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2326A - 一种聚合链路传输报文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合链路传输报文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2326A
CN101272326A CNA2008100279673A CN200810027967A CN101272326A CN 101272326 A CN101272326 A CN 101272326A CN A2008100279673 A CNA2008100279673 A CN A2008100279673A CN 200810027967 A CN200810027967 A CN 200810027967A CN 101272326 A CN101272326 A CN 101272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link layer
layer message
network layer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279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弘林
薛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0279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7232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72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23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聚合链路传输报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聚合链路上发送的第一链路层报文;将所述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转换为网络层报文;根据所述转换的网络层报文中的网络层目的地址将所述网络层报文发送至相应的出接口。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聚合链路上发送的第一链路层报文;第一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转换为网络层报文;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块转换的网络层报文中的网络层目的地址将所述网络层报文发送至相应的出接口。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将聚合链路端口上收到的报文转发成网络层报文进行路由转发,实现了聚合链路上的不同类型链路的捆绑。

Description

一种聚合链路传输报文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合链路传输报文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IEEE 802.3ad中的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是指将一组物理端口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接口来增加带宽的一种方法,IEEE 802.3ad通过在两台设备之间建立链路聚合组(Link Aggregation Group),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高的可靠性。多重链路点对点协议(The PPP Multilink Protocol,MP)是另一种链路聚合技术,通过把多个点对点(Point-to-Point Protocol,PPP)链路捆绑在一起,提供更大的宽带,实现数据的快发转发。
但是目前的链路捆绑只是考虑了捆绑链路形成的接口,在将这些链路进行捆绑之后,还要求接口具有二层报文转发的能力,因此上述多重链路和聚合链路的实现,均要求捆绑在一起进行业务转发的链路必须都是同类型的链路,多条类型不同的链路之间是不能捆绑进行业务转发的,例如基于SDH/SONET的报文封装(Packet Over SDH/SONET,POS)链路和以太链路就不能捆绑在一起。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合链路传输报文的方法和通信设备。通过将聚合链路端口上收到的链路层报文转换成网络层协议报文进行路由转发,实现了不同类型链路之间的捆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聚合链路传输报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聚合链路上发送的第一链路层报文;
将所述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转换为网络层报文;
根据所述转换的网络层报文中的网络层目的地址将所述网络层报文发送至相应的出接口。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聚合链路上发送的第一链路层报文;
第一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转换为网络层报文;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块转换的网络层报文中的网络层目的地址将所述网络层报文发送至相应的出接口。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能够实现聚合链路上不同类型链路的捆绑,在聚合链路的端口收到各成员端口上的报文后,将链聚合链路上发送的链路层报文转换为网络层报文,根据网络层报文在通信设备中进行报文的转发,从而在通信设备中实现了不同类型链路上的报文路由转发,从而实现了聚合链路上不同类型的链路作为同一聚合接口进行报文发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转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聚合链路传输报文方法的流程图;
图4a至4c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主从路由器间聚合接口和成员接口绑定关系自动配置过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合链路传输报文的方法和通信设备。通过将聚合链路端口上收到的报文转发成网络层协议报文进行路由转发,实现了不同类型链路之间的捆绑。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首先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中的通信设备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为路由设备或其它设备,该通信设备上设有一个或以上多个聚合接口,每个聚合接口包含一个或多个成员接口,聚合接口用于与聚合链路进行报文的交互,该聚合接口可以作为所述通信设备的出接口或者入接口。当所述入接口为一个聚合接口时,聚合接口上接收的报文在通信设备中需要进行相应的配置才能完成由入接口到出接口的报文发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出接口和入接口都是相对的,与聚合链路相连的聚合接口同时具有出接口和入接口的功能。当该聚合接口作为一个入接口时,该通信设备中设有接收模块101和第一转换模块102和发送模块103,其中:接收模块101用于接收聚合链路上发送的第一链路层报文,所述聚合链路上发送的第一链路层报文通过与聚合链路相连的相应的聚合接口的成员接口接收;第一转换模块102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101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转换为网络层报文;发送模块1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块转换的网络层报文中的网络层目的地址将所述网络层报文发送至相应的出接口。在该通信设备的某一端口作为出接口时,该设备中设有第二转换模块104,所述第二转换模块104用于根据出接口的链路类型在发送模块103发送的网络层报文中添加所对应的链路层信息,生成第二链路层报文。如果该出接口为一个聚合接口时,该设备还包括获取模块105,所述获取模块105用于在发送模块103将网络层报文发送至出接口时,通过散列算法获取所述出接口中应当转发该网络层报文的成员接口,所述第二转换模块104则根据该成员接口的链路类型在网络层中添加所对应的链路层信息,生成第二链路层报文。
