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3597B - 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3597B
CN101363597B CN2008101490229A CN200810149022A CN101363597B CN 101363597 B CN101363597 B CN 101363597B CN 2008101490229 A CN2008101490229 A CN 2008101490229A CN 200810149022 A CN200810149022 A CN 200810149022A CN 101363597 B CN101363597 B CN 1013635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fixing hole
backboard
bracing
strutting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490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3597A (zh
Inventor
沈冬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Ltd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Ltd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Ltd,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490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635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63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35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3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35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用于安装一支撑装置于一背板上,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包括一形成于背板上并与背板平行的固定板及一设置于该支撑装置的凸环,该支撑装置具有一支撑杆、一设置于支撑杆底端的固定柱及一设置于固定柱底端的凸台,且凸环设置于固定柱上,凸台直径及凸环直径均大于固定柱的直径。这样可以构成多层结构的固定方式,提高结构安全性。背板设置有一第一固定孔,固定板设置有一第二固定孔,支撑装置的固定柱是被收容并固定于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中,可以防止固定柱在孔内晃动,防止出现异音现象。支撑装置的凸台凸伸于固定板之外,凸环是被紧密卡持于背板与固定板之间的间隙中,这样可防止支撑装置纵向移动。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来将支撑装置固定于背板上的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已成为目前搭配大型液晶显示器的技术主流,背光模组的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品质。一般而言,背光模组(尤其是直下式的背光模组)包括有背板、位于背板上方的反射板、设置于反射板上方的若干灯管,以及位于灯管上方的扩散板等,其中由灯管产生的光线经由反射板及扩散板等的作用,直接均匀地照射至液晶显示面板。但随着液晶显示器(例如液晶电视)屏幕尺寸的加大,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的尺寸也要加大,其中背光模组的扩散板会加大,扩散板在重力作用下极易向下凹陷,尤其是在液晶显示器的移动或运输的过程中,扩散板更易于因为晃动而向下凹陷,这种凹陷情况不但会影响到扩散板应有的光学性能,严重时更有可能会导致其破裂,从而无法确保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的品质。
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会在扩散板的下方设置一支撑装置,以提供一适当的支撑力。请参照图1所示的现有支撑装置8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现有支撑装置8包括有一基板80、一设置于基板80上表面的支撑杆81、一凸台82及一连接于凸台82与基板80下表面之间的固定柱83。
请参照图2所示的现有背光模组9已安装支撑装置8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背光模组9自下而上依次包括有一背板90、一反光板91、支撑装置8、若干个灯管92、一扩散板93及多个光学膜片94。请再参照图3所示背板9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背板90上还设置有一固定结构,其包括一通孔901、一固定孔902及一连接通孔901与固定孔902的颈部903,其中通孔901直径大于支撑装置8的凸台82直径,而固定孔902直径基本上等于或略小于支撑装置8的固定柱83的直径,且固定孔902的直径小于通孔901直径,颈部903宽度小于固定孔902的直径。因此如图2所示,已安装好的支撑装置8的支撑杆81是位于背光模组9的扩散板93与反射板91之间,且支撑杆81的顶端接触扩散板90的底面,用以支撑扩散板90,防止扩散板90向下凹陷;其基板80贴靠于反射板91上;凸台82的设置是先自背板90的通孔901中穿过,然后再横向移动支撑装置8并使其固定柱83经过颈部903后到达固定孔902内,这样固定柱83就会卡止于固定孔902中,而凸台82就会卡合于背板90的底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该现有的支撑装置8固定于背板93上,从而提供支撑扩散板93的作用。
