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2873B - 照明装置和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和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2873B
CN101392873B CN2008101315639A CN200810131563A CN101392873B CN 101392873 B CN101392873 B CN 101392873B CN 2008101315639 A CN2008101315639 A CN 2008101315639A CN 200810131563 A CN200810131563 A CN 200810131563A CN 101392873 B CN101392873 B CN 1013928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emitting area
lighting device
guid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15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2873A (zh
Inventor
渡边胜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92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2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2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28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7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light-conductive means, e.g. optical fib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43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output arrangements
    • A61B1/00045Display arrangement
    • A61B1/00052Display arrangement positioned at proximal end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 A61B1/12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regulating tempera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40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bundle ma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2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for coupling an active element with fibres without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fibres with plane ends, fibres with shaped ends, bund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6Bidirectionally operating pack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8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coupling with non-coherent light sources and/or radiation detectors, e.g. lamps, incandescent bulbs, scintillation chamb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照明装置和内窥镜。照明装置具有:光源(112),其在从发光面射出照明光时发热;光导束(94),其具有与所述光源的发光面相面对并接收从所述光源的发光面射出的照明光的受光面;以及光导接头(94a),其沿着所述光导束配置,具有与所述光源的发光面相面对的端面,并具有通过所述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发光面直接抵接以吸收所述光源的发光面产生的热的抵接部。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和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狭小区域内配置光源等的需要使来自光源的热散发的照明装置、以及具有这种照明装置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例如如日本特开平5-146403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那样,在内窥镜的操作部的内部那样的狭小空间内,配设有LED来作为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射出的照明装置的照明光的光源。
通常,在如日本特开平5-146403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那样,将光源配置在狭小区域内来使用的情况下,为了使光源的寿命尽量长寿命化,谋求使光源发光时产生的热更有效地散发或扩散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光源发光时产生的热有效地散发以使热扩散的照明装置以及使用了这种照明装置的内窥镜。
本发明所述的照明装置具有:光源,其在从发光面射出照明光时发热;光传递部件,其具有与所述光源的发光面相面对并接收从所述光源的发光面射出的照明光的受光面,对由所述受光面接收的来自所述光源的照明光进行引导;以及散热部件,其沿着所述光传递部件配置,具有与所述光源的发光面相面对的端面,并具有通过所述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发光面直接抵接以对所述光源的发热进行传递的抵接部。
将在如下的说明中阐述本发明的优点,从该说明中会清楚部分优点,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获知。本发明的优点可以通过下文特别指出的手段及组合而实现并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且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用于与如上给出的概括说明及如下给出的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一起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A是示出第1~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示意立体图。
图1B是示出图1A中用箭头1B表示的前端硬质部的前端面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第1~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第1~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操作部的示意立体图。
图4是第1~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操作部的操作部主体和把持部的示意纵剖视图。
图5A是第1~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操作部的把持部和防折件的示意纵剖视图。
图5B是示出将钳子栓装配在设置于图5A所示的把持部上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中的状态的示意的局部剖视图。
图6A是示出配设在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操作部的把持部的内部的光源装置和保持光源装置的连接部件的示意纵剖视图。
图6B是示出将安装有光源的安装基板固定在连接部件的第2圆筒部件上的状态的示意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7A是配设在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操作部的把持部的内部的光源装置和保持光源装置的连接部件的、沿着图6A中的7A-7A线的示意横剖视图。
图7B是沿着图6A中的7B-7B线的示意横剖视图。
图7C是沿着图6A中的7C-7C线的示意横剖视图。
图7D是沿着图6A中的7D-7D线的示意横剖视图。
图8是示出配设在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操作部的把持部的内部的光源装置和保持光源装置的连接部件的示意纵剖视图。
