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5736B - 通信系统中用以产生前导序列的方法及产生器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中用以产生前导序列的方法及产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5736B
CN101345736B CN2008101335435A CN200810133543A CN101345736B CN 101345736 B CN101345736 B CN 101345736B CN 2008101335435 A CN2008101335435 A CN 2008101335435A CN 200810133543 A CN200810133543 A CN 200810133543A CN 101345736 B CN101345736 B CN 101345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ing sequencing
predefine
tradition
targeting
sequen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35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45736A (zh
Inventor
郑延修
萧昌龙
冯文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1345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5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45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5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04J13/102Combining codes
    • H04J13/107Combining codes by concate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1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featuring pilot assisted re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前导序列的方法。该方法包含:判定与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时域特性相关的一值K,使一时域前导序列包括K个具有一线性相位偏移的彼此形状相似的波形;针对一第一频带识别一第一前导序列,其具有不可被K除尽的第一长度;分别针对一第二频带识别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其具有至少一第二长度;识别一第三前导序列的长度,该长度等于该第一长度与该至少一第二长度的一总和;当该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中的一或多个连接该第一前导序列时判定是否仍维持该时域特性;若不维持,则修改该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的一或多个;以及通过连接该第一前导序列与具有一或多个修改的第二前导序列的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形成该第三前导序列。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中用以产生前导序列的方法及产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通信系统。更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在通信系统中用以产生前导序列的方法及产生器。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装置可通过侦测前导序列(Preamble Sequence)来接入如基站或中继站的基础站台。一般而言,时域中的前导序列可包括周期性形状,其可表现时域特性。此外,可在传统系统与新系统的频域前导序列中维持时域特性。只要移动装置的接收器侦测通信系统的相关前导序列,移动装置便可连结通信系统。在如正交分频调制(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odulation,OFDM)系统或基于OFDM的系统的多载波通信系统中,长度-64的前导序列可重复四次。此即,时域前导序列可包括“P”(目前情况中,P=4)个彼此相同的周期波形。此外,时域前导序列的样本数目为波形数目“P”的整数倍数,可被P整除。同样地,频域前导序列的载波数目亦可被P整除。
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新系统可具有比传统系统更宽的带宽,因而可能需要比传统系统更长的前导序列。考虑到传统OFDM或基于OFDM的系统,可通过传统系统的前导序列的多次折叠来形成新系统的前导序列。然而,在部分应用中,传统前导序列的长度可能并非P的整数倍数。因此,可能需要一种能够支持传统系统与新系统的产生前导序列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前导序列的方法,该方法包含:判定与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时域特性相关的一值K,使得一时域前导序列包括K个具有一线性相位偏移的彼此形状相似的波形;识别一第一前导序列,其针对一第一频带,该第一前导序列具有不可被K除尽的一第一长度并维持该时域特性;识别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其分别针对一第二频带,所述的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具有至少一第二长度并维持该时域特性;识别一第三前导序列的长度,该第三前导序列的长度等于该第一长度与该至少一第二长度的总和;当该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中的一组或一组以上第二前导序列连接该第一前导序列时判定是否仍维持该时域特性;若连接时不维持该时域特性,则修改所述至少一组第二前导序列中的一组或一组以上;以及通过连接该第一前导序列与具有一组或一组以上修改的第二前导序列的至少一组第二前导序列形成一第三前导序列。
本发明的实施例亦可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前导序列的方法,该方法包含:判定与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时域特性相关的值K,使得一时域前导序列包括K个具有一线性相位偏移的彼此形状相似的波形;识别一第一前导序列,其针对一第一频带,该第一前导序列具有不可被K除尽的一第一长度并维持该时域特性;识别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其分别针对一第二频带,该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维持该时域特性;若在该第一前导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连接后维持该时域特性,则通过连接该第一前导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形成基于该第一前导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的一第三前导序列;以及若因该第一前导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连接而不能维持该时域特性,则通过修改该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形成基于该第一前导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的一第四前导序列,并连接该第一前导序列与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修改的第二前导序列的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进一步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前导序列的方法,该方法包含:判定与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时域特性相关的值K,使得一时域前导序列包括K个具有一线性相位偏移的彼此形状相似的波形;识别一第一前导序列,其针对一第一频带,该第一前导序列具有可被K除尽的一第一长度并维持该时域特性;识别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其分别针对一第二频带,且为该第一前导序列的一重复序列;通过连接该第一前导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形成一第三前导序列;以及通过使该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乘以一线性相位来形成一第四前导序列,其中该线性相位的一相位值与该第三前导序列中的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的一非零载波的位置有关。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前导序列的产生器,该产生器包含:一识别模块,用以识别若连接一第一前导序列与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一时域特性是否维持,其中基于该时域特性,一时域前导序列包括K个具有一线性相位偏移的彼此形状相似的波形;一修改模块,用以在该时域特性未维持时修改该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以及一连接模块,用以在该时域特性未维持时连接该第一前导序列以及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修改的第二前导序列的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并在该时域特性维持时连接该第一前导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在结合附图来阅读的情况下将更加了解前述发明内容,及以下实施方式。为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在所述附图中显示目前较佳的实施例。然而,应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显示的确切的配置与工具。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A为一传统系统的时域中的一示例性前导序列的示意图;
