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3684A - 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及快速清除自然水体蓝藻工艺 - Google Patents

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及快速清除自然水体蓝藻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3684A
CN101293684A CNA2008100585664A CN200810058566A CN101293684A CN 101293684 A CN101293684 A CN 101293684A CN A2008100585664 A CNA2008100585664 A CN A2008100585664A CN 200810058566 A CN200810058566 A CN 200810058566A CN 101293684 A CN101293684 A CN 101293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ond
blue
buoyancy lift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585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3684B (zh
Inventor
郑向东
丁毅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Chun Ch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郑向东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郑向东 filed Critical 郑向东
Priority to CN2008100585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936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93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3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36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36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及快速清除自然水体蓝藻工艺。潜水浮升池部分或整体构建于水面下湖底基底面上,设备的进、出水口都在待处理污水的水平面以下,潜水浮升池一端设置前挡板并安装进水设备,前挡板后设置折流板构成絮凝池,下沉式中隔板分割絮凝池与浮升池,浮升池与清水池之间设置后挡板;加药装置和加气装置安装于潜水浮升池上方回流管路上,浮升池底部安装一组清水导流管,浮升池后端上部设置蓝藻收集槽,蓝藻收集槽底部设有蓝藻排出泵管,清水池后端设置清水排水管。本发明设备可以在各种自然水环境中按不同工艺实施。不仅减少地面设施建造成本,而且避免了污水提升及长距离输送的能耗,提高了蓝藻清除工艺的实用性和应用范围。

Description

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及快速清除自然水体蓝藻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气浮法,适合于自然水体中可直接实施的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及快速清除自然水体蓝藻工艺。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污水处理中氮、磷的处理是一个难题,因污水中氮和磷的处理不完全而导致江、河、湖泊甚至大海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致使蓝藻、赤潮等大规模水体污染事件频频爆发。由于藻类生长倍增速度约20分钟、而且死亡也较为迅速,从而将水中氧气耗尽,同时还产生蓝藻毒素从而使水中其他生物迅速死亡,极严重的破坏了湖泊、海洋的生态平衡。处理大规模蓝藻的方法有如下几种:机械捕捞、粘土混凝沉淀、絮凝浮升或气浮法,以及机械过滤等方法,还有用化学或生物藻类毒素抑制或消灭藻类,清除湖水淤泥,发展人工湿地,引江入湖等办法。上述处理方法均存在一些不足:如,混凝沉淀及藻类毒素抑制方法,因没有将藻类污染物实际从水体中取出,只能暂时缓解藻类生长,进入了一个从“投入药剂治理、抑制蓝藻的生长,到再生长再治理”的死循环。机械捕捞法,效率很低,打捞后水体基本无任何改善。清除湖底淤泥法,工程巨大,投资效率较低。引江入湖法,工程巨大,浪费水资源,可能导致海水赤潮的发生。传统过滤法也存在效率低,难以规模化的问题。人工湿地法同样效率低,并受到湖泊面积限制,而且处理速度慢。
