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7096B - 一种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7096B
CN101407096B CN200810153184XA CN200810153184A CN101407096B CN 101407096 B CN101407096 B CN 101407096B CN 200810153184X A CN200810153184X A CN 200810153184XA CN 200810153184 A CN200810153184 A CN 200810153184A CN 101407096 B CN101407096 B CN 1014070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agent
warm
mill
heating
heat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531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7096A (zh
Inventor
吕汉明
马崇启
傅宏俊
嵇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15318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070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07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7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7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70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该加热方法在加热辊的外辊内设计一个套管,套管与外辊之间的环形密闭腔体内充填液态热媒,在套管内安装热源,热源加热热媒并通过热媒加热外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密闭腔体为真空密闭腔体,且该腔体内的全部容积为一定量的液态热媒和余下容积的真空空间,热源加热真空密闭腔体内的液态热媒后,部分液态热媒发生相变,产生饱和热媒蒸汽并迅速充满腔体的真空空间,同时利用热媒及热媒蒸汽加热外辊;一定量的液态热媒指在加热辊工作时,密闭腔体内始终处于热媒汽液共存饱和状态所需的液态热媒数量;真空空间指当热媒温度低于一个大气压下热媒的沸点时,密闭腔体内的绝对压力小于一个大气压。本发明加热辊按照本发明所述加热辊的加热方法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具体为一种利用热媒相变技术加热加热辊的方法及利用该加热方法制备的加热辊,国际专利主分类号拟为Int.Cl.B29C43/52(2006.01)I。
背景技术
加热辊在化工、印刷、纺织、复合材料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背景。目前使用的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热源直接加热加热辊工作面的方法;另一类是用热源先加热加热辊内的热媒,再利用热媒加热加热辊工作面的方法。所述的热源为油、蒸汽、电热管、感应和电磁加热等。不论哪类加热方式都存在加热辊工作面温度不均匀问题。
为了解决加热辊工作面温度分布不均匀问题,黄克等人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参见中国专利申请200810030777.7号)。该方法在加热辊中设计一个密闭的环形腔,在该环形腔内充有导热油等热媒,热源先对环形腔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热媒受热后将热量以热传导方式传给加热辊工作面,对加热辊的工作表面(外辊)进行加热。这种加热辊加热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在启动初期,加热辊工作面的温度分布不均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逐步使温度分布有一定的均匀性,加热效率不高;2.依靠环形腔内的热媒将热量传给加热辊工作面时,热媒自身的热传导能力及热媒与加热辊工作面之间的热传导能力均较弱,换热效率不足以及时补充加热辊散发的热量,因此也会造成加热辊工作面的温度分布不匀;3.如果环形腔内留有空间,空间内的非凝结气体会严重影响换热效率,进而影响换热系数的均匀性;而如果环形腔内充满了热媒,没有空间,由于热媒的膨胀系数与加热辊材料的膨胀系数不一致,会影响加热辊受热后的应力分布及形状稳定性,进而影响被加工对象的质量。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加热辊工作表面温度的分布均匀性,也制约了加热辊及其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该加热方法利用热媒相变方法加热加热辊,具有加热辊工作表面温度分布均匀,加热效率高等特点;该加热辊利用本发明加热方法所述热媒相变方法实现加热辊的加热,具有结构简单,加热辊工作表面温度分布均匀,加热效率高等特点。
