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7821A - 适用于肺部给药的超细干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肺部给药的超细干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7821A
CN101317821A CNA2007101565837A CN200710156583A CN101317821A CN 101317821 A CN101317821 A CN 101317821A CN A2007101565837 A CNA2007101565837 A CN A2007101565837A CN 200710156583 A CN200710156583 A CN 200710156583A CN 101317821 A CN101317821 A CN 101317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 powder
powder particle
ultra
applicable
fine d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565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7821B (zh
Inventor
陈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hangxi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7101565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178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17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7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7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78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肺部给药的超细干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这种干粉颗粒具有良好的气雾化性质,同时有较小的几何尺寸使其能在肺泡区域有最大的沉积,使药物活性分子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同时可将其用于DNA和RNA肺部给药。介绍如何利用挥发性盐来制备具有极好气雾化性质的细微干粉颗粒是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通过本发明,在解决了现有的干粉制剂技术制备的肺部超细干粉颗粒存在的干粉颗粒尺寸过大,颗粒密度过小,实际应用不便,易吸收水份而使其气雾化性质急剧下降造成其中的药物活性成分容易失活的技术缺陷的同时,也解决了由美国Nektar公司开发的喷雾干燥技术生产的干粉,由于其颗粒密度较高,故颗粒几何尺寸较小造成颗粒在肺泡区域的沉积率相对较小,无法用来传递含有DNA和RNA等蛋白质、肽和核酸类药物的问题。

Description

适用于肺部给药的超细干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备和传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肺部给药的超细干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吸入式给药治疗在医学界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最早的通过肺部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的应用记载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和中国古代的张仲景在其著作中均提到了通过吸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然而,在医药学的发展史上,肺部给药方式并非主要的药物传递方式,较多采用的给药方法仍然是通过口服和注射。但口服药物和采用注射给药具有其固有的缺陷,例如口服药物参与体内循环较慢,不易达到病灶部位发挥药效;而注射给药则通过血液循环进行药物传递,在代谢、药物毒性积累方面均不尽人意。且伴随着医学、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生物药物,例如蛋白质、肽类药物及核酸类药物,此类药物的出现对上述传统的给药方式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对口服而言,由于首先药物需要经过消化系统,则胃部的酸性环境和众多的酶势必会破坏大部分生物药物成分,造成的极低的药物生物利用度,不仅造成了药物的浪费,同时为了达到相应的药效,病人不得不服食大剂量药物;对注射给药的方式来说,由于采用注射会造成患者较大的疼痛,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患者无法自行注射给药,不得不前往医院进行注射,对于需要依靠日常给药的病人,例如需要日常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人来说,极为不便,同时也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特别是采用注射进行给药,由于注射后会遗弃医疗垃圾,例如针头和针筒,因此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并引发二次传染的威胁。所以近些年来医学和药学界一直在努力寻找行之有效的采用无针头、不必口服的给药方式及途径.肺部给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点日益受到青睐.藉由肺与血管气体交换机制,将药物传入体内。肺部给药具有吸收面积大,药物生物利用度高,酶活性较低,生物毒性小,上皮屏障薄及膜通透性高的优点,因此不仅适用于化学小分子,而且适用于蛋白质、多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给药。
传统上,采用肺部给药方式一直被用于治疗呼吸道和肺部局部疾病,如哮喘,梗阻性慢性肺病,极少被用来治疗全身性疾病或其他部位、脏器的疾病,这部分原因在于因为传统技术中气雾剂制造和传递技术不够成熟,无法将足够量的具有1-3微米的空气动力学直径的颗粒(包括固体和液体)传递至肺部深处,而这恰恰是将肺部给药方式应用于传递大分子药物从而冶疗非呼吸道和肺部局部疾病的首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药物活性分子,如胰岛素或β-干扰素,传递至肺部进行非呼吸道和肺部疾病的治疗虽己成为可能(如美国辉瑞公司采用用美国Nektar的技术于2006年1月推出的吸入式胰岛素产品Exubera以及其它几家大型医药跨国公司如瑞士罗氏、德国拜尔等正在开发的类似产品),但仍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如对大分子而言,如何提高药物分子生物利用度以及如何增加颗粒在肺部深处的沉积率以维持药效,提高药物分子的稳定性,以及如何选择安全可靠的赋形剂分子是肺部药物传递面临的挑战。赋形剂分子,是指构成药物或抗原的辅料的无活性物质的分子;尤指在药物混合物中有足够量干粉情况下,为使制剂具有一定的性质,如干粉的流动性,抗吸水性和增加活性分子的稳定性而加入的物质。
