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5067A - 翻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翻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5067A
CN101345067A CNA2008100964497A CN200810096449A CN101345067A CN 101345067 A CN101345067 A CN 101345067A CN A2008100964497 A CNA2008100964497 A CN A2008100964497A CN 200810096449 A CN200810096449 A CN 200810096449A CN 101345067 A CN101345067 A CN 101345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duplicating
reprinting
copy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64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45067B (zh
Inventor
大塚敏史
金丸隆
鹤贺贞雄
若林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45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5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45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5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翻印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存在复制个数的限制等复杂的复制控制信息的时候,在复制操作时用户能够容易地理解的界面。其结构为,当进行从记录介质向记录介质的翻印操作时,对于用户提示,能够复制的个数、能够选择的操作(复制和移动,或者仅移动)、作为复制目的地能够选择的记录介质、基于记录介质的移动类别(对应于复制多个能够移动,与复制多个不对应但能够移动、或者不能移动)的不同,等的信息,同时进行操作。

Description

翻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记录以及/或者再现数字信息的装置。特别涉及装置中的复制控制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上述技术领域中,在专利文献1中,以“提供应该实施著作权保护的数字信息的向记录再现装置中的记录介质的记录限制的装置和方法”为课题,作为其解决方法,记载有“记录再现控制电路构成为,在复制控制信息为复制一代(Copy One Generation)的情况下,与信息一起,把将信息变换为预先设定的比特速率后的变换数字信息,和所述复制次数信息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按照复制控制信息,虽然是(Copy No More),但在将所述数字信息或者所述变换数字信息移动到与该再现装置连接的记录装置的记录介质中的情况下,减少可能复制次数并更新所述复制次数信息,将所述数字信息信号或者所述变换数字信息和所述复制控制信息以及所述复制次数信息再次记录在记录介质,并且使得所述数字信息信号或者所述变换数字信息不能进行再现”。
近年来,在数字播放普及的同时各种各样的记录媒介正在流通,视听数字内容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在这样的环境下,从著作权保护的观点出发,考虑通过使用复制控制信息控制多个记录再现装置或者在记录介质之间的数字发送接收。但是,基于复制控制信息的控制,判断在任意的机器之间是否能够复制变得很复杂,使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降低。在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数字信息记录再现方法中,通过管理复制控制信息为Copy Once Generation的数字信息的可复制次数,并且向使用者显示可复制次数的信息从而提高使用方便性。
但是,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数字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作为数字信息的复制控制方法,没有设想根据记录介质的种类区分不能复制和能够复制多个而记录数字数据的状况,关于其控制方法没有记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140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即使在根据记录介质的数量和种类区分不能复制和能够复制多个等那样的复制控制方法变复杂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复制操作时的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
具体地,例如是,其构成为,当接收到从记录介质向记录介质的翻印(ダビング)操作时,对于用户,在向用户提示能够复制的个数、能够选择的操作(复制和移动,或者仅移动)、作为复制目的地能够选择的记录介质、基于记录介质的移动类别(对应于复制多个能够移动,与复制多个不对应但能够移动、或者不能移动)的不同,等的信息的同时进行操作。
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翻印装置,其包括:解析部,其解析与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数字数据对应的复制控制信息中所包含的可复制个数;和设定部,其在接受到将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数字数据向与该记录介质不同的多个其它记录介质进行翻印的操作指示时,设定复制个数。
在上述的翻印装置中,优选,上述设定部许可由上述解析部解析过的可复制个数以内的翻印。
在上述的翻印装置中,优选,上述设定部许可在由上述解析部解析过的可复制个数上加1的个数的翻印。
