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8764A - 一种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及其墙体的浇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及其墙体的浇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8764A
CN101328764A CNA200810055099XA CN200810055099A CN101328764A CN 101328764 A CN101328764 A CN 101328764A CN A200810055099X A CNA200810055099X A CN A200810055099XA CN 200810055099 A CN200810055099 A CN 200810055099A CN 101328764 A CN101328764 A CN 101328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lab
type building
connection holes
glass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550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8764B (zh
Inventor
史春月
史文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1005509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287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28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8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8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87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及其墙体的浇注方法,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包括最少两块板式建筑构件,板式建筑构件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水泥压力平板与硅氧镁水泥板中的任一种,其特征是:板式建筑构件两块一组用与板式建筑构件垂直的联接件联接成两个相对并相互平行的现浇水泥模板,两个板式建筑构件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与建成的墙体的厚度相等。墙体的浇注方法是在浇注墙体的位置,设置本发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在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中现场浇注速凝墙体的材料,浇注后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成为墙体外表部分。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安装方便,本墙体浇注方法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及其墙体的浇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及其墙体的浇注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为了防止大量使用砖墙而造成土地资源流失,在全国100多外大城市已明令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因此在建筑房屋时,普遍用水泥墙代替砖墙,浇注水泥墙时须要钢模板或木模板为成型模板,水泥凝固成水泥墙后,把钢模板或木模板拆卸掉,重复使用率很低,木模板一般用三至五次即不能使用,铁模板虽然可多次重复使用,但安装与拆卸劳动强度大、墙体的表面不平很粗糙,必须在墙体的表面再涂抹15毫米-20毫米厚的水泥砂浆。因此,同时在建筑领域内出现了新型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特别是夹着玻璃纤维网格布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它作为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防火隔音效果好。现浇注水泥凝固成水泥墙后,再把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粘贴在水泥墙的表面。建筑墙体须要安装与拆卸模板,墙体成型后粘贴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建墙过程中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同时,提供一种采用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的墙体的浇注方法。
本发明的构思是由最少两个相间一定距离的夹着玻璃纤维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横向联接在一起作为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拼对成现浇水泥模具,经现场浇注速凝轻质墙体的材料,浇注后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成为墙体外表部分,可直接装饰墙面。
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包括最少两块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其特征是: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两块一组用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垂直的联接件联接成两个相对并相互平行的现浇水泥模板,两个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根据墙体的厚度不同而不同,两个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与建成的墙体的厚度相等。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是两块横向联接在一起为一组,若干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纵向联接在一起。
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的主要构件是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最少有四个联接孔,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联接孔是设置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一面,凸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表面并与表面平行的通孔,或者是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垂直的沉头通孔。
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根据联接孔的形式主要有下述四种。
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表面平行的联接孔是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成型时在一面埋入内侧宽不大于15毫米的Ω型卡,Ω型卡的中部凸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形成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平行的联接孔,靠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上部的联接孔为水平联接孔,靠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两边的两个水平联接孔距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上边沿或下水边沿的距离相等,水平联接孔距上边沿的距离一般不小于8毫米,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下部的联接孔为竖直联接孔。
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平行的联接孔所用的联接件是U型钢卡,U型钢卡是两端弯折向一边的钢丝,两个弯折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6厘米,U型钢卡的两个弯折杆分别插入两块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两个相对应的联接孔,两块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四个竖联接孔竖直插入两个U型钢卡,两个竖直的U型钢卡的弯折杆的下端可超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下边沿。一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四个水平联接孔插入一个U型钢卡,U型钢卡的两个弯折杆超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一侧边,伸入与之相邻的另一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两个水平联接孔中,这样一根U型钢卡可联接四块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N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上部,只用N+1根U型钢卡即可。也可用四根U型钢卡联接两块一组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把其中一根U型钢卡侧向外凸,作为横向定位件卡入相邻的另一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之间。