但是,由图1至图3所示的这种现有支撑装置8存在有很多缺陷,例如支撑装置8的固定柱83是经过颈部903横向移至固定孔902内,而为防止固定柱83自颈部903脱出,颈部903宽度尺寸必须设置为小于固定柱83的直径,以能足以将固定柱83保持于固定孔902内为佳,因此固定柱83在经过颈部903时必定会受到很大的干涉力,这种由于巨大干涉而产生的横向切应力极易使得固定柱83或颈部903断裂,而如何化解或减小这种横向切应力正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其中一个技术问题。此外,当支撑装置8安装于背板90上时,由于只有单层背板90能够对支撑装置8提供固定作用,而单层背板90仅能依靠一个固定孔902的孔壁对固定柱83提供夹持力,所以固定效果比较差,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异音现象,影响背光模组9的品质,因此现有固定结构对支撑装置8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均不够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能够安全地将支撑装置组装于背板上,并且支撑装置与背板之间的结合稳固,从而提高背光模组的结构稳定性及光学品质。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用于安装一支撑装置于一背板上。支撑装置包含一支撑杆、一固定柱及一凸台,其中固定柱设置于支撑杆的底端;凸台设置于固定柱的底端,且凸台的特征尺寸大于固定柱的特征尺寸。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具有一形成于背板上的固定板及一设置于该支撑装置的固定柱上的凸环,固定板与背板之间具有一间隙。背板设置有一第一固定孔,固定板设置有一第二固定孔,支撑装置的固定柱是被收容并固定于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中,而支撑装置的凸台则凸伸于固定板之外。设置于支撑装置的固定柱上的凸环的特征尺寸大于固定柱的特征尺寸,且凸环是被紧密卡持于背板与固定板之间的间隙中。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固定板平行于背板。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固定板是经由冲压折弯工艺而形成于背板上的一个弯折边。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特征尺寸是指直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用于安装一支撑装置于一背板上,支撑装置包含一支撑杆、一固定柱及一凸台,其中固定柱设置于支撑杆的底端;凸台设置于固定柱的底端,且凸台的特征尺寸大于固定柱的特征尺寸。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具有一内层固定板与一外层固定板,内层固定板与外层固定板均形成于该背板上。内层固定板与背板之间具有一内侧间隙,外层固定板与内层固定板之间则具有一外侧间隙。于背板上设置有一第一固定孔,于内层固定板上设置有一第二固定孔,于外层固定板上设置有一第三固定孔,支撑装置的固定柱是被收容并固定于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及第三固定孔中,而支撑装置的凸台则凸伸于外层固定板之外。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还具有一凸环设置于支撑装置的固定柱上,凸环的特征尺寸大于固定柱的特征尺寸,且凸环是被紧密卡持于内侧间隙与外侧间隙其中之一中。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特征尺寸是指直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通过设置多层固定板结构,例如在背板之外还设置有至少一层固定板,以增加固定机构的安全性,且能够有效防止支撑装置晃动,从而提高固定机构的稳定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整个背光模组的结构稳定性及光学品质。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现有支撑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现有支撑装置安装于背光模组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位于背板上的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凸环设置于支撑装置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固定板形成于背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利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固机结构使支撑装置与背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多个凸环设置于支撑装置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多层固定板形成于背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C为利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机构使背板与支撑装置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支撑装置与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多层固定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凸环设置于支撑装置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凸环与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多层固定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横向」、「纵向」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或为便于说明及理解。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照图4至图6所示的本发明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用于安装一支撑装置1于一背板2上,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包括一形成于背板2上的固定板3及一设置于该支撑装置1的凸环18,其中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凸环18设置于支撑装置1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固定板3形成于背板2上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为利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固定机构使支撑装置1与背板2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4所示的支撑装置1包含一基板10,在基板10的上表面设置有一支撑杆12,在基板10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固定柱14,在固定柱14底端设置有一凸台16,而凸环18设置在固定柱14的略靠中间的位置处,将该固定柱14分成两个部位140及142。凸台16的特征尺寸基本上可与凸环18的特征尺寸相同或相异,而凸台16的特征尺寸与凸环18的特征尺寸均大于固定柱14的特征尺寸。凸台16的形状、凸环18的形状或固定柱14的截面形状较佳者为圆形,但亦不排除其它形状的适用,例如三角形、四边形等等。广义来讲,特征尺寸就是指凸台16的形状、凸环18的形状或固定柱14的截面形状的外接圆直径。
