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6749A - 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26749A CN101326749A CNA2005800522091A CN200580052209A CN101326749A CN 101326749 A CN101326749 A CN 101326749A CN A2005800522091 A CNA2005800522091 A CN A2005800522091A CN 200580052209 A CN200580052209 A CN 200580052209A CN 101326749 A CN101326749 A CN 1013267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ersion
-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 area
- optical signal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0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 H04B10/2513—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due to chromatic dispersion
- H04B10/25133—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due to chromatic dispersion including a lumped electrical or optical dispersion compensa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自适应色散补偿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带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器的接收机及控制逻辑单元。该方法首先对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再对所述经过光域色散补偿后的光信号进行电域色散补偿,检测所述经过电域色散补偿后的光信号接收性能参数,并根据所述性能参数,对所述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的调节。进一步加入一个光分波器后,所述装置可对多通道系统进行自适应色散补偿。应用本发明的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及方法,大大减少调节次数,降低了色散补偿时间,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单通道或多通道的大范围色散自适应补偿。
Description
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传输系统,尤其涉及用以对光信号进行色散自适应补偿 的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光通信系统朝着高速率、大容量、长距 离以及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目前, 160通道、 单通道速率 lOGb/s的密集 波分复用 (DWDM,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光通信系 统已经商用, 基于电路交换智能化的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系统也已经商用。 未来还会出现 更大容量、 更高速率(40Gb/s及以上速率) 的光网络系统, 与此同时也 会出现具有光交叉(OXC, Optical Cross Connect)或者可重构光分插复 用功能 (ROADM,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的智能 化光网络系统。
在超高速的光传输系统中, 色散(dispersion) 以及偏振模式色散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PMD)会使得光信号质量的劣化, 降低 传输距离。 为了加大光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 需要采取措施补偿色散以 及偏振模式色散。 在传统的光通信系统中, 多采用固定的色散补偿器
(dispersion compensators)对光传输线路色散进行补偿, 图 1是传统的光 通信系统色散补偿方法框图。 通过色散补偿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 保证光信号在接收处的残余色散(residual dispersion)控制在接收机可以 容忍的范围内。 色散补偿器一般采用色散补偿光纤模块来实现。 色散补 偿模块可以放置在光终端站以及光中继站。 在光终端站, 色散补偿模块 通常在合波后以及分波前,用于对 DWDM系统多通道光信号, 完成色散 补偿功能。 在光中继站, 多采用两级光放大器结构, 可以在两级放大器
之间放置色散补偿光纤模块, 实现多通道的色散补偿。
对于长距离光传输系统,温度以及压力等因素会导致线路光纤色散系 数的微小变化, 这样光信号在光路中色散值的实时变化, 随着总传输距 离的加大而不断积累, 可能会导致接收侧信号残余色散超出可容忍的范 围, 从而带来系统误码性能的劣化。
随着单通道传输速率的提高, 光源的色散容限会随之降低。 对于 10Gb/s没有预啁啾(Chirp) 的光信号, 色散容限值在 1000ps/nm左右, 而对于 40Gb/s没有预啁啾的光信号, 色散容限值约 40ps/nm, 仅相当于 G.652光纤 1550nm窗口 2km传输距离。 因此可以说, 对于 40Gb/s系统, 由于光源的色散容纳值较小, 这种线路光纤色散值的微小变化, 都可能 会导致接收侧信号残余色散超出可容忍的范围, 从而带来系统误码性能 的劣化。 可以说, 光纤色散的变化对 40Gb/s系统性能的影响尤其明显。
另一方面,随着光网络智能化的发展,光网络中会引入可重构的光分 插复用 (ROADM)甚至光交叉(OXC)节点。 这些光网络节点中, 光信 号的动态分插复用以及动态交叉, 会带来光信号在光路中色散值变化, 可能导致接收侧信号残余色散超出可容忍的范围, 引起系统误码性能的 劣化。
总之, 以上这些因素表明, 随着光网络的高速率、长距离以及智能化 方向发展, 光信号经过线路传输后, 由于线路以及光网络节点色散值的 变化, 导致接收处信号残余色散值会不断变化。 对于这种残余色散值不 断变化的信号, 有必要进行自适应的色散补偿。 如何实现自适应的色散 补偿, 是本技术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之一。
光传输系统的自适应的色散补偿,可以采用可调色散补偿器实现。可 调色散补偿器可以在光域实现, 也可以在电域实现。
实现电域色散补偿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图 2所示,为具有电域色散补 偿功能的接收机原理框图, 光信号经过光电转换以及线性放大后, 送到 均衡电路, 通过检测均衡后的电信号质量, 利用一定的控制策略, 反馈
