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3692A - 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3692A
CN101233692A CNA200680028405XA CN200680028405A CN101233692A CN 101233692 A CN101233692 A CN 101233692A CN A200680028405X A CNA200680028405X A CN A200680028405XA CN 200680028405 A CN200680028405 A CN 200680028405A CN 101233692 A CN101233692 A CN 101233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e
matched
parity check
output
harq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84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3692B (zh
Inventor
艾玛德·N·法拉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f Americ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33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3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3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36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57Turbo codes and de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2Amplitud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using on-off keying; Single sideband or vestigial sideband modulation
    • H04L27/04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06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and diversity transmission, e.g. coding schemes for the multipl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information or the transmission of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4Concatenated codes
    • H04L1/0066Parallel concatenated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04L1/0068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8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码数据以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用户的方法,所述方法从传输块中选择给定数量的数据位接受混和ARQ功能以进行信道编码。在HARQ块中只对所选择的位进行信道编码,随后使用给定的信道化代码集合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用户。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
背景技术
宽带码分多址(WCDMA)也被称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是用于因特网、多媒体、视频以及其它高容量需求的应用的宽带数字无线电通信的技术。WCDMA使用载波5MHZ的频谱,提供比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高50倍的数据速率,比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GPRS)网络高10倍的数据速率。WCDMA是用于3G电信系统的一种技术,提供更高的话音和数据容量和更高的数据速率。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是W-CDMA下行链路中基于分组的数据业务,目前在WCDMA下行链路中的5MHz带宽上具有高达8-10Mbps(且当前对于MIMO系统高达14.4Mbps)的数据传输。HSDPA实施方式包括: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混和自动请求(HARQ)以及高级接收器设计。
HSDPA包含称为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的前向链路数据信道。它是基于共享信道传输的,这意味着在给定小区中的一些信道化代码和发射功率被视为公共资源,它们在时域和码域中在用户之间动态共享。共享信道传输带来了可用代码和功率资源的更高效使用。
与当前在WCDMA中使用专用信道相比,共享信道传输带来了可用代码和功率的更高效使用。HS-DSCH被映射到的共享代码资源可以由多达15个代码组成。采用的实际数目取决于终端/系统所支持的代码数目、操作者设置、所需的系统容量等。将扩展因子(SF,spreading factor)固定在16,且子帧持续时间(发射时间间隔,TTI)只有2ms。使用的调制方案是正交相移键控(QPSK)和16-QAM。
对于HSDPA,基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使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来完成快速链路自适应,而不像在WCDMA中一样进行功率控制。对于附近用户(高编码率)和远处用户(低编码率)通过链路自适应都能确保在给定链路上的最高可能的数据速率。在被连接时,HSDPA用户设备(UE)周期性地将CQI发送到基站(BS),该CQI指示数据速率、要使用的编码和调制方案以及该UE在其当前无线电条件下可以支持的多码的数目。该CQI还包含关于要使用的功率电平的信息。
使用递增冗余或追赶合并方式的混和ARQ完成快速重传。在16-QAM调制的情况下,重传分组还基于使用对数似然比(LLR)的位可靠性来使用不同的格雷编码星座。这种调制重排通过使符号数大于4的QAM星座图的的位可靠性平均化来改进turbo解码性能。UE还为每个分组发送ACK/NACK使得BS得知何时开始重传。
对于HSPDA业务,快速调度在BS完成,而不是象在WCDMA中一样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完成。这是基于有关信道质量、终端能力以及服务质量(QoS)等级的信息和功率/代码可用性而完成的。这种信道敏感型的机会主义调度通过优先地向具有较好信道条件的用户发送来获得多用户分集增益。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中,版本5规范聚焦于HSDPA以提供大约高达10Mbps的数据速率来支持基于分组的多媒体业务。在版本6和之后的规范中聚焦正被开发来支持高达14.4Mbps的更高数据传输速率的MIMO系统。HSDPA是从Release 99WCDMA系统发展而来,并且向后兼容Release 99 WCDMA系统。
适于HSPDA业务的通信网络和系统需要支持利用多达15个16-正交调幅(QAM)信道化代码向多个用户和/或单个用户进行传输。在传统的例子中,每个信道元件(这里可以理解为能够处理并通过空中接口发送数字信息位的给定的基带处理器)能够支持4个16-QAM代码。因此,为了支持(例如)12个16-QAM代码,应该使用3个诸如能够处理并通过空中接口发送数字信息位的基带处理器一类的信道元件(CE),每个CE发送4个16-QAM代码。
