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9906A - 一种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及电子机械双控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及电子机械双控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9906A
CN101289906A CNA2008101150833A CN200810115083A CN101289906A CN 101289906 A CN101289906 A CN 101289906A CN A2008101150833 A CNA2008101150833 A CN A2008101150833A CN 200810115083 A CN200810115083 A CN 200810115083A CN 101289906 A CN101289906 A CN 101289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worm gear
worm
driving lever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150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89906B (zh
Inventor
丁京平
张学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ULL-GROWN HAODE INFOR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ULL-GROWN HAODE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ULL-GROWN HAODE INFOR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ULL-GROWN HAODE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150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899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89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9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89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9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包括电机、蜗杆、蜗轮,拨杆、拨销和锁舌体;锁舌体上能够伸出或缩回锁体壳;与双控锁的锁体壳固定的电机输出轴固定有蜗杆;所述蜗杆能够和可旋转地固定在锁体壳上蜗轮相啮合;所述拨杆固定端固定在蜗轮的端面上,自由端与拨销滑动相连,所述蜗轮的旋转能够使拨杆拨动拨销滑动;锁舌体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在锁体壳内滑动;所述的拨销能够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在锁体壳内滑动;处于锁止位置的所述拨销的锁止块能够与锁止口相配合,将锁舌体锁止,阻止锁舌体滑动到缩回位置;处于缩回位置的锁舌体能够阻止拨销滑动到锁止位置。本发明提供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可靠性较高,并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及电子机械双控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控锁的机构,特征是涉及一种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另外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的电子机械双控锁。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多种需要,用两个或多个钥匙控制一把锁的双控锁或多控锁的应用正越来越广泛。其中,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保险箱业务中,双控锁是一种常用的运营设备。
