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0592B - 织筘,包括这种织筘的织机及制造这种织筘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织筘,包括这种织筘的织机及制造这种织筘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0592B
CN101260592B CN2008100951177A CN200810095117A CN101260592B CN 101260592 B CN101260592 B CN 101260592B CN 2008100951177 A CN2008100951177 A CN 2008100951177A CN 200810095117 A CN200810095117 A CN 200810095117A CN 101260592 B CN101260592 B CN 1012605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thin slice
reed
inclined surface
kn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51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0592A (zh
Inventor
M·布尔克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OENHERR TEXTILMASCHB GmbH
Schoe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CHOENHERR TEXTILMASCHB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OENHERR TEXTILMASCHB GmbH filed Critical SCHOENHERR TEXTILMASCHB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260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0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0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05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60Construction or operation of slay
    • D03D49/62Reeds mounted on slay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9/00Pile-fabric looms
    • D03D39/16Double-plush looms, i.e. for weaving two pile fabrics face-to-face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7Drive or guide mechanisms for weft inserting
    • D03D47/277Guide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所述织筘(1)包括至少一个盖子(7)和至少一排固定在盖子(7)上的薄片(3),所述盖子设有用于将纬纱引入梭口的引导装置的部件(77),所述盖子(7)覆盖每一薄片(3)的一个端部(33)。至少一个薄片(3)的端部(33)包含至少一个表面(321),该表面相对于所述端部(33)的纵向轴(X33)以约20°-160°的角度α倾斜,所述倾斜表面(321)被布置为与盖子(7)的不平行于所述轴(X33)的相应表面(751)相对。所述倾斜表面(321)能够在所述盖子沿盖子(7)相对于薄片(3)分离的基本平行于所述轴(X33)的方向移位时支承盖子(7)的相应表面(751)。此外,所述倾斜表面还能够抵抗盖子(7)相对于薄片(3)的分离作用力,所述作用力定向为基本平行于所述轴(X33)的方向(F1)。该表面相对于所述轴(X33)以约90°-160°的角度(α)倾斜。

Description

织筘,包括这种织筘的织机及制造这种织筘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筘,该织筘包括至少一个设有用于将纬纱引入梭口的引导装置部件的盖子以及一排固定在该盖子上的薄片。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这种织筘的织机以及用于制造这种织筘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织造领域,已知通过设有用于运载纬纱的夹纱器的剑杆将纬纱引入由织机限定的梭口。在纬纱引入梭口后,立即通过织筘将纬纱压在已经织好的织物上,以使织物成品具有令人满意的规整度。专利文献FR-A-2 886951公开了一种装备在具有双层重叠布卷的织机上的织筘,所述织筘包含一排薄片(lamellae),薄片的末端由两个U形横截面的盖子覆盖。每个U形盖通过粘结固定在薄片末端。其中一个U形盖承载有用于引导用于引入纬纱的剑杆的突片,所述突片按织机的筘宽进行分布。在织机运转过程中,特别是在织机高速运转过程中,这种织筘结构不可能确保所述盖子和薄片之间的最优连结。特别地,由于直接通过织筘盖子引导引入剑杆,所述盖子要承受很大应力,从而很有可能导致盖子相对于薄片分离。这样,将不再能确保薄片和盖子相对于织机的精确定位,这很可能会在织物外观上产生疵点并导致剑杆和薄片之间或是剑杆和经纱之间的碰撞。此外,在盖子相对于薄片完全分离时,所述盖子很可能会从织机上弹出,从而危及织工。对于地毯织机应用(其中,织筘的尺寸足够大以适应增大的织筘宽度和大量纬纱引入高度),该织筘连结方面的问题更突出。