传统上,为了使用全部12个QAM信道化代码向单个用户发送数据,HS-DSCH传输信道块的给定发射时间间隔(TTI)的信道编码或者说“TTI块”发生在单个CE上,直到物理信道分割,其后数据可以在多个物理信道(PhCH)之间分割。在物理信道分割之后,数据可被发送到多个CE,以使用它们相应的12个16-QAM发射器在空中发射数据。
使用传统方法至少存在两个潜在缺陷。第一,因为信道编码主要发生在单个CE上,然后一般使用高速串行总线将数据传输到多个CE,所以TTI块的信道编码可能导致更长的延时。第二,需要使用高速的、CE间的串行总线,这可能增加系统成本和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编码数据以便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用户的方法。在示例性的方法中,可以从传输块中选择给定数量的数据位以通过混和ARQ功能进行信道编码,以及可以在HARQ块中对所选择的位进行信道编码,以使用给定的信道化代码集合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用户。
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对由多个信道元件接收到的传输块分配信道编码以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用户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每个给定信道元件,将已经被编码的传输块分割成系统位、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可以选择给定的、更少数量的系统位、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进行混和ARQ处理,以对这些位进行信道编码,随后由给定信道元件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用户。
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确定要传给信道元件中的速率匹配功能的数据位,以在由信道元件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用户之前对所述位进行编码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将由信道元件接收的传输块分割成系统位、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的总集合。可以选择少于总集合的给定数量的系统位、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从而在信道元件的HARQ块中接受速率匹配功能以进行信道编码。只将所选择的位输入到HARQ块以使用给定的信道化代码集合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用户。
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确定接收的传输块中的哪些位要通过在信道元件中实施的速率匹配功能,以对这些位进行信道编码然后由该信道元件发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要从两级速率匹配功能的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出的位的集合,确定要输入到第一速率匹配级且不被删节的位。
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确定所接收的传输块的哪些位要通过速率匹配功能且不删节,从而对这些位进行信道编码以由信道元件发送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信道元件的HARQ块中实施的N个速率匹配级(N>2)中,基于随后的速率匹配级的输出位,确定要输入到第一速率匹配级的位。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将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些详细描述和附图只是为了图示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因此不是限制性的。
图1是示出从基站调度器送往多个信道元件的输入数据流的框图,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信道编码方法。
图2是示出HS-DSCH混和ARQ功能的框图。
图3是代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两级速率匹配算法的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基于对要由信道元件发送到给定用户的位进行信道编码的HARQ功能,确定接收的传输块的哪些位将会通过而不被删节的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下面的说明涉及基于CDMA(IS95、cdma 2000以及各种技术变体)、WCDMA/UMTS和/或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通信网络或系统,并将在示例性的上下文中进行说明,但应该注意,这里示出并说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只是说明性的且不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同样地,应用到基于上面之外的技术的通信系统或网络的各种变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明显的,这些通信系统或网络可能处于不同的发展级并打算未来代替上面的系统或网络或与它们一起使用。
如这里使用的,术语“用户”可能与移动台、移动用户、用户设备(UE)、用户、订户、无线终端和/或远程站同义,并可以描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资源的远程用户。术语“小区”可以被理解为基站(还被称为节点B)、接入点和/或射频通信的任意边界。信道元件可以被理解为能够处理并通过空中接口发送数字信息位的基带处理器。
总地来说,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编码数据以便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用户的方法,和/或一种在多个信道元件之间分配对传输块的信道编码以便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用户的方法,和/或一种确定要在给定的信道元件中进行HARQ编码的数据位以便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用户的方法。每个示例性的方法可以支持使用多达至少12个16-QAM代码向单个用户或向多个用户发送数据。下文中描述的示例性方法不需使用高速串行总线,且与传统信道编码方法相比可以实现更低的延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示例性的方法可以被扩展以便可以使用多达15个16-QAM来传输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4个CE来进行HS-DSCH信道的传输,其中的3个CE可以每个被配置来使用4个信道化的代码进行发送,而第四个CE使用3个信道化代码发送数据。
图1是示出从基站调度器送往多个信道元件的输入数据流的框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信道编码方法。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3个信道元件(CE)可被分配给HS-DSCH。每个CE可以使用4个16-QAM发射器来发送数据。对于本例,节点B的调度器被设置为使用12个16-QAM代码向单个用户发送单个HS-DSCH传输块(“块”)。