其中,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转换模块10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转换模块102中设有判断单元201、检测单元202、转换单元203、查找单元204和存储单元205,其中:判断单元201用于判断所述接收模块101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中的链路层地址与收到所述第一链路层报文的聚合接口的成员接口的链路层地址是否相同;检测单元202用于在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接收模块101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中的目的链路层地址与收到所述第一链路层报文的聚合接口上的成员接口的链路层地址相同之后,检测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第一链路层报文中是否含有网络层信息;存储单元205用于存储聚合链路上聚合接口配置的网络地址和各聚合链路上聚合接口所对应的路由表项以及聚合接口与成员接口的绑定关系;转换单元203用于在检测单元202检测所述接收模块101接收的聚合链路上发送的协议报文中含有网络层信息后,去掉所述接收模块101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中的链路层信息,生成网络层报文;查找单元204用于在检测单元202检测所述接收模块101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中含有网络层信息后,根据所述网络层信息中的网络层目的地址在存储单元中查找路由表项得到出接口。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聚合链路传输报文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所有的业务配置在一个聚合接口上,在该聚合接口上捆绑一个或多个物理接口或逻辑(子)接口,所述一个或多个物理接口或逻辑(子)接口为与聚合链路相连的聚合接口上的某一成员接口,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301:某一物理接口或逻辑(子)接口即入接口接收第一链路层报文;
本实施例中,该入接口可以为聚合接口上的一成员接口,该聚合接口绑定了多个成员接口,通过某一成员接口,实现与聚合链路的信息交互。
步骤S302:判断第一链路层报文中的链路层地址与入接口的链路层地址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进行步骤S303,否则丢弃该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判断入接口的链路层地址与第一链路层报文中的链路层地址是否相同,当链路层地址不相同时,所述入接口会丢弃该报文。
这里的链路层地址只用于确定入接口是否接收该报文,报文的转发根据网络层地址发送至出接口,从而允许不同类型的链路捆绑在一起。对于同类型的链路捆绑在一起的时候,可以通过链路层地址或网络层地址进行转发。
步骤S303:判断所述入接口是否为聚合接口上的某一成员接口,如果是聚合接口上的某一成员接口,则进行步骤S304,否则进行原有流程;
在判断完所述入接口为聚合链路上的某一成员接口时,则进行步骤S304中的判断,如果判断所述入接口不是聚合链路上的某一成员接口,则根据原有的报文转发机制将报文进行转发。
步骤S304:检测所述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中是否含有网络层信息,如果含有网络层信息,则进行步骤S305,否则丢弃报文;
当检测出所述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中含有网络层信息时,则根据网络层信息以及事先配置的聚合接口的路由表项将该报文进行转发;如果该报文中不含有网络层信息时,对于不同类型的链路绑定而形成的聚合链路来说,不能进行网络层报文的转发,该聚合接口丢弃该报文,对于同类型的链路绑定而形成的聚合链路来说,可以通过链路层报文进行报文转发。
步骤S305:去掉第一链路层报文中的链路层信息,生成网络层报文,并根据网络层信息查找路由表项,将网络层报文发送至出接口;
根据入接口接收的链路层报文中的网络层信息,在路由表项中查找所对应的路由信息,如果查找不到相关的路由信息,则入接口会丢弃所述第一链路层报文;如果查找到所对应的路由信息时,去掉链路层报文中的链路层信息,得到网络层报文,根据网络层地址将该网络层报文进行转发。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去掉链路层报文中的链路层信息可以发生步骤S304之前或者之后。
步骤S306:判断出接口是否为聚合接口,当判断所述出接口为聚合接口时,则进行步骤S307,否则直接执行步骤S308;
步骤S307:通过散列算法获取聚合接口中所对应转发该网络层报文的成员接口;
步骤S308:根据出接口的链路类型在网络层报文中添加所对应的链路层信息,生成第二链路层报文;
这里可以在网络层报文中封装链路层报文头,对于封装链路层报文头的实现采用出接口所在的链路层的原有机制。以以太网为例进行说明,一个以太网类型的成员接口需要发送地址解析协议(ARP)请求,学习下个设备上的链路层地址后,才可以重新封装链路层报文头。
步骤S309:从所述出接口中发送该第二链路层报文。
步骤S310:结束聚合链路的处理流程。
这里在一个路由设备上的处理流程是结束了,如果下个路由设备中还是通过聚合链路转发报文时,也需要通过上述收发报文机制进行路由转发,从而实现了的聚合链路上对应的聚合接口的成员接口可以为不同链路类型的成员接口,实现了不同类型链路的捆绑成一个聚合链路。
在上述流程图中,当接口为以太接口时,一个以太类型的物理接口绑定到一个聚合接口中。当该物理接口收到以太报文后,判断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与本物理接口的MAC地址是否相同,不是则丢弃该以太报文,是则剥掉该以太报文的以太二层头,即链路层信息,检查报文是否带有网络层信息,如IP头,没有则丢弃,有则用网络地址(如目的IP地址)查路由表项,得到相应的出接口将报文转发。如果转发时查路由表得到的出接口是一个聚合接口,则通过一散列算法确定该聚合接口中的一个成员接口,把该以太报文从该成员接口发出,发出时根据该成员接口的链路类型为该报文封装上链路层报文头。
