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8835A - 生物测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生物测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8835A
CN101278835A CNA2008100877520A CN200810087752A CN101278835A CN 101278835 A CN101278835 A CN 101278835A CN A2008100877520 A CNA2008100877520 A CN A2008100877520A CN 200810087752 A CN200810087752 A CN 200810087752A CN 101278835 A CN101278835 A CN 101278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over
biometric apparatus
parts
recess
frame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77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8835B (zh
Inventor
佐佐木和弘
山田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n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i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n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78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8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8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88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测定装置,该装置即使将框架部件或体重测定部件与电极部件的距离设定得较短,使外形较薄,仍可抑制寄生电容的增大,减少装置的容纳空间,获得可靠性高的生物数据。本发明的一种生物测定装置包括测定所接触生物的生物数据的电极部件(30)、保持该电极部件的外罩部件(20)、支承该外罩部件的含金属的框架部件(40),所述外罩部件上形成有作为孔部的贯通孔(25)。本发明的另一种生物测定装置包括测定所接触生物的生物数据的电极部件(30)、保持该电极部件的外罩部件(20)、支承该外罩部件的框架部件(40)、测定生物重量的测压元件(60),该测压元件在周围有空隙的状态下固定在框架部件(40)上。

Description

生物测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定生物数据的生物测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使用由使用者与电极部件接触而得到的生物阻抗来测定使用者的生物数据的生物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物测定装置中,有的是在树脂制的外罩部件的上面配置电极部件,用金属制的框架部件支承外罩部件的下面。这种生物测定装置中,电极部件具有二组通电电极和测定电极,使用者的一只脚放在成对的通电电极及测定电极上,另一只脚放在另一成对的通电电极及测定电极上,进行生物数据的测定。另外,生物测定装置上大多还设有测定使用者体重的体重测定部件,例如:在使用测压元件的情况下,被固定在框架部件的下面。
该生物测定装置根据施加在通电电极上的电流值和通过测定电极测定的电压值算出生物阻抗,同时,通过体重测定部件计测使用者的体重。根据由此得到的生物阻抗及体重,可以算出使用者的身体脂肪率、身体水分率及其它生物数据。
另外,该生物测定装置为了防止因使用者载于外罩部件上所产生的负荷而造成破损,框架部件使用刚性高的金属。由此,防止破损的同时,可以使加在电极及体重测定部件上的负荷保持稳定,从而可以实现高可靠性的测定。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29322号公报
近年,在生物测定装置领域要求外形进一步薄化,为实现此目的,研究缩短从支承电极部件的外罩部件到框架部件或测压元件的间隔。
但是,存在以下问题:在用金属构成框架部件、或采用含有金属的形变体的体重测定部件的情况下,在框架部件或体重测定部件与电极部件之间会产生寄生电容,为使装置薄化,若缩短框架部件或体重测定部件与电极部件的距离,则会增大寄生电容。
该寄生电容增大,则不能忽视附加在生物测定所获得的生物阻抗上的寄生电容,由此可能会使算出的生物数据产生误差,从而降低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因此,为抑制寄生电容的增大,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较长地设定框架部件或体重测定部件与电极部件的距离,从而使得装置薄化很困难。
关于抑制寄生电容的变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对产生的寄生电容的变动的抑制方法,该寄生电容的变动是由使用者载于生物测定装置上时电极部件、框架部件及其它部件的变形所产生的寄生电容的变动,但没有公开由生物测定装置自身的薄化所产生的寄生电容的增大的抑制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测定装置,该生物测定装置能抑制所产生的寄生电容的增大,并且能够实现装置的薄化。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生物测定装置,即该生物测定装置可以减少容纳空间,并得到高可靠性的生物数据。
