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9864A - 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9864A
CN101379864A CNA2007800047078A CN200780004707A CN101379864A CN 101379864 A CN101379864 A CN 101379864A CN A2007800047078 A CNA2007800047078 A CN A2007800047078A CN 200780004707 A CN200780004707 A CN 200780004707A CN 101379864 A CN101379864 A CN 101379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bandwidth
uplink load
portable terminals
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47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尔加·普拉萨德·马拉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79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98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Adaptive formatting arrangements particular to signalling, e.g. variable amount of b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有助于在例如OFDMA等无线通信系统中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的系统及方法。根据各种方面,采用所述系统及方法根据例如系统带宽及移动终端接收带宽能力及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负载等限制来选择适当的多路复用方案。

Description

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的方法
对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案主张2006年2月8日申请的标题为“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的方法”(METHOD OF MULTIPLEXING UNICAST AND MULTICAST TRANSMISSIONS)的第60/771,735号美国临时申请案的权益。该申请案的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大体上涉及无线通信,且更确切地说涉及用于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的方案。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经广泛布署以提供例如语音、数据等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这些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及传输功率)而支持与多个用户的通信的多址系统。这些多址系统的实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及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已成为全世界大多数人进行通信所用的普遍方式。无线通信装置已变得更小且功能更强,以满足消费者需要、改善便携性及便利性。例如蜂窝式电话等移动装置的处理能力的增加已导致对无线网络传输系统的需求的增加。
典型无线通信网络(例如,采用频分、时分及码分技术)包括提供覆盖区域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基站及可在所述覆盖区域内传输及接收数据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例如,无线)终端。典型基站可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以用于广播、多播及/或单播服务,其中数据流为可独立引起移动终端接收兴趣的数据的流。所述基站的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终端可有兴趣接收由合成流所载运的一个、一个以上或所有数据流。同样,移动终端可将数据传输到基站或另一移动终端。
在当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总下行链路传输带宽由通信系统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系统的带宽接收能力及增加的数据上行链路负载加以限制时的某些情况下,总传输带宽可受负面影响。此项技术中需要根据系统限制而有效地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
发明内容
以下提出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简化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并非对所有经涵盖方面的广泛综述,且既并非用以识别所有方面的关键或决定性元件,也并非用以描绘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目的在于以简化形式提出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某些概念作为稍后提出的较详细描述的序言。
根据一方面,本发明描述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多播及单播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确定所述系统的上行链路负载及基于所述上行链路负载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的射频(RF)接收能力中的一者而选择多路复用方案。
根据一方面,本发明描述一种设备,其包含:监视组件,其监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负载;及调度组件,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上行链路负载而选择适当的单播传输及多播传输多路复用传输方案。
根据一方面,本发明描述一种计算机可读媒体,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以下动作:确定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负载;及基于所述上行链路负载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的射频(RF)接收能力中的一者而选择多路复用方案。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描述一种处理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以下动作:确定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负载;确定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的接收带宽能力;及基于所述上行链路负载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的接收带宽能力中的至少一者而选择多路复用方案。
根据一方面,本发明描述一种设备,其包含: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负载的装置;及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负载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系统的RF能力而选择适当的单播传输及多播传输多路复用方案的装置。
为了实现前述及相关目的,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包含在下文中完整描述及在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以下描述及附图详细陈述了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某些说明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仅指示采用各种方面的原理可用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且所描述的方面是用以包括所有这些方面及其等效物。