目前用于治疗呼吸道和肺部局部疾病的气雾剂多采用液体配方(雾化器配方,即将药物和赋形剂分子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液体中,采用喷雾的方式吸入给药),然而许多药物分子和赋形剂分子室温下在液体中并不稳定,尤其是大分子药物例如蛋白质和肽类,这样就影响产品的有效期;同时,存在于液相中的蛋白分子容易在气雾化过程中发生变性,考虑到上述因素,近年来干粉气雾剂技术日益得到重视,但由于早期干粉制备技术(如将药物高压碾磨)所制造出的干粉颗粒通常尺寸在4.0-8.0微米之间,尺寸较小而颗粒密度较高,所以颗粒气雾化效果并不理想,难于达到治疗使用的要求,这样直接影响到颗粒在肺部的沉积率和分布.且由高压碾磨技术制备的干粉绝大多数只适用于冶疗非呼吸道和肺部局部疾病.随后虽然出现了新一代干粉制剂技术,如美国Nektar Therapeutics公司研发的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的可吸入的干粉,使得采用干粉干粉及其适用的吸入器用于治疗循环系统疾病成为可能。但综上所述,其药理性能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虽然由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的可吸入的干粉具备较好的气雾化性质从而可以使有在药学和医学上有实际意义的足够干粉颗粒沉积在肺泡区域成为可能,但是二者都存在着难以适应新型药物分子传递的要求的技术缺陷:就美国Alkermes公司的AIR干粉制剂技术而言,由于其较大的颗粒直径(5-30微米)以及较小的颗粒密度(<0.4克/毫升),这就使这种颗粒虽然具有较大的几何尺寸以避免沉积于肺部的颗粒在药物活性分子从颗粒中完全释放前被巨噬细胞吞食的优点,但这种颗粒无法用来传递某些分子,如DNA和RNA,因为这些分子必须进入特定的细胞中才能发挥其治疗作用,显然由AIR干粉制剂技术生产出来的干粉颗粒尺寸太大,同时这种干粉由于其极小的颗粒密度,故产品装填时所需体积较大,其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同时,由于其较大的表面积,故颗粒极易吸收水份而使其气雾化性质急剧下降,也使其中的药物活性成分容易失活.同样,由Nektar开发的喷雾干燥技术生产的干粉,由于其颗粒密度较高,故颗粒几何尺寸较小(3-5微米),但由于颗粒本身物理特性,其颗粒在肺泡区域的沉积率相对较小,因此,此种颗粒同样无法用来传递DNA和RNA。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肺部给药的超细干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这种干粉颗粒具有良好的气雾化性质,同时有较小的几何尺寸使其能在肺泡区域有最大的沉积,使药物活性分子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同时可将其用于DNA和RNA肺部给药。介绍如何利用挥发性盐来制备具有极好气雾化性质的细微干粉颗粒是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通过本发明,在解决了现有的采用AIR干粉制剂技术制备的肺部超细干粉颗粒存在的干粉颗粒尺寸过大,颗粒密度过小,实际应用不便,易吸收水份而使其气雾化性质急剧下降造成其中的药物活性成分容易失活的技术缺陷的同时,也解决了由美国Nektar公司开发的喷雾干燥技术生产的干粉,由于其颗粒密度较高,故颗粒几何尺寸较小造成颗粒在肺泡区域的沉积率相对较小,无法用来传递含有DNA和RNA等蛋白质、肽和核酸类药物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由包含药物活性成分或医学诊断剂以及药物制剂学普遍可接受的安全性赋性剂载体材料组合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的平均直径在200纳米至5微米之间,其平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0.5-5微米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按照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平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0.5-3微米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中,至少50%由平均直径在200纳米至5微米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以重量百分比计,其中药物活性成分或医学诊断剂的质量可占总干粉颗粒的质量的0.01%至99%.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药物活性成分或医学诊断成分包括蛋白质,多聚糖类,脂质类,核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包括它们的组合成分。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药物活性成分或医学诊断成分包括核苷或低聚核苷酸或其组合成分。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药物活性成分包括:抗胆碱能类分子、皮质类固醇、增加性功能类分子,镇静安眠类药物、镇静类药物、钾通道开放剂、止痛剂、磷酸二酯酶选择性抑制剂以及其他有机大分子。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药物活性成分包括胰岛素,人体生长激素。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是左旋沙丁胺醇、特不它林、沙密特罗、肾上腺素、福莫特罗、异丙去甲肾上腺素和海索那林以及这些成份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是包括阿普唑仑、安定、去甲羟基安定、三唑仑和甲氨二氯卓类的抗焦虑药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为噻托溴铵、异丙托铵、氧托溴铵和甘吡咯溴等抗胆碱能药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为非明司特或吡拉米特等磷酸二酯酶选择性抑制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为布地缩松、莫米松、富地卡松、氯地米松、氟羟泼尼松龙和舒喘灵等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为阿米洛利或利尿磺胺等钾通道开放剂等类药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为吗啡、海洛因、芬泰奴、戊唑辛、丁丙诺啡、陪替叮、替利叮、美沙酮、酮洛芬、氟比洛芬和利多卡因类镇痛药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为西地那非、阿朴吗啡、前列地尔和酚妥拉明等治疗勃起性功能障碍类药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安全性赋性剂载体材料可以为表面活性剂、单糖、二元糖、氨基酸以及药物学上允许的盐类和颗粒表面特性改进剂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安全性赋性剂载体材料可以为脂肪酸,磷脂和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安全性赋性剂载体材料可以为磷酸甘油酯或磷脂酰甘油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表面活性剂是L-α-棕榈酰卵磷脂。
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中,采用依据药物制剂学普遍可接受的挥发性盐进行干粉成型。
进一步的,采用适用于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中,由包含药物活性成分或医学诊断剂以及药物制剂学普遍可接受的安全性赋性剂载体材料组合构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其依据药物制剂学普遍可接受的挥发性盐是碳酸氢铵.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使用时由一种干粉吸入器和患者配合呼吸且将足够量的含有药物活性成分的超细微干粉颗粒沉积于患者的呼吸道过程所组成.,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平均直径在300纳米至5微米之间,其平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0.5-5微米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的平均直径在200纳米至5微米之间,其平均空动气力学直径在0.5-5微米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平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0.5-3微米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至少50%由平均直径在200纳米至5微米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以重量百分比计,其中药物活性成分或医学诊断剂的质量可占总干粉颗粒的质量的0.01%至99%.