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33B - 利用分块列表变换进行数据压缩 - Google Patents

利用分块列表变换进行数据压缩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33B
CN1013633B CN87101996A CN87101996A CN1013633B CN 1013633 B CN1013633 B CN 1013633B CN 87101996 A CN87101996 A CN 87101996A CN 87101996 A CN87101996 A CN 87101996A CN 1013633 B CN1013633 B CN 10136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oint
pixel
signal
value
enco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7101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87101996A (zh
Inventor
巴利·杰弗里·哈斯克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T&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 Inc filed Critical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 Inc
Publication of CN87101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71019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33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5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 H04N19/59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involving spatial prediction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6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transform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9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coding techniqu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N19/10-H04N19/85, e.g. fractals
    • H04N19/93Run-length 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 Of Band Width Or Redundancy In Fax (AREA)
  •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z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图象编码的变换方法,其象素以一个预测“列表”的规定顺序编码,每个象素的代码如下形成:根据与该象素相邻的已知象素值计算其预测值,然后从象素的真值中减去该预测值。在编码处理开始时对每个块导致一系列非零值占优势的象素预测误差,而在编码处理接近结束时导致以零值占优势的象素预测误差,对这一方法的增强包括自适应编码,其中具有预期零预测误差的象素序列不编码,而传输或存储信号的行程长度编码用于扩大编码处理。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从用于描述数据的位数的观点和从编码处理的观点出发,以有效的方式对信息,特别是图象信息进行编码和译码的方法和装置。
由于信息及通讯领域的飞速发展,图象数据压缩已成为近些年的热门论题。虽然一个图形相当于一千个字,然而以不加改进的技术来处理一个图形可能要求比处理几千个字更大的传输量。与文本相比较,一个图象中的信息内容一般是很多的,因此,图象信息的有效传输和/或存储多年来已被广泛研究。
有助于所述研究的因素很多。首先,在许多例子中,被存储或传输的图象是静止的。不需要传递运动,这就减轻了存储及传输要求。第二,用户发现,对于运动可作有限的临时分解。这样也能减轻存储要求。第三,有时不需要在实时基础上处理信息,从而有时间容许实现更高级的处理技术。
