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1461A - 接收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接收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1461A
CN101371461A CNA2007800028382A CN200780002838A CN101371461A CN 101371461 A CN101371461 A CN 101371461A CN A2007800028382 A CNA2007800028382 A CN A2007800028382A CN 200780002838 A CN200780002838 A CN 200780002838A CN 101371461 A CN101371461 A CN 1013714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signal
output
acceptance division
receiv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28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1461B (zh
Inventor
西村大介
尾关浩明
不破义雄
堂元一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71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1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1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14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04B7/0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selecting best antenna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04B7/0877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switching off a diversity branch, e.g. to save p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接收装置具备第一接收部、第二接收部、以及控制部。第一接收部具有:第一高频放大器,其放大并输出从第一天线端子供给的信号;第一局部发送器,其输出第一振荡信号;以及第一混频器,其使用第一振荡信号对从第一高频放大器输出的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输出。第二接收部具有:第二高频放大器,其放大并输出从第二天线端子供给的信号;第二局部发送器,其输出第二振荡信号;以及第二混频器,其使用第二振荡信号对从第二高频放大器输出的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输出。控制部切换使第一接收部工作且使第二接收部工作的分集接收模式和使第一接收部工作且不使第二接收部工作的单一接收模式。在单一接收模式中,控制部使第一混频器使用第二振荡信号对从第一高频放大器输出的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输出。该接收装置具有高接收品质。

Description

接收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收期望频率的信号的接收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图3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的接收装置1的框图。接收装置1具备第一接收部2和第二接收部3。第一接收部2具有:第一天线端子4;第一高频放大器5,其具有与第一天线端子4连接的输入端;第一混频器6,其具有与第一高频放大器5的输出端连接的一个输入端;以及第一局部振荡器7,其与第一混频器6的另一输入端连接。第二接收部3具有:第二天线端子8;第二高频放大器9,其具有与第二天线端子8连接的输入端;第二混频器110,其具有与第二高频放大器9的输出端连接的一个输入端;以及第二局部振荡器111,其与第二混频器110的另一输入端连接。
在由于因移动接收导致衰落的影响等而造成接收状态比规定电平差时,现有的接收装置1变成使用第一接收部2和第二接收部3这两者来接收信号的分集接收模式。在接收状态稳定且比规定电平好时,现有的接收装置1变成使用第一接收部2和第二接收部3中的任意一个来接收信号的单一接收模式。由此,接收装置1在因移动接收造成接收状态差时也能够确保高灵敏度,且在接收状态好时,能够关闭一个接收部,从而能够降低消耗的电力。
在使用接收装置1的第一接收部2的单一接收模式中,第一混频器6使用从第一局部振荡器7输出的振荡信号将来自第一天线端子4的期望频率的信号变换为中频信号。会有在振荡频率和期望频率的和或者差的规定范围内的邻近频率的干扰信号从第一天线端子4被输入的情况。这时,如果不能充分确保第一高频放大器5和第一局部振荡器7的隔离,则会产生在第一高频放大器5中干扰信号和从第一局部振荡器7辐射的振荡频率的噪声混合,产生接近期望频率的失真信号,从而接收质量恶化的问题。
