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6378B -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6378B
CN101316378B CN2007101058071A CN200710105807A CN101316378B CN 101316378 B CN101316378 B CN 101316378B CN 2007101058071 A CN2007101058071 A CN 2007101058071A CN 200710105807 A CN200710105807 A CN 200710105807A CN 101316378 B CN101316378 B CN 1013163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stem bits
bit
symbol
check digit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058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6378A (zh
Inventor
靳辉
郑德来
吴和兵
王吉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0580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163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16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6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6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6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可在信噪比适中的范围内有效提高频谱效率。所述数据发送方法包括:对经信道编码的信道编码包进行速率匹配,使匹配后的信道编码包包括系统位比特、传输校验位比特和校验位冗余比特;将所述系统位比特和所述传输校验位比特组成系统位编码包,并对所述系统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系统位符号;根据所述校验位冗余比特形成校验位编码包,并对所述校验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校验位符号;将所述系统位符号和所述校验位符号进行空间复用处理,并在多天线的不同层上同时发射。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传输校验位冗余比特,使得在接收端能够还原大量校验位比特,从而能提高接收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空中接口部分是无线通信的瓶颈。为了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上实现高速率和大容量通信,需要较高的频谱效率。另一方面因无线信道固有的衰落和多径特性,导致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大幅降低。为了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和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出现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
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中,接收端和发送端都采用多根天线,在每对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都提供了一条无线信道,当携带相同信息的信号在每条信道上传送时,由于信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那么所有信道同时处于深度衰落的几率很小,因此接收端可以将不同信道上的衰落信号进行合并,从而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研究结果表示,在m根发送天线、n根接收天线的情形下,如果信道路径增益是独立同分布的瑞利衰落,通过采用空时分组编码(Space-Time Block Codes,STBC),那么最大可以得到m*n(即,m乘n)的分集增益。如果考虑每对收发天线间相互独立,实际上就等效于在空间划分了多个并行的空间信道,每条信道上传输的信息可以各不相同,从而在不增加带宽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显著提高衰落信道下的信道容量,提升频谱利用率。这种编码方式称之为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SM)。下面分别介绍STBC和SM。
下面以正交STBC为例来说明STBC的特点,正交STBC是一种可以取得最大分集增益的空时编码(Space-Time Codes,STC)方式。下面以两根发射天线、一根接收天线为例来介绍其编译码过程。
输入序列经过星座映射,得到星座符号x1和x2,在一个给定的时隙内,两个符号同时在两根发射天线上发送,具体可以描述为:在第一时隙,天线1和天线2同时分别发射x1和x2,在下一时隙,天线1和天线2同时分别发射
Figure GSB00000462400000021
(x2共轭的负值)和
Figure GSB00000462400000022
(x1的共轭)。在接下来的两个时隙期间,x3和x4以及它们的共轭以同样的方式传出,依次类推。表1列出了符号序列{x1,x2,x3,x4,x5,x6,…}在相应时隙上的传输模式。
表1 空时分组码信号的传输模式
Figure GSB00000462400000023
假设无线信道是平坦衰落信道,时延扩展可忽略。进一步假设信道是准静态的,在第一个连续两个时隙内(如时隙1和时隙2)收到的信号为:
r1=h1x1+h2x21                    (1)
r 2 = - h 1 x 2 * + h 2 x 1 * + η 2 - - - ( 2 )
上式中,h1、h2表示从第1、2副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信道的衰落系数,η1、η2表示从第1、2副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信道噪声,假设复高斯白噪声的均值为零。
假设可以获得准确的信道参数,可得到如下形式发射信号的估计值:
x ^ 1 = h 1 * r 1 + h 2 r 2 * - - - ( 3 )
x ^ 2 = h 2 * r 1 - h 1 r 2 * - - - ( 4 )
将公式(1)代入公式(3)、公式(2)代入公式(4),有:
x ^ 1 = ( | h 1 | 2 + | h 2 | 2 ) x 1 + h 1 * η 1 + h 2 η 2 * - - - ( 5 )
x ^ 2 = ( | h 1 | 2 + | h 2 | 2 ) x 2 + h 1 η 2 * + h 2 * η 1 - - - ( 6 )
由公式(5)和公式(6)的形式得知,其发射信号估计值与两支路的最大比例合并接收分集系统(MRRC)的发射信号估计值相同。众所周知,MRRC是最佳的接收分集线性组合技术。因此两天线的空时分组发送分集与两支路的MRRC接收分集系统有相同的分集级数。
