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2901A - 具有功能元件的物件的模内制造 - Google Patents

具有功能元件的物件的模内制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2901A
CN101272901A CNA2006800358621A CN200680035862A CN101272901A CN 101272901 A CN101272901 A CN 101272901A CN A2006800358621 A CNA2006800358621 A CN A2006800358621A CN 200680035862 A CN200680035862 A CN 200680035862A CN 101272901 A CN101272901 A CN 101272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thin slice
layer
film
functio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358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志远
侯丰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tansi Inc
Original Assignee
SYBCOS IMAG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BCOS IMAGES Inc filed Critical SYBCOS IMAG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72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29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面嵌有功能元件的物件及其制备方法。该物件一般通过冲压、层压或其组合而形成。所述功能元件可包括能实现功能的任何电子或机械元件。

Description

具有功能元件的物件的模内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其表面嵌有功能元件的物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具有功能元件的物件,物件和功能元件是分开制造的,然后,两个部件再组装在一起。这种物件的组装通常需要机械结合或层压,因此它是一批一批进行生产的。换言之,该物件不能采用连续性工艺进行制造。另外,机械结合和层压工艺通常导致物件和功能元件之间具有大的间隙,并且也增大了物件的总厚度或体积。结果,目前的方法不仅消耗时间而且劳动强度大。另外,为了满足所需规格,如式样、致密性、耐久性及对于手持设备很重要的其他特征,目前的方法可能是非常昂贵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在其顶面嵌有至少一个功能元件的物件。该物件上可能还具有装饰性设计(如文字或图形)、显示器面板或两者兼有。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模内转移膜或薄片。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模内插入膜或薄片。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涉及用于制造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物件的方法。
当功能元件插入到物件表面时,无缝组装产生一种非常吸引人的外观。功能元件与物件的形状相一致,即使表面是弯曲的。结果,功能元件可表现为物件整体的一部分。
本发明制备的物件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该物件可以是触摸屏、彩色滤光片、背光板、扬声器、麦克风、时钟、手表、无线电控制面板及其它电子设备。很明显该清单不是详尽的。根据以下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其它的应用是清楚的,因此它们也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物件的俯视图。
图2a为具有功能元件的模内转移膜或薄片的剖视图。
图2b为具有功能元件的模内插入膜或薄片的剖视图。
图3a为涉及模内转移膜或薄片的注射成型工艺的剖视图。
图3b为涉及模内插入膜或薄片的注射成型工艺的剖视图。
图4a和4b示出了本发明的含有内腔的物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术语“功能元件”在整个申请文件中广泛地包括任何能实现功能的电子或机械元件。这种功能元件的实施例可包括,但不限于,光学部件、光学装置、波导管、电子设计如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电线路(electrical trace)、电子部件如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晶体管、二极管、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天线、RFID脉冲转发器(transponder)、电池、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LED)、及其它并不限于发光二极管的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部件、背光部件、扬声器、麦克风、按钮、触摸屏、触摸板、连接器等。