最近强烈希望接收装置1的小型化,第一接收装置2和第二接收装置3被模块化在小型多层基板上,或被集成在小型半导体封装内。因此,确保第一高频放大器5和第一局部振荡器7的隔离变得困难,容易产生上述问题。
图4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另一现有的接收装置101的框图。接收装置101具备第一接收部102和第二接收部103。第一接收部102具有:第一天线端子104;第一高频放大器105,其具有与第一天线端子104连接的输入端;第一混频器106,其具有与第一高频放大器105的输出端连接的一个输入端;以及第一局部振荡器107,其与第一混频器106的另一输入端连接。第二接收部103具有:第二天线端子108;第二高频放大器109,其具有与第二天线端子108连接的输入端;第二混频器10,其具有与第二高频放大器109的输出端连接的一个输入端;以及第二局部振荡器11,其与第二混频器10的另一输入端连接并且也与第一混频器106的另一输入端连接。
在使用第一接收部102和第二接收部103接收信号的分集接收模式中,第一混频器106使用从第一局部振荡器107输出的振荡信号对从高频放大器105输入的信号进行频率变换,第二混频器110使用从第一局部振荡器107输出的振荡信号对从高频放大器109输入的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在第二接收部103中,因与接收部102共用第一局部振荡器107,因此,能够切断第二局部振荡器111的电源,从而能够降低接收装置101的分集接收模式中消耗的电力。
在接收装置101中,会有在振荡频率和期望频率的和或者差的规定范围内的邻近频率的干扰信号从第一天线端子104被输入的情况。这时,如果不能充分确保第一高频放大器105和第一局部振荡器107的隔离,则存在第一高频放大器105中,干扰信号和从第一局部振荡器107辐射的振荡频率的噪声混合,产生接近期望频率的失真信号,从而接收质量恶化的问题。
最近强烈希望接收装置101的小型化,第一接收装置102和第二接收装置103在小型多层基板上被模块化,或被集成在小型半导体封装内。因此,确保第一高频放大器105和第一局部振荡器107的隔离变得困难,容易产生上述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1302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接收装置具备第一接收部、第二接收部、以及控制部。第一接收部具有:第一高频放大器,其放大并输出从第一天线端子供给的信号;第一局部发送器,其输出第一振荡信号;以及第一混频器,其使用第一振荡信号对从第一高频放大器输出的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输出。第二接收部具有:第二高频放大器,其放大并输出从第二天线端子供给的信号;第二局部发送器,其输出第二振荡信号;以及第二混频器,其使用第二振荡信号对从第二高频放大器输出的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输出。控制部切换使第一接收部工作且使第二接收部工作的分集接收模式和使第一接收部工作且不使第二接收部工作的单一接收模式。在单一接收模式中,控制部使第一混频器使用第二振荡信号对从第一高频放大器输出的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输出。
该接收装置具有高接收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接收装置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接收装置的框图。
图3是现有的接收装置的框图。
图4是另一现有的接收装置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    接收装置
15    第一接收部
18    第二接收部
20    第一天线端子
21    第一高频放大器
22    第一混频器
26    第一局部振荡器
28    第二天线端子
29    第二高频放大器
30    第二混频器
34    第二局部振荡器
38    合成部
112   接收装置
115   第一接收部
118   第二接收部
120   第一天线端子
121   第一高频放大器
122   第一混频器
126   第一局部振荡器
128   第二天线端子
129   第二高频放大器
130   第二混频器
134   第二局部振荡器
138   合成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接收装置12的电子设备1001的框图。接收装置12具备第一天线元件13、第二天线元件16、第一输入滤波器14、第二输入滤波器17、第一接收部15、第二接收部18、以及解调电路19。解调电路19由LSI构成。第一天线元件13接收具有多个频道的电视/广播播放波。第一滤波器14的输入端14A连接有第一天线元件13。第一滤波器14的输出端14B与第一接收部15连接,第一接收部15从多个频道中选择期望频率的特定频道。第二天线端子16接收具有多个频道的电视/广播播放波。第二输入滤波器17的输入端17A连接有第二天线元件16。第二输入滤波器17的输出端17B与第二接收部18连接,第二接收部16从多个频道中选择期望频率的特定频道。第一接收部15的第一输出端子25和第二接收部18的第二输出端子33与解调电路19连接。接收装置12能够切换用第一接收部15和第二接收部18接收期望频率的信号的分集接收模式与用第一接收部15和第二接收部18中任一个接收期望频率的信号的单一接收模式。电子设备1001具备:接收装置12;信号处理部51,其具有与解调电路19的输出端19B连接的输入端51A;以及显示部52,其与信号处理部51的输出端51B连接。第一天线元件13和第二天线元件16的指向性等特性也可不同。
