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0905B - 具可遮蔽外框的显示装置及其使用的导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具可遮蔽外框的显示装置及其使用的导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0905B
CN101280905B CN2008100992181A CN200810099218A CN101280905B CN 101280905 B CN101280905 B CN 101280905B CN 2008100992181 A CN2008100992181 A CN 2008100992181A CN 200810099218 A CN200810099218 A CN 200810099218A CN 101280905 B CN101280905 B CN 1012809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structurals
light device
leaded light
patterned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92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80905A (zh
Inventor
蔡海恩
范富诚
陈志伟
徐旭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0992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809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80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0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80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09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具可遮蔽外框的显示装置及其使用的导光器件,该导光器件包括可透光的基板,此基板的两对应面分别具有第一图案层及第二图案层,当荧屏对第一图案层发出光线时,第一图案层用以发散入射光的前进方向,对于平行基板中心轴的入射光,经第一图案层作用后,被导向偏离中心轴,第一图案层越远离中心轴的入射光被导向偏离的角度越大;之后,入射光通过第二图案层而成为出射光时,第二图案层用以收敛出射光的前进方向,使得出射光被导向而平行基板的中心轴,其中出射光所围成的影像大小与其入射光所围成的影像大小成以中心轴为对称中心等比例放大的关系。本发明使得显示器输出面的影像能够增大倍数,且达到消除或掩盖显示器周边边框的效果。

Description

具可遮蔽外框的显示装置及其使用的导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导光器件,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遮蔽显示装置外框的导光器件。
背景技术
为了在显示器的面板边缘处安排电路与光源,也避免保护面板不受碰撞,显示器以一边框围绕于其面板的周缘。有鉴于近几年来许多业者皆努力地使其显示器产品(尤其是电视墙)朝向“视野无框化”的目标,而尽可能地窄化显示器产品的边框,以美化影响观赏的感觉,然而,由于上述边框的考量,显示器产品的边框仍具存在的必要。
如此,美国专利第6927908号及第7029124号分别揭露了一或多显示器利用凸透镜以消除显示器边框或显示器与显示器间的明显间隙的技术,使得观看者于观看显示器的影像时,无法察觉显示器边框或相邻显示器间间隙的存在,然而,由于显示器被安排以较小焦距而于凸透镜上呈现影像时,必须以较厚的凸透镜来达成,相反地,若显示器被安排以较大焦距,而于凸透镜上放大影像的倍率时,显示器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却必须加大,故,当显示器与凸透镜间的距离有限时,导致凸透镜上影像的放大倍率便无法持续增大。而且,显示器所投射出的光线与凸透镜的边界呈一较大的视觉角度时,由于此光线容易衰弱外,此光线会被凸透镜所折射,而再次锐减其亮度,使得观看者会于画面的边界处感受到亮度的不均匀,如此,先前技术的显示器虽可达成消除边框的目的,然而上述的缺点与限制却使得制造成本及产品体积过大,且效果不近理想,降低厂商量产的欲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不改变现有显示器架构下,而提供一导光器件于显示器的输出面上,使得显示器输出面的影像能够增大倍数,且达到消除或掩盖显示器周边边框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缩小导光器件的厚度,维持显示器所投射出较大角度的光线不致容易衰弱,锐减其亮度。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导光器件应用于投影电视墙时,可消除显示器与显示器间明显间隙的问题。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器件,导光器件以一基板为主,此基板为可透光的材质,其上的两对应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图案层及一第二图案层,第一图案层面对一荧屏,用以发散此荧屏所发出的入射光的前进方向,对于平行基板中心轴的入射光,经第一图案层作用后,被导向偏离中心轴,第一图案层的入射光越远离中心轴其被导向偏离的角度越大;之后,入射光通过第二图案层而成为出射光时,第二图案层用以收敛出射光的前进方向,使得出射光被导向而平行基板的中心轴,其中出射光所围成的影像大小与其入射光所围成的影像大小成以中心轴为对称中心等比例放大的关系。
