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8719A - 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8719A
CN101418719A CNA2008101882494A CN200810188249A CN101418719A CN 101418719 A CN101418719 A CN 101418719A CN A2008101882494 A CNA2008101882494 A CN A2008101882494A CN 200810188249 A CN200810188249 A CN 200810188249A CN 101418719 A CN101418719 A CN 101418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main shaft
oil
piston
combustion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882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培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8101882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1871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18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87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包括绕主轴(21)环形排列的汽缸(2)、汽缸内的活塞(8)和主轴上所装的摆盘(12),摆盘装在主轴的斜轴颈(34)上。由于通过控制主轴内的变程推柱(40)经横轴(35)可推动主轴上的斜轴颈(34)和其上装成一体的摆盘(12)来改变所处的倾斜角度,从而可相应带动汽缸内的活塞(8)改变行程,使汽缸根据发动机功率大小的不同能处在相适应的排量上,减少了不必要的活塞行程和泵气损失。因活塞行程可变,汽缸的排量可从100%减少到30%。本发明的可变行程内燃机特别适合以汽油为燃料作为汽车的动力装置,解决了普通汽油机在汽车因城市路况而低速行驶中所产生的油耗偏大问题。

Description

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内燃机,特别是一种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
背景技术  在普通内燃机中,汽缸中的活塞行程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这种不变的活塞行程也使汽缸排量相对不变,这样,在只需内燃机发出较小功率时,如城市中在汽车很低的车速状态下,因内燃机的排量不能随所需功率的减小而改变,使内燃机在低功率时油耗增大,尤其是在汽油机中由于受关小的节气门影响,在低速状态下油耗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根据功率大小可改变汽缸排量的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让内燃机在保持原来较大排量的同时,在所需功率减少时,还可相应减小活塞的行程,让汽缸的排量也相应减少,从而使其更适应低功率状态,以减少低功率时的油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包括绕主轴环形排列的汽缸、汽缸内的活塞和主轴上所装的摆盘,摆盘装在主轴的斜轴颈上,并被约束机构保持在相应位置,摆盘上的球座经连杆与相对应汽缸内的活塞相连,其特征在于:斜轴颈被制成轴套结构活动装在空心的主轴上,在斜轴颈上设有穿过主轴和主轴内变程推柱的横轴,主轴上所设的让横轴穿过的孔是长形孔,能让变程推柱经横轴带动斜轴颈向汽缸方向相应移动,在斜轴颈上的背对汽缸侧并远离横轴位置处设有支座,在主轴上与支座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立架,该立架经支板与斜轴颈上的支座相连,并把移动到这一位置的活塞支移到上止点处;在主轴内变程推柱的背对汽缸侧设有柱塞,该处所形成的主轴内的油缸经控制油路通向主轴外端;当控制变程的压力油推动柱塞及一体的变程推柱使上、下止点中间位置的横轴向汽缸方向相应移动,处在上止点的活塞被主轴上的立架和支板支撑位置不变,处在下止点的活塞则被推动向上止点方向相应移动,使活塞的行程距离随之缩短。
