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2893B - 用于成形具有底切部分的物品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成形具有底切部分的物品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2893B
CN101272893B CN2006800359060A CN200680035906A CN101272893B CN 101272893 B CN101272893 B CN 101272893B CN 2006800359060 A CN2006800359060 A CN 2006800359060A CN 200680035906 A CN200680035906 A CN 200680035906A CN 101272893 B CN101272893 B CN 1012728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mould
parts
hydraulic
equipment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359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2893A (zh
Inventor
A·巴尔博尼
M·博尔加蒂
Z·祖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cmi Imola SC
Original Assignee
Sacmi Imola S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cmi Imola SC filed Critical Sacmi Imola SC
Publication of CN101272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2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2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28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02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of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3/04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of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using movable moulds
    • B29C43/06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of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using movable moulds continuously movable in one direction, e.g. mounted on chains, belts
    • B29C43/08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of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using movable moulds continuously movable in one direction, e.g. mounted on chains, belts with circular movement, e.g. mounted on rolls, turnt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36Moulds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3/42Moulds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50Removing mould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2043/327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driving means
    • B29C2043/3283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driving means for moving moulds or mould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20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1/00Articles provided with screw thr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用于由塑料剂料(3)成形物品(2)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凹模装置(54),该凹模装置具有用于接收所述剂料(3)的腔(53),以及至少两个可相互移动以成形所述物品(2)的底切部分的部件(35);以及施加夹持力以使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相接触的流体,所述流体将所述夹持力从所述剂料(3)基本上容纳在所述腔(53)中时可施加的初始力不连续地增大到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成形所述底切部分时可施加的最终力。

Description

用于成形具有底切部分的物品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成形物品的设备,尤其是通过压塑塑料来成形物品的设备。本发明的设备尤其适于成形容器的预型件,例如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制成的瓶子。
背景技术
WO 2005/058572公开了一种设备,通过将模具冲头加压插入装有料的凹模腔来压塑合成树脂预型件。该设备包括第一和第二管形元件,第一管形元件在装料阶段和模压阶段被轴向地固定,第二管形元件可相对于第一管形元件在轴向伸缩移动,以限定凹模腔。该设备还包括推动装置,用于将第二管形元件向上推动。
US 5932155公开了一种设备,用于采用支撑在转盘周边上的多个工具来制作塑料制品。每个工具包括与芯子配合的阴模组件。每个工具通过凸轮移动,并且包括防止灾难性过载的氮气罐。
US 4529372公开了用于由可塑材料来成形中空制品的设备和方法。可塑材料的装料经受压力成形步骤,以在芯子上成形预型件。然后,把吹塑气体通过预型件芯子引入该预型件,在吹塑腔中吹塑预型件。
WO 03/072333公开了一种成形容器的预型件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可围绕竖直轴线旋转的转盘,其周边设有多个模具。
每个模具都包括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它们在竖直模压方向相互移近和分离。第一半模包括一个与两个可动凹模部件相关的冲头,这两个可动凹模部件具有用于成形预型件的螺纹颈的型面。凹模部件可围绕平行于模压方向的铰接轴线旋转,并且可以在分离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处于分离位置时,与每个凹模部件相关的型面相互 分开,处于接触位置时,型面互相靠近。
空心压具使凹模部件在接触位置相互接触,并可在容纳有基本不变量的加压气体的圆柱室内滑动。
加压气体将空心压具推到圆柱室外与凹模部件接触,圆柱室形成在可沿模压方向移动的滑块上。
凹模部件和冲头可沿模压方向相互移动。
第二半模包括用于成形预型件的基本圆柱形外表面的凹模腔。
此外还设有供应装置,用于往凹模腔内注入将要成形的一剂塑料。
操作过程中,初始时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相互分离一定的量,以使供应装置能把要成形的一剂塑料注入凹模腔。
驱动装置使两个可动凹模部件相互接触,并驱动这两个可动凹模部件和冲头,以使它们沿模压方向接近凹模腔。在凹模闭合操作的初 始阶段,两个可动凹模部件与凹模腔接触并停下来,而冲头继续接近所述凹模腔,压缩构成剂料的塑料并使之逐渐占据冲头、凹模腔和可动凹模部件之间限定的整个成形室,
其中形成有圆柱室的滑块和冲头一起移动,接近凹模腔,同时空心压具保持在相对于凹模腔的固定位置,在两个可动凹模部件上施加夹持力。容纳在圆柱室内的气体被逐渐加压,这是因为气体可用的容积在减小。其结果是,把两个可动凹模部件保持在一起的夹持力根据圆柱室内的空心压具的位置而逐渐增大。
WO 03/072333中介绍的设备的缺点是,不能对两个可动凹模部件施加优化的夹持力。实际上,如果圆柱室内存在的气体的压力过低,那么当可动凹模部件成形预型件的颈部时施加在空心压具上的力会不足以克服由塑料所产生的推力。另一方面,如果圆柱室内存在的气体压力过高,那么所产生的夹持力就大于在虽然可动凹模部件已经闭合但塑料仍未到达的阶段所需要的夹持力。这就使设备的构件产生过分的应力,尤其在可动凹模部件与凹模腔以相当猛烈的冲击接触时。
WO 03/072333所介绍的设备的另一个缺点是:为了从刚成形的预型件的底切部分脱离开,可动凹模部件需要足够的机动空间。实际上,每个预型件的颈部通常都具有关于预型件的纵轴线非对称的外螺纹。当可动凹模部件围绕铰接轴线旋转时,已经形成了一定螺纹的凹模部件的端部区域会与该螺纹的相邻部分相互作用并可能使其破坏。为了试图克服这个缺点,增大每个凹模部件的型面与相应铰接轴线之间的距离,以便型面沿具有相对较大半径的圆弧移动。这样就增大了设备的整体尺寸。