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依据药物制剂学普遍可接受的挥发性盐是碳酸氢铵.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药物活性成分或医学诊断成分包括蛋白质,多聚糖类,脂质类,核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包括它们的组合成分。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药物活性成分或医学诊断成分包括核苷或低聚核苷酸或其组合成分。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药物活性成分包括:抗胆碱能类分子、皮质类固醇、增加性功能类分子,镇静安眠类药物、镇静类药物、钾通道开放剂、止痛剂、磷酸二酯酶选择性抑制剂以及其他有机大分子。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药物活性成分包括胰岛素,人体生长激素。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是左旋沙丁胺醇、特不它林、沙密特罗、肾上腺素、福莫特罗、异丙去甲肾上腺素和海索那林以及这些成份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是包括阿普唑仑、安定、去甲羟基安定、三唑仑和甲氨二氯卓类的抗焦虑药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为噻托溴铵、异丙托铵、氧托溴铵和甘吡咯溴等抗胆碱能药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为非明司特或吡拉米特等磷酸二酯酶选择性抑制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为布地缩松、莫米松、富地卡松、氯地米松、氟羟泼尼松龙和舒喘灵等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为阿米洛利或利尿磺胺等钾通道开放剂等类药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为吗啡、海洛因、芬泰奴、戊唑辛、丁丙诺啡、陪替叮、替利叮、美沙酮、酮洛芬、氟比洛芬和利多卡因类镇痛药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为西地那非、阿朴吗啡、前列地尔和酚妥拉明等治疗勃起性功能障碍类药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安全性赋性剂载体材料可以为表面活性剂、单糖、二元糖、氨基酸以及药物学上允许的盐类和颗粒表面特性改进剂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安全性赋性剂载体材料可以为脂肪酸,磷脂和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安全性赋性剂载体材料可以为磷酸甘油酯或磷脂酰甘油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其表面活性剂是L-α-棕榈酰卵磷脂。
从理论上讲,那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是无法在肺部沉淀的,因为在颗粒沉淀前,由于人体的呼吸作用,已经这些颗粒排出体外,这是在目前行业内普遍接受的观点,然而,此观点显然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由于干粉颗粒,特别是干粉颗粒,在进入口腔和呼吸道后,会大量、快速的吸收人体呼吸系统内环境的水分,使得那些在通常状况下无法沉积在肺部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微米的干粉颗粒,仍然能够通过凝聚作用在肺部得以沉积。
本发明介绍了如何制备这些超细干粉,同时用试验证明了该超细干粉颗粒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性质,完全可以应用于商业化。
本发明所述的“肺部给药”,即肺部药物传递,是采用使药物进入呼吸系统从而发挥作用的药物传递方式,所述的呼吸系统,由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组成,所述上呼吸道,包括口腔、咽喉部位;所述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细支气管最终到肺泡或称之为肺深处.肺泡或肺深处是那些采用吸入式给药方式来治疗全身系统性疾病的目标.故而,所述肺部给药,即指采用吸入式给药方式,治疗全身系统性而非局限于肺部疾病的方式。
治疗学上所述的盐类,包括但不限于由下面所述的多价带正电的金属离子和可应用于治疗学上的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举例来说,所述的多价带正电的金属离子,包括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等;所述的负离子,包括氯离子、碘离子、柠檬酸根、酒石酸根、乳酸根,甲磺酸根,丙二酸根,乙酸根,马来酸根,富马酸根,苹果酸根,琥珀酸根,硫酸根,磷酸根,硫酸氢根,丙酮硫酸,苯甲酸根,葡糖醛酸根,草酸根,抗坏血酸根,脂肪酸的共轭碱(如,油酸根,月桂酸根,肉豆蔻酸根,花生油酸根,山嵛酸根)和它们的混合物。
多价金属阳离子包括由金属阳离子与具有生物活性分子组成的化合物以及不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阳离子,如含有多价金属阳离子的盐。
在本发明中,可接受的表面活性剂为磷脂、适当的磷脂包括磷脂酸、卵磷脂、磷脂酰链烷醇胺,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或者他们的混合物。
举例来说所述的磷脂可以是:
1,2-二酰基-sn-丙三基-3-磷脂酰胆碱和1,2-二酰基-sn-丙三基-3-磷脂酰链烷醇胺1,2-二酰基-sn-丙三基-3-磷脂酰胆碱磷脂包括但不局限于:
1,2-二棕榈酰基-sn-丙三基-3-磷脂酰胆碱
1,2-二硬脂酰基-sn-丙三基-3-磷脂酰胆碱
1,2-二月桂酰基-sn-丙三基-3-磷脂酰胆碱
1,2-二油酰基-sn-丙三基-3-磷脂酰胆碱
1,2-二酰基-sn-丙三基-3-磷脂酰链烷醇胺磷脂可以是
1,2-二棕榈酰基-sn-丙三基-3-乙醇胺
1,2-二豆蔻酰基-sn-丙三基-3-磷脂酰乙醇胺
1,2-二硬脂酰基-sn-丙三基-3-磷脂酰乙醇胺
1,2-二月桂酰基-sn-丙三基-3-磷脂酰乙醇胺
1,2-二油酰基-sn-丙三基-3-磷脂酰乙醇胺
其它适用于本发明的在医疗学上可接受的磷脂,包括
1,2-二酰基-sn-丙三基-3-烷基磷脂
1,2-二酰基-sn-丙三基-3-烷基磷脂酰链烷醇胺
1,2-二酰基-sn-丙三基-3-烷基磷脂酰链烷醇胺可以为
1,2-二棕榈酰基-sn-丙三基-3-乙基磷脂酰胆碱
1,2-二豆蔻酰基-sn-丙三基-3-乙基磷脂酰胆碱
1,2-二月桂酰基-sn-丙三基-3-乙基磷脂酰胆碱
1,2-二油酰基-sn-丙三基-3-乙基磷脂酰胆碱
1,2-二酰基-sn-丙三基-3-烷基磷脂酰链烷醇胺可以是
1,2-二棕榈酰基-sn-丙三基-3-乙基乙醇胺
1,2-二豆蔻酰基-sn-丙三基-3-乙基磷脂酰乙醇胺
1,2-二硬脂酰基-sn-丙三基-3-乙基磷脂酰乙醇胺
1,2-二月桂酰基-sn-丙三基-3-乙基磷脂酰乙醇胺
1,2-二油酰基-sn-丙三基-3-乙基磷脂酰乙醇胺
作为表面活性剂的磷脂,在所述的干粉颗粒中,以重量百分比计,其范围为0-90%,在通常情况下的范围为5%-70%。
在本发明中,磷脂或其混合物被选择用来使干粉颗粒具有药物活性分子缓释功能,某一选定的磷脂的相变温度,可以低于、等同于或者高于患者的生理体温,较为理想的相变温度为摄氏30度-50度,以涵盖患者的生理体温的区间,