本发明解决所述加热方法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设计一种加热辊的加热方法,该加热方法在加热辊的外辊内设计一个套管,套管与外辊之间的环形密闭腔体内充填液态热媒,在套管内安装热源,热源加热热媒并通过热媒加热外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与外辊之间的环形密闭腔体为真空密闭腔体,且该腔体内的全部容积为一定量的液态热媒和余下容积的真空空间,所述热源加热真空密闭腔体内的液态热媒后,部分液态热媒发生相变,产生饱和热媒蒸汽并迅速充满所述腔体的真空空间,同时利用热媒及热媒蒸汽加热所述的外辊;所述一定量的液态热媒是指在加热辊工作时,密闭腔体内始终处于热媒汽液共存饱和状态所需要的液态热媒数量;所述的真空空间是指当热媒温度低于一个大气压下热媒的沸点时,密闭腔体内的绝对压力小于一个大气压。
本发明解决所述加热辊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设计一种加热辊,该加热辊按照本发明加热辊的加热方法设计,包括外辊及安装在其内的套管,套管与外辊之间的环形腔体为密闭腔体,在套管内安装热源,密闭腔体内充填热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密闭腔体为真空密闭腔体,且该腔体内封入有能够使密闭腔体内始终处于热媒汽液共存饱和状态所需要数量的液态热媒,余下容积为真空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因为利用饱和热媒或/和热媒蒸汽加热加热辊,因而具有能够使加热辊工作表面温度分布更加且迅速均匀的特点。本发明加热辊因为采用本发明加热方法加热,即利用饱和热媒或热媒蒸汽加热,因而不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而且易于控制(因为对于既定的热媒,其饱和温度与其所处环境的压力有固定的对应关系,由于压力信号的采集比温度信号的采集更容易,使本发明所述加热辊的温度控制既可以直接控制加热辊的温度,也可以根据加热辊密闭腔体内的压力信号对加热辊温度进行控制),具有结构简单,热效率高,便于工业化实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一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一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剖视(图1中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另一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另一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剖视(图3中的B-B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第三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第三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剖视(图5中的C-C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第四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第四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剖视(图7中的D-D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第五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第五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剖视(图9中的E-E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第六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第六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剖视(图11中的F-F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叙述本发明:
本发明设计的加热辊的加热方法(简称加热方法,参见图1—2)在加热辊的外辊1内设计一个套管2,套管2与外辊1之间的密闭环形腔体3内充填液态热媒(简称热媒)4,在套管2内安装热源5,热源5加热热媒4并通过热媒4加热外辊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2与外辊1之间的密闭环形腔体3为真空密闭环形腔体(简称腔体或密闭腔体)3,且该腔体3内仅封入或充填有一定量(或体积)的液态热媒4,腔体3余下的容积为真空(状态)空间,所述的热源5加热密闭腔体3内的液态热媒4后,部分液态热媒4发生相变,产生饱和热媒蒸汽并迅速充满所述的真空密闭腔体3,利用热媒蒸汽、或者同时利用热媒及热媒蒸汽实现对加热辊外辊的加热;所述一定量的液态热媒4是指在加热辊工作时,密闭腔体3内始终处于热媒汽液共存饱和状态所需要的液态热媒数量。热媒4数量过少,会使密闭腔体3内只有热媒蒸汽而没有液态热媒4,这样容易使热媒蒸汽发生过热现象,从而使温度的可控性变差;热媒4数量过多,会加大高真空度获取的难度(因为一般情况下在加工加热辊时是先将密闭腔体抽真空,然后再将热媒封入,热媒数量越多,剩余的空间越小,密闭腔体内的真空度就会越小,为了得到所需的真空度,就需要大幅提高热媒封入前的真空度)。所述的真空空间是指当热媒4温度低于一个大气压下热媒4的沸点时,密闭腔体3内的绝对压力小于一个大气压;换言之,所述的真空密闭腔体3内除液态热媒及其饱和蒸汽外几乎没有其它气体或液体。
本发明加热方法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外辊1内设计一个套管2,套管2与外辊1之间的环形腔体为良好密封的密闭腔体3,使所述的密闭腔体3常温下为真空密闭腔体3,并在密闭腔体3内真空封入一定量的液态热媒4;所述套管2内安装热源5;热媒4受热源5加热饱和后,部分液态热媒4发生相变,产生饱和热媒蒸汽并会迅速充满所述的真空密闭腔体3,热媒蒸汽将热量传给加热辊的外辊1后,热媒蒸汽在加热辊外辊1的内壁凝结,冷凝后的热媒4会重新受热发生相变,这样,热媒4不断重复“受热、蒸发、冷凝,再受热、再蒸发、再冷凝”物理过程,从而实现对加热辊外辊1(工作表面)的高效稳定加热。本方法采用饱和热媒蒸汽对加热辊加热,密闭腔体内温度一致,等于密闭腔体内压力下热媒的饱和温度,密闭腔体内没有不凝气体,由于热媒蒸汽的换热能力大大高于液态热媒的换热能力,利于加热辊外辊内壁温度场的均匀,从而提高了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本发明加热方法所述热源5可以采用蒸汽加热、油加热、电加热、感应加热及电磁加热等加热方式。这些加热方式本身都是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电加热或电磁加热方式来加热热媒。本发明加热方法由于所述热媒与热媒蒸汽在加热辊工作时均处于饱和状态,整个加热辊密闭腔体3内的温度是均匀一致的,等于当前压力下热媒4的饱和温度,因此可保证加热辊外辊1受热温度的均匀一致性,同时,由于密闭腔体3内没有或极少有不凝气体,而饱和热媒及饱和热媒蒸汽的换热系数大大高于未饱和热媒液体的换热系数,因此加热效率大大提高。
本发明加热方法所述热源5可以设置在所述套管2的内部(参见图1、2),也可以安放在所述套管2外部的密闭腔体3内(参见图3、4);所述热源5可以是一组(参见图5、6),也可以是均布的2组或2组以上的3—6组,例如4组(参见图1、2)。一般而言,热源为一组和热源设置在套管内部的结构适用于直径较小的加热辊,热源为2组或2组以上的多组和热源设置在套管外部密闭腔体内的结构适用于直径较大的加热辊。当所述热源5设置在所述套管2外部的密闭腔体3内时,所述热源5的外部要加装或分别加装热源套管21(参见图3、4)。
本发明加热方法所述的热媒4可以为水、导热油、联苯醚,甚至是钾钠熔融金属等。同样的大气压下,不同的热媒有不同的沸点。例如,在一个大气压下,采用水为热媒,沸点约为100℃;而采用联苯醚作热媒时,沸点大于250℃。换言之,在同样压力情况下,采用不同的热媒,可以获得不同的沸点温度,从而使加热辊在真空相变状态下得到不同的加热温度。本发明加热方法所述热媒4的温度在低于一个大气压下热媒4的沸点时,密闭腔体3内部为真空状态;热媒4的温度在高于一个大气压下热媒4的沸点时,密闭腔体3内部的压力高于一个大气压,此时密闭腔体3内不再是真空状态,而是正压运行。为了尽量避免加热辊在正压状态下运行,选择热媒4时应当选择常压下沸点高于加热辊使用温度的热媒,这样加热辊内的热媒4可以始终工作在所要求的真空相变状态。尽管如此,本发明加热方法并不排除加热辊可以在正压状态下运行。