在上述的翻印装置中,优选,上述设定部,当接收到在由上述解析部解析过的可复制个数上加1的个数的翻印请求时,输出是否可以从翻印源的记录介质删除数字数据的询问。
在上述的翻印装置中,优选,上述设定部禁止在由上述解析部解析过的可复制个数上加2的个数的翻印。
在上述的翻印装置中,优选,上述设定部根据记录介质是否与多个复制控制对应设定复制个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翻印装置,其包括:从记录介质读取与数字数据关联的复制控制信息的复制控制信息读取部;解析上述复制控制信息的复制信息解析部;用户在翻印操作中进行是执行复制还是执行移动的设定的翻印类别设定部;和在翻印操作中,判断当前能够执行的翻印类别的可执行翻印类别判定部,并且,基于上述复制控制信息中所包含的复制世代信息和可复制个数,判定可执行的翻印类别,将其结果通知用户。
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翻印装置,其包括:移动类别判定部,其解析信息并判定上述记录介质对应的移动类别;和移动条件显示部,其显示与上述记录介质对应的上述移动条件,并且,在接受到移动操作的情况下,对用户显示各记录介质对应的移动条件。
依据上述手段,例如,能够提高翻印操作中的使用者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系统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发送装置1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作为复制控制信息之一的内容利用描述符的结构的例子。
图4是表示向内容利用描述符(コンテント利用記述子)的各字段(フイ一ルド)的记述例子。
图5是表示作为复制控制信息之一的数字复制控制描述符的结构的例子。
图6是表示控制复制世代的信息的例子。
图7是表示从发送装置1发出的内容利用描述符的各字段的接收装置3中的接收处理的例子。
图8是表示发送装置1对基于利用复制控制信息的节目内容的保护的运用例。
图9是表示接收装置3利用复制控制信息积蓄(记录)节目内容的情况下的控制的例子。
图10是表示记录再现装置10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记录再现控制部104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可安装拆卸的记录介质的信息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可安装拆卸的记录介质的信息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记录的复制控制信息的管理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进行复制操作时的记录介质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进行移动操作时的记录介质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记录再现装置的翻印菜单的一个例子。
图18是表示复制操作时的警告消息的一个例子。
图19是表示记录再现装置的翻印菜单的变形例。
图20是表示记录再现装置的翻印菜单的移动操作时的显示例。
图21是表示移动操作时的警告消息的一个例子。
图22是表示记录再现装置的翻印菜单的一个例子。
图23是表示翻印类别设定菜单显示时的判定流程的一个例子。
图24是表示复制目的地记录介质,对应于多个复制的情况下的多个内容复制的示意图。
图25是表示复制目的地记录介质,不对应于多个复制的情况下的多个内容复制的示意图。
图26是表示记录再现装置的录制节目一览表的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适当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例如,本实施例关于记录再现装置进行说明,虽然适合于记录再现装置中的实施,但是并不妨碍对记录再现装置以外的应用。另外实施例的结构没有必要全部采用,可以选择取舍。
<系统>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系统的结构例的方框图。例举在播放中发送接收信息进行记录再现的情况。但是并不局限于播放也可以是基于通信的VOD,也总称为传输(配信)。
1是设置于播放局等的信息提供局的发送装置,2是设置在中继局或者播放用卫星等的中继装置,3是设置在用户的家中等的接收装置,10是内置在接收装置3的接收记录再现部。在接收记录再现部10中,能够记录播放的信息并进行再现。
发送装置1通过中继装置2传送被调制后的信号电波。例如能够使用基于电缆的传送、基于电话线的传送、基于地上波播放的传送等。如后文所述,由接收装置3接收的该信号电波,在被解调成为信息信号之后,根据需要成为适于记录的信号并被记录。另外,当在接收装置3中内置有显示器的情况下,用户能够利用该显示器视听信息信号表示的影像声音,而在没有内置显示器的情况下将接收装置3和图中没有表示的显示器连接,用户能够视听信息信号表示的影像声音。
<发送装置>
图2是表示在图1的系统中的发送装置1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11是源发生部(ソ一ス発生部),12是通过MPEG方式等进行压缩的编码部,13是扰频(scramble)部,14是调制部,15是发送天线,16是管理信息给予部。在由照相机、记录再现装置等构成的源发生部11发生的影像声音等的信息,为了能够以更少的占有带域进行传送,由编码部12实施数据量的压缩。根据需要由扰频部13以能够使特定的视听者进行视听的方式实施传送加密。通过调制部14调制为适于传送的信号之后,作为电波从发送天线15向中继装置2发送。这时,在管理信息给予部16中,附加作为用于控制复制的信息的复制控制信息、当前时刻等的信息或者播放的节目的信息。
另外,利用时间分割、光谱扩散等的方法在一个电波中多重设置多个信息的情况较多。为了简便没有在图2中表示,在该情况下,源发生部11和编码部12的系统具有多个,在编码部12和扰频部13之间,设置有重叠多个信息的多重部(multiplex,多重化部)。
<复制控制信息>
复制控制信息是控制复制的可否和次数等的限制的信息,例如由管理信息给予部16附加。包括内容利用描述符和数字复制控制描述符等。
图8是表示关于基于利用复制控制信息的节目内容的保护的运用例。
所谓“可运用”,是表示对于对应于各个服务方式的内容,作为使用数字复制控制信息的世代限制,发送侧能够选择。例如,如果是“按次付费观看(pay-per-view)”,则表示不论使用哪个数字复制控制信息都可以,另一方面,如果是“包月等付费播放”,则表示发送侧不能选择“复制禁止”。