根据上述的STBC编码方案,提供了最大的发送分集增益,但是没有任何复用增益,它适用于信噪比比较低的范围、及信号链路可靠性较低的情况,这时由于分集增益的作用,可以提高信号接收的可靠性,从而能够取得好的频谱效率。但是随着信噪比提升,信号链路的可靠性也在提升,分集增益带来的性能改善越来越小,从而导致在高信噪比范围内,STBC编码方式取得的频谱效率越来越小。
SM编码是一种可以提高信息传输速率的STC编码方式。下面以两根发射天线,二根接收天线为例来介绍其编译码过程。
输入序列经过星座映射,得到星座符号x1和x2,这些星座符号在一个给定的时隙内,被映射到不同的空间信道上同时发射。一条独立空间信道可以称之为层,对两发两收天线的无线信道,具体可以描述为:在第一时隙,层1和层2同时分别发射x1和x2,在下一时隙,层1和层2同时分别发射x3和x4,依次类推。表2列出了符号序列{x1,x2,x3,x4,x5,x6,…}在相应时隙上的传输模式。
表2 空间复用编码信号的传输模式
  时隙   1   2   3   4  5  6
  层1   x1   x3   x5   x7  x9  x11
  层2   x2   x4   x6   x8  x10  x12
两个接收天线在第一个时隙内收到的信号为:
r1=h1x1+h2x21                    (7)
r2=h3x1+h4x22                    (8)
上式中,h1、h2表示从第1副发射天线到第1、2副接收天线信道的衰落系数,h3、h4表示从第2副发射天线到第1、2副接收天线信道的衰落系数,η1、η2是信道采样点的噪声,假设复高斯白噪声的均值为零。
公式(7)和公式(8)可写成如下矩阵形式:
r 1 r 2 = h 1 h 2 h 3 h 4 x 1 x 2 + η 1 η 2 - - - ( 9 )
假设可以获得准确的信道参数,则接收端只需对公式(9)采用不同的译码算法,如迫零或者是MMSE等进行译码即可获得传送符号。
上述的SM编码方案,提供了最大复用增益,而没有分集增益,它适用于信噪比较高的范围,由于信噪比提升,信号链路的可靠性也在提升。在MIMO技术划分的多个相互独立信道上传输不同的符号,就能最大化信息传送速率,从而取得高频谱效率。而在低信噪比范围,链路衰落影响较大,就会使得频谱效率下降严重。
综上所述,MIMO系统可以提供两种类型的增益:分集增益和空间复用增益。在现有技术中,多数系统的实现都在于选取其中一种增益进行最大化。如,STBC编码方案在信噪比较低的范围内可以提高信号接收的可靠性,以提高频谱效率;SM编码方案在信噪比较高的范围可以提高频谱效率。但对于信噪比适中的范围内,都不能提供较高的频谱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可在信噪比适中的范围内有效提高频谱效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对经信道编码的信道编码包进行速率匹配,使匹配后的信道编码包包括系统位比特、传输校验位比特和校验位冗余比特;
将所述系统位比特和所述传输校验位比特组成系统位编码包,并对所述系统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系统位符号;
根据所述校验位冗余比特形成校验位编码包,并对所述校验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校验位符号,其中,所述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与校验位编码包的长度相等;
发射所述系统位符号和所述校验位符号。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并对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进行解调,以获得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
将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进行合并,其中,所述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与校验位编码包的长度相等。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对经信道编码的信道编码包进行速率匹配,使匹配后的信道编码包包括系统位比特、传输校验位比特和校验位冗余比特;
将系统位比特和传输校验位比特组成系统位编码包,并对所述系统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系统位符号;
根据所述校验位冗余比特形成校验位编码包,并对所述校验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校验位符号,其中,所述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与校验位编码包的长度相等;
发射所述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
接收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并对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进行解调,以获得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
将接收的系统位编码包和接收的校验位编码包进行合并。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
所述发射端,用于将信道编码包分为系统位比特、传输校验位比特和校验位冗余比特,并将系统位比特和传输校验位比特组成系统位编码包,根据所述校验位冗余比特形成校验位编码包,对系统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系统位符号,对校验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校验位符号;发射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其中,所述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与校验位编码包的长度相等;
所述接收端,用于获得系统位符号和校检位符号;并对接收的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分别进行解调,以得到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然后将得到的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进行合并。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射端,包括:
增量冗余编码模块,用于将信道编码包分为系统位比特、传输校验位比特和校验位冗余比特,并将系统位比特和传输校验位比特组成系统位编码包,根据所述校验位冗余比特形成校验位编码包,对系统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系统位符号,对校验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校验位符号,其中,所述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与校验位编码包的长度相等;
发射模块,用于发射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收端,包括:
联合译码器,用于获得系统位符号和校检位符号;