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清除水体中的氮、磷。现行污水处理技术多采用好氧活性菌降解,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处理不彻底,排放的污水中依然含有足以使水体富营养化的氮和磷,这是导致蓝藻大面积爆发的重要原因。本发明人研究发现原来用于自来水水源蓝藻清除的气浮法,包括竖流或平流气浮法,气浮~过滤法,浅池气浮法以及气浮~沉淀法等,将污水抽入建筑于地面上的设备,设备由混凝土或钢制的池子,筒体等,通过加药、气浮、絮凝、沉淀分离蓝藻,效果较好。但现有蓝藻处理工艺主体设备要建设于地面上,占地多、管网及设备材料投资较大,设备不能移动到蓝藻的密集区,污水需要扬升出水面才能进入处理设备,大规模水流扬升及远距离输送功率损耗巨大。现有技术处理大规模水体蓝藻污染正是受到上述几种因素的限制。面对湖泊蓝藻污染水体巨大的处理水量,如果现有技术方法,投资及建设及运行费用巨大。因此气浮法大多仅用于自来水厂的水源处理,而未用于大规模的水体生态修复处理。为此,本发明人经过长期实验研究,开发了一种适合于自然水体中大规模快速、有效、彻底清除蓝藻的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及快速清除自然水体蓝藻工艺。实验证明效果良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艺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廉,适合于自然水体中快速清除水体蓝藻的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污染水域范围内直接应用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的快速清除自然水体蓝藻工艺。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潜水浮升池、进水设备、加药装置、加气装置、蓝藻收集槽,潜水浮升池的部分或整体构建于水面下湖底基底面上,使设备的进、出水口都在待处理污水的水平面以下,潜水浮升池一端设置前挡板并安装进水设备,前挡板后设置折流板构成絮凝池,其后的下沉式中隔板分割絮凝池与浮升池,浮升池与清水池之间设置后挡板;加药装置和加气装置安装于潜水浮升池上方回流管路上,回流管一端伸入清水池中,回流管的另一端安置空气扩散分布器并伸入絮凝池底部,絮凝池与浮升池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浮升池底部安装一组清水导流管,清水导流管穿过隔板进入清水池,浮升池后端上部设置蓝藻收集槽,蓝藻收集槽底部设有蓝藻排出泵管,清水池后端设置清水排水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下列工序:
A、待处理污水无扬程通过进水设备直接被推流进入潜水浮升池的絮凝池,加药和加气设备向絮凝池中注入并混均药剂和微气泡,絮凝池上升流速10~20mm/s,停留时间为2~10分钟;
B、经处理的污水进入浮升池,絮凝浮升处理10~30分钟后水体中蓝藻浮升与清水分离,分离后的蓝藻被蓝藻收集槽收集或被船推动的收集槽收集,清水通过清水导出管流入清水池或留于原地;
C、溶气泵抽取5~30%的回流水同时将空气打碎为小气泡,再加入絮凝剂后一齐返送回絮凝池与蓝藻污水混合反应,其余清水通过清水排管流出池体。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潜水式设备配置方案,不仅减少地面设施建造成本,而且避免了污水提升及长距离输送的能耗,蓝藻被就地絮凝分离,清水留于原地,大大提高了推流式浮升蓝藻清除工艺的实用性和应用范围,通过蓝藻的清除不仅直接净化水体,而且有助于清除水体中的氮和磷,净化水质,修复水体自然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图1、图2分别为传统平流式浮升设备及配置关系主视与俯视示意图;
图3、图4分别为推流式潜水浮升没备及配置关系主视与俯视示意图;
图5、图6分别为推流式潜水浮升~过滤组合设备及配置关系主视与俯视示意图;
图7、图8分别为封闭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及配置关系主视与俯视示意图;
图9、图10分别为垂直螺旋浆推流潜水浮升设备及配置关系主视与俯视示意图;
图11、图12分别为波浪涌流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及配置关系主视与俯视示意图;
图13、图14分别游动式推流潜水浮升设备及配置关系主视与俯视示意图;
图15为U型河道设备配置关系示意图;
图16为湖水分隔区工艺设备配置关系示意图;
图17为河道池子回流工艺设备配置关系示意图。
其中:1进水设备,2加药装置,3加气装置,4蓝藻收集槽,5蓝藻排出管,6絮凝池,7浮升池,8空气扩散分布器,9清水导流管,10清水池,11清水排出管,12基底面,13水位线,14顶盖,15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平流式浮升设备及配置关系,其设备安装基底面12为地面,其进水设备1为水泵。不仅需要建立地面设施而且需要消耗动力提升污水进入处理设备。
