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6365A - 带有可旋转控制盘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 - Google Patents

带有可旋转控制盘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6365A
CN101326365A CNA2007800006010A CN200780000601A CN101326365A CN 101326365 A CN101326365 A CN 101326365A CN A2007800006010 A CNA2007800006010 A CN A2007800006010A CN 200780000601 A CN200780000601 A CN 200780000601A CN 101326365 A CN101326365 A CN 101326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panel
control
piston engine
control flume
flu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06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莱纳·施托尔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ueninghaus Hydromatik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rueninghaus Hydromatik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ueninghaus Hydromatik GmbH filed Critical Brueninghaus Hydromatik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326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63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该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包括其中可旋转地设置有汽缸鼓轮的壳体。在该汽缸鼓轮中设置有第一组汽缸孔和第二组汽缸孔。在所述汽缸孔中纵向可移动地设置有相应的活塞,所述活塞支撑在可绕至少一个旋转轴倾斜的旋转斜盘上。当汽缸鼓轮旋转时,第一组汽缸孔经由控制板的第一控制槽(50,51)暂时与第一液压回路相连。相应地,当汽缸鼓轮旋转时,第二组汽缸孔经由控制板(32’)的第二控制槽(57,58)暂时与第二液压回路相连。第一和/或第二控制槽(50,51;57,58)相对于旋转斜盘的至少一个旋转轴的相对位置可以被改变。

Description

带有可旋转控制盘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提供用于在两个液压回路中输送压力介质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不同的应用,提供与两个单独的液压回路相连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可能是有利的。就此而论,在这种结构的泵中,能够单独改变用于这两个不同液压回路的排量是特别有利的。这种轴向活塞机构由DE 103 58 728 A1已知。该轴向活塞机构包括被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中的汽缸鼓轮。在该汽缸鼓轮中设置有第一组汽缸孔(bore)和第二组汽缸孔。在所述汽缸孔中分别设有被旋转斜盘所支撑的可纵向移动的活塞,用于形成活塞冲程。
所述旋转斜盘可绕第一旋转轴和绕第二旋转轴倾斜,从而可调节用于第一和第二液压回路的排量。所述第一和第二旋转轴优选相互垂直。相应地,控制槽被设置在允许汽缸孔与第一和/或第二液压回路的连接件形成两部分连接的控制板中。因此,用于第一组汽缸孔的两个控制槽和用于第二组汽缸孔的两个控制槽相互旋转90°,以使旋转斜盘绕第一旋转轴的一个相应的倾角产生对第一液压回路中的排量的改变,绕第二旋转轴的的倾角产生对第二液压回路中的排量的改变。
