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7477B - 一种均衡流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均衡流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7477B
CN101277477B CN2008100943931A CN200810094393A CN101277477B CN 101277477 B CN101277477 B CN 101277477B CN 2008100943931 A CN2008100943931 A CN 2008100943931A CN 200810094393 A CN200810094393 A CN 200810094393A CN 101277477 B CN101277477 B CN 1012774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m
message
network
base station
business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43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7477A (zh
Inventor
李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0943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774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77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7477A/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1400 priority patent/WO2009132559A1/zh
Priority to JP2011506558A priority patent/JP5230799B2/ja
Priority to US12/916,186 priority patent/US861122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7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7477B/zh
Priority to JP2012238884A priority patent/JP2013048478A/ja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38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L2012/5665Interaction of ATM with other protocols
    • H04L2012/5667IP over AT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12/00Encapsulation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5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based on throughput or bandwid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8Pseudowire emulation, e.g. IETF WG PWE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均衡流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方法包括:中继节点接收源节点发送的业务流建链请求;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业务流建链请求获取所述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各个链路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选择负荷小的承载网络建立业务流的转发链路;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转发链路转发所述业务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均衡地转发数据流量,提高承载网络的承载效率和传输效率;节约了设备的购置成本以及后期的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均衡流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均衡流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接入网,往往采用微波或者城域光传输网络作为基站和基站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桥梁。由于业界主流移动运营商如Vodafone、Orange等,都主要以微波组网和租用固网运营商传输网络为主进行无线运营,基站首先通过微波进行接入,然后经过租用的城域光传输网络的地面传输后,最终汇聚为高速链路,送入基站控制器。根据话务模型,由于基站不会同时达到流量峰值,因此可考虑在微波的第一级接入处,加入汇聚节点(或者:传输网关),对无线的业务数据采用包交换的方式进行汇聚,以实现带宽复用。因此采用业务汇聚网关能明显提升基站间的流量复用效率,从而节省购买微波设备或租用城域光传输的成本。 
目前支持无线数据流量的汇聚功能的方案有2种:一种是采用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交换机或专用设备的ATM Hub组网方法,利用ATM交换和AAL2(ATM Adaptation Layer 2,ATM适配层2)交换协议实现流量汇聚,以提升传输效率;另一种是采用路由器的IP(InternetProtocol,因特网协议)报文路由功能实现流量汇聚的IP Hub组网方法,以提升传输效率。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一,利用IPoA(IP over ATM,IP协议承载于ATM网络)协议,实现IP数据流在ATM承载网上的传输。 
其中标准的IPoA协议可实现IP数据流在ATM承载网上的传输,即支持IP基站数据流在ATM承载网络上的传输。组网方案如图1所示,IP基站将数据流通过IP城域网的接入层接入到ATM交换机1,最终汇聚到 ATM交换机1提供的IP接口上;ATM交换机1对接入的IP报文进行IPoA协议的封装处理,经过IPoA的封装,IP报文会被封装成信元的形式,在ATM网络上进行传输(图1所示为的城域接入网的汇聚层)。ATM交换机2在接收到信元时,完成ATM交换机1的逆过程,将信元重组,然后最终恢复IPoA承载的净荷,即IP报文。 
图2是现有技术一中的协议栈承载转换示意图,如图可以看到,ATM交换机1和ATM交换机2上实际是利用ATM网络上的隧道,即ATM的虚通道,来承载IP报文,从而实现IP报文在ATM承载网络上的传输。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1、需要两套转换设备,增加了成本。 
2、根据IPoA协议,IP报文要经过IPoA的封装和添加尾部,降低了承载效率,在传输的过程中,因为封装层次增加,使得传输效率降低。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二,利用PWE3(Pseudowire EmulationEdge-to-Edge,点到点伪线仿真技术)技术,实现ATM数据流在IP承载网上的传输。 
图3为现有技术二的组网方案,如图3所示,ATM基站将数据流通过ATM城域网的接入层接入到PWE3设备1,接入侧ATM网络可以采用IMA(Inverse Multiplexing for ATM,ATM反向复用)over E1/T1、ATM over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传输协议)等各种手段接入,最终汇聚到PWE3设备1提供的ATM接口上;PWE3设备1对接入的ATM信元进行PWE3协议封装,经过PWE3的封装,ATM信元会被封装成IP报文的形式,在IP网络上进行传输(图3所示为城域接入网的汇聚层);PWE3设备2完成PWE3设备1的逆过程,将接收的IP报文拆解为信元,然后发送给基站控制器。 
图4是与图3对应的协议栈承载转换示意图,如图可看到,PWE3设备1和PWE3设备2上实际是利用IP网络上的隧道,即IP网络的伪线仿真,来承载ATM信元,从而实现ATM信元在IP承载网络上的传输。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二与现有技术一存在类似的缺点:
1、需要两套转换设备,增加了成本。 
2、承载效率低。同时因为封装层次增加,也使得传输效率降低。 
更为关键的是: 
对于已有ATM、IP承载网络的运营商,希望能够同时利用ATM和IP承载网接入基站业务,将ATM的高可靠性和IP的灵活性及高带宽特性结合起来,达到两个承载网的利用率最大化。 