图1B为该传统系统的频域中的一示例性前导序列的示意图;
图2A为一新系统的示例性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2B为一新系统的另一示例性帧框结构的示意图;
图3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新系统的时域中的一前导序列的示意图;
图3B为该新系统的频域中的一前导序列的示意图;
图4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形成一前导序列的方法流程图;
图4B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形成一前导序列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形成一前导序列的方法流程图;以及
图6为产生一前导序列的一示例性产生器的方块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前导序列
10-1  波形
10-2  波形
10-3  波形
12   前导序列
22   频带
22-1 频带
22-2 频带
24   前导序列
24-1 前导序列
24-2 前导序列
28   频带
28-1 频带
29   前导序列
29-1 前导序列
30   前导序列
32   前导序列
32-1 频带
32-2 频带
32-3 频带
600  产生器
601  识别模块
602  修改模块
603  连接模块
604  调整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及相应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在附图中使用相同参考数字来指代相同或相似部分。
图1A为一传统系统的时域中的一示例性前导序列10的示意图。图1B为该传统系统的频域中的一示例性前导序列12的示意图。在正交分频调制(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odulation,OFDM)系统或基于OFDM的系统中,可使用一前文(Preamble)或前导序列(Preamble Sequence)使基站与移动站间频率同步化。具体地说,可针对起始于帧起点的一预定周期传输指明帧起点的一前导序列。
参考图1A,时域前导序列10可包括K个连续波形,其可彼此相似并具有线性相位偏移,其中K为一正整数。在本实施例中,时域前导序列10可包括分布在三个(K=3)波形10-1、10-2与10-3中的128个样本。此外,参考图1B,频域前导序列12可包括128个载波。根据本发明,在传统或预定义的前导序列中的样本或载波的数目无法被K值除尽。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传统前导序列的长度,如为128(时域中的样本或频域中的载波的数目)无法被3(波形的数目)除尽。传统前导序列的长度不是传统前导序列中的波形数目的整数倍数的特性可利于不同长度的前导序列的弹性连接,下文将对此予以说明。为求简明,说明书全文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K=3的情况加以说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将K赋予其它值,例如,5与7,来适应其它应用。
在接收一时域前导序列时,移动装置的接收器可使用相关法来计算接收的连续波形的自相关性或交叉相关性并检视接收的序列是否包括前导序列。参考图1B,为维持时域特性(K=3),可将频域前导序列12中每K个载波设定成非零值,同时将其它载波设定成空值(零)。换句话说,具有非零值的二紧邻的有效载波可彼此以(K-1)个空载波隔开。在本实施例中,因为K等于3且频域前文12的长度为128,所以非零值可被分配给编号为0、3、6、…与126位置处的载波,以{0,3,6,…,126}表示。
此外,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系统或标准与传统的系统或标准可共存于无线通信网路中。在此情况中,新系统可与传统系统向后兼容并提供带宽可扩充性。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向后兼容性或带宽可扩充性可包括,使用新标准的新终端或用户站可以在传统网络中进行操作,而不会对与传统网络有关的终端的效能与操作产生显著的影响。在另一实施例中,低阶终端可保留于一操作在较宽带的系统的部分频带之上。此外,向后兼容性可包括,例如,使用传统标准的传统终端或用户站可在一新网络中进行操作,而不会对与新网络相关的终端的效能与操作产生显著影响。在说明书全文中,“新”的系统或标准可指代“更新”的、“进化”的或“下一代”的系统或标准,而“传统”的系统或标准可指代“老”的或“现有”的系统或标准。例如,“新”的标准可为在提出此申请之日付诸使用的标准,而“传统”的标准则可为在提出此申请之日之前即使用并在提出此申请后仍可使用若干时间的标准。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传统标准可包括但不限于IEEE 802.16e标准,而新标准可包括但不限于IEEE 802.16m标准。
图2A为一新系统的示例性帧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2A,该帧结构包括三个连续频带22、22-1与22-2,其中所述频带22、22-1与22-2中的每一个可具有一带宽,可支持一具有N长度的载波(tone)或载体(carrier)的前导序列,N为一正整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频带22、22-1与22-2中的一个(例如,频带22)可经配置用以依传统标准传输OFDM符号,并可使用由频带22、22-1与22-2组成的一频带来依据新的标准传输OFDM符号。据此,使用新标准的帧结构的带宽,例如为3N,为使用传统标准的帧结构的带宽(即,N)的三倍。此外,传统频带22的传统前导序列24的长度为N,而新前导序列(其包括前导序列24、24-1与24-2)的长度为3N。此即,传统前导序列在长度上为新前导序列的三分之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频带22、22-1与22-2中的每一个的带宽可占据一预定带宽的三分之一。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频带22、22-1与22-2在带宽上可能彼此不同。此外,在一帧中的频带数目可不限于如本实施例中的三个。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亦可能存在四个或四个以上的频带以适应不同应用。
图2B为一新系统的另一示例性帧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2B,该帧结构包括二个连续频带28与28-1以分别依传统标准及新标准来通信。新系统与传统系统的带宽分别为及N。此外,传统频带28的传统前导序列29的长度为N,而新前导序列(其包括前导序列29与29-1)的长度为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062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通过连接一传统前导序列与一预定义前导序列形成一新前导序列而使一传统系统及一新系统共存于一帧结构中。在一实施例中,一预定义序列可连接于一传统前导序列前面。在另一实施例中,一预定义序列可连接于一传统前导序列后面。在又另一实施例中,取决于新系统所配置的信道的带宽,一传统前导序列可连接于一修改预定义前导序列及/或该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复序列。一般而言,带宽愈大,新前导序列愈长且因此将连接愈多的预定义序列。
再次参考图2A与图2B,图2A中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新系统的新前导序列可通过在传统前导序列24的前面或后面连接二预定义前导序列24-1与24-2而形成。欲连接的预定义前导序列因此可长于传统前导序列。在此情况中,该预定义前导序列在长度上为该传统前导序列的两倍。此外,图2B中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新系统的新前导序列可通过在传统前导序列29的前面或后面连接一预定义前导序列29-1而形成。欲连接的预定义前导序列因此可短于传统前导序列。在此情况中,该预定义前导序列在长度上为该传统前导序列的一半。
图3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新系统的时域中的一前导序列30的示意图,而图3B为该新系统的频域中的一前导序列32的示意图。参考图3A,时域前导序列30可包括彼此相似或具有一线性相位偏移的三个(K=3)连续波形。在一实施例中,时域前导序列30的长度为384。
参考图3B,频域前导序列32可包括384个载波以在第一频带32-1、第二频带32-2与第三频带32-3中实现通信。其中,第一频带32-1可经配置依传统标准来通信,而第二及第三频带32-2与32-3可经配置依新标准来通信。应注意,第一频带32-1的传统前导序列的长度(其可与图1B中说明的传统前导序列32相似)为128,无法被K=3除尽。
形成基于一传统前导序列与至少一预定义的前导序列的一新前导序列的实施例将于下文给出。在后续实施例中,可预定K=3且传统前导序列的长度无法被K除尽。可假设S1={1,0,0,2,0,0,3,0,0,4,0}为频域中的传统前导序列而S2={0,0,3,0,0,5,0,0,2,0,0}及S3={0,3,0,0,5,0,0,2,0,0,4}为频域中的预定义前导序列。传统前导序列S1的长度为11,其无法被K除尽。此外,频域S1、S2与S3维持该时域特性,即,二相邻非零载波彼此以二个零载波隔开。