在由DE 103 58 728 A1所知的轴向活塞机构中,存在第一控制槽与第二控制槽相对于彼此以固定方式预定设置的缺点。特别是,其位置也相对于旋转轴固定设置。在输送流不仅在第一或在第二液压回路中通过泵产生的情况下,活塞超过其上止点和/或下止点,同时相应的汽缸孔与控制槽中的一个相连通。这导致不希望的效率下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特别是对于同时调整在第一和第二回路中的排量的情况,可能需要匹配(adaptation)第一控制槽和第二控制槽相对于彼此的位置以及相对于旋转斜盘合成倾角位置的位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其改进在于提高在第一和第二回路中同时输送的效率。
上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根据本发明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包含本发明的有利改进。
根据本发明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包括其中可旋转地设有汽缸鼓轮的壳体。在该汽缸鼓轮中设有第一组汽缸孔和第二组汽缸孔。当汽缸鼓轮旋转时,第一组汽缸孔经由设置在控制板中的第一控制槽,暂时与第一流体静力学回路的连接件相连通。这样,当汽缸鼓轮旋转时,第一组汽缸孔经由第一控制槽与第一液压回路吸入侧的连接件和/或压力侧的连接件相连。也被设置在汽缸鼓轮中的第二组汽缸孔,以相应的方式,经由控制板的第二控制槽暂时连接到输出侧和/或吸入侧的第二回路。为了产生体积流动,活塞纵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组汽缸孔以及第二组汽缸孔中。该活塞被支撑在旋转斜盘上,用于在汽缸鼓轮旋转时形成活塞冲程。该旋转斜盘可绕至少一个旋转轴倾斜。
根据本发明,为了使控制槽的位置与通过旋转斜盘的调节所预定的上止点和下止点的位置相适应,控制槽的位置可相对于至少一个旋转轴而改变。
通过修改控制槽相对于至少一个旋转轴的位置,所述控制槽可分别定向为使设置在控制槽之间的止点区域被设置在活塞的上止点和/或下止点区域中的控制板中。因此,可以实现的是,当第一组和/或第二组汽缸孔与相应的控制槽相连时,就会通过活塞执行纯吸入冲程和/或纯压缩冲程,而活塞不会超过上止点和下止点。这样,从上止点和/或下止点区域中的吸入冲程到压缩冲程的转变,在位于第一控制槽之间和/或第二控制槽之间的控制板的止点区域中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的有利改进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进行阐述。
不同地实现第一控制槽相对位置的改变和第二控制槽位置的改变是特别有利的。而且就此而论,特别有利的是,以一种相互依赖的方式实现第一控制槽相对位置的改变和第二控制槽位置的改变,例如,第一控制槽位置改变的旋转角度不同于第二控制槽位置改变的旋转角度,但与其存在固定的关系。
根据本应用,沿相同方向改变第一控制槽的位置和第二控制槽的位置可能是特别有利的。这意味着,实现到旋转斜盘的至少一个旋转轴的相对位置改变的旋转方向,对于第一控制槽和第二控制槽是相同的。然而在另外的应用中,沿相反方向实现第一控制槽和第二控制槽相互依赖的位置改变可能是有利的。
能够彼此独立地改变第一控制槽的位置和第二控制槽的位置同样可能是有利的。例如,如果通过所述两个液压回路向马达和/或汽缸供应压力介质,这种设计可能是有利的。其另外的例子是第一液压回路中的驱动机构与第二液压回路中的工作液压系统相结合的情况。
为了修改第一控制槽和/或第二控制槽相对于旋转斜盘的至少一个旋转轴的位置,将控制板设计为带有第一控制板环和第二控制板环是有利的。所述两个控制板环优选具有不同的直径,以使第二控制板环设置在第一控制板环中,并位于所述第一控制板环的中心。这样,第一控制板环包含第一控制槽,第二控制板环包含第二控制槽。
当第一控制板环被设置为正齿轮和/或第二控制板环被设置为内齿轮,且两个控制板环中的至少一个与调节部件的齿相配合时,得到优选实施例。以这种方式,相对位置的调节可以经由第一控制板环或者经由第二控制板环而实现。如果第一控制板环被设置为正齿轮且第二控制板环被设置为内齿轮,那么通过一个相应的调节部件,可另外地实现独立调节。
在第一控制槽和第二控制槽的相反调节不得不进行的情况下,优选第一控制板环被设计为行星齿轮组的内齿轮,第二控制板环被设计为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以这种方式,通过调节部件足以使第一控制板环或者第二控制板环移位。通过使旋转方向反向,固定在壳体侧的行星轮将调节运动传递给相应的其他控制板环。
附图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的优选实施例显示在附图中,并在下文的描述中进行更为详细地阐述。就此,首先参照图1至4根据现有技术对设置在两个单独回路中用于输送压力介质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的操作模式进行大致阐述,其中:
图1表示在两个单独的液压回路中用于输送压力介质的轴向活塞机构的截面图;
图2表示根据图1的轴向活塞机构的驱动机构的放大图;
图3表示包括绕第一旋转轴倾斜的旋转斜盘的示意图;
图4表示包括绕第二旋转轴倾斜的旋转斜盘的示意图;
图5表示用于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的可调节控制板的示意图;
图6表示图1中所示可调节控制板的背面的示意图;
图7表示可调节控制板的第二实施例;和
图8表示可调节控制板的第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在阐述使控制板中的控制槽相对于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的旋转轴的相对位置的改变所用的实际转换之前,首先阐述被设置用于在两个独立液压回路中输送压力介质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的结构和功能。
在图1中所示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1的纵截面中,显示了共用驱动轴2如何通过滚柱轴承3被安装在壳体4的一端。另外,共用驱动轴2还被安装在设置在连接板5中的滑动轴承6中,该连接板5在相反端将壳体4封闭。
在连接板5中设置有沿轴向完全穿过该连接板5的孔7,在该孔7中首先设置滑动轴承6,然后将共用驱动轴2穿过该孔7。在连接板5远离壳体4的一侧,在孔7的径向加宽部分中插入有辅助泵8。为了驱动辅助泵8,共用驱动轴2具有与辅助泵轴10上的相应齿相啮合的齿9。辅助泵轴10通过第一辅助泵滑动轴承11和在辅助泵连接板13中的第二辅助泵滑动轴承12安装在孔7中。
在辅助泵轴10上设置有与辅助泵内齿轮15相啮合的辅助泵齿轮14。经由辅助泵齿轮14,该被可旋转地设置在辅助泵连接板13中的辅助泵内齿轮15,也由辅助泵轴10并因而最终由共用驱动轴2驱动。在辅助泵连接板13中,设置有用于辅助泵8的在吸入侧和压力侧的连接件。辅助泵8通过安装在连接板5上的盖16被固定在连接板5的孔7的径向加宽部分中。
滚柱轴承3的内圈沿轴向被固定在共用驱动轴2上。该内圈一方面靠在共用驱动轴2的轴环17上,另一方面通过插入在共用驱动轴2上的槽中的锁紧环18被保持在该轴向位置。滚柱轴承3相对于壳体4的轴向位置,由插入在轴孔20的圆周槽中的另外的锁紧环19确定。在另一侧,滚柱轴承3靠在壳体4的未示出的壳体轴肩上。而且,在轴孔20中,沿壳体4外侧的方向设置有密封圈21以及最终的另外的锁紧环22,该锁紧环22被插入轴孔20的圆周槽中。
在共用驱动轴2从壳体4伸出的端部设有驱动齿23,经由该驱动齿23,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由未示出的驱动机构驱动。
在壳体4的内部设置有具有被共用驱动轴2穿过的中央通孔25的汽缸鼓轮24。该汽缸鼓轮24通过驱动花键26连接到共用驱动轴2上,以对抗旋转而被锁定,但可沿轴向移动,从而使共用驱动轴2的旋转运动传递给该汽缸鼓轮24。
在中央通孔25中形成的圆周槽中插入有另外的锁紧环27,第一支撑盘28靠在该锁紧环上。第一支撑盘28形成挤靠压缩弹簧29的第一弹簧。挤靠压缩弹簧29的第二弹簧由被支撑在驱动花键26前端面上的第二支撑盘30形成。压缩弹簧29从而将分别沿相反轴向的力一方面施加到共用驱动轴2上,另一方面施加到汽缸鼓轮24上。共用驱动轴2被加载,以使滚柱轴承3的外圈支撑在锁紧环19上。
压缩弹簧29沿相反方向作用在汽缸鼓轮24上,该汽缸鼓轮24通过设置在汽缸鼓轮24前端面的球形凹部31保持与控制板32靠接。反过来,控制板32远离汽缸鼓轮24的端面密封地挤靠连接板5。汽缸鼓轮24通过与控制板32的匹配球形凸起相对应的球形凹部31进行对中。如果例如以不同方式实现的汽缸鼓轮24与球形控制板32的对中可能导致冗余,则控制板32也可设计成平面盘。
分布在共同节圆上的汽缸孔33被引入汽缸鼓轮24中,在汽缸孔33中设有可在其中纵向移动的活塞34。在远离球形凹部31的端部,活塞34部分地伸出汽缸鼓轮24。在该端,活塞34上紧固有一相应的滑动块35,活塞34经由该滑动块35被支撑在旋转斜盘37的支承面36上。
为了形成活塞34的升降运动,旋转斜盘37的支承面36围绕中心轴40的角度是可变的。为此,旋转斜盘37的倾角可通过调节装置38进行调节。旋转斜盘37被支撑在壳体4中,以吸收由滑动块35传递到旋转斜盘37上的力。
用于将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1与第一液压回路和第二液压回路相连的第一连接件39和第二连接件39’示意性地显示在可经由控制板32以未示出的方式与汽缸孔33相连的连接板5中。
图2中示出在壳体4内部的协作部件的放大图。
为了实现旋转运动,旋转斜盘37与滑块44相连,该滑块44以未示出的方式使旋转斜盘37绕位于图面中的旋转轴旋转。