为解决以上课题,本发明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生物测定装置包括测定所接触的生物的生物数据的电极部件、保持所述电极部件的外罩部件、以及支承所述外罩部件的含有金属的框架部件,在所述外罩部件上形成有孔部。
再有,本发明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孔部为贯通孔。
再有,本发明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测定所述生物的重量的体重测定部件。
再有,本发明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体重测定部件具有根据荷重产生变形的由金属制成的形变体以及应变片。
再有,本发明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外罩部件在配置所述电极部件的部位具有所述孔部。
再有,本发明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体重测定部件在周围具有空隙的状态下固定在所述框架部件上。
再有,本发明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体重测定部件固定在设置于所述框架部件上的凹部中。
再有,本发明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框架部件的上表面。
再有,本发明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固定有所述体重测定部件的所述凹部与其它凹部和/或贯通部相邻接。
再有,本发明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测定所接触的生物的生物数据的电极部件、保持所述电极部件的外罩部件、支承所述外罩部件的由树脂制成的框架部件、以及测定所述生物的重量的含有金属部件的体重测定部件,所述外罩部件至少在配置所述电极部件的部位的一部分上设有孔部。
再有,本发明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用来测定所接触的生物的生物数据的电极部件、保持所述电极部件的外罩部件、支承所述外罩部件的框架部件、以及测定所述生物的重量的体重测定部件,所述体重测定部件在周围具有空隙的状态下固定在所述框架部件上。
再有,本发明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体重测定部件固定在设置于所述框架部件上的凹部中。
再有,本发明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框架部件的上表面。
再有,本发明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体重测定部件设有根据荷重产生变形的由金属制成的形变体以及应变片,所述形变体的一部分固定在所述凹部中,并且在所述形变体的其它部位固定有脚部,该脚部贯通插入设置于所述凹部中的孔部内,并从所述框架部件的下表面突出,形成能与地面相接触的结构。
再有,本发明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固定有所述体重测定部件的所述凹部与其它凹部和/或贯通部相邻接。
再有,本发明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其它凹部和/或贯通部设置在与所述电极部件相对的部位上。
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使电极部件与含有金属的框架部件或含有金属部件的体重测定部件之间存在更多的空气,所以尽管装置薄化,仍可以防止所产生的寄生电容的增大,可以减少装置的容纳空间,同时,可以得到由寄生电容产生的误差少的可靠性高的生物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生物测定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外罩部件的下表面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框架部件的上表面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生物测定装置组装后的状态的、沿图1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外罩部件的变形例的、与图5相对应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外罩部件的变形例的、与图5相对应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使用第1变形例中的框架部件的情况下的、与图5相对应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2变形例中的外罩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第3变形例中的生物测定装置的、与图5相对应的剖视图;
图11是第4变形例中的生物测定装置的、与图5相对应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生物测定装置
12   控制部(控制电路)
20   外罩部件
21   显示部
22   操作部
25   贯通孔(孔部)
27   肋
30   电极部件
31a  通电电极
31b  测定电极
32a  通电电极
32b  测定电极
40   框架部件
41   安装凹部(凹部)
42   圆形孔部(孔部)
43   肋
44   凹部(其它的凹部)
45    肋
46    贯通部
52    孔部
