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2141B - 极细纤度茧丝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极细纤度茧丝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2141B
CN101422141B CN2008102269271A CN200810226927A CN101422141B CN 101422141 B CN101422141 B CN 101422141B CN 2008102269271 A CN2008102269271 A CN 2008102269271A CN 200810226927 A CN200810226927 A CN 200810226927A CN 101422141 B CN101422141 B CN 1014221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agonist
silkworm
cocoon
trimolter
a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269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22141A (zh
Inventor
舒惠国
张志芳
李轶女
陈天俊
门炜
沈桂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AS
Original Assignee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AS filed Critical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AS
Priority to CN2008102269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22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22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2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22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21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细纤度茧丝的制作方法,包括:将可稳定遗传的三眠蚕品种按常规的饲养方法饲养至二龄起蚕或三龄起蚕阶段;用抗保幼激素类的拮抗剂将二龄起蚕或三龄起蚕阶段的三眠蚕品种诱导成二眠蚕;再依次经过常规桑叶饲喂,上簇,蚕茧干燥,煮茧,缫丝,即得。由本发明制作方法可得到纤度平均为0.7-0.9dtex的优质极细茧丝,最细可达到0.4dtex,所制作的茧丝具有解纾优、纤度细、纤度开差小、净度好、强力高、抱合力好等优点。同时,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缩短养蚕周期,这对于蚕农劳动力的调剂,提高养蚕生产效率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本发明方法能减少蚕的发病率,减少高温等对夏秋蚕生产的危害,有利于提高安全度。

Description

极细纤度茧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茧丝的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极细纤度茧丝的生产方法,属于茧丝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超细纤维是近年来发展特别迅速的一类纤维。它织成的纺织物具有凉爽舒适、吸汗不贴身、抗污、去污力强(去油污数量是棉布的15倍以上)等特点。超细纤维顾名思义就是超细旦纤维的意思。目前,国际上超细纤维(micro fibre)尚未有统一的定义,美国PET委员会认为纤维纤度0.3dtex~0.9dtex为超细纤维,意大利则将0.5dtex以下的纤维称为超细纤维。我国纺织工业部化纤工业司则对超细纤维作了以下定义:涤纶长丝0.5dtex~1.3dtex;锦纶长丝0.5dtex~1.7dtex;丙纶长丝0.5dtex~2.2dtex,短纤维0.5dtex~1.3dtex。
超细纤维由于纤度极细,大大降低了丝的刚度,做成织物手感极为柔软。纤维细还可增加丝的层状结构,增大表面积和毛细效应,使纤维内部反射光在表面分布更细腻,使之更现行真丝的高雅光泽,并有良好的吸湿散湿性。用超细纤维做成服装,舒适、美观、保暖、透气,有较好的悬垂性和丰满度,在疏水和防污性方面也有明显提高。利用比表面积大及松软的特点,可以设计出不同的组织结构,使之更多地吸收阳光热能或更快地散失体温,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
超细纤维用途很广,用它做成的织物,经砂洗、磨绒等高级技术处理后,表面形成一层类似桃皮茸毛的外观,并极为蓬松、柔软、滑爽,用这种面料制造的高档时装、夹克、T恤、内衣、裙裤等凉爽舒适,吸汗不贴身,富有青春美感。国外用超细纤维做成高级人造麂皮,既有酷似真皮的外观、手感、风格,又有生态环保和低廉的价格。
由于超细纤维又细又软,用它做成洁净布,除污效果极好,可擦拭各种眼镜、影视器材、精密仪器,对镜面毫无损伤。其织物由于具有比普通织物多无数倍的微细毛孔,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微孔,因而具有很强的清洁能力、除污快而彻底、不掉毛及洗涤后可重复使用的特性。在精密机械、光学仪器、微电子、无尘室及家庭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用途。用超细纤维还可制成表面极为光滑的超高密织物,用来制作滑雪、滑冰、游泳等运动服,可减少阻力,有利于运动员创造良好成绩。此外,超细纤维还可用于过滤、医疗卫生、劳动保护等多种领域。
