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1531A - 机壳组件以及具有机壳组件的电脑机壳 - Google Patents
机壳组件以及具有机壳组件的电脑机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61531A CN101261531A CNA2007100796779A CN200710079677A CN101261531A CN 101261531 A CN101261531 A CN 101261531A CN A2007100796779 A CNA2007100796779 A CN A2007100796779A CN 200710079677 A CN200710079677 A CN 200710079677A CN 101261531 A CN101261531 A CN 1012615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holding section
- rotating shaft
- case component
- computer chass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脑机壳,其包括一由一第一板件、一第二板件与一第三板件组成的机壳组件、一第四板件、一第五板件以及一第六板件。其中,第二板件及第三板件枢设于第一板件的两侧以相对第一板件转动,且第二板件及第三板件与第一板件枢接的一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三卡合部与一第四卡合部,第三卡合部与第四卡合部适于与设置于第一板件两侧的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以使第二板件及第三板件稳固地固定于第一板件的两侧。此外,更包括第四板件、第五板件及第六板件,适于卡合于机壳组件,以形成一电脑机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壳组件以及具有此机壳组件的电脑机壳,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机壳组件及其电脑机壳。
背景技术
图1A绘示为现有折叠式电脑机壳在组装前的示意图,而图1B绘示为图1A的折叠式电脑机壳在组装后的示意图。在此现有技术中,电脑机壳100的部分机壳板件110、120、130、140以及150在组装之前可相互叠合,因此具有携带方便以及运送成本较为低廉的优点。但此折叠式机壳结构虽然较目前常用的非折叠式机壳更扁平,然而其实际所占的平面面积却相对更大,因此需另外设计包材进行运送。
同时,此现有结构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多个特殊元件相互配合,才能进一步固定机壳结构。如图2A所示,第一机壳板件110上需另设置一第一枢轴102,且于第二机壳板件120以及第三机壳板件130上,分别设置第一滑槽104,而第一枢轴102是枢设于第一滑槽104中。因此,组装时需将第一枢轴102于第一滑槽104内滑动至一定位,才能调整机壳板件120以及130与机壳板件110间的相对位置,进而使得机壳板件120以及130能转动至预定位置,以与机壳板件110相互垂直。
此外,如图2B所示,上述现有技术需要额外将第四机壳板件140上的第一卡扣件170与第二卡扣件180分别锁固于两相邻的机壳板件上(如图2B所示,相邻的机壳板件分别为第二机壳板件120与第四机壳板件140),以利用第一卡扣件170以及第二卡扣件180间的卡扣关系来固定二相邻机壳板件间的相对位置。
如上所述,在机壳板件上额外设置的卡扣件将增加电脑机壳的产品成本。此外,由于现有技术须将第一卡扣件170以及第二卡扣件180分别锁固于两相邻的机壳板件,以使两相邻的机壳板件间有稳固的连接关系,因此使用者须花费较多组装时间,造成电脑机壳100(请参考图1A)的组装效率不佳。
另一方面,由于现有技术是利用滑槽以及枢轴间的枢接关系来使电脑机壳100(如图1A所示)具有折叠的功能。然而,在机壳板件120以及130翻转至预定位置之后,使用者不易有效地将机壳板件120以及130固定于预定位置,导致机壳板件120以及130容易受到重力影响而沿着位移路径L滑动。如此,使用者在将机壳板件140转动至其预定位置时,机壳板件140的转动即容易受到机壳板件120以及130的影响而无法顺畅地翻转至预定位置来使第一卡扣件170以及第二卡扣件180相互卡扣。亦即,现有的具有折叠功能的电脑机壳100其组装流畅度不佳,导致电脑机壳100的组装效率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壳组件,其具有较佳的组装流畅度。
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脑机壳,其具有较低的产品成本以及较佳的组装效率。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机壳组件,其包括一第一板件、一第二板件以及一第三板件。其中,第一板件具有一第一侧以及一第二侧,第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第二侧设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此外,第二板件具有一第三侧以及一第四侧,第三侧沿着一第一轴线枢接于第一侧,且第三侧设有一第三卡合部,当第四侧沿着第一轴线朝向第二侧转动时,第二板件适于与第一板件相叠合,当第四侧沿着第一轴线远离第二侧转动时,第三卡合部适于与第一卡合部卡合,以使第二板件垂直固定于第一板件。