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9716B - 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9716B
CN101409716B CN2008102272683A CN200810227268A CN101409716B CN 101409716 B CN101409716 B CN 101409716B CN 2008102272683 A CN2008102272683 A CN 2008102272683A CN 200810227268 A CN200810227268 A CN 200810227268A CN 101409716 B CN101409716 B CN 101409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xternal application
communication module
application modul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272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9716A (zh
Inventor
宋明艳
王湘宁
周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2272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097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09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9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9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9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该方法包括外部应用模块检测获知无线通信模块处于准备状态后,应用初始波特率向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服务报告控制指令;外部应用模块接收到无线通信模块返回的服务报告控制指令的第一成功响应后,应用初始波特率向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用于查询请求指令;外部应用模块根据自身所支持的波特率信息和无线通信模块返回的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确定通信用波特率,并应用初始波特率向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包括通信用波特率信息的握手指令,以便后续进行无线通信业务,实现了无线通信模块在外部应用模块中的即插即用。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移动通信工具的移动终端的技术发展成为业界的重点课题。其中低功率移动电话(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以下简称:PHS)(又称为“小灵通”手机)由于其具有手机发射功率低等优点已成为用户普遍选用的移动终端。
现有PHS终端普遍采用整合基带和射频电路的芯片组方案,它采用标准的单板或双板电路结构整合外围电路,使其成为一体电路结构设置在同一个外部应用模块之内。也就是说现有PHS终端均是将包括基带、射频电路等与无线通信相关部分的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进行一体设置,通过终端主机对无线通信模块部分进行控制以实现无线通信功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应用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下载等无信通信业务成为普遍的应用方式,移动终端成为用户必不可少的通信设备。而现有技术中实现无信通信业务的移动终端中其无线通信模块和外围电路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体机”,当用户需要进行移动终端的更换时,要将整个移动终端一起更换掉,其内部原本可以进行再次利用的无线通信模块部分也被抛弃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还有,现有其它用户手持设备例如文曲星等,若需要使其具有无线通信功能,要在其内部整和无线通信模块,增加了成本和开发周期。
现有移动终端实现无信通信功能均是将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统一设置,应用具有局限性,不能够适应多种应用环境,不灵活;没有充分利用具有同一功能的无线通信模块配合外部应用模块实现即插即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用以实现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即插即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包括:
步骤100、外部应用模块检测获知插入到所述外部应用模块中的无线通信模块处于准备状态后,应用初始波特率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服务报告控制指令;
步骤101、所述外部应用模块接收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返回的所述服务报告控制指令的第一成功响应后,应用所述初始波特率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用于查询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的查询请求指令;
步骤102、所述外部应用模块根据自身所支持的波特率信息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返回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确定通信用波特率,并应用所述初始波特率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包括所述通信用波特率信息的握手指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包括:
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外部应用模块应用初始波特率发送的服务报告控制指令,并返回第一成功响应;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外部应用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成功响应、应用所述初始波特率发送的用于查询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的查询请求指令,并返回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外部应用模块应用所述初始波特率发送的握手指令,所述握手指令包括所述外部应用模块根据自身所支持的波特率信息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所确定的通信用波特率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中,作为独立的无线通信模块插入到与其具有匹配接口的外部应用模块中后,外部应用模块通过识别管脚信号的状态为无线通信模块进行供电,使其进入进行匹配的准备状态;之后,外部应用模块应用预先协商好的初始波特率与无线通信模块进行交互,获知无线通信模块所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后,结合自身支持情况和应用需要,选择适合的通信用波特率进行速率匹配,以便后续进行无线通信业务,实现了无线通信模块在外部应用模块中的即插即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第二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第三实施例信令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第四实施例信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以下简称:C-SIM)将基带、射频(天线、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组成)、控制设备和收发信机等与无线通信相关的部分从终端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模块。而用户界面、应用软件、操作系统、显示和输入设备等其他部分,也单独成型,称之为外部应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具有标准的尺寸结构和对外接口,而外部应用模块具有与无线通信模块相对应的接口,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在终端外部应用模块中插拔。该方式是机卡分离的一种新形式,外部应用模块具备多种形态,如手机、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上网卡和游戏机等,插入无线通信模块后,即成为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无线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以PHS终端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局限于PHS终端。无线通信模块具有标准的外形结构和对外接口,具体可以参见表1,表1为无线通信模块的管脚定义。
表1
Figure G2008102272683D00041
Figure G2008102272683D00051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前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和外部应用模块,详细介绍当无线通信模块插入外部应用模块后,如何进行传输速率的匹配,实现在PHS终端上实现无信通信模块的即插即用。
图1为本发明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第一实施例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0、外部应用模块检测获知插入到所述外部应用模块中的无线通信模块处于准备状态后,应用初始波特率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服务报告控制指令;
用户若需要进行无线通信业务,可以手动将作为独立模块的C-SIM插入到外部应用模块上对应的接口中,外部应用模块通过电压检出管脚信号即INS信号检测到C-SIM插入后,给C-SIM供电;然后C-SIM进行初始化,并设置其上的准备就绪管脚即CTS管脚到达高电平,C-SIM进入准备状态;具体地为,外部应用模块即终端外壳检测到INS信号的插入,例如检测到INS管脚信号从高电平(High)变为低电平(Low),则开始给C-SIM供电;C-SIM的CTS变为ON之前,处于待机状态;C-SIM根据终端外壳供电开始初始化,在准备完成的时刻变成CTS ON即进入准备状态,准备接收外部应用模块的指令。
外部应用模块获知C-SIM已经进入准备状态后,应用初始波特率向C-SIM发送一AT指令,所述AT(Attention)指令是指主机与调制解调器(Modem)的通信指令。外部应用模块与C-SIM在初始设置时已经预先协商好在进行初始匹配时所用的波特率信息,即应用初始波特率进行初始的信息交互,以保证信息能够被对方所正确识别;另外,外部应用模块与C-SIM还可以预先协商好进行速率匹配初始发送的AT指令,例如本实施例中外部应用模块向C-SIM发送的首条AT指令可以是服务报告控制指令AT<CR>;当C-SIM接收到该条指令后,便配合进行速率匹配过程;若接收的首条指令不是AT<CR>指令,则初始通讯失败不作成功响应。
步骤101、所述外部应用模块接收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返回的所述服务报告控制指令的第一成功响应后,应用所述初始波特率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用于查询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的查询请求指令;
外部应用模块向C-SIM发送AT<CR>指令表示要与C-SIM进行速率匹配时,C-SIM接收AT<CR>指令并作成功响应,向外部应用模块返回第一成功响应信息;外部应用模块接收到第一成功响应后,向C-SIM发送用于查询C-SIM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的查询请求指令“AT+IPR?”,该指令同样以初始波特率发送;外部应用模块通过“AT+IPR?”指令查询插入到其中的C-SIM支持哪些波特率进行信息传送,结合自身支持的波特率信息,选择一个较为适合的通信速率与C-SIM进行信息交互,以完成速率匹配。