增量冗余译码模块,用于对接收的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分别进行解调,以得到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然后将得到的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进行合并,其中,所述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与校验位编码包的长度相等。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传输校验位冗余比特,使得在接收端能够还原大量校验位比特,从而能提高接收的可靠性,其频谱效率也较高。尤其是信噪比适中的范围内,且码率较高的情况下,会显著提高频谱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的流程;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接收的流程;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
图4示出了QPSK调制方式下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之间频谱效率性能比较图;
图5示出了16QAM调制方式下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之间频谱效率性能比较图;
图6示出了64QAM调制方式下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之间频谱效率性能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发明,现结合附图描绘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数据传输方法中,采用了增量冗余编码方法(即,将信道编码包及其因速率匹配而被删掉的校验位比特在信道不同层上传送),从而接收端可以获得这些被删掉的校验比特,以增大编码增益,从而提升频谱效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两个过程:数据发送方法和数据接收方法。下面通过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分别描述数据发送方法和数据接收方法,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步骤11、对经信道编码的编码包进行速率匹配,匹配后的编码包包括系统位比特、传输校验位比特和校验位冗余比特。
对于来自同一用户的传输数据包的信息比特(x1x2x3…xm),经过信道编码后,传输数据包被扩充为系统位比特和校验位比特,其中系统位比特即为用户信息比特,校验位比特是信道编码过程中产生的,信道编码的码率C是指系统位比特与编码后总比特数(即系统位比特数和校验位比特数之和)之比。以采用Turbo编码、码率为1/3为例,编码后的比特样式为x1y11y12x2y21y22x3y31y32……xmym1ym2以及12bit的归零比特,其中xi(i=1,2,…,m)即为系统位比特,yij(i=1,2,…,m,j=1,2)即为与系统位比特xi相对应的校验位比特。对信道编码后的数据进行速率匹配匹配处理。
根据速率匹配要求(即,将信道编码的码率变为传输码率)对信道编码包进行比特打孔标识,假设信道编码后编码包长度为L=M+N,其中,M为系统位比特数,N为校验位比特数。信道编码的码率则为C=M/L。由于系统速率匹配要求,需要将信道编码的码率C变换为传输码率C′,其中:C′=m/l,m(m=M)是速率匹配后的系统位比特数,l(l=m+n)是速率匹配后的编码包长度,n是速率匹配后待传输的校验位比特数(一般要求n<N)。为将信道编码的码率C变换为传输码率C′,需要在信道编码后数据包中选取N-n个校验位比特进行打孔标记。打孔标记的算法可以依次按照顺序进行标记,也可以按照预先设计的打孔图样进行标记。以Turbo编码、1/3码率信道编码为例,对于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样式x1y11y12x2y21y22x3y31y32……xmym1ym2,可以采取如下算法,将yi2校验位比特中抽取N-n个比特进行打孔标记。
对标记后的数据包要进行比特打孔操作,即根据打孔标记,将信道编码的编码包分为三个部分:系统位比特、传输校验位比特和校验位冗余比特,其中,打孔标记的N-n个比特为校验位冗余比特。
步骤12、将系统位比特和传输校验位比特组成系统位编码包,并对此系统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系统位符号,以便将系统位符号在一根发射天线上传输。系统位编码包长度满足:l=m+n。
步骤13、根据校验位冗余比特形成校验位编码包,并对此校验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校验位符号。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校验位编码包长度与系统位编码包长度相等,即都为l。根据N-n的大小来决定所述校验位编码包中的校验位冗余比特。
如果(N-n)>l,则丢弃超出l的部分校验位冗余比特,即丢弃(N-n)-l个校验位冗余比特,将l个校验位冗余比特设置在校验位编码包中。
如果(N-n)=l,则将l个校验位冗余比特设置在校验位编码包中;
如果校验位编码包长度l满足(N-n)<l,除了将(N-n)个校验位冗余比特设置在校验位编码包中外,还需要在校验位编码包中设置l-(N-n)个系统位比特。可根据l-(N-n)与M之间的关系来设置系统位比特:
当l-(N-n)<M时,l-(N-n)个系统位比特可以是系统位比特中任意一部分,如可以是系统位比特的前l-(N-n)个比特,或者是系统位比特的后l-(N-n)个比特,或者是按照特定的抽取规则(如隔一个取一个)抽取l-(N-n)个比特,然后将抽取的l-(N-n)个比特设置在校验位编码包中。
当l-(N-n)>=M时,可将所有的系统位比特放置在校验位编码包中,剩余的比特(若有的话)可以填充特定值(如0)。
应该注意到,校验位编码包长度为可以为任意长度,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地,校验位编码包长度可以为校验位冗余比特的个数,这样,校验位编码包中存放的比特全部是校验位冗余比特。
步骤14、发射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
在MIMO系统中,根据本必发明实施例,优选地,将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进行空间复用处理,并在多天线的不同层上同时发射。
为了方便描述,将步骤11至13中的编码处理过程称为增量冗余编码处理过程。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
步骤21、在接收端,接收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
由于在每个时刻从不同接收天线上接收的数据符号重叠,首先要对接收的数据符号进行联合译码,译码的方式可以选择迫零或者是MMSE译码,译码后可以分别得到各个接收天线上的接收符号。
步骤22、对接收的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分别进行解调,以得到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所述系统位编码包包括系统位比特和传输校验位比特,所述校验位编码包包括根据发送端的速率匹配要求确定的校验位冗余比特、或者校验位冗余比特和系统位比特。
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为l,且l=m+n,m是系统位比特数,n是校验位比特数。