附图说明
图1为对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的说明。
图2为实例通信系统的方框图。
图3为对实现最佳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方案的选择的实例系统的说明。
图4为对实现最佳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方案的选择的实例系统的另一说明。
图5A为对实现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方案的实例方案的说明。
图5B为对实现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方案的实例方案的另一说明。
图5C为对实现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方案的实例方案的另一说明。
图6为对有助于从基站的单播及多播传输的多路复用的实例方法的说明。
图7为对有助于从基站的单播及多播传输的多路复用的实例方法的另一说明。
图8为有助于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的系统的方框图。
图9说明根据本文所提出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提供其它扇区通信的系统。
图10说明根据本文所提出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在终端的非服务扇区处提供处理反向链路通信的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看图式描述各种实施例,其中在所有图式中,相似参考数字用于指相似元件。在以下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陈述许多特定细节,以提供对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可能显而易见的是,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此(此些)实施例。在其它实例中,以方框图形式展示众所周知的结构及装置以有助于描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
如本申请案中所使用的,术语“组件”、“模块”、“系统”及其类似物是用以指与计算机相关的实体,其是硬件、固件、硬件与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举例而言,组件可为(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过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程序(executable)、执行线程、程序及/或计算机。举例说明而言,在计算装置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与所述计算装置两者均可能是组件。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可驻存于过程及/或执行线程内,且组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及/或分布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计算机之间。另外,这些组件可从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媒体执行。所述组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包的信号(例如,来自一个组件的数据,所述组件通过信号而与本机系统、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组件互动及/或经由例如因特网等网络而与其它系统互动)而通过本机及/或远程过程进行通信。
此外,本文中结合移动装置而描述各种实施例。也可将移动装置称为系统、订户单元、订户台、移动台、移动设备、远程台、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装置、用户代理、用户装置或用户装备(UE)。移动装置可为蜂窝式电话、无绳电话、会话起始协议(SIP)电话、无线区域回路(WLL)台、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式装置、计算装置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装置。此外,本文中结合基站而描述各种实施例。基站可用于与移动装置通信且也可将其称为接入点、节点B或某其它术语。
此外,可将本文所描述的各种方面或特征实施为使用标准编程及/或工程技术的方法、设备或制品。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制品”是用以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装置、载体或媒体存取的计算机程序。举例而言,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装置(例如,硬盘、软盘、磁条等)、光盘(例如,压缩光盘(CD)、数字化通用光盘(DVD)等)、智能卡及闪存装置(例如,EPROM、卡、棒、钥匙驱动器(key drive)等)。此外,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存储媒体可表示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装置及/或其它机器可读媒体。术语“机器可读媒体”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及能够存储、含有及/或载运指令及/或数据的各种其它媒体。
参看图1,其说明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点100(AP)包括多个天线群:包括104及106的一个群;包括108及110的另一个群;及包括112及114的额外群。在图1中,对于每一天线群仅展示两个天线,然而,可将更多或更少天线用于每一天线群。接入终端116(AT)与天线112及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及114经由前向链路120而将信息传输到接入终端116,并经由反向链路118而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接入终端122与天线106及108通信,其中天线106及108经由前向链路126而将信息传输到接入终端122,并经由反向链路124而从接入终端122接收信息。在FDD系统中,通信链路118、120、124及126可使用不同频率进行通信。举例而言,前向链路120可使用不同于反向链路118所用频率的频率。
每一群天线及/或其经设计以进行通信的区域通常称为接入点的扇区。在所述实施例中,天线群每一者均经设计以与由接入点100覆盖的区域的一扇区中的接入终端进行通信。
在经由前向链路120及126的通信中,接入点100的传输天线利用波束成形,以改进不同接入终端116及124的前向链路的信噪比。同样,使用波束成形以传输到在其覆盖区域各处随机散布的接入终端的接入点对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导致的干扰小于经单个天线传输到其所有接入终端的接入点对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导致的干扰。接入点可为用以与终端通信的固定台且也可将其称为接入点、节点B或某其它术语。也可将接入终端称为接入终端、用户装备(UE)、无线通信装置、终端、接入终端或某其它术语。
图2为MIMO系统200中的传输器系统210(也称为接入点)及接收器系统250(也称为接入终端)的实施例的方框图。在传输器系统210处,将大量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212提供到传输(TX)数据处理器214。在一实施例中,经由相应传输天线而传输每一数据流。TX数据处理器214基于经选择以供每一数据流提供编码数据的特定编码方案而格式化、编码及交错所述数据流的业务数据。可使用OFDM技术以导引数据(pilotdata)对每一数据流的编码数据进行多路复用。导引数据通常为以已知方式而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且可在接收器系统处使用以估计信道响应。接着基于经选择以供所述数据流提供调制符号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而调制(亦即,符号映射)每一数据流的经多路复用的导引及编码数据。可通过处理器230执行的指令而确定每一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及调制。