60    测压元件(体重测定部件)
61    形变体(金属部件)
63    形变测定部(应变片)
65    脚部
65a   垫片
67    螺钉
69    垫片
120   外罩部件
125   凹槽(孔部)
140   框架部件
150   底板部件
152   孔部
225   中空部(孔部)
250   底板部件
251   外附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生物测定装置10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生物测定装置1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生物测定装置10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图3是表示外罩部件20的下表面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生物测定装置10包括外罩部件20、电极部件30、框架部件40、底板部件50及测压元件60(体重测定部件),可以同时进行电极部件30的生物阻抗的测定以及测压元件60的体重测定。生物测定装置10在底板部件50上装载了固定有测压元件60的框架部件40,且在该框架部件40上装载了保持有电极部件30的外罩部件20。以下对上述各部件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外罩部件20是由树脂(例如: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成形得到的大致矩形板状部件,在其上表面20a保持有电极部件30。另外,保持电极部件30的结构可适当选择采纳,例如,在外罩部件20的上表面20a形成可嵌入电极部件30的凹部(未图示),电极部件30可以与上表面20a呈同一平面地嵌入而保持(参照图1)。在上表面20a上除电极部件30外还设有显示部21及操作部22。此外,在外罩部件20的侧面配置有由多个开关组成的脚踏开关23。显示部21例如可采用使用液晶的显示部。操作部22例如可以是按钮式、触摸式、转盘式等。
如图2所示,显示部21、操作部22、脚踏开关23、电极部件30及测压元件60与控制部(控制电路)12连接。控制部12与电源部(电源电路)13以及存储部(例如: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4连接。生物测定装置10的使用者可通过操作操作部22,例如,输入自己的数据(例如:身高、性别、年龄),将其存入存储部14。操作脚踏开关23时,例如,可从存储部14读出与多个脚踏开关23中的已操作的脚踏开关23对应的数据,并使其显示在显示部21上,或者可以选择预先存储在存储部14中的测定模式,按顺序显示测定结果。另外,控制部12及存储部14在图2以外的图中省略图示。生物测定装置10的任意位置,例如,外罩部件20的下表面、框架部件40的上表面、或者显示部21或操作部22,可一体化地适当配置。
电极部件30具有通电电极31a、32a及测定电极31b、32b,用于测定所接触的生物(使用者)的生物数据。通电电极31a和测定电极31b、以及通电电极32a和测定电极32b分别成对地配置,使用者将左脚放在通电电极31a及测定电极31b这一对上,再将右脚放在通电电极32a及测定电极32b这一对上,由此开始测定。
再有,生物阻抗还可以通过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的使用2对通电电极及测定电极以外的方式进行测定。例如,将电阻值已知且不同的多个标准电阻相对于使用者的身体呈串联或并联地配设在控制部12中,在获取两脚间所产生的电位差的同时,获取由各标准电阻产生的电位差,根据获得的各电位差与标准电阻的电阻值的比率,可以算出被测定者的生物阻抗。这种情况下,即使供给到身体的电流值不清楚,也可以获得阻抗数据。
如图3所示,外罩部件20中,配置电极部件30的部位因设有多个贯通孔25而呈贯通。配置该电极部件30的部位,在图1中,是指位于电极部件30的正下方,与电极部件30重叠的外罩部件20的部分。该贯通孔25以任意形状、大小,至少形成1个。在图3中,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表示了配置多个小的圆形的贯通孔25的结构。但是,只要是以下结构,即:可保持电极部件30,减小电极部件30的下表面侧的树脂(外罩部件20的树脂)的存在比率,并使空气更多地存在,那么,贯通孔25的形状、大小、个数没有特别限定,配置电极部件30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是贯通的结构就可以。另外,可以将从外罩部件20的任一面向内侧方向贯穿设置的有底的孔部(例如:图6中的凹槽125)、设置于外罩部件20的内部的中空的孔部(例如:图7中的中空部225),用来代替如贯通孔25那样的贯通外罩部件20的结构或者与贯通孔25一起使用,通过这些结构,也可以减少外罩部件20的树脂部分的比例。在此,图6及图7是表示外罩部件20的变形例的、相应于图5的位置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在外罩部件20的下表面20b(配置在框架部件40及测压元件60侧的面)上设置有多个肋27。
下面参照图1及图4对框架部件40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框架部件40的上表面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及图4所示,框架部件40是与外罩部件20的形状相对应的板状部件,例如,将金属(铝等)那样的高强度的材料成型而构成。在框架部件40的上表面40a(外罩部件20侧的面)的四角,分别形成有用来作为容纳测压元件60的凹部的安装凹部41。在安装凹部41上分别设有圆形孔部42,该圆形孔部42用作插入支承测压元件60的脚部65的孔部。安装凹部41在测压元件60的周围有空隙的状态下设定成可固定的大小即可。另外,在生物测定装置10中,框架部件40如可以确保对载有使用者时的由体重等产生的负荷有充分的强度,也可以由金属以外的材料(例如:ABS树脂)构成。
