b进行的干扰测定处理和干扰抑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MAC控制部18进行用于将干扰抑制部17的动作模式设定成“干扰测定模式”的控制(步骤S11)。干扰抑制部17将动作模式设定成“干扰测定模式”,测定从RF部13—1、…、13—k输入的基带信号的特征量,并且,对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将解调数据输出到MAC控制部18(步骤S12)。
MAC控制部18进行从由干扰抑制部17输入的解调数据中取得MAC头的取得处理(步骤S13)。直到取得MAC头为止(步骤S13:否),MAC控制部18进行从解调数据取得MAC头的取得处理。
取得MAC头后(步骤S13:是),MAC控制部18比较MAC头的BSSID和本站使用的BSSID(步骤S14)。
在比较的结果是两者的BSSID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4:否),MAC控制部18判断为接收信号中不包含期望信号(步骤S15),返回步骤S12的处理,干扰抑制部17继续测定从RF部13—1、…、13—k输入的基带信号的特征量。
在比较的结果是两者的BSSID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4:是),MAC控制部18判断为接收信号中有可能包含期望信号(步骤S16)。
MAC控制部18进行用于将干扰抑制部17的动作模式切换成“干扰抑制模式”的控制(步骤S17)。由此,干扰抑制部17将动作模式从“干扰测定模式”切换成“干扰抑制模式”。特征量存储部16将所存储的一个发送源的特征量输出到干扰抑制部17。干扰抑制部17从RF部13—1、…、13—k输入的基带信号中根据所输入的特征量进行干扰信号的抑制,并且,对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将解调数据输出到MAC控制部18(步骤S18)。
MAC控制部18根据解调数据内的数据长度判定接收中的信号的到来是否已结束(步骤S19)。
如果接收中的信号继续到来(步骤S19:否),则返回步骤S18的处理,继续进行从由RF部13—1、…、13—k输入的基带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等。
如果接收中的信号的到来已结束(步骤S19:是),则返回步骤S11的处理,MAC控制部18进行用于将干扰抑制部17的动作模式切换到“干扰测定模式”的控制,干扰抑制部17开始“干扰测定模式”的动作。
<抑制对象识别处理>
参照图8说明图3的无线站(接收站)1b进行的抑制对象识别处理。图8是表示无线站1b进行的抑制对象识别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信号检测部14根据基带信号进行信号到来的检测处理,抑制对象识别部15根据来自信号检测部14的到来通知信号判定信号是否到来(步骤S31)。
抑制对象识别部15从信号检测部14输入到来通知信号,判定信号到来时(步骤S31:是),进行步骤S32的处理。
MAC控制部18判定当前是发送禁止期间还是发送禁止期间以外,将表示判定结果的发送禁止期间通知信号输出到抑制对象识别部15。抑制对象识别部15根据从MAC控制部18输入的发送禁止期间通知信号,判定从信号检测部14输入到来通知信号的定时是否在发送禁止期间内(步骤S32)。
当到来通知信号的输入定时在发送禁止期间内(步骤S32:是),抑制对象识别部15将接收中的信号判定为抑制对象的信号,将信号的发送源判断为抑制对象发送源(步骤S33)。
然后,抑制对象识别部15在测定频带内,判定从特征量存储部16输入的接收中的信号的特征量是否类似于特征量存储部16的特征量管理表中存储的某个特征量(步骤S34)。另外,两者的特征量的类似判断使用协方差矩阵中作为信息包含的天线间相关和功率变动的时间特性。如果两者的天线间相关的差的加法值在预定值以下,则判断为两者的天线间相关类似,如果两者的功率变动的时间特性的采样点的差的加法值在预定值以下,则判断为两者的功率变动的时间变动类似。然后,当天线间相关和功率变动两者类似的情况下,判断为特征量类似。另外,两者的特征量的类似判断的方法不限于上述。
如果接收中的信号的特征量类似于特征量存储部16的特征量管理表中存储的某个特征量(步骤S34:是),则抑制对象识别部15判断为接收中的信号的发送源是已经在特征量存储部16的特征量管理表中存储的抑制对象发送源的某个。然后,抑制对象识别部15将类似于接收中的信号的特征量的在特征量存储部16的特征量管理表中存储的特征量更新成接收中的信号的特征量(步骤S35)。然后,进行步骤S31以后的处理。
如果接收中的信号的特征量不类似于特征量存储部16的特征量管理表中存储的某个特征量(步骤S34:否),则抑制对象识别部15判断为接收中的信号的发送源是新的抑制对象发送源。然后,抑制对象识别部15将接收中的信号的特征量新登记到特征量存储部16的特征量管理表中(步骤S36)。然后,进行步骤S31以后的处理。
当到来通知信号的输入定时在发送禁止期间以外(步骤S32:否),进入步骤S37的处理。
信号检测部14在检测到信号到来后,进行从接收信号中检测前导信号的检测处理,根据检测结果将种类通知信号输出到抑制对象识别部15。抑制对象识别部15根据种类通知信号,判定是否已检测到前导信号(步骤S37)。
如果没有由信号检测部14检测到前导信号(步骤S37:否),则抑制对象识别部15将接收中的信号判定为抑制对象的信号,将该信号的发送源判断为抑制对象发送源(步骤S33)。然后,进行步骤S34以后的处理。
如果由信号检测部14检测到前导信号(步骤S37:是),则抑制对象识别部15在信号频带以外,判定从特征量存储部16输入的接收中的信号的特征量是否类似于特征量存储部16的特征量管理表中存储的某个特征量(步骤S38)。
如果接收中的信号的特征量类似于特征量存储部16的特征量管理表中存储的某个特征量(步骤S38:是),则抑制对象识别部15将接收中的信号判定为抑制对象的信号,将该信号的发送源判断为抑制对象发送源(步骤S39)。然后,抑制对象识别部15将类似于接收中的信号的特征量的在特征量存储部16的特征量管理表中存储的特征量更新成接收中的信号的特征量(步骤S40)。然后,进行步骤S31以后的处理。
如果接收中的信号的特征量不类似于特征量存储部16的特征量管理表中存储的某个特征量(步骤S38:是),则干扰抑制部17根据从RF部13—1、…、13—k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将解调数据输出到MAC控制部18(步骤S41)。
MAC控制部18判定从干扰抑制部17输入的解调数据内的PHY头是否正常,将判定结果输出到抑制对象识别部15。抑制对象识别部15根据从MAC控制部18输入的判定结果判定PHY头是否正常(步骤S42)。
如果PHY头正常(步骤S42:是),则进行步骤S43的处理。
MAC控制部18比较解调数据的MAC头的BSSID和本站使用的BSSID,将表示比较结果的同一网络通知信号输出到抑制对象识别部15。抑制对象识别部15根据同一网络通知信号,判定两者的BSSID是否一致(步骤S43)。
如果两者的BSSID一致(步骤S43:是),则抑制对象识别部15将接收中的信号判定为抑制对象以外的信号,将该信号的发送源判断为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然后,抑制对象识别部15使特征量存储部16丢弃临时保存的信号的特征量(步骤S44)。然后,进行步骤S31以后的处理。
如果两者的BSSID不一致(步骤S43:否),则抑制对象识别部15将接收中的信号判定为抑制对象的信号,将该信号的发送源判断为抑制对象发送源(步骤S33)。然后,进行步骤S34以后的处理。
如果PHY头不正常(步骤S42:否),则抑制对象识别部15判定信号频带以外的功率是否大于信号频带内的功率(步骤S45)。
如果抑制对象识别部15判定信号频带以外的功率大于信号频带内的功率(步骤S45:是),则抑制对象识别部15例如判断为干扰信号到达邻接信道。抑制对象识别部15将接收中的信号判定为抑制对象的信号,将该信号的发送源判断为抑制对象发送源(步骤S33)。然后,进行步骤S34以后的处理。
如果抑制对象识别部15判定信号频带以外的功率在信号频带内的功率以下(步骤S45:否),则抑制对象识别部15例如由于信号频带内的功率较小而判断为PHY头的解调产生了错误。然后,抑制对象识别部15使特征量存储部16丢弃临时保存的信号的特征量。然后,进行步骤S31以后的处理。
<接收处理>
参照图9说明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站(接收站)1b的接收处理的一例。图9是用于说明图1的无线站1b进行的接收处理的动作例的图。
在时刻t11,干扰站2a向干扰站2b发送第一信号时,干扰站2b接收第一信号,并且,接收站1b也接收第一信号。
干扰站1b的信号检测部14通过接收功率的增大等检测信号的到来,从接收中的信号中检测前导信号。MAC控制部18判定为接收中的信号的PHY头正常,判断为MAC头内的BSSID和本站使用的BSSID不一致。
由此,抑制对象识别部15将接收中的信号判定为抑制对象的信号,将该信号的发送源判断为抑制对象发送源。然后,抑制对象识别部15将由干扰抑制部17测定出的接收中的信号的特征量新登记到特征量存储部16中。
另外,由于两者的BSSID不一致,因此,干扰抑制部17继续在“干扰测定模式”下动作。
在时刻t12,接收站1b的信号检测部14通过接收功率的增大等检测新的信号的到来,从接收中的信号中检测前导信号。MAC控制部18判定为接收中的信号的PHY头正常,判断为MAC头内的BSSID和本站使用的BSSID一致。
由此,MAC控制部18进行用于将干扰抑制部17的动作模式切换成“干扰抑制模式”的控制。