在本发明中,具有治疗、预防或者诊断意义的分子,在此称为“活性分子”,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中所述的活性分子,可以含有一种或者多种活性成分,也可以同时包含疏水性和亲水性分子,活性分子在所述超细干粉颗粒中,以重量百分比计,可以从0.1%-95%,活性分子应均匀分布于整个颗粒。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分子,包括可以作用于局部、全身或者二者兼有的物质,在本发明中,若无特别说明,述及的活性分子均为此含义,当此类物质作用于活体时,能够通过其药物、化学机理展现其生物活性,包括治疗、诊断或者预防。
举例来说,所述的活性分子,可以为:蛋白质、肽类、多糖或者其它糖类,以及具有治疗诊断预防意义的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序列,活性分子可具有较大的分子量范围。活性分子可以具有各种生物活性,如可以是作用于血管的、中枢神经的,可以是荷尔蒙、抗凝血剂、免疫调节剂、细胞毒性剂、具有预防诊断功能的分子、抗生素、抗病毒分子、抗病原体、抗肿瘤分子以及抗体。
本发明中所述的蛋白质,包括完整的蛋白质、突变蛋白质和活性片段蛋白质,如胰岛素、免疫球蛋白、抗体、细胞因子(如淋巴因子、单核因子、趋化因子)、干扰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生长激素抑制素、核酸酶、肿瘤坏死因子、菌落刺激因素、酶、血蛋白、荷尔蒙及其衍生物,促肾上腺皮质的激素,蛋白抑制剂、蛋白对抗剂,降血钙素,核酸包括如反译基因分子、低核苷酸和赫酶,多糖,如肝素亦可通过此法吸入。
作用于肺部局部的生物活性因子,包括用于治疗哮喘、慢性梗阻性肺病、肺气肿或者矽肺、用于治疗肺气肿的基因、类固醇、抗胆碱和用于治疗哮喘的白三烯修饰剂都可通过肺部吸入给药。
本发明所述的颗粒具有尺寸大小要求,如体积中数几何直径最小为200纳米;进一步的,体积中数几何直径范围是:
0.2微米至5.0微米;
更进一步的,颗粒体积中数几何直径范围是:
0.5微米至5.0微米;
本发明中所述的颗粒所具有的质量中数动力直径,在本文中也成为动力直径,其范围为0.5微米-5.0微米,进一步的,颗粒的质量中数动力直径在0.5-3.0微米之间。
颗粒的直径,如体积中数几何直径,可以采用电子区域感应仪器如Coulter电子公司(英格兰)出产的Multisizer测得,或者也可采用激光衍射仪器,如由德国Sympetec公司生产的Helos测量,样品中颗粒的尺寸分布取决于颗粒的成分和颗粒的制备方法。最大限度的达到肺部内目标区域的最大沉积率的方法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颗粒粒径的方法来实现。
就试验而言,空气动力学直径可以通过重力沉降法来得以测量,空气动力学直径可以通过测定颗粒在一定时间内下降的距离来计算得到,另一个非直接测量空气动力直径的方法为使用多级液体撞击器进行计算测量。采用由TSI公司(马萨诸塞州,美国)生产的仪器Aerosizer和由Anderson公司生产的阶梯撞击器亦可用于测定空气动力学直径。
通过撞击法可以收集两部分颗粒,在测量时将干粉装入胶囊,并将其置于干粉吸入器内,测定用空气流量设定在60L/min,在这种流量下,收集到的两个部分的干粉直径颗粒为3.4微米和5.6微米,每次测定时空气流动的时间为2秒,也即是通过仪器的空气体积为2L,通过测定在两个不同层次上所停留的干粉颗粒重量,就可以得到在不同层次上对应5.6微米和3.4微米的超细干粉颗粒的比例。
干粉颗粒可采用适合的材料来制造,颗粒在呼吸系统内,包括上下呼吸道和肺部的沉积率取决于颗粒的表面粗糙度和几何直径以及密度,比如,几何直径较大或者比重较大的干粉颗粒倾向于被用来进行上呼吸道给药;而采用具有不同颗粒直径分布、并含有一种或者多种药物成分的干粉颗粒,则可以使用于肺部不同目标区域的定向给药,具体的说,空气动力学直径在3-5微米间的干粉颗粒可用来给上中呼吸道给药;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3微米间的则适用于肺泡给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肺部给药的超细干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这种干粉颗粒具有良好的气雾化性质,同时有较小的几何尺寸使其能在肺泡区域有最大的沉积,使药物活性分子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同时可将其用于DNA和RNA肺部给药,藉由肺与血管气体交换机制,将药物传入体内。肺部给药具有吸收面积大,药物生物利用度高,酶活性较低,生物毒性小,上皮屏障薄及膜通透性高的优点,因此不仅适用于化学小分子,尤其适用于蛋白质、多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给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阿普唑仑采用吸入、注射、口服三种不同吸收方式后,药物在血液中浓度随给药后时间变化曲线;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阿普唑仑采用口服、吸入两种不同吸收方式后,癫痫发病率随药物剂量变化的曲线;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酮洛芬采用吸入、口服两种不同吸收方式后,药物在血液中浓度随给药后时间变化曲线;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酮洛芬采用吸入、口服两种不同吸收方式后,平均反应时间随给药后时间变化曲线;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左旋多巴采用吸入、口服两种不同吸收方式后,药物在血液中浓度随给药后时间变化曲线;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肾上腺素采用吸入、肌肉注射两种不同吸收方式后,药物在血液中浓度随给药后时间变化曲线;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肾上腺素采用吸入、肌肉注射两种不同吸收方式后,心跳速率随给药后时间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的试验用试剂包括
DPPC: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购于GENZYME公司(美国马塞诸塞州剑桥市);柠檬酸钠(含两个结晶水);氯化钙(含两个结晶水);
麦芽糖糊精;
碳酸氢铵;
肾上腺素;
酮洛芬;
阿普唑仑;
左旋多巴;上述药物均购于SIGMA Chemicals公司。
质量中数空气动力学直径(MMAD):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干粉平均动力直径可由美国TSI公司出产的气胶分析仪测得。在检测时,干粉样品首先经过分散后再经过加速,每个颗粒在分析仪内部A.B两点间的气行所需要时间均被记录,显而易见的,此时间取决于颗粒的惯性,最后,根据空气动力学斯托克斯定理,可将气行时间分布曲线转换成为以质量为基准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分布曲线。
体积平均颗粒几何直径(VMGD):
干粉颗粒体积中数几何直径采用Sympatec公司所产的RODOS干粉分散装置和HELOS激光衍射仪测得。
现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例1.左旋多巴(Levodopa)干粉制备
帕金森氏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的病症,其症状可表现为少动、迟缓、行动僵硬及震颤。口服药物左旋多巴对早期帕金森氏症的少动症状有显著的疗效.然而现行口服多巴类药物有其他缺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其药物疗效受到限制,同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难以预测,这些由口服给药方式所带来的缺陷完全有可能由肺部吸入给药方式所消除.
含有左旋多巴的可供吸入干粉可由下述方式制成.在这个实例中,颗粒含20%(重量,以下同)的左旋多巴,20%的柠檬酸钠,10%的氯化钙,以及50%的1,2-二棕榈酰基-sn-丙三基-3-磷脂酰胆碱,即Dppc.250毫升,固体浓度为2克/升的配方溶液是按下述步骤配制.将113.9克的柠檬酸钠(含二个结晶水)溶解于100毫升医用净水,随后将66.2毫克的氯化钙(含二个结晶水)溶于上述水溶液,然后将100毫克左旋多巴溶解于上述水溶液,最后将1000毫克碳酸氢铵溶于上述水相溶液,将上述水相溶液置于恒温40℃的水溶液中待用,将250毫克Dppc溶于150毫升的纯乙醇,上述有机相被置于在恒温40℃的水浴中,待二相的温度达到40℃平衡后,将二相混合形成最终配方溶液,配方溶液被置于40℃恒温水浴中待用.