矩形联接孔与竖直联接孔优于圆孔,与之相配的U型钢卡的横截面为矩形的较好,增加两个联接在一起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稳定性。
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成型时在一面形成四个凸起的凸块,上部两个上凸块,下部两个下凸块,在上凸块有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平行的水平联接孔,在下凸块有竖联接孔。也是用U型钢卡联接,联接方式与上述的联接方式相同。
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垂直的联接孔为沉头孔,两块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之间的联接件是条形联接木板或两侧板具有螺孔的U型钢板,两侧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6厘米。采用条形联接木板是用沉头木螺钉穿过联接孔拧入条形联接木板的两端,便把两块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联接在一起。采用U形钢板是用沉头螺钉穿过联接孔拧入U形钢板的侧板的螺孔,把两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横向联接在一起。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上部的联接孔距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上边沿的距离相等并不小于8毫米。在若干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纵向联接时,相邻的两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上部的四个联接孔共用一个条形联接木板或U型钢板联接,即一侧的两个相邻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两个沉头孔的沉头螺钉拧入一根条形联接木板的一端或一根U型钢板的一个侧板,这样一根条形联接木板或U型钢板可联接四块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N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上部,只用N+1根条形联接木板或U型钢板即可。也可用四根条形联接木板或U型钢板联接两块一组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把其中一根条形联接木板或U型钢板侧向外凸,作为横向定位件卡入相邻的另一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之间。
本墙体的浇注方法是在浇注墙体的位置,设置最少两块本发明提供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组装成的作为现浇水泥模具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在现浇水泥模具中现场浇注速凝墙体的材料,浇注后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成为墙体外表部分,可直接装饰墙面。用一组或若干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联接在一起作为浇注墙的最下层的现浇水泥模具,经现场浇注速凝墙体的材料,浇注后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成为墙体外表部分,然后在最下层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之上,再安装一层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经现场浇注速凝墙体的材料,浇注后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也成为墙体外表部分,这样一直安装和浇注到所要求的墙体高度,构成现浇注墙。
上述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也可用水泥压力平板或硅氧镁水泥板代替。
本墙体的浇注方法的关键是使用速凝材料,速凝墙体材料可用硫铝酸盐快凝混凝土、如石膏轻质混凝土、硅氧镁快凝混凝土、各种轻质保温速凝建筑材料。
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是带联接孔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与垂直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联接件,很方便地联接成两个相对并相互平行的一组现浇水泥模板,在两平行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之间浇注速凝轻质墙体材料,与这些材料一起作为墙体的一部分构成轻质水泥内墙,也可把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设置在钢筋架的两侧,浇注速凝混凝土,与速凝混凝土一起构成水泥承重墙。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成为墙体外表部分,墙体的表面平整,无须再涂水泥层,可直接装饰墙面。泥墙用板式建筑组件作为墙体的表面建筑构件固定在水泥墙外,同时作为浇注水泥墙的成型模板,节省了安装与拆卸钢模板或木模板的工序,施工方便,劳动强度低,提高了建筑水泥墙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一的主视图,也是沿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2是与图1相对应的俯视图。
图3是与图1相对应的左视图。
图4是与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一配合的U型钢卡的主视图。
图5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一用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主视图。
图6是与图5相对应的俯视图。
图7是与图5相对应的左视图,图中局部沿图5中B-B线的剖视图。
图8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一的组装图。
图9是沿图8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D-D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9中D-D线的剖视图,图中用膨胀螺栓定位。
图12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一用的另一种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主视图。
图13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一用的另一种U型钢卡的主视图。
图14是与图13相对应的仰视图。
图15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二主视图,也是沿图17中E-E线的剖视图。
图16是与图15相对应的俯视图。
图17是与图15相对应的左视图。
图18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二用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主视图。
图19是与图18相对应的仰视图。
图20是与图18相对应的左视图。
图21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三主视图,图中左部沿图23中F-F线的剖开。
图22是与图21相对应的俯视图。
图23是与图21相对应的左视图,图中局部剖开。
图24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三所用的条形联接木板主视图。
图25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三的组装图,部分沿图26中G-G线剖开。
图26是与图25相对应的左视图。
图27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四主视图,图中左半部沿28中H-H线局部剖开。
图28是与图27相对应的左视图。
图29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四的俯视方向的组装图
图30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三与实施例四所用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主视图。
图31是与图30相对应的左视图,图中局部剖开。
