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0877B - 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0877B
CN101310877B CN2008100994952A CN200810099495A CN101310877B CN 101310877 B CN101310877 B CN 101310877B CN 2008100994952 A CN2008100994952 A CN 2008100994952A CN 200810099495 A CN200810099495 A CN 200810099495A CN 101310877 B CN101310877 B CN 1013108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lave end
driving side
magnet assembly
magnetize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94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0877A (zh
Inventor
小松活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NES IND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NNES IN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NES IND Ltd filed Critical RENNES IND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10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0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0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08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08B1/3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by movement of cleaning members over a surface
    • B08B1/32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by movement of cleaning members over a surface using rotary cleaning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08B1/20Cleaning of moving articles, e.g. of moving webs or of objects on a convey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1/00Cleaning flexible or delicate articles by 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7/00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08B7/0028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by adhesive surfac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除尘装置,该除尘装置能够抑制尘埃的发生,同时,即使发生预料之外的负载被附加于粘着滚筒等的状况也能够防止部件的损伤或异常磨耗等;除去附着于平板状部件表面上的尘埃的除尘装置,设有粘着滚筒(4、5),旋转驱动粘着滚筒(4、5)的驱动电动机(29),以及将驱动电动机(29)的动力向粘着滚筒(4、5)传输的传输机构(30);传输机构(30),由连结于驱动电动机(29)的驱动侧磁部件(37)、和通过规定的间隙与驱动侧磁部件(37)相对的从动侧磁部件(38、39)构成;驱动侧磁部件(37)设有形成为圆环状的驱动侧磁化部,从动侧磁部件(38、39)设有形成为圆环状的从动侧磁化部;驱动侧磁部件(37)和从动侧磁部件(38、39)配置为,驱动侧磁化部和从动侧磁化部在相对方向上重叠。

Description

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除去附着于平板状部件表面上的尘埃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已知的有,将附着于安装有电子部件的印刷电路板或液晶面板等各种电路板、或者成为电路板原材料的薄板状部件等的平板状部件表面上的尘埃除去的除尘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除尘装置,设有与平板状部件的上表面相接触而吸附附着于上表面的尘埃的粘着滚筒、与平板状部件的下表面相接触而吸附附着于下表面的尘埃的粘着滚筒、以及旋转驱动两个粘着滚筒的电动机,且一边搬送平板状部件一边进行尘埃的除去。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除尘装置中,驱动电动机的动力通过多个齿轮组合而构成的齿轮集合体被传输至粘着滚筒。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4-17008号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除尘装置中,驱动电动机的动力通过多个齿轮组合而构成的齿轮集合体被传输至粘着滚筒。因此,存在由齿轮的啮合部分产生尘埃的危险。另外,在进行尘埃的除去时,若预料之外的负载被附加于粘着滚筒等而成为粘着滚筒被制动的状态的话,存在齿轮集合体等上被传输来自电动机的过载、从而发生构成齿轮集合体的齿轮等部件损伤或异常磨耗等的不良情况的危险。因此,存在发生装置长时间停止、或部件的交换频率变高的问题的危险。