此外,专利文献US-A-1 449 686公开了一种织筘,其包含一排薄片,薄片末端覆盖有两个盖子。薄片的每个末端设置有用于与覆盖该末端的盖子的两个相应肋片配合的两个侧凹槽。在该装置中,当作用力沿着盖子相对于薄片分离的方向(该方向基本平行于每个薄片的纵向轴)施加到其中一个盖子上,薄片的凹槽和盖子的肋片的相对形状会导致盖子侧分支张开。这样,盖子会倾向于相对于薄片分离,从而导致出现上文提及的在织造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此外,当盖子设有用于纬纱引入装置的引导部件时,盖子分支的张开以及盖子相对于薄片分离的风险可能会增大。
本发明的目的特别在于,通过提供一种包括至少一个设有用于纬纱引入的引导装置部件的盖子的、其构件之间的连结被改进的织筘来克服这些缺陷。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对象是这样一种类型的织筘,该织筘包括至少一个盖子以及至少一排固定在盖子上的薄片,该盖子设有用于将纬纱引入梭口的引导装置的部件,该盖子覆盖每一薄片的一个端部,至少一个薄片的所述端部包含至少一个表面,该表面相对于前述端部的纵向轴倾斜约20°-160°的角度,所述倾斜表面被布置为与盖子的不平行于端部纵向轴的相应表面相对,当所述盖子沿着盖子相对于薄片基本平行于端部纵向轴分离的方向发生位移时,所述倾斜表面能够支承盖子的相应表面,此外所述倾斜表面还能够抵抗盖子相对于薄片的分离作用力,该作用力被定向为相对于端部纵向轴基本平行,其特征在于,前述端部的倾斜表面相对于该端部的纵向轴倾斜约90°-160°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其它有利的特征:
-前述端部的倾斜表面或每一个倾斜表面能够在盖子的相应表面倾向于沿着盖子相对于薄片基本平行于端部纵向轴分离的方向发生位移时以及当所述倾斜表面和相应表面相接触时,使盖子的包含有该相应表面的部分围绕所述薄片收紧;
-前述端部的倾斜表面相对于端部纵向轴严格地倾斜大于90°的角度;
-前述端部的倾斜表面能够当所述盖子倾向于沿着盖子相对于薄片基本垂直于端部纵向轴分离的方向发生位移时以承载接触的方式支承盖子的相应表面;
-前述端部的倾斜表面与盖子的相应表面为面接触;
-前述端部包含至少一个第一表面和一个第二表面,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和一个第二表面互不平行并分别与盖子的相应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面接触;
-前述端部的倾斜表面由薄片的边缘部在位于相对于薄片主体凸出的齿部的区域限定;
-前述端部包含两个成形于端部纵向轴两侧的倾斜表面;
-前述端部和盖子通过薄片和盖子的以使所述端部的倾斜表面与盖子的相应表面接触为目的的相对运动共同限定具有可扩张的截面的孔;
-该织筘包括布置在盖子内位于至少一个内齿部和盖子底部之间的用于支撑薄片的弹簧;
-该织筘包含将每一薄片的前述端部固定在盖子上的粘合材料;
-每一薄片的前述端部包括与另一薄片的相应端部的孔对齐布置的通孔;
-该织筘包括覆盖每一薄片的第二端部的第二盖子,至少一个薄片的第二端部包含由薄片纵向边缘限定的凹凸成形部(relief-forming portion),该凹凸成形部与第二盖子的互补的内凹凸成形部配合,使得当所述盖子沿着第二盖子相对于薄片分离的方向发生位移时薄片的凹凸成形部的表面能够支承第二盖子的凹凸成形部的表面;
-第二盖子由两个相互嵌套的型材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对象是一种包含上述织筘的织机。
最后,本发明的对象是一种用于制造上述织筘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将设有倾斜表面的前述端部的倾斜表面布置为与盖子的相应表面相对,使得该排薄片中的每一薄片的前述端部被盖子覆盖;
-将每一薄片的前述端部固定在盖子上。
该制造方法可以包含一中间步骤,在该中间步骤中设有倾斜表面的所述端部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个表面安置成与盖子的相应表面面接触。
特别地,设有倾斜表面的前述端部中的每一个的表面与盖子的表面的接触可以通过使可变形的管体积扩张来实施,该管进入限定在前述端部和盖子之间的孔,该孔的截面可通过薄片与盖子的以使前述端部的倾斜表面与盖子的相应表面接触为目的的相对运动来进行扩张。该可变形的管的体积扩张可以特别是通过向管中注入加压流体来实现。
有利地,该排薄片中每一薄片的前述端部通过使盖子相对于薄片端部基本上平行于该排薄片的纵向轴滑动而被覆盖,每一薄片的前述端部在盖子上的固定可以通过粘合材料来实施,该粘合材料已通过使用插管在前述端部的与另一薄片的相应端部上的孔对齐布置的孔的区域引入到盖子中,该插管在薄片端部的对齐的孔内运动/散布。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对仅作为示例给出的按照本发明的织筘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是安装在筘座上的按照本发明的织筘的局部透视图;
图2是在制造织筘的第一步骤中,图1中织筘在两个薄片之间的局部图,其中用于引导用于引入纬纱的装置的部件已被省略;以及
图3是在制造织筘的第二步骤中,图2中细节III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所示的织筘1例如用于装配带有双层重叠布卷的织机(未示出),这种织机由FR-A-2886951公开,并可以用于织造地毯。织筘1包括一排并列的薄片3,每一薄片3的两个端部31和33由用于装配薄片3的下盖5和上盖7覆盖。该排薄片3的纵向轴用Y3标记。
从图2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每一薄片3是用平面金属板材切割而成的细长叶片,该金属板材通常由不锈钢构成并且进行了抛光。每一薄片3的形状以类似于FR-A-2886951的方式最优化,使得织筘1是弯曲的,并且其凹度被定向为在织机生产期间把纬纱压靠在织物上的压靠点的方向。更具体地,每一薄片3包括两个细长的基本为直线的部分3A和3B,这两个部分形成薄片的两个端部31和33并且以相应端部的纵向轴X31或X33为中心。轴X31和X33之间形成大约30°的角度β。实际上,角度β可以选定在15°到45°之间。