控制均衡器(Feedback Control Equalizer) 的性能, 实现自适应的色散补 偿。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实现方法简单, 响应速度快, 但是色散补偿的 范围较小, 而且只能够实现单通道的色散补偿。 电域色散补偿所釆用的 均衡电路,可以是 FFE (前馈均衡器, Feed-forward Equalizer)、 DFE (判 决反馈均衡器,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er) 、 FDTS (固定延时树査找, Fixed Delay Tree Search)或者 MLSE (最可能序列估计, Maximum Likelihood Sequence Estimation)等方法, 或者可以是这几种电路方法的 组合。'电域色散补偿技术, 补偿的色散值一般较小, 比如对于 lOGb/s信 号, 电域色散补偿相当于 G.652光纤中增加 20~40km传输距离。
如图 3所示,为采用光域可调色散补偿器实现自适应色散补偿的原理 框图, 通过检测系统的残余色散、 或者检测系统的误码等性能, 反馈控 制可调色散补偿器的色散补偿值, 实现自适应的色散补偿功能。 光域实 现可调色散补偿的方法很多, 包括采用啁啾布拉格光栅(CFBG, Chirped Fiber Bragg Grating)技术、 基于 G-T (Gires-Tournois)标准具干涉技术、 基于 MEMS (微电子机械系统,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技术、 PLC (平面光波导线路, Planner Lightwave Circuit)环行共振腔技术以及 多级色散补偿模块(DCM,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odule) 串连等各 种方法。
不同的色散补偿技术, 补偿色散的响应时间不尽相同, 如图 4所示, 简要地列出了几种可调色散补偿器的响应时间, 其中电域色散补偿技术 (EDC, Electr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响应时间最短, 可以达到毫秒 数量级以下, 而光域可调色散补偿器, 调节时间较长一些, 从几十毫秒 到几十秒, 其中响应时间最长的为 VIPA (虚拟图像相移阵列, Virtual Imaged Phased Arrays) 技术, 响应时间甚至能达到秒数量级。
自适应色散补偿器检测的性能,可以是系统误码,这种色散补偿方法, 需要根据误码性能, 多次反馈调节, 考虑到光域可调色散补偿器的单次 响应时间相对于 EDC而言较长, 因此总的响应时间会比较长。
自适应色散补偿器检测的性能,还可以是残余色散,也可以是光信号 形状。 但是实现残余色散、 或者光信号形状检测的色散补偿方法技术复 杂, 实现难度大。 这些方法中, 残余色散检测精度以及检测时间会直接 影响自适应色散补偿器的性能; 而且在自适应色散补偿调节过程中, 往 往需要多次调节, 大大增加色散调节时间。
可以看出,若直接检测残余色散实现自适应的色散补偿,则非线性效 应以及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PMD)等效应会直接 影响色散检测精度; 而采用误码检测的间接色散检测方法, 往往需要多 次调节才可以完成, 响应时间较长。 而单纯的电域色散补偿技术, 色散 补偿值范围一般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及方法,以 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在智能化的、 高速的光网络中, 能够实时 快速地对光传输系统色散进行自适应色散补偿。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用于光通信系统的色散自适应 补偿, 包括. - 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 用于对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 带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器的接收机,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经过光域色 散补偿后的光信号进行电域色散补偿;
控制逻辑单元, 用于检测所述经过电域色散补偿后的接收机性能参 数, 并根据所述性能参数, 反馈控制所述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 对所 述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的调节。 '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适应色散补偿方法,用于光通信系统的色散自适 应补偿, 包括如下步骤-
( 1 )对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
( 2 )对所述经过光域色散补偿后的光信号进行电域色散补偿; (3)检测所述经过电域色散补偿后的光信号接收性能参数, 并根据 所述性能参数, 对所述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的调节。
所述步骤(1 ) , 是通过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对输入光信号进行光 域色散补偿; 步骤(2) 使用接收机对输入光信号进行电域色散补偿; 步 骤(3) 是通过一个控制逻辑单元, 来检测所述经过电域色散补偿后的接 收机性能参数, 并根据所述性能参数, 反馈控制所述粗颗粒可调色散补 偿器, 对所述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的调节。
所述步骤 (3) 包括- (3-1 )对所述输入光信号进行多次光域色散补偿的调节, 并记录 下每次调节使用的光域色散补偿值, 以及每次经过光域色散补偿与电域 色散补偿后检测到的对应的接收性能参数;
(3-2)根据每次调节后检测到的接收性能参数, 确定优选的光域 色散补偿值, 并使用该优选的光域色散补偿值对所述输入的光信号进行 光域色散补偿。
所述步骤 (3— 2) 所述的确定优选的光域色散补偿值的步骤, 包括: 从每次调节后检测到的接收性能参数中,选取最优性能参数,并根据 该最优性能参数确定对应的最优光域色散补偿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用于多通道光通信系统的色 散自适应补偿, 包括:
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 用于对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 光分波器, 用于将经光域色散补偿的光信号分波为多个单通道光信 号;
多个带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器的接收机,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经过分 波后的各单通道光信号进行电域色散补偿;
控制逻辑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经过电域色散补偿后的各接收机性能参
数, 并根据所述性能参数, 反馈控制所述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 对所述 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的调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适应色散补偿方法,用于多通道光通信系统的色 散自适应补偿, 包括如下步骤:
( 1 )对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
( 2 )将所述经过光域色散补偿后的光信号分波为多个单通道光信号;
(3 )对所述经过分波后的各单通道光信号进行电域色散补偿;