图3、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为推流式潜水浮升没备及配置关系。包括潜水浮升池、进水设备1、加药装置2、加气装置3、蓝藻收集槽4,潜水浮升池部分或整体构建于水面下湖底基底面12上,使设备的进、出水口都在待处理污水的水平面以下,潜水浮升池一端设置前挡板并安装进水设备1,前挡板后设置折流板构成絮凝池6,其后的下沉式中隔板分割絮凝池6与浮升池7,浮升池7与清水池10之间设置后挡板;加药装置2和加气装置3安装于潜水浮升池上方回流管路上,回流管一端伸入清水池10中,回流管的另一端安置空气扩散分布器8并伸入絮凝池6底部,絮凝池6与浮升池7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浮升池7底部安装一组清水导流管9,清水导流管9穿过隔板进入清水池10,浮升池7后端上部设置蓝藻收集槽4,蓝藻收集槽4底部设有蓝藻排出泵管5,清水池10后端设置清水排水管11。
所述的折流板设置于距池体前端1~5m处,折流板下端距池底10~30cm。
所述的浮升池宽度2~30m,后挡板上沿距水位线10~30cm。
所述的清水导流管9设置于浮升池7后挡板下部距池底10~30cm处。
所述的蓝藻收集槽4的宽度与浮升池7后挡板宽度相当,蓝藻收集槽4前板上沿位于水位线下2~5cm。
所述的加气装置3为压力溶气气浮装置、扩散板曝气气浮装置、气液混合泵高效溶气气浮装置或射流器溶气气浮装置,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所述的潜水浮升池池体除长方形外也可以制成园形池,不影响本发明目的的实现。
本发明实施工艺包括下列工序:
A、待处理污水无扬程通过进水设备直接被推流进入潜水浮升池的絮凝池,加药和加气设备向絮凝池中注入并混匀药剂和微气泡,絮凝池上升流速为10~20mm/s,停留时间为2~10分钟;
B、经处理的污水进入浮升池,絮凝浮升处理10~30分钟后水体中蓝藻浮升与清水分离,分离后的蓝藻被蓝藻收集槽收集或被船推动的收集槽收集,清水通过清水导出管流入清水池或留于原地;
C、溶气泵抽取5~30%的回流水同时将空气打碎为小气泡,再加入絮凝剂后一齐返送回絮凝池与蓝藻污水混合反应,其余清水通过清水排管流出池体。
所述的絮凝剂为聚铝、聚丙烯酰胺等,其他类型的絮凝剂也可实现本发明之目的。
图5、图6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推流式潜水浮升-过浮组合设备及配置关系。其是在第一实施例基础上的改进,清水池10上设置过滤装置15。
图7、图8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封闭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及配置关系。是在第一实施例基础上的改进,潜水浮升池的絮凝池6、浮升池7和清水池10上加上顶盖14构成密封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有利于在水下任意深度实施。所用加气装置为压力溶气罐。
图9、图10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垂直螺旋桨推流潜水浮升设备及配置关系。是在第一实施例基础上的改进,进水设备1改为垂直推流螺旋桨构成垂直螺旋推流潜水浮升设备,加药加气装置和捕捞浮升蓝藻装置。
图11、图12示出了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潜水浮升设备及配置关系。是在第一实施例基础上的改进,进水设备1改为波浪集水槽构成波浪涌流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
图13、图14示出了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游动式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及配置关系。其进水设备1为游动的船。船载的运动式加气装置与加药装置、收集装置,水中移动,池体可由隔栏代替。游动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在水面平静的池塘湖水中快速浮升清除蓝藻,有效恢复水体生态环境,所用加气装置是扩散板曝气装置。
图15示出了本发明在U型河道上实施时的设备配置关系。污染的湖水被推流进入河道经过本发明的浮升设备后蓝藻被清除,清水通过U型河道重新流回湖中。
图16示出了本发明在湖水分隔区实施时设备配置关系。可将湖水用堤岸或其它材料分隔出生态恢复区,在堤上设计一个或多个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作为生态恢复区进水口,水中蓝藻通过浮升设备清出后,清水进入生态恢复区,在分隔区另一端将水引回湖中,修复湖水水体,恢复湖中生态平衡。
