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9502A - 电连接器中的以及与电连接器有关的改进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中的以及与电连接器有关的改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9502A
CN101299502A CNA2008100947190A CN200810094719A CN101299502A CN 101299502 A CN101299502 A CN 101299502A CN A2008100947190 A CNA2008100947190 A CN A2008100947190A CN 200810094719 A CN200810094719 A CN 200810094719A CN 101299502 A CN101299502 A CN 101299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plug
cable
controls
terminal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47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德鲁·约瑟夫·科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viton Manufacturing UK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and Rex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and Rex Ltd filed Critical Brand Rex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99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95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 H01R4/240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teeth, prongs, pins or needles penetrating the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 H01R24/64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for high frequency, e.g. RJ 45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2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the cable being clamped between assembled parts of the housing
    • H01R13/5829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the cable being clamped between assembled parts of the housing the clamping part being flexibly or hingedly connected to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 H01R4/2416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 H01R4/242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the contact members being plates having a single slot
    • H01R4/2425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 H01R4/2429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mounted in an insulating bas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中的和与电连接器有关的改进。用于高频数据传输的电插头(1)包括至少一个接线板(5)和布置成用于连接至线缆(10)的电线操纵件(7)。线缆具有多条电线(11),每个电线具有导体(21),电线操纵件被布置成使其容纳并引导电线进入接线板的一系列开口沟槽(63)中。接线板被布置成容纳多个触点(6)并将触点保持在接线板的第一位置中和接线板的第二位置中。每个触点可从第一位置(图20A中的20F)移动至第二位置(图16和图20B中的20J),并被布置成在第一位置中电线可穿过沟槽,而在第二位置中每个触点被接线板保持为与导体电接触。插头进一步包括布置成当触点处于第二位置中时用于容纳电线操纵件和接线板的壳体(2)。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中的以及与电连接器有关的改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系统进行可断开式连接的电连接器,其中的运行速度大于100Mhz。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借助于插头和插座提供可断开式电连接。这种插头和插座系统的示例是RJ11和RJ45系统。RJ45插头和插座系统典型用于为高速数据网络形成连接。虽然存在与使用RJ45连接器系统相关的缺点,但现行的大部分计算机设备都装配有兼容插座,因此在使用RJ45系统的联网基础设施中也已投入了可观的投资。因此,如果打算新系统与旧系统能共同操作的话,则优选的是,它们应使用相同的连接系统。
用于低电压电信号的已知电连接(诸如RJ11和RJ45系统)的缺点是,没有将它们设计成用于在高频下运行。难以保持各个插头触点的分离以及连接于插头触点的电线分离以避免相邻触点对之间的串扰。一旦出现了串扰,则这种串扰就需要复杂的措施来提供取消信号。所述复杂的措施通常仅在小频率范围内有效,因此布置成在特定频率下运行的插头和插座在不同的频率下可能难以令人满意,或者插入一种设计类型的插座中的插头将不会令人满意地与替换设计类型的插座共同作用。此外,由于在将电线连接于插头中的微小差异,就能够在性能上导致较大的不受控制的变化,另外,由于电线通常被容纳在相对不可挠的线缆护层内,因此处于使用中的线缆的移动可容易地导致电线在插头中的移动,因此会不利地影响适配于插座的插头的性能。
通常已知的通信连接器插头设计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电线,所述电线没有从包围电线的线缆外护层的切割端的引出点引导到电线在插头壳体的内凸出部分中被布置成线性排列的位置处,在所述插头壳体的内凸出部分中金属触点板部件被下推通过电线外护层形成绝缘位移连接(IDC)或者可替换地,金属触点板可被布置为形成绝缘穿透连接。为了获得更高的电性能,典型已知的插头将使用通常在底部围绕独立模制件的内部电线管理系统,各种电线穿过独立模制件传送或者在终止于与触点板进行IDC连接的插头的凸出端之前穿过。为了获得改进的性能,必须将电线对保持分离并且以使得插头中电线对之间出现的串扰最小化的方式引导它们。具体问题在于,由于受国际通用标准所限的终端的布置,导致电线与终端的连接在线缆的每端是不同的。在线缆的一端处,当定位于连接器上的它们的端接点中时,绿色电线对与蓝色电线对的任一侧分离。在线缆的相对端处,虽然绿色电线对仍然需要其电线位于蓝色电线对的任一侧,但是绿色和蓝色电线对的位置相对于橙色和棕色电线对交换了侧部。这意味着在线缆的一端处,插头将使得绿色电线对相对于接触板位于插头的顶部处,并且在线缆的另一端处,插头将使得蓝色电线对相对于接触板位于插头的顶部处(如下面参照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绿色电线对在蓝色电线对上的该跨接以及两端在布线形状中具有变化的增加复杂性以便开始与布线标准相符的需要相联系并不会有助于解决与高频信号连接器相关的串扰问题,这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绿色电线对和蓝色电线对之间的串扰、以及各种干扰和所有其它电线对之间的进一步串扰。已知的内部电线管理系统没有以简单有效的方式解决能够在线缆的每端进行不同连接排列的问题。