每一薄片3由两个纵向边缘32和两个横向边缘34限定。每一薄片3的被定向为朝向纬纱的压靠点的纵向边缘32被标记为32a,被定位为朝向图中未示出的综片(heald)的纵向边缘32被标记为32b。
由图1中可见,织筘1的两个端部薄片3’与其它薄片3具有相似的几何形状但具有更大的厚度,这样可以增强织筘1的结构的刚性。
织筘1的两个盖子5和7都由具有U形横截面的铝型材挤出成形。覆盖每一薄片3的下端31的下盖5由两个彼此相对布置的具有L形横截面的型材51和53构成。该型材51和53的L形的垂直臂511和531形成盖子5的两个U形侧臂,同时型材53的一个水平臂533能够嵌套在型材51的水平臂513的内部沟槽514中,这样构成U形盖子5的底部。
下盖5安装在快速交替回转运动移动的筘座9上,从而允许织筘1击打纬纱。盖子5通过楔子8固定在筘座9的沟槽91中,该楔子8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已知方式例如螺纹连接在筘座9上保持就位。将盖子5夹在沟槽91中使得可以确保在运转期间型材51和53的嵌套。
由图1中可见,筘座9设有用于引导用于引入织机纬纱的下剑杆的冀片93。冀片93布置在织筘1的朝向纬纱的压靠点定向的侧面,并沿织机的织筘宽度进行分布。
每一薄片3的下端31包含由薄片的边缘32b限定的凹口36,该凹口能够有间隙地接纳型材51的垂直臂511上形成的内齿部512,容纳在凹口36内的齿部512会阻挠下盖5相对于薄片3的端部31的分离。U形盖子5的两个臂511和531中的每一个也都包含内部间隙孔515或535。该内部间隙孔515和535共同限定盖子5的能够接纳用于支撑薄片3的下弹簧4的张开区域。
覆盖每一薄片3的上端部33的上盖7是单独的部件并且包含两个侧臂71,该侧臂在U形的圆形底部73的区域结合。在底部73的附近,盖子7设有由定向为朝向织机综片的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空心止挡74,该止挡设置用于防止综片由于综片与织筘1之的碰撞而受损。
盖子7在盖子的定向为朝向纬纱的压靠点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引导用于引入织机纬纱的上剑杆的冀片77。上冀片77以与下冀片93类似的方式根据织机织筘的宽度沿着盖子7的侧边缘76进行分布。
每一薄片3的容纳在上盖7内的上端部33包括两个相对于端部33的纵向轴X33相互对称的钩齿部35,并且每一个钩齿部都由薄片3的外凹形限定且相对于薄片的主体凸出。每一个钩齿部35都由纵向边缘部32限定,同时限定相对于轴X33倾斜角度α的表面321。倾斜表面321与相对于轴X33基本平行并在薄片3的主体区域由边缘32限定的表面323相邻。
图3中轴X33与在钩齿部35的表面321的平面路径的轴X321的交叉点被标记为Z。因此,相关表面321相对于轴X33的倾斜角度α被设定为在以下两部分之间,一方面是轴X33在Z点和端部33的横向边缘34之间的部分,另一方面是轴X321在Z点和相关表面321的路径之间的部分。在所示示例中,角度α约为135°。实际上,角度α可以选定在约90°和160°之间。
盖子7在臂71的端部附近设有能够与每一薄片3的端部33的钩齿部35相配合的两个钩齿部75。更具体地,在盖子7与每一薄片3的端部33相固定的构型中,盖子7的两个钩齿部75相对于盖子7的与轴X33相重合的中轴X7相互对称。每一钩齿部75与相关盖子的臂71的内凹形相对应,该钩齿部由相对于轴X7以前述角度α倾斜的表面751和相对于轴X7基本平行的表面753限定。当每一薄片3的端部33被接纳在盖子7中,端部33的每一倾斜表面321都与盖子7的相应倾斜表面751相对,同时每一平行表面323与平行表面753相对。
除了织筘1的两个端部薄片3’外,每个薄片3的端部33都设有两个凹口38,该凹口由关于轴X33相互对称的纵向边缘32限定。在盖子7安装在每一薄片3的端部33上的构型中,凹口38限定出用于接纳上弹簧6的区域,该上弹簧用于在盖子7内、在盖子7的钩齿部75和底部73之间支撑薄片3。每一薄片3的端部33还设有由端部33的横向边缘34限定的上凹口341,该上凹口在盖子7安装在端部33上的构型中被布置成与盖子7的圆形底部73相对。这样,盖子7的底部73和每一薄片3的端部33的凹口341之间限定出卵形孔12。在盖子7被安装但并非相对每一薄片3的端部33固定的构型中,端部33被有间隙地接纳在盖子7中,且孔12的截面可以通过薄片3和盖子7的相对运动来改变。特别地,在将倾斜表面321和751置为面接触时,孔12的截面可以通过凹口341相对于底部73的分离运动而扩张。
每一薄片3的端部33还包含通孔37,该通孔大致为圆形,在盖子7安装在端部33上的构型中,该通孔被容纳在盖子7中。
制造按照本发明的织筘1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其中:
首先,将薄片3并列排布成行,同时借助于弹簧支撑薄片。在公开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端部使用了3个支撑弹簧:即布置在每一薄片3的中央区域的中间弹簧2,该中央区域基本上位于每一薄片的部位3A和部位3B之间的汇合处;布置在每一薄片3的下端部31附近的下弹簧4;以及布置在每一薄片3的上端部33附近的上弹簧6。在依据织机织筘宽度的长度上对薄片3进行支撑。一旦获得该排被支撑好的薄片3,在该排薄片的两侧放置具有更大厚度的端部薄片3’。
接下来,下盖5的型材51被定位成在该排被支撑好的薄片的一侧与该排薄片的每一薄片3的下端部31相接触。每一薄片3的端部31的截面为矩形并通过分别承压倚靠在L形型材51的臂511和513上的纵向边缘32b和横向边缘34与型材51相配合。由于端部31与型材51的两个内表面相接触,薄片3可以因此精确地相互定位。在这样的构型中,每一薄片3的凹口36有间隙地接纳型材51的齿部512。此外,下支撑弹簧4被置入型材51的内部间隙孔515中。
然后将粘合剂沿该排支撑好的薄片3施加在该排薄片的未被型材51覆盖的一侧。这样,通过将型材53的臂533沿图2中箭头F0方向滑入型材51的沟槽514,使型材53与型材51相嵌套。所述滑入持续到每一薄片3的纵向边缘32a与型材53的臂531相接触为止。这样,每一薄片3的端部31与形成下盖5的两个型材51及53之间的接触被保持,并让粘合剂发生聚合以使得每一薄片3的下端部31在盖子5内刚性固定。