再有,安装凹部41及圆形孔部42如果可以在框架部件40的上表面40a上均衡地配置,使得可以精确地进行体重测定,那么也可以配置在四角以外的位置。例如,与外罩部件20重合时,也可以将安装凹部41与圆形孔部42配置在与电极部件30不相对的位置上。
另外,在框架部件40的上表面40a设有多个肋43、45,通过这些肋43、45区划,适当形成其它凹部44及贯通部46。另外,在框架部件40的上表面40a也可以只形成凹部44或贯通部46。在此,相对于电极部件40的大小,如安装凹部41的开口面积小,则优选其它凹部44或贯通部46与安装凹部41的周围相邻接地形成。
底板部件50是由金属(例如:铝)形成的平面呈大致正方形的部件,其四角贯穿设置有用于插入脚部65的孔部52。另外,底板部件50也可以用金属以外的材质形成,例如也可以采用树脂。
本发明的生物测定装置10在已组装的状态下,框架部件40的肋43、45与外罩部件20的下表面20b的肋27或贯通孔25的周围的树脂部分相接,使用者的体重(负荷)从外罩部件20向框架部件40传达。另外,如通过其它方式可以确保传达上述体重(负荷),则也可以不设肋43、45,只在框架部件41的周边部等设置肋,确保在与电极部件30之间有更多的空气层。
下面参照图1、图4、图5,对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生物测定装置10中的作为体重测定部件的测压元件60进行说明。图5表示已组装的状态下的生物测定装置10的结构的沿图1的V-V线的剖视图,是将形变体61中的安装部61a的部分进行纵切后的剖视图。
如图1及图4所示,测压元件60具有根据荷重产生变形的金属制的形变体61和配置在形变体61上的形变测定部(应变片)63。
形变体61是金属(例如:钢、铝)成形后的板状部件,如图4所示,具有大致呈V字形的安装部61a、大致呈M字形的负荷接受部61c、以及连接安装部61a及负荷接受部61c的中央连接部61b。形变测定部63配置在中央连接部61b的上表面。形变测定部63例如由一对应变片组成,构成惠斯登电桥的一部分。
如图1所示,安装部61a通过另外的垫片69用螺钉67固定在框架部件40的安装凹部41。由此,测压元件60被容纳在安装凹部41内,同时被固定在上表面40a上,构成弯曲式。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垫片69是另外构成的,但垫片69也可以一体形成于安装部61a的下表面。
在负荷接受部61c的下表面通过螺钉69固定由弹性部件(例如:橡胶)构成的脚部65。在脚部65的上表面形成有向负荷接受部61c侧突出的垫片65a,负荷接受部61c通过垫片65a安装在脚部65的上表面。如图5所示,脚部65插入圆形孔部42内,并从框架部件40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并且插入底板部件50的孔部52,从底板部件50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脚部65的前端在装置外部且可接触地面。另外,在图5中省略了螺钉67及螺钉69的图示。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垫片65a与脚部65形成为一体,但是该垫片65a也可以另外形成并配置在脚部65的上表面与负荷接受部61c之间。
另外,体重测定部件不限定于使用形变体的测压元件60,也可以采用例如使用压电晶体的压力传感器等测定部。
以下就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生物测定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
使用者将左脚内侧与通电电极31a及测定电极31b接触,将右脚内侧与通电电极32a及测定电极32b接触,站立在外罩部件20的上表面20a上,于是在控制部12的控制下,通过通电电极31a及测定电极31b,由电源部13向左右脚内侧供给交流电流。被供给的电流通过测定电极31b、32b测定左右脚内侧间的电压(电位差)。在控制部12,按照预先保存在存储部14的程序,根据所供给的电流值及所测定的电压值算出使用者两脚间的生物阻抗(生物电阻抗)。
另外,当使用者站在外罩部件20的上表面20a上时,其负荷通过外罩部件20的下表面20b及框架部件40的肋43、45被传达,框架部件40以及固定在该框架部件40的安装凹部41中的安装部61a相对于由脚部65支承的负荷接受部61c相对下降,形变体61整体产生弯曲。根据该弯曲,例如,形变测定部63中的一个应变片被压缩,其电阻值减少,同时,另一应变片拉伸,其电阻值增大。根据这种电阻值的变化,在控制部12中,按照预先保存在存储部14内的计算程序算出使用者的体重。
根据使用测压元件60算出的体重以及通过电极部件30测定、算出的生物阻抗,控制部12按照预先保存在存储部14内的程序可以算出生物数据,例如,身体脂肪率、身体水分率、肌肉量、基础代谢量、骨骼量、内脏脂肪水平。
在此,电极部件30与框架部件40及测压元件60(形变体61及形变测定部63)相当于彼此相对的电极,在它们之间会产生电容(即,寄生电容)。关于这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生物测定装置10中,如图5所示,在外罩部件20中,在配置电极部件30的部位上形成有贯通外罩部件20的贯通孔25,由此,在电极部件30与测压元件60(形变体61及形变测定部63)之间可以使更多的空气存在,因此,可以减少电极部件30与框架部件40及测压元件60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其理由如下:
寄生电容通常可以表示为“Ce=εS/d”(公式1)。在此,Ce表示寄生电容、ε表示相对的电极间存在的电介质的电容率、S表示电极面积、d表示相对的电极间的距离。在此,本发明中“相对的电极”相当于电极部件30与框架部件30或测压元件60。
