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5074B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5074B
CN101325074B CN2008100872955A CN200810087295A CN101325074B CN 101325074 B CN101325074 B CN 101325074B CN 2008100872955 A CN2008100872955 A CN 2008100872955A CN 200810087295 A CN200810087295 A CN 200810087295A CN 101325074 B CN101325074 B CN 1013250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llet
mentioned
disk
track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72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5074A (zh
Inventor
佐藤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a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a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ac Corp filed Critical Tea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25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5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5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50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光盘装置,在本体壳体内部没有空间的场合,也能检出盘托盘的位置。盘托盘(14)由马达(68)驱动,在拉出位置和存放位置之间移动。在盘托盘(14)的下面上安装了检出开关(21)、开关杆(22)。开关杆(22)在按压开关片(21b)的检出位置和不按压开关片(21b)的非检出位置之间旋转。开关杆(22)由开关弹簧(23)向非检出位置赋能。盘托盘(14)移动到拉出位置的话,抵接部(22b)就与下罩(9)的抵接片(9b)抵接,使开关杆(22)向检出位置旋转,按压开关片(21b),接通检出开关(21)。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装载盘托盘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盘装置中是用CD、DVD等光盘作为存储介质。光盘装置使其在拉出到本体壳体外部的拉出位置和存放在本体壳体内部的存放位置之间可移动地组装了装载光盘的盘托盘,按在光盘的装卸时把盘托盘拉出到拉出位置,在使用时把盘托盘移动到存放位置的方式构成。
近几年,提出了自动装载盘托盘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在盘托盘上设置了具有在使盘托盘在拉出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移动的场合操作的操作部的滑动件,在机箱内部设置了检出操作了操作部这一事件的检出开关。
专利文献1:特开2003-772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打算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薄型类型的光盘装置中,在本体壳体内部难以确保设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检出开关的空间,在不能设置检出开关的场合,不能检出盘托盘的位置,这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本体壳体内部没有空间的场合,也能检出盘托盘的位置的光盘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由具有马达的托盘移动机构使其中装载光盘的盘托盘在从壳体拉出了的拉出位置和在上述壳体内部存放了的存放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具备:在上述盘托盘上设置的,在检出位置和非检出位置之间可变位的变位部件;在上述盘托盘上设置的,对上述变位部件向上述非检出位置赋能的赋能装置;在上述盘托盘移动到上述拉出位置时,与上述变位部件抵接而使该变位部件向上述检出位置变位的抵接部;以及在上述盘托盘上设置的,检出上述变位部件向上述检出位置变位了这一事件的检出装置。