干扰抑制部17根据从特征量存储部16输入的特征量从接收中的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根据接收站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和MAC头的BSSID等,将发送了接收中的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和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比较发送出接收站以前接收到的各个信号的发送源和发送出发送站以前接收到的各个信号的发送源,将发送出接收站以前接收到的各个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和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
<系统结构>
参照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作为接入方式而采用CSMA/CA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为对象。
在图10中图示出无线站3a、3b、3c、3d、4a、4b,无线站3b、3c、3d位于无线站3a的电波到达范围内,无线站4a、4b位于无线站3a的电波到达范围外。另外,假定无线站的电波到达距离在全部无线站中相同。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了CSMA/CA方式,因此,在无线站3a发送无线分组信号的期间,位于无线站3a的电波到达范围内的无线站3b、3c、3d不会发送无线分组信号。
与此相对,位于无线站3a的电波到达范围外的无线站4a、4b即使进行载波侦听也不能检测到由无线站3a发送的无线分组信号,因此,在无线站3a发送无线分组信号的期间,无线站4a、4b有时发送无线分组信号。
在此,将无线站3a记作发送站,将无线站3b记作接收站,将除此以外的无线站3c、3d、4a、4b记作干扰站。
接收站3b以前接收由发送站3a和干扰站3c、3d、4a、4b发送的无线分组信号,内部存储有列出发送站3a和干扰站3c、3d、4a、4b的MAC地址的第一周边终端列表。
此外,发送站3b以前接收由接收站3b和干扰站3c、3d发送的无线分组信号,内部存储有列出接收站3b和干扰站3c、3d的MAC地址的第二周边终端列表。
接收站3b根据图11所示的作为一例的后述的RTI请求分组或者RTI应答分组,从发送站3a取得第二周边终端列表,比较第一周边终端列表和第二周边终端列表。然后,接收站3b将第一周边终端列表中列出的无线站(除了发送站以外)中的、从发送站取得的第二周边终端列表中列出的无线站即干扰站3c、3d识别为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将没有列出的无线站即干扰站4a、4b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
接收站3b在从期望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时,从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的发送源中选定一个发送源,使用与选定的发送源对应的信号的特征量,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
这样,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时使用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仅从抑制对象发送源中选定,而不从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中选定。
因此,为了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而使用的信号的特征量是实际在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的概率提高,可有效地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
<RTI请求帧和RTI应答帧的帧格式>
参照图11说明在图10的无线站之间发送接收的RTI请求帧和RTI应答帧的帧格式的概要。图11是表示在图10的无线站之间发送接收的RTI请求帧和RTI应答帧的帧格式的图。
在RTI请求帧和RTI应答帧8中如图11所示,包含MAC头8a、NRT8b和RTI8c。
MAC头8a包含发送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源地址。
NRT(Number of Recognizable Terminals)8b是用于存储到达本站的各个信号的发送站的MAC地址和接收站的MAC地址的总数的字段。另外,相同的MAC地址用一个计数。
RTI(Recognizable Terminals Information)8c是用于按照每个无线站(到达本站的各个信号的发送站和接收站)存储地址8A、HTP8B、RSSI8C、和RB8D的字段。
地址8A是用于存储无线站的MAC地址的字段。
HTP(Hidden Terminal Possiblity)8B是用于存储表示在对应的地址8A中存储有MAC地址的无线站是隐藏终端的可能性的信息的字段。无线站侦听周边的无线站间的信号交换,仅接收应答请求信号,在不能接收到针对该应答请求信号的应答信号的情况下,判断为应答请求信号的发送目的地地址的无线站有可能是隐藏终端。然后,在与有可能是隐藏终端的无线站有关的HTP8B中存储“1”。除此以外的无线站没有可能是隐藏终端,在HTP8B中存储“0”。其中,作为识别隐藏终端的可能性的技术,例如有日本特开2002—217913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8C是用于存储从在对应的地址8A中存储有MAC地址的无线站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值的字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RSSI8C中存储的值没有被特别利用。
RB(Required Bandwidth:必要带宽)8D是用于存储请求频带的字段,如果以前曾经与在对应的地址8A中存储有MAC地址的无线站交换包含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条件的帧,则该请求频带包含于其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RB8D中存储的值没有被特别利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NRT8b中存储到达本站的各个信号的发送站(周边终端)的MAC地址的总数(周边终端的总数)。并且,预定的信息8—1等按照每个周边终端设置,在地址8A中存储周边终端的MAC地址,在HTP8B中存储“0”。
<无线站的装置结构>
以下,参照图12说明图10的无线站(接收站)3b的装置结构。图12是无线站3b的装置结构图。另外,假定无线站3b以外的无线站3a等是与无线站3b相同的装置结构,并省略说明。
无线站3b具有多个天线11—1、…、11—k、开关电路12、RF部13—1、…、13—k、信号检测部14、抑制对象识别部15a、终端列表存储部25、特征量存储部16a、干扰抑制部17、MAC控制部18a、调制部19以及RF部20。
终端列表存储部25存储有图13所示的作为一例的终端列表管理表。在终端列表管理表中作为字段具有“周边终端地址”、“周边终端列表”、“抑制对象以外终端列表”以及“抑制对象终端列表”。
字段“周边终端地址”中一个一个地存储有本站的MAC地址和周边终端的MAC地址。另外,字段“周边终端地址”中存储的周边终端的MAC地址是本站以前接收到的信号的MAC头的发送源地址、即发送出该信号的无线站的MAC地址。
字段“周边终端列表”中存储有对应的周边终端地址的无线站以前接收到的各个信号的MAC头的发送源地址。但是,如果对应的周边终端地址的无线站接收到以前由多个无线站发送过的信号,则字段“周边终端列表”中存储有多个MAC地址。
字段“抑制对象以外终端列表”中存储有在与本站对应的周边终端地址的无线站进行无线通信而从该无线站接收信号的情况下不可能在本站中发送在该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的无线站的MAC地址。其中,字段“抑制对象以外终端列表”中有时存储有多个MAC地址。
字段“抑制对象终端列表”中存储有在与本站对应的周边终端地址的无线站进行无线通信而从该无线站接收信号的情况下有可能在本站中发送在该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的无线站的MAC地址。其中,字段“抑制对象终端列表”中有时存储有多个MAC地址。
终端列表存储部25向特征量存储部16a输出列出了在下述记录的字段“抑制对象终端列表”中存储的MAC地址的抑制对象终端列表,该记录为在字段“周边终端地址”中存储有通信对方的发送站的MAC地址的记录。
抑制对象识别部15a在终端列表管理表的各个记录(除了周边终端地址是本站的MAC地址的记录之外)中,根据记录的字段“周边终端列表”的存储内容(第二周边终端列表)和在字段“周边终端列表”中存储有本站的MAC地址的记录的字段“周边终端列表”的存储内容(第一周边终端列表),更新该记录的字段“抑制对象以外终端列表”的存储内容和“抑制对象终端列表”的存储内容。
抑制对象识别部15a将更新对象的记录的字段“抑制对象以外终端列表”的存储内容,更新成在第一周边终端列表中列出的周边终端地址中的、在第二周边终端列表中列出的周边终端地址。此外,抑制对象识别部15a将更新对象的记录的字段“抑制对象终端列表”的存储内容,更新成在第一周边终端列表中列出的周边终端地址(除了更新对象的记录的周边终端地址以外)中的、除了在第二周边终端列表中列出的周边终端地址以外的周边终端地址。
根据字段“周边终端地址”是周边终端地址“S”的记录,说明抑制对象识别部15a的处理的一例。