图17示出了本发明在河道池子实施时回流工艺及设备配置关系。在富营养化污水河道沟渠旁,将污水引入河道旁天然或人工池塘,使蓝藻繁殖生长,池塘成为以蓝藻为主的微生物氧化塘,池塘另一端出水口处设有本发明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清除蓝藻,清水流回河道,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氮、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源,致使蓝藻爆发导致水体迅速恶化,水体中其它生物因蓝藻死亡大量吸取水体中氧气而死亡,人们把蓝藻当成引发水体生态灾难的罪魁祸首,但是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实际上蓝藻又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治理水体污染,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的好帮手。理由是蓝藻在大量繁殖的同时富集水体中的氮和磷,因为未及时清除蓝藻又使得其所含的氮和磷又随蓝藻回到水体中造成更严重的污染,而如果及时而有效地清楚富集了大量氮、磷的蓝藻,不仅清除了蓝藻的表面污染,而且一并消除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内在污染,即污水中所富含的氮、磷及BOD,COD有害病菌等可通过蓝藻快速廉价地清除。既治标又治本。同时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向水体中提供氧气使水体中的植物动物恢复生长,湖泊河流生态环境自然得以修复。通过该方法处理后,可以将水体中高达95%以上的藻类清除。还可在浮升处理后与过滤等工艺组合形成复合工艺,进一步提高水处理质量。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含有蓝藻的污水被推流进入处理系统,加药装置加入絮凝药物,加气装置产生微气泡,絮凝药物和微气泡使蓝藻在潜水浮升池的絮凝池中发生絮凝反应,形成可浮升的絮凝团,然后进入浮升池,絮凝物被溶入水中的微小气泡向上浮升,蓝藻与清水分离,浮升的蓝藻再由浮升蓝藻收集装置取出,从而得到较为洁净的水,实现达标排放。
本发明的特点:
1、本发明实现就地构建设置,就地处理,就地排放。本发明构建于水平面之下,进水设备的进、出水口,絮凝反应和浮升过程均在待处理污水水平面之下。潜水推流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了抽水能耗,特别是推动设备在水中移动比由泵推动大量水体进入设备能耗更低,设备运行效率提高实际上节约设备投资。
2、水中建造的设备池体内外压力平衡,可不必考滤池体建设所用材料的承压强度问题,甚至软橡胶,无纺布等软体轻质材料等都可用作池体建造材料;根据污染水域的自然条件可直接利用湖边河道,池塘或堤岸,按常规设计增加少量材料即可改建成为所需的池体,可大量节约土地,大幅度节省配套管网的建设投资。
3、本发明的潜水浮升池体可改变几何结构以适应不同应用环境,可直接利用河道,池塘加上挡板改建而成。如图5、图6所示,为组合过滤沉淀池体,可以使处理后的水质更洁净,污染物清除更彻底;如图7、图8所示,为封闭式结构可以用于有波浪的水中,如海洋赤潮的清除。如图13、图14所示,游动式推流式潜水设备池体则更简单,水上运动设备耗能更小,设备利用率更高,更为机动灵活。
4、本发明的推流式浮升设备,清除蓝藻速度快,反应周期只需20~40分钟,与蓝藻的倍增速度相当,可直接在自然水域中任何位置使用,并可设计适合不同使用目的的清除蓝藻修复水体工艺。
5、如图15所示,在U型河道环境下,河道可代替引水入湖工程,投资小,不浪费清洁水,不用向湖外排出已经污染的水,就地处理,得到的清洁水回输湖中或另作它用,蓝藻回收利用。如图16所示,自然水域中分隔生态区内构建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可以控制蓝藻数量,不危害生态区中的其它水生植物和动物,形成微生物,水草,鱼虾类共同修复水体的模式,以大面积快速、经济性修复水体,恢复水产品的生产。
6、蓝藻比污水处理厂的好氧菌生长速度快,密度大,对环境适应快强,不需向水中鼓氧,其产生危害的主要原因是无法控制其生长速度而造成的,将生活污水引入以蓝藻为主的人工氧化塘,由蓝藻等微生物分解吸收分解富集水中的氮和磷,COD,BOD等污染物,再通过本发明设备清除蓝藻,间接处理其它污染物,比污水处理厂现用的好氧菌方法成本低,工艺简单,易于推广,是一种有利于上游控制氮和磷排放入湖,同时节约水资源的新工艺(如图17所示)。
实施例1
处理一条与蓝藻污染的湖相连的河道,原来河道宽为2米,深1米,在河道上建设本发明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将河道扩宽挖深形成浮升池体,长∶宽∶深为4∶4∶4.4m。进水设备的前挡板上安装一台潜水泵(80m3/h)和直径10cm管道,前挡板后0.3m处设置折流板,折流板下端距池底10-30cm,折流板将泵入的污水折流向下,折流板后部的小河底部设置空气扩散分布器来分布巳加药的溶解气水,多孔管于折流板下距水底0.05m处,对进入的污水进行加药和加气。回流水为每小时40方,由溶气泵在清水池中进行抽取,进药量为聚铝2g/min,聚丙烯酰胺0.1g/min。在折流板后1m处设置中隔板,中隔板下端插入池底,上端距水面30cm,污水在折流板和中隔板间与絮凝药和微小气泡絮凝,再翻过中隔板进入浮升池,这时蓝藻与水分层,浮升池的后挡板上设有蓝藻收集槽4,用刮板器推动浮升蓝藻进入蓝藻收集槽,蓝藻收集槽安置于水面下,蓝藻收集槽前板上缘浸入水下2~5cm,槽宽10cm,蓝藻收集槽的后板上缘高于水面10cm,蓝藻收集槽底由一根1/2时的蓝藻排出管接到潜入式集藻罐(200L),通过蓝藻排出管端的浆泵将收集的蓝藻抽出水面至岸上贮池。在后挡板前距底部0.1~0.3m处排列20根直径0.1m长2m的多孔的清水导流管穿过后挡板折向原河道,同时连通200L清水池,设置于岸上的溶解气水泵及加药装置,通过加药管及抽水管抽取混入药物和清水池的回流水进入絮凝池。处理效果:在进水前蓝藻为17064个/ml,浮升处理后出水蓝藻为2797个/ml,去除率83.6%。经过陶粒过滤装置过滤后出水蓝藻为1579(个/ml),蓝藻去除率为90.2%,处理后水通过河道流回湖中。