为平衡活塞的往复运动惯性,在立架背部的主轴上套装有平衡盘,在平衡盘上设有穿过主轴和其内变程推柱的后横轴,该后横轴与斜轴颈上的横轴相平行,主轴上让后横轴穿过的孔是不妨碍后横轴向汽缸方向移动的长形孔,在平衡盘的背部设有与斜轴颈上的支座相隔180°、同时径向位置相同的后支座,后支座经连板与主轴外侧所设的后立架相连。
为增大发动机排量,在所述的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基础上再增设一套相同但反向布置的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形成一台双摆盘对置、活塞对动结构的内燃机,该对置内燃机由穿过所增设的内燃机汽缸体的长主轴输出动力,或者在长主轴中部增设中隔板及相应的轴承,由设在长主轴中间位置的齿轮或链轮输出动力;在长主轴内所设的两个对置变程推柱上的柱塞之间装有反向同步传动的螺杆,该螺杆的两侧分别通过反向螺纹旋入两侧柱塞内的螺纹孔中,螺杆通过其中间位置的中位档轮)被长主轴内油缸中间所形成的挡座限位。
为控制主轴内的变程推柱还设有行程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控单元、减程油泵、放油调速阀、放油作动器、通油接头和位置传感器,设有控制油路出口的主轴外端伸进通油接头,在控制油路出口处设有进油单向阀,该单向阀可被外面所设的放油作动器的顶杆作用开启放油,通油接头经油路分别通向减程油泵和放油调速阀;当电控单元根据平均车速需调整变程推柱的位置时,先利用位置传感器检测出变程推柱的所在位置,若此时变程推柱处在中部位置,如需加大功率,电控单元便先控制放油作动器、使其用顶杆开启进油单向阀,同时也控制放油调速阀适当开启,主轴内的变程推柱在汽缸内气体压力作用下便远离汽缸,让活塞向下止点方向移动以增大行程,当变程推柱返移到所相应的位置后,电控单元便让放油作动器的顶杆回位,完成增大排量的控制过程;如这时需减小功率,电控单元可关闭减程油泵的卸荷阀,减程油泵排出的高压油便沿油路经进油单向阀进入主轴内的油缸,使变程推柱向汽缸方向移动,相应减小活塞的行程距离,使汽缸的排量减少、功率降低,当变程推柱被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电控单元让卸荷阀开启,完成减小功率的控制过程。
为简化对气门的控制,在环形排列的汽缸各缸盖的环形中心处还设有其上带进排气控制凸轮的中心凸轮轴,各缸盖上的进排气门分别经各自的摇臂和推杆被中心凸轮轴控制。
为改善进气过程,在环形排列的汽缸各缸盖所围成的空间内形成有环形旋流室,各缸盖上的进气道向内按相同的倾斜方向分别与环形旋流室的外圆周面切线位置相连通,外面所设的进气总管分别经穿过各缸盖推杆之间空隙的连通管与环形旋流室外端面上的相应通气道连通,各通气道内形成弯管形状,使其出口倾斜方向与流入汽缸进气道的气流方向相同。
为进一步改进相应结构,所设的可变容积燃烧室布置在汽缸盖上,其大部分范围移进汽缸圆周内,火花塞安装在缸体上的汽缸侧边,伸在汽缸圆周以外的小部分可变容积燃烧室内。在摆盘的球座与连杆的球头连接结构中,球座外面所需的形状也制成与内球相同球心的球形,在球座上套有C形拉件,该拉件的两个侧端分别与连杆上所设的连接座固定连接,在连杆外侧靠近球头的位置设有离开连杆一定距离的离心块。在摆盘的约束机构设置中,摆盘利用自身或一个球座上所设的抗扭座与外壳上的抗扭摆臂上所装的抗扭架的外端相连,抗扭架是通过其外端的小球座与抗扭座上的固定球头相连,固定球头的安装方向是使其在受主轴扭力作用时让球头顶在抗扭架外端的小球座上。
在本发明的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中,由于利用主轴内的变程推柱能够对摆盘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进而实现了对活塞行程的控制,使内燃机根据所需的不同功率,能让汽缸具有不同的相适应排量,从而消除了活塞不必要的行程,减小了机械摩擦阻力,同时也让汽缸的泵气损失降低。对于汽油机,基本上不用节气门来控制进入汽缸的空气量,让采用可变行程的汽油机效率不再低于柴油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的总体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双摆盘对置式可变行程内燃机的总体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汽缸及摆盘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各缸盖底面图。