(4)检测各所述经过电域色散补偿后的光信号接收性能参数, 并根 据所述性能参数, 对所述镩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的调节。
所述步骤( 1 ) , 是通过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对输入光信号进行光 域色散补偿; 步骤(2)使用光分波器对输入光信号进行分波; 步骤(3 ) 使用接收机对各单通道光信号进行电域色散补偿; 步骤(4) 是通过一个 控制逻辑单元, 来检测所述经过电域色散补偿后的各接收机性能参数, 并根据所述性能参数, 反馈控制所述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 对所述输入 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的调节。
所述步骤(4)包括:
(4- 1 )对所述输入光信号进行多次光域色散补偿的调节, 并记录 下每次调节使用的光域色散补偿值, 以及每次经过光域色散补偿与电域 色散补偿后检测到的对应的接收性能参数;
(4-2)根据每次调节后检测到的接收性能参数, 确定各单通道光 信号优选的光域色散补偿值, 再从中确定整个系统优选的光域色散补偿 值, 并使用系统优选的光域色散补偿值对所述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 散补偿。
步骤 (4一 2)所述的确定各单通道光信号优选的光域色散补偿值的 步骤, 包括:
从每次调节后检测到的接收性能参数中,选取各单通道光信号的最优
性能参数, 并根据该最优性能参数确定对应的最优光域色散补偿值。 步骤 (4一 2)所述的确定整个系统优选的光域色散补偿值的步骤, 包括:
从各单通道光信号优选的性能参数中,选取系统的最优性能参数,并 根据该最优性能参数确定对应的整个系统最优的光域色散补偿值。
本发明所述的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及方法,采用大范围的光域色散补 偿与小范围的电域色散补偿相结合的方式, 在线路色散变化情况下, 大 大减少了色散调节次数, 降低了色散补偿时间, 实现了对光信号的快速、 精确的大范围自适应色散补偿。 附图概述
图 1是背景技术中传统的光通信系统中色散补偿方法的示意框图; 图 2是背景技术中具有自适应电域均衡功能的自适应色散补偿光通 信系统原理框图;
图 3是背景技术中采用光域可调色散补偿器的具有自适应色散补偿 功能的通信系统原理框图; ·
图 4是背景技术中不同的色散补偿器响应时间对比示意图; 图 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自适应色散补偿功能的多通道光通 信系统框图;
图 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有自适应色散补偿功能的单通道 光通信系统框图;
图 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有自适应色散补偿功能的多通道 光通信系统框图;
图 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适应色散补偿实现方法的流程图; 图 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自适应色散补偿分配方案; 图 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外一种自适应色散补偿分配方案; 图 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自适应色散补偿分配方案;
图 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用光开关以及固定色散补偿器实现粗 略可调色散补偿的原理框图。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装置及所述方法 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达到快速优化色散补偿,为此系统中同时 采用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器(EDC)以及光域可调色散补偿器。本发明中 采用的光域可调色散补偿器, 可以是比较粗略的色散补偿器件, 即粗颗 粒可调色散补偿器。 采用 EDC技术, 可以使得接收机在一定的残余色散 范围内, 根据均衡后的信号质量, 快速地找寻出最佳的色散补偿工作点; 而采用光可调色散补偿器, 可以实现较大颗粒的色散补偿, 扩大色散补 偿范围。
图 5是本发明的自适应色散补偿器在多通道或者单通道光通信系统 中的位置示意图, 可以看出, 系统的色散补偿分为两部分, 分别为固定 的线路色散补偿, 以及自适应的色散补偿。 其中自适应色散补偿器以及 固定的线路色散补偿, 可以在发送侧、 接收侧, 也可以在系统的线路光 放大节点中实现。 该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可以是一个分布式系统装置, 也就是说, 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 可以不必与接收机的电域自适应色 散补偿器在一个节点, 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可以位于系统光通道中与 待补偿的通道对应的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器之前的光路上的任何位置。 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的控制信息, 可以通过任何物理通道, 从电域自 适应色散补偿器所在的节点传递到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所在的节点。
图 6以及图 7是本发明的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的原理框图,分别应用 于单通道以及多通道系统。 在本发明中, 自适应的色散补偿分为两部分, 分别为光域大颗粒的可调色散补偿以及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 本发明中, 光域大颗粒的可调色散补偿器, 是利用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后, 检测到
的单个通道性能, 通过一定的策略进行反馈控制来进行色散补偿的。 如图 6所示, 为一种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 用于单通道系统, 包括: 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Coarse Tunable Dispersion Compensator) , 用于实现单通道或者多通道的大范围色散补偿;
带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的接收机,该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器用于实现 单通道小范围的色散补偿;
控制逻辑单元,用于通过检测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后接收机的性能参 数, 根据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后该通道信号的性能参数最佳化原则, 利 用一定的控制策略, 反馈控制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 以对粗颗粒可调 色散补偿器的色散补偿量进行调节, 直到达到最佳的色散补偿。
