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8242A - 蓄热除霜或控温的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蓄热除霜或控温的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98242A CN101398242A CNA2007101224014A CN200710122401A CN101398242A CN 101398242 A CN101398242 A CN 101398242A CN A2007101224014 A CNA2007101224014 A CN A2007101224014A CN 200710122401 A CN200710122401 A CN 200710122401A CN 101398242 A CN101398242 A CN 1013982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tion
- low pressure
- valve
- control valve
-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蓄存压缩热来实现蒸发器除霜或变温控制的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蓄热器、润滑油分离器、后冷却器、回热换热器单元、节流制冷元件、蒸发器单元、控制单元和控制执行单元组;所述控制执行单元组包括可控加热阀门组和可控制冷阀门组,可实现制冷和加热的可控运行;对应于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系统不同运行工况,该控制方法根据预先设定值与输入参数的比较,通过控制可控阀门的开闭或流向的改变,实现对蒸发器的制冷和加热,以满足不同工况要求的控制。该系统能够利用蓄存压缩热量实现制冷系统的除霜和变温控制可以无需外加加热源,减小系统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温制冷技术领域的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蓄存压缩热来实现蒸发器除霜或变温控制的蓄热除霜或控温的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利用回热措施的深冷多元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具有高效、可靠及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以及低温工程领域,用于实现器件冷却和工业气体的液化等方面,其中在半导体生产和真空领域的应用是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重要的体现之一。多元混合物工质的采用使制冷机设计和运行具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度。因此,针对不同冷却对象和应用要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制冷系统,这些制冷系统的出现是基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减小系统复杂性等不同要求而提出的。而上述要求也是新制冷流程不断出现的促进力。
抛开所有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流程中的细节,现有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流程的共同特征就是:利用压缩机将多元混合工质压缩到一个高压力级,经冷却器将压缩热带走;恢复到环境温度的高压混合工质进入间壁式换热器被返流低压混合工质冷却,然后进入节流膨胀阀实现节流制冷,混合工质自身压力降低到一个低压级,进入蒸发器为被冷却物体提供冷量,然后进入换热器冷却高压来流混合工质;自身温度恢复接近室温,进入压缩机,完成一个制冷循环。上述循环持续进行就可以在设定温度连续提供冷量。从热力学角度出发,混合工质在上述过程分别经历了4个阶段:压缩阶段(包括冷凝放热过程),回热阶段,节流膨胀阶段和冷量提供阶段,各个阶段分别对应各自的设备,即分别为压缩机、冷却器、回热换热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在回热换热器部分因是否有相分离器可以分为不同的循环结构。