图32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四所用的U型钢板的主视图。
图33是与图32相对应的仰视图,图中局部剖开。
图34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一的另一种纵向组合形式的俯视图。
图35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三的另一种给向组合形式的俯视图。
图36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五的俯视图。
图37是本墙体浇注方法浇注的墙体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38是沿图37中I-I线的剖视图。
图39是本墙体浇注方法浇注的墙体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40是沿图39中J-J线的剖视图。
图41是本墙体浇注方法浇注的墙体实施例三的横向剖面图。
图42是与图41相对应的立面图。
图5、图6、图7、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8、图19、图20、图30、图31、图32、图33相对图1放大,图1、图2、图3、图4、图15、图16、图17、图21、图22、图23、图24、图27、图28、图29相对图8放大。上述图中:
1、U型钢卡 2、Ω型卡 3、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4、Ω型卡 5、Ω型卡 6、U型钢卡 7、Ω型卡 8、U型钢卡
9、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10、承重墙 11、Ω型卡 12、U型钢卡
13、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14、U型钢卡 15、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16、U型钢卡 17、承重墙 18、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19、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20、水泥地板 21、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22、U型钢卡 23、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24、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1a、膨胀螺栓 25、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25a、凸起的方形图案
26、直角Ω型卡 27、方棱U型钢卡 28、水泥凸块
29、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30、水泥凸块 31、水泥凸块 31a、联接孔
32、水泥凸块 33、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34、联接孔
35、条形联接木板 36、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37、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38、沉头孔 39、沉头木螺钉 40、条形联接木板 41、条形联接木板
42、沉头木螺钉 43、条形联接木板 44、沉头木螺钉
45、沉头木螺钉 46、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47、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48、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49、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50、U型钢板 51、沉头螺钉 52、U型钢板 53、沉头螺钉
54、螺孔 55、U形钢丝卡 56、条形联接木板
57、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58、U型钢卡 59、U型钢卡 60、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61、水泥框架立柱 62、横向钢筋
63、竖钢筋 64、速凝混凝土 65、承重墙 66、硅氧镁快凝混凝土
67、石膏轻质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建筑组件实施例一
图1、图2与图3描述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由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9用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垂直的作为联接件的U型钢卡插入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平行的联接孔,联接成两个相对并相互平行的现浇水泥模板,U型钢卡是两端弯折的钢丝,两个弯折杆之间的距离为10厘米,见图4,U型钢卡1插入两个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上部的作为水平联接孔的Ω型卡如Ω型卡2,U型钢卡6插入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下部的作为竖直联接孔的Ω型卡5,U型钢卡8插入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下部的作为竖直联接孔的Ω型卡7。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9之间相距10毫米。两个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9有两对对应的四个竖联接孔的Ω型卡,U型钢卡6插入一对对应的竖联接孔的Ω型卡,U型钢卡8插入另一对对应的竖直联接孔的Ω型卡,U型钢卡的弯折杆的下端可超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下边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9有四个作为水平联接孔的两对对应的Ω型卡,U型钢卡1插入一对对应的Ω型卡中,U型钢卡的两个弯折杆超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9的左侧边,插入图8中的承重墙10中。
本实施例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结构见图5、图6与图7,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表面平行的联接孔是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成型时在一面埋入内侧的Ω型卡,Ω型卡的中部凸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宽度为8毫米的Ω型卡如Ω型卡2,Ω型卡的中部凸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形成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平行的联接孔,靠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上部的Ω型卡2与Ω型卡4形成水平联接孔,这两个Ω型卡距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的上边沿的距离相等均为3厘米,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下部的Ω型卡5与Ω型卡7形成竖直联接孔。
实施例一的组合方式参见图8、图9与图10,用U型钢卡联接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9组成一个作为现浇水泥模板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与之相邻的用U型钢卡联接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3与水泥压力平板18组成又一个现浇水泥模板,联接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3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8的水平U型钢卡12的两个弯折杆插入这两个构成水平联接孔的Ω型卡,并且超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3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8的左侧边并且插入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9右边的Ω型卡中,这样把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3和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8构成的现浇水泥模板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和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9构成的现浇水泥模板纵向联接在一起,用U型钢卡联接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5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9组成第三个现浇水泥模板,第三个现浇水泥模板由U型钢卡14用同样的方式与左边相邻的现浇水泥模板纵向联接在一起,第三个现浇水泥模板的U型钢卡16插入图8中的承重墙17中,主要是起定位的作用,不插入承重墙也可用其它方式定位。上下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之间用插入竖直联接孔的Ω型卡中的U型钢卡定位。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和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9构成的现浇水泥模板的U型钢卡6和U型钢卡8的弯折杆插入下面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21和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24之间,成为上下现浇水泥模板之间的定位件。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组成的现浇水泥模板与承重墙之间也可用膨胀螺栓1a定位,见图11。安装在水泥地板20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的U型钢卡的下端向下伸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下边沿,也可与下边沿对齐。