另外,作为上述变位部件的变位,可以列举移动、旋转等。还有,作为上述光盘,可以列举CD、DVD、双重盘、SACD(混合盘)等。
还有,优选的是在上述壳体上设置上述抵接部。并且,优选的是,上述检出装置由具有可按压的按压部,检出上述按压部被按压了这一事件的按压开关构成,上述变位部件在向上述检出位置变位了时按压上述按压部,在向上述非检出位置变位了时解除对上述按压部的按压。
还有,优选的是,具备基于上述检出装置的检出结果而对上述马达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由在盘托盘上设置的变位部件及检出装置检出变位部件向检出位置变位了这一事件,即,盘托盘移动到拉出位置这一事件,所以对于在壳体内部难以设置检出盘托盘移动到拉出位置这一事件的检出机构的薄型类型的光盘装置,也能检出盘托盘移动到拉出位置这一事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盘托盘位于拉出位置时的光盘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盘托盘位于存放位置时的光盘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盘托盘位于拉出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5是盘托盘位于存放位置,右从动杆位于锁定解除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盘托盘、右托盘轨道、左托盘轨道、开关杆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右主动轨道、右从动杆、右辅助轨道、轨道弹簧的右侧面剖视图。
图8是表示下罩、右主动轨道、右从动杆、右辅助轨道、右保持轨道、轨道弹簧、轨道传递齿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右主动轨道、右从动杆、轨道弹簧的右侧面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右主动轨道、右保持轨道、右托盘轨道、轨道齿轮的右侧面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下罩内部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下罩、锁定片、右从动杆、锁定杆、锁定弹簧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下罩、锁定片、右从动杆、锁定杆、锁定弹簧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2  光盘装置
4  光盘
9  下罩
9b  抵接片(抵接部)
10  壳体
14  盘托盘
21  检出开关(检出装置)
21b  开关片(按压部)
22  开关杆(变位部件)
23  开关弹簧(赋能装置)
31  右主动轨道
32  右从动杆
60  右齿轮机构
68  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光盘装置2是在笔记本型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内置的东西,光盘装置2例如被组装到个人计算机本体3的一方侧面。在装载及取出光盘4时是完全拉出托盘单元5来进行的。装载光盘4后,按压前罩6的话托盘单元5就以完全存放在个人计算机本体3中的状态被锁定。在拉出托盘单元5时,按压设置在前罩6上的弹出按钮7。
如图2及图3所示,光盘装置2具备由薄板金属制的下罩9及上罩(未图示)构成的壳体10,托盘单元5设置成在拉出到壳体10外部的拉出位置(参照图2)和存放在壳体10内部的存放位置(参照图3)之间,在前后方向可移动。在下罩9内部的后端部,安装了对光盘装置2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控制装置)13。
托盘单元5具备:形成了与光盘4的外径对应的洼坑的树脂制的盘托盘14;以及其上设置了光拾取器15,具有设置成在光盘4的直径方向可移动的承载器16的拾取器单元17,拾取器单元17安装在盘托盘14上。
在拾取器单元17上设置了使光盘4旋转的主轴马达18,在主轴马达18的驱动轴上固定了卡紧芯19。按照盘托盘14的洼坑而装载光盘4的话,卡紧芯19就与光盘4的卡孔4a(参照图1)接合而保持光盘4。
在盘托盘14上设置了对光拾取器15及主轴马达18的驱动进行控制的驱动基板(未图示),该驱动基板通过由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构成的柔性基板20而连接到控制基板13。弹出按钮7与驱动基板连接,按压弹出按钮7的话,就通过驱动基板向控制基板13输入弹出信号。控制基板13响应弹出信号的输入,进行与盘托盘14的位置相应的控制(马达68(参照图10)的旋转方向的控制)。
