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5721A - 用于可变气门机构的传感器调节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可变气门机构的传感器调节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5721A
CN101245721A CNA2008100741249A CN200810074124A CN101245721A CN 101245721 A CN101245721 A CN 101245721A CN A2008100741249 A CNA2008100741249 A CN A2008100741249A CN 200810074124 A CN200810074124 A CN 200810074124A CN 101245721 A CN101245721 A CN 101245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mechanical load
actuator
reference position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741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45721B (zh
Inventor
冈本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45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5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45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57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3/00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 F02D13/02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during engine operation
    • F02D13/0223Variable control of the intake valves only
    • F02D13/0226Variable control of the intake valves only changing valve lift or valve lift and tim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26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two or more valve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by same transmitting-gear; peculiar to 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more than two lift-valves per cylinder
    • F01L1/267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two or more valve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by same transmitting-gear; peculiar to 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more than two lift-valves per cylinder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timing or the lift of the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13/0015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 F01L13/0021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by modification of rocker arm ratio
    • F01L13/0026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by modification of rocker arm ratio by means of an eccen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3/00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可变气门机构的传感器调节方法和传感器调节系统。根据来自外部装置的调节请求信号以这样的方式控制致动器,即,使得可变气门机构的机械负载运动到运动受止动件限制的位置。当判断机械负载已运动到运动受止动件限制的位置时,调节用于检测机械负载的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电特性,从而使传感器的输出采取参考值。

Description

用于可变气门机构的传感器调节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传感器的调节方法和调节系统,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布置在可变气门机构中的致动器驱动的机械负载的位置,所述可变气门机构用于根据机械负载的位置可变地改变发动机气门的打开特性。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Kokai)专利申请公报No.2005-299578公开了一种可变气门机构,其中内燃机进气门的升程量根据可变气门机构的控制轴的转动位置连续变化,该控制轴相当于机械负载。
而且,上述公报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在控制轴被致动而转动的状态下根据用于检测控制轴转动位置的传感器的输出获悉该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从而最小化发动机气门的升程量。