当凸台16的形状、凸环18的形状或固定柱14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时,则上面提到的特征尺寸就是指直径,详细来讲,凸台16的直径基本上可与凸环18的直径相同或相异,而凸台16直径与凸环18直径均大于固定柱14的直径。而若凸台16的形状、凸环18的形状或固定柱14的截面为三角形时,那么特征尺寸就是指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而若凸台16的形状、凸环18的形状或固定柱14的截面为四边形时,那么特征尺寸就是指四边形的外接圆直径;且三角形较佳者为正三角形,四边形较佳者为正方形,其它形状较佳者为正多边形。
在其它实施例中,基板10的下表面还可以设置另一个固定柱(未图示),以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当然,还可以想到的是,在第一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的固定柱14可以直接设置于支撑杆12的底面,以免除基板10的设计,或者减少基板10所占的体积。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的固定柱14亦可以不直接设置于支撑杆12的底面,而与支撑杆12错开一水平距离。
由图5所示固定板3形成于该背板2上,且固定板3平行于背板2,且固定板3与背板2之间具有一间隙200。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3是经由冲压折弯工艺而形成于该背板2上的一个弯折边,并且在背板上还形成一个冲孔,即开口26,从图5中可以看出,该弯折边(即固定板3)是通过一竖直边201连接于背板2上,而在其它实施例,固定板3亦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固定而设置于背板2上,因此不能以冲压折弯的形成方式限定固定板3与背板2的结合方式。在背板2上设置有一第一固定孔20、一第一通孔22及一连接第一通孔22与第一固定孔20的第一颈部24,第一固定孔20、第一通孔22及第一颈部24的位置均邻近于上述开口26的位置,第一通孔22的特征尺寸大于第一固定孔20的特征尺寸。以较佳的实施方式而言,第一颈部24任一截面的宽度皆小于第一固定孔20的特征尺寸,而且小于第一通孔22的特征尺寸。第一颈部24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梯形或其它形状,只要第一颈部24能让固定柱14通过即可;第一通孔22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其它形状,只要能让凸台16通过即可;第一固定孔20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其它形状,只要能让凸台16固定即可。第一通孔22和第一固定孔20的特征尺寸的定义,与凸台16、凸环18或固定柱14的特征尺寸的定义相同。
在固定板3上设置有一第二固定孔30、一第二通孔32及一连接第二通孔32与第二固定孔30的第二颈部34,其中第二通孔32的特征尺寸大于第二固定孔30的特征尺寸,而第二颈部34的宽度则小于第二固定孔30的特征尺寸,而且小于第二通孔32的特征尺寸。第二颈部34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梯形或其它形状,只要第二颈部34能让固定柱14通过即可;第二通孔32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其它形状,只要能让凸台16通过即可;第二固定孔30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其它形状,只要能让凸台16固定即可。第二通孔32和第二固定孔30的特征尺寸的定义,与凸台16、凸环18或固定柱14的特征尺寸的定义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固定板3上的第二固定孔30、第二通孔32及第二颈部34的位置是分别对齐于位于背板2上的第一固定孔20、第一通孔22及第一颈部24。
请参照图4至图6所示,通过前述设置于支撑装置1上的固定柱14、凸台16及凸环18与上述设置于背板2上的固定板3、设置于背板2上的第一固定孔20,以及设置于固定板3上的第二固定孔30相配合可以将支撑装置1安全稳固地安装于背板2上,其中支撑装置1的基板10是位于背板2的上表面,而固定柱14是被收容并固定于背板2的第一固定孔20及固定板3的第二固定孔30中,支撑装置1的凸台16凸伸于固定板3之外,凸环18是被紧密卡持于该背板2与固定板3之间的间隙200中。详细来讲,位于背板2上的第一通孔22的特征尺寸及位于固定板3上第二通孔32的特征尺寸均大于支撑装置1的凸台16特征尺寸,而且第一通孔22及第二通孔32的特征尺寸也均大于凸环18的特征尺寸。位于背板2上的第一颈部24的特征尺寸及位于固定板3上第二颈部34的特征尺寸均略小于支撑装置1的固定柱14的特征尺寸,而位于背板2上的第一固定孔20的特征尺寸及位于固定板3上第二固定孔30的特征尺寸均基本上等于支撑装置1的固定柱14的特征尺寸。
以较佳的实施方式而言,支撑装置1与背板2的固定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固定柱14的特征尺寸大于第一固定孔20或/及第二固定孔30的特征尺寸,这样支撑装置1就能够以干涉的方式被固定;
2.凸环18与凸台16之间的间隙小于固定板3的厚度,这样凸环18与凸台16就可以夹紧固定板3,亦即通过夹紧摩擦力的方式固定;
3.凸环18与基板10之间的间隙小于背板2的厚度,这样凸环18与基板10就可以夹紧背板2,亦即通过夹紧摩擦力的方式固定;以及
4.前述三种固定方式的组合固定方式。
对于不同的固定方式,第一固定孔20、第二固定孔30、第一颈部24或第二颈部34的宽度与固定柱14的大小比较要求不同;比如以第2种固定方式而言,则第二固定孔30的特征尺寸可以是大于固定柱14的特征尺寸,但由于其纵向会受拉应力而将其固定,所以这种设计亦可适用于多层固定的方式。