另一个能够进行图象数据压缩的理由是这些图象包括大量冗余信息。一般情况下,可以识别两种冗余信息。统计冗余度,它与表示图象的数据相似性相关;主观冗余度,它与可被消除而又不影响用户的数据相似性有关。可以通过传输一白页来解释统计冗余度,该白页可在不需(在每一象素)重复表示该页的颜色的情况下描述。而主观冗度的描述可借助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忽略移动速度快于某特定速度的现象,因为人眼不能觉察到这些现象。
研究工作者试图以多种方法将图象编码,这些方法借助于消除上述冗余而实现传输和存储节省。这些编码方法可以大致分为“预测脉冲代码调制”,“内插或外插编码”,“变换编码”和“向量化”。
在预测编码中,例如差分脉冲代码调制(DPCM)方法,试图预测欲被编码的象素。利用前面被编码象素的编码值来实现该预测。通常将这些象素组合,以产生一个预测值,被量化。编码及传输的信号是实际值与产生的预测值之差。自适应DPCM是这种方法的变型,其预测计算法在局部图象统计基础之上的。
在内插或外插编码中,只将象素子集送至接收器。然后,接收器必须内插可用信息求出遗漏象素。
在变换编码中,不是将图象作为取样点集上的离散亮度值来编码,而是首先将象素块变换成一系数集合。被量化及传输的是这些系数。在先有技术中已使用了几种变换,例如Hadvmard,Karhunenloeve和离散余弦变换。这些变换作为一个整体在变换区域内储备信号能,但是大多数信号能集中于相对少数采样中。主要是表示非零的低频的那些采样。那些为零或非常接近于零的采样不必传输。还有一些低值的采样可被粗略地量化。导致需要存储传输的数据的可观的压缩。
另一个编码技术是向量化,其中,一个图象块可以被分解为一个向量集合。从可能的(或实践过的)信号模式及其相应的向量中选择一个典型向量子集并放入代码簿。编码时,生成的向量集被代码簿中的最相近的典型向量置换,并进一步由标号置换这些典型向量,以完成压缩。在接收端,以恢复典型向量的查表法进行反运算。从所恢复的典型向量中重新形成了图象的复制。
向量化中的译码处理非常简单,而在编码方面则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必须生成代码簿,而当图象块很大或需要好的保真度时就不现实了。同样,生成这些典型向量必须使用数据的“引导”集。
因此,提供一个有效且易实现的图象压缩方法是本发明的一个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一些目的是用块表变换(BLT)方法进行图象编码来实现的。与块变换编码和向量化方法一样,BLT将象素的二维块编码。它进一步利用预测编码表示每个被处理块的象素。可是,编码处理是不同的,因为象素不是以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正常顺序处理的。这些象素按一个预定的“表”所规定的顺序被编码。在正被编码的象素的邻域中的事先已编码的象素值的基础上计算一个预测值,并从当前象素的真值中减去该预测值,从而生成每一象素的代码。这在编码处理(每个块的)的开始导致一系列主要是非零值的象素预测值误差,并在编码处理接近结束时导致主要是零值的象素预测值误差。对这种方法的增强包括自适应编码,其中具有预期零值预测误差的象素序列不进行编码,对欲被传输/存储的信号实行行程长度编码,以增加编码处理。
图1描述了一个正方形图象以及分割图象的若干块;
图2展示了一个图1中的块的详图,并标出了该块中的象素坐标;
图3是一个确定预测象素的表,这些象素用于生成图2中每个象素的预测值;
图4标识图3的表中的量化分组;
图5是一个为图4的分组确定量化区间和舍入值的表;
图6是根据象素的几何近似尽可能接近地列出图2的象素;
图7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提供在自适应编码方法中使用的预测顺序和界限值的表;
图8是一个体现本发明原理的编码器实施例的框图;
图9是一个图解译码器实施例的框图,该译码器用于将图8中编码器编码的信号解码;
图10是一个图解编码器实施例的框图,该编码器根据本发明原理应用自适应编码;
图11是一个图解译码器实施例的框图,该译码器用于将图10中编码器编码的信号解码。
一个欲被编码的图象可被分割为重叠块或如图1所示的非重叠块。这些块要足够小,以使块中的象素之间存在着合理相关性。图2是一个8×8象素块,例如图1中的块10,以及一些从块10的上面和左边已编码的块中送来的象素。第一个象素下标是行号,第二个是列号。欲被编码的象素在1~8行,1~8列;而0行和0列是从事先传输的块中送来的,并不需编码。图2也可以被看做是具有一重叠行和一重叠列的重叠块。
图3所示是块10中象素的一个完整列表。图3的列表确定了图2块中象素的编码顺序,以及用于生成每一象素的预测值的象素。当然,图3的列表仅是例示,可以建立许多基本达到同样编码效果的其它列表。图3的表中还包括事先传输的象素,这些象素用于预测相应的欲被编码的象素。