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尘埃的发生,同时, 即使发生预料之外的负载被附加于粘着滚筒等的状况,也能够防止部件的损伤或异常磨耗等的除尘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除尘装置,在搬送平板状部件的同时将附着于平板状部件表面上的尘埃除去,其设有:具有与平板状部件的一方的表面相接触而吸附尘埃的第一粘着滚筒和与平板状部件的另一方的表面相接触而吸附尘埃的第二粘着滚筒的粘着滚筒,旋转驱动第一粘着滚筒和第二粘着滚筒的驱动电动机,以及将驱动电动机的动力向第一粘着滚筒和第二粘着滚筒传输的传输机构;传输机构由驱动侧磁部件和具有第一从动侧磁部件及第二从动侧磁部件的从动侧磁部件构成,其中,驱动侧磁部件形成为略圆板状、且与驱动电动机连结,第一从动侧磁部件形成为相对于驱动侧磁部件直径小的略圆板状、且沿着驱动侧磁部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与驱动侧磁部件隔开规定间隔而相对配置、同时与第一粘着滚筒连结,第二从动侧磁部件形成为相对于驱动侧磁部件直径小的略圆板状、且沿着驱动侧磁部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与驱动侧磁部件隔开规定间隔而相对配置、同时与第二粘着滚筒连结;驱动侧磁部件设有驱动侧磁化部,该驱动侧磁化部以驱动侧磁部件的旋转中心作为中心而形成为圆板状或圆环状,同时,形成为渐伸曲线状的S极和N极沿着圆周方向交替地磁化;第一从动侧磁部件设有第一从动侧磁化部,该第一从动侧磁化部以第一从动侧磁部件的旋转中心作为中心而形成为相对于驱动侧磁化部直径小的圆板状或圆环状,同时,形成为流线形状的S极和N极沿着圆周方向交替地磁化;第二从动侧磁部件设有第二从动侧磁化部,该第二从动侧磁化部以第二从动侧磁部件的旋转中心作为中心而形成为相对于驱动侧磁化部直径小的圆板状或圆环状,同时,形成为渐伸曲线状的S极和N极沿着圆周方向交替地磁化;第一从动侧磁部件配置为,从驱动侧磁部件和第一从动侧磁部件的沿着中心轴线方向的相对方向观察时,该第一从动侧磁部件的旋转中心位于驱动侧磁化部的径向外侧,且在第一从动侧磁化部的外周接近于驱动侧磁化部的内周的方向上,第一从动侧磁化部与驱动侧磁化部重叠;第二从动侧磁部件配置 为,从驱动侧磁部件和第二从动侧磁部件的沿着中心轴线方向的相对方向观察时,该第二从动侧磁部件的旋转中心位于驱动侧磁化部的径向内侧,且以第二从动侧磁化部的外周与驱动侧磁化部的外周内接、或第二从动侧磁化部相对于该内接位置位于驱动侧磁化部的径向内侧的状态,第二从动侧磁化部与驱动侧磁化部重叠。 
通过上述构成,在本发明的传输机构中不存在可能成为尘埃发生原因的齿轮的啮合部分等。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抑制尘埃的发生。 
另外,若发生预料之外的负载被附加于粘着滚筒等的状况的话,在驱动侧磁部件和从动侧磁部件之间产生滑动。因此,能够防止构成除尘装置的部件的损伤或异常磨耗等。另外,即使发生预料之外的负载被附加于粘着滚筒等的状况,也能够防止搬送中的平板状部件的损伤。 
进而,与使形成为圆筒状的驱动侧磁部件和从动侧磁部件在径向上相对而使用的情况相比,能够从驱动电动机向粘着滚筒传输充分的驱动力。 
在本发明中,通过上述构成,能够使第一从动侧磁部件和第二从动侧磁部件向不同的方向旋转。因此,在进行平板状部件的表面的除尘时,能够通过一个驱动侧磁部件,使与平板状部件一方的表面相接触的第一粘着滚筒和与平板状部件另一方的表面相接触的第二粘着滚筒适当地进行旋转。 
在本发明中,除尘装置以下述构成为佳。即,设有两个第一粘着滚筒和两个第二粘着滚筒,同时,设有分别与第一粘着滚筒连结的两个第一从动侧磁部件和分别与第二粘着滚筒连结的两个第二从动侧磁部件;两个第一从动侧磁部件和两个第二从动侧磁部件,与一个驱动侧磁部件相对。这样构成的话,能够通过一个驱动电动机驱动四个粘着滚筒,因此能够使除尘装置的构成简单化。 
在本发明中,以从动侧磁部件固定于粘着滚筒的旋转轴,同时,除尘装置设有将粘着滚筒向与粘着滚筒的旋转轴的轴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引导的直线轴衬(linear bush)为佳。这样构成的话,在从动侧磁部件和驱 动侧磁部件之间产生磁吸引力的状况下除去附着于平板状部件表面上的尘埃时、或进行粘着滚筒的维护等时,即使在使粘着滚筒向与粘着滚筒的旋转轴轴向垂直相交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粘着滚筒的移动阻力而使粘着滚筒顺利地移动。 
在本发明中,以除尘装置设有用于调整驱动侧磁部件和第一从动侧磁部件之间间隔以及驱动侧磁部件和第二从动侧磁部件之间间隔的间隔调整机构为佳。这样构成的话,能够根据需要而调整可由驱动侧磁部件向从动侧磁部件传输的动力(转矩)。 
在本发明中,以除尘装置设有固定架、可动架以及缓冲机构为佳,其中,固定架上安装有驱动电动机和驱动侧磁部件,可动架上安装有粘着滚筒和从动侧磁部件的同时可相对于固定架进退(出入),缓冲机构配置于固定架和可动架之间。这样构成的话,例如,能够吸收并衰减在将为了进行粘着滚筒的维护而从固定架取出的可动架再次塞入固定架内时所增加的、驱动侧磁部件和从动侧磁部件之间的磁吸引力、以及可动架侧产生的动能。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除尘装置,能够抑制尘埃的发生,同时,即使发生预料之外的负载被附加于粘着滚筒等的状况,也能够防止部件的损伤或异常磨耗等。 
图1是用于从正面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除尘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的E-E剖面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3是用于从上面说明图2所示旋转驱动传输机构部的构成的图。 
图4是用于从图2的F-F方向说明旋转驱动传输机构部的一部分构成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驱动侧磁板和从动侧磁板的配置关系的 图,(A)表示从前后方向观察时的配置关系,(B)表示从(A)的G-G方向观察时的配置关系。 
图6是将图4所示的轴承座及直线轴衬抽出而表示的图。 
符号说明
1     除尘装置 
2     平板状部件 
4     第一粘着滚筒(粘着滚筒) 
5     第二粘着滚筒(粘着滚筒) 
11    旋转轴 
24    可动架 
29    驱动电动机 
30    传输机构 
31    间隔调整机构 
32    固定架 
33    缓冲机构 
37    驱动侧磁板(驱动侧磁部件) 
37a   驱动侧磁化部 
38    第一从动侧磁板(第一从动侧磁部件、从动侧磁部件) 
38a   第一从动侧磁化部(从动侧磁化部) 
39    第二从动侧磁板(第二从动侧磁部件、从动侧磁部件) 
39a   第二从动侧磁化部(从动侧磁化部) 
42    直线轴衬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除尘装置的概略构成) 
图1是用于从正面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除尘装置1的概略构 成的图。图2是用于说明图1的E-E剖面的概略构成的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的左侧作为“左”、图1的右侧作为“右”、图1的上侧作为“上”、图1的下侧作为“下”、图1的纸面前侧作为“前”、图1的纸面内侧作为“后(后面)”。 
本实施方式的除尘装置1是,用于将附着于安装有电子部件的印刷电路板或液晶面板等各种电路板、或者成为电路板原材料的薄板状部件等的平板状部件2表面上的尘埃除去的装置。具体地说,除尘装置1是用于在将平板状部件2从右向左搬送的同时,将附着于平板状部件2表面上的尘埃除去的装置。 