在更换传感器时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没有与正规位置对准的情况下,传感器的输出很有可能超过处理电路的容许输入范围。
一旦传感器输出超过处理电路的容许输入范围,即使如上所述获悉发动机气门最小升程量时的传感器输出,也不能从传感器输出正确检测到控制轴的转动位置。
只要传感器输出高于处理电路的容许输入范围,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对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
然而,上述公报中公开的可变气门机构没有配备任何诸如复位弹簧之类的用于实现使控制轴自动复位到指定位置的装置,因此当发动机停机并且致动器停止驱动控制轴时,控制轴的转动位置会变得不确定。
因此,上述可变气门机构必定造成这样的问题,即难以精确调节用于检测控制轴转动位置的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即使在未配备有任何使机械负载自动复位到指定位置的装置的可变气门机构中,也可根据机械负载处于预定位置时传感器的输出来精确调节传感器的输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致动器使所述机械负载运动到参考位置,随后判断所述机械负载是否已运动到所述参考位置,并且在所述机械负载运动到所述参考位置之后,判断所述传感器输出是否在参考范围内,如果不是则将所述传感器输出调节到所述参考范围内。
从参照附图的以下描述中将会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发动机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可变升程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可变升程机构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节方法中的传感器输出和致动器扭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时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传感器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和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调节方法中的传感器输出和致动器扭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安装在车辆100上的发动机101的系统图。
参照图1,发动机(内燃机)101具有进气管102,其中布置有电控节气装置104,该电控节气装置104包括节气门电机103a和节气门103b。
通过电控节气装置104和进气门105将空气引入发动机101的燃烧室106内。
而且,在位于每一气缸的进气门105上游侧的进气口130上布置有燃料喷射阀131。
燃料喷射阀131以与从控制单元114发送的喷射脉冲信号的喷射脉冲宽度成比例的量喷射燃料。
引入燃烧室106内的燃料被来自火花塞(图中未示出)的火花点燃而燃烧。
燃烧室106中的燃烧排气通过排气门107排放,并且在通过前催化转换器108和后催化转换器109净化之后,释放到大气中。
排气门107通过布置在排气凸轮轴110上的凸轮111打开/关闭,同时保持预定气门升程量、气门操作角和气门正时。
另一方面,进气门105具有通过可变升程机构112和可变气门正时机构113可变地改变的打开特性(气门升程量、气门操作角和气门正时)。
可变升程机构112为用于连续地改变进气门105的气门升程量和气门操作角的机构。
而且,可变气门正时机构113为用于通过关于曲轴120改变进气凸轮轴3的转动相位而连续地改变进气门105的气门操作角的中心相位的机构。
对于可变气门正时机构113,可使用例如采用叶片的液压机构。
在具有上述叶片的液压可变气门正时机构中,支撑在进气凸轮轴3上的叶片包括在支撑于凸轮链轮上的壳体中,从而在叶片的两侧上形成提前液压室和延迟液压室。通过将油压供给到提前液压室和延迟液压室内以及从提前液压室和延迟液压室释放油压,改变了叶片相对于凸轮链轮的角度,从而关于曲轴120改变进气凸轮轴3的转动相位。
其中结合有微型计算机的控制单元114通过根据预先存储程序的运算操作设定燃料喷射速度、点火正时、目标进气量和目标进气负压,并根据这些数据将控制信号输出到燃料喷射阀131、用于点火线圈的功率晶体管、电控节气装置104、可变升程机构112和可变气门正时机构113。
可变升程机构112和可变气门正时机构113可另选地由与控制单元114分开的控制单元控制。
电控节气装置104主要用于产生进气负压,并且发动机101的进气量通过借助于可变升程机构112和可变气门正时机构113改变进气门105的打开特性而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114接收来自各种传感器的信号。
所述各种传感器包括用于检测引入发动机101内的空气量的空气流量传感器115、用于检测车辆100的油门踏板116a的角度的油门传感器116b、用于输出曲轴120的每一参考转动位置的曲柄角信号的曲柄角传感器117、用于检测节气门103b开度(TVO)的节气门传感器118、用于检测发动机101的冷却水温度的水温传感器119、用于输出进气凸轮轴3的每一参考转动位置的凸轮信号的凸轮传感器132和用于检测可变升程机构112的控制轴13(机械负载)的转动位置的角度传感器133。
图2是示出可变升程机构112的结构立体图。
参照图2,发动机101包括用于每一气缸的一对进气门105。在进气门105上方的位置处,由曲轴120转动驱动的进气凸轮轴3沿气缸排列方向被可转动地支撑。
在进气凸轮轴3上,布置成与进气门105的气门挺杆105a接触从而打开/关闭进气门105的摆动凸轮4可相对转动地从外侧装配。
在进气凸轮轴3和摆动凸轮4之间,布置有用于连续地改变进气门105的气门操作角和气门升程量的可变升程机构112。
而且,在进气凸轮轴3的一端布置有可变气门正时机构113,其用于通过改变进气凸轮轴3相对于曲轴120的转动相位而连续地改变进气门105的操作角的中心相位。
如图2和图3中所示,可变升程机构112包括:圆形驱动凸轮11,其偏心地固定在进气凸轮轴3上;环形连杆12,其可相对转动地从外侧装配在驱动凸轮11上;控制轴13,其沿气缸排列方向延伸而与进气凸轮轴3基本平行;圆形控制凸轮14,其偏心地固定在控制轴13上;摇臂15,其可相对转动地装配在控制凸轮14的外侧,而且其一端接合到环形连杆12的前端;和杆状连杆16,其接合到摇臂15的另一端,并连接到摆动凸轮4。
