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6921A - 增加透明导电氧化物光散射能力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增加透明导电氧化物光散射能力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6921A
CN101246921A CNA2007100049747A CN200710004974A CN101246921A CN 101246921 A CN101246921 A CN 101246921A CN A2007100049747 A CNA2007100049747 A CN A2007100049747A CN 200710004974 A CN200710004974 A CN 200710004974A CN 101246921 A CN101246921 A CN 101246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substrate
photovoltaic devic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nductive oxid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49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沅民
马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GZ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GZ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GZ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GZ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0049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469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46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69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8Amorphous silicon PV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加透明导电氧化物光散射能力的方法。首先将平展的玻璃基板进行处理,使其表面具有适当的微米尺寸的粗糙结构,使其后所沉积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具有相似的表面结构,在此种透明导电氧化物上形成的薄膜光伏器件具有更高的光吸收能力和转换效率。

Description

增加透明导电氧化物光散射能力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光伏器材领域,特别涉及到基于薄膜硅的光伏器件的制造技术。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光伏电池和大面积光伏模块的发展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氢化非晶硅和纳米晶硅,它们随着光伏器件在商业和住宅设施中的广泛应用,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在260℃以下这样较低的温度下生产薄膜硅光伏器件一个显著特点是,大面积沉积的与硅相关的半导体膜层和电接触膜层具有优良性能。同时,使用良好成熟的镀膜设备和程序,可以工业化地制成低成本的模板。施加在同一玻璃基板上的不同薄膜的激光划线成型工艺(laserpatterning)允许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在薄膜沉积过程中直接形成集成式的大面积光伏模块。
对于光伏器件,特别是薄膜光伏器件来讲,使其性能优良的关键是优化半导体光电转换层对光能的吸收,并同时减少器件中的光损耗。在很薄的吸收层里能够最大限度的吸收光能,是高转换效率的必备条件。氢化薄膜硅所构成的太阳能电池通常具有p-i-n结构,其中p层和n层是不活跃的“死层”,它们在非掺杂的i层中建立一个内置电场,从而使得光致载流子被有效的收集。其吸收层的厚度一般只有几百个微米,最多不超过大约2000微米。而且氢化硅薄膜的红光和红外光的吸收系数都比较低,所以有很大部分的阳光不能被有效的利用起来。基于氢化硅薄膜的p-i-n结构被夹在前后两个电极(电接触层)中,而形成完整的光伏元件。通常使用的前电极必须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导电性,它通常是由透明导电氧化物(TCO)构成,譬如厚度为600-900纳米的被掺杂的氧化锡或氧化锌薄膜。后电极通常由一个TCO和金属薄膜共同组成,其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未被吸收的光反射回p-i-n结构之中。已经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改善对光的吸收,其中包括使用粗糙的透明前电极,另外,也使用过反光率很高的背电极,使得未被吸收的光再一次被投回到电池中。对于非晶硅电池来讲吸收层i层也不能做得很厚,原因是该材料具有光质衰减的缺陷。所以卓越的光学设计对于像氢化硅这样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起有决定性作用。
通常所使用的前电极TCO,譬如氧化锡,在其厚度不超过1000纳米时很难被做得具有高度的表面纹理结构或粗糙度,也就是说,它对光的散射能力往往不令人满意。这个缺陷限制了薄膜光伏器件光电效率进一步的提高。曾经有各种尝试,使得TCO的表面结构(texture)变得更明显,譬如对沉积好的TCO薄膜进行化学或机械处理,使其表面变得更粗糙,但这种做法所得到的粗糙性没有很好的控制性和重复性,从而经常导致薄膜光伏器件的缺陷。另外一种做法就是将TCO厚度增大,使得其表面粗糙性随厚度增加,但是增厚的TCO导致其对入射光的吸收增加,同时也延长了光伏器件的制作周期。所以,有必要寻求一种使厚度适中的TCO具有较高的、可控的表面结构的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考虑,申请人拟订了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提高基于氢化硅的薄膜太阳能光伏器件的转换效率。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改善基于氢化硅的薄膜太阳能光伏器件的光学结构,从而增强其对弱吸收光的捕获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一种增加透明导电氧化物光散射能力的方法。首先将平展的玻璃基板进行处理,使其表面获得适当的最好是微米尺寸的粗糙结构,而后在这个粗糙表面上沉积作为薄膜太阳能电池前电极的TCO,使其具有与玻璃表面相似的或更突出的表面粗糙结构。然后在这个TCO之上,形成基于氢化硅薄膜的p-i-n型光伏单元和反光背电极。这些随后沉积的半导体和背电极薄膜在极大程度上保持了TCO的粗糙表面结构。所以入射的太阳光在进入p-i-n光伏单元之前在玻璃与TCO及TCO与氢化硅薄膜材料的两个界面上,受到散射。而未被光伏元件吸收的长波光,在背电极的两个界面上也受到两次散射性的反射,以较大的角度回到光电转换区域。所以依照本发明制造的薄膜光伏器件具有良好的光学设计,它对于捕获弱吸收光和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十分有效。
在玻璃衬底镀上透明导电膜之前,就使它拥有起伏的表面,这样使得下面镀上的透明导电层会更容易具有更高的起伏性,使其对光的折射能力大大增强。用这种方法来得到更高的光折射力,比在高温下镀金属氧化膜的办法要更可行,而且它对金属氧化膜的厚度要求也大大减小。我们的实验已经证实这个概念的可行性,比方说在生长氧化锌或者氧化锡之前,我们将玻璃衬底用化学腐蚀的办法,将其粗糙化,这样使得原来很平坦的金属氧化膜也变得有很明显的雾状特性,也就是它们对光的折射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由于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厚度可以减少,在所制造的电池中它们对光的吸收也随之降低,从而增加电池的光电能。
本发明同样适用于由单一p-i-n光伏单元构成的单结光伏器件,和由多个p-i-n光伏单元叠加而成的多结光伏器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描述了将玻璃基板粗糙化,从而导致粗糙化TCO的步骤。
图2显示了依据本发明制造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层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步是将平展的玻璃板1清洗干净,然后对其至少一个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使其获得具有起伏特性的或最好是纹理性的表面结构17。在此之后在17上沉积透明导电氧化物2(TCO),譬如氧化锡,使它的表面27具有类似于玻璃表面17或程度更高的表面粗糙性。玻璃衬底的粗糙化可以由多种与式得到,包括高温下气体的腐蚀,或者室温下用腐蚀液体的加工处理,也可以用机械摩擦的办法或利用细砂束喷击的方法,使玻璃表面变得具有起伏性。还有一种办法是将直径接近于0.5微米的小玻璃球牢固的附着在玻璃基板上。控制性较好的方法是在550℃左右,用含有HF的气体对移动中的玻璃基板进行处理,这样可以获得较均匀的且不是非常尖锐的表面结构,其表面结构的平均起伏度应当是在30-80纳米之间,最好是接近50纳米。
在这之后所形成的薄膜光伏器件结构如图2所示,该结构包括:一个玻璃基板1;一个透明导电前接触层2;一个或多个由基于氢化硅的薄膜构成的p-i-n型光伏单元8;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7和一个或多个金属薄膜45。由于前电极2具有良好的表面结构,其后生长的氢化硅薄膜8及其后的透明导电氧化物7,大体上保持了这种表面结构。也就是说,入射光在进入p-i-n光伏单元之前,在玻璃基板与前电极的界面17和前电极与薄膜硅的界面27,两次受到较大的散射,使光以较大的角度进入半导体光电转换区域。未被p-i-n光伏单元吸收的长波光也在薄膜硅与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的界面87和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与金属膜的界面77两次受到大角度的散射性反射。从而使大部分的弱吸收光以超过全部内反射的临界角度的方向再次进入p-i-n光伏单元。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它们被吸收的机率。所以,本发明所描述的光散射增加效应,随着基板玻璃表面粗糙性的增加而更加明显,因为它提高了后面所有膜层界面的光散射效应。