为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和加热辊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本发明加热方法的一个改进方案特征在于:设计一个非密闭的热媒容器6,套装在所述套管2的外面,热媒容器6与套管2之间的空间放入所述的液态热媒4,使液态热媒4与加热辊的外辊1脱离接触,仅仅利用从热媒容器6中顺利逸出的饱和热媒蒸汽来加热所述的外辊1;所述的非密闭的热媒容器6是指热媒容器6内装的液体热媒4受热相变后产生的饱和热媒蒸汽能够从热媒容器6中顺利逸出,而液体热媒4不能够从中流出的容器。本发明加热方法的这种改进设计可以使受热的液态热媒4与加热辊的工作面即外辊1脱离接触,也即所述热媒容器6之外与外辊内壁之间的密闭腔体3中没有受热的液态热媒4,仅仅利用热媒受热后从热媒容器6中顺利逸出、并迅速充满到所述密闭腔体3中的饱和热媒蒸汽来加热外辊1(参见图5—6)。由于外辊1的受热均来自单一的饱和热媒蒸汽,因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或保证其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同时由于饱和热媒蒸汽的换热系数高于饱和热媒的换热系数,因此加热效率也可提高。
显然,所述液态热媒4体积应小于热媒容器6的容积。为保证所述改进加热方法的积极效果,保持热媒4受热的均匀性,较好地设计是热媒容器6中液体热媒4的数量应当使液体热媒4的上表面至少淹没所述套管2的上表面,或者淹没安装在高位的所述热源套管21的上表面。但本发明并不排除热媒容器6中液态热媒4的液面位置低于热源套管上表面的设计。可以理解,所述液体热媒4的数量也不能在热媒容器6内过满,以防止在热媒受热饱和后的沸腾状态下部分液体热媒有可能被气泡带出热媒容器6的现象发生。
本发明加热方法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辊1的内壁圆周上设计有均布沿加热辊轴向的条状的冷凝热媒回送板7。由于密闭腔体3内只有有限的热媒,为了使热媒4可以保持不间断的热力循环,在加热辊外辊1内壁圆周上设置有均布的冷凝热媒回送板7,可以使热媒蒸汽遇到外辊1内壁产生的冷凝热媒通过冷凝热媒回送板7汇聚并有效地返回到热媒容器6内,而不进入热媒容器6之外的密闭腔体3中。换言之,冷凝热媒回送板7可随着加热辊的转动将在密闭腔体外辊1内壁上冷凝的液态热媒4汇聚并有效地回送到热媒容器6中,使热媒可以不断地重复“热媒在热媒容器6中受热蒸发、热媒蒸汽加热外辊1后冷凝、冷凝热媒返回热媒容器6中”的热力循环,从而保证有限的液态热媒不间断地产生热媒蒸汽对加热辊进行连续均匀加热。
本发明加热方法的进一步特征还在于设计一个蒸汽匀化器8,套装在所述热媒容器6的外面,所述蒸汽匀化器8的顶面上开有回流口82,顶面之外的蒸汽匀化器8的器壁上均布有蒸汽孔81(参见图7、8)。这种设计能让饱和热媒蒸气更均匀地充满所述密闭腔体3。其工作原理是:由热媒容器6中蒸发出的饱和热媒蒸汽大部分进入热媒容器6与蒸汽匀化器8之间的空间中,少部分饱和热媒蒸汽由所述蒸汽匀化器8的回流口82直接进入所述的密闭腔体3内;冷凝热媒回送板7送回的冷凝水通过所述的回流口82流入热媒容器6内,进入热媒容器6与蒸汽匀化器8之间的空间中的热媒蒸汽经所述的蒸汽孔81再流入所述密闭腔体3中,更有利于密闭腔体3中的温度分布均匀。
本发明同时设计了实施本发明加热方法的一系列加热辊。这些加热辊的基本结构包括:外辊1及安装在其内的套管2,套管2与外辊1之间的环形腔体为密闭腔体3,套管2内安装有或均布安装有热源5,或者在套管外的环形腔体内安装热源,密闭腔体3内充填热媒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密闭腔体3为真空密闭腔体3,且该腔体3内充填有能够使密闭腔体3内始终处于热媒汽液共存饱和状态所需要数量的液态热媒4,余下容积为真空状态。
依据本发明改进加热方法设计的加热辊基本结构特征包括:在所述加热辊基本结构基础上,设计一个非密闭的热媒容器6,套装在所述套管2的外面,所述热媒容器6与套管2之间的空间放入所述的液态热媒4;所述的非密闭的热媒容器6是指热媒容器6内装的液体热媒4受热相变后产生的饱和热媒蒸汽能够从热媒容器6中顺利逸出,而液体热媒4不能够从中流出的容器(参见图5—6)。所述的非密闭热媒容器6,其径向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或梯形等。其逸出孔开在热媒容器6的顶面、侧壁,极限或简单情况是,热媒容器6设计为敞口向上的开口容器(参见图5、6)。所述的热媒容器6为静态安装,不随加热辊转动;换言之,热媒容器6与其内的套管2为密闭活套结构,套管2转动,热媒容器6不动。
依据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加热方法设计的加热辊基本结构特征包括:在所述加热辊改进结构基础上,设计一个蒸汽匀化器8,套装在所述热媒容器6之外,蒸汽匀化器8的顶面上开有一个或多个回流口82,顶面之外的蒸汽匀化器的器壁上均布有蒸汽孔81。所述蒸汽匀化器8的径向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梯形或大半圆形状等。较好的蒸汽匀化器8的顶面形状应有利于液体流入所述的回流口82,例如斜面形状、凹心形状等,回流口82设计在最低位置(参见图7—10)。