本实验用由BUCHI公司(FLAWIL,瑞士)出产的小型喷雾干燥机(型号B-290)来生产干粉颗粒。生产过程所用氮气压力为70-90帕斯卡。喷雾干燥机的操作参数如下:气体进口温度为93摄氏度,气体出口温度为56摄氏度,液体进料流量为2.5毫升/分钟,氮气流量为1700升/分钟。颗粒由旋风分离器从气一混合流体中分离后收集于产品收集器中。经测定,在此条件下所生产的颗粒的平均几何直径为1.2微米,而其颗粒质量中值动力直径为0.9微米。含水量为4.1%。
药代动力学实验
雄性大鼠(200g-250g)被用作本实验试验动物。本实验共有吸入和口服二组,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后检测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所有动物都麻醉后给药,所用的麻醉剂为由氯胺酮,剂量为90毫克/公斤和甲苯噻嗪,剂量为10毫克/公斤混合而成。在接受左旋多巴前一小时,所有实验动物的腹腔被注射了外围脱羧酶抑止剂卡比多巴,剂量为200毫克/公斤。
用于口服的左旋多巴被溶解于含有1%的维生素C的生理盐水中。每个动物的剂量为2毫克,用常用的管饲法将含有2毫克左旋多巴的上述水溶液给动物服药。
含有20%左旋多巴干粉通过美国费城PennCentury出产的吹入器送入动物肺部,给药时,将吹入器前端的导管插入动物气管深处直至离气管杈隆凸一厘米处.所用将干粉气雾化的空气量一次为3毫升.为将吹入器中的干粉全部送入动物,气雾化过程重复二次,整个实验过程中,每个动物共吸入9毫升空气.左旋多巴的剂量为2毫克,取血样时间为给药后的0,2,5,15,30,60,120和240分钟.抽取血样量为每次200微升.血样采用逆向高效液相色谱(由Waters公司生产的C18色谱柱)分析其中左旋多巴的浓度.上述柱子的操作温度为30摄氏度.
从图5中可见,吸入组血样中左旋多巴的浓度比口服组在同一时间上高出许多,对吸入组而言,给药后2分钟左旋多巴在血液中的浓度即达到峰值,15分钟后其浓度开始下降,即使在给药120分钟后,其浓度仍保持与口服组峰值相当的水平.与之相反,口服左旋多巴在血液中的浓度上升较为缓慢,其峰值出现在给药15-20分钟后,并在随后的1至2小时内逐渐下降.
药物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生物利用度可通过计算药物动力学曲线下的面积来得到.在实验时间段内(0-240分钟),吸入组药物相对生物利用度为75%,口服给药为33%.在给药后的15和60分钟这二个时间段内,吸入给药方式左旋多巴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8%和62%,在同一时段内,口服给药的药物相对生物利用度只有9%和24%.显然,吸入给药方式与口服相比有明显的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而这些特点正是市场所需要的.
实例2.酮洛芬干粉制备
酮洛芬(Ketoprofen)是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标准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止痛类药物作为日常生活和医药治疗中的常用药物,拥有有巨大市场潜力,同时又急需对现有药物疗效进行改善。众所周知,无论是治疗急性疼痛还是贯穿性疼痛,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尽快达到有效治疗水平从而止痛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吸入给药方式的特点,止痛类药物的吸入式给药物将在起效快方面有着独特的优点。无疑会对患者带来益处。
含有酮洛芬(Ketoprofen)的可吸入干粉可如下方式来制备,在这个实例中,颗粒含有20%(重量百分比计)的酮洛芬,50%的麦芽糖糊精,20%的柠檬酸钠和15%的氯化钙。250毫升,固体浓度为3克/升的配方溶液可按下述步骤来配制:将170.9毫克的柠檬酸钠(含二个结晶水)溶于100毫升无菌水中,将99.3毫克氯化钙(含二个结晶水)溶解于上述水溶液,然后将375毫克麦芽糖糊精溶于上述水溶液,最后将1500毫克碳酸氢铵溶于上述水溶液,并将水溶液置于40摄氏度的恒温水浴中待用。将150毫克酮洛芬溶解于150毫升纯乙醇中,并将乙醇溶液置于40摄氏度恒温水浴中。当二相溶液的温度都达到40摄氏度后,将二相溶液混合即形成最终配方溶液,配方溶液仍置于40摄氏度的恒温水浴中待用。
本实验用由Buchi公司(Flawil,瑞士)出产的小型喷雾干燥机(B-290)来生产干粉,生产过程所用氮气压力为70-90帕斯卡,喷雾干燥机得操作参数如下:气体进口为95摄氏度,出口温度为56摄氏度,配方溶液进料流量为2.5毫升/分钟。氮气流量为1700升/小时。干粉颗粒由分粒器从气-固混合气流中分离后收集于收集器中经验侧,收集到颗粒平均几何直径为0.9微米,平均动力直径为0.95微米,其含水量3.0%。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实验
本实验所用的动物为雄性大鼠。体重为200-250克,在给药前,动物都接受由氯胺酮(剂量为90毫克/公斤)和甲苯噻嗪(剂量为10毫克/公斤)组成的混合醇剂。在药代动力学实验中,共有口服和吸入二组动物,口服组动物接受管饲法将溶于水的0.6毫克酮洛芬溶液送至每个动物食道进而进入胃部,吸入组动物举用由PennCentury公司(费城,美国)出产的专用器械吹入器将含有0.56毫克酮洛芬的干粉送至动物的肺部,有关具体操作步骤见上例。血样从预先设置在动物颈静脉插管中提取,取样时间点为给药后的0(给药后立即取样),5,15,30,60,120,240,360,和480分钟。血样分析采用逆向高效液相色谱Phenomenex公司的LunaC18分离柱(长150毫米,内经为三毫米)操作时色谱柱保持在35摄氏度下,样品保持在25摄氏度下。从图3中可见,吸入组动物在给药后(剂量为0.56毫克)短时间内其血液中酮洛芬的浓度迅速上升,在本实验中给药5分钟后,其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即达到峰值,同时在随后的120分钟内,其浓度迅速递减随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与口服组相比(剂量为0.6毫克),在给药后的5至60分钟内,吸入组动物的药物在血液中浓度比口服组动物血浓度有明显地增高。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从计算药代动力学曲线下的面积得到,在整个实验时间段内,口服组曲线下的面积是吸入组曲线面积的56%,从此可以推断吸入酮洛芬的药物生物利用度比口服给药高一倍左右,这就是吸入给药方式的优越性,药效学是通过经典的热板动物模型来比较吸入组与口服组对热反应的灵敏度来判断的.在实验中,口服和吸入组动物都接受短暂的1-2%的异氟烷气体麻醉,一般在3-5分钟后,动物即苏醒恢复活动,每个动物接受含有0.8毫克的酮洛芬,对口服组而言用管饲法将含有0.8毫克酮洛芬的水溶液送入动物食管至胃部,对吸入组而言,用PennCentury公司出产的吹入器将含有0.8毫克的酮洛芬送至动物肺部,每次用于使干粉气雾化的空气体积为3毫升,一共进行三次共9毫升。实验时,将热板温度控制在50摄氏度。同时将动物放在热板上,记录动物后爪在热板上停留的时间阀值。所有参与实验的动物的动物在给药前都被置于50摄氏度的热板上记录此阀值作为实验基准。给药后的测定时间为10,20,40和60分钟。