图5是沿图3中B-B线的连杆大头图。
图6是沿图3中C-C线的约束机构与摆盘相连接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主要由绕主轴21环形排列的汽缸2、汽缸内的活塞8和主轴上所装的摆盘12构成,摆盘装在主轴的斜轴颈34上,并被约束机构的拉杆71保持在相应位置,摆盘上的球座14经连杆9与相对应汽缸2内的活塞8相连。为能控制活塞的行程,装有摆盘的斜轴颈34被制成轴套结构活动装在空心的主轴21上,在斜轴颈上设有穿过主轴21和主轴内变程推柱40的横轴35,主轴上所设的让横轴35穿过的孔26是长形孔。这样设置后,使斜轴颈34和其上的摆盘12能绕横轴改变摆动角度,而主轴内的变程推柱40便能通过横轴35带动斜轴颈34向汽缸方向相应移动,以改变摆盘12与汽缸2的距离。在斜轴颈34上的背对汽缸侧并远离横轴35位置处设有支座36,在主轴21上与该支座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立架28,立架经支板38与斜轴颈上的支座36相连。摆盘12经这样设置的立架、支板和与斜轴颈上的支座相连后,使移到这一位置的活塞8被支移到上止点处,而另一侧的活塞则处于下止点的位置。为能控制主轴内的变程推柱40改变活塞行程,在变程推柱的背对汽缸侧设有柱塞41,该处安装柱塞所形成的主轴21内的油缸22经控制油路23通向主轴的外端。
为推动主轴内变程推柱上的柱塞41还设有专门的行程控制系统,该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电控单元55、减程油泵56、放油调速阀58、放油作动器59、通油接头61和位置传感器62。设有控制油路23出口的主轴21外端伸进通油接头61,在控制油路出口处设有进油单向阀24,该单向阀可被外面所设的放油作动器的顶杆60作用开启放油。通油接头61经油路63分别通向减程油泵56和放油调速阀58,当不需控制油泵时、油泵的卸荷阀57开启使减程油泵56处于空转状态。
在把本发明的这种可变行程内燃机作为汽车动力后,当电控单元55根据平均车速需调整变程推柱40的位置时,先利用位置传感器62检测出变程推柱的所在位置,若此时变程推柱处在中部位置(图1中变程推柱正处在远离汽缸的使活塞行程最大位置处),如需加大功率,电控单元55便先控制放油作动器59、使其用顶杆60开启进油单向阀24,同时也控制放油调速阀58适当开启,主轴内的变程推柱40在汽缸内气体压力作用下便远离汽缸,让上、下止点中间位置的横轴35远离汽缸2,使处于下止点的活塞再向下止点方向移动形成更大的活塞行程,让汽缸的排量增大、功率增加。在这一状态中,处在上止点的活塞被主轴21上的立架28和支板38支撑位置不变。当变程推柱40返移到所相应的位置后,电控单元便让放油作动器的顶杆60回位,完成增大排量的控制过程。如功率需要,也可让变程推柱40一直移到图1中所示的离汽缸最远位置,让活塞处于最大行程状态。
如行车中根据平均车速需减小功率,电控单元55可关闭减程油泵56的卸荷阀57,让油泵能向外排油,减程油泵所排出的高压油便沿油路63经进油单向阀24进入主轴内的油缸22,推动柱塞41及一体的变程推柱40向汽缸方向移动,再通过变程推柱上的横轴35带动主轴上面的斜轴颈34和其上的摆盘12也向汽缸方向移动,这时因主轴上的立架28和支板38所起的支撑作用,处在上止点的活塞位置不变(如主轴上侧的活塞位置所示),而处在下止点的活塞则被推动向上止点方向相应移动,使活塞的行程距离随之缩短,让汽缸的排量和输出功率也相应减少。当变程推柱40被调整到合适位置后,电控单元55便可让卸荷阀57开启,完成减小功率的控制过程。图1中当变程推柱40被推动移到双点划线40’处,活塞8从原来位置移到双点划线81所示位置时,活塞的行程已经处于最小状态。
在图1的可变行程内燃机中,当主轴21和其中的斜轴颈34旋转,也使所设的摆盘12扭摆时,主轴上的立架28和相连的支板38重量可由主轴上所设的内飞轮31上另一侧的平衡块平衡,斜轴颈34和摆盘12所产生的扭摆惯性力是由主轴上立架28背部所套装的平衡盘43来平衡的,由图可见,在平衡盘上设有穿过主轴21和其内变程推柱40的后横轴46,后横轴与斜轴颈34上的横轴35是相平行的,主轴上让后横轴穿过的孔27(虚线所画)是不妨碍后横轴向汽缸方向移动的长形孔,在平衡盘43的背部设有与斜轴颈上的支座36相隔180°、同时径向位置相同的后支座44,后支座经连板45与主轴外侧所设的后立架29相连。因平衡盘43与装有摆盘的斜轴颈34都经相应的横轴被变程推柱控制,当斜轴颈被改变倾斜角度时,相连的平衡盘也随之相应改变自身的角度,以平衡摆盘产生的扭摆惯性力。当斜轴颈移到使活塞处于最小行程位置时(如图中双点划线活塞8’所示),平衡盘也从原来的位置被推到双点划线43’所示位置。