抑制对象识别部15a从字段“周边终端地址”是周边终端地址“R(本站)”的记录的字段“周边终端列表”中读取第一周边终端列表“S、A、B、C”,并且,从更新对象的记录的字段“周边终端列表”中读取第二周边终端列表“R、C”。
抑制对象识别部15a将更新对象的记录的字段“抑制对象以外终端列表”的存储内容,更新成第一周边终端列表“S、A、B、C”中的处于第二周边终端列表“R、C”的周边终端地址“C”。
抑制对象识别部15a将更新对象的记录的字段“抑制对象终端列表”的存储内容,更新成从第一周边终端列表“S、A、B、C”中除去更新对象的记录的周边终端地址“S”以外的“A、B、C”中的、除去处于第二周边终端列表“R、C”的周边终端地址“C”以外的周边终端地址“A、B”。
特征量存储部16a是用于按照每个发送出本站以前接收到的信号的无线站即周边终端存储干扰信号的特征量的存储部,将从终端列表存储部25输入的抑制对象终端列表中列出的一个无线站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输出到干扰抑制部17。
在特征量存储部16a中存储有图14所示的作为一例的特征量管理表,在特征量管理表中作为字段具有“周边终端地址”和“特征量”。字段“特征量”中具有子字段“子带1”、“子带2”、“子带3”、“子带4”以及“子带5”。
在字段“周边终端地址”中一个一个地存储有周边终端的MAC地址。另外,字段“周边终端地址”中存储的周边终端的MAC地址是本站以前接收到的信号的MAC头的发送源地址。
字段“特征量”的子字段“子带1”等中存储有由干扰抑制部17测定出的与对应的无线站有关的干扰信号的子带的特征量。
例如,在本站与周边终端地址“S”的无线站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特征量存储部16a从终端列表存储部25输入抑制对象终端列表“A、B”。特征量存储部16a从抑制对象终端列表“A、B”中选择一个,将选择出的周边终端地址的特征量输出到干扰抑制部17。
MAC控制部18a从解调数据读取PHY头和MAC头,将MAC头的发送源地址输出到特征量存储部16a和终端列表存储部25。
MAC控制部18a通过向干扰抑制部17输出用于指示切换动作模式的控制信号,控制干扰抑制部17的动作模式。
MAC控制部18a在判定为从干扰抑制部17输入的解调数据的MAC头的发送目的地地址与本站的MAC地址一致时,向干扰抑制部17输出用于指示切换到“干扰抑制模式”的控制信号。然后,MAC控制部18a在结束从干扰抑制部17输入MAC头的发送目的地地址与本站的MAC地址一致的解调数据时,向干扰抑制部17输出用于指示切换到“干扰测定模式”的控制信号。
MAC控制部18a进行用于从通信对方的无线站等取得第二周边终端列表的取得处理,将取得的第二周边终端列表输出到终端列表存储部25。
<干扰测定处理和干扰抑制处理>
参照图15说明图12的无线站(接收站)3b进行的干扰测定处理和干扰抑制处理。图15是表示图12的无线站3b进行的干扰测定处理和干扰抑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另外,与无线站3b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对方站(发送站3a)等也执行同样的处理顺序。
MAC控制部18a进行用于将干扰抑制部17的动作模式设定成“干扰测定模式”的控制(步骤S61)。干扰抑制部17将动作模式设定成“干扰测定模式”,测定从RF部13—1、…、13—k输入的基带信号的特征量,并且,对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将解调数据输出到MAC控制部18a(步骤S62)。
MAC控制部18a从由干扰抑制部17输入的解调数据中取得PHY头或MAC头(步骤S63)。
MAC控制部18a比较取得的MAC头的发送目的地地址和本站的MAC地址(步骤S64)。
如果比较的结果是两者不一致(步骤S64:否),则MAC控制部18a将接收中的信号判定为干扰信号,向终端列表存储部24输出MAC头内的发送源地址(步骤S65)。
MAC控制部18a根据解调数据内的数据长度判定接收中的信号的到来是否已结束(步骤S66)。
如果接收中的信号持续到来(步骤S66:否),则MAC控制部18a继续步骤S66的处理。
如果接收中的信号的到来已结束(步骤S66:是),则终端列表存储部25在从MAC控制部18a输入的发送源地址没有登记在终端列表管理表的字段“周边终端地址”时,对其进行新的登记。此外,当在字段“周边终端地址”的周边终端地址与本站的MAC地址一致的记录的字段“周边终端地址”中没有存储从MAC控制部18a输入的发送源地址时,终端列表存储部25追加该发送源地址(步骤S67)。
在字段“周边终端地址”的周边终端地址与从MAC控制部18a输入的发送源地址一致的记录存在时,特征量存储部16a将该一致的记录的字段“特征量”的存储内容更新成从干扰测定部17输入的特征量。此外,特征量存储部16a在没有一致的记录时,在字段“周边终端地址”和“特征量”中新登记从MAC控制部18a输入的发送源地址和从干扰抑制部17输入的特征量(步骤S68)。
如果步骤S64中的比较结果是两者一致(步骤S64:是),则MAC控制部18a判断为接收中的信号是期望信号(步骤S69)。
MAC控制部18a进行用于将干扰抑制部17的动作模式切换成“干扰抑制模式”的控制。由此,干扰抑制部17将动作模式从“干扰测定模式”切换成“干扰抑制模式”(步骤S70)。
终端列表存储部25在终端列表管理表中,检索字段“周边终端地址”的存储内容与从MAC控制部18a输入的发送源地址一致的记录。然后,终端列表存储部25将一致的记录的字段“抑制对象终端列表”中存储的抑制对象终端列表输出到特征量存储部16a(步骤S71)。
特征量存储部16a从由终端列表存储部25输入的抑制对象终端列表中列出的MAC地址中选定一个MAC地址。特征量存储部16a在特征量管理表中,检索字段“周边终端地址”的存储内容与选定的MAC地址一致的记录。然后,特征量存储部16a将一致的记录的字段“特征量”中存储的特征量输出到干扰抑制部17(步骤S72)。
干扰抑制部17根据从特征量存储部16a输入的特征量,从由RF部13—1、…、13—k输入的基带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并对抑制后的信号进行解调,将解调数据输出到MAC控制部18a(步骤S73)。
MAC控制部18a根据解调数据内的数据长度判定接收中的信号的到来是否已结束(步骤S74)。
如果接收中的信号持续到来(步骤S74:否),则返回到步骤S73的处理,干扰抑制部17继续从基带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等。
如果接收中的信号的到来已结束(步骤S74:是),则返回到步骤S61的处理,MAC控制部18a进行用于将干扰抑制部17的动作模式切换成“干扰测定模式”的控制,干扰抑制部17开始“干扰测定模式”的动作。
<抑制对象识别处理>
参照图16说明图12的无线站(接收站)3b进行的抑制对象识别处理。图16是表示无线站3b进行的抑制对象识别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另外,与无线站3b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对方站(发送站3a)等也执行相同的处理顺序。
MAC控制部18a为了按照预定的时间单位发送RTI请求帧而监视经过时间,判定是否发送RTI请求帧(步骤S81)。
在确定发送RTI请求帧时(步骤S81:是),MAC控制部18a参照终端列表存储部25内的终端列表管理表,读取字段“周边终端地址”的周边终端地址与本站的MAC地址一致的记录的字段“周边终端列表”的周边终端列表(第一周边终端列表)。然后,MAC控制部18a制作存储有第一周边终端列表的RTI请求帧,经由RF部20、开关电路12以及天线11—1将制作的RTI请求帧作为高频信号进行发送(步骤S82)。
MAC控制部18a判定是否已从通信对方站接收到作为在步骤S82中发送的RTI请求帧的应答的RTI应答帧(步骤S83)。在接收到RTI应答帧之前(步骤S83:否),MAC控制部18a监视从通信对方站接收RTI应答帧的情况。RTI应答帧中包含有通信对方站的第二周边终端列表。第二周边终端列表是通信对方站的终端列表存储部25内的终端列表管理表的字段“周边终端地址”的周边终端地址与该通信对方站的MAC地址一致的记录的字段“周边终端列表”的周边终端列表。
当接收到RTI应答帧时(步骤S83:是),MAC控制部18a从RTI应答帧读取第二周边终端列表(步骤S84)。
MAC控制部18a将读取的第二周边终端列表输出到终端列表存储部25。终端列表存储部25将终端列表管理表的字段“周边终端地址”的周边终端地址与通信对方站的MAC地址一致的记录的字段“周边终端列表”的存储内容更新成第二周边终端列表(步骤S85)。
终端列表存储部25将存储在终端列表管理表中的第一周边终端列表和从MAC控制部18a输入的第二周边终端列表输出到抑制对象识别部15a。抑制对象识别部15a比较第一周边终端列表和第二周边终端列表(步骤S86)。
抑制对象识别部15a根据比较结果制作通信对方站的抑制对象以外终端列表,输出到终端列表存储部25。终端列表存储部25将终端列表管理表的字段“周边终端地址”的周边终端地址与通信对方站的MAC地址一致的记录的字段“抑制对象以外终端列表”的存储内容,更新成从抑制对象识别部15a输入的抑制对象以外终端列表(步骤S87)。
抑制对象识别部15a根据比较结果制作通信对方站的抑制对象终端列表,输出到终端列表存储部25。终端列表存储部25将终端列表管理表的字段“周边终端地址”的周边终端地址与通信对方站的MAC地址一致的记录的字段“抑制对象终端列表”的存储内容,更新成从抑制对象识别部15a输入的抑制对象终端列表(步骤S88)。
然后,返回到步骤S81的处理。
在步骤S81的判定步骤中判定为不发送RTI请求帧时(步骤S81:否),MAC控制部18a判定是否已从通信对方站接收到RTI请求帧(步骤S89)。在没有接收到RTI请求帧的情况下(步骤S89:否),返回到步骤S81的处理。