在本发明上下文中的术语“嵌入顶面”是为了说明功能元件是在物件形成时而不是在物件形成后被集成到物件的顶面;功能元件并不是放在物件里面。
图1示出了其表面嵌有功能元件11的物件10。如图所示,可以从功能元件一侧观察物件。可替代地,可以从相反方向观察物件,在这种情况下,观察者不能看到功能元件。
在物件上还可以有装饰元件12、显示元件(未示出),或二者兼有。
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将功能元件嵌入到物件表面。下面给出了两个实施例。尽管使用了术语“模内”(in-mold),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延伸至一些工艺,诸如冲压、层压、热成型、注射成型(注模)、压缩成型(压模)、吹塑成型(吹模),或者冲压或层压与模制工艺的组合。
(I)模内转移膜或薄片
在一种方法中,首先制备含有功能元件的模内转移膜或薄片。
图2a是模内转移膜或薄片20的剖面图,其包含载体层(carrierlayer)21,脱膜层(release layer)22,可选的耐久层(durable layer)23,功能元件24以及粘合或粘结层25。
如果存在耐久层23,则脱膜层22和粘合层25被依序涂敷或层压在载体层21上,在本申请中为了简便,这些层共同被称为“模内转移膜或薄片”。
当不存在耐久层时,功能元件24位于脱膜层22与粘合层25之间。这可以通过在各个层依序涂敷形成模内转移膜或薄片之前将功能元件施加到脱膜层或粘合层来实现。
存在耐久层时,功能元件可加到耐久层涂膜上。功能元件可位于脱膜层与耐久层之间或耐久层与粘合层之间。
可选地,可以将两个粘合层中间夹有功能元件的复合膜层压到脱膜层或耐久-脱膜涂膜上。两个粘合层是必需的,因为两个粘合层中一个用来确保复合膜与脱膜层或耐久膜之间的粘合,另一个粘合层用于确保复合膜与注射成型(注模)树脂之间的粘合。后一粘合层实际上是图2a中的粘合层25。所述复合膜实际上在模内转移膜或薄片中起到支撑层的作用。
将功能元件施加到脱膜层、耐久-脱膜涂膜(durable-releasefilm)、粘合或粘结层可通过如印刷、涂敷、溅射、气相沉积、喷射、电镀、粘贴、蚀刻、层压等方法而实现。也可以通过这些方法的任何组合来实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首先形成功能元件,然后其被转移到层上。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功能元件可直接在层上形成。但在任何情况下,物件表面的平坦和光滑不应该由于功能元件的存在而受影响。
在模内转移工艺中,如图2a所示,模内转移膜或薄片被填充到模具中,同时载体层21与模具表面接触。
通常,载体层21是厚度从约3.5微米至约200微米的薄塑料膜。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膜和聚碳酸酯(PC)膜,因为其价格低廉,高透光性和热机械性能稳定。
脱膜层22使得功能元件24可以以一种对功能元件损坏最小的方式从载体层脱离,并且可以实现在模制过程中的完全自动的滚筒转移工艺(roll transfer process)。
脱膜层通常是由如蜡、石蜡或有机硅材料制成的低表面张力涂层,或由如辐射固化多官能丙烯酸酯、有机硅丙烯酸酯、环氧化物、乙烯基酯、乙烯基醚、烯丙基类不饱和聚酯或乙烯基不饱和聚酯或它们的掺和物的材料制成的高度光滑和不渗透的涂层。脱膜层可含有选自由环氧树脂(epoxy)、聚氨酯、聚酰亚胺、聚酰胺、三聚氰胺甲醛,脲醛及酚醛组成的组中的缩聚物、共聚物、掺和物或复合物。
另一种合适的脱膜层组合物在US 2005-0255314中公开,其内容已全部引入于此作为参考。简短地说,脱膜层含有由具有胺-醛缩聚物和自由基抑制剂或猝灭剂的组合物形成的共聚物或互穿网络聚合物(IPN)。
耐久层23(如果存在)对功能元件24起到保护层作用。适用于耐久层的原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包括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有机硅丙烯酸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辐射固化多官能丙烯酸酯、环氧化物,乙烯基酯,酞酸二烯丙酯、乙烯基醚及其掺和物。耐久层可包括缩聚物或共聚物,如环氧树脂、聚氨酯、聚酰胺、聚酰亚胺、三聚氰胺甲醛、脲醛或酚醛。耐久层可含有溶胶-凝胶硅酸酯(盐)或钛酸酯。
耐久层可以被部分或全部固化。如果部分固化,在模制或转移步骤之后需要应用一个后固化步骤来提高耐久性能、尤其是硬度、抗刮性和耐油性。
为提高脱膜性能,原材料尤其是耐久层的低分子量组分,优选不能渗透进入脱膜层。耐久层经过涂敷、固化或部分固化后,其在与脱膜层在接界处是相容或不相容的。可以使用粘结剂和添加剂如增稠剂、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紫外线稳定剂或抗氧化剂以控制流变性能、可湿性,涂覆性能、耐气候性能和老化性能。也可以加入填料如二氧化硅、Al2O3、TiO2、CaCO3、微晶蜡或聚乙烯、聚四氟乙烯或其他润滑颗粒来改善耐久层的抗刮性和硬度。通常耐久层厚度为约2微米至约20微米,优选为约3微米至12微米。如果存在耐久层,那么其在窗口区域优选是透明的。
除了上述材料,其他适合作为可选的耐久层的组合物在US2005-0181204、US 2005-0171292及US 2006-0093813中公开,它们的全部内容均引入本文作为参考。例如,US 2005-0181204披露了一种耐久层组合物,其包含可热交联和可光化学或自由基接枝的聚合物、热交联剂和辐射固化多官能单体或低聚物;US 2005-0171292披露了一种耐久层组合物,其含有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热交联的羧酸或酸酐官能度,以及至少一个紫外线可交联官能度的聚合物或共聚物;US 2006-0093813披露了一种耐久层组合物,其含有氨基交联剂、具有至少一个可与氨基交联剂反应的官能团的紫外线可固化单体或低聚物、酸催化剂和光敏引发剂。