从美国专利号第US 6,080,007号(Dupuis等人,转让给Hubbell)中得知,为了给用于通信系统的连接器(诸如RJ45插头)装备前部和后部滑板,当它们进入插头时,所述滑板被布置成由来自于线缆的导体和独立电线约束。US 6,080,007号的布置伴随的问题是布置在两个部分中的滑板未实质上连接并且同样它们之间的电线可变成定位在这样的位置中,该位置可能不是有利于插头所被设计为有待实现的电特性的理想定位。这还意味着前部滑板可能松脱并且从迄今为止的插头组件上脱离。从第一滑板中引出的电线分为两层,随后不受阻碍地将它们自身引导至第二滑板中电线的单个线性排列中,这也给出了不受控制电线定位的区域以及可使得装配过程不一致的区域。有助于组装过程的用于将电线组件固定在理想位置的所述层叠和粘接带来了一个必须克服的问题,即,在布线前和布线后利用外部可拆卸的辅助工具来使得电线定位。另外,由于整个电线组件在被组装在插头外壳中前仍然是松散的并且处于两个滑板件中,这意味着电线仍然可能移动和被移除以及相对于首先被组装在一起时所需的部件或者所希望的部件发生位置变化。电线在该阶段还需要进行长度修剪以装在外壳内,由于它们没有被完全定位,因此它们可能发生从位置中移出并且可能通过滑板推回而变得太短。由于外壳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对内部电线布置的观察并且对于电线是否在它们应该处于的位置的判断带来疑问,因此在将电线装在外壳中后没有直接且方便的方法来检查电线。直到在产品检测时该问题才显现,此时整个插接线组件都不得不被废弃。后部滑板或者前部滑板也不表现为是可互用的,并且在电线在线缆的任一端离开线缆时同样有不能解决绿蓝电线取向的问题。这甚至意味着为组装操作者带来了发挥的余地,因此大概可在他们所掌握的插头组装“技术领域”的知识内改变组装工艺。如果它依赖于其组装的“技术领域”、技能和判断,则不能被认为这是一种可靠的、可重复的和科学意义上的设计工艺或者工件。它还否定了在该专利中的一种较早的描述,即,插头结构提供了“固定的”、“均匀的”和“预定的”构造,以及由此而得到的类似的电子属性。
美国专利申请号第US 2002048990(Marowsky等人)提供了一种电线对准装置,该电线对准装置是这样布置的,即,使得四对绞合的电线对中的两对可位于每一个中央上部和下部空间中。但是,US 2002048990的电线对准装置是这样的,即,来自于线缆的电线被分离在两个水平面上。该布置的一个缺点是,它需要连续的高度变化或者绝缘穿透触点必须具有不同的垂直长度以在触点的穿透部分已与各个电线导体进行接触时确保每一个触点的接触面均处于适当的高度。在电线对准装置前面的电线也被向下保持在位置中并且因此在结束前当将整个组件装在外壳中时电线可能是绞合的、弯曲的、错位或者推回通过电线对准装置。这还意味着电线在被固定在插头中的最终位置之前需要被修剪到适当的长度,当插头被组装时电线在插头中的最终位置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使得插头难以被组装并且可能成为废弃的部件。前和后电线对准装置不连接,同样地可能使得电线发生错位。在该设计中线缆的外护层无论如何不能凑合,因为同样地可能发生扭曲并且被拉回,显示扭曲的电线对离开它们,使得它们互通并且可能再次出现对准不当。
美国专利申请号第US 2005037672(Caveney等人,转让于Panduit)提供了一种与在US 2002048990中所示的类似的电线“载条”,利用分离插件上的卡夹配合件使得该电线“载条”被保持在壳体内。该插件还提供用于夹持线缆保护罩的卡夹配合件。US2005037672中所示的布置的缺点是在绝缘穿透触点被设置在它们与电线导体接触的位置之前必须对电线进行修剪并且确保电线定位。这意味着在外壳组装过程中电线可能被移除和/或使得IDC触点向下卷到电线自身中。这也不能解决绿和蓝电线对在线缆的任一端交叉的问题,它需要不少于三种不同尺寸的触点板以执行电线的绝缘布置,这是由于从“导体分隔件”露出的电线具有多个高度而导致的。
从“载条”伸出的所示“新生的钩(Entrant Barbs)”被插入到线缆中并且仅用作定位装置,在一个钩的实施例中,“新生的钩”用于使得“载条”中心定位。接着,在两个尖头的实施例中,“新生的钩”作为一种转动稳定装置,它也可跨过交叉填料,但是任一钩实施例的几何形状没有为线缆对增加任何辅助的保护或者分离,因为它们仅是一个小的圆柱形。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高频数据传输的电插头,该电插头包括至少一个接线板和布置成用于连接至线缆的电线操纵件,该线缆具有多条电线,每个电线均具有导体,电线操纵件被布置成使得其容纳电线并将电线引导到接线板中的一系列开口沟槽中,接线板被布置成容纳多个触点并将触点保持在接线板中的第一位置中和接线板中的第二位置中,每个触点均可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且接线板还被布置成使得在第一位置中电线可穿过沟槽,而在第二位置中每个触点均被接线板保持为与导体电接触,并且其中,该插头进一步包括壳体,该壳体被布置成用于当触点处于第二位置中时容纳电线操纵件和接线板。
本发明的益处在于,通过管理在内部穿过插头的机械部件的电线可实现插头的期望电性能特征。
保持于接线板的触点板的益处在于,接线板和触点板一起构成了可容易操纵的子组件,而单独的触点板均为不仅难以操纵而且难以定位的小尺寸的。另一个益处在于,当触点板被首先部分地压制于接线板中以使它们被牢固地保持在第一位置中时,这种布置有助于电线快速且安全地终止于插头中。
用于容纳独立接线板和电线操纵件的壳体的益处在于,允许电线操纵件相对于接线板并因此相对于插头壳体定位在180度间隔的两个位置中之一处,同时保持插头的外部构造和/或轮廓。因此通过使用壳体,促进了替换构造的接线板和电线操纵件的使用,从而能够容纳插接线每端处的不同电线规格。
壳体的另一个益处在于,插头可更容易地布置成遵守国际通用标准的尺寸和功能要求,诸如用于RJ45连接器的国际通用标准或其它未来标准。
优选地,电线操纵件和接线板被布置成安装于第一结构以及第二结构中,在第一结构中电线操纵件的第一面与接线板的具有触点的接触面面向相同的方向,在第二结构中第一面面向与接触板相反的方向中。
当内部电线操纵件和接线板中的一个转动180度时,布置成使得它们可在两个替换结构中安装在一起的内部电线操纵件和接线板的益处在于,相同的电线操纵件和接线板可用在RJ45插头插接线的每端处。
优选地,电线操纵件包括至少多个通道,每个通道布置成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电线,所述通道被布置成使得穿过电线操纵件的电线穿过所述通道。
益处在于,每次组装连接器时,都会以可重复且一致的方式在插头的鼻状端处实现期望的电线绘制布置。
优选地,电线操纵件被布置成被安装于接线板并且进一步被布置成使得当电线操纵件和接线板安装在一起时,电线布置成在没有彼此交叉的情况下从电线操纵件通到接线板。
优选地,电线操纵件被布置成弹性夹在接线板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益处在于提供了支撑以便于以将电线保持在位置中的特定几何方式引导电线,从而使得插头可重复地满足所需的串扰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益处在于提供了一致且可重复的组装方法,该组装方法不依赖于插头组装操作者的经验,而是不管谁来执行作业都能够获得一致的组装质量。
优选地,电线操纵件进一步包括布置得用于夹住线缆外表面的第一弹性翼。
第一弹性翼的益处在于,它们帮助将线缆引导到电线操纵件中,并且弹性地允许相对于电线操纵件容易地调节线缆的位置。
优选地,插头进一步包括布置成用于弹性地夹在电线操纵件上的线缆保护罩,所述线缆保护罩被布置成用于在插头的后部处弹性地支撑线缆。
由线缆保护罩提供的支撑的益处在于,当线缆离开插头时线缆的预先挠曲不会导致待弯曲的线缆比线缆的优选最小弯曲半径更绷紧。
优选地,线缆保护罩为锥形的,以便于当其向上传递为更接近于主插头壳体时提供减小的挠性,最大的挠性端位于非常靠后的端点处。
优选地,线缆保护罩夹在第一弹性翼的外部卡锁面上。
线缆保护罩夹在第一弹性翼的外部卡锁面上的益处在于,电线操纵件的至少一个线缆夹紧件移动至一个位置,在所述位置中线缆夹紧件被布置成用于夹住线缆的外护层,因此在电线终止于接线板中时使得线缆被牢固地保持。
优选地,电线操纵件进一步包括第二对弹性翼,具有彼此面对且布置得用于夹住线缆的内部面,以及彼此远离面对的外部面,且每个外部面都具有当将电线操纵件插入到壳体中时布置得作用在壳体内部面上的突出部,以便于朝向彼此推动内部面从而牢固地夹住线缆。
包括多个线缆夹紧件的电线操纵件的益处在于,线缆夹紧件可被模制于电线操纵件中,并且将它们布置成使得它们的效能不取决于组装连接器的人员的任何行为。
优选地,电线操纵件被布置成借助于第一弹性卡锁保持于壳体。
借助于卡锁将电线操纵件保持于壳体的益处在于有助于组装。由于允许在存在或不存在线缆保护罩部分的情况下组装插头,因此还允许插头组装的第二实施例,这是任何阶段都期望的。
优选地,线缆保护罩被布置成借助于第二弹性卡锁保持于壳体。
优选地,壳体还被布置成用于锁住电线操纵件的第一弹性翼的线缆夹紧件。
第二卡锁的益处在于可使得组装牢固。锁住线缆夹紧件的益处在于,在没有从壳体中移除的情况下线缆夹紧件不能从线缆中松脱。
优选地,第一和第二卡锁包括分别位于电线操纵件和线缆保护罩的横向外部面上的突出部,并且每个卡锁或两个卡锁与来自于壳体内表面的卡锁面接合。
卡锁与壳体内部相接合的益处在于,在没有施加过度力来损坏壳体或电线操纵件或线缆保护罩的情况下,壳体的移除是困难的。
优选地,插头进一步包括导电外部防护件,外部防护件布置成至少部分地装配在壳体周围。
防护件的益处在于,可实现与插头外部的电干扰更好的隔离。