通过这些尺寸配置所造成的固定方式,当需要将支撑装置1安装于背板2上时,支撑装置1的凸台16先穿过第一通孔22及第二通孔32,支撑装置1的凸环18也可顺利穿过第一通孔22;然后横向移动支撑装置1使得固定柱14朝向第一颈部24及第二颈部34移动,并依靠固定柱14本身的材料变形(如塑胶材料的塑性变形)而跨过第一颈部24及第二颈部34,最终固定柱14到达第一固定孔20及第二固定孔30中,而凸环18则位于背板2与固定板3之间的间隙200中,凸台16位于固定板3之外。
从上述描述可知,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支撑装置1横向移动而经过第一颈部24及第二颈部34时,其横向切应力是分摊在固定柱14的两个部位140及142(如图4所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由于仅有一个颈部903(如图3所示)能够对固定柱83(如图2所示)的同一部位产生很大的横向切应力相比,本发明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可以防止固定柱14断裂、降低固定柱14的断裂机率。而且在第一实施例中,本发明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采用了双层固定的方式以固定支撑装置1于背板2上,若固定机构的其中一层固定结构(例如固定板3)被破坏时,另一层固定结构(例如背板2)还能提供对支撑装置1的固定作用。可见,本发明可以更进一步提高背光模组的结构安全性。在第一实施例中,安装于背板2上的支撑装置1是借助第一颈部24及第二颈部34而防止固定柱14横向移动而脱出于第一固定孔20及第二固定孔30,而且由于支撑装置1的固定柱14恰好能够与第一固定孔20及第二固定孔30形成紧密配合,可以防止固定柱14在孔内晃动或转动,从而提高背光模组的结构稳定性,防止出现异音现象。此外,由于支撑装置1的凸台16位于固定板3之外,且凸环18紧密的卡持于背板2与固定板3之间,从而可防止支撑装置1纵向移动。
实际上,本发明的固定机构在实施上并不局限于以上描述中通过设置一层固定板3而实现固定板3和背板2的双层固定方式,本发明的固定机构还可以通过设置二层、三层、四层固定板、甚至于更多层的固定板而实现三层、四层、五层、甚至于更多层的固定方式,而支撑装置的结构也可以做适当变更,详细的设计方案会在后文做举例。
请参照图7A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多个凸环设置于支撑装置4中的结构示意图,图7B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多层固定板形成于背板5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7C所示利用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机构使背板5与支撑装置4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7A中的第二实施例的支撑装置4的固定柱40上设置有两个凸环(分别为第一凸环42与第二凸环44)及一个凸台46;而在第一实施例的支撑装置1的固定柱14上则仅设置有一个凸环18及一个凸台16。
由图7B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机构具有一内层固定板50与一外层固定板52形成于背板5上,内层固定板50与外层固定板52均是经由冲压折弯工艺而形成于背板5上的两个不同的弯折边,并且在背板5上还各自形成一个对应的冲孔,即开口580及开口582,内层固定板50与背板5之间具有一内侧间隙54,外层固定板52与内层固定板50之间则具有一外侧间隙56,内层固定板50、外层固定板54及背板5三者相互平行。在背板5上设置有一第一固定孔502,于内层固定板50上设置有一第二固定孔504,于外层固定板52上设置有一第三固定孔506。如图7A、图7B及图7C所示,第二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4的固定柱40是被收容并固定于第一固定孔502、第二固定孔504及第三固定孔506中,支撑装置4的第一凸环42及第二凸环44分别紧密的卡持于背板5与内层固定板50之间的内侧间隙54、及内层固定板50与外层固定板52之间的外侧间隙56;而支撑装置4的凸台46则凸伸于外层固定板52之外。可见,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孔502、第二固定孔504及第三固定孔506都会对支撑装置4的固定柱40形成横向固定;而由背板5、内层固定板50及外层固定板52形成的三层固定机构,能够与第一凸环42、第二凸环44及凸台46的共同作用以防止支撑装置4纵向移动。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可进一步提高背光模组的结构安全性及稳定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利用这三层固定机构对支撑装置4与背板5的固定方式还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或更多种:
1.固定柱40的特征尺寸大于第一固定孔502或/及第二固定孔504或/及第三固定孔506的特征尺寸,这样支撑装置4就能够以干涉的方式被固定于背板5上;
2.第一凸环42与基板41之间的间隙小于背板5的厚度,这样第一凸环42与基板41就可以夹紧背板5,亦即通过夹紧摩擦力的方式固定;
3.第一凸环42与第二凸环44之间的间隙小于内层固定板50的厚度,这样第一凸环42与第二凸环44就可以夹紧内层固定板50,亦即通过夹紧摩擦力的方式固定;
4.第二凸环44与凸台46之间的间隙小于外层固定板52的厚度,这样第二凸环44与凸台46就可以夹紧外层固定板52,亦即通过夹紧摩擦力的方式固定;
5.前述四种固定方式的组合固定方式。
请参照图8A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6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8B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6与第二实施例中设置于背板5的固定机构的多层固定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8A中的第三实施例的支撑装置6的固定柱60上仅保留一个凸台62而未设置凸环。当将第三实施例的支撑装置6安装于第二实施例的背板5上时,如图7B及图8B所示,支撑装置6的固定柱60固定于第一固定孔502、第二固定孔504及第三固定孔506(标号可参照图7B所示)中,以形成横向固定;而支撑装置6的凸台62则凸伸出外层固定板52之外,以纵向固定支撑装置6。