在图1中总体上由33表示的汽缸孔,被分为第一组汽缸孔33.1和第二组汽缸孔33.2。如在图1的实施例中已简要阐述的那样,一个相应的滑动块35被设置为抵靠在活塞34远离控制板32的端部。该滑动块35通过凹部紧固在活塞34的球形头上,以使滑动块35可移动地固定到活塞34上,并且可传递张力和压力。
滑动块35上设置有滑动面45,滑动块35以及由此活塞34通过该滑动面45被支撑在旋转斜盘37的支承面36上。在滑动面45中形成有经由润滑油通道46与设置在汽缸鼓轮24中的汽缸孔33相连的润滑油槽,其中润滑油通道46设置在滑动块35中,并在活塞34中延伸为润滑油孔46’。
在共用驱动轴2旋转的过程中,通过将滑动块35支撑在支承面36上,活塞34实现在上止点和下止点之间的升降运动,位于汽缸鼓轮24中的汽缸室中的压力介质通过所述升降运动被置于压力之下。滑动块35在旋转斜盘37的支承面36上被流体静力学地释放。
为了将压力介质从汽缸室输送到第一和/或第二液压回路中,第一连接通道47.1和/或第二连接通道47.2分别与第一组汽缸孔33.1和/或第二组汽缸孔33.2相连。第一和第二连接通道47.1和47.2从第一组汽缸孔33.1和/或第二组汽缸孔33.2延伸到设置在汽缸鼓轮24前端面48上的球形凹部31。
在控制板32中设置有沿轴向穿过控制板32的第一控制槽50和51。
此外,在控制板32中设有第二控制槽,由于截面的位置,第二控制槽在图2中不可见。第一控制槽50和51经由连接板5与第一液压回路的工作线路相连,同时,第二控制槽以相应的方式与第二液压回路的两个工作线路相连。
第一控制槽50和51到汽缸鼓轮24的中心轴40具有相等的第一距离R1,该第一距离R1大于对于第二控制槽也为相等的距离R2。在共用驱动轴2旋转的过程中,第一连接通道47.1轮流与第一肾形控制端口50和第二肾形控制端口51相连,从而,由于设置在第一组汽缸孔33.1中的活塞34的升降运动,压力介质经由一第一控制槽51被汲取,并经由另一第一控制槽50被抽吸到在压力侧的第一液压回路的工作线路中。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通道47.1被设置在汽缸鼓轮24中,以使前端面48上的出口的第一距离R1大于第二连接通道47.2在前端面48上向外开口所在的第二距离R2。第二连接通道47.2具有径向部件,因此在第二距离R2处在汽缸鼓轮24的前端面48上向外开口,该第二距离R2对应于第二控制槽到中心轴40的距离。因此,在共用驱动轴2旋转的过程中,第二组汽缸孔33.2经由第二连接通道47.2轮流与两个第二控制槽相连。
为了防止滑动块35在吸入冲程过程中脱离旋转斜盘37的支承面36而升起,因而设置有在为此所设的轴肩上包围滑动块35的收缩板52。收缩板52包括例如球形中心凹部53,收缩板52通过该中心凹部撑靠在位于汽缸鼓轮24远离前端面48的端部上的收缩球54上。
在图3中显示从图1和2的轴向活塞机构出发,可以如何通过旋转斜盘37’实现对两个液压回路的输送速度的独立调节。
旋转斜盘37’可以绕第一旋转轴55和绕第二旋转轴56倾斜。第一和第二旋转轴55和56位于旋转斜盘37’的支承面36的平面中,当轴向活塞机构在两个液压回路中均设置为零排量时,第一和第二旋转轴55和56绕中心轴40的角度均为90°。
在图3中显示旋转斜盘37’绕第二旋转轴56倾斜。这样,形成了将压力介质输送到例如第二液压回路的有效冲程。本例中的术语“有效冲程”表示引导压力介质实际输送的活塞34的运动。
在汽缸鼓轮24旋转的一半期间,第二连接管47.2大致沿一第二控制槽57从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以迫使压力介质在压力侧进入第二液压回路的工作线路。相应地,在汽缸鼓轮24旋转的另一半期间,第二连接管47.2大致沿另一第二控制槽58在从上止点到下止点的路径中移动,履行吸入冲程。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轴55和第二旋转轴56设置为相互成直角。
向第一液压回路的输送在所示的旋转斜盘37’偏转的情况下不会出现。第一控制槽50和51的位置相对于上止点和/或下止点的位置是对称的,以便尽管在第一液压回路中使用共用旋转斜盘37’,只要旋转斜盘37’不另外绕第一旋转轴55倾斜,那么仅产生一个脉动(pulsation)。
为了专门输送到第一或者第二液压回路中,第一和第二控制槽50、51、57、58优选相互旋转90°地设置在控制板32中。第二控制槽57、58因而被设置为相对于第二旋转轴56在控制板32平面上的投影56’对称。相应地,第一控制槽50、51被设置为相对于第一旋转轴55的投影(未示出)对称。然而,对于可变地调节两个回路的输送速度来说,这种设计是缺点。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轴55和第二旋转轴56设置为相互成直角,且这两个旋转轴55和56均位于支承面36的平面中。第一旋转轴55与第二旋转轴56的交叉点与旋转轴55和56与中心轴40的交叉点重合。