在由电机(致动器)17通过齿轮系18驱动转动的控制轴13中,与控制轴13一体形成并从控制轴13的外周突出的活动侧止动件13a与布置在气缸盖上的固定侧止动件(未示出)接触,从而防止沿该方向进一步转动以减小在与预设最小升程位置相对应的角位置处的升程量。
包括活动侧止动件和固定侧止动件的止动件机构可布置在限制最小升程的位置处和限制最大升程的位置处。
在该结构中,通过与曲轴120成操作联动关系的进气凸轮轴3的转动,环形连杆12通过驱动凸轮11基本平行运动。同时,摇臂15围绕控制凸轮14的轴线摆动,并且摆动凸轮4通过杆状连杆16摆动,从而打开/关闭进气门105。
而且,通过控制电机17(致动器)改变控制轴13(机械负载)的转动位置,改变了构成摇臂15的摆动中心的控制凸轮14的轴向位置,从而改变了摆动凸轮4的位置。
结果,在进气门105的操作角的中心相位基本保持恒定的同时,连续改变了进气门105的操作角和升程量。
顺便提及,可使用其中气门操作角的中心相位随进气门105的操作角和升程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可变升程机构112。
控制单元114接收用于检测控制轴13的转动角的角度传感器133的输出信号。为了使控制轴13转动到与目标升程量相对应的目标转动位置,根据从角度传感器133的输出信号计算出的转动位置与目标角位置之差反馈控制电机17的电流方向和大小。
角度传感器133为非接触式角度传感器。具体地说,例如日本特开(Kokai)专利申请公报No.2003-194580中所公开的,其包括安装在控制轴13端部的磁体和以对置关系布置在磁体外周表面的磁电转换装置,并检测磁通量随控制轴13的转动的变化。
然而,角度传感器133不限于非接触式,而是可以是例如使用电位计的接触式角度传感器。
在例如在修理厂中更换角度传感器133时角度传感器133的安装位置未对准的情况下,角度传感器133可能产生超过输入电路的容许输入范围的输出,所述输入电路布置在控制单元114中,用于接收角度传感器133的输出信号。
在角度传感器133的输出超过输入电路的容许输入范围的情况下,不可能保持控制轴13的转动位置的检测精度,同时造成可能误认为是角度传感器133故障的问题。
因此,为了补偿角度传感器133的安装位置的未对准,进行下面描述的调节操作。
首先,在更换角度传感器133时进行调节操作的情况下,将作为调节装置的终端装置151通过通讯缆线152连接到控制单元114。
终端装置151为小型便携式装置,并具有液晶屏和键盘等。
维修厂的工人通过操作终端装置151的键盘,可致使控制单元114输出调节请求信号。
调节请求信号为这样的命令,其强制将控制轴13(机械负载)运动到与最小气门升程量相关的位置以执行调节角度传感器133的安装位置的操作。
控制单元114和终端装置151可构造成通过无线电通讯彼此通信。
按照图4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流程进行具体的调节操作。
首先,控制单元114判断是否满足使控制轴13运动到最小升程位置以调节角度传感器133的输出的条件(步骤S1)。
具体地说,控制单元114在从终端装置151接收调节请求信号并且发动机101停机和/或车辆100静止的情况下判断控制条件满足。
发动机101停机和/或车辆100静止的状态是即使最小化进气门105的升程量该操作也不会有不利影响的状态。
当判断满足控制条件时,控制单元114控制电机17,并使控制轴13沿减小气门升程量的方向转动,并使其强制转动到最小升程位置(参考位置),在最小升程位置,控制轴133的转动受止动件限制(步骤S2)。
可这样实现减小气门升程的驱动控制,即借助于根据目标转动位置和由角度传感器133检测到的控制轴13的实际转动位置之间的误差进行反馈控制而沿减小气门升程量的方向逐渐改变目标转动位置。
气门升程量也可通过前馈控制来逐渐增大用于使控制轴13沿减小气门升程量的方向转动的电机17的操作量(电流或电压值)而强制减小。
进而,控制单元114判断控制轴13是否完全运动到最小升程位置(参考位置)(步骤S3)。
根据电机17的操作量(电流或电压值)是否已达到指定值来判断控制轴13是否已完全运动到最小升程位置(参考位置)。
例如,在用于反馈控制的目标转动位置沿减小气门升程量的方向逐渐变化的情况下,当目标转动位置在即使控制轴13碰撞到止动件而不能进一步转动之后还变化时,控制轴13试图进一步转动。因此,电机17的操作量经历很大变化。因而,根据操作量的变化可确定到达最小升程位置(参考位置)。
另一方面,在通过逐渐改变电机17的操作量(电流或电压值)的前馈控制情况下,在电机17的操作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刻可推断控制轴13碰撞止动件。
而且,电机17的操作量在到达特别指定的值之后保持在指定值,并经过不短于T的保持时间时,确定控制轴13完全运动到最小升程位置。因而,将控制轴13的操作延迟考虑在内可进行更精确的判断(见图5)。
而且,当甚至在由角度传感器133进行的角度检测精度低的情况下传感器输出仍稳定地显示恒定值时,可判断控制轴13处于静止状态,即碰撞到止动件。
因此,在电机17的操作量达到指定值并且角度传感器133的输出稳定且不改变的情况下,可判断控制轴13完全运动到其最小升程位置。而且,在从电机17的操作量达到指定值开始已经过指定时间T或更长时间并且角度的传感器133的输出稳定且不改变的情况下,可判断控制轴13完全运动到最小升程位置。
当判断控制轴13完全运动到最小升程位置时,控制单元114向终端装置151输出指示控制轴13已完全运动到最小升程位置(参考位置)的信号(运动完成信号)并输出角度传感器133的信号以在该情况下调节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已接收到运动完成信号的终端装置151在其屏幕上显示控制轴完全运动到最小升程位置,即通知工人可进行调节的信息。同时显示从控制单元114发送的角度传感器133的输出值(输出电压)(步骤S4)。
而且,理想的是终端装置151具有存储和显示角度传感器133在最小升程位置处的参考输出值的功能。
已在终端装置151的屏幕上确认控制轴13处于最小升程位置的工人将当前传感器输出与参考输出值进行比较,由此判断角度传感器133的安装位置是否未对准(步骤S5)。
如果未对准,则手动调节角度传感器133的安装位置,以使传感器输出位于包含参考输出值的预定范围(容许范围)内(步骤S6)。
只要传感器输出与参考输出值不同,就重复调节安装位置,并且在传感器输出和参考输出值基本彼此一致时,调节安装位置的操作结束(步骤S7)。
当安装位置调节操作完成时,控制轴13的目标转动位置返回到正常值,并关闭电机17以使调节中所用的控制轴13的控制操作状态复位到正常状态。通过前述结构,当可变升程机构112(可变气门机构)的控制轴(机械负载)处于由止动件限定的参考位置时,进行调节操作使得该时刻的传感器输出设定在参考输出值。因此,可进行精确的调节操作。