其中基板上的第一图案层是由多个第一微结构所排列而成,各第一微结构可帮助导向入射光,而第二图案层是由多个第二微结构所排列而成,各第二微结构可帮助导向由导光器件射出的出射光。其中各第一微结构对应其中各第二微结构,并导向入射光至对应的第二微结构,以供第二微结构修正出射光的角度,且此各第一微结构较对应的各第二微结构接近基板的中心轴。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图案层的此些第一微结构为一光栅结构,此些第一微结构的径向剖面呈凸起状,且任二相邻的第一微结构间呈凹槽状,并依据相同的斜率,朝其一面中心处的方向倾倒,其中任二相邻的第一微结构的周期(间距),依据此面的中心处朝其边缘的方向递减;而第二图案层的此些第二微结构亦为一光栅结构,此些第二微结构的径向剖面呈凸起状, 且任二相邻的第二微结构之间呈凹槽状,并依据相同的斜率,朝另一面中心处的方向倾倒,其中任二相邻的第二微结构的间距,依据另一面的中心处朝其边缘的方向递减。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图案层的此些第一微结构为一棱镜结构,第一微结构的径向剖面呈锐角状,且分别依据不同的斜率倾斜,其中各第一微结构上朝向其中心处的一斜面的斜率,是依据其中心处朝其边缘的方向递增的规则;而第二图案层的此些第二微结构为另一棱镜结构,第二微结构的径向剖面呈锐角状,且分别依据不同的斜率倾斜,其中各第二微结构上朝向另一面中心处的一斜面的斜率,是依据另一面的中心处朝其边缘的方向递增的规则。
上述二实施例中,此些第一微结构及第二微结构分别排列成多个同心圆的环状图案,且此实施例可接受此些第一微结构仅位于邻近于此面的边缘,以及此些第二微结构仅位于邻近于另一面的边缘。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图案层可为棱镜结构与光栅结构的综合组合,其中棱镜结构的此些第一微结构以同心圆的环状图案由同样是同心圆环状图案的光栅结构的此些第一微结构所包围,第二图案层亦可为另一棱镜结构与另一光栅结构的综合组合,其中另一棱镜结构的此些第二微结构以同心圆的环状图案被同样是同心圆环状图案的光栅结构的此些第二微结构所包围,不变的是棱镜结构或光栅结构的任一第一微结构对应另一棱镜结构或另一光栅结构中相同间距或斜率的一第二微结构。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a绘示本发明的导光器件与显示装置的相互关是暨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前进方向示意图;
图1b绘示本发明的导光器件第一面的正面示意图;
图1c绘示本发明的导光器件第二面的正面示意图;
图2绘示本发明导光器件应用于便携式通讯装置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图3a绘示本发明导光器件应用于电视墙设备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图3b绘示导光器件的第二面于电视墙设备的正面示意图;
图4a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导光器件的侧视图暨其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前进方向示意图;
图4b绘示导光器件的计算条件的参考图;
图5a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导光器件的侧视图暨其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前进方向示意图;
图5b绘示第一或二微结构的计算倾斜角度的条件参考图;
图6a绘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导光器件的侧视图;
图6b绘示棱镜结构的计算入射角的条件参考图。
附图标号
导光器件1           基板10
第一面11            第二面12
第一图案层20        第一微结构
211、211,、211”   第二图案层30
第二微结构          311、311’、311”
贴附膜40            显示装置100
便携式通讯装置100’ 投影电视墙100”
外框110             荧屏120
背光模块130         入射光λ1
出射光λ2           第一夹角θ1
第二夹角θ2         第三夹角θ3
第四夹角θ4         夹角α1、α2、β1、β2
斜面的倾斜角度γ                      入射角Φ
荧屏上任意两点入射光的位置y1、y2
放大的后出射光输出的位置y’1、y’2
焦距x、x’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所要揭露的发明会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者是本发明实施于不同结构的例子。当然,这些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另外,本发明在各个实施例里面会重复一些参考数字或者名词,这是为了简化并清楚的了解本发明,并非特别指明各实施例或各结构讨论之间有任何连接关系。此外,以下描述中关于第一特征形成于第二特征的上方或是形成在第二特征上的情形,应包含了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两者是直接接触形成,以及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之间具有额外特征而使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并非直接接触形成等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可遮蔽外框的显示装置及其使用的导光器件,参阅图1a~1c所示,图1a绘示本发明的导光器件与显示装置的相互关系暨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前进方向示意图;图1b及图1c分别表示导光器件第一面及第二面的正视图。