保险箱业务中的双控锁一般包括锁体,主钥匙和客钥匙,锁体上设有锁舌体,锁舌体的伸出和缩回可以实现对保险箱的开或闭,锁体上设有两个钥匙接口,一个与主钥匙相配合,另一个与客钥匙相配合。主钥匙一般在银行营业处保存,为了便于银行对主钥匙集中管理,提高客户的保密程度,主钥匙一般为电子钥匙,即通过电子信息的传送实现对双控锁状态控制的钥匙;客钥匙一般由客户保存,可以为机械钥匙或电子钥匙。一般来讲,客钥匙直接控制锁舌体的伸出或缩回,主钥匙用于控制对锁舌体锁止,不直接控制锁舌体的伸出或缩回。在锁止状态,锁舌体不能伸出或缩回。只有主钥匙解除对锁舌体的锁止时,客钥匙的才能驱动锁舌体缩回,将锁打开。由于只有在用主钥匙将锁止状态下的锁舌体解除锁止,客钥匙才能驱动锁舌体缩回锁体壳,将保险箱上的锁打开,因此,主钥匙或客钥匙都不能单独将保险箱打开,只有将银行主钥匙和客户的客钥匙结合才能将保险箱打开。
为了实现对锁舌体的锁止或解除锁止,锁体壳内就设有一个锁止复位机构,该机构有两个功能:一是对锁体壳内的锁舌体进行锁止,这样在没有主钥匙的时候,客钥匙就不能使锁舌体缩回,保持锁止状态,即锁止功能;二上在锁舌体由缩回状态切换到伸出状态时,该机构能够回复到锁止状态,对锁舌体进行锁止,即复位功能。
锁止复位机构作为双控锁的关键部分已经有公开的现有技术方案,专利号为01255995.4就公开了一种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如图1所示,现有的锁止复位机构包括锁舌体2、电机1和锁止块30。锁舌体2上设有铁块21和锁止口22,锁舌体2能够在锁体壳(图中未示出)内滑动,以实现双控锁状态的切换;电机1位于锁舌体2后方,固定在锁体壳上,锁止块30固定在电机1的输出轴上,电机1输出轴的旋转能够带动锁止块30旋转,锁止块30为一磁铁,能够与铁块21相吸,并能与锁止口22相配合,将锁舌体2锁止。其工作过程是:如图1所示,在锁止状态下,锁止块30与锁舌体2上的锁止口22相配合,将锁舌体2锁止,使锁舌体2不能在锁体壳内滑动,仅有客钥匙不能将双控锁打开;在主钥匙与锁体上的主钥匙接口结合时,相应的电信号可以使电机1旋转,电机1旋转带动锁止块30向上旋转,此时,锁止块30与铁块21相吸,在磁力作用下,锁止块30保持在上方,如图1的虚线部分,锁舌体2的锁止解除,可以用客钥匙驱动锁舌体2缩回,将双控锁打开,完成开锁过程,双控锁处于打开状态。
同时,铁块21随着锁舌体2滑动,与锁止块30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距离变大,铁块21与锁止块30之间的磁吸力消失,如图2所示,锁止块30在重力作用,回落到锁舌体2上,由于锁止口22已经不再原来的位置,锁止块30被锁舌体2阻碍,不能与锁止口22配合,锁止块30落在锁舌体2上。
当需要上锁时,锁舌体2在客钥匙的驱动下,向外伸出,锁止口22的位置也向外移动,当移动到能够与锁止块30配合位置时,锁舌体2不能阻碍锁止块下落,锁止块30在重力作用下,继续下落,与锁止口22相配合,将锁舌体2锁止,锁止块30复位,上锁过程完成。
上述的现有技术虽然能够实现对锁舌体的锁止,也可以在锁舌体伸出时,实现锁止块的复位,将锁舌体锁止,但现有技术中锁止块是利用重力实现锁止和复位的,这样的结构在磁铁磁力减弱和受到振动时,会影响锁止功能的实现,功能的可靠性较低。
另外,因为是利用重力实现复位或锁止,在需要将双控锁安装在不同方向时,就需要改变锁止复位机构的结构布置,因此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的通用性受到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较高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
另外提供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也有较强的通用性,可以适用于安装在多种方向的双控锁上。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的电子机械双控锁。
本发明提供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包括电机、蜗杆、蜗轮,拨杆、拨销和锁舌体;
所述电机、蜗杆、蜗轮,拨杆、拨销和锁舌体位于双控锁的锁体壳内;
所述锁舌体设有锁止口;所述拨销上设锁止块;
所述电机与双控锁的锁体壳固定,电机输出轴固定有蜗杆;所述蜗轮通过中心轴可旋转地固定在锁体壳上;所述蜗杆与蜗轮相啮合;
所述拨杆固定端固定在蜗轮的端面上,自由端与拨销滑动相连,所述蜗轮的旋转能够使拨杆拨动拨销滑动;
所述的锁舌体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在锁体壳内滑动;使锁舌体上的锁舌能够伸出或缩回锁体壳;所述的拨销能够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在锁体壳内滑动;处于锁止位置的所述拨销的锁止块能够与锁止口相配合,将锁舌体锁止,阻止锁舌体滑动到缩回位置;处于缩回位置的锁舌体能够阻止拨销滑动到锁止位置。
优选地,所述的锁舌体滑动方向与拨销滑动方向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的蜗杆轴线与蜗轮轴线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拨杆有两个点与蜗轮端面固定。
优选地,所述中心轴与双控锁的锁体壳固定;与蜗轮可旋转相连;所述拨杆还包括一个由拨杆杆体绕成的弹簧,所述固定端从弹簧端部伸出;所述弹簧套在所述中心轴外周。
优选地,所述的中心轴和弹簧之间还设有一个与蜗轮端面固定的轴筒。