在图1中示出了Power PC,它是节点B中负责生成送往全部CE的HS-DSCH传输块的处理器。对于接收到的传输块,每个CE可以计算循环冗余校验(CRC)附加,对整个块执行位加扰和Turbo编码(以及码块分割和码块级联)。用于执行CRC附加、位加扰、Turbo编码、码块分割和级联的实现方式已公知并在3GPP标准中进行了说明,如参考在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UMTS ChannelCoding and Multiplexing(FDD),3GPP TS 25.212 version 6.4.0Release 6(2005-3)中的4.2章“General coding and Multiplexing ofTrChs”中的各部分,在题为“Coding for HS-DSCH”的4.5章中所规定的。因此,为了简要,这里忽略这些已知处理的详细说明。
然而,如将在下面关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细节中所见,从对于从Turbo编码器接收的块的输入位的HARQ处理功能(“HARQ块”)开始,只有要由每个给定CE发送的位将被编码。在下文中详细说明的示例性的方法中,可以在实际在HARQ块中进行HARQ处理之前,预先确定要填充HARQ块的位收集矩阵中的给定列的、在HARQ块的输入处的系统位、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的数目。正是这些位将使用16-QAM信道化代码来发送。因此,只有这些位将需要经过HARQ块。来自Turbo编码器的其余位被该信道元件忽略。
大多数每秒百万条指令(MIPS)使用发生在HARQ功能以及下面的功能中,例如在3GPP TS 25.212 version 6.4.0 Release 6的4.5章中规定的物理信道分割、HS-DSCH交织、16 QAM的星座重排以及物理信道映射。另外,可以使用ASIC加速器执行Turbo编码,所以编码不消耗执行信道编码的处理器上的任何MIPS。这是有关系的,因为它允许Power PC将完整的块发送到每个信道元件,HARQ前的功能可以在ASIC加速器中完成,或消耗很少的MIPS。
例如,如果数据是2Mbps,则HARQ前的信道编码功能消耗少于总共的8MIPS(这包括向ASIC编码器写数据和从ASIC编码器读数据)。HARQ之后的信道编码功能包括HARQ在内消耗大约164MIPS。这消耗了大约HARQ之前的信道编码功能所消耗的MIPS的20倍。因此,通过在HARQ块之前对整个块执行信道编码,与在HARQ和后面的信道编码功能中使用的MIPS相比,MIPS的增加可能相对地小。
在多个CE之间分配HARQ编码
图2是示出HS-DSCH混和ARQ功能的框图。图2在TS 25.212的4.5.4章中被示出,以上内容被提供作为上下文。通常,在图2中示出的的混和ARQ功能(也被称为“HARQ块”)将位于信道编码器(Turbo编码器)输出端的位数(图2中示为“NTTI”)与HS-DSCH被映射到的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PDSCH)组的总位数(图2中一般地示为“Ndata”)相匹配。混和ARQ功能可以通过用来计算速率匹配参数eminus、eplus和eini的冗余版本(RV)参数来控制。
如图2中所示,混和ARQ功能包含两个速率匹配级和一个虚拟缓冲器。一般地,第一速率匹配级将输入位的数目与虚拟IR缓冲器相匹配,关于虚拟IR缓冲器的信息由更高层提供。如果输入位的数目(如NTTI所示)不超过虚拟IR缓冲能力,则第一速率匹配级是透明的。第二速率匹配级将第一速率匹配级之后的位数与设置在TTI中的HS-PDSCH中可用的物理信道位数相匹配。
为了说明示例性的方法,从Turbo编码器到HARQ块的输入数据可以用C1、C2、...CN来表示,其中N为位于HARQ块的输入端的总位数。在例子中,N可以是3的倍数。
如图2中所示,HARQ位分离功能将输入数据分为3个流:系统位、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对这些位进行第一和第二级的速率匹配并最后进行位收集功能。表1定义在用于说明根据发明的示例性的方法的等式中使用的参数。下面的说明将经常参考表1。
表1:参数定义
  Nsys,in表示位于HARQ块的输入端的系统位的数目。
  Np1,in表示位于HARQ块的输入端的奇偶校验1位的数目。
  Np2,in表示位于HARQ块的输入端的奇偶校验2位的数目。
  Nsys表示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系统位的数目,其总是等于Nsys,in
  Np1表示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奇偶校验1位的数目。
  Np2表示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奇偶校验2位的数目。
  Nt,sys表示位于第二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系统位的数目。
  Nt,p1表示位于第二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奇偶校验1位的数目。
  Nt,p2表示位于第二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奇偶校验2位的数目。
  eini,sys_2,eminus,sys_2,eplus,sys_2代表第二速率匹配级中用于系统位的速率匹配参数。
  eini,p1_1,eminus,pi_1,eplus,p1_1代表第一速率匹配级中用于奇偶校验1位的速率匹配参数。
  eini,p2_1,eminus,p2_1,eplus,p2_1代表第一速率匹配级中用于奇偶校验2位的速率匹配参数。
  eini,p1_2,eminus,p1_2,eplus,pi_2代表第二速率匹配级中用于奇偶校验1位的速率匹配参数。
  eini,p2_2,eminus,p2_2,eplus,p2_2代表第二速率匹配级中用于奇偶校验2位的速率匹配参数。
通过将数据写到具有下面的由表达式(1):Nrow×Ncol表示的维数的矩形矩阵,实现HARQ位收集。
其中:
Ncol=480×(信道化代码的数目)(1)
因此在表达式(1)中,Nrow是图2的位收集矩阵中的行数,Ncol表示该位收集矩阵中的列数。系统位填充前Nr行的所有列和第Nr+1行的前Nc列。奇偶校验位(奇偶校验1和/或奇偶校验2)填充该行的其余列以及其余行的所有列。在3GPP标准文献TS25.212中详细说明了行和列的填充,因此这里为了简要省略详细说明。
不失一般性,作为例子,信道化代码可以从信道化代码0开始按顺序编号。在本例中,给定的信道元件(CE)将发送从chs(s=开始代码)到che(e=结束代码)的信道代码(含端值)。因此,可以由该信道元件发送从HARQ位收集矩阵的第Ncol,s=480×chs+1列到HARQ位收集矩阵的第Ncol,e=480×(che+1)列的位。
因此,利用为了确定哪些(位于HARQ块的输入端的)输入位将给出位于HARQ块的输出端的所需位而执行的逆变换,HARQ功能应该只输出这些位。因此,将只对这些位执行HARQ功能。换句话说,该示例性的方法用来在从Turbo编码器输入的系统位、奇偶校验1位和/或奇偶校验2位的总集合或所有位中确定将在HARQ块中对哪些位执行HARQ功能,从而对最终要从给定的CE发送到一个或更多用户的位进行信道编码(HARQ编码)。
确定要受到HARQ功能的系统位
在本例子中,位于第二级速率匹配输出端的系统位可以被表示为S11,S22,...S2Nt,sys。位S2Nt,sys_s可以表示列Ncol,s中的第一个系统位,且位S2Nt,sys_e可以表示列Ncol,e中的最后一个系统位。因此,位Nt,sys_s是要由该CE发送的位于第二级速率匹配(第2级)的输出端的“第一”或“起始”系统位,且可以由表达式(2)给出: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091
Nt,sys_e是将由该CE发送的位于第二级速率匹配的输出端的“最后”或“末尾”系统位,且可以由下面的表达式(3)给出。
如果Nt,sys_s大于Nt,sys_e,则该CE不发送系统位。因此,确定将受到HARQ功能的系统位的第一步骤是一种类型的阈值评价,其中,根据已知参数确定位于第二级速率匹配的输出端的Nt,sys_s和Nt,sys_e,并比较该两个位值来判断是否将由给定的CE发送任何系统位。
另外在本例中,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系统位是S11,S12,...S1Nsys,其中,S1Nsys_s表示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系统位,它在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给出系统位S1Nt,sys_s。可以看出,在删节(puncturing)的情况下,要由该CE处理的、位于第一级速率匹配的输出端的“第一”或“起始”系统位Nsys_s可以用表达式(4)描述: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01