在织机上使用织筘1时,形成下盖5的两个型材51及53之间嵌套的固定是通过借助于楔子8将盖子5夹持在筘座9的沟槽91中来确保的。对下盖5内每一薄片3的支承以及对筘座9的沟槽91中的盖子5的支承发生在至少两个基本垂直的表面上,使得每一薄片3可以相对于筘座9并因而相对于引导冀片93乃至织机精确定位。盖子5的齿部512因而被稳固在每一薄片3的凹口36中,这阻挠了盖子5相对于薄片3的移动。更具体地,当盖子5沿着相对于每一薄片3的端部31分离的方向发生位移时,凹口36的表面能够支承齿部512的表面。特别地,盖子5的远离每一薄片3的相关分离方向基本上平行于轴X31
在将盖子5固定到每一薄片3的端部31之前,同时或之后,将上盖7定位在支撑好的薄片的端部33的区域。为此,盖子7相对于排列成行的薄片3的端部33基本平行于该排薄片的纵向轴Y3滑动,也就是说,基本垂直于每一薄片3的平面滑动,如图1中箭头F3所示。因而薄片3的齿部35连续地与盖子7的齿部75接合。当盖子7覆盖每一薄片3的端部33时,端部33的每一倾斜表面321被定位为与盖子7的相应倾斜表面751相对,同时每一平行表面323与相应表面753相对。
在盖子7被安装但并非固定在每一薄片3的端部33上的构型中,在每一薄片3的端部33与盖子7之间存在盖子相对于薄片的端部33滑动所需的间隙。在盖子7被固定到薄片3之前,所述间隙在齿部35和75之间的接触面中被消除,即相应于一方面是使每一薄片3的两个倾斜表面321与盖子7的两个倾斜表面751相接触,另一方面是使每一薄片3的两个平行表面323和盖子7的两个平行表面753相接触。
齿部35和75之间的间隙的消除是通过在孔12中插入可变形的管10、然后通过将加压流体注入管中例如注入压力约为10bar的空气使在本实施例中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管10的体积扩张来实施的,所述孔限定在盖子7的圆形底部73和每一薄片3的凹口341之间。如图3所示,管10的体积扩张导致在每一薄片3的横向边缘34上凹口341的区域、远离盖子7的底部73(的方向)产生推力P。由于凹口341与管10的接触表面相对于轴X33对称,推力P大致根据轴X33定向。推力P会使得每一薄片3的两个倾斜表面321与盖子7的倾斜表面751相接触。
作为一种变型,在将盖子7滑套在薄片3和管10上之前,管10可以定位在薄片3的凹口341内。
由于表面321和751相对于轴X33倾斜角度α,推力P在表面321和751的区域被转化为由每一表面321施加在相应表面751上的合成力R,该力R在轴X33的两侧基本垂直于所述表面。由表面321施加到相关或相应表面751上的力R包含平行于轴X33的分量Ra和垂直于轴X33的分量Rb。按照本发明,当角度α为90°-160°,例如本实施例中所示的约135°时,力R的分量Rb被定向为轴X33的方向,并且由于盖子7的每一臂71的弯曲变形作用,使得盖子7的每一平行表面753倚靠在薄片3的相应平行表面323上。因而,臂71在力P的作用下抓住每一薄片3的端部33,当一方面每一对相对的倾斜表面321和751之间发生接触,以及另一方面每一对相对的平行表面353和753之间发生接触时,就获得了盖子7相对于每一薄片3的固定构型。在盖子7和的薄片3之间,除了所述表面对外,保持有操作间隙,以避免阻挠所述操作表面彼此发生接触。
当由于力P获得并保持盖子7相对于薄片3的固定构型时,粘合材料特别是粘合剂,通过插管在每一孔37的区域引入到盖子7内,该插管在对齐的孔37内运动/散布。该插管的使用确保了粘合剂在盖子7内的良好分布。为了促进粘合剂的散布,插管以受控速度发生位移,例如从该排薄片3的中间开始,沿着该排薄片的一半移动,再沿着该排薄片的另一半移动。作为一种变型,插管可以在薄片3的孔37中在织筘1的整个长度上移位。粘合剂分布在由弹簧2,4和6支撑的薄片3之间,并进入薄片3和盖子7之间存在的间隙中。然而,由于齿部75以及盖子7的U形几何形状,粘合剂保持被限制在由与薄片3相接触的盖子7限定的封闭空间内,从而可以获得无毛边的粘合。
管10保持受压直至粘合剂发生聚合。当粘合剂发生聚合时,每一薄片3的端部33就相对于盖子7刚性固定,倾斜表面321和平行表面323分别与盖子7的倾斜表面751和相应平行表面753相接触。
盖子7和各仅有一面与粘合剂接触的端部薄片3’之间的固定,可以通过沿薄片3’的厚度方向接合在盖子7中的铆钉得到加强。端部薄片3’也可以仅是在薄片3粘结到盖子7上后在该排薄片3的每一侧连接,并仅仅通过铆接固定到盖子7上。
在两个盖子5和7相对于该排薄片3的这种固定构型中,薄片3彼此之间的定位是固定的。因此,中间支撑弹簧2可以从该排薄片3中拆除。其它两个支撑弹簧4和6以及可变形的管10被掩埋在组件中薄片3的两个端部31和33的区域中,从而组成了织筘1的结构。弹簧4和6以及管10是轻质部件,它们不会削弱织筘1的结构轻巧性。
在上述公开的制造方法中各部件的功能适于待施加在所述部件上的力、所述部件的期望变形、粘合剂的良好分布(例如在重力的作用下)。
按照本发明的织筘1的结构使得可以确保薄片3与上盖7之间的良好连结,该连结与直接通过盖子7引导用于引入纬纱的剑杆而产生的力相一致。更具体地,即使在粘合剂破裂的情况下,每一薄片3的齿部35与型材7的齿部75的接合构型会阻挠盖子7相对于薄片3的可能脱离。更具体地,在所述盖子沿盖子7相对于薄片3的端部33分离的方向移位时,薄片3的每一倾斜表面321能够支承盖子7的相应表面751。这种每对表面321和751之间的相对支撑关系在以下两个方向上都阻挡了盖子7脱离薄片3,即如图3中箭头F1所示的、盖子7的基本平行于轴X33的分离方向和如图3中每一箭头F2所示的、盖子7的基本垂直于轴X33的分离方向(该方向被定向为由轴X33指向表面321及相应表面751)。薄片3的每一倾斜表面321能够向盖子7的相应表面751施加力R,其第一分量Ra克服盖子7相对于薄片3的定向为基本平行于轴X33的方向F1的分离力,同时其第二分量Rb克服盖子7相对于薄片3的定向为基本垂直于轴X33的方向F2的分离力。平行表面323和753之间的配合也克服盖子7相对于薄片3在方向F2上的分离力。因此,按照本发明的织筘1的结构可以阻止盖子7相对于该排薄片3中每一薄片3在薄片平面上的各个方向上发生脱离。
特别地,由于角度α选定在90°-160°之间,更精确地大于90°,在盖子7的基本平行于轴X33的方向F1的分离力的情况下,倾斜表面321和751之间的配合变紧或将盖子7的臂71“夹”在薄片3上,这有利于改进盖子7相对于薄片3的运动。