“套餐/单项付费(フラツト/テイア)”是指,将在付费播放等中绑定多个频道制定合同称作套餐合同,将对每个频道制定合同称作单项付费合同。
在“上述以外”中,例如包括“不是付费播放,没有内容保护的节目的情况”。
图3表示作为复制控制信息的一个的内容利用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内容利用描述符,例如是由管理信息给予部16生成、附加,被收纳在MPEG·TS的PSI(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作为一个例子PMT(Program Map Table)等)或者SI(Service Information)并被发送的信息。
内容利用描述符的用途是,对于该节目,在记述关于积蓄(记录)或者输出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进行配置(发出)。其意义是表示,在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mode(数字复制模式比特)的1比特的字段(フイ一ルド)为“1”的情况下,即使图5中说明的数字复制控制描述符的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为“允许一代的复制”也能够作为“允许个数限制复制”进行记录。为“0”的情况下,不能作为“允许个数限制复制”进行记录。
此外,内容利用描述符,在该节目为输出保护的对象的情况下必定配置(发出)。该输出保护的意思是,使用内容利用描述符的输出保护比特(encryption_mode),对于“允许没有制约条件的复制”的内容的高速数字接口输出,实施保护。换言之,虽然当在数字接口的输出或者向记录介质的复制时进行加密,但是对复制的次数或者世代不做限制。而向因特网的再发送事实上变得不可能。也称作“附输出保护的复制·免费”或者EPN(encryption plus non-assertion)。
另外,该节目的数字复制控制信息是“允许一代的复制”,并且,不是“允许个数限制复制”的对象的情况下必定配置(发出)。
图4是表示内容利用描述符的各字段的记述内容的一个例子。
在“descriptor_tag”中记述意味内容利用描述符的“0xDE”。在“descriptor_length”中,记述内容利用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在“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mode”中,在数字复制控制信息为“允许一代的复制”,并且,不是“允许个数限制复制”的对象的情况记述“0”。数字复制控制信息为“允许一代的复制”,并且是“允许个数限制复制”的对象的情况记述“1”。
在“encryption_mode”中,在数字复制控制信息为“允许无制约条件的复制”,并且对高速数字接口输出实施保护的情况记述“0”。
“retention_mode”意思是暂时积蓄控制比特,记述的“0”表示,即使数字复制控制描述符的“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数字复制控制信息)为“禁止复制”也能够暂时积蓄。“retention_state”意思是容许暂时积蓄的时间,记述的“111”表示能够积蓄1小时30分。另外,“image_constraint_token”、“retention_state”、“encryption_mode”在默认的状态时为“1”。
关于各字段,作为接收侧的处理,在后文参照图7也有叙述。
图5是表示作为复制控制信息的一个的数字复制控制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个例子。数字复制控制描述符,是例如由管理信息给予部16生成、附加,收纳在MPEG·TS的PSI(作为一个例子PMT等)或者SI中并被发送的信息。
数字复制控制描述符表示,通过“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数字复制控制信息)的2比特的字段控制复制世代的信息。
图6是表示数字复制控制信息的例子。数字复制控制信息为“00”的情况下表示允许无制约条件的复制,为“01”的情况下表示基于播放单位的定义的内容,为“10”的情况下表示允许一代的复制,为“11”的情况下表示禁止复制。另外,所谓允许一代的复制是表示虽然能够记录(第一代的复制)接收的播放信号,但是在记录之后不能复制(copy)播放信号。
图3和图4的内容利用描述符也称作复制个数限制信息,图5和图6的数字复制控制信息也称作复制世代限制信息。
对于与从发送装置1输出的,在图3~图6中说明过的复制控制信息相关的接收装置3的处理的详细例子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对于接收装置3中的内容利用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个例子。
当“descriptor_tag”为“0xDE”时,判断该描述符为内容利用描述符。通过“descriptor_length”判断内容利用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当“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mode”为“1”时,在数字复制控制信息为“允许一代的复制”的情况下,判断是“允许个数限制复制”的对象。为“0”时,在数字复制控制信息为“允许一代的复制”的情况下,判断不是“允许个数限制复制”的对象。关于“image_constraint_token”,不论输入怎样的值都判断为不进行影像信号输出的分辨率的限制。关于“retention_mode”,不论输入什么样的值都判断为能够暂时积蓄。关于“retention_state”,不论输入什么样的值都判断为暂时积蓄的容许时间为1小时30分。当“encryption_mode”为“1”时,数字复制控制信息为“允许无制约条件的复制”的情况下,判断为高速数字接口输出时不实施保护。为“0”时,数字复制控制信息为“允许无制约条件的复制”的情况下,判断为高速数字接口输出时实施保护。
另外,在由于某种理由没有配置(发出)内容利用描述符的情况下,各字段可以解释为是以下的值。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mode=“1”,image_constraint_token=“1”,retention_mode=“0”,retention_state=“111”,encryption_mode=“1”。