实施例2
在波浪较岸堤边水中设一个长10m波浪集水槽(见图11、图12),槽前沿边高30cm,后端边高50cm槽口有滤网除渣,底宽1m。设置1m长45℃斜面一边接捕捞槽前端另一向水下固定。槽的两端封闭,将污水集中后由中间的三个20cm的管道进入岸堤另一边的钢架PVC塑料板制成的整体潜入式浮升设备。浮升设备进水2m3/min。同时计量进入集水槽固体硫酸铝,30g/min。设备长为4m、宽4m、长5m,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出口后有箱体有0.6m的清水池,溶气泵从清水池每小时抽水40m3,溶解气水与三个进水管并流进入设备,设备其它设计与实施例1相同。处理效果:进水含蓝藻53000个/ml,出水含蓝藻5600个/ml,除藻率为89%。清水进入堤后的池塘,池塘中水草茂盛,鱼类生长良好,另一端河道再将清水流回湖中(见图16)。
实施例3
用玻璃钢制密封式推流式潜水浮升池潜于水中(见图7、图8),周围用软灞将湖水分格(见图15),将污水用水泵水平推流方式输送池体,进水量400m3/h,加药管口与回流管连接,水平均流速5mm/s,絮凝时间10min,絮凝池流速10mm/s,气浮2.5mm/s,时间23min,最大回流用水10%。压力溶气罐的容积按最少1min回流水量计算为直径0.5m高3m的填料塔。最大空气需用量0.45m3/min。气泵压力6kg/cm2。压力溶气的释放器采用TS78-释放器。回流水水量设为每小时40m3,与进水管并流,池体长11m,宽4m,高4.4m。池体前3m处以隔板分为絮凝池,后面为静态浮升池,顶盖上有朝下沟槽,收集浮升的蓝藻,加药量为硫酸亚铁800g/h,石灰300g/h,抽出含浮升蓝藻的水5m3/h。处理结果:进水蓝藻12300个/ml,出水蓝藻1180个/ml,去除率91.85%。
实施例4
在一条生活污水排放的河道旁原有一个三亩面积水深一米的池塘,河中污水的总氮56.7,氨氮8.35,COD1590,BOD6.30,总磷4.89,水有异味,并呈深色,将水以10m3/h的速度引入池塘,池塘水中的蓝藻数量为14500个/ml,在池塘另一端河道出口沉入水中安装本发明潜水浮升设备(见图16),设备箱体高2m,宽3m,长4m,进水管直接进入水底与回流水管并流,在前端0.5m处底面立有折流板下端距水底30cm,后挡板上设有蓝藻收集槽,槽前端低于水面0.5cm,溢流将蓝藻推入槽中再用泵抽出,后挡板距底部10cm处穿入直径5cm长2m的多孔清水导流管将水引出。(见图3、图4)用水泵推流进水10m3/h,用3m3/h的溶气泵从清水池抽回流溶气水与进水混合,加聚铝10g/h,浮升清出蓝藻后,水中蓝藻数量为1780个/ml。总氮12.7,氨氮2.81,COD485,BOD3.60,总磷0.05,水无异味,色度<5,将水流回河道(图17)。
实施例5
在一个深1.5m、长1500m、宽800m的湖水,用一船载上用加压空气1000w的射流器将串连的絮凝药物和空气通过管道可散布器送入1.2m的水下,使湖水中蓝藻絮凝浮升。吸入溶为液体的聚铝,主气管连接八个分管头入水1.2m。每个管头间隔0.25m,船速每分钟30m,送药量投每分钟500g固体聚铝计。絮凝送完后,用另一船以船速10m/min推进一个2m长的蓝藻收集槽,收集槽前端浸入水面下0.5cm,将上浮蓝藻收入槽再流进潜入水中的集藻罐,罐中的藻被抽到船仓中。将蓝藻运到岸边并抽入填料过滤箱过滤,捞完浮升蓝藻后湖水由原含藻8775个/ml,变为处理后为2048个/ml,的清亮湖水。蓝藻去除率为76.7%。

Claims (8)

1、一种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包括潜水浮升池、进水设备(1)、加药装置(2)、加气装置(3)、蓝藻收集槽(4),其特征是:潜水浮升池部分或整体构建于水面下湖底基底面(12)上,使设备的进、出水口都在待处理污水的水平面以下,潜水浮升池一端设置前挡板并安装进水设备(1),前挡板后设置折流板构成絮凝池(6),其后的下沉式中隔板分割絮凝池(6)与浮升池(7),浮升池(7)与清水池(10)之间设置后挡板;加药装置(2)和加气装置(3)安装于潜水浮升池上方回流管路上,回流管一端伸入清水池(10)中,回流管另一端安置空气扩散分布器(8)并伸入絮凝池(6)底部,絮凝池(6)与浮升池(7)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浮升池(7)底部安装一组清水导流管(9),清水导流管(9)穿过隔板进入清水池(10),浮升池(7)后端上部设置蓝藻收集槽(4),蓝藻收集槽(4)底部设有蓝藻排出泵管(5),清水池(10)后端设置清水排水管(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折流板设置于距池体前端1~5m处,折流板下端距池底10~30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其特征是:浮升池(7)宽度2~30m,后挡板上沿距水位线10~30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清水导流管(9)设置于浮升池后挡板下部距池底10~30cm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蓝藻收集槽(4)的宽度与浮升池(7)后挡板宽度相当,蓝藻收集槽(4)前板上沿位于水位线下2~5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加气装置(3)为压力溶气气浮装置、扩散板曝气气浮装置、气液混合泵高效溶气气浮装置、射流器溶气气浮装置。