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缺乏透明传输机制,无法根据不同的网络负荷信息进行流量均衡处理,实现带宽的共享。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均衡流量的方法,提升承载网络的传输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均衡承载网络转发流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中继节点接收源节点发送的业务流建链请求;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业务流建链请求获取所述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各个链路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选择负荷小的承载网络建立业务流的转发链路,所述承载网络包括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或因特网协议IP网络;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转发链路转发所述业务流。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均衡承载网络转发流量的系统,包括:源节点、中继节点、以及目的节点;其中, 
所述源节点,用于发送业务流和所述业务流的业务流建链请求; 
所述中继节点,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业务流建链请求,根据所述业务流建链请求获取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各个链路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选择负荷小的承载网络建立业务流的转发链路,根据所述转发链路转发所述业务流,所述承载网络包括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或因特网协议IP网络; 
所述目的节点,用于接收所述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业务流。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均衡承载网络转发流量的装置,包括: 
信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业务流建链请求;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流建链请求获取所述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各个链路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 
链路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选择负荷小的承载网络建立业务流的转发链路,所述承载网络包括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或因特网协议IP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信令面的准入控制,在数据流建立的时候,通过信令协商,依据当前链路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进行数据流的负荷分担配置,提高承载网络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一中的采用IPoA协议组网的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一采用IPoA协议组网的协议栈承载转换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二中的采用PWE3协议组网的架构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二采用PWE3协议组网的协议栈承载转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均衡流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ATM/IP承载网络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均衡流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均衡流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ATM信元转换为IP承载网进行传输的协议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IP报文转换为ATM承载网进行传输的协议栈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均衡流量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均衡流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业务流的源节点与中继节点(例如网关、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TM/IP双栈Hub)、和/或中继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至少两个可用承载网络提出的。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均衡流量的方法,如图5所示,其中中继节点完成以下步骤的操作: 
步骤S501、中继节点接收源节点发送的业务流建链请求。 
步骤S502、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业务流建链请求获取所述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各个链路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选择负荷小的承载网络建立业务流的转发链路。 
在该步骤中,当中继节点选择负荷小的承载网络建立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之后,还包括:通知所述源节点链路建立成功;以及将所述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信息保存到本地转发表中。 
步骤S503、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转发链路转发所述业务流。 
步骤S503.1、接收到源节点发送的业务流时;根据业务流的头部信息查找本地转发表,获取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信息。 
步骤S503.2、当转发链路信息指示将ATM信元通过IP网络传输时,将ATM信元封装成IP报文,向目的节点转发封装后的IP报文(可以通过IP路由进行发送);或者 
当转发链路信息指示将IP报文通过ATM网络传输时,将IP报文封装成ATM信元,向目的节点转发封装后的ATM信元(发送之前可以进行汇聚处理)。 
在获取到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信息之后,当该中继节点的转发链路信息指示:ATM信元通过ATM网络继续传输、或者IP报文通过IP网络继续传输时,按现有流程处理(选择链路以均衡流量则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当中继节点接收到业务流的拆链请求时,根据拆链请求移除本地转发表中该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信息,更新本地转发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中继节点与源节点及目的节点的信令协商,依据当 前链路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进行数据流的负荷分担配置,当中继节点接收到数据包时,查找本地转发表中的转发链路信息,通过本地转发表的转发链路信息来维护传输业务流的转发链路,提高承载网络的利用效率。 
本实施例中,本地转发表可以细分为报文转发表和信元转发表。其中,报文转发表和信元转发表可以独立存放(独立存放时,还可以进行转发表和信元转发表的备份,并通过同步处理,实现报文转发表和信元转发表和对应的备份表之间的信息一致,以方便查找),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总的本地转发表中。 
本发明实施例二将实施例一提供的均衡流量的方法应用到具体场景中,系统架构如图6所示,包括:ATM基站、IP基站、ATM/IP双栈Hub、以及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基站控制器与ATM/IP双栈Hub之间存在承载网络为ATM网络的X链路和承载网络为IP网络的Y链路。在业务流的传送过程中,当源节点为IP基站或ATM基站时,该业务流的目的节点为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业务流传送的链路为上行链路;当该业务流的源节点为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时,该业务流的目的节点为IP基站或ATM基站,业务流传送的链路为下行链路;其中业务流的中继节点为ATM/IP双栈Hub。 