根据上述公式1可以看出,寄生电容的值随着彼此相对的电极间的距离d缩小而增大。因此,为了达到外形薄化而单纯地缩小电极部件30与框架部件40及测压元件60的距离,则寄生电容会增大。增大的寄生电容会添加到通过电极部件30测定的生物数据上,随着外形的薄化逐渐成为不能忽视的值,从而会影响所得出的生物阻抗的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的生物测定装置10中,与电极部件30相对的电极根据电极部件30的平面上的位置,有时是框架部件40,有时是测压元件60。另外,本发明在研究寄生电容时,在生物测定装置10的上下方向(厚度方向)存在框架部件40与测压元件60两者时,将靠近电极部件30的一方作为与电极部件30“相对的电极”。
另外,电极部件30与框架部件40或测压元件60之间存在的电介质有以下几种:(A)只有空气层的情况、(B)只有外罩部件20的情况以及(C)有空气层及外罩部件20两者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生物测定装置10中,根据电极部件30的平面上的位置,相当于相对的电极的部件不同,并且夹在这些电极中的电介质的种类不同。因此,要计算生物测定装置10中产生的寄生电容,需要将电极部件30的平面分割成多个部分,使得各部分的相对电极间的距离以及夹在相对电极中的电介质的构成分别一致,算出各部分的寄生电容,然后,算出所有部分的寄生电容的和。
上述(A)~(C)分别产生的寄生电容Ce1~Ce3如下所述:
(A)只有空气层的情况下的寄生电容:
Ce1=εa·Sp1/d1
(B)只有外罩部件20的情况下的寄生电容:
Ce2=εc·Sp2/d2=κc·εa·Sp2/d2
(C)有空气层及外罩部件20两者的情况下的寄生电容:
Ce3=εa·Sp3/[d3-(1-1/κc)t]
其中,εa表示空气的电容率、Sp1~Sp3表示被分割的部分的电极部件30的面积(Sp1~Sp3的总和是电极部件30的总体面积S)、d1~d3表示相对的电极间的距离、εc表示外罩部件20的电容率、κc表示εa与εc的比(κc=εc/εa)、t表示在(C)的情况下的外罩部件20的厚度(0<t<d)。
例如,外罩部件20使用ABS树脂的情况下的相对电容率为2.4~4.75,空气(大气)的相对电容率约为1。因此,κc大于1。所以相对的电极间的电介质在只有空气层的情况(上述A的情况)下比只有外罩部件20的情况(上述B的情况)下的寄生电容小。且,空气层中的外罩部件20的厚度(t)越小,寄生电容越小。因此,在生物测定装置10中,通过在外罩部件20设贯通孔,可以将相当于相对的电极的部件间的外罩部件20置换成空气层,或降低外罩部件20的比率,提高空气层的比率,从而可以减少分割后的各部分的寄生电容,其结果是可以减少装置整体产生的寄生电容。
因此,如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在外罩部件20中,配置电极部件30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贯通(参照图3)时,即使电极部件30与框架部件40及测压元件60的距离缩小、外形薄化,在电极部件30与测压元件60(形变体61及形变测定部63)之间仍可以使较多的空气存在(参照图5),其结果是可以抑制电极部件30与框架部件40及测压元件60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的增大,因此可以同时达到生物测定装置10的外形薄化所带来的容纳空间的减少、以及获得可靠性高的生物数据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框架部件40的上表面40a的四角分别形成安装凹部(凹部)41,可以在测压元件60的周围有空隙的状态下固定测压元件60,并且,在安装凹部41中分别设有插入有支承测压元件60的脚部65的圆形孔部42。另外,测压元件60由形变体61及形变测定部63构成,支承负荷接受部61c的脚部65在插通圆形孔部42的状态下配置在框架部件40的下部。通过这样的结构,原先安装在框架部件的下表面的测压元件60可以配置在框架部件40的上表面40a上,且不用增加框架部件40的厚度,因此可以降低生物测定装置10整体的厚度,并且同时在测压元件60的周围、在安装凹部(凹部)41内确保存在空气层(参照图5),由此,可以抑制电极部件30与框架部件40及测压元件60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的增大。并且,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缩小框架部件40的厚度或外罩部件20与框架部件40之间的间隔,使生物测定装置10的外形薄化时,可以通过缩小形变体61的厚度来实现。
生物测定装置10为了适合于较宽的年龄段的使用者,考虑到脚的尺寸,需要将电极部件30的面积设定得较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电极部件30的面积会比将配置在电极部件30下侧的测压元件60进行固定的安装凹部41的开口面积还要大。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抑制超过安装凹部41的开口面积的电极部件30的面积部分所产生的寄生电容的增大。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框架部件40的上表面40a设有多个肋43、45,由这些肋43、45区划的凹部44、贯通部46与安装凹部41相邻接而适当形成。由于这些凹部44、贯通部46的存在,根据与超过安装凹部41的开口面积的电极部件30的面积部分的关系,也可以增加空气的比例,因此可以达到减少寄生电容的目的,即使将生物测定装置10的外形薄化,仍可以测定出寄生电容所产生的误差少的可靠性高的生物数据。并且,在不设肋43、45,只在框架部件41的周边部等设置肋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增大空气的比例,并达到进一步减少寄生电容的目的。