本发明的方法如下实施。第一个欲被编码和传送的象素是右下角的象素88(图2中),其预测值从象素08和80形成。象素08和80具有在前面块的编码处理期间已事先生成的值。象素88的真值与其预测值之差被量化,编码并传输。这是被量化的差值预测误差。将预测值加到该量化差值误差上,形成象素88的编码值。这也是在接收端再形成的值。根据本发明,象素88的编码值在块10中代替了该象素的原始值。然后,利用象素80和88生成象素84,编码并传送其预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之后,象素84在块10中被其编码值置换。这一过程继续下去,直至列表中的全部其余象素都具有一个零量化的差值预测误差。那时,将传送一个块结束(EOB)信息,且编码器移至下一个欲被编码的象素块。
实际上,在一些实际应用中使用一个在传输前存储少数值的小缓冲器更加有利(如下文所述)。并且,零记数器记录下零值串。零值不立即送出,如果在EOB之前瞬时发生的话根本不传送。
可以看出,随着表中算法的进展,预测象素在空间上变得越来越靠近欲被编码的象素。这使得在接近列表的结尾处。预测误差平均来说变得越来越小。
还应该注意到,如同在块变换编码方法中一样,在BLT编码方法中。最后几个非零数据之前经常是许多零值。为了读几个非零数据点而对全部零值进行编码和传送能够导致不必要的高的位流量。因此,如果最后几个非零值(存于上述的小缓冲器中)很小,通常可将它们截为零而不影响编码图象的质量,并可降低整个位流量。
BLT的另一有利特性是,随着列表中编码处理的继续,预测值误差的量化会越来越不精确。发生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首先,接近列表底部的非零BLT数据是由图象中的边缘或网纹导致的;众所周知,在这些区域中,量化干扰的可见度低于图象的平淡的区域。其次,对于列表中往下数的那些象素,只有大数量级亮度转变能够导致具有一定数量的BLT数据,因为估计那些邻近点可能接近图象的实际平均值。因此,大的量化误差对于这些象素来说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再者,BLT的反馈量化导致的量化干扰是相当局部的和高频的。这进一步减轻了可见度。这与块变换编码方法(例如余弦变换)相反,在块变换编码方法中,一个系数的量化影响块中的所有象素。
利用BLT方法的上述内在优点,被增强的算法允许在象素的不同组中有不同的量化级。为了确定量化,图4所示图3的象素被分为6级{1,2,3,4,5,6}。较低级中的象素,其预测值误差的量化精度高于那些属于较高级的象素。图5展示了一种均匀量化的可行分配。该量化可简单以如下步 骤实现:将舍入值与预测值误差量相加,被量化区间量值除,并乘以预测值误差的符号。这就产生出有正负号的整数。乘以区间量值可以实现再形成。
当对某些种类的图象进行编码时,沿着编码对象的边缘以及在网格区域中会发生非零数据点的群集。BLT数据点的这种群聚提示;如果象素不是按照一固定顺序传送,而是根据邻近数据点是否为零的准则传送,节省传输和存储量是可能的。实现这样一个自适应过程的第一步是将图4的预测表重新排序,以使在块中从几何图形上看互相接近的象素,同时也在表中互相接近。图6的预测表中列出了这种重排序的一种可能。可以看得出,图4的量化级是保持不变的,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只使用事先编码的象素,用于生成预测值的象素必须加以修改。其原因是接收端只能利用事先编码的象素。
下一步是设计一个准则,用于确定何时要传送在当前正被编码的小区域中不再存在有效数据点。这一过程的例子在图7的表中展示。
图7表中的前两列与图6预测值表中的相同。下两列的题头是“如果跳过,则下一个象素”,如果该编码象素已确定可被跳过,则指出要跳到哪个编码象素。如果准备试一个“小跳过”,则使用第一个象素项。如果准备试一个“大跳过”,则使用第二个象素项。
一般情况下,每传输一个零量化预测值误差,就试行一次象素跳过。是否试行一个大跳过或是一个小跳过,那是由事先编码的参照象素决定的。如果这些参照象素的编码测值误差很小,则试行一个大跳过。否则,试行一个小跳过。如果不存在参照象素,则只试行小跳过。
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不是所有的跳过都能维护高质量的编码图形。例如,在一些图象块中,象素44,40和80正好具有零量化的预测值误差,这就意味着一个从象素44到编码象素48的大跳过。可是,在某些其它的图象块中,在列表中的一些中间编码的象素处存在大量非零量化的预测值误差。由于这个原因,编码器具有传输“消除跳过(CS)”信息的能力。这一信息的出现意味着由于零差值而要正常进行的跳过将在编码器和译码器处被取消。此时简单地在下一个象素恢复译码,好前前一个象素具有非零差值一样。可是,当块列表设计得好时通常不需传送取消跳过代码。