图9是表示接收装置3利用复制控制信息积蓄(记录)节目内容的控制的例子。
图9所示的内容是,例如当积蓄节目内容时,数字复制控制描述符的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为“10”、“允许一代的复制”的情况下,将记录介质上的复制控制信息作为“禁止再复制”进行积蓄。但是,在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mode为“1”的情况下,作为“允许个数限制复制”进行积蓄。另外,以“禁止再复制”进行积蓄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变更数字复制控制描述符的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的值。
另外,数字复制控制描述符的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为“10”、“允许一代的复制”的情况下,不能生成多个复制。但是,以备份为目的向用户不能访问的区域的积蓄除外。另外,上述限制,为使每个播放的接收部承担的事情,在播放的接收部有多个的情况下,使每一个播放的接收部承担上述的限制。
关于允许个数限制复制,从作为“允许个数限制复制”被积蓄的节目内容,能够生成N个复制。N的值例如可以是以规格为基准。经由高速数字接口输出生成复制的情况是,通过使用移动功能等,能够确定生成的复制的数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复制。例如,是能够识别接口为IEEE1394、输出目的地为对应于DTCP规格的装置的情况。另外,生成的复制为“禁止再复制”或者与此等同的状态。
另外,再现并输出作为“允许个数限制复制”被积蓄的节目内容的情况下,在高速数字接口,进行被DTCP(Digital Transmission ContentProtection)规定的No More Copies的处理并进行输出。关于模拟影像输出和数字声音输出,能够作为“允许一代的复制”而输出。
在记录介质为可移动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在图9的基础上有其他的限制。关于节目内容的向可移动记录介质的数字记录,在TV、数据服务的数字记录、或者声音服务的数字记录中,接收数字复制控制描述符的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为“10”且“允许一代的复制”的节目内容进行记录时,关于接收的内容即使是第一代也不允许3个以上的复制(例如,在接收播放并进行记录时不能同时在3个以上的记录介质中记录)。该值(举例为3个以上)例如也可以以规格为基准。另外,不使记录格式相同的一代的复制生成多个。但是,以备份为目的向用户不能访问的区域的数字记录除外。另外,向数字记录介质的记录限制,使每个播放的接收部承担,当播放的接收部有多个的情况下,使每一个播放的接收部承担上述限制。在接收装置搭载有与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mode不对应的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关于数字复制控制描述符的copy_control_type为“01”,并且,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为“10”的节目内容,不管内容利用描述符的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mode的值为何值都按照“允许一世代的复制”的处理进行数字记录。
<接收装置>
图10是作为接收装置3内的记录再现装置10的例子,表示记录再现装置100的结构例。也可以是仅仅具有记录和再现中的任意一个功能的装置。
101为输入端子,接收来自中继装置2的电波等的数字数据。102是接收部,对从输入端子101接收的数字数据进行频率变换、调制操作、错误订正等,将多重化的1发送应答机(transponder)内的码流分离为影像和声音等的信息包。103是影像·声音信息处理部,对影像数据和声音数据进行译码。104是控制向记录介质的记录或者再现的记录再现控制部,该模块的更详细的内部结构的一个例子如图11所示。105是例如硬盘驱动器等的记录数字数据的记录介质。106是根据影像·声音数据或者各种应用用接口(IF)的显示数据生成输出数据的显示控制部。例如根据需要对通过影像声音处理部103处理的影像数据进行缩放,在该影像数据例如重合操作用的接口或者称为静止图像的记录再现装置100独自准备的图像数据,生成显示图像。107是输出端子,将生成的数据传送到例如显示用液晶面板等的显示设备(显示部)。108是使用者使用遥控器进行操作的情况下的遥控器IF。109是输入端子接收来自遥控器的信号的受光部。110是配置例如进行录像或者再现等的操作的按键组,用于使用者通过直接操作按键进行记录再现装置100的控制的操作部。作为遥控器IF108和操作部110的总称,也称作操作部或操作输入部。111是控制记录再现装置100的动作的控制部,例如由CPU构成。112是用于记录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13是在与控制部111连接的各块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系统总线。
114是能够安装可安装拆卸的记录介质的槽口(也称作安装拆卸部)。115是可安装拆卸的记录介质,例如以与记录介质105相同的格式进行记录。116是开关,相对于记录再现控制部104,选择向记录介质105和可安装拆卸的记录介质115的哪一个进行数据输出,或者输入哪一个的数据。另外,在图10中仅记载有一个开关,也可以考虑对输入用和输出用分别准备不同的开关。或者也可以考虑分别对记录介质105和可安装拆卸的记录介质115准备记录再现控制部的结构。另外槽缝114和记录介质115在图中是标记为单一的,但是也能够认为是分别存在多个,在各个记录介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结构。
图11是表示记录再现控制部104的结构例。