另外,第三板件具有一第五侧以及一第六侧,第五侧沿着一第二轴线枢接于第二侧,且第五侧设有一第四卡合部,当第六侧沿着第二轴线朝向第一侧转动时,第三板件适于与第一板件相叠合,当第六侧沿着第二轴线远离第一侧转动时,第四卡合部适于与第二卡合部卡合,以使第三板件垂直固定于第一板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机壳组件更包括一第一转轴以及一第二转轴,其中第二板件通过第一转轴枢接于第一板件,第三板件通过第二转轴枢接于第一板件。上述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可为拉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侧更包括一第一挡止部,当第四侧沿着第一轴线远离第二侧转动至一预定位置时,第三侧的转动会受到第一挡止部的限制,以使第二板件不再相对第一板件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侧更包括一第二挡止部,当第六侧沿着第二轴线远离第一侧转动至一预定位置时,第五侧的转动会受到第二挡止部的限制,以使第三板件不再相对第一板件转动。
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脑机壳,其包括上述的机壳组件、一与第一板件相对应的第四板件、一第五板件以及一第六板件。其中,第四板件适于与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卡合,第五板件适于卡合于第一板件、第二板件、第三板件以及第四板件,而第六板件是与第五板件相对应,且适于卡合于第一板件、第二板件、第三板件以及第四板件。
上述机壳组件主要是由一第一板件、一沿第一轴线枢接于第一板件的第一侧的第二板件以及一沿第二轴线枢接于第一板件的第二侧的第三板件所组成。本发明是将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枢设于第一板件之两侧,并于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与第一板件枢接的一侧设置卡合部,因此当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朝向远离第一板件的方向转动至一预定位置(与第一板件相互垂直)时,设置于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上的卡合部会与设置于第一板件两侧的卡合部相互卡合,进而产生结构上的干涉。如此一来,第二板件即能稳固地固定于第一板件的一侧,而第三板件能稳固地固定于第一板件的另一侧。接着,再将电脑机壳的其他板件卡合于机壳组件上即可完成电脑机壳的组装。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发明是在两相邻的板件上制作结构简易的卡合部,以通过板件间的结构干涉来固定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与第一板件间的相对位置,因此本发明的电脑机壳有较低的产品成本以及较佳的组装效率。此外,在电脑机壳的组装过程中,由于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能稳固地固定于第一板件的两侧,因此使用者能顺畅地将电脑机壳的其他板件卡合至机壳组件。换言之,本发明的电脑机壳有较佳的组装流畅性。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折叠式电脑机壳在组装前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折叠式电脑机壳在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2A与图2B绘示为图1B的折叠式电脑机壳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脑机壳的分解图;
图3B为图3A的电脑机壳的组合图;
图4A至图4C绘示为机壳组件300的组装流程图;
图5为图4C的机壳组件300的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0:电脑机壳
100:电脑机壳
102:第一枢轴
104:第一滑槽
106:第二枢轴
108:第二滑槽
110、120、130、140、150、160:机壳板件
170:第一卡扣件
180:第二卡扣件
300:机壳组件
310:第一板件
310a:第一侧
310b:第二侧
312:第一卡合部
314:第二卡合部
316:第一挡止部
318:第二挡止部
320:第二板件
320a:第三侧
320b:第四侧
322:第三卡合部
330:第三板件
330a:第五侧
330b:第六侧
332:第四卡合部
340:第四板件
350:第五板件
360:第六板件
370:第一转轴
380:第二转轴
L:位移路径
X1:第一轴线
X2:第二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3A绘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脑机壳的分解图,图3B绘示为图3A的电脑机壳的组合图。请同时参考图3A与图3B,本实施例的电脑机壳30包括一机壳组件300、一第四板件340、一第五板件350以及一第六板件360。其中,机壳组件300主要是由一第一板件310、一第二板件320以及一第三板件330所组成的具有折叠功能的构件,因此本实施例的电脑机壳30在经过折叠作业之后具有携带方便的优点。