此显示装置100,例如为LCD液晶荧屏、便携式通讯装置100’(如:移动电话、PDA、GPS等等,见图2)或具有多个荧屏120所组成的电视墙设备100”(Tiled Display Wall,TDW,见图3a-3b)等,至少包括外框110、荧屏120、背光模块130及导光器件1。此荧屏120为包括由彩色滤光片、驱动IC、补偿膜、偏光板、玻璃基板、ITO膜、配向膜、控制电路等的总称,其一面会呈现影像。背光模块130对应此荧屏120,并提供此荧屏120的照明光线,以供荧屏120的影像显露于外框110。
导光器件1设置于外框110的一侧且对应荧屏120的位置,导光器件1的尺寸是大于或等于外框110的尺寸,可放大荧屏120的影像,并使放大的 影像于导光器件1上遮蔽荧屏120的外框110。
此导光器件1可为独立配件,可例如配挂于LCD液晶荧屏120外,或可为显示装置100的一器件,可例如嵌入便携式通讯装置100’的机壳中,设置于外框110的一侧且对应荧屏120的位置;又或者例如可为大面积的导光器件1配挂于多荧屏120的电视墙设备100”中,以消除荧屏120及荧屏120间的间隙。
此导光器件1以基板10为主,此基板10为可透光的材质,如树脂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的聚合物(polymer)或玻璃。此基板10的两对应面(以下称第一面11与第二面12)分别具有第一图案层20及第二图案层30,可分别由光或电子束光刻(Optical Lithography or e-bean Lithography)的方式制作玻璃基板10或由热压合制程(emboss)、UV涂布(UV curing)的方式直接于第一面11与第二面12上做成,或分别完成于贴附膜40上后,而分别设置于第一面11与第二面12上。
第一面11的第一图案层20面对荧屏120,是由多个第一微结构211所排列而成,视焦距而定,可排列于全平面上、仅接近其中心处或仅排列于接近其边缘处,第一微结构211用以发散(Divergence)入射光λ1的前进方向,其中本说明书以与基板10的中心轴假想线(简称中心轴)相互平行的入射光λ1为例,尽管不同类型第一微结构211的排列方式将提供入射光λ1以不同角度的前进方向,但共同特性均使入射光λ1偏离基板10的中心轴,故,荧屏120的照明光线经第一图案层20的导向后,于基板10中偏离地朝第二面12的第二图案层30前进,且入射光λ1逐渐远离基板10的中心轴,导向后所偏离基板10的中心轴的角度也逐渐变大。
第二图案层30是由多个第二微结构311所排列而成,分别对应一第一微结构211,较对应的第一微结构211远离基板10的中心轴。因此,各第二微结构311依据对应第一微结构211的排列,可排列于全平面上、仅接近其中心处或仅排列于接近其边缘处,用以收敛(convergence)出射光λ2的前进方向,尽管不同类型第二微结构311的排列方式将提供出射光λ2以不同角度的前进方向,但共同特性均可修正出射光λ2,因靠近而平行其基板10的中心轴,故荧屏120的照明光线离开地第二面12的第二微结构311后,导向出射光λ2与入射光λ1平行。
进一步具体化解释是入射光λ1与第一微结构211间具有第一夹角θ1(即90度),入射光λ1经第一微结构211导向后,与第一面11间具有第二夹角θ2,且第一夹角θ1大于第二夹角θ2;经第二微结构311导向前的出射光λ2与第二面12间具有第三夹角θ3,经第二微结构311导向后的出射光λ2与第二微结构311具有第四夹角θ4(即90度),第三夹角θ3小于第四夹角θ4,如此,出射光λ2经第二图案层30的导向后,所形成的像宽大于先前入射光λ1所形成的像宽,且出射光λ2的前进方向大体接近入射光λ1的前进方向,使得观看者位于第二面12观看荧屏120时,可观察到荧屏120的影像的放大,以及无法看到被遮蔽的外框110,或荧屏120与荧屏120间明显间隙。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参阅图4a所示,图4a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导光器件的侧视图暨其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前进方向示意图。第一图案层20的此些第一微结构211’的径向剖面呈凸柱状,且于第一面11排列成多个同心圆的环状图案,使得每二相邻第一微结构211’间的间距可视为一呈凹槽状的狭缝,以形成第一光栅结构,且此些第一微结构211’依据一相同的斜率(其倾斜角度最佳为35度,可得最好的耦合效率:+1模态与-1模态的强度比提升到20∶1,实验上耦合效率高达80%),一致地朝第一面11中心处的方向倾倒,其中任一狭缝的间距(即光栅周期p),是由第一面11的中心处朝其边缘的方向逐渐递减,使得越接近第一面11边缘的第一微结构211’可绕射出越偏离基板10中心轴的入射光λ1。
而第二图案层30的此些第二微结构311’的径向剖面亦呈凸柱状,而为第二光栅结构,且于第二面12排列成多个同心圆的环状图案,每二相邻第二微结构311’间的间距可视为呈凹槽状的狭缝。
此些第二微结构311’依据相同的斜率(其倾斜角度最佳为35度),朝背对第二面12中心处的方向倾倒,其中任二相邻的第二微结构311’的间距(即光栅周期p),由第二面12的中心处朝其边缘的方向递减。
至于任二相邻的第一微结构211’及第二微结构311’的间距(即光栅周期p)与位置的关系,请参照图4b所示,图4b绘示导光器件的计算周期的条件参考图。可依据下列关系了解:
y 1 y 2 = y ′ 1 y ′ 2 p ( y ) = λ N · sin α = λ x 2 + y 2 N · y p ′ ( y ′ ) = λ x ′ 2 + y ′ 2 N · y ′