当接收到RTI请求帧时(步骤S89:是),MAC控制部18a从RTI请求帧读取第二周边终端列表(步骤S90)。
MAC控制部18a将读取的第二周边终端列表输出到终端列表存储部25。终端列表存储部25将终端列表管理表的字段“周边终端地址”的周边终端地址与通信对方站的MAC地址一致的记录的字段“周边终端列表”的存储内容更新成第二周边终端列表的内容(步骤S91)。
终端列表存储部25将存储在终端列表管理表中的第一周边终端列表和从MAC控制部18a输入的第二周边终端列表输出到抑制对象识别部15a。抑制对象识别部15a比较第一周边终端列表和第二周边终端列表(步骤S92)。
抑制对象识别部15a根据比较结果制作通信对方站的抑制对象以外终端列表,输出到终端列表存储部25。终端列表存储部25将终端列表管理表的字段“周边终端地址”的周边终端地址与通信对方站的MAC地址一致的记录的字段“抑制对象以外终端列表”的存储内容,更新成从抑制对象识别部15a输入的抑制对象以外终端列表(步骤S93)。
抑制对象识别部15a根据比较结果制作通信对方站的抑制对象终端列表,输出到终端列表存储部25。终端列表存储部25将终端列表管理表的字段“周边终端地址”的周边终端地址与通信对方站的MAC地址一致的记录的字段“抑制对象终端列表”的存储内容,更新成从抑制对象识别部15a输入的抑制对象终端列表(步骤S94)。
MAC控制部18a参照终端列表存储部25内的终端列表管理表,从字段“周边终端地址”的周边终端地址与本站的MAC地址一致的记录的字段“周边终端列表”读取第一周边终端列表。然后,MAC控制部18a制作存储有第一周边终端列表的RTI应答帧,经由RF部20、开关电路12以及天线11—1将制作的RTI应答帧作为高频信号进行发送(步骤S95)。
然后,返回到步骤S81的处理。
另外,在图17(a)的情况下,接收站3b向发送站3a发送包含第一周边终端列表的内容的RTI请求帧f1。对此,发送站3a向接收站3b发送包含第二周边终端列表的内容的RTI应答帧f2。在该情况下,在接收站3b中,执行步骤S81~步骤S88的处理。
另外,在图17(b)的情况下,发送站3a向接收站3b发送包含第二周边终端列表的内容的RTI请求帧f3。对此,接收站3b向发送站3a发送包含第一周边终端列表的内容的RTI应答帧f4。在该情况下,在接收站3b中,执行步骤S81、步骤S89~步骤S95的处理。
<特征量测定时的接收处理>
参照图18说明图10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站(接收站)3b进行的特征量测定时的接收处理的一例。图18是表示图10的无线站3b进行的特征量测定时的接收处理的一例的图。
其中,在图18中,假定无线站(发送站)3a和无线站(接收站)3b进行无线通信,无线站(干扰站)3d和无线站(干扰站)4a进行无线通信。
此外,设无线站3a、3b、3d、4a的MAC地址分别为“3a”、“3b”、“3d”、“4a”。无线站3a位于无线站3d的电波到达范围内,不位于无线站4a的电波到达范围内。无线站3b位于无线站3d和无线站4a的电波到达范围内。
干扰站3d发送发送源地址是“3d”、发送目的地地址是“4a”的数据帧f11。发送站3a和接收站3b位于干扰站3d的电波到达范围内,因此,发送站3a和接收站3b接收数据帧f11,根据数据帧f11的发送源地址更新终端列表存储部25的存储内容,并且,根据数据帧f11测定干扰信号的特征量。
干扰站4a发送发送目的地地址是“3d”的ACK帧f12。接收站3b位于干扰站4a的电波到达范围内,发送站3a不位于干扰站4a的电波到达范围内,仅接收站3b接收ACK帧f12。
对数据帧f13和ACK帧f14也进行相同的处理。
干扰站4a发送发送源地址是“3d”、发送目的地地址是“4a”的RTS(Request to Send:请求发送)帧f15。接收站3b位于干扰站4a的电波到达范围内,发送站3a不位于干扰站4a的电波到达范围内,因此,仅接收站3b接收RTS帧f15。根据RTS帧f15的发送源地址更新终端列表存储部25的存储内容,并且,根据RTS帧f15测定干扰信号的特征量。
干扰站3d发送发送目的地地址是“4a”的CTS(Clear To Send:清除发送)帧f16。发送站3a和接收站3b位于干扰站3d的电波到达范围内,因此,发送站3a和接收站3b接收数据帧f11,在基于CTS帧f16中包含的NAV(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网络分配向量)信息的期间禁止发送。
干扰站4a发送发送源地址是“4a”、发送目的地地址是“3d”的数据帧f17、f18。然后,干扰站4a发送发送源地址是“4a”、发送目的地地址是“3d”的BAR(Block ACK Request:ACK块请求)帧f19。接收站3b位于干扰站4a的电波到达范围内,发送站3a不位于干扰站4a的电波到达范围内,因此,仅接收站3b接收数据帧f17、f18和BAR帧f19,进行终端列表存储部25的存储内容的更新和接收信号的特征量的测定。
干扰站3d发送发送目的地地址是“4a”的BA(Block ACK)帧f20,作为BAR帧f19的接收确认。它由发送站3a和接收站3b这两者接收。
<干扰抑制时的接收处理>
参照图19说明图10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站(接收站)3b的干扰抑制时的接收处理的一例。图19是表示图10的无线站3b进行的干扰抑制时的接收处理的一例的图。
其中,在图19中,假定无线站(发送站)3a和无线站(接收站)3b进行无线通信。设无线站3a、3b的MAC地址分别为“3a”、“3b”。
发送站3a发送发送源地址是“3a”、发送目的地地址是“3b”的数据帧f21,接收站3b接收数据帧f21。接收站3b由于发送目的地地址“3b”是本站的MAC地址,因此,将动作模式从“干扰测定模式”切换成“干扰抑制模式”,进行从数据帧f21中抑制干扰信号成分的处理。然后,接收站3b在数据帧f21的到来结束时,将动作模式从“干扰抑制模式”切换成“干扰测定模式”。
接收站3b将“3a”作为发送目的地地址而发送ACK帧f22,发送站3a接收ACK帧f22。发送站3a由于发送目的地地址“3a”是本站的MAC地址,因此,将动作模式从“干扰测定模式”切换成“干扰抑制模式”,进行从ACK帧f22中抑制干扰信号成分的处理。然后,发送站3a在ACK帧21的到来结束时,将动作模式从“干扰抑制模式”切换成“干扰测定模式”。
另外,在数据帧f23和ACK帧f24中也进行实质上相同的处理。
《补充》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如下所示。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干扰抑制中使用的信号的特征量只有一个的情况,但不限于此。
例如,如果增加干扰抑制中使用的信号的特征量的数量则能更有效地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但会增加天线数量,并且用于测定信号的特征量和抑制干扰信号的处理电路变大,带来成本的增加。因此,干扰抑制中使用的信号的特征量的数量最好根据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和成本来确定。
另外,从与抑制对象发送源相关联的信号的特征量中选定干扰抑制中使用的信号的特征量的方法,也可以是选定最新进行了信号的特征量的测定的信号的特征量等任何方法。
(2)也可以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附加如下功能:不将发送了在干扰测定禁止期间内到来的信号的发送源作为抑制对象的信号源。干扰测定禁止期间是有可能从通信对方的无线站接收期望信号的期间。
在该情况下,例如在步骤S37(“检测到前导?”)的否和步骤S33(“判定为抑制对象的信号源”)之间,设置判定信号的到来定时是否包含在干扰测定禁止期间内的步骤。然后,如果信号的到来定时在干扰测定禁止期间内,则作为抑制对象以外的信号而不保存接收中的信号的测定出的特征量。另一方面,如果信号的到来定时不在干扰测定禁止期间内,则进入步骤S33的处理。由此,能够避免使用在干扰测定禁止期间接收到的期望信号的特征量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
例如,在HCCA(HCF Controlled Channel Access:HCF控制的通道存取)中,接收站向发送站发送QoS CF-Poll帧。接收站发送的QoS CF-Poll帧中,存储有接收站赋予发送权的发送站的MAC地址和赋予了发送权的发送站能够发送无线分组信号的期间(以下称作发送许可期间)。
从接收站接收到QoS CF-Poll帧的发送站从QoS CF-Poll帧的内容中识别赋予了发送权的情况,在结束QoS CF-Poll帧的接收后经过SIFS的时刻Ta开始数据帧的发送,最晚也在从时刻Ta起经过了发送许可期间的时刻Tb结束数据帧的发送。
接收到数据帧的接收站在结束数据帧的接收起经过了SIFS后,向发送站发送用于通知数据帧的接收确认的ACK帧。
在该情况下,接收站在发送QoS CF-Poll帧时,将时刻Ta到时刻Tb的期间设定成干扰测定禁止期间。
此外,作为不同于上述的例子,接收站向发送站发送数据帧。发送站接收数据帧,在从结束数据帧的接收时起经过了SIFS的时刻TA开始发送用于通知数据帧的接收确认的ACK帧,在时刻TB结束ACK帧的发送。
在该情况下,接收站在发送数据帧时,将时刻TA到时刻TB的期间设定成干扰测定禁止期间。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由信号检测部14检测信号的到来时使用基带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变动和天线间相关的变化,但也可以仅使用其中某一个。
(4)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接收站从发送站取得第二周边终端列表,按照预定时间单位进行RTI请求帧的发送,但是也可以在接收站从以前没有接收到信号的无线站接收到信号的定时、或接收错误率超过了一定值的定时发送RTI请求帧等,并不特别限定发送RTI请求帧的定时。