如图1、图2所示,该除尘装置1设有:与平板状部件2的上表面相接触而吸附尘埃的四个第一粘着滚筒4,与平板状部件2的下表面相接触而吸附尘埃的四个第二粘着滚筒5,卷绕有胶粘带、同时与两个第一粘着滚筒4相接触而除去附着于第一粘着滚筒4的尘埃的两个第一胶粘带滚筒6,卷绕有胶粘带、同时与两个第二粘着滚筒5相接触而除去附着于第二粘着滚筒5的尘埃的两个第二胶粘带滚筒7,搬送平板状部件2的多个搬送滚轮8,以及用于旋转驱动第一粘着滚筒4和第二粘着滚筒5等的旋转驱动传输机构部9。在本实施方式的除尘装置1中,除去平板状部件2的上下两表面的尘埃。另外,以下在将第一粘着滚筒4和第二粘着滚筒5统称而进行表示时,记载为粘着滚筒4、5。 
另外,除尘装置1设有:外周面上固定有第一粘着滚筒4的旋转轴11,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11的端部侧的轴承座12(参照图2),外周面上固定有第二粘着滚筒5的旋转轴13,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13的端部侧的轴承座14(参照图2),外周面上固定有第一胶粘带滚筒6的旋转轴15,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15的端部的轴承座16,外周面上固定有第二胶粘带滚筒7的旋转轴17,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17的端部的轴承座18,外周面上固定有搬送滚轮8的旋转轴19,使第一胶粘带滚筒6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气缸21,使第二胶粘带滚筒7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气缸22,配置于前后方向的两面侧的主体架23,以及可相对于主体架23进 退的可动架24。 
粘着滚筒4、5,通过表面上具有粘附力的硅酮橡胶等的橡胶部件而形成。第一粘着滚筒4和第二粘着滚筒5,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而被配置,且构成为平板状部件2通过第一粘着滚筒4和第二粘着滚筒5之间。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第一粘着滚筒4配置为以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在左右方向上相邻。同样地,四个第二粘着滚筒5配置为以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在左右方向上相邻。 
如图2所示,支撑第一粘着滚筒4的旋转轴11的轴承座12和支撑第二粘着滚筒5的旋转轴13的轴承座14,配置于前后方向的两面侧。轴承座14固定于可动架24。如图2所示,轴承座12通过压缩螺旋弹簧25连结于轴承座14。另外,轴承座12被下述的直线导轨36引导而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关于轴承座12的详细构成在下文进行叙述。 
在第一胶粘带滚筒6和第二胶粘带滚筒7上,使粘合面朝向表面侧而卷绕有胶粘带。第一胶粘带滚筒6、第二胶粘带滚筒7构成为,分别与第一粘着滚筒4、第二粘着滚筒5相接触而除去附着于第一粘着滚筒4、第二粘着滚筒5的尘埃,若第一胶粘带滚筒6、第二胶粘带滚筒7的粘附力降低的话,胶粘带被依次剥落。 
第一胶粘带滚筒6相对于第一粘着滚筒4配置于上侧,第二胶粘带滚筒7相对于第二粘着滚筒5配置于下侧。另外,在左右方向上,第一胶粘带滚筒6配置为,相对于除尘装置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配置于右侧或左侧的两个第一粘着滚筒4的轴中心间的大致中心位置和第一胶粘带滚筒6的轴中心一致;第二胶粘带滚筒7配置为,相对于除尘装置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配置于右侧或左侧的两个第二粘着滚筒5的轴中心间的大致中心位置和第二胶粘带滚筒7的轴中心一致。 
轴承座16、18配置于前后方向的两面侧。另外,气缸21、22也配置于前后方向的两面侧。在轴承座16上安装有气缸21的杆,在轴承座18上安装有气缸22的杆。 
在除去附着于平板状部件2表面上的尘埃时,压缩空气被供给至气 缸21的气缸盖(head)侧,气缸21的杆向下方突出,第一胶粘带滚筒6与轴承座16一同下降。之后不久,如图1的实线所示,第一胶粘带滚筒6与第一粘着滚筒4相接触,第一粘着滚筒4与第一胶粘带滚筒6一同下降至与第二粘着滚筒5相接触。 
另外,此时,压缩空气被供给至气缸22的气缸盖侧,气缸22的杆向上方突出。于是,如图1的实线所示,第二胶粘带滚筒7与轴承座18一同上升至与第二粘着滚筒5相接触。 
这样,在第一胶粘带滚筒6与第一粘着滚筒4相接触,同时,第一粘着滚筒4与第二粘着滚筒5相接触,并且,第二胶粘带滚筒7与第二粘着滚筒5相接触的状态下,附着于平板状部件2的表面上的尘埃被除去。具体地说,通过利用旋转驱动传输机构部9驱动粘着滚筒4、5,同时,利用省略图示的驱动电动机驱动搬送滚轮8,并使平板状部件2通过第一粘着滚筒4和第二粘着滚筒5之间,从而附着于平板状部件2的表面上的尘埃被除去。此时,第一粘着滚筒4和第一胶粘带滚筒6,根据平板状部件2的厚度而向上方移动。 
另外,此时,气缸21、22的气缸盖侧被供给有压缩空气。因此,第一胶粘带滚筒6以规定的力与第一粘着滚筒4相接触,第二胶粘带滚筒7以规定的力与第二粘着滚筒5相接触。因此,伴随着通过旋转驱动传输机构部9而旋转的第一粘着滚筒4、第二粘着滚筒5的旋转,第一胶粘带滚筒6、第二胶粘带滚筒7也进行旋转。第一胶粘带滚筒6、第二胶粘带滚筒7旋转的话,附着于第一粘着滚筒4、第二粘着滚筒5的尘埃通过第一胶粘带滚筒6、第二胶粘带滚筒7而被除去。 
另一方面,附着于平板状部件2表面上的尘埃的除去结束的话,压缩空气被供给至气缸21的杆侧,气缸21的杆缩回。杆缩回的话,第一胶粘带滚筒6与轴承座16一同上升(参照图1的两点点划线)。第一胶粘带滚筒6上升的话,第一粘着滚筒4通过压缩螺旋弹簧25的作用力而上升。另外,压缩空气被供给至气缸22的杆侧,气缸22的杆缩回。杆缩回的话,第二胶粘带滚筒7与轴承座18一同下降(参照图1的两 点点划线)。 
搬送滚轮8如与平板状部件2的下表面相接触那样地配置于除尘装置1的右端侧和左端侧。该搬送滚轮8被连结于省略图示的驱动电动机,并通过该驱动电动机而被旋转驱动。另外,搬送滚轮8的旋转轴19,通过被安装于下述固定架32上的轴承26而被可旋转地支撑,其中,固定架32固定在主体架23(参照图3)。 
旋转驱动传输机构部9,配置于除尘装置1的后面侧。以下,对该旋转驱动传输机构部9的构成及旋转驱动传输机构部9的外部构成详细地进行说明。 
(旋转驱动传输机构部及其外部构成) 
图3是用于从上面说明图2所示旋转驱动传输机构部9的构成的图。图4是用于从图2的F-F方向说明旋转驱动传输机构部9的一部分构成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驱动侧磁板37和从动侧磁板38、39的配置关系的图,(A)表示从前后方向观察时的配置关系,(B)表示从(A)的G-G方向观察时的配置关系。图6是将图4所示的轴承座12和直线轴衬42抽出而表示的图。另外,在图3中,省略了从右数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一粘着滚筒4等的图示,在图4中省略第二粘着滚筒5等的图示。 
