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2291A - 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2291A
CN101272291A CNA2008101055025A CN200810105502A CN101272291A CN 101272291 A CN101272291 A CN 101272291A CN A2008101055025 A CNA2008101055025 A CN A2008101055025A CN 200810105502 A CN200810105502 A CN 200810105502A CN 101272291 A CN101272291 A CN 101272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interface
network
port
address
te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055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2291B (zh
Inventor
高兴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tar Ne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tar Ne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tar Ne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tar Ne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0550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722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72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2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2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22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台主机,包括一个以上网卡,用于通过网卡发送测试报文、接收应答报文,并根据应答报文判断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被测网络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网络接口,用于根据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的测试报文,向主机发送应答报文。所述方法包括:将被测网络设备的两个以上网络接口进行配置;根据两个以上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配置测试报文的参数,生成测试报文,向被测网络设备发送测试报文;被测网络设备根据通过网络接口接收测试报文,向主机发送应答报文;主机根据应答报文,判断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本发明采用一台主机就能搭建接近于实际的实验环境,操作简单,降低了测试成本。

Description

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网络设备也越来越多,例如网卡、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为了保证网络设备的质量,在对其进行研发、生产和售后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功能测试。下面通过实例对现有技术中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及系统进行介绍。
例如,测试一台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及其所支持的最大主机数,就是测试分别处于两个网络接口下的主机是否可以通过交换机的路由功能达到通信的目的。因为不同的网络接口分别属于不同的广播域,所以分属于不同网络接口下的主机不能通过广播方式达到通信目的,需要利用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动态或静态的建立对应的路由表才能通信。这种情况存在路由表容量的上限问题,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测试最大主机数,也就是测试路由表容量的上限。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对交换机路由功能进行测试的系统示意图,该系统的测试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对交换机11进行配置,获取两个网络接口,分别为第一网络接口和第二网络接口;
步骤102、将主机12和主机13分别与交换机11的两个网络接口连接;
步骤103、将主机12和主机13的网卡进行配置,使其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以下简称:IP)地址在对应网络接口的子网范围内,在主机12上使用ping命令,ping命令的对象为主机13;
步骤104、观察IP数据报文的转发是否符合要求,若所述ping命令的结果正确,则说明交换机11的路由功能准确;
步骤105、重新配置主机13的IP地址,在主机12上使用ping命令,ping命令的对象为主机13;重复执行步骤105,直至达到模拟4000个主机的目的;
步骤106、查看交换机11的主机路由表,若建立了4000条主机路由,则说明测试的主机数能达到4000。
现有技术中交换机路由功能的测试方法及系统,采用多台主机,甚至多台辅助设备(如更复杂的测试例)来搭建接近于实际的实验环境,操作繁琐,增加了测试成本。
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对网络设备的互联网组管理协议窥探(IGMPsnooping)功能进行测试的系统示意图,当网络设备20没有开启IGMPsnooping功能时,组播源服务器21向网络设备20发出的所有组播流都会复制到图2所示的3个客户端,即主机22、主机23以及主机24,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所有的客户端都愿意接收所有的组播流,由于所有的客户端都在同一个广播域内,所以只能被迫接收。当网络设备20开启IGMP snooping功能时,客户端如愿意接收某个组播流,需要向网络设备20发送通知报文,网络设备20接收到通知报文和组播源服务器21发送来的组播流后,将建立相应的表项,记录该组播流所需要复制的端口,然后向相应端口发送该组播流。
现有技术中对网络设备的IGMP snooping功能进行测试的方法及系统,采用多台主机来搭建接近于实际的实验环境,操作繁琐,增加了测试成本。
现有技术中还提供了采用昂贵的专用测试仪对网络设备进行测试,但是,该方法需要高昂的投资,大大提升了测试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及系统,操作简单,降低测试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测试系统,包括:
一台主机,包括一个以上网卡,用于通过所述网卡发送测试报文、接收应答报文,并根据应答报文判断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
被测网络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网络接口,用于通过所述网络接口接收所述测试报文,并向所述主机发送所述应答报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包括:
将被测网络设备的两个以上网络接口进行配置;
根据所述两个以上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配置测试报文的参数,生成所述测试报文,并通过一台主机的一个以上网卡向被测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
所述被测网络设备根据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的测试报文,向所述主机发送应答报文;
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应答报文,判断所述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