在上述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的各具体应用领域内,例如混合工质深冷冰箱、真空低温水汽捕获器以及低温冷热刀等方面,均涉及到低温制冷系统的除霜或者对蒸发器加热(在冷热刀中对应着被冷冻介质的复温和加热)运行问题。事实上,制冷系统(包括空调热泵系统)的除霜问题一直是制冷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直是产业界包括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现主要有两种除霜技术手段,一种是采取电加热方式除霜,另外一种是利用压缩机高温高压排气除霜。采用电加热复温需要另外安装电加热器并且消耗额外电能。利用压缩机高温排气除霜,是制冷系统在除霜过程逆转制冷剂流向,压缩机排气不经过冷凝器就直接进入蒸发器,利用压缩机排气高温溶化蒸发器上的冰霜。采取蓄存压缩机在正常制冷过程的压缩热来实现除霜已经是普冷领域成熟的技术,称为热气除霜(川平睦义,封闭式制冷机,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7,pp.387-411),在普冷领域中已经有技术方案报道。其中,中国专利200520009401.X给出了一种在普冷冷藏装置中利用蓄热装置实现自动除霜的方案,其利用蓄热材料将压缩热蓄存,然后利用除霜液的自然对流实现除霜过程,整个除霜过程不需要输入能量。该方案需要在被除霜部件上安装专门的除霜液管道。
目前有关深冷混合工质除霜循环结构的专利及报道相对较少。美国专利(US6843065)报道了一种深冷混合工质制冷系统的除霜循环,其具体采用了从压缩机出口的热气旁通至蒸发器,实现对蒸发器的加热,同时返流气体不经过换热器而回到压缩机的一个旁通回路来完成蒸发器的除霜过程,并通过一种开环控制方式实现压缩机正常运行,避免在连续除霜过程的压缩机过载。该专利申请描述的循环比较复杂,有多达几十个可控阀门来实现除霜过程。这种除霜循环是依靠除霜时压缩机输出功(转化为压缩热)来实现除霜的,因此必须确保系统在除霜过程压缩机能够正常工作且有一定的功率输出。另外,中国专利(03121465.7)提出了一种利用控制电磁组启闭实现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系统变工况安全运行的控制措施,其利用控制在低温下的电磁阀(分别连同低温换热器和蒸发器)的启闭,调节通过蒸发器的工质流量,从而实现变工况运行。但该方案用于除霜工况时需要另加电加热等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蓄存压缩热来实现蒸发器除霜或变温控制的蓄热除霜或控温的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蓄热除霜或控温的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润滑油分离器3、后冷却器4、回热换热器单元5、节流制冷元件6、蒸发器单元7、控制单元8和控制执行单元组9;所述控制执行单元组9包括一个高压三通管道ST1、高压加热控制阀V11、高压加热管道HRD、高压制冷控制阀V21、低压三通管道ST2、低压加热控制阀V12、低压加热管道LRD以及低压制冷控制阀V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蓄热器2;
该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连接方式是:压缩机1出口连接蓄热器2入口,蓄热器2出口连接润滑油分离器3,润滑油分离器3出口连接高压三通管道ST1入口,高压三通管道ST1出口分别连接高压加热控制阀V11和高压制冷控制阀V21,高压制冷控制阀V21连接后冷却器4,后冷却器4出口连接回热换热器单元5的高压入口HHI,回热换热器单元5的高压出口HHO连接节流制冷元件6,节流制冷元件6连接蒸发器单元7入口,蒸发器单元7出口连接回热换热器单元5的低压入口HLI,然后回热换热器单元5的低压出口HLO连接低压制冷控制阀V22,然后连接低压三通管道ST2入口,低压三通管道ST2的出口连接压缩机入口;高压加热控制阀V11通过高压加热管道HRD连接蒸发器单元7入口;低压加热控制阀V12通过低压加热管道LRD连接蒸发器单元7出口;
上述连接形成制冷回路C1和加热回路C2;
所述制冷回路C1由压缩机1、蓄热器2、润滑油分离器3、后冷却器4、回热换热器单元5、节流制冷元件6和蒸发器单元7组成;
所述加热回路C2由压缩机1、蓄热器2、润滑油分离器3、高压加热管道HRD、蒸发器单元7、低压加热管道LRD组成;
所述控制单元8的输入参数为制冷系统蒸发器单元7的出口温度值801;所述控制单元8的输出参数为控制执行单元组9内各控阀门的开启/关闭指令;
该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变工况运行如下:
1)对于制冷工况:
高压制冷控制阀V21和低压制冷控制阀V22呈开启态,同时,高压加热控制阀(V11)和低压加热控制阀V12呈关闭态,制冷系统运行于制冷回路C1;
2)对于加热除霜工况:
高压制冷控制阀V21和低压制冷控制阀V22呈开启态,同时,高压加热控制阀V11和低压加热控制阀V12呈关闭态,制冷系统运行于加热回路C2;
3)对于受控运行工况:
控制单元8根据输入蒸发器单元7的出口温度801交替开启制冷控制阀门组和加热控制阀门组,所述制冷控制阀门组由高压制冷控制阀V21和低压制冷控制阀V22组成;高压加热控制阀组由高压加热控制阀V11和低压加热控制阀V12组成;制冷系统交替运行于制冷回路C1和加热回路C2,以使蒸发器单元7的出口温度801变化在设定范围内:
蒸发器单元7的出口温度801高于设定值时,开启制冷控制阀门组,同时关闭加热控制阀门组,系统运行于制冷工况;
蒸发器单元7的出口温度801低于设定值时,开启加热控制阀门组,同时关闭制冷控制阀门组,系统运行于加热工况。
所述的控制执行单元组9中的高压三通ST1、高压加热控制阀门V11和高压制冷控制阀门V21由一个高压三通换向阀门V31替代;低压三通ST2、低压加热控制阀门V12和低压制冷控制阀门V22由一个低压三通换向阀门V32替代;