跳过规则表的5~8列确定是否传输一个CS信息。如果正在试行一个大跳过,则使用第4,6和8列;否则使用3,5和7列。使用这些参数的方法如下。在决定试行一个跳过之后,编码器开始为随后的象素计算量化的差值,根据要跳到的象素直至(但不包括)那个在第3或第4列中指定的象素。在这一处理期间,非零量化值被按照其数值计数。当量化差值的绝对值很小时,例如等于其量化区间本身,则“小象素”计数器加一。如果非零值很大,则“大象素”计数器加一。对于每个在可能的CS之前检验的象素,如果都编码为零差值,即使实际量化的差值是非零的,并且计数器之一被加一。如果在试行跳过期间,小象素计数器中的数超过了第5或6列的值(根据正在使用的是哪一列),或者大象素计数器中的数超过了第7或8列中的值(根据正在使用的是哪一列),则发出一个CS信息,并跟随一串在试行跳过过程中检测过的每个被检验象素的零值。此后,象素的编码恢复到正常方式。图7表中的字母“I”代表“无穷大”,表示一个任意大的数;而EB表示块结尾。
使用上述自适应装置,可以对块中的零差值的小区域进行编码,而不需要传送任何信息到接收端。译码器可以简单地假设,在没有CS信息的情况下,被跳过的象素具有零差值,并可以被其在复制的图象中的预测值置换。
如果被跳过的象素出现在编码象素的有序列表的尾部,则无论下面块中的第一个象素值是否具有零值,都被强制独立传输,则“块结尾”信息也可以从传输中删除。可是,少于一定数目的零值存在,则只删除块结尾信息是合算的。否则,如果必须在块的结尾传送一长串零象素,则传送块结尾信息需占更少的位数。
译码方法甚至比编码方法更为简单。利用所接收的信号对一个图象块进行解码只须顾及前两块的列和行,如图2所示,(作为处理的起源),以及在编码处理中使用的块列表。在列表中指定的预测象素的基础上生成预测信号,并且,该预测信号被从编码器接收的量化预测误差放大。已放大的信号被存储在块中,然后继续对列表中的下一个象素进行译码处理。
图8所示为本发明所调用的基本编码操作的一 个可能的实施。对于一个简单的算术平均预测器,全部需要的是一个累加器120,一个象素RAM130,一个用于控制列表的ROM140,计数器150和160,和一个编码器170。
虽然本发明的方法涉及到块,例如图2的8×8块,而必须注意的是在许多应用中所提供的是按行扫描。因此,在接受第八扫描行的第一个象素之前,必须处理(或存储)前七个扫描行。于是,八个扫描行构成一条象素块,与之相应,第一步是将一整条象素块装入(如线121上出现的)象素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这一操作的RAM地址由输入计数器160提供。事先传输的象素块条的最底行(8)保存在象素RAM中,并且成为当前象素块条的最顶行(0)。最左边块的最左边列(0)被放入适当的预定值,例如象素01的值,或在颜象不同的块中简单地置入零。
象素块的编码随即开始。块计数器150为当前正在被编码的块输出象素00的地址,全部其它地址在加法器157的帮助下为参照。累加器120包括一个寄存器122,该寄存器是被清零的。此后,列表只读存储器(ROM)140输出4个地址,对应用于生成预测值的四个象素。列表ROM140具有块的完整列表。例如图3的列表。它们由累加器(加法器123)相加,其和被4除(除法器124),而获得编码象素值。此后,列表ROM140输出被编码象素的地址,编码象素沿线126传送到减法器171,在这里与线172上的预测值相遇。差值误差在减法器171中计算,并被转到量化器173。量化器173生成量化的预测值误差(QPE),其值被加到加法器174中的预测值上,以得到编码象素值。然后,该编码象素被写入象素RAM,置换未编码的象素值。此编码象素值以后被用在同一块中其它象素的预测值上,或用于图象右方和下方那些块中的象素。同块中随后的象素在计数器160的控制下以相同的方法编码。该计数器将地址提供给列表ROM140和象素RAM130。
量化的预测误差值可以在传输或存储之前以若干方法中的任何一种编码;大多数方法是为人所熟悉的。例如,图8所示为用于非零值的可变字长编码器180,与零计数器190并联,该计数器用于实现零值的行程长度编码。如果在一串零值之后出现块结尾信息(正如通常所发生的那样),则不传送零的最后行程长度。取而代之,将传输一个块结尾信息。
图9所示为基本BLT的译码器,它基本上是编码器的逆反器。可变字长译码器(180)根据所传输或者产生出非零预测误差值,或者产生出零行程长度。在产生零行程长度的情况下,零计数器被用于产生一串零量化的预测值误差(QPE)值,该值被加到(在加法器174中)相应的预测值(从累加器120中传出)上以再生被编码的象素。根据块结尾信号的接收,零计数器为块中其余的象素产生零QPE值。在对一条中的全部块进行解码之后,根据输出计数器160提供的象素RAM地址数据通过线126从象素RAM130中输出。列表ROM140和计数器150和160的工作方式与它们在图8的编码器中的工作相对应。
自适应BLT编码器的一个实施例在图10中展示。首先,全部寄存器被复零(例如在累加器48和64以及元件69,70,71中),并且根据输入计数器42所提供的地址,图象数据以图8中所示的方法进入象素RAM41。编码如图8所示开始,块中的象素地址由计数器43和列表ROM44提供,并被传送到加法器45。第一块的开始地址由块计数器47输出,并被传送到加法器45和46,然后加法器45的输出提供预测和编码所需要的象素地址。每组四个预测象素地址之后是一个编码象素地址。