说明第一接收部15的结构。第一天线端子20与第一输入滤波器14的输出端14B连接,即构成为经由第一输入滤波器14与第一天线元件13耦合。第一天线端子20与具有晶体管电路的第一高频放大器21的输入端21A连接,第一高频放大器21的输出端21B与第一混频器22的第一输入端22A连接。第一局部振荡器26输出的振荡信号被输入到第一分频器27的输入端27A,其频率被第一分频器27分频,并被供给到第一混频器22的第二输入端22C。第一混频器22使用输入到第二输入端22C的振荡信号,将从第一输入端22A输入的期望频率的信号变换为例如500kHz频带的中频信号并从输出端22B输出。第一混频器22的输出端22B被输入到第一限带滤波器23的输入端23A。第一限带滤波器23的输出端23B连接有第一中频放大器24的输入端24A。第一中频放大器24的输出端24B与第一输出端子25连接。
说明第二接收部18的结构。第二天线端子28与第二输入滤波器17的输出端17B连接,即构成为经由第二输入滤波器17与第二天线元件16耦合。第二天线端子28与具有晶体管电路的第二高频放大器29的输入端29A连接,第二高频放大器29的输出端29B与第二混频器30的第一输入端30A连接。第二局部振荡器34输出的振荡信号被输入到第二分频器35的输入端35A,其频率被第二分频器35分频,并被供给到第二混频器30的第二输入端30C。第二混频器30使用输入到第二输入端30C的振荡信号,将从第一输入端30A输入的期望频率的信号变换为例如500kHz频带的中频信号并从输出端30B输出。第二混频器30的输出端30B被输入到第二限带滤波器31的输入端31A。第二限带滤波器31的输出端31B连接有第二中频放大器32的输入端32A。第二中频放大器32的输出端32B与第二输出端子33连接。
与第一局部振荡器26相比,第二局部振荡器34与第一高频放大器21具有较大的隔离。此外,与第二局部振荡器34相比,第一局部振荡器26与第二高频放大器29具有较大的隔离。
解调电路19具有:第一解调部39,其具有与第一接收部15的输出端子25连接的输入端39A;第二解调部40,其具有与第二接收部18的第二输出端子33连接的输入端40A;合成部38,其与第一解调部39的输出端39B和第二解调部40的输出端40B连接;以及控制部53,其控制合成部38、第一开关36和第二开关37。第一解调部39解调第一接收部15输出的信号并输出解调信号。第二解调部40解调第二接收部18输出的信号并输出解调信号。合成部38合成解调部39、40输出的解调信号并输出给信号处理部51。信号处理部51处理合成部38输出的信号,显示部52根据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图像和声音。
在第一局部振荡器26和第一分频器27之间连接有第一开关36。第一开关36切换从第一局部振荡器26输出的振荡信号和从第二局部振荡器34输出的振荡信号,并选择性地供给到第一分频器27的输入端27A。第二局部振荡器34和第二分频器35之间连接有第二开关37。第二开关37在第一分频器27的输入端27A和第二分频器35的输入端35A之间切换并选择性地供给从第二局部振荡器34输出的振荡信号。
以下,说明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12的电子设备1001的工作。
控制部53检测表示从合成部38的输出端38B输出的解调信号的载波噪声比(Carrier To Noise(CN)比)或位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等接收状态的参数。
在被检测出的参数表示接收状态比规定电平差时,控制部53使合成部38合成第一接收部15输出的信号和第二接收部18输出的信号,并供给到信号处理部51,接收装置12变成使第一接收部15和第二接收部18两者都工作的分集接收模式。在该分集接收模式中,控制部53控制开关36、37,将从第一局部振荡器26输出的振荡信号供给到第一分频器27,将从第二局部振荡器34输出的振荡信号供给到第二分频器35。因此,第一混频器22使用从第一局部振荡器26输出的振荡信号对从第一高频放大器21输出的信号进行频率变换,第二混频器30使用从第二局部振荡器34输出的振荡信号对从第二高频放大器29输出的信号进行频率变换。
在被检测出的参数表示接收状态比规定电平好时,控制部53使合成部38将第一接收部15输出的信号供给到信号处理部51,而不使第二接收部18输出的信号供给到信号处理部51,接收装置12变成单一接收模式。在该单一接收模式中,控制部53控制开关36、37,将从第二局部振荡器34输出的振荡信号供给到第一分频器27。因此,第一混频器22使用从第二局部振荡器34输出的振荡信号对从第一高频放大器21输出的信号进行频率变换。进而,在该单一接收模式中,控制部53关闭第一局部振荡器26,及第二接收部18的除第二局部振荡器34以外的结构部分如第二高频放大器29、第二分频器35、第二混频器30、第二中频放大器32,从而能够降低接收装置12消耗的电力。
第二局部振荡器34和第一高频放大器21分别存在于互不相同的第一接收部15和第二接收部18中。与第一局部振荡器26相比,第二局部振荡器34能够确保与第一高频放大器21较大的隔离。在使第一接收部15工作而不使第二接收部18工作的单一接收模式中,即使在第二局部振荡器34的振荡信号的频率与期望频率的和或差的规定范围内的频率的干扰信号从第一输入端子20被输入,在第一高频放大器21中,也能够抑制该干扰信号和从第二局部振荡器34辐射的振荡信号的频率的噪声混合。其结果,抑制了第一高频放大器21中产生接近期望频率的失真信号,从而能够提高接收装置12的接收品质。
基于接收的期望频率Fd及其频带宽度Bw、从第一混频器22输出的中频IF、以及第一分频器27的分频比N,局部振荡器34的振荡信号的频率FO以下式表示。
FO=N×(Fd±IF)
此时,干扰信号的频率FI由以下表示。