粘合层25被结合进模内转移膜或薄片中以提供功能元件24与模塑物件表面之间的最佳粘合。粘合层可以由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酯、聚酰胺、环氧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热塑性弹性体等,或它们共聚物,掺和物或复合物材料制成。热熔或热活化粘合剂如聚氨酯和聚酰胺是非常优选的。除上述材料,US 2006-0019088披露了适用于粘合层的组合物,其全部内容引入于此作为参考。简言之,粘合层复合物可包括胶粘剂和聚合的颗粒物质。
粘合层的厚度可在约1微米至约20微米的范围,优选在约2微米至约6微米的范围。
(II)模内插入膜或薄片
图2b是模内插入膜或薄片的示意性剖面图。在这种情况中,载体层21a在经过冲压、层压或模制工艺后将成为最终产品的一部分。可将功能元件24与可选的粘合层(未示出)一起加到载体层21a上并在功能元件的另一面涂覆热熔或热活化粘合剂25。加到载体膜的粘合层并不是必需的,因为功能元件自身可粘结在载体膜上。
为了便于说明,在本申请中不同的层被共同称为“模内插入膜或薄片”。
上述部分I中的模内转移膜或薄片或部分II中的模内插入膜或薄片可以是单片形式或卷(辊)的形式。
(III)物件的制备
图3a示出了典型的模内转移工艺。在模制工艺中,模内转移膜或薄片是在一个被连续送入模制机器中的卷或网带上。模具30可以为物件36b的注射或挤压模具。在成型工艺中,模具被闭合并且用于形成物件的塑料熔料通过注射喷嘴和流道注射到模腔36a内。成型后,功能元件和耐久层(如果存在)被转移到成型物件上。将成型物件从模具中取出。载体层31和脱膜层32同时被移除,留下耐久层33(如果存在)作为物件表面的最顶层,功能元件34嵌在耐久层下面作为物件的整件部分。层35是粘合层。
如果不存在耐久层,功能元件将被暴露而且它可直接与电源或其他电子部件相连。如果存在耐久层,那么耐久层上会有孔,通过它功能元件被线连接至电源或其他电子部件。
为方便转移膜或薄片被套准(registration)至模具,该卷或网带可被预先打上套准标记,并借助例如光学传感器的记录被连续送入模具中。
在如图3b中示出的模内插入工艺中,首先模内插入膜或薄片被裁成合适的尺寸和形状,然后插入到模具30中。如图所示,可选在真空条件下,模内插入膜或薄片抵靠模具壁放置。可以人工放置该膜或薄片,也可以用静电荷来促进其插入或者也可以进行机械插入。尤其对于大批量生产而言,机械插入是有利的。
插入膜或薄片的载体层31a与模具的内壁表面接触。然后闭合模具,将用于形成物件36b的塑料熔料通过注射喷嘴和流道注射进模腔36a。这种情况下载体层31a可成为最终产品的整体部分。可选地,该插入膜或薄片可以热成形为一定形状,然后在插入模具之前加以模切。
适合于以冲压、层压或模制工艺形成物件的塑性材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热塑性材料如聚苯乙烯、聚氯乙烯、丙烯酸、聚砜、聚芳酯,聚环氧丙烷、聚烯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甲基丙烯酸-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ABS)、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氨酯及其他热塑性弹性体或它们的掺和物,以及热固性材料如反应注联成型类型的聚氨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乙烯基酯或它们的复合物、预浸料和掺和物。
两种生产工艺中的任一种的模具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功能元件的插入或转移。浇注口位置必须使功能元件能够相对于模腔向上贴紧以确保适当的热传递。并且,该模具必须设计成在模塑工艺后功能元件可容易地与电源相接触。此外,模内流动和填充分析应该在切割模材料之前进行。也应该考虑模具冷却分析以将模具中的热点(hot spots)最小化。最后,模具温度和压力的设置必须考虑到功能元件的存在。
图4a是表面嵌有功能元件的固体物件的剖面图。如图所示,物件40在本体上具有开孔或开槽41形式的连接空腔以使功能元件42连接至电源。功能元件与电源通过孔或槽而连接。
柔性电缆44、或其它类型的柔性连接导线可通过导电粘合剂45,如ACF(非均质导电膜)、导电PSA(压力敏感粘合剂)或银汞膏、或机械夹紧连接于功能元件。
图4b示出了卡扣式插头46,其可被进一步插入以固定该粘结区并增强功能元件与电源连接的可靠性。
也可以通过吹模或热成型形成用于容纳电路的内腔来制造本发明的物件。为了通过吹模或热成型制造物件,首先将转移或插入膜或薄片放置于打开的模具中并利用例如真空或压力保持在适当位置上;然后闭合模具。用于形成物件的塑性材料在模具中被热成型或吹塑。如同在注射或压缩成型工艺中,功能元件被插入成型物件的表面。
所制造物件的表面可以具有防眩光、防反射性能,或经无光泽、有光泽或糙面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对模具本身的表面设计或处理来实现这些表面性能。可以替代地,在不存在脱膜层(使得载体基质处于模制物件的顶面)时,通过在载体基质上进行化学刻蚀或喷砂来实现这些表面性能。在注射成型工艺中,表面性能被转移至成型物件。
也可以在注射成型工艺后将表面性能赋予成型物件。例如,可以将具有粗糙和光滑区域的转移层层压在成型物件上,使物件表面具有这些表面纹理。这种情况下,转移层可具有通过纸,无织物纤维等,或通过喷砂或化学刻蚀形成的粗糙区以及通过在其上印刷树脂层而形成的光泽区。可选地,转移层通过在光泽塑料膜上印刷油墨而形成粗糙区。仍然可选地,可通过在其表面上涂覆粗糙转移膜来产生粗糙区,随后在粗糙区局部涂布透明转移膜来产生光泽区而获得其表面性能。粗糙转移膜可含有薄金属层以提供所需纹理。在模制物件的表面实现所需的粗糙性还可能通过首先在整个表面部分涂覆薄金属膜层,然后在有薄金属层的区域形成抗蚀层,用酸或碱刻蚀表面,最后除去抗蚀层。