优选地,所述中心轴与蜗轮固定;与锁体壳可旋转相连;所述拨杆还包括一个由拨杆杆体绕成的弹簧,所述固定端从弹簧端部伸出;所述弹簧套在所述中心轴外周。
优选地,所述的蜗轮为扇形蜗轮。
优选地,所述的锁舌体滑动方向与拨销滑动方向相垂直;所述的蜗杆轴线与蜗轮轴线相垂直;所述的蜗轮为扇形蜗轮;所述中心轴与锁体壳固定,与蜗轮可旋转相连;所述拨杆还包括一个由拨杆杆体绕成的弹簧,所述固定端从弹簧端部伸出;所述弹簧套在所述中心轴外周。
优选地,所述的中心轴和弹簧之间还设有与蜗轮端面固定的轴筒。
优选地,所述的锁舌体滑动方向与拨销滑动方向相垂直;所述的蜗杆轴线与蜗轮轴线相垂直;所述的蜗轮为扇形蜗轮;所述中心轴与蜗轮固定;与锁体壳可旋转相连;所述拨杆还包括一个由拨杆杆体绕成的弹簧,所述固定端从弹簧端部伸出;所述弹簧套在所述中心轴外周。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电子机械双控锁,包括电子钥匙、锁体和机械钥匙;所述的锁体包括锁体壳、电子组件,电子钥匙接口和机械钥匙接口;所述的电子组件位于锁体壳内,所述电子钥匙接口和机械钥匙接口与锁体壳固定;所述机械钥匙接口能够与机械钥匙配合;所述电子钥匙包括壳体、电子组件和锁体接口,所述的电子组件位于壳体内,所述锁体接口与壳体固定;所述电子组件能够与电子机械双控锁体内电子组件交换数据,所述锁体接口能够与锁体上的电子钥匙接口相配合;还包括上述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用拨杆拨动拨销在两个方向滑动,主动对拨销位置进行切换或控制,锁止机构的具有较强的可靠性;用蜗轮蜗杆作为传动机械,一方面可以将电机的高速运动变换成蜗轮的低速运动;同时,根据蜗杆蜗轮传递动力的特点,可以将电机的驱动力放大,使阻力变化对电机转速影响较小,保证锁止功能实现的可靠性;用拨杆作为拨动拨销的执行件,拨杆的弹性可以缓冲传动力的突变,减小惯性力对电机的冲击,使电机工作更稳定。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使锁舌体的滑动方向与拨销的滑动方向相垂直,可以使锁止块与锁止口配合更方便,减小拨销滑动的距离,也就减小电机驱动时旋转的转数。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使蜗轮的轴线与蜗杆的轴线相垂直,一方面可以简化蜗轮蜗杆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动力传输的效率,改善锁止复位机构的动力性能。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拨杆上设一弹簧与蜗轮端面固定,可以更好地吸收拨杆拨动拨销滑动过程中的振动,减小反向作用力和惯性力对电机的冲击,使电机驱动更柔顺,弹簧储存的能量能够使锁止块锁止和复位更可靠。
在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弹簧与中心轴之间设与蜗轮端面固定的轴筒,可以减小弹簧与中心轴的摩擦力,改善电机传动的动力性能。
在可选技术方案中,将蜗轮设为扇形蜗轮,在蜗轮蜗杆配合处于一个极限位置时,蜗杆的旋转将不会再驱动蜗轮旋转,又因为拨杆变形的存在,拨杆的弹力又能保持蜗杆与扇形蜗轮的极限位置的啮合,这样,在电机反向旋转时,可以顺利地驱动扇形蜗轮反向旋转。这样的结构,一方面,可以保持锁止复位功能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不必对蜗轮的旋转角度作精确控制,只要能够驱动蜗杆就可,因此可以将步进电机改为高速电机,降低双控锁的成本。另外扇形蜗轮也节省空间,便于锁止复位机构的布置。
在提供上述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一种电子机械双控锁,由于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具备以上的技术效果,提供的电子机械双控锁也具备以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适用于双控锁的锁止复位,特别适用于电子机械双控锁的锁止复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锁止状态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复位状态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锁舌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拨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锁舌体和拨销滑动方向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结构的拨杆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结构的拨杆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结构拨杆与蜗轮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包括另一结构拨杆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到图9中:
锁体壳01、电机1、蜗杆5、蜗轮4、中心轴为41;
拨销3、凸块31、锁止块30;
锁舌体2、锁舌20、、锁止口22;
拨杆6、弹簧61、固定端63、自由端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描述,本部分描述的具体语言和顺序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的,不应对本发明专利权利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一提供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包括:包括电机1、蜗杆5、扇形蜗轮4,拨杆6、拨销3和锁舌体2,为了描述的方便,图中还示出了锁体壳01。
如图3所示,锁舌体2上设有锁止口22;锁舌体2可以在锁体壳01内滑动,从而使锁舌20伸出锁体壳01或缩回锁体壳01内,实现上锁状态与开锁状态切换。
如图4所示,拨销3上设有锁止块30和带有孔的凸块31;所述的锁止块30能够与锁止口22相配合;拨销3也能够与锁体壳01内滑动。
如图5所示的组装图,所述电机1与锁体壳01固定,电机1输出轴与蜗杆5固定,并可以驱动蜗杆5旋转;所述蜗轮4通过中心轴41与锁体壳01可旋转相连;蜗杆5与蜗轮4相啮合。
拨杆6一端作为固定端固定在蜗轮4的端面上,靠近固定端,还有有短销42与拨杆6上孔相配合将拨杆6固定;另一端作为自由端穿过拨销3上凸块31中的孔,使拨杆6与拨销之间滑动相连。由于拨杆6有两个点在蜗轮4端面上固定,因此,蜗轮4旋转可以使拨杆6的自由端拨动拨销3滑动。
结合图5和图6,锁舌体2能够在如图5示的伸出位置和图6所示的缩回位置之间在锁体壳01内滑动;所述的拨销3能够在如图5示的锁止位置和图6所示解锁位置之间在锁体壳01内滑动;如图5,位于锁止位置的拨销3的锁止块30与锁止口22相配合,能够将锁舌体2锁止,使锁舌体2保持伸出状态,不能回到缩回位置;如图6所示,由于缩回位置的锁舌体2向右滑动,在拨销3向锁止位置滑动时,锁舌体2与锁止块30相接触阻止拨销3滑动到锁止位置,锁止块30不能与锁止口22配合。
本例中提供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的工作过程包括开锁过程和复位过程,需要主钥匙和客钥匙的配合才能完成,因此,为了描述的清楚,还描述了使用主钥匙与客钥匙的过程。对主钥匙与客钥匙的描述,仅是为了描述的需要,对工作过程具体的描述不应对本发明提供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的保护范围有任何限制作用。
如图5所示,在双控锁处于上锁状态时,锁舌体2处于伸出位置,伸出的锁舌20使双控锁上锁,拨销3上的锁止块30与锁舌体上的锁止口22相配合,锁舌体2处于被锁止状态,即使用客钥匙驱动锁舌体2,锁舌体2也不能缩回;当插入电子式的主钥匙时,通过电子信息的传输,双控锁上的相应电路连通,电机1旋转,固定在电机2输出轴上的蜗杆5带动蜗轮4以中心轴41为轴旋转,蜗轮4又驱动拨杆6的自由端产生一定的位移,拨杆6的自由端的位移拨动拨销3从锁止位置滑向解锁位置,使锁止块30与锁止口22脱离;此时,使用客钥匙能够驱动锁舌体2向内滑动,使锁舌20缩回,将锁打开,开锁过程完成。
开锁过程完成的同时,锁舌体2的运动触动微动开关(图中未示出),使电机1反向旋转,由于锁止口22的位置已经改变,锁止块30与锁舌体上的其他部分相接触,不能与锁止口22配合,拨销3不能锁止锁舌体2;由于电机1的旋转,拨杆6处于弹力变形状态,拨销3在拨杆6弹力作用下,保持随时回复到锁止位置的状态,只要锁止口22回到原来的位置,拨销3上的锁止块30可以随时与锁止口22配合。
如图6所示,上锁时,用客钥匙驱动锁舌体2从缩回位置向伸出位置滑动,由于拨销3保持回复到锁止位置的状态,在锁止口22回复到原来位置时,拨销3在拨杆6作用下回复到锁止位置,使锁止块30与锁止口22配合,将锁舌体2锁止,锁止复位机构复位,上锁过程完成。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开锁过程完成后,也可以将拨销3保持在解锁状态;当锁舌体2回复到缩回位置时,再使电机1反向旋转,用拨杆6拨动拨销3,使锁止块30与锁止口22配合,将锁舌体2锁止。本例中,在开锁过程完成的同时,使电机1反转,使拨销3处于随时可复位的状态,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上锁时无法锁止的情况出现。因为开锁完成后,电量的消耗可能会造成电量不足,在锁舌体2回复到缩回位置后,电机1就无法旋转,拨销3就无法回复到锁止位置,本例中的布置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有多种具体的结构可以实现锁舌体的锁止,实现锁止功能的具体结构不同,锁舌体的滑动方向与拨销滑动的方向也可以有所不同,优选的技术方案是,锁舌体的滑动方向与拨销的滑动方向相垂直,可以使锁止块与锁止口配合更方便,减小状态切换时拨销滑动的距离,也便于在较小空间布置。