优选地,外部防护件设有弹性翼,该翼布置成突出到壳体中的内部空间中。
优选地,弹性翼被布置成与线缆的编织物或箔的外部护层形成电接触。
优选地,外部防护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壳体侧部的弹性侧面,所述侧面被布置成与插座的防护件形成电接触,插头可被安装于该插座中。
外部防护件具有与线缆护层或编织物进行电接触的弹性翼的益处在于,实现了防护件的电力连续性。
优选地,沿线缆中心线的且线缆进入插头的纵向轴线与穿过电线操纵件中心线的轴向轴线重合,并且与接线板中穿过电线中心线的平面重合。
公共轴线的益处在于,当电线进入且终止于连接器中时电线具有最小化的变形。另一个益处在于最小化的变形使得沿电线传输的信号上的任何作用最小化。这也有助于使得电线操纵件和接线板组件转动180度以便于组装在任一位置中的能力。
在第二实施例中,电线操纵件还可设有导电涂层。
优选地,该导电涂层为金属的。取决于性能要求,该导电涂层可覆盖全部电线操纵件或仅覆盖部分电线操纵件。
该导电涂层的益处在于,这能够使得插头改变其电特性以便于实现所要求的期望特性。
优选地,至少一个触点板设有椭圆孔。
穿过至少一个板的孔的益处在于,所述孔减小了板的横截面积,这导致所述板与相邻板之间的连接的减少,因此这导致所述相邻触点板之间的串扰的减少。
优选地,壳体进一步包括布置成与用于松开弹性卡锁的操纵杆重叠的弹性翼,该弹性卡锁被提供用来将插头保持于插座。
弹性翼的益处在于,减少了当连接有插头的线缆通过其它线缆被拉出时操纵杆碰在其它线缆上的危险。
优选地,弹性翼设有至少部分地面对插头后部的扩大部分。
面向后部的扩大部分的益处是当将连接器安装于高密度接插板时易于操纵杆的操作。
优选地,多个电线布置成绞合电线对,该绞合电线对通过基本为十字形的分隔件在线缆中且沿着线缆彼此分离,并且其中电线操纵件被布置成与分隔件共同操作以便于当绞合电线对进入电线操纵件中时保持绞合电线对的分离。
当电线离开线缆并进入电线操纵件时保持绞合电线对的分离的益处在于,使得电线对之间串扰的危险最小化。
优选地,每个通道均被布置成用于容纳来自于线缆的电线对,每个通道均被布置成用于至少容纳沿一部分电线对部分绞合的电线。
每个通道均被布置成用于将沿一部分电线对部分绞合的电线容纳在通道中的益处在于,使得未绞合的电线对的长度最小化,因而使得电线对之间串扰的危险最小化。
优选地,至少一个通路在邻接接线板的一端处朝向电线操纵件的一侧打开。
通路朝向一侧打开的益处在于,所述通路中的电线对可更容易地准确地绷紧定位在电线操纵件中。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附图借助于实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附图中:
图1是从根据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侧面观察到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从图1所示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线缆入口端和第二侧面观察到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从图1所示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线缆入口端和第一侧面观察到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从线缆入口端观察到的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电线操纵件的“A侧”的透视图,其中插有电线但是为了清楚起见未示出线缆;
图5是从线缆入口端观察到的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电线操纵件(图4中所示)的“B侧”的透视图,其中插有电线但是为了清楚起见未示出线缆;
图6是从终端观察到的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电线操纵件的“A侧”的透视图,其中插有电线但是为了清楚起见未示出线缆;
图7是从终端观察到的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电线操纵件的“B侧”的透视图,其中插有电线但是为了清楚起见未示出线缆;
图8是图4所示电线操纵件的“A侧”的截面透视图;
图9是图5所示电线操纵件的“B侧”的截面透视图;
图10是从线缆入口端观察到的如图4所示电线操纵件的“A侧”的透视图,但其中未示出电线;
图11是从线缆入口端观察到的如图5所示电线操纵件的“B侧”的透视图,但其中未示出电线;
图12是从终端观察到的如图7所示电线操纵件的“B侧”的透视图,但其中未示出电线;
图13是从终端观察到的如图6所示电线操纵件的“A侧”的透视图,但其中未示出电线;
图14是如图4所示电线操纵件的“A侧”的透视图,其中示出了进入线缆入口的十字形线缆间隔件,但为了清楚起见省略了电线和线缆;
图15是与图14相同的透视图,只是十字形线缆间隔件完全插入到电线操纵件中;
图16是安装于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接线板和线缆保护罩(boot)的从电线操纵件的“B侧”观察到的电线操纵件的子组件的透视图,其中线缆和电线完全插入穿过该电线操纵件;
图17是被插入到插头本体子组件中的图16子组件的透视图;
图18是与图17相同的透视图,但其中图16的子组件完全插入到待被插入插座中的插头本体子组件中;
图19是位于使用根据本发明插头的插接线各端处的插头布线的示意图,且图19A和19B示出了图1所示电线操纵件的插接线各端的方位;
图20是沿图1中箭头20X观察到的截面的侧视图,该截面是在电连接器被完全组装时沿与触点板的一侧重合的平面截取的;
图20A是图20的一部分的放大局部视图,示出了处于部分组装状态下的连接器;
图20B是图20的一部分的放大局部视图,示出了与图16所示对应的处于第二部分组装状态下的连接器;
图2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但是没有线缆保护罩;以及
图2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但是没有外防护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和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该第一实施例为电插头1形式的。电插头1具有本体2,该本体具有封闭前端3和开口后部4,具有多个触点6的接线板5以及具有多条通道8的电线操纵件7可沿平行于箭头1B的轴向方向插入到该开口后部中。在使用中,在插入接线板和电线操纵件之前,多芯线缆10的电线11通过保护罩9中的线缆入口2C穿入并随后进入且穿过接线板5。
当电线处于通道8中的期望位置时,将接线板安装至电线操纵件。
接线板设有夹子51、52、53和54(在图2和图3中可更清楚地看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这些夹子分别与电线操纵件的固定零件71、72、73和74接合,以便于当每条电线均穿过通道8之一并且穿过电线操纵件中的电线容纳位置63之一中的其相应开口沟槽时将接线板固定于电线操纵件。在使用中,在组装连接器时,可以方便地将其形成为具有合理的电线长度1L,诸如从接线板的前表面62伸出例如25或50mm,以使组装连接器的人员可以拉动各条独立电线的露出端,以便于确保将每条电线准确地定位于其在通道8和电线容纳位置63内的正确沟槽23中并确保没有不必要的松弛。
每一电线容纳位置63均为接线板内的开口沟槽,该沟槽在前表面62和横向平面16J处均为敞开的(见图16和图20A)。每一开口沟槽均在前表面62处具有出口,沟槽内的电线的端部可以伸出该出口。
一旦组装连接器的人员确信每一条电线均被准确地引入到其通路或沟槽23中,则沿箭头1C的方向将触点6从第一位置20F(见图20A)移动到第二位置20J(见图16和图20B),在该第一位置处,可以将这些电线插入到接线板的电线容纳部61中;在该第二位置处,每一触点穿透覆盖电线11的绝缘层22,以便与导体(conductor,导体)21进行电接触,其中,该电线插入穿过与各触点相关的具体电线容纳位置63。
导电外部防护件(护层)12被设置成在凹槽区域13处包围插头壳体本体2。通过沿箭头1A的方向移动而将防护件12安装于本体2,从而护层的弹性翼(翼片)14穿过狭槽15进入到插头本体内的内部空间16中。防护件12设置有弹性翼17和17′,这些弹性翼被成形为以便从本体2的各侧伸出在18和18′。这些弹性翼被布置成使得当将插头插入插座100(见图18)中时,该防护件与插座的相应防护件102电接触。从而,将线缆与插座之间的互连完全屏蔽,以防止不期望的电磁干涉,该电磁干涉影响信号通过互连的传输。
图1是从电插头1的第一侧面1S观察到的分解透视图,而图2是类似的视图,只是该视图是从电插头1的具有线缆入口2C的端部以及第二侧面2S观察到的。图3是从电插头1的具有线缆入口2C的端部以及第一侧面1S观察到的另一类似视图。从这些视图中可以看出,保护罩9是对称的,其具有彼此相同的侧面1S″和2S″以及彼此相同的侧面3S″和4S″,因此该保护罩可以在不影响组装的情况下相对于其余插头部件转动180度。当线缆10离开插头本体2时,保护罩9为该线缆提供支撑,以便于降低线缆在进入/离开插头本体2的位置处受损的风险。