(5)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接收站从发送站取得第二周边终端列表,在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发送接收RTI请求帧和RTI应答帧,但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20作为一例所示,接收站3b连续2次发送发送目的地地址表示发送站3a的MAC地址的CTS(Clear to Send)帧f31、f32。发送站3a也可以在连续2次接收发送目的地地址与本站的MAC地址一致的CTS帧f31、f32时,发送存储有第二周边终端列表的内容的RTI应答帧f33。
在该情况下,在CTS帧f31、f32中不包含发送源地址,因此,发送站3a将会发送不表示发送目的地地址的RTI应答帧f33。接收站3b如果在从发送第二个CTS帧f32起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之前接收到RTI应答帧f33,则将接收到的RTI应答帧判断为是发给本站的RTI应答帧。
(6)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无线站(接收站)3b也可以在图21作为一例示出的终端列表管理表中存储周边终端列表等信息,以取代在图13作为一例示出的终端列表管理表中存储周边终端列表等信息。
在图21作为一例示出的终端列表管理表中,在字段“可识别终端地址”中一个一个地存储本站的MAC地址和可识别终端的MAC地址。另外,在字段“可识别终端地址”中存储的可识别终端的MAC地址是,本站以前接收到的信号的MAC头的发送源地址和发送目的地地址,即,发送了该信号的无线站(发送站)的MAC地址和无线站(接收站)的MAC地址。
在字段“可识别终端地址”中存储有对应的可识别终端地址的无线站以前接收到的各信号的MAC头的发送源地址和发送目的地地址。
在字段“周边终端列表”中存储有对应的周边终端列表的无线站以前接收到的各信号的MAC头的发送源地址。
在字段“隐藏终端列表”中存储有隐藏终端的MAC地址。对应的可识别终端地址的无线站侦听周边的无线站间的信号的交换,在仅接收应答请求信号而无法接收针对该应答请求信号的应答信号的情况下,应答请求信号的发送目的地地址是隐藏终端的MAC地址。
另外,也可以单纯地在字段“隐藏终端列表”中,存储对应的字段“可识别终端列表”的MAC地址中字段“周边终端地址”的MAC地址以外的MAC地址。
在字段“抑制对象以外终端列表”中,存储有如下无线站的MAC地址,在与对应的可识别终端地址的无线站进行无线通信而从该无线站接收信号的情况下,该无线站没有可能发送在该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
在字段“抑制对象终端列表”中,存储有如下无线站的MAC地址,在与对应的可识别终端地址的无线站进行无线通信而从该无线站接收信号的情况下,该无线站有可能发送在该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
(7)如上所述,在各无线站存储有本站的周边终端列表和隐藏终端列表的情况下,例如按照图22所示的顺序,接收站3b能够取得发送站3a的周边终端列表和隐藏终端列表。
干扰站3d是发送站3a的周边终端,干扰站4a是发送站3a的隐藏终端。设发送站3a、接收站3b、干扰站3d以及干扰站4a的MAC地址分别是“3a”、“3b”、“3d”、“4a”。
接收站3b连续2次发送发送目的地地址是“3a”的CTS帧f41、f42。发送站3a在连续2次接收发送目的地地址是“3a”的CTS帧f41、f42时,从本站存储的图21的终端列表管理表中读取本站的周边终端列表。另外,假定在读取的周边终端列表中包含有“3d”。
发送站3a发送发送源地址是“3a”、发送目的地地址是周边终端列表中包含的“3d”的RTS帧f43。
接收站3b将在从发送第二个CTS帧f42起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之前接收到的RTS帧f43的发送目的地地址判断为发送站3a的周边终端的MAC地址。
此外,接收站3b连续2次发送发送目的地地址是“3a”的CTS帧f44、f45。发送站3a在连续2次接收发送目的地地址是“3a”的CTS帧f44、f45时,从本站存储的图21的终端列表管理表中读取本站的隐藏终端列表。另外,假定在读取的隐藏终端列表中包含有“4a”。
发送站3a发送发送源地址是“3a”、发送目的地地址是隐藏终端列表中包含的“4a”的空的数据帧f46。
接收站3b将在从发送第二个CTS帧f45起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之前接收到的数据帧f46的发送目的地地址判断为发送站3a的隐藏终端的MAC地址。
接收站3b通过重复连续发送2个CTS帧,能够从发送站3a取得该发送站3a的全部的周边终端列表的内容的隐藏终端列表的内容。
(8)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无线站(接收站)3b接收在与本站无关地在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站间发送接收的信号,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取得信号的特征量。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如图23所示,接收站3b也可以测定来自与发送站3a相关联的抑制对象终端列表中列出的无线站的信号的特征量。
假定接收站3b按照图17所示的交换顺序预先从发送站3a取得第二周边终端列表,根据第一周边终端列表和第二周边终端列表制作抑制对象终端列表。假定在抑制对象终端列表中列出干扰站4a和干扰站4b的MAC地址。
设发送站3a、接收站3b、干扰站4a以及干扰站4b的MAC地址分别是“3a”、“3b”、“4a”、“4b”。
接收站3b发送发送源地址是“3b”、发送目的地地址是抑制对象终端列表中列出的“4a”的RTS帧f51。干扰站4a在接收到发送目的地地址是“4a”的RTS帧f51时,发送发送目的地地址是“3b”的CTS帧。接收站3b在接收到发送目的地地址是“3b”的CTS帧f52时,根据CTS帧f52测定信号的特征量。由此,接收站3b取得从干扰站4a发送的信号的特征量。
接收站3b发送发送源地址是“3b”、发送目的地地址是抑制对象终端列表中列出的“4b”的数据帧f53。干扰站4b在接收到发送目的地地址是“4b”的数据帧f53时,发送发送目的地地址是“3b”的ACK帧f54。接收站3b在接收到发送目的地地址是“3b”的ACK帧f54时,根据ACK帧f54测定信号的特征量。由此,接收站3b取得从干扰站4b发送的信号的特征量。
另外,还能够通过交换在图11中示出帧格式的RTI请求帧和RTI应答帧,来交换周边终端列表和隐藏终端列表。
(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除了例如使用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Access: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式的LAN系统以外,还能够用于使用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FDMA(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频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SDMA(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空分多址)等各种接入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
(19)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以典型地作为集成电路即LSI(Large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实现。它们可以单独地构成1个芯片,也可以按照包含各实施方式的全部结构或者部分结构的方式来构成1个芯片。
在此,采用LSI,但有时也根据集成度的不同而称作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系统LSI、超级LSI、Ultra LSI。
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利用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在制造LSI后,也可以利用可编程的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活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程序机。
并且,如果利用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者采用派生的其他技术而置换成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出现,则当然也可以使用该技术来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也可以应用生物技术等。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尤其能够用于在像CSMA方式那样随机地发送无线分组信号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在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的接收站。