从图4中可见,对二组动物而言,给药前的反应时间基本是一致的(在20秒左右)显然给药后,吸入组动物的反应阀值迅速增加(说明药效迅速呈现,止痛效果明显),而口服组动物的反应阀值增加缓慢,最为明显的是在给药后10分钟,吸入组动物的反应时间几乎是口服组的二倍,相反,对口服组动物而言,明显药效在给药后20分钟后才出现,最大的止痛效果在20-40分钟后才呈现,而对吸入给药而言,最佳止痛效果在给药后10分钟即迅速呈现,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吸入酮洛芬与现行的口服给药相比,有着明显起效快的效果。
实例3.肾上腺素干粉制备
过敏反应和由过敏反应导致的死亡在目前日趋常见,尤其在儿童和年轻人群中,由于发病过程非常迅速以及严重症状使得对过敏反应的治疗变得极为令人棘手。
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是治疗过敏症最重要一种药物,而且非常有效,但不少过敏医学专家担心由于对肌注引起的疼痛而造成延误给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乃至死亡。而吸入式能彻底改变使用者对针头的恐惧,而且能使药物迅速进入血液作用于病状。
含有肾上腺素的干粉可按下述方法制备。在这个实例中,干粉颗粒含10%的肾上腺素(重量百分比,下同)。60%的DPPC,20%的柠檬酸钠和10%的氯化钙。250毫升固体浓度为3克/升的配方溶液可以按下述步骤配制:将170.9毫克柠檬酸钠(含二个结晶水)溶解于100毫升无菌水;在将99.3毫克氯化钙(含二个结晶水)溶解于上述水溶液,随后将75毫克肾上腺素溶于上述水溶液,最后将1500毫克碳酸氢铵溶解于上述水溶液并将上述水溶液置于40摄氏度的恒温水浴中待用。将450毫克DPPC溶解于150毫升乙醇中,并将此有机相置于40摄氏度恒温水浴中。得上述二相溶液温度达到平衡,即40摄氏度后,将二相混合形成最终配方溶液。并将此溶液保持在40摄氏度恒温水浴中待用。
本实验用由Buchi公司(Flawil,瑞士)出产的小型喷雾干燥机(B-290)来生产可吸入干粉颗粒。生产过程中氮气的压力为70-90帕斯卡,喷雾干燥机的操作参数如下:气体进口温度为95摄氏度,气体出口温度为56摄氏度配方溶液进料流量为2.5毫升/分钟,氮气流量为1700升/小时,干燥颗粒由旋风分离器从气一固混合气流中分离后收集于产品收集器中。根据上述操作条件采集的颗粒的平均直径(VMGD)为1.4微米,其对应动力直径为1.1微米,含水量为2.4%。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实验
本实验中所用动物为雄性大鼠,平均体重为200-250克,所用麻醉剂为由氯胺酮(剂量为90毫克/公斤)和甲苯噻嗪(剂量为10毫克/公斤)混合而成,药代动力学的目的是通过吸入和肌注两种不同给药方法比较肾上腺素在血液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动物药物剂量为25.8微克。分别采用由PennCentury公司生产的专门器械吹入器将上述含有25.8微克肾上腺素的干粉送入动物肺部或肌肉注射给药。
血样品从预先设置于颈静脉的插管抽取,取样时间分别为给药后0,2.5,5,10,和20分钟,同时监测动物心跳次数。血样中的肾上腺素用由ESA公司出产的血清儿茶单分析试剂从血液中萃取后逆向经高效液物色谱分析后得知其浓度。
从动物上采取的血液存放于有乙二胺四乙酸镀层的小管中,随后,在14,000倍重力加速度的条件下,将血液在离心分离机中旋转5分钟,将血浆从细胞中分离出来,血浆随后被放入干净离心分离小管存放在2-8摄氏度温度下(样品必须在24小时内分析)。若血样在24小时后分析,则血浆必须存放在-80摄氏度条件下。
图6出示了二种不同给药方式下肾上腺素在血液中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显然,吸入组动物血液浓度在给药5分钟后即达到峰值48.01毫微克/毫升。在药20分钟后,肾上腺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回到给药前的基线水平上。比较口服组数据,显然吸入较高的药物在血液中浓度足以说明肾上腺素的吸入给药方式是可行且比口服组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图7出示了动物接受肾上腺素后的心跳变化情况。对吸入组动物而言,在给药10分钟后,心跳速率即比给药前增加了60次/分钟。而达到324次/分钟。而口服组动物的心跳速率在观察时间范围内没有明显增加,这个现象与药代动力学的结果是相符合的。
实例4.阿普唑仑干粉制备
阿普唑仑是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核准用于治疗惊恐症的药物.由于目前市场上采用口服给药方式,所以产品存在着起效慢的不足之处.肺部给药具有起效快和其它药效学上的优势.
含有阿普唑仑的的干粉可按下述方法制备.在这个实例中,干粉颗粒含10%的阿普唑仑(重量百分比,不同)。60%的DPPC,20%的柠檬酸钠和10%的氯化钙。250毫升固体浓度为3克/升的配方溶液。
可以按下述步骤配制:将170.9毫克柠檬酸钠(含二个结晶水)溶解于100毫升无菌水;在将99.3毫克氯化钙(含二个结晶水)溶解于上述水溶液,随后溶于上述水溶液,最后将1500毫克碳酸氢铵溶解于上述水溶液并将上述水溶液置于40摄氏度的恒温水浴中待用。将450毫克DPPC溶解于150毫升乙醇中,随后将75毫克阿普唑仑溶解于上述乙醇溶液并将此有机相置于40摄氏度恒温水浴中。得上述二相溶液温度达到平衡,即40摄氏度后,将二相混合形成最终配方溶液。并将此溶液保持在40摄氏度恒温水浴中待用。
本发明用由Buchi公司(Flawil,瑞士)出产的小型喷雾干燥机来生产干粉颗粒,生产过程所用氮气压力为70-90帕斯卡,喷雾干燥机的操作参数如下:气体进口温度控制在98℃,气体出口温度为56℃,溶液的进料流量为3毫升/分钟.氮气的流量为1700升/小时.颗粒由旋风分离器从气-固混合气流中分离后收集于产品收集器皿中.经测定,操作条件下所生产的颗粒的VMGD为0.86微米,其MMAD为0.85微米.颗粒中的水份含量为3.4%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实验
雄性大鼠(200-250克)被用作本实验试验动物。药代动力学实验共有吸入,口服和注射三组,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后检测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所有动物都麻醉后给药,所用的麻醉剂为由氯胺酮,剂量为90毫克/公斤和甲苯噻嗪,剂量为10毫克/公斤混合而成.含有0.31毫克阿普唑仑的干粉通过美国费城PennCentury出产的吹入器送入动物肺部,给药时,将吹入器前端的导管插入动物气管深处直至离气管杈隆凸一厘米处.所用将干粉气雾化的空气量一次为3毫升.为将吹入器中的干粉全部送入动物,气雾化过程重复二次,整个实验过程中,每个动物共吸入9毫升空气.