预型件的颈部通常具有多个基本平行于预型件纵轴线的凹槽。当消费者移去瓶盖时,这些凹槽使容纳在由预型件形成的瓶子里的气体能逐渐地离开瓶子。
前述凹槽在平行于预型件纵轴线的方向上由按预定角度倾斜的侧面限定。如果可动凹模部件通过围绕竖直的铰接轴线旋转而相互分开,那么特别是对于特定布置的凹槽以及限定凹槽的侧面的特定倾角来 说,当可动凹模部件从接触位置移到分开位置时,它们会与凹槽的侧面相干扰。换句话说,对于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颈部的预型件,凹槽的侧面构成底切部分,以致于不可能在可动凹模部件不干扰相应颈部的情况下从WO 03/072333所公开的模具中抽出。
这种已知设备的另一个缺点是,它们不能相对于凹模腔和将形成的空心压具来精确定位可动凹模部件。实际上,由于可动凹模部件或者用来驱动可动凹模部件在分离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的凸轮的加工误差或组装缺陷,使得本应该沿理论接触平面会合的可动凹模部件会在与预见接触位置不同的位置接触。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动凹模部件就会相对于可动凹模部件将通过形状耦合而接合的在凹模腔中形成的座和/或在空心压具中形成的另一个座错位,从而造成模压操作不准确和不想要的冲击,甚至会妨碍模具的闭合。
已知的通过压塑来成形盖子的设备包括模压转盘,其上安装有多个模具,每个模具包括可相对于相应的冲头沿模压方向在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的凹模,在开启位置往凹模内注入塑料剂料,在闭合位置成形塑料剂料以便形成盖子。
在用于生产盖子的已知设备中,凹模的移动是通过各自的致动器实现的,致动器连接到具有用于调节模压操作的阀的单独液压回路。当凹模接收一剂塑料时,液压回路将驱动流体输送到相应的致动器,以使凹模移向冲头。只有当凹模处于闭合位置时,液压回路才能使用以驱动下一个刚接收了新的剂料的凹模。
为了提高上述设备的生产率,液压回路在极端条件下运行,以便尽可能减少用于闭合或开启模具的时间。但是,在液压回路中工作的驱动流体所出现的压力峰值和突变会使构件快速损坏并严重损坏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改进成形物品的设备,尤其是成形容器预型件的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包括至少两个可动部件的凹 模装置来成形具有底切部分的物品的设备,其中用最佳的夹持力使可动部件保持相互接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包括至少两个可动部件的凹模装置的设备,该可动部件只需较小的机动空间就可在不损害成形物品的底切部分的情况下完全从底切部分脱离。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定位装置的设备,该定位装置用于以精确和可重复的方式使所述至少两个可动部件定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由驱动回路装置驱动的模具装置的设备,从而能使模具装置的闭合和开启操作得到优化。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由塑料剂料成形物品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凹模装置,其具有用于接收所述剂料的腔以及可相互移动以成形所述物品的底切部分的至少两个部件;用于施加夹持力以便使所述至少两个部件接触的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将所述夹持力从所述剂料基本容纳在所述腔内时可施加的初始力不连续地提高到所述至少两个部件成形所述底切部分时可施加的最终力。
由于本发明的这个方面,就可得到这样一种设备,其中,在后续成形阶段可以对所述至少两个可动部件施加最佳的夹持力。实际上,当最初接纳在所述腔内的塑料往所述至少两个可动部件流动且还未到达时,流体施加相对较低的初始力,另一方面,当已经到达所述至少两个可动部件的塑料趋向于分开它们时,施加显著大于初始力的最终力。
流体作用到具有较小整体尺寸的所述至少两个部件上并保持高的长期工作效率,因此降低了维护成本。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塑料剂料压塑物品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凹模装置,凹模装置具有接收所述剂料的腔以及适合于成形所述物品底切部分的至少两个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部件可沿基本直线轨迹相对于彼此移动。
由于本发明的这个方面,就可能得到这样一种设备,其中,前述至少两个部件可以在很小的机动空间内在不损坏成形物品的底切部分 的情况下完全从成形物品上脱离开。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形物品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凹模装置,该凹模装置具有可相互移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便在接触位置成形所述物品的底切部分,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部件定位在所述接触位置的定位装置,以及用于在所述接触位置将所述第二部件推靠到所述第一部件上的压紧装置。
由于本发明的这个方面,就可能得到这样一种设备,该设备使得凹模装置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能精确并且可重复地布置。实际上,压紧装置只是在所述接触位置将第二部件推靠到第一部件上,而不改变由定位装置明确确定的所述接触位置。
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凹模装置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定位错误,避免了因此而引起的对模具的不利冲击和成形物品的缺陷。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成形物品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多个可通过液压装置而打开和闭合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装置包括用于驱动一部分所述多个模具的液压回路装置,以及与所述液压回路装置不同的用于驱动所述多个模具的第二部分的第二液压回路装置。
由于本发明的这个方面,就可能得到一种具有液压装置的设备,该液压装置使得模具的打开和闭合时间能得到优化。以这种方式,可以使液压装置的构件在无需承受极端工作条件的情况下获得高生产率。例如,如果所述液压回路装置包括第一液压回路,而第二液压回路装置包括第二液压回路,第一液压回路和第二液压回路彼此不同并且每个液压回路用于驱动前述多个模具的相应部分,这样就可使每个模具在模压过程中能够完成特定操作所需要的操作时间加倍。例如,当接收到一剂要被成形的塑料后,第一模具完成闭合的时间是只具有一个液压回路的传统情况下的两倍。实际上,不必完成第一模具的闭合以使与其相邻的第二模具能被驱动,因为第二模具被连接到第二液压回路,并且与第一模具是独立的。第一模具的闭合必须被完成以便能驱动与第二模具相邻并在操作中连接到第一液压回路上的第三模 具。可以提供与模具数量相等的多个液压回路,这样每个模具都可以以完全自主和独立于其它模具的方式被驱动。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附图中以非限制示例的方式图示了一些实施例,其中:
图1是用于成形物品的设备的一部分在第一操作构型的局部截面图;
图2是图1中的设备在第二操作构型的视图;
图3是图1中的设备在第三操作构型的视图;
图4是图1中的设备在第四操作构型的视图;
图5是图1中的设备在第五操作构型的视图;
图6是图1中的设备在第六操作构型的视图;
图7是图1中的设备在第七操作构型的视图;
图8是图1中的设备在第八操作构型的视图;
图9是图1中设备一部分的透视图,包括一些可动凹模部件;
图10是图9中那部分设备的顶视图;
图11是图9中那部分设备后部的透视图;
图12是图9中那部分设备后部的另一个视图;
图13是部分剖视侧视图,显示用于支撑图9中可动凹模部件的支撑臂;
图14是图13中支撑臂的俯视图;
图15是沿图13中平面XV-XV的截面图;
图16是具有液压回路装置和第二液压回路装置的用于成形物品的设备的局部截面图;
图17是局部截面示意图,显示图16中的液压回路装置;
图18是局部截面示意俯视图,显示图17中的液压回路装置;
图19是局部截面示意图,显示图16中的第二液压回路装置;
图20是局部截面示意俯视图,显示图19中的第二液压回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到图8,所示设备1用于通过塑料剂料3来成形物品,尤其是成形预型件2。
该设备包括多个模具4,模具4被支撑在可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模压转盘的周边上。每个模具4都包括第一半模5和第二半模6,它们可以被驱动沿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模压轴线D往复接近/离开。
第一半模5包括支撑元件7,支撑元件7具有由壁10限定的腔,在前述腔内的中央容纳有固定体8,借助于该固定体8,冲头9被固定到支撑元件7上。
支撑元件7的腔内具有内部横向面12,固定套筒元件11被固定到该内部横向面12上并与模压轴线D共轴线。固定套筒元件11的下面设有从模压轴线D向壁10径向突出的对接部分19,对接部分19距壁10一定距离,以限定通道区段20。