步骤102、所述外部应用模块根据自身所支持的波特率信息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返回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确定通信用波特率,并应用所述初始波特率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包括所述通信用波特率信息的握手指令。
C-SIM接收到“AT+IPR?”指令后,将C-SIM自身所支持的所有的波特率信息返回给外部应用模块作为响应。外部应用模块接收到C-SIM返回的C-SIM所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后,再结合外部应用模块自身所支持的波特率,以及应用需要,确定接下来通讯使用的波特率即选择适合的通信用波特率,并将所选择的通信用波特率信息包括在握手指令中,发送给C-SIM,请求以该指令中的通信用波特率信息进行后续的通讯。C-SIM接收到握手指令后,返回成功响应表示握手成功,外部应用模块发送完握手指令后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C-SIM应用初始波特率返回的第二成功响应,则应用所选用的通信用波特率向C-SIM发送通信速率确认指令,该指令可以是任意一条AT指令,仅要求以通信用波特率发送即可。C-SIM接收确认指令后,在第三预设时间内返回成功响应,即外部应用模块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接收C-SIM应用通信用波特率发送的第三成功响应,至此外部应用模块与C-SIM的速率匹配成功,二者组成无线通信终端可以进行无线通信业务。
在上述的外部应用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C-SIM应用初始波特率返回的第二成功响应后,可以等待一段时间进行调整,例如经过第二预设时间后,应用通信用波特率向C-SIM发送通信速率确认指令。上述方法中,外部应用模块应用通信用波特率向C-SIM发送通信速率确认指令之后,还包括若外部应用模块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接收到C-SIM返回的通信速率确认指令的失败响应或无响应,则重启C-SIM的电源,返回执行步骤100,并重新确定通信用波特率进行通信速率匹配。在重新选择波特率的时候,外部应用模块可以选择比上一次用的波特率小的速率来进行速率匹配。再进一步地,若重新确定通信用波特率进行通信速率匹配失败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则停止为无线通信模块供电,其后,一直到C-SIM的拔出插入或者外部应用模块的电源打开关闭为止,不对C-SIM实施存取,即若上述重新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经过数次依旧无法成功,则判断失败次数是否超过预定次数,若超过则停止为C-SIM供电,不再进行初始匹配。再有,外部应用模块应用初始波特率向C-SIM发送服务报告控制指令后,若C-SIM返回失败响应,则重启C-SIM的电源,返回执行步骤100,重新进行速率匹配。
在外部应用模块与C-SIM的速率匹配成功后,外部应用模块还要获知C-SIM采用何种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可以为,外部应用模块向C-SIM发送通信方式确认请求指令,C-SIM返回选用的通信方式,外部应用模块根据C-SIM返回的通信方式信息,选择对应的通信方式与C-SIM进行无线通信。上述方法中外部应用模块和C-SIM之间的通信均是应用AT指令进行。
上述实施例中,作为独立的无线通信模块插入到与其具有匹配接口的外部应用模块中后,外部应用模块通过识别管脚信号的状态为无线通信模块进行供电,使其进入进行匹配的准备状态;之后,外部应用模块应用预先协商好的初始波特率与无线通信模块进行交互,获知无线通信模块所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后,结合自身支持情况和应用需要,选择适合的通信用波特率进行速率匹配,以便后续进行无线通信业务,实现了无线通信模块在外部应用模块中的即插即用。具有相同设计的无线通信模块可以适用于多种外部应用模块中,例如一块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应用在PHS终端上,也可以应用具有匹配接口的文曲星或PDA上,在各种外部应用模块中插入无线通信模块后,二者主动匹配并进行速率匹配,无需人工参与,便于使用;用户可以将具有个人信息的无线通信模块随时随地应用在不同的移动终端上,适用范围广,应用灵活。
图2为本发明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第二实施例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0,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外部应用模块应用初始波特率发送的服务报告控制指令,并返回第一成功响应;
C-SIM插入外部应用模块后,外部应用模块检测到INS信号变为低电平后,向C-SIM供电;C-SIM受电初始化后,设置CTS管脚到达高电平,进入准备状态,准备接收外部应用模块发送的服务报告控制指令,进行速率匹配。外部应用模块向C-SIM发送AT<CR>指令,C-SIM接收外部应用模块应用初始波特率发送的AT<CR>指令后,返回第一成功响应。
步骤201,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外部应用模块根据第一成功响应、应用初始波特率发送的用于查询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的查询请求指令,并返回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
外部应用模块在接收到C-SIM返回的针对服务报告控制指令的第一成功响应后,向C-SIM发送查询请求指令,请求查询C-SIM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此时还是应用初始波特率进行指令发送。C-SIM接收到该查询请求指令后,做出响应,返回其所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供外部应用模块选择。
步骤202,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外部应用模块应用初始波特率发送的握手指令,握手指令包括外部应用模块根据自身所支持的波特率信息和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所确定的通信用波特率信息。
外部应用模块接收到C-SIM返回的C-SIM所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后,结合外部应用模块自身所支持的波特率,以及应用需要选择适合的通信用波特率进行速率匹配供后续无线进行通信用。外部应用模块应用初始波特率向C-SIM返发送握手指令,该握手指令中携带有所选用的通信用波特率信息。C-SIM接收通信用波特率信息,返回成功响应,表示速率匹配成功。之后,外部应用模块与C-SIM之间便可以应用通信用波特率进行信息交互了。