传动机构的布置也可以有多种具体的技术方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是蜗轮蜗杆传动,因为蜗轮蜗杆传动一方面可以将电机的高速运动变换成蜗轮的低速运动;同时,蜗轮蜗杆传动还有将驱动力放大的特点,将电机的驱动力放大,减少传动阻力或惯性力对电机转动的影响,保证了锁止复位功能实现的可靠性;对于蜗轮与蜗杆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蜗轮与蜗杆轴线可以有多种具体的组合方式,但优先的技术方案是使蜗轮的轴线与蜗杆的轴线相垂直,这样一方面可以简化蜗轮蜗杆的制造工艺,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动力传输的效率,提高锁止复位机构的动力性能。
本例中,所述的蜗轮为合适角度的扇形蜗轮,扇形蜗轮与蜗杆相啮合,在蜗轮蜗杆配合处于扇形蜗轮的一个极限位置时,蜗杆的旋转将不会再使蜗轮旋转,允许电机空转;另外,因为拨杆弹性变形的存在,蜗杆又能与扇形蜗轮保持啮合关系,这样,在电机反向旋转时,可以顺利地驱动扇形蜗轮反向旋转。这样的结构,一方面,可以保持锁止复位功能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不必对蜗轮的旋转角度作精确控制,对电机的选择要求比较低,只要能够驱动蜗杆就可;如果采用全齿的蜗轮,拨杆旋转角度不能过大,因此有必要限制蜗轮旋转的范围,这样就要对电机的转数进行控制,一方面需要相应的控制电路,另一方面需要用步进电机替代高速电机,增加双控锁制造成本,因此,优选的技术方案,将蜗轮设为扇形蜗轮。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在保证拨杆拨动拨销的前提下,拨杆的固定端中心线优选通过蜗轮端面的中轴线,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为了使拨杆能够拨动拨销,拨杆与蜗轮之间可以有更多的传动方式,比如可以是蜗轮之间再设一中间齿轮,将驱动力再放大。
实施例一中,用拨杆拨动拨销虽然可以利用拨杆的弹力使拨销保持回复到锁止位置的倾向,也可以吸收一部分振动,减小对电机的冲击,从而减轻对电机电路的损伤。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拨杆的弹力有限,在拨动拨销滑动时,拨杆刚度还是比较大,对电机的冲击也比较大,因此,实施例二在实施一的基础上,提供了另一种结构的拨杆。
如图7和图8,所述的拨杆6上还设有一个由杆体绕成的弹簧61,所述的固定端63从弹簧61端部伸出,在弹簧61另一端伸出拨杆的自由端60。
拨杆6与蜗轮4固定关系如图9所示,所述拨杆6上弹簧61套在蜗轮4中心轴41的外侧,从弹簧61端部伸出的固定端63穿过蜗轮4端面上的孔,与蜗轮4固定,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拨杆6拨动拨销3时比较柔和,一方面可以吸收在拨动过程中的产生更大振动,另一方面,可以在电机1启动时,储存一部分能量,减小传动过程中,惯性力对电机1的冲击,使拨杆6拨动拨销3时比较柔和,提高锁止功能实现的可靠性。包括上述结构拨杆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减少弹簧61与中心轴的摩擦,可以使中心轴41保持与蜗轮4相对静止,即将中心轴41固定在蜗轮4上,使中心轴41与锁体壳01之间为可旋转相连;在中心轴41与锁体壳01固定,与蜗轮4可旋转相连时,可以在弹簧63与中心轴41之间设一个轴筒,并使轴筒固定在蜗轮4端面上,这样就可以保证,蜗轮4旋转时,与弹簧61同时旋转,减轻或避免弹簧63受到摩擦力,造成拨杆6的磨损,影响驱动力的传递。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的电子机械双控锁,包括电子钥匙、锁体壳和机械钥匙;所述的锁体包括锁体壳、电子组件,电子钥匙接口和机械钥匙接口;所述的电子组件位于锁体壳内,所述电子钥匙接口和机械钥匙接口与锁体壳固定;所述机械钥匙接口能够与机械钥匙配合;所述电子钥匙包括壳体、电子组件和锁体接口,所述的电子组件位于壳体内,所述锁体接口与壳体固定;所述电子组件能够与电子机械双控锁体内的电子组件交换数据,所述锁体接口能够与锁体上的电子钥匙接口相配合,还包括上述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由于上述的锁止复位机构能够实现锁止复位的功能,所提供的电子机械双控锁也能够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包括电机、蜗杆、蜗轮,拨杆、拨销和锁舌体;
所述电机、蜗杆、蜗轮,拨杆、拨销和锁舌体位于双控锁的锁体壳内;
所述锁舌体设有锁止口;所述拨销上设锁止块;
所述电机与双控锁的锁体壳固定,电机输出轴固定有蜗杆;所述蜗轮通过中心轴可旋转地固定在锁体壳上;所述蜗杆与蜗轮相啮合;
所述拨杆固定端固定在蜗轮的端面上,自由端与拨销滑动相连,所述蜗轮的旋转能够使拨杆拨动拨销滑动;