本发明提供的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及系统,采用一台主机就能搭建接近于实际的实验环境,操作简单,降低了测试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对交换机路由功能进行测试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对网络设备的IGMP snooping功能进行测试的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网络设备测试系统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网络设备测试系统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网络设备测试系统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包括一台主机51和被测网络设备52,本实施例中的主机为pc,还可以为服务器或工控机等。其中pc51包括一个以上网卡,pc51通过网卡发送测试报文、接收应答报文,并根据应答报文判断被测网络设备52的功能是否正常。被测网络设备52包括两个以上网络接口,被测网络设备52通过网络接口接收测试报文,并向pc51发送应答报文。其中一个以上网卡分别与一个网络接口相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一个以上网卡分别为第1网卡55、...、第i网卡53、...、第n网卡57,两个以上网络接口分别为第1网络接口56、...、第i网络接口54、...、第n网络接口58,其中n为网卡和网络接口的个数,第i网卡53与第i网络接口54相连接。其中,可以首先配置两个以上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根据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对测试报文的参数进行配置。
上述实施例中网卡和网络接口的数量相同,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设备测试系统网卡和网络接口的数量也可以不相同。
本实施例采用一台pc51就能搭建接近于实际的实验环境,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网卡替代了主机,大大减少了主机的数量,并且操作简单,降低了测试成本;并且,不需要昂贵的专用测试仪,大大降低了成本。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网络设备测试系统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包括一台主机61、辅助设备62和被测网络设备63,本实施例中的主机为pc,还可以为服务器或工控机等。pc61包括一个以上网卡,本实施例为一个网卡64;被测网络设备63包括两个以上网络接口,分别为第1网络接口69、...、第i-1网络接口67、...、第m网络接口71,其中m为网络接口的个数;辅助设备62包括三个以上端口,分别为第1端口65、第2端口68、...、第i端口66、...、第m+1端口70,第1端口65为主干端口,第1端口65与网卡64相连接,且同时位于不同的广播域中;第2、...、m+1端口为接入端口,且位于不同的广播域中,第i端口66与第i-1网络接口67相连接。pc61用于通过网卡64发送测试报文,并根据网卡64接收的应答报文判断被测网络设备63的功能是否正常,辅助设备62用于转发测试报文和应答报文,被测网络设备63用于根据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的测试报文,返回应答报文。另外,可以首先配置两个以上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根据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对测试报文的参数进行配置。
本实施例不仅限于主机包括一个网卡,在复杂的测试过程中,pc包括的网卡越多,越有利于测试。例如:在测试IGMP snooping功能时,采用包括多个网卡的pc,其中一部分网卡用于模拟多个服务端,另一部分网卡用于模拟多个客户端,这样可提高数据流量。另外,本实施例也不仅限于端口数量为网卡和网络接口数量之和。
本实施例采用一台pc61就能搭建接近于实际的实验环境,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pc的数量,且操作简单,降低了测试成本;进一步的,由于主机可装载的网卡个数有限,本实施例采用一个网卡64就能完成测试,拓展了应用范围;并且,不需要昂贵的专用测试仪,大大降低了成本。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被测网络设备的两个以上网络接口进行配置;
步骤2、根据两个以上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配置测试报文的参数,生成测试报文,并通过一台主机的一个以上网卡向被测网络设备发送测试报文;
步骤3、被测网络设备根据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的测试报文,向主机发送应答报文;
步骤4、主机根据应答报文,判断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
本实施例采用一台主机就能搭建接近于实际的实验环境,操作简单,降低了测试成本。
下面以测试交换机路由功能为例,介绍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本实施例采用本发明网络设备测试系统实施例一的系统结构,其中的被测网络设备为交换机,一个以上网卡包括第1网卡和第2网卡,两个以上网络接口包括第1网络接口和第2网络接口,第1网卡与第1网络接口连接,第2网卡与第2网络接口连接。本实施例具体包括:
步骤11、将交换机的两个网络接口进行配置;
本步骤可以具体为:配置第1网络接口和第2网络接口的MAC地址和子网掩码。
步骤12、根据上述两个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配置arp请求报文的参数,生成arp请求报文,并通过一台主机的一个以上网卡向交换机发送该arp请求报文;
其中配置arp请求报文的参数可以包括:配置arp请求报文的第一源MAC地址、第一目的MAC地址、第一发送者IP地址以及第一发送者MAC地址,第一源MAC地址与第一发送者MAC地址的字段相同,第一目的MAC地址为第1网络接口的MAC地址,第一发送者IP地址在第1网络接口的子网范围内;根据该配置参数生成arp请求报文,并通过第1网卡向交换机发送该arp请求报文,从而建立网络连接。
步骤13、根据上述两个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配置测试报文参数,生成测试报文,并通过一台主机的一个以上网卡向被测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
其中测试报文可以为IP数据报文,配置IP数据报文参数可以包括:配置IP数据报文的第二源MAC地址、第二目的MAC地址、第二源IP地址和第二目的IP地址,其中第二目的MAC地址为第2网络接口的MAC地址,第二目的IP地址为第一发送者IP地址,第二源IP地址在第2网络接口的子网范围内;根据该配置参数生成IP数据报文,并通过第2网卡向交换机发送该IP数据报文。
步骤14、交换机通过第2网络接口接收到IP数据报文,再通过第1网络接口将IP数据报文转发给主机,该转发的IP数据报文即应答报文;
步骤15、当主机判断出第1网卡接收到交换机返回的IP数据报文时,判断交换机具有正确的路由功能;
本步骤可以具体为:当主机判断出第1网卡接收到交换机返回的IP数据报文时,判断返回的IP数据报文是否与主机生成的IP数据报文一致,若是,则判断出交换机具有正确的路由功能。
步骤16、重复执行步骤1A~步骤1E,直至达到交换机支持的最大主机数理论值;其中步骤1A~步骤1E具体为:
步骤1A、重新配置arp请求报文的参数;因为arp请求报文的第一目的MAC地址为第1网络接口的MAC地址,所以第一目的MAC地址不变;第一源MAC地址与第一发送者MAC地址的字段相同,均需重新配置,可以作递增变化;第一发送者IP地址也需重新配置,可以作递增变化,但要求在第1网络接口的子网范围内;
步骤1B、生成并发送arp请求报文;本步骤与步骤12中所描述生成并发送arp请求报文的过程相同;
步骤1C、重新配置IP数据报文的参数;因为IP数据报文的第二目的MAC地址为第2网络接口的MAC地址,所以第二目的MAC地址不变;第二目的IP地址为第一发送者IP地址,需要重新配置,可作递增变化;第二源IP地址需重新配置,可作递增变化,但要求在第2网络接口的子网范围内;第二源MAC地址可任意配置。
步骤1D、生成并发送IP数据报文;本步骤与步骤13中所描述的生成并发送IP数据报文的过程相同;
步骤1E、交换机根据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的IP数据报文,向主机发送应答报文;本步骤与步骤14相同;