如图4、图5及图6所示,在盘托盘14的下面上安装了检出盘托盘14移动到拉出位置这一事件(开关杆22旋转到检出位置这一事件)的检出开关(检出装置)21。检出开关21与对光拾取器15及主轴马达18的驱动进行控制的驱动基板(未图示)连接。检出开关21在开关本体21a上可移动地安装了开关片(按压部)21b。开关片21b由弹簧(未图示)向从开关本体21a突出的方向赋能。检出开关21在开关片21b位于突出位置(参照图5)时断开开关,在开关片21b被按压到检出位置(参照图4)时接通,在接通时,通过驱动基板、柔性基板20向控制基板13输出开关接通信号。控制基板13在从检出开关21输入了开关接通信号时,判断为盘托盘14位于拉出位置。
在盘托盘14的下面上可旋转地安装了开关杆22。开关杆22是在盘托盘14位于拉出位置时,按压开关片21b,使检出开关21断开的东西,在按压开关片21b的检出位置(参照图4)和不按压开关片21b的非检出位置(参照图5)之间旋转。开关杆22由开关弹簧(赋能装置)23向非检出位置赋能。开关弹簧23具备卷成圈的本体部23a、在本体部23a的一端连续形成的第1钩挂部23b、在本体部23a的另一端连续形成的第2钩挂部23c。开关杆22与在盘托盘14的下面上形成的旋转限制凸起14c抵接,从而限制向非检出位置的旋转。
开关杆22具备按压开关片21b的开关按压部22a、在盘托盘14移动到拉出位置时与下罩9的抵接片(抵接部)9b抵接的抵接部22b、钩挂第2钩挂部23c的钩挂部22c。在钩挂部22c上形成了供第2钩挂部23c插入的钩挂孔22d。开关杆22以安装孔22e为中心而可旋转地安装在盘托盘14的下面上。使第1钩挂部23b与在盘托盘14的下面上形成的钩挂凸起14b钩挂,在钩挂孔22d中插入第2钩挂部23c的话,开关杆22就向非检出位置被赋能。如图6所示,钩挂部22c按台阶状形成,在钩挂孔22d中插入了第2钩挂部23c时,本体部23a不与盘托盘14的下面抵接。这样就能由开关弹簧23确实地向非检出位置对开关杆22赋能。
如图4所示,盘托盘14移动到拉出位置的话,抵接部22b就与下罩9的抵接片9b抵接,开关杆22反抗开关弹簧23的赋能而旋转到检出位置。然后,由开关按压部22a按压开关片21b而接通检出开关21。由此向控制基板13输入开关接通信号。控制基板13基于输入了开关接通信号这一事件,判断为盘托盘14移动到拉出位置。另外,开关杆22,如图5所示,按在盘托盘14位于存放位置时可存放在壳体10内部的形状形成。这样就不需要加大壳体10的前后方向(图5中的上下方向)的尺寸。
如图3及图6~图8所示,在光盘装置2上设置了具有右主动轨道31、右从动杆32、右辅助轨道33、右保持轨道34、右托盘轨道35及轨道齿轮36的右轨道单元37。还有,在光盘装置2上设置了具有左主动轨道41、左从动杆42、左辅助轨道43、左保持轨道44、左托盘轨道45及轨道齿轮46的左轨道单元47。各部件41~45以与各部件31~35同样的构成(把各部件31~35的左右反过来的形状)形成,其说明及图示可简化,不过,与各部件31~35同样,对各部分附以符号。
如图7、图8及图9所示,右主动轨道31设置成在使盘托盘14移动到拉出位置的前进位置(参照图4及图10(B))和使盘托盘14移动到存放位置的后退位置(参照图5及图10(A)之间可移动,由树脂构成。
右主动轨道31按由下板31a及侧板31b组成的大致L字形成,在下板31a上形成了主动齿条传动装置31c、引导右从动杆32的前引导凸部31d及后引导凸部31e、供右从动杆32的前引导凸部32c及后引导凸部32d插入的前插入孔31f及后插入孔31g、供轨道弹簧51插入的弹簧插入孔31h、对轨道弹簧51的一端51a进行保持的保持凸部31i、对右从动杆32向后方向(图9中的上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凸部31j。
主动齿条传动装置31c按移动到后退位置时解除与后述的轨道传递齿轮67的啮合的长度形成,在下板31a上,在主动齿条传动装置31c的前侧形成了切口31k。解除了与主动齿条传动装置31c的啮合的轨道传递齿轮67进入切口31k,所以轨道传递齿轮67不会与下板31a接触。
在侧板31b上安装了可旋转地保持轨道齿轮36的轴销52。右保持轨道34保持侧板31b。同样,在左主动轨道41的侧板41b上可旋转地安装了保持轨道齿轮36的轴销52。
如图7、图8及图9所示,右从动杆32当右主动轨道31在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移动时与右主动轨道31一起移动,当右主动轨道31移动到后退位置之后单独在锁定解除位置(参照图5、图12(A)及图13(A))和锁定位置(参照图12(B)及图13(B))之间移动,由树脂构成,按可弹性变形的形状(厚度等)形成。