可见,表达式(4)示出:位于第1级输出端的(要由CE处理的)第一系统位可以被确定为要由给定CE发送的位于第二级速率匹配输出端的第一系统位以及第2级中系统位的速率匹配参数的函数。
当位于第二速率匹配级(第2级)输出端的位的数目小于位于速率匹配功能的第2级的输入端的位的数目时,发生删节。另一方面,当位于速率匹配功能的输出端的位的数目大于位于速率匹配功能的输入端的位的数目时,发生重复。在这种情况下,输入位中的一些被重复。
在表达式(4)和下面的表达式中,速率匹配状态参数eminus,sys_2和eplus,sys_2在全部CE上相同(用于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的速率匹配的eminus,p1_1,eminus,p1_2,eminus,p2_1,eminus,p2_2,eplus,p1_1,eplus,p1_2,eplus,p2_1和eplus,p2_2也是如此)。表达式(4)中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eini是将由该CE处理的第一位的状态变量。不像在全部CE中都相同的速率匹配状态参数,eini的值可能在各CE上不同。在Nsys_s上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eini的值可以用表达式(5)表达:
eini(Nsys_s)=eini,sys_2-(Nt,sys_s-1)eplus,sys_2+(Nsys_s-1)(eplus,sys_2-eminus,sys_2).  (5)
可见,表达式(5)示出:对于删节,将由该CE处理的第一位的状态变量可以被确定为第2级速率匹配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eini,sys_2)、第2级速率匹配参数emimus,sys_2和eplus,sys_2、要由CE处理的位于第1级输出端的第一个系统位(Nsys_s)以及要由给定CE发送的位于第2级速率匹配的输出端的第一个系统位(Nt,sys_s)的函数。
表达式(6)描述在重复情况下的Nsys_s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02
在重复情况下,在Nsys_s上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eini的值可以由表达式(7)给出:
eini(Nsys_s)=eini,sys_2+(Nt,sys_s-1)eplus,sys_2-(Nsys_s-1)(eplus,sys_2+eminus,sys_2)  (7)
如上所述,S1Nsys_e表示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系统位,它在第二级速率匹配的输出端给出系统位S1Nt,sys_e。因此表达式(8)可以示出,在删节的情况下,由该CE处理的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最后”或“末端”系统位Nsys_e可以由表达式(8)给出:
因此,位于第1级的输出端的最后的系统位可以被确定为要由该CE发送的位于第二级速率匹配的输出端的最后系统位、第2级速率匹配状态变量(eini,sys_2)以及系统位的第2级速率匹配参数eminus,sys_2和eplus,sys_2的函数。
表达式(9)示出在重复的情况下的Nsys_e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12
第一速率匹配级对系统位总是透明的。因此,有可能在第一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在Nsys_s和Nsys_e之间提取系统位,并只对这些位执行第二级速率匹配。表达式4~9从而在由Turbo编码器生成的系统位的总集合中确定出哪些系统位将由该信道元件处理并最终发送。这些表达式还示出如何确定速率匹配算法所需的、要由该信道元件处理的第一位的eini
确定哪些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要受到HARQ功能可以被独立地完成,例如,与系统位确定并行完成。如由标准给出的,位于第二级速率匹配的输出端并在位收集之后的奇偶校验位(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被结合(复用的))是P1,P2,...PNt,p1+Nt,p2。对于本说明书,PNt,p_s表示列Ncol,s中的第一奇偶校验位,且PNt,p_e是列Ncol,e中的最后奇偶校验位。
代表要由给定CE处理的位收集之后的第一奇偶校验位的Nt,p_s由表达式(10)给出: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21
在表达式(10)中,且如上所述,Nrow是位收集阵列中的行数,其中对于QPSK为2且对于16-QAM为4。
代表要由该CE处理的最后奇偶校验位的Nt,p_e可以由表达式(11)给出: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22
如果Nt,p_s大于Nt,p_e,则该CE不发送奇偶校验位,因为Nt,p_s和Nt,p_e之间的差代表要由该CE处理的总位数。如果该数是负的,则该CE不处理任何位。换句话说,该位收集之后的位比较(例如,要由该CE处理的第一和最后奇偶校验位的编号)可以用作关于是否有任何奇偶校验位要被HARQ编码或放弃的初始阈值判断。
要被HARQ编码的奇偶校验1位的选择
假设位于第二级速率匹配的输出端的奇偶校验1位是PO21,PO22,...PO2Nt,p1。在Ncol,s列和Ncol,e列之间使用的第一奇偶校验1位是PO2Nt,p1_s。因此,位于第二级速率匹配的输出端的奇偶校验1起始位的编号可以由表达式(12)给出: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23
换句话说,表达式(12)示出如何选择位于第2级速率匹配的输出端的奇偶校验1起始位,其被确定为在位收集之后的第一奇偶校验位的编号除以2的函数。这可以用下面的事实进行解释:位的一半是奇偶校验1,另一半是奇偶校验2,且插入在位收集矩阵中的第一奇偶校验位是奇偶校验2位。
由该CE处理的最后的奇偶校验1位是PO2Nt,p1_e。因此,位于第二级速率匹配的输出端的最后或末尾奇偶校验1位可以由表达式(13)给出:
换句话说,表达式(13)示出如何选择位于第2级速率匹配的输出端的最后奇偶校验1位。这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解释:位的一半是奇偶校验1,另一半是奇偶校验2,且插入在位收集矩阵中的第一奇偶校验位是奇偶校验2位。
假设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奇偶校验1位由PO11,PO12,...PO1Np1表示,且PO1Np1_s是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奇偶校验1位,它在第二级速率匹配的输出端给出奇偶校验1位PO2Nt,p1_s。可以看出:在删节的情况下,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第一个奇偶校验1位Np1_s可以由表达式(14)给出: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32
因此,Np1_s可以被确定为奇偶校验1位的第2级速率匹配参数和根据表达式(12)的位于第二级速率匹配输出端的第一奇偶校验1起始位的函数。另外,在Np1_s上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的值可以由表达式(15)给出。eini的值可以在各个CE之间不同,因为它取决于Np1_s
eini(Np1_s)=eini,p1_2-(Nt,p1_s-1)eplus,p1_2+(Np1_s-1)(eplus,p1_2-eminus,p1_2).    (15)
在重复的情况下,Np1_s可以由表达式(16)给出: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33
且在重复的情况下在Np1_s上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的值可以由表达式(17)给出:
eini(Np1_s)=eini,p1_2+(Nt,p1_s-1)eplus,p1_2-(Np1_s-1)(eplus,p1_2+eminus,p1_2)    (17)