在固定套筒元件11和壁10之间装有可动套筒元件14,它可沿模压轴线D滑动。可动套筒元件14包括在其上方的第一工作面15,它面向横向面12,并距离横向面12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可根据可动套筒元件14在支撑元件7内的位置而变化,这样,第一工作面15、壁10的内表面和固定套筒元件11的外表面就构成了上部室16,上部室16沿模压轴线D的高度可根据可动套筒元件14的位置而变化。
可动套筒元件14的下面具有止靠面18,它的形状适合于止靠在固定套筒元件11的对接部分19上。从止靠面18朝向第二半模6突起的圆柱状附件21具有第二工作面22,它横向于模压轴线D。附件21能够穿过通道区段20,以使第二工作面22处于比对接部分19低的高度处。
上部室16通过管道17被供应流体,例如压缩空气,流体推动可动套筒元件14下行,以使止靠面18与对接部分19接触。前述流体可以装在与管道17相连的容器里,图中未显示出该容器。如果该容器的容积远大于上部室16的容积,就可以认为上部室内的流体具有大致恒定的压力。
在可动套筒元件14的侧面上设有密封,用于密封上部室16内的 流体。
固定套筒元件11与固定体8相关地布置,以在它们之间构成圆柱状腔23,如图1和图2所示。
第一半模5还包括部分地容纳在支撑元件7内并布置成部分地环绕冲头9的保持套筒13。保持套筒13可相对于冲头9沿平行于模压轴线D的方向滑动运动,并且它还包括联结部分24,其上形成有平截头圆锥面27和圆柱面79,平截头圆锥面27和圆柱面79都面向冲头9,圆柱面79位于平截头圆锥面27的上方。
联结部分24的上方由横向于模压轴线D的接触面25限定,圆柱状部分26从接触面25朝向内部横向面12突出,该圆柱状部分26具有容纳在圆柱状腔23内的区段。
保持套筒13包括空气抽吸-注入管道50,用于在模具4关闭操作的过程中抽吸空气以便于成形操作,并在模具4打开操作的过程中注入空气,以便于取出新成形的预型件2。
在接触面25、壁10、附件21、对接部分19和圆柱状部分26之间限定有下部室28,其沿平行于模压轴线D测量的高度可根据保持套筒13相对于支撑元件7的位置而变化。下部室28通过圆柱状部分26和固定套筒元件11之间限定的间隙与圆柱形腔23的区域30相通,如图1和2所示。区域30由圆柱状部分26、固定套筒元件11和固定体8限定。第二管道29为区域30以及下部室28供应第二流体,例如压缩空气,其压力低于提供到上部室16中的压力。
上述第二流体可以装在连接到管道17的第二容器中,图中未画出。
如果第二容器的容积远大于下部室28的容积,就可以认为下部室28中的第二流体具有大致恒定的压力。
如果上部室16中的流体和下部室28中的第二流体是压缩空气,那么与管道17和第二管道29连接的容器和第二容器可以周期性地连接到可设在转盘上的空气分配装置,这样就可以确保上部室16的压力和下部室28的压力不会由于可能的泄漏而过分下降。
该分配装置可从工业供给管线提取相对较低压力的压缩空气,例如6bar。设置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配备了密封,并且将分配装置的排出端口连接到供给管线的分配端口。当来自供给管线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相对较低时,密封不需要采用复杂的布置来防止旋转接头泄漏。
分配装置还包括第一增压器,它压缩初始压力与供给管路的压力相同的空气,直至达到供给下部室28的第一压力值,例如24bar。
分配装置还包括第二增压器,该增压器将空气压缩直至达到供给上部室16的第二压力值,该第二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值并等于例如48bar。第二增压器可以布置在第一增压器的下游,以从第一增压器接收一部分气流,该部分气流已经过第一次增压并且将要被再次压缩直至达到第二压力值。
在保持套筒13侧面的中央区域具有外密封面31,其上设有密封,外密封面31的下方由第二止靠面32限定,该第二止靠面32横向于模压轴线D布置且成形为适合由对接元件33支撑地接纳,对接元件33被固定在壁10的下方。
下部室28内的第二流体往下推动保持套筒13,以使第二止靠面32与对接元件33相接触。
温度调节管道34位于冲头9和保持套筒13之间,其作用是在模压过程中冷却模具4。
第一半模5包括一对可动凹模部件35(也在图9到图12示出),其作用是成形预型件2的一部分,该部分包括带有底切区域的螺纹颈。可动凹模部件35可被驱动相向/离开地且相对于模压轴线D地移动。可动凹模部件35至少部分地环绕冲头9,并可以相对于冲头平行于模压轴线D移动。
每个可动凹模部件35都包括内型面36,其适合于至少成形预型件2的螺纹颈的外表面。特别是,如果需要由预型件形成具有有限容量的瓶子,内型面36仅仅成形包括外螺纹的预型件的颈部、环状凸起和颈圈,它们在预型件后续的拉伸-喷吹工艺过程中基本上不会产生形状变化。另一方面,如果需要生产大容量的瓶子,例如1.5升,那 么可动凹模部件35就不仅仅成形颈部,还成形预型件的中间部分,该中间部分将形成瓶身的一部分。
每个可动凹模部件35的外部由第二平截头圆锥面37和第二圆柱面80限定,第二平截头圆锥面37适合与保持套筒13的平截头圆锥面27相互作用,第二圆柱面80位于第二平截头圆锥面37的上方,以与保持套筒13的圆柱面79相互作用。
可动凹模部件35的下方由横向联结面57限定,该横向联结面57横向于模压轴线D并且其形状适合与第二半模6相互作用。
横向联结面57被平截头圆锥形的环面60包围,该环面60适合与第二半模6相作用。
可动凹模部件35的上方设有对接部分77,见图2,该对接部分77可以邻靠在冲头9的止靠部分78上。
如图14和15所示,托架38支撑着可动凹模部件35,并且托架38可以被驱动杆41驱动沿导向柱40按照平行于模压轴线D的方向滑移。归因于下面将详细介绍的凸轮轮廓49,托架38使可动凹模部件35能在接触位置P1和分开位置P2之间移动,如图9和图10。在接触位置P1,可动凹模部件35接触到一起,从而至少成形预型件2的颈部。在分开位置P2,可动凹模部件35相互分开以释放预型件2的颈部,以便预型件可以从模具4中取出。
可动凹模部件35分别通过第一支撑臂39a和第二支撑臂39b支撑在托架38上,如图13到15所示。第一支撑臂39a和第二支撑臂39b分别包括第一滑动部分42a和第二滑动部分42b,它们可以沿着固定到托架38上的支撑圆柱杆43并沿横向于模压轴线D的方向E滑动。
圆柱杆43的中间位置设有对接装置,该对接装置包括圆柱形突起45,其形状适合支撑地接纳第一支撑臂39a的第一滑动部分42a。
第一定位弹簧46围绕圆柱杆43的一部分设置,以便将第一滑动部分42a推到圆柱形突起45上。
第一定位弹簧46和圆柱形突起45作为定位装置,使第一支撑臂39a以及在其上安装的可动凹模部件35能精确并可重复地定位在接触 位置P1。
设备1还包括具有第二定位弹簧47的压紧装置,第二定位弹簧47的刚度低于第一定位弹簧46。第二定位弹簧47围绕圆柱杆43的另一部分设置,该另一部分与第一定位弹簧46卷绕的那部分关于圆柱形突起45而言相反。
第二定位弹簧47作用在第二滑动部分42b上,以便将安装在第二支撑臂39b上的可动凹模部件35推到安装在第一支撑臂39a上的可动凹模部件35上。
因为第二定位弹簧47的刚度小于第一定位弹簧46,所以安装在第二支撑臂39b上的可动凹模部件35不能显著地移动安装在第一支撑臂39a上的可动凹模部件35,它们被定位装置保持在接触位置P1。
需要注意的是,在接触位置P1,在第二滑动部分42b和圆柱形突起45之间可以限定间隙C,如图15所示。由于具有间隙C,在接触位置P1,圆柱形突起45不会影响到安装在第二支撑臂39b上的可动凹模部件35,因此安装在第二支撑臂39b上的可动凹模部件35仅通过安装在第一支撑臂39a上的可动凹模部件35而被定位。
这样就使可动凹模部件35能相对于模压轴线D非常精确地定位在接触位置P1。
在第一滑动部分42a和第二滑动部分42b上分别支撑有滚子44,它们围绕着各自的横向于模压轴线D的旋转轴线G旋转。每个滚子44的形状适合相对于前述凸轮轮廓49移动,凸轮轮廓49设置在模压转盘上的固定位置,如图9到12所示。
在接触位置P1,滚子44不会和凸轮轮廓49相互作用,如图11所示。当需要从模具4中取下预型件2时,托架38受驱动杆41的作用沿着导向柱40移动,这样滚子44开始与凸轮轮廓49的各斜坡相互作用,并分别在第一定位弹簧46和第二定位弹簧47的作用下与各斜坡保持接触。
根据滚子44沿凸轮轮廓49行进的区域,滚子44相互靠近或分开。特别是,在所示例子中,当托架38沿模压轴线D下移时滚子44互相 远离,而当托架38上移时滚子互相靠近。
第一滑动部分42a和第二滑动部分42b在各滚子44的拖动下可以沿方向E相互移近或分离,如图13到15。其结果是,依据滚子44相对于凸轮轮廓49而言的位置,可动凹模部件35也可以相互移近或分离,如图9到12所示。要注意,当托架38平行于模压轴线D运动时,安装在托架38上的可动凹模部件35相对于彼此而言按直线方式移动。
按照这种方式,可动凹模部件35可以在不改变相对于模压轴线D而言的取向的情况下移动。
如图1到8所示,第二半模6包括凹模部分54,凹模部分54内部具有外型面55,其中外型面55限定了中央型腔53。外型面55适合于从外部成形预型件2的侧壁56和底壁81。
凹模部分54的上部还包括第二横向联结面58,其用于与可动凹模部件35的横向联结面57相接触。第二横向联结面58的周向被环形突起59限定,该环形突起59朝向第一半模5凸出,并且环形突起59内部还具有平截头圆锥形的第二环面61,如图4所示,第二环面61用于与环面60接触。第二横向联结面58和环面60保证了可动凹模部件35相对于凹模部分54的精确定位。
操作过程中,第一半模5和第二半模6初始时相互远离,从而可使塑料剂料3注入到中央型腔53内,如图1所示。
托架38平行于模压轴线D移动,在凸轮轮廓49的控制下可动凹模部件35达到接触位置P1。然后,可动凹模部件35开始和保持套筒13相互作用。特别是,在第二平截头圆锥面37开始与平截头圆锥面27相互作用之前,可动凹模部件35的第二圆柱面80开始与保持套筒13的圆柱面79相互作用。这使得可动凹模部件35能相对于保持套筒13正确对中,另外,当可动凹模部件35已经完全与保持套筒13接触时,如图1所示,圆柱面79与第二圆柱面80配合,并且平截头圆锥面27与第二平截头圆锥面37配合,从而使可动凹模部件35保持在接触位置P1。