欲形成长度-22的新前导序列,可能需要修改用以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的一前导序列以便能维持该时域特性K=3。用以连接的前导序列可包括S1、S2与S3中的一个。若不修改,则可能丧失该时域特性。例如,若直接在传统前导序列S1之后连接S1,则可形成一新前导序列{1,0,0,2,0,0,3,0,0,4,0,1,0,0,2,0,0,3,0,0,4,0},其中第10个载波及第12个载波彼此仅以一个零载波而非所需的2(=K-1)个零载波彼此隔开,而产生时域不一致性。同样地,若直接在传统前导序列S1之后连接S2,则可形成一新前导序列{1,0,0,2,0,0,3,0,0,4,0,0,0,3,0,0,5,0,0,2,0,0},其中第10个载波及第14个载波彼此以3(=K)个零载波而非所需的2个零载波彼此隔开,亦产生时域不一致性。然而,若直接在传统前导序列S1之后连接S3,则可维持该时域特性,并产生一新前导序列{1,0,0,2,0,0,3,0,0,4,0,0,3,0,0,5,0,0,2,0,0,4}。
在第一S1(即,该传统前导序列)之后连接第二S1的情况中,可能需要修改第二S1。在一实施例中,第二S1可循环向右偏移一位,并产生一修改的S1’={0,1,0,0,2,0,0,3,0,0,4}。由此,通过使S1连接S1’而形成一长度-22的新前导序列为{1,0,0,2,0,0,3,0,0,4,0,0,1,0,0,2,0,0,3,0,0,4},该新前导序列维持该时域特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S1可循环向左偏移二个位置,并产生一修改的S1”={0,2,0,0,3,0,0,4,0,1,0}。然而,修改的S1”不保持该时域特性且需要进一步修改。例如,修改后的S1”的最后二个载波“1”与“0”可能互换,并产生S1’”={0,2,0,0,3,0,0,4,0,0,1}。因此,通过使S1连接S1’”而形成一长度-22的新前导序列为{1,0,0,2,0,0,3,0,0,4,0,0,2,0,0,3,0,0,4,0,0,1},其维持该时域特性。作为替代方案,修改的S1”的第10个载波“1”可由“0”取代,并产生另一修改的前导序列={0,2,0,0,3,0,0,4,0,0,0}。据此,长度-22的新前导序列为{1,0,0,2,0,0,3,0,0,4,0,0,2,0,0,3,0,0,4,0,0,0}。
或者,可在一传统前导序列之前连接一前导序列。例如,S3可循环向右偏移一个位置,并产生S3’={4,0,3,0,0,5,0,0,2,0,0},其可通过以0取代第一载波4来进一步修改,并产生S3”={0,0,3,0,0,5,0,0,2,0,0}。由此,通过使S3”连接S1而形成长度-22的新前导序列为{0,0,3,0,0,5,0,0,2,0,0,1,0,0,2,0,0,3,0,0,4,0}。此外,可在S1之前连接S2,并产生长度-22的新前导序列{0,0,3,0,0,5,0,0,2,0,0,1,0,0,2,0,0,3,0,0,4,0}。
在又一实施例中,可在S1之后依序连接S3与S2以建构长度-33的新前导序列,如此产生前导序列{1,0,0,2,0,0,3,0,0,4,0,0,3,0,0,5,0,0,2,0,0,4,0,0,3,0,0,5,0,0,2,0,0}。此外,可通过在S1之前连接S2并在S1之后连接S3来形成长度-33的新前导序列,如此产生{0,0,3,0,0,5,0,0,2,0,0,1,0,0,2,0,0,3,0,0,4,0,0,3,0,0,5,0,0,2,0,0,4}。
在上文提及的实施例中,预定义的前导序列S2与S3在长度上等于传统前导序列S1,并可与就图2A所说明及阐明的实施例相关。在其它实施例中,预定义的前导序列在长度上可长于或短于传统前导序列。例如,在图2B所示的实施例中,可假设传统前导序列S4={1,0,0,2,0,0,3,0,0,4,0,0,3,0,0,5,0,0,2,0,0,4}。仍给出相同的S2与S3,可在S4之后连接S2以形成长度-33的新前导序列,如此产生{1,0,0,2,0,0,3,0,0,4,0,0,3,0,0,5,0,0,2,0,0,4,0,0,3,0,0,5,0,0,2,0,0}。此外,可通过以一零载波取代最后载波来修改S3并接着使修改的S3循环向右偏移一个位置,而产生S3’={0,0,3,0,0,5,0,0,2,0,0}。通过使S4连接S3’而形成的长度-33的新前导序列为{1,0,0,2,0,0,3,0,0,4,0,0,3,0,0,5,0,0,2,0,0,4,0,0,3,0,0,5,0,0,2,0,0}。
图4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形成一前导序列的方法流程图。参考图4A,与一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前导序列的时域特性相关的值K可于步骤402中判定,K为一正整数。于步骤404中,可识别第一前导序列(例如,该第一前导序列为一传统前导序列)的长度L0。第一前导序列的长度L0可能无法被K除尽。
在步骤406,可识别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例如,该第二前导序列为一预定义的前导序列)。此外,取决于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的频带数目,该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可具有L1、L2、…LN的长度。
在步骤408,可识别第三前导序列的长度L。长度L可等于L0加上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的长度的总和,因为该无线通信系统的新前导序列可通过第一前导序列与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来形成。于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可包括第一前导序列的一重复序列。
接着,于步骤410,可判定是否需要修改该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以便能维持该时域特性。根据该时域特性,在第一、第二与第三前导序列中的二个相邻的非零载波或载体能够以(K-1)个载波或载体彼此隔开。若判定需要修改,则可通过,例如向右循环偏移或向左循环偏移至少一个位置,如需要,以一零载波取代一非零载波来修改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二前导序列。随后在步骤414中,可通过将该传统前导序列与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修改的第二前导序列相连接,形成第三前导序列。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可包括将一个或一个以上修改的第二前导序列置放在第一前导序列之后。于另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可包括将一个或一个以上修改的第二前导序列放置于该第一前导序列之前。于又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可包括将一个或一个以上修改的第二前导序列置放于该第一前导序列之前并将一个或一个以上修改的第二前导序列置放在第一前导序列之后。
若在步骤410中判定无须任何修改,则可在步骤416中通过连接第一前导序列与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形成第三前导序列。与步骤414相似地,该连接可包括将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置放在第一前导序列之前、之后或部分置放在第一前导序列之前且部分置放在第一前导序列之后。
可基于在步骤414或416中形成的该前导序列形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前导序列以便于在相对较高速的环境中进行天线识别或通信。图4B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形成一前导序列的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4B,在步骤422中,可通过连接一第一前导序列与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来形成一第三前导序列,其中可在连接之前修改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可通过参考图4A所说明与阐明的方法形成第三前导序列。
在步骤424中,可判定第四前导序列是否可通过相位旋转来形成。若可以形成,在步骤426中,可通过对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中的每一个执行相位旋转来形成第四前导序列。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中的第i个可乘以一常数相位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01
(例如,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02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03
)。以上文提及的S 1、S2与S3为例,一长度-33的第三前导序列{1,0,0,2,0,0,3,0,0,4,0,0,3,0,0,5,0,0,2,0,0,4,0,0,3,0,0,5,0,0,2,0,0}可通过依序连接S 1、S3与S2来形成。长度-33的第四前导序列可通过使第二前导序列S3与S2分别乘以一第一常数相位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04
与一第二常数相位而形成。据此,由S1以及经常数相位旋转的S3与S2形成的第四前导序列为{1,0,0,2,0,0,3,0,0,4,0,0,3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06
0,0,5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07
0,0,2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08