目前、普通蚕品种的蚕丝纤度在3个dtex左右,即使三眠蚕品种(署光、白银、SG、853白、543B、305、三光、三眠A、三眠B)或用药物如SM-1、SD-III、或金鹿三眠素等诱导的三眠蚕生产的蚕丝的纤度也在2个dtex左右,与超细纤维的细度要求相差甚远。如果能够大批量生产超细纤度蚕丝,利用蚕丝本身的优良性能,那么一定能够开发出比化学合成的超细纤维所具有的各种性能更为优良的新颖纺织材料来开发高档织物及特种用途产品,如开发丝绸薄型织物、细条纺包芯丝、医用内脏手术缝合线和人造皮肤、降落伞和航天器绝缘材料等理想的优质原料,对增加出口创汇、茧丝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蚕业的经济效益和拓宽蚕丝新产品领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由于一般细纤度茧丝的单位强力都优于普通纤度的茧丝,有望通过努力,可以开发出新颖的保护人体活动关节部位的防弹材料。
普通品种的蚕丝由于受蚕的生物学性状的限制,目前已很难得到平均1.8dtex以下的丝纤维了,这样对超细纤度茧丝的开发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极细纤度茧丝的制作方法,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茧丝其平均纤度在0.7-0.9dtex之间。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极细纤度茧丝的制作方法,包括:
将可稳定遗传的三眠蚕品种按常规的饲养方法饲养至二龄起蚕或三龄起蚕阶段;用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将二龄起蚕或三龄起蚕阶段的三眠蚕品种诱导成二眠蚕;再依次经过常规桑叶饲喂,上簇,蚕茧干燥,煮茧,缫丝,即得。
上述制作方法中,所述的可稳定遗传的三眠蚕品种包括含有显性或隐性三眠基因的保育品种或育成品种,优选为三光、三眠A、三眠B、SG、853白、543B、305或白银等。
所述的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2,4-2氯-N-苯基脒脞;优选的,所述的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包括但不限于SM-1、SD-III、金鹿三眠素或超细素等。
其中,所述的诱导包括:用附着有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的桑叶连续饲喂二龄起蚕或三龄起蚕18-36小时。其中,针对三眠蚕品种的二龄起蚕最好采用以下连续饲喂方法:将荫干后的桑叶切成2.5cm2面积进行连续喂养,连续喂养时间为18-24小时,所用剂量为每条蚕平均15-20μg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针对三眠蚕品种的三龄起蚕最好采用以下连续饲喂方法:将荫干后的桑叶切成4.0cm2面积进行连续喂养,连续喂养时间为24-36小时,所用剂量为每条蚕平均30-50μg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
优选的,所述的附着有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的桑叶采用以下方式制备得到:(1)将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配制成水溶液;(2)将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水溶液用超细喷雾器均匀喷于桑叶的正面和反面,或将桑叶浸泡于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水溶液中;(3)将上述附着有拮抗剂水溶液的桑叶荫干后,即得。其中,优选的,将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配制成浓度为200-1800ppm的水溶液,进一步优选为配制成浓度为400-1200ppm的水溶液,最优选为配制成浓度为600-800ppm的水溶液。
其中,由三眠蚕品的二龄起蚕诱导成的二眠蚕,其上簇时间为用附着有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的桑叶连续饲喂后的7-8天;由三眠蚕品的三龄起蚕诱导成的二眠蚕,其上簇时间为用附着有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的桑叶连续饲喂后的4-5天;其中,上簇簇具要求比常规簇具的孔径或波峰距小1/2。
所述蚕茧干燥的各段温度优选比常规茧的烘茧法的温度低10℃;所述煮茧时的各段温度优选比常规煮茧时的温度低6-8℃;
所述缫丝时的集结器的磁眼孔径缩小至常用孔径的1/2。
本发明方法结合了现代遗传学与当代昆虫生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可得到纤度平均为0.7-0.9dtex(Denier)的优质极细茧丝,最细可达到0.4dtex,所制作的茧丝具有解纾优、纤度细、纤度开差小、净度好、强力高、抱合力好等优点。同时,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缩短养蚕周期,这对于蚕农劳动力的调剂,提高养蚕生产效率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本发明方法能减少蚕的发病率,减少高温等对秋蚕生产的危害,有利于提高安全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方法所制作的茧丝的扫描电镜照片;平均直径在11微米左右。