Claims (14)
1.一种干扰抑制方法,该干扰抑制方法在接收站中进行,用于抑制在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其特征在于,具有:
识别步骤,将发送了到达本站的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有可能发送在通信对方的发送站发送的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的抑制对象发送源、和不可能发送在通信对方的发送站发送的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的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
特征量取得步骤,根据到达本站的信号取得该信号的特征量;以及
干扰抑制步骤,在包含期望信号的接收信号到达本站时,根据在上述识别步骤中被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的发送源所涉及的、在上述特征量取得步骤中取得的信号的特征量,从上述接收信号中抑制上述在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比较步骤,对表示发送了到达本站的信号中包含的该信号的发送源所属的网络的网络标识符和表示本站所属的网络的网络标识符进行比较,
在上述识别步骤中,在上述比较步骤中的比较结果是两者一致时,将发送了到达的上述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在两者不一致时,将发送了到达的上述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表示上述网络的网络标识符是基本服务集识别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判断步骤,判断到达本站的信号的到来定时是否是本站所属的网络的发送禁止期间内,
在上述识别步骤中,当在上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上述到来定时是上述发送禁止期间内时,将发送了到达的上述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送禁止期间是基于帧间间隔的期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判断步骤,判断到达本站的信号的到来定时是否是本站有可能接收期望信号的干扰测定禁止期间内,
在上述识别步骤中,当在上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上述到来定时是上述干扰测定禁止期间内时,将发送了到达的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检测步骤,从到达本站的信号中检测包含预定图形的信号波形符号在内的前导信号,
在上述识别步骤中,当在上述检测步骤中无法检测到上述前导信号时,将发送了到达的上述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列表制作步骤,根据到达本站的信号中包含的表示发送源的发送源标识符,制作第一周边终端列表,该第一周边终端列表列出表示以前到达本站的各信号的发送源的发送源标识符;以及
列表取得步骤,从上述发送站取得第二周边终端列表,该第二周边终端列表列出表示以前到达该发送站的各信号的发送源的发送源标识符,
在上述识别步骤中,根据上述第一周边终端列表和上述第二周边终端列表,将发送了到达本站的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和抑制对象发送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识别步骤中,将在上述第一周边终端列表和上述第二周边终端列表双方中列出的发送源标识符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识别步骤中,将在上述第一周边终端列表中列出而在上述第二周边终端列表中没有列出的发送源标识符的发送源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列表取得步骤中,接收从上述发送站发送的包含上述第二周边终端列表的内容的信号,从该信号中读取该第二周边终端列表的内容。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列表取得步骤具有:
列表请求步骤,向上述发送站发送请求上述第二周边终端列表的请求信号;以及
读取步骤,接收包含上述第二周边终端列表的内容的应答信号,作为针对在上述列表请求步骤中发送的上述请求信号的应答,从该应答信号中读取该第二周边终端列表的内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列表请求步骤中,通过将2个清除发送CTS帧连续地发送到上述发送站,来进行上述请求信号的发送。
14.一种干扰抑制装置,用于抑制在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其特征在于,具有:
识别单元,将发送了到达具有本装置的接收站的信号的发送源,识别为有可能发送在通信对方的发送站发送的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的抑制对象发送源、和不可能发送在通信对方的发送站发送的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的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
特征量取得单元,根据到达具有本装置的接收站的信号取得该信号的特征量;以及
干扰抑制单元,在包含期望信号的接收信号到达具有本装置的接收站时,根据在上述识别单元中被识别为抑制对象发送源的发送源所涉及的、由上述特征量取得单元取得的信号的特征量,从上述接收信号中抑制上述在期望信号中叠加的干扰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29993 | 2006-05-09 | ||
JP129993/2006 | 2006-05-09 | ||
PCT/JP2007/059607 WO2007129737A1 (ja) | 2006-05-09 | 2007-05-09 | 干渉抑圧方法及び干渉抑圧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8536A CN101438536A (zh) | 2009-05-20 |
CN101438536B true CN101438536B (zh) | 2012-01-04 |
Family
ID=38667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1671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8536B (zh) | 2006-05-09 | 2007-05-09 | 干扰抑制方法和干扰抑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311165B2 (zh) |
EP (2) | EP3131236B1 (zh) |
JP (1) | JP5175718B2 (zh) |
CN (1) | CN101438536B (zh) |
WO (1) | WO200712973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82704B2 (en) * | 2008-04-08 | 2013-11-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Communications unit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pulse interference |
JP5097633B2 (ja) * | 2008-07-15 | 2012-12-12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そのid管理無線端末、プログラム |
US8194583B2 (en) | 2008-12-08 | 2012-06-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of radio frequency (RF) power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8401595B2 (en) | 2008-12-08 | 2013-03-1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grated wireless pow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 |
WO2010096029A1 (en) | 2009-02-18 | 2010-08-26 | Thomson Licensing | Distributed channel selection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s |