p(y):第一微结构211’光栅的周期
p(y’):第二微结构311’光栅的周期
λ:波长
α:绕射角度
N:折射率
说明:y1、y2为该荧屏120上任意两点入射光λ1的位置(与基板10中心轴的距离);y’1、y’2为放大之后出射光λ2输出的位置;因为为等比例放大y1、y’1的延长线与y2、y’2的延长线会交o点,角度分别为α1、α2,且第一面11与第二面12的等效焦距分别为-x、x’。
根据光栅的原理,复见图4a所示。当上述的任二第一微结构211’于发散入射光λ1时,此二第一微结构211’便开始使入射光λ1进行光栅绕射,使得此入射光λ1于此等第一微结构211’间具有第一夹角θ1(例如90度),而导向此入射光λ1至其中二第二微结构311’间,此二第二微结构311’间的间距等同于此二第一微结构211’间的间距,且此二第二微结构311’较此二第一微结构211’接近基板10的边缘,此入射光λ1经此二第一微结构211’导向后,与第一面11间具有第二夹角θ2,且第一夹角θ1大于第二夹角θ2;当此出射光λ2到达此二第二微结构311’间,与第二面12间具有第三夹角θ3,此出射光λ2经第二微结构311’导向后,与此二第二微结构311’间具有第四夹角θ4(即约90度),第四夹角θ4大于第三夹角θ3且等于第一夹角θ1,如此可知,越接近第一面11边缘的第一微结构211’,会使出射光λ2与第一面11产生越大的第二夹角θ2,故,出射光λ2经第二图案层30的导向后,所形成的像宽必然大于先前入射光λ1所形成的像宽。
如此,藉由调整每二相邻第一微结构211’及第二微结构311’间的间距及数量,使得正向入射光线依照设计的方向前进,达到扩张影像的目的。又因为荧屏120上不同位置的入射光λ1,都是以正向入射的方式(平行中心轴)导入导光器件1,并且正向出射导光器件1,避免显示装置100于大范围视角出光时,而产生光线衰减的问题,因此可以确保整体影像的均匀度。
本发明的一第二实施例中,参阅图5a所示,图5a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导光器件的侧视图暨其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前进方向示意图。基板10为菲涅尔透镜(Fresnel lens),第一图案层20为第一棱镜结构,且此些第一微结构211”于第一面11排列成多个同心圆的环状图案,其径向剖面呈锐角状,分别依据不同的斜率倾斜,其中各第一微结构211”上面向第一面11中心处的斜面的斜率,由第一面11的中心处朝该第一面11边缘的方向递增,且越接近第一面11边缘的第一微结构211”可折射出越偏离该基板10的中心轴的入射光λ1。
而第二图案层30为第二棱镜结构,此些第二微结构311”于第二面12排列成多个同心圆的环状图案,其径向剖面呈锐角状,且分别依据不同的斜率倾斜,其中各第二微结构311”上朝向背对第二面12中心处的斜面的斜率,由该第二面12的中心处朝第二面12边缘的方向递增。
此实施例中,可沿用图4b所示,以了解第一微结构211”及第二微结构311”间的对应位置,使得入射光λ1所形成的像宽达到等比例的放大,其中y1、y2为该荧屏120上任意两点入射光λ1的位置;y’1、y’2为放大的后出射光λ2输出的位置,y1/y2=y’1/y’2。因为为等比例放大y1、y’1的延长线与y2、y’2的延长线会交o点,角度分别为α1、α2,且第一面11与第二面12的焦距分别为-x、x’。另外,如图5b所示,图5b绘示第一或二微结构211”或311”的计算倾斜角度的条件参考图。此第一微结构211”(等同第二微结构311”)的倾斜角度越大,会产生越大第二夹角θ2的出射光λ2(见图5a),而此第一微结构211”(等同第二微结构311”)的倾斜角度可由下列说明而得:
tan γ = sin β 1 + sin β 2 ( n 2 - sin 2 β 1 ) - cos β 2
说明:γ为第一微结构211”上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或者第二微结构311”上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因此,不同β1、β2的角度可得知不同斜率。
根据菲涅尔透镜的原理,复见图5a所示,当上述的第一微结构211”于发散入射光λ1时,此第一微结构211”便开始使入射光λ1进行折射,使得此入射光λ1与此第一微结构211”具有第一夹角θ1(例如:90度),而导向此入射光λ1至一第二微结构311”,此第二微结构311”间的斜率等同于此第一微结构211”的斜率,且此第二微结构311”较此第一微结构211”接近基板10的边缘,此入射光λ1经此第一微结构211”的导向后,与此第一面11具有第二夹角θ2,且第一夹角θ1大于第二夹角θ2;当此出射光λ2到达此第二微结构311”时,与第二面12间具有第三夹角θ3,而由第二微结构311”产生另一次相反的折射,此出射光λ2经第二微结构311”导向后,与此二第二微结构311”间具有第四夹角θ4(即约90度),第三夹角θ3小于第四夹角θ4,如此可知,越接近第一面11边缘的第一微结构211”,会使出射光λ2与第一面11产生越大的第二夹角θ2,故,出射光λ2经第二图案层30的导向后,所形成的像宽必然大于先前入射光λ1所形成的像宽。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此些第一微结构211”之间,或此些第二微结构311”的间的间距可限定于1~20微米(micrometer)的范围内,以避免云彩纹现象(Moirépattern)发生。
如此,藉由调整各第一微结构211”及第二微结构311”的斜率与位置,使得正向入射光线依照设计的方向前进,达到扩张影像的目的。又因为荧屏120上不同位置的入射光λ1,都是以正向入射的方式(平行中心轴)导入导光器件1,并且正向出射导光器件1,避免显示装置100于大范围视角出光时,而产生光线衰减的问题,因此可以确保整体影像的均匀度。