201是输入输出端子,与系统总线113连接传送控制信号。202是输入端子,输入包括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影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数字数据。203是复制控制信息处理部,分析包括在数字数据的复制控制信息,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204是加密部,例如使用通过控制部111传送的密钥信息等,对被输入的数字数据进行加密。205是记录控制部,发出为了在记录介质中进行记录的命令,进行数字数据的传送等处理。206是输出端子,与记录介质连接。207是输入端子输入从记录介质进行再现的数字数据。208是再现控制部,向记录介质发出命令再现所希望的数字数据。209是译码部,对读取的被加密过的数字数据使用例如通过控制部111传送的密钥信息等进行译码。210是输出端子,输出译码后的数字数据。211是系统总线,是在与控制部连接的各块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系统总线。
当在记录介质105中积蓄数字数据时,控制部111例如基于数字数据中包含的数字复制控制描述符和内容利用描述符进行控制。数字复制控制描述符例如由复制控制类型和数字记录控制数据构成,内容利用描述符例如通过由加密模式和数字记录控制模式构成的信号表示。控制部111根据这些描述符的值,指示复制控制信息处理部203对积蓄的数字数据的复制控制信息进行更新,指示加密部204进行加密/不进行加密。
通过复制控制信息处理部203处理的复制控制信息,例如包含复制世代管理信息和可复制个数信息,复制世代管理信息例如按照下列的2比特的信号进行指定:
11禁止复制(Copy-never)
01录像后不能再复制(No-more-copies)
10仅能够记录一代(Copy-one-generation)
00能够复制(Copy-free)。
可复制个数信息是以0以上的整数指定,指定能够复制几个。另外,复制世代管理信息是“能够复制”的数字数据中可以存在数据被加密并被输出保护的数据和没有被加密也没有被输出保护的数据。
图12是表示可安装拆卸的记录介质115(例如可移动硬盘)的优选的数据结构的一个例子。301是使用者不能访问的管理区域。通过将用于对数字数据进行加密并记录在数据记录区域302中的密钥数据保存在管理区域保持隐匿性。302是使用者通过规定的操作能够访问内部的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在301中记录密钥数据。在302中,与影像·声音数据或者静止画面数据等的数据一起记录用于判别对应于数据记录区域的各数据的密钥信息的信息再现用数据。在像这样的可安装拆卸的记录介质115中,也能够将复制控制信息总括地记录在管理区域中。
图13是以另一表现形式表示图12的记录介质的优选的数据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该记录介质是能够复制控制的记录介质(也称作安全可移动介质)。在这里的复制控制中,包括多个复制的管理(也称作复制个数管理、复制个数控制、个数控制复制)以及/或者复制的世代的管理(也称作复制世代管理、复制世代控制、世代控制复制)。在一个记录介质中兼有用户能够访问的普通区域,和用户不能访问的防篡改(耐tamper)区域。在防篡改区域中收纳的机密信息,通过与能够处理该记录介质的装置的认证处理能够确认认证的情况下,变得能够访问,就能够进行机密信息的管理。图12的管理区域301对应防篡改区域,数据记录区域302对应普通区域。
在图10中表示的记录再现装置100中,可安装拆卸的记录介质115与图12和图13中所示的不同,例如是关于复制控制的管理信息和节目信息有可能被不正当篡改的记录介质,或者是不能进行复制控制的记录介质(当与复制控制对应时通过规格等不被认定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当在该记录介质115(非安全记录介质)中记录从输入端子101被输入的数字数据时,控制部111使复制控制信息处理部203的复制世代管理信息为No-more-copies,可复制个数信息为0进行记录。
图14是当在记录介质105或者可拆卸安装的记录介质115中进行录像时,表示在能够信息隐匿的区域中保持的复制控制信息601的一个实施例。在602中对表示数字数据的一个总括(まり)的节目ID进行表示。总括的单位例如是从被广播的节目的开始到结尾,或者同一节目中的复制控制信息相同的范围。603是表示该节目和复制控制信息被记录的日期时间。604是表示表达该数据被记录在记录介质的位置的地址信息。605表示该数字数据的复制世代管理信息。606表示该数字数据的可复制个数信息。
使用图15和图16,说明关于内容的翻印动作。翻印是指内容的复制(内容的复制原件中有内容残留)和移动(内容的复制原件中不残留内容)两方面。
为了防止将内容复制到不遵守复制控制的不良设备,在进行翻印之前在记录介质或者记录机器之间进行认证。为了进行认证,例如记录介质或者记录机器交换在管理区域具有的证明书(登记有机器信息或者制造商信息的数据)。这被称为认证处理。在进行过认证处理之后能够向相互的管理区域进行访问。通过认证证明相互不是不良的机器之后进行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
图15是表示进行内容的复制的例子。在该例子中表示从记录介质A到记录介质B复制具有密钥数据0002和复制控制信息0002的节目B的例子。图中的记录介质115、管理区域301、数据记录区域302与在图12中所示的内容相同。当进行内容的复制时,在记录介质之间进行过认证处理之后,首先从复制原件(记录介质A)的数据记录区域将内容复制到复制目的地(记录介质B)的数据记录区域。此后,从复制原件的管理区域将密钥数据以及/或者复制控制信息复制到复制目的地的管理区域。由此在复制原件中和在复制目的地中都能够再现内容(节目B)。
在图16中是表示进行内容的移动的例子。在该例子中表示从记录介质A向记录介质B移动具有密钥数据0002和复制控制信息0002的节目B的例子。在移动处理中与复制处理的不同点是,在交付密钥数据以及/或者复制控制信息时,在移动目的地(记录介质B)写入密钥数据之后,顺次消除移动原件(记录介质A)的内容(节目B)、复制控制信息、密钥数据的这点。在该情况下虽然消除了移动原件的内容、复制控制信息、密钥数据,但例如也可以是仅消除密钥数据的实装。这样一来,进行管理使得在移动时在移动原件和移动目的地的两方不成为内容能够同时再现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用户执行内容的翻印操作的情况进行说明。
用户为了确认当前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内容,例如当在遥控器上按压如“录像节目一览表”的按钮时,显示如图26那样在画面中显示当前在记录介质中记录的内容一览表的录像节目一览表2601。2602是表示能够显示录像一览表的记录介质一览表,能够替换。另外在2603中显示由上述2602选择的记录介质中包含的内容的一部分。从该状态用户使用遥控器或者操作部110进行规定的操作,从2603选择想要翻印的内容,通过进行启动翻印菜单的操作(例如按下“翻印”按钮,按下菜单按钮启动菜单,从菜单选择“翻印”),启动翻印菜单。