而且,由于通过电机17(致动器)使控制轴13强制运动到由止动件限定的参考位置,因此即使在可变升程机构112未配备有用于强制复位止动件位置的复位弹簧的情况下,也可在控制轴13定位在参考位置的情况下进行调节。
图6的流程图示出了调节操作的另一实施例。
在调节操作开始时,如上所述,第一步是将终端装置151连接到控制单元114,并从终端装置151向控制单元114传送调节请求信号。
当从终端装置151接收到调节请求信号并且发动机101停机和/或车辆100静止时,控制单元114判断使控制轴13运动到最小升程位置的控制条件满足以调节角度传感器133的输出(步骤S21)。
在控制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判断是否确定控制轴13已完全运动到最小升程位置(参考位置)(步骤S22)。
在不确定运动完成的情况下,对电机17进行控制,从而使控制轴13沿减小升程量的方向转动,并因而强制运动到其中控制轴13的转动由止动件限制的最小升程位置(步骤S23)。
上述运动控制以与步骤S2类似的方式进行。
然后,控制单元114判断控制轴13是否完全运动到最小升程位置(参考位置)(步骤S24)。
该判断以与步骤S3类似的方式进行。
当判断控制轴13完全运动到最小升程位置(参考位置)时,进行运动完成的确定(步骤S25),其后进行从步骤S22到S26的顺序过程。
当确定控制轴13完成运动时,关闭电机17以使电机扭矩减小到零(步骤S26)。
通过关闭电机17,可防止止动件由于电机扭矩移位,从而防止在将从原始止动件位置移位的位置作为参考位置的错误假定下对传感器输出进行调节。
当关闭电机17时,电机扭矩不是步进地而是逐渐减小到零。因此,可防止控制轴13由于移位的突然回复而移开最小升程位置(见图7)。
而且,在电机扭矩逐渐减小到指定扭矩时,保持该扭矩,并且在预定扭矩下,可调节传感器输出。
如果控制轴13在适当扭矩下压靠止动件,则控制轴13可稳定地保持在参考位置(最小升程位置),从而防止在调节操作中不经意地移开参考位置(最小升程位置)。
通过进行使电机扭矩减小到零或减小扭矩的过程,指示控制轴13完全运动到最小升程位置(参考位置)的信号(运动完成信号)与角度传感器133的信号一起输出到终端装置151(步骤S27)。
已接收到运动完成信号的终端装置151在其屏幕上显示通知工人控制轴13已完全运动到最小升程位置的信息,同时显示从控制单元114发送的角度传感器133的输出值(步骤S27)。
已在终端装置151的屏幕上确认控制轴13处于最小升程位置的工人将当前传感器输出与参考输出值进行比较,由此判断角度传感器133的安装位置是否未对准(步骤S28)。在未对准的情况下,工人手动调节角度传感器133的安装位置,以使传感器输出可与参考输出值一致(步骤S29)。
只要传感器输出与参考输出值彼此不同,就重复调节安装位置,并且在传感器输出和参考输出值基本彼此一致时,调节操作结束(步骤30)。
当调节操作完成时,控制轴13的目标转动位置返回到正常值,并关闭电机17以使调节中所用的控制轴13的控制操作状态复位到正常状态。
由于上述调节操作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当控制轴13定位在由止动件机械确定的参考位置时,将传感器输出设定为参考输出值,因而可进行精确的调节。
而且,由于通过电机17使控制轴13强制运动到由止动件机械确定的参考位置,因此即使在诸如可变升程机构112的机构未配备有用于使控制轴13强制复位到止动件位置的复位弹簧的情况下,也可在控制轴13定位在参考位置的情况下进行调节。
而且,当电机扭矩在调节操作开始之前的同时释放时,由于控制轴13精确运动到受止动件限制的最小升程位置,因此防止由电机扭矩造成的止动件移位引起调节精度降低。
前述调节操作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即如果最小升程位置处的传感器输出与参考输出值不同,则通过调节角度传感器133的安装位置调节最小升程位置处的传感器输出。作为另选方式,通过调节内置在角度传感器133中的输出调节装置的特性值,可将传感器输出设定成参考输出值。而且,在通过调节安装位置粗调后,可通过调节该输出调节装置的特性值(电特性)来进行精调。
前述输出调节装置特性值的调节包括例如改变角度传感器133的输出电平(输出电路的电阻值)的容量调节。
而且,安装位置和/或电特性可不是由工人手动调节,而是利用自动调节装置自动调节安装位置和电特性。
而且,当调节请求信号可直接从自动调节装置输出到控制单元114时,可通过终端装置151在控制单元114和自动调节装置之间传送/接收数据。
此外,终端装置151不仅用于调节传感器输出,而且还可具有显示从控制单元114读取的故障诊断历史的功能或重置控制单元114的故障诊断历史的功能。
而且,在最大升程位置由可变升程机构112中的止动件机构限制的情况下,可在以最大升程位置作为参考位置使控制轴13运动到最大升程位置之后调节传感器输出。
而且,可变气门机构不限于可变升程机构112,而是本发明也明显能够适用于具有其他结构的可变气门机构。
此外,不是必需要求将可变气门机构的打开特性调节范围的最大或最小值设定成参考位置。另选地,在具有用于将机械负载固定在其中间位置的锁定机构的情况下,可例如将由锁定机构固定的特定中间位置设定成参考位置。而且,在例如以中间升程位置作为默认位置的电磁驱动阀之类的可变气门机构中,可将该默认位置设定成参考位置。
而且,可变气门机构中的由致动器驱动的机械负载不限于由致动器转动驱动的机械负载,也可以是通过致动器线性运动的机械负载。
通过引用将2007年2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033720的全部内容合并于此。
虽然仅选择所选实施方式来示出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本公开中会清楚,可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在这里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
而且,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以上描述仅为说明而提供,并非为限制本发明之目的,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传感器调节方法,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布置在可变气门机构中的由致动器驱动的机械负载的位置,所述可变气门机构能够根据所述机械负载的位置可变地改变发动机气门的打开特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致动器使所述机械负载运动到参考位置;
判断所述机械负载是否已运动到参考位置;