此外,在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盖子7与每一薄片3的表面321相接触,所述表面321被定向成可以在筘座9的快速运动过程中吸收盖子7的离心力。作用在粘合剂上的压力因而被解除,这提高了织筘1的工作性能。此外,由于每一薄片3的齿部35由相对于薄片3的主体凸出的突出部形成,每一薄片的结构不会被脆化。
上盖7的一体结构允许所述盖子在运转过程中抵抗力的作用和振动,这些力和振动在织筘1的离筘座9最远的部分特别大。盖子7的铝质结构也使所述盖子具有足够的刚性,从而在运转过程中不变形,并避免在相互接触的表面之间发生任何容易损伤部件的运动。
通过使用在薄片3的孔37中散布(粘合剂)的插管将粘合剂引入到盖子7内,使得可以实现粘合剂在盖子7中的良好分布,而不会使盖子7脆化。
此外,按照本发明的织筘1的制造方法,可以实现薄片3相对于两个盖子5和7以及筘座9和织机的精确定位。引导冀片77和93的位置和因此剑杆在织机上的插入通道位置也在织机的整个织筘长度上得到控制,这样就保证了织机上生产出的织物的高品质。
特别地,通过关于轴X33对称的两对倾斜表面321和751之间的接触来实现每一薄片3相对于上盖7的定位,保证了沿织筘1的整个长度每一薄片3相对于经纱的定向。因此,在梭口打开时,薄片3平行于经纱并垂直于经纱引入的平面,这样可以使纱线的摩擦力最小化。此外,每一薄片3的互不平行的表面321和323与盖子7的接触,对引导冀片77以及上剑杆在所述薄片的平面上相对于薄片3的轮廓的插入通道进行准确定位。
通过在消除齿部35和75之间的间隙后使盖子在薄片3的端部33周围滑动,而不是通过盖子7在该排薄片3上变形的方式来定位盖子7,这样允许我们选用刚性结构材料,例如铝材来制造盖子7。因此盖子7可以轻微变形以获得它与薄片3的固定构型,但是,一旦固定到薄片上,它就具有足够的刚性以在运转过程中保持其几何形状。这样就可以在运转过程中保证织筘1的各组成部件彼此之间定位的准确性。
此外,由于薄片3也是以精确的方式相对于筘座9定位,并且引导冀片93以及下剑杆的插入通道以精确的方式相对于每一薄片3的轮廓定位。因此,织机上每一纬纱的引入位置都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对引入高度彼此远离的情况也是这样。因此,剑杆和薄片或剑杆和经纱之间发生钩绊的摩擦和风险得以减小。
盖子7绕薄片3的端部33滑动的定位方式,使得可以设计倾斜表面321和751以获得盖子7相对于每一薄片3的良好定位,同时与在运转过程中施加在薄片3和盖子7之间的接触面上的力相一致,并且与通过在该排薄片3上变形来定位盖子7相比,可以使得盖子7和薄片3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面更小。
此外,薄片3的上支撑弹簧6确保在薄片3之间保持规则间距,而盖子7并未通过粘接固定在薄片3上。该上支撑弹簧在盖子7内被保护并可以在盖子7固定到薄片3上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形。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和展示的实施例。特别地,本发明已经就基本上是平面的接触表面进行了说明。作为变型,倾斜表面321和751可以是曲面。曲面相对于薄片端部纵向轴的倾斜角度则被定义为曲面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的平均倾斜角度。
此外,倾斜表面321和751可以并不是彼此接触地固定,而是被布置为彼此相对,以确保在盖子7相对于薄片3沿分离方向F1或F2移位时所述表面的相对支承。
按照本发明的一未示出的变型,织筘1的盖子5和7的横截面可以不同于U形截面。特别地,上盖7可以用只覆盖每一薄片3的一侧的半盖替代。每一薄片3仅包括单个齿部35,以阻止该半盖相对于每一薄片3的分离,该齿部优选位于用于引入纬纱的剑杆的引导冀片的一侧。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未示出的变型,每一薄片3的齿部35可以并不相对于薄片主体凸出,而是从薄片主体上切出。
在固定之前将上盖7置入与薄片3接触,也就是使每一薄片3的表面321和323与盖子7的相应表面751和753相接触,也可以通过不同于对截面可扩张的、进入孔12的管10加压的其它方式而获得。特别地,接触力可以由盖子7的内部或外部装置例如用于相对于薄片拉盖子的装置来施加。同样的装置也可以确保将上盖7置为与薄片3相接触(就它们的固定而言),以及例如通过与盖子7的内螺纹线相啮合的锁定螺钉将盖子7固定到薄片3上,该锁定螺钉能够在盖子7和置为与薄片3的凹口341相接触的长而刚性的部件之间施加分离作用力。因此,限定在盖子7的底部73和每一薄片3的凹口341之间的孔12可以具有不同于卵形的形状。
此外,粘合剂在盖子7中的引入可以在盖子7滑套在薄片3上之前实施,因此要选择具有适宜特性的粘合剂。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未示出变型,用于引入纬纱的剑杆的引导冀片可以由织筘1的上盖7和下盖5两个盖子支承,或是甚至仅仅由下盖5支承。因此,按照本发明的织机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引纬高度的织机。
最后,按照另一种变型,仅织筘1的特定薄片3具有能够与盖子7的相应表面751相配合的以将盖子7稳固在该排薄片3周围的倾斜表面321。

Claims (21)

