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4820B - 借助于物质粒子加速的推进设备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借助于物质粒子加速的推进设备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84820B CN101384820B CN2007800055731A CN200780005573A CN101384820B CN 101384820 B CN101384820 B CN 101384820B CN 2007800055731 A CN2007800055731 A CN 2007800055731A CN 200780005573 A CN200780005573 A CN 200780005573A CN 101384820 B CN101384820 B CN 1013848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x
- equipment
- cosmions
- acceleration
- anisotrop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H—PLASMA TECHNIQUE; PRODUCTION OF ACCELERATED ELECTRICALLY-CHARGED PARTICLES OR OF NEUTRONS; PRODUCTION OR ACCELERATION OF NEUTRAL MOLECULAR OR ATOMIC BEAMS
- H05H1/00—Generating plasma; Handling plasma
- H05H1/54—Plasma accele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H—PRODUCING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H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article Accelerators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借助于物质粒子加速度的推进设备,包括用于主要在一个方向上加速物质粒子的装置。前述装置包括能量源和包含待加速物质粒子的室,所述室从所述能量源供应能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借助于物质粒子加速的推进设备,以及它们的应用。
本发明尤其涉及从一定距离而不接触地产生物质的推动加速的设备。在一定条件下,这些设备推进自身。该推动和/或该自动推进加速因实验证明的相互作用的自然量子元素的各向异性空间分布而获得,该量子元素被创造者称作《宇宙子》。所述各向异性因本发明人工获得。
本发明扩展到使用这种设备的所有应用。
背景技术
本发明原理使用自然引力的科学研究的结果,以便尝试解释几种实验观察到的异常。从1980年起,本发明的创造者已经从该相互作用由从1983年起被作者称作“宇宙子”的动力学脉冲的量子载体的量化天然通量而引起的假设中有效地详细阐明引力的物理理论,在理论的第一原稿中。宇宙子是微弱地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量子元素。在该理论中,宇宙子是造成惯性和引力的原因。
该理论在1988年12月15日首次发表。该发表然后在1991年10月升级。
宇宙子理论已经于1992年9月28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国际宇航联合会(IAF)第43届大会上官方公开提出。然后,它于1993年2月在巴黎由法国国防秘书处组织的大会上提出。下一年,它在纽约州纽约市由美国航空与航天协会(AIAA)组织的关于未来星际空间任务的推进的国际会议中提出。
该物理学理论已经由本发明作者于2003年10月由“Editions du Rocher”编辑的标题为“Gravitation,les Universons,énergie du futur”的法国书籍中发表(ISBN 2 268 0489)。
该理论也从2004年起电子地发表,尤其以英语和法语在因特网网站www.universons.eu ,www.universons.org ,www.universons.com上。
宇宙子理论已经允许创造者预测很久以前已经有效地观察到但是先前没有解释的新的事实。例如,由宇宙扩张引起的宇宙学加速的存在,增加任何一种加速材料对象的加速。该宇宙学加速等于哈勃常数H与光速c的乘积Hc。
该非常轻微的加速(具有大约8.10-8m/s2的大小)修改星际空间探测器的轨迹。这已经被几次太空飞行任务的轨迹图像证实,并且已经从NASA的基础研究发表中已知。
该相同的宇宙学加速Hc也导致在宇宙的大天体结构内部,例如银河系中和银河系的星团中,以低的加速度级别强烈地修改引力。这些现象也已经有效地观察到,并且这些观察已经被天文学家发表在基础研究公开中。因此,宇宙子理论看来是自然现实的表达。
宇宙子理论也允许本发明的创造者想象产生与引力加速类似的加速的几种方法,意味着能够产生已经有效地幸运观察到的几种效应,在芬兰和在俄罗斯,如看到的已经发表的而没有理解或正确地解释的观察。
因此,本发明是实验证明的并且已经对科学社团官方公开提出的该理论的直接应用,以及它的实验证实。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借助于粒子加速的推进设备,包括主要仅在一个方向上加速物质粒子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能量源和包含待加速物质粒子的外壳,所述外壳从所述能量源供应能量。
有利地,所述物质粒子特别是电子、质子、中子和/或离子。
根据第一实施方案,所述外壳至少包括超导体。
有利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将至少一个超导体冷却到比它临界温度低的温度的冷却低温恒温器。
有利地,所述外壳包括由具有稍微不同的化学成分和临界温度的几层制成的超导体材料,以便在运行温度下获得一个或几个部分地超导的过渡区,一个或几个超导区,以及一个或几个导电区。
有利地,所述外壳包括超导体材料的第一和第二层,由过渡区分隔,第二层的临界温度低于第一层的临界温度,过渡区的临界温度介于超导体材料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层的临界温度之间,使得在运行温度下,第一层超导,而第二层不超导,过渡区部分地超导。
根据第二实施方案,所述外壳不导电,它是气密的,并且它包含可以容易离子化的气体。
有利地,所述外壳由发电机供应能量,提供离子放电,离子在所述外壳内部由适当的电磁场加速。
有利地,所述能量源是连续的、交变的或脉冲的。
本发明也具有如先前描述的设备的使用目的,以从一定距离而不接触地产生任何物质的推动加速,所述加速具有引力加速的性质,并且所述加速借助于物质粒子加速人工地获得,这些加速物质粒子保持限制在所述设备内部。
本发明也具有如先前描述的设备的使用目的,以产生所述设备自身的自动推进加速,所述加速借助于物质粒子加速人工地获得,这些加速物质粒子保持限制在所述设备内部。
本发明也具有如先前描述的设备的使用目的,以借助于推动通量在一定距离产生电能。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特性和优点以及其它将在下面参考作为非限制性实例给出的包含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中更清晰地显然,使得:
图1显示原子中的电子由称作E的外部恒定电场的加速;
图2是使用由电脉冲供应能量的几层超导体材料的设备的实例 (没有表示低温恒温器);
图3是使用由交流电供应能量的超导体材料的设备的变体的实例(没有表示低温恒温器);
图4是使用由电脉冲供应能量的,在其仅放大器形式中的超导体的设备的变体的实例(没有表示低温恒温器);
图5是使用连续地或由顺序电脉冲供应能量的,包含在气密和绝缘外壳中的低压气体中离子的加速的发射和放大设备的实例(在该实例中,加速负离子);
图6是排列以便获得更宽推进通量的发射/推进设备的平面镶嵌图案的实例;
图7是排列以便获得发射推进通量的集中效应的发射/推进设备的弯曲凹面镶嵌图案的实例;
图8是排列以便获得发射推进通量的分散效应的发射/推进设备的弯曲凸面镶嵌图案的实例;
图9是具有三层超导体的小型设备模块的实例;以及
图10是作为发电模块的应用的示意图的实例,没有表示低温恒温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般原理:
为了理解本发明的操作,引用两种自然力的存在是必需的:惯性力和引力。
当大质量物质加速时,惯性力Fi存在。有效地存在抵抗力,其被克服以移动大质量物质。牛顿定律允许我们知道必须施加以将加速度A传达到质量M的力Fi:该力由关系:Fi=MA表示。
当两个质量的物质M和M′存在且相距距离D时,引力Fg存在。牛顿也显示万有引力定律:
Fg=GMM′/D2
其中,引力常数G实际上是测量作为造成两个质量加速的原因 的自然量子通量(flux of natural quanta)(我们称作引力)以及它们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法的手段。
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惯性力和引力都是仅一个且同一个自然现象的结果:当该物质加速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宇宙子的非各向同性分布的存在,无论加速的起因是什么。
该理论有效地假定存在动力学脉冲的自然、各向同性的量子载体通量,其由物质的基本粒子连续地捕获并重新发射。它们与物质交换它们的脉冲。因此,对于每种基本物质粒子,将存在宇宙子的入射和出射的通量(flux)。
精确地,该理论证实由物质的加速粒子产生的宇宙子的通量,在它的加速度A的方向上,并且仅在立体角Ω内部:
Ω=2пAτ/c (1)
总是比在相对方向上大,其中宇宙子决不重新发射。在先前的表达式中,τ是物质对自然宇宙子的捕获持续时间,并且c是光速。
这些参数显然具有下面的值:
τ=5.58·10-14秒
c=3·108m/s
因此我们可以观察到出现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anisotropicflux)的发射立体角Ω总是具有非常小的值,而不管物质加速度值A。
本发明使用该理论的对称性,因此,完全相反的人工现象:设备产生传播通过它的宇宙子的自然通量的人工各向异性。人工地产生非常定向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Φ,该通量能够施加推动加速在物质上,而不管它的特性是什么,并且能够自动推进宇宙子发射设备,在发射各向异性通量的传播方向的相反方向上。
本发明的科学论证:
这里描述的自然现象似乎具有接近经典物理学的有效性极限的行为,其中量子物理学的使用将被论证。但是为了简化表示,这里将 使用经典物理学。