在所述机械负载已运动到参考位置之后,判断所述传感器的输出是否在参考范围内;和
根据传感器输出的判断步骤以这样的方式调节所述传感器的输出,使得所述传感器的输出位于参考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调节方法,
其中,所述可变气门机构包括止动件机构,该止动件机构限制所述机械负载的位置变化,并且
所述参考位置设定成采取所述机械负载的位置变化受所述止动件机构限制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调节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判断所述机械负载已运动到受所述止动件机构限制的参考位置时,停止所述致动器对所述机械负载的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器调节方法,
其中,停止所述致动器对所述机械负载的驱动的所述步骤包括逐渐减小所述致动器的驱动扭矩直至停止所述致动器对所述机械负载的驱动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调节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判断所述机械负载已运动到受所述止动件机构限制的参考位置时,减小所述致动器的驱动扭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感器调节方法,
其中,减小所述致动器的驱动扭矩的所述步骤包括逐渐减小由所述致动器施加的驱动扭矩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调节方法,
其中,判断所述机械负载是否已运动到参考位置的所述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所述致动器的操作量是否已达到指定值;和
至少在所述致动器的操作量已达到指定值的状态下确定所述机械负载已运动到参考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调节方法,
其中,判断所述机械负载是否已运动到参考位置的所述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所述致动器的操作量是否已达到指定值;
测量在所述致动器的操作量达到指定值之后经过的时间;和
当经过的时间达到预定时间时,确定所述机械负载已运动到参考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调节方法,
其中,判断所述机械负载是否已运动到参考位置的所述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所述致动器的操作量是否已达到指定值;
判断所述传感器的输出是否保持恒定值;和
当所述致动器的操作量已达到参考位置,并且所述传感器的输出保持恒定时,确定所述机械负载已运动到参考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调节方法,
其中,判断所述机械负载是否已运动到参考位置的所述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所述致动器的操作量是否已达到指定值;
测量在所述致动器的操作量达到指定值之后已经过的时间;
判断所述传感器的输出是否保持恒定值;和
当经过的时间达到预定时间,并且所述传感器的输出保持恒定时,判断所述机械负载已运动到参考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调节方法,
其中,调节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的所述步骤包括通过对所述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来调节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调节方法,
其中,调节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的所述步骤包括通过对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的电特性进行调节以调节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调节方法,
其中,通过所述致动器使所述机械负载运动到参考位置的所述步骤包括这样的步骤:在发动机的停机状态期间使所述机械负载运动到参考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调节方法,
其中,通过所述致动器使所述机械负载运动到参考位置的所述步骤包括这样的步骤:当车辆停止时使所述机械负载运动到参考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调节方法,
其中,通过所述致动器使所述机械负载运动到参考位置的所述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来自外部源的调节请求信号;和
当接收到所述调节请求信号时,驱动所述机械负载以使其开始向参考位置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调节方法,其中
所述可变气门机构包括控制轴,该控制轴相当于所述机械负载并通过所述致动器转动从而改变发动机气门的升程量,并且
所述传感器检测所述控制轴的转动角。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调节方法,其中
所述可变气门机构可变地改变发动机气门的升程量,
所述致动器的驱动由所述止动件机构限制到至少最小升程位置,并且
所述最小升程位置构成所述参考位置。
18、一种传感器调节系统,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可变气门机构中的由致动器驱动的机械负载的位置,所述可变气门机构能够根据所述机械负载的位置可变地改变发动机气门的打开特性,所述系统包括:
调节单元,该调节单元构造成输出请求使所述机械负载运动到参考位置的调节请求信号;和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构造成:
接收所述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和来自所述调节单元的调节请求信号;
驱动所述致动器;
判断所述机械负载是否已运动到参考位置;以及