假设PO1Np1_e是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奇偶校验1位,它在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给出奇偶校验1位PO2Nt,p1_e。可以看出,在删节的情况下,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奇偶校验1末位Np1_e可以由表达式(18)给出:
因此,对于删节,Np1_e可以被确定为第二级速率匹配的奇偶校验1位的速率匹配参数和根据表达式(13)确定的位于第2级速率匹配输出端的最后奇偶校验1位的函数。在重复的情况下,Np1_e可以由表达式(19)给出: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42
假设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入端的奇偶校验1位是PO01,PO02,...PO0Nin,p1,其中PO0Nin,p1_s是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入端的一个奇偶校验位,它在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给出奇偶校验1位PO0Np1_s因此,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入端的奇偶校验1起始位(例如,那些将被实际选择(其它全被放弃)用来输入到图2的HARQ块的奇偶校验1起始位)(要由该CE处理的第一位)或Nin,p1_s可以由表达式(20)给出的来确定。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43
此外,表达式(21)给出了在Nin,p1_s上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的值:
eini(Nin,p1_s)=eini,p1_1-(Np1_s-1)eplus,p1_1+(Nin,p1_s-1)(eplus,p1_1-eminus,p1_1)    (21)
在3GPP标准中,在第一速率匹配级中不存在重复。
假设PO0Nin,p1_e是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入端的奇偶校验1位,它在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给出奇偶校验1位PO1Np1_e。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入端的最后的奇偶校验1位(例如,那些实际选择(其它全部被放弃)来输入到图2的HARQ块的最后的奇偶校验1位)Nin,p1_e可以由表达式(22)给出: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44
如上所述,在第一速率匹配级中不存在重复。
因此表达式12~22示出如何确定将选择位于HARQ块输入端的哪些奇偶校验1位来填充位收集矩阵中Ncol,s列和Ncol,e列之间的奇偶校验1位位置。这些奇偶校验1位将与如上所述被选择的系统位以及在下文中说明的所选择的奇偶校验2位一起使用信道化编码chs到che(例如,16-QAM或QPSK编码)来发送。
例如,如上所示,那些要受到HARQ功能的奇偶校验1位的选择可以如下来概括。首先,进行关于究竟是否要选择奇偶校验位来由CE发送的判断(阈值判断,表达式(10)和(11))。其次,确定位于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第一和最后的奇偶校验1位,该确定可以是在位收集之后确定的第一和最后的奇偶校验位的函数(表达式(12)和(13))。
第三,可以将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第一和最后的奇偶校验1位确定为:在第二速率匹配级中用于奇偶校验位的相应速率匹配参数以及位于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所确定的第一和最后的奇偶校验1位的函数(表达式(14)~(19))。最后,要选择来输入到HARQ块进行信道编码的奇偶校验1位(例如,那些将填充位收集矩阵中Ncol,s列到Ncol,e列的奇偶校验1位)可以被确定为: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所确定的第一和最后的奇偶校验1位和用于奇偶校验1位的相应速率匹配第1级速率匹配参数的函数(表达式(20)~(22))。
因此,每个给定CE可以预编码整个HS-DSCH传输块,但只对所选择的位进行后编码(例如,通过实施HARQ功能)。因此,只对所选择的位(系统位、奇偶校验1位、奇偶校验2位)进行信道编码(HARQ编码),从而使用16-QAM(或QPSK)信道化代码从给定的CE最终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用户。这种信道编码方法可以消除对高速串行总线的要求,且与传统信道编码方法相比可以减少延时。
要被HARQ编码的奇偶校验2位的选择
因为用于选择要在HARQ块中对哪些奇偶校验2位进行信道编码的表达式和判断与上面针对奇偶校验1位的详细描述实质上相同,所以下面为了方便和前后一致提供相关的表达式,应该理解:这种对奇偶校验2位的判断只在如表达式(10)和(11)中确定的Nt,p_s小于等于Nt,p_e时执行。假设Nt,p_s小于等于Nt,p_e,则每个给定的CE将执行下面的确定来选择哪些奇偶校验2位将被HARQ编码,如下面的表达式(23)~(33)中所示。
位于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奇偶校验2位可以表示为PT21,PT22,...PT2Nt,p2。在Ncol,s列和Ncol,e列之间使用的第一个奇偶校验2位是PT2Nt,p2_s。位于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奇偶校验2位的编号可以由表达式(23)给出: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61
在Ncol,s列和Ncol,e列之间使用的最后的(或末端的)奇偶校验2位是PT2Nt,p2_e。位于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最后的奇偶校验2位的编号可以由表达式(24)给出: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62
位于第一级速率匹配输出端的奇偶校验2位可表示为PT11,PT12,...PT1Np2。PT1Np2_s位是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第一个奇偶校验2位,它在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给出第一个奇偶校验2位PT2Nt,p2_s。在删节的情况下,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第一个奇偶校验2位的编号可以由表达式(25)给出: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63
此外,在Np2_s上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eini的值可以由表达式(26)给出:
eini(Np2_s)=eini,p2_2-(Nt,p2_s-1)eplus,p2_2+(Np2_s-1)(eplus,p2_2-eminus,p2_2).  (26)
在重复的情况下,Np2_s可以由表达式(27)给出: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71
并且,在重复的情况下在Np2_s上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的值由表达式(28)给出:
eini(Np2_s)=eini,p2_2+(Nt,p2_s-1)eplus,p2_2-(Np2_s-1)(eplus,p2_2+eminus,p2_2).  (28)
PT1Np2_e位是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最后的奇偶校验2位,它在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给出最后的奇偶校验2位PT2Nt,p2_e。在删节的情况下,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最后的奇偶校验2位的编号Np2_e因而可以由表达式(29)给出: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72