(IV)功能元件
使用时,物件可以以功能元件可被使用者看见或看不见的方式固定。
如上所述,适合用于本发明的功能元件可包括能实现一种功能的任何电子或机械元件。
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如压层、电镀、溅射、气相沉积、真空沉积或它们的组合,将例如导电性或半导性电线(electrical trace)的电子设计施加至脱膜层、耐久层(如果存在)、或在模内转移膜或薄片中的粘合层或粘结层、或施加至在模内插入膜或薄片中的载体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质层上的导电性或半导性图案涉及照相平版印刷工艺的使用。也可以通过直接印刷得到,如丝网印刷、凹版印刷、胶印或平版印刷。
可选地,导电性或半导性图案的形成可通过US 2003-0203101及US 2004-0131779中揭示的任何工艺而得到,所有公开物的全部内容均引入本文作为参考。
例如,导电性或半导性图案的形成可通过“正像印刷”工艺来实施。在该工艺中,在模内转移膜或薄片中的耐久层(如果存在)上、或粘合层或粘结层上、或模内插入膜或薄片中的载体层上产生“正像”,可通过采用不易从该层上剥落的材料印刷所需图案相对应的区域。任何具有以下性质的油墨或可印刷材料都可使用:随后沉积的导电或半导电膜与该油墨或可印刷材料的粘合性,要比它与该层的粘合性强。印刷可通过任何印刷技术实施,如柔性版印刷、平版干胶印刷、电子照相印刷或平版印刷。其他印刷技术如压印、丝网印刷、凹版印刷、喷墨印刷或热印刷也是适合的。“正像”形成后,导电性或半导性材料沉积在该层带图案的表面。导电性或半导性材料沉积后,没有被油墨或可印刷材料覆盖的区域中的导电性或半导性材料经过剥离工艺被移走以暴露出图案。剥离可通过使用可移走直接形成在层上的导电性或半导性材料的剥离剂(可以为含水的或有机溶剂)而实施。可选地,剥离也可通过机械工具实施。
导电或半导电图案在模内转移膜或薄片中的耐久层或粘合层或粘结层,或在模内插入膜或薄片中的载体层上的形成可通过“负像印刷”(negative image printing)工艺来实现。在这个工艺中,首先将遮盖涂料或油墨印刷在层上,形成所需图案的“负像”。换言之,遮盖涂料或油墨被印刷在导电性或半导性材料不存在的区域。基本上,油墨图案对随后导电性或半导性材料的沉积起到掩模的作用。任何适宜的印刷技术可被用于在层上印刷负像,例如柔性版印刷、平版干胶印刷、电子照相印刷或平版印刷。在某些应用中,其他印刷技术也是合适的,如压印、丝网印刷、凹版印刷、喷墨印刷或热印刷,这取决于所需的清晰度。“负像”形成后,导电性或半导性材料沉积在层的图案表面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采用气相沉积将导电性或半导性材料沉积在层的有图案侧。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用导电或半导电材料溅涂该层的带图案的一侧,来沉积导电性或半导性材料。最后遮盖涂层或油墨从已经沉积有导电性或半导性材料的层的图案化表面脱离。涂层/油墨的剥离可以剥离掉已形成的印刷负像,以及一部分沉积在层上的、存在涂料/油墨的区域的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结果是,尽管剥离步骤是在导电性或半导性材料沉积后进行的,剥离溶剂能够剥离涂料/油墨图案和在涂料/油墨图案表面上形成的导电性或半导性材料。
导电性或半导性图案可作为至少两个功能元件之间的连接器或作为相同功能元件之间的连接线。导电性或半导性图案也可起到天线或电磁屏蔽的作用。
功能元件本身可以是刚性的,但优选是柔性的/可变形的。
(V)装饰性设计的应用
文字和/或图形设计也可出现在物件的表面。最常见的设计包括商标名称、标志或符号或其它装饰性设计。
用于添加装饰性设计的传统方法包括丝网印刷、压印(凹版移印)、热压、层压和描绘。以前这些方法是在模塑后进行,这需要额外的加工步骤。
近年来,已经使用可替换的装饰方法,例如上面描述的模内转移膜或薄片或模内插入膜或薄片。装饰性设计和功能元件可同时存在于膜或薄片中。例如,装饰性设计可被印刷在模内转移或插入膜或薄片的适当层上。用于装饰性设计的适合材料包括油墨、金属、金属氧化物、无机粉末或等。装饰性设计可以在功能元件被加到膜或薄片之前或之后形成/印刷。
装饰性设计也可以通过热成型来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由ABS、聚苯乙烯或PVC片在模具中热成型得到。可选择地,装饰层还可以通过高压成型,包括利用高压空气在膜上产生装饰设计而形成。装饰层还可以通过热油施压成形而形成,其中以流体静压囊而不是空气作为成型机制。
在一种设计中,装饰性图案与物件表面上的功能元件并不重叠。可选地,装饰性图案可与功能元件重叠或部分重叠。例如,功能元件可位于装饰性图案的上部或部分位于其上部,或功能元件位于装饰性图案的下部或部分位于其下部。在后面的情况中,当位于装饰性图案下部的功能元件与金属丝或连接器相连时,装饰性图案是可见的。根据应用或所需效果采用这些选择中的一种。
装饰性图案与功能元件也可在两个独立的膜或薄片上。具有装饰图案的膜或薄片优选地具有耐久层,但是对于含有功能元件的膜或薄片,耐久层是可选的。在注射工艺之前,装饰性膜或薄片以及功能元件膜或薄片被置在模具中的不同位置。
(VI)显示器面板
物件上还可以有显示面板。尽管本发明覆盖所有显示器类型,但是使用基于塑料的显示面板如聚合物分散液晶显示器(PDLC)、胆甾相液晶显示器(ChLCD)、有机光发射装置(OLED)、电泳显示器(EPD)、基于塑料的LCD,或其他基于微粒的显示器是有益的。