图9A是示出配设在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操作部的把持部的内部的光源装置和保持光源装置的连接部件的示意纵剖视图。
图9B是沿着图9A中的9B-9B线的示意横剖视图。
图10A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光源的发光面与光导束的基端面和光导接头的基端面之间的关系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0B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光源的发光面与光导束的基端面和光导接头的基端面之间的关系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0C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光源的发光面与光导束的基端面和光导接头的基端面之间的关系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0D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光源的发光面与光导束的基端面和光导接头的基端面之间的关系的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内窥镜,列举出在操作部上一体地具有影像显示装置的移动性优异的医疗用的内窥镜进行说明,但也能够适当地应用于产业用(工业用)内窥镜等医疗用以外的内窥镜。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A至图7D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A和图2所示,作为内窥镜10的主要部分具有:插入部12,其被朝向成为被观察体的体腔内的被检部位插入;以及操作部14,其与该插入部12的基端侧连接设置。
如图1A所示,作为插入部12的主要部分具有:硬质的前端硬质部22,其配置在插入部12的前端侧;弯曲部24,其连接在该前端硬质部22的基端侧;以及挠性部26,其具有挠性,形成为细长形状,并连接在弯曲部24的基端侧。挠性部26的基端部连接在操作部14上。
其中,前端硬质部22的基体材料例如为金属材料,在该基体材料的外周面包覆有具有绝缘性的罩。并且,弯曲部24的多个弯曲块和配设在这些弯曲块的外周的筒状的编织层(ブレ一ド)例如是金属材料,在这些弯曲块和编织层的外周包覆有具有绝缘性的薄壁橡胶。另外,挠性部26的柔性件(flex)例如是金属材料,在该柔性件的外周包覆有具有绝缘性的管。进而,前端硬质部22的基体材料和弯曲部24的多个弯曲块中的最前端的弯曲块连接。另外,弯曲部24的多个弯曲块中的最基端的弯曲块与柔性件连接。另外,贯穿插入于插入部12的前端硬质部22、弯曲部24的弯曲块和编织层以及挠性部26的柔性件中的后述的通道62的通道管74使用例如PTFE(聚四氟乙烯)材料等具有绝缘性的管。
如图1A、图3至图5A所示,作为操作部14的主要部分具有:操作部主体32;影像显示装置34,其配设在该操作部主体32的上端;把持部36,其连接在操作部主体32的下端;以及防折件38,其连接在该把持部36的下端,防止挠性部26的压曲。
把持部36设在操作部主体32和插入部12之间,在手术操作者把持内窥镜10时由手术操作者把持。把持部36形成为能够由手术操作者的例如一只手的拇指和该手的其他手指环绕握持的形状。
在操作部主体32上配设有:弯曲操作杆42;抽吸按钮44,其具有抽吸接头44a;图像开关46;以及通气接头48。其中,弯曲操作杆42配设在操作部主体32中的图1A中箭头10f所示的一侧(以下称为前面侧)。抽吸按钮44和图像开关46配设在操作部主体32中的图1A中箭头10b所示的一侧(以下称为背面侧)。另外,通气接头48配设在前面10f侧和背面10b侧的一侧面上。
如图1A和图4所示,弯曲操作杆42具有转动轴42a、臂部42b以及搭指部42c。转动轴42a以在图1A中的左右方向上贯通操作部主体32的方式配设。该转动轴42a配设在前面10f侧和背面10b侧的另一侧面(通气接头48的相反侧)。进而,该转动轴42a在操作部主体32的内部,固定在卷绕有操作线52的带轮(未图示)上。臂部42b的一端固定在转动轴42a上。另外,臂部42b的另一端与搭指部42c连接。进而,特别地,搭指部42c配设在前面10f侧,并且设置在接近把持部36的位置,以使得握持把持部36的手术操作者能够用例如左手的拇指进行操作。即,弯曲操作杆42的臂部42b和搭指部42c形成为大致L字状。
另外,如图4所示,一对操作线52通过各线长调节部56在操作部14的把持部36的内部连接。即,操作线52分别具有第一线52a和第二线52b。
第一线52a的前端固定在弯曲部24的内部的未图示的多个弯曲块中的最前端的弯曲块或者前端硬质部22上,第一线52a的基端通过插入部12的挠性部26并延伸至操作部14的把持部36的内部。
第二线52b的一端固定在操作部主体32的内部的带轮上,另一端延伸至把持部36的内部。进而,这些第一线52a和第二线52b通过配置在把持部36的内部的线长调节部56以能够调节长度的方式可装卸地连接。另外,在第一线52a中,除去接近线长调节部56的位置和弯曲部24,遍及防折件38和挠性部26的大致全长由线圈状的角度线圈58包覆。这是为了防止第一线52a和后述的连接部件200之间的摩擦、和第一线52a在与其他部件接触时破损,以保护第一线52a。
因此,当将拇指搭在搭指部42c上对弯曲操作杆42进行操作时,卷绕在带轮上的操作线在其轴向移动,从而弯曲部24弯曲。
在图1A所示的抽吸接头44a上,抽吸装置经由管(都没有图示)连接自如。手术操作者通过使抽吸装置工作并对抽吸按钮44进行操作,从而能够经由管状部件即通道62从体腔内抽吸体液或痰等。另外,如图2所示,通道62以一端(基端)在操作部主体32开口、另一端(前端)在前端硬质部22的前端面开口的方式在操作部14和插入部12内延伸。
设在操作部主体32的背面10b侧的图像开关46具有图像记录开关46a和图像再现开关46b。图像记录开关46a在将显示于影像显示装置34的后述的监视器部132上的影像记录在与后述的记录控制电路138(参照图2)连接的记录介质中时接通。图像再现开关46b在对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图像进行再现时接通。
并且,在操作部主体32的图1A中的左侧设有通气接头48,所述通气接头48用于在进行内窥镜10的漏水检查时向插入部12和具有影像显示装置34的操作部14内送入空气。为了避免在对内窥镜10进行灭菌处理或飞机运输等放置在负压下时,包覆弯曲部24的外周的薄壁橡胶由于负压而破裂,使内窥镜10的内部向大气开放的未图示的帽等在通气接头48上装卸自如。
如图2所示,在内窥镜10的插入部12和操作部14中配设有通道62、照明光学系统64以及观察光学系统66。
通道62具有:插入部12的前端硬质部22的开口部72(参照图1B);通道管74(参照图5A),其连接在该开口部72上并贯穿插入于插入部12;作为传热框架(传热路径)的分支部76(参照图5A);作为传热框架的连接筒78(参照图5A);作为内窥镜10外部的外部散热部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开口)80(参照图5A);抽吸管路82(参照图4和图5A);以及抽吸按钮配设部84(参照图4)。
如图5A所示,分支部76、连接筒78和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连接。并且,分支部76连接在把持部36的后述的第二框架174上。因此,能够使操作部14的把持部36内部的热从第二框架174通过分支部76、连接筒78从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散发。
在抽吸按钮配设部84上配设有上述的具有抽吸接头44a的抽吸按钮44。并且,抽吸接头44a和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在操作部14的内部连通。即,通过抽吸管路82和分支部76,抽吸按钮配设部84和抽吸接头44与连接筒78和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连通。
进而,抽吸接头44a设置在操作部主体32中的内窥镜10的背面10b侧。抽吸接头44a在从体腔内抽吸体液或痰等液体时使用。另一方面,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设置在把持部36中的内窥镜的背面10b侧。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通过在通道62(参照图2)中插拔钳子等处置器械从而相对于体腔内插拔处置器械时使用。
如图2所示,照明光学系统(照明装置)64具有光源单元92、光导束94以及照明窗96(参照图1B)。观察光学系统66具有观察窗102(参照图1B)、物镜104、像导106、成像透镜108以及摄像元件110。
如图1B所示,照明窗96和观察窗102固定在前端硬质部22上。如图2所示,在照明窗96的基端侧,光导束94的前端固定在前端硬质部22上。在观察窗102的基端,物镜104固定在前端硬质部22上。另外,在物镜104的基端侧,像导106的前端固定在前端硬质部22上。进而,光导束94和像导106通过弯曲部24和挠性部26并延伸至操作部14。