图2、三眠蚕蚕茧细纤度茧丝的扫描电镜图片;显示茧丝的平均直径在20微米左右。
图3、四眠蚕蚕茧细纤度茧丝的扫描电镜图片;显示茧丝的平均直径在30微米左右。
具体实施实例
为了进一步阐述极细纤度茧丝的制备方法,下面结合一系列实施例子,这些实施例子完全是例证性的,它们仅用来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应用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1、将三眠蚕品种“SG×54A”(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育成品种,吴阳春等,江苏蚕业,2004,第一期)用新鲜适熟的桑叶或人工饲料在26-28℃的环境下饲养至二龄起蚕;
2、将SM-I或金鹿三眠素(李荣琪等,蚕业科学,1987,13(2))用无菌水(冷开水)配制成浓度为200ppm-1800ppm的水溶液;用超细喷雾器将所配制的水溶液均匀喷于桑叶正反两面,荫干后切成面积为2.5cm2的叶片;
3、用SM-I或金鹿三眠素水溶液喷洒的叶子连续饲喂三眠蚕品种的二龄起蚕24小时;试验发现200ppm-1800ppm的金鹿三眠素水溶液均能诱导三眠蚕变为二眠蚕;综合考察用药量、诱导率及对蚕的可能毒性等因素,结果发现以600ppm的浓度,以24小时连续给药时间为最好,此时的二眠蚕的诱导率可达100%,且对蚕的生长发育无影响;此种给药方式的二龄时间为三天半左右、三龄食桑时间为6天左右,蚕儿开始上簇,二眠蚕诱导率为100%;上簇簇具要求比常规簇具的孔径或波峰距小1/2;
4、上簇后4天从簇中拿下蚕茧;利用热空气干燥法干燥蚕茧,各段温度比常规茧的烘茧法(吕鸿声主编,中国养蚕学,1991,上海科技出版社)降低10℃为宜,煮茧时各段温度以降低6-8℃为宜(吕鸿声主编,中国养蚕学,1991,上海科技出版社),用只有现有集结器1/2孔径的集结器(吕鸿声主编,中国养蚕学,1991,上海科技出版社)缫丝;经检测,所制作的茧丝的纤度平均在0.8-0.9dtex,最细的只有0.4dtex。
实施例2
1、将三眠蚕品种“SG×54A”(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育成品种,吴阳春等,江苏蚕业,2004,第一期)用新鲜适熟的桑叶或人工饲料在26-28℃的环境下饲养至至三龄起蚕。
2、将SM-I或金鹿三眠素(李荣琪等,蚕业科学,1987,13(2))用无菌水(冷开水)配制成浓度为200ppm-1800ppm的水溶液;用超细喷雾器将所配制的水溶液均匀喷于桑叶正反两面,荫干后切成面积为4cm2的叶片;
3、用超细素水溶液喷洒的叶子连续饲喂三眠蚕品种的三龄起蚕24小时;发现200ppm-1800ppm的超细素水溶液均能诱导三眠蚕变为二眠蚕。综合考察用药量、诱导率及对蚕的可能毒性等因素,发现以800ppm的浓度给药,给药时间以24小时为最好,此时的二眠蚕的诱导率可达100%,且对蚕的生长发育无影响;此种用药方式的三龄食桑时间为6天左右,蚕儿开始上簇,二眠蚕诱导率为100%。上簇簇具要求比常规簇具的孔径或波峰距小1/2。
4、上簇后4天从簇中拿下蚕茧;利用热空气干燥法干燥蚕茧,各段温度比常规茧的烘茧法降低10℃为宜,煮茧时各段温度以降低6-8℃为宜,用只有1/2孔径的集结器缫丝测得茧丝的纤度平均在0.8-0.9dtex,最细的只有0.4dtex。
实施例3
1、将三眠蚕品种“853白X543B”(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育成品种,吴阳春等,江苏蚕业,2004,第一期)用新鲜适熟的桑叶或人工饲料在26-28℃的环境下饲养至二龄起蚕;
2、将SM-1(李荣琪等,蚕业科学,1987,13(2))用无菌水(冷开水)配制成浓度为200ppm-1800ppm的水溶液。用超细喷雾器均匀喷于桑叶正反两面,荫干后切成面积为2.5cm2的叶片;
3、用SM-1水溶液喷洒的叶子连续饲喂三眠蚕品种的二龄起蚕24小时。发现浓度为200ppm-1800ppm的水溶液均能诱导三眠蚕变为二眠蚕。综合考察用药量、诱导率及对蚕的可能毒性等因素,发现以600ppm的浓度给药,给药时间以24小时为最好,此时的二眠蚕的诱导率可达100%,且对蚕的生长发育无影响;此种给药方式的二龄时间为三天半左右。三龄食桑时间为6天左右,蚕儿开始上簇,二眠蚕诱导率为100%。上簇簇具要求比常规簇具的孔径或波峰距小1/2。
4、上簇后4天从簇中拿下蚕茧。利用热空气干燥法干燥,各段温度比常规茧的烘茧法降低10℃为宜,煮茧时各段温度以降低6-8℃为宜,用只有1/2孔径的集结器缫丝测得茧丝的纤度平均在0.8-0.9dtex,最细的只有0.4dtex。
实施例4
1、将三眠蚕保育品种“三光”(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编,家蚕品种志,1987,农业出版社)用新鲜适熟的桑叶或人工饲料在26-28℃的环境下饲养至至二龄起蚕;
2、将SD-I(李荣琪等,蚕业科学,1987,13(2))用无菌水(冷开水)配制成浓度为200ppm-1800ppm的水溶液。用超细喷雾器将配制好的水溶液均匀喷于桑叶正反两面,荫干后切成面积为2.5cm2的叶片;
3、用SD-III水溶液喷洒的叶子连续饲喂三眠蚕品种的二龄起蚕24小时。发现浓度为200ppm-1800ppm的SD-III水溶液均能诱导三眠蚕变为二眠蚕。综合考察用药量、诱导率及对蚕的可能毒性等因素,发现以600ppm的浓度给药,给药时间以24小时为最好,此时的二眠蚕的诱导率可达100%,且对蚕的生长发育无影响;此种给药方式的二龄时间为三天半左右。三龄食桑时间为4天半左右,蚕儿开始上簇,二眠蚕诱导率为100%。上簇簇具要求比常规簇具的孔径或波峰距小1/2。