显示面板可层压在物件的表面上。可选地,显示面板也可插入到物件表面。在US 2005-0163940中披露了将显示器面板插入物件表面的方法,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尽管本发明已经参考了具体实施方式而被描述,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真实精神和范围下,可以作改变以及可以被等同物替代。此外,为适应具体情况而作出很多更改。所有这些更改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27)

1.一种在顶面嵌有功能元件的物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是通过模制、冲压、层压,或其结合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件,其中所述模制工艺为注射成型、压缩成型、热成型、或吹塑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其由选自由热塑性材料、热塑性弹性体、热固性材料及它们的掺和物、预浸料、或复合物组成的组中的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其中所述功能元件是光学部件、光学装置、波导管、电子设计、电子部件、显示器部件、背光部件、扬声器、麦克风、按钮、触摸屏、触控板或连接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件,其中所述电子设计是导电性或半导性电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件,其中所述电子部件是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晶体管、二极管、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天线、RFID脉冲转发器、电池、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或有机发光二极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进一步包括装饰性设计、显示面板,或两者兼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件,其中所述功能性元件与所述装饰性设计重叠、部分重叠,或不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件,其中所述装饰性设计或显示面板在成型后施加。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件,其中所述装饰性设计或显示面板通过模内工艺而施加。
12.一种模内显示器转移膜或薄片,其包括临时载体膜、脱膜层、功能元件、粘合或粘结层,以及可选的耐久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内显示器转移膜或薄片,其中所述临时载体膜是PET、PEN、或PC薄膜。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内显示器转移膜或薄片,其中所述脱膜层是由蜡、石蜡、硅酮或高光滑不渗透的涂层制成,其中所述高光滑不渗透的涂层是由辐射固化多官能丙烯酸酯、有机硅丙烯酸酯,环氧化物、乙烯基酯、乙烯基醚、烯丙基类不饱和聚酯或乙烯基类不饱和聚酯,或它们的掺和物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内显示器转移膜或薄片,其中所述脱膜层包含由环氧树脂、聚氨酯、聚酰亚胺、聚酰胺、三聚氰胺甲醛、脲醛、酚醛组成的组中的缩聚物、共聚物、掺和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内显示器转移膜或薄片,其中所述可选的耐久层由辐射固化多官能丙烯酸酯、环氧树脂、乙烯基酯、酞酸二烯丙酯、乙烯基醚、或者它们的掺和物制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内显示器转移膜或薄片,其中所述可选的耐久层含有缩聚物或共聚物。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模内显示器转移膜或薄片,其中所述缩聚物或共聚物选自由环氧树脂、聚氨酯、聚酰胺、聚酰亚胺、三聚氰胺甲醛、脲醛及酚醛组成的组。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内显示器转移膜或薄片,其中所述可选的耐久层包括溶胶-凝胶硅酸酯(盐)或钛酸酯。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模内显示器转移膜或薄片,其中所述辐射固化多官能丙烯酸酯是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有机硅丙烯酸酯,或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内显示器转移膜或薄片,其中所述粘合层是由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酯、聚酰胺、环氧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其共聚物、其掺和物、或其复合物。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内显示器转移膜或薄片,其中所述粘合层是热熔或热活化粘合剂。
2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内显示器转移膜或薄片,是以卷的形式。
24.一种模内显示器插入膜或薄片,其包含载体层、功能元件及粘合层。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模内显示器插入膜或薄片,是以卷的形式。