由于接线板是与电线操纵件分离的单独部分,因此,如果期望用于具体性能要求,则在电镀不影响触点或电线之间的电绝缘的前提下,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对电线操纵件进行电镀,以便于改变插头的性能。这种电镀为电线操纵件提供金属性导电涂层。可以将这样的导电涂层布置为用于覆盖电线操纵件的所有外表面,或者可替换地,可以将该涂层布置为用于仅覆盖该表面的一部分。作为电镀的替换,由于电线操纵件没有任何电绝缘要求,因此可以使用导电材料,诸如金属压铸件或导电性塑料材料。
图16示出了安装于插头1的接线板和线缆保护罩的从“B侧”观察到的电线操纵件的子组件121的透视图,其中线缆10和电线11完全插入穿过电线操纵件7。电线11已经被修剪为与接线板5的表面62相齐平。每一条电线11均位于具体的电线容纳位置63中,从而使得当触点6处于如图16所示的第二位置中时,每一电线与对应的触点形成良好的电接触。
当被安装于电线操纵件7时,接线板5在横向平面16J处紧密邻接电线操纵件。当电线经过电线操纵件到达接线板时,这些电线被限制成线性排列,其中,每一条电线均邻接其相邻电线。因此,当电线操纵件与接线板被安装在一起时,这些电线直接经过电线操纵件到达接线板,而不会彼此交叉。
图17示出了被插入到本体2和防护件12的插头本体壳体子组件122中的图16的子组件121的透视图。尽管示出了插头本体子组件122具有已经装配好的防护件12,但是更方便地,可以在将子组件121插入到插头本体2中之后,通过沿箭头1X、17X′的方向移动防护件而将防护件装配于插头本体。
保护罩9具有分别位于相对侧面1S″和2S″上的两个突出且面向外的夹子91和92。面向外的夹子91和92分别由电线操纵件固定零件171和172支撑。面向外的夹子91和92是用以将线缆保护罩固定于壳体组件122的第二弹性卡锁。电线操纵件7还具有分别位于相对侧面1S″和2S″上的面向外的夹子161和162。面向外的夹子161和162是将电线操纵件固定于壳体子组件122的第一弹性卡锁。当子组件121被完全插入到插头本体2中时,面向外的夹子91和92以及161和162分别与狭槽291、292、261和262相接合,以将接线板5、电线操纵件7和保护罩9牢固地固定于本体2。
第一弹性卡锁161、162和第二弹性卡锁91、92包括分别位于电线操纵件7和线缆保护罩9的横向外表面上的突出部,且每一个卡锁均分别与来自于壳体2的内表面的卡锁面261、262以及291、292相接合。从而保护卡锁不会意外松开或损坏。
图18示出了电插头1,其中子组件121被完全插入到插头本体子组件122中,并且该电插头被定位成待沿方向18P插入到插座100中。插座100具有防护件102,该防护件被布置成用于与插头的防护件12进行电接触。防护件102优选地被接地。插座100具有被布置成用于容纳诸如插头1的插头的容纳部101。容纳部101具有卡锁面106,该卡锁面被布置成与插头本体2上的弹性卡锁116相配合,以在插头被完全插入时将插头固定在插座中,从而使得每一个触点6均与插座100的插座孔108内的相应触点进行电接触。
扩大垫片117被弹性地安装于本体2,以便帮助使用者将卡锁106/116脱离,从而将插头从插座中移除。该弹性翼被布置成与用于松开弹性卡锁106/116(这些弹性卡锁用于将插头固定于插座)的操作杆118交叠,这在高密度插线面板中相邻插头密集间隔的情况下尤其有用。垫片117的布置(其中扩大部至少部分地面对插头的后部)有效地延伸了卡锁116的臂部118,且同时,当将插塞式线缆从插线面板拔出时保护臂部118不被缠结并因此受损。
从图18中可以看出,线缆保护罩具有与本体2相同的宽度18W。该宽度18W使得可以将插头1插入到具有宽度18S的插座孔108中。因此,可以将连接器安装至兼容的插座中,而使连接器与插座之间的空间最小。因此,该电连接器可以用在诸如用于刀片服务器安装方面的高密度插线面板中。
图20示出了沿图1的箭头20Y观察到截面的侧视图,该截面是在电插头被完全组装时沿与触点板的一侧重合的平面截取的。可以看出的是,沿线缆进入插头的线缆10的中心线的纵向轴线20X与穿过电线操纵件7的中心线的轴向轴线重合,并且与穿过接线板5中的电线11的中心线的平面21P重合。
公共轴线20X确保在电线进入并终止于连接器中时的变形最小。由于电线操纵件7和接线板5在横向平面16J处相邻接,并且由于电线操纵件和接线板的配合型面关于纵向轴线20X对称,因此可以将电线操纵件和接线板组件沿彼此间隔180度的两个相对方位中的任何一个安装于彼此。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电插头的益处在于,由于可以将电线操纵件和接线板组装在两个可替换结构中的任意一个中,因此可以易于在插接线的各端处使用插头。
图20A和图20B是图20的一部分的放大局部视图,分别示出了插头1处于第一和第二部分组装状态下。在图20A中示出了接线板5,其中触点6位于第一位置20F中,在该位置处,这些触点允许电线如所示那样穿过接线板5中的其相应开口沟槽而插入,从而使得电线伸出表面62之外大约长度1L。当组装插头的人员确信已经将电线均匀拉紧从而使得这些电线完全位于电线操纵件的通道或沟槽中时,可以将触点6按压至如图20B中所示的第二位置20J,在该位置处,可以看到最接近的触点6已经穿透与该触点相关的电线的绝缘层22,从而使得该触点与其导体21进行电接触。这些触点具有椭圆形孔163,以降低相邻触点之间的电容效应。
因此,在将伸出接线板的多余电线切割或修剪成与表面62相齐平时,将这些电线终止。在将多余电线修剪掉之前,形成与每条电线的电连接。
在图20A中,可以看到触点6在141和142处为干涉配合,且因此该触点被固定在第一位置20F中。
在图20B中,可以看到触点板6在143和145处邻接接线板。该邻接提供了一种直观说明,即,这些触点板已经被完全移动至第二位置20J。这些触点板通过突出部146和147被固定在第二位置中,这些突出部与对应于具体触点6的具体电线容纳位置63的表面144相接合。因此,在第二位置20J中,每一触点6通过接线板6保持处于与导体21电接触。
图20B示出了与图16中所示对应的处于第二部分组装状态下的插头1。在该状态下,可以直观检查子组件,以确保这些电线准确地位于电线操纵件中的其对应沟槽或通路中。该子组件构成了基本上为刚性的组件,并且同样地,可以谨慎地操作该子组件,而无需担心线缆或电线脱离其期望位置。
在其中无需用于线缆的支撑的应用中,可以省略保护罩,如图21所示,该图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插头500的透视图,除了没有示出线缆保护罩之外,该插头与第一实施例的插头1在所有方面均相似。插头500具有电线操纵件507,该电线操纵件安设有如在插头1的情况中那样布置的本体502和防护件512,以提供将插接线510可断开地连接至插座的装置。插接线510具有通过十字形纵向间隔件521隔开的四个绞合电线对。除了不能通过插头支撑线缆之外,插头500被布置为提供与插头1相同的优点。因此,插头500适合于其中通过与插线面板相关的线缆管理系统对线缆提供支撑的应用。
图2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插头600的透视图,除了不具有外部防护件之外,该插头与第一实施例的插头1在所有方面均相似。插头600适合于其中不需要通过防护件来提供屏蔽的应用。
图4至图15示出了电线操纵件7的不同透视图。在每一视图中,确定了最上部的侧面,该侧面为A侧或B侧。在一些视图中,诸如在图8和图9中,这些视图为局部截断的,但是为了清楚起见,省略了截断表面的交叉阴影线。图4至图9示出了电线11穿过电线操纵件7中的多条通道8。从图8和图9中可以看出,当电线穿过电线操纵件7时,电线距离平面21P的相对高度或位移改变,以便允许这些电线在需要时横跨于彼此之上。十字形间隔件150沿绞线对的多芯线缆10的长度延伸,以便提供分别用于容纳单个绞合电线对11A、11B、11C和11D的空间15A、15B、15C和15D。在沿轴向方向1B将十字形间隔件150的端部151插到尖头部165与166之间之前,围绕其纵向轴线沿箭头14R的方向转动线缆10,从而使得空间15A中的绞合电线对成为需要被插入到Y通道191中的电线,空间15B中的绞合电线对成为需要被插入到平行通道192(在B侧可以看到)中的电线,空间15C中的绞合电线对成为需要被插入到侧面2S′上的侧部通道194中的电线,并且空间15D中的绞合电线对成为需要被插入到侧面1S′上的侧部通道193中的电线。
开口通道201和202允许将线缆的电线插入穿过电线操纵件中的一些通道8(在插入穿过其他通道之前)。开口通道201和202均在端部表面205处朝向电线操纵件的一个侧面,即,B侧面敞开。端部表面205被布置成当电线操纵件被安装于接线板时在横向平面16J处紧密邻接接线板5的端部表面206。因此,当线缆被插入到位于弓形夹持表面181和182之间的线缆入口7C中时,一对电线11A穿过通道191、196、197被供给,另一对电线11B穿过通道192被供给,而剩余两对电线11C和11D可首先从狭槽203和204穿出电线操纵件。这样做的优点在于,使得组装连接器的人员能够在必须专注于外部的两对电线11C和11D之前确保将前两对电线准确定位。为了定位外部电线对11C,可以穿过开口通道201将这些电线向下拉,从而使得这些电线与其它电线对齐。类似地,穿过开口通道202将电线对11D向下拉。如图6所示,当所有电线都对齐,从而它们的中心线平行时,伸出电线操纵件的电线均位于平面21P上。在这种状态下,这些电线处于用以插入到接线板5中的准确平面布置中。