4、上簇后4天从簇中拿下。利用热空气干燥法干燥,各段温度比常规茧的烘茧法降低10℃为宜,煮茧时各段温度以降低6-8℃为宜,用只有1/2孔径的集结器缫丝测得茧丝的纤度平均在0.7-0.8dtex,最细的只有0.4dtex。
试验例1 本发明方法做制作的茧丝的丝质性状分析试验
一、将本发明实施例1-4所制作的茧丝的丝质与现有的采用三眠蚕制作得到的茧丝的丝质性状分析进行了对比分析,所得结果见表1。
表1 本发明方法所制作的茧丝与现有的采用三眠蚕制作的茧丝丝质性状比较
 
现有的方法所制作的茧丝(采用三眠蚕) 本发明方法所制作的茧丝
茧丝长 806米 789米
解纾率 83% 89%
纤度 1.8dtex 0.90dtex
最细纤度 1.2dtex 0.4dtex
纤度差 1.3dtex 0.61dtex
强力(g/D) 3.4 3.7
 
抱合力 129次 143次
伸度 21.4% 26.7%
分析结果发现,由本发明方法所制作的茧丝的丝质要明显优于现有的采用三眠蚕所制作得到的茧丝的丝质。
二、将本发明实施例1-4所制作的茧丝、由三眠蚕、四眠蚕所制作得到的茧丝分别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电镜分析结果见图1、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1为二眠蚕茧丝的超细纤度茧丝的扫描电镜照片,平均直径在11微米左右。图2为三眠蚕蚕茧细纤度茧丝的扫描电镜图片,显示茧丝的平均直径在20微米左右。图3为四眠蚕蚕茧细纤度茧丝的扫描电镜图片,显示茧丝的平均直径在30微米左右。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本发明方法所制作的茧丝直径只有三眠蚕的直径的二分之一左右,只有四眠蚕茧丝直径的三分之一左右。

Claims (9)

1.一种极细纤度茧丝的制作方法,包括:将可稳定遗传的三眠蚕品种按常规的饲养方法饲养至二龄起蚕或三龄起蚕阶段;用抗保幼激素类的拮抗剂将二龄起蚕或三龄起蚕阶段的三眠蚕品种诱导成二眠蚕;再依次经过常规桑叶饲喂,上簇,蚕茧干燥,煮茧,缫丝,即得;
针对三眠蚕品种的二龄起蚕采用以下连续饲喂方法进行诱导:将荫干后的桑叶切成2.5cm2面积进行连续喂养,连续喂养时间为18-24小时,所用剂量为每条蚕平均15-20μg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针对三眠蚕品种的三龄起蚕采用以下连续饲喂方法进行诱导:将荫干后的桑叶切成4.0cm2面积进行连续喂养,连续喂养时间为24-36小时,所用剂量为每条蚕平均30-50μg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
由三眠蚕品种的二龄起蚕诱导成的二眠蚕,所述的上簇时间为用附着有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的桑叶连续饲喂后的7-8天;由三眠蚕品的三龄起蚕诱导成的二眠蚕,其上簇时间为用附着有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的桑叶连续饲喂后的4-5天;其中,上簇簇具要求比常规簇具的孔径或波峰距小1/2;
所述蚕茧干燥的各段温度比常规茧的烘茧法的温度低10℃;
所述煮茧时的各段温度比常规煮茧时的温度低6-8℃。
所述缫丝时的集结器的磁眼孔径缩小至常用孔径的1/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稳定遗传的三眠蚕品种包括含有显性或隐性三眠基因的保育品种或育成品种。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稳定遗传的三眠蚕品种为三光、三眠A、三眠B、SG、853白、543B、305或白银。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2,4-2氯-N-苯基脒脞。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是SM-1、SD-III、金鹿三眠素或超细素。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着有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的桑叶采用以下方式制备得到:(1)将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配制成水溶液;(2)将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水溶液用超细喷雾器均匀喷于桑叶的正面和反面,或将桑叶浸泡于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水溶液中;(3)将上述附着有拮抗剂水溶液的桑叶荫干后,即得。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将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配制成浓度为200-1800ppm的水溶液。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将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配制成浓度为400-1200ppm的水溶液。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将抗保幼激素的拮抗剂配制成浓度为600-800ppm的水溶液。 