所述的锁舌体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在锁体壳内滑动;使锁舌体上的锁舌能够伸出或缩回锁体壳;所述的拨销能够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在锁体壳内滑动;处于锁止位置的所述拨销的锁止块能够与锁止口相配合,将锁舌体锁止,阻止锁舌体滑动到缩回位置;处于缩回位置的锁舌体能够阻止拨销滑动到锁止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舌体滑动方向与拨销滑动方向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轴线与蜗轮轴线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拨杆有两个点与蜗轮端面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轴与双控锁的锁体壳固定;与蜗轮可旋转相连;
所述拨杆还包括一个由拨杆杆体绕成的弹簧,所述固定端从弹簧端部伸出;所述弹簧套在所述中心轴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轴和弹簧之间还设有一个与蜗轮端面固定的轴筒。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轴与蜗轮固定;与锁体壳可旋转相连;
所述拨杆还包括一个由拨杆杆体绕成的弹簧,所述固定端从弹簧端部伸出;所述弹簧套在所述中心轴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蜗轮为扇形蜗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锁舌体滑动方向与拨销滑动方向相垂直;所述的蜗杆轴线与蜗轮轴线相垂直;
所述的蜗轮为扇形蜗轮;所述中心轴与锁体壳固定,与蜗轮可旋转相连;所述拨杆还包括一个由拨杆杆体绕成的弹簧,所述固定端从弹簧端部伸出;所述弹簧套在所述中心轴外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控锁自动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中心轴和弹簧之间还设有与蜗轮端面固定的轴筒。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控锁的自动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锁舌体滑动方向与拨销滑动方向相垂直;所述的蜗杆轴线与蜗轮轴线相垂直;
所述的蜗轮为扇形蜗轮;所述中心轴与蜗轮固定;与锁体壳可旋转相连;所述拨杆还包括一个由拨杆杆体绕成的弹簧,所述固定端从弹簧端部伸出;所述弹簧套在所述中心轴外周。
12、一种电子机械双控锁,包括电子钥匙、锁体和机械钥匙;
所述的锁体包括锁体壳、电子组件,电子钥匙接口和机械钥匙接口;所述的电子组件位于锁体壳内,所述电子钥匙接口和机械钥匙接口与锁体壳固定;所述机械钥匙接口能够与机械钥匙配合;
所述电子钥匙包括壳体、电子组件和锁体接口,所述的电子组件位于壳体内,所述锁体接口与壳体固定;所述电子组件能够与电子机械双控锁体内电子组件交换数据,所述锁体接口能够与锁体上的电子钥匙接口相配合;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1-3,或9-11任一项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
CN2008101150833A 2008-06-16 2008-06-16 一种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及电子机械双控锁 Active CN1012899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50833A CN101289906B (zh) 2008-06-16 2008-06-16 一种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及电子机械双控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50833A CN101289906B (zh) 2008-06-16 2008-06-16 一种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及电子机械双控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9906A true CN101289906A (zh) 2008-10-22
CN101289906B CN101289906B (zh) 2011-05-18

Family

ID=40034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150833A Active CN101289906B (zh) 2008-06-16 2008-06-16 一种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及电子机械双控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8990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5208A (zh) * 2014-12-02 2015-03-11 镇江市中协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解锁装置