在如图1的配置中,保持套筒13被下部室28中的第二流体压到 对接元件33上。
接下来,第二半模6沿着模压轴线D向第一半模5推进。在某一时刻,如图2所示,凹模部分54与可动凹模部件35接触。冲头9接纳在中央型腔53中,并开始与剂料3相互作用,剂料3流向可动凹模部件35。
当第二半模6继续向第一半模5移动时,凹模部分54向上推动可动凹模部件35,可动凹模部件35又依次顶起保持套筒13,保持套筒13压缩下部室28内的第二流体。所述第二流体使保持套筒13与可动凹模部件35保持接触,这样联结部分24在第二圆柱面80和第二平截头圆锥面37上施加了初始的夹持力,该夹持力与下部室28内的第二流体的压力相称。当该压力低于上部室16内流体的压力时,初始夹持力不是特别大。另一方面,在这些模压阶段中,不需要很大的夹持力来保持可动凹模部件35接触,因为趋于使可动凹模部件35分开的塑料还未到达可动凹模部件35。
同时,通过注入-抽吸管道50,空气通过冲头9和可动凹模部件35之间的间隙从中央型腔53抽吸。这帮助了剂料3向上流动,并且可以防止由于冲头9、可动凹模部件35和凹模部分54之间的成形室内空气的高温导致塑料受损。由于成形阶段产生的巨大压力,在所述成形室内的空气实际上已经变得非常过热。
随后,当第二半模6继续接近第一半模5,保持套筒13的接触面25接靠在可动套筒元件14的第二工作面22上。保持套筒13因此开始与可动套筒元件14相互作用,并将它推向支撑元件7的内部横向面12,压缩上部室16内的流体。同时,塑料在型面36附近流动,从而逐步生成预型件2的螺纹颈。
当对接部分77接合止靠部分78时,可动凹模部件35以及保持套筒13因此就停止了向上的行程,如图3所示。构成剂料3的塑料完全填充了冲头9、可动凹模部件35和凹模部分54之间的成形室。
在这个阶段,保持套筒13以最终的夹持力使可动凹模部件35保持在接触位置P1,而最终夹持力取决于上部室16内的流体压力,更 准确地说,上部室16内的流体在可动套筒元件14上施加第一力,该第一力与上部室16中的压力相称。基本平行于模压轴线D并指向可动凹模部件35的第一力不是完全由可动套筒元件14传递给保持套筒13。实际上,平行于模压轴线D并指向支撑元件7的第二力也作用到可动套筒元件14上,该第二力与下部室28中的压力相称。因为第一力和第二力相互反向,所以可动套筒元件14传递给保持套筒13的第三力就是从第一力减去第二力得到的。保持套筒13又依次施加到可动凹模部件35上与所述第三力相称的夹持力。
因为上部室16中的压力明显大于下部室28内的压力,所以趋向于将可动套筒元件14推向支撑元件7的第二力就明显小于将可动套筒元件14推向保持套筒13的第一力。这样,就得到了第三力以及因此得到了与其相称的最终夹持力,根据下部室28中的压力,该最终夹持力明显大于初始夹持力。这就使得可动凹模部件35能保持在接触位置P1,即使当如图3所示塑料已经充满冲头9和可动凹模部件35之间的空间并且施加趋于使可动凹模部件35分开的推力时也是如此。
要注意,保持套筒13使可动凹模部件35保持相互接触的夹持力初始时非常小,与下部室28中的压力相称。当保持套筒13开始与可动套筒元件14相互作用时,夹持力就不连续地增长,即,几乎是瞬时的方式,这是由于上部室16内的流体被压缩而具有相对较高的压力。构成模具4的各部件并且特别是保持套筒13和可动套筒元件14的行程被设计成使得当塑料已经到达可动凹模部件35附近时,上部室16内的流体开始被压缩。这样,夹持力只有在实际上必需的时候增大,即当塑料趋向于使可动凹模部件35分开时。
当预型件2在模具4内部保留足够长时间,以使其形状得到稳定并且构成预型件的塑料充分冷却后,空气通过注入-抽吸管道50被注入到第二半模6内,以助于冲头9从预型件2中分离。
然后第二半模6从第一半模5移开。冲头9从刚刚已经成形的预型件2上部分地脱离,同时可动凹模部件35通过保持套筒13保持联接在一起并且通过在螺纹颈上的底切保持住预型件2,如图4所示。
当第二半模6从第一半模5中脱离时,通过上部室16和下部室28内分别包含的流体的压力作用,可动凹模部件35与保持套筒13一起从支撑元件7移开,直至达到图5所示位置。在该位置,可动套筒元件14的止靠面18与固定套筒元件11的对接部分19接触,同时保持套筒13的第二止靠面32与对接元件33接触。因此,上部室16和下部室28的容积达到最佳。
接下来,可动凹模部件35通过托架38而被下移,从而从保持套筒13脱离,如图6到7所示。
凸轮轮廓49因此使可动凹模部件35相互分开,以便可动凹模部件35从预型件2的螺纹颈分离开,而不会产生与预型件2的底切相关的阻碍。这时,如图8所示,预型件2可以从模具4中抽出,并传送到后续的处理工位。
在一个未图示出的实施例中,取代上部室16和下部室28,可以设置一个单独的室,在其中输送的流体具有相对较低的初始压力,以便在可动凹模部件35上施加的初始夹持力不会特别大。当塑料开始与可动凹模部件35相互作用时,输送到该单独室的流体的压力突然增大一个很大的量。这使得夹持力能增大,以便即使当塑料趋于分开可动凹模部件35时仍然保持可动凹模部件35闭合。
另一个未图示出的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多于两个的室,它们中包含的流体具有逐步增大的压力值,这使得在闭合模具的时候可以很好地校准夹持力。
参见图16,图中所示是设备100,该设备100包括可围绕旋转轴线H旋转的转盘68,并且转盘68的周边区域设有多个未图示出的模具,例如是前面参见图1到图15所介绍的模具的类型。
每个模具可在图1所示的打开位置和图3所示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处于打开位置时可将一剂塑料注入模具内,闭合位置时该剂料被成形以得到所需物品,例如瓶子的预型件。要使模具从打开位置到闭合位置,或者反之,可以相对于另一个保持固定的模具构件驱动一个模具构件。例如,如果模具是如图1到8的类型,第二半模6在 液压装置的驱动下相对于冲头9移动,其中液压装置将在下面介绍。
前述液压装置包括第一液压回路66以及第二液压回路67,第一液压回路66驱动安装在转盘68上的多个模具的第一部分特别是第一半,第二液压回路67驱动前述多个模具的第二部分特别是第二半。
第一液压回路66和第二液压回路67以交替方式被连接到安装在转盘68上的模具上,即第一液压回路66驱动多个第一模具,其中每个第一模具介于与第二液压回路67相连的多个第二模具的两个第二模具之间,反之亦然。
如图17和18所示,第一液压回路66设有图中未示出的第一泵,该第一泵将第一加压驱动流体,例如油,输送到平行于旋转轴线H的第一入口管道82。第一入口管道82通到围绕旋转轴线H延伸的第一环形管道83,多个第一分配管道69从第一环形管道83引出。第一分配管道89相对于第一环形管道83在径向设置且围绕旋转轴线H等角距布置。
每个第一分配管道69与在转盘68的周向区域形成并横向于第一分配管道69设置的多个第一供应管道84流体相通。每个第一供应管道84与第一阀85相连,其中第一阀85可使第一驱动流体能被引入未图示出的相应的第一致动器,该第一致动器与第一部分模具的第一模具相连。
每个第一阀85安装在转盘68上形成的第一阀座86中,从图20看得更明显。第一阀座86沿第一圆周C1设置,第一圆周C1以旋转轴线H为中心并接近转盘68的外周边P。第一阀座86沿第一圆周C1等角距地分布。
每个第一阀85还连接第一连接管道87,通过第一连接管道87,来自于第一阀85的第一驱动流体可以被输送到相应的第一致动器。第一阀85与第一排放通道88相邻,第一排放通道88用于在相应的第一模具打开时排放第一驱动流体。第一液压回路66还包括第一回流管道装置70,如图16所示,该第一回流管道装置70将第一驱动流体从第一排放通道88返回至第一泵。
与此类似,如图19和20所示,第二液压回路67设有图中未示出的第二泵,该第二泵将第二加压驱动流体,例如油,输送到平行于旋转轴线H设置的第二入口管道89。第二入口管道89通到第二环形管道90,多个第二分配管道71从第二环形管道90引出。第二分配管道71相对于第二环形管道90在径向布置且围绕旋转轴线H等角距布置。
每个第二分配管道71与在转盘68上形成并横向于第二分配管道71的多个第二供应管道91流体相通。第二供应管道91布置在形成有第一供应管道84的转盘68的周边区域中,但比第一供应管道84更靠里。
每个第二供应管道91与第二阀92相连,其中第二阀92可使第二驱动流体能被引入未图示出的相应的第二致动器,该第二致动器与第二部分模具的第二模具相连。
每个第二阀92安装在转盘68上形成的第二阀座93中,从图18看得更明显。第二阀座93沿第二圆周C2布置,第二圆周C2以旋转轴线H为中心并位于相对于第一圆周C1而言的内侧位置。第二阀座93沿第二圆周C2等角距分布。第二阀座93还围绕旋转轴线H相对于第一阀座86而言布置在角度交错的位置。
每个第二阀92还与第二连接管道94相连,通过第二连接管道94,来自于第二阀92的第二驱动流体可以被输送到相应的第二致动器。第二阀92布置在第二排放通道95附近,第二排放通道95用于在相应的第二模具打开时排放第二驱动流体。
第二液压回路67还包括第二回流管道装置72,如图16所示,该第二回流管道装置72用于将第二驱动流体从第二排放通道95返回至第二泵。
操作过程中,与第一液压回路66相连的第一模具初始位于打开位置,以便用于分配塑料的分配装置可将一剂塑料3注入到第一模具内。当转盘68围绕旋转轴线H连续旋转时,第一阀85与未图示出的第一凸轮装置相互作用,该第一凸轮装置改变第一阀85沿旋转轴线H的位置。特别是,当第一模具接收到来自于分配装置的剂料3后,第一 凸轮装置使相应的第一阀85定位在驱动位置,此时第一供应管道84与第一连接管道87相通。因此第一驱动流体被输送到相应的第一致动器,从而使相应的第二半模6移向第一半模5,并因此而闭合第一模具。
当第一模具闭合后,与第一模具相邻并处于打开位置的第二模具就与分配装置相互作用,以接收一剂塑料。然后,第二液压回路67以与前述第一模具类似的方式闭合第二模具。在第二液压回路67开始闭合第二模具的同时,第一液压回路66因为相对于第二液压回路是独立的,所以能够停止关闭第一模具。
同时,第二模具从分配装置移开,以使与第一液压回路66相连的第三模具能被供应剂料。
完全闭合第一模具后,为了使刚成形的预型件能冷却并使其形状稳定,第一驱动流体保留在第一致动器内,以便使第一模具保持在闭合位置。
已经闭合第一模具的第一泵可以开始将第一驱动流体发送到第三模具,以便以完全类似于前述关闭第一模具的方式关闭第三模具。