上述实施例中,若初始时,外部应用模块由于某种原因没有进入准备状态,不进行速率匹配,即不能按照正常程序向C-SIM发送AT<CR>指令,此时C-SIM维持可以接收外部应用模块发送的服务报告控制指令的准备状态,即C-SIM维持外部应用模块的AT<CR>接收为等待状态。C-SIM为了维持CTS ON的状态,不转换到电池保存(BS)模式。
速率匹配成功后,外部应用模块还要询问C-SIM进行无线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方式,具体可以是向C-SIM发送通信方式确认请求指令,C-SIM接收到该指令后,根据通信方式确认请求指令,返回其所采用的通信方式信息;外部应用模块可以根据C-SIM返回的通信方式信息,选用对应的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
本实施例中,作为独立的无线通信模块插入到与其具有匹配接口的外部应用模块中后,通过与外部应用模块的数次信息交互,确定了通信用波特率,实现了无线通信模块在外部应用模块中的即插即用;具有相同设计的无线通信模块可以适用于多种外部应用模块中,例如一块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应用在PHS终端上,也可以应用具有匹配接口的文曲星或PDA上,在各种外部应用模块中插入无线通信模块后,二者主动匹配并进行速率匹配,无需人工参与,便于使用;用户可以将具有个人信息的无线通信模块随时随地应用在不同的移动终端上,适用范围广,应用灵活。
图3为本发明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第三实施例信令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a,C-SIM和外部应用模块的初始化;
在以下情况要实施初始通信协议:外部应用模块处在上电状态,C-SIM插入外部应用模块时(INS信号High→Low检测);或是,外部应用模块处处在断电状态,C-SIM插入之后,外部应用模块为C-SIM供电。外部应用模块检测到INS信号的插入(INS信号=Low),开始给C-SIM供电。CTS变为ON之前,处于待机状态。C-SIM根据外部应用模块供电开始初始化,在准备完成的时刻变成CTS ON。
步骤2a,外部应用模块识别C-SIM的READY状态(CTS ON),外部应用模块也成为READY(UART可以发送接收)时开始实施速率匹配;
步骤3a,外部应用模块针对C-SIM用要求的速率发送AT<CR>;
外部应用模块对C-SIM以9600bps的速率发送AT<CR>指令。外部应用模块在接收到C-SIM的应答之前,RTS信号和DTR信号固定为ON,不发送数据。
步骤4a,C-SIM在9600bps等待接收AT<CR>,应在300ms以内,以9600bps的速率仅返回<CR><LF>OK<CR><LF>;
步骤5a,外部应用模块在接收到OK时,发送“AT+IPR?”指令;
“AT+IPR?”指令用来设定C-SIM和外部应用模块之间通信的波特率,向C-SIM询问C-SIM所支持的所有波特率数据。
步骤6a,C-SIM在收到该查询指令时,通过“+IPR:9600,38400,...<LF><CR>OK”的指令向外部应用模块回传所有支持的波特率;
步骤7a,外部应用模块确定通信用波特率,发送给C-SIM;
外部应用模块根据C-SIM的回传数据,和外部应用模块自身的串口波特率数据,以及应用的需求,来确定接下来通讯使用的波特率,例如为38400。通过“AT+IPR=38400”指令来通知C-SIM,C-SIM返回OK表示正确收到这个指令。等待500ms,再向C-SIM发送AT指令。
步骤8a,外部应用模块向C-SIM发送一个AT指令,C-SIM返回OK表示确认;
经过500ms的调整,C-SIM和外部应用模块都用38400作为下一步通讯的速率。速率匹配完成后可以做接下来的正常通讯。
步骤9a,外部应用模块使用“AT+GCAP”,确认C-SIM保持的通信方式,C-SIM返回采用的通信方式。
外部应用模块向C-SIM询问通信方式,通信方式包括例如PHS/GSM/CDMA或其它。C-SIM通过“AT+GCAP”指令确认了通信方式时,应返回到自身所具有的通信功能。当C-SIM不具有外部应用模块期待的通信方式时,或通信方式设定失败时,则该通信功能不能使用。
图4为本发明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第四实施例信令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b,C-SIM和外部应用模块的初始化;
在以下情况要实施初始通信协议:外部应用模块处在上电状态,C-SIM插入外部应用模块时(INS信号High→Low检测);或是,外部应用模块处处在断电状态,C-SIM插入之后,外部应用模块为C-SIM供电。外部应用模块检测到INS信号的插入(INS信号=Low),开始给C-SIM供电。CTS变为ON之前,处于待机状态。C-SIM根据外部应用模块供电开始初始化,在准备完成的时刻变成CTS ON。
步骤2b,外部应用模块识别C-SIM的READY状态(CTS ON),外部应用模块也成为READY(UART可以发送接收)时开始实施速率匹配;
步骤3b,外部应用模块针对C-SIM用要求的速率发送AT<CR>;
外部应用模块对C-SIM以9600bps的速率发送AT<CR>指令。外部应用模块在接收到C-SIM的应答之前,RTS信号和DTR信号固定为ON,不发送数据。
步骤4b,C-SIM在9600bps等待接收AT<CR>,应在300ms以内,以9600bps的速率仅返回<CR><LF>OK<CR><LF>;
步骤5b,外部应用模块在接收到OK时,发送“AT+IPR?”指令;
“AT+IPR?”指令用来设定C-SIM和外部应用模块之间通信的波特率,向C-SIM询问C-SIM所支持的所有波特率数据;
步骤6b,C-SIM在收到该查询指令时,通过“+IPR:9600,38400,115200...<LF><CR>OK”的指令向外部应用模块回传所有支持的波特率;
步骤7b,外部应用模块确定通信用波特率,发送给C-SIM;
外部应用模块根据C-SIM的回传数据,和外部应用模块自身的串口波特率数据,以及应用的需求,来确定接下来通讯使用的波特率,例如为115200。通过“AT+IPR=115200”指令来通知C-SIM,C-SIM返回OK表示正确收到这个指令。等待500ms,再向C-SIM发送AT指令。
步骤8b,外部应用模块向C-SIM发送一个AT指令,C-SIM返回失败响应或超时未响应;
如果外部应用模块在接下来500ms的时间里都没有收到OK或者收到乱码,外部应用模块应重启C-SIM电源,重新发起速率匹配流程。
步骤9b,外部应用模块针对C-SIM用要求的速率发送AT<CR>;
外部应用模块对C-SIM以9600bps的速率发送AT<CR>指令。外部应用模块在接收到C-SIM的应答之前,RTS信号和DTR信号固定为ON,不发送数据。
步骤10b,C-SIM在9600bps等待接收AT<CR>,应在300ms以内,以9600bps的速率仅返回<CR><LF>OK<CR><LF>;