本发明加热辊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辊1的内壁圆周上均布有沿加热辊轴向为条状的冷凝热媒回送板7。冷凝热媒回送板7的数量根据加热辊直径和需要设计。所述的冷凝热媒回送板7实施例设计是位于外辊1内壁圆周上沿加热辊轴向安装的条状物体,径向截面为“T”字形,“T”字形的“1”字部分与外辊1的内壁连接(参见图6、8、10、12)。所述的冷凝热媒回送板7实施例可以设计为其它能够完成冷凝热媒4回送到蒸汽匀化器8内任务的形状。
本发明加热辊的进一步特征还在于在所述热媒容器6内热媒液面高度位置处安装有金属网11。安装金属网11是为了进一步防止热媒沸腾时的大气泡将热媒4带出热媒容器6。金属网11的密度不宜过密,过密不利于冷凝热媒返回热媒容器6,过于稀疏则达不到防止大气泡将热媒带出的目的,金属网11的网格密度选取16~400目/cm2之间较好。
本发明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下面给出本发明加热方法及实施该加热方法加热辊的几个具体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加热方法及加热辊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实施例1
按照本发明所述加热方法基本要求设计的简单加热辊(参见图1、2)。
该加热辊包括外辊1及安装在其内的套管2,套管2与外辊1之间的环形腔体为密闭腔体3,套管2内均布安装有4组热源5,密闭腔体3内充填热媒4,其特征结构是所述的环形密闭腔体3为真空密闭腔体,且该腔体3内封入淹没了套管2上表面的液态热媒4,余下容积为真空状态;所述液态热媒4为水;所述的热源5为电热管。
实施例2
按照本发明所述加热方法基本要求设计的另一种简单加热辊(参见图3、4)。
该加热辊的特征结构是套管2的直径缩小,所述的4组热源5均布安装在套管2外的环形腔体3内,并且分别套装有热源套管21。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按照本发明改进加热方法要求设计的一个有热媒容器的加热辊(参见图5、6)。
该加热辊包括外辊1及安装在其内的套管2,套管2与外辊1之间的环形腔体为密闭腔体3,其内充填有液态热媒导热油41,套管2内安装有一组感应加热装置51,其特征结构是所述的环形密闭腔体3为真空密闭腔体,设计一个敞口的矩形热媒容器6,套装在所述套管2的外面,所述液态热媒导热油4充入所述热媒容器6与套管2之间的空间,使导热油41与加热辊的外辊1脱离接触,仅利用从热媒容器6敞口中顺利逸出的饱和导热油蒸汽来加热外辊1,所述充入导热油41的液面高度高于套管2的上表面,密闭腔体3内的余下容积或空间均为真空状态;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3的加热辊改进设计的一个有冷凝热媒回送板的加热辊(参见图5、6)。
该加热辊的特征结构是在所述外辊1的内壁圆周上均布有沿加热辊轴向为条状的冷凝热媒回送板7。冷凝热媒回送板7的径向截面为“T”字形,“T”字形的“1”字部分与外辊1的内壁连接,沿加热辊轴向安装在加热辊内壁上。冷凝热媒回送板7在所述外辊1的内壁圆周上均匀分布有10根。余同实施例3。
实施例5
按照本发明改进加热方法要求设计一个带蒸汽匀化器的加热辊(参见图7、8)。
该加热辊的特征结构是套管2内均布安装有4组热源5,所述热源5为电热管53,套管2同时还作为加热辊的支撑和传动轴12,轴承9安装在套管2的端部;设计一个蒸汽匀化器8,套装在热媒容器6之外,蒸汽匀化器8的顶面上开有一个回流口82,顶面之外的蒸汽匀化器的器壁上均布有蒸汽孔81,蒸汽匀化器8的底面较厚,使整个热媒容器6与蒸汽匀化器8的重心低于套管2的轴心,因此热媒容器6可以在加热辊转动时靠重力保持静止(在图8所示位置),不随加热辊一起转动。余同实施例4。
实施例6
按照本发明改进加热方法要求设计的一个带金属网和配重的加热辊(参见图9、10)。
该加热辊的特征结构是在热媒液面高度处安装有金属网11,所述金属网11的网格密度为25目/cm2;套管2内安装有1组热源5,所述热源5为电磁加热装置52;所述液态热媒4为联苯醚42;热媒容器6及蒸汽匀化器8的截面形状为大半圆形;在蒸汽匀化器8内的底部安装有长条状金属配重10,长条状金属配重10使整个热媒容器6与蒸汽匀化器8的重心低于套管2的轴心,因此热媒容器6可以在加热辊转动时靠重力保持静止(在图10所示位置),不随加热辊一起转动,余同实施例4。
实施例7
按照实施例6加热辊改进设计的一个加热辊(参见图11、12)。