由于这种摆盘式内燃机的汽缸都绕主轴21环形布置,为简化控制气门的凸轮轴结构,在环形排列的汽缸各缸盖5的环形中心处设有其上带进排气控制凸轮的中心凸轮轴6,各缸盖上的进排气门分别经各自的摇臂和推杆被中心凸轮轴6控制。
在不增大汽缸直径及汽缸环形排列的外形尺寸条件下,如需大幅度增加功率,可采用如图2所示的双摆盘对置结构。这种结构的内燃机是在所述的原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基础上再增设一套相同但反向布置的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从而形成一台双摆盘对置、活塞对动结构的加长内燃机。在这种内燃机中,由穿过所增设的内燃机汽缸体48的长主轴49输出动力,为适应在环形中心所设的中心凸轮轴结构,也可在长主轴49的中部增设中隔板及相应的轴承,由设在长主轴中间位置的齿轮或链轮向外输出动力(未画)。由于两侧活塞的对动远行需同步控制,在长主轴49内所设的两个对置变程推柱40、50上的柱塞之间装有反向同步传动的螺杆51,该螺杆两侧分别通过反向螺纹旋入两侧柱塞内的螺纹孔中,螺杆51通过其中间位置的中位挡轮52被长主轴49内油缸中间所形成的挡座限位。为装入螺杆51,长主轴是由左右两部分相连后而构成的。在这种双摆盘对置可变行程内燃机中,因活塞对置所产生的惯性力被完全抵消,活塞所受的气体压力也因对置结构被抵消后、让长主轴所受的轴向作用力很小。
在上述可变行程内燃机的活塞行程调整控制过程中,在增大活塞行程和功率控制过程时,因有汽缸内高压气体的压力作用,同时因只需让油缸22向外泄油即可实现这一控制,可迅速完成这种增大功率的控制过程。但在要求通过减小活塞行程而降低功率时,因推动变程推柱40需压力很大的油液,而减程油泵又不可能具有较大的排油量,会使这一控制过程相对较慢。如把这种可变行程内燃机制成汽车用汽油机,仍需设置节气门,以便在迅速减速控制过程中先利用节气门在十几秒内暂时起到减小功率作用,待变程推柱移到相应位置时再开启节气门。
由于通过改变活塞行程来改变功率大小的反应速度肯定比直接控制喷油泵或节气门要相对较慢,在把这种可变行程内燃机作为汽车动力时还应为其设有由发电机、电池和电动机所构成的辅助动力系统,这样,当内燃机在改变行程加大功率输出过程中如功率增加速度较慢,可由辅助动力系统中的电动机提供补充动力,让汽车的加速性不会降低。如只是短时加大功率并不需改变活塞行程,也由电动机提供补充动力。可变行程内燃机的这种特点使其特别适合制成汽油机作为城市汽车的动力,当城市内的平均车速较低时,发动机也被调整到相应的活塞行程,使低速状态行驶下的汽车油耗不会增加。另外,为汽缸设置的可变容积燃烧室17和其内的储压活塞18因可消除大部分燃烧室所形成的无益容积,让这部分容积内的作功燃气在作功后期还可被储压活塞18推入汽缸参与作功(参看图1下侧储压活塞状态),使汽油机的压缩比虽然仍会低于柴油机,但其效率将与柴油机相当。
图1中为汽缸所设的可变容积燃烧室17处在汽缸体1上,这种布置会让散热面积增加较多。为了能在减少汽缸无益容积的同时也尽可能减少散热面积,如图3所示,把可变容积燃烧室17布置在了汽缸盖5上,使燃烧室的大部分范围移进汽缸2圆周内,火花塞3安装在缸体1上的汽缸2侧边、并伸在汽缸圆周以外的小部分可变容积燃烧室17内。
与大多汽缸直列内燃机不同,这种摆盘式内燃机的汽缸是环形排列的,为充分发挥这种汽缸环形排列的独有特点,改善汽缸的进气过程,如图3和图4所示,在环形排列的汽缸各缸盖5所围成的空间内还形成有环形旋流室66,各缸盖上的进气道7向内按相同的倾斜方向分别与环形旋流室的外圆周面切线位置相连通,外面所设的进气总管分别经穿过各缸盖推杆之间空隙的连通管68与环形旋流室66外端面上的相应通气道67连通,各通气道内形成弯管形状,使其出口倾斜方向与流入汽缸进气道7的气流方向相同。这样布置后,在进气过程中,从各通气道67的倾斜出口流出的空气进入环形旋流室66后,使其内的气体会沿环形旋流室相应循环流动,而在汽缸进气过程中处在旋流室外圆周面上的进气道7因能从循环流动的空气流中顺势吸气,从而也有利于让汽缸顺畅的进气。图3中的汽缸2如图4所示,采用了紧凑的6缸环形布置结构,各汽缸通向外侧的排气道73分别与两侧相应的排气管74和75连通。
一般利用摆盘机构制成的都是二冲程发动机,而本发明的摆盘式内燃机因是四冲程,在活塞排气过程中,活塞和连杆在上止点附近所形成的对连杆大头的球头拉力是很大的,而摆盘上的球座与球头结构在承受拉力时,球座对球头的作用面积最小,容易造成球座的损坏。为改变球头承受拉力较弱的不足,如图3和图5所示,在连杆9上增设了C形拉件16,为让球座14与拉件相配合,球座外面所需的形状也制成与内球相同球心的球形,在球座上再套上C形拉件16,并让C形拉件的两个侧端分别与连杆9上所设的连接座10固定连接。为让C形拉件16能保持如图6中所示与摆盘外圆周的等距离,在连杆9的外侧靠近球头的位置还设有离连杆一定距离的离心块39,以便利用摆盘在扭摆过程中所形成的向外甩力让C形拉件保持在正常位置。如不设离心块39,也可在球座顶部增设一个中间挡销,再让其与从连杆上伸过来的夹臂相配合,更可靠的使C形拉件保持在正常位置。