对口服对照组而言,将阿普唑仑溶于由50%的丙二醇和50%医用无菌水组成的溶液中,然后采用管饲法将含有阿普唑仑的溶液给动物饲药,药物剂量为3.3毫克.对静脉注射对照组而言,将用于口服组所用的溶液注射入动物颈静脉,药物剂量为0.31毫克.各组动物血样从预先设置在动物颈静脉的插管中采取.取样时间分别为给药后的0,0.5,2,5,15,30和60分钟.将阿普唑仑成分从血样分离后用逆向高效液相色谱(Waters公司出产的C18分离柱)分析.此方法最低可检测到的浓度为0.3毫微克/毫升.
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吸入组动物血液中阿普唑仑的最高浓度在给药后30秒后即达到.显然,阿普唑仑可以通过肺部吸入方式给药且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可以改善现行口服方式所带来的不足之处.
在药效学实验中,常用的抗焦虑药物的动物模型被用来比较肺吸入和口服给药这二种不同方式.这个实验中,试验动物都接受一种能诱发啮齿类动物出现明显的癫痫症状的药物戊四氮.动物服用阿普唑仑后能够减少戊四氮所引起的癫痫症状的效果可作为抗焦虑药效的衡量标准.所有实验动物都采用异氟烷气体麻醉.口服和吸入组的动物给药后产生的癫痫次数和第一次癫痫发作的时间都记录,整个记录时间为注射戊四氮后的45分钟.
对吸入组而言,阿普唑仑剂量为0.35毫克,对口服组,剂量为3.5毫克.从图2中可见,吸入给药组动物癫痫发作率与口服组相近,但口服组的剂量是吸入组的10倍.显然吸入给药与口服相比,在药效学上有着极大的优势。

Claims (38)

1、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由包含药物活性成分或医学诊断剂以及药物制剂学普遍可接受的安全性赋形剂载体材料组合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其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的平均直径在200纳米至5微米之间,其平均空气动力直径在0.5-5微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照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平均空气动力直径在0.5-3微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中,至少50%由平均直径在200纳米至5微米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其中药物活性成分或医学诊断剂的质量可占总干粉颗粒的质量的0.01%至9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其药物活性成分或医学诊断剂包括蛋白质,多聚糖类,脂质类,核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包括它们的组合成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其药物活性成分或医学诊断剂包括核苷或低聚核苷酸或其组合成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其药物活性成分包括:抗胆碱能类分子、皮质类固醇、增加性功能类分子,镇静安眠类药物、镇静类药物、钾通道开放剂、止痛剂、磷酸二酯酶选择性抑制剂以及其他有机大分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其药物活性成分包括胰岛素,人体生长激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其药物活性成分是左旋沙丁胺醇、特不它林、沙密特罗、肾上腺素、福莫特罗、异丙去甲肾上腺素和海索那林以及这些成份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其药物活性成分是包括阿普唑仑、安定、去甲羟基安定、三唑仑和甲氨二氯卓类的抗焦虑药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活性成分为噻托溴铵、异丙托铵、氧托溴铵和甘吡咯溴等抗胆碱能药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其药物活性成分为非明司特或吡拉米特等磷酸二酯酶选择性抑制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其药物活性成分为布地缩松、莫米松、富地卡松、氯地米松、氟羟泼尼松龙和舒喘灵等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其药物活性成分为阿米洛利或利尿磺胺等钾通道开放剂等类药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其药物活性成分为吗啡、海洛因、芬泰奴、戊唑辛、丁丙诺啡、陪替叮、替利叮、美沙酮、酮洛芬、氟比洛芬和利多卡因类镇痛药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其药物活性成分为西地那非、阿朴吗啡、前列地尔和酚妥拉明等治疗勃起性功能障碍类药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其安全性赋形剂载体材料为表面活性剂、单糖、二元糖、氨基酸以及药物学上允许的盐类和颗粒表面特性改进剂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其安全性赋形剂载体材料为脂肪酸,磷脂和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其安全性赋形剂载体材料为磷酸甘油酯或磷脂酰甘油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其表面活性剂是L-α-棕榈酰卵磷脂。
22、一种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中,其特征在于:采用依据药物制剂学普遍可接受的挥发性盐进行干粉成型。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由包含药物活性成分或医学诊断剂以及药物制剂学普遍可接受的安全性赋性剂载体材料组合构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依据药物制剂学普遍可接受的挥发性盐是碳酸氢铵。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使用时由一种干粉吸入器和患者配合呼吸且将足够量的含有药物活性成分的超细微干粉颗粒沉积于患者的呼吸道过程所组成.,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平均直径在300纳米至5微米之间,其平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0.5-5微米之间。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细干粉颗粒,其优化的平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0.5-3微米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细干粉颗粒或所述颗粒的附聚物,其药物活性成分包括:抗胆碱能类分子、皮质类固醇、增加性功能类分子,镇静安眠类药物、止痛剂、蛋白质等。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至少50%由平均直径在0.5微米至5微米颗粒或该颗粒的附聚物组成。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蛋白质可以为胰岛素或人体生长激素。
3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细干粉颗粒或所述颗粒的附聚物中,药物制剂学普遍可接受的安全的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磷脂和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31、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细干粉颗粒或所述颗粒的附聚物中,药物制剂学普遍可接受的安全的表面活性剂为L-α-棕榈酰卵磷脂。
32、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细干粉颗粒或所述颗粒的附聚物中,其安全性赋形剂载体材料可以为表面活性剂、单糖、二元糖、氨基酸以及药物学上允许的盐类和颗粒表面特性改进剂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3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细干粉颗粒或所述颗粒的附聚物中,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是左旋沙丁胺醇、特不它林、沙密特罗、肾上腺素、福莫特罗、异丙去甲肾上腺素和海索那林以及这些成份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3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细干粉颗粒或所述颗粒的附聚物中,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为噻托溴铵、异丙托铵、氧托溴铵和甘吡咯溴等抗胆碱能药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3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细干粉颗粒或所述颗粒的附聚物中,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为非明司特或吡拉米特等磷酸二酯酶选择性抑制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3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细干粉颗粒或所述颗粒的附聚物中,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为布地缩松、莫米松、富地卡松、氯地米松、氟羟泼、尼松龙和舒喘灵等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3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细干粉颗粒或所述颗粒的附聚物中,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为阿米洛利或利尿磺胺等钾通道开放剂等类药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3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采用适用于肺部药物传递的超细干粉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粉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细干粉颗粒或所述颗粒的附聚物中,其药物活性成分可以为吗啡、海洛因、芬泰奴、戊唑辛、丁丙诺啡、陪替叮、替利叮、美沙酮、酮洛芬、氟比洛芬和利多卡因类镇痛药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CN2007101565837A 2007-11-15 2007-11-15 适用于肺部给药的超细干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3178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565837A CN101317821B (zh) 2007-11-15 2007-11-15 适用于肺部给药的超细干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565837A CN101317821B (zh) 2007-11-15 2007-11-15 适用于肺部给药的超细干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7821A true CN101317821A (zh) 2008-12-10
CN101317821B CN101317821B (zh) 2012-01-04

Family