如图3、图4所示,旋转驱动传输机构部9设有:旋转驱动粘着滚筒4、5的两个驱动电动机29,将驱动电动机29的动力向粘着滚筒4、5传输的两个传输机构30,用于调整构成传输机构30的下述驱动侧磁板37和从动侧磁板38、39之间间隔的两个间隔调整机构31,以及配置于被固定在主体架23的固定架32和可动架24之间的两个缓冲机构33。另外,除尘装置1,作为旋转驱动传输机构部9的外部构成,设有用于将第一粘着滚筒4向与旋转轴11的轴向垂直相交的上下方向引导的直线导轨36。 
如图4所示,在可动架24上形成有略U形状的配置槽24a,其中,配置槽24a中配置有轴承座12、14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 于第一粘着滚筒4、第二粘着滚筒5的左右方向的配置间隔而形成有四条配置槽24a。另外,形成有配置槽24a的部分的两侧,成为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24b。 
两个驱动电动机29,以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固定于固定架32。具体地说,两个驱动电动机29,使输出轴29a朝向前方突出而固定于固定架32。 
传输机构30,由作为与驱动电动机29连结的驱动侧磁部件的驱动侧磁板37、作为与第一粘着滚筒4连结的第一从动侧磁部件的第一从动侧磁板38、以及作为与第二粘着滚筒5连结的第二从动侧磁部件的第二从动侧磁板39构成。在该传输机构30中,通过第一从动侧磁板38或第二从动侧磁板39和驱动侧磁板37之间产生的磁力(磁吸引力),驱动侧磁板37侧的动力传输于第一从动侧磁板38侧和第二从动侧磁板39侧。另外,以下在将第一从动侧磁板38和第二从动侧磁板39统称而进行表示时,记载为从动侧磁板38、39。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侧磁板37固定于驱动电动机29的输出轴29a的前端。另外,第一从动侧磁板38分别固定于第一粘着滚筒4的旋转轴11的后端,第二从动侧磁板39分别固定于第二粘着滚筒5的旋转轴13的后端。即,传输机构30由一枚驱动侧磁板37和两枚第一从动侧磁板38和两枚第二从动侧磁板39构成。 
驱动侧磁板37形成为具有用于固定于输出轴29a的凸缘部的略圆板状。该驱动侧磁板37设有形成有磁极的驱动侧磁化部37a。 
如图5(A)所示,驱动侧磁化部37a形成为以驱动侧磁板37的旋转中心作为中心的圆环状。具体地说,驱动侧磁化部37a形成为,从驱动侧磁板37的径向的端部侧朝向中心而配置于规定的范围。另外,驱动侧磁化部37a配置于驱动侧磁板37的前面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驱动侧磁化部37a上,例如形成为渐伸(involute)曲线状的S极和N极沿着圆周方向而交替地磁化。另外,驱动侧磁化部37a可以直接在由磁性部件构成的驱动侧磁板37的表面上通过磁化而形成,也可以将被 磁化的板状部件固定于驱动侧磁板37的前面而作为驱动侧磁化部37a。 
第一从动侧磁板38形成为具有用于固定于旋转轴11的凸缘部的略圆板状。另外,第一从动侧磁板38形成为相对于驱动侧磁板37直径小的略圆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一从动侧磁板38的直径成为驱动侧磁板37的直径的约40%~50%左右。另外,第一从动侧磁板38设有形成有磁极的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 
如图5(A)所示,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形成为以第一从动侧磁板38的旋转中心作为中心的同时相对于驱动侧磁化部37a直径小的圆环状。具体地说,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形成为,配置于第一从动侧磁板38的后面的、除去固定旋转轴11的固定孔38b之外部分的大致整个区域。另外,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可以直接在由磁性部件构成的第一从动侧磁板38的表面上通过磁化而形成,也可以将被磁化的板状部件固定于第一从动侧磁板38的后面而作为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下文所述,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被磁化为,伴随着驱动侧磁板37的旋转向与驱动侧磁板37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第一从动侧磁板38能够圆滑地进行旋转。具体地说,在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上,例如形成为流线形状的S极和N极沿着圆周方向交替地磁化。 
第二从动侧磁板39形成为与第一从动侧磁板38大致相同。即,第二从动侧磁板39形成为具有用于固定于旋转轴13的凸缘部的略圆板状,同时,形成为相对于驱动侧磁板37直径小的略圆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二从动侧磁板39的直径与第一从动侧磁板38的直径相同。另外,第二从动侧磁板39设有形成有磁极的第二从动侧磁化部39a。另外,以下在将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和第二从动侧磁化部39a统称而表示时,记载为从动侧磁化部38a、39a。 
第二从动侧磁化部39a,与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相同地,形成为以第二从动侧磁板39的旋转中心作为中心的同时相对于驱动侧磁化部37a直径小的圆环状。具体地说,第二从动侧磁化部39a形成为,配置 于第二从动侧磁板39的后面的、除去固定旋转轴13的固定孔39b之外部分的大致整个区域。另外,第二从动侧磁化部39a可以直接在由磁性部件构成的第二从动侧磁板39的表面上通过磁化而形成,也可以将被磁化的板状部件固定于第二从动侧磁板39的后面而作为第二从动侧磁化部39a。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下文所述,第二从动侧磁化部39a被磁化为,伴随着驱动侧磁板37的旋转向与驱动侧磁板37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的第二从动侧磁板39能够圆滑地进行旋转。具体地说,在第二从动侧磁化部39a上,例如形成为渐伸曲线状的S极和N极沿着圆周方向交替地磁化。另外,在第二从动侧磁化部39a上形成有磁极、以使第一从动侧磁板38和第二从动侧磁板39以相同的转速进行旋转。 
第一从动侧磁板38及第二从动侧磁板39与驱动侧磁板37配置为,通过规定的间隙(即,隔开规定间隔)而相互相对。具体地说,第一从动侧磁板38和驱动侧磁板37被配置为,从第一从动侧磁板38和驱动侧磁板37的相对方向(即,前后方向)观察时,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的一部分和驱动侧磁化部37a的一部分重叠;第二从动侧磁板39和驱动侧磁板37被配置为,从前后方向观察时,第二从动侧磁化部39a的一部分和驱动侧磁化部37a的一部分重叠。 