所述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的变工况运行如下:
1)对于制冷工况:
高压三通换向阀V31接通制冷回路C1,同时高压三通换向阀V31与加热回路C2断开;同时,低压三通换向阀V32接通制冷环路C1,同时低压三通换向阀V32与加热回路C2断开;
2)对于加热除霜工况:
高压三通换向阀V31接通加热回路C2,同时高压三通换向阀V31与制冷回路C1断开;同时,低压三通换向阀V32接通加热环路C2,同时低压三通换向阀V32与制冷回路C1断开;
3)对于受控运行工况:
控制单元8根据输入蒸发器单元7的出口温度801交替变换高压三通换向阀V31和低压三通换向阀门V32的流向,即交替连通制冷回路C1和加热回路C2,以使蒸发器单元7的出口温度801变化在设定范围内:
蒸发器单元7的出口温度801高于设定值时,连通制冷回路C1,系统运行在制冷工况;
蒸发器单元7的出口温度801低于设定值时,连通加热回路C2,系统运行在加热工况。
所述连通的蒸发器单元7与低压三通管道ST2或低压三通换向阀V32的低压加热管道LRD上串接入一个流量控制元件VFL,以控制加热运行工况的压缩机流量,使压缩机工作在正常压力范围内。
所述的受控运行工况是指制冷机以某个期望的降温或升温速度实现从一个温度变化到另一个制冷温度的运行工况,或者是使蒸发器温度维持某一固定值的运行工况。在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系统中采用普冷领域单级商用油润滑压缩机驱动使制冷机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但是为了使制冷系统更加可靠,必须采取合理的控制方式,确保在变工况运行时压缩机正常工作。传统的变工况运行,例如除霜、或者是固定温度运行,均需要另外的电加热器为升温提供热量。本发明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蓄存压缩机压缩热量,在制冷系统除霜或者一般精度的温控要求范围内,无需外加电加热器,就可以实现制冷系统的除霜、加热或者其他变工况运行。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1的深冷混合工质制冷系统及其控制示意图;
附图2为实施例2的深冷混合工质制冷系统及其控制示意图;
其中:压缩机单元1 蓄热器2 润滑油分离器3
后冷却器4 回热换热器单元5 节流制冷元件6
蒸发器单元7 控制单元8 控制执行单元9
高压三通管道ST1 高压加热管道HRD 高压加热控制阀V11
高压制冷控制阀V21 低压三通管道ST2 低压加热控制阀V12
低压制冷控制阀V22 低压加热管道LRD 高压三通换向阀V31
低压三通换向阀V32 流量控制元件VFL
蒸发器单元7出口温度值801
HHI回热单元5高压入口,HHO回热单元5高压出口
HLI回热单元5低压入口,HLO回热单元5低压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采用图1所示制冷流程及控制系统,包括压缩机1、蓄热器2、润滑油分离器3、后冷却器4、回热换热器单元5、节流制冷元件6、蒸发器单元7、控制单元8和控制执行单元组9;所述控制执行单元组9包括一个高压三通管道ST1、高压加热控制阀V11、高压加热管道HRD、高压制冷控制阀V21、低压三通管道ST2、低压加热控制阀V12、低压加热管道以及低压制冷控制阀V22;系统连接方式见图1所示,其中由压缩机1、蓄热器2、润滑油分离器3、后冷却器4、回热换热器单元5、节流制冷元件6和蒸发器单元7组成制冷回路C1;另由压缩机1、蓄热器2、润滑油分离器3、高压加热管道HRD、蒸发器单元7、低压加热管道LRD组成加热回路C2,同时低压加热管道上存在一个流量控制元件VFL;
运行控制系统中包括控制单元8,其输入参数为蒸发器出口温度传感器801。控制执行单元9中执行机构包括加热控制阀组V11和V12和制冷控制阀组V21和V22。
上述混合工质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是根据制冷机不同运行状态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使制冷机实现优化运行模式。如制冷机系统首先实现某一温度制冷,此时为降温工况,则制冷系统中高压制冷控制阀V21和低压制冷控制阀V22开启,高压加热控制阀V11和低压加热控制阀V12关闭,制冷剂在C1回路中流动,系统实现降温。蒸发器出口温度逐渐降低,最终至设定温度,如T1,此时若需要控制蒸发器温度以T1为设定值,在一定允许控制回差T1±DT内波动,则系统进行受控运行工况,此时控制单元根据蒸发器出口温度801值,交替启闭高压加热控制阀V11和低压加热控制阀V12及高压制冷控制阀V21和低压制冷控制阀V22,实现温度控制。当控制单元开启高压加热控制阀V11和低压加热控制阀V12,关闭高压制冷控制阀V21和低压制冷控制阀V22时,系统中制冷剂运行在C2回路。
当制冷系统在T1运行一段时间后,蒸发器上会结霜(具体与运行环境有关),制冷系统需要除霜,则此时控制单元开启高压加热控制阀V11和低压加热控制阀V12,关闭高压制冷控制阀V21和低压制冷控制阀V22时,系统中制冷剂运行在C2回路,蓄存在蓄热器中的热量由制冷剂经过加热回路C2带到蒸发器,则蒸发器温度会逐渐上升,高于结霜温度,实现除霜功能。