让我们确定,作为实例,由电场E加速的带电物质粒子的射束发射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Φ。
让我们称:
Eu一个宇宙子的适当能量,以焦耳表示:Eu=8.5·10-21J。
τ一个宇宙子被物质的捕获时间,以秒表示:τ=5.58·10-14s。
应当注意,已经建立这两个基础参数的值:对于Eu,来自独特经验的结果,对于τ,基于已知量子波现象。这些值仍然需要由其它实验更准确地证实和测量。精确地,本发明也具有允许实验室中的直接实验的目的,并且允许为了验证宇宙子理论的预测而进行的新的实验。这将给出直接测量理论的基础参数的值的可能性,其已经先前从由航天和航空科学观察的证实而获得。让我们继续:
c以米每秒表示的光速。c=3·108m/s
e以库伦表示的加速物质粒子的电荷。对于电子,e=-1.602·10-19C;
m物质粒子质量,以千克表示。对于电子:m=-9.11·10-31kg。
E加速点场,以瓦特每米表示。
Ap物质粒子加速度(米每平方秒)。
Ω宇宙子以较大通量密度,由每个加速物质粒子,在加速度方向上重新发射的立体角(立方弧度)。
n在时间τ期间由粒子捕获或重新发射的宇宙子的数目。
N在一个完整秒中由粒子捕获或重新发射的宇宙子的数目
Fs在立体角Ω内部,由物质的单个加速粒子重新发射的准单向通量(宇宙子每秒)。
Φ在立体角Ω内部,由物质的全部加速粒子重新发射的准单向总通量(宇宙子每秒)。
最后,I是加速带电粒子的电流(安培)。
宇宙子理论证明比自然各向同性通量(isotropic flux)大的宇宙子的通量由物质的任何加速粒子重新发射,在加速度的方向上,并且在 立体角Ω内部:
Ω=2пApτ/c (2)
宇宙子理论也证明,在时间τ期间,适当质量m的每个物质粒子捕获由下面给出的宇宙子数目n:
n=mc2/Eu (3)
因此在4п立体弧度中由物质粒子每秒重新发射的宇宙子的总数目N由下面给出:
N=n/τ=mc2/(Euτ) (4)
结果,在立体角Ω中,静止时由单个物质粒子每秒重新发射的宇宙子的数目Nu由下面给出:
Nu=NΩ/4п=Ωmc2/(4пEuτ) (5)
但是,我们已经证明,在加速度方向上,由物质的加速粒子重新发射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Fs比当物质粒子没有加速时通常在立体角Ω中重新发射的各向异性通量大两倍。因此,对于单个加速粒子:
Fs=2Nu=Ωmc2/(2пEuτ) (6)
所以,考虑表达式(2):
Fs=Apmc/Eu (7)
此外,由外加电场E引起的带电物质粒子的加速度Ap已知来自下面的经典表达式:
Ap=Ee/m (8)
因此,结果显然:
Fs=Eec/Eu (9)
让我们回想Fs是由单个带电物质粒子重新发射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其由外加电场E加速。
这里,我们观察到加速物质粒子的适当质量m对于重新发射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的强度没有影响,与通常直觉相反。
该事实具有非常的重要性,因为选择发明设备中电子以及质子作为加速的带电物质粒子,以及我们甚至具有选择较重带电粒子(离 子)的加速的兴趣是可能的,因为它们各自的电荷e可以比电子的电荷大。
有效地,使用双重离子化离子的加速,表达式(9)中的电荷e加倍,并且通量Fs也加倍。
现在,如果我们不仅具有单个带电加速物质粒子,而且每秒具有大量加速带电粒子,这意味着强度为I安培的电流,由加速物质粒子的电流引起的宇宙子的总各向异性通量Φ将如下相关:
一安培=1/e=6.24·1018每秒电荷e的粒子 (10)
因此:
Φ=6.24·1018IEec/Eu (11)
我们知道表达式(11)的参数的三个,所以对于电子或质子,或者简化离子化的离子的电流I,我们获得:
Φ=3.52·1028IE (12)
这意味着当仅电子或质子,或者简单地离子化离子由恒定电场加速时,由发明设备发射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的强度与电流I成比例并且也与电场E成比例。
但是,表达式(12)包含几个隐含假设。有效地,该表达式仅在如果粒子有效地呈现到相同方向的恒定加速度(并且仅如果加速粒子不是相对论性的,或者不具有平均恒定速度)时有效。
发射的宇宙子通量对于发射设备的自动推进:
我们的结果说明物质永久地捕获并重新发射自然宇宙子。
当物质静止时或者以恒定速度移动时,宇宙子的捕获和重新发射是各向同性的。结果,在每个宇宙子与物质之间交换的量子动力炬,在两个方向上,相等且各向同性。它们的总和宏观上平均为零。
但是,当物质加速时,这些动力炬不再各向同性,并且它们的宏观平均结果不再为零。这看上去精确地该现象是造成惯性力的原因(并且也是造成引力的原因)。
在本发明的推进设备的特定实例中,不是设备自身由外部力加 速,而是该设备的物质的仅一定带电粒子由电磁过程加速。但是该加速的结果再次是由全部设备发射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Φ,并且这些发射的宇宙子以光速从设备出现。
首先,该宇宙子发射由从加速物质粒子到重新发射的宇宙子的动力学脉冲转移而实现。该脉冲不由自然脉冲各向同性宇宙子补偿。
因此,发射设备在各向异性发射通量的相反方向上推动。
其次,发射的各向异性通量Φ非常集中,因为它的空间扩展局限于立体角Ω,其总是非常小。因此,该各向异性通量可以推动照射物质非常大的距离,而不管置于它的轨迹中的材料障碍。
事实上,推动沿着各向异性通量Φ轨迹的任何物质。
实际上,宇宙子的自然各向同性通量是物质与宇宙子的人工各向异性通量之间的这种机械相互作用的主要能量源。自然各向同性通量的适当能量是巨大的、用之不竭的并且在宇宙子中任何地方可获得。
在银河系中,例如,其是宇宙子的主要结构,这归因于星星的轨道动力学能量比引力势能大得多。
让我们举例,基于表达式(12)中电子的加速度:
如果E=1000000V/m,且电流I=10000安培,由该电流重新发射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将是通量:
Φ=3.52·1038宇宙子每秒。
这是相当大的通量。
有效地,通量Φ的每个宇宙子具有适当的脉冲Eu/c,其由发射设备转移到宇宙子。因此,这是总脉冲:
P=ΦEu/c (13)
其由发射通量的设备转移。此外,如果该设备具有总质量M,它应当以加速度Am加速:
Am=ΦEu/(Mc)=0.997IE/M (14)
作为实例,让我们再次假设E=1000000伏特/m,并且I=10000安培,并且M=1000kg,设备加速度将是一百万g!
但是,这种实例是虚幻的,因为各向异性宇宙子通量Φ仅在非常简短的时间期间发射,加速物质粒子可能的。一旦加速粒子获得恒定速度,或者变得相对论性,则不再存在宇宙子的重新发射通量的各向异性,并且不再存在先前实例中质量M的推进。
因此,通过使用粒子的加速度,发射宇宙子的发射设备必须与非常简短的连续脉冲更好地一起使用。显然,设备的变体可以使用时间期间物质粒子的可变加速度,或者不同带电粒子的连续加速度。
远距离物质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的动作:
以类似地方法,与任何物质粒子相互作用的发射各向异性通量Φ的每个宇宙子将它的脉冲Eu/c=2.83·1029kgm/s转移到该粒子。这假设宇宙子由物质粒子捕获。表达式(14)的乘积ΦEu/c以kgm/s2表示,因为通量Φ以宇宙子每秒表示。因此,该乘积是力。
加速由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照射的物质。
在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的所有宇宙子都将由照射物质捕获的假设下,该加速度将是巨大的。
有效地,如果我们推行先前的实例,使用Φ=3.52·1038宇宙子每秒,我们观察到在由该通量照射的物质上起作用的力将等于100亿牛顿。这显然是过分的假设。
但是,如果我们采用更适中的假设,其中物质将捕获越过它的每一百万个宇宙子中仅一个宇宙子的通量,在由该通量照射的任何物质上作用的力,将仍然非常强,如将等于一千牛顿。
但是,这是直到现在获得的实验结果中测量的力的数量级(使用23克设备,55000牛顿)。
事实上,捕获的各向异性通量的宇宙子的比例理论上与照射的物质质量成比例。该质量不一定是物质体的总体质量,因为各向异性通量仅在非常小的立体角Ω内部传播。
关于宇宙子的自然各向异性通量的粒子捕获,该理论定义物质对宇宙子的“具体捕获横截面S”。我们具有来自捕获时间τ的先前确 定的估计值,因为该理论证实已知万有引力常数G由下面给出:
G=Sc/(4пτ) (15)
但是,没有证明对于引力有效的具体捕获横截面S的值,与非常强且集中的人造宇宙子通量相同,如这里的情况。
不管怎样,该理论预测捕获宇宙子的数目与物质质量成比例。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力作用在由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照射的物质上,它是恒定的加速。
并且,这正是实验结果揭示的内容。
本发明设备的使用将允许我们测量发射的非常定向的通量中有效捕获的宇宙子的比例,并且推动置于其间的物质。
不管怎样,该事实已经实验地证明。
本发明原理的实验证据:
在基础研究的框架下进行的各种科学实验,并且其中物质的基本粒子非常强地加速,完全幸运地揭示,而没有来自实验者的理论先前预测,从一定距离对于偶然位置很远的物质对象的推动加速度,沿着粒子加速度的轴。实际上,该物质由加速粒子发射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照射。
例如,我们可以引用2005年由Martin Tajmar和他的同事在奥地利进行并发表的实验,在欧洲航天局(ESA)和美国空军的资助下。
我们也可以引用由E.Podkletnov在2002年在Moscow的化学研究所进行并发表的幸运实验。
也已经观察到一些自然事实,其对应于实际上由宇宙子的自然各向异性通量照射的远距离物质的加速度的相同现象的观察。例如,在1997年日食期间由Unnikrishnan等人在中国由超灵敏引力仪递送的信号的观察。
由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引起的物理效应:
理论预测揭示具有不同种物质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的相互作用是下面现象的原因:
各向异性通量以光速的传播而没有偏离,这在真空中以及在任意种的物质内部。
各向异性通量引起的物质的交叉,而没有任何吸收或衰减。
由各向异性通量照射的任何物质的加速,在通量传播的方向上。加速度值与被照射物质的质量和特性无关。
各向异性通量在其传播期间非常小的角分散。这给予各向异性通量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相当大的范围,在天文距离上。
宇宙子的人工各向异性通量的发射设备的自动推进,在通量传播方向的相反方向上。