步骤1F、当主机判断出第1网卡接收到交换机返回的IP数据报文时,判断交换机具有正确的路由功能;本步骤与步骤15相同;
步骤17、查看交换机的主机路由表,若建立了最大主机数理论值对应数目的路由,则测试出交换机支持的最大主机数实际值达到所述最大主机数理论值。
举例说明:若交换机支持的最大主机数理论值为4000,则在步骤16中重复执行步骤1A~步骤1F,直至达到4000个主机的目的,在步骤17中查看交换机的主机路由表,若建立了4000条主机路由,则说明交换机支持的主机数能够达到4000。
本实施例使用网卡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主机,利用一台主机即可实现被测网络设备的测试,降低了成本;并且,不需要昂贵的专用测试仪,大大降低了成本。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本实施例采用本发明网络设备测试系统实施例二的系统结构,其中的被测网络设备具体为交换机,辅助设备也可以为交换机,一个以上网卡为一个网卡,两个以上网络接口包括第1网络接口和第2网络接口。本实施例具体包括:
步骤21、将交换机的两个网络接口进行配置,具体的说,配置第1网络接口和第2网络接口的MAC地址和子网掩码;
步骤22、将辅助设备的三个以上端口进行配置,包括第1端口、第2端口和第3端口,其中第1端口与网卡连接,第2端口与第1网络接口连接,第3端口与第2网络接口连接;将第1端口、第2端口和第3端口划分为两个广播域,分别为第1广播域和第2广播域,第1广播域包括第1端口和第2端口,第2广播域包括第1端口和第3端口;
步骤23、根据两个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配置arp请求报文的参数,生成arp请求报文,并通过一台主机的一个以上网卡向交换机发送arp请求报文;
其中配置arp请求报文的参数可以包括:配置arp请求报文的第一源MAC地址、第一目的MAC地址、第一发送者IP地址以及第一发送者MAC地址,第一源MAC地址与第一发送者MAC地址的字段相同,第一目的MAC地址为第1网络接口的MAC地址,第一发送者IP地址在第1网络接口的子网范围内;根据该配置参数生成arp请求报文,并通过网卡向交换机发送该arp请求报文,从而建立网络连接。
步骤24、根据两个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配置测试报文的参数,生成测试报文,并通过一台主机的一个以上网卡向交换机发送测试报文;
其中测试报文可以为IP数据报文,配置IP数据报文参数可以包括:配置IP数据报文的第二源MAC地址、第二目的MAC地址、第二源IP地址和第二目的IP地址,其中第二目的MAC地址为第2网络接口的MAC地址,第二目的IP地址为第一发送者IP地址,第二源IP地址在第2网络接口的子网范围内;根据该配置参数生成IP数据报文,并通过网卡向交换机发送该IP数据报文。
步骤25、交换机接收到IP数据报文,经由辅助设备转发给主机;
步骤26、当主机判断出网卡接收到交换机经由辅助设备返回的IP数据报文时,判断交换机具有正确的路由功能;
步骤27、重复执行步骤2A~步骤2F,直至达到交换机支持的最大主机数理论值;其中步骤2A~步骤2F可以具体为:
步骤2A、重新配置arp请求报文的参数;因为arp请求报文的第一目的MAC地址为第1网络接口的MAC地址,所以第一目的MAC地址不变;第一源MAC地址与第一发送者MAC地址的字段相同,均需重新配置,可以作递增变化;第一发送者IP地址也需重新配置,可以作递增变化,但要求在第1网络接口的子网范围内;
步骤2B、生成并发送arp请求报文;本步骤与步骤23中所描述生成并发送arp请求报文的过程相同;
步骤2C、重新配置IP数据报文的参数;因为IP数据报文的第二目的MAC地址为第2网络接口的MAC地址,所以第二目的MAC地址不变;第二目的IP地址为第一发送者IP地址,需要重新配置,可作递增变化;第二源IP地址需重新配置,可作递增变化,但要求在第2网络接口的子网范围内;第二源MAC地址可任意配置。
步骤2D、生成并发送IP数据报文;本步骤与步骤24中所描述的生成并发送IP数据报文的过程相同;
步骤2E、交换机根据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的IP数据报文,向主机发送应答报文;本步骤与步骤25相同;
步骤2F、当主机判断出网卡接收到交换机返回的IP数据报文时,判断交换机具有正确的路由功能;本步骤与步骤26相同。
步骤28、查看交换机的主机路由表,若建立了最大主机数理论值对应数目的路由,则测试出交换机支持的最大主机数实际值达到所述最大主机数理论值。
举例说明:若交换机支持的最大主机数理论值为4000,则在步骤27中重复执行步骤2A~步骤2F,直至达到4000个主机的目的,在步骤28中查看交换机的主机路由表,若建立了4000条主机路由,则说明交换机支持的主机数能够达到4000。
图7所示的实施例二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分别从第1网卡和第2网卡发送的数据报文,现从同一网卡发送,经过辅助设备分流到交换机。为了使得辅助设备能正确分流,在步骤22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221、将辅助设备的端口配置为2个不同的端口子集,该端口子集还可称为广播域,分别为第1广播域和第2广播域;本实施例根据虚拟局域网(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以下简称:VLAN)技术规定,一个广播域可包括若干个端口,数据报文广播域的一个端口输入后,只能从该广播域的其它端口输出,不能从其它广播域的端口输出;第1广播域包括第1端口和第2端口,第2广播域包括第1端口和第3端口。
每个广播域均可用唯一的标识来表示,该标识称为广播域标识(VlanID),每个广播域的端口可划分为主干端口和接入端口,其中主干端口可以同时是多个广播域的成员端口,接入端口只能是一个广播域的成员端口,因此从主干端口输入的数据报文需要添加广播域标识信息(Vlan Tag),Vlan Tag由4个字节组成,其中最后12bit用于保存VlanID,在添加了Vlan Tag之后,辅助设备能够区分所要转发的广播域,因此,步骤23中生成的arp数据报文需要添加Vlan Tag,本实施例中添加的是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步骤24中生成的IP数据报文也需要添加Vlan Tag,本实施例中添加的是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不仅限于根据VLAN技术划分广播域,采用VlanID用于标识广播域,还可采用其他技术使得辅助设备起到正确分流的作用。
具体的说,步骤23可以包括:
步骤231、生成添加有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的arp数据报文,通过网卡,将添加有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的arp数据报文发送至辅助设备的第1端口;
步骤232、根据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将添加有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的arp数据报文转发至第2端口;
步骤233、将添加有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的arp数据报文中包含的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清除;
步骤234、通过第2端口,将arp数据报文发送至交换机。
步骤24可以包括:
步骤241、生成添加有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的IP数据报文,通过网卡,将添加有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的IP数据报文发送至辅助设备的第1端口;
步骤242、根据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将添加有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的IP数据报文转发至第3端口;
步骤243、将添加有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的IP数据报文中包含的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清除;
步骤244、通过第3端口,将IP数据报文发送至交换机。
步骤25可以包括:
步骤251、交换机将通过第2网络接口接收到的IP数据报文,通过第1网络接口发送给辅助设备;
步骤252、辅助设备通过第2端口接收到该IP数据报文后,将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添加到IP数据报文中,并通过第1端口发送给主机。
步骤26具体为:当主机判断出网卡接收到交换机经由辅助设备返回的IP数据报文,且IP数据报文中添加的是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时,测试出交换机具有正确的路由功能;进一步的,主机还可以判断返回的IP数据报文是否与生成的IP数据报文一致,若是,则判断出交换机具有正确的路由功能。