WO2010096031A1 (en) * | 2009-02-18 | 2010-08-26 | Thomson Licensing | Centralized channel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networks in a dense deployment environment |
US8593983B2 (en) * | 2010-01-26 | 2013-11-26 | Entropic Communication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of silent symbol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8289849B2 (en) * | 2010-03-09 | 2012-10-16 | Nokia Corporation | Protocol with improved spatial reuse |
US20110280326A1 (en) * | 2010-05-15 | 2011-11-17 | Ralink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clustering multiple stations |
US8768359B2 (en) | 2010-08-20 | 2014-07-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ample selection for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SS) detection |
US8989213B2 (en) | 2010-09-15 | 2015-03-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hysical layer header with access point identifier |
US8619786B2 (en) | 2010-10-20 | 2013-12-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acilitating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 for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
US10504360B2 (en) | 2011-04-08 | 2019-12-10 | Ross Gilson | Remote control interference avoidance |
US8781400B2 (en) * | 2011-06-30 | 2014-07-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
CN102271349B (zh) * | 2011-07-22 | 2013-11-2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上行干扰抑制合并算法功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
US11283759B2 (en) * | 2016-06-13 | 2022-03-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basic service set attribute detection and resolution |
CN109690970B (zh) | 2016-09-15 | 2022-06-1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无线接收装置和期望信号检测方法 |
US10333693B2 (en) | 2016-12-09 | 2019-06-25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Wireless devices and systems including examples of cross correlat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s |
KR102566247B1 (ko) * | 2017-01-17 | 2023-08-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랜을 위한 서비스 셋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장치 |
US10160391B2 (en) | 2017-01-27 | 2018-12-25 | Fca Us Llc | Vehicle floor assembly with electromagnetic latch |
KR102367242B1 (ko) * | 2020-09-11 | 2022-02-23 | 주식회사 에스원 | 송수신 일체형 광학 센서의 신호 간섭 방지 방법 및 장치 |
US11501009B1 (en) * | 2021-09-30 | 2022-11-15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Electronic privacy apparatus |
CN114384559B (zh) * | 2022-03-25 | 2022-07-08 |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网络信息研究所 | 一种基于空时自适应抗干扰算法的信号处理方法和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74179A (ja) * | 2001-06-12 | 2002-12-26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干渉信号除去装置 |
JP2005312073A (ja) * | 2000-10-31 | 2005-11-04 | Toshiba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用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イの制御方法及び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イ |
WO2006003776A1 (ja) * | 2004-06-04 | 2006-01-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無線通信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21752A (en) * | 1994-06-23 | 1997-04-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ive sectorization in 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937676B2 (en) * | 2000-10-27 | 2005-08-30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Interference-signal removing apparatus |
US7042860B2 (en) * | 2000-10-31 | 2006-05-0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eight control apparatus, and weight vector generation method |
US7046690B2 (en) * | 2001-01-16 | 2006-05-16 | At&T Corp. |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methods for 802.11 |
JP2002217913A (ja) | 2001-01-23 | 2002-08-02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無線lanシステム |
JP3987800B2 (ja) * | 2001-03-02 | 2007-10-10 | エイ・ティ・アンド・ティ・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802.11用干渉抑圧方法 |
ATE393514T1 (de) * | 2001-09-14 | 2008-05-1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Drahtloses 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erkennung von fremdstrahlungsquellen |
JP2003174431A (ja) | 2001-09-26 | 2003-06-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4480716B2 (ja) * | 2003-05-09 | 2010-06-16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媒体活動パターンの測定及び該活動パターンからの情報の導出 |
JP4079832B2 (ja) | 2003-05-29 | 2008-04-23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波干渉解消方法,およびステーション装置 |