请参照图9A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凸环设置于支撑装置7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9B所示利用第四实施例的支撑装置7的凸环与第二实施例中设置于背板5上的固定机构的多层固定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9A中的第四实施例的支撑装置7与第二实施例的支撑装置4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四实施例的支撑装置7的固定柱70上仅保留一个凸环72及一个凸台74。当将第四实施例的支撑装置7安装于第二实施例的背板5上时,如图7B及图9B所示,支撑装置7的固定柱74固定于第一固定孔502、第二固定孔502及第三固定孔504(标号可参见图7B)中,以形成横向固定;而支撑装置7的凸台74则凸伸出外层固定板52之外,其凸环72则被紧密卡持于外层固定板52与内层固定板50之间,以实现对支撑装置7的纵向固定。
可以想到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继续在第二实施例的背板5上增加更多层的固定板,例如在图7B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背板5的空白区域A(如图7B中虚线所绘的区域)上冲压形成一个弯折边(未图示),这一弯折边可以向下延伸并折向外层固定板52的下方,并与外层固定板52平行,这样就形成了三层固定板。再例如,还可以继续在三层固定板的基础上,在图7B所示的与空白区域A相对的那一侧背板5的空白区域上再冲压形成一个弯折边(未图示),这一弯折边可以向下延伸并折向其它固定板之间或折向最底层的固定板的下方,并与背板5及其它固定板保持平行,这样就形成了四层固定板。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该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用于安装一支撑装置于一背板上,该支撑装置包含一支撑杆、一固定柱及一凸台,其中该固定柱设置于该支撑杆的底端;该凸台设置于该固定柱的底端,且该凸台的特征尺寸大于该固定柱的特征尺寸;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具有一形成于该背板上的固定板及一设置于该支撑装置的固定柱上的凸环,其中该固定板是经由冲压折弯工艺而形成于该背板上的一个弯折边,该固定板与该背板之间具有一间隙,该背板设置有一第一固定孔,该固定板设置有一第二固定孔,该支撑装置的固定柱是被收容并固定于该第一固定孔及该第二固定孔中,而该支撑装置的凸台则凸伸于该固定板之外,该凸环的特征尺寸大于该固定柱的特征尺寸,且该凸环是被紧密卡持于该背板与该固定板之间的间隙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板平行于该背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该背板上还设置有一第一通孔及一连接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一固定孔的第一颈部,而在该固定板上也设置有一第二通孔及一连接该第二通孔与该第二固定孔的第二颈部,其中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的特征尺寸分别大于该第一固定孔及该第二固定孔的特征尺寸,而该第一颈部及该第二颈部的宽度则分别小于该第一固定孔及该第二固定孔的特征尺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该背板及该固定板上的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的特征尺寸均大于该凸台的特征尺寸,且也均大于该凸环的特征尺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固定板上的该第二固定孔、该第二通孔及该第二颈部是分别对齐于位于该背板上的该第一固定孔、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一颈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孔及该第二固定孔的特征尺寸等于该支撑装置的固定柱的特征尺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还包含有一基板,该支撑杆是位于该基板的上表面,该固定柱、该凸环及该凸台则是位于该基板的下表面。
8.一种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用于安装一支撑装置于一背板上,该支撑装置包含一支撑杆、一固定柱及一凸台,其中该固定柱设置于该支撑杆的底端;该凸台设置于该固定柱的底端,且该凸台的特征尺寸大于该固定柱的特征尺寸;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具有一内层固定板与一外层固定板,该内层固定板与该外层固定板均是经由冲压折弯工艺而形成于该背板上的弯折边,且该内层固定板与该背板之间具有一内侧间隙,该外层固定板与该内层固定板之间则具有一外侧间隙,于该背板上设置有一第一固定孔,于该内层固定板上设置有一第二固定孔,于该外层固定板上设置有一第三固定孔,该支撑装置的固定柱是被收容并固定于该第一固定孔、该第二固定孔及该第三固定孔中,而该支撑装置的凸台则凸伸于该外层固定板之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还具有一设置于该支撑装置的固定柱上的凸环,该凸环的特征尺寸大于该固定柱的特征尺寸,且该凸环是被紧密卡持于该内侧间隙与该外侧间隙其中之一中。
CN2008101490229A 2008-09-17 2008-09-17 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 Active CN1013635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90229A CN101363597B (zh) 2008-09-17 2008-09-17 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90229A CN101363597B (zh) 2008-09-17 2008-09-17 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3597A CN101363597A (zh) 2009-02-11
CN101363597B true CN101363597B (zh) 2010-04-14

Family