Claims (3)

1. 一个p-i-n型光伏器件,它的结构依次包括:一个玻璃基板;一个透明导电前接触层;一个或多个由基于氢化硅的薄膜构成的p-i-n型光伏单元;一个具有光反射性能的背电极,它可以包括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和一个或多个金属薄膜。其特征在于:玻璃基板被机械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其一个表面具有粗糙结构,然后在该表面上沉积透明导电前接触层,该接触层拥有类似的粗糙结构,使其光散射能力大为改善,提高所述光伏器件对弱吸收光的捕获能力,及其光电转换效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i-n型光伏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前接触层的表面粗糙度大于所述玻璃基板被处理表面的粗糙度,且导致对直接入射光的散射效率不小于1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i-n型光伏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玻璃基板的处理方法包括在温度不小于500℃的状态下,用腐蚀性气体对玻璃进行蚀刻的手段。
CNA2007100049747A 2007-02-14 2007-02-14 增加透明导电氧化物光散射能力的方法 Pending CN1012469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049747A CN101246921A (zh) 2007-02-14 2007-02-14 增加透明导电氧化物光散射能力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049747A CN101246921A (zh) 2007-02-14 2007-02-14 增加透明导电氧化物光散射能力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6921A true CN101246921A (zh) 2008-08-20