接着将用于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到TX MIMO处理器220,所述TX MIMO处理器220可进一步处理所述调制符号(例如,用于OFDM符号)。TX MIMO处理器220接着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到NT个传输器(TMTR)222a到222t。在某些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220将波束成形权重(weight)应用于数据流的符号及天线(正从所述天线传输符号)。
传输器222接收及处理相应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一个以上模拟信号,并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及上变频转换)所述模拟信号以提供适于经由MIMO信道传输的调制的信号。接着分别从NT个天线224a到224t传输来自传输器222a到222t的NT个调制的信号。在接收器系统250处,由NR个天线252a到252r接收所传输的调制的信号并将来自每一天线252的所接收信号提供到相应接收器(RCVR)254a到254r。每一接收器254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及下变频转换)相应所接收信号、数字化经调节的信号以提供样本,并进一步处理样本以提供对应的“经接收”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260接着基于特定接收器处理技术接收及处理来自NR个接收器254的NR个所接收符号流以提供NT个“经检测”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260接着解调、解交错及解码每一经检测符号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260进行的处理是对传输器系统210处的TX MIMO处理器220及TX数据处理器214所执行的处理的补充。处理器270周期性地确定使用哪一预编码矩阵(下文进行论述)。处理器270以公式表示(formulate)包含矩阵索引(matrix index)部分及秩值(rank value)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包含关于通信链路及/或所接收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接着由TX数据处理器238(其也接收来自数据源236的大量数据流的业务数据)来处理、由调制器280来调制、由传输器254a到254r来调节并传输回到传输器系统210。
在传输器系统210处,来自接收器系统250的经调制信号由天线224接收、由接收器222调节、由解调器240来解调并由RX数据处理器242来处理以提取由接收器系统250传输的反向链路消息。处理器230接着确定将哪一预编码矩阵用于确定波束成形权重,接着处理所提取的消息。
现在参看图3,其说明无线通信系统300(例如CDMA、TDMA、FDMA、OFDM或OFDMA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300实现了待由基站302采用的最佳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方案的选择。基站302包含传输组件304,所述传输组件304有助于根据多个数据传输因素而对适当的传输方案进行调度,所述多个数据传输因素确切地说为上行链路负载(例如,给定无线通信系统内正请求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移动终端的数目)、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多播传输带宽及移动终端带宽接收能力。确切地说,例如较大上行链路负载可占用无线通信系统的总带宽的较大部分。因此,需要通过改变专用于相应多播及单播传输的带宽的量而有效地使用可用的系统带宽。传输组件304通过采用调度组件306而有助于选择适当的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方案。举例而言,调度组件306可有助于至少部分地基于多个数据传输因素而选择适当的多路复用传输方案。应了解,调度组件306可在传输的每一帧期间使用不同方案或可对于多个帧使用相同方案。调度器可使用时分多路复用方案、频分多路复用方案或所述两者。
现在参看图4,其说明无线通信系统400,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实现最佳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方案的选择。调度组件402可经由采用带宽监视组件404及上行链路负载监视组件406而有助于选择适当的传输方案。带宽监视组件404将通信系统400的带宽能力与和调度组件402相关联的移动终端的带宽能力进行比较。此外,上行链路负载监视组件406监视通信系统400内有多少移动终端正请求上行链路数据传输。上行链路负载监视组件406通过将上行链路负载值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而进一步确定上行链路负载是否超过所述预定阈值。随后调度组件402根据从带宽监视组件404及上行链路负载监视组件406返回的结果而采用合适的单播及多播多路复用传输方案。更确切地说,举例而言,调度组件402可基于由带宽监视组件404及上行链路负载监视组件406返回的值而确定应将移动终端的接收带宽能力的某一部分专用于多播传输。
现参看图5a,其展示第一方案500,所述第一方案提供根据一方面的多播传输。与基站相关联的调度器组件(未图示)可采用方案500,其中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与移动终端的接收带宽能力相同(例如,如502处所示的5Mhz),且上行链路负载(例如,正请求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移动终端的数目)小于预定阈值。在此实施例中,调度器组件可将专用带宽502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部分504、506或508专用于多播传输。
参看图5b,其展示第二方案510,所述第二方案提供根据另一方面的多播传输。确切地说,当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与移动终端的接收带宽能力相等但上行链路负载较重及/或大于预定阈值时,调度器组件(未图示)可使用如图5B中所示的第二方案510。在此实施例中,调度器组件可在预定持续时间(相关联帧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号)中使用专用带宽514的第一部分512以提供上行链路指派及成功传输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K)。其后,调度器组件可使用整个系统带宽(例如,5Mhz)而将所述帧的剩余持续时间用于执行多播传输。
现在参看图5c,其展示第三方案520,所述第三方案用于执行根据另一方面的多播传输。方案520可由与基地终端(base terminal)(未图示)相关联的调度器组件(未图示)使用以执行多播传输。例如,当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例如,15Mhz)大于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有些移动终端可具有5Mhz且其它移动终端可具有10Mhz)的接收带宽能力及多播带宽(例如,5Mhz)时,可采用方案520。当上行链路负载小于预定阈值时,调度器组件可使用时分多(TDM)址概念且将相关联帧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号专用于多播传输。然而,当上行链路负载大于预定阈值时,调度器组件将使用系统带宽524的第一部分522以提供上行链路指派及ACK/NAK传输。第一部分522的持续时间可对应于一帧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号。对于所述帧的剩余符号,调度器组件将使用分配给具有最低接收带宽能力(例如,5Mhz)的所有移动终端的频率部分526以执行多播传输。具有较高带宽(例如,10Mhz)的移动终端将与具有较小接收带宽的移动终端一样地使用较小部分526。然而,具有较高带宽的移动终端可使用其它部分528或530以执行单播传输。