图4A至图4C绘示为机壳组件300的组装流程图。图4A所示的机壳组件300是呈折叠的状态,即第一板件310、第二板件320以及第三板件330是相互叠合,而使用者在转动第二板件320以及第三板件330(如图4B所示)之后,即可完成机壳组件300的组装(如图4C所示)。请再同时参考图5,图5绘示为图4C的机壳组件300的分解图。由图4A可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件310具有一第一侧310a以及一第二侧310b,而第二板件320藉由一第一转轴370枢接于第一板件310的第一侧310a,第三板件330则是通过一第二转轴380枢接于第一板件310的第二侧310b。其中,第一转轴370以及第二转轴380可例如是拉钉或是其他适当的枢转元件。使用者可以分别通过第一转轴370以及第二转轴380来转动第二板件320以及第三板件330。
此外,第二板件320具有一第三侧320a以及一第四侧320b,其中第三侧320a是沿着第一轴线X1枢接于第一板件310的第一侧310a,以使第二板件320与第一板件310可相互枢接,并可作相对旋转叠合。另外,第三板件330具有一第五侧330a以及一第六侧330b,第五侧330a是沿着第二轴线X2枢接于第一板件310的第二侧310b,使第三板件330与第一板件310可相互枢接,并可作相对旋转叠合。
请参见图4B与图4C,本实施例于第一板件310的第一侧310a以及第二侧310b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312以及至少一第二卡合部314,而于第二板件320之第三侧320a设有相对于第一卡合部312的至少一第三卡合部322,且于第三板件330的第五侧330a设有相对于第二卡合部314的至少一第四卡合部332。因此,当使用者转动第二板件320,以使第二板件320的第四侧320b沿着第一轴线X1远离第一板件310的第二侧310b,而转动至预定位置(即第二板件320与第一板件310相互垂直)时,配设于第二板件320上第三卡合部322会与配设于第一板件310上的第一卡合部312卡合,进而使得第二板件320固定于第一板件310的第一侧310a。同样地,当使用者转动第三板件330,以使第三板件330的第六侧330b沿着第二轴线X2远离第一板件310的第一侧310a转动至预定位置(即第三板件330与第一板件310相互垂直)时,配设于第三板件330上第四卡合部332会与配设于第一板件310上的第二卡合部314卡合,进而使得第三板件330固定于第一板件310的第二侧310b。
上述设置于第一板件310上的第一卡合部312与第二卡合部314可以为具有弹性的扣钩,而设置于第二板件320上的第三卡合部322以及设置于第三板件330上的第四卡合部332可以是扣孔。因此,当第二板件320以及第三板件330朝向远离第一板件310的方向转动时,第三卡合部322(本例中为一扣孔)会与第一卡合部312(本例中为一弹性卡钩)相扣合,而第四卡合部332(本例中为一扣孔)会与第二卡合部314(本例中为一弹性卡钩)相扣合,进而使得第二板件320以及第三板件330与第一板件310之间有稳固的连接关系。其中,上述的扣孔或是扣钩例如是在对板件进行冲压制作工艺时所形成的。
此外,为能让第二板件320以及第三板件330能顺利地转动至一定位以分别固定于第一板件310的两侧,本实施例分别于第一板件310的第一侧310a以及第二侧310b设置一第一挡止部316以及一第二挡止部318,因此当第二板件320的第四侧320b沿着第一轴线X1朝向远离第二侧310b的方向转动至预定位置(即第二板件320与第一板件310相互垂直)时,第二板件320其第三侧320a的转动会受到第一挡止部316的限制。亦即,第二板件320不再相对第一板件310转动,且第二板件320能通过上述第一卡合部312与第三卡合部322的扣合关系,稳固地固接于第一板件310的一侧。上述的第一挡止部316在本例中,是对板件进行冲压制作工艺时所形成的具有限位功能的凸起结构。
同样地,当第三板件330的第六侧330b沿着第二轴线X2朝向远离第一侧310a的方向转动至预定位置(例如是第三板件330与第一板件310相互垂直)时,第三板件330其第五侧330a的转动会受到第二挡止部318的限制。亦即,第三板件330不再相对第一板件310转动,且第二板件330能通过上述第二卡合部314与第四卡合部332的扣合关系稳固地固接于第一板件310的另一侧。其中,本实施例是在第五侧330a上冲出一凹槽,而当第三板件330沿着第二轴线X2转动至预定位置时,上述的凹槽会与第二挡止部318相抵合,进而限制了第三板件330的转动。
承上所述,在完成机壳组件300的组装后(如图4A至图4C所示),使用者可将如图3A所示与第一板件310相对应的第四板件340、第五板件350以及与第五板件350相对应的第六板件360卡合至机壳组件300上,以完成电脑机壳30的组装(如图3B所示)。详细地说,第四板件340是与第二板件320以及第三板件330卡合,第五板件350以及第六板件360是与第一板件310、第二板件320、第三板件330以及第四板件340相互卡合。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板件310以及第四板件340例如是电脑机壳30的底板或是顶板,第二板件320以及第三板件330例如是电脑机壳30的前板或是背板,而第五板件350以及第六板件360例如是电脑机壳30的侧板。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冲孔制作工艺所产生的余料可用以制作电脑机壳上的配件,以节省电脑机壳的制作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利用一具有折叠功能的机壳组件来与其他板件结合,以完成电脑机壳的组装。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电脑机壳有下列优点:
(一)本发明的电脑机壳是利用一具有折叠功能的机壳组件来与其他板件结合。在机壳组件的设计中,由于本发明是在两相邻的板件上制作结构简单的卡合部,以相互干涉,进而使得邻接板件能稳固地组合。换言之,本发明的机壳组件无需额外再利用螺丝或其他卡扣件来固定板件间之相对位置,本发明的电脑机壳即有较低的产品成本。
(二)由于本发明无需额外在两相邻的板件上锁固卡扣件以固定板件间的相对位置,因此本发明的电脑机壳有较佳的组装效率。