US20050111408A1 (en) * | 2003-11-25 | 2005-05-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ele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
2007
- 2007-05-09 EP EP16190119.4A patent/EP3131236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7-05-09 JP JP2008514515A patent/JP517571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5-09 EP EP07743042.9A patent/EP2020779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7-05-09 WO PCT/JP2007/059607 patent/WO200712973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5-09 US US12/299,933 patent/US8311165B2/en active Active
- 2007-05-09 CN CN2007800167120A patent/CN10143853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10-11 US US13/649,575 patent/US2013003419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312073A (ja) * | 2000-10-31 | 2005-11-04 | Toshiba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用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イの制御方法及び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イ |
JP2002374179A (ja) * | 2001-06-12 | 2002-12-26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干渉信号除去装置 |
WO2006003776A1 (ja) * | 2004-06-04 | 2006-01-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無線通信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2002374179A 2002.12.26 |
JP特开2005312073A 2005.11.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131236A1 (en) | 2017-02-15 |
US20090147893A1 (en) | 2009-06-11 |
EP2020779A1 (en) | 2009-02-04 |
JP5175718B2 (ja) | 2013-04-03 |
US20130034195A1 (en) | 2013-02-07 |
CN101438536A (zh) | 2009-05-20 |
EP2020779B1 (en) | 2016-11-09 |
US8311165B2 (en) | 2012-11-13 |
EP3131236B1 (en) | 2020-05-06 |
WO2007129737A1 (ja) | 2007-11-15 |
EP2020779A4 (en) | 2015-09-23 |
JPWO2007129737A1 (ja) | 2009-09-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38536B (zh) | 干扰抑制方法和干扰抑制装置 | |
US8023599B2 (en) | Interfering signal characterizing quantity storing method and device, interfering signal characterizing quantity acquir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interfering signal suppr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 |
US8040837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11283494B2 (en) | Instantaneous beamforming exploiting user physical signatures | |
RU2264050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й способ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сводки измерений в системе радиосвязи | |
CN103181213B (zh) |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带宽调适技术 | |
CN100594743C (zh) | 用于最小化蜂窝ofdm通信系统中干扰的方法、基站和移动台 | |
US20110165851A1 (en) | Signal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signal detection method for use in radio station of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8706045B2 (en) | Signal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signal detection method | |
KR102628043B1 (ko) | Full duplex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기 간섭 신호를 제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EP4009551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performing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 |
ElMossallamy et al. | 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s over ambient OFDM signals using null subcarriers | |
WO2021044075A1 (en) | Channel sensing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 |
US6996373B2 (en) | Base station | |
Kim et al. | Identifying signal source us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LANs | |
Ahn et al. | Collision decoding and reporting: A new collision resolution approach using full-duplex radio in WLANs | |
US9544041B2 (en) | Independent and concurrent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spectral intelligence | |
JP2003309501A (ja) | 無線受信機及び無線受信方法 | |
Ito et al. | High-sensitivity detection method for signals in PhyC-SN | |
JP2005012683A (ja) |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US12096475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ed spatial re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Sung |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for cognitive radio with multiple secondary users | |
KR101682290B1 (ko) | 다중셀 랜덤엑세스 네트워크에서 간섭정렬 및 제어를 위한 프레임 전송 시스템 및 방법 | |
Jiao et al. | An antenna switching based NOMA scheme for IEEE 802.15. 4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 |
CN115801212A (zh) | 应用于载波聚合的上行下行时隙配比指示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