控制逻辑单元控制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的策略, 可以是以下策略: 控制逻辑单元, 首先判断经过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后的通道性能参数是 否劣化到需要光域色散补偿调节, 若需要, 则开始调节粗颗粒可调色散 补偿器的色散补偿值。 每次调节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的色散补偿值之 后, 待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器达到最佳的色散补偿值之后, 检测电域自 适应色散补偿后该通道信号的性能参数值, 并且对比粗颗粒可调色散补 偿器在不同的色散补偿值条件下, 根据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后该通道信 号的性能参数最佳化原则, 分析得出最佳的光域色散补偿器补偿值。 最 后根据分析得到的最佳光域色散补偿器补偿值, 将光域色散补偿器色散 补偿值设定到此最佳值, 就完成了自适应的色散补偿。
控制逻辑单元,检测的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后接收机性能参数,可以 是信号误码率, 信号 Q值以及其它能够反映信号质量的参数; 对于采用 前向纠错 (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技术的系统, 还可以是 FEC 检测到的纠错前误码率;
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可以是采用啁啾布拉格光栅(CFBG)、 G-T
(Gires-Toumois)标准具干涉技术、 MEMS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 PLC环行共振腔等技术的各种可调色散补偿器, 还可以是采用多级固定
色散补偿器级联、 并利用光开关控制实现不同色散补偿值技术的器件。 也可以是采用其它任何能够实现色散补偿功能的器件。
如图 7所示, 为一种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 用于多通道系统, 包括: 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用于实现单通道或者多通道的大范围色散补 偿;
带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的接收机,该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器用于实现 实现单通道小范围的色散补偿;
光分波器(Optical Demultiplexer),用于对经光域色散补偿后的光信 号进行分波, 分为多个单通道信号;
控制逻辑单元相连,用于通过检测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后接收机的性 能参数, 根据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后该通道信号的性能参数最佳化原则, 利用一定的控制策略, 反,馈控制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 以对粗颗粒可 调色散补偿器的色散补偿量进行调节, 直到达到最佳的色散补偿。
控制逻辑单元根据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后该通道信号的性能参数,控 制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的策略, 可以是以下策略:
控制逻辑单元,首先判断经过各个通道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后的通道 性能参数是否有通道劣化到需要光域色散补偿调节, 若需要, 则开始调 节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的色散补偿值。'每次调节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 器的色散补偿值之后, 待各个通道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器达到最佳的色 散补偿值之后, 检测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后该通道信号的性能参数值, 并且对比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在不同的色散补偿值条件下, 根据电域 自适应色散补偿后该通道信号的性能参数最佳化原则, 分析得出最佳的 光域色散补偿器补偿值。 最后根据分析得到的针对各个通道都为最佳的 光域色散补偿器补偿值, 将光域色散补偿器色散补偿值设定到此最佳值, 就完成了自适应的色散补偿;
控制逻辑单元所检测的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后接收机性能参数,可以 是信号误码率, 信号 Q值以及其它能够反映信号质量的参数; 对于采用
前向纠错 (FEC) 技术的系统, 还可以是 FEC检测到的纠错前误码率。 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可以是采用啁啾布拉格光栅(CFBG)、 G-T (Gires-Tournois)标准具干涉技术、 MEMS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 PLC环行共振腔等技术的各种可调色散补偿器, 还可以是采用多级固定 色散补偿器级联、 并利用光开关控制实现不同色散补偿值技术的器件。 也可以是采用其它任何能够实现色散补偿调节功能的器件。
图 8描述了本发明自适应色散补偿实施方法以及控制策略的流程图。 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一直在工作, 控制逻辑单元首先判断经过电域自适 应色散补偿后的通道性能是否劣化到需要光域色散补偿调节(步骤 801 ), 若需要, 则开始调节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的色散补偿值(步骤 802) 。 每次调节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的色散补偿值之后, 判断电域自适应色 散补偿器达到最佳的色散补偿值(步骤 803)之后, 捡测电域自适应色散 补偿后该通道信号的性能参数值(步骤 804) , 并且对比粗颗粒可调色散 补偿器在不同的色散补偿值条件下, 根据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后该通道 信号的性能最佳化原则, 分析得出最佳的光域色散补偿器补偿值(步骤
805) 。 最后根据分析得到的最佳光域色散补偿器补偿值, 将光域色散补 偿器色散补偿值设定到此最佳值, 就完成了自适应的色散补偿 (步骤
806) 。
对于多通道系统的自适应色散补偿,只需在光分波器将多通道信号分 波为单通道信号后, 对每一需色散补偿的单通道按图 8所述的策略, 找 到各单通道的最佳的光域色散补偿器补偿值, 再从中分析选择得到一个 针对各个通道都为最佳的光域色散补偿器补偿值, 将光域色散补偿器色 散补偿值设定到此最佳值, 就完成了多通道的自适应的色散补偿。
对于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调节精度 dD可以参照包含电域自适应 色散补偿器的色散容忍范围 De来确定, 如图 9、 10以及 11分别反映了 调节精度 dD分别为 De、 l/2De以及 l/3De等情况下, 使用电域自适应色 散补偿措施之后, 该通道信号的通道代价特征与系统残余色散之间的对