将判断结果与所述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起输出到所述调节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传感器调节系统,
其中,所述调节单元提前存储所述传感器在所述参考位置的参考输出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传感器调节系统,其中
所述调节单元布置成在所述机械负载已运动到参考位置之后自动将所述传感器的输出调节到参考范围内。
CN2008100741249A 2007-02-14 2008-02-14 用于可变气门机构的传感器调节方法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57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33720 2007-02-14
JP2007033720A JP4773383B2 (ja) 2007-02-14 2007-02-14 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及びエンジン調整用外部機器
JP2007-033720 2007-0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5721A true CN101245721A (zh) 2008-08-20
CN101245721B CN101245721B (zh) 2010-06-16

Family

ID=39628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7412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5721B (zh) 2007-02-14 2008-02-14 用于可变气门机构的传感器调节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600418B2 (zh)
JP (1) JP4773383B2 (zh)
KR (1) KR100940944B1 (zh)
CN (1) CN101245721B (zh)
DE (1) DE102008008893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7630A (zh) * 2018-08-22 2020-03-03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可变气门机构的调节设备上的传感器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96176B2 (ja) * 2009-01-06 2013-05-1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可変動弁アッセンブリ調整方法
JP5396101B2 (ja) * 2009-02-24 2014-01-2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動弁機構の制御装置
CN103091097B (zh) * 2013-01-31 2015-07-29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发动机凸轮轴准工况试验台
CN104251777B (zh) * 2014-09-19 2017-02-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发动机气门综合误差检测装置及方法
WO2016143118A1 (ja) * 2015-03-12 2016-09-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機械診断装置および機械診断方法
GB2583912A (en) 2019-05-06 2020-11-18 Caterpillar Motoren Gmbh & Co Charge changing control device, reciprocating engin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harge changing control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74220B2 (ja) * 1992-05-15 2000-08-07 ヤンマーディーゼル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4074463B2 (ja) * 2001-03-19 2008-04-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における制御軸回転角位置センサ出力基準位置学習装置
JP3873663B2 (ja) * 2001-05-31 2007-01-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可変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装置の制御装置
JP4710192B2 (ja) * 2001-08-01 2011-06-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可変動弁機構付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2003194580A (ja) 2001-12-21 2003-07-09 Yazaki Corp 回転角度センサ
WO2004092549A1 (en) * 2003-04-15 2004-10-2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abnormal diagnosis of variable valve timing mechanism
JP2005016339A (ja) * 2003-06-24 2005-01-20 Hitachi Unisia Automotive Ltd 可変動弁機構の制御装置
US7146851B2 (en) * 2004-01-29 2006-12-12 Denso Corporation Diagnostic apparatus for variable valve control system
JP3991998B2 (ja) 2004-02-13 2007-10-1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可変動弁機構の学習装置