本实施例以图6所示架构中的上行链路为例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ATM/IP双栈Hub接收IP基站或ATM基站发送的业务流建链请求。在图5所示的接入网中,数据流的建立和拆除由传输控制信令来实现,分别为业务流建链请求和业务流拆链请求。 
步骤S702、ATM/IP双栈Hub根据该业务流建链请求获取与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之间的ATM网络和IP网络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选择负荷小的承载网络建立业务流的转发链路。 
在该步骤中,ATM/IP双栈Hub可根据基于X链路、Y链路的端口的流量统计来获取当前的ATM网络和IP网络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如果当前X链路较为空闲,则配置该业务流通过X链路转发到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反之,则通过Y链路转发到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 
在该步骤中,还包括: 
将所述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信息保存到本地转发表中,其中,本地转发表可以是信元转发表,也可以是报文转发表。当源节点是IP基站时,如果ATM网络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较空闲,则在报文转发表中建立通过ATM网络承载IP报文的表项,如果IP网络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较空闲,则在报文转发表中建立通过IP网络承载IP报文的表项。同理,当源节点是ATM基站时,如果ATM网络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较空闲,则在信元转发表中建立通过ATM网络承载ATM信元的表项,如果IP网络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较空闲,则在信元转发表中建立通过IP网络承载ATM信元的表项。 
在本地转发表中: 
对于ATM信元,由于无线数据流的索引是依靠ATM PVC(PermanentVirtual Circuit,永久虚电路),AAL2 CID(Connection Identity,连接标识)唯一标识的,因此配置信元转发表(信元转发表可以预先设置在ATM/IP双栈Hub中,配置的过程就是将信元的转发链路信息记录在信元转发表中)的过程就是通过信令对该数据流对应的ATM PVC,AAL2 CID,以及转发到X链路或Y链路的信元转发表中信息进行映射(或称:配置)的一个过程。 
对于IP报文,由于无线数据流的索引是依靠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端口号唯一标识的,因此配置报文转发表的过程就是通过信令协商对该数据流对应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UDP端口号(包括UDP源端口号和UDP目的端口号),转发到x链路或Y链路的转发表信息进行映射(或称:配置)的一个过程。 
如表1所示,信元转发表中存储的是将接收到的业务流为ATM信元的业务流索引(或称:查表内容)和转发类型的信息(对应表1的业务流的源节点可以为ATM基站,也可以是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包括:选择ATM网络发送ATM信元的链路信息(建立ATM源PVC、源AAL2 CID到ATM目的PVC、目的AAL2 CID的映射关系),如表1中的字段所示,其中PVC信息包括VPI(Virtual Path Identifier,虚拟路径标识)信息和 VCI(Virtual Channel Identifier,虚拟通道标识)信息;以及选择IP网络发送ATM信元的链路信息(如表1中表项N,建立ATM源PVC、源AAL2CID到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UDP源端口号、UDP目的端口号的映射关系)。 
表1(信元转发表): 
Figure 453045DEST_PATH_G200810094393101D00011
如表2所示,报文转发表中存储的是将接收到的业务流为IP报文的业务流查表内容(或称表索引)和转发类型的信息(对应表2的业务流的源节点可以是IP基站,也可以是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包括:选择ATM网络发送IP报文的链路信息(如表2中的表项1和表项2,建立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UDP源端口号、UDP目的端口号到ATM源PVC、源AAL2 CID的映射关系),以及选择IP网络发送IP报文的链路信息(IP报文不变,直接进入IP路由模块进行IP路由转发)。 
表2(报文转发表): 
   地址N  地址N  端口号N  端口号N  
步骤S703、ATM/IP双栈Hub通知业务流建立请求的发送方(ATM基站或IP基站)链路建立成功。例如:通过在该业务流建立请求的响应消息中携带链路建立成功消息,通知业务流建立请求的发送方可以随时发送数据流了。 
由于信令协商是ATM/IP双栈Hub、ATM基站或IP基站、以及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共同参与的过程,协商建立的转发链路信息也可以通过业务流建链请求的响应消息反馈给源节点。由于ATM基站或IP基站到ATM/IP双栈Hub的承载网络通常情况下是单一的,在接收到ATM/IP双栈Hub的响应消息后,ATM基站发送ATM信元,如果是IP基站,则发送IP报文。 
步骤S704、ATM/IP双栈Hub根据本地转发表中存储的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信息转发业务流。该步骤具体包括: 
ATM/IP双栈Hub接收到ATM基站或IP基站发送的业务流时;根据业务流的头部信息(IP报文的头部信息为: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UDP端口号;ATM信元的头部信息为:ATM PVC、AAL2CID)匹配本地转发表的查表内容(本地转发表包括查表内容和转发类型,查表内容与业务流的头部信息一致),获取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信息; 
当转发链路信息指示将来自ATM基站的ATM信元通过IP网络传输时,通过转换协议将ATM信元封装成IP报文(终结ATM信元的ATM适配层2AAL2协议,将ATM信元的信元净荷封装成IP报文),向目的节点转发封装后的IP报文; 
当转发链路信息指示将来自IP基站的IP报文通过ATM网络传输时,通过转换协议将IP报文封装成ATM信元(终结IP报文的用户数据报UDP协议,将IP报文的报文净荷封装成ATM信元),向目的节点转发封装后的ATM信元。 
当转发链路信息指示来自IP基站的IP报文或来自ATM基站的ATM信元继续沿用原有的网络(对应的IP网络或ATM网络)继续承载时,不需要 进行协议转换,直接进行转发处理。 
步骤S705,ATM/IP双栈Hub接收业务流拆链请求,删除业务流的链路转发信息。 
本地转发表是一个动态的转发表,在接收到业务流建链请求时,建立并保存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信息,在完成业务流的通信过程后(包括:业务流传送完毕和该业务流的转发链路异常中断等),接收到业务流拆链请求时,移除该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信息,更新本地转发表,以正确的统计当前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比如语音通话过程中,一次会话建立一个对应的链路,通话结束后,删除该会话对应的链路信息。 
本实施例中: 
通过信令面的准入控制,通过信令协商,对上行链路数据流的建立链路,依据当前ATM/IP双栈Hub与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之间的ATM承载网络和IP承载网络的带宽利用情况,进行数据流的负荷分担配置,使ATM/IP双栈Hub可根据信令配置,在ATM承载网络和IP承载网络间均衡的转发数据流量,提高承载网络的利用效率。由于基站(ATM基站或IP基站)和ATM/IP双栈控制器之间仅需要一个ATM/IP双栈Hub设备即可完成IP和ATM数据流之间的相互转换。有效的节约了设备的购置成本以及后期的维护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三将实施例一提供的均衡流量的方法应用到图6所示的下行链路的业务流传送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1、ATM/IP双栈Hub接收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发送的业务流建链请求。 