0,0,4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09
0,0,3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010
0,0,5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011
0,0,2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012
0,0}。
在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中的第i个可乘以一线性相位偏移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013
例如,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014
i=0至N-1,k为与第i个第二前导序列中的一非零载波的位置相关的序数以及N为第i个第二前导序列的长度。以上文提及的S1、S2与S3为例,长度-33的第三前导序列{1,0,0,2,0,0,3,0,0,4,0,0,3,0,0,5,0,0,2,0,0,4,0,0,3,0,0,5,0,0,2,0,0}可通过依序连接三个长度-11的S1、S3与S2形成。长度-33的第四前导序列可通过使第二前导序列S2与S3分别乘以一第一常数相位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11
且k=1与一第二常数相位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12
且k=2而形成。据此,由S1与常数相位旋转的S3与S2形成的第四前导序列为{1,0,0,2,0,0,3,0,0,4,0,0,3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13
0,0,5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14
0,0,2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15
0,0,40,0,3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17
0,0,5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18
0,0,20,0}。
或者,可在步骤428判定一第五前导序列可通过序列乘以而形成。在步骤430,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中的每一个可乘以一预定序列。例如,S2与S3可分别乘以一第一序列A={a1,a2,a3,a4,a5,a6,a7,a8,a9,a10,a11}与一第二序列B={b1,b2,b3,b4,b5,b6,b7,b8,b9,b10,b11}。据此,由S1与相乘之后的S3与S2形成的第五前导序列为{1,0,0,2,0,0,3,0,0,4,0,0,3a1,0,0,5a4,0,0,2a7,0,0,4a1 0,0,0,3b3,0,0,5b6,0,0,2 b9,0,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其它预定序列可能适合形成第二新前导序列。在一实施例中,预定序列可包括Wash码、广义线性调频(GCL)序列、伪随机序列与Reed-Muller码中的一个。此外,若预定序列的长度长于将连接的第二前导序列的长度,则可缩短预定序列的长度以适合第二前导序列。以Wash码{1,-1,1,-1,1,-1,1,-1}为例,若第二前导序列的所需长度为5,则可移除Wash码的开头三个值,并产生修改的序列{-1,1,-1,1,-1}。在另一实施例中,可移除最后三个值,并产生另一修改的序列{1,-1,1,-1,1}。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增大预定序列的长度以适合第二前导序列。
或者,可在步骤432判定一第六前导序列可通过变更该时域特性来形成,如此可有利于在相对较高速的环境中的通信。在步骤434,第六前导序列可通过在第三前导序列中以零载波取代在预定位置的非零载波而形成。在一实施例中,可维持第三前导序列中的非零载波中的每R个载波不变,而以零载波取代其它非零载波。例如,若R=2,则可以零载波取代每一其他的非零载波。考虑到第三前导序列={1,0,0,2,0,0,3,0,0,4,0,0,3,0,0,5,0,0,2,0,0,4,0,0,3,0,0,5,0,0,2,0,0},则第六前导序列为{1,0,0,0,0,0,3,0,0,0,0,0,3,0,0,0,0,0,2,0,0,0,0,0,3,0,0,0,0,0,2,0,0}。在第六前导序列中,两相邻非零载波以KR-1(=5)个载波彼此隔开,并产生另一时域特性K’=KxR=6。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通过连接一第一前导序列与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来形成一前导序列,其中第一前导序列的长度无法被K除尽。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可通过一第一前导序列与该第一前导序列的重复序列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来形成一第七前导序列,其中第一前导序列的长度可被K除尽。在此情况中,可能发生峰均功率比(PAPR)的问题。例如,假设K=3且一第一前导序列S5={1,0,0,2,0,0,3,0,0},一长度-27的前导序列可通过该第一前导序列S5与S5的二个重复序列来形成第二前导序列,并产生{1,0,0,2,0,0,3,0,0,1,0,0,2,0,0,3,0,0,1,0,0,2,0,0,3,0,0}。第七前导序列的时域波形可能将包括许多零,如此将导致PAPR问题。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形成一前导序列的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5,在步骤502,可判定与一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前导序列的时域特性相关的值K。在步骤504,可识别第一前导序列的长度L0。第一前导序列的长度L0可能被K除尽。
在步骤506,可识别各作为第一前导序列的重复序列的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在步骤508,第三前导序列可通过连接第一前导序列与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而形成。为避免PAPR问题,在步骤510,可通过使至少一第二序列乘以一线性相位来形成第四前导序列,其中该线性相位的一相位值可与第三前导序列中的一非零载波的位置相关。在一实施例中,一线性相位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21
可作为乘数,其中N为第三前导序列的长度且r为第三前导序列中的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的非零载波的序数。例如,考虑到第一前导序列S5与第三前导序列{1,0,0,2,0,0,3,0,0,1,0,0,2,0,0,3,0,0,1,0,0,2,0,0,3,0,0},第四前导序列可为{1,0,0,2,0,0,3,0,0,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22
0,0,2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23
0,0,3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24
0,0,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25
0,0,2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26
0,0,3
Figure S2008101335435D00127
0,0}。
图6产生一前导序列的一示例性产生器600的方块图。参考图6,产生器600可包括一识别模块601、一修改模块602与一连接模块603。识别模块601用以识别若连接一第一前导序列与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是否可维持一时域特性K。第一前导序列可具有无法被K除尽的长度。若不维持该时域特性,则修改模块602可通过(例如)循环偏移及/或载波值替换或互换来修改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连接模块603可连接第一前导序列与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修改的第二前导序列的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并产生一第三前导序列。若识别模块601识别维持该时域特性K,则修改模块602可单纯地将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传送至连接模块603。连接模块603用以在第一前导序列之前、之后或部分在第一前导序列之前而部分在第一前导序列之后连接来自修改模块602的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
产生器600可进一步包括一调整模块604。在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一前导序列的长度无法被K除尽,调整模块604可用以通过相位旋转、序列乘以或时域变更来调整来自连接模块603的第三前导序列,如参考图4B所说明与阐明的实施例。在另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一前导序列的长度可被K除尽且至少一第二前导序列中的每一个为第一前导序列的一重复序列,调整模块604可用以通过线性相位乘以来调整来自连接模块603的第三前导序列,如参考图5所说明与阐明的实施例。