本实施例采用一台主机就能搭建接近于实际的实验环境,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主机的数量,且操作简单,降低了测试成本;进一步的,由于主机可装载的网卡个数有限,本实施例采用一个网卡就能完成测试,拓展了应用范围;并且,不需要昂贵的专用测试仪,大大降低了成本。
下面以测试网络设备的IGMP snooping功能为例,介绍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本实施例采用本发明网络设备测试系统实施例一的系统结构,以网卡和网络接口的数量均是3为例,网卡分别为第1、2、3网卡,网络接口分别为第1、2、3网络接口,第1、2、3网卡分别为第1、2、3网络接口连接。本实施例具体包括:
步骤31、将被测网络设备的3个网络接口进行配置;
步骤32、根据3个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配置测试报文的参数,生成测试报文,并通过一台主机的一个以上网卡向被测网络设备发送测试报文;
测试报文可以为IP数据报文,通过第1网卡,持续发送给被测网络设备,形成组播流;
步骤33、被测网络设备通过第1网络接口接收到该组播流,判断是否存在请求接收该组播流的网卡,若是,则执行步骤34;否则执行步骤35;
步骤34、设第2网卡请求接收组播流,则通过第2网络接口,将该组播流转发给主机,执行步骤36;
步骤35、不转发该组播流;当主机判断出没有接收到组播流时,测试出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正常;
步骤36、当主机判断出只有第2网卡接收到组播流时,测试出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正常。本步骤还可以进一步判断接收到的组播流是否与步骤32中生成的组播流相同,若是,则判断出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正常。
进一步的,若步骤33中判断出存在请求接收组播流的第2网卡,则在步骤33之前还包括:配置IGMP通知报文的参数,生成IGMP通知报文,通过第2网卡向被测网络设备发送该IGMP通知报文;其中配置IGMP通知报文的参数具体为:将IGMP通知报文的组地址配置为与测试报文的目的IP地址相同。
举例来说,在步骤32中,配置测试报文的参数包括:目的IP地址(DIP)为“224.1.1.5”,MACDA为“01005e010105”;在步骤33之前,配置IGMP通知报文的参数包括:组地址为“224.1.1.5”,若类型字段为“V1 report”,则DIP为“224.1.1.5”,MACDA为“01005e010105”;在步骤33中,被测网络设备判断是否存在请求接收DIP为“224.1.1.5”的组播流的网卡,经过判断获知第2网卡请求接收,于是在步骤34中,通过第2网络接口,将组播流转发给主机。
本实施例使用网卡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主机,利用一台主机即可实现被测网络设备的测试,降低了成本;并且,不需要昂贵的专用测试仪,大大降低了成本。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本实施例采用本发明网络设备测试系统实施例二的系统结构,网卡为1个,网络接口为3个,分别为第1、2、3网络接口,本实施例具体包括:
步骤41、将被测网络设备的3个网络接口进行配置;
步骤42、根据3个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将辅助设备的3个以上端口进行配置,本实施例端口为4个;第1端口与网卡连接,第2端口与第1网络接口连接,第3端口与第2网络接口连接,第4端口与第3网络接口连接;
步骤43、根据3个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配置测试报文的参数,生成测试报文,并通过一台主机的一个以上网卡向被测网络设备发送测试报文;测试报文可以为IP数据报文,通过网卡,将生成的IP数据报文持续发送给辅助设备,经由辅助设备发送给被测网络设备,形成组播流;
步骤44、被测网络设备通过接收到组播流,判断是否存在请求接收该组播流的第i端口,若是,执行步骤45;否则执行步骤46;
步骤45、设第i端口为第3端口,通过第3端口,将组播流转发给主机,执行步骤47;
步骤46、不转发该组播流,当主机判断出没有接收到该组播流时,测试出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正常;
步骤47、当主机判断出接收到该组播流时,测试出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正常。本步骤还可以进一步判断接收到的组播流是否与步骤43中生成的组播流相同,若是,则判断出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正常。
进一步的,若步骤44中判断出存在请求接收组播流的第i端口,则在步骤44之前还包括:步骤431、配置IGMP通知报文的参数,生成IGMP通知报文,并通过网卡发送给辅助设备,经由辅助设备的第3端口发送至被测网络设备。
在步骤42之后还可以包括:
步骤430、将辅助设备的端口配置为3个不同的广播域,分别为第1广播域、第2广播域、第3广播域,第1广播域包括第1端口和第2端口,第2广播域包括第1端口和第3端口,第3广播域包括第1端口和第4端口。
具体的说,步骤43可以包括:
步骤431、生成添加有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的IP数据报文,通过网卡,持续发送给辅助设备的第1端口,形成组播流;
步骤432、根据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将添加有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的组播流转发至第2端口;
步骤433、将添加有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的组播流中包含的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清除;
步骤434、通过第2端口,将组播流发送至被测网络设备。
步骤431可以包括:
步骤4311、配置请求接收测试报文的IGMP通知报文的参数,使得IGMP通知报文的组地址与测试报文的目的IP地址相同;
步骤4312、生成添加有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的IGMP通知报文,通过网卡,发送给辅助设备的第1端口;
步骤4313、根据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将添加有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的IGMP通知报文转发至第3端口;
步骤4314、将添加有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的IGMP通知报文中包含的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清除;
步骤4315、通过第3端口,将IGMP通知报文发送至被测网络设备。
举例来说,在步骤43中,配置测试报文的参数包括:目的IP地址(DIP)为“224.1.1.5”,MACDA为“01005e010105”;在步骤431之前,配置IGMP通知报文的参数包括:组地址为“224.1.1.5”,若类型字段为“V1 report”,则DIP为“224.1.1.5”,MACDA为“01005e010105”;在步骤44中,被测网络设备判断是否存在请求接收DIP为“224.1.1.5”的组播流的端口,经过判断获知第3端口请求接收,于是在步骤45中,通过第3端口,将组播流转发给主机。
本实施例不仅限于主机包括一个网卡,在复杂的测试过程中,主机包括的网卡越多,越有利于测试。采用包括多个网卡的主机,其中一部分网卡用于模拟多个服务端,另一部分网卡用于模拟多个客户端。由于单个网卡的带宽是有限的,提高网卡的数量可以提高带宽,进而提高了数据流量。
本实施例采用一台主机就能搭建接近于实际的实验环境,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主机的数量,且操作简单,降低了测试成本;进一步的,由于主机可装载的网卡个数有限,本实施例采用一个网卡就能完成测试,拓展了应用范围;并且,不需要昂贵的专用测试仪,大大降低了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网络设备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台主机,包括一个以上网卡,用于通过所述网卡发送测试报文、接收应答报文,并根据应答报文判断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