应关系。 上述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后该通道信号的性能参数值, 可以是 通道的误码特征以及 Q值等指标, 光域色散补偿器最佳补偿值的获得, 可以通过检测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后该通道信号的误码、 Q值或者其它能 够反映信号质量的参数等实现。 对于采用前向纠错 (FEC)技术的系统, 还可以是 FEC检测到的纠错前误码率。通道信号的误码或者 Q值等指标, 与图中的通道代价特征直接相关。 - 利用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后该通道信号的误码、 Q值或者其它能够反 映信号质量的参数等通道信号的性能值, 分析得出最佳的光域色散补偿 器补偿值, 采取的策略可以多种多样。 下面结合图 9描述一种简单用于 单通道系统采用误码检测进行控制的策略。
在实际工作中,粗颗粒的光域色散补偿器的色散补偿值,可以阶跃地 变化。 首先根据两次阶跃补偿后, 通道误码的变化, 就可以确定正确的 阶跃方向, 得出是应该增加还是减小色散补偿值; 然后, 继续朝着确定 后的正确阶跃方向, 增大或者减小粗颗粒的光域色散补偿器的色散补偿 值, 直至该通道无误码; 继续增加或者减小色散补偿值, 直到通道再次 出现误码。 若无误码时对应的阶跃色散补偿值只有一个, 则最佳的色散 补偿值就是此值; 若无误码时候对应的阶跃色散补偿值有多个, 且为奇 数个无误码区域时, 则中间的区域就是最佳工作, 当为偶数个无误码区 域时, 根据最靠近无误码时候色散补偿值两侧的阶跃色散补偿值对应的 误码率大小, 确定一个最佳的无误码区域。 如图 11 所示, 区域 A〜F分 别表示不同的光域色散补偿器补偿值情况下系统的残余色散值范围, 圆 圈处表示在此残余色散范围内, 采用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优化后, 该通 道的残余色散值, 也就是该通道的色散补偿工作点。 可以看出, 不同的 光域色散补偿器补偿值情况下系统的误码性能是不同的,比如图 11中 A、 B、 E、 F区域, 该光通道是存在误码的, 而(:、 D区域, 由于设计误码率 低于检测到的无误码阈值, 因此系统没有检测到误码。对比 B、 E区域的 误码值大小, 发现 B区的误码率要低, 因此确定与 B区相邻的 C区, 为
最佳的色散补偿区域, 也就是光域色散补偿器的补偿值, 图 11中箭头指 向的工作点就是该通道的最佳色散补偿工作点。
图 10以及 11,为更加精细的调节精度下的色散补偿工作点下的误码 情况, 同样图中箭头指向的位置即系统的最佳色散补偿工作点。
对于多通道系统,可以将不同通道的误码检测结果提供给控制逻辑单 元, 控制逻辑单元根据各个通道的误码情况, 综合査找得出所有通道无 误码时, 光可调色散补偿器的最佳色散补偿设值。
由于光域色散补偿器的色散补偿比较粗略,单次补偿色散容忍范围较 大, 因此结合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器, 可以快速地找到最佳的色散补偿 点, 大大减少调节次数, 从而降低色散补偿时间。
另外一方面, 精确的光域色散补偿器, 多采用可调 FBG或者 VIPA 技术的可调色散补偿器, 相应响应时间较长。 而粗略的光域色散补偿器, 可以采用其它响应速度更快的技术。 比如可以采用多级固定色散补偿器 级联, 利用光开关方式实现不同的色散补偿值, 如图 12所示, 通过改变 2X2光开关的通断方向, 调节色散补偿量的大小。 这种可调色散补偿器 的色散补偿调节速度, 取决于光开关的响应时间, 可以达到毫秒数量级。 粗略的光域色散补偿器, 还可以采用集成光学方法实现。 简而言之, 粗 略的光域色散补偿器, 响应速度可以更快。
总而言之,由于采用粗略的光域色散补偿器以及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 器, 相对于其它光域的自适应色散补偿器而言, 色散补偿时间大大降低。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提供的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及方法,可以对单通道或多通道系 统进行自适应色散补偿, 采用粗略的光域色散补偿器以及电域自适应色 散补偿器, 利用控制逻辑单元反馈控制光域色散补偿器, 相对于其它光 域的自适应色散补偿器而言, 实现了快速、 准确的大范围补偿, 色散补 偿时间大大降低。 本发明可采用多种现有的光域可调色散补偿器, 可通
过监测多种性能参数来进行色散自适应补偿, 且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 可实现对色散的实时自适应补偿。
Claims (1)
- 权 刺 要 求 书1、 一种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 用于光通信系统的色散自适应补偿,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 用于对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 带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器的接收机,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经过光域色 散补偿后的光信号进行电域色散补偿;控制逻辑单元, 用于检测所述经过电域色散补偿后的接收机性能参 数, 并根据所述性能参数, 反馈控制所述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 对所述 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的调节。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颗粒可调色散补 偿器,用以根据控制逻辑单元的反馈控制,对单通道或多通道信号进行光 域大范围色散补偿。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 内置有电 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器,该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器用以对单通道信号进行电 域小范围的自适应色散补偿。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性能参数是指信号 误码率、 或信号 Q值、 或反映信号质量的参数。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光通信系统是采 用前向纠错技术的系统时, 所述性能参数是指纠错前误码率。6、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颗粒可调色散补 偿器是采用啁啾布拉格光栅的可调色散补偿器、或是采用 G-T标准具干涉技术的可调色散补偿器、或是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可调色散补偿器、或是采用 PLC环行共振腔技术的可调色散补偿器、或是采用多级固定色散补偿器级联并利用光开关控制实现不同色散 补偿值技术的器件。 7、 一种自适应色散补偿方法, 用于光通信系统的色散自适应补偿,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1 )对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 2 )对所述经过光域色散补偿后的光信号进行电域色散补偿; (3)检测所述经过电域色散补偿后的光信号接收性能参数, 并根据 所述性能参数, 对所述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的调节。