(三)在本发明的机壳组件中,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仅通过转轴来相对第一板件转动,以进行组装或是折叠作业。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利用枢轴与滑槽间的枢接关系来组装或是折叠机壳,本发明的机壳组件有较简单的组装方式,而使用者能较轻易地完成电脑机壳的组装,且具有较佳的组装流畅性。
(四)由于本发明的机壳组件有较简单的组装方式,因此使用者在组装或是折叠机壳组件时不易发生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机壳组件损坏的情况。换言之,本发明的电脑机壳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虽然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 一种机壳组件,包括:
一第一板件,具有一第一侧以及一第二侧,其中该第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二侧设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
一第二板件,具有一第三侧以及一第四侧,该第三侧沿着一第一轴线枢接于该第一侧,且该第三侧设有一第三卡合部,当该第四侧沿着该第一轴线朝向该第二侧转动时,该第二板件适于与该第一板件相叠合,当该第四侧沿着该第一轴线远离该第二侧转动时,该第三卡合部适于与该第一卡合部卡合,以使该第二板件垂直固定于该第一板件;以及
一第三板件,具有一第五侧以及一第六侧,该第五侧沿着一第二轴线枢接于该第二侧,且该第五侧设有一第四卡合部,当该第六侧沿着该第二轴线朝向该第一侧转动时,该第三板件适于与该第一板件相叠合,当该第六侧沿着该第二轴线远离该第一侧转动时,该第四卡合部适于与该第二卡合部卡合,以使该第三板件垂直固定于该第一板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组件,更包括一第一转轴以及一第二转轴,其中该第二板件通过该第一转轴枢接于该第一板件,该第三板件通过该第二转轴枢接于该第一板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组件,其中该第一转轴以及该第二转轴为拉钉。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组件,其中该第一侧更包括一第一挡止部,当该第四侧沿着该第一轴线远离该第二侧转动至一预定位置时,该第三侧的转动会受到该第一挡止部的限制,以使该第二板件不再相对该第一板件转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组件,其中该第二侧更包括一第二挡止部,当该第六侧沿着该第二轴线远离该第一侧转动至一预定位置时,该第五侧的转动会受到该第二挡止部的限制,以使该第三板件不再相对该第一板件转动。
6. 一种电脑机壳,包括:
一机壳组件,包括;
一第一板件,具有一第一侧以及一第二侧,其中该第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二侧设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
一第二板件,具有一第三侧以及一第四侧,该第三侧沿着一第一轴线枢接于该第一侧,且该第三侧设有一第三卡合部,当该第四侧沿着该第一轴线朝向该第二侧转动时,该第二板件适于与该第一板件相叠合,当该第四侧沿着该第一轴线远离该第二侧转动时,该第三卡合部适于与该第一卡合部卡合,以使该第二板件垂直固定于该第一板件;
一第三板件,具有一第五侧以及一第六侧,该第五侧沿着一第二轴线枢接于该第二侧,且该第五侧设有一第四卡合部,当该第六侧沿着该第二轴线朝向该第一侧转动时,该第三板件适于与该第一板件相叠合,当该第六侧沿着该第二轴线远离该第一侧转动时,该第四卡合部适于与该第二卡合部卡合,以使该第三板件垂直固定于该第一板件;
一第四板件,与该第一板件相对应,且适于与该第二板件以及该第三板件卡合;
一第五板件,卡合于该第一板件、该第二板件、该第三板件以及该第四板件;以及
一第六板件,与该第五板件相对应,且卡合于该第一板件、该第二板件、该第三板件以及该第四板件。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脑机壳,更包括一第一转轴以及一第二转轴,其中该第二板件通过该第一转轴枢接于该第一板件,该第三板件通过该第二转轴枢接于该第一板件。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脑机壳,其中该第一转轴以及该第二转轴为拉钉。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脑机壳,其中该第一侧更包括一第一挡止部,当该第四侧沿着该第一轴线远离该第二侧转动至一预定位置时,该第三侧的转动会受到该第一挡止部的限制,以使该第二板件不再相对该第一板件转动。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脑机壳,其中该第二侧更包括一第二挡止部,当该第六侧沿着该第二轴线远离该第一侧转动至一预定位置时,该第五侧的转动会受到该第二挡止部的限制,以使该第三板件不再相对该第一板件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79677A CN101261531B (zh) | 2007-03-05 | 2007-03-05 | 机壳组件以及具有机壳组件的电脑机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79677A CN101261531B (zh) | 2007-03-05 | 2007-03-05 | 机壳组件以及具有机壳组件的电脑机壳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61531A true CN101261531A (zh) | 2008-09-10 |