被测网络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网络接口,用于通过所述网络接口接收所述测试报文,并向所述主机发送所述应答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设备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以上网卡分别与一个网络接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设备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设备,所述辅助设备包括一个主干端口和两个以上接入端口,所述两个以上接入端口分别与一个网络接口连接,且位于不同的广播域中,所述主干端口与所述主机的一个网卡连接,且同时位于不同的广播域中。
4、一种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被测网络设备的两个以上网络接口进行配置;
根据所述两个以上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配置测试报文的参数,生成所述测试报文,并通过一台主机的一个以上网卡向被测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
所述被测网络设备根据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的测试报文,向所述主机发送应答报文;
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应答报文,判断所述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测试报文的参数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两个以上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配置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的参数,生成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并通过一台主机的一个以上网卡向被测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以上网卡包括第1网卡和第2网卡,所述两个以上网络接口包括第1网络接口和第2网络接口;所述第1网卡与所述第1网络接口连接,所述第2网卡与所述第2网络接口连接;所述测试报文为IP数据报文;
所述将被测网络设备的两个以上网络接口进行配置包括:配置所述第1网络接口和第2网络接口的MAC地址和子网掩码;
所述配置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的参数包括:配置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的第一源MAC地址、第一目的MAC地址、第一发送者IP地址以及第一发送者MAC地址,其中第一源MAC地址与第一发送者MAC地址的字段相同,第一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1网络接口的MAC地址,第一发送者IP地址在所述第1网络接口的子网范围内;
所述配置测试报文的参数包括:配置IP数据报文的第二源MAC地址、第二目的MAC地址、第二源IP地址和第二目的IP地址,其中第二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2网络接口的MAC地址,第二目的IP地址为所述第一发送者IP地址,第二源IP地址在所述第2网络接口的子网范围内;
所述通过一台主机的一个以上网卡向被测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具体为:通过所述第1网卡向被测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
所述通过一台主机的一个以上网卡向被测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具体为:通过所述第2网卡,向被测网络设备发送IP数据报文;
所述被测网络设备根据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的测试报文,向所述主机发送应答报文具体为:所述被测网络设备将通过第2网络接口接收到的所述IP数据报文,通过第1网络接口转发给所述主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应答报文,判断所述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包括:
当所述主机通过第1网卡接收到被测网络设备返回的IP数据报文时,判断所述被测网络设备具有正确的路由功能;
重复执行步骤1A~步骤1F,直至达到所述被测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主机数理论值;其中,步骤1A、重新配置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的参数;步骤1B、生成并发送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步骤1C、重新配置IP数据报文的参数;步骤1D、生成并发送所述IP数据报文;步骤1E、被测网络设备根据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的IP数据报文,向所述主机发送应答报文;步骤1F、当所述主机通过第1网卡接收到被测网络设备返回的IP数据报文时,判断所述被测网络设备具有正确的路由功能;
查看所述被测网络设备的主机路由表,若建立了所述最大主机数理论值对应数目的路由,则判断所述被测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主机数实际值达到所述最大主机数理论值。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以上网卡为一个网卡,所述两个以上网络接口包括第1网络接口和第2网络接口;所述测试报文为IP数据报文;
所述配置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的参数之前还包括:
步骤22、将辅助设备的三个以上端口进行配置,所述端口包括第1端口、第2端口和第3端口,所述第1端口与网卡连接,第2端口与第1网络接口连接,第3端口与第2网络接口连接;将第1端口、第2端口和第3端口划分为两个广播域,分别为第1广播域和第2广播域,所述第1广播域包括第1端口和第2端口,所述第2广播域包括第1端口和第3端口;
所述将被测网络设备的两个以上网络接口进行配置包括:配置所述第1网络接口和第2网络接口的MAC地址和子网掩码;
所述配置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的参数包括:配置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的第一源MAC地址、第一目的MAC地址、第一发送者IP地址以及第一发送者MAC地址,其中第一源MAC地址与第一发送者MAC地址的字段相同,第一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1网络接口的MAC地址,第一发送者IP地址在所述第1网络接口的子网范围内;
所述配置测试报文的参数包括:配置IP数据报文的第二源MAC地址、第二目的MAC地址、第二源IP地址和第二目的IP地址,其中第二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2网络接口的MAC地址,第二目的IP地址为所述第一发送者IP地址,第二源IP地址在所述第2网络接口的子网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并发送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包括:
生成添加有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的地址解析协议数据报文,并通过网卡发送至所述辅助设备的第1端口;
根据所述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将所述添加有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的地址解析协议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2端口;
通过第2端口,将清除了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的地址解析协议数据报文发送至所述被测网络设备;
所述生成并发送测试报文包括:
生成添加有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的IP数据报文,并通过网卡发送至所述辅助设备的第1端口;