由各向异性通量照射的导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加速。电子转移是电流。转移到加速自由电子的能量从宇宙子的自然各向同性通量中保留,其承载大量能量并且在人类级别是用之不竭的。各向异性通量能量的电能的部分直接转换在理论上进行,而没有各向异性通量强度的衰减,这能够加速自由电子。
由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照射的任何绝缘体材料中原子电子的轨道的变形。这对应于电场的产生。该效应容易在细胞膜两侧上,使得具有由电解液中离子的不同浓度引起的自然极化的有机细胞的细胞膜去极化。相反地,该现象似乎能够极化某些细胞膜。
其它效应也已经理论地预测,例如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与质子的相互作用。
从宇宙子理论计算中预测的这些效应的一部分已经在过去的十五年中通过各种实验幸运有效地观察到,从与本发明或者宇宙子理论不具有任何关系的实验中。实验者不能解释观察到的事实。这些实验者但是已经发表了他们的结果,并且所有都确认没有实验人工产物能够解释幸运观察到的效应。
所有这些效应明白地容易产生许多应用,如果确定它们的起源,显然如果我们知道如何人工地、具体地、确定地且可再生产地创 造由发明创造者称作“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的推进通量。这种推进通量的人工产生的方法是本发明的目的。
设备自动推进力,或者物质的远距离推动加速可以根据它们的强度用于非常大量的应用。
本发明也涉及产生从作为自然引力起因的自然通量发出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的任何人工设备的应用的全体。
本发明的直接电能产生的科学论证:
我们先前已经显示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加速它照射的物质。该效应仅仅是实际上在物质的基本粒子级别表现出的惯性现象。
因此,在由各向异性通量照射的导体材料中,如果所述材料被保持为不移动,它的内部自由电子被加速。该内部自由电子的转移,在通量传播方向上是电流。
所以,存在由推进通量承载的机械能量到电能的直接转换的可能性。这已经实验地证明。
如果照射的材料是超导体,能量转换以非常小的能量损失而进行。该粒子由图10的示意图说明,其中超导体S由宇宙子的集中各向异性通量Φ穿过。由通量推动的电流为连接到电极e+和e-用户负荷U供应能量。该系统与本发明并非有异,因为它仅是进一步描述的本发明的放大功能的相反的特定应用。
但是,我们知道,很久以来,没有什么是引力的障碍,并且实验结果非常清晰地证实该事实。
因此,在先前的能量转换系统中,宇宙子的产生的各向异性通量的强度严格等于进入通量的强度。
该能量转换方法的理论证明,宇宙子的自然通量(通过它与加速电子的相互作用)是转移到电子的机械能量的源。因此,宇宙子的入射各向异性通量没有被吸收,它在宇宙子的时间分布方面仅轻微地修改。因此,产生的各向异性通量比入射通量稍微不集中。并且宇宙子的自然各向同性通量的能量也在该过程中非常轻微地修改。
但是,该理论证明使用宇宙子的相同各向异性通量在一系列对齐转换系统内部产生电能,以便增加产生的总电能是可能的。该理论证明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的特性的连续修改非常小,并且这至少理论上是从宇宙子的自然各向同性通量(自然引力的起源)中人工地提取能量的有希望的方法。
本发明的运行原理:
自然宇宙子以光速在太空的所有方向上行进,并且它们与物质轻微地相互作用,通过有时由物质的基本粒子非常简短地捕获,然后重新发射而没有损失能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用宇宙子的该自然通量的能量,通过人工地获得该自然通量的局部各向异性,以便产生推进并且允许多个创新的应用。
宇宙子的人工各向异性通量的产生需要物质的基本粒子的强加速,例如电子、中子、质子,或者通过不同的离子化方法从中性原子获得的正性或负性离子的加速。
举例来说,这里我们准备描述三种类型的技术方法以人工地产生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能够从一定距离加速物质,并且能够产生设备自身的自动推进力。我们将描述一些变体,并且我们将为这些类型的每个提出细节。
但是,从本发明中显然,想象用于具体应用的其它类似设备是容易的。
第一实现方式:
第一实现方式使用由特定超导体材料对象内部电子的任何可想象电磁过程引起的加速。
为了理解该设备的原理,最好是审视表示原子核N周围的单个电子的运动的图1,原子呈现到恒定外部电场E。
电子在相同图1上它的轨迹的两个特定时刻表示。
在恒定电场E中,电子由电场加速。电场加速向量地增加到由原子核N引起的加速度。加速度A与电场E的方向相反,对于带负电的电子。
因为恒定外部电场,我们观察到变成长方形的电子轨道的重要变形,如图1上。
因此,当电子位于图1的右侧时,它由恒定外部电场E加速,并且它的加速度A定向在电场的相反方向上,在图1的下面。
所以,加速电子在它的加速度方向上重新发射更大通量的宇宙子,在立体角Ω1中,那里存在比另一个方向的空间中更大的重新发射通量。
轨道一半之后,电子现在处于上升一侧,在图1的左侧。它的速度与先前的位置相同,但是方向不同,显然在相反的方向上。并且因为电子现在在外部恒定电场E的方向上移动,它被减速。仅仅存在加速度A-现在作用在电子上。该加速度定向在与电子速度相反的方向上,在电子的参考系中。
但是,在外部观察者的参考系中,作用在左侧电子上的加速度A-具有与电子右侧位置的先前加速度A完全相同的方向。
呈现到恒定外部电场E的电子总是由电场在相同方向上有效地加速,而不管它沿着轨道的位置。因此,电子总是以立体角Ω2重新发射更强烈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
这里显然,电子总是在外部、假设恒定的电场的相反方向上重新发射宇宙子的增加通量。
该相同现象对于呈现到电场E的物质的所有原子的电子而重复。并且随着呈现到电场的原子的更大数目而更大,并且随着每个原子的电子的更大数目而更大,以及当电子到原子核的结合能较弱时更大的强度。
但是,经典电中性材料当它位于外部电场中时不发射宇宙子的任何各向异性通量。这是因为,在图1中,我们已经省略表示对原子核N的质子正在发生什么。有效地,质子具有与电子相同的电荷, 但是具有不同的符号。因此,质子也由电场E加速,但是在电子加速度的相反方向上。
所以,在一块经典中性物质中,质子也由电场加速,并且它们在原子核内部具有很小的轨道运动,其与电子的运动相反。加速的质子也重新发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在由电子重新发射的通量的相反方向上。
由带电粒子发射的两个各向异性通量具有完全相同的强度,并且在相反的方向上发射,并且宏观结果严格为零。
然而,我们理论上已经显示可以从仅电子的加速中观察到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的相当大的强度。
这精确地是在图2的设备中使用的原理。
图2显示本发明设备的一种变体的原理的示意图的实例,其使用由电容器的周期性放电获得的脉冲加速电场。
当开关(通常电子开关)切换到左侧时,电容器C首先由DC发生器G充电。然后,当电容器充电时,开关切换到右侧,并且电容器在由具有非零厚度的过渡层Zt分隔的两个超导层S1和S2制成的特定超导体材料S中放电。整个材料已经预先冷却到低于超导层S1的临界温度,并且高于层S2的临界温度的温度。S1的临界温度高于S2的临界温度。Zt的临界温度介于S1的临界温度和S2的临界温度之间。这些性质可以由三个层的材料的稍微不同化学组成获得。
因此,在设备的运行温度下,层S1处于超导态,层S2仅导电。层Zt是“部分地”超导(其晶体的某些是超导的,而其它不是)。在图2上,超导体材料的经典冷却低温恒温器没有显示。
电子的非常强的电流流过设备,从图2的顶部到底部,从薄导电电极e-到薄导电电极e+,并且因为强电场,这些电子呈现到沿着它们的路径某个地方非常强的加速。电流强度在电容器C的放电期间变化。
具有适当临界温度的超导体材料的使用是不可缺少的,以便具有S1中几乎为零的内部电阻。不使用这种预防措施,电场将存在于 导电材料内部,并且该电场将加速原子的质子,并且加速质子将发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其将从由电子的加速发射的通量中减去。非超导层S2发射具有相同强度和相反方向的宇宙子的两个各向异性通量。这些通量的一个由电子的加速而发射,并且另一个由质子的加速而发射。由S2的电子发射的宇宙子通量在图2的方向Φ上行进。这意味着它在层S1的方向上发射。
在完美超导体内部,电阻严格为零,所以在层S1内部行进的电子的强电流不产生越过该层的任何电压降。结果,电场在设备的层S1内部严格为零。
因此,超导体S1的质子没有由零电场加速,所以它们不发射任何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
当然,该相同性质可以同样应用于强电流的电子,并且在任何电场不存在的情况下,它们应当不发射由电场中的电子的加速引起的任何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
在过渡层Zt中存在的现象逐渐地介于导体内的现象与超导体内的现象之间。但是,宏观地,该层不具有零电阻,电场不为零并且一些电子和质子在该层内加速。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由图2的方向Φ上的加速电子发射,这意味着超导层S1的方向上。
因此,超导层S1由电子的强电流,以及由两个另外层内部电子的加速而产生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同时越过。通量的一部分来自导电层S2并且另一部分可能更强来自层Zt。所以,尽管电场在超导层S1内部是否为零,但是强电流的电子在该层内由在电流方向上传播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强烈地加速。
应当理解,尚待确定的量子统计现象发生在层Zt内部,其中某些晶体超导而其它不超导。因此,晶体之间电子的跳跃对应于通常平均方向上的非零宏观加速度,而定向在几乎所有方向上的质子的加速度给出宏观零效应。
具有适当质量的电子,作为物质的所有基本粒子,当它们被加速时,它们以各向异性的方式捕获并重新发射自然通量的宇宙子。因 此,在电子的加速度方向上,存在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Φ,非常集中且非常强烈,通常比激光束的光更不发散。该通量Φ显然以电容器C的连续放电的节奏而脉冲化。
图2的设备然后自动推进。该推进力存在于与通量Φ的推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
而且,沿着各向异性通量Φ的轴定位的物质的任何质量在通量的传播方向上加速。物质的该加速度根据它的性质类似于引力加速度。
并且,甚至在距离发射设备非常远的距离,可以观察到该加速度,因为发射通量的角分散非常小。该加速度仅仅依赖于电子加速度,并且它可以在使用相同原理的发射设备的许多变体中使用。