以下参照图8~11就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8是使用第1变形例中的框架部件140的情况下的、相应于图5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第2变形例中的外罩部件12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0是第3变形例中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相应于图5的剖视图;图11是第4变形例中的生物测定装置的、相应于图5的剖视图。另外,对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功能及相同结构的部分采用同样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在第1变形例中,代替框架部件40使用了框架部件140。该框架部件140与框架部件40同样是由金属成形而形成的,但不像框架部件40的安装凹部41那样形成容纳测压元件60的凹部,而是通过在框架部件140的下面用螺钉固定测压元件60的安装部61a,将形变体61固定在框架部件140上。另外,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底板部件50,采用底板部件150,该底板部件150具有可收纳测压元件60的凹部151,在凹部151中贯穿设有可贯通插入脚部65的孔部152。再有,优选除底板部件150的凹部151以外的部位构成在与框架部件140紧贴或接近的面上,使得装置整体外观呈薄型。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外罩部件20,由于存在贯通孔25,在电极部件30与测压元件60(形变体61及形变测定部63)之间,可以使空气更多地存在(参照图5),因此即使在用于没有设置安装凹部41的框架部件140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电极部件30与框架部件140及测压元件60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的增大,确保所得到的数据的可靠性,并可以实现通过缩短电极部件30与框架部件140的距离使生物测定装置10的外形薄化。
在第2变形例中,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外罩部件20,使用了图9所示的外罩部件120。该外罩部件120也与外罩部件20同样可以由树脂成形,没有设置外罩部件20中的贯通孔25,在下表面120a设置了多个肋127。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框架部件40,在测压元件60的周围在安装凹部
(凹部)41内确保了空气层,因此即使在用于没有设置贯通孔25的外罩部件120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少电极部件30与框架部件40及测压元件60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在使生物测定装置10外形薄化的情况下,即使缩短电极部件30与框架部件40及测压元件60的距离,也可以抑制寄生电容增大,确保所得到的数据的可靠性。
在第3变形例及第4变形例中,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底板部件50,采用图10及图11所示的底板部件250,该底板部件250没有设底板部件50、150那样的孔部,在底板部件250的内面(框架部件40、140侧)上,脚部65的前端进行接地,在与该脚部65的接地部分相应的底板部件250的外面上安装有外附脚251。另外,关于第3变形例中的其它的结构部件,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参照图5),关于第4变形例中的其它的结构部件,由于与上述第1变形例相同(参照图8),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关于本发明,参照上述实施方式已经进行了说明,而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定,以改良的目的或在本发明的思想范围内可进行改良或更改。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有底板部件5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而也可以不设底板部件50,形成脚部65直接与地面接触的结构。

Claims (16)

1、一种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测定所接触的生物的生物数据的电极部件、保持所述电极部件的外罩部件、以及支承所述外罩部件的含有金属的框架部件,在所述外罩部件上形成有孔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部为贯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测定所述生物的重量的体重测定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重测定部件具有根据荷重产生变形的由金属制成的形变体以及应变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部件在配置所述电极部件的部位具有所述孔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重测定部件在周围具有空隙的状态下固定在所述框架部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重测定部件固定在设置于所述框架部件上的凹部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框架部件的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有所述体重测定部件的所述凹部与其它凹部和/或贯通部相邻接。