该加热辊的特征结构是套管2的直径较大,在套管2内均布安装4组热源5,所述热源5为电热管53;液态热媒4为联苯醚42;设计加热辊的支撑和传动轴12位于加热辊的轴心线上,轴承9安装在支撑和传动轴12的端部;所述蒸汽匀化器8的开口向热媒容器6内部延伸至联苯醚42的液面以下。这样设计可使蒸汽匀化器6的开口主要用于冷凝水回流进热媒容器6之内,而由热媒容器6中蒸发出的热媒蒸汽绝大部分进入热媒容器6与蒸汽匀化器8之间的空间中。余同实施例6。

Claims (8)

1.一种加热辊的加热方法,该加热方法在加热辊的外辊内设计一个套管,套管与外辊之间的环形密闭腔体内充填液态热媒,在套管内安装热源,热源加热热媒并通过热媒加热外辊,所述的套管与外辊之间的环形密闭腔体为真空密闭腔体,且该腔体内的全部容积为一定量的液态热媒和余下容积的真空空间,所述热源加热真空密闭腔体内的液态热媒后,部分液态热媒发生相变,产生饱和热媒蒸汽并迅速充满所述腔体的真空空间,同时利用热媒及热媒蒸汽加热所述的外辊;所述一定量的液态热媒是指在加热辊工作时,密闭腔体内始终处于热媒汽液共存饱和状态所需要的液态热媒数量;所述的真空空间是指当热媒温度低于一个大气压下热媒的沸点时,密闭腔体内的绝对压力小于一个大气压;其特征在于设计一个非密闭的热媒容器,套装在所述套管的外面,热媒容器与套管之间的空间放入所述的液态热媒,使液态热媒与加热辊的外辊脱离接触,仅利用从热媒容器中顺利逸出的饱和热媒蒸汽来加热所述的外辊;所述非密闭的热媒容器是指热媒容器内装的液体热媒受热相变后产生的饱和热媒蒸汽能够从热媒容器中顺利逸出,而液体热媒不能够从中流出的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一个蒸汽匀化器,套装在所述热媒容器的外面,所述蒸汽匀化器的顶面上开有回流口,顶面之外的蒸汽匀化器的器壁上均布有蒸汽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辊的内壁圆周上设计有均布的冷凝热媒回送板。
4.一种加热辊,该加热辊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热辊的加热方法设计,包括外辊及安装在其内的套管,套管与外辊之间的环形腔体为密闭腔体,在套管内安装有热源,密闭腔体内充填热媒,所述的环形密闭腔体为真空密闭腔体,且该腔体内封入有能够使密闭腔体内始终处于热媒汽液共存饱和状态所需要数量的液态热媒,余下容积为真空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外面套装一个非密闭的热媒容器,所述非密闭的热媒容器是指热媒容器内装的液体热媒受热相变后产生的饱和热媒蒸汽能够从热媒容器中顺利逸出,而液体热媒不能够从中流出的容器,所述的液态热媒放入所述非密闭的热媒容器与套管之间的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媒容器的外面套装一个蒸汽匀化器,所述蒸汽匀化器的顶面上开有回流口,顶面之外的蒸汽匀化器的器壁上均布有蒸汽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加热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辊的内壁圆周上均布有沿加热辊轴向为条状的冷凝热媒回送板。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加热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媒容器内热媒液面高度位置处安装有金属网,金属网的网格密度为16~400目/cm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源为3-6组,均布安装在套管外的环形腔体内,并分别套装有热源套管。
CN200810153184XA 2008-11-21 2008-11-21 一种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70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53184XA CN101407096B (zh) 2008-11-21 2008-11-21 一种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53184XA CN101407096B (zh) 2008-11-21 2008-11-21 一种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7096A CN101407096A (zh) 2009-04-15
CN101407096B true CN101407096B (zh) 2010-09-01

Family

ID=40570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5318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7096B (zh) 2008-11-21 2008-11-21 一种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070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7683A (zh) * 2011-10-20 2018-03-27 法伊布拉卡斯特有限公司 板形成装置以及用于形成材料板的方法
