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0135A - 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0135A
CN101350135A CNA2008101963773A CN200810196377A CN101350135A CN 101350135 A CN101350135 A CN 101350135A CN A2008101963773 A CNA2008101963773 A CN A2008101963773A CN 200810196377 A CN200810196377 A CN 200810196377A CN 101350135 A CN101350135 A CN 101350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xi
lane
bus stop
bicycle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963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峻
张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A2008101963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501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50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01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是一种利用非机动车道和道路机非分隔带进行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在路段非机动车道(1)上设置出租车停靠站点(5),在非机动车道(1)和机动车道(2)的中部设置机非分隔带(3),再在机非分隔带(3)上设置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4)、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6)和出租车调头专用道(7),将机非分隔带(3)两侧的道路连通,在出租车调头专用道(7)上方的路段中央机动车道分隔标线设置虚标线(8);在提高乘客搭载出租车便利性的同时,降低了传统的出租车“定点候车制”服务形式对出租车场站建设用地条件的要求,也避免了“路抛制”服务形式对道路交通的直接干扰及交通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非机动车道和道路机非分隔带和路段中央标线进行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涉及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和管理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出租车运输系统作为城市客运交通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机动化出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出租车运输系统对于建立城市形象、满足人们高层次出行需求、降低个体机动车增长速度和实现多方式间的交通换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城市出租汽车拥有量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而在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出租车交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城市出租车停靠站点则是保障出租车系统正常持续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现状出租车的营运方式主要包括3种形式,一是预约制,即采用电话或网络服务形式,预约出租车到指定地点服务;二是定点候车制,即在客流需求很大的固定地点(通常为火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等候乘客,实现服务;三是路抛制,即出租汽车不设固定的营业站,而在道路上流动招揽乘客,采取招手即停的服务方式。
上述3种服务形式各有其特点,如预约制在交通繁忙时很难获得服务,且时效性差,定点候车制对道路交通不直接产生干扰,但是需要提供大面积的出租车停车场地,且受到城市用地面积约束,停靠点数量的设置非常有限,服务便利性差,而路抛制尽管对于乘客而言服务方便,也是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城市最普遍采用的营运方式,但是其缺点也最为突出,主要体现在:①出租车随时直接占用机动车道进行“停”和“行”,干扰路段正常交通运行(特别是道路交通流量很大,这一问题尤为突出);②乘客经常穿越非机动车道在机非分隔带等候和上、下出租车,容易引发交通事故;③出租车载客后随意调头,当道路狭窄(单向机动车道宽度小于5米)而导致车辆转弯半径很小时,需要多次的短距离前进和倒车,直接影响了另一个方向机动车流的正常运行,而即使有足够的转弯半径,由于其驾驶行为的不确定性,也极易干扰交通,引发追尾等交通事故。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非机动车道和道路机非分隔带进行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能够在满足乘客搭乘出租车便利性要求的同时,明显降低道路上出租车载客行为对交通运行产生的干扰和安全隐患。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利用非机动车道和道路机非分隔带进行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出租车停靠站点、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道路机非分隔带和路段中央机动车道分隔标线,通过在非机动车道上设置出租车停靠站点,在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的中部设置机非分隔带,再在机非分隔带上设置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和出租车调头专用道,将机非分隔带两侧的道路连通,在出租车调头专用道上方的路段中央机动车道分隔标线设置虚标线。具体方法如下:
在路段非机动车道上设置出租车停靠站点,在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的之间设置机非分隔带,再在机非分隔带上设置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和出租车调头专用道,将机非分隔带两侧的道路连通,在出租车调头专用道进入机动车道的路段中央机动车道分隔标线设置虚标线;出租车停靠站点用于出租车的临时停靠及乘客上、下车辆,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用于机动车道上的出租车减速运行并驶入出租车停靠站,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用于拟驶出临时停靠站的出租车驶入机动车道并直行,出租车调头专用道和虚标线用于拟驶出临时停靠站的出租车实现车辆调头运行。
所述的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位于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的下游,且两者间距A应满足:A≥n·L;其中:L为单个出租车的平均停车泊位长度(米/泊位),n为出租车停靠站的设计停车泊位数量(泊位)。所述的出租车调头专用道位于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的下游,且两者的间距大于50米。所述的机非分隔带的宽度大于2.0米;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大于4.0米。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传统方法为了实现出租车在道路上的停靠和营运,所采用的控制方法包括技术背景中提及的3种形式,即(1)预约制;(2)定点候车制;(3)路抛制。除预约制外(依托电话或网络服务),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可在实现道路出租车定点停靠服务的同时,既避免了直接对道路交通的干扰,又大大降低了传统的“定点候车制”对场站建设用地条件的要求。同时,采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仅需要利用非机动车道宽度的一部分和机非分隔带就可设置停靠站点,即使在一条路段上也可以设置多个控制点,既符合中国城市道路三块板横断面型式众多的实际情况,又能够满足乘客服务的便利性要求。
(2)相对传统的路抛制服务形式,本发明在保障乘客服务便利性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出租车随时直接占用机动车道进行“停”和“行”(易干扰路段正常交通运行),防止乘客穿越非机动车道在机非分隔带等候和上、下出租车(易引发交通事故),并且为载客后准备调头行驶的出租车通过了专用掉头通道,这种调头通道的设置直接增加了机动车的转弯半径,有利于出租车在狭窄道路上顺利实现调头行为而不影响其它机动车的正常运行。
(3)本发明提出的出租车调头专用道位于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的下游,且两者的间距大于50米。将保证拟调头行驶的出租车和拟直行的出租车相互之间不直接干扰,且为拟调头出租车由于路段直行车流较大而无法提供调头间隙时提供了50米的等候空间,可降低其对机动车流和非机动车流运行的干扰。
(4)本发明提出的机非分隔带的宽度大于2.0米。为出租车(车身平均宽度为2.0米)驶入停靠站和出租车驶出停靠站提供了良好的等候空间,即当出租车辆受到停靠站泊位和路段机动车流影响而无法立刻实现驶入和驶出停靠站时,可利用机非分隔带宽度短暂等候,并降低其对机动车流和非机动车流运行的干扰。
(5)本发明提出的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大于4.0米。可保证出租车在停靠站临时停靠时,非机动车仍然可以利用非机动车道的剩余宽度顺利行驶。同时为即停即走的出租车超越前方停靠的出租车辆提供了合理的车道宽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路段机动车允许调头的交通组织方式示意图。
图中有:非机动车道1、机动车道2、机非分隔带3、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4、出租车停靠站点5、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6、出租车调头专用道7、路段中央机动车道分隔标线虚标线8、出租车驶入停靠站机动车流9、出租车驶出停靠站直行机动车流10、出租车驶出停靠站调头机动车流11。
图2为本发明的路段机动车不允许调头的交通组织方式示意图。
图中有:非机动车道1、机动车道2、机非分隔带3、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4、出租车停靠站点5、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6、出租车驶入停靠站机动车流7、出租车驶出停靠站直行机动车流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子结合附图1和图2,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给出的是路段机动车允许调头的交通组织方式。
在路段非机动车道1上设置出租车停靠站点5,在非机动车道1和机动车道2的中部设置机非分隔带3,再在机非分隔带3上设置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4、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6和出租车调头专用道7,将机非分隔带3两侧的道路连通,在出租车调头专用道7上方的路段中央机动车道分隔标线设置虚标线8;出租车停靠站点5用于出租车的临时停靠及乘客上、下车辆,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4用于机动车道2上的出租车流9减速运行并驶入出租车停靠站,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6用于拟驶出临时停靠站5的出租车流10驶入机动车道2并直行,出租车调头专用道7和虚标线8用于拟驶出临时停靠站5的出租车流11实现车辆调头运行。所述的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位于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的下游,且两者间距A应满足:A≥n·L;其中:L为单个出租车的平均停车泊位长度(米/泊位),n为出租车停靠站的设计停车泊位数量(泊位)。所述的出租车调头专用道位于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的下游,且两者的间距大于50米。所述的机非分隔带的宽度大于2.0米;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大于4.0米。