光导束94聚集有多根光导纤维。进而,在这些聚集起来的光导纤维的外侧包覆有保护管,且横截面形成为圆形。如图6A所示,在光导束94的基端部,通过粘接剂固定有具有台阶94b的光导接头(照明装置的散热部件)94a。另外,形成为光导束94的基端面(照明光入射面、受光面)和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共面,或者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相对于光导束94的基端面更向基端侧突出的状态。此处,形成为光导束94的基端面和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共面来进行说明。
光源单元92固定在操作部14的内部。光源单元92具有光源112、安装基板114以及导线116。如图6B所示,光源112作为照明部,具有LED 118a和涂敷在LED 118a的发光面上的荧光体118b。LED 118a是例如发出蓝色的光的元件。荧光体118b是软性体,例如通过将荧光粉末搅入软性的树脂材料中而形成。进而,当LED 118a发出蓝色的光时,黄色的荧光体118b接收LED 118a的光而发出白色的光。因此,光源112通过使LED 118a的蓝色的照明光作用在黄色的荧光体118b上而发出虚拟白色光。
安装基板114由例如氮化铝等热传导性良好的部件形成为例如小径的圆盘状。在该安装基板114的一侧面的例如中心轴的位置上安装有LED118a。另一方面,在安装基板114的另一侧面上固定有导线116的一端。另外,导线116的另一端连接在后述的供电控制电路136上(参照图2)。
如图6A所示,光源112以与光导束94的基端接触的方式进行配设。此时,光源112、光导束94以及照明窗96光连接。因此,由光源112的LED 118a发出并通过荧光体118b形成为虚拟白色后的照明光通过光导束94和照明窗96从插入部12的前端射出。
图2所示的成像透镜108和摄像元件110固定在操作部主体32中。成像透镜108固定在像导106的基端。另外,在基于成像透镜108的观察像的成像位置上固定有例如CCD、CMOS等摄像元件110。此时,观察窗102、物镜104、像导106、成像透镜108以及摄像元件110光连接。因此,从照明窗96射出并对被检体(被观察体)S(参照图2)进行照明的光的反射光通过观察窗102、物镜104、像导106、成像透镜108并由摄像元件110拍摄。因此,得到被检体S的观察像。
进而,如图1A和图2所示,在操作部主体32中配设有影像显示装置34。影像显示装置34由呈大致长方体形状(箱型)的装置主体(框体)122和倾斜杆(搭指部)124形成外框,所述倾斜杆124从该装置主体122的一边的角部以形成平面的方式向内窥镜10的前面10f侧延伸出来。装置主体122和倾斜杆124形成为一体。进而,在装置主体122的表面上配设有显示内窥镜图像的监视器部132。另外,装置主体122由操作部14的上端部枢转支承为能够转动。因此,能够使监视器部132倾斜至内窥镜10的使用者容易观察的位置。
另外,如图2所示,在装置主体122的内部设有:电池134;供电控制电路136;具有内部存储器等记录介质(未图示)的记录控制电路138;显示元件控制电路140;以及作为处理电路的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42。
电池134连接在供电控制电路136上。供电控制电路136与监视器部132、记录控制电路138、显示元件控制电路140以及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42连接。另外,供电控制电路136还与上述的光源单元92和摄像元件110电连接,对它们提供电力。
供电控制电路136将从电池134提供的电力,分别对光源单元92、摄像元件110、监视器部132、记录控制电路138、显示元件控制电路140以及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42输出与各电路对应的驱动电力。
并且,供电控制电路136构成为包括电源开关152,通过电源开关152的操作进行接通/断开。另外,电池134使用能够相对于后述的容纳部的槽进行装卸的、反复充电使用的二次电池。
向该记录控制电路138供给来自设在操作部主体32上的图像开关46(参照图3)、以及设在影像显示装置34上的静止图像记录切换开关156和动态图像记录切换开关158(都参照图1A)的输入信号。
根据来自这些各种开关的输入信号,记录控制电路138将内窥镜图像的信号作为静止图像或者动态图像进行记录、再现、静止等控制。即,记录控制电路138将由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42信号化后的被检部位S的观察像保存在记录介质中,并根据由再现、静止等图像再现开关46b进行的指示信号的输入,将该保存后的信号输出到显示元件控制电路140。
另外,在记录控制电路138上,不仅上述的内部存储器等记录介质装卸自如,而且能够相对于后述的容纳部的槽进行装卸的外部记录元件等外部记录介质也装卸自如。
显示元件控制电路140将来自记录控制电路138或者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42的信号影像化,并使内窥镜图像显示在监视器部132上。并且,记录控制电路138根据从各种开关46、156、158向供电控制电路136的信号输入,对光源单元92、摄像元件110和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42提供电力供给的指示信号。
如图1A所示,在装置主体122的表面上,除了监视器部132之外,还配设有电源开关152、POWER显示灯154、静止图像记录切换开关156以及动态图像记录切换开关158。电源开关152配设在装置主体122的背面10b侧。并且,POWER显示灯154、静止图像记录切换开关156以及动态图像记录切换开关158配设在例如监视器部132的边缘部。而且,电源开关152和POWER显示灯154与供电控制电路136连接。因此,POWER显示灯154从电源开关152接通电源开始一直点亮,在切断电源的同时熄灭。
静止图像记录切换开关156和动态图像记录切换开关158连接在记录控制电路138上。静止图像记录切换开关156在将要记录的内窥镜图像设定为静止图像时被按压而接通。动态图像记录切换开关158在将要记录的内窥镜图像设定为动态图像时被按压而接通。
在装置主体122中配设有容纳部(未图示)和能够对该容纳部进行开闭的盖体162。在容纳部中分别具有例如用于容纳上述的电池134和未图示的存储卡(例如XD图像卡(XD picture card)(注册商标))等外部记录元件(记录介质)的槽。该外部记录元件能够从记录控制电路138的内部存储器进行数据的交接。用于配设电池134的槽与供电控制电路136连接,用于容纳存储卡的槽与记录控制电路138连接。另外,配设在装置主体122中的这些结构要素由盖体162水密地密闭。
由摄像元件110拍摄到的被检部位S的观察像从摄像元件110输出至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42。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42将由摄像元件110拍摄到的被检部位S的观察像信号化,并输出至记录控制电路138和显示元件控制电路140。
如图4和图5A所示,操作部14的操作部主体32和把持部36分别具有外装部件32a、36a。这些外装部件32a、36a由具有耐药品性、耐热性、绝缘性的所谓的工程塑料(树脂材料)形成。
在操作部主体32的外装部件32a的端部的外侧和把持部36的外装部件36a的基端部的内侧之间,以利用例如O型圈等密封部件37密封的状态固定。因此,外装部件32a、36a的内部是水密的。
进而,在操作部主体32的外装部件32a上例如配设有上述的抽吸按钮配设部84和弯曲操作杆42的转动轴42a等。
把持部36的外装部件36a形成为筒状,前端侧(插入部12侧)固定有防折件38,基端侧(操作部主体32侧)固定在操作部主体32的外装部件32a上。另外,把持部36的外装部件36a具有用于配设连接筒78和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的筒状的延伸部36b。
在操作部主体32的外装部件32a的内侧固定有由例如铝等热容量大且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的金属材料等形成的第一框架(夹装板)172。在第一框架172的内侧固定有作为传热框架的第二框架174,所述第二框架174与第一框架172同样,由例如铝等金属材料等形成,热容量大且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第二框架174配设在把持部36的外装部件36a的内侧。特别地,第二框架174沿着外装部件36a的例如前面10f侧和背面10b侧分别从把持部36的前端(插入部12侧)延伸至基端(操作部主体32侧)。进而,第二框架174被分割成例如一对等多个,或者在一部分上具有切口等不连续地形成(参照图7A至图7D)。另外,第二框架174不限于对称形状,根据外装部件36a等的形状形成为各种形状。
各第二框架174分别通过小螺钉173固定在固定于操作部主体32的外装部件32a的内表面上的第一框架172上。对于第二框架174中接近插入部12的一侧,通道62和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汇合的分支部76通过未图示的小螺钉以与第二框架174紧密接触的方式固定在第二框架174上。
如图5A所示,分支部76具有第一至第三接头76a、76b、76c。在第一接头76a上连接有通道管74的基端,所述通道管74贯穿插入在插入部1 2中并在插入部12的前端开口。在第二框架174的内侧配置有分支部76的第二接头76b。另外,通过螺母79a相对于延伸部36b的内周面的紧固力,连接筒78以牢固地抵靠在分支部76的第三接头76c上的状态连接在分支部76的第三接头76c上。另外,在该连接筒78上通过螺合固定有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
另外,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和外装部件36a的延伸部36b之间形成为利用例如O型圈等密封部件79b防止液体浸入内部的水密结构。