另外,虽然主要说明了遥控器,但是并不局限于遥控器。另外,接收操作显示画面的情况下,通过遥控器IF108或者操作部110接收的操作输入,控制部111进行分析,使在显示控制部106输出画面。
图17中表示翻印菜单的一个例子。1701表示显示用画面,在该例子中,是分析通过上述操作选择的想要翻印的内容的可复制个数信息为X个的情况。这里X为1以上。在菜单中,表示内容的可复制个数的消息例是1702,显示用户能够选择是复制还是移动的翻印类别设定菜单1703。为了显示可复制个数X,例如控制部111从记录再现控制部104获得(分析)当前选择的内容的可复制个数,通知显示控制部106,显示可复制个数X。另外,内容为“Copy-free”的情况下,X部分的显示标记为“∞”、“unlimited”、“Free”等,显示进行无限制地复制操作的主旨。
通过基于用户的例如控制器等的操作,当选择翻印类别设定菜单1703的“复制”按钮时,显示复制目的地选择菜单1704。复制目的地选择菜单是,例如显示相对于当前的槽缝114连接的记录介质115的一览表1705,是用户能够选择相对于各个机器或者记录介质分别复制几个内容的菜单。该例子中,作为与槽缝114连接的记录介质,连接有外部HDD1、外部HDD2、SD卡、i.Link机器,是通过槽缝114被检测出的状态,并且,例如通过控制部111设定,使得通过用户的操作,在外部HDD1复制3个内容,在SD卡复制1个内容。用户使用遥控器等设定对于各个记录介质复制内容的个数之后,通过选择菜单上的最终决定按钮1705上的“决定”按钮,执行复制。另外,即使没有基于遥控器等的操作也允许例如根据安装的记录介质的个数自动地设定变更初期值。在图15中记载有对于一个记录介质复制一个内容的方法,关于对于一个记录介质复制多个内容的方法在后文中记述。
这样一来,用户确认内容的可复制个数的同时能够方便地设定对于多个记录介质进行几次复制。另外,在该例子中表示存在多个记录介质的例子,在存在一个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同样的动作。
用户在多个记录介质中设定的复制个数的总合(以下称作用户设定复制个数)比内容的可复制个数大1的情况下,在画面中显示如图18(a)的1801所示的消息,进行主旨为原本的内容被消除的注意通知,对于用户进行“执行”、“取消”的意思确认。这是因为虽然也可以允许最多与可复制个数相同的个数的复制,超过可复制个数的情况下显示不可复制的消息,但是在比可复制个数大1的情况下,与移动合在一起能够进行可复制个数+1个的翻印。由此,用户就没有必要分别操作可复制个数的复制和移动。显示消息除了如1801所示“如果进行复制至最大可复制个数+1,则原内容被消除”的消息以外,也可以是“执行X个的复制和移动”这样的消息。
另外,用户设定复制个数比内容的可复制个数大2以上的情况下,如图18(b)所示显示主旨为不能复制的错误消息1802,催促用户再输入。因为即使合并可复制个数和移动,也不能执行。
另外,在图17的例子中,翻印类别设定菜单1703和复制目的地选择菜单1704是在同一画面中显示,但也可以如图19的(a)、(b)所示由其他不同的画面构成。
图20中,表示用户进行“移动”操作的情况下的显示用画面例子。由用户选择翻印类别设定菜单1703的“移动”按钮的情况下,显示移动目的地选择菜单2001。在移动目的地选择菜单2001中,例如显示相对于当前槽缝114连接的记录介质115的一览表1705,各个记录介质能够对应的移动类别(与多个复制对应能够移动、与多个复制不对应但能够移动、或者不能移动。称作移动条件)以能够判断的记号显示。在该例子中,◎表示与多个复制对应能够移动,○表示与多个复制不对应但能够移动,×表示不能移动。另外在画面中显示记号的说明2002,使得用户能够容易理解意思。当然,记号的组合并不局限于该例子,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记号、数字、文字等。
作为各个记录介质是与哪一种移动类别对应的判定方法,考虑了取得各记录介质的信息进行分析的方法。(例如取得复制控制规格的对应版本,如果与某版本相比新的话则与多个复制对应的DTCP的认证能够确认,因此能够移动等)。
用户进行从与多个复制对应的记录介质向与多个复制不对应的记录介质移动的情况下,显示如图21的2102所示的消息,向用户进行主要内容为多个复制的信息被消去的警告。即,即使剩余的5个复制是应该能够复制的内容,在移动之后也变得不能复制(可复制个数为0个)的警告。
通过这些显示,用户能够容易地把握移动目的地的记录介质的对应条件同时进行移动操作。
用户所选择的内容,可复制个数为0个,并且是禁止复制的内容的情况下,显示图22所示的画面。在图22中,在翻印类别设定菜单1703中没有“复制”的选择项,只能选择移动。
使用图23的处理流程,说明上述判定处理。首先,用户选择的内容是禁止复制的情况下(S1的是)(具体地说,上述内容的复制世代信息是“No-more-copies”的情况等),在画面中显示的翻印类别设定菜单1703中仅显示“移动”(S4),用户选择的内容不是禁止复制的情况下(S1的是)(具体地说,上述内容的复制世代信息是“Copy-one-genetation”、“Copy-free”的情况等),执行接下来的判定S2。对象内容的可复制次数为0次的情况下(S2的是),与上述相同,执行S4,在画面中显示的翻印类别设定菜单1703中仅显示“移动”。对象内容的可复制次数不是0次的情况下(包含是“Copy-free”的情况)(S2的否),在画面中显示的翻印类别设定菜单1703中显示“复制”、“移动”两者(S3)。由此,用户当前选择的内容是复制和移动中,能够容易地判断可选择的处理
关于对于一个记录介质同时复制多个内容时的处理进行说明。这里对在一个机器中同时复制P个内容进行说明。
在图24中,首先表示复制目的地的机器为“能够进行复制的世代管理的记录介质”情况下的处理。图中的记录介质A、记录介质B的构成是与图12的记录介质115相同。复制目的地的机器为“能够进行复制的世代管理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在复制一个内容之后,传送一个密钥数据和复制控制信息,在复制控制信息中,以使可复制个数为(P-1)个的方式进行控制,复制原件的可复制个数也进行P个减法运算。作为具体的控制方法,可以从最初传送使可复制个数为(P-1)个的复制控制信息(信息0002),在传送复制控制信息(信息0002)作为可复制个数0个之后,进行(P-1)次增加记录介质B中的信息0002的可复制个数的操作。由于这些处理是基于安全处理模块的安装,不管哪一方只要选择情况良好的安装都没有问题。其后复制原件的可复制个数也进行P个减法运算。通过进行这样的处理,与单纯地进行复制P-1次内容相比,在同等地保持被复制的内容的可复制次数的同时,能够使使用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容量减少为1/(P-1)倍。