实施例2:采用图2所示制冷流程及控制系统,包括压缩机1、蓄热器2、润滑油分离器3、后冷却器4、回热换热器单元5、节流制冷元件6、蒸发器单元7、控制单元8和控制执行单元组9;所述控制执行单元组9包括一个高压三通换向阀V31、高压加热管道HRD、低压三通换向阀V32、低压加热管道LRD以及流量控制元件VFL;系统连接方式见图2所示,其中由压缩机1、蓄热器2、润滑油分离器3、后冷却器4、回热换热器单元5、节流制冷元件6和蒸发器单元7组成制冷回路C1;另由压缩机1、蓄热器2、润滑油分离器3、高压加热管道HRD、蒸发器单元7、低压加热管道LRD组成加热回路C2;
运行控制系统中包括控制单元8,其输入参数为蒸发器出口温度传感器801。控制执行单元9中执行机构包括高压三通换向阀V31和低压三通换向阀V32。
上述混合工质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是根据制冷机不同运行状态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使制冷机实现优化运行模式。如制冷机系统首先实现某一温度制冷,此时为降温工况,则制冷系统中高压三通换向阀V31和低压三通换向阀V32均接通制冷回路C1,制冷剂在C1回路中流动,系统实现降温。蒸发器出口温度逐渐降低,最终至设定温度,如T1,此时若需要控制蒸发器温度以T1为设定值,在一定允许控制回差T1±DT内波动,则系统进行受控运行工况,此时控制单元根据蒸发器出口温度801值,交替改变控制高压三通换向阀V31和低压三通换向阀V32的流向实现制冷剂在C1和C2回路中交替运行,实现温度控制。当控制单元控制高压三通换向阀V31和低压三通换向阀V32连通加热回路C2时,系统通过制冷剂带动蓄存热量对蒸发器加热。
当制冷系统在T1运行一段时间后,蒸发器上会结霜(具体与运行环境有关),制冷系统需要除霜,则此时控制单元控制高压三通换向阀V31和低压三通换向阀V32连通加热回路C2,系统中制冷剂运行在C2回路,蓄存在蓄热器中的热量由制冷剂经过加热回路C2带到蒸发器,则蒸发器温度会逐渐上升,高于结霜温度,实现除霜功能。
在上述公开信息中,所述高压加热控制阀V11和低压加热控制阀V12可以是电磁阀,所述流量控制元件VFL可以是毛细管,也可以是其他可以可控变通量元件(如可变通量节流阀)。另外,本专利申请中对制冷系统中回热换热器单元的形式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是一个回热换热器,也可以是多个换热器组合,还可以是具有相分离器的回热换热单元,等等。本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会理解并且承认,采用不同具体形式的阀门或元件和控制方式,以及不同回热换热器单元形式等均应是在本发明基本思想范围内的,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3)
1、一种蓄热除霜或控温的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润滑油分离器(3)、后冷却器(4)、回热换热器单元(5)、节流制冷元件(6)、蒸发器单元(7)、控制单元(8)和控制执行单元组(9);所述控制执行单元组(9)包括一个高压三通管道(ST1)、高压加热控制阀(V11)、高压加热管道(HRD)、高压制冷控制阀(V21)、低压三通管道(ST2)、低压加热控制阀(V12)、低压加热管道(LRD)以及低压制冷控制阀(V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蓄热器(2);
该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连接方式是:压缩机(1)出口连接蓄热器(2)入口,蓄热器(2)出口连接润滑油分离器(3),润滑油分离器(3)出口连接高压三通管道(ST1)入口,高压三通管道(ST1)出口分别连接高压加热控制阀(V11)和高压制冷控制阀(V21),高压制冷控制阀(V21)连接后冷却器(4),后冷却器(4)出口连接回热换热器单元(5)的高压入口(HHI),回热换热器单元(5)的高压出口(HHO)连接节流制冷元件(6),节流制冷元件(6)连接蒸发器单元(7)入口,蒸发器单元(7)出口连接回热换热器单元(5)的低压入口(HLI),然后回热换热器单元(5)的低压出口(HLO)连接低压制冷控制阀(V22),然后连接低压三通管道(ST2)入口,低压三通管道(ST2)的出口连接压缩机入口;高压加热控制阀(V11)通过高压加热管道(HRD)连接蒸发器单元(7)入口;低压加热控制阀(V12)通过低压加热管道(LRD)连接蒸发器单元(7)出口;
上述连接形成制冷回路(C1)和加热回路(C2);
所述制冷回路(C1)由压缩机(1)、蓄热器(2)、润滑油分离器(3)、后冷却器(4)、回热换热器单元(5)、节流制冷元件(6)和蒸发器单元(7)组成;
所述加热回路(C2)由压缩机(1)、蓄热器(2)、润滑油分离器(3)、高压加热管道(HRD)、蒸发器单元(7)、低压加热管道(LRD)组成;
所述控制单元(8)的输入参数为制冷系统蒸发器单元(7)的出口温度值(801);所述控制单元(8)的输出参数为控制执行单元组(9)内各控阀门的开启/关闭指令;
该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变工况运行如下:
1)对于制冷工况:
高压制冷控制阀(V21)和低压制冷控制阀(V22)呈开启态,同时,高压加热控制阀(V11)和低压加热控制阀(V12)呈关闭态,制冷系统运行于制冷回路(C1);