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具有在越过手术操作者的把持区域的部分(插入部12的基端附近)从外装部件36a的延伸部36b露出至外部的筒状部(开口)80a。该筒状部80a是向外部散热的散热部。
在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的筒状部80a的端部形成有突出至外侧的凸缘部80b。如图3所示,后述的钳子栓190在该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上装卸自如。
在第二框架174的前端配设有第一连接部件176a和第二连接部件176b。
第一连接部件176a通过小螺钉177a连接在第二框架174上。进而,第一连接部件176a连接第二框架174和插入部12的挠性部26。即,以第一连接部件176a的内周面和插入部12的挠性部26的基端部的接头26a的外周面抵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另外,第一连接部件176a的内周面和挠性部26的基端部的接头26a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为通过例如O型圈等密封部件26b防止液体浸入内部的水密结构。并且,外装部件36a和第一连接部件176a之间形成为通过例如O型圈等密封部件177c防止液体浸入内部的水密结构。
在第二连接部件176b的外周部一体成形有橡胶材料制作的防折件38。第一连接部件176a的外周面和第二连接部件176b的内周面螺合。
进而,这些第一框架172、第二框架174、分支部76、连接筒78、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连接部件176a、176b以及挠性部26的接头26a分别由例如铝等热容量大且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的金属材料形成。成为液体的流路的用标号76、78、80示出的部件(参照图5A)也可以使用不锈钢材料等具有耐腐蚀性的金属材料。
如图3和图5B所示,在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上装卸自如地配设有钳子栓190。如图5B所示,钳子栓190具有:圆筒状的外装192;以及设在该外装192的内部的第一和第二橡胶阀(阀芯)194、196。这些外装192、第一橡胶阀194以及第二橡胶阀196由绝缘性材料形成。
第一橡胶阀194和第二橡胶阀196在外装192的内部以重叠的状态配设。第一橡胶阀194配设成与外装192的前端抵接的状态。该第一橡胶阀194具有狭缝194a。第二橡胶阀196形成有供处置器械(未图示)贯穿插入的例如圆形状的开口196a。在没有贯穿插入处置器械时,第一橡胶阀194的狭缝194a彼此对接,钳子栓190的内部被密闭。另一方面,在贯穿插入有处置器械时,第二橡胶阀196的开口196a的内周缘部紧密接触,由此,钳子栓190的内部被密闭。
钳子栓190的外装192能够与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的凸缘部80b卡合。进而,外装192的基端部为喇叭状,即,圆筒形主体的末端部扩大。因此,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与钳子栓190的外装192的基端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S2。传导至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的热H从该间隙S2散发。
并且,在装配到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上时,一边使钳子栓190的树脂材料制作的外装192的内周面的凸部192a弹性变形一边将其压入至越过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的凸缘部80b进行安装。如图5B所示,在装配了钳子栓190的状态下,通过两个橡胶阀194、196,管路内部相对于外部(外部气体)闭塞。
另外,在将钳子等贯穿插入于通道管74中时,从钳子栓190的第一橡胶阀194的狭缝(入口)194a插入钳子的前端,使其与第二橡胶阀196的开口196a的边缘部紧密接触的同时变形来贯穿插入。
即使是在将钳子栓190装配于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上的状态下,钳子栓190的外装192的端部也不会与把持部36的外装部件36a的延伸部36b抵接,因此,能够确保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的筒状部80a与外部的连通。即,能够确保间隙S2
其次,使用图4、图6A至图7D对将照明光学系统64的光源单元92和光导束94连接在操作部14上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第二框架174和把持部36的外装部件36a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空间S1。该空间S1起到绝热作用,以防止在上述的第一框架172、第二框架174、分支部76、连接筒78、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连接部件176a、176b以及挠性部26的接头26a上传递的热H传递至外装部件36a的外部。
在把持部36的内部的对置的第二框架174之间的空间中,延伸有通道62的抽吸管路82、观察光学系统66的像导106、弯曲操作线52以及照明光学系统64的光源单元92和光导束94。即,对于光源单元92,为了将由电池134提供的电力传递至光源单元92的安装基板114,从供电控制电路136延伸至安装基板114(参照图6A)的导线116在把持部36的内部延伸。
在对置的第二框架174之间的空间中,配设有将光源单元92和光导束94光连接并热(以传热的方式)连接的连接部件200。因此,连接部件200也用作传热框架或散热框架。具体而言,连接部件200被固定为与第二框架174的内周面紧密接触的状态。即,连接部件200是为了下述目的而设置的:使来自光源112的照明光可靠地入射至光导束94中,并且,利用连接部件200和第二框架174使由于光源112发光而从光源112产生的热有效地扩散。
连接部件200具有分别呈筒状的下述部件:管状体202;以及分别配设在该管状体202的内侧的第一圆筒部件204和第二圆筒部件206。这些管状体202、第一圆筒部件204以及第二圆筒部件(保持部)206由热容量大且表现出良好的热传导性的部件(例如铝等金属材料等)形成。
如图6A、图7C以及图7D所示,在操作部14的把持部36的框架174和管状体202上分别形成有螺纹孔174a、202d。进而,通过将螺钉212配设在螺纹孔174a、202d中,从而把持部36的框架174和连接部件200的管状体202被固定。
另外,如图7A至图7D所示,管状体202的横截面的外周面形成为大致D字状。因此,在管状体20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矩形状的平面。进而,管状体202通过其矩形状的平面与框架174接触并定位成预定的状态。
在管状体202的内侧形成有例如内径不同的第一开口202a和第二开口202b。在管状体202的一端侧(接近插入部12的前端部的一侧)形成第一开口202a,在另一端侧(与插入部12的前端部离开的一侧)形成第二开口202b。第一开口202a和第二开口202b分别是以与管状体202的内部连通的状态形成的大致圆柱状的空间。因此,在第一开口202a与第二开口202b的边界上形成有台阶202c。进而,优选第一开口202a和第二开口202b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上。
如图6A和图7A所示,第一圆筒部件204在中心具有圆柱状的贯通孔204a,并且在其一端部上具有凸缘部204b。另外,第一圆筒部件204从侧方朝向贯通孔204a的中心形成有螺纹孔204c。
通过凸缘部204b与管状体202的一端抵接,从而第一圆筒部件204在配设于第一开口202a中时,以相对于管状体202被定位的状态固定。在第一圆筒部件204的贯通孔204a中,处于包覆光导束94的状态的光导接头94a由配设在从侧方贯通第一圆筒部件204的螺纹孔204c中的小螺钉214而固定。另外,光导接头94a具有台阶94b,因此能够以相对于第一圆筒部件204定位在预定位置的状态固定。
进而,这样固定有光导接头94a的第一圆筒部件204配设在管状体202的第一开口202a中,第一圆筒部件204通过配设在从侧方贯通管状体202的螺纹孔202e中的小螺钉216而固定。
如图6A和图6B所示,第二圆筒部件206在中心具有圆柱状的贯通孔206a,并且在其一端部具有用于保持安装基板114的凹部206b。该凹部206b形成为能够嵌合安装基板114。因此,安装基板114嵌入凹部206b中,该安装基板114通过小螺钉218固定在凹部206b中。即,光源单元92固定在第二圆筒部件206上。进而,从安装基板114延伸出来的导线116通过第二圆筒部件206的贯通孔206a的内部并从第二圆筒部件206的基端侧延伸出来。
进而,这样固定有光源单元92的第二圆筒部件206配设在管状体202的第二开口202b中,第二圆筒部件206通过配设在从侧方贯通管状体202的螺纹孔202f、202g中的小螺钉222、224而固定。
此时,如图6A和图7D所示,在第二圆筒部件206的侧面上,形成有圆环状的长度方向位置调节用周槽206c。如图6A所示,该周槽206c的纵截面形成为大致V字状。并且,螺纹孔202g和周槽206c连通。因此,具有尖锐成与周槽206c的倾斜角度大致同样的倾斜角度的圆锥状或圆锥台状的前端的小螺钉224经由贯通第二圆筒部件206的侧面的螺纹孔202g螺合在周槽206c中。