ID=40178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565837A Active CN101317821B (zh) 2007-11-15 2007-11-15 适用于肺部给药的超细干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17821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0726A (zh) * 2013-09-27 2015-04-15 张金华 一种用于清洁呼吸道系统的食盐干粉吸入剂
CN105451716A (zh) * 2013-07-18 2016-03-30 曼金德公司 热稳定性干粉药物组合物和方法
JP2018008942A (ja) * 2009-05-29 2018-01-18 パール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活性剤を呼吸器送達するための組成物、ならびに関連する方法および系
US10046031B2 (en) 2008-08-11 2018-08-14 Mannkind Corporation Use of ultrarapid acting insulin
US10130685B2 (en) 2004-08-23 2018-11-20 Mannkind Corporation Diketopiperazine salts for drug delivery and related methods
US10143655B2 (en) 2005-09-14 2018-12-04 Mannkind Corporation Method of drug formulation
US10258664B2 (en) 2011-10-24 2019-04-16 Mannkind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pain
US10307464B2 (en) 2014-03-28 2019-06-04 Mannkind Corporation Use of ultrarapid acting insulin
WO2022122012A1 (zh) * 2020-12-11 2022-06-16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肺部递送的药物组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67252A1 (en) 2014-10-31 2016-05-06 Glaxosmithk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velopment Limited Powder formul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00065A1 (en) * 2002-09-30 2004-04-15 Acusphere, Inc. Sustained release porous microparticles for inhalation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30685B2 (en) 2004-08-23 2018-11-20 Mannkind Corporation Diketopiperazine salts for drug delivery and related methods
US10143655B2 (en) 2005-09-14 2018-12-04 Mannkind Corporation Method of drug formulation
US10046031B2 (en) 2008-08-11 2018-08-14 Mannkind Corporation Use of ultrarapid acting insulin
JP2018008942A (ja) * 2009-05-29 2018-01-18 パール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活性剤を呼吸器送達するための組成物、ならびに関連する方法および系
US10716753B2 (en) 2009-05-29 2020-07-21 Pearl Therapeutics, Inc. Compositions for pulmonary delivery of long-acting muscarinic antagonists or long-acting B2 adrenergic receptor agonist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US10258664B2 (en) 2011-10-24 2019-04-16 Mannkind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pain
CN105451716A (zh) * 2013-07-18 2016-03-30 曼金德公司 热稳定性干粉药物组合物和方法
CN104510726A (zh) * 2013-09-27 2015-04-15 张金华 一种用于清洁呼吸道系统的食盐干粉吸入剂
US10307464B2 (en) 2014-03-28 2019-06-04 Mannkind Corporation Use of ultrarapid acting insulin
WO2022122012A1 (zh) * 2020-12-11 2022-06-16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肺部递送的药物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7821B (zh) 201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7821B (zh) 适用于肺部给药的超细干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Frijlink et al. Dry powder inhalers for pulmonary drug delivery
CN101804230B (zh) 流阻调节的气雾化活性剂给药
JP4067047B2 (ja) 迅速な放出特性を有する吸入用粒子
RU2605319C2 (ru) Фармацевтическ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ингаляции
Scheuch et al. Novel approaches to enhance pulmonary
Hamishehkar et al. The role of carrier in dry powder inhaler
CN105101955B (zh) 至少包含两种通过喷雾干燥以增加制剂稳定性而得到的干粉的组合物
Adi et al. Controlled release antibiotics for dry powder lung delivery
CN111202722A (zh) 一种洛匹那韦吸入干粉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2015519394A (ja) キシナホ酸サルメテロール、プロピオン酸フルチカゾンおよび臭化チオトロピウムを含む吸入製剤用ドライパウダー、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EP1485068A2 (en) hGH (HUMAN GROWTH HORMONE) FORMULATIONS FOR PULMONARY ADMINISTRATION
US20080292713A1 (en) Respirable Powders
CN107205936B (zh) 包含至少一种通过喷雾干燥得到的增加制剂稳定性的干粉的组合物
EP1282409A1 (en) Insulin formulation for inhalation
JP2005519095A (ja) 新規製剤
CN111358773A (zh) 一种帕拉米韦干粉吸入剂及其制备方法
US11304937B2 (en) Medicinal composition for inhalation
EP1169065B1 (en) Methacoline or histamine formulations for detecting asthma
CN116635018A (zh) 吸入用药物组合物
CN107184555A (zh) 一种盐酸丙卡特罗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4544A (zh) 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雾化吸入制剂
Alaboud In-vitro inhalation performance for formoterol dry powder and metred dose inhalers. In-vitr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itted dose from the formoterol dry powder and metred dose inhalers to identify the influence of inhalation flow, inhalation volume and the number of inhalation per dose.
CN113491676B (zh) 一种利巴韦林的雾化吸入用溶液及制备方法
CN1311868C (zh) 一种胰岛素干粉吸入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NGBO PULMED BIOLOGICAL MEDICIN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EN XIAODONG

Effective date: 201505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15040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TO: 315800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13

Address after: 315800 Zhejiang city of Ningbo province Beilun xinqie Mingzhou Road No. 476 Building 1, No. 3 -29

Patentee after: Ningbo Pumaite Biological Medicin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040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city Haishu District Road No. 35 Lane 401 69 scientz

Patentee before: Chen Xiaod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29

Address after: Room 301, Room 3, Phase I, Hangzhou Future Research Park, No. 7 Longtan Road, Cangqian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Changxi 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 800 No. 3-29, No. 476 Xintao Mingzhou West Road,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Pumaite Biological Medicine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501, Building 18, Yin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No. 501 Fucheng Road, Xiasha Street, Qiant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2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Changxi 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1, Room 3, Phase I, Hangzhou Future Research Park, No. 7 Longtan Road, Cangqian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Changxi Pharmaceutical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