步骤S802、ATM/IP双栈Hub根据该业务流建链请求获取与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之间的ATM网络和IP网络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选择负荷小的承载网络建立业务流的转发链路。 
在该步骤中,ATM/IP双栈Hub可根据基于X链路、Y链路的端口的流量统计来获取当前的ATM网络和IP网络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如果当前X链路较为空闲,则配置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发送的业务流通过X链路转 发到ATM/IP双栈Hub,以进一步中继到ATM基站或IP基站。反之,则通过Y链路转发到ATM/IP双栈Hub,以进一步中继到ATM基站或IP基站。 
其中,链路的建立过程包括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到ATM/IP双栈Hub、再到ATM基站或IP基站的一个完整的链路。 
在该步骤中,在本地转发表中存储的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信息同表1和表2。不再赘述。 
步骤S803、ATM/IP双栈Hub通知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链路建立成功。例如:通过在业务流建链请求的响应消息携带链路建立成功消息,通知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可以随时发送数据流了。 
在该步骤中,由于信令协商是ATM/IP双栈Hub、ATM基站或IP基站、以及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共同参与的过程,协商建立的转发链路信息也可以通过响应消息反馈给源节点。由于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是业务流的源头,可以将业务流中的有用信息封装成IP报文或ATM报文,如果信令建链在IP网络,则按照IP报文格式进行封装;如果信令建链在ATM网络,则按照ATM信元格式进行封装。 
步骤S804、ATM/IP双栈Hub根据本地转发表中存储的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信息转发业务流。该步骤具体包括: 
ATM/IP双栈Hub根据业务流的头部信息(IP报文的头部信息为: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UDP端口号;ATM信元的头部信息为:ATM PVC、AAL2CID)匹配本地转发表的查表内容,获取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信息; 
当转发链路信息指示:该业务流建立的链路是“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经ATM网络到ATM/IP双栈Hub,再经IP网络到IP基站”,则ATM/IP双栈Hub将接收到的ATM信元进行协议转换,终结AAL2协议,将ATM信元的信元净荷封装成IP报文,并更换目的IP地址为IP基站,将封装后的报文发送到IP基站; 
当转发链路信息指示:该业务流建立的链路是“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经IP网络到ATM/IP双栈Hub,再经ATM网络到ATM基站”,则基站控制器发出的就是IP报文,由ATM/IP双栈Hub将控制器发来的IP报文进 行协议转换,终结UDP协议,将IP报文的IP地址、UDP端口号等更换为ATM基站的VPI/VCI,将重新封装后的信元发送到ATM基站。 
当转发链路信息指示:建立的链路是“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经ATM网络到ATM/IP双栈Hub,再经ATM网络到ATM基站”;或者“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到经IP网络到ATM/IP双栈Hub,再经IP网络到IP基站”,则不需要进行协议转换,直接进行转发处理。 
步骤S805,ATM/IP双栈Hub接收业务流拆链请求,删除业务流的链路转发信息。该步骤与实施例二的步骤S705类似,不再赘述。 
与本实施例相关的一些技术方案中,通常会认为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可以根据与ATM网络和IP网络连接的端口获取当前的链路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然后决定选择负荷小的承载网络向ATM/IP双栈Hub发送业务流。但这样导致的问题将是ATM/IP双栈Hub接收到该业务流之后不知道该如何转发,即使ATM/IP双栈Hub仍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导致的问题则是ATM/IP双栈Hub和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无法协同作业,严重干扰了系统的性能。 
本实施例中: 
通过信令面的准入控制,通过信令协商,对下行链路数据流的建立链路,依据当前ATM/IP双栈Hub与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之间的ATM承载网络和IP承载网络的带宽利用情况,进行数据流的负荷分担配置,使ATM/IP双栈Hub可根据信令配置,在ATM承载网络和IP承载网络间均衡的接收来自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的业务流,提高承载网络的利用效率。由于基站和控制器之间仅需要一个ATM/IP双栈Hub设备即可完成IP和ATM数据流之间的相互转换。有效的节约了设备的购置成本以及后期的维护成本。 
在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在报文的转发过程中,当ATM/IP双栈Hub将ATM信元通过IP网络传输、或IP报文通过ATM网络传输时,需要通过转换协议进行转换,转换过程包括:终结ATM信元的ATM适配层2AAL2协议,将ATM信元的信元净荷封装成IP报文;以及终结IP报文的UDP协议, 将IP报文的报文净荷封装成ATM信元。 
在图6所示的系统架构中,ATM基站发送业务流,当ATM/IP双栈Hub建立的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信息指示通过IP网络传输到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时,通过该转换协议进行处理时,业务流在转发链路中的封装结构如图9所示。比较图9与图4,该转换协议与图4中PWE3协议的承载方式不同,PWE3协议的处理方案是将整体ATM信元进行封装,而且需要两次转换。因此,据图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承载方式比PWE3协议的承载方式协议层次更低,传输效率更高,而且ATM基站和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之间无需两个对等设备转接,节约了成本。 
同理,IP基站发送业务流,ATM/IP双栈Hub选择发送到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的承载网络为ATM网络时,业务流转发过程中的协议栈如图10所示。同理,通过比较图10与图2可获知: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换协议比IPoA的协议层次更低,传输效率更高,而且节约了成本。 
当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发送的ATM信元需要传输到IP基站、或者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发送的IP报文需要传输到ATM基站时,承载方式与上述两种情况类似,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一种均衡流量的系统(该系统可以是图6由ATM/IP双栈Hub、ATM基站、IP基站、和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组成的系统),包括:源节点、中继节点、以及目的节点;其中, 
所述源节点,用于发送业务流和所述业务流的业务流建链请求; 
所述中继节点,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业务流建链请求,根据所述业务流建链请求获取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各个链路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选择负荷小的承载网络建立业务流的转发链路,根据所述转发链路转发所述业务流; 
所述目的节点,用于接收所述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业务流。 