本发明可变行程内燃机的摆盘因轴向位置被控制移动而不能采用锥齿轮约束机构。在图1和图2中,摆盘12利用与固定座72相连的拉杆71保持位置,但这种结构会因拉杆的摆动而让摆盘也产生一定的不必要径向往复回转运动。实际中也可采用如图3中所示的约束机构,在这种机构中,摆盘12是利用一个球座14上所设的抗扭座15与外壳33上的抗扭摆臂68上所装的抗扭架69的外端相连,抗扭架是通过其外端的小球座70与抗扭座15上的固定球头20相连。固定球头20的安装方向是使其在受主轴扭力作用时让球头顶在抗扭架外端的小球座70上,图3中的这种摆盘约束机构可让摆盘基本上只进行沿轴向的往复扭摆运动。
以上利用附图充分说明了摆盘式和双摆盘对置式两种可变行程内燃机的结构和所改进的各部分结构细节。由于通过改变活塞行程可使汽缸排量从100%减少到30%,将使这种内燃机在制成汽油机时大大减少低功率状态下的油耗,从而特别适合作为汽车尤其是城市汽车的动力装置。

Claims (9)

1、一种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包括绕主轴(21)环形排列的汽缸(2)、汽缸内的活塞(8)和主轴上所装的摆盘(12),摆盘装在主轴的斜轴颈(34)上,并被约束机构保持在相应位置,摆盘上的球座(14)经连杆(9)与相对应汽缸(2)内的活塞(8)相连,其特征在于:斜轴颈(34)被制成轴套结构活动装在空心的主轴(21)上,在斜轴颈上设有穿过主轴(21)和主轴内变程推柱(40)的横轴(35),主轴上所设的让横轴(35)穿过的孔(26)是长形孔,能让变程推柱(40)经横轴(35)带动斜轴颈(34)向汽缸方向相应移动,在斜轴颈(34)上的背对汽缸侧并远离横轴(35)位置处设有支座(36),在主轴(21)上与支座(36)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立架(28),该立架经支板(38)与斜轴颈上的支座(36)相连,并把移动到这一位置的活塞(8)支移到上止点处;在主轴内变程推柱(40)的背对汽缸侧设有柱塞(41),该处所形成的主轴内的油缸(22)经控制油路(23)通向主轴(21)外端;当控制变程的压力油推动柱塞(41)及一体的变程推柱(40)使上、下止点中间位置的横轴(35)向汽缸方向相应移动,处在上止点的活塞被主轴(21)上的立架(28)和支板(38)支撑位置不变,处在下止点的活塞则被推动向上止点方向相应移动,使活塞的行程距离随之缩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行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立架(28)背部的主轴(21)上套装有平衡盘(43),在平衡盘上设有穿过主轴(21)和其内变程推柱(40)的后横轴(46),该后横轴与斜轴颈(34)上的横轴(35)相平行,主轴(21)上让后横轴穿过的孔(27)是不妨碍后横轴向汽缸方向移动的长形孔,在平衡盘(43)的背部设有与斜轴颈上的支座(36)相隔180°、同时径向位置相同的后支座(44),后支座经连板(45)与主轴(21)外侧所设的后立架(29)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盘式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基础上再增设一套相同但反向布置的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形成一台双摆盘对置、活塞对动结构的内燃机,该对置内燃机由穿过所增设的内燃机汽缸体(48)的长主轴(49)输出动力,或者在长主轴(49)中部增设中隔板及相应的轴承,由设在长主轴中间位置的齿轮或链轮输出动力;在长主轴(49)内所设的两个对置变程推柱(40、50)上的柱塞之间装有反向同步传动的螺杆(51),该螺杆的两侧分别通过反向螺纹旋入两侧柱塞内的螺纹孔中,螺杆(51)通过其中间位置的中位档轮(52)被长主轴(49)内油缸中间所形成的挡座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可变行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为控制主轴(21)内的变程推柱(40)设有行程