因此,这些电线操纵件被布置成与十字形间隔件150相配合,以便保持绞线对通信线缆10的独立绞合电线对在离开线缆并穿过电线操纵件7时保持分离。
从图9可以看出,由于在横截平面9X处,电线212位于电线211的外侧上,因此通道202、204中的电线211和212具有局部绞合部276,但是在电线操纵件的接线板端部处,电线211位于电线212的外侧上。
优选地,其他电线在沿其对应通道穿过时也可以具有至少180度的局部绞合部。对于一些通道而言(例如对于通路192而言),或者当电线位于平面21P中时,如果电线在其离开线缆时的方位使得需要更大的绞合来使位于平面排列219中的这些电线211至218实现期望的电线规格的话,优选地,成对电线可以具有360度的完全绞合。
在电线操纵件7中,每一条通道均在邻近和离开表面205的任意接线板端部或在邻近和离开尖头部165和166的线缆入口端处朝向电线操纵件的任意侧面A或侧面B打开。其他通路203和204沿电线操纵件的长度的一部分朝向侧面1S′和2S′打开。
电线操纵件具有多个缆线夹持零件,以确保在正常使用中将线缆牢固地固定于连接器,而没有对电线和接触界面施加过多轴向力的风险,对电线和接触界面施加过多力会影响连接器的电性能。这些缆线夹持零件包括相对的第一弹性翼,每一个弹性翼均具有弓形夹持表面181和182,这些弓形夹持表面具有锐齿180,这些锐齿被布置成夹持构成线缆外表面的线缆护层130而不会挤压线缆。挤压线缆会对连接器线缆组件的数据传输性能产生有害影响。
另外的相对夹持表面183和184为内表面,这些夹持表面被设置成当线缆已经被安装至电线操纵件时进一步支撑线缆。夹持表面183和184分别被安装在作为弹性臂185和186的弹性翼上,这些弹性翼分别具有突出部或凸块187和188,这些凸块被布置成,当电线操纵件7被插入到壳体本体2中时,凸块187和188向内推动弹性臂,且因此使得缆线夹持表面183和184更紧地夹持并支撑线缆。夹持表面183和184有助于阻止线缆在电线操纵件内的移动,以便于确保保持可靠的电连接。
当将线缆保护罩9安装至线缆操纵件7时,通过在固定零件171和172的外部卡锁面之上滑动,线缆保护罩的夹子配合零件91和92有助于使弓形线缆夹持表面181和182保持夹持在线缆上。因此,包括被装配于电线操纵件的线缆且具有位于适当位置中的线缆保护罩的子组件为适当坚固的以进行操作,而不会有损于接线板中的电连接。
借助于实例,参照与诸如Cat 5e或Cat 6或6A计算机网络线缆的已知绞线对线缆的使用描述了诸如以上所示和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插头的使用。
因此,在使用中,为了将插头2连接至绞线对线缆10,装配工拿起线缆的切割端并将线缆穿过保护罩9。将线缆护层130向后剥离,以露出大约100mm的电线。无需精确测量位于构建起始点处的剥离电线长度,这是因为一旦已经通过将触点板折入电线中的操作而将这些电线最终固定之后,就将这些电线穿过内部插头组件并随后修剪掉。切割十字形间隔件/装填件150,以使其伸出护层端部之外大约2mm。根据需要将绞合电线对的露出长度隔开并拆开。
优选地,在通道适于容纳绞合的电线的情况下,对于通道的该部分而言,保持绞合将会提高连接器的性能。在将通道分割成两个单独的电线部196和197之前,通道191的一个这样的部分为部分195。另一个这样的部分为通道192(应该注意的是,在图4至图9中,为了制图人员的方便,大多电线被示出为处于未绞合状态)。
接着,必须根据该插头是要被连线成“端部A”插头还是“端部B”插头(用于所谓的TIA-568B布线图)来确定绿色和蓝色电线对相对于橙色和棕色电线对的位置以及确定电线操纵件的方位。
例如对于“端部A”插头而言,装配工人会将线缆定向成使得绿色电线对位于顶部(图15中的位置15A),而橙色和棕色电线对位于底部(图15中的位置15B),远离装配工人。首先将橙色和棕色电线对(分别为15C和15D)部分地穿过电线操纵件,从而使得这些电线的端部分别伸出电线操纵件的表面2S′和1S′。
然后将绿色电线对穿入电线操纵件的顶部A侧上的“Y”形沟槽的上部沟槽191中,并将蓝色电线对穿入B侧直沟槽198中,从而使得所有这些电线都伸出电线操纵件7的前表面205。
然后,沿着电线灵活地移动电线操纵件,直到线缆的护层130上升至电线沟槽入口和并且十字形间隔件150准确地位于电线操纵件的尖头部165、166之间的间隙中为止。有利地,可以通过首先拉动两侧环形电线的侧部区域上的一些松弛电线以使其它部分自由移动而实现这一点,然后拉动最后的环形电线。
随后将伸出侧面1S′和2S′的两对电线拉紧并绞合,以便于确保可以将这些电线拉动穿过对应的开口通道201、202,从而使得这些电线也伸出前表面205。
一旦将这些电线准确地定位在如图4至图9中所示的电线操纵件中,并且线缆护层和十字形间隔件也处于准确定位中,就沿线缆10滑动保护罩9,从而使得将该线缆夹在线缆操纵件上,以便于确保线缆相对于电线操纵件位于适当的位置中(如图16中所示)。
现在可以将接线板5安装于电线操纵件7。在图1、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中(其中,插头被组装成“端部A”插头结构),接线板5和触点6的接线板组件被定位成使得触点板位于顶部,面向与电线操纵件的侧面A相同的方向,并且钩状物51、52、53和54面向电线操纵件。将这些电线按与其离开电线操纵件时的相同次序穿过接线板组件。然后,将接线板组件夹到电线操纵件的前鼻部,从而使得钩状物51、52、53和54分别与固定零件71、72、73和74相接合。
一旦已经将接线板子组件夹至电线操纵件,就通过电线的位于接线板中的对应沟槽来限制位于开口通道201和202中的电线,以防止这些电线从表面205处的它们的对应通道的开口中移出。
因此,将这些通道和电线沟槽布置成以便在电线离开外部线缆护层到达接线点之前限制每条电线。这些通道和电线沟槽的几何外形被布置成使得电线对的分离最优化。
由于电线伸出接线板表面62,因此装配工人可容易且直观地检验所有电线都相对于彼此位于准确的位置中,并且如果必须的话,装配工人在该阶段可以拉出或以其他方式调节这些电线中的任意一条,以实现使电线穿过电线操纵件的期望路线。现在可以将触点板从第一位置向下移动至下部第二位置,从而使得每一触点与相应电线的导体形成电接触,在该第一位置处,触点被升高从而使得可以将电线插入到接线板中,在该第二位置处,每一触点均穿透位于各电线容纳位置63中的电线的绝缘层,这些电线容纳位置直接位于每一触点下面。由于接线板的高度20H小于标准插头的高度,因此优选地,提供定制工具来确保将所有触点都准确地移动至第二位置,而不存在施加过多力的风险,该过多力会使得触点对其在143、145处所邻接的接线板造成损坏。
现在,装配工人可以通过使用锋利的切割工具切掉多余电线而修剪掉伸出接线板的多余电线(图20A的长度1L)。装配工人可以容易且直观地检验任意一条电线的端部都没有散丝。
因此,可以看出的是,接线板部分和电线操纵件中的每一个均被布置成使得当将触点板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在轴向上限制这些电线,在该第二位置处,每一触点板均与电线的导体电接触。
在修剪电线之前确保电线受限制的这样的一种布置改善了插头组装的连贯性和可重复性。因此,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插头可以实现可重复的性能特征。
现在可以将本体2和防护件13的外部壳体子组件组装至子组件121。优选地,装配工人稳固地握住保护罩,并沿图17的箭头17X、17X′的方向将壳体2推动到子组件上方并将该壳体推到保护罩9上,从而使得它们牢固地夹在一起。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保护罩、电线操纵件7和壳体2夹在一起时,可以听到咔嗒声,从而为装配工人提供了能听得到的反馈。由于保护罩已经操作了线缆夹持零件,因此降低了由于操作或将本体2组装至子组件121而可能对组件造成的损坏。
如果装配工人没有准确将电线定位于电线操纵件内,那么由于本体2在电线操纵件7上方的紧密配合,故不可能将本体组装在电线操纵件上方。
当装配了线缆保护罩时,该最终组件作用于电线操纵件上的两个侧臂187、188上,以进一步夹住线缆的外护层,且因此将该外壳与位于之前已被驱动的电线操纵件的后部处的夹持零件181、182一起保持在适当位置中。一旦装配了外部壳体,该外部壳体就锁定在线缆保护罩部分和电线操纵件上,从而产生非常牢固且紧密配合的线缆固定细节。要拆卸插头的话,实质上必须破坏该插头。
为了形成完整的插接线,必须重复将第二插头组装在线缆的另一端的过程。然而,对于正常的插接线而言,必须将第二端连接至插头作为“端部B”结构。
除了如图19所示,电线、线缆操纵件和连接端子的相对结构不同之外,这与上述的“端部A”类似。
图19示出了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诸如之前所述插头2的插头在插接线900的各端处对插头901和插头902布线的示意图。所示布线图是用于根据行业标准TIA-568B的布线图,该行业标准用于直直通插接线。