10、一种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测定所接触的生物的生物数据的电极部件、保持所述电极部件的外罩部件、支承所述外罩部件的由树脂制成的框架部件、以及测定所述生物的重量的含有金属部件的体重测定部件,所述外罩部件至少在配置所述电极部件的部位的一部分上设有孔部。
11、一种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测定所接触的生物的生物数据的电极部件、保持所述电极部件的外罩部件、支承所述外罩部件的框架部件、以及测定所述生物的重量的体重测定部件,所述体重测定部件在周围具有空隙的状态下固定在所述框架部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重测定部件固定在设置于所述框架部件上的凹部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框架部件的上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重测定部件设有根据荷重产生变形的由金属制成的形变体以及应变片,所述形变体的一部分固定在所述凹部中,并且在所述形变体的其它部位固定有脚部,该脚部贯通插入设置于所述凹部中的孔部内,并从所述框架部件的下表面突出,形成能与地面相接触的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有所述体重测定部件的所述凹部与其它凹部和/或贯通部相邻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凹部和/或贯通部设置在与所述电极部件相对的部位上。
CN2008100877520A 2007-04-04 2008-03-26 生物测定装置 Active CN1012788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98718A JP5196830B2 (ja) 2007-04-04 2007-04-04 生体測定装置
JP2007-098718 2007-04-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8835A true CN101278835A (zh) 2008-10-08
CN101278835B CN101278835B (zh) 2010-08-18

Family

ID=39977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77520A Active CN101278835B (zh) 2007-04-04 2008-03-26 生物测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196830B2 (zh)
CN (1) CN101278835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2929A (zh) * 2011-09-22 2012-01-18 福州祥杰电子有限公司 单电容式体重秤
CN102706426A (zh) * 2012-01-09 2012-10-03 台衡精密测控(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脚轻触开机功能的电子秤
CN103620017A (zh) * 2011-08-05 2014-03-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微生物数测定芯片及使用了该微生物数测定芯片的微生物数测定装置
CN103622698A (zh) * 2012-08-21 2014-03-12 株式会社百利达 生物信息测定装置
CN107063420A (zh) * 2017-04-19 2017-08-18 缤刻普锐(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称量设备
CN108577648A (zh) * 2018-06-29 2018-09-28 杭州点壹下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马桶的体脂检测机构及方法
CN113796848A (zh) * 2020-05-29 2021-12-17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阻抗测量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10677A1 (en) 2010-09-10 2012-03-15 Neuronetrix Solutions, Llc Electrode system with in-band impedance detection
JP5990816B2 (ja) * 2012-09-25 2016-09-14 株式会社タニタ 重量測定装置およびロードセル
JP6471896B2 (ja) * 2015-02-02 2019-02-20 株式会社タニタ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0973A (en) * 1988-03-04 1989-01-31 Shlomo Angel Portable electronic scale of minimal thickness and weight
JPH0473823U (zh) * 1990-11-05 1992-06-29
JPH0921690A (ja) * 1995-07-05 1997-01-21 Shoi Rin 体重測定機能付き足裏乾燥器
JPH11510896A (ja) * 1995-08-11 1999-09-21 ショルプ,ヴェルナール 計量秤り
JP3939443B2 (ja) * 1998-07-23 2007-07-04 大和製衡株式会社 体脂肪計