识别模块601、修改模块602、连接模块603与调整模块604可实施成硬件或软件,其中就操作速度而言前者可能较有利,而就设计复杂度而言后者可能较具成本效益。例如,若实施成硬件,则上所提及的模块601至604可整合在如基站或中继站的接入站的处理器芯片中。或者,若实施成软件,则上所提及的模块601至604可包括安装在接入站的处理器中的可执行程序或应用程序。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说明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例时,本说明书可将本发明的方法及/或程序呈现成一特定步骤顺序。然而,就该方法或程序并不依赖本文中所提出的步骤特定顺序的范围而言,该方法或程序不应限于所说明的特定步骤顺序。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了解,可能有其它步骤顺序。因此,本说明书中提出的特定步骤顺序不应视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针对本发明的方法及/或程序的保护范围不应依撰写顺序限制其步骤的执行,且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了解,所述顺序可能不同并仍保持在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内。

Claims (38)

1.一种在一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一前导序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判定与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时域特性相关的一值K,使得一时域前导序列包括K个具有一线性相位偏移的彼此形状相似的波形;
针对一第一频带识别一传统前导序列,该传统前导序列具有不可被K除尽的一第一长度并维持该时域特性;
针对一第二频带分别识别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具有至少一第二长度并维持该时域特性;
识别一第三前导序列的长度,该第三前导序列的长度等于该第一长度与该至少一第二长度的一总和;
当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或多个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时判定是否仍维持该时域特性;
若连接时不维持该时域特性,则修改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或多个;以及
通过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与具有一或多个修改的该预定义前导序列的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形成该第三前导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一或多个包括该传统前导序列的一复制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传统前导序列与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载波,每二个相邻非零载波以K-1个零载波彼此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修改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或多个包括在载波位置上循环偏移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一或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循环偏移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或多个包括将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或多个在载波位置上向右循环偏移与将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或多个在载波位置上向左循环偏移中的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该第三前导序列包括将具有一或多个修改的预定义前导序列的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连接在该传统前导序列之后与将具有一或多个修改的预定义前导序列的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连接在该传统前导序列之前中的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该第三前导序列包括将具有一或多个修改的预定义前导序列的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一或多个连接在该传统前导序列之后,并将具有一或多个修改的预定义前导序列的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剩余者连接在该传统前导序列之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含:
通过对于该第三前导序列中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的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每一个执行一相位旋转来形成一第四前导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该相位旋转包括使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的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第i个乘以一常数相位 
Figure FSB00000428793000021
其中 
Figure FSB00000428793000022
对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每一个而言是不变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该相位旋转包括使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的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第i个乘以一线性相位 
Figure FSB00000428793000024
i=0至N-1,k为与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一个中的一非零载波的位置相关的一序数且N为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一个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含:
通过将位于该第三前导序列中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的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乘以一预定序列来形成一第五前导序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预定序列包括Wash码、一广义线性调频序列、一伪随机序列与Reed-Muller码中的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含:
通过以零载波取代于该第三前导序列中预定位置处的非零载波来形成一第六前导序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R个非零载波以零载波来取代,如此产生另一时域特性K’=K x R,K’与R为一正整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传统前导序列为依一传统标准来通信的一前导序列,而该第三前导序列为依与该传统标准向后兼容的一新标准来通信的一前导序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终端架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可用的频带的一部分之上。
17.一种在一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一前导序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判定与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时域特性相关的一值K,使得一时域前导序列包括K个具有一线性相位偏移的彼此形状相似的波形;
针对一第一频带识别一传统前导序列,该传统前导序列具有不可被K除尽的一第一长度并维持该时域特性;
针对一第二频带分别识别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维持该时域特性;
若在连接后维持该时域特性,则通过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与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形成基于该传统前导序列与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第三前导序列;以及