本实施例用图12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25与方棱U型钢卡27构成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效果更好,见图13与图14,方棱U型钢卡27插入直角Ω型卡26中。成型时,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25的左面形成凸起的矩形图案25a,也可形成其它图案。
建筑组件实施例二
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二的结构见图15、图16与图1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是采用图18、图19与图20描述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29,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29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的不同之处是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29在成型时在一面形成四个凸起的水泥凸块,上部有水泥凸块28与水泥凸块30,下部的水泥凸块31和水泥凸块32,水泥凸块28与水泥凸块30的联接孔34为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29平行的水平联接孔,水泥凸块31的联接孔32竖直联接孔,可用U型钢卡1联接。其它与结构与实施例相同,联接方式也与实施例相同。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联接孔为圆孔,也可用矩形孔,矩形孔用方棱U型钢卡27联接。
建筑组件实施例三
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三的结构见图21、图22与图23,本实施例采用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6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7,即图30与图31描述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7有四个与板面垂直的联接孔,四个联接孔为沉头如沉头孔38与沉头孔42,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7上部的两个沉头孔38距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7的上边沿的距离相等为2.5厘米,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6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7之间的联接件为条形联接木板35、条形联接木板40、条形联接木板41与条形联接木板43,见图24。用沉头木螺钉如沉头木螺钉39穿过沉头孔38拧入条形联接木板40的两端,便把两个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联接在一起。下面的两个条形联接木条41与条形联接木板43的下部向下凸出两个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下边沿,向下卡到下面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的两个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之间,作为上下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的定位零件。
实施例三的组合方式参见图25与图26,用条形联接木板联接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6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7组成一个作为现浇水泥模板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与之相邻的用条形木板联接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47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48组成又一个现浇水泥模板。图25中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47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48左边的沉头木螺钉44拧入联接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6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7右边的条形联接木板40,相邻的两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上部的四个联接孔共用一个条形联接木板,相邻的两组现浇水泥模板之间用两根条形联接木板即可纵向联接在一起。上下相邻的两个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由上面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的条形联接木板如条形联接木板41卡入下面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的两个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之间,安装在水泥地板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下面的条形联接木板,可以不向下凸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下边沿。
建筑组件实施例四
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四的结构见图27与图28,本实施例也是采用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6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7,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是联接件为U型钢板50、U型钢板52,用沉头螺钉拧入U型钢板50的螺孔54,U型钢板50为两端弯折成直角的条形钢板,U形钢板一端有两个螺孔54,U型钢板的结构参见图32与图33,采用U型钢板50取代条形联接木板35。本实施例的相邻的两个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之间的联接关系,两个上下叠压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的定位方式与实施例三相同。
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还可用相嵌的形式纵向组合,如图34中,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9有四个U型钢卡,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3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8有四个U型钢卡,其中U型钢卡12的弯折杆卡到水泥压力平板13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8的右边,不插入Ω型卡4中。
图35中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6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7有四个条形联接木板,图中右边的两块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有四个条形联接木板,条形联接木板56向左卡到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6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7之间。