1.一种织筘(1),该织筘包括至少一个盖子(7)和至少一排固定在盖子(7)上的薄片(3),该盖子设有用于将纬纱引入梭口的引导装置的部件(77),该盖子(7)覆盖每一薄片(3)的一个端部(33),至少一个薄片(3)的所述端部(33)包含至少一个表面(321),该表面相对于所述端部(33)的纵向轴(X33)以90°-160°的角度α倾斜,所述角度α被设定为在以下两部分之间,一方面是所述纵向轴(X33)在交叉点(Z)和端部(33)的横向边缘(34)之间的部分,所述交叉点为所述纵向轴和与该纵向轴(X33)交叉的倾斜表面(321)的平面的方向轴(X321)的交叉点,另一方面是方向轴(X321)在交叉点(Z)和倾斜表面(321)之间的部分,所述倾斜表面(321)被布置成与盖子(7)的不平行于所述纵向轴(X33)的相应表面(751)相对,所述倾斜表面(321)能够在所述盖子沿盖子(7)相对于薄片(3)基本平行于所述纵向轴(X33)分离的方向(F1)移位时支承盖子(7)的相应表面(751),此外,所述倾斜表面(321)还能够抵抗盖子(7)相对于薄片(3)的分离作用力,所述作用力定向为沿着基本平行于所述纵向轴(X33)的方向(F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筘,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33)的倾斜表面或每一倾斜表面(321)能够在盖子(7)的所述相应表面(751)倾向于沿着盖子(7)相对于薄片(3)基本平行于所述纵向轴(X33)分离的方向(F1)移位而倾斜表面(321)和相应表面(751)接触时,使盖子(7)的包含所述相应表面(751)的部分(71)围绕所述薄片收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筘,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33)的倾斜表面(321)相对于所述纵向轴(X33)严格地以大于90°的角度(α)倾斜。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筘,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33)的倾斜表面(321)能够在所述盖子倾向于沿着盖子(7)相对于薄片(3)基本垂直于所述纵向轴(X33)分离的方向(F2)移位时以承载接触的方式支承盖子(7)的相应表面(751)。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筘,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33)的倾斜表面(321)与盖子(7)的相应表面(751)为面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筘,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33)包含至少一个第一表面(321)和一个第二表面(323),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321)和一个第二表面(323)互不平行并分别与盖子(7)的相应第一表面(751)和第二表面(753)面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筘,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33)的倾斜表面(321)由薄片(3)的边缘部(32)在相对于薄片主体凸出的齿部(35)的区域中限定。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筘,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33)包含两个成形于所述纵向轴(X33)两侧的倾斜表面(321)。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筘,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33)和盖子(7)通过薄片(3)和盖子(7)的以使所述端部(33)的倾斜表面(321)与盖子(7)的相应表面(751)接触为目的的相对运动共同限定具有可扩张的截面的孔(12)。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筘,其特征在于,该织筘包括布置在盖子(7)内位于至少一个内齿部(75)和盖子(7)的底部(73)之间的用于支撑薄片(3)的弹簧(6)。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筘,其特征在于,该织筘包含将每一薄片(3)的所述端部(33)固定到盖子(7)上的粘合材料。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筘,其特征在于,每一薄片(3)的所述端部(33)包含与另一薄片(3)的相应端部(33)的通孔(37)对齐布置的通孔(37)。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筘,其特征在于,该织筘包括覆盖每一薄片(3)的第二端部(31)的第二盖子(5),至少一个薄片的第二端部(31)包含由薄片的纵向边缘(32)限定的凹凸成形部(36),该凹凸成形部与第二盖子(5)的互补的内凹凸成形部(512)配合,使得当所述盖子沿着第二盖子(5)相对于薄片(3)分离的方向发生位移时薄片(3)的凹凸成形部(36)的表面能够支承第二盖子(5)的内凹凸成形部(512)的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织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子(5)由两个相互嵌套的型材(51,53)构成。
15.一种织机,其特征在于,包含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筘(1)。
16.一种制造如前述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筘(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将设有倾斜表面(321)的所述端部(33)的倾斜表面(321)布置为与盖子(7)的相应表面(751)相对,使得该排薄片中的每一薄片(3)的所述端部(33)被盖子(7)覆盖;
-将每一薄片(3)的所述端部(33)固定在盖子(7)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中间步骤:
-将设有倾斜表面(321)的所述端部(33)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个表面(321,323)安置为与盖子(7)的相应表面(751,753)面接触。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可变形的管(10)的体积扩张,来使盖子(7)和设有倾斜表面(321)的所述端部(33)中的每一个的表面(321,751,323,753)相接触,所述管进入在所述端部(33)和盖子(7)之间限定的孔(12)中,该孔的截面通过薄片(3)和盖子(7)的以使所述端部(33)的倾斜表面(321)与盖子(7)的相应表面(751)接触为目的的相对运动来进行扩张。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向管(10)中注入加压流体来实现可变形的管(10)的体积扩张。
20.如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盖子(7)相对于薄片(3)的所述端部(33)基本平行于该排薄片(3)的纵向轴(Y3)滑动(F3)来覆盖该排薄片中每一薄片(3)的所述端部(33)。
21.如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粘合剂将每一薄片(3)的所述端部(33)固定在盖子(7)上,该粘合剂已利用插管在所述端部(33)的与另一薄片(3)的相应端部(33)的通孔(37)对齐布置的通孔(37)的区域引入到盖子(7)中,所述插管在薄片(3)的所述端部(33)的对齐的通孔(37)内运动。
CN2008100951177A 2007-03-07 2008-03-07 织筘,包括这种织筘的织机及制造这种织筘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05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7/01655 2007-03-07
FR0701655A FR2913435B1 (fr) 2007-03-07 2007-03-07 Peigne de metier a tisser, metier a tisser comprenant un tel peign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tel peig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0592A CN101260592A (zh) 2008-09-10
CN101260592B true CN101260592B (zh) 2013-04-24

Family

ID=38601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511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0592B (zh) 2007-03-07 2008-03-07 织筘,包括这种织筘的织机及制造这种织筘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967624B1 (zh)
CN (1) CN101260592B (zh)
DE (1) DE602008001389D1 (zh)
FR (1) FR2913435B1 (zh)
RU (1) RU2467104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0257A (zh) * 2011-07-18 2012-01-25 吴江市锦邦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带快速拆卸结构的钢筘
EP3067451A1 (de) * 2015-03-10 2016-09-14 Groz-Beckert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webblatts und webblatt
CN107052093A (zh) * 2017-06-19 2017-08-18 苏州谭西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筘片自动校平装置
EP3425095B1 (de) * 2017-07-07 2020-09-30 Groz-Beckert KG Webblatt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49686A (en) * 1920-09-24 1923-03-27 Christopher T Mace Reed for weaving looms
FR2033444A5 (en) * 1969-02-25 1970-12-04 Burckle Et Cie Plastics-welded loom reeds
CN1107911A (zh) * 1993-10-27 1995-09-06 新齿轮股份公司 喷漆气织机用改进型钢筘
US6039088A (en) * 1998-09-30 2000-03-21 Steel Heddle Manufacturing Co. Reed assembly with angled dents
CN1445402A (zh) * 2002-03-14 2003-10-0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用异形筘
CN1469728A (zh) * 2000-11-29 2004-01-21 �������Ÿ��������ɷ����޹�˾ 用在眼外科中的装置
CN1510185A (zh) * 2002-12-20 2004-07-07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造用筘
CN1876919A (zh) * 2005-06-08 2006-12-13 圣豪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织造双层织物的织机的引纬装置和装有这种装置的织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0528A (en) * 1910-03-17 1911-04-25 Ware Machine & Loom Company Reed.