8、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 ) , 是通过 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对输入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步骤 (2) 使用接收机对输入光信号进行电域色散补偿;步骤(3) 是通过一个控制逻辑单元, 来检测所述经过电域色散补偿 后的接收机性能参数, 并根据所述性能参数, 反馈控制所述粗颗粒可调色 散补偿器, 对所述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的调节。9、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3)包括: (3- 1 )对所述输入光信号迸行多次光域色散补偿的调节, 并记录下 每次调节使用的光域色散补偿值,以及每次经过光域色散补偿与电域色散 补偿后检测到的对应的接收性能参数;(3-2)根据每次调节后检测到的接收性能参数,确定优选的光域色 散补偿值,并使用该优选的光域色散补偿值对所述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 色散补偿。10、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3— 2)所述的确 定优选的光域色散补偿值的步骤, 包括- 从每次调节后检测到的接收性能参数中, 选取最优性能参数, 并根据 该最优性能参数确定对应的最优光域色散补偿值。11、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3) 中所述性能 参数是指信号误码率、 或信号 Q值、 或反映信号质量的参数。 ·12、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颗粒可调色散补 偿器是采用啁啾布拉格光栅的可调色散补偿器、 或是采用 G-T标准具干涉技术的可调色散补偿器、或是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可调色散补偿器、或是采用 PLC环行共振腔技术的可调色散补偿器、或是采用多级固定色散补偿器级联并利用光开关控制实现不同色散 补偿值技术的器件。13、一种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 用于多通道光通信系统的色散自适应 补偿,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 用于对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 光分波器, 用于将经光域色散补偿的光信号分波为多个单通道光信 号;多个带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器的接收机,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经过分 波后的各单通道光信号进行电域色散补偿;控制逻辑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经过电域色散补偿后的各接收机性能参 数, 并根据所述性能参数, 反馈控制所述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 对所述输 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的调节。14、 如权利要求 13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颗粒可调色散 补偿器, 用以根据控制逻辑单元的反馈控制, 对单通道或多通道信号进行 光域大范围色散补偿。15、 如权利要求 13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内置有电 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器,该电域自适应色散补偿器用以对单通道信号进行电 域小范围的自适应色散补偿。16、 如权利要求 13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性能参数是信号 误码率、 或信号 Q值、 或反映信号质量的参数。17、 如权利要求 13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多通道光通信 系统是采用前向纠错技术的系统时, 所述性能参数是纠错前误码率。18、 如权利要求 13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颗粒可调色散 补偿器是采用啁啾布拉格光栅的可调色散补偿器、或是采用 G-T标准具干涉技术的可调色散补偿器、或是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可调色散补偿器、或是采用 PLC环行共振腔技术的可调色散补偿器、或是采用多级固定色散补偿器级联并利用光开关控制实现不同色散 补偿值技术的器件。19、一种自适应色散补偿方法, 用于多通道光通信系统的色散自适应 补偿,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1 )对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2)将所述经过光域色散补偿后的光信号分波为多个单通道光信号;( 3 )对所述经过分波后的各单通道光信号进行电域色散补偿; (4)检测各所述经过电域色散补偿后的光信号接收性能参数, 并根 据所述性能参数, 对所述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的调节。20、 如权利要求 1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 ) , 是通 过粗颗粒可调色散补偿器对输入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步骤(2) 使用光分波器对输入光信号进行分波;步骤(3 )使用接收机对各单通道光信号进行电域色散补偿; 步骤(4) 是通过一个控制逻辑单元, 来检测所述经过电域色散补偿 后的各接收机性能参数, 并根据所述性能参数, 反馈控制所述颗粒可调色 散补偿器, 对所述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偿的调节。21、 如权利要求 1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包括: (4- 1 )对所述输入光信号进行多次光域色散补偿的调节, 并记录下 每次调节使用的光域色散补偿值,以及每次经过光域色散补偿与电域色散 补偿后检测到的对应的接收性能参数;(4-2)根据每次调节后检测到的接收性能参数, 确定各单通道光信 号优选的光域色散补偿值, 再从中确定整个系统优选的光域色散补偿值, 并使用系统优选的光域色散补偿值对所述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域色散补 偿。22、 如权利要求 2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一 2) 所述的 确定各单通道光信号优选的光域色散补偿值的步骤, 包括- 从每次调节后检测到的接收性能参数中,选取各单通道光信号的最优 性能参数, 并根据该最优性能参数确定对应的最优光域色散补偿值。23、 如权利要求 2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一 2)所述的 确定整个系统优选的光域色散补偿值的步骤, 包括:从各单通道光信号优选的性能参数中,选取系统的最优性能参数, 并 根据该最优性能参数确定对应的整个系统最优的光域色散补偿值。