右从动杆32在板状的本体部32a上形成了从动齿条传动装置32b、前引导凸部32c、后引导凸部32d、供右主动轨道31的前引导凸部31d及后引导凸部31e插入的前插入孔32e及后插入孔32f、供轨道弹簧51插入的弹簧插入孔32g、对轨道弹簧51的另一端51b进行保持的保持凸部32h、按截面大致L字状形成的对锁定杆55的按压面55f(参照图12)进行按压的按压部32i。各引导凸部32c、32d是从本体部32a的下面突出地形成的。另外,在左从动杆42上未形成按压部32i的形状。
如图7及图8所示,右辅助轨道33由树脂构成,在板状的本体部33a上形成了安装凸部33b。安装凸部33b由未图示的螺钉安装在右主动轨道31上。在安装凸部33b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心部位形成了切口33c。在本体部33a的形成了切口33c的部分,形成了其中压入轴销52的压入孔33d。
如图8所示,右保持轨道34可移动地保持右主动轨道31,由薄板金属构成。右保持轨道34在截面大致コ字状的本体部34a上形成了上加强条34b,在上加强条34b上形成了保持齿条传动装置34c。本体部34a由未图示的螺钉固定在下罩9的侧壁的内面上。
如图6所示,右托盘轨道35可移动地保持右辅助轨道33,由薄板金属构成。右托盘轨道35在截面大致コ字状的本体部35a上形成了上加强条35b和下加强条35c,在下加强条35c上形成了托盘齿条传动装置35d。本体部35a由未图示的螺钉安装在盘托盘14的右侧面上。轨道齿轮36与保持齿条传动装置34c、托盘齿条传动装置35d啮合。
如图7及图8所示,在右主动轨道31上安装右辅助轨道33时,首先,把轴销52贯通轨道齿轮36的贯通孔36a之后,压入右辅助轨道33的压入孔33d中。然后,用未图示的螺钉把右辅助轨道33安装在右主动轨道31上。
在右主动轨道31上可移动地安装右从动杆32时,首先,如图9(A)所示,在前插入孔31f及后插入孔31g中插入前引导凸部32c及后引导凸部32d。此时,右从动杆32的后端部与限制凸部31j抵接,所以会使右从动杆32的后端部变形(翘曲)。然后,如图9(B)所示,使右从动杆32向前方移动的话,右从动杆32就可移动地安装在右主动轨道31上。在该状态下,在弹簧插入孔31h及弹簧插入孔32g中插入轨道弹簧51,把一端51a保持在保持凸部31i上,把另一端51b保持在保持凸部32h上,右从动杆32成为相对于右主动轨道31向前方(图9中的下方)被赋能的状态。右从动杆32相对于右主动轨道31向前方被赋能的话,由右从动杆32的后插入孔32f形成的后壁面32j就被后引导凸部31e抵接,轨道弹簧51所涉及的右从动杆22的赋能被限制。
如图10(A)所示,右主动轨道31位于后退位置时,轨道齿轮36与保持齿条传动装置34c的后端部、托盘齿条传动装置35d的前端部啮合。右主动轨道31向前进位置、向前方(图10中的下方)移动的话,右主动轨道31上设置的轨道齿轮36也向前方向移动。右保持轨道34固定在下罩9上,所以轨道齿轮36随着向前方向的移动而向A方向旋转。托盘齿条传动装置35d与轨道齿轮36啮合,轨道齿轮36向A方向旋转的话,右托盘轨道35就向前方向移动。右托盘轨道35向前方向移动的话,其上固定了右托盘轨道35的盘托盘14也向前方向移动。
如图10(B)所示,右主动轨道31移动到前进位置的话,轨道齿轮36就成为与保持齿条传动装置34c的前端部、托盘齿条传动装置35d的后端部啮合的状态。还有,右主动轨道31移动到前进位置的话,盘托盘14就移动到拉出位置。
如图4、图5、图11及图12所示,在盘托盘14的下面上,在盘托盘14上设置的支撑部(未图示)使得锁定杆(锁定板)55在接合位置(参照图12(B))和躲避位置(参照图12(A))之间在左右方向可移动地受到支撑。锁定杆55由锁定弹簧(赋能装置)56向接合位置、向右方赋能。
锁定杆55具备本体部55a、由右从动杆32的按压部32i按压的按压部55b、与下罩的9的锁定片(托盘锁定部)9a接合而被锁定的接合部55c。在本体部55a上形成了供锁定弹簧56插入的插入孔55d、对锁定弹簧56的一端56a进行保持的保持凸部55e。在按压部55b上倾斜地形成了由按压部32i按压的按压面55f。在接合部55c上倾斜地形成了在盘托盘14移动到存放位置时由锁定片9a按压的按压面55g。锁定杆55移动到锁定位置的话,接合部55c的接合面55h就与锁定片9a抵接,接合部55c与锁定片9a接合。这样,锁定杆55就被锁定。按压部55b按比锁定片9a位于上方的方式形成。
在插入孔55d中插入锁定弹簧56,使保持凸部55e保持一端56a,使在盘托盘14上形成的保持凸部14a保持另一端56b的话,锁定杆55就在左右方向可移动,而且,在由锁定弹簧56向接合位置赋能的状态下,安装到盘托盘14的下面上。
如图4所示,在下罩9的内部设置了使右主动轨道31移动的右齿轮机构60。右齿轮机构60具备第1~第6齿轮61~66、轨道传递齿轮(驱动齿轮)67、马达68、在马达68的旋转轴上安装的蜗轮69。各齿轮61~67可旋转地安装在下罩9上。第1齿轮61与蜗轮69啮合,第2齿轮62与第1齿轮61啮合。然后,按第3齿轮63、第4齿轮64、第5齿轮65、第6齿轮66、轨道传递齿轮67的顺序啮合。这样,马达68的旋转轴旋转的话,轨道传递齿轮67就会旋转。第2~第4齿轮62~64按2段齿轮形成,在第2~第4齿轮62~64中,旋转是减速传递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托盘驱动机构具备右轨道单元37、右齿轮机构60而构成。