2)对于加热除霜工况:
高压制冷控制阀(V21)和低压制冷控制阀(V22)呈开启态,同时,高压加热控制阀(V11)和低压加热控制阀(V12)呈关闭态,制冷系统运行于加热回路(C2);
3)对于受控运行工况:
控制单元(8)根据输入蒸发器单元(7)的出口温度(801)交替开启制冷控制阀门组和加热控制阀门组,所述制冷控制阀门组由高压制冷控制阀(V21)和低压制冷控制阀(V22)组成;高压加热控制阀由高压加热控制阀(V11)和低压加热控制阀(V12)组成;制冷系统交替运行于制冷回路(C1)和加热回路(C2),以使蒸发器单元(7)的出口温度(801)变化在设定范围内:
蒸发器单元(7)的出口温度(801)高于设定值时,开启制冷控制阀门组,同时关闭加热控制阀门组,系统运行于制冷工况;
蒸发器单元(7)的出口温度(801)低于设定值时,开启加热控制阀门组,同时关闭制冷控制阀门组,系统运行于加热工况。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除霜或控温的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执行单元组(9)中的高压三通(ST1)、高压加热控制阀门(V11)和高压制冷控制阀门(V21)由一个高压三通换向阀门(V31)替代;低压三通(ST2)、低压加热控制阀门(V12)和低压制冷控制阀门(V22)由一个低压三通换向阀门(V32)替代;
所述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的变工况运行如下:
1)对于制冷工况:
高压三通换向阀(V31)接通制冷回路(C1),同时高压三通换向阀(V31)与加热回路(C2)断开;同时,低压三通换向阀(V32)接通制冷环路(C1),同时低压三通换向阀(V32)与加热回路(C2)断开;
2)对于加热除霜工况:
高压三通换向阀(V31)接通加热回路(C2),同时高压三通换向阀(V31)与制冷回路(C1)断开;同时,低压三通换向阀(V32)接通加热环路(C2),同时低压三通换向阀(V32)与制冷回路(C1)断开;
3)对于受控运行工况:
控制单元(8)根据输入蒸发器单元(7)的出口温度(801)交替变换高压三通换向阀(V31)和低压三通换向阀门(V32)的流向,即交替连通制冷回路(C1)和加热回路(C2),以使蒸发器单元(7)的出口温度(801)变化在设定范围内:
蒸发器单元(7)的出口温度(801)高于设定值时,连通制冷回路(C1),系统运行在制冷工况;
蒸发器单元(7)的出口温度(801)低于设定值时,连通加热回路(C2),系统运行在加热工况。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热除霜或控温的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的蒸发器单元(7)与低压三通(ST2)或低压三通换向阀(V32)的低压加热管道(LRD)上串接入一个流量控制元件(VFL),以控制加热运行工况的压缩机流量,使压缩机工作在正常压力范围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1224014A CN101398242A (zh) | 2007-09-25 | 2007-09-25 | 蓄热除霜或控温的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1224014A CN101398242A (zh) | 2007-09-25 | 2007-09-25 | 蓄热除霜或控温的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98242A true CN101398242A (zh) | 2009-04-01 |
Family
ID=40516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224014A Pending CN101398242A (zh) | 2007-09-25 | 2007-09-25 | 蓄热除霜或控温的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98242A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71273A (zh) * | 2013-09-02 | 2013-12-25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混合工质制冷循环系统 |
CN103954062A (zh) * | 2014-04-24 | 2014-07-3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工况浓度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CN103954063A (zh) * | 2014-04-24 | 2014-07-3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单阀无级调节混合工质循环浓度的制冷系统及其方法 |