24、 如权利要求 1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4) 中所述性能 参数是指信号误码率、 或信号 Q值、 或反映信号质量的参数。25、 如权利要求 20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颗粒可调色散 补偿器是采用啁啾布拉格光栅的可调色散补偿器、或是采用 G-T标准具干涉技术的可调色散补偿器、或是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可调色散补偿器、或是采用 PLC环行共振腔技术的可调色散补偿器、或是采用多级固定色散补偿器级联并利用光开关控制实现不同色散 补偿值技术的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05/002248 WO2007071104A1 (fr) | 2005-12-20 | 2005-12-20 | Appareil et procede de compensation de dispersion auto-adaptativ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26749A true CN101326749A (zh) | 2008-12-17 |
Family
ID=38188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800522091A Pending CN101326749A (zh) | 2005-12-20 | 2005-12-20 | 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98483B2 (zh) |
EP (1) | EP1971051A4 (zh) |
CN (1) | CN101326749A (zh) |
AU (1) | AU2005339456B2 (zh) |
WO (1) | WO200707110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99809B (zh) * | 2008-06-03 | 2013-08-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主光通道上实现通道级自适应色散补偿的装置 |
US7852152B2 (en) * | 2008-08-28 | 2010-12-14 | Menara Networks | Nth order tunable low-pass continuous time filter for fiber optic receivers |
CN101989879B (zh) * | 2009-08-05 | 2013-09-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突发模式下电色散补偿方法、装置和系统 |
JP2011055088A (ja) * | 2009-08-31 | 2011-03-17 | Fujitsu Ltd | 光伝送システム、光伝送装置及び波長分散補償方法 |
JP5375519B2 (ja) * | 2009-10-26 | 2013-12-2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非線形歪検出回路、光受信機、光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非線形歪検出方法 |
US20110318019A1 (en) * | 2010-06-29 | 2011-12-29 | Tyco Electronics Subsea Communication LLC |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optically aid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
US11243356B2 (en) * | 2017-07-21 | 2022-02-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hromat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
US11290184B2 (en) * | 2019-03-01 | 2022-03-29 | Molex, Llc | Switchable dispersion compensating module |
CN111780787B (zh) * | 2020-08-25 | 2021-02-19 | 中南大学 | 一种基于光纤惯性辅助的mems惯组标定方法 |
US11962345B2 (en) * | 2022-01-21 | 2024-04-16 | Precision Optical Technologies, Inc. | Configurable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in a pluggable optical transceiv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88260A (ja) | 1997-09-09 | 1999-03-30 | Fujitsu Ltd | 光伝送路の分散補償装置 |
JP4592887B2 (ja) * | 2000-08-07 | 2010-12-0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波長分散を補償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US7099597B2 (en) * | 2000-08-25 | 2006-08-29 | Pts Corporation | Method of adaptive signal degradation compensation |
JP3798640B2 (ja) * | 2001-03-02 | 2006-07-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信号の波形劣化補償方法並びに波形劣化検出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波形測定装置及び方法 |
DE10110853A1 (de) * | 2001-03-07 | 2002-09-12 | Alcatel Sa | Dispersionskompensation von optischen Signalverzerrungen höherer Ordnung |
US7340174B2 (en) * | 2001-12-28 | 2008-03-04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Programmable OADM with chromatic dispersion, dispersion slope and amplitude ripple compensation, and method |
US7224911B2 (en) * | 2001-06-07 | 2007-05-29 |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 Adaptive distortion compensation i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GB0200175D0 (en) * | 2002-01-04 | 2002-02-20 | Marconi Comm Ltd |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7149424B2 (en) * | 2002-08-22 | 2006-12-12 | Siemens Communication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nsmission of a telecommunications signal through an optical fiber |