观察到的远距离物质加速已经实验地证明。它具有引力相互作用加速的所有特性。这意味着它具有无限范围,加速度与材料的特性和它们的质量无关,并且它对于沿着它的传播方向放置的任何材料障碍不敏感。
依赖于用来构造该类型设备的超导体材料的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并且依赖于电流强度和放电持续时间,由设备发射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Φ或多或少地强且或多或少地集中。因此,在强度、持续时间、方向方面调节宇宙子的发射通量是可能的,以便调节推进加速度。
在它冷却到临界温度以下之前,在某些类型的这些特定设备中,超导层可以呈现到使用螺线管或使用磁体获得的强磁场。这给予设备,并且给予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某种特定性质的强度和分散。
设备可以用于非常大距离的通信(因为它发射引力波)。
使用超导体材料的设备可以小型化,从一定距离而不接触地操作非常小质量的物质,例如在体内探察方面,在精密外科手术中,在分子生物操作中,以及在纳米技术中等。
但是,该设备也可以制造得非常大,通过使用冷扁或曲壁,使 用许多各个模块覆盖,以便推进例如交通工具。
使用集中或分散的设备,偏离加速电子的轨道,以便集中,或分散,或偏离发射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也是可能的,这是造成证明的两种先前效应的原因。这可以用来修改一种应用所需要的推动。
第一实现方式的变体的实例,其中电子的加速是周期性的:
在超导层中电子的加速的方法必须以使得电子的速度可以随着时间变化的方式选择,以便获得发射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因此,由高频电磁场获得的电子的加速,例如图3的示意图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与场频率的平方成比例的电子加速度,所以宏观推动具有该性质。
在该类型的设备中,强大的交流电发生器G连接到冷却到层S1的临界温度之下的复合超导体材料S1+S2+Zt的电极e。低温恒温器没有在图3中显示。
发射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Φ在层Zt的边界处,在一个方向和另一个方向上交替地定向,但是由层S1引起的通量的放大现象仅在一个方向上有效。因此,发射的通量施加推进力在发射设备上,并且它可以显然地加速远距离处的物质。
这些类型的设备通常由感应来供应能量,因为电荷的非常低的阻抗,感应变压器的次级绕组是设备自身的材料。
这种设备的一个兴趣在于获得其强度由发电机频率,以及由它的输出电流控制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
事实上,如果我们想象电子交替地横越设备的交替层Zt,我们在概念上返回图1的情况,而没有电场对质子的对称加速。
设备的所有变体,超导体中的加速电子,所述类型或类似类型,通过它们的操作原理,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它们的目的是产生或放大能量加速物质的通量和/或推进设备自身。
将进一步描述容易用来构建这种设备的特定半导体材料的实例。
让我们继续审视发明设备的一些变体。
约瑟夫森效应变体:
在图2的设备中,由非常薄的一层绝缘材料代替过渡层Zt是可能的。该层位于两个超导体材料之间。
这种设备看似约瑟夫森节。电场集中在绝缘层内部。但是,一些电子能够因隧道效应越过这势垒,并且它们被强烈地加速。超导层S1扮演它在先前变体中具有的通量放大的角色。该新的变体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因为它被优化以发射最大推进通量,这不是这种节的通常使用。
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的发射和放大变体设备的级联:
在先前描述的设备中,例如,图2中说明的使用固定方向电场的一个,超导层S1扮演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的放大器的角色。有效地,在该层内部行进的自由电子由过渡层Zt发出的各向异性通量照射,并且这些宇宙子通过在通量传播方向上强力地推动它们来加速电子。从该相同的原理中,使得放大器仅是放大进入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的强度是可能的,并且基于图4的示意图原理。
该放大器类似图2的设备,除了超导体S不具有特定的层。它尽可能地完美并且它在低于临界温度的温度下使用。
超导体的经典冷却低温恒温器没有在图4中表示。
在这种放大器设备中,宇宙子的输入集中各向异性通量Φ1被放大,并且在设备的输出处发射的通量Φ2具有相同的传播方向,但是更大的强度。
显然,Φ1的阵喷(puff)和设备的脉冲化电源供应必须完美地同步,考虑通量的传播延迟,以及在完美超导体S内部放大电流的建立时间。
制造同步放大器的级联是可能的,以便获得通过分布所需电源获得所需强度的最终推进通量。
使用具有使用交流电源的发射器变体设备的放大器变体设备也是可能的,具有图3说明的类型。
发射设备和放大器变体的级联也可以安装在旋转臂的末端,以便覆盖旋转运动必需的所有应用。
显然,仅作为本发明变体的放大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的放大器设备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它可以独自使用,或者在级联内部,使用其它类型的推进通量发射器。
在与推进通量发射器相距一定距离使用的电能发生设备:
由图4说明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放大器完全可逆。这意味着,如果该设备没有由电力供应能量,输入的各向异性通量推动自由电子并且我们获得发电器。显然地,在该操作模式中,输入通量不放大,所以输出通量具有与输入通量相同的强度。这是将能量传递到自由电子的自然、宇宙子各向同性通量。该器件不同于先前描述的放大器。所以它是本发明的一部分。
无论如何,根据图10的原理说明,以简化的方式使用该变体设备作为发生器是可能的,其中电容器和开关已经被抑制。应当注意,与放大器形式相比较,电子产生应用颠倒电压的极性。超导体的低温恒温器在图10中没有显示。
发射设备的一种变体的详细描述:
高温超导体材料已经在1986年由J.G.Berdnoz和K.A.Müller发明(诺贝尔奖1987),基于其过渡(或临时)温度低于100开尔文的LaBaCuO陶瓷。随后,推荐钇的使用代替镧。其它高温超导体材料然后已经被揭示,并且它们大部分可以在这里描述的设备中使用。使用可以制造发明设备的这种陶瓷材料,以使用超导体的形式,如先前描述的。但是,显然,其它材料也是合适的。
这里进行的关于可以最终使用的超导体材料的描述,在图2,3和4中的实例说明的第一类型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发射器和放大器 的几种变体中,用于理解在本发明设备的该变体中使用的该类型的技术,并且也理解本发明提出的特定预防措施。
在第一方式或实现的设备中使用的超导材料通常(但不总是,例如当制造通量放大器时)亲密装配在超导体材料和普通导体材料的层中,二者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因此,使用至少两层,由过渡区分隔。
在超导体材料技术的实际状态中,存在使用高温超导体材料的兴趣,以便获得在强电流下获得临界温度,低温恒温器含有液态氮。但是,使用非常高的电力密度工作可以加强液态氦,或至少它的蒸汽的使用。经典低温恒温器不在这里描述,但是显然地,这是重要的,并且它的热隔离和/或调节应受到大的关注。
由钇、钡、铜和氧制成的烧结陶瓷,例如YBa2Cu3O7-y(由大多数专家称作Y123)构成可以使用的超导体材料的实例。混合物可以包含痕量的Ce和Ag,给予某些应用的感兴趣的性质。这构成超导层。
相同结构的导电材料层,当需要时,通常包含相同基础元素,根据经典公式的痕量稀土(Tr)增加到:Y1-xTrxBa2Cu3O7-y。下面的稀土可以使用:Ce、Pr、Sm、Pm、Tb等。
制造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的发射器所必需的过渡层经常仅仅是两种先前材料的渐进混合物,或者在热过程中自动地获得。
该类型材料的制造使用例如下面仅为了信息目的而描述的在温度,温度增加和减小速度,以及基础物质的纯度的严格条件下的公共域程序。
过程从氧化钇、氧化铜和碳酸钡(Y2O3,CuO和BaCO3)的精细研磨粉末(大约一微米大小)开始。
这些物质必须非常纯,它们的研磨以及它们的远程操纵必须不带来任何种类的污染物,这点非常重要。
然后,制造过程包括下面的操作:煅烧,氧气气氛下的第一退火,研磨,压制,最终烧结和最终氧退火。这些操作最终地反复。
因此,在第一步骤期间,前述粉末精细地研磨,均匀地混合,在易挥发性溶剂中,例如纯酒精,在2或3小时期间,在蒸发溶剂之前。
特定预防措施必须考虑碳酸钡对于人员的毒性。某些用户使用干燥混合过程,但是结果是尚待确定的。
粉末混合物的煅烧步骤可以在空气中在炉子内部在930-970℃的温度下进行20-40小时(在950℃下煅烧似乎更好)。氧化铝或瓷料制成的模子用来在煅烧期间包含粉末。
在煅烧方法的变体中,混合的粉末放置在感应炉中,用于热处理,在830℃下持续8小时,在氧气下,在低压下(2-4豪巴)。这是由Balachandran(1989)和由Lindemer(1991)描述的规程。
在煅烧程序的两种变体中,事情是为了获得材料YBa2Cu3O6,5的基本结构,以及消除结合到钡的碳。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期间,在氧的气氛下退火,在煅烧之后获得的具有均匀灰色的多孔密集材料块首先非常精细地研磨,然后放置在铝模子中,并且逐渐地加热到500℃,在炉子中开始氧的轻微流动的温度。
然后,炉子的温度逐渐增加,直到到达925/975℃,在那里使用相同的氧流保持恒定长达18小时。
高于1050℃的炉子的温度可以摧毁材料。
炉子冷却必需非常慢,不多于每小时100℃,直到400℃,此时停止氧流。然后,温度降低速度必须不多于每小时200℃。
因此,总的冷却花费大约7.5小时,对于这种温度斜坡考虑的良好制造的炉子温度调节器的使用是优选的。
在第一退火步骤的变体中,首先非常精细地研磨在煅烧之后获得的,具有均匀灰色的YBa2Cu3Ox材料的多孔密集块,然后在低压压制下压成“小球”。然后小球在具有空气的炉子中在1050℃下,使用非常慢的温度升高加热长达10小时。小球然后非常慢地冷却以在4小时内达到1010℃。然后,冷却继续在25小时内达到960℃。最 后,在10小时之后获得环境温度。这是由Murahami(1992)和由Narki(2000)描述的称作MTG的变体程序。
在下一个步骤期间,获得的小球(或者或多或少的成块粉末)在球磨机中或具有杵的研钵中研磨。通过仔细地研磨,并且最终通过筛分,小于大约30微米的颗粒仅为下一个步骤保留。在该操作期间避免粉末中引入杂质非常重要,特别是来自研磨、杵、滤网的小量磁性材料。