根据所述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将所述添加有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的IP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3端口;
通过第3端口,将清除了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的IP数据报文发送至所述被测网络设备;且
所述被测网络设备根据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的测试报文,向所述主机发送应答报文包括:
所述被测网络设备将通过第2网络接口接收到的所述IP数据报文,通过第1网络接口发送给所述辅助设备;
所述辅助设备通过第2端口接收到所述IP数据报文,将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添加到所述IP数据报文中,并通过第1端口发送给主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应答报文,判断所述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包括:
当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网卡接收到返回的IP数据报文,且所述因特网协议数据报文中添加有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时,判断所述被测网络设备具有正确的路由功能;
重复执行步骤2A~步骤2F,直至达到所述被测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主机数理论值;其中,步骤2A、重新配置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的参数;步骤2B、生成并发送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步骤2C、重新配置IP数据报文的参数;步骤2D、生成并发送所述IP数据报文;步骤2E、被测网络设备根据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的IP数据报文,向所述主机发送应答报文;步骤2F、当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网卡接收到返回的IP数据报文,且所述因特网协议数据报文中添加有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时,判断所述被测网络设备具有正确的路由功能;
查看所述被测网络设备的主机路由表,若建立了所述最大主机数理论值对应数目的路由,则测试出所述被测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主机数实际值达到所述最大主机数理论值。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被测网络设备具有正确的路由功能进一步包括:判断所述返回的IP数据报文与生成的IP数据报文是否一致,若是,则判断出所述被测网络设备具有正确的路由功能。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网络设备根据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的测试报文,向所述主机发送应答报文具体为:所述被测网络设备根据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的测试报文,判断是否存在请求接收所述测试报文的网卡,若是,则通过请求接收测试报文的网卡连接的网络接口将所述测试报文转发给所述主机;否则,不转发所述测试报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卡包括3个,分别为第1、2、3网卡,所述网络接口包括3个,分别为第1、2、3网络接口,所述第1、2、3网卡分别与所述第1、2、3网络接口连接;所述测试报文为组播IP报文;
所述网络设备测试方法还包括:配置IGMP通知报文的参数,生成所述IGMP通知报文,并通过第2网卡向被测网络设备发送所述IGMP通知报文;所述IGMP通知报文的组地址与所述测试报文的目的IP地址相同;
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应答报文,判断所述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包括:当只有第2网卡接收到所述组播IP报文时,判断所述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正常。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卡为1个,所述网络接口包括3个,分别为第1、2、3网络接口;
所述配置测试报文参数之前还包括:
步骤43、将辅助设备的三个以上端口进行配置,所述端口包括4个,分别为第1、2、3、4端口,所述第1端口与所述网卡连接,所述第i+1端口与所述第i网络接口连接;
将所述辅助设备的端口配置为3个不同的广播域,分别为第1、2、3广播域,所述第i广播域包括第1端口和第i+1端口,其中i∈{1,2,3,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并发送测试报文包括:
生成添加有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的测试报文,并通过网卡发送至所述辅助设备的第1端口;
根据所述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将所述添加有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的测试报文转发至所述第2端口;
通过第2端口,将清除了第1广播域标识信息的测试报文发送至被测网络设备;
所述网络设备测试方法还包括:
配置请求接收测试报文的IGMP通知报文的参数,使得IGMP通知报文的组地址与所述测试报文的目的IP地址相同;
生成添加有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的IGMP通知报文,并通过网卡发送至所述辅助设备的第1端口;
根据所述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将所述添加有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的IGMP通知报文转发至所述第3端口;
通过第3端口,将清除了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的IGMP通知报文发送至被测网络设备;
所述主机根据所述应答报文,判断所述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包括:当只有网卡接收到添加有第2广播域标识信息的测试报文时,判断所述被测网络设备的功能正常。
CN2008101055025A 2008-04-29 2008-04-29 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22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055025A CN101272291B (zh) 2008-04-29 2008-04-29 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055025A CN101272291B (zh) 2008-04-29 2008-04-29 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2291A true CN101272291A (zh) 2008-09-24
CN101272291B CN101272291B (zh) 2012-05-30

Family

ID=40005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550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2291B (zh) 2008-04-29 2008-04-29 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72291B (zh)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4971A (zh) * 2009-11-18 2011-05-18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卡的压力测试方法
CN101465889B (zh) * 2008-12-03 2011-06-22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地址转换设备及其响应地址解析协议请求的方法