FR1551284A (zh) * 1967-12-15 1968-12-27
US4529014A (en) * 1983-08-29 1985-07-16 Steel Heddle Mfg., Co. Loom reed with plastic profiled dents
DE29506561U1 (de) * 1995-04-18 1995-06-08 Textilma Ag Webmaschine
JP2000234242A (ja) * 1998-12-10 2000-08-29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レピア織機用ホイール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49686A (en) * 1920-09-24 1923-03-27 Christopher T Mace Reed for weaving looms
FR2033444A5 (en) * 1969-02-25 1970-12-04 Burckle Et Cie Plastics-welded loom reeds
CN1107911A (zh) * 1993-10-27 1995-09-06 新齿轮股份公司 喷漆气织机用改进型钢筘
US6039088A (en) * 1998-09-30 2000-03-21 Steel Heddle Manufacturing Co. Reed assembly with angled dents
CN1469728A (zh) * 2000-11-29 2004-01-21 �������Ÿ��������ɷ����޹�˾ 用在眼外科中的装置
CN1445402A (zh) * 2002-03-14 2003-10-0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用异形筘
CN1510185A (zh) * 2002-12-20 2004-07-07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造用筘
CN1876919A (zh) * 2005-06-08 2006-12-13 圣豪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织造双层织物的织机的引纬装置和装有这种装置的织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67624B1 (fr) 2010-06-02
FR2913435A1 (fr) 2008-09-12
DE602008001389D1 (de) 2010-07-15
EP1967624A1 (fr) 2008-09-10
RU2467104C2 (ru) 2012-11-20
CN101260592A (zh) 2008-09-10
RU2008108847A (ru) 2009-09-20
FR2913435B1 (fr) 2009-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0592B (zh) 织筘,包括这种织筘的织机及制造这种织筘的方法
US959879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CN101403163B (zh) 成圈工具装置和成圈工具
US20150308020A1 (en) Heddle For A Loom, In Particular A Circular Loom
US4529014A (en) Loom reed with plastic profiled dents
US6446676B1 (en) Multicomponent cross-piece for low-noise heddle frames in weaving looms
WO2009135636A1 (en) Receiving gripper, feed gripper and device for a gripper weaving machine
US20100139803A1 (en) Heald frame
CN1598107B (zh) 由综丝导杆和综丝构成的系统
CN102177286B (zh) 综框
US6968865B2 (en) Reed for weaving
US7610940B2 (en) Crossbar for heald-carrying frames of weaving looms with improved attachment of the heald-carrying plate
US20080110520A1 (en) Heald Frame
EP1209267A2 (en) Weft insertion apparatus for rapier loom
KR101966053B1 (ko) 플라스틱으로 이루어진 헤들 및 포일 스트립으로부터 헤들을 제조하는 방법
CN1856609B (zh) 用于剑杆带的导向机件
CN219410316U (zh) 连体纱切割装置及钩编机
CN103374785A (zh) 喷气式织机的织布支承装置
CN100352986C (zh) 织造用筘
CN217948410U (zh) 一种有梭织机的可调筘密钢筘
US20220316107A1 (en) Reed Comprising a Multiplicity of Slats
CN214458598U (zh) 一种新型的夹纱片
CN212025544U (zh) 一种织物与带导线传感器的结合织造系统
KR20120110016A (ko) 부분적으로 다수의 포일층으로 구성되는 헤들 본체를 갖는 헤들
CN101827966A (zh) 综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

Termination date: 201903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