接下来第二液压回路67可以关闭处于与第三模具相邻位置的第四模具,并且按照这个方法关闭安装在转盘68上的所有模具。
当第一模具必须被设置到打开位置,第一凸轮装置将第一阀85定位在排放位置,在该排放位置,容纳在第一致动器内的第一驱动流体就可以排放到第一排放通道88中。例如,通过使第一连接管道87与第一排放通道88连通就可以实现上述排放。通过如此进行,第一模具打开并且可以取出相应的预型件。
第二部分模具的模具可以以完全相似的方式打开。
需要注意的是,象所有其它模具一样,闭合第一模具的时间间隔是传统的提供单独驱动液压回路情况的两倍。在该传统情况下,实际上,因为用单独的液压回路驱动所有的模具,所以第一模具的闭合操作应该在第二模具被关闭前完成。
可以提供超过两个的多个液压回路,甚至可以提供与模具数量相 同的多个液压回路,以便以完全自主并相互独立的方式驱动模具,从而优化了模具操作。

Claims (76)

1.用于从塑料剂料(3)压塑成形物品(2)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冲头(9);凹模装置(54),该凹模装置具有用于接收所述剂料(3)的腔(53),所述冲头(9)和所述凹模装置(54)能够沿着模压轴线(D)在相互接近和离开的方向上被驱动,以压塑成形所述剂料;以及至少两个可在接触位置(P1)和分离位置(P2)之间相互移动以成形所述物品(2)的外底切部分的部件(35);保持装置(13),它可与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相互作用以使它们保持接触;内部中空的支撑元件(7),它沿所述模压轴线(D)延伸,部分地容纳所述冲头(9)和所述保持装置(13),所述保持装置(13)可相对于所述支撑元件(7)移动并且部分地环绕所述冲头(9);以及室装置(16,28),包括第一室(28)和第二室(16),第一室和第二室布置在内部中空的支撑元件(7)内,用于容纳向所述保持装置(13)施加夹持力的流体,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管道装置(17,29),所述管道装置(17,29)把处于第一压力的第一流体引入所述第一室(28)以便向所述保持装置(13)施加初始夹持力,并且把处于第二压力的第二流体引入所述第二室(16)以便向所述保持装置(13)施加最终夹持力,所述第二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压力;其中,该设备还包括可动套筒装置(14),该可动套筒装置位于所述保持装置(13)和所述支撑元件(7)的壁(10)之间并可沿所述模压轴线(D)移动,所述第一室位于所述保持装置(13)和所述可动套筒装置(14)之间,所述第二室(16)位于所述可动套筒装置(14)和所述支撑元件(7)之间;以便将所述夹持力从所述初始夹持力不连续地增大到最终夹持力,其中,所述初始夹持力是当所述剂料(3)容纳在所述腔(53)中时通过所述第一室(28)中的第一流体把所述保持装置(13)向下推动以使所述保持装置(13)与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接触而施加的,所述最终夹持力是当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成形所述底切部分时通过所述第二室(16)中的第二流体把所述可动套筒装置(14)推向所述保持装置(13)以接靠在所述 保持装置(13)上的力减去通过所述第一室(28)中的第一流体把所述可动套筒装置(14)推向所述支撑元件(7)的力而得到的使所述保持装置(13)与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接触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该设备还包括套筒装置(11),该套筒装置与所述模压轴线(D)同轴地固定到所述支撑元件(7)的内横向面(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可动套筒装置(14)位于所述套筒装置(11)和所述支撑元件(7)的所述壁(10)之间,并且所述保持装置(13)位于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和所述可动套筒装置(1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可动套筒装置(14)的第一端具有横向于所述模压轴线(D)的第一工作面(15),并且该第一工作面与所述套筒装置(11)、所述壁(10)和所述内横向面(12)一起限定所述第二室(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可动套筒装置(14)在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包括适合于与所述套筒装置(11)的对接部分(19)相接触的止靠面(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对接部分(19)从所述套筒装置(11)向所述壁(10)横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设备,其中,附件(21)从所述止靠面(18)沿所述模压轴线(D)伸出,该附件(21)位于所述对接部分(19)和所述壁(1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可动套筒装置(14)具有第二工作面(22),该第二工作面在所述附件(21)上形成并且介于所述对接部分(19)和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之间;并且所述保持装置(13)包括横向于所述模压轴线(D)并且形状适合与所述第二工作面(22)相互作用的接触面(2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保持装置(13)具有从所述接触面(25)向所述内横向面(12)伸出的圆柱状部分(2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在所述支撑元件(7)上同轴地固定有主体(8),该主体(8)被所述套筒装置(11)包围,在所述主体(8)和所述套筒装置(11)之间构成圆柱形腔(23),以便限定接纳所述圆柱状部分(26)的区域(3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接触面(25)与所述壁(10)、所述附件(21)、所述对接部分(19)、所述圆柱状部分(26)一起限定了所述第一室(28),所述第一室(28)通过所述圆柱状部分(26)和所述套筒装置(11)之间限定的间隙与圆柱形腔(23)的所述区域(30)相通。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保持装置包括套筒(13),其内侧由位于所述圆柱状部分(26)的相反侧的平截头圆锥面(27)限定,该平截头圆锥面被所述流体推动到位于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上的第二平截头圆锥面(37)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保持装置(13)具有相应的止靠面(32),通过该保持装置的止靠面,保持装置(13)可以止靠在与所述支撑元件(7)相关的对接元件(33)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保持装置(13)包括用于当所述剂料(3)成形时从所述凹模装置(54)抽吸空气的抽吸装置(50)。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保持装置(13)包括用于当所述物品(2)从所述凹模装置(54)抽出时在所述物品(2)附近注入空气的注入装置(5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保持装置(13)包括用于当所述剂料(3)成形时从所述凹模装置(54)抽吸空气的抽吸装置(50),所述注入装置和所述抽吸装置包括在所述保持装置(13)上形成的共同管道(50)。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流体包括气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凹模装置(54)包括在成形装置中,该成形装置包括多个设置在可围绕旋转轴线(H) 旋转的转盘(68)的周边区域上的模具(4)。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旋转轴线(H)是竖直方向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模具中的每个模具均可通过液压装置打开和闭合。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液压装置包括设置用于驱动一组所述多个模具的液压回路装置(66)。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液压回路装置(66)具有泵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液压回路装置(66)包括输送管道装置(69、82、83、84),加压的驱动流体通过输送管道装置而被所述泵装置输送至所述一组模具的每个模具。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输送管道装置(69、82、83、84)包括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H)的入口管道(82)。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输送管道装置(69、82、83、84)包括环形管道(83),所述入口管道(82)通到该环形管道,所述环形管道(83)围绕所述旋转轴线(H)延伸。