进一步具体地说,从前后方向观察时,第一从动侧磁板38的旋转中心被配置于驱动侧磁化部37a的径向外方,第一从动侧磁板38配置为,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从驱动侧磁化部37a的径向外侧重叠于驱动侧磁化部37a。即,第一从动侧磁板38配置为,在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的外周接近于驱动侧磁化部37a的内周的方向上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和驱动侧磁化部37a重叠。因此,第一从动侧磁板38向与驱动侧磁板37相反的方向旋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粘着滚筒4与第二粘着滚筒5相接触的状态下(以图5(A)的实线所示的状态),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的外周和驱动侧磁化部37a的内周大致重叠。 
另外,从前后方向观察时,第二从动侧磁板39的旋转中心被配置 于驱动侧磁化部37a的径向内方,第二从动侧磁板39配置为,第二从动侧磁化部39a从驱动侧磁化部37a的径向内侧重叠于驱动侧磁化部37a。即,第二从动侧磁板39配置为,在第二从动侧磁化部39a的外周接近于驱动侧磁化部37a的外周的方向上第二从动侧磁化部39a和驱动侧磁化部37a重叠。因此,第二从动侧磁板39向与驱动侧磁板37相同的方向旋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粘着滚筒4与第二粘着滚筒5相接触的状态下,第二从动侧磁化部39a的外周和驱动侧磁化部37a的外周大致重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5所示,两枚第一从动侧磁板38及两枚第二从动侧磁板39与一枚驱动侧磁板37相互相对而被配置。具体地说,分别与两个第一粘着滚筒4、第二粘着滚筒5连结的两枚第一从动侧磁板38及两枚第二从动侧磁板39,与连结于被配置在右侧的驱动电动机29的一枚驱动侧磁板37相互相对而被配置,其中,两个第一粘着滚筒4、第二粘着滚筒5相对于除尘装置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配置于右侧;分别与两个第一粘着滚筒4、第二粘着滚筒5连结的两枚第一从动侧磁板38及两枚第二从动侧磁板39,与连结于被配置在左侧的驱动电动机29的一枚驱动侧磁板37相互相对而被配置,其中,两个第一粘着滚筒4、第二粘着滚筒5相对于除尘装置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配置于左侧。 
进一步具体地说,两枚第一从动侧磁板38配置为,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在配置于驱动侧磁板37的斜上方侧的状态下,第一从动侧磁板38的一部分与一枚驱动侧磁板37相对。另外,两枚第二从动侧磁板39配置为,从前后方向观察时,第二从动侧磁板39的上下方向的中心位置和驱动侧磁板37的上下方向的中心位置大致一致、且第二从动侧磁板39的全部与一枚驱动侧磁板37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配置为,从前后方向观察时,两枚第二从动侧磁板39内接于一枚驱动侧磁板37。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从动侧磁板38和驱动侧磁板37相对而配置为,即使在除去平板状部件2表面上的尘埃时第一 粘着滚筒4根据平板状部件2的厚度而向上方移动的状态、或者使第一粘着滚筒4暂时向上方退避的状态(以图5(A)的两点点划线表示的状态)下,在从前后方向观察时,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的一部分和驱动侧磁化部37a的一部分也重叠。具体地说,第一从动侧磁板38和驱动侧磁板37相对而配置为,在第一粘着滚筒4根据平板状部件2的厚度向上方移动的状态、或者使第一粘着滚筒4暂时向上方退避的状态下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和驱动侧磁化部37a之间产生的磁力,相对于在第一粘着滚筒4与第二粘着滚筒5相接触的状态下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和驱动侧磁化部37a之间产生的磁力不会降低很多。 
直线导轨36设有配置于第一粘着滚筒4的左右方向两侧的直线旋转轴41、和与直线旋转轴41结合而将第一粘着滚筒4向上下方向引导的直线轴衬42。另外,在图3中,省略了一部分的直线旋转轴41和直线轴衬42的图示。 
直线旋转轴41,例如是形成为圆柱状的金属制的旋转轴,并以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而固定于可动架24的突出部24b。在本实施方式中,五条直线旋转轴41被固定于可动架24。 
直线轴衬42,例如是形成为圆筒状的金属部件,是内周侧设有滚珠的、所谓的直线滚珠轴承(linear ball bearing)。在该直线轴衬42的内周侧插通有直线旋转轴41。另外,直线轴衬42也可以为,利用具有润滑性的金属部件或树脂部件而形成为圆筒状的滑动轴承。 
在此,如图6所示,在轴承座12上形成有用于固定直线轴衬42的固定部12a。该固定部12a形成为从左右方向的两面分别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另外,形成于一方的面上的固定部12a形成于下端侧,形成于另一方的面上的固定部12a形成于上端侧。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固定部12a被形成为,两个直线轴衬42在上下方向上被配置并结合于两个第一粘着滚筒4之间的一条直线旋转轴41上。因此,在两个第一粘着滚筒4之间,与一条直线旋转轴41结合的两个直线轴衬42被配置于上下方向。另外,与一条直线旋转轴41结合的一个直线轴衬42被配置 于右端侧或左端侧。 
如上所述,在除去平板状部件2表面上的尘埃时,第一粘着滚筒4根据平板状部件2的厚度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另外,伴随着第一胶粘带滚筒6的升降,第一粘着滚筒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第一粘着滚筒4进行上下移动时,直线导轨36将第一粘着滚筒4和轴承座12向上下方向引导。 
两个间隔调整机构31,分别配置于旋转驱动传输机构部9的左端侧或右端侧。另外,两个间隔调整机构31配置于旋转驱动传输机构部9的后端侧。如图3所示,该间隔调整机构31设有固定于固定架32的后面侧的固定螺母43、与固定螺母43螺合的调整螺栓44、以及发挥调整螺栓44的制动功能的制动螺母45。 