在重复的情况下,Np2_e可以由表达式(30)给出: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73
因此,与确定奇偶校验1位相似,位于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第一个和最后的奇偶校验位可以被计算为在位收集之后的第一个和最后的奇偶校验位的函数(表达式(23)和(24))。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第一和最后的奇偶校验位因而可被确定为在第二速率匹配级中用于奇偶校验2位的相应速率匹配参数以及所确定的位于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第一和最后的奇偶校验2位的函数(表达式(25)~(30))。因此,最后的奇偶校验2位计算将会选择要被输入到HARQ块进行信道编码的那些第一和最后的奇偶校验2位(例如,那些将要填充不由所选择的系统位和/或奇偶校验1位填充的位收集矩阵中的剩余列Ncol,s到Ncol,e的奇偶校验2位)。
位于第一级速率匹配输入端的奇偶校验2位可以被表示为PT01,PT02,...PT0Nin,p2,其中PT0Nin,p2_s是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入端的奇偶校验2位,它在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给出奇偶校验2位PT1Np2_s。因此,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入端的第一奇偶校验2位(例如,那些将被实际选择(其它全部被忽略)来输入到图2的HARQ块的奇偶校验2起始位)可以由表达式(31)来确定。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81
在Nin,p2_s上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的值可以由表达式(32)给出:
eini(Nin,p2_s)=eini.p2_1-(Np2_s-1)eplus.p2_1+(Nin,p2_s-1)(eplus,p2_1-eminus.p2_1)(32)
如前所述,在第一级速率匹配中不存在重复。
参数PT0Nin,p2_e是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入端的最后的奇偶校验2位,它在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给出最后的奇偶校验2位PT1Np2_e。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入端的最后的奇偶校验2末位(例如,将实际被选择(其它全部被忽略)来输入到图2的HARQ块的最后的奇偶校验2位)Nin,p2_e可以由表达式(33)给出: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182
在第一级速率匹配中不存在重复。
因此,上面的表达式示出如何确定在HARQ块输入端的哪些系统位、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将填充位收集矩阵中的列Ncol,s到Ncol,e。这些位将被使用信道化代码chs到che(例如,16-QAM(或QPSK)代码)发送。只有这些位将需要通过图2的HARQ块。HARQ功能忽略来自Turbo编码器的其余位。
已经描述了对HS-DSCH传输块中的位的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原理也可以被用来确定Turbo编码的传输块中的哪些位应该被传给HARQ功能且不被删节。
图3是示出两级速率匹配算法的框图。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下文中可以参考图3来说明确定HS-DSCH传输块的哪些位应当通过HARQ块而不被删节。
本示例性的方法可以应用于采用删节率接近或靠近1(例如,高删节率环境)的HSPDA的系统。本示例性的方法的目的可以是位于HARQ块中的位分割器的输出端的大多数被分割的位将被删节(例如,被HARQ功能放弃)的高删节率环境中节省MIPS(或DSP执行中的DSP周期);实质上很少的系统位、奇偶校验1位和/或奇偶校验2位会通过第一和第二速率匹配级。
在一个例子中,假定相对理想环境中的HSPDA信道,系统位会被传给速率匹配级,即使不是全部也是绝大部分的奇偶校验位将被删节。这使得编码率接近1,这可以转化为整个系统的更高效率、更少的冗余信息以及增加的总吞吐率。然而,即使不太理想的信道环境也可能具有高删节率,例如,数据因多次重传而被重复。因此,该示例性的方法可以应用到任何可能经受高删节率的通信系统和/或信道环境。
删节率接近1时的删节算法
图3示出简单的两级速率匹配算法。位于每个速率匹配级的输入/输出端的位数之间的比率可以由表达式(34)给出:
Nin∶N1∶N2
                                                    (34)
X1.Y1∶X2.Y2∶1
在表达式(34)中,X1和X2代表位的整数值,Y1和Y2是位的小数值。因此表达式(34)示出:对于位于第2级速率匹配输出端的每1位,将有X1.Y1位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第1级)的输入端,以及X2.Y2位位于第2级的输入端/第1级速率匹配的输出端。第一级速率匹配的速率匹配参数可以被表示为eini_1、eminus_1和eplus_1。第二级速率匹配的速率匹配参数可以被表示为eini_2、eminus_2和eplus_2
因此,可以针对位X2和位Z2、XA、ZA、XB和ZB定义下面的表达式组(35)~(40)。参数X2可以表示位于第2速率匹配级输入端/第1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X2.Y2位的最低限度或下边界(X2=floor(X2.Y2)),Z2可以表示位于第2级速率匹配输入端/第1级速率匹配输出端的X2.Y2位的最高限度或上边界(Z2=ceiling(X2.Y2))。还使用该符号,XA=floor(X2*X3.Y3),例如,位于第1级速率匹配输入端的X3.Y3位的X2倍的下边界,ZA=ceil(X2*X3.Y3),XB=floor(Z2*X3.Y3)和ZB=ceiling(Z2*X3.Y3)。令X3.Y3为Nin和N1(第81段中所述)之间的比率,即,位于第1级输入端的X3.Y3位生成位于第1级输出端的1位。
定义: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201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202
其中,
X2=Z2    如果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203
为整数
X2+1=Z2    其它
定义: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204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205
其中,
XA=ZA    如果为整数
XA+1=ZA    其它
定义: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208
其中,
XB=ZB      如果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209
为整数
XB+1=ZB    其它
在X1和X2比1大很多的情况下,可以对输出位而不是输入位实施更高效的速率匹配算法,因为输出位的数量更少。在例子中,第k个输入位Ak生成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第m个位Bm,Bm生成位于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第n个位Cn。因此,位于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的第(n+1)位是位于第一级输出端的(m+X2)或(m+Z2)位,它对应于位于第一级输入端的(k+XA)、(k+ZA)、(k+XB)或(k+ZB)。