若因连接而不维持该时域特性,则通过修改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或多个形成基于该传统前导序列与该修改的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第四前导序列,并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与具有一或多个修改的该预定义前导序列的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或多个包括该传统前导序列的一复制序列。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修改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或多者包括在载波位置上循环偏移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或多个。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循环偏移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或多者包括将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一或多个在载波位置上向右循环偏移与将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一或多个在载波位置上向左循环偏移中的一个。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含: 
通过对于该第三及第四前导序列的一个中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的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每一个执行一相位旋转来形成一第五前导序列。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该相位旋转包括使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的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第i个乘以一常数相位 
Figure FSB00000428793000041
其中 对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每一个而言为不变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该相位旋转包括使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的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第i个乘以一线性相位 
Figure FSB00000428793000044
i=0至N-1,k为与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一个的一非零载波的位置相关的一序数且N为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一个的长度。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进一步包含:
通过将位于该第三及第四前导序列的一个中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的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乘以一预定序列来形成一第六前导序列。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预定序列包括Wash码、一广义线性调频序列、一伪随机序列与Reed-Muller码中的一个。
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含:
通过以零载波取代位于该第三及该第四前导序列的一个中预定位置处的非零载波来形成一第七前导序列。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R个非零载波以零载波来取代,如此产生另一时域特性K’=K x R,K’与R为正整数。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传统前导序列为依一传统标准来通信的一前导序列,而该第三及第四前导序列为依与该传统标准向后兼容的一新标准来通信的前导序列。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终端架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可用的频带的一部分之上。
30.一种在一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一前导序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判定与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时域特性相关的一值K,使得一时域前导序列包括K个具有一线性相位偏移的彼此形状相似的波形; 
针对一第一频带识别一传统前导序列,该传统前导序列具有可被K除尽的一第一长度并维持该时域特性;
针对一第二频带分别识别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且该预定义前导序列为该传统前导序列的一复制序列;
通过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与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形成一第三前导序列;以及
通过使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乘以一线性相位来形成一第四前导序列,其中该线性相位的一相位值为与该第三前导序列中的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非零载波的位置有关。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被乘以一线性相位 其中N为该第三前导序列的长度且r为在该第三前导序列中的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非零载波的序数。
32.一种在一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一前导序列的产生器,其特征在于,该产生器包含:
一识别模块,其用以在连接一传统前导序列与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时,识别是否维持一时域特性,其中基于该时域特性,一时域前导序列包括具有一线性相位偏移的彼此形状相似的K个波形,其中该传统前导序列具有无法被K除尽的一长度并维持该时域序列;
一修改模块,其用以在不维持该时域特性时修改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或多个;以及
一连接模块,其用以在不维持该时域特性时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与具有一或多个修改的该预定义前导序列的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且在维持该时域特性时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与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产生器,其特征在于,该修改模块用以通过在载波位置上循环偏移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一或多个来修改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或多个。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产生器,其特征在于,该产生器进一步包含一调整模块,其用以通过将位于该第三前导序列中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的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中的一第i个乘以一常数相位 
Figure FSB00000428793000052
来调整来自该连接模块的一第三前导序列,其中 
Figure FSB00000428793000053
对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每一个而言为不变的。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产生器,其特征在于,该产生器进一步包含一调整模块,其用以通过将位于该第三前导序列中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的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第个乘以一线性相位 
Figure FSB00000428793000061
来调整来自该连接模块的一第三前导序列,其中 
Figure FSB00000428793000062
i=0至N-1,k为与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个的一非零载波的位置相关的一序数且N为该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的一个的长度。
36.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产生器,其特征在于,该产生器进一步包含一调整模块,其用以通过将位于该第三前导序列中连接该传统前导序列的至少一预定义前导序列乘以一预定序列来调整来自该连接模块的一第三前导序列。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产生器,其特征在于,该预定序列包括Wash码、一广义线性调频序列、一伪随机序列与Reed-Muller码中的一个。
38.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产生器,其特征在于,该产生器进一步包含一调整模块,其用以通过以零载波取代该第三前导序列的预定位置处的非零载波来调整来自该连接模块的一第三前导序列。 
CN2008101335435A 2007-07-13 2008-07-11 通信系统中用以产生前导序列的方法及产生器 Active CN1013457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4984207P 2007-07-13 2007-07-13
US60/949,842 2007-07-13