JP2001228013A (ja) * 2000-02-16 2001-08-24 Tanita Corp 体重計付き生体計測装置
JP4116497B2 (ja) * 2003-06-16 2008-07-09 株式会社タニタ 生体電気インピーダンス測定装置
KR20040014637A (ko) * 2004-01-27 2004-02-14 주식회사 아성프라스틱 합성수지 복합재료 맨홀덮개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0017A (zh) * 2011-08-05 2014-03-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微生物数测定芯片及使用了该微生物数测定芯片的微生物数测定装置
CN103620017B (zh) * 2011-08-05 2015-02-04 松下健康医疗控股株式会社 微生物数测定芯片及使用了该微生物数测定芯片的微生物数测定装置
US9500613B2 (en) 2011-08-05 2016-11-22 Panasonic Healthcare Holdings Co., Ltd. Chip for measuring number of microbe,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number of microbe using the same
CN102322929A (zh) * 2011-09-22 2012-01-18 福州祥杰电子有限公司 单电容式体重秤
CN102706426A (zh) * 2012-01-09 2012-10-03 台衡精密测控(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脚轻触开机功能的电子秤
CN103622698A (zh) * 2012-08-21 2014-03-12 株式会社百利达 生物信息测定装置
CN103622698B (zh) * 2012-08-21 2016-01-20 株式会社百利达 生物信息测定装置
CN107063420A (zh) * 2017-04-19 2017-08-18 缤刻普锐(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称量设备
CN108577648A (zh) * 2018-06-29 2018-09-28 杭州点壹下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马桶的体脂检测机构及方法
CN113796848A (zh) * 2020-05-29 2021-12-17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阻抗测量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96848B (zh) * 2020-05-29 2024-02-06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阻抗测量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8835B (zh) 2010-08-18
JP2008253514A (ja) 2008-10-23
JP5196830B2 (ja) 2013-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8835B (zh) 生物测定装置
CN203732140U (zh) 变形元件、测压元件及重量测定装置
EP3265767B1 (en) Method and sensor for pressure sensing based on electrical signal generated by redistribution of mobile ions in piezoionic layer
US20160365198A1 (en) Liquid column-based capacitive sensors
CN101779106B (zh) 用于阵列的分发体积监视器
US20150177081A1 (en) Pressure sensor, e.g. in sole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CN106768508B (zh) 一种测量足底压力及动态变化的凝胶电容式传感器及方法
CN106124020A (zh) 一种双精电子秤
US8489183B2 (en) Biometric apparatus
CN108433734A (zh) 一种离散阈值式足底压力传感装置
CN204708848U (zh) 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
CN203169148U (zh) 新型脂肪秤
WO2017126306A1 (ja) 足圧検出装置
CN205072867U (zh) 用于生物阻抗测量的探测笔
CN213275893U (zh) 电池短路测试辅助装置
CN111307340B (zh) 用于测量二维力或流体对固体压强及摩擦力的柔性传感器
JP2017131614A (ja) 足圧検出装置
CN202960509U (zh) 一种脂肪秤
CN103190895A (zh) 可测脚温的脂肪秤
JP6471896B2 (ja)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CN204995474U (zh) 一种脂肪秤面板
CN217525110U (zh) 一种多功能体脂秤
CN207855689U (zh) 一种用于体质秤的面板以及体质秤
CN205493805U (zh) 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体脂秤
CN213910209U (zh) 生物阻抗测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