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输送管道装置(69、82、83、84)包括多个从所述环形管道(83)沿径向延伸的分配管道(69)。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输送管道装置(69、82、83、84)包括多个横向于所述分配管道(69)设置在所述周边区域中的供应管道(84)。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液压回路装置(66)包括回流管道装置(70),通过该回流管道装置,所述驱动流体由所述一组模具的每个模具输送到所述泵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液压回路装置(66)包括多个阀(85),所述阀可被驱动以将所述驱动流体输送至所述一组模具的相应模具。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该设备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多个阀(85)的凸轮驱动装置。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液压回路装置(66)包括多个介于所述多个阀(85)的每个阀(85)和所述一组模具的相应模具之间的连接管道(87)。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液压回路装置(66)包括回流管道装置(70),通过该回流管道装置,所述驱动流体由所述一组模具的每个模具输送到所述泵装置;所述多个阀(85)中的每个阀(85)可在驱动位置和排放位置之间操作,处于驱动位置时,所述多个连接管道(87)的相应连接管道(87)与所述输送管道装置(69、82、83、84)流体连通,处于排放位置时,所述相应连接管道(87)与连接到所述回流管道装置(70)的排放装置(88)流体连通。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多个阀(85)中的阀(85)沿着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中的圆周(C1)设置。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多个阀(85)中的阀(85)沿所述圆周(C1)等距分布。
3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液压装置还包括第二液压回路装置(67),该第二液压回路装置与所述液压回路装置(66)不同,它用于驱动所述多个模具的第二组。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一组模具包括所述多个模具的一半,并且所述第二组模具包括所述多个模具的另一半。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一组模具的每个模具介于所述第二组模具的两个连续模具之间。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液压回路装置(66)具有泵装置;所述第二液压回路装置(67)具有第二泵装置。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液压回路装置(67)包括第二输送管道装置(71、89、90、91),第二加压的驱动流体通过该第二输送管道装置由所述第二泵装置传输到所述第二组模具的每个模具。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输送管道装置(71、89、90、91)包括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H)的第二入口管道(89)。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输送管道装置(71、89、90、91)包括第二环形管道(90),所述第二入口管道(89)通到该第二环形管道,所述第二环形管道(90)围绕所述旋转轴线(H)延伸。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输送管道装置(71、89、90、91)包括多个从所述第二环形管道(90)径向延伸的第二分配管道(71)。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输送管道装置(71、89、90、91)包括多个横向于所述第二分配管道(71)设置于所述周边区域中的第二供应管道(91)。
44.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液压回路装置(67)包括第二回流管道装置(72),所述第二驱动流体通过该第二回流管道装置由所述第二组模具的每个模具输送至所述第二泵装置。
45.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液压回路装置(67)包括多个第二阀(92),该第二阀可被驱动以将所述第二驱动流体传送至所述第二组模具的相应模具。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设备,该设备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多个第二阀(92)的第二凸轮驱动装置。
47.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液压回路装置(67)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管道(94),该第二连接管道介于所述多个第二阀(92)的每个第二阀(92)和所述第二组模具的相应模具之间。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液压回路装置(67)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管道(94),该第二连接管道介于所述多个第二阀(92)的每个第二阀(92)和所述第二组模具的相应模具之间;所述第二液压回路装置(67)包括第二回流管道装置(72),所述第二驱动流体通过该第二回流管道装置由所述第二组模具的每个模具输送 至所述第二泵装置;所述多个第二阀(92)的每个第二阀(92)可以在驱动位置和排放位置之间操作,位于驱动位置时,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管道(94)的相应第二连接管道(94)与所述第二输送管道装置(71、89、90、91)流体连通,位于排放位置时,所述相应的第二连接管道(94)与连接到所述第二回流管道装置(72)的第二排放装置(95)流体连通。
49.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液压回路装置(66)具有泵装置;所述液压回路装置(66)包括输送管道装置(69、82、83、84),加压的驱动流体通过输送管道装置而被所述泵装置输送至所述一组模具的每个模具;所述液压回路装置(66)包括多个阀(85),所述阀可被驱动以将所述驱动流体输送至所述一组模具的相应模具;所述多个阀(85)中的阀(85)沿着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中的圆周(C1)设置;所述多个第二阀(92)中的第二阀(92)沿着位于所述周边区域中的第二圆周(C2)设置。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多个第二阀(92)中的第二阀(92)沿所述第二圆周(C2)等间距分布。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圆周(C1)和所述第二圆周(C2)同心。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圆周(C2)位于所述圆周(C1)的内侧。
53.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多个阀(85)中的阀(85)相对于所述多个第二阀(92)中的第二阀(92)成角度交错布置。
5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成形装置被构造为通过压塑所述剂料(3)来获得容器预型件(2)。
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可沿呈直线的轨迹相对于彼此移动。
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安装在托架(38)上,该托架可沿与所述凹模装置(54)和冲头装置(9)彼此相互移动以成形所述剂料(3)的接近方向(D)相平行的方向移动。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设备,其中,通过驱动杆装置(41),所述托架(38)可沿平行于所述接近方向(D)的导向装置(4)被驱动滑动。
59.根据权利要求56到5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被分别固定到第一支撑装置(39a)和第二支撑装置(39b)上。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可沿呈直线的轨迹相对于彼此移动;所述第一支撑装置(39a)和所述第二支撑装置(39b)分别包括可平行于所述轨迹相对于彼此移动的第一滑动部分(42a)和第二滑动部分(42b)。