步骤11b,外部应用模块在接收到OK时,发送“AT+IPR?”指令;
“AT+IPR?”指令用来设定C-SIM和外部应用模块之间通信的波特率,向C-SIM询问C-SIM所支持的所有波特率数据;
步骤12b,C-SIM在收到该查询指令时,通过“+IPR:9600,38400,115200...<LF><CR>OK”的指令向外部应用模块回传所有支持的波特率。
步骤13b,外部应用模块确定通信用波特率,发送给C-SIM;
外部应用模块根据C-SIM的回传数据,和外部应用模块自身的串口波特率数据,以及应用的需求,来确定接下来通讯使用的波特率,例如为38400。通过“AT+IPR=38400”指令来通知C-SIM,C-SIM返回OK表示正确收到这个指令。等待500ms,再向C-SIM发送AT指令。
步骤14b,外部应用模块向C-SIM发送一个AT指令,C-SIM返回OK表示确认;
经过500ms的调整,C-SIM和外部应用模块都用38400作为下一步通讯的速率。速率匹配完成后可以做接下来的正常通讯。
步骤15b,外部应用模块使用“AT+GCAP”,确认C-SIM保持的通信方式,C-SIM返回采用的通信方式。
外部应用模块向C-SIM询问通信方式,通信方式包括例如PHS/GSM/CDMA或其它。C-SIM通过“AT+GCAP”指令确认了通信方式时,应返回到自身所具有的通信功能。当C-SIM不具有外部应用模块期待的通信方式时,或通信方式设定失败时,则该通信功能不能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作为独立的无线通信模块插入到与其具有匹配接口的外部应用模块中后,外部应用模块通过识别管脚信号的状态为无线通信模块进行供电,使其进入进行匹配的准备状态;之后,外部应用模块应用预先协商好的初始波特率与无线通信模块进行交互,获知无线通信模块所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后,结合自身支持情况和应用需要,选择适合的通信用波特率进行速率匹配,以便后续进行无线通信业务,实现了无线通信模块在外部应用模块中的即插即用。具有相同设计的无线通信模块可以适用于多种外部应用模块中,在各种外部应用模块中插入无线通信模块后,二者主动匹配并进行速率匹配,无需人工参与,便于使用;用户可以将具有个人信息的无线通信模块随时随地应用在不同的移动终端上,适用范围广,应用灵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00、外部应用模块检测获知插入到所述外部应用模块中的无线通信模块处于准备状态后,应用初始波特率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服务报告控制指令;
步骤101、所述外部应用模块接收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返回的所述服务报告控制指令的第一成功响应后,应用所述初始波特率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用于查询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的查询请求指令;
步骤102、所述外部应用模块根据自身所支持的波特率信息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返回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确定通信用波特率,并应用所述初始波特率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包括所述通信用波特率信息的握手指令;
其中,所述外部应用模块检测获知插入到所述外部应用模块中的无线通信模块处于准备状态后,应用初始波特率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服务报告控制指令之前包括:
所述外部应用模块通过电压检出INS信号检测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插入到所述外部应用模块中后,给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供电;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进行初始化后设置准备就绪CTS管脚到达高电平,进入准备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应用模块应用所述初始波特率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包括所述通信用波特率信息的握手指令之后包括:
若所述外部应用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应用初始波特率返回的第二成功响应,则应用所述通信用波特率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通信速率确认指令;
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接收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应用所述通信用波特率发送的所述通信速率确认指令的第三成功响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应用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应用初始波特率返回的第二成功响应,则应用所述通信用波特率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通信速率确认指令包括:
所述外部应用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应用初始波特率返回的第二成功响应,经过第二预设时间后,应用所述通信用波特率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通信速率确认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所述通信用波特率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通信速率确认指令之后包括:
若所述外部应用模块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返回的所述通信速率确认指令的失败响应或无响应,则重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电源,返回执行步骤100,并重新确定通信用波特率进行通信速率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重新确定通信用波特率进行通信速率匹配失败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则停止为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外部应用模块应用初始波特率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服务报告控制指令后,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返回失败响应,则重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电源,返回执行步骤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外部应用模块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通信方式确认请求指令;
所述外部应用模块根据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返回的通信方式信息,选择对应的通信方式与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应用模块通过电压检出INS信号检测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插入到所述外部应用模块中后,给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供电包括:
当所述外部应用模块检测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电压检出INS管脚信号从高电平进入低电平时,所述外部应用模块给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供电。
9.一种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外部应用模块应用初始波特率发送的服务报告控制指令,并返回第一成功响应;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外部应用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成功响应、应用所述初始波特率发送的用于查询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的查询请求指令,并返回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外部应用模块应用所述初始波特率发送的握手指令,所述握手指令包括所述外部应用模块根据自身所支持的波特率信息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的所有波特率信息所确定的通信用波特率信息;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外部应用模块应用初始波特率发送的服务报告控制指令之前包括: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受电进行初始化后,设置准备就绪CTS管脚到达高电平,进入准备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外部应用模块没有进入准备状态,则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维持可以接收所述外部应用模块发送的服务报告控制指令的准备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外部应用模块发送的通信方式确认请求指令;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根据所述通信方式确认请求指令,返回应用的通信方式信息。
CN2008102272683A 2008-11-25 2008-11-25 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 Active CN1014097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272683A CN101409716B (zh) 2008-11-25 2008-11-25 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272683A CN101409716B (zh) 2008-11-25 2008-11-25 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9716A CN101409716A (zh) 2009-04-15
CN101409716B true CN101409716B (zh) 2011-11-23

Family

ID=40572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272683A Active CN101409716B (zh) 2008-11-25 2008-11-25 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097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40133A (ko) * 2009-10-13 2011-04-2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데이터 보드율 가변 제어 모듈, 이를 포함하는 통신장치 및 관리시스템
CN102904766B (zh) * 2011-07-27 2017-05-17 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串行通信波特率识别方法、装置及监控设备
WO2012149746A1 (zh) * 2011-09-19 2012-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串口波特率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07196701A (zh) * 2016-03-15 2017-09-22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431668B (zh) * 2020-04-22 2021-04-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节点uart通讯的波特率切换方法、空调系统及处理器
CN112968752B (zh) * 2021-01-28 2023-01-2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art通信的波特率切换方法、装置及发起方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2135C (zh) * 2003-06-20 2006-06-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模块即插即用的方法