校验位编码包长度为l,如果(N-n)>l,其中N为发射端信道编码后的全部校验位比特数,则该校验位编码包包含l个校验位比特;如果(N-n)<l,则校验位编码包由N-n个校验位比特和附加的l-(N-n)个系统位比特构成。l、m、n、M、N可根据发送端的速率匹配要求确定。
步骤23、将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进行合并。
当校验位比特数大于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时,说明校验位编码包中全部为校验位冗余比特,将校验位编码包和系统位编码包按照发射端的比特打孔顺序的逆过程进行合并;
当校验位比特数小于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时,说明校验位编码包中部分为校验位冗余比特,部分为系统位比特,则首先将校验位编码包和系统位编码包进行软比特合并,即将系统位比特进行叠加,然后将校验位编码包和系统位编码包按照发射端的比特打孔顺序的逆过程进行合并,即合并的结果是系统位比特与校验位比特的组成要与发送端信道编码后比特组成的顺序一致,最后将合并的数据包送入信道译码器进行信道译码操作,从而恢复出用户传输数据。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描述数据传输系统,如图3所示,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
所述发射端将信道编码包根据速率匹配要求分为系统位比特、传输校验位比特和校验位冗余比特,并将系统位比特和传输校验位比特组成系统位编码包,根据校验位冗余比特形成校验位编码包,对系统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系统位符号,对校验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校验位符号;并对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进行空间复用处理,以便在多天线的不同层上同时发射。
所述接收端获得系统位符号和校检位符号;并对接收的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分别进行解调,以得到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然后将得到的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按照发射端的比特打孔顺序的逆过程进行合并,所述系统位编码包包括系统位比特和传输校验位比特,所述校验位编码包包括根据发送端的速率匹配要求确定的校验位冗余比特、或者校验位冗余比特和系统位比特。
所述发射端进一步包括:信道编码器、增量冗余编码模块、发射模块和发射天线。所述信道编码器对传输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以形成信道编码包,所述信道编码包包括系统位比特、校验位比特;所述增量冗余编码模块根据速率匹配要求将信道编码包分为系统位比特、传输校验位比特和校验位冗余比特,并将系统位比特和传输校验位比特组成系统位编码包,根据校验位冗余比特形成校验位编码包(形成方法参见实施例一中步骤13),对系统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系统位符号,对校验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校验位符号;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发射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发射模块为发射空间变换模块,所述发射空间变换模块对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进行空间复用处理,以便在多天线的不同层上同时发射;所述发射天线发射由数据符号组成的符号。
所述增量冗余编码模块进一步包括:比特重排单元、速率匹配单元、第一调制器和第二调制器。所述比特重排单元对信道编码包进行重排,以方便将信道编码包分为系统位比特、传输校验位比特和校验位冗余比特;所述速率匹配单元根据速率匹配要求将所述比特重排单元重排的信道编码包分为系统位比特、传输校验位比特和校验位冗余比特,并将系统位比特和传输校验位比特组成系统位编码包,根据校验位冗余比特形成校验位编码包(形成方法参见实施例一中步骤13);所述第一调制器对系统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系统位符号;所述第二调制器对校验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校验位符号。在增量冗余编码模块中,也可以没有比特重排单元,速率匹配单元直接将信道编码包分为系统位比特、校验位比特和校验位冗余比特。
所述接收端进一步包括:接收天线、联合译码器、增量冗余译码模块和信道译码器。所述接收天线接收发射天线发射的信号;所述联合译码器对所述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译码,以获得系统位符号和校检位符号;所述增量冗余译码模块对接收的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分别进行解调,以得到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然后将得到的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进行合并,所述系统位编码包包括系统位比特和传输校验位比特,所述校验位编码包包括根据发送端的速率匹配要求确定的校验位冗余比特、及系统位比特;所述信道译码器对增量冗余译码模块合并的编码包进行信道译码,以形成用户数据。
所述增量冗余译码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一解调器、第二解调器和合并单元。所述第一解调器对接收的系统位符号进行解调,以得到系统位编码包,所述第二解调器对接收的校验位符号进行解调,以得到校验位编码包;所述合并单元将得到的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按照发射端的比特打孔顺序的逆过程进行合并。
下面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根据上面的实施例,在中间信噪比范围之内,且码率较高的情况下,对于IR编码方式,由于IR编码方式通过校验位冗余比特的传输,在接收端能够还原大量校验比特,从而能提高接收的可靠性,其频谱效率也较高。对于STBC方式,尽管STBC具有分集增益,但是由于校验位比特的大幅减少,所以减小了接收的可靠性,使其频谱效率低于增量冗余编码方式。对于SM编码方式,由于多天线上的每层发送数据没有分集增益,接收可靠性较低,从而导致其频谱效率要远远低于IR编码方式。下面通过仿真数据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表3中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仿真参数,对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仿真试验,可以得出基于增量冗余编码方式与STBC编码方式、SM编码方式的频谱效率比较试验结果。
表3 仿真参数
  参数   取值/定义   备注
  频点   2.6GHz
  系统带宽   20MHz
Figure GSB00000462400000131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2T2R表示两根发射天线和两根接收天线,在QPSK调制方式、16QAM调制方式、64QAM调制方式下,对IR(Incremental Redundancy,增量冗余)编码方式、STBC方式、SM的频谱效率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如下:
相同调制方式下,在中间信噪比范围之内,且码率较高的情况下。对于IR编码方式,其频谱效率也较STBC编码方式、SM编码方式要高。
综上所述:在信道独立的条件下,使用IR编码方式,对于信噪比处于中间范围且在高码率的时候,可以获取较高的频谱效率。
应该注意到,上面以MIMO系统为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还适合其它通信系统(如,单发射单接收系统)。在其它通信系统中,发射端需要发射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而不必同时发射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同样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就可使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经信道编码的信道编码包进行速率匹配,使匹配后的信道编码包包括系统位比特、传输校验位比特和校验位冗余比特;
将所述系统位比特和所述传输校验位比特组成系统位编码包,并对所述系统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系统位符号;
根据所述校验位冗余比特形成校验位编码包,并对所述校验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校验位符号,其中,所述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与校验位编码包的长度相等;
发射所述系统位符号和所述校验位符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校验位冗余比特形成校验位编码包具体包括:
当校验位冗余比特数大于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时,丢弃超出系统位编码包长度的部分校验位比特,将剩余的校验位冗余比特设置在校验位编码包中;
当校验位冗余比特数小于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时,将校验位冗余比特设置在校验位编码包中,并在校验位编码包中剩余的部分设置系统位比特。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其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所述系统位符号和所述校验位符号具体包括,对所述系统位符号和所述校验位符号进行空间复用处理,并在多天线的不同层上发射。
4.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并对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进行解调,以获得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
将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进行合并,其中,所述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与校验位编码包的长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系统数据接收包和校验位接收包进行合并具体包括:
当校验位冗余比特数大于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时,将校验位编码包和系统位编码包按照发射端的比特打孔顺序的逆过程进行合并;
当校验位冗余比特数小于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时,将校验位编码包和系统位编码包进行软比特合并,并将校验位编码包和系统位编码包按照发射端的比特打孔顺序的逆过程进行合并。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经信道编码的信道编码包进行速率匹配,使匹配后的信道编码包包括系统位比特、传输校验位比特和校验位冗余比特;
将系统位比特和传输校验位比特组成系统位编码包,并对所述系统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系统位符号;
根据所述校验位冗余比特形成校验位编码包,并对所述校验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校验位符号,其中,所述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与校验位编码包的长度相等;
发射所述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
接收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并对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进行解调,以获得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
将接收的系统位编码包和接收的校验位编码包进行合并。
7.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
所述发射端,用于将信道编码包分为系统位比特、传输校验位比特和校验位冗余比特,并将系统位比特和传输校验位比特组成系统位编码包,根据所述校验位冗余比特形成校验位编码包,对系统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系统位符号,对校验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校验位符号;发射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其中,所述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与校验位编码包的长度相等;
所述接收端,用于获得系统位符号和校检位符号;并对接收的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分别进行解调,以得到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然后将得到的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进行合并。
8.一种发射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增量冗余编码模块,用于将信道编码包分为系统位比特、传输校验位比特和校验位冗余比特,并将系统位比特和传输校验位比特组成系统位编码包,根据所述校验位冗余比特形成校验位编码包,对系统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系统位符号,对校验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校验位符号,其中,所述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与校验位编码包的长度相等;
发射模块,用于发射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量冗余编码模块包括:
速率匹配单元,用于将信道编码包分为系统位比特、传输校验位比特和校验位冗余比特,并将系统位比特和传输校验位比特组成系统位编码包,根据所述校验位冗余比特形成校验位编码包;
第一调制器,用于对系统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系统位符号;
第二调制器,用于对校验位编码包进行调制形成校验位符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模块为发射空间变换器,用于对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进行空间复用处理,以便在多天线的不同层上同时发射所述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
11.一种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联合译码器,用于获得系统位符号和校检位符号;
增量冗余译码模块,用于对接收的系统位符号和校验位符号分别进行解调,以得到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然后将得到的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进行合并,其中,所述系统位编码包的长度与校验位编码包的长度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量冗余译码模块包括:
第一解调器,用于对接收的系统位符号进行解调,以得到系统位编码包;
第二解调器,用于对接收的校验位符号进行解调,以得到校验位编码包;
合并单元,用于将得到的系统位编码包和校验位编码包进行合并。
CN2007101058071A 2007-05-30 2007-05-30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13163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58071A CN101316378B (zh) 2007-05-30 2007-05-30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58071A CN101316378B (zh) 2007-05-30 2007-05-30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6378A CN101316378A (zh) 2008-12-03
CN101316378B true CN101316378B (zh) 2011-07-06

Family

ID=40107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58071A Active CN101316378B (zh) 2007-05-30 2007-05-30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163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3405B (zh) 2011-12-26 2018-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
CN104243105B (zh) * 2013-06-17 2017-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单射频多进多出mimo传输可靠性方法及装置
CN107294569B (zh) * 2016-03-30 2022-03-15 景略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多天线传输、单天线发射、及全方位无线接收系统和方法
CN107294581A (zh) * 2016-03-30 2017-10-24 景略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多天线发射、单天线接收、多天线传输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6378A (zh) 2008-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7335B (zh) 多用户下行链路中的空时分组预编码方法
CN101836369A (zh) 使用基于mimo的网络编码的通信系统
CN101636938A (zh) 提高多个码块传输的性能和实现其快速解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17262A (zh) Mimo通信系统中的递增冗余传输
CN1983914A (zh) 一种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及系统
CN101626284B (zh) 一种用于mimo系统的旋转调制信号的方法
CN106464626A (zh) 一种基带单元bbu与远端射频单元rru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158328A (zh) Mimo无线数据传输系统
CN103973627A (zh) 一种全速率分布式多天线双向无线协作中继传输方法
CN104539336A (zh) 一种利用发送分集的空间调制方法及装置
CN101150379B (zh) 一种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低复杂度译码方法
CN101316378B (zh)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1789814B (zh) 采用空时编码结合预编码对待发射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83945B (zh) 一种在多用户信道中实现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3036647A (zh) 基于mfsk调制方式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1729211A (zh) 空时编码方法、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和解码方法及装置
CN104753846A (zh) 一种检测单载波调制和正交频分复用调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55564A (zh) 一种用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空间复用方法
CN101378283A (zh) 基于空频编码的mimo-ofdm系统的分集方法
CN101170335A (zh) 一种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空时编解码方法及装置
CN101079685B (zh) 一种用于多天线通讯系统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CN101610608B (zh) 一种分集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Watanabe et al. Performance of polar codes with MIMO-OFDM under frequency selective fading channel
CN103716278A (zh) 中继通信系统中的分层传输
CN101494513A (zh) 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