CN102510347A (zh) * 2011-12-13 2012-06-20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对智能网络设备功能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CN101729312B (zh) * 2009-12-03 2012-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arp协议的链路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2904777A (zh) * 2012-10-15 2013-01-3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端口对多设备测试的实现方法
CN103684924A (zh) * 2013-12-26 2014-03-26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系统和一种测试方法
CN104320307A (zh) * 2014-11-07 2015-01-28 网神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组播连通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049277A (zh) * 2015-06-08 2015-11-11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一种基于数据流特征的网络流量生成方法
CN105429816A (zh) * 2015-10-28 2016-03-23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网卡测试系统
CN105610638A (zh) * 2015-10-19 2016-05-2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用户无线上网行为的方法
CN105634869A (zh) * 2016-01-19 2016-06-01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吞吐量检测系统
CN105703968A (zh) * 2014-11-28 2016-06-22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容量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
CN105828218A (zh) * 2016-04-19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组播流传输质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68873A (zh) * 2017-05-11 2017-09-15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脚本的网络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8075911A (zh) * 2016-11-14 2018-05-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9150645A (zh) * 2017-06-28 2019-01-0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芯片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9586406A (zh) * 2018-11-08 2019-04-05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第三代智能变电站模拟量就地模块测试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12929241A (zh) * 2021-03-26 2021-06-08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测试方法及装置
WO2022088791A1 (zh) * 2020-10-29 2022-05-05 北京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分流设备性能测试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以及介质
CN115473837A (zh) * 2022-02-22 2022-12-13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可配置协议的通讯测试工具和基于其的通讯测试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4205B (zh) * 2015-07-22 2018-03-27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软路由性能测试方法
CN105227690A (zh) * 2015-09-06 2016-01-0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口并发dhcp获取地址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4586B (zh) * 2002-12-31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模拟多用户、多连接的数据通讯设备测试方法
CN1299471C (zh) * 2003-04-18 2007-0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接入服务器测试网关与测试方法
CN101035136B (zh) * 2007-04-06 2011-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运行在多网卡计算机上的组播测试装置及其采用的方法

Cited B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5889B (zh) * 2008-12-03 2011-06-22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地址转换设备及其响应地址解析协议请求的方法
CN102064971A (zh) * 2009-11-18 2011-05-18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卡的压力测试方法
CN102064971B (zh) * 2009-11-18 2014-11-19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卡的压力测试方法
CN101729312B (zh) * 2009-12-03 2012-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arp协议的链路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2510347A (zh) * 2011-12-13 2012-06-20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对智能网络设备功能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10347B (zh) * 2011-12-13 2015-11-11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对智能网络设备功能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CN102904777A (zh) * 2012-10-15 2013-01-3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端口对多设备测试的实现方法
CN102904777B (zh) * 2012-10-15 2015-06-17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端口对多设备测试的实现方法
CN103684924A (zh) * 2013-12-26 2014-03-26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系统和一种测试方法
CN103684924B (zh) * 2013-12-26 2016-09-07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系统和一种测试方法