WO2004077111A2 (en) | 2003-02-27 | 2004-09-10 | Oplink Communications, Inc. | Adaptive optical transponder |
JP4138557B2 (ja) * | 2003-03-31 | 2008-08-2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波長分散補償制御システム |
CA2453012A1 (en) | 2003-12-12 | 2005-06-12 |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 Control of tunable optical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by electronic dispersion compensator |
US7580639B2 (en) * | 2003-12-29 | 2009-08-25 | Verizon Business Global Llc | Characterization and control of optical dispersion compensating element |
CN1320790C (zh) | 2004-03-02 | 2007-06-06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宽带色散补偿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光纤通信系统 |
-
2005
- 2005-12-20 EP EP05820660A patent/EP1971051A4/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5-12-20 WO PCT/CN2005/002248 patent/WO200707110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12-20 AU AU2005339456A patent/AU2005339456B2/en active Active
- 2005-12-20 US US12/096,674 patent/US8798483B2/en active Active
- 2005-12-20 CN CNA2005800522091A patent/CN101326749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971051A1 (en) | 2008-09-17 |
WO2007071104A1 (fr) | 2007-06-28 |
AU2005339456B2 (en) | 2010-07-29 |
US8798483B2 (en) | 2014-08-05 |
EP1971051A4 (en) | 2012-08-01 |
AU2005339456A1 (en) | 2007-06-28 |
US20080279565A1 (en) | 2008-1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26749A (zh) | 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及方法 | |
US6925262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pensating chromatic dispersion | |
KR101484498B1 (ko) | 다중 모드 통신들을 위한 광 수신기 | |
CN101322335B (zh) | 一种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及方法 | |
US8606108B2 (en) | Dispersion slope compensation and dispersion map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 |
EP1213858B1 (en) | System for diversity receiver for mitigating the effects of fiber dispersion by separate detection of two transmitted sidebands | |
US7877011B2 (en) | Optical switch and optical crossconnect apparatus | |
EP1025459A1 (en) | Multiple wavelength bidirectional lightwave amplifier | |
US8295703B2 (en) | Optic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
WO2008065784A1 (fr) | Appareil de détermination de dispersion et système de compensation de dispersion automatique utilisant un tel appareil | |
US20120141121A1 (en) | Optical transmission equipment | |
JP2006304170A (ja) | Ponシステムおよびponシステムの分散補償方法 | |
CN101630978A (zh) | 实现偏振模色散补偿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EP2104249B1 (en) | A self adapting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01136707A (zh) | 色散补偿装置及色散补偿控制方法 | |
JP3771830B2 (ja) | 自動分散補償回路付き光波長多重伝送システム | |
JP2005260370A (ja) | 光信号劣化補償器 | |
EP2053771B1 (en) | Method for optimizing optical amplification in an optical network | |
Moller et al. | Time-sharing of compensators as a PMD mitigation approach for multichannel transmission systems | |
EP1830491A1 (en) | Adaptive optical receiving device and the method thereof | |
JP5371607B2 (ja) | Wdm伝送システム | |
CN101309118A (zh) | 一种40Gbps波分复用系统的色散补偿装置和方法 | |
US20040081235A1 (en) | Electrical signal equaliser with a transversal filter, an optical receiver, and a method for equalising an electrical signal | |
EP2361460A1 (en) | Enhanced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of optical channel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