如图3所示,调整螺栓44朝向前方而旋入于固定螺母43。另外,调整螺栓44的前端与可动架24的后端部相接触。因此,通过将调整螺栓44相对于固定螺母43的旋入量进行调整,能够调整前后方向上的可动架24和固定架32之间的相对距离。 
在此,第一粘着滚筒4的旋转轴11被支撑于轴承座12,在轴承座12上固定有与被固定于可动架24的直线旋转轴41结合的直线轴衬42。另外,第二粘着滚筒5的旋转轴13被支撑于轴承座14,轴承座14被固定于可动架24。因此,通过间隔调整机构31,能够调整被固定于固定架32的驱动电动机29和旋转轴11、13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距离(间隔)。因此,能够调整固定于旋转轴11后端的第一从动侧磁板38及固定于旋转轴13后端的第二从动侧磁板39、与固定于输出轴29a前端的驱动侧磁板37之间的间隔。 
另外,如下文所述,可动架24能够相对于固定架32进退。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容易地调整从动侧磁板38、39和驱动侧磁板37之间的间隔。 
两个缓冲机构33,分别配置于间隔调整机构31的附近。本实施方式的缓冲机构33是,具有空气或油等的流体、或者弹簧或橡胶等的弹 性部件等的、所谓的吸震器(缓冲器)。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机构33的顶侧(head)被固定于固定架32,缓冲机构33的杆的前端能够与可动架24的后端部相接触。另外,缓冲机构33也可以为弹簧或橡胶等的弹性部件。 
为了通过轴承座12、14等进行安装于可动架24的粘着滚筒4、5的维护,如上所述,可动架24形成为能够相对于主体架23进退。即,可动架24能够相对于被固定在主体架23的固定架32而进退。具体地说,除尘装置1设有用于引出可动架24的引出导轨或导片滑轮等,可动架24构成为能够朝向前面侧引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机构33的杆的前端与可动架24的后端部相接触、以在将被引出至前面侧的可动架24塞入后面侧时,即使以必要以上的力塞入可动架24,安装于固定架32的部件和安装于可动架24的部件也不会发生冲突。这样,缓冲机构33发挥防止安装于固定架32的部件和安装于可动架24的部件发生冲突的功能。另外,缓冲机构33发挥吸收并衰减可动架24被塞入时的可动架24侧的动能、以及可动架24被塞入时所增加的从动侧磁板38、39和驱动侧磁板37之间的磁吸引力的功能。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旋转驱动传输机构部9中,驱动电动机29旋转从而驱动侧磁板37进行旋转的话,通过从动侧磁板38、39和驱动侧磁板37之间产生的磁力,从动侧磁板38、39进行旋转,从而驱动电动机29的动力被传输于粘着滚筒4、5。在本实施方式中,伴随着驱动侧磁板37的旋转,第一从动侧磁板38向与驱动侧磁板37的旋转方向(具体地说,为图5的顺时针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第二从动侧磁板39向与驱动侧磁板37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即,第一粘着滚筒4的旋转方向和第二粘着滚筒5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另外,第一粘着滚筒4和第二粘着滚筒5以相同的转速进行旋转。 
在此,在除去平板状部件2的尘埃时,若预料之外的负载被附加于粘着滚筒4、5或搬送滚轮8等而成为粘着滚筒4、5被制动的状态的话, 从动侧磁板38、39和驱动侧磁板37之间产生滑动,从而从驱动电动机29向粘着滚筒4、5的动力的传输被遮断。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除尘装置1中,将驱动电动机29的动力向粘着滚筒4、5传输的传输机构30,由连结于驱动电动机29的驱动侧磁板37、和通过规定的间隙而与驱动侧磁板37相对的从动侧磁板38、39构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传输机构30中不存在有可能成为尘埃发生原因的齿轮的啮合部分等。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尘埃的发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通过规定的间隙而相对的驱动侧磁板37和从动侧磁板38、39而构成传输机构30。因此,发生预料之外的负载被附加于粘着滚筒4、5等的状况的话,驱动侧磁板37和从动侧磁板38、39之间产生滑动,从而从驱动电动机29向粘着滚筒4、5的动力的传输被遮断。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构成除尘装置1的部件的损伤或异常磨耗等。另外,即使发生预料之外的负载被附加于粘着滚筒4、5等的状况,也能够防止搬送中的平板状部件2的损伤。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略圆板状的驱动侧磁板37和从动侧磁板38、39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而被配置。因此,与使形成为圆筒状的磁铁在径向上相对而使用的情况相比,能够从驱动电动机29向粘着滚筒4、5传输充分的驱动力。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从动侧磁板38和驱动侧磁板37相对而配置为,在第一粘着滚筒4根据平板状部件2的厚度向上方移动等、第一粘着滚筒4移动到上方的状态下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和驱动侧磁化部37a之间产生的磁力,相对于在第一粘着滚筒4与第二粘着滚筒5相接触的状态下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和驱动侧磁化部37a之间产生的磁力不会降低很多。因此,即使在第一粘着滚筒4根据平板状部件2的厚度向上方移动等、第一粘着滚筒4移动到上方的情况下,也能够从驱动电动机29向第一粘着滚筒4传输充分的驱动力。其结果 是,能够使第一粘着滚筒4顺利地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前后方向观察时,第一从动侧磁板38配置为,第一从动侧磁化部38a从驱动侧磁化部37a的径向外侧重叠于驱动侧磁化部37a;第二从动侧磁板39配置为,第二从动侧磁化部39a从驱动侧磁化部37a的径向内侧重叠于驱动侧磁化部37a。因此,能够使第一从动侧磁板38和第二从动侧磁板39向不同的方向旋转。其结果是,通过一枚驱动侧磁板37,能够使与平板状部件2的上表面相接触的第一粘着滚筒4和与平板状部件2的下表面相接触的第二粘着滚筒5适当地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枚第一从动侧磁板38及两枚第二从动侧磁板39、与一枚驱动侧磁板37相互相对而被配置。因此,能够以一个驱动电动机29驱动四个粘着滚筒4、5。因此,能够使除尘装置1的构成简单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第一粘着滚筒4向上下方向引导,除尘装置1设有由直线旋转轴41和直线轴衬42等构成的直线导轨36。