ID=40390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90229A Active CN101363597B (zh) 2008-09-17 2008-09-17 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635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2989B (zh) * 2011-04-21 2014-01-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背光模块的固定机构及背光模块
US8388161B2 (en) 2011-04-21 2013-03-05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xing mechanism for backlight module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02829449B (zh) 2012-08-17 2015-01-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板组件及液晶显示器
CN108061257A (zh) * 2017-12-08 2018-05-22 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4706A (zh) * 2004-05-28 2005-02-2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其支撑柱
CN1605912A (zh) * 2004-11-09 2005-04-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664674A (zh) * 2005-04-14 2005-09-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模块
CN2741068Y (zh) * 2004-09-20 2005-11-16 辅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967333A (zh) * 2006-11-22 2007-05-2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及应用该支撑结构的背光模块
CN101118345A (zh) * 2007-09-05 2008-02-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卡扣及直下式背光模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4706A (zh) * 2004-05-28 2005-02-2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其支撑柱
CN2741068Y (zh) * 2004-09-20 2005-11-16 辅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605912A (zh) * 2004-11-09 2005-04-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664674A (zh) * 2005-04-14 2005-09-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模块
CN1967333A (zh) * 2006-11-22 2007-05-2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及应用该支撑结构的背光模块
CN101118345A (zh) * 2007-09-05 2008-02-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卡扣及直下式背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3597A (zh) 2009-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3597B (zh) 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
CN201636705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模组
US1088101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ulti-panel display device
US7549761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CN206163031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050010942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7847881B2 (en) Diffusion plate, backlight assembly,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reof
CN103676335A (zh) 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201141960Y (zh) 背光模组
WO2021008315A1 (zh) 模组底壳、 led 显示模组及 led 显示屏
CN101042494A (zh) 背光系统
CN202757067U (zh) 导光板定位柱、背板以及背光模组
CN201138407Y (zh) 直下型背光模块
US20160139448A1 (en) Splicing backplane for backlight module and backlight module employing same
CN101109868A (zh) 直下式背光组件
CN113035082A (zh) 一种像素排布结构的led显示单元
US10620476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100590351C (zh) 背光模块灯管支架
CN102968930A (zh) 一种等边三角形发光二极管模组
CN201866647U (zh) 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CN100414386C (zh) 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CN102902089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1387785A (zh) 背光模组
CN2842487Y (zh) 背光模组
CN102062335A (zh) 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