61.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被分别固定到第一支撑装置(39a)和第二支撑装置(39b)上;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可沿呈直线的轨迹相对于彼此移动;所述第一支撑装置(39a)和所述第二支撑装置(39b)分别包括可平行于所述轨迹相对于彼此移动的第一滑动部分(42a)和第二滑动部分(42b);所述第一滑动部分(42a)和所述第二滑动部分(42b)可沿横向于所述接近方向(D)设置的所述托架(38)的杆(43)滑动。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部分(42a)和所述第二滑动部分(42b)分别具有滚子(44),所述滚子可围绕各自的旋转轴线(G)旋转,旋转轴线(G)横向于所述杆(43)和所述接近方向(D)。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旋转轴线(G)垂直于所述杆(43)和所述接近方向(D)。
64.根据权利要求55或6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该设备还包括用于沿所述轨迹驱 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凸轮轮廓(49)。
65.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还包括用于沿所述轨迹驱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凸轮轮廓(49);所述凸轮轮廓(49)包括一对轨道,所述滚子(44)可以沿该对轨道滚动,并且该对轨道关于平行于所述接近方向(D)的平面对称布置。
66.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设备,该设备还包括定位装置(45、46),用于将所述第一部件定位在接触位置(P1),所述底切部分可在该接触位置被成形。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被分别固定到第一支撑装置(39a)和第二支撑装置(39b)上;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可沿呈直线的轨迹相对于彼此移动;所述第一支撑装置(39a)和所述第二支撑装置(39b)分别包括可平行于所述轨迹相对于彼此移动的第一滑动部分(42a)和第二滑动部分(42b);所述第一滑动部分(42a)和所述第二滑动部分(42b)可沿横向于所述接近方向(D)设置的所述托架(38)的杆(43)滑动;该设备还包括定位装置(45、46),用于将所述第一部件定位在接触位置(P1),所述底切部分可在该接触位置被成形;所述定位装置(45、46)包括从所述杆(43)横向伸出的突起(45),以便在所述接触位置(P1)所述第一滑动部分(42a)可以接靠在所述突起(45)上。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突起(45)从所述杆(43)的中间部分垂直于所述杆(43)的纵轴线伸出。
69.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装置(45、46)包括弹性装置(46),该弹性装置用于在所述接触位置(P1)将所述第一滑动部分(42a)推靠到所述突起(45)上。
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弹性装置包括缠绕在所述杆(43)上的螺旋弹簧(46)。
71.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设备,该设备还包括压紧装置(47),该压紧装置用于在所述接触位置(P1)将所述第二部件推靠到所述第一部件上。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装置(45、46)包括弹性装置(46),该弹性装置用于在所述接触位置(P1)将所述第一滑动部分(42a)推靠到所述突起(45)上;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刚度小于所述弹性装置(46)的第二弹性装置(47)。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弹性装置包括缠绕在所述杆(43)上的第二螺旋弹簧(47)。
74.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设备,其中,在所述接触位置(P1),在所述第二滑动部分(42b)和所述突起(45)之间限定有间隙(C)。
75.一种用于压塑成形物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塑料剂料(3)注入凹模装置(54)的腔(53)中;
在所述凹模装置(54)和冲头(9)之间由所述剂料(3)成形所述物品(2),沿着模压轴线在相互接近和离开的方向上驱动所述冲头(9)和所述凹模装置(54),所述成形包括在所述凹模装置(54)的至少两个部件(35)之间成形所述物品(2)的外底切部分,该至少两个部件可在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相互移动;
设置保持装置(13),它可与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相互作用以使它们保持接触;并设置内部中空的支撑元件(7),它沿所述模压轴线(D)延伸,部分地容纳所述冲头(9)和所述保持装置(13),所述保持装置(13)可相对于所述支撑元件(7)移动并且部分地环绕所述冲头(9);
对所述至少两个可相互移动的部件(35)施加夹持力以使它们在所述成形过程中保持接触,所述夹持力是由通过管道装置(17,29)供应到布置在所述内部中空的支撑元件(7)内的室装置(16,28)的流体产生的,室装置(16,28)包括第一室(28)和第二室(16);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把处于第一压力的第一流体引入所述室装置(16,28)的所述第一室(28)以便向所述保持装置(13)施加初始夹持力,并且把处于第二压力的第二流体引入所述室装置(16,28)的所述第二室(16)以便向所述保持装置(13)施加最终夹持力,所述第二压力大于所述 第一压力;
设置可动套筒装置(14),该可动套筒装置位于所述保持装置(13)和所述支撑元件(7)的壁(10)之间并可沿所述模压轴线(D)移动;
把所述第一室设置为位于所述保持装置(13)和所述可动套筒装置(14)之间,并把所述第二室(16)设置为位于所述可动套筒装置(14)和所述支撑元件(7)之间;
以便将所述夹持力从所述初始夹持力不连续地增大到所述最终夹持力,其中,所述初始夹持力是当所述剂料(3)容纳在所述腔(53)中时通过所述第一室(28)中的第一流体把所述保持装置(13)向下推动以使所述保持装置(13)与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接触而施加的,所述最终夹持力是当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成形所述底切部分时通过所述第二室(16)中的第二流体把所述可动套筒装置(14)推向所述保持装置(13)以接靠在所述保持装置(13)上的力减去通过所述第一室(28)中的第一流体把所述可动套筒装置(14)推向所述支撑元件(7)的力而得到的使所述保持装置(13)与所述至少两个部件(35)接触的力。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初始夹持力和所述最终夹持力是恒定的。 
CN2006800359060A 2005-08-10 2006-08-01 用于成形具有底切部分的物品的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28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000212A ITMO20050212A1 (it) 2005-08-10 2005-08-10 Apparati per formare oggetti
ITMO2005A000212 2005-08-10
PCT/EP2006/064921 WO2007017418A2 (en) 2005-08-10 2006-08-01 Apparatuses for forming objects with undercut portions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61712A Division CN102294776A (zh) 2005-08-10 2006-08-01 用于成形具有底切部分的物品的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2893A CN101272893A (zh) 2008-09-24
CN101272893B true CN101272893B (zh) 2011-08-31

Family

ID=371560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590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2893B (zh) 2005-08-10 2006-08-01 用于成形具有底切部分的物品的设备
CN2011102261712A Pending CN102294776A (zh) 2005-08-10 2006-08-01 用于成形具有底切部分的物品的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61712A Pending CN102294776A (zh) 2005-08-10 2006-08-01 用于成形具有底切部分的物品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3) US7939005B2 (zh)
EP (1) EP1931504B1 (zh)
JP (1) JP5219041B2 (zh)
CN (2) CN101272893B (zh)