现在将经由一连串动作而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各种方法。应理解及了解,本发明并不受动作次序的限制,因为根据本发明,有些动作以不同于本文中所展示及描述的次序的次序发生,及/或与其它动作同时发生。举例而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及了解,可替代地将方法表示为例如状态图中的一连串相关状态或事件。此外,可能并不需要所有所说明的动作来实施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现在参看图6,其说明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多路复用从基站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系统的单播及多播传输的方法600。方法600在602及604处开始,在基站处确定需要将数据传输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系统。在606处,确定无线通信系统的总下行链路传输带宽。随后,在608处,确定正请求上行链路传输的移动终端的数目,以评估总通信系统带宽中有多少带宽正由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系统到相应基站的上行链路请求所消耗。在610处,部分地将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与无线通信系统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系统的带宽接收能力进行比较以确定待采用的最佳单播及多播多路复用传输方案。在612处,确定在608处所计算的总上行链路负载值是否超过预定阈值。除610处的确定之外的612处的确定允许在614处选择适当的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方案。
现在参看图7,其说明实例方法700,所述实例方法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系统环境中多路复用从基站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系统的单播及多播传输。方法700在702及704处开始,确定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与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系统的上行链路传输请求相关联的上行链路负载。在706处,确定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是否等于无线通信系统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系统的带宽接收能力。如果在706处确定为“是”,则所述方法进行到708。在708处,将在704处所计算的上行链路负载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如果上行链路负载小于预定阈值,则方法进行到710。在710处,采用第一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方案。确切地说,例如,可在710处采用图5a中所描述的传输方案,其中专用系统带宽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部分504、506或508(其总量小于所有可用带宽的一半)可经分配以用于多播传输。应了解,系统带宽分配并不限于如图5a的实例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部分504、506及508。
如果706处的确定为“否”,则在712处采用第二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方案。举例而言,第二传输方案可类似于图5b中所说明的方案,其中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等于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系统的带宽接收能力,且上行链路负载超过预定阈值。在此实例中,可在预定持续时间中利用一帧的可用系统带宽的一小部分以提供经由单播传输的上行链路指派及ACK/NAK传输,且可利用所述帧的剩余可用带宽进行多播传输。
如果708处的确定为“否”,则在714处采用第三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方案。举例而言,第三传输方案可类似于图5c中所说明的方案,其中系统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大于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系统的带宽接收能力。当上行链路负载小于预定阈值时,采用时分多(TDM)址概念,其中帧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号专用于多播传输。然而,当上行链路负载大于预定阈值时,系统带宽的一小部分经由单播传播,用于提供上行链路指派及ACK/NAK传输。所述部分的持续时间可用于帧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号。对于帧的剩余符号,使用分配给具有最小带宽(例如,5Mhz)的所有移动终端以执行多播传输的频率部分。具有较高接收带宽(例如,10Mhz)的移动终端将与具有较小带宽(例如,5Mhz)的移动终端一样使用可用带宽的一小部分。然而,具有较高接收带宽的移动终端可使用可用带宽的其它部分以执行单播传输。
现在参看图8,其说明有助于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的系统800。系统800可包括用于确定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从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系统到网络的上行链路负载的模块802。应了解,上行链路负载可为表示请求从移动系统到网络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移动系统的数目的值。系统800可进一步包括用于选择适当的单播及多播多路复用方案的模块804。应了解,模块804可采用任何多路复用器选择方案,且确切地说可采用本文所描述的多路复用方案。
图9为根据本文所陈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提供无线通信环境中的其它扇区通信的终端或用户装置900的说明。终端900包含接收器902,所述接收器902接收来自(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接收天线的信号,且对所接收的信号执行典型动作(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转换等)并数字化经调节的信号以获得样本。解调器904可解调所述样本并将所接收的导引符号提供到处理器906。
处理器906可为专用于分析由接收器组件902接收的信息及/或产生由传输器914传输的信息的处理器。处理器906可为控制终端900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的处理器,及/或分析由接收器902接收的信息、产生供传输器914传输的信息并控制终端900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的处理器。处理器906可利用本文所描述的方法(包括参看图6及图7所描述的方法)中的任一者。
另外,终端900可包括传输控制组件908,其分析所接收的输入,包括成功传输的确认。可从服务扇区及/或相邻扇区接收确认(ACK)。确认可指示已成功接收先前传输并由接入点中的一者对其进行成功解码。如果未接收到确认,或如果接收到否定确认(NAK),则可重新发送所述传输。传输控制组件908可并入到处理器906中。应了解,传输控制组件908可包括传输控制码,所述传输控制码结合确认的接收而执行分析。
终端900可额外地包含存储器910,所述存储器910可操作地耦接到处理器906且可存储与传输、有效组的扇区、控制传输的方法、包含相关信息的查找表相关的信息,及存储与本文所描述的传输及有效组扇区相关的任何其它合适信息。将了解,本文所描述的数据存储(例如,存储器)组件可为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与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作为说明而非限制,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其充当外部高速缓存。作为说明而非限制,有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同步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速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接DRAM(SLDRAM)及直接Rambus RAM(DRRAM)。本系统及方法的存储器910是用以包含(而不限于)这些及任何其它合适类型的存储器。处理器906连接到符号调制器912及传输经调制信号的传输器914。