CN100352248C (zh) * 1998-08-12 2007-11-28 西门子公司 无线的v.24数据传输系统中用于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1297573A (zh) * 2005-10-18 2008-10-29 威尔康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2248C (zh) * 1998-08-12 2007-11-28 西门子公司 无线的v.24数据传输系统中用于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262135C (zh) * 2003-06-20 2006-06-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模块即插即用的方法
CN101297573A (zh) * 2005-10-18 2008-10-29 威尔康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9716A (zh) 2009-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9716B (zh) 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应用模块的通信速率匹配方法
CN101305547B (zh) 用于控制远程设备的模式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415490B (zh) 移动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其升级方法
CN101465675B (zh) 增强型近距离无线通信eNFC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EP2230825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portable terminal system
CN1619573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其中的应答数据处理方法
KR20100098797A (ko) 듀얼 모드를 지원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동작 장치 및 방법
US20070190936A1 (en) Mobile phone having infrared communication function
CN101772215A (zh) 支持近场通信的移动终端及其近场通信方法
CN102421207A (zh) 移动终端的多种移动通信制式兼容设计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1515814A (zh) 增强型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08475241B (zh) 一种基于spi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825022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ownloading a firmware loader from a host computer
CN102770850A (zh) 用于与主设备通信的令牌,对应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EP2154875B1 (en) Apparatus for sensing smart-card in dual mode portable terminal and method thereof
CN106416196B (zh) 移动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其升级方法
KR101673833B1 (ko) 듀얼 모드 듀얼 스탠바이 이동 단말 및 통신 방법
US20090207893A1 (en) Hf converter for mobile devices
CN100524158C (zh) 便携式计算机以及无线网络通信方法
CN110086931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主机设备、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1996340B (zh) 具有非接触通信功能的用户识别卡及其工作方法
KR20070027172A (ko) Rfid를 이용한 블루투스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통신방법및 장치
JP2006252531A (ja) 電子決済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移動通信端末機
JP2007067818A (ja) 通信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CN102170501A (zh) 电视系统、移动通信终端与电视系统的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INA LINKED NETWORK COMMUNICATION GROUP CO.,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INA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0905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522

Address after: Number 21, Finance Street,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1001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United Network Telecommunication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Number 21, Finance Street,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100140

Applicant before: China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rpo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