其中所述中继节点可以是ATM/IP双栈Hub。源节点可以是ATM基站、IP基站、和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中的任意一种,当源节点为ATM基站或IP基站时,目的节点为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当源节点为ATM/IP 双栈基站控制器时,目的节点为ATM基站或IP基站。 
其中,中继节点可以是ATM/IP双栈Hub,如图11所示,包括: 
信令接收模块1,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业务流建链请求; 
获取模块2,用于根据业务流建链请求获取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各个链路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 
链路选择模块3,用于根据链路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选择负荷小的承载网络建立业务流的转发链路。 
该中继节点还包括: 
存储模块4,用于将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信息存储在本地转发表中。其中,存储模块4还用于在接收到业务流拆链请求时,删除所述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信息,其中业务流的拆链请求也可以通过信令接收模块1来获取。 
信令发送模块5,用于通知源节点链路建立成功。 
信元接收模块6,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ATM信元。 
信元查找模块7,用于根据ATM信元的头部信息查找本地转发表中的信元转发表;获取ATM信元的转发链路信息。 
第一协议转换模块8,用于将ATM信元封装成IP报文。 
路由模块9,用于分配IP报文的路由。 
报文发送模块10,用于发送IP报文。 
报文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IP报文。 
报文查找模块12,用于根据IP报文的头部信息查找本地转发表中的报文转发表;获取IP报文的转发链路信息。 
第二协议转换模块13,用于将IP报文封装成ATM信元。 
汇聚模块14,用于汇聚ATM信元。 
信元发送模块15,用于发送ATM信元。 
采用图11所示的装置,以ATM/IP双栈Hub为例进行说明,各模块的交互流程包括: 
信令接收模块1接收源节点(ATM基站、IP基站或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的任意一种)发送的业务流建链请求,链路选择模块3通过获取模 块2获取当前的与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连接的ATM端口和IP端口的数据流量,选择流量小的承载网络建立转发链路,并将转发链路信息保存在存储模块4中信元转发表中,存储完毕后通过信令发送模块5通知源节点可以随时发送业务流。 
当ATM/IP双栈Hub通过信元接收模块6接收到ATM信元(或报文接收模块11接收到IP报文)时,通过信元查找模块7查找存储模块中4的信元转发表(或通过报文查找模块12查找存储模块4的报文转发表),获取转发链路信息,当转发链路信息指示: 
情况一,将ATM信元通过IP网络传输时,通过第一协议转换模块8中的转换协议将ATM信元封装成IP报文,重新封装后的IP报文通过路由模块9分配路由,通过报文发送模块10向目的节点发送IP报文。 
情况二,将ATM信元通过ATM网络传输时,通过汇聚模块14对ATM信元执行PVC交换或者AAL2交换以汇聚ATM信元,通过信元发送模块15进行发送。 
在上述情况一和情况二中,当源节点为ATM基站时,目的节点为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当源节点为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时,目的节点为ATM基站。 
情况三,将IP报文通过ATM网络传输时,通过第二协议转换模块13中的转换协议将IP报文封装成ATM信元,通过汇聚模块14对ATM信元执行PVC交换或者AAL2交换以汇聚ATM信元,通过信元发送模块15进行发送。 
情况四,将IP报文通过IP网络传输时,直接将报文接收模块11接收的IP报文通过路由模块9分配路由,再经过报文发送模块10进行发送。 
同理,在上述情况三和情况四中,当源节点为IP基站时,目的节点为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当源节点为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时,目的节点为IP基站。 
在上述过程中,图11中交叉线条的虚线表示ATM信元的链路,实线表示IP报文的链路。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实现了业务流的均衡处理,提高了系统性能。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信令面的准入控制,在数据流建立的时候,通过中继节点与源节点、目的节点的信令协商,获取当前中继节点与源节点、以及中继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存在多个链路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选择负荷小的承载网络建立链路,进行数据流的负荷分担配置,提高了承载网络的利用效率。在图6所示的架构中,由于基站(ATM基站或IP基站)和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之间仅需要一个ATM/IP双栈Hub设备即可完成IP和ATM数据流之间的相互转换。且有效的节约了设备的购置成本以及后期的维护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权利要求的内容记载的方案也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可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均衡流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中继节点接收源节点发送的业务流建链请求;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业务流建链请求获取所述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各个链路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选择负荷小的承载网络建立业务流的转发链路,所述承载网络包括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或因特网协议IP网络;
将所述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信息保存到本地转发表中,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本地转发表中的转发链路信息转发所述业务流;
当转发链路信息指示将ATM信元通过IP网络传输时,将ATM信元封装成IP报文,向目的节点转发封装后的IP报文;
当转发链路信息指示将IP报文通过ATM网络传输时,将IP报文封装成ATM信元,向目的节点转发封装后的ATM信元;
当转发链路信息指示将ATM信元通过ATM网络继续传输、或者IP报文通过IP网络继续传输时,按现有流程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选择负荷小的承载网络建立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之后,还包括:
通知所述源节点链路建立成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业务流的拆链请求,根据所述拆链请求移除所述本地转发表中所述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信息,更新本地转发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节点为异步传输模式ATM基站、所述中继节点为ATM/因特网协议IP双栈Hub、所述目的节点为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本地转发表中的转发链路信息转发所述业务流包括:
接收所述ATM基站发送的ATM信元;
根据所述ATM信元的头部信息查找所述本地转发表,获取所述ATM信元的转发链路信息;
当所述转发链路信息指示将所述ATM信元通过IP网络传输时,将所述ATM信元封装成IP报文,向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转发所述封装后的IP报文;或者
当所述转发链路信息指示将所述ATM信元通过ATM网络继续传输时,向所述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转发所述ATM信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节点为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所述中继节点为ATM/IP双栈Hub、所述目的节点为ATM基站,且所述ATM/IP双栈Hub与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之间的转发链路的承载网络为ATM网络,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本地转发表中的转发链路信息转发所述业务流包括:
接收所述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发送的ATM信元;
根据所述ATM信元的头部信息查找所述本地转发表,获取所述ATM信元的转发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转发链路信息向所述ATM基站转发所述ATM信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节点为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所述中继节点为ATM/IP双栈Hub、所述目的节点为IP基站,且所述ATM/IP双栈Hub与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之间的转发链路的承载网络为ATM网络,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本地转发表中的转发链路信息转发所述业务流包括:
接收所述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发送的ATM信元;
根据所述ATM信元的头部信息查找所述本地转发表,获取所述ATM信元的转发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转发链路信息将所述ATM信元封装成IP报文,向所述IP基站转发所述封装后的IP报文。
7.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ATM信元封装成IP报文包括:
终结ATM信元的ATM适配层2AAL2协议,将ATM信元的信元净荷封装成IP报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节点为IP基站、所述中继节点为ATM/IP双栈Hub、所述目的节点为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本地转发表中的转发链路信息转发所述业务流包括:
接收所述IP基站发送的IP报文;
根据所述IP报文的头部信息查找所述本地转发表,获取所述IP报文的转发链路信息;
当所述转发链路信息指示将所述IP报文通过ATM网络传输时,将所述IP报文封装成ATM信元,向所述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转发所述ATM信元;或者
当所述转发链路信息指示将所述IP报文通过IP网络继续传输时,向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转发所述IP报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节点为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所述中继节点为ATM/IP双栈Hub、所述目的节点为ATM基站,且所述ATM/IP双栈Hub与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之间的转发链路的承载网络为IP网络,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本地转发表中的转发链路信息转发所述业务流包括:
接收所述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发送的IP报文;
根据所述IP报文的头部信息查找所述本地转发表,获取所述IP报文的转发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转发链路信息将所述IP报文封装成ATM信元,向所述ATM基站转发所述ATM信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节点为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所述中继节点为ATM/IP双栈Hub、所述目的节点为IP基站,且所述ATM/IP双栈Hub与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之间的转发链路的承载网络为IP网络,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本地转发表中的转发链路信息转发所述业务流包括:
接收所述ATM/IP双栈基站控制器发送的IP报文;
根据所述IP报文的头部信息查找所述本地转发表,获取所述IP报文的转发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转发链路信息向所述IP基站转发所述IP报文。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IP报文封装成ATM信元包括:
终结IP报文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协议,将IP报文的报文净荷封装成ATM信元。
12.一种均衡流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业务流建链请求;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流建链请求获取所述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各个链路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
链路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选择负荷小的承载网络建立业务流的转发链路,所述承载网络包括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或因特网协议IP网络;
业务流发送模块,用于当转发链路信息指示将ATM信元通过IP网络传输时,将ATM信元封装成IP报文,向目的节点转发封装后的IP报文;当转发链路信息指示将IP报文通过ATM网络传输时,将IP报文封装成ATM信元,向目的节点转发封装后的ATM信元;当转发链路信息指示将ATM信元通过ATM网络继续传输、或者IP报文通过IP网络继续传输时,按现有流程处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流的转发链路信息存储在本地转发表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信令发送模块,用于通知所述源节点链路建立成功。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信元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ATM信元;
信元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ATM信元的头部信息查找本地转发表中的信元转发表;获取所述ATM信元的转发链路信息;
第一协议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ATM信元封装成IP报文;
路由模块,用于分配IP报文的路由;
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发送IP报文。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报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IP报文;
报文查找模块,用于根据IP报文的头部信息查找本地转发表中的报文转发表;获取所述IP报文的转发链路信息;
第二协议转换模块,用于将IP报文封装成ATM信元;
汇聚模块,用于汇聚ATM信元;
信元发送模块,用于发送ATM信元。
17.一种均衡流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源节点、中继节点、以及目的节点;其中,
所述源节点,用于发送业务流和所述业务流的业务流建链请求;
所述中继节点,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业务流建链请求,根据所述业务流建链请求获取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各个链路的承载网络负荷信息,选择负荷小的承载网络建立业务流的转发链路,根据所述转发链路转发所述业务流,所述承载网络包括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或因特网协议IP网络,当转发链路信息指示将ATM信元通过IP网络传输时,将ATM信元封装成IP报文,向目的节点转发封装后的IP报文;当转发链路信息指示将IP报文通过ATM网络传输时,将IP报文封装成ATM信元,向目的节点转发封装后的ATM信元;当转发链路信息指示将ATM信元通过ATM网络继续传输、或者IP报文通过IP网络继续传输时,按现有流程处理;
所述目的节点,用于接收所述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业务流。