26.一种制造其顶面嵌有功能元件的物件的方法,包括:
a)形成模内显示转移膜或薄片,所述转移膜或薄片包含临时载体层、脱膜层、功能元件、粘合层和可选的耐久层;
b)将所述模内显示转移膜或薄片送入模具内,并使所述临时载体膜与模具的内表面接触;
c)将塑性材料注入所述模具,以便用所述模具内的塑性材料形成所述物件,或者热成型、吹塑成型或压缩形成所述物件;
d)使形成的物件脱模;以及
e)同时除去所述临时载体层和脱膜层。
27.一种制造其顶面嵌有功能元件的物件的方法,包括:
a)形成模内显示插入膜或薄片,所述插入膜或薄片包括临时载体层、功能元件和粘合层;
b)将所述模内显示插入膜或薄片插入模具,并使所述载体膜与所述模具的内表面接触;
c)将塑性材料注入所述模具,以便用所述模具内的塑性材料形成所述物件,或者热成型、吹塑成型或压缩形成所述物件;以及
d)使形成的物件脱模。
CNA2006800358621A 2005-09-28 2006-09-25 具有功能元件的物件的模内制造 Pending CN1012729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2186105P 2005-09-28 2005-09-28
US60/721,861 2005-09-28
US11/513,333 2006-08-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2901A true CN101272901A (zh) 2008-09-24

Family

ID=40006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358621A Pending CN101272901A (zh) 2005-09-28 2006-09-25 具有功能元件的物件的模内制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72901A (zh)
TW (1) TW20071847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9669A (zh) * 2010-06-15 2013-02-20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可表面安装的光电子器件和用于制造可表面安装的光电子器件的方法
CN107073760A (zh) * 2014-05-30 2017-08-18 专展览公司 热固性模内修饰膜
CN108247946A (zh) * 2016-12-14 2018-07-06 德韧营运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聚合物膜转移将电子器件嵌入塑料的方法
CN109874226A (zh) * 2019-03-15 2019-06-1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曲面金属化线路制造方法
CN112476947A (zh) * 2020-09-27 2021-03-12 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内注塑印刷电路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14093B1 (ko) 2015-04-21 2022-06-28 소마아루 가부시끼가이샤 열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의 사출성형 방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9669A (zh) * 2010-06-15 2013-02-20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可表面安装的光电子器件和用于制造可表面安装的光电子器件的方法
US9240536B2 (en) 2010-06-15 2016-01-19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Surface-mountable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urface-mountable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2939669B (zh) * 2010-06-15 2016-08-03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可表面安装的光电子器件和用于制造可表面安装的光电子器件的方法
US10020434B2 (en) 2010-06-15 2018-07-10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Surface-mountable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urface-mountable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7073760A (zh) * 2014-05-30 2017-08-18 专展览公司 热固性模内修饰膜
CN107073760B (zh) * 2014-05-30 2020-09-29 专一展览公司 热固性模内修饰膜
CN108247946A (zh) * 2016-12-14 2018-07-06 德韧营运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聚合物膜转移将电子器件嵌入塑料的方法