因此,即使在驱动侧磁板37和第一从动侧磁板38之间产生磁吸引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第一粘着滚筒4的移动阻力而使第一粘着滚筒4顺利地上下移动。例如,在除去平板状部件2表面的尘埃时,能够根据平板状部件2的厚度而使第一粘着滚筒4顺利地向上下方向移动。另外,在为了进行粘着滚筒4、5等的维护而使第一粘着滚筒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时,也能够使第一粘着滚筒4顺利地向上下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尘装置1设有用于调整驱动侧磁板37和从动侧磁板38、39之间间隔的间隔调整机构31。因此,能够根据需要而调整可从驱动侧磁板37侧向从动侧磁板38、39侧传输的动力(转矩)。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尘装置1设有配置于固定架32和可动架24之间的缓冲机构33。因此,在将为了进行粘着滚筒4、5的维护而从固定架32抽出的可动架24再次塞入固定架32时,能够防止安装于固定架32的部件和安装于可动架24的部件之间的冲突。另外,能够吸收并衰减可动架24被塞入时的可动架24侧的动能、以及可动架24被塞入时 所增加的从动侧磁板38、39和驱动侧磁板37之间的磁吸引力。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适宜方式的一个例子,但并不限于此,在不改变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侧磁板37被固定于驱动电动机29的输出轴29a。即,驱动侧磁板37直接连结于驱动电动机29。除此之外,例如驱动侧磁板37也可以固定于通过联轴器等安装于输出轴29a的旋转轴等上。即,驱动侧磁板37也可以通过规定的连结部件与驱动电动机29连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从动侧磁板38固定于第一粘着滚筒4的旋转轴11,第二从动侧磁板39固定于第二粘着滚筒5的旋转轴13。即,从动侧磁板38、39通过旋转轴11、13与粘着滚筒4、5连结。除此之外,例如从动侧磁板38、39也可以直接固定于粘着滚筒4、5。另外,从动侧磁板38、39也可以固定在被安装于旋转轴11、13的规定连结部件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除尘装置1设有四个第一粘着滚筒4和四个第二粘着滚筒5。除此之外,例如除尘装置1也可以仅设有两个第一粘着滚筒4和两个第二粘着滚筒5。该情况下也可以为,除尘装置1设有两个驱动电动机29,一枚第一从动侧磁板38及一枚第二从动侧磁板39与一枚驱动侧磁板37相对而被配置,通过一个驱动电动机29驱动两个粘着滚筒4、5。另外,也可以为除尘装置1仅设有一个驱动电动机29,且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两枚第一从动侧磁板38及两枚第二从动侧磁板39与一枚驱动侧磁板37相对而被配置,通过一个驱动电动机29驱动四个粘着滚筒4、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侧磁化部37a形成为圆环状。除此之外,例如驱动侧磁化部37a也可以形成为圆板状。同样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动侧磁化部38a、39a形成为圆环状,但是从动侧磁化部38a、39a也可以形成为圆板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从动侧磁板38向与驱动侧磁板37相反的方向旋转,第二从动侧磁板39向与驱动侧磁板37相同的方向旋转。除此之外,例如,传输机构30也可以构成为,第一从动侧磁板38向与驱动侧磁板37相同的方向旋转,第二从动侧磁板39向与驱动侧磁板37相反的方向旋转。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支撑第二粘着滚筒5的旋转轴13的轴承座14固定于可动架24,支撑第一粘着滚筒4的旋转轴11的轴承座12能够上下移动。此外,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轴承座12固定于可动架24、轴承座14能够上下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除尘装置1中除去平板状部件2上下两表面的尘埃。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为,除尘装置1仅设有第一粘着滚筒4或第二粘着滚筒5中的任意一方,通过除尘装置1仅除去平板状部件2的一面的尘埃。在该情况下,只要配置有第一从动侧磁板38或第二从动侧磁板39和驱动侧磁板37、以使驱动电动机29的动力由一枚驱动侧磁板37传输到两枚第一从动侧磁板38或两枚第二从动侧磁板39即可。 

Claims (5)

1.一种除尘装置,在搬送平板状部件的同时将附着于上述平板状部件的表面的尘埃除去,其特征在于,
设有:具有与上述平板状部件的一方的表面相接触而吸附上述尘埃的第一粘着滚筒和与上述平板状部件的另一方的表面相接触而吸附上述尘埃的第二粘着滚筒的粘着滚筒,旋转驱动上述第一粘着滚筒和上述第二粘着滚筒的驱动电动机,以及将上述驱动电动机的动力向上述第一粘着滚筒和上述第二粘着滚筒传输的传输机构;
上述传输机构由驱动侧磁部件和具有第一从动侧磁部件及第二从动侧磁部件的从动侧磁部件构成,其中,驱动侧磁部件形成为略圆板状、且与上述驱动电动机连结,第一从动侧磁部件形成为相对于上述驱动侧磁部件直径小的略圆板状、且沿着上述驱动侧磁部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与上述驱动侧磁部件隔开规定间隔而相对配置、同时与上述第一粘着滚筒连结,第二从动侧磁部件形成为相对于上述驱动侧磁部件直径小的略圆板状、且沿着上述驱动侧磁部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与上述驱动侧磁部件隔开规定间隔而相对配置、同时与上述第二粘着滚筒连结;
上述驱动侧磁部件设有驱动侧磁化部,该驱动侧磁化部以上述驱动侧磁部件的旋转中心作为中心而形成为圆板状或圆环状,同时,形成为渐伸曲线状的S极和N极沿着圆周方向交替地磁化;
上述第一从动侧磁部件设有第一从动侧磁化部,该第一从动侧磁化部以上述第一从动侧磁部件的旋转中心作为中心而形成为相对于上述驱动侧磁化部直径小的圆板状或圆环状,同时,形成为流线形状的S极和N极沿着圆周方向交替地磁化;
上述第二从动侧磁部件设有第二从动侧磁化部,该第二从动侧磁化部以上述第二从动侧磁部件的旋转中心作为中心而形成为相对于上述驱动侧磁化部直径小的圆板状或圆环状,同时,形成为渐伸曲线状的S极和N极沿着圆周方向交替地磁化;
上述第一从动侧磁部件配置为,从上述驱动侧磁部件和上述第一从动侧磁部件的沿着中心轴线方向的相对方向观察时,该第一从动侧磁部件的旋转中心位于上述驱动侧磁化部的径向外侧,且在上述第一从动侧磁化部的外周接近于上述驱动侧磁化部的内周的方向上,上述第一从动侧磁化部与上述驱动侧磁化部重叠;