插接线线缆903具有分别相对于插头本体901和902以及期望的布线布局将单条线缆的一端905与另一端906有效区分开的电线方位。分别沿箭头19V和19V′的方向观察插头901和902。线缆具有绞线对911、912、913和914,每一绞线对分别具有两条电线921和931、922和932、923和933、以及924和934。绞线对通过沿线缆长度延伸的十字形间隔件909、909′彼此隔开。该十字形间隔件在每一绞线对之间延伸至线缆护层908的内部。从而,沿着线缆长度保持每一绞线对的相对位置。如线缆903的示意图所示,当这些绞线对在端部906和907处离开线缆时,绞线对911和913相对于绞线对912和914的位置将有效地“交换侧”。这影响构造插头的方式。
在本发明的插头中,电线操纵件907和907′(图19A和图19B)是可逆的,以允许改变这些绞线对在线缆端部906和907处的相对位置。为了调节相对位置方面的改变,通过安装电线操纵件907来改变绞线对911和913的路线,从而使得,在一端906处,将电线操纵件907安装在第一结构中,在该第一结构中,第一表面973(A侧)面向与接线板949的具有触点941至948(为了清楚起见,仅示出一些触点)的接触面940相同的方向19D,而在另一端部(端部906′)处,将电线操纵件907′安装在第二结构中,在该第二结构中,第一表面973面向与接触面940′的方向19E相反的方向19F。在端部906′处,电线操纵件907′的第二表面970(B侧)面向与具有接触941′至948′(为了清楚起见,仅示出一些触点)的接触面940′相同的方向19E。(注意,在标记有虚线的端部906′处的所有标记的项目均与另一端部906处的标以相似标号的项目相对应。)
因此,已经围绕纵向轴线19V沿箭头19T的方向将线缆操纵件907转动180度,该纵向轴线沿着线缆相对于接线板949从在端部906处的相对于端部906′的方位进入电线操纵件中的中心线。
因此,电线操纵件907沿着从位于后端974处的线缆内到位于前端975处的基本线性的排列951至958(尽管如此,在图19B中仅标记出两个)的通道引导并限制电线921和931、922和932、923和933、以及924和934。接线板被布置成通过弹性夹子装置固定于电线操纵件,从而使得该接线板邻接前端,并且使得排列951至958中的电线在插头901处以标记为从1至8的排列进入所示的接线板。绞线对913的电线923和933(在图19中显示为位于线缆的接触侧,该接触侧已经被分开的通道971展开至绞线对911的电线921和931的各侧)被引导至位置953和956中且因此被引导至位置3和6。
而在端部906′处(在该处,电线921和931现在位于线缆的接触侧),电线操纵件907′被布置成将电线921和931沿着彼此穿过恒定宽度的通路972引导至位置4′和3′。
因此,在绞线对线缆的各端处容易地设置了可替换的布线设置,同时保持对插头内的每一电线的全面控制。
这里所述实施例的设置提供了尤其用于高频数据传输的电插头。这种高频数据传输的实例可以从计算机网络线缆标准CAT6和CAT6A中想到。为了持续实现这种高频数据传输速度,必须在从每一绞线对的单独电线离开具有护层的线缆时到以可重复的方式将这些电线连接至插头触点时,对这些电线进行控制和引导。接线板和电线操纵件被布置为进行此项工作。将电线容纳并引导至接线板内的一系列开口沟槽内的电线操纵件为用于线缆的每一终端的电线确保可重复的路径。

Claims (23)

1.一种用于高频数据传输的电插头(1),所述电插头包括至少一个接线板(5)和布置成用于连接至线缆(10)的电线操纵件(7),所述线缆具有多条电线(11),每条电线均具有导体(21),所述电线操纵件被布置成使得其容纳并引导电线进入接线板中的一系列开口沟槽(63)中,所述接线板被布置成容纳多个触点(6)并将所述触点保持在接线板中的第一位置(20F)中和接线板中的第二位置(20J)中,每个触点均可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且被布置成使得在第一位置中电线可穿过沟槽,且在第二位置中每个触点均被接线板保持为与导体电接触,并且其中,所述插头进一步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被布置成当触点处于第二位置中时容纳电线操纵件和接线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插头,其中,电线操纵件和接线板被布置成安装于第一结构以及第二结构中,在第一结构中所述电线操纵件的第一面(973)与接线板(949)的具有触点的接触面(940)面向相同的方向(19D),在第二结构中第一面与所述接触面面向相反的方向(19F)。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其中,电线操纵件部件(907)包括至少多个通道(8),每个通道布置成用于容纳至少一条电线,所述通道被布置成使得穿过所述电线操纵件的电线穿过所述通道。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其中,所述电线操纵件(907)被布置成安装于所述接线板(949),并且进一步被布置成使得当电线操纵件和接线板安装在一起时,电线被布置成在没有彼此交叉的情况下从所述电线操纵件通到所述接线板。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其中,所述电线操纵件进一步包括被布置成夹住线缆外表面(130)的第一弹性翼(181、182)。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其中,所述插头进一步包括被布置成弹性地夹在所述电线操纵件上的线缆保护罩(9),所述线缆保护罩被布置成在插头的后部(4)处弹性地支撑所述线缆。
7.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5的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插头,其中,线缆保护罩夹在第一弹性翼的外部卡锁面(171、172)上。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其中,所述电线操纵件进一步包括第二对弹性翼(185、186),所述第二对弹性翼具有彼此面对且布置成夹住线缆的内部面(183、184),以及彼此远离面对的外部面,且每个外部面都具有突出部(187、188),所述突出部被布置成当将电线操纵件插入到壳体(2)中时作用在壳体的内部面上,以便于朝向彼此推动内部面,从而牢固地夹住所述线缆。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其中,所述电线操纵件被布置成借助于第一弹性卡锁(161、162)保持于壳体。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其中,所述线缆保护罩(9)被布置成借助于第二弹性卡锁(91、92)保持于壳体。
11.根据权利要求9和10所述的电插头,其中,第一和第二卡锁包括分别位于电线操纵件和线缆保护罩的横向外部面上的突出部,并且每个卡锁或两个卡锁与来自于壳体内表面的卡锁面(261、262,和291、292)接合。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其中,所述插头进一步包括导电外部防护件(12),所述外部防护件布置成至少部分地装配在所述壳体(2)周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插头,其中,所述外部防护件设有弹性翼,所述翼布置成突出到所述壳体内的内部空间中。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其中,沿线缆中心线的且线缆进入所述插头的纵向轴线与穿过电线操纵件中心线的轴向轴线重合,并且与接线板中穿过电线中心线的平面重合。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其中,所述电线操纵件设有导电涂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插头,其中,所述导电涂层为金属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插头,其中,所述导电涂层被布置成覆盖电线操纵件的所有表面。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其中,至少一个触点板设有椭圆孔。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其中,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布置成与用于松开弹性卡锁(116)的操纵杆(118)重叠的弹性翼,所述弹性卡锁被提供用来将插头(1)保持于插座(100)。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插头,其中,所述弹性翼设有至少部分地面对插头后部的扩大部分(117)。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其中,多条电线布置成绞合电线对,所述绞合电线对通过基本为十字形的分隔件(150或521)在线缆中且沿着线缆彼此分离,并且其中电线操纵件(在165和166处)被布置成与分隔件配合,以便于当绞合电线对进入电线操纵件(7)中时保持绞合电线对的分离。