CN105091382A (zh) * | 2015-07-29 | 2015-11-25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低温制冷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180489A (zh) * | 2015-07-31 | 2015-12-2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适应变工况运行的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及其制冷方法 |
CN105546879A (zh) * | 2016-01-25 | 2016-05-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105865132A (zh) * | 2016-04-15 | 2016-08-17 |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化霜系统、冰箱及化霜方法 |
CN105890269A (zh) * | 2016-04-15 | 2016-08-24 |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循环化霜系统、冰箱及化霜方法 |
CN105910354A (zh) * | 2015-02-20 | 2016-08-31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机 |
CN106766297A (zh) * | 2016-12-22 | 2017-05-31 | 广州协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能快速恢复平衡压力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系统 |
CN113686063A (zh) * | 2021-02-08 | 2021-11-23 | 中兵占一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工程应用多机并联co2复叠热泵的化霜控制系统 |
-
2007
- 2007-09-25 CN CNA2007101224014A patent/CN10139824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71273B (zh) * | 2013-09-02 | 2015-06-10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混合工质制冷循环系统 |
CN103471273A (zh) * | 2013-09-02 | 2013-12-25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混合工质制冷循环系统 |
CN103954063B (zh) * | 2014-04-24 | 2016-06-2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单阀无级调节混合工质循环浓度的制冷系统及其方法 |
CN103954062A (zh) * | 2014-04-24 | 2014-07-3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工况浓度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CN103954063A (zh) * | 2014-04-24 | 2014-07-3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单阀无级调节混合工质循环浓度的制冷系统及其方法 |
CN103954062B (zh) * | 2014-04-24 | 2016-05-04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工况浓度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CN105910354B (zh) * | 2015-02-20 | 2019-11-19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机 |
CN105910354A (zh) * | 2015-02-20 | 2016-08-31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机 |
CN105091382A (zh) * | 2015-07-29 | 2015-11-25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低温制冷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180489B (zh) * | 2015-07-31 | 2017-10-2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适应变工况运行的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及其制冷方法 |