利用“被4除累加器”电路48,减法器49,量化器50,加法器51,和可变字长编码器59以及零计数器30,编码以图8所示方式开始。量化器50的输出是量化的预测误差(QPE)。
编码器59一旦传输了QPE的零值,自适应BLT编码马上开始。QPE=0使得NOR门52的输出出现一个STRT信号,而致使寄存器53被置1。寄存器53的输出是试图跳过指示符(S),其所促成某些操作在下面说明。为了在该跳过试行期间阻止STRT的再出现,S信号被送回NOR门52。小/大指示器54检验每个非零QPE的大小,并将结果送至计数器55和56。如果S=1,表示跳过试行正在进行,则小计数器55为“小”非零QPE计数,同时大计数器56为“大”非零QPE计数。一旦S=0,计数器55和56被置0。
在一个跳过试行期间,S=1也使得“非”门57 和AND门58将编码预测误差(QPE)置为零。零计数器60为后面可能的传输计算跳过试行期间所产生的零QPE的数。一旦S=0,计数器60被复零。
加法器51将编码预测误差(QPE)值加到预测值上,以图8中所示相同方法,根据加法器45所提供的地址将结果编码象素值插入象素RAM41。可是,用自适应BLT方法,将QPE值的量(门58所提供,并由ABS电路61修改)插入预测误差RAM62。地址是由参照象素ROM63和加法器46提供的,除了在加法器46的输出上出现的是四个参照象素地址而不是四个预测象素地址之外,其方法实际上与列表ROM44和加法器45提供地址的方法完全相同。
在累加器48计算预测值的同时,累加器64将相应的参照象素QPE量相加。完成之后,电路65检测结果值以确定应该试行一个大跳过还是一个小跳过。并将检测结果送到ROM66,67和68。存储器66,67和68存有图7中第3-8列的信息。在试行跳过开始时,按NOR门52的STRT输出信号所示,将ROM66,67,和68的输出内容分别存储在寄存器69,70和71中,其用途如下。
寄存器69输出在跳过试行的过早注销之前所允许的小非零QPE数,而寄存器70输出所允许的大非零QPE数。如果试行跳过成功,寄存器71输出下一个将被编码的象素。
比较器72将计数器55的输出-至此所遇到的小非零QPE数一一与所允许的最大值(在寄存器69中)相比较。如果该数太大,则比较器72致使OR门74的输出上出现“注销”(CANCEL)信号。同样,比较器73将大非零QPE数(在计数器56中)与所允许的最大值(在寄存器70中)相比较,如果该值太大,则产生CANCEL信号。
CANCEL信号被送到可变字长编码器59,随后产生一个“注销跳过”字,并被传至通道。接着传输零计数器60的零行程长度输出,且将计数器60复零。CANCEL信号也被送至OR门75,产生一个STOP(停止)信号,使得寄存器53的跳过指示符输出(S)被复零。因此过早地结束跳过试行。
在一个跳过试行期间,S=1即起动比较器76,将象素计数器43的输出与寄存器71中的“如果跳过,则下一个象素”值相比较。当它们相等时,试行跳过成功,并产生END(结束)信号。END信号被送至OR门75。将寄存器53复位到S=0。然后,编码以正常方式重新开始。
图11所示为自适应BLT译码器的实施例,其中大多数模件所实现的功能实际上与它们的对手在图10中所实现的相同。在正常操作下,可变字长译码器89接收QPE值。并为构成被译码的象素而将它们传送给加法器81。可是,如果接收到一个CANCEL信息。则紧随着的可能是一个零行程长度值。然后,在零计数器80产生对应于所接收的零行程长度值的零QPE值的整个期间,译码器89都输出CANCEL信号。如下文所述,为了阻止一次跳过,将译码器89的CANCEL信号送至OR门95和NOR门82。随后,继续正常操作。
如果接收的是一个零QPE值,而紧随其后的不是CANCEL信号,则进行一次跳过,并由NOR门82的输出产生STRT信号。跳过指示符寄存器83被置为S=1。这阻止译码器89的进一步操作。然后使用零QPE值对象素进行解码,直至比较器76发出END信号,致使寄存器83被复位为S=0。随后,再次恢复正常操作。
依据所接收的“块结尾”信号,译码器89简单地将一个很大的零行程长度数输出到零计数器80。这导致产生零QPE值。直至块结束,这时,象素计数器43产生一个“块起始”信号将系统复位。由于在许多传输少数零QPE值的情况下可以自动跳到块结尾处,因而通常不需要发送“块结尾”信号。
上述方法及其实施例是本发明的原理的一个示例。当然,存在本发明范围内的变化是可能的。例如,已作说明的是一种在相邻块之间有一行重叠和一列重叠的方法。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任何所期望的重叠。显而易见的交换是用较大的重叠改善预测值精确度,但是每个新块要么编码更少数的象素,要么块更大些。
另一增强方法是,用于生成象素预测值的象素不是四个,或不使用简单的算术平均值。例如中值。再一次在精确度与处理效益之间进行交换。
另一变动是有关块列表的。在某些应用中(例如块很大时),可能“在空中”生成块列表比采用一个大表要更容易。可以用一个处理元件取代列表ROM元件生成所要求的预测象素集。