BR (1) BRPI0614541A2 (zh)
IT (1) ITMO20050212A1 (zh)
MX (1) MX2008002072A (zh)
TW (1) TW200718545A (zh)
WO (1) WO200701741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MO20050212A1 (it) * 2005-08-10 2007-02-11 Sacmi Apparati per formare oggetti
ITMO20060269A1 (it) * 2006-09-06 2008-03-07 Sacmi Cooperativa Meccanici Imola Soc Coop Metodi di stampaggio a compressione
IT1392824B1 (it) * 2009-02-13 2012-03-23 Sacmi Apparato per formare oggetti
EP2621821B8 (en) 2010-10-01 2017-05-03 Friendship Products LLC Modular interlocking containers with enhanced lateral connectivity features
US9290300B2 (en) 2012-02-21 2016-03-22 Friendship Products Llc Modular interlocking containers
IT201600076240A1 (it) * 2016-07-20 2018-01-20 Sacmi Punzone per stampi a compressione
IT201600091902A1 (it) * 2016-09-13 2018-03-13 Sacmi Dispositivo distributor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9372A (en) * 1976-07-23 1985-07-16 Leesona Corporation Hollow article forming apparatus
CN1212922A (zh) * 1997-09-22 1999-04-07 欧文斯-伊利诺伊封闭物有限公司 压塑塑料制品的方法和装置
US5932155A (en) * 1993-10-14 1999-08-03 Owens-Illinois Closur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overload protection in compression molding machines
CN1638934A (zh) * 2002-02-27 2005-07-13 S.I.P.A工业设计自动化股份公司 用于压缩成形塑料容器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80960A (en) * 1957-05-27 1961-04-25 Warren Components Division Of Rotary hydraulic press
US3778213A (en) * 1972-04-06 1973-12-11 Settembrini Antoine Di Apparatus for mass producing hollow objects
US3864981A (en) * 1973-06-15 1975-02-11 Kurt Schlegel Pretensioning apparatus for cam-driven reciprocating slide assembly
JP3674385B2 (ja) * 1999-04-02 2005-07-20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供給装置
US6416312B1 (en) * 1999-06-02 2002-07-09 Alcoa Closure Systems International Cam mechanism with side action for compression molding process
JP2002137282A (ja) * 2000-11-01 2002-05-14 Toyo Seikan Kaisha Ltd 中空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48675A (ja) * 2001-02-23 2002-09-03 Toyo Seikan Kaisha Ltd 多層プリフォーム及びそのの製造方法
ITRE20030117A1 (it) * 2003-12-19 2005-06-20 Sacmi Apparecchiatura per la formatura a compressione di preforme per contenitori in resina sintetica.
ITRE20040128A1 (it) * 2004-10-12 2005-01-12 Sacmi Gruppo per la formatura a compressione di oggetti in materiale polimerico
ITMO20050212A1 (it) * 2005-08-10 2007-02-11 Sacmi Apparati per formare oggetti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9372A (en) * 1976-07-23 1985-07-16 Leesona Corporation Hollow article forming apparatus
US5932155A (en) * 1993-10-14 1999-08-03 Owens-Illinois Closur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overload protection in compression molding machines
CN1212922A (zh) * 1997-09-22 1999-04-07 欧文斯-伊利诺伊封闭物有限公司 压塑塑料制品的方法和装置
CN1638934A (zh) * 2002-02-27 2005-07-13 S.I.P.A工业设计自动化股份公司 用于压缩成形塑料容器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504437A (ja) 2009-02-05
US20110183024A1 (en) 2011-07-28
US20110180967A1 (en) 2011-07-28
US20090140462A1 (en) 2009-06-04
MX2008002072A (es) 2008-04-17
WO2007017418A2 (en) 2007-02-15
BRPI0614541A2 (pt) 2011-04-05
EP1931504B1 (en) 2013-01-02
CN102294776A (zh) 2011-12-28
CN101272893A (zh) 2008-09-24
ITMO20050212A1 (it) 2007-02-11
WO2007017418A3 (en) 2007-06-07
EP1931504A2 (en) 2008-06-18
US7939005B2 (en) 2011-05-10
TW200718545A (en) 2007-05-16
JP5219041B2 (ja) 201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2893B (zh) 用于成形具有底切部分的物品的设备
US9987787B2 (en) Two sta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lding containers
CN101801642B (zh) 用于吹塑容器的吹塑设备
CN100594115C (zh) 用于吹塑模制空心件的装置
CN103635389A (zh) 用于制造利用液态填充物填充的容器的方法和装置
EP3013557B1 (en) Two stage flow through seal pin
CN102089139A (zh) 用于包装液体食品的设备
CN105189079B (zh) 用于转移熔融的塑料的旋转接头
CN1993213B (zh) 模制带螺纹的物体
EP3160714B1 (en) Forming head seal and blow molding method
EP2799207B1 (en) Blow-mol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blow-molded container
US20230131697A1 (en) Valve assembly for blowing or draw-blowing bottles made of polymer material
US795985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blow molding workpieces by means of a blowing-stretching mandrel having special air delivery ports
US20210283822A1 (en) Fixing a preform in stretch blow molding
US9849623B2 (en) Hollow part manufacturing machine
US20130153809A1 (en) Blowing Machine Valve
CN102317048A (zh) 用于压缩模制塑料预制品的设备
JPH04163123A (ja) 樹脂製中空容器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31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