Family

ID=39947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049747A Pending CN101246921A (zh) 2007-02-14 2007-02-14 增加透明导电氧化物光散射能力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46921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7588B (zh) * 2009-01-14 2011-09-2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光散射多层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15337A (zh) * 2011-09-19 2012-01-11 东旭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蒙砂处理提高导电基板光电转换率的工艺及导电玻璃
CN102347378A (zh) * 2010-07-31 2012-02-08 信义光伏产业(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47379A (zh) * 2010-07-31 2012-02-08 信义光伏产业(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388459A (zh) * 2009-04-03 2012-03-21 乐金华奥斯株式会社 具有设计层的用于一体形成于建筑物中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1582460B (zh) * 2009-03-24 2012-05-02 新奥光伏能源有限公司 薄膜太阳电池多层透明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82461B (zh) * 2009-03-24 2012-05-02 新奥光伏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多层透明导电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87287A (zh) * 2009-09-02 2012-09-19 于利奇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氧化锌层的制备和结构化方法以及氧化锌层
CN101794834B (zh) * 2009-12-14 2013-06-12 湖南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设有上转换荧光材料膜层的高效太阳能薄膜电池及其膜层制备方法
CN101820006B (zh) * 2009-07-20 2013-10-02 湖南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高转化率硅基单结多叠层pin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70402A (zh) * 2012-10-17 2014-05-07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05419A (zh) * 2014-11-27 2015-04-08 湖南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过渡层的晶硅及碳化硅薄膜复合型单结pin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7588B (zh) * 2009-01-14 2011-09-2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光散射多层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82460B (zh) * 2009-03-24 2012-05-02 新奥光伏能源有限公司 薄膜太阳电池多层透明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82461B (zh) * 2009-03-24 2012-05-02 新奥光伏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多层透明导电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88459A (zh) * 2009-04-03 2012-03-21 乐金华奥斯株式会社 具有设计层的用于一体形成于建筑物中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1820006B (zh) * 2009-07-20 2013-10-02 湖南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高转化率硅基单结多叠层pin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US8894867B2 (en) 2009-09-02 2014-11-25 Forschungszentrum Juelich Gmbh Method for producing and structuring a zinc oxide layer and zinc oxide layer
CN102687287A (zh) * 2009-09-02 2012-09-19 于利奇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氧化锌层的制备和结构化方法以及氧化锌层
CN102687287B (zh) * 2009-09-02 2015-06-17 于利奇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氧化锌层的制备和结构化方法以及氧化锌层
CN101794834B (zh) * 2009-12-14 2013-06-12 湖南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设有上转换荧光材料膜层的高效太阳能薄膜电池及其膜层制备方法
CN102347379A (zh) * 2010-07-31 2012-02-08 信义光伏产业(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347378A (zh) * 2010-07-31 2012-02-08 信义光伏产业(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47379B (zh) * 2010-07-31 2015-05-20 信义光伏产业(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347378B (zh) * 2010-07-31 2015-05-20 信义光伏产业(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15337B (zh) * 2011-09-19 2013-09-25 东旭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蒙砂处理提高导电基板光电转换率的工艺及导电玻璃
CN102315337A (zh) * 2011-09-19 2012-01-11 东旭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蒙砂处理提高导电基板光电转换率的工艺及导电玻璃
CN103770402A (zh) * 2012-10-17 2014-05-07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05419A (zh) * 2014-11-27 2015-04-08 湖南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过渡层的晶硅及碳化硅薄膜复合型单结pin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05419B (zh) * 2014-11-27 2017-01-11 湖南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过渡层的晶硅及碳化硅薄膜复合型单结pin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6921A (zh) 增加透明导电氧化物光散射能力的方法
CN101246917A (zh) 增加薄膜太阳能电池光吸收的方法
US8829341B2 (en)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1246924A (zh) 基板具有纹理表面的太阳能电池
CN101246914A (zh)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背反射层
US8710357B2 (e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tructure
US10032944B2 (en) Transparent cover for solar cells and modules
CN101752453A (zh) 玻璃衬底双面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
KR101164326B1 (ko) 불규칙적인 또는 규칙적인 배열의 금속 나노 입자 층을 이용한 실리콘 박막 태양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2082190B (zh)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46915A (zh)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漫射层
CN101246922A (zh) 薄膜光伏器件中增强光捕获效应的方法
CN101777588B (zh) 光散射多层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KR20110092023A (ko)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1246930A (zh)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超白反射层
CN101246920A (zh) 增强薄膜光伏器件光吸收的方法
CN203157263U (zh) 一种tco玻璃
CN210443575U (zh) 防眩光光伏组件
CN101246919A (zh) 获得氢化硅薄膜粗糙表面的方法
KR20120137945A (ko) 태양전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1952458A (zh) 曲面异质结太阳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US20190341516A1 (en) MICROSTRUCTURED ZnO COATINGS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IN Cu(In, Ga)Se2 PHOTOVOLTAIC DEVICES
Jia et al. Conductive white back reflector and scatter based on ZnO nanostructure arrays for harvesting solar energy
CN101244894A (zh) 优质氧化锡的形成方法
Sher et al. The photovoltaic potential of femtosecond-laser textured amorphous silic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Ma Cua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ublic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Ma Cuan

Document name: the First Notification of an Office Ac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airui solar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hat Application Deemed to be Withdraw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