CN102650079A (zh) * 2012-03-20 2012-08-29 桐昆集团浙江恒盛化纤有限公司 熔体直纺的长距离输送方法及系统
CN103243505A (zh) * 2013-04-26 2013-08-14 吴江江旭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均热成型压辊
IT201700013598A1 (it) * 2017-02-08 2018-08-08 Barnini S R L Rullo caldo per macchine rotative
CN110077103A (zh) * 2019-04-28 2019-08-02 无锡市鹏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转印装置及避免装置产生积碳、结焦现象的方法
CN111733468B (zh) * 2020-07-16 2024-02-09 无锡中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旋转梯度热管式热辊及其加工方法
CN112810310B (zh) * 2020-10-20 2022-07-29 泸州裕同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印刷机防纸张变形的印刷设备
CN114753030B (zh) * 2022-05-07 2023-06-23 宁波天诚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短纤维的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7096A (zh) 2009-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7096B (zh) 一种加热辊的加热方法及加热辊
US3229759A (en) Evaporation-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device
CN204080417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导辊式蒸化机
CN202522104U (zh)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3090712A (zh) 满液型中高温蓄热器及其在烟气余热回收中的应用
US3817322A (en) Heating system
Shi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rt-up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loop thermosyphon for motorized spindle bearing-shaft system cooling
CN110145951B (zh) 一种多用途复合高温热管
CN205156702U (zh) 一种改进的相变无极热管交换器结构
CN210409582U (zh) 索氏抽提器
CN103398610B (zh) 标准热管和旋转热管组合型高效传热搅拌装置
CN203432425U (zh) 标准热管和旋转热管组合型高效传热搅拌装置
CN203224158U (zh) 一种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翅片套管式热管
CN206073774U (zh) 汽室型热管传热机构
CN206207739U (zh) 一种加热装置
CN205557042U (zh) 一种高温高压染色机
CN208333198U (zh) 一种加快冷凝液回流并强化换热的水平热管
CN206904942U (zh) 换热水箱和蒸柜设备
CN209214344U (zh) 一种圆形重力热管抽真空设备
JPS5535843A (en) Heat pipe
CN212081196U (zh) 一种新型的管套管蒸汽发生器
CN105135401A (zh) 一种新型节能锅炉
CN213775468U (zh) 一种锅炉汽轮机用余热利用装置
CN206919665U (zh) 一种立式圆筒型氢气加热炉
CN208505085U (zh) 一种快速复合的热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

Termination date: 201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