图10为根据各种方面的有助于通信环境中的其它扇区通信的系统1000的说明。系统1000包含具有接收器1010的接入点1002,接收器1010经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接收天线1006从一个或一个以上终端1004接收信号,并经由多个传输天线1008将信号传输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终端1004。终端1004可包括由接入点1002支持的那些终端,以及由相邻扇区支持的终端1004。在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中,可使用单组天线来实施接收天线1006及传输天线1008。接收器1010可从接收天线1006接收信息并可操作地与解调所接收信息的解调器1012相关联。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接收器1010可为(例如)基于MMSE的接收器,或用于分离出指派给其的终端的某一其它合适接收器。根据各种方面,可采用多个接收器(例如,每接收天线一个接收器),且这些接收器可彼此通信以提供对用户数据的经改进的估计。由处理器1014分析经解调的符号,所述处理器1014类似于上文关于图9所描述的处理器,且耦接到存储器1016,所述存储器1016存储与终端、与终端相关联的经指派资源及其类似物相关的信息。可由接收器1010及/或处理器1014共同处理每一天线的接收器输出。调制器1018可对信号进行多路复用以由传输器1020经传输天线1008将其传输到终端1004。
接入点1002进一步包含终端通信组件1022,其可为不同于或整合到处理器1014的处理器。终端通信组件1022可获得资源指派信息以用于由相邻扇区支持的终端。另外,终端通信组件1022可将指派信息提供到相邻扇区以用于由接入点1002支持的终端。可经由回程信令(backhaul signaling)提供指派信息。
基于关于所指派资源的信息,终端通信组件1022可指示(direct)对来自相邻扇区支持的终端的传输的检测,以及对所接收传输的解码。在接收对包进行解码所必需的指派信息之前,存储器1016可保存从终端接收的包。终端通信组件1022也可控制对指示成功接收且解码传输的确认的传输及接收。应了解,终端通信组件1022可包括传输分析码,所述传输分析码结合指派资源、识别用于软越区切换的终端、解码传输及其类似物而执行基于效用的控制。终端分析码可结合执行推断及/或概率确定及/或基于统计数据的确定(结合最佳化终端性能)而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
上文已描述的内容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实例。当然,出于描述前述方面的目的,不可能描述组件或方法的每一可能的组合,但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认识到,各种方面的另外组合及变更是可能的。因此,所描述的方面是用以包含属于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改变、修改及变化。此外,就在具体实施方式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术语“包括”而言,此术语用以以类似于术语“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用作过渡词时被解释的方式而包括。

Claims (26)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多播及单播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确定所述系统的上行链路负载;及
基于所述上行链路负载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的射频(RF)接收能力中的一者而选择多路复用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当可用系统下行链路带宽等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的接收能力时采用多个传输方案中的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系统的所述上行链路负载小于第一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采用所述多个传输方案中的第一传输方案,所述第一传输方案将可用系统下行链路带宽的一个或一个以上部分专用于多播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系统的所述上行链路负载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采用所述多个传输方案中的第二传输方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将帧的第一部分专用于上行链路指派及成功传输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K)中的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将帧的剩余带宽专用于多播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在检测到可用系统下行链路带宽大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的接收能力时采用第三传输方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系统的所述上行链路负载小于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利用时分复用(TDM)概念,及利用可用系统带宽的第一部分将帧的更多一个符号专用于多播传输,所述第一部分限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的接收带宽能力。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系统的所述上行链路负载大于所述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利用可用系统下行链路带宽的第一部分来提供上行链路指派及ACK/NAK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将剩余系统下行链路带宽的频率部分用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中的具有较小带宽接收能力的至少一者以接收多播传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将剩余系统下行链路带宽的所述频率部分用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中的具有较大带宽接收能力的至少一者以接收多播传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将可用系统下行链路带宽的一个或一个以上额外部分分配给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中的具有较大带宽接收能力的所述至少一者以执行单播传输。
17.一种设备,其包含:
监视组件,其监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负载;及
调度组件,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上行链路负载而选择适当的单播传输及多播传输多路复用传输方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所述调度组件进一步基于所述系统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的能力及所述系统的传输下行链路带宽中的一者而选择适当的传输方案。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所述监视组件进一步监视所述系统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的可用性及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的接收带宽。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一个分析组件,所述分析组件将所述系统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的所述可用性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的接收带宽进行比较。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所述调度组件至少部分地基于由所述分析组件确定的结果而选择适当的传输方案。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媒体,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以下动作:
确定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负载;及
基于所述上行链路负载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的射频(RF)接收能力中的一者而选择多路复用方案。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其进一步包含至少部分地基于将所述系统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的所述接收带宽能力进行比较而选择多个多路复用方案中的一者。
24.一种处理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以下动作:
确定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负载;
确定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的接收带宽能力;及
基于所述上行链路负载及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的接收带宽能力中的至少一者而选择多路复用方案。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处理器,其进一步包含至少部分地基于将所述系统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终端的所述接收带宽能力进行比较而选择至少三个多路复用方案中的一者。
26.一种设备,其包含:
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负载的装置;及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上行链路负载及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系统的RF接收能力而选择适当的单播传输及多播传输多路复用方案的装置。
CNA2007800047078A 2006-02-08 2007-02-08 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的方法 Pending CN1013798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7173506P 2006-02-08 2006-02-08
US60/771,735 2006-02-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9864A true CN101379864A (zh) 2009-03-04

Family

ID=38024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047078A Pending CN101379864A (zh) 2006-02-08 2007-02-08 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576806B2 (zh)
EP (1) EP1982552A1 (zh)
JP (1) JP2009526496A (zh)
KR (2) KR20080100239A (zh)
CN (1) CN101379864A (zh)
AR (1) AR059413A1 (zh)
TW (1) TW200746710A (zh)
WO (1) WO200709291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7401A (zh) * 2010-10-27 2011-0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48037A1 (en) * 2006-04-19 2007-10-25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 hopping in a broadcast network
US8243693B2 (en) * 2006-08-01 2012-08-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roadcast pilot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474754B (zh) * 2007-08-13 2015-09-09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链路资源的改进分配
JP5241846B2 (ja) * 2007-10-23 2013-07-17 コニンクリーケ・ケイピーエヌ・ナムローゼ・フェンノートシャップ 終端端末のグループの同期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8295219B2 (en) * 2008-01-02 2012-10-23 Cisco Technology, Inc. Mechanism for wireless multicast
JP5189046B2 (ja) * 2009-01-21 2013-04-2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
KR101238193B1 (ko) * 2011-02-07 2013-02-28 주식회사 티브로드한빛방송 교환 가능형 제한수신 시스템에서의 멀티캐스트 대역폭 조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2148331A1 (en) * 2011-04-29 2012-11-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cheduling of delay-sensitive traffic
US20150146012A1 (en) * 2013-11-27 2015-05-28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Video presentation quality displa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160101778A (ko) 2015-02-17 2016-08-26 주식회사 엘지유플러스 셀 내 실시간 방송서비스 장치 및 그 실시간 방송서비스 방법
WO2018235025A1 (en) * 2017-06-22 2018-12-27 Reliance Jio Infocomm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VERSE INTERROGATION EVALUATION
WO2019173961A1 (en) * 2018-03-13 2019-09-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quence selection techniques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CN113302900B (zh) * 2019-01-17 2023-08-01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传输方案确定
US11792813B2 (en) * 2021-04-01 2023-10-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transmission of semi-persistent scheduled group common downlink signal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1735A (en) * 1995-12-08 1998-02-24 Multipoint Network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rbitrating access of plural bidding devices to a central device using a goal index
US6115390A (en) * 1997-10-14 2000-09-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Bandwidth reservation and collision resolution method for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here remote hosts send reservation requests to a base station for randomly chosen minislots