道路的设置:
步骤1:利用非机动车道和道路机非分隔带进行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出租车停靠站点5、机动车道2、非机动车道1、道路机非分隔带3和路段中央机动车道分隔标线虚标线8,在非机动车道1上设置出租车停靠站点5,用于出租车的临时停靠及乘客上、下车辆。
步骤2:在非机动车道1和机动车道2的中部设置机非分隔带3,再在机非分隔带上3设置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4,用于机动车道2上的出租车流9减速运行并驶入出租车停靠站。
步骤3:在机非分隔带上3设置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6,用于拟驶出临时停靠站5的出租车流10驶入机动车道2并直行。
步骤4:在机非分隔带上3设置出租车调头专用道7,在出租车调头专用道7上方的路段中央机动车道分隔标线设置虚标线8,用于拟驶出临时停靠站5的出租车流11实现车辆调头运行。
步骤5: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6位于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4的下游,且两者间距A应满足:A≥n·L;其中:L为单个出租车的平均停车泊位长度(米/泊位),n为出租车停靠站的设计停车泊位数量(泊位)。例如:出租车的平均停车泊位长度为5.5米/泊位,且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计要求能够同时停靠5辆出租车时,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6和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4的间距应满足A≥n·L=5.5×5=27.5米。
步骤6:出租车调头专用道7位于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6的下游,且两者的间距大于50米。机非分隔带3的宽度大于2.0米;非机动车道1的宽度大于4.0米。
图2给出的是路段机动车不允许调头的交通组织方式。
在路段非机动车道1上设置出租车停靠站点5,在非机动车道1和机动车道2的中部设置机非分隔带3,再在机非分隔带3上设置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4、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6,将机非分隔带3两侧的道路连通;出租车停靠站点5用于出租车的临时停靠及乘客上、下车辆,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4用于机动车道2上的出租车流7减速运行并驶入出租车停靠站,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6用于拟驶出临时停靠站5的出租车流8驶入机动车道2并直行。所述的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位于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的下游,且两者间距A应满足:A≥n·L;其中:L为单个出租车的平均停车泊位长度(米/泊位),n为出租车停靠站的设计停车泊位数量(泊位)。所述的机非分隔带的宽度大于2.0米;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大于4.0米。
道路的设置:
步骤1:利用非机动车道和道路机非分隔带进行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出租车停靠站点5、机动车道2、非机动车道1和道路机非分隔带3,在非机动车道1上设置出租车停靠站点5,用于出租车的临时停靠及乘客上、下车辆。
步骤2:在非机动车道1和机动车道2的中部设置机非分隔带3,再在机非分隔带上3设置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4,用于机动车道2上的出租车流7减速运行并驶入出租车停靠站。
步骤3:在机非分隔带上3设置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6,用于拟驶出临时停靠站5的出租车流8驶入机动车道2并直行。
步骤4: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6位于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4的下游,且两者间距A应满足:A≥n·L;其中:L为单个出租车的平均停车泊位长度(米/泊位),n为出租车停靠站的设计停车泊位数量(泊位)。例如:出租车的平均停车泊位长度为5.5米/泊位,且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计要求能够同时停靠5辆出租车时,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6和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4的间距应满足A≥n·L=5.5×5=27.5米。
步骤6:机非分隔带3的宽度大于2.0米;非机动车道1的宽度大于4.0米。

Claims (4)

1.一种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为,在路段非机动车道(1)上设置出租车停靠站点(5),在非机动车道(1)和机动车道(2)的之间设置机非分隔带(3),再在机非分隔带(3)上设置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4)、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6)和出租车调头专用道(7),将机非分隔带(3)两侧的道路连通,在出租车调头专用道(7)进入机动车道(2)的路段中央机动车道分隔标线设置虚标线(8);出租车停靠站点(5)用于出租车的临时停靠及乘客上、下车辆,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4)用于机动车道(2)上的出租车减速运行并驶入出租车停靠站,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6)用于拟驶出临时停靠站(5)的出租车驶入机动车道(2)并直行,出租车调头专用道(7)和虚标线(8)用于拟驶出临时停靠站(5)的出租车实现车辆调头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的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6)位于出租车驶入停靠站专用道(4)的下游,且两者间距A应满足:A≥n·L;其中:L为单个出租车的平均停车泊位长度,n为出租车停靠站的设计停车泊位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的出租车调头专用道(7)位于出租车驶出停靠站专用道(6)的下游,且两者的间距大于50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的机非分隔带(3)的宽度大于2.0米;非机动车道(1)的宽度大于4.0米。