在旋转斜盘37’远离支承面36的表面上,旋转斜盘37’至少与支承面36邻接的区域59被设置为半球形。可以提供球轴承或者滑动轴承作为轴承以支撑旋转斜盘37’并允许其旋转。为了使轴向活塞机构的整个轴向长度尽可能短,半球区域59由优选设置为与支承面36平行的伸平部分63所限定。
旋转斜盘37’的倾角调节可经由针对每一个旋转轴55和56的单独调节装置来实现(图1中仅示出旋转轴55的调节装置,在该截面图中旋转轴56的调节装置是不可见的),或者经由经其设置旋转斜盘37’的倾角的合成角度的共用调节装置来实现。
在图4中表示旋转斜盘37’位于其相对于第二旋转轴56的中间位置,但相对于其第一旋转轴55倾斜。这样,仅对于活塞34形成有效冲程,在汽缸鼓轮24旋转期间,该活塞34经由第一连接通路47.1轮流与一第一控制槽50和另一第一控制槽51相连。
然而,那些可经由第二连接管47.2与第二控制槽57和/或58相连的活塞,在与相应的液压回路形成连接的区域中,仅在下止点附近和/或上止点附近执行一种运动,该运动反过来仅在第二液压回路的工作线路中产生微弱的脉动。
图5中表示可调节控制板32’的实施例。在该控制板32’的透视图中,显示控制板32’朝向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1的连接板5的表面。控制板32’包括第一控制板环70和第二控制板环71。第一控制板环70和第二控制板环71设置在共同的平面中,并共同形成控制板32’。为此,第二控制板环71的外径尺寸被设计为使第二控制板环71可设置在第一控制板环70的中心凹部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板环70和第二控制板环71形成行星齿轮组的内齿轮和/或太阳齿轮。为了在第一控制板环70上形成旋转运动,第一齿72被配置在其外侧前端面上。
第二齿73相对于沿径向向后设置的第一控制板环70的内圆周边缘配置,占据第一控制板环70厚度的一部分。相应地,相对于沿径向向后设置的第二控制板环71的外圆周边缘,第三齿74形成在第二控制板环71上。在第一控制板环70的第二齿73与第二控制板环71的第三齿74之间设置有行星齿轮75.1、75.2和75.3。为了更为清楚,行星齿轮75.1、75.2和75.3的支承装置并未示出。行星齿轮75.1、75.2和75.3可绕其自身的中心轴旋转,但被固定地设置在活塞机构1的壳体4中。
两个第一控制槽50和51由四个相应的控制槽部分50.1至50.4和/或51.1至51.4,在其面向连接板5的表面上形成。相应地,第二控制槽57和/或58由控制槽部分57.1至57.4和/或58.1至58.4形成。第一止点区域86和/或87形成在控制槽部分50.1至50.4与控制槽部分51.1至51.4之间。第二止点区域88和/或89以相应的方式形成在第二控制槽部分57.1至57.4与58.1至58.4之间。在根据本发明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中,所述第一止点区域86、87和/或第二止点区域88和/或89的位置,与由旋转斜盘37的倾角形成的上止点和下止点的位置相匹配。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止点区域86、87和88、89的匹配沿相反方向发生。为此,第一控制板环70的旋转方向传递到其中固定地设置行星齿轮75.1至75.3的行星齿轮组中,沿相反方向传递到第二控制板环71上。
调节部件76被提供用于在第一控制板环70上产生驱动转矩。因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板环70和第二控制板环71的调节由单一调节部件76实现。该调节部件76包括轴77,该轴77在第一端带有第一正齿轮78,在第二端带有第二正齿轮79。这两个正齿轮78和79根据旋转被固定地连接在以未示出的方式安装在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1的连接板5中的轴77上。轴77的旋转运动经由与第一控制板环70的第一齿72相啮合的第一正齿轮78传递给第一控制板环70。轴77的旋转运动在第二正齿轮79上产生,第二正齿轮79前端面上的齿与齿条80相配合。
齿条80优选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在连接板5中,并可被例如液压力作用在其两个前端面81、82上。齿条80优选通过第一导引区83和第二导引区84被密封地安装在其相反端区域中的连接板5中。在连接板5中,两个前端面81和82上配置有压力室,通过所述压力室,液压力可作用在第一前端面81和/或第二前端面82上。取决于齿条80上由前端面81和82上液压力之差所产生的轴向力,齿条80被移动并产生调节部件76的旋转运动,该调节部件76通过第二正齿轮79与齿条齿85相啮合。因此,在最大轴向移动范围内,第一控制板环70以及由此第一控制槽50、51相对于旋转斜盘37的旋转轴的相对位置可移动。同时,通过使控制板32’形成为行星齿轮组,实现了第二控制板环71的相对位置的反向转变。