US6885630B2 (en) * 2001-01-03 2005-04-26 At&T Corp. Combined simulcasting and dedicated ser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DE10138079B4 (de) 2001-08-03 2004-02-12 Biedermann Motech Gmbh Platzhalter mit veränderbarer axialer Länge
JP2003060644A (ja) * 2001-08-15 2003-0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帯域制御回路及び端末局装置並びに帯域制御方法
US20030128659A1 (en) * 2002-01-09 2003-07-1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existence of OFDM and DSSS/CCK stations in a WLAN
JP3782365B2 (ja) * 2002-03-14 2006-06-0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帯域制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2004159017A (ja) * 2002-11-05 2004-06-03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に用いて好適な無線局
US7400889B2 (en) * 2003-04-01 2008-07-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calable quality broadcast service in a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3853812B2 (ja) * 2003-07-31 2006-12-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制御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KR100621955B1 (ko) 2003-07-31 2006-09-13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도코모 무선 제어 장치 및 이동 통신 방법
EP1528832B1 (en) * 2003-11-03 2014-01-08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a set of data, radio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wireless station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WO2006062428A1 (en) * 2004-11-29 2006-06-15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subscribers of different bandwidths
CN103731924B (zh) * 2005-01-18 2017-03-01 夏普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以及接收装置
WO2007074371A2 (en) * 2005-12-27 2007-07-05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frequency domain multiplexed multicast and unicast transmission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7401A (zh) * 2010-10-27 2011-0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方法和系统
WO2012055299A1 (zh) * 2010-10-27 2012-05-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123918A (ko) 2010-11-25
AR059413A1 (es) 2008-04-09
JP2009526496A (ja) 2009-07-16
WO2007092918A1 (en) 2007-08-16
US20070183353A1 (en) 2007-08-09
EP1982552A1 (en) 2008-10-22
KR20080100239A (ko) 2008-11-14
US8576806B2 (en) 2013-11-05
TW200746710A (en) 2007-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9864A (zh) 多路复用单播及多播传输的方法
CN102781070B (zh) 用于 e-utra 的广播信道
CN103997363B (zh) 用于针对采用混合式自动请求的多输入多输出单码字设计的秩步降的装置
CN101507197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快速接入的设备和方法
CN101449620B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高效信道结构
CN102484569B (zh) 具有减少的反馈延迟的无线通信
KR102094287B1 (ko) 셀 내의 주파수 집적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1233776B (zh) 替代指派确认消息的链路指派消息
CN102113376B (zh)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处理测量间隙的方法和装置
RU2486680C2 (ru)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и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ый способ мультиплексирования каналов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CN102781113B (zh) 传送和接收用于随机接入的响应的方法
CN101652954B (zh) 基站装置、移动台、无线通信系统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0593354C (zh) 用于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25543A (zh) 用于ecc中的多传输时间区间准予支持的重复下行链路准予设计
CN101375541A (zh) 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设备和方法
EP2498560B1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sending uplink feedback information
CN102447538A (zh)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4641577A (zh) 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81989A (zh) 可靠地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
CN102124681A (zh) Pusch上的周期性pucch发射
JP2012503440A (ja)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リソース割当て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2415195A (zh) 用于多载波无线通信的半持久调度
RU2421920C2 (ru) Надежный запрос ресурсов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CN101682919A (zh) 基站装置、移动台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3037522A (zh) 下行链路复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837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2837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