CN104320307A (zh) * 2014-11-07 2015-01-28 网神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组播连通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703968A (zh) * 2014-11-28 2016-06-22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容量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
CN105703968B (zh) * 2014-11-28 2018-10-12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容量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
CN105049277B (zh) * 2015-06-08 2018-11-13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一种基于数据流特征的网络流量生成方法
CN105049277A (zh) * 2015-06-08 2015-11-11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一种基于数据流特征的网络流量生成方法
CN105610638A (zh) * 2015-10-19 2016-05-2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用户无线上网行为的方法
CN105429816A (zh) * 2015-10-28 2016-03-23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网卡测试系统
CN105634869B (zh) * 2016-01-19 2018-12-07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吞吐量检测系统
CN105634869A (zh) * 2016-01-19 2016-06-01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吞吐量检测系统
CN105828218A (zh) * 2016-04-19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组播流传输质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075911A (zh) * 2016-11-14 2018-05-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7168873A (zh) * 2017-05-11 2017-09-15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脚本的网络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7168873B (zh) * 2017-05-11 2020-06-09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脚本的网络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9150645A (zh) * 2017-06-28 2019-01-0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芯片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9150645B (zh) * 2017-06-28 2021-06-0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芯片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9586406A (zh) * 2018-11-08 2019-04-05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第三代智能变电站模拟量就地模块测试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WO2022088791A1 (zh) * 2020-10-29 2022-05-05 北京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分流设备性能测试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以及介质
CN112929241A (zh) * 2021-03-26 2021-06-08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5473837A (zh) * 2022-02-22 2022-12-13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可配置协议的通讯测试工具和基于其的通讯测试方法
CN115473837B (zh) * 2022-02-22 2024-03-22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可配置协议的通讯测试工具和基于其的通讯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2291B (zh) 2012-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2291B (zh) 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及系统
US8614955B2 (en) Misdirected packet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440415B2 (en) Virtual network addresses
CN1739276B (zh) 用于以太网mac地址管理的系统、方法和功能
JP4486902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JP2009094832A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データ配信装置、その配信方法およびその配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0525237C (zh) 数据转发系统、方法以及网络转发设备
CN100553199C (zh) 基于pcie交换网的组播实现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0407704C (zh) 媒体接入控制层地址的动态学习方法
CN101317372A (zh) 一种以太网的连接故障管理报文的传输方法、系统和节点装置
CN100481832C (zh) 通信装置、边界路由器装置、服务器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1729425B (zh) Vrrp组网中流量发送的方法及设备
CN101115071B (zh) 用于公共网络环境中的upnp服务的设备和方法
US2011011037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perform hybrid switching and routing functions
CN102185766A (zh) Dhcp服务器回应报文的单播转发方法及中转设备
CN105227466A (zh) 通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035899B (zh) 基于IPv6的局域网内的地址确定方法与装置
CN102546407A (zh) 报文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1222370B (zh) 使用故障定位报文进行故障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KR100382360B1 (ko) 이더넷 상에서의 명시적 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 방법 및 장치
CN101924698A (zh) 基于ip单播路由的二层域负载均衡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986714A (zh) 将总线控制网络接入avb网络的代理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1540703B (zh) 配置测试异步传输模式点到多点接口环境的方法及系统
CN101309154B (zh) 报文的发送方法、发送装置和传输系统
CN101115001B (zh) Adsl路由器的主机和pvc动态绑定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