图6从背面表示图5的设置。由此在图6中显示控制板32’朝向汽缸鼓轮24的表面。可观察到的是,在该表面上第一控制槽部分50.1至50.4和51.1至51.4与第一控制槽50和/或51相连。相应地,第二控制槽部分57.1至57.4和/或58.1至58.4与第二控制槽57至58相连。在第一控制槽50、51之间可清楚地观察到第一止点区域86’、87’,在第二控制槽57、58之间可清楚地观察到第二止点区域88’、89’。而且,在图6中可观察到,在朝向汽缸鼓轮24的表面上,第一控制板环70的内径d1与第二控制板环71的外径D2一致,以使第一控制板环70以第二控制板环71为中心。尤其有利的是,将第二控制板环71的内径d2的尺寸设计为实现在滑动轴承6上进行对中。
图7中表示可调节控制板的第二实施例。在该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板环70’的第一齿72与第一调节部件76’配合。第一调节部件76’通过驱动部件80按照已参照图5阐述过的相同方式被驱动。然而,第一控制板环70’和第二控制板环71’的相关调节不是通过使第一控制板环70’形成为行星齿轮组的内齿轮以及使第二控制板环71’形成为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来实现的,而是通过直接驱动第二控制板环71’的第二调节部件90实现的。为此,第二控制板环71’在其内圆周上设置有与第二调节部件90的第一正齿轮92配合的第四齿91。第二调节部件90的结构采取与第一调节部件76’相似的方式,也设置有轴93、设置在轴93相反端上的第二调节部件90的第一正齿轮92以及第二正齿轮94。两个调节部件76和90优选具有相同的结构。为了将第一调节部件76的旋转运动传递给第二调节部件90,第一调节部件76和/或第二调节部件90的第二正齿轮79和94经由正齿轮单元而彼此相连。在最简单的情况中,该正齿轮单元包括单一的中间齿轮95。该中间齿轮95以未示出的方式也被设置在连接板5中。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调节部件90适应于第一调节部件76,使第一控制板环70和第二控制板环71的合成旋转运动相同。
适当地选择正齿轮单元的齿轮比,通过驱动部件80的驱动,也可以实现第一和第二控制槽50、51和57、58位置的不同变化。
在图8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单一调节部件76和/或90轮流与每一个控制板环70’、71’相关联。与图7中的实施例相比,为了分别驱动调节部件76和/或90,一单独的齿条80和/或96被提供作为驱动部件。这样,第二驱动部件96经由正齿轮单元与另外的正齿轮95’协作。在图8所示的结构中,可以关于第一控制板环70和第二控制板环71到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1的旋转斜盘37的旋转轴的相对位置,彼此完全独立地调节第一控制板环70和第二控制板环71。第二齿条96的冲撞也优选通过连接板5中的驱动压力液压式地实现。
通过所推荐的可调节控制板32’的实施例,可以使第一和/或第二止点区域86、87、88、89的位置随活塞机构1的相应的运行状态而改变。取决于分别为第一和/或第二液压回路设置的排量,由旋转斜盘37绕第一旋转轴55和第二旋转轴56的倾角形成的合成旋转轴是可变的。因此,活塞34的上止点和/或下止点的位置在第一组汽缸孔33.1以及第二组汽缸孔33.2中改变。通过可调节控制板32’,根据图5至8实施例中的一个,可以匹配第一控制槽50、51的位置和/或第二控制槽57、58的位置,由此可以匹配第一止点区域86、87和/或第二止点区域88、89与活塞34的上止点和/或下止点的位置。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示的实施例。特别是可以采用任意方式将单独实施例的单独特征相互组合。

Claims (12)

1、一种包括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4)中的汽缸鼓轮(24)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具有当汽缸鼓轮(24)旋转时经由控制板(32,32’)的第一控制槽(50,51)暂时与第一流体静力学回路相连的第一组汽缸孔(33.1),和具有当汽缸鼓轮(24)旋转时经由控制板(32,32’)的第二控制槽(57,58)暂时与第二回路相连的第二组汽缸孔(33.2);支撑在旋转斜盘(37)上的活塞(34),纵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汽缸孔(33.1,33.2)中;旋转斜盘能够绕至少一个旋转轴(55,56)倾斜以产生活塞冲程,其特征在于,第一和/或第二控制槽(50,51;57,58)相对于至少一个旋转轴(55,56)的位置可以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槽(50,51)相对位置的改变与所述第二控制槽(57,58)相对位置的改变互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槽(50,51)相对位置的改变与所述第二控制槽(57,58)相对位置的改变相互依赖。