还有一增强方法是有关图1中块的处理次序的。在传真传输中,顺序扫描是标准(例如从顶到底,从左至右)的,块编码可以相同顺序进行。这一方法用在上述实施例中,并使用了存储数据条的象素RAM。可是,如果该象素RAM足够大,首先可以存储整个图象。而编码顺序可以不同。例如,可以从图象中心的块开始向外进行,或反之。
虽然上述说明所涉及的是图象信息的编码和译码,但如已经指出的原发明是有关数据压缩领域的。上文所述的象素仅仅是数据点或值的示例,这里说明的与图象压缩环境有关的方法及装置可应用于其它数据压缩工作,例如语言信号的压缩。

Claims (14)

1、用来对分成为包含多个数据点信号的二维分块的被扫描的数据信号进行预测编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选择一个按预定顺序表规定的顺序进行编码的数据点信号,在所述顺序表中的那些相邻的数据点来自一个块中的不同的、非相邻的数据点;
B.从编码的数据点信号中获取所选择的数据点的一组预测数据点信号并组成一个基本上以相应于要编码的数据点信号为中心的二维领域;
C.根据所述一组预测数据点信号生成所选数据点信号的预测值;
D.根据在要编码的所述数据点信号和所述预测值之间的量化算术差,生成一个量化预测误差信号;
E.基于所述选择的数据点信号的所述预测值和基于所述量化的预测误差信号,生成一个编码的数据点信号以此增加经编码的数据点信号;
F.对其它所述的数据点信号重复上述步骤A-E。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初始存储要编码的块的数据点;以及用所述编码值置换初始存储的数据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预测值的步骤包括组合由上述预测数据点集合所确定的上述存储编码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预选的可变字长编码方法对所述量化预测值误差信号进行编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上述表中选择一个数据点进行编码的选择步骤是以上述数据的特定图形特性为基础,自适应地按上述列表次序或跳过预先选定的若干数据点向前进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表是一个有序列表,并且当所述量化预测误差很大时,从所述列表中选择数据点的步骤按顺序选择数据点,而当所述量化预测误差小时,不按顺序选择数据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的大多数包括与其它块相重叠的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块表示图象信息。而所述信息重叠出现于所述块的一条横边和一条竖边。
9、一个用于将分成块的数据信号进行编码的块列表编码器,其中块的数据信号被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而每个数据信号则通过考虑邻近数据信号被编码,特征在于:
一个用于存储块中的数据点列表,并存储为每一对应数据点指定的一组预测数据点的块列表存储器(140);
一个地址计数器(160);
用于使用所述地址计数器和所述块列表存储器对所述数据点存储器进行寻址的装置(157);
预测器(120),它响应于所述数据点存储器的输出信号;
计算装置(171,173),它响应于所述数据点存储器的输出信号和所述预测器输出信号,生成量化预测误差信号;
结合装置(174),它响应于所述计算装置及所述预测器生成编码值;
用于将上述编码值存储进数据点存储器(130)的装置;以及
它响应于上述计算装置发送上述量化预测误差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压缩所述量化预测误差信号的编码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一个可变字长编码器和一个零行程长度编码器,用于压缩所述量化预测误差信号。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器包括平均化装置。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抑制所述输出装置的装置;和
响应所述量化预测误差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抑制装置的装置。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分块装置,在所述量化预测误差信号的预定界限基础上,对所述数据点序列将所述量化预测误差信号的传送分块。
CN87101996A 1986-03-20 1987-03-19 利用分块列表变换进行数据压缩 Expired CN10136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4157186A 1986-03-20 1986-03-20