CNA2008101963773A 2008-09-03 2008-09-03 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13501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963773A CN101350135A (zh) 2008-09-03 2008-09-03 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963773A CN101350135A (zh) 2008-09-03 2008-09-03 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0135A true CN101350135A (zh) 2009-01-21

Family

ID=40268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963773A Pending CN101350135A (zh) 2008-09-03 2008-09-03 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50135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5394A (zh) * 2013-06-24 2013-09-11 东南大学 基于广义gps数据的出租车候客站点备选地址确定方法
CN106205145A (zh) * 2016-09-20 2016-12-07 福州大学 一种公交车定点停车规范监督系统及方法
CN106846814A (zh) * 2017-03-28 2017-06-13 南通大学 一种出租车动态依靠点的设置方法
CN110766933A (zh) * 2019-10-23 2020-02-07 三峡大学 一种动态规划机场出租车上客区设置的优化方法
CN111951542A (zh) * 2020-08-21 2020-11-1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面向机场出租车上客区服务效率优化的上客点数量规划方法
CN112365736A (zh) * 2020-09-18 2021-02-12 河海大学 一种网约车临时停靠区的设置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5394A (zh) * 2013-06-24 2013-09-11 东南大学 基于广义gps数据的出租车候客站点备选地址确定方法
CN106205145A (zh) * 2016-09-20 2016-12-07 福州大学 一种公交车定点停车规范监督系统及方法
CN106846814A (zh) * 2017-03-28 2017-06-13 南通大学 一种出租车动态依靠点的设置方法
CN110766933A (zh) * 2019-10-23 2020-02-07 三峡大学 一种动态规划机场出租车上客区设置的优化方法
CN110766933B (zh) * 2019-10-23 2021-08-10 三峡大学 一种动态规划机场出租车上客区设置的优化方法
CN111951542A (zh) * 2020-08-21 2020-11-1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面向机场出租车上客区服务效率优化的上客点数量规划方法
CN112365736A (zh) * 2020-09-18 2021-02-12 河海大学 一种网约车临时停靠区的设置方法
CN112365736B (zh) * 2020-09-18 2022-02-08 河海大学 一种网约车临时停靠区的设置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8681B (zh) 一种城市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2024335B (zh) 服务于城市干线道路绿波控制的速度引导方法
Levinson et al. Bus rapid transit: An overview
CN100425768C (zh) 一种公交车零换乘站点结构及零换乘快速公交系统
CN104074112B (zh) 一种城市道路上下游交叉口潮汐车道及其设计方法
CN101350135A (zh) 出租车上下客临时停靠站点设置的控制方法
CN100447335C (zh) “一路一线直行式”公交系统车站与路口协同设计与控制方法
CN104032980B (zh) 一种路口公交站布置方式及公交通行方法
CN101476271A (zh) 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点的多方式停车换乘设施的设置方法
CN109267438B (zh) 一种潮汐式自动驾驶brt的控制方法
CN101225631A (zh) 基于一路一线直行模式的城市公交系统综合设计方法
CN103295405A (zh) 一种基于公交专用候驶区的交叉口公交优先通行控制方法
CN101428619A (zh) 轨道汽车交通系统
CN106245476A (zh) 一种新型高速公路
CN101134464A (zh) A/b/c组合路线网与轨道交通
CN106193657A (zh) 一种高速公路服务站
CN202644335U (zh) 一种城市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CN101550667B (zh) 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
CN103498394A (zh) 一种机动车用平面路网系统
CN102673570A (zh) 提高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出入段/场能力的方法
CN101333794A (zh) 利用道路机非分隔带进行机动车临时停车带设置的控制方法
CN108442197B (zh) 一种交叉口布置公交停靠站及公交专用道的渠化和通行方法
CN108257393A (zh) 基于地面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的行人路段过街控制方法
CN106886971A (zh) 无碳高效智能随意行交通系统
CN101942789A (zh) 适用于多路公交车停靠的车站及其设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