进而,随着使该小螺钉224的前端的突出量逐渐增大,第二圆筒部件206接近第一圆筒部件204。即,光源112的荧光体118b被相互共面的光导束94和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部按压。
在该状态下,如图6A和图7C所示,第二圆筒部件206通过配设在从侧方贯通管状体202的螺纹孔202f中的小螺钉222而固定。
光源112的LED 118a通常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因此,如图7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LED 118a的横截面为矩形状。荧光体118b涂敷在该LED 118a的发光面上。此处,所谓光源112的发光面包括:LED 118a本身的发光面和将荧光体118b涂敷在LED 118a上而成的部件的发出照明光的发光面中的一方或者两者。
另一方面,光导接头94a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筒状。进而,光导束94的外径分别与配设(涂敷)在矩形状的LED 118a上的矩形状的荧光体118b的两对边中的一对长边相切。因此,能够使照明光入射至由圆筒状的光导接头94a所包覆的圆柱状的光导束94的基端面的整面上。通过相对于光源112这样配置光导束94,能够以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的一部分从荧光体118b的发光面露出的状态进行配设。并且,由于光导接头94a配设在光导束94的外侧,所以,荧光体118b除了其四角以外都与光导束94和光导接头94a直接接触。即,光导接头94a具有:与光源112直接抵接的部分(抵接部α(参照图10A));以及从光源112露出的部分(非抵接部β(参照图10A))。
如图7B所示,在管状体202上形成有从其侧方朝向第二开口202b的中心轴连通的确认用孔202h。确认用孔202h是用于确认光源112与光导束94和光导接头94a之间的接触状态(紧密接触状态)的窗。因此,能够通过目视或者未图示的小型镜等对光源112与光导束94和光导接头94a是否在连接部件200的内部对准光轴并光连接、同时热连接的情况进行确认。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接通电源开关152时,从电池134对光源单元92提供电力。因此,光源112的LED 118a发光。而且,在LED 118a的发光面上涂敷有荧光体北8b。因此,作为照明光的虚拟白色光从光源112入射至光导束94的基端面。进而,照明光通过光导束94、照明窗96射出。因此,入射至观察光学系统66中的像显示在监视器部132上。
当持续这样的观察时,LED 118a随着时间经过而发热。从LED 118a自身产生的热H分别通过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的安装基板114传递至第二圆筒部件206。此时,由于安装基板114和第二圆筒部件206使用热容量大的部件,因此热H在传递至这些安装基板114和第二圆筒部件206的同时扩散。
并且,如图7B所示,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具有与荧光体118b直接抵接的抵接部,并且,具有偏离至荧光体118b的外侧的非抵接部。
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的一部分与光源112的发光面抵接。因此,光导接头94a从其基端面吸收光源112自身所产生的热H。由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吸收的热H朝向光导接头94a的前端面传递,同时,一部分热H扩散。此时,热H也从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中偏离至光源112的外侧的非抵接部扩散。
这样,由于热H也从非抵接部扩散,从而可抑制光导接头94a自身的温度上升。因此,也可防止粘接光导束94和光导接头94a的粘接剂劣化。
进而,光导接头94a以在比其基端面靠前端侧的位置与第一圆筒部件204紧密接触的状态固定,因此,由光导接头94a吸收的热H传递至第一圆筒部件204。此时,由于第一圆筒部件204使用热容量大的部件,因此在向第一圆筒部件204传热的同时,热H扩散。
此处,第一圆筒部件204和第二圆筒部件206固定在管状体202上。因此,分别传导至第一圆筒部件204和第二圆筒部件206的热H传递至管状体202。
并且,管状体202固定在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的第二框架174上,因此,热H传递至第二框架174。此时,管状体202与第二框架174平面接触。因此,热H从管状体202有效地传递至第二框架174。
因此,光源112发光时产生的热H不仅向安装基板114侧传递,还通过与光源112的发光面直接抵接的光导接头94a传递。即,光源112发光时产生的热H通过多个路径传递并扩散。
并且,传导至第二框架174的热H通过分支部76、连接筒78以及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散热。因此,光源112发光时产生的热H通过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散热。
另外,管状体202、第二框架174、分支部76、连接筒78以及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使用热容量大的部件,因此,伴随着热H的传递,热H扩散。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使光源112发光时产生的热H通过下述路径的至少两个路径(多个路径)传递并使热H扩散:通过安装基板114、第二圆筒部件206传导至管状体202的路径;以及通过光导接头94a、第一圆筒部件204传导至管状体202的路径。
因此,在使光源112发光时,热H通过多个路径逐渐地传递,同时,热H扩散,因此,能够防止由热H导致光源112的发光效率降低,能够维持高的发光效率。因此,通过使由光源112产生的热H逐渐传递并扩散,能够尽量延迟光源112的LED 118a的劣化,能够使LED 118a的寿命更加长期化。
并且,在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上,除了设置与光源112的发光面直接抵接的抵接部之外还设有非抵接部,能够通过光导接头94a自身吸热来抑制温度上升。因此,也能够防止光导束94和光导接头94a之间的粘接剂等的劣化。
管状体202的外周形成为大致D字状。因此,在管状体202的外周上具有平面。进而,管状体202以与框架174平面接触的状态固定。从而,能够使连接部件200和框架174以更广的面积接触。因此,在使热H从连接部件200传导至框架174时,能够使热H更加有效地传递。
并且,荧光体118b与光导束94和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抵接。因此,能够防止在荧光体118b和光导束94之间形成空气层。并且,荧光体118b的中心轴和光导束94的中心轴大致一致。因此,从LED 118a通过荧光体118b射出的虚拟白色光能够使由漫反射产生的入射损失最小而有效地入射至光导束94的基端面,并将该光朝向前端面引导。
进而,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照明装置具有:光源112,其在从发光面射出照明光时发热;光导束(光传递部件)94;以及光导接头(散热部件)94a。光导束94具有与光源112的发光面相面对并接收从光源112的发光面射出的照明光的受光面(光导束94的基端面),对由受光面接收的来自光源112的照明光进行引导。光导接头94a沿着光导束94配置,具有与光源112的发光面相面对的端面,并具有通过上述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光源112的发光面直接抵接以对光源112的发热进行传递的抵接部α。在该情况下,由于光源112的发光面直接与光导接头94a抵接,因此能够使由光源112发光产生的热直接传递至光导接头94a(利用光导接头94a直接吸收由光源112发光产生的热)。这样,通过使热传递至光导接头94a,能够有效地传递光源112产生的热,能够使传导至光导接头94a的热通过光导接头94a自身扩散。
上述照明装置的光导接头94a的端面除了具有抵接部α之外,还具有位于光源112的发光面的外侧的非抵接部β(从光源112露出的部分)。该情况下,由于光导接头94a具有不与光源112的发光面抵接的非抵接部β,从而能够使直接传递至与发光面抵接的抵接部α的热传递至非抵接部β而使该热扩散。