US841571 1986-03-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7101996A CN87101996A (zh) 1987-12-09
CN1013633B true CN1013633B (zh) 1991-08-21

Family

ID=25285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7101996A Expired CN1013633B (zh) 1986-03-20 1987-03-19 利用分块列表变换进行数据压缩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0238254B1 (zh)
JP (1) JPS62284535A (zh)
KR (1) KR870009570A (zh)
CN (1) CN1013633B (zh)
CA (1) CA1279405C (zh)
DE (1) DE3779345D1 (zh)
ES (1) ES2031499T3 (zh)
HK (1) HK96693A (zh)
SG (1) SG124192G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35C (zh) * 1993-03-01 2001-12-26 索尼公司 运动图象变换系数逆变换时防止舍入误差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09094A1 (de) * 1987-03-23 1988-10-06 Ant Nachrichtentech Verfahren zur codierung von bildsignalen
JP3374989B2 (ja) * 1993-03-26 2003-02-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信号符号化方法および画像信号符号化装置、ならびに画像信号復号化方法および画像信号復号化装置
JP3163830B2 (ja) * 1993-03-29 2001-05-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信号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US5883976A (en) * 1994-12-28 1999-03-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electively utilizing multiple encoding methods
CN1164120C (zh) * 1996-11-07 2004-08-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编码装置和图像解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5411A (en) * 1974-12-30 1977-01-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pression of gray scale imagery to less than one bit per picture element
DE2640140C2 (de) * 1976-09-07 1982-10-07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Gmbh, 2000 Hamburg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redundanzvermindernden Bildcodierung
JPS53139916A (en) * 1977-05-12 1978-12-06 Nec Corp Forecasting coder for video signal
JPS5386513A (en) * 1977-01-10 1978-07-31 Hitachi Ltd Encoding system for picture signal
JPS5658368A (en) * 1979-10-17 1981-05-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Band compressing method
JPS5752281A (en) * 1980-09-12 1982-03-27 Nec Corp Forecast encoding device of picture signal
US4369463A (en) * 1981-06-04 1983-01-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Gray scale image data compression with code words a function of image history