FI=N×(Fd±IF)±Fd±Bw/2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12中,频率FI的干扰信号即使被从第一天线端子20输入,也能够抑制第一高频放大器21中产生接近期望频率的失真信号。
该干扰信号的产生源是具备接收装置12的电子设备1001中的其他电路,但是干扰信号的产生源也可是其他电子设备。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12中,即使在使第一接收部15工作且不使第二接收部18工作的单一接收模式中,在期望频率是在干扰信号的频率与振荡信号的频率的差的规定范围外的频率时,来自第一天线端子20的干扰信号也不会使失真信号产生。因此此时,控制部53可控制开关36、37,将来自第一局部振荡器26的振荡信号供给到第1混频器22,并关闭第二局部振荡器34。由此,在期望频率是在干扰信号的频率与振荡信号的频率的差的规定范围外的频率时,来自局部发送器的振荡信号不通过接收部15、18之间,因此能够抑制振荡信号辐射到接收装置12的外部。
此外,第一输入滤波器14衰减在振荡信号的频率和期望频率的和或差的规定范围内的频率的干扰信号,优选是声表面波。通过用第一输入滤波器14使干扰信号衰减,抑制了第一高频放大器21中产生接近期望频率的失真信号,能够进一步提高接收装置12的接收品质。
接收装置12可切换使第一接收部15工作而不使第二接收部18工作的第一单一接收模式和使第二接收部18工作而不使第一接收部15工作的第二单一接收模式。在第二单一接收模式中,第二混频器30使用从第一局部振荡器26输出的振荡信号对来自第二天线端子28的信号进行频率变换。该结构,在单一接收模式中,使用接收灵敏度更高的接收部来接收信号,因此能够提高接收品质。
第一接收部15及第二接收部18分别形成在单个的集成电路15A、18A上。或者第一接收部15及第二接收部18也可形成在一个集成电路12A上。由此,接收装置12的小型化、低成本化成为可能。
另外,说明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12为接收电视/广播播放波的接收装置的情况,但是本发明的接收装置也适用于手机用无线装置、GPS、WLAN、Bluetooth等高频信号接收装置。接收装置12能够用于具有高接收品质,搭载在汽车上的电视或携带终端等电子设备上。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12具备分频器27、37,但也并非必备不可。
(第二实施方式)
图2是具备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接收装置112的电子设备1002的框图。接收装置112具备第一天线元件113、第二天线元件116、第一输入滤波器114、第二输入滤波器117、第一接收部115、第二接收部118、以及解调电路119。解调电路119由LSI构成。第一天线元件113接收具有多个频道的电视/广播播放波。第一滤波器114的输入端114A连接有第一天线元件113。第一滤波器114的输出端114B与第一接收部115连接,第一接收部115从多个频道中选择期望频率的特定频道。第二天线元件116接收具有多个频道的电视/广播播放波。第二输入滤波器117的输入端117A连接有第二天线元件116。第二输入滤波器117的输出端117B与第二接收部118连接,第二接收部118从多个频道中选择期望频率的特定频道。第一接收部115的第一输出端子125和第二接收部118的第二输出端子133与解调电路119连接。接收装置112能够切换用第一接收部115和第二接收部118接收期望频率的信号的分集接收模式与用第一接收部115接收期望频率的信号的单一接收模式。电子设备1002具备:接收装置112;信号处理部151,其具有与解调电路119的输出端119B连接的输入端151A;以及显示部152,其与信号处理部151的输出端151B连接。第一天线元件113和第二天线元件116的指向性等特性也可不同。
说明第一接收部115的结构。第一天线端子120与第一输入滤波器114的输出端114B连接,即构成为经由第一输入滤波器114与第一天线元件113耦合。第一天线端子120与具有晶体管电路的第一高频放大器121的输入端121A连接,第一高频放大器121的输出端121B与第一混频器122的第一输入端122A连接。第一局部振荡器126输出的振荡信号被输入到第一分频器127的输入端127A,其频率被第一分频器127分频,并被供给到第一混频器122的第二输入端122C。第一混频器122使用输入到第二输入端122C的振荡信号,将从第一输入端122A输入的期望频率的信号变换为例如500kHz频带的中频信号并从输出端122B输出。第一混频器122的输出端122B被输入到第一限带滤波器123的输入端123A。第一限带滤波器123的输出端123B连接有第一中频放大器124的输入端124A。第一中频放大器124的输出端124B与第一输出端子125连接。
说明第二接收部118的结构。第二天线端子128与第二输入滤波器117的输出端117B连接,即构成为经由第二输入滤波器117与第二天线元件116耦合。第二天线端子128与具有晶体管电路的第二高频放大器129的输入端129A连接,第二高频放大器129的输出端129B与第二混频器130的第一输入端130A连接。第二局部振荡器134输出的振荡信号被输入到第二分频器135的输入端135A,其频率被第二分频器135分频,并被供给到第二混频器130的第二输入端130C。第二混频器130使用输入到第二输入端130C的振荡信号,将从第一输入端130A输入的期望频率的信号变换为例如500kHz频带的中频信号并从输出端130B输出。第二混频器130的输出端130B被输入到第二限带滤波器131的输入端131A。第二限带滤波器131的输出端131B连接有第二中频放大器132的输入端132A。第二中频放大器132的输出端132B与第二输出端子133连接。