建筑组件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结构见图36,它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是采用长条形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57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60,这两个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之间的上部有四个U型钢卡59,在下部有六个U型钢卡58,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57和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60与承重墙10与承重墙17之间的距离相配,略小于两墙之间的距离。
水泥墙浇注方法实施例一
图37与图38描述的水泥墙是承重外墙,它是以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一作为现浇水泥模板,三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以图8的联接方式横向设置在两水泥框架立柱61之间的最底层,并在每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的两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之间设置四根竖钢筋63,在四个U型钢卡之上铺设两根横钢筋62,在三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如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21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24之间现浇注速凝混凝土64,在速凝混凝土64凝固的同时,在这三组现浇注模板之上再横向安装三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如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9,安装与定位方式参见图9与图10,上面三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的竖U型钢卡的下端伸到下面的三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之间,上下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相互定位。在上面的三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的U型钢卡6、U型钢卡12、U型钢卡14与U型钢卡16之上再铺设两根横钢筋,在上面的三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之间如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3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9现浇注速凝混凝土,在速凝混凝土凝固的同时,在这三组现浇注模板之用同样的方式上横向安装三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并上下定位,在顶部的三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之间现浇注速凝混凝土,速凝混凝土凝固后成图37的速凝混凝土外墙,速凝混凝土两侧被十八块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包住,两侧的十八块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与速凝混凝土固定在一起,成为凝混凝土墙的外表面。本实施例也可用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二作为现浇水泥模板用上述的方式浇注成。
水泥墙浇注方法实施例二
图39与图40描述的水泥墙是水泥内承重墙,它是以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三作为现浇水泥模板,三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以图25与图26的联接方式横向设置在两承重墙65之间,在这三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之间现浇注加有硅氧镁快凝混凝土66,以水泥墙实施例一的方式安装与浇注满三层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硅氧镁快凝混凝土66凝固后,成图39所描述的承重墙。
本实施例也可用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四作为现浇水泥模板用上述的方式浇注成。
水泥墙浇注方法实施例三
图41描述的浇注墙是内墙,它是以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五作为现浇水泥模板,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五的长度略小于两承重墙10与承重墙17之间的距离,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五安装在重墙10与承重墙17之间,在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五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57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60之间现浇注石膏轻质混凝土67,在石膏轻质混凝土67凝固的同时,在这组现浇注模板之上再安装同样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上下共三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实施例五的现浇注模板,用水泥墙的浇注方式浇注成轻质石膏轻质混凝土墙。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均可用水泥压力平板或硅氧镁水泥板代替。

Claims (8)

1、一种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它包括最少两块板式建筑构件,板式建筑构件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水泥压力平板与硅氧镁水泥板中的任一种,其特征是:板式建筑构件两块一组用与板式建筑构件垂直的联接件联接成两个相对并相互平行的现浇水泥模板,两个板式建筑构件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与建成的墙体的厚度相等;板式建筑构件是两块横向联接在一起为一组,若干组板式建筑构件纵向联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其特征是:在板式建筑构件最少有四个联接孔,板式建筑构件的联接孔是设置在板式建筑构件的一面,凸出板式建筑构件表面并与表面平行的通孔,或者是与板式建筑构件垂直的沉头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其特征是:与板式建筑构件表面平行的联接孔是在板式建筑构件成型时在一面埋入内侧宽不大于15毫米的Ω型卡,Ω型卡的中部凸出板式建筑构件形成与板式建筑构件平行的联接孔,靠板式建筑构件上部的联接孔为水平联接孔,靠板式建筑构件两边的两个水平联接孔距板式建筑构件的上边沿的距离相等并不小于8毫米,板式建筑构件下部的联接孔为竖直联接孔;与板式建筑构件平行的联接孔所用的联接件是U型钢卡,U型钢卡是两端弯折向一边的钢丝,两个弯折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6厘米,U型钢卡的两个弯折杆分别插入两块板式建筑构件的两个相对应的联接孔,两块板式建筑构件的四个竖联接孔竖直插入两个U型钢卡,两个竖直的U型钢卡的弯折杆的下端可超出板式建筑构件的下边沿;一组板式建筑构件的四个水平联接孔插入一个U型钢卡,U型钢卡的两个弯折杆超出板式建筑构件的一侧边,伸入与之相邻的另一组板式建筑构件的两个水平联接孔中,这样一根U型钢卡可联接四块板式建筑构件,N组板式建筑构件的上部,用N+1根U型钢卡即可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其特征是: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成型时在一面形成四个凸起的凸块,上部两个上凸块,下部两个下凸块,在上凸块有与板式建筑构件平行的水平联接孔,在下凸块有竖联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其特征是:与板式建筑构件垂直的联接孔为沉头孔,两块板式建筑构件之间的联接件是条形联接木板,是用沉头木螺钉穿过联接孔拧入条形联接木板的两端,把两块板式建筑构件联接在一起;板式建筑构件上部的联接孔距板式建筑构件的上边沿的距离相等并不小于8毫米,在若干组板式建筑构件纵向联接时,相邻的两组板式建筑构件上部的四个联接孔共用一个条形联接木板联接,一根条形联接木板可联接四块板式建筑构件,N组板式建筑构件的上部,用N+1根条形联接木板即可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其特征是:与板式建筑构件垂直的联接孔为沉头孔,两块板式建筑构件之间的联接件是U形钢板,用沉头螺钉穿过联接孔拧入U形钢板的两端,把两块板式建筑构件联接在一起;板式建筑构件上部的联接孔距板式建筑构件的上边沿的距离相等并不小于8毫米,在若干组板式建筑构件纵向联接时,相邻的两组板式建筑构件上部的四个联接孔共用一个U形钢板联接,一根U形钢板可联接四块板式建筑构件,N组板式建筑构件的上部,用N+1根条形联接木板即可联接。