22.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3的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其中,每个通道(191、192、193和194处的8)均被布置成容纳来自于线缆(10)的电线对,每个通道均被布置成至少容纳沿一部分电线对而部分绞合的电线(276)。
23.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3的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其中,至少一个通路(201、202)在邻接接线板(5)的一端(205)处朝向所述电线操纵件的一侧(B)开放。
CNA2008100947190A 2007-05-04 2008-05-04 电连接器中的以及与电连接器有关的改进 Pending CN1012995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708717.4 2007-05-04
GB0708717A GB2448937B (en) 2007-05-04 2007-05-04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electrical connector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9502A true CN101299502A (zh) 2008-11-05

Family

ID=38198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947190A Pending CN101299502A (zh) 2007-05-04 2008-05-04 电连接器中的以及与电连接器有关的改进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988611B1 (zh)
CN (1) CN101299502A (zh)
AT (1) ATE478453T1 (zh)
DE (1) DE602008002176D1 (zh)
GB (1) GB2448937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4846A (zh) * 2010-12-10 2012-07-0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端子插入装置以及端子插入方法
CN102859807A (zh) * 2010-04-29 2013-01-02 克里斯多佛·布赖恩德·谢勒 联网电缆追踪器系统
CN105723571A (zh) * 2013-09-26 2016-06-29 北卡罗来纳康普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减少对的以太网应用的具有抵抗旋转载荷的应变消除单元的接插线以及相关的应变消除单元和连接器
CN105874367A (zh) * 2013-08-21 2016-08-17 克里斯多佛·B·谢勒 具有远程释放连接器的可追踪联网电缆
CN106067619A (zh) * 2016-05-24 2016-11-02 洛阳功航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接水晶头
CN109314339A (zh) * 2016-06-16 2019-02-05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插接系统的、具有类型编码的接口单元
CN111200210A (zh) * 2018-11-19 2020-05-2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11689247B2 (en) 2019-01-16 2023-06-27 Mertek Industries, Llc Patch cord including wireless component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33863B2 (en) 2009-11-03 2011-10-11 Bel Fuse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Modular connector plug having a wire guide filter with an impedance containing portion and a cable guide portion
DE102013207234A1 (de) 2013-04-22 2014-10-23 MCQ TECH GmbH Stecker für ein mehrere Adern aufweisendes Daten- und/oder Telekommunikations-Kabel
EP3444907A1 (de) * 2017-08-16 2019-02-20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US11476616B2 (en) * 2020-02-05 2022-10-18 Panduit Corp. Modular communications plug
US11476707B2 (en) 2020-10-06 2022-10-18 Apple Inc. Wireless power system housing
WO2022159587A1 (en) * 2021-01-21 2022-07-28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onnector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4350A (en) * 1976-12-03 1977-10-18 Western Electric Company, Inc. Modular plug for terminating cord having non-planar array of conductors
US4569566A (en) * 1985-01-04 1986-02-11 Molex Incorporated Plug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assembly
US5284447A (en) * 1993-03-29 1994-02-08 Virginia Plastics Company, Inc. Contact terminal for modular plug
US6017237A (en) * 1996-08-26 2000-01-25 Sullivan; Robert W. Twisted-pair data cable with electrical connector attached
US6010353A (en) * 1997-09-03 2000-01-0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mmunication plug
US6080007A (en) 1998-11-30 2000-06-27 Hubbell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with wire holding sled
IL129883A0 (en) * 1999-05-10 2000-02-29 Rit Techn Ltd Cable organizer
DE19959823C2 (de) * 1999-12-10 2003-04-30 Krone Gmbh Verbindungskabel mit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ung
US6524128B2 (en) 2000-06-02 2003-02-25 Stewart Connector Systems, Inc. Modular plug wire aligner
DE10157099B4 (de) * 2001-11-16 2004-02-05 Albert Ackermann Gmbh & Co. Kg Elektrischer Verbinder für die Datentechnik
US6811445B2 (en) * 2002-04-22 2004-11-02 Panduit Corp. Modular cable termination plug
US7223112B2 (en) * 2004-01-09 2007-05-29 Hubbell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to optimize crosstalk