CN106121377A (zh) * 2016-07-29 2016-11-16 珠海汇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电子锁
CN109162537A (zh) * 2018-10-26 2019-01-08 黄辉源 一种磁吸锁体
WO2020010484A1 (zh) * 2018-07-09 2020-01-16 叶伟焯 锁芯及控制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1505U (zh) * 1991-12-25 1992-11-11 朱勤儿 电开弹子门锁
CN2487828Y (zh) * 2001-07-05 2002-04-24 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控锁
CN2496997Y (zh) * 2001-09-28 2002-06-26 广州优利康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体指纹电子机械无线双控锁
CN2931700Y (zh) * 2006-08-10 2007-08-08 刘伟强 多功能双控门锁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5208A (zh) * 2014-12-02 2015-03-11 镇江市中协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解锁装置
CN104405208B (zh) * 2014-12-02 2016-08-24 江苏凯德电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解锁装置
CN106121377A (zh) * 2016-07-29 2016-11-16 珠海汇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电子锁
CN106121377B (zh) * 2016-07-29 2019-01-11 珠海汇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电子锁
WO2020010484A1 (zh) * 2018-07-09 2020-01-16 叶伟焯 锁芯及控制组件
JP2021529899A (ja) * 2018-07-09 2021-11-04 叶偉▲ズオ▼ シリンダ及び制御素子
JP7050176B2 (ja) 2018-07-09 2022-04-07 叶偉▲ズオ▼ シリンダ及び制御素子
CN109162537A (zh) * 2018-10-26 2019-01-08 黄辉源 一种磁吸锁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9906B (zh) 201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9906B (zh) 一种双控锁锁止复位机构及电子机械双控锁
CN100450839C (zh) 电动转向锁定装置
CN201007144Y (zh) 一种门柜式电子门锁
CN209488782U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
CN108798236A (zh) 电子锁及其离合机构
CN108894617A (zh) 一种电子锁锁体
CN111886390B (zh) 释放机构、能量收集装置以及电子锁定系统
CN201053248Y (zh) 一种门柜式电子门锁
CN208534249U (zh) 电动解锁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2596355U (zh) 一种行李箱密码锁
CN108360923B (zh) 用于电子锁的离合装置及电子锁
CN207469953U (zh) 用于自行车的智能锁控结构
CN211342182U (zh) 一种电机锁体的连杆装置及电机锁体
CN208380337U (zh) 一种手套箱解锁机构及按钮式解锁手套箱
CN209369517U (zh) 一种电子锁锁体
CN209976214U (zh) 一种电插锁锁芯结构
CN209942425U (zh) 一种锁装置及保险箱
CN207633891U (zh) 旋转式电控碰锁
CN112240130A (zh) 一种电机锁体的离合装置及电机锁体
CN201276899Y (zh) 智能门锁锁芯
CN217735130U (zh) 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锁盒
CN220979116U (zh) 一种锁具用主锁传动装置及锁具
CN214848442U (zh) 一种断路器锁定机构及断路器
CN109555373B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微小型机械锁
CN214576335U (zh) 一种锁具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