JPS60144088A (ja) * 1983-12-30 1985-07-30 Fujitsu Ltd 適応形符号化方式
JPS60169275A (ja) * 1984-02-13 1985-09-02 Toshiba Corp 2次元圧縮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35C (zh) * 1993-03-01 2001-12-26 索尼公司 运动图象变换系数逆变换时防止舍入误差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1279405C (en) 1991-01-22
ES2031499T3 (es) 1992-12-16
JPS62284535A (ja) 1987-12-10
SG124192G (en) 1993-02-19
DE3779345D1 (de) 1992-07-02
EP0238254A2 (en) 1987-09-23
EP0238254B1 (en) 1992-05-27
CN87101996A (zh) 1987-12-09
KR870009570A (ko) 1987-10-27
HK96693A (en) 1993-09-24
EP0238254A3 (en) 1988-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83C (zh) 调色图象的压缩及其m阵符号集的比特状态编码的二进制化
KR100530681B1 (ko) 부호화된비디오화상의송신및수신방법
US5007102A (en) Data compression using block list transform
EP0776569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image data
CN111901596B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混合编码与解码方法及装置、介质
Wu et al. A context-based, adaptive, lossless/nearly-lossless coding scheme for continuous-tone images
US6373988B1 (en) Lossless image compression with tree coding
CN1013633B (zh) 利用分块列表变换进行数据压缩
US5406282A (en) Data coding and decoding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US5243446A (en) Adaptive clumped dithering with clump plane separation
JP2007129612A (ja) 直交変換係数のスキャン方法,逆スキャン方法,スキャン装置,逆スキャン装置,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H1023259A (ja) 画像パターン変換装置
US6879725B2 (en)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for decoding a section from compressed data
EP3319318B1 (en) Intra compression of screen content based on soft context formation
CN112449186A (zh) 编码方法、解码方法、相应的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H1098620A (ja) 画像処理装置
Polec DPCM Application to images scanned by SFC method
JP3776528B2 (ja) ラスタデータの圧縮方法
JP3948581B2 (ja) 画像符号化方法
Saito et al. Self-organizing pattern-matching coding for picture signals
JPH0463064A (ja) ハイブリッド型画像符号化・復号化装置
JPH11331844A (ja) 固定長ブロック符号化装置及び復号装置
JP2887842B2 (ja) 画像データ復元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396123A (ja) データ帯域圧縮符号化方法及び画像信号の帯域圧縮符号化装置
JPH01213067A (ja) 画像伝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