CN2008100943931A 2008-04-29 2008-04-29 一种均衡流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7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943931A CN101277477B (zh) 2008-04-29 2008-04-29 一种均衡流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09/071400 WO2009132559A1 (zh) 2008-04-29 2009-04-22 一种均衡流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1506558A JP5230799B2 (ja) 2008-04-29 2009-04-22 フロー容量を等化する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US12/916,186 US8611226B2 (en) 2008-04-29 2010-10-29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qualizing flows
JP2012238884A JP2013048478A (ja) 2008-04-29 2012-10-30 フロー容量を等化する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943931A CN101277477B (zh) 2008-04-29 2008-04-29 一种均衡流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7477A CN101277477A (zh) 2008-10-01
CN101277477B true CN101277477B (zh) 2012-04-04

Family

ID=39996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439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7477B (zh) 2008-04-29 2008-04-29 一种均衡流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11226B2 (zh)
JP (2) JP5230799B2 (zh)
CN (1) CN101277477B (zh)
WO (1) WO20091325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7477B (zh) * 2008-04-29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均衡流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1020230A1 (zh) * 2009-08-17 2011-02-2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准入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WO2011040763A2 (ko) * 2009-09-29 2011-04-0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링크 셋업 방법 및 장치
CN101917492B (zh) * 2010-08-06 2013-06-05 北京乾唐视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网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US8494587B2 (en) 2011-09-19 2013-07-23 PureWave Networks, Inc Architecture,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operators in a wireless basestation
CN103020861A (zh) * 2012-11-06 2013-04-03 苏州工业园区凌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金融证券行业的中间业务平台系统
JP6315208B2 (ja) * 2012-12-06 2018-04-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回線選択制御方法
US11889590B2 (en) * 2013-06-04 2024-01-30 Attobah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iral molecular network utilizing mobile devices
CN105099928B (zh) * 2014-05-23 2019-01-25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双栈路由器及其实现带宽共享的方法
WO2016029356A1 (zh) * 2014-08-26 2016-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5530198A (zh) * 2014-10-24 2016-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JP6447224B2 (ja) * 2015-02-20 2019-01-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中継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CN106161480B (zh) * 2016-09-28 2019-06-21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网关资源池的短信平台服务调度方法
CN111372277B (zh) * 2018-12-26 2023-07-14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分发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2055A (zh) * 2005-03-29 2006-10-04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网络系统,流量均衡方法,网络监视设备和主机
CN1842051A (zh) * 2005-03-30 2006-10-04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流量均衡设备和方法以及使用它们的网络转发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2827B2 (ja) * 1996-04-23 2000-11-27 日本電気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交換中継方式
US5940396A (en) * 1996-08-21 1999-08-17 3Com Ltd. Method of routing in an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network
JP3206537B2 (ja) 1998-02-09 2001-09-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Atm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atm通信装置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KR100263201B1 (ko) * 1998-05-23 2000-08-01 윤종용 씨리얼 라인과 에이티엠 망을 이용한 인터넷 서비스용프로토콜 처리장치
JP3597049B2 (ja) * 1998-07-09 2004-12-02 日本電気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統合ネットワーク内における経路選択型通信装置
JP2978911B1 (ja) * 1998-09-24 1999-11-15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回線負荷分散手段及び回線負荷分散方法
CN1107397C (zh) * 2001-02-06 2003-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步传输模式与国际互联网协议叠加建网的方法
EP1421752A2 (de) * 2001-08-28 2004-05-26 Ip2H Ag Verfahren zum aufrechterhalten und/oder zur qualitativen verbesserung eines kommunikationspfads in einem relaissytem