在图25中,复制目的地的机器为“不能够进行复制的世代管理的记录介质”情况下的处理也是同样地表示。复制目的地的机器为“不能够进行复制的世代管理的记录介质”情况下,单纯地进行多次(P次)复制处理等,形成保持P个内容、密钥信息、复制控制信息的形式。
像这样,判定记录目的地的记录介质是“能够进行复制的世代管理的记录介质”还是“不能够进行复制的世代管理的记录介质”,自动地切换处理。
另外,即使是“能够进行复制的世代管理的记录介质”,在存在管理的容易性或者处理的单纯化、必须具有多个内容的实体等的理由的情况下,也可以单纯地实施进行多次复制的方法,保持P个内容、密钥信息、复制控制信息。

Claims (8)

1.一种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解析部,其解析与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数字数据对应的复制控制信息中所包含的可复制个数;和
设定部,其在接受到将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数字数据向与该记录介质不同的多个其它记录介质进行翻印的操作指示时,设定复制个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许可由所述解析部解析过的可复制个数以内的翻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许可在由所述解析部解析过的可复制个数上加1的个数的翻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当接收到在由所述解析部解析过的可复制个数上加1的个数的翻印请求时,输出是否可以从翻印源的记录介质删除数字数据的询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禁止在由所述解析部解析过的可复制个数上加2的个数的翻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根据记录介质是否与多个复制控制对应设定复制个数。
7.一种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记录介质读取与数字数据关联的复制控制信息的复制控制信息读取部;
解析所述复制控制信息的复制信息解析部;
用户在翻印操作中进行是执行复制还是执行移动的设定的翻印类别设定部;和
在翻印操作中,判断当前能够执行的翻印类别的可执行翻印类别判定部,并且,
基于所述复制控制信息中所包含的复制世代信息和可复制个数,判定可执行的翻印类别,将其结果通知用户。
8.一种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类别判定部,其解析信息并判定所述记录介质对应的移动类别;和
移动条件显示部,其显示与所述记录介质对应的所述移动条件,并且,
在接受到移动操作的情况下,对用户显示各记录介质对应的移动条件。
CN2008100964497A 2007-07-09 2008-05-09 翻印装置 Active CN1013450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79197 2007-07-09
JP2007179197 2007-07-09
JP2007179197A JP4423314B2 (ja) 2007-07-09 2007-07-09 デジタル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15135A Division CN102419992A (zh) 2007-07-09 2008-05-09 翻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5067A true CN101345067A (zh) 2009-01-14
CN101345067B CN101345067B (zh) 2011-09-07

Family

ID=402470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64497A Active CN101345067B (zh) 2007-07-09 2008-05-09 翻印装置
CN2011102015135A Pending CN102419992A (zh) 2007-07-09 2008-05-09 翻印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15135A Pending CN102419992A (zh) 2007-07-09 2008-05-09 翻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23314B2 (zh)
CN (2) CN1013450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4920A (zh) * 2016-08-23 2016-11-09 孟玲 翻印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5558B2 (ja) * 2007-09-25 2011-12-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データダビ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JP5097676B2 (ja) * 2008-10-27 2012-12-12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コピー制御方法、および、受信装置
JP5097677B2 (ja) * 2008-10-27 2012-12-12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コピー制御方法、および、受信装置
JP5024271B2 (ja) * 2008-12-15 2012-09-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レコーダ装置、ダビング回数管理方法およびダビング回数管理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8933B2 (ja) * 1998-12-25 2010-10-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