CN2008102269271A 2008-11-20 2008-11-20 极细纤度茧丝的制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21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269271A CN101422141B (zh) 2008-11-20 2008-11-20 极细纤度茧丝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269271A CN101422141B (zh) 2008-11-20 2008-11-20 极细纤度茧丝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2141A CN101422141A (zh) 2009-05-06
CN101422141B true CN101422141B (zh) 2011-12-28

Family

ID=40613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2692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2141B (zh) 2008-11-20 2008-11-20 极细纤度茧丝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221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4707A (zh) * 2012-12-20 2013-04-03 江苏华佳丝绸有限公司 家蚕不同规格细纤度/超细纤度茧丝优化和调控生产方法
CN104304198B (zh) * 2014-09-25 2016-08-17 郑靖方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节能高产养蚕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3332A (zh) * 2006-10-26 2007-04-11 浙江大学 一种超细蚕丝的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3332A (zh) * 2006-10-26 2007-04-11 浙江大学 一种超细蚕丝的生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陆雪芳等.SM-1诱导三眠蚕生产超细纤度茧丝的研究.《蚕业科学》.1987,第13卷(第2期),第71-7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2141A (zh) 2009-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bu Silk: processing,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CN104328556B (zh) 一种抗菌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13306B (zh) 一种新型抗菌、芳香被单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12287A (zh) 一种多功能蜂巢棉保暖絮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19438A (zh) 一种吸湿排汗纤维水刺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9260B (zh) 一种集防污、亲肤、透湿透气为一体的新型婴儿内衣面料
CN104382245A (zh) 一种抗菌保暖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05212A (zh) 一种仿鹅绒状保暖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419986A (zh) 一种新型生态莲纤维
KR20190086599A (ko) 피부 친화적 항균 패브릭 및 그의 가공 방법
CN111206333A (zh) 一种环保纤维絮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67200A (zh) 一种石墨烯羊毛混纺针织绒线的制备方法
CN101422141B (zh) 极细纤度茧丝的制作方法
CN106333570B (zh) 一种鹅绒蚕丝被的制备方法
JP2002302838A (ja) コットン・ウール混紡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布地、衣料、特殊衣料、衣料用副資材並びにインテリア繊維製品
CN101049188A (zh) 一种男女针织香型护肤保健内衣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1534A (zh) 一种婴幼儿服装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15328609U (zh) 一种羊绒蛋白双面绒针织保暖布
CN106974486A (zh) 保健养生被的制作方法
CN105803605A (zh) 一种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32751B (zh) 一种被子
CN103388242A (zh) 一种新型超细丝面料
CN105193146A (zh) 多功能环保羊毛床垫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18479A (zh) 制备阳离子可染细丝的复合丝及阳离子可染细丝
CN109588809A (zh) 一种保暖服装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