如果在该操作期间获得的粉末包含一些绿色颗粒,在氧气气氛下的重复退火是必需的,通过相同的过程。
对于设备的两个主要层所必需的两种类型的材料使用相同的程序,但是独立地:超导体材料YBa2Cu3O7.5和导电材料Y1-xTrxBa2Cu3O7-y。随后获得的两种材料是粉末的形式。
包含痕量稀土的导体材料使用所选稀土的不同比例而产生,形成更有利的过渡区。
程序的下一个步骤是不同粉末的集合和压制。不同层在模子中同时冷压。每种粉末最终与使用易挥发粘合剂混合(例如聚乙烯酒精或者甚至蒸馏水)。首先,导电材料Y1-xTrxBa2Cu3O7-y粉末放入模子中,具有最终设备的总未来厚度的大约30%的厚度。导电层然后适度地压制。
在该导电层上,制造过渡层,最终包括稀土的减少比例x的Y1-xTrxBa2Cu3O7-y的几个薄粉末层。这是将形成过渡层的物质。
最终,在先前的层上引入剩余的粉末(大约总厚度的70%)用于由YBa2Cu3O7.5材料制成的超导层。模子的直径和超导体材料的厚度将确定由设备(其性能)发射的宇宙子的推动通量。
然后,这些层坚固地压制在模子中(至少50MPa压力下)。
然后,仔细地将压制的粉末饼块从模子中取出,用于最后在氧气气氛下在炉子中的烧结和退火是必需的。
存在对具有独立获得的Sm123晶体的并且具有大约一立方毫米的体积的压制饼块的超导体材料端种晶的兴趣(但这不是义务)。它们 相隔15mm,并且它们便于粉末结晶的开始,在最终配制阶段。这些立方体种子由Todt(1997)和由Chan-Joog_Kim(2000)描述的成核和慢生长过程获得。
具有或不具有Sm123种子的压制饼块由OCMTG程序热处理(为了获得定向晶体结构),在1%的氧气的气氛下。该热处理出发超导体材料的晶体生长,通过等温熔化,在生长各向同性的温度下。这非常微秒的程序允许获得材料的必需结构,在大约7小时内(代替65小时内)具有非常慢的冷却。
晶体生长必须仔细地观察以便避免它达到过渡层,因为这将容易损害由设备,由超导层和导电层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引起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的发射性质。
为了避免该风险,一种更简单的烧结方法可以用作变体:
压制饼块在950-1000℃下加热18小时,如果炉子非常好的温度调节,1000℃的温度是优选的。超过1000℃,存在损坏材料的风险(并且将材料结合到铝模子)。但是低于950℃,陶瓷可能具有灾难性的裂痕。
在所有这些处理期间,非常慢的冷却在饱和氧气气氛下进行,特别是在900℃-300℃之间。冷却速度必须被调节并且必须不大于每小时100℃,特别是750℃-400℃之间。甚至更低的冷却在该温度范围中是优选的。
在所有这些热处理期间,温度增加速度必须不大于每小时300℃,并且每小时150℃的温度是优选的。
氧气流必须不带入杂质。保持炉子在饱和氧气气氛下是极其重要的。如果炉子是气密的,每分钟几毫升的氧气流可以是足够的。
在氧气氛下重复退火操作几次是可能的,这通常提高陶瓷的超导性质。
避免超导层的定向结晶的精密热操作(OCMTG)是可能的,在大块材料上(多于100mm直径)这容易产生因由过程施加的机械约束引起的缺陷(裂痕)。这通过选择,在小球的研磨之后,以压制 用于陶瓷烧结的粉末,更大颗粒的混合物:大约55%0.4-0.5mm大小的颗粒,然后大约30%的0.1mm大小的颗粒,并且剩余的具有小于20微米大小的颗粒。
在如先前说明的混合、干燥,将层放置在模子中之后,装备不再强压制,达到120MPa压力,然后压制饼块在930℃下配制12小时,并且到环境温度的冷却非常慢。由该简化过程获得的材料具有较差的发射性能,但是它不具有裂痕,非常重要的事实,因为在陶瓷中裂痕存在的情况下,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的发射通常不可能。
然后陶瓷使用金刚石工具切割成设备的最终大小,因为材料非常硬。切割最终通过在外部超导表面上取走大约0.3mm厚度的Sm123薄层开始。
制造程序通过测量获得的最终陶瓷杆的发射或放大特性来终止。
装配镶嵌图案(assembled mosaics)中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的发射器和放大器设备的实现通过从较大陶瓷切割小杆,并且通过根据需要配对它们的特性来获得。
最后的材料对于湿度敏感,因此它必须保持在非常干燥的环境中。
材料内部捕获磁场的使用:
这种材料的超导性的确切科学原因仍然争论,但是实验上已经清晰,一层中不具有足够超导性,不存在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的发生。有效地,该层中加速电子的非常强电流的循环不会在材料中产生强电场。因为该电场的质子的加速在该层中将抵消宇宙子的重新发射的各向异性。
似乎在冷却期间在超导体材料内部捕获的强大永久磁场的添加,能够增加宇宙子发射通量的强度(可能地通过允许更大电子加速度)。该磁场可以使用小螺线管获得(其轴是电流的方向)。永久钕磁体是另一种解决方法。
本发明的超导设备变体的电源
为了由三层超导体材料(例如先前描述的Y123材料)制成,发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的设备,冷却S1层到对于强电流而确定的它的临界温度(通常大约70-80开尔文)之下是必需的。低温恒温器通常包含液态氮,液态氦,和/或它们的蒸汽,以便获得正确的运行温度以及在大电源下它的调节。低功率设备能够开始在93开尔文下正确地工作。超导体材料技术的可能进展将允许更高工作温度的使用。
当建立设备的正确温度时,强烈加速材料内部的电子,与设备的输出超导层表面垂直地是必要的。
设备内部电子的循环可以借助于金属电极获得,焊接到三层Y123陶瓷的极端(例如具有铟制成),并且通过在这两个焊接电极之间施加电压。
如果外加电压是DC,超导层末端必须是正性的,并且设备优选地由重复脉冲使用。
在该情况下,电容器的重复放电通常用来为设备供应能量,例如图2的实例中。在该实例中,设备是自动推进的,宇宙子脉冲的各向异性通量由陶瓷的正端发射,并且推进力在相反方向上。
但是,通过使用高频交流电压加速超导设备中的电子也是可能的。这使用具有非常低输出电阻的大功率AC发生器,连接到端电极。或者,使用感应变压器,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法是可能的,但不总是实现简单。
在AC电源的该特定情况下,电子的加速度是交替的,具有与电流频率的平方成比例的最大加速度。因此,由设备发射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的强度也与电流的频率的平方成比例。但是,通量仅由超导层S1在一个方向上放大,并且可以主要在该方向上在一定距离加速物质。自动推进效应也存在,因为通量强度是不对称的。
该类型的应用被认为要求更适当的解决方法以用于加速设备内部的电子,根据要求的推进性能。
由AC发生器供应能量的设备被考虑以便考虑到超导体材料内的有限电磁场穿透深度。这是这种设备有利地使用从常见三层陶瓷切割的小杆镶嵌构造(mosaic configuration)的原因。
虽然非常具体,使用超导体材料的设备的电源使用由电子工程师众所周知的传统电路。因此,这些电源以及脉冲放电的电子开关(图2中说明的开关)将不在这里描述。
设备的集中和分散镶嵌图案,对于高通量强度:
发明的发射/推进设备,或者具有放大设备的级联,可以小型化,并联,同步以及在发射功率中调节。这例如为了覆盖交通工具的背面,并且获得一种新的可调节的推进系统,具有大直径的宇宙子的平均各向异性通量,具有对于环境的低影响,并且没有生物的危险,因为每单位表面远距离物质的推动将非常小。
让我们基于使用超导体材料的发射/放大设备的先前描述的变体的实例,但是装配到镶嵌图案(mosaic)中,根据图6或7或8的示意图。让我们假设,在该实例中,一平方米的表面使用许多设备覆盖,每个使用三层超导体材料技术。每个设备具有以平方厘米的输出表面。所述图显示与低温保温器“CRY”相关联的设备模块“M”,以及电源发生器“G”。热绝缘是“IT”。
在这些图6或7或8中说明为实例的镶嵌图案都具有非常小型且容易热绝缘的优点。
因此,镶嵌图案的所有设备的冷却可以使用低温冷却液的最少使用获得,特别是在设备模块没有在高电源电平下通电的情况,我们将显示的经典情况。所以,这种镶嵌图案的使用可以是在许多操作应用中的最佳解决方案。
使用超导体材料并且具有一平方厘米的各个截面的发射设备已经在实验上论证,它们可以发射具有这种强度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沿着通量轴放置的对象以5.10-3m/s2加速,并且在稍微更强的条件下,实验加速度是40倍大。这些是由该技术已经获得的最小值。
所以,由镶嵌图案的每个模块施加在物质上的远距离推动是大约地球引力的大约0.05%。这种加速度在包含人类的生物上不具有结果,因为这相当于对于1600米的高处引力的变化。该加速度级别也对环境没有结果。并且,加速度40倍大,仅是通常引力的2%,是不具有任何更多结果的效应。
但是,镶嵌图案的每平方米装配多达该类型的一万模块是可能的。因此,由这种镶嵌图案发射的通量,如果集中在小块物质上,将以50m/s2加速,这是地球引力加速度的五倍大。
在更强条件下使用的镶嵌图案的设备,由先前集中镶嵌图案的物质的加速度将是地球引力加速度的200倍!
我们理解集中在非常小区域上的这种强通量,例如具有图7中说明的类型的抛物线镶嵌图案,将能够允许非常多的新应用。
考虑试验结果,发明设备的这种相关性,在具有比平方米更小的表面的集中镶嵌图案中,已经能够施加到需要探究的领域,或者操作不同种的材料对象,而没有物理接触。例如,在非侵入外科手术中,甚至胎儿,在口腔医学中,对于所有类型的显微操纵或工业探究,在污染情况下,在生物领域,对于纳米技术,对于地球物理学或考古学中的仔细工作等。
关于交通工具的推进的发明设备的镶嵌图案的应用,存在使用如图8上所示分散型镶嵌图案。这是为了减小有推进通量照射的物质的加速度的值。这种镶嵌图案对于推进力的级别不具有负面作用,但是在该环境下,物质的加速度非常小并且随着到镶嵌图案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因为分散效应。
大约一平方厘米横截面的设备当由短脉冲供应能量时已经在实验上证明几万牛顿的推进力。因此,大镶嵌图案的总推进力应当巨大。但是,因为宇宙子的自然具体横截面/物质相互作用的低值,对环境的影响非常低,如先前在实例中说明的。
使用实验推论,对于陆地交通工具推进的应用,使用大功率级的镶嵌图案的设备,获得足够的推进力似乎不是必需的。并且使用非 常大表面的镶嵌图案似乎也不是必需的。例如,为了制造安静的直升机,没有引擎并且没有宇宙子的推进各向异性通量对于环境的可观测影响,大约四分之一平方米的镶嵌图案在理论上似乎足够。
这些实例揭示发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的设备的镶嵌图案的可能性。
图9显示使用三层超导体材料的小型发射设备变体的示意图实例。该种模块可以容易地使用在镶嵌图案中。在该图中,电容器COND围绕发射设备S盘绕,开关是集成到模块中的半导体闸流管THY。铜基底Sc有利地关联在该集成设备中。
没有说明的另一种小型变体将使用沿着半导体闸流管轴放置的电容器,并且在其上,以便减小小型模块的最小横截面,并且增加由镶嵌图案发射的总通量。