US7425159B2 (en) * 2004-05-26 2008-09-16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Metallized sled for communication plug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9807A (zh) * 2010-04-29 2013-01-02 克里斯多佛·布赖恩德·谢勒 联网电缆追踪器系统
CN102859807B (zh) * 2010-04-29 2017-09-12 克里斯多佛·布赖恩德·谢勒 联网电缆追踪器系统
CN102544846B (zh) * 2010-12-10 2014-09-0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端子插入装置以及端子插入方法
CN102544846A (zh) * 2010-12-10 2012-07-0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端子插入装置以及端子插入方法
CN105874367A (zh) * 2013-08-21 2016-08-17 克里斯多佛·B·谢勒 具有远程释放连接器的可追踪联网电缆
US10732364B2 (en) 2013-08-21 2020-08-04 Mertek Industries, Llc Traceable networking cables with remote-released connectors
US9810859B2 (en) 2013-08-21 2017-11-07 Mertek Industries, Llc Traceable networking cables with remote-released connectors
US10215935B2 (en) 2013-08-21 2019-02-26 Mertek Industries, Llc Traceable networking cables with remote-released connectors
US10270204B2 (en) 2013-09-26 2019-04-23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Patch cords for reduced-pair Ethernet applications having strain relief units that resist rotational loads and related strain relief units and connectors
CN105723571A (zh) * 2013-09-26 2016-06-29 北卡罗来纳康普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减少对的以太网应用的具有抵抗旋转载荷的应变消除单元的接插线以及相关的应变消除单元和连接器
US10665985B2 (en) 2013-09-26 2020-05-26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Patch cords for reduced-pair Ethernet applications having strain relief units that resist rotational loads and related strain relief units and connectors
CN106067619B (zh) * 2016-05-24 2018-05-04 洛阳功航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接水晶头
CN106067619A (zh) * 2016-05-24 2016-11-02 洛阳功航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接水晶头
CN109314339A (zh) * 2016-06-16 2019-02-05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插接系统的、具有类型编码的接口单元
US11031721B2 (en) 2016-06-16 2021-06-0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Interface unit for a plug system having type coding
CN111200210A (zh) * 2018-11-19 2020-05-2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11689247B2 (en) 2019-01-16 2023-06-27 Mertek Industries, Llc Patch cord including wireless compon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8002176D1 (de) 2010-09-30
GB0708717D0 (en) 2007-06-13
GB2448937B (en) 2009-10-14
ATE478453T1 (de) 2010-09-15
EP1988611B1 (en) 2010-08-18
EP1988611A1 (en) 2008-11-05
GB2448937A (en) 2008-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9502A (zh) 电连接器中的以及与电连接器有关的改进
US7635285B2 (en) Network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ystem
RU2216079C2 (ru) Штепсельные розетка (варианты), колодка и вилка
EP2045884B1 (en) A shielding attachable to a connector in the field of telecommunications, a combination of a connector and at least one shielding and a method of shielding a connector
JP3921599B2 (ja) 複数対の導体の複数の導体を結線するコネクタ
US6089892A (en) Telecommunications cabling arrangement
CN102687341B (zh) 用于将电连接器端接到线缆的装置和方法
EP0899823A2 (en) Strain relief apparatus for use in a communication plug
EP2045880B1 (en) A connector in the field of telecommunications
EP0899829A2 (en) Blade carrier for use in a communication plug
US8512067B2 (en) Connection and switching contact elements for a termination strip for a telecommunications module
JPH11144799A (ja) 通信プラグのジャック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ハウジングに使用する整列装置
JPS6130390B2 (zh)
PL209001B1 (pl) Łączówka do połączeń krzyżowych
US6676430B1 (en) Board mounted jack module
US6358080B1 (en) Snap-in module system
US11482352B2 (en) Quick connecting twisted pair cables
US6439911B1 (en) Contacts for hinged connection system
US6332795B1 (en) Hinged connection system
EP1195854A1 (en) Modular plug and method of coupling a cable with twisted wire pair to the same
WO2007075590A2 (en) Network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ystem
KR200373936Y1 (ko) Idc 연결 방식을 이용한 스플리터와 보호기의 연결구조
KR100332489B1 (ko) 단자 블록
CN114649714A (zh) 数据插座
JP2604464Y2 (ja) コネクタ結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1105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