换句话说,为了选择下一个输出位,跳过位于第1级输出端(第2级输入端)的X2-1或Z2-1位。如果我们跳过了位于第2级输出端的X2-1位(这些位被删节和/或放弃),则我们跳过了位于第1级输入端的XA-1或ZA-1位。可选地,如果我们跳过了位于第1级输出端的Z2-1位,则我们跳过了位于第1级输入端的XB-1或ZB-1位。
表2列出了下面在速率匹配级中使用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的定义。速率匹配状态变量e在每次输入位按TS 25.212处理(eminus_被减去)时被更新。随着状态变量被更新,如果其值变为负的,则位被删节,且通过加eplus_来使该值为正。
表2:速率匹配状态变量定义
e2(n):已经处理了与输出位n相对应的输入位后的第二级速率匹配函数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
e2(n+1):已经处理了与输出位(n+1)相对应的输入位后的第二级速率匹配函数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
e1(n):已经处理了与输出位n相对应的输入位后的第一级速率匹配函数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
e1(n+1):已经处理了与输出位(n+1)相对应的输入位后的第一级速率匹配函数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
第1级和第2级速率匹配状态变量e1(n)和e2(n)的更新以及与(n+1)输出位相对应的输入位的选择可以按下面算法所示来执行,该算法示出如何选择位以通过HARQ块而不被删节。通常,每个速率匹配级具有与其相关的状态变量。如果状态变量满足某个条件或为负,则输出位被删节。一般地,算法着眼于来自第二速率匹配级的输出位并判断该输出位是否与要输入到第一速率匹配级的输入位一致。对于那些满足算法中的某些判断的输出位,使第2级产生满足标准的位输出的下一个位在第1级的输入端要被传过且不被删节。
因此,对于第2级速率匹配,该算法处理X2位,且如果状态变量e2(n)非正,则处理“增加位”。对于第1级速率匹配,被处理的位数是XA或XB(基于在第2级中处理的位数)。如果状态变量e1(n)是负的,则处理“增加位”。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基于用于对要由信道元件发送到给定用户的位进行信道编码的HARQ功能,确定接收的传输块的哪些位通过而不被删节的方法的处理流程图。下面算法的讨论可能经常参考图4。
对于下面的算法,“k”代表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入端的位的索引,“m”代表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出端/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入端的位的索引,“n”代表从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出的位的索引。为了便于理解,图4中的处理步骤与算法中的步骤进行了匹配。
令:
e2=e2(n)-(X2 eminus_2-(X2-1)eplus_2)//X2位被处理,其X2-1位被删节(404)
if(e2≤0)(406的输出为‘是’)
{
      e2(n+1)=e2+(eplus_2-eminus_2)//在第2速率匹配级中处理增加位(408)
在第2级的输入端选择位(m+Z2)。  (410)
      e1=e1(n)-(XB eminus_1-(XB-Z2)eplus_1)//在第1速率匹配级中处理了XB位,其XB-Z2被删节。  (412)
      if(e1≤0)(414的输出为‘是’)
      {
            e1(n+1)=e1+(eplus_1-eminus_1)//在第1级速率匹配中处理增加位(416)
            在第1级的输入端选择位(k+ZB)。  (418)
         }
         else e1(n+1)=e1(420)
             在第1级的输入端选择位(k+XB)。  (422)
    }
    else e2(n+1)=e2(406的输出是‘否’,见424)
    {
        在第2级的输入端选择位(m+X2)。  (426)
        e1=e1(n)-(XA eminus_1-(XA-X2)eplus_1)//在第1速率匹配级中处理了
XA位,其XA-X2被删节。  (428)
        if(e1≤0)(430的输出为‘是’)
        {
              e1(n+1)=e1+(eplus_1-eminus_1)//在第1速率匹配级中处理增加位(432)
            在第1级的输入端选择位(k+ZA)。  (434)
         }
         else e1(n+1)=e1(436)
             在第1级的输入端选择位(k+XA)。  (438)
    }
取决于在上面的算法中哪个子标准被满足,如图4中所示,根据从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出的下一位n(n+1)选择位于第一速率匹配级输入端的下一位(k(n+1))(440),且重复该算法直到再没有位要处理(422的输出位‘否’)。假设至少存在X2位以生成第2级的下一个位输出,X2≤Z2。如果该关系正确,则e2的值(第2级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应该为正数。如果e2是负数或0,这意味着Z2位应当已经被第二速率匹配级处理。
初始化
应该执行初始化以在启动时确定速率匹配的操作。假设输入位k1(第1级的输入)在第一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生成位m1,位m1然后从第二速率匹配级生成第一输出位n1。因此,可以根据下面的表达式确定要通过HARQ块的第一位k: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241
以及
Figure S200680028405XD00242
换句话说,m1被确定为第二级速率匹配的速率匹配参数的函数,且k1为第一级速率匹配的速率匹配参数和m1的函数。
在处理位m1之后的第二级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可以由表达式(43)给出:
e2(I)=eini_2-m1eminus_2+(m1-1)eplus_2.    (43)
在处理位k1之后的第一级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可以由表达式(44)给出:
e1(1)=eini_1-k1eminus_1+(k1-m1)eplus_1.    (44)
在表达式(43)和(44)中,可以看出:可以基于第一和第二级速率匹配的速率匹配参数以及对m1和k1计算的初始值,确定在第一位n已经通过且没被删节之后的e2(1)和e1(1)的值。
因此,基于用于对由信道元件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用户的位进行信道编码的HARQ功能确定接收的传输块的哪些位通过而不删节的示例性方法可以减少计算复杂度,这是因为基于输出位速率而不是输入位速率来处理数据的。在这种情况下,输出位速率可能大大小于输入位速率。尽管参照两级速率匹配算法说明了本示例性的方法,但本方法可以扩展到具有多于两个速率匹配级(N>2)的多级速率匹配实施方案。
这样就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很明显,相同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以多种方式改变。这种变化不被视为脱离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实质和范围,且全部这样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很明显的变型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Claims (11)

1.一种编码数据以便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用户的方法,包括:
从传输块中选择要传给混和自动请求(HARQ)功能进行信道编码的、给定数量的数据位,以及