US7328237B1 (en) * 2002-07-25 2008-02-05 Cisco Technology, Inc. Technique for improving load balancing of traffic in a data network using source-side related information
EP1536597B1 (en) * 2002-09-06 2015-01-21 Fujitsu Limited Radio network control apparatus
JP2004187100A (ja) * 2002-12-04 2004-07-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セル伝送装置
CN100411401C (zh) * 2002-12-31 2008-08-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自适应负载均衡的方法
CN1306770C (zh) * 2003-07-17 2007-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接入设备支持atm网络承载ip报文协议的方法
US7593346B2 (en) * 2003-07-31 2009-09-22 Cisco Technology, Inc. Distributing and balancing traffic flow in a virtual gateway
CN100479420C (zh) * 2003-11-25 2009-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数据流量动态均衡分配方法
JP4474215B2 (ja) * 2004-06-29 2010-06-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動作制御方法
CN100356748C (zh) * 2004-09-17 2007-12-1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弹性分组环流量均衡选环方法
CN100414918C (zh) * 2005-07-20 2008-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ip交换传送atm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JP2007174359A (ja) * 2005-12-22 2007-07-05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Atm装置
CN1968191A (zh) * 2006-04-10 2007-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ip网络传送atm报文的方法
JP4760531B2 (ja) * 2006-05-26 2011-08-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制御装置及び動作制御方法
US20080098113A1 (en) * 2006-10-19 2008-04-24 Gert Hansen Stateful firewall clustering for processing-intensive network applications
CN101022423A (zh) * 2007-03-22 2007-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atm网络与ip网络数据交换的方法和系统
DE102007025649B4 (de) 2007-07-21 2011-03-03 X-Fab Semiconductor Foundries Ag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einer Epitaxie-Schicht von einer Spender- auf eine Systemscheibe der Mikrosystemtechnik
CN101277477B (zh) * 2008-04-29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均衡流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2055A (zh) * 2005-03-29 2006-10-04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网络系统,流量均衡方法,网络监视设备和主机
CN1842051A (zh) * 2005-03-30 2006-10-04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流量均衡设备和方法以及使用它们的网络转发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32559A1 (zh) 2009-11-05
JP5230799B2 (ja) 2013-07-10
JP2013048478A (ja) 2013-03-07
US20110044176A1 (en) 2011-02-24
CN101277477A (zh) 2008-10-01
JP2011521525A (ja) 2011-07-21
US8611226B2 (en) 2013-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7477B (zh) 一种均衡流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555352B2 (en) Controlling access nodes with network transport devices within wireless mobile networks
RU2503148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акроразнесения 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етях сотовой связи
JP3352882B2 (ja) 移動体ユーザを追跡し位置を決定する方法
CN100502335C (zh) 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基站控制装置和无线局域网基站装置
CN102724118B (zh) 标签分发方法及设备
US20060274716A1 (en) Identifying an endpoint using a subscriber label
JP2021528014A (ja)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US20050226247A1 (en) Managed private network system
CN101877728A (zh) 网络地址转换转发方法及装置
US8576852B2 (en) Inter-office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CN110493132B (zh) 一种适用于多业务类型的卫星网络可变长度标签设计方法
CN110072257B (zh) 一种mec下用户互通的方法
US730796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data betwee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 and a packet switched architecture
CN101499951B (zh) 隧道配置方法、虚拟接入节点、虚拟边缘节点以及系统
CN107819658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mec设备和系统
US20210352009A1 (en) Ultra reliable segment routing
CN101594555B (zh) 一种媒体转发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557386A (zh) 数据发送方法与装置及数据接收方法与装置
KR100579139B1 (ko) 비동기전송모드 기반의 스위칭 시스템을 위한 고속 인터넷프로토콜 패킷 포워딩 장치 및 그 방법과 그를 이용한 라우팅 시스템
US6785273B1 (en) Traffic engineering for an application employing a connectionless protocol on a network
US8254408B2 (en) Modular implementation of a protocol in a network device
CN101594640A (zh) 用户面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
US9338230B2 (en) Method, network entity and network system for forwarding resources
WO2005079022A1 (ja) パケット通信ネットワーク、経路制御サーバ、経路制御方法、パケット転送装置、アドミッション制御サーバ、光波長パス設定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