在通信设备上配置网络地址时,聚合接口与成员接口的绑定关系除了手工配置外,还可以采用主从通信设备间的半自动配置,在聚合链路所连的通信设备两端上,只对聚合链路的一端进行手工配置成员绑定关系,另一端则是根据协商报文自动完成成员绑定关系的配置,从而避免两端配置不一致的错误发生。图4a至图4c详细介绍了路由器上聚合接口和成员接口绑定关系的自动配置过程流程示意图,如在一台路由器上配置聚合接口和成员接口绑定关系,并将该绑定关系通过协商报文通知对端路由器,对端路由器根据通知自动进行配置聚合接口和成员接口绑定关系。下面描述聚合接口和成员接口绑定关系自动配置的主要实现过程,首先两端路由器通过手工配置或协商确定主从关系,一方为主一方为从。在主路由器上创建聚合接口,配置其网络层地址,指定其所有成员接口。在从路由器上创建聚合接口,配置其网络层地址。主路由器通过聚合接口中的每个成员接口发出协商报文给从路由器,协商报文中携带了该聚合接口的网络层地址。从路由器的物理接口或逻辑(子)接口收到协商报文,得到主路由器上聚合接口的网络层地址,根据该网络地址是否相同确定从路由器上的聚合接口与该聚合接口上的成员接口的绑定关系,根据聚合接口配置的网络地址与主路由器上网络地址同网段来确定主路由器上的聚合接口绑定到从路由器上的哪个聚合接口。图4a到图4c中示出了主路由器和从路由器聚合接口和成员接口绑定关系的自动配置过程流程示意图,其中主路由器和从路由器之间通过聚合链路进行报文的传输,主路由器中绑定了以太接口Eth1/0/0和POS接口Pos2/0/0,从路由器绑定了以太接口Eth13/0/0和POS接口Pos1/0/0。所述主路由器上的聚合接口AAA上的IP为1.1.1.1/24,从路由器根据收到的1.1.1.1/24查找同网段的聚合接口,发现聚合接口B(聚合接口名称由用户配置)的网段与之相同,于是把Eth3/0/0和Pos1/0/0绑定到聚合接口B。从路由器通过协商报文把自己选择的聚合接口B的网络地址回复给主路由器。如果从路由器找不到与主路由器聚合接口同网段的聚合接口则回复的协商报文中没有网络地址或是无效值。主路由器根据收到的协商报文中是否有有效网络地址判断协商是否成功,只有主路由设备上的聚合接口的每个成员接口都成功收到对端的有效网络地址,聚合接口才能正常工作。各种物理链路识别报文是哪种网络层报文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物理链路在链路层头中有网络层协议号字段,有的是手工配置。对于前种方式,需要为协商报文分配新的网络层协议号(只要不与已分配的知名协议号冲突即可),这样才能识别出协商报文。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能够实现聚合链路上不同类型链路的捆绑,在聚合链路端口收到各成员端口上的报文后,将链路层报文转换为网络层报文,在通信设备中实现了不同链路类型的报文路由转发,从而实现了聚合链路上不同链路类型的接口作为同一聚合接口进行报文发送。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些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聚合链路传输报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聚合链路上发送的第一链路层报文;
将所述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转换为网络层报文;
根据所述转换的网络层报文中的网络层目的地址将所述网络层报文发送至相应的出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聚合链路上的聚合接口配置网络地址,并建立聚合链路上聚合接口的路由表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聚合链路上的聚合接口与其成员接口建立绑定关系,所述建立绑定关系为手动配置、或聚合接口与成员接口间的自动协商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接口与其成员接口间的自动协商配置具体为:
手动配置聚合接口与其成员接口之间的绑定关系,通过含有网络地址的协商报文通知第二通信设备上的聚合接口与链路成员接口间自动协商配置,并接收所述协商配置的结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转换为网络层报文步骤具体为:
判断所述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中的目的链路层地址与收到所述第一链路层报文的聚合接口的成员接口的链路层地址是否相同;
若判断所述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中的目的链路层地址与收到所述第一链路层报文的聚合接口上的成员接口的链路层地址相同,则去掉所述第一链路层报文中的链路层信息生成网络层报文,否则丢弃所述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转换的网络层报文中的网络层目的地址将所述网络层报文发送至相应的出接口步骤具体为:
检测所述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中是否含有网络层信息;
如果检测到所述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中含有网络层信息,根据所述网络层信息中的网络层目的地址查路由表项得到出接口,否则丢弃所述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网络层报文发送至所对应的出接口时,根据所述出接口的链路类型在所述网络层报文中添加对应的链路层信息,生成第二链路层报文。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出接口含有多个成员接口时,获取所述网络层报文所对应的成员接口,并根据所述对应的成员接口的链路类型在网络层报文中添加所对应的链路层信息,生成第二链路层报文。
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聚合链路上发送的第一链路层报文;
第一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转换为网络层报文;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块转换的网络层报文中的网络层目的地址将所述网络层报文发送至相应的出接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中的链路层地址与收到所述第一链路层报文的聚合接口的成员接口的链路层地址是否相同;
检测单元,用于在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中的目的链路层地址与收到所述第一链路层报文的聚合接口上的成员接口的链路层地址相同之后,检测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第一链路层报文中是否含有网络层信息;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聚合链路上聚合接口配置的网络地址和聚合接口所对应的路由表项以及聚合接口与成员接口的绑定关系;
转换单元,用于在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中含有网络层信息后,去掉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中的链路层信息,生成网络层报文;
查找单元,用于在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链路层报文中含有网络层信息后,根据所述网络层信息中的网络层目的地址在存储单元中查找路由表项得到出接口。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二转换模块,用于根据出接口的链路类型在转换单元中生成的网络层报文中添加所对应的链路层信息,生成第二链路层报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出接口为聚合接口时,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散列算法获取所述出接口中应当转发该网络层报文的成员接口;