上述照明装置的光源112在发光面的相反侧安装在与其电连接并具有热传导性的安装基板114上。因此,来自光源112的热不仅传递至光导接头94a还传递至安装基板114,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热传递并扩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固定有光导接头94a的第一圆筒部件204与管状体202分开设置进行了说明,但是管状体202和第一圆筒部件204也可以形成为一体。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内窥镜10对使光源112产生的热H传递至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并散热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也能够使热H在到达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80之前扩散。因此,如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那样,在配设于内窥镜10的操作部14的内部的照明装置中,与外部气体接触的部分并不是必须的。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使用图8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部件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在光源112的周围涂敷有具有绝缘性和传热性(散热性)的粘接剂(具有散热性的树脂材料)250、或者是搅入了具有绝缘性和良好的热传导性的材料而成的粘接剂(树脂材料)250。即,光源112与光导接头94a抵接,并且由具有传热性的粘接剂250固定。
通过这样以连接安装基板114和光导接头94a之间的方式涂敷粘接剂250,能够在安装基板114和光导接头94a之间形成新的传热路径。因此,能够制作出热H从光源112的侧面等朝向光导接头94a和安装基板114流动的路径,因此,能够使由光源112的LED 118a产生的热H更有效地散热。并且,粘接剂250能够使热H往来,以使传导至安装基板114和光导接头94a的热H平衡。因此,能够防止热H较多地向安装基板114和光导接头94a中的一方传导等热传递的偏向。
【第三实施方式】
其次,使用图9A和图9B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部件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9A所示,光导接头94a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导接头94a(参照图6)不同,形成为未设有台阶94b的管状。因此,光导接头94a形成为比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光导接头94a薄。
在连接部件200的第一圆筒部件204上,在形成有凸缘部204b的一侧的相反侧,一体地形成有圆筒状的筒部(兼用作照明装置的传热部件和散热部件的部件)204d。该筒部204d的内周面通过例如具有传热性的粘接剂等与光导接头94a的外周面紧密接触。进而,光导束94、光导接头94a、以及第一圆筒部件204的筒部204d的基端面共面地配设。
另一方面,如图9B所示,对于光源112,LED 118a的横截面例如为大致正方形状,光导束94的基端面收纳在光源112的内侧。光导接头94a基本上都收纳在光源112的内侧,但一部分露出至光源112的外侧。筒部204d的外周面覆盖整个光源112,并与光源112的四角接触。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虽然省略了叙述,但是当然能够得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效果。
通过将光导接头94a形成为薄壁,能够使光导接头94a的外径尽量细,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光导束94和光导接头94a贯穿插入在插入部12的内部。因此,在将光导束94和光导接头94a贯穿插入内窥镜10中时,能够得到良好的组装性。
并且,由于光导接头94a为薄壁,从而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部相对于光源112的接触面积减少,但是与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光导接头94a同样,通过作为兼用作传热部件和散热部件的部件来使用的筒部204d覆盖光导接头94a,由此,能够用筒部204d对光导接头94a的传热效果进行补充。因此,能够如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那样使热H传递,并能够使热H扩散(散热)。倒不如说,通过使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且热容量大的第一圆筒部件204的筒部204d与光源112的荧光体118b直接抵接,能够使来自光源112的散热效果显著提高。
在光源112的发光面中,除了光导束94的基端面与光源112的发光面抵接的部分(受光面)以外的所有区域(光源112的发光面中没有被用作照明用的所有区域)都与光导接头94a和筒部204d的基端面抵接。因此,能够将与光导接头94a和筒部204d的基端面抵接的部分作为光源112中产生的热H的散热面。从而,如图9B所示,通过配置光源112、光导接头94a以及筒部204d,能够提高光源112产生的热H的散热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其次,使用图10A~图10D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光源112的发光面、光导束94的基端面以及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的关系,列举出几个例子详细进行说明。此处,对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部件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第一例至第四例中,没有对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筒部204d进行说明或图示,但是关于筒部204d位于光导接头94a的外侧的情况是同样的。
(第一例)
如图10A所示,光源112的发光面为矩形状(大致正方形状)。光导束94的基端面为圆形状。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为圆环状。光源112的一边的长度与光导束94的基端面的直径大致相同。而且,光源112的发光面中对角线交差的位置与光导束94的基端面和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的中心的位置大致一致。
此时,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具有与光源112的发光面抵接的抵接部α和从光源112的发光面露出的非抵接部β。光导束94的基端面具有与光源112的发光面抵接的照明光入射部γ。光导束94的照明光入射部γ与光源112的矩形状的发光面的对置的长边分别相切。
(第二例)
如图10B所示,与第一例同样,光源112的发光面为矩形状,光导束94的基端面为圆形状,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为圆环状。光源112的短边的长度形成为比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的直径稍大。而且,光导束94的外周面与光源112的一对短边中的一方相切,光导接头94a的外周面与光源112的一对长边中的一方相切。此时,光导接头94a的一部分是从光源112的发光面露出的非抵接部β。
(第三例)
如图10C所示,与第一例和第二例同样,光源112的发光面为矩形状(大致正方形状),光导束94的基端面为圆形状,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为圆环状。光源112的各边的长度比光导束94的直径小。而且,光源112的发光面中的对角线交差的位置与光导束94的基端面和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的中心的位置大致一致。
此时,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相对于光源112的发光面具有抵接部α和非抵接部β。并且,光导束94的基端面具有与光源112的发光面抵接的照明光入射部γ和从光源112的发光面露出的照明光非入射部δ。进而,光源112的四角与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的外周面接触。
(第四例)
如图10D所示,与第一例至第三例不同,光源112的发光面为圆形状,光导束94的基端面为正方形状(菱形状),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为矩形环状。光导束94的基端面的对角线的长度形成为比光源112的直径小。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的对角线的长度形成为比光源112的直径稍大。而且,光源112的中心的位置与光导束94的基端面和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的对角线交差的位置大致一致。
在这些第一例至第四例中,在使光导束94的基端面和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分别与光源112的发光面抵接时,光导接头94a具有:光导接头94a的至少一部分与光源112的发光面抵接的抵接部α;以及光导接头94a的至少一部分从光源112的发光面露出的非抵接部β。因此,利用抵接部α吸收光源112中产生的热H。但是,由于非抵接部β在操作部14的把持部36的内部与空气或粘接剂250接触,因此,非抵接部β有助于来自抵接部α的热H的扩散,并且能够防止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部的局部变得高温,能够防止粘接光导束94和光导接头94a的粘接剂劣化。并且,由光导接头94a吸收的热H在传递至第一圆筒部件204的同时扩散。