与第一局部振荡器126相比,第二局部振荡器134与第一高频放大器121具有较大的隔离。此外,与第二局部振荡器134相比,第一局部振荡器126与第二高频放大器129具有较大的隔离。
解调电路119具有:第一解调部139,其具有与第一接收部115的输出端子125连接的输入端139A;第二解调部140,其具有与第二接收部118的第二输出端子133连接的输入端140A;合成部138,其与第一解调部139的输出端139B和第二解调部140的输出端140B连接;以及控制部153,其控制合成部138、第一开关136和第二开关137。第一解调部139解调第一接收部115输出的信号并输出解调信号。第二解调部140解调第二接收部118输出的信号并输出解调信号。合成部138合成解调部139、140输出的解调信号并输出给信号处理部151。信号处理部151处理合成部138输出的信号,显示部152根据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图像和声音。
在第一局部振荡器126和第一分频器127之间连接有开关136。开关136切换是将从第一局部振荡器126输出的振荡信号供给到第一混频器122和第二混频器130,还是只供给到第一混频器122且不供给到第二混频器130。即,开关136切换是将从第一局部振荡器126输出的振荡信号供给到第一分频器127和第二分频器135,还是只供给到第一分频器127且不供给到第二分频器135。在第二局部振荡器134和第二分频器135之间连接有开关137。开关137将从第一局部振荡器126输出的振荡信号和从第二局部振荡器134输出的振荡信号选择性地供给到第二混频器130。即,开关137将从第一局部振荡器126输出的振荡信号和从第二局部振荡器134输出的振荡信号选择性地供给到第二分频器135。
在使第一接收部115和第二接收部118两者都工作来接收期望频率的信号的分集接收模式中,第一混频器122和第二混频器130都使用从第一局部振荡器126输出的振荡信号对各个输入的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在第二接收部118中,通过关闭第二局部振荡器134的电源来降低消耗的电力。
在接收装置112中,会有在局部振荡器126的振荡信号的频率和期望频率的和或者差的规定范围内的频率的干扰信号从第一天线端子120被输入的情况。这时,如果不能充分确保第一高频放大器121和第一局部振荡器126的隔离,则会有在第一高频放大器121中其干扰信号和从第一局部振荡器126辐射的振荡信号的频率的噪声混合,产生接近期望频率的失真信号的情况。在该干扰信号的频率中,设定第一输入滤波器114的信号衰减量比第二输入滤波器117的信号衰减量大。由此,在分集接收模式中,能够抑制干扰信号被输入到第一高频放大器121中。第一输入滤波器114优选是衰减干扰信号的声表面波滤波器。作为第二输入滤波器117使用低温共烧陶瓷(LTCC)滤波器或离散滤波器。此外,第一输入滤波器114和第二输入滤波器117可都为声表面波滤波器,也可都为LTCC滤波器或离散滤波器。由此,在第一高频放大器121中,能够抑制干扰信号和从第一局部振荡器126辐射的振荡信号的频率的噪声混合。其结果,抑制了第一高频放大器121中产生接近期望频率的失真信号,从而能够提高接收装置112的接收品质。
基于接收的期望波的频率Fdx、期望波的接收频带宽度Bw、从第一混频器122输出的中频IFy、以及第一分频器127的分频比Nz,局部振荡器126的振荡信号的频率FO以下式表示。
FO=Nz×(Fdx±IFy)
此时,干扰信号的频率FI用下式表示。
FI=Nz×(Fdx±IFy)±Fdx±Bw/2
通过在频率FI中具有比第二输入滤波器117大的衰减量的第一输入滤波器114,能够抑制频率FI的干扰信号被输入到第一高频放大器121中。其结果,抑制了第一高频放大器121中产生接近期望频率的失真信号。
该干扰信号的产生源是具备接收装置112的电子设备1002中的其他电路,但干扰信号的产生源也可是其他电子设备。
第一输入滤波器114也可内置在第一接收部115内。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接收装置112的小型化。
第一接收部115及第二接收部118分别形成在单个的集成电路115A、118B上。或者第一接收部115及第二接收部118也可形成在一个集成电路112A上。由此,接收装置112的小型化、低成本化成为可能。
另外,说明了第二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112为接收电视/广播播放波的接收装置的情况,但是本发明的接收装置也适用于手机用无线装置、GPS、WLAN、Bluetooth等高频信号接收装置。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112具备分频器127、137,但也并非必备不可。
工业利用可能性
接收装置112具有高接收品质,能够用于搭载在汽车上的电视和携带终端等电子设备上。

Claims (18)

1、一种接收装置,其具备:
第一接收部,其具有:
第一天线端子,其由接收期望频率的信号的第一天线元件耦合而构成;
第一高频放大器,其放大并输出从所述第一天线端子供给的信号;
第一局部发送器,其输出第一振荡信号;以及
第一混频器,其使用所述第一振荡信号对从第一高频放大器输出的所述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输出,
第二接收部,其具有:
第二天线端子,其由接收所述期望频率的所述信号的第二天线元件耦合而构成;
第二高频放大器,其放大并输出从所述第二天线端子供给的信号;
第二局部发送器,其输出第二振荡信号;以及
第二混频器,其使用所述第二振荡信号对从第二高频放大器输出的所述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输出,