US12/146,421 US8331480B2 (en) 2007-07-13 2008-06-25 Method of and generator for generating preamble sequence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2/146,421 2008-06-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5736A CN101345736A (zh) 2009-01-14
CN101345736B true CN101345736B (zh) 2012-11-14

Family

ID=40247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35435A Active CN101345736B (zh) 2007-07-13 2008-07-11 通信系统中用以产生前导序列的方法及产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331480B2 (zh)
CN (1) CN101345736B (zh)
TW (1) TWI4236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31480B2 (en) * 2007-07-13 2012-12-1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and generator for generating preamble sequence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520663B1 (ko) * 2008-02-03 2015-05-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레거시 지원을 위한 프리엠블 전송 방법
KR101435414B1 (ko) * 2008-03-07 2014-08-29 알까뗄 루슨트 이동국과 제 1 프로토콜 및 제 2 프로토콜과 호환가능한 기지국과 상호작용하기 위한 방법
US8831063B2 (en) * 2008-03-18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ngle carrier burst structure for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ation and tracking
US8582687B2 (en) 2009-06-26 2013-11-12 Plus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bined radio signals
US10277443B2 (en) 2009-08-25 2019-04-3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transmitting a fram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estimation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582551B2 (en) * 2010-05-26 2013-11-12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ver non-contiguous channels
JP5648500B2 (ja) * 2011-01-28 2015-01-07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US8787873B1 (en) 2011-11-04 2014-07-22 Plus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using bandwidth on demand
CA2931398A1 (en) 2013-11-26 2015-06-04 Plus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dio frequency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2200941B1 (ko) * 2014-06-02 2021-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송신 장치, 수신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WO2016089056A1 (ko) * 2014-12-02 2016-06-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랜 시스템에서 프리엠블 시퀀스의 생성 방법
US10257325B2 (en) 2015-02-05 2019-04-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preamble and synchronizing frame
CN105812310B (zh) * 2016-05-06 2019-04-30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zcz序列和相位旋转的单载波mimo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566310B (zh) * 2016-06-30 2020-09-08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电子设备及前导信号生成、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0879854B2 (en) * 2018-01-26 2020-12-29 Skyworks Solutions, Inc. Universal memory-based model for nonlinear power amplifier behavior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3034A (zh) * 2005-06-10 2005-11-30 上海贝豪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imo-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
CN1909536A (zh) * 2005-08-02 2007-02-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正交频分多址-时分多址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66740A1 (en) 2002-09-30 2004-04-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preamble sequence in a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4039026A1 (en) 2002-10-23 2004-05-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preamble sequence in an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03282443B2 (en) 2002-11-30 2006-07-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preamble sequence in an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634020B2 (en) * 2003-03-11 2009-12-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reamble for a TFI-OFDM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20040087622A (ko) 2003-04-08 2004-10-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시스템에서프리앰블 시퀀스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KR100770912B1 (ko) 2003-06-16 2007-10-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프리앰블 시퀀스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US6917311B2 (en) 2003-08-11 2005-07-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Orthogonal preamble encoder, method of encoding orthogonal preambles an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the same
US7382719B2 (en) 2003-09-05 2008-06-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calable and backwards compatible preamble for OFDM systems
KR100938095B1 (ko) 2003-11-19 2010-0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시스템에서 프리앰블 시퀀스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KR100946913B1 (ko) 2003-11-21 2010-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시스템에서 셀 식별을 위한 프리앰블 신호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US7394793B2 (en) 2004-03-12 2008-07-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preambles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8000223B2 (en) 2004-04-12 2011-08-16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antenna preambl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preserving backward compatibility