7、一种其墙体的浇注方法,它是在浇注墙体的位置,设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在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中现场浇注速凝墙体的材料,速凝墙体材料为硫铝酸盐快凝混凝土、石膏轻质混凝土、硅氧镁快凝混凝土及各种轻质保温速凝建筑材料的任一种;浇注后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成为墙体外表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体的浇注方法,其特征是;用一组或若干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联接在一起作为浇注墙的最下层的现浇水泥模具,现场浇注速凝轻质墙体的材料,浇注后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成为墙体外表部分,然后在最下层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之上,再安装一层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现场浇注速凝轻质墙体的材料,浇注后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也成为墙体外表部分,这样一直安装和浇注到所要求的墙体高度,构成现浇注墙。
CN200810055099XA 2008-06-13 2008-06-13 一种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及其墙体的浇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87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55099XA CN101328764B (zh) 2008-06-13 2008-06-13 一种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及其墙体的浇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55099XA CN101328764B (zh) 2008-06-13 2008-06-13 一种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及其墙体的浇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8764A true CN101328764A (zh) 2008-12-24
CN101328764B CN101328764B (zh) 2011-11-09

Family

ID=40204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5509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8764B (zh) 2008-06-13 2008-06-13 一种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及其墙体的浇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2876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4344A (zh) * 2011-02-21 2012-08-22 史文彬 一种浇注墙体
CN103334518A (zh) * 2013-06-25 2013-10-02 昆山生态屋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式墙体内芯外模自锁装置
CN104213658A (zh) * 2014-09-16 2014-12-17 龙岩市新罗区新耀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免拆模现浇墙体结构
CN105484393A (zh) * 2016-01-22 2016-04-13 龙岩市新罗区新耀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免拆模现浇泡沫混凝土墙体结构
CN107060156A (zh) * 2017-06-15 2017-08-1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现浇石膏免拆模保温承重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39317Y (zh) * 2008-06-13 2009-11-04 史春月 一种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4344A (zh) * 2011-02-21 2012-08-22 史文彬 一种浇注墙体
CN103334518A (zh) * 2013-06-25 2013-10-02 昆山生态屋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式墙体内芯外模自锁装置
CN104213658A (zh) * 2014-09-16 2014-12-17 龙岩市新罗区新耀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免拆模现浇墙体结构
CN105484393A (zh) * 2016-01-22 2016-04-13 龙岩市新罗区新耀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免拆模现浇泡沫混凝土墙体结构
CN105484393B (zh) * 2016-01-22 2018-04-03 龙岩市新罗区新耀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免拆模现浇泡沫混凝土墙体结构
CN107060156A (zh) * 2017-06-15 2017-08-1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现浇石膏免拆模保温承重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8764B (zh) 201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21555B1 (en) Concrete beam
US20070062144A1 (en) Fiber reinforced cement board and foam plastic insulated stay in place forms systems with perforated metal stud for cencrete reinforced structure
CN101328764B (zh) 一种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及其墙体的浇注方法
CN107288256A (zh) 轻质复合保温外墙板、专用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KR19980035620A (ko) 조립식 철골조(steel house)와 이를 이용한 건축공법
KR101765334B1 (ko) 이음 부분이 숨겨진 커플 리브형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슬래브의 시공방법 및, 이러한 시공방법에 이용되는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슬래브
CN104532998A (zh) 易于安装的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KR100681308B1 (ko) 압축 시멘트판과 강재 샛기둥을 사용한 고정식 거푸집패널 시스템
KR100521647B1 (ko) 거푸집 겸용 건축용 패널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벽체구조물
CN201339317Y (zh) 一种浇注墙用板式建筑组件
CN204401844U (zh) 易于安装的叠合楼板
CN1081272C (zh) 轻质保温隔音墙体的灌注式砌筑方法
KR100634344B1 (ko) 합성바닥판 및 그 연결구조
CN201217941Y (zh) 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
CN206957042U (zh) 轻质复合保温外墙板及专用模具
CN214364434U (zh) 一种适用于框架结构预制墙板的装配式构造柱
CN201217940Y (zh) 一种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
CN1075429C (zh) 轻质保温空心砌块配筋灌芯承重体系新技术
CN2484365Y (zh) 预铸墙的结构
KR20180124434A (ko) 콘크리트 몰탈 타설량을 줄여주는 철근과 단열재가 일체화된 블럭
CN216713080U (zh) 一种预制基础及其与预制墙体连接的结构
CN215519624U (zh) 一种结构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板
CN215978031U (zh) 一种带肋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及叠合楼板
EP3719229B1 (en) Concrete floor panel, method of production of such panel and floor made of this panel
CN209760549U (zh) 单向密肋夹心自保温复合楼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

Termination date: 201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