上述的众实施例中,请见图6a,是绘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导光器件的侧视图。第一图案层20可为第一棱镜结构与第一光栅结构的综合组合,其中第一棱镜结构的此些第一微结构211”以同心圆的环状图案由同样是同心圆环状图案的第一光栅结构的此些第一微结构211’所包围,第二图案层30亦可为第二棱镜结构与第二光栅结构的综合组合,其中第二棱镜结构的此些第二微结构311”以同心圆的环状图案被同样是同心圆环状图案的第二光栅结构的此些第二微结构311’所包围,不变的是第一棱镜结构或第一光栅结构的任一第一微结构211’或211”对应第二棱镜结构或第二光栅结构中相同间距或斜率的一第二微结构311’或311”。
由于第一棱镜结构(如:斐涅尔透镜Fresnel lens)面临入射光λ1较大的入射角时,其折射穿透率将逐渐下降,因此,此第三实施例的综合组合中,见图6b所示,当介质的折射率为1.49时,第一棱镜结构(如:斐涅尔透镜结构Fresnel lens)可用于入射光λ1的斜面入射角Φ=γ+β2小于70度,穿透率(transmission ratio)大于80%时,反之,当入射光λ1的斜面入射角Φ大于70度时,可使用第一光栅结构,如此,此荧屏所发出较大角度的光线便可被第一光栅结构导引光的前进方向至观看者,使得观看者不致感受到画面边缘的亮度衰弱,产生不均匀亮度。
此第三实施例的综合组合中,荧屏120及外框110的尺寸就可决定放大倍数,基板10的厚度可决定焦距(f),以上已决定后,其入射光λ1的第二夹角θ2的最大范围便可决定,例如:第二夹角θ2的最大范围为60度而言,而例如第二棱镜结构的最大可容忍的第二夹角θ2设定为50度(此时斜面入射角Φ=γ+β2=70度),则便可计算出基板10上斐涅尔透镜结构的半径为1.19f,而第二光栅结构的外圈半径为1.732f,因此可知第二光栅结构与第二棱镜结构 的面积比例为1.11∶1。如此,任何导光器件1具有光栅结构与棱镜结构的综合组合时,其排列于基板10上的面积比例可依据上述的观念而改变,不会仅限定于一定的比例。
如此,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0应用了可遮蔽其外框110的导光器件1后,即可等比例的放大荧屏120的影像,遮蔽荧屏120的外框110,或荧屏120与荧屏120间明显间隙,同时,加强画面边缘的亮度以避免不均匀亮度的情况发生。
而且本发明所揭露如上的各实施例中,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前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32)

1.一种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器件包括:
一基板;
一第一图案层,位于该基板的一第一面上,该第一图案层用以发散复数个平行于所述基板中心轴的入射光的前进方向,以导向该些入射光偏离所述的基板的中心轴,且越远离中心轴的入射光被导向偏离的角度越大;以及
一第二图案层,设于所述的基板的一第二面上,且该第二面背对所述的第一面,所述的第二图案层用以收敛所述的这些入射光的前进方向,以导向复数个出射光朝所述的基板的中心轴靠近而平行所述的基板的中心轴,且所述的这些出射光所围成的影像大小是所述的这些入射光所围成的影像大小经中心轴为对称中心,而成等比例地放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为一可透光的树脂或玻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图案层由复数个第一微结构所排列而成,所述的第二图案层由复数个第二微结构所排列而成,每一所述的这些第一微结构对应其中一第二微结构,并较所述的对应的第二微结构接近所述的基板的中心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图案层为第一光栅结构,且所述的这些第一微结构的径向剖面呈凸起状,且任二相邻的第一微结构之间呈凹槽状,所述的这些第一微结构依据一相同的斜率,共同朝所述的第一面中心处的方向倾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任二相邻的第一微结构的间距,是由所述的第一面的中心处朝所述的第一面边缘的方向递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这些第一微结构分别排列为复数个同心圆图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这些第一微结构仅邻近于所述的第一面的边缘。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图案层为第二光栅结构,所述的这些第二微结构的径向剖面呈凸起状,且任二相邻的第二微结构之间呈凹槽状,所述的这些第二微结构依据一相同的斜率,朝背对所述的第二面中心处的方向倾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任二相邻的第二微结构的间距,是由所述的第二面的中心处朝所述的第二面边缘的方向递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这些第二微结构分别排列为复数个同心圆图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这些第二微结构仅邻近于所述的第二面的边缘。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图案层为第一棱镜结构,所述的这些第一微结构的径向剖面呈锐角状,分别依据不同的斜率倾斜。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的这些第一微结构面向所述的第一面中心处的斜面的斜率,由所述的第一面的中心处朝所述的第一面边缘的方向递增。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这些第一微结构分别排列为复数个同心圆图案。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这些第一微结构之间的间距是位于1~20微米的范围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这些第一微结构仅邻近于所述的第一面的边缘。