JP2002184114A (ja) * 2000-12-11 2002-06-28 Toshiba Corp 音楽データの記録再生システムおよび音楽データ記憶媒体
AU2002328443A1 (en) * 2001-11-27 2003-06-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formation recorder, system for copying information, method for copying information, program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JP4643164B2 (ja) * 2004-03-29 2011-03-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
JP2006114091A (ja) * 2004-10-13 2006-04-27 Hitachi Ltd ディジタル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ディジタル情報記録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4920A (zh) * 2016-08-23 2016-11-09 孟玲 翻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23314B2 (ja) 2010-03-03
CN102419992A (zh) 2012-04-18
CN101345067B (zh) 2011-09-07
JP2009016002A (ja) 2009-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5067B (zh) 翻印装置
CN102496378B (zh) 控制方法、记录装置、记录再现装置
JP5603475B2 (ja)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方法
JP4484903B2 (ja) 記録再生装置
JP5805835B2 (ja)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
JP4484902B2 (ja) 記録装置
JP5095026B2 (ja)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方法
JP6138988B2 (ja)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及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
CN101339788B (zh) 接收装置
CN101350210B (zh) 记录装置
JP6794504B2 (ja)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方法
JP5393764B2 (ja) デジタル情報処理装置
JP6469275B2 (ja)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及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
JP6305601B2 (ja)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方法
JP5111543B2 (ja) コンテンツ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コンテンツ記録再生方法
JP5896436B2 (ja)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19053815A (ja)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方法
JP4997362B2 (ja)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方法
JP5095018B2 (ja)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方法
JP4896212B2 (ja) デジタル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デジタル情報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デジタル情報表示方法
JP5111542B2 (ja) コンテンツ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コンテンツ記録再生方法
JP5223027B2 (ja)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方法
JP5223029B2 (ja)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方法
JP2011044208A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LTD.

Effective date: 201308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81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MAXELL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3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302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06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axell,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HOLDING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30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