在下罩9的内部设置了使左主动轨道41移动的左齿轮机构70。左齿轮机构70具备第1~第5齿轮61~65、轨道传递齿轮67。在第1齿轮61的上面上形成了滑轮部61a,在2个第1齿轮61的滑轮部61a上卷挂了皮带71。这样,马达68的旋转轴旋转的话,左齿轮机构70的轨道传递齿轮67就会旋转。在左齿轮机构70中未设置第6齿轮66,这样,对于右齿轮机构60的轨道传递齿轮67和左齿轮机构70的轨道传递齿轮67而言,其旋转方向相反。
如图4所示,右主动轨道31位于前进位置时,轨道传递齿轮67与主动齿条传动装置31c的后端部啮合。驱动马达68而使右齿轮机构60的轨道传递齿轮67向B方向旋转(使左齿轮机构70的轨道传递齿轮67向C方向旋转)的话,右主动轨道31及左主动轨道41就向后方(图4中的上方)移动。以下,因为右主动轨道31和左主动轨道41进行同样的动作,所以只说明右主动轨道31的动作。
右主动轨道31从前进位置向后退位置移动,在移动到后退位置之前,从动齿条传动装置32b也与轨道传递齿轮67啮合。然后,如图13(A)所示,右主动轨道31移动到后退位置(盘托盘14移动到存放位置)的话,右从动杆32就位于锁定解除位置。在该状态下,成为轨道传递齿轮67进入切口31k,轨道传递齿轮67和主动齿条传动装置31c的啮合被解除,轨道传递齿轮67只与从动齿条传动装置32b啮合的状态。因为右从动杆32位于锁定解除位置,所以右从动杆32的按压部32i按压按压部55b的按压面55f,锁定杆55反抗锁定弹簧56的赋能而维持在躲避位置。另外,在右主动轨道31移动到后退位置之前,接合部55c的按压面55g与锁定片9a抵接,使锁定杆55向躲避位置移动。与此同时,按压部32i按压锁定杆55的按压面55f,使锁定杆55向躲避位置移动。还有,因为按压部55b按比锁定片9a位于上方的方式形成,所以盘托盘14移动到存放位置时,按压部55b不会与锁定片9a接触。
如图13(B)所示,右主动轨道31移动到后退位置之后,右齿轮机构60的轨道传递齿轮67进一步向图4中B方向旋转的话,右从动杆32就从锁定解除位置向锁定位置、向后方移动。右从动杆32移动到锁定位置的话,按压部32i对按压部55b的按压就被解除,锁定杆55借助于锁定弹簧56的赋能而移动到接合位置。锁定杆55移动到接合位置的话,接合部55c就与锁定片9a接合,锁定杆55被锁定,其上安装了锁定杆55的盘托盘14在存放位置被锁定。右从动杆32向后方的移动由于与限制凸部31j抵接而被限制。另外,在图5中,为了避免附图杂乱,省略了第1~第6齿轮61~66、皮带71的图示。还有,在光盘装置2上设置了检出右从动杆32移动到锁定位置这一事件的检出开关,控制基板13响应进行了上述检出开关所涉及的检出这一事件,停止马达68的驱动。
另一方面,在使盘托盘14从存放位置移动到拉出位置时,驱动马达68而使右齿轮机构60的轨道传递齿轮67向图5中C方向旋转,使右从动杆32从锁定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右从动杆32移动到锁定解除位置的话,按压部32i就按压按压部35b的按压面35f,锁定杆35就移动到躲避位置。锁定杆55移动到躲避位置的话,盘托盘14的锁定就被解除。
还有,右从动杆32移动到锁定解除位置的话,后引导凸部31e就与后壁面32j抵接。这样,右从动杆32从锁定解除位置进一步向前方向移动的话,右主动轨道31就与右从动杆32一起向前方向移动。右主动轨道31向前方向移动的话,轨道传递齿轮67就从切口31k脱出而与主动齿条传动装置31c啮合。轨道传递齿轮67与主动齿条传动装置31c啮合的话,由于轨道传递齿轮67向C方向的旋转,右主动轨道31就向前进位置移动。
其次,说明按上述方式构成的光盘装置2的作用。在盘托盘14位于拉出位置时,检出开关21是断开的,开关接通信号不会输入到控制基板13。在该状态下,用户按压弹出按钮7的话,控制基板13就响应从弹出按钮7输入了弹出信号这一事件,控制马达68的驱动,使右齿轮机构60的轨道传递齿轮67向图5中B方向旋转。在该控制下,盘托盘14从存放位置向拉出位置移动。
盘托盘14移动到存放位置的话,开关杆22的抵接部22b就与下罩9的抵接片9b抵接,开关杆22反抗开关弹簧23的赋能而向检出位置旋转。然后,由开关按压部22a按压开关片21b,使检出开关21接通。由此向控制基板13输入开关接通信号。控制基板13基于输入了开关接通信号这一事件,判断为盘托盘14移动到拉出位置,停止马达68的驱动。
在盘托盘14位于拉出位置,控制基板13中输入了开关接通信号时,用户按压弹出按钮7的话,控制基板13就响应从弹出按钮7输入了弹出信号这一事件,控制马达68的驱动,使右齿轮机构60的轨道传递齿轮67向图4中B方向旋转。在该控制下,盘托盘14从拉出位置向存放位置移动。