合成部,其合成所述第一混频器输出的所述信号和所述第二混频器输出的所述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工作为:
切换使所述第一接收部工作且使所述第二接收部工作的分集接收模式和使所述第一接收部工作且不使所述第二接收部工作的第一单一接收模式,
在所述第一单一接收模式中,使所述第一混频器使用所述第二振荡信号对从所述第一高频放大器输出的所述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天线元件中输入有干扰信号,
所述控制部的工作为:
在所述第一单一接收模式中,在所述期望频率为在所述干扰信号的频率和所述第二振荡信号的频率的差的规定范围内的频率时,使所述第一混频器使用所述第二振荡信号对从所述第一高频放大器输出的所述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输出,
在所述第一单一接收模式中,在所述期望频率为在所述干扰信号的所述频率和所述第二振荡频率的差的规定范围外的频率时,使所述第一混频器使用所述第一振荡信号对从所述第一高频放大器输出的所述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的工作为:
切换所述分集接收模式、所述第一单一接收模式、和使所述第二接收部工作且不使所述第一接收部工作的第二单一接收模式,
在所述第二单一接收模式中,使所述第二混频器使用所述第一振荡信号对从所述第二高频放大器输出的所述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天线元件中,输入有在所述第一振荡信号的频率和所述期望频率的和或差的规定范围内的频率的干扰信号,
所述接收装置还具备第一输入滤波器,所述第一输入滤波器连接在所述第一天线元件和所述第一高频放大器之间,并使所述干扰信号衰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输入滤波器为声表面波滤波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还具备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接收部及所述第二接收部的单个集成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还具备形成有所述第一接收部及所述第二接收部的集成电路。
8、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以及
信号处理部,其处理所述合成部输出的信号。
9、一种接收装置,其具备:
第一接收部,其具有:
第一天线端子,其由接收期望频率的信号的第一天线元件耦合而构成;
第一高频放大器,其放大并输出从所述第一天线端子供给的信号;
第一局部发送器,其输出第一振荡信号;以及
第一混频器,其使用所述第一振荡信号对从第一高频放大器输出的所述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输出,
第一输入滤波器,其连接在所述第一天线元件和所述第一高频放大器之间,
第二接收部,其具有:
第二天线端子,其由接收所述期望频率的所述信号的第二天线元件耦合而构成;
第二高频放大器,其放大并输出从所述第二天线端子供给的信号;
第二局部发送器,其输出第二振荡信号;以及
第二混频器,其使用所述第二振荡信号对从第二高频放大器输出的所述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输出,
合成部,其合成所述第一混频器输出的所述信号和所述第二混频器输出的所述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工作为:
切换使所述第一接收部工作且使所述第二接收部工作的分集接收模式和使所述第一接收部工作且不使所述第二接收部工作的第一单一接收模式,
在所述分集接收模式中,使所述第一混频器使用所述第一振荡信号对从所述第一高频放大器输出的所述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输出,且使所述第二混频器使用所述第一振荡信号对从所述第二高频放大器输出的所述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并输出,
在所述第一天线元件中输入有在所述第一振荡信号的频率和所述期望频率的和或差的规定范围内的频率的干扰信号,
所述第一输入滤波器衰减所述干扰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输入滤波器由声表面波滤波器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其还具备第二输入滤波器,所述第二输入滤波器连接在所述第二天线元件和所述第二高频放大器之间,
在所述干扰信号的所述频率中,所述第一输入滤波器的信号衰减量比所述第二输入滤波器的信号衰减量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输入滤波器由声表面波滤波器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输入滤波器由低温共烧陶瓷滤波器或离散滤波器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输入滤波器内置在所述第一接收部内。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其还具备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接收部及所述第二接收部的单个集成电路。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其还具备形成有所述第一接收部及所述第二接收部的集成电路。