CN105180489A (zh) * | 2015-07-31 | 2015-12-2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适应变工况运行的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及其制冷方法 |
CN105546879A (zh) * | 2016-01-25 | 2016-05-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
WO2017129109A1 (zh) * | 2016-01-25 | 2017-08-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105865132A (zh) * | 2016-04-15 | 2016-08-17 |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化霜系统、冰箱及化霜方法 |
CN105890269A (zh) * | 2016-04-15 | 2016-08-24 |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循环化霜系统、冰箱及化霜方法 |
CN106766297A (zh) * | 2016-12-22 | 2017-05-31 | 广州协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能快速恢复平衡压力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系统 |
CN106766297B (zh) * | 2016-12-22 | 2019-08-16 | 广州协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能快速恢复平衡压力的超低温水汽捕集泵系统 |
CN113686063A (zh) * | 2021-02-08 | 2021-11-23 | 中兵占一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工程应用多机并联co2复叠热泵的化霜控制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98242A (zh) | 蓄热除霜或控温的混合工质深冷节流制冷系统 | |
CN108759144A (zh) | 一种复叠式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318466B (zh) | 一种蓄热型空气源热泵冷热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204063300U (zh) | 一种土壤复合型变制冷剂流量空调装置 | |
CN105222404A (zh) | 一种利用太阳能-空气能热泵系统 | |
CN201555311U (zh) | 带自然冷却功能的液泵供液多联式空调机组 | |
CN208794775U (zh) | 一种复叠式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 |
CN109945549A (zh) | 一种外接可持续热源的超低环温太阳能-空气源热泵机组 | |
CN105240919A (zh) | 一种蓄能型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105466063A (zh) | 一种热泵系统 | |
EP4343214A1 (en) | Multi-mode water-fluorine multi-split system | |
CN202002247U (zh) | 一种自然冷却式空调机组 | |
CN109668362B (zh) | 利用天然气管网压力能的多库温冷库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5119211U (zh) | 一种蓄能型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 | |
CN201100796Y (zh) | 使用组合节流装置的热泵机组 | |
CN210861760U (zh) | 一种自然冷却制冷系统 | |
CN112963979A (zh) | 一种可实现工作循环转换的复叠热泵系统 | |
CN104501406A (zh) | 用于生产高温热水的多级空气源热泵 | |
CN209147487U (zh) | 一种低环温变频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 | |
CN110617591A (zh) | 智能涡流喷射节能空调 | |
CN116164360A (zh) | 室外热源除霜的复叠式压缩多循环pvt-空气源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 | |
CN116182223A (zh) | 一种相变蓄热型高效清洁能源供暖系统、控制及设计方法 | |
CN211372813U (zh) | 一种可制取两种热水的复叠热泵冷暖系统 | |
CN211233429U (zh) | 一种新型高效多模式复叠高温热泵机组 | |
CN103615774A (zh) | 用于泵系统的辅助装置及用于该辅助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