还有,在盘托盘14位于拉出位置,控制基板13中输入了开关接通信号时,用户靠手动使盘托盘14向存放位置移动的话,从检出开关21到控制基板13的开关接通信号的输入就会停止。控制基板13响应开关接通信号的输入停止了这一事件,控制马达68的驱动,使右齿轮机构60的轨道传递齿轮67向B方向旋转。在该控制下,盘托盘14向存放位置移动。
这样,由在盘托盘14上设置的检出开关21及开关杆22来检出盘托盘14移动到拉出位置这一事件,所以对于在壳体10内部难以设置检出开关21及开关杆22的薄型类型的光盘装置2,也能检出盘托盘14移动到拉出位置这一事件。
还有,由开关杆22使检出开关21接通,所以能把盘托盘14的后端从壳体10突出了的状态(参照图4)作为拉出位置。这样,与位于拉出位置的盘托盘14的后端不从壳体10突出的类型相比,能提高在盘托盘14中装载光盘4时以及从盘托盘14中取出光盘4时的操作性。在不设置开关杆22,而是使检出开关21与壳体10抵接来检出拉出位置的场合,需要按不从盘托盘14的后端突出的方式安装检出开关21(为维持壳体10的尺寸),所以位于拉出位置的盘托盘14的后端不从壳体10突出。即,设置开关杆22能提高上述操作性。
再有,基于检出开关21的检出结果(接通/断开),控制基板13对马达68的驱动进行控制,所以在用户按压了弹出按钮7的场合、靠手动使盘托盘14移动了的场合,也能使盘托盘14向正确的方向移动。
还有,在盘托盘14位于拉出位置时,开关杆22与下罩9抵接,所以能使开关杆22作为防止盘托盘14从壳体10脱落的阻挡件起作用。
再有,右齿轮机构60使右主动轨道31移动,左齿轮机构70使左主动轨道41移动,所以与只设置各移动机构60、70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相比,能抑制盘托盘14位于拉出位置时的盘托盘14的晃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开关弹簧23向非检出位置对开关杆22赋能,在盘托盘14移动到拉出位置时,使开关杆22旋转到检出位置,不过并不受此限定,只要能检出盘托盘14移动到拉出位置这一事件即可,也可以由开关弹簧23向检出位置对开关杆22赋能,在盘托盘14移动到拉出位置时,使开关杆22旋转到非检出位置。在该场合,控制基板13在来自检出开关21的开关接通信号的输入停止了时,判断为盘托盘14移动到拉出位置。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把与开关杆22抵接而使开关杆22旋转到检出位置的抵接部作为抵接片9b设置在下罩9上,不过并不受此限定,只要能在盘托盘14移动到拉出位置时,使开关杆22旋转到检出位置即可,也可以在左主动轨道41、左从动杆42等上设置抵接片9b的形状。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使在盘托盘14上可旋转地安装的开关杆22与检出开关21抵接而使之接通,不过,也可以不设置开关杆22,而是使下罩9、左主动轨道41、左从动杆42等与检出开关21抵接而使之接通。在该场合,在与检出开关21抵接的部件(下罩9、左主动轨道41及左从动杆42中的任意1个)上形成开关抵接部。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用按压类型的检出开关21检出了开关杆22位置,不过,也可以采用具有发光部和受光部的光电传感器等来检出开关杆22的位置。在该场合,在开关杆22位于非检出位置时,来自发光部的光由受光部接受,开关杆22移动到检出位置的话,来自发光部的光就被开关杆22遮挡,不能在受光部接受,按此方式来设置开关杆22及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在受光部不能接受光时,向控制基板13输出拉出位置检出信号。这样,控制基板13就能在从光电传感器输入了拉出位置检出信号时,判断为盘托盘14位于拉出位置。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开关弹簧23对开关杆22向非检出位置赋能,不过并不受此限定,也可以不设置开关弹簧23,而是在开关杆22上一体地形成弹性变形的弹簧部,由该弹簧部对开关杆22向非检出位置赋能。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把锁定杆55安装在盘托盘14上,并且在下罩9上形成了锁定片9a,不过,只要能按照右从动杆32从锁定解除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这一事件而锁定盘托盘14即可,也可以把锁定杆55安装在下罩9上,在盘托盘14上设置锁定片9a的形状。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锁定片9a锁定锁定杆55,不过,锁定锁定杆55的方法可以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在下罩9上形成插入在盘托盘14移动到存放位置时的接合部55c,并且在插入了接合部55c的状态下锁定杆55在接合位置和躲避位置之间可移动的接合孔,在锁定杆55移动到接合位置时,使接合部55c与接合孔的壁面接合来锁定。