所述第二转换模块用于根据聚合接口的成员接口的链路类型在转换单元中生成的网络层报文中添加所对应的链路层信息,生成第二链路层报文。
CNA2008100279673A 2008-05-08 2008-05-08 一种聚合链路传输报文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Pending CN1012723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279673A CN101272326A (zh) 2008-05-08 2008-05-08 一种聚合链路传输报文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279673A CN101272326A (zh) 2008-05-08 2008-05-08 一种聚合链路传输报文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2326A true CN101272326A (zh) 2008-09-24

Family

ID=40006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279673A Pending CN101272326A (zh) 2008-05-08 2008-05-08 一种聚合链路传输报文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7232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8280A (zh) * 2011-03-02 2011-07-06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服务器内网络服务启动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48768A (zh) * 2011-05-26 2011-08-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和报文转发设备
CN101483587B (zh) * 2008-12-30 2012-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接口有效Tag集合的方法、网络节点及网络系统
CN102413009A (zh) * 2011-11-17 2012-04-11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测试的接口扩展方法及装置
CN105745865A (zh) * 2013-11-01 2016-07-06 共享频带有限公司 绑定的路由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587B (zh) * 2008-12-30 2012-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接口有效Tag集合的方法、网络节点及网络系统
CN102118280A (zh) * 2011-03-02 2011-07-06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服务器内网络服务启动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48768A (zh) * 2011-05-26 2011-08-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和报文转发设备
CN102148768B (zh) * 2011-05-26 2014-11-2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和报文转发设备
CN102413009A (zh) * 2011-11-17 2012-04-11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测试的接口扩展方法及装置
CN102413009B (zh) * 2011-11-17 2014-04-02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测试的接口扩展方法及装置
CN105745865A (zh) * 2013-11-01 2016-07-06 共享频带有限公司 绑定的路由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0850B (zh)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1160902B (zh) 数据转发方法及交换设备
JP3531367B2 (ja) トランスレータ
CN101160836B (zh) 一种桥模式弹性分组环冗余保护的方法
EP0871309B1 (en) Router device and frame transfer method using datalink layer frame switching
CN101383778B (zh) 基于网络双出口的报文传输方法和出口路由器
CN100433729C (zh) 一种实现多链路传输的负荷分担的装置和方法
CN103916275A (zh) 一种bfd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01640645B (zh) 报文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0563215C (zh) 一种报文路由交换装置及其方法
CN104683210A (zh) 一种自动建立隧道的方法和装置
JP2008147882A5 (zh)
CN101489188B (zh) 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接入技术中网关发现方法
CN101710869A (zh) 二层虚拟专用网故障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1272326A (zh) 一种聚合链路传输报文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JP2012015997A (ja) トポロジ検出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装置
CN100531215C (zh) 一种多台网络设备链路聚集的实现方法
US20080316919A1 (en) Trunk interface in resilient packet 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izing the trunk interface
EP1940083A2 (en) RPR transmission route desig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984070A (zh) 一种以太网无编号接口实现数据转发方法
MY146529A (en) Token b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34759A (zh) 捆绑链路的检测方法及分布式设备
CN101729135B (zh) 无线网状网的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
EP1835666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rout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2006231B (zh) 建立数据业务网元智能路由的方法、装置及数据业务传输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