1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图案层为第二棱镜结构,所述的这些第二微结构的径向剖面呈锐角状,分别依据不同的斜率倾斜。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的这些第二微结构背对所述的第二面中心处的斜面斜率,由所述的第二面的中心处朝所述的第二面的边缘的方向递增。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这些第二微结构分别排列为复数个同心圆图案。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这些第二微结构之间的间距是位于1~20微米的范围内。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这些第二微结构仅邻近于所述的第二面的边缘。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图案层更包括所述的第一棱镜结构与第一光栅结构的组合,所述的第一棱镜结构位于所述的第一光栅结构之中。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光栅结构的所述的这些第一微结构呈凸起状,并依据一相同的斜率,朝所述的第一面中心处的方向倾倒。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光栅结构中任二相邻第一微结构的间距,是由所述的第一面的中心处朝所述的第一面边缘的方向递减。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图案层更包括所述的第二棱镜结构与第二光栅结构的组合,所述的第二棱镜结构位于所述的第二光栅结构之中。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光栅结构的所述的这些第二微结构呈凸起状,并依据一相同的斜率,朝背对所述的第二面中心处的方向倾倒。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光栅结构中任二相邻第二微结构的间距,是由所述的第二面的中心处朝所述的第二面边缘的方向递减。
2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图案层或第二图案层制作于一贴附膜上,所述的贴附膜设置于所述的基板的一侧。
29.一种可遮蔽外框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至少一外框;
至少一荧屏,该至少一荧屏显露于所述的至少一外框;
至少一背光模块,对应所述的至少一荧屏,并提供其光线;以及
一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器件,该导光器件大于所述的外框,设置于所述的外框的一侧,且对应所述的至少一荧屏的位置。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为一LCD液晶荧屏。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为一移动电话。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为具有复数个荧屏的一电视墙设备。
CN2008100992181A 2008-05-13 2008-05-13 具可遮蔽外框的显示装置及其使用的导光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09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992181A CN101280905B (zh) 2008-05-13 2008-05-13 具可遮蔽外框的显示装置及其使用的导光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992181A CN101280905B (zh) 2008-05-13 2008-05-13 具可遮蔽外框的显示装置及其使用的导光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0905A CN101280905A (zh) 2008-10-08
CN101280905B true CN101280905B (zh) 2010-12-22

Family

ID=40013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921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0905B (zh) 2008-05-13 2008-05-13 具可遮蔽外框的显示装置及其使用的导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809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1932B (zh) * 2012-06-26 2015-04-2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及組合成之顯示系統
JP6234825B2 (ja) * 2014-01-14 2017-11-22 Nkkスイッチズ株式会社 額縁レス表示装置