JP4151602B2 (ja) * 2004-04-15 2008-09-1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可変動弁機構の基準位置学習装置
JP4075846B2 (ja) * 2004-04-26 2008-04-1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多気筒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WO2006039884A1 (de) * 2004-10-06 2006-04-20 Schaeffler Kg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der drehwinkellage der nockenwelle einer hubkolben-verbrennungsmaschine relativ zur kurbelwelle
JP2006144638A (ja) * 2004-11-18 2006-06-08 Hitachi Ltd 可変動弁機構の診断機能の評価方法及び可変動弁機構の診断装置
JP4525507B2 (ja) 2005-07-25 2010-08-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キャリア、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
US7047924B1 (en) * 2005-08-19 2006-05-2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diagnosing the operational state of a two-step variable valve lift device
JP2007198236A (ja) * 2006-01-26 2007-08-09 Hitachi Ltd 可動部材の基準位置学習装置
JP4192186B2 (ja) 2006-05-10 2008-12-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における作動角検出装置
US7444236B2 (en) * 2006-09-26 2008-10-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iscrete variable valve lift diagnostic control system
JP4889474B2 (ja) * 2006-12-21 2012-03-0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制御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7630A (zh) * 2018-08-22 2020-03-03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可变气门机构的调节设备上的传感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076816A (ko) 2008-08-20
DE102008008893A1 (de) 2008-08-21
DE102008008893B4 (de) 2017-06-22
US7600418B2 (en) 2009-10-13
CN101245721B (zh) 2010-06-16
US20080196486A1 (en) 2008-08-21
KR100940944B1 (ko) 2010-02-10
JP4773383B2 (ja) 2011-09-14
JP2008196420A (ja) 2008-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5721B (zh) 用于可变气门机构的传感器调节方法和系统
CN100348849C (zh)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控制的学习设备和方法
CN100396899C (zh) 用于内燃机的可变气门控制系统
CN100381687C (zh) 可变气门机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以及内燃机
CN100591904C (zh) 用于可变气门装置的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EP1403487B1 (e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a VVT device
US11193417B2 (e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vehicle drive mechanism
CN100516472C (zh) 可变气门系统
CN101113679A (zh) 内燃机的气门驱动系统
JP4074463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における制御軸回転角位置センサ出力基準位置学習装置
CN101205839A (zh) 用于学习可变气门单元的基准位置的装置和方法
CN101008354A (zh) 用于控制运动机构的装置和方法
CN101415910B (zh) 可变气门正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5709179A (en) Engine cylinder valve control system
CN100412325C (zh) 可变气门机构
CN1818353B (zh) 用于控制可变气门致动机构的设备和方法
WO2006045027A2 (en) Charge motion control valve actuator
JP3181862B2 (ja) ステップモ−タ駆動スロットル制御装置
JP6854048B2 (ja) 車両用駆動機構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09191723A (ja) 内燃機関の異常判定システム
JPH11119832A (ja) 位置制御装置
JPH10337094A (ja) ステップモータの制御装置
Villarruel Analyzing mechanical and software solutions in their pat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