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第1~第6齿轮61~66、轨道传递齿轮67、马达68、蜗轮69构成了右齿轮机构60,不过,齿轮的种类及数量可以适当地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右齿轮机构60及左齿轮机构70,由各机构60、70使各主动轨道31、41移动,不过,也可以只设置各机构60、70中的一方。例如,在只设置了右齿轮机构60的场合,不需要设置各部件41~45,而是只设置对右齿轮机构60所涉及的盘托盘14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轨道即可。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在盘托盘14上设置了拾取器单元17的光盘装置2实施了本发明,不过,本发明对于把具有拾取器单元17的往复移动机构在重放光盘4的重放位置和从该重放位置躲避了的躲避位置之间可升降地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的光盘装置也可以实施。在该场合,在右从动杆32从锁定解除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时,使往复移动机构上升到重放位置。例如,设置随右从动杆32的移动而移动的滑动件,在该滑动件上形成供在往复移动机构上设置的横向移动销插入的凸轮孔,滑动件移动的话横向移动销就被引导到凸轮孔,往复移动机构上升到重放位置。具体而言,在装载了光盘4的盘托盘14移动到存放位置之后,右从动杆32从锁定解除位置向锁定位置移动。滑动件与该移动联动而移动,往复移动机构上升到重放位置,在拾取器单元17上设置的主轴马达18使光盘4成为可旋转状态。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滑动件,而是在右从动杆32上形成上述凸轮孔。

Claims (4)

1.一种光盘装置,由托盘移动机构使其中装载光盘的盘托盘在从壳体拉出了的拉出位置和在上述壳体内部存放的存放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上述盘托盘上设置的,在检出位置和非检出位置之间可变位的变位部件;
在上述盘托盘上设置的,对上述变位部件向上述非检出位置赋能的赋能装置;
在上述盘托盘移动到上述拉出位置时,与上述变位部件抵接而使该变位部件向上述检出位置变位的抵接部;以及
在上述盘托盘上设置的,检出上述变位部件向上述检出位置变位了这一事件的检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上设置了上述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出装置由具有可按压的按压部和检出上述按压部被按压了这一事件的按压开关构成,
上述变位部件在向上述检出位置变位了时按压上述按压部,在向上述非检出位置变位了时解除对上述按压部的按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基于上述检出装置的检出结果而对上述托盘移动机构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CN2008100872955A 2007-06-11 2008-03-26 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50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54116 2007-06-11
JP2007-154116 2007-06-11
JP2007154116A JP2008305522A (ja) 2007-06-11 2007-06-11 光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5074A CN101325074A (zh) 2008-12-17
CN101325074B true CN101325074B (zh) 2010-09-15

Family

ID=40188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729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5074B (zh) 2007-06-11 2008-03-26 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305522A (zh)