US10120108B2 (en) 2015-02-13 2018-11-06 Htc Corporation Panel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7006605B2 (ja) 2016-02-01 2022-02-10 イービジョン スマート オプテ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プリズム増強レンズ及びプリズム増強レンズの使用方法
CN106054298B (zh) * 2016-08-23 2019-0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栅以及3d显示装置
CN106526970B (zh) * 2016-12-27 2020-05-0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
CN109634037B (zh) * 2018-11-19 2024-02-13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束调制元件、光学投影模组、感测装置及设备
CN111696446B (zh) * 2019-03-14 2023-08-04 诚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荧幕显示装置
CN112255878A (zh) * 2020-11-10 2021-01-22 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反射式侧向投影屏幕及投影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0905A (zh) 2008-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0905B (zh) 具可遮蔽外框的显示装置及其使用的导光器件
US11194088B2 (en) Fill-in light unit, display scre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terminal
JP5110350B2 (ja) 光学素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照明光学装置、表示装置、電子機器
TWI645219B (zh) 顯示器用光擴散膜以及使用它的反射型顯示裝置
US8339538B2 (en) Display device, terminal devi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optical member having a light-direction restricting element and a transparent/scattering state switching element
US1006736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a prism module including a corner prism set disposed on a corner region
CN10168104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200726439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20228395A1 (zh) 显示装置
US8928567B2 (en)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display
CN102576265A (zh) 触摸检测
US908676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2736306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180137646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7703972B2 (en) Back light unit
TWM483445U (zh) 顯示裝置
US11294233B2 (en) Directional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privacy display
TW200947080A (en) A border-hidden display with an optics wave guide and the optics waveguide thereof
JP2009048164A (ja) 反射板、それを採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及び反射光分布の制御方法
KR20140097877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07081109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06020583A3 (en) Imaging material with improved contrast
JP3215902U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表示装置
Fujieda et al. Backlight units based on light extraction from a curved optical fiber
Soomro et al. Integrated 3D display and imaging using dual purpose passive screen and head-mounted projectors and camer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