让我们继续探究实例实现方式。
第二实现方式:
发明设备的第二实现方式的一个典型实例将使用具有比电子更大质量的物质粒子的加速,以便发射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例如,它加速质子(氢的离子化原子),或者甚至比质子更重的正或负离子。
该第二类型设备的运行原理与前一个相同。这意味着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由电场强烈加速的带电粒子发射。加速粒子的电荷至少等于,或甚至大于电子的电荷,并且因为部分真空中的粒子的路线比超导陶瓷的颗粒内长,该种设备(由图5说明)能够发射比加速电子的超导体材料型设备强得多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
在图5的实例中,负离子由限制在气密且绝缘外壳中的稀薄气体内的周期性放电加速。
加速正离子的设备显然可以基于相同原理构造。
递送高电压的DC发生器G周期性地供电放电外壳,其中部分真空使用容易离子化的气体而存在。在电子e的负发射器与正集流器 c之间存在负离子的周期性雪崩。
各种经典装置可以用来便于发射器e级别气体的离子化,或者在正离子加速的情况下捕获从原子提取的电子。例如启动电极,由放射性元素发射的粒子流,电子轰击等。
使用先前类型的超导体设备作为阴极,位于气体外壳的内部或外部也是可能的,因为它加速电子并且发射强烈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两种类型的脉冲设备将被同步。
通电的放电外壳构成可以与使用其脉冲电源同步的其它类型发射设备一起使用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的放大器。
在该种实现中,位于外壳内部的三层超导体设备将构成有效的阴极,发射电子,并且发射待放大的通量,所以它将不得不使用外壳中负离子的加速。
在大多数情况下,外壳必须包含内部阴极,或者更好地,一个或几个外部螺线管(如图5中说明为B),其认为将加速离子的放电集中在窄束中,尽可能地小,并且使得它的轨迹可以从一次放电到下一次放电可再现。由该类型设备产生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具有粒子束的直径,如由宇宙子理论证明的。
通过与先前研制的相同的过程,由高压引起的带电离子的加速发射集中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在每个加速离子的加速度方向上。通量在离子的外壳集流器的方向上发射。如先前所述,该通量能够加速任何被照射物质,并且推进整个发射设备自身。该设备可以制造得小并且如先前对于交通工具的推进说明的在镶嵌图案的许多复制中使用。
根据它的大小、它的功率以及脉冲的频率,该类型的设备可以适用于使用比使用电子加速的超导体型设备更大值的加速度的所有类型的应用。待离子化的以及用来产生强烈放电的气体的明智选择,将允许增加推进通量的强度。
发明设备的该第二实现方式的一个优点在于如果不在内部使用超导设备,它不需要使用低温冷却。
放电外壳包含具有大原子质量的容易离子化的气体,例如氩、汞蒸气、最后氦,在大约1帕斯卡的压力下。该压力取决于离子束的大小,电流的强度,以及电源的电压。加速离子的自由路径的数量级必须等于将发射器与设备的集流器相隔的距离,使得离子与气体中性原子的碰撞不会消弱离子的加速。
放电室在某种程度上考虑,如果使用正离子的加速,产生离子的加速度不与相反方向上电子的加速度共线,因为制造正离子意味着提取必须去某个地方的至少一个电子。
这是集流器和发射器在加速正和负离子的系统中不具有相同的几何形状的原因。
离子化由产生非常集中且非常强烈的局部电场的发射器的几何形状简化。例如,使用尖锐的金属线,像图5的示意图中一样。外壳可以由冷却的螺线管B围绕,其中大的DC电流在离子束的轴上产生大约1特斯拉或更多的强烈轴向磁场。磁场的目的在于维持射束的集中,其必须总是在相同的地方获得集流器。有效地,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彼此抵制,并且离子束将在磁场不存在的情况下分散。离子束保持非常集中是极其重要的。
离子化室的发射器和集流器由能够维持非常集中于它们表面上的许多放电的材料制成。每次放电时在10-100微秒期间大约10千安培的电流是典型的实例。
该类型设备的运行使得非常高电压电源成为必需。所以,集流器发射必须在人员保护方面考虑到的强烈的X射线束。
应当注意,这种类型的设备已经幸运地实验。已经非常简要地,但是可再现地产生比地球引力加速度多一万倍的远距离物质的加速度。幸运的实验者不理解并且不能够解释幸运观察到的远距离物质加速的原因,因为缺乏足够的理论背景。但是,这在该实验中显然是由加速的离子束发射的强力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的物理效应之一,为了科学的目的,与实际上的发明无关,使用几百万伏特加速负离子。
在该场合下获得的宇宙子射束是未定向的,沿离子集流器的 轴,并且它的限制是突变的,射束不分散。这是如由理论预测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的清晰特征。
该类型的发射设备可以连续形式代替脉冲形式使用,假设它正确地冷却。脉冲方式的使用在热学方面非常简单,因为电压和磁场仅简短地施加并规律地重复。
构造发射器和放大器与发明设备的这种变体的级联是可能的,假设它们正确地对齐和同步,以增加输出通量的功率。
整个设备及其附件应当包含在吸收发射的X射线、电磁辐射和强场的厚外壳中,因为所有这些吸收层对于发射的宇宙子射束是完全透明的。
发明设备的其它变体:
可以制造基于相同原理的其它类型的推进通量发射器。它们都共同地具有它们强烈加速任何适当质量的物质的中性或带电粒子的事实。
可以使用例如发射由电磁场加速的阿尔法粒子的放射性元素。
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的发射或放大功能中发明设备的各种类型或变体的各种组合都是本发明的部分。
通过连续脉冲的运行并不是必需的,这仅是一个实例。连续或交变运行的模拟系统也是本发明专利的部分。
所有这些设备都共同地在需要从一定距离加速物质的方向上,或者在设备自动推进力的相反方向上,强烈加速(或减速)物质的粒子。通过宇宙子对加速粒子反应,发明设备通常在发射通量的相反方向上推进,如果这仅在一个方向上发射。
从该公共原理,发明设备具有许多可能变体。
发明设备的预知应用:
本发明将引起许多应用。它有效地涉及能够在一定距离而不接触地且没有有害效应地产生被照射物质的人工推动加速度,具有引力 加速度的物理性质的各种技术设备的实现和使用。沿着由发明设备发射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Φ的轴放置的任何质量的物质由该通量加速,并且该加速度类似于引力加速度。
该加速具有准无限范围,因为发射的各向异性通量的角度分散非常小。
而且,加速通量总体地对于沿着它的传播轴放置的材料障碍不敏感,而不管是什么障碍。并且由发射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照射的主体承受的加速度与其适当质量无关,确切地因为这是引力的情况。
而且,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推进发射设备自身,在与发射通量的传播方向相反的方向上。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和行业应用涉及许多领域:推进和运输、机械学、电信、能量,包括太空技术、内科、外科、配药学、生物学、家庭、食品处理工业、地球物理学、甚至艺术等。
这些应用将大量增长,随着宇宙子的各向异性通量的发射器技术的改进,以及基于相同一般原理的新型设备的研制。
它们将可能从由低功率发射通量满足的应用开始,以便可能长期包括需要非常强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的那些。
有效地考虑应用的下面几个实例,完全不是穷举,并且没有关于所需功率水平,或者它们的按时间顺序的出现的任何考虑。
这些应用实例仅由总体领域表示。
推进和运输的领域中的应用:
任何特性的交通工具的推进:陆地、铁路、海上、航空(不包括旋翼的直升机),而且太空交通工具。有效地,在连续地或基于脉冲方式发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的发明设备的形式中,发射通量在与通量的发射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推进发射设备,所以包含设备的交通工具也被推进。
发明设备也可以产生可调节的“人工引力”,其中这似乎不是必需的,例如在太空交通工具内部,对于失重情况下的人员,以便避免 相应的生理结果。
由这些设备推进的交通工具的非常创新特性之一是允许相当大的推进加速度的使用而没有人员的不便。有效地,设备能够在一定距离推进和加速物质。该远距离加速在交通工具的以及人员的所有物质基本粒子的级别起作用。在该情况下,使用推进系统的采用配置,可能不存在对于人类有机体可接受的交通工具加速度的惯性效应和限制。
这意味着,当该技术成熟时,交通工具采用使用经典推进方法不可实现的轨迹,例如突然停止、急转弯、耀眼开始等将是可能的。
关于车辆高加速度的未来长期性能将能够开启新的太空远景,例如相对论速度任务,这意味着星际探测任务。
太空发射的成本将相当大地减小到高达它将能够可租用宇宙材料的运输的地步。这将有助于解决地球有限自然资源的问题(例如化石资源)。太阳系行星有效地富有各种资源。
如果必要的话,使用该类型推进的交通工具将能够同时具有许多类型交通工具的能力,例如直升机、飞机、太空交通工具、船、甚至潜水艇。这种推进能够在所有条件下操作。
在地面上,在地球上,使用发明设备创造微引力的局部条件,并且允许地球上的相应应用,而不需要为这些应用进入太空将是可能的。
机械领域中的应用:
发明设备将允许升高任何质量,而不接触,就好像使用起重机或使用直升机一样,但是没有任何缆绳。
本发明能够在相距非常大的距离推动运动物体,例如任何特性的交通工具,而交通工具上没有任何推进系统。由发明设备发射的推进通量有效地对于任何类型的障碍都不敏感,包括地球,但是在强度和分散方面可调节。
发明设备能够旋转轴(以便获得旋转电机),对于旋转系统需 要的已经识别的所有应用,但是发明设备没有环境中的任何污染物发射。
发明设备能够以所有形式产生机械能:例如代替起重机、挖掘深井、移动大质量的景观美化机器,或者农业机器,而不需要在非常艰难和潮湿的地面上轮子和履带的粘着。
发明设备允许在电子、生物、药物和纳米技术中的微操作而不接触。混合器、压力机和搅拌器的制造,而没有任何接触,是许多行业的重要应用的实例。它们将不需要非常高功率的发射通量,所以它们将能够快速地研制。
电信领域中的应用:
使用发明设备,在非常大的距离通信信息是可能的,而不管沿着发射通量路径存在什么障碍。通信方向非常精确,并且不能在发射通量之外接收到。
这种通信非常创新。
能量领域中的应用:
发明设备可以旋转经典发电机。