7、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快速清除自然水体蓝藻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下列工序:
A、待处理污水无扬程通过进水设备直接被推流进入潜水浮升池的絮凝池,加药和加气设备向絮凝池中注入并混匀药剂和微气泡,絮凝池上升流速10~20mm/s,停留时间为2~10分钟;
B、经处理的污水进入浮升池,絮凝浮升处理10~30分钟后水体中蓝藻浮升与清水分离,分离后的蓝藻被蓝藻收集槽收集或被船推动的收集槽收集,清水通过清水导出管流入清水池或留于原地;
C、溶气泵抽取5~30%的回流水同时将空气打碎为小气泡,再加入絮凝剂后一齐返送回絮凝池与蓝藻污水混合反应,其余清水通过清水排管流出池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清除自然水体蓝藻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絮凝剂为聚铝,聚丙烯酰胺。
CN2008100585664A 2008-06-20 2008-06-20 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及快速清除自然水体蓝藻工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36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585664A CN101293684B (zh) 2008-06-20 2008-06-20 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及快速清除自然水体蓝藻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585664A CN101293684B (zh) 2008-06-20 2008-06-20 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及快速清除自然水体蓝藻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3684A true CN101293684A (zh) 2008-10-29
CN101293684B CN101293684B (zh) 2011-07-13

Family

ID=40064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5856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3684B (zh) 2008-06-20 2008-06-20 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及快速清除自然水体蓝藻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9368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7161A (zh) * 2011-12-30 2012-07-11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人工造流技术的船载水华抑制装置
CN102732645A (zh) * 2012-07-24 2012-10-17 广西大学 一种高速气浮装置
CN102815823A (zh) * 2012-08-28 2012-12-12 宜兴市金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气浮-氧化一体机
CN106517372A (zh) * 2016-11-16 2017-03-22 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和控制富营养化水体蓝藻大规模爆发的方法
CN113830924A (zh) * 2021-09-29 2021-12-24 南京清中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藻浆浓缩干化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7161A (zh) * 2011-12-30 2012-07-11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人工造流技术的船载水华抑制装置
CN102732645A (zh) * 2012-07-24 2012-10-17 广西大学 一种高速气浮装置
CN102815823A (zh) * 2012-08-28 2012-12-12 宜兴市金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气浮-氧化一体机