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控单元(55)、减程油泵(56)、放油调速阀(58)、放油作动器(59)、通油接头(61)和位置传感器(62),设有控制油路(23)出口的主轴(21)外端伸进通油接头(61),在控制油路出口处设有进油单向阀(24),该单向阀可被外面所设的放油作动器(59)的顶杆(60)作用开启放油,通油接头(61)经油路(63)分别通向减程油泵(56)和放油调速阀(58);当电控单元(55)根据平均车速需调整变程推柱(40)的位置时,先利用位置传感器(62)检测出变程推柱的所在位置,若此时变程推柱处在中部位置,如需加大功率,电控单元便先控制放油作动器(59)、使其用顶杆(60)开启进油单向阀(24),同时也控制放油调速阀(58)适当开启,主轴内的变程推柱(40)在汽缸内气体压力作用下便远离汽缸,让活塞向下止点方向移动以增大行程,当变程推柱返移到所相应的位置后,电控单元便让放油作动器(59)的顶杆回位,完成增大排量的控制过程;如这时需减小功率,电控单元(55)可关闭减程油泵(56)的卸荷阀(57),减程油泵排出的高压油便沿油路(63)经进油单向阀(24)进入主轴(21)内的油缸(22),使变程推柱(40)向汽缸方向移动,相应减小活塞的行程距离,使汽缸的排量减少、功率降低,当变程推柱被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电控单元让卸荷阀(57)开启,完成减小功率的控制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可变行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环形排列的汽缸各缸盖(5)的环形中心处设有其上带进排气控制凸轮的中心凸轮轴(6),各缸盖上的进排气门分别经各自的摇臂和推杆被中心凸轮轴(6)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行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环形排列的汽缸各缸盖(5)所围成的空间内形成有环形旋流室(66),各缸盖上的进气道(7)向内按相同的倾斜方向分别与环形旋流室的外圆周面切线位置相连通,外面所设的进气总管分别经穿过各缸盖推杆之间空隙的连通管(68)与环形旋流室(66)外端面上的相应通气道(67)连通,各通气道内形成弯管形状,使其出口倾斜方向与流入汽缸进气道(7)的气流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可变行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设的可变容积燃烧室(17)布置在汽缸盖(5)上,其大部分范围移进汽缸(2)圆周内,火花塞(3)安装在缸体(1)上的汽缸(2)侧边,伸在汽缸圆周以外的小部分可变容积燃烧室(17)内。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可变行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摆盘的球座(14)与连杆(9)的球头(11)连接结构中,球座(14)外面所需的形状也制成与内球相同球心的球形,在球座(14)上套有C形拉件(16),该拉件的两个侧端分别与连杆(9)上所设的连接座(10)固定连接,在连杆(9)外侧靠近球头的位置设有离开连杆一定距离的离心块(39)。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可变行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摆盘(12)利用自身或一个球座(14)上所设的抗扭座(15)与外壳(33)上的抗扭摆臂(68)上所装的抗扭架(69)的外端相连,抗扭架(69)是通过其外端的小球座(70)与抗扭座(15)上的固定球头(20)相连,固定球头的安装方向是使其在受主轴扭力作用时让球头顶在抗扭架(69)外端的小球座(70)上。
CNA2008101882494A 2008-12-22 2008-12-22 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 Pending CN1014187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882494A CN101418719A (zh) 2008-12-22 2008-12-22 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882494A CN101418719A (zh) 2008-12-22 2008-12-22 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8719A true CN101418719A (zh) 2009-04-29