发明设备也可以通过推动导体内部,或超导体内部的带电粒子而直接产生电能。这事实构成本发明的特别有前途的应用。发明设备完全可逆。这意味着,在该设备的一个上起作用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通过直接能量转换产生强烈电流,因为电子在设备内部的转移,通过由通量引起的加速。在超导体设备内部,能量将产生而没有损耗。
因此,从这些发明设备中产生电能理论上看来是可能的,主要能量来自造成引力的宇宙子自然通量的原因。
可以由例如图10的附图示意表示的设备获得电能的产生,其中宇宙子的输入各向异性通量Φ通过超导体材料S发送,这产生存在于材料内部的自由电子的加速。用户负荷(user charge)U连接到设备的电极e-和e+。该类型的发电机使用由图4说明的放大现象的对 称性质。
但是,在图10的发电机中,宇宙子的输入各向异性通量,和输出通量具有相同的强度。这事实允许级联地添加使用相同通量的相同类型的其它发电机,以便根据需要增加产生的电功率,因为输入通量不被任何材料障碍吸收。
该系统的主要能量源是作用在发明设备内部的加速电子上的宇宙子的自然各向同性通量,以彰显它们自身质量的惯性。可以理解与作用于涡轮发电机上的瀑布类似的这种系统的运行,其中主要能量是引力对水分子的恒定加速。任何引力是恒定的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
在超导设备内部,电子扮演瀑布的水分子的角色,并且它们的运动是电流。不可缺少的低温恒温器没有在图10上表示。
在地缘政治学观点上,该用之不竭的没有污染的能量将通过允许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发展而有利于世界的和谐。它也将有利于建立地球人口的能量和生态均衡,因为这是没有浪费和对于气候和生态系统没有破坏影响的能源。这将在任何地方可获得。
环境的维护:
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在相距发明设备一定距离处的动作是安静且没有污染的。这将允许维护地球环境,并且相当大地减小主要由化石资源的噪声和污染燃烧而引起的环境的退化,化石资源在化学工业中更明智的使用和困难的代替将能够维持。但是,这确实通过本发明的所有行业应用环境维护将能够进步。
健康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将在内科、外科、生理学和生物学的部分引起许多应用。
这些应用将因为它们的可行性而首先工业化,因为它们将不需要大的永久的加速,并且也因为它们的在该非常敏感的领域中的影响以及蕴涵。
发明设备的适当使用,特别是在集中镶嵌图案的形式中,如图7中所示,将允许在各种组织上在一定距离处的精确动作,通过障碍,非侵入性动作,而没有破坏或有害效应。
因此,本发明将允许新的非侵犯性身体内部的处理和研究。
例如,它将允许微外科,而没有打开和接触。
作为另一个实例,它将允许不受器官或血管的妨碍,例如冠状和脑动脉等。以及,它将有助于不受非血管器官输送管,例如泌尿、胆汁、支气管等的妨碍。
它也有助于从一定距离破坏瘤、凝块、结石等,而不接触且没有破坏影响。
发明设备在健康领域中的其它可能应用将允许身体内部的设备,治疗特性的引入和导向,从一定距离而不接触,例如endo-protheses,或者用于内腔的探测和研究的设备。再次,发明设备从一定距离而不接触地激活心脏泵或各种其它设备的可能使用。
在健康领域中本发明的应用涉及内科和外科医生的准完整性。这些应用适合于所有年龄的患者,包括新生儿和胎儿领域。它们可能在治疗领域以及在研究领域中发展。
其它完全创新的应用:
本发明也将允许关联到实验上证明的人造宇宙子各向异性通量的特定物理效应的新识别的应用。例如,从一定距离而不接触地修改细胞膜、电解液等的电子性质。通过这些效应,发明设备将能够干预生理学效应、物理化学效应、药理学性质。例如,引起麻木而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或者,其它实例,从一定距离修改电子电池的电压。这种效应已经有效地幸运观察到并且实验上证明。
虽然先前已经参考某种实现方式,以及参考某些特定应用描述了本发明,应当理解,使用者可以引入任何修改或有用的改编而不会被认为超出本发明的框架,其框架由附加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借助于粒子加速的推进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要仅在一个方向上加速物质粒子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能量源和包含待加速物质粒子的外壳,所述外壳从所述能量源供应能量,所述被加速的物质粒子保持限制在所述设备内部,
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由具有稍微不同的化学成分和临界温度的几层制成的超导体材料,以便在运行温度下获得一个或几个部分地超导的过渡区,一个或几个超导区,以及一个或几个导电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所述物质粒子具体地是电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设备,其中所述加速物质粒子的装置还包括将至少一个超导体冷却到比它的临界温度低的温度的冷却低温恒温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设备,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由过渡区(Zt)分隔的超导体材料的第一和第二层(S1,S2),第二层(S2)的临界温度低于第一层(S1)的临界温度,过渡区(Zt)的临界温度介于超导体材料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层(S1,S2)的临界温度之间,使得在运行温度下,第一层(S1)超导,而第二层(S2)不超导,过渡区(Zt)部分地超导。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设备,其中所述外壳不导电且是气密的,并且它包含可离子化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设备,其中所述外壳由电压发生器供应能量,提供在所述外壳中由适当的电磁场加速的离子的放电。
7.根据前面权利要求1或2的设备,其中所述能量源是连续的、交变的或脉冲的。
8.根据权利要求1-7的任何一个的设备的使用,用来从相距该设备一定距离而不接触地产生任何物质的推动加速,所述加速具有引力加速的性质,并且借助于保持限制在所述设备内部的物质粒子的加速而人工地获得。
9.根据权利要求1-7的任何一个的设备的使用,用来产生设备自身的自动推进加速,所述加速借助于保持限制在所述设备内部的物质粒子的加速而人工地获得。
10.根据权利要求1-7的任何一个的设备的使用,用来由推动通量在相距该设备一定距离处产生电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0601274 | 2006-02-14 | ||
FR0601274A FR2897398A1 (fr) | 2006-02-14 | 2006-02-14 | Dispositif propulseur par acceleration de particules et applications dudit dispositif |
PCT/FR2007/000249 WO2007093699A2 (fr) | 2006-02-14 | 2007-02-13 | Dispositif propulseur par acceleration de particules et applications dudit dispositif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84820A CN101384820A (zh) | 2009-03-11 |
CN101384820B true CN101384820B (zh) | 2012-10-03 |
Family
ID=38198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055731A Active CN101384820B (zh) | 2006-02-14 | 2007-02-13 | 借助于物质粒子加速的推进设备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251717A1 (zh) |
EP (1) | EP1989442B1 (zh) |
JP (1) | JP2009526943A (zh) |
CN (1) | CN101384820B (zh) |
CA (1) | CA2640037C (zh) |
FR (1) | FR2897398A1 (zh) |
IL (1) | IL193046A (zh) |
WO (1) | WO2007093699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69222B (zh) * | 2018-07-02 | 2019-09-1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射频离子推力器点火启动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143281A (en) * | 1983-07-13 | 1985-02-06 | Marconi Co Ltd | Electric thruster for spacecraft propulsion |
US4838021A (en) * | 1987-12-11 | 1989-06-13 |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 Electrostatic ion thruster with improved thrust modulation |
US5162094A (en) * | 1991-05-03 | 1992-11-10 | Curtis Daniel L | Fusion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
US6293090B1 (en) * | 1998-07-22 | 2001-09-25 | New England Space Works, Inc. | More efficient RF plasma electric thrust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214681A (ja) * | 1982-06-07 | 1983-12-13 | Yukutada Naito | 無反動推進機関 |
US4641057A (en) * | 1985-01-23 | 1987-02-03 | Board Of Trustees Operating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 Superconducting synchrocyclotron |