CN106517372A (zh) * 2016-11-16 2017-03-22 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和控制富营养化水体蓝藻大规模爆发的方法
CN113830924A (zh) * 2021-09-29 2021-12-24 南京清中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藻浆浓缩干化系统
CN113830924B (zh) * 2021-09-29 2023-04-07 南京清中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藻浆浓缩干化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3684B (zh) 201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77662B (zh) 一种利用原位微纳米气浮处理水污染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4211259A (zh) 一种规模化循环养殖水的多功能生态净化系统
CN201873573U (zh) 微纳米气浮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CN109329175B (zh) 一种绿色低碳高效工业化生态养殖池塘结构
CN113072188A (zh) 一种鱼塘尾水处理系统
CN101293684B (zh) 组合推流式潜水浮升设备及快速清除自然水体蓝藻工艺
CN108128967A (zh) 一种河道水体异位综合高效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5836969A (zh) 一种养猪场废水处理方法
CN108715486A (zh) 一种流域深潭浅滩分子流体生态修复的方法
CN211056758U (zh) 一种基于气浮工艺的除磷装置
CN115191395B (zh) 一种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装置及系统
CN111204928A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单池养殖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9399798A (zh) 一种沉淀藻池-藻菌共生生态板槽-微生物滤池的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8378648U (zh)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快速净化装置
CN202063793U (zh) 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
CN108218137A (zh)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快速净化方法及装置
CN208327714U (zh)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16039071U (zh) 一种湖泊循环供应活水系统
CN205676320U (zh) 一种基于生态湿地的景观水体净化系统
CN115557626A (zh) 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异位生态治理方法
CN212954725U (zh) 一种中小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水源前置生态治理系统
CN104016546A (zh) 一种环保疏浚余水/尾水净化人工湿地系统
CN202181244U (zh) 河湖污水的直接净化装置
CN113307424A (zh) 一种基于物化法净化水质的湖泊循环供应活水系统
CN105645685A (zh) 一种养殖海水的废水排放处理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16

Address after: Two floor, research building, Yunnan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industry, No. 145 Renmin West Road, Wuhua District, Yunnan, Kunming, 650000

Patentee after: Yunnan Chun Ch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50222 Yunnan city of Kunming province Longquan Lu Yun District 27 Building No. 1002

Patentee before: Zheng Xiangd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