17、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
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以及
信号处理部,其处理所述合成部输出的信号。
18、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
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装置;以及
信号处理部,其处理所述合成部输出的信号。
CN2007800028382A 2006-12-15 2007-11-21 接收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14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8112/2006 2006-12-15
JP2006338112 2006-12-15
JP2006338111 2006-12-15
JP338111/2006 2006-12-15
PCT/JP2007/072499 WO2008072451A1 (ja) 2006-12-15 2007-11-21 受信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1461A true CN101371461A (zh) 2009-02-18
CN101371461B CN101371461B (zh) 2012-08-29

Family

ID=39511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283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1461B (zh) 2006-12-15 2007-11-21 接收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45173B2 (zh)
EP (1) EP1968211A4 (zh)
JP (1) JP4655153B2 (zh)
CN (1) CN101371461B (zh)
BR (1) BRPI0707362A2 (zh)
WO (1) WO200807245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1434A (zh) * 2012-12-21 2015-08-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分集模式中具有共享本振信号的分集接收机
CN105071775A (zh) * 2015-07-06 2015-11-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一种实时自动相位补偿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43142B2 (ja) * 2010-03-15 2012-10-10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周波数変換装置及び周波数変換方法
US9118424B2 (en) * 2010-04-15 2015-08-25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Optical network unit (ONU) having controllable optical outpu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optical output of an ONU
CN104838601B (zh) * 2012-12-07 2018-05-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分集接收装置和分集接收方法
US9344270B2 (en) 2013-03-14 2016-05-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ase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for non-continuous local oscillator generator
EP2822185B1 (en) * 2013-07-01 2021-06-16 Nxp B.V. A distributed radio system
US10578773B2 (en) * 2013-11-29 2020-03-03 Kaneka Corporation Optical resin composition and film
US9531528B1 (en) * 2015-09-23 2016-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hip TX beamforming for per-packet switching without LO phase alignment circuitr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9652B2 (ja) * 1979-06-02 1984-05-08 郵政省電波研究所長 コヒ−レント周波数ダイバ−シチ受信方式
ATE63021T1 (de) * 1985-09-17 1991-05-15 Siemens Ag Nachrichtenuebertragungssystem fuer elektromagnetische wellen.