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可以沿相同方向改变所述第一控制槽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控制槽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可以采用相反方式改变所述第一控制槽(50,51)的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控制槽(57,58)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可以相互独立地改变所述第一控制槽(50,51)的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控制槽(57,58)的相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32’)包括第一控制板环(70,70’)以及包括第二控制板环(71,71’),所述第一控制槽(50,51)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板环(70,70’)中,所述第二控制槽(57,58)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板环(71,71’)中。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板环(70,70’)被设定为正齿轮,和/或所述第二控制板环(71,71’)被设定为内齿轮,两个控制板环(70,70’;71,71’)中的至少一个与调节部件(76,90)的齿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板环(70,70’)为行星齿轮组的内齿轮,所述第二控制板环(71,71’)为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轮和所述正齿轮与第一调节部件(76)和/或第二调节部件(90)的齿相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76,90)通过正齿轮单元(95)连接在一起。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76,90)分别由齿条(80,96)驱动。
CNA2007800006010A 2006-04-10 2007-04-05 带有可旋转控制盘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 Pending CN1013263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6016771 2006-04-10
DE102006016771.6 2006-04-10
DE102006021570.2 2006-05-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6365A true CN101326365A (zh) 2008-12-17

Family

ID=40189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006010A Pending CN101326365A (zh) 2006-04-10 2007-04-05 带有可旋转控制盘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2636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9161A (zh) * 2010-12-07 2013-04-24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斜板式液压旋转机
CN103267003A (zh) * 2013-04-16 2013-08-28 意宁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手动变量双联柱塞泵