US5231073A (en) * | 1987-11-18 | 1993-07-27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Microwave/far infrared cavities and waveguides using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
FI91100C (fi) * | 1989-04-25 | 1994-05-10 | Urpo Tapio Haeyrinen | Kollektiivisella ionikiihdyttimellä toimiva työntövoimalaite |
JPH10504681A (ja) * | 1994-08-19 | 1998-05-06 | アマーシャム・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ピーエルシー | 重同位体の製造に使用する超伝導サイクロトロン及び標的 |
BE1009669A3 (fr) * | 1995-10-06 | 1997-06-03 | Ion Beam Applic Sa | Methode d'extraction de particules chargees hors d'un cyclotron isochrone et dispositif appliquant cette methode. |
GB2312709A (en) * | 1996-04-30 | 1997-11-05 | David Johnston Burns | Flying craft with magnetic field/electric arc vertical thrust producing means |
US7746192B2 (en) * | 2005-06-20 | 2010-06-29 |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 | Polyhedral contoured microwave cavities |
WO2007130164A2 (en) * | 2006-01-19 | 2007-11-15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High-field superconducting synchrocyclotron |
-
2006
- 2006-02-14 FR FR0601274A patent/FR2897398A1/fr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
- 2007-02-13 WO PCT/FR2007/000249 patent/WO2007093699A2/fr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2-13 JP JP2008554806A patent/JP2009526943A/ja active Pending
- 2007-02-13 US US12/224,028 patent/US2010025171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02-13 CA CA2640037A patent/CA2640037C/en active Active
- 2007-02-13 EP EP07730962.3A patent/EP1989442B1/fr active Active
- 2007-02-13 CN CN2007800055731A patent/CN101384820B/zh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07-24 IL IL193046A patent/IL193046A/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143281A (en) * | 1983-07-13 | 1985-02-06 | Marconi Co Ltd | Electric thruster for spacecraft propulsion |
US4838021A (en) * | 1987-12-11 | 1989-06-13 |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 Electrostatic ion thruster with improved thrust modulation |
US5162094A (en) * | 1991-05-03 | 1992-11-10 | Curtis Daniel L | Fusion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
US6293090B1 (en) * | 1998-07-22 | 2001-09-25 | New England Space Works, Inc. | More efficient RF plasma electric thrust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7093699A2 (fr) | 2007-08-23 |
FR2897398A1 (fr) | 2007-08-17 |
JP2009526943A (ja) | 2009-07-23 |
US20100251717A1 (en) | 2010-10-07 |
CA2640037C (en) | 2015-08-11 |
CN101384820A (zh) | 2009-03-11 |
IL193046A0 (en) | 2009-02-11 |
EP1989442B1 (fr) | 2017-06-14 |
WO2007093699A3 (fr) | 2007-11-15 |
EP1989442A2 (fr) | 2008-11-12 |
CA2640037A1 (en) | 2007-08-23 |
IL193046A (en) | 2012-01-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574206A (zh) | 磁流体动力氢电力产生器 | |
JP2021506072A (ja) | 電磁流体発電機 | |
Jia et al. | Evolution of low-mass X-ray binaries: the effect of donor evaporation | |
CN101384820B (zh) | 借助于物质粒子加速的推进设备及其应用 | |
Telloni et al. | Linking Small-scale Solar Wind Properties with Large-scale Coronal Source Regions through Joint Parker Solar Probe–Metis/Solar Orbiter Observations | |
Ford et al. |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ten years on | |
Barth et al. | Advanced basic layout of the HElmholtz LInear ACcelerator for cw heavy ion beams at GSI | |
Kundu et al. | The sun and nearby stars: Microwave observations at high resolution | |
Matsuzawa | Novel magnetic applications of high‐T c bulk superconductors: Lenses for electron beams | |
Cowley et al. | Solar–wind–magnetosphere–ionosphere interactions in the Earth's plasma environment | |
Liu | Uncovering the Mystery of Superconductivity | |
Nikitin | The principles of developing the ball lightning theory | |
Eliezer et al. | Generation of a poloidal magnetic field by circularly polarized laser light | |
Hoffmann et al. | Frontiers of dense plasma physics with intense ion and laser beams and accelerator technology | |
JP2009501314A (ja) | 球形配列機構 | |
Nieto et al. | Dense antihydrogen: its production and storage to envision antimatter propulsion | |
Marsden et al. | Solar orbiter-Close-up view of the sun | |
Kavosi et al. | First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s of Multiple Diamagnetic Cavities at Dayside Magnetosphere and their connection to Energetic Electron Microinjections | |
Zhang et al. | High Average Current Superconducting Accelerator At Peking University | |
Bondarenko et al. | XIV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and school of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Kurchatovets vacation base, Protvino, Russia, May 28–31, 2001) | |
Haseroth et al. | Neutrino Factory R&D In Europe | |
Yoshimura et al. | Activité Solaire | |
Guyot et al. | Micro hall effect thruster for nanosatellite propulsion | |
Smith | High magnetic fields. Their generation and use | |
WO2021107803A2 (ru) | Космическая станция-искусственная планета земл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