上述第二从动侧磁部件配置为,从上述驱动侧磁部件和上述第二从动侧磁部件的沿着中心轴线方向的相对方向观察时,该第二从动侧磁部件的旋转中心位于上述驱动侧磁化部的径向内侧,且以上述第二从动侧磁化部的外周与上述驱动侧磁化部的外周内接、或上述第二从动侧磁化部相对于该内接位置位于上述驱动侧磁化部的径向内侧的状态,上述第二从动侧磁化部与上述驱动侧磁化部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两个上述第一粘着滚筒和两个上述第二粘着滚筒,同时,设有分别与上述第一粘着滚筒连结的两个上述第一从动侧磁部件和分别与上述第二粘着滚筒连结的两个上述第二从动侧磁部件;
两个上述第一从动侧磁部件和两个上述第二从动侧磁部件,与一个上述驱动侧磁部件相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从动侧磁部件固定于上述粘着滚筒的旋转轴,同时,
设有将上述粘着滚筒向与上述粘着滚筒的旋转轴的轴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引导的直线轴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调整上述驱动侧磁部件和上述第一从动侧磁部件之间间隔以及上述驱动侧磁部件和上述第二从动侧磁部件之间间隔的间隔调整机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安装上述驱动电动机和上述驱动侧磁部件的固定架,在安装有上述粘着滚筒和上述从动侧磁部件的同时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架进退的可动架,以及配置于上述固定架和上述可动架之间的缓冲机构。
CN2008100994952A 2007-05-22 2008-05-16 除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08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35835 2007-05-22
JP2007135835A JP4438823B2 (ja) 2007-05-22 2007-05-22 除塵装置
JP2007-135835 2007-05-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0877A CN101310877A (zh) 2008-11-26
CN101310877B true CN101310877B (zh) 2010-12-29

Family

ID=40099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949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0877B (zh) 2007-05-22 2008-05-16 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438823B2 (zh)
KR (1) KR20080102985A (zh)
CN (1) CN101310877B (zh)
TW (1) TW20090016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37171A (ja) * 2008-12-11 2010-06-24 Rayon Industrial Co Ltd クリーンローラ装置
JP5224284B2 (ja) * 2008-12-11 2013-07-03 株式会社レヨーン工業 除塵装置
JP5229819B2 (ja) * 2009-04-01 2013-07-03 株式会社レヨーン工業 除塵装置
CN102490194B (zh) * 2011-12-27 2014-01-01 浙江三和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除尘装置的载带分条机
CN109226106B (zh) * 2018-11-01 2023-09-01 广州市泰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粘尘机
JP2020131128A (ja) * 2019-02-20 2020-08-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異物除去装置
CN116274174B (zh) * 2023-05-17 2023-08-15 四川托璞勒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印制电路板的粘尘辊组件及粘尘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38823B2 (ja) 2010-03-24
CN101310877A (zh) 2008-11-26
JP2008289961A (ja) 2008-12-04
KR20080102985A (ko) 2008-11-26
TW200900165A (en) 200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0877B (zh) 除尘装置
CN102273054B (zh) 涡流式减速装置
CN102107434A (zh) 机器人臂部件
CN103234024A (zh) 双蜗杆蜗轮机构机械消隙传动装置
CN102570709A (zh) 包括具有集成的差速器的电机的变速器部件
CN111941997A (zh) 一种用于凸版印刷机的驱动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615408A (zh) 具有多个起动器发动机装置的电动离合器
CN208368641U (zh) 电池模组夹具及具有其的电池包装配生产线
CN102359883B (zh) 汽车传动部件自动同轴试验测试用驱动机构
JP2008284434A (ja) 除塵装置
CN212455403U (zh) 一种用于失重环境的啮合式直线运动装置
CN114905541A (zh) 一种可变刚度机器人关节
JP5224284B2 (ja) 除塵装置
JP5229819B2 (ja) 除塵装置
CN201128277Y (zh) 微型打印机
CN110906808B (zh) 一种弹药夹紧装置
JP2010137171A (ja) クリーンローラ装置
CN111515882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钢管夹持装置
CN2883001Y (zh) 锥面容器印刷机多工位定位装置
CN201678035U (zh) 舷外机驱动轴正反转止推装置
CN111941998A (zh) 一种用于凸版印刷机的驱动控制装置
CN1975086A (zh) 一种汽车车门电动开关装置
CN207312005U (zh) B/l组装机撕膜装置
CN217087685U (zh) 一种电驱直线导轨
CN102992066A (zh) 卷布机的辊轴安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