CN109874226A (zh) * 2019-03-15 2019-06-1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曲面金属化线路制造方法
CN112476947A (zh) * 2020-09-27 2021-03-12 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内注塑印刷电路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18478A (en) 2007-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069418A1 (en) In mold manufacturing of an object comprising a functional element
US20100196651A1 (en) Mold manufacturing of an object comprising a functional element, transfering process and object
EP3114910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related manufacturing arrangement
CN101681216B (zh) 嵌入成型用层叠物及其制造方法、嵌入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EP1631857B1 (en) In mold manufacture of an object with embedded display panel
CN101199249B (zh) 用于制造层状盖、层状保护层和层状电子设备的方法
KR102464287B1 (ko) 전자 어셈블리의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어셈블리
JP2008258589A (ja) 電子装置用カバ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272901A (zh) 具有功能元件的物件的模内制造
US20110143096A1 (en) Thin film, casing with decorative pattern, thin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casing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10079933A1 (en) Imd/imr transfer pattern method
JP2010241138A (ja) インモールド加飾成形方法及び成形品
CN102686377A (zh) 装饰板条的制造方法
CN114746241A (zh) 用于制造塑料构件的方法和设备以及塑料构件
JP2019028928A (ja) 成形品、電気製品及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04228297A (zh) 制造保护性视窗的方法以及使用该保护性视窗制备的显示装置
US20120003433A1 (en) Decoration film, dec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ecoration device
CN101093757B (zh) 薄形化按键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8463326A (zh) 一种具有被印刷在纸基上的内嵌式电子电路的注射成型塑料物体及其生产方法
JP2013199001A (ja) インモールド用転写箔、加飾成形品および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KR20210050519A (ko) 기능이 내장된 다층 구조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관련 다층 구조체
CN108364872B (zh) 电子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227106C (zh) 场致发光夹物模压件制造方法
TW201121758A (en) In mold manufacturing of an object comprising a functional element, transfering process and object
US6896756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resin formed el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UOYANG SCIENC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REEK BIX IMAG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73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731

Address after: China Taiwan Taoyuan County of Zhongli City, No. 22 North Road

Applicant after: Etansi Inc.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California

Applicant before: Sybcos Images Inc.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