并且,特别是在第一例、第二例以及第四例中,光导束94的基端面仅具有通过光导束94的基端面与光源112的发光面的内侧抵接而成的照明光入射部γ。因此,能够有效地传导入射至光导束94的基端面(受光面)的光。
并且,在第一例至第三例中,使光导束94的基端面为圆形状,使光导接头94a的基端面为圆环状,因此能够不对它们的周方向的朝向进行规定来使用。
在第四例中,对于使光源112为圆形状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也可以使其像第一例至第三例那样为矩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在光源112中使用LED 118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使用例如有机EL等各种小型光源。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容易想到其他的优点和变型。因此,本发明在广义上并不局限于这里所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及典型实施方式。因而,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一般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型。

Claims (14)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
光源,其在从发光面射出照明光时发热;
光传递部件,其具有与所述光源的发光面相面对并接收从所述光源的发光面射出的照明光的受光面,对由所述受光面接收的来自所述光源的照明光进行引导;以及
散热部件,其沿着所述光传递部件配置,具有与所述光源的发光面相面对的端面,并具有通过所述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发光面直接抵接以对所述光源的发热进行传递的抵接部;
其中,所述散热部件的所述端面除了具有所述抵接部外,还具有位于所述光源的发光面的外侧的非抵接部;
所述散热部件的所述抵接部和非抵接部位于相同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传递部件的所述受光面的面积比所述光源的所述发光面的面积小,
所述受光面具有照明光入射部,所述照明光入射部收纳在所述发光面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的所述发光面为大致矩形状,
所述光传递部件的所述受光面为收纳在所述大致矩形状的发光面的内侧的大致圆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抵接部相对于所述光源的矩形状的发光面的各边位于所述发光面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传递部件的所述受光面具有所述受光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光源的发光面内的照明光入射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在所述发光面的相反侧安装在与其电连接并具有热传导性的安装基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源的周围配设有用于在所述安装基板和所述散热部件之间形成传热路径的树脂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部件具有贯穿插入有所述光传递部件的筒状的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传递部件为光导束,
所述光源具有LED和覆盖所述LED的荧光体,以发出白色光。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包括:
插入部,其用于朝向被观察体插入;
操作部,其配设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部;以及
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是所述光源的所述发光面和所述散热部件的端面在所述操作部的内部直接连接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部件和所述光源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连接部件连接在所述操作部的内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形成为与所述散热部件紧密接触的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在所述发光面的相反侧安装在与其电连接并具有热传导性的安装基板上,
所述连接部件具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对从所述光源传导至所述安装基板的热进行传递,并保持所述安装基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在所述发光面的相反侧安装在与其电连接并具有热传导性的安装基板上,
所述连接部件具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对从所述光源传导至所述安装基板的热进行传递,并保持所述安装基板。
CN2008101315639A 2007-09-21 2008-07-17 照明装置和内窥镜 Active CN1013928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45483A JP5443677B2 (ja) 2007-09-21 2007-09-21 照明装置および内視鏡
JP2007-245483 2007-09-21
JP2007245483 2007-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2873A CN101392873A (zh) 2009-03-25
CN101392873B true CN101392873B (zh) 2013-02-27

Family

ID=40252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15639A Active CN101392873B (zh) 2007-09-21 2008-07-17 照明装置和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59339B2 (zh)
EP (1) EP2039285B1 (zh)
JP (1) JP5443677B2 (zh)
CN (1) CN1013928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14835B2 (en) * 2009-01-23 2012-11-20 Olympus Corporation Endoscope adapter including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adapter type endoscope
FR2944608B1 (fr) * 2009-04-16 2011-06-10 Tokendo Dispositif d'eclairage pour videoendoscope
JP2011224042A (ja) * 2010-04-15 2011-11-10 Fujifilm Corp 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内視鏡装置
JP5738645B2 (ja) * 2011-03-25 2015-06-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5814287B2 (ja) 2013-03-25 2015-11-1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ガイドワイヤ
US10869592B2 (en) 2015-02-23 2020-12-22 Uroviu Corp. Handheld surgical endoscope
WO2016137838A1 (en) * 2015-02-23 2016-09-01 Xiaolong Ouyang Handheld surgical endoscope
US10292571B2 (en) 2015-02-23 2019-05-21 Uroviu Corporation Handheld surgical endoscope with wide field of view (FOV) and illumination brightness adjusted by area within the FOV
CN108471929A (zh) * 2016-01-20 2018-08-3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便携式内窥镜
US11832797B2 (en) 2016-09-25 2023-12-05 Micronvision Corp. Endoscopic fluorescence imaging
US11684248B2 (en) 2017-09-25 2023-06-27 Micronvision Corp. Endoscopy/stereo colposcopy medical instrument