CN101261531B CN101261531B (zh) | 2010-05-26 |
Family
ID=39962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79677A Active CN101261531B (zh) | 2007-03-05 | 2007-03-05 | 机壳组件以及具有机壳组件的电脑机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6153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77118A (zh) * | 2018-04-12 | 2019-10-2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 电脑机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374890Y (zh) * | 1999-02-24 | 2000-04-19 | 富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脑机壳 |
CN2480884Y (zh) * | 2000-12-30 | 2002-03-06 | 富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组合式电脑机壳 |
CN2696030Y (zh) * | 2004-04-24 | 2005-04-2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脑机壳 |
CN2775727Y (zh) * | 2005-01-08 | 2006-04-26 | 史秋伟 | 计算机主机外壳结构改良 |
-
2007
- 2007-03-05 CN CN200710079677A patent/CN101261531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77118A (zh) * | 2018-04-12 | 2019-10-2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 电脑机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61531B (zh) | 2010-05-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94741B (zh) | 接合組件及電子系統 | |
US11889645B2 (en) |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foldable display | |
US8534777B2 (en) | Supporting device for fixing electronic elements on computer housing | |
US8544155B2 (en) | Safety hook | |
US20110023271A1 (en) | Hinge | |
US7593237B2 (en) | Expansion card retention assembly | |
CN103218014B (zh) | 电子装置 | |
US20180058498A1 (en) | Dual-shaft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odule | |
US20180044003A1 (en) | Flight device | |
US20100251518A1 (en) | Hinge | |
CN116235488A (zh) | 铰链结构和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 |
WO2021081788A1 (zh) | 折叠结构、无人飞行器的折叠结构及可移动平台 | |
CN101739081A (zh) | 电子装置 | |
US20110056048A1 (en) | Hinge | |
CN101261531B (zh) | 机壳组件以及具有机壳组件的电脑机壳 | |
US20100146733A1 (en) | Hinge and collapsible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 |
CN113819139A (zh) | 铰链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 |
US20090167035A1 (en) | Housing of foldable device | |
CN101225847B (zh) | 便携设备保持夹 | |
CN114542583B (zh) | 锁止结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 |
CN101340802B (zh) | 散热模块 | |
US20050016091A1 (en) | Tenon-snap joint structure for glass panel mounting frames | |
US20100269295A1 (en) | Hinge | |
US20110000049A1 (en) | Hinge | |
TWI674830B (zh) | 機殼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