Family

ID=40629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882494A Pending CN101418719A (zh) 2008-12-22 2008-12-22 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1871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0507A (zh) * 2012-07-12 2012-10-10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铰接式盾体防扭装置
CN105793539A (zh) * 2013-10-22 2016-07-20 克利斯·基阿拉什·蒙泰贝洛 具有外部燃烧/膨胀室的旋转活塞式发动机
CN105971739A (zh) * 2016-07-27 2016-09-28 柳平 可调斜盘式无曲轴变排量发动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0507A (zh) * 2012-07-12 2012-10-10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铰接式盾体防扭装置
CN105793539A (zh) * 2013-10-22 2016-07-20 克利斯·基阿拉什·蒙泰贝洛 具有外部燃烧/膨胀室的旋转活塞式发动机
CN105793539B (zh) * 2013-10-22 2019-04-23 克利斯·基阿拉什·蒙泰贝洛 具有外部燃烧和膨胀室的旋转活塞式发动机
CN105971739A (zh) * 2016-07-27 2016-09-28 柳平 可调斜盘式无曲轴变排量发动机
CN105971739B (zh) * 2016-07-27 2019-02-22 重庆交通大学 可调斜盘式无曲轴变排量发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37595A1 (en) Radial engine power system
CN101737147B (zh) 对置活塞发动机
CN104712440A (zh) 改变压缩比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
CN102939449B (zh) 改进的差动冲程内燃机
CN102011640A (zh) 主汽缸四冲程中冷回热内燃机
CN103114908B (zh) 可变压缩比发动机
CN101418719A (zh) 摆盘式可变行程内燃机
JP5478741B2 (ja) 低燃費低エミッション2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
CN108561225A (zh) 一种提高发动机有效热效率方法及其制备的功率传输机构
CN201588694U (zh) 连续可变容积压缩比发动机
CN203239451U (zh) 可变压缩比发动机
CN200971807Y (zh) 发动机
CN101566098A (zh) 四冲程通用汽油机
CN100504052C (zh) 旋转直轴四冲程活塞式发动机装置
CN100434668C (zh) 一种无曲轴内燃机
CN106640371A (zh) 单模式四冲程微型水冷油气发电发动机
CN204419355U (zh) 轴向对冲活塞筒状凸轮驱动式五冲程发动机
JPS6125905A (ja) 可変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CN201050389Y (zh) 一种汽油机
CN202001109U (zh) 活塞杠杆式发动装置
CN203035264U (zh) 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
CN101798967A (zh) 三轮摩托车发动机
CN100582457C (zh) 低转速大扭矩发动机
CN104819025A (zh) 发动机气门控制系统
CN102425471A (zh) 液压气门驱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