CN105089961A (zh) * 2014-05-06 2015-11-2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液压静力的活塞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9161A (zh) * 2010-12-07 2013-04-24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斜板式液压旋转机
CN103267003A (zh) * 2013-04-16 2013-08-28 意宁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手动变量双联柱塞泵
CN103267003B (zh) * 2013-04-16 2015-08-12 意宁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手动变量双联柱塞泵
CN105089961A (zh) * 2014-05-06 2015-11-2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液压静力的活塞机
CN105089961B (zh) * 2014-05-06 2018-12-1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液压静力的活塞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84258A1 (en) Hydrostatic piston machine comprising a rotatable cam disk
US7475617B2 (en) Orbital transmission with geared overdrive
US4967556A (en) Hydrostatically operated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1680435B (zh) 对置式斜板型活塞泵和活塞式液压马达的组装体
CN1646805A (zh) 液力变换器
US20120301326A1 (en) Pump having port plate pressure control
CN106103988A (zh) 轴向柱塞装置
JPH09511818A (ja) 連続可変水圧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CA2189846A1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EP0807770B1 (en) Hydrostati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1326365A (zh) 带有可旋转控制盘的流体静力学活塞机构
KR101743848B1 (ko) 대향식 경사판형 액압 회전기
JP5001162B2 (ja) 油圧機械式変速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EP0295014B1 (en) Hydrostatically operated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KR102201663B1 (ko) 하이드로스태틱 어셈블리
JPS62194066A (ja) ハイドロモ−タ
US10302073B2 (en) Axial hydraulic piston pump
JPS63120957A (ja) 静油圧式無段変速機
US7458312B2 (en) Axial piston machine for independent delivery into a plurality of hydraulic circuits
WO2006138474A2 (en) Orbital transmission with geared overdrive
US20040182076A1 (en) Hydraulic stepless speed-change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0360833C (zh) 液压无级变速装置和动力传动装置
US6569049B1 (en) Radial piston hydro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5279185A (en) Bevel gear support with fluid bearings for radial piston hydrostatic machine
JP2652422B2 (ja) 静油圧式無段変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