US7532661B2 (en) 2004-04-19 2009-05-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dditional hierarchical preamble for support of FDMA channel in a multi-band OFDM system
KR100621432B1 (ko) * 2004-04-21 2006-09-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송신 안테나들을 사용하는 다중셀 직교 주파수분할 다중 방식 통신시스템에서 채널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RU2328826C1 (ru) * 2004-04-28 2008-07-1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и преамбулы для адаптивной антенной системы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с множественным доступом и ортогональным частотн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каналов
JP4918488B2 (ja) * 2004-08-16 2012-04-18 ゼットティーイー(ユーエスエー)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高速度セル探索及び正確な同期
US20060039451A1 (en) 2004-08-23 2006-02-23 Xiangyang Zhua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cell search
US7453856B2 (en) * 2004-09-03 2008-1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data block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s
KR20060044126A (ko) 2004-11-11 2006-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프리앰블 생성 및 셀검출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7940794B2 (en) 2004-12-22 2011-05-10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Dynamic channel bandwidth management
US7720162B2 (en) * 2005-03-10 2010-05-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rtial FFT processing and demodulation for a system with multiple subcarriers
US7558537B2 (en) 2005-06-07 2009-07-07 Broadcom Corporation Modified preamble for programmable transmitter
US7742390B2 (en) 2005-08-23 2010-06-22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long preamble formats in a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742389B2 (en) 2005-08-23 2010-06-22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short preamble formats in a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82509B2 (en) 2005-10-27 2013-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frequency ban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045512B2 (en) 2005-10-27 2011-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frequency ban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331480B2 (en) * 2007-07-13 2012-12-1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and generator for generating preamble sequence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3034A (zh) * 2005-06-10 2005-11-30 上海贝豪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imo-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
CN1909536A (zh) * 2005-08-02 2007-02-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正交频分多址-时分多址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64316A1 (en) 2013-03-14
US20090016464A1 (en) 2009-01-15
CN101345736A (zh) 2009-01-14
US8619902B2 (en) 2013-12-31
TW200908624A (en) 2009-02-16
TWI423627B (zh) 2014-01-11
US8331480B2 (en) 2012-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5736B (zh) 通信系统中用以产生前导序列的方法及产生器
US202302999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quence distributing and sequence process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325112B (zh) 用于传送和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1574010B (zh) 二维参考信号序列
CN101641924B (zh) 用于有效检测的序列产生方法及采用该方法收发信号的方法
CN102571138B (zh) 产生码序列的方法及使用其来发送信号的方法
CN101346916B (zh) 使用多个载波传输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US8149780B2 (en) Multiplexing schem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17945B (zh) 序列分配方法和序列分配装置
US20060050799A1 (e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reference preamble signals in OFDMA or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527613B1 (ko)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동기신호의 전송장치
US11212026B2 (en) Radio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RU243530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диопередачи 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передачи
KR20070106913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코드 시퀀스 생성 방법 및 송신 장치
KR20080056423A (ko) 셀 탐색을 위한 참조 신호의 구성 방법
CN101536447A (zh) 用于传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以及用于在通信系统中生成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KR20040108076A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프리앰블 시퀀스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KR20040108070A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시스템에서프리앰블 시퀀스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