JP2845825B2 (ja) * 1996-08-14 1999-01-13 静岡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選択呼出受信機
JP3199039B2 (ja) * 1998-11-02 2001-08-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消費電力低減回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装置並びに無線通信装置における消費電力低減方法
JP3737325B2 (ja) * 1999-10-15 2006-01-18 株式会社東芝 受信装置
US6678508B1 (en) 2000-02-07 2004-01-13 Ericsson Inc. Power conservation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two receivers
DE10115053A1 (de) * 2001-03-27 2002-10-24 Bosch Gmbh Rober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Unterdrückung von Multipath-Störungen bei einem Empfänger für elektromagnetische Wellen
US7929985B2 (en) * 2003-05-01 2011-04-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ple antenna receiver
JP2005130279A (ja) * 2003-10-24 2005-05-19 Sharp Corp 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用チューナ
JP2006203653A (ja) * 2005-01-21 2006-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受信回路とそれを用いた受信装置及び受信システム
JP4667118B2 (ja) * 2005-05-17 2011-04-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機及びダイバーシチ受信動作の制御方法
JP2007074418A (ja) * 2005-09-07 2007-03-22 Alps Electric Co Ltd 集積回路及びデジタルテレビジョンチューナ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1434A (zh) * 2012-12-21 2015-08-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分集模式中具有共享本振信号的分集接收机
CN104871434B (zh) * 2012-12-21 2016-12-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分集模式中具有共享本振信号的分集接收机
CN105071775A (zh) * 2015-07-06 2015-11-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一种实时自动相位补偿电路
CN105071775B (zh) * 2015-07-06 2018-03-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一种实时自动相位补偿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72451A1 (ja) 2008-06-19
EP1968211A4 (en) 2013-09-25
CN101371461B (zh) 2012-08-29
US8145173B2 (en) 2012-03-27
EP1968211A1 (en) 2008-09-10
JP4655153B2 (ja) 2011-03-23
US20090203348A1 (en) 2009-08-13
BRPI0707362A2 (pt) 2011-05-03
JPWO2008072451A1 (ja) 2010-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1461B (zh) 接收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US788169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zero intermediate frequency filtering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ed in wireless networks
US5802463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a modulated radio frequency signal by converting the radio frequency signal to a very low intermediate frequency signal
US7542747B2 (en) Wide bandwidth transceiver
WO1998008300A9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a modulated radio frequency signal
JP5630648B2 (ja)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CN1118971C (zh) 时分双工数字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TWI524664B (zh) 可程式低雜訊放大器及其使用方法
US6392486B1 (en) Low-noise common-gate amplifi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07125793A1 (ja) 受信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9571136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in radio frequency system
KR100726883B1 (ko) 전압 제어 발진기 비대칭 전력 분배에서 사용하기 위한방향성 결합기
US8180313B2 (en) Mixer and transceiver having the mixer
TWI478508B (zh) 帶有偏移消除的降頻轉換器及其使用方法
CA2218861A1 (en) Spurious signal reduction in rf transmitter integrated circuits
US20140120846A1 (en) Mixer
JP2007251989A (ja) 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KR100737789B1 (ko) 무선 전화기 구조
CN219372427U (zh) 收发机及通信设备
US20220360292A1 (en) Wireless Circuitry with Loopback Path All-Pass Filters
US7949311B2 (en) RF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transmitter and multipurpose output ports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US20090028224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JP4385521B2 (ja) 送受信機
JP2005130521A (ja) 送信装置
JP2002290270A (ja) 無線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9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