WO2018208834A2 (en) * 2017-05-09 2018-11-15 Intuitive Surgical Operati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heat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a medical instrument
US11980342B2 (en) 2020-11-12 2024-05-14 Micronvision Corp. 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e
US11771304B1 (en) 2020-11-12 2023-10-03 Micronvision Corp. 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e
CN113164028B (zh) * 2018-12-18 2024-05-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光源装置、内窥镜以及散热方法
RU194150U1 (ru) * 2019-06-06 2019-11-29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ая фирма "КВАРЦ" Осветитель для эндоскопов
WO2021016626A1 (en) 2019-07-25 2021-01-28 Uroviu Corp. Disposable endoscopy cannula with integrated grasper
CN113499019A (zh) * 2021-07-15 2021-10-15 江苏华圣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直径小于1mm的医疗内窥镜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9555A (en) * 1992-06-18 1994-02-22 Sanso David W Optical-fibre cable coupler for endoscope light source
CN1976080A (zh) * 2006-12-25 2007-06-06 北京智能光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反射杯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42187A (en) * 1926-03-26 1927-09-13 Arthur C Messner Light projector
JPS6144607U (ja) * 1984-08-25 1986-03-25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光フアイバ−用コネクタ
JP3088165B2 (ja) 1991-11-29 2000-09-18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光源装置
US5420768A (en) * 1993-09-13 1995-05-30 Kennedy; John Portable led photocuring device
DE69832106T2 (de) * 1997-04-24 2006-07-20 Bridgestone Corp. Optische Übertragungsröhr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lineares Beleuchtungssystem
JP2002532893A (ja) * 1998-12-17 2002-10-02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光エンジン
DE19943393C1 (de) * 1999-09-10 2001-01-25 Espe Dental Ag Bestrahlungsgerät für Dentalwerkstoffe
US6921920B2 (en) * 2001-08-31 2005-07-26 Smith & Nephew, Inc. Solid-state light source
DE10256365A1 (de) * 2001-12-04 2003-07-17 Ccs Inc Lichtabstrahlungsvorrichtung, Lichtquellenvorrichtung, Beleuchtungseinheit und Lichtverbindungsmechanismus
JP3927130B2 (ja) * 2002-02-25 2007-06-06 有限会社エリート貿易 Led光源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ー装飾装置及びその装飾品
US6826336B2 (en) * 2002-05-22 2004-11-30 The Boeing Company Fiber optic LED illuminator
US6726350B1 (en) * 2002-05-29 2004-04-27 Michael A. Herold Simulated neon-light tube
WO2004068603A2 (en) * 2003-01-27 2004-08-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hosphor based light source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JP4679198B2 (ja) * 2004-08-23 2011-04-27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
WO2006034171A1 (en) * 2004-09-17 2006-03-30 Optim, Inc. Methods of mounting an led endoscope illuminator within an endoscope
JP2007044350A (ja) * 2005-08-11 2007-02-22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
US7922359B2 (en) * 2006-07-17 2011-04-12 Liquidleds Lighting Corp. Liquid-filled LED lamp with heat dissipation mean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9555A (en) * 1992-06-18 1994-02-22 Sanso David W Optical-fibre cable coupler for endoscope light source
CN1976080A (zh) * 2006-12-25 2007-06-06 北京智能光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反射杯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59339B2 (en) 2011-06-14
EP2039285A1 (en) 2009-03-25
JP2009072431A (ja) 2009-04-09
JP5443677B2 (ja) 2014-03-19
CN101392873A (zh) 2009-03-25
EP2039285B1 (en) 2012-09-12
US20090080214A1 (en) 200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2873B (zh) 照明装置和内窥镜
CN101357060B (zh) 内窥镜
CN100360073C (zh) 内窥镜装置
US7762950B2 (en) Endoscope
EP2187800B1 (en) Endoscope with internal light source and power supply
CN101099662B (zh) 内窥镜
WO2006001377A1 (ja) 内視鏡装置
EP2124703A1 (en) Illumination for endoscope
JP4391772B2 (ja) 内視鏡
US5865727A (en) Portable endoscope system
US6004264A (en) Portable endoscope system
JP4129312B2 (ja) 内視鏡装置
JP4576161B2 (ja) 内視鏡装置
JP2013202305A (ja) 光源装置
JP2011224277A (ja) 内視鏡、内視鏡用先端アダプタ、および内視鏡用先端アダプタの製造方法
JP4727176B2 (ja) 内視鏡装置
JP2016198468A (ja) 内視鏡
JP2006109939A (ja) 内視鏡装置
JP4460923B2 (ja) 内視鏡装置
JP4689985B2 (ja) 内視鏡装置
CN218002698U (zh) 医用内窥镜光源检测装置
JP2005270391A (ja) 内視鏡装置
JP4519597B2 (ja) 内視鏡装置
JP2006109938A (ja) 内視鏡装置
JPH09187420A (ja) 内視鏡の先端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2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