CN (1) CN1013250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53001A (ja) * 2008-12-26 2010-07-08 Kenwood Corp 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検出アームの形成方法
CN103219023B (zh) * 2012-01-18 2016-01-20 飞利浦建兴数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光盘机
CN105807846A (zh) * 2014-12-29 2016-07-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组合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1702A (zh) * 2004-02-24 2005-08-31 提阿克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1702A (zh) * 2004-02-24 2005-08-31 提阿克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77260A 2003.03.14
JP特开平11-7689A 1999.01.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305522A (ja) 2008-12-18
CN101325074A (zh) 2008-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15757B1 (en) Reproduction/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a divisible housing for disc-shaped recording carriers and a reproduction/recording head mounting rack
CN101325074B (zh) 光盘装置
EP1731370A1 (en) Front panel assembly for use on casing body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casing of vehicle-mounte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8052893A (ja) スロットローディング方式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及び方法
US8141108B2 (en) Disk device for loading of disk
US8127317B2 (en) Disc changer
CN101325075B (zh) 光盘装置
US20040240330A1 (en) Disc device with disc changer
US8136129B2 (en) Disc changer
KR20130027423A (ko) 디스크 반송 장치
CN101430903B (zh) 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US7437743B2 (en) Optical disk drive
US6169719B1 (en) Car-mounted disc/tape player
JP2005100502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4445214B2 (ja) 記録メディア駆動装置
CN101320578A (zh) 光盘装置
KR100240124B1 (ko) 탑로딩방식 씨디피
KR100582894B1 (ko) 테이프 기록/재생장치
JP3559409B2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KR100886911B1 (ko) 광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디스크 치우침 방지 구조체
JPH11102566A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CN100476974C (zh) 盘装置
CN101989440B (zh) 盘装置
JP5274640B2 (ja) 弾球遊技機
JP4870137B2 (ja) 弾球遊技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

Termination date: 201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