在HARQ块中对所选择的位进行信道编码,以使用给定的信道化代码集合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被编码的输入数据流被分割成系统位、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的总集合,以及
所述选择包括选择比所述总集合少的给定数量的系统位、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在HARQ块中进行信道编码,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所选择的系统位、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受到具有第一速率匹配级和第二速率匹配级的速率匹配算法,以及
通过填充位收集矩阵中的列来合并从所述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出的系统位、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其中使用所述给定的信道化代码集合来发送所述位收集矩阵中的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传输块中选择要被传给HARQ块进行信道编码的、给定数量的数据位的步骤还包括:
确定要由所述HARQ块处理以进行信道编码和最终发送的、位于所述第一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第一系统位Nsys_s
确定要由所述HARQ块处理以进行信道编码和最终发送的、位于所述第一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最后系统位Nsys_e
选择Nsys_s和Nsys_e之间的系统位,以及
只对所选择的系统位执行第二级速率匹配,
其中,基于要发送的位于第二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第一系统位Nt,sys_s和在所述第二速率匹配级中用于系统位的速率匹配参数来确定Nsys_s,以及
其中,基于要发送的位于第二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最后系统位Nt,sys_e和在所述第二速率匹配级中用于系统位的速率匹配参数来确定Nsys_e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要在HARQ块中进行处理来发送的第一位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被确定为用于所述第二速率匹配级的速率匹配状态变量eini,sys_2和在所述第二速率匹配级中用于系统位的速率匹配参数(eminus,sys_2和eplus,sys_2)的函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传输块中选择要被传给HARQ块进行信道编码的、给定数量的数据位的步骤还包括:
执行关于系统位、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是否要由所述HARQ块进行处理以便最终发送的初始阈值判断,其中,如果阈值判断被满足,则从所述总集合中选择给定的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否则,只将系统位传给所述HARQ块,全部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被所述HARQ块删节且不进行信道编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还包括通过下面的步骤来选择要进行信道编码以便最终发送的给定的奇偶校验1位:
基于在位收集之后合并的奇偶校验位来确定位于所述第二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第一和最后的奇偶校验1位,
将位于所述第一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第一和最后的奇偶校验1位确定为在所述第二速率匹配级中用于奇偶校验位的速率匹配参数和所确定的位于所述第二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第一和最后的奇偶校验1位的函数,
基于所确定的位于所述第一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第一和最后的奇偶校验1位和在所述第一速率匹配级中用于奇偶校验1位的速率匹配参数来选择要输入到所述HARQ块以进行信道编码的奇偶校验1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还包括通过下面的步骤来选择要进行信道编码以便最终发送的给定的奇偶校验2位:
基于在位收集之后合并的奇偶校验位来确定位于所述第二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第一和最后的奇偶校验2位,
将位于所述第一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第一和最后的奇偶校验2位确定为在所述第二速率匹配级中用于奇偶校验2位的速率匹配参数和所确定的位于所述第二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第一和最后的奇偶校验1位的函数,以及
基于所确定的位于所述第一速率匹配级的输出端的第一和最后的奇偶校验2位和在所述第一速率匹配级中用于奇偶校验2位的速率匹配参数来选择要输入到所述HARQ块以进行信道编码的奇偶校验2位。
8.一种确定要传给信道元件中的速率匹配功能的数据位,以在由所述信道元件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用户之前对所述位进行编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由所述信道元件接收的传输块分割成系统位、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的总集合,
选择比所述总集合少的给定数量的系统位、奇偶校验1位和奇偶校验2位在信道元件的HARQ块中受到速率匹配功能以进行信道编码,以及
只将那些被选择的位输入到所述HARQ块以使用给定的信道化代码集合发送到所述一个或多个用户。
9.一种确定接收的传输块的哪些位要通过在信道元件中实施的速率匹配功能,以对这些位进行信道编码然后由该信道元件发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于要从两级速率匹配功能的第二速率匹配级输出的位的集合,确定要输入到第一速率匹配级且不被删节的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包括:基于来自算法的第二速率匹配级的输出位来确定要传给HARQ块的第一速率匹配级且不被删节的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用于第二速率匹配级的状态变量,使所述第二级产生满足给定标准的位输出的下一位被传给第一速率匹配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元件具有接近1的删节率,在该信道元件中大多数位被删节。
CN200680028405XA 2005-08-05 2006-07-21 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36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197,306 US7764743B2 (en) 2005-08-05 2005-08-05 Methods of channel coding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1/197,306 2005-08-05
PCT/US2006/028313 WO2007019012A1 (en) 2005-08-05 2006-07-21 Methods of channel coding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3692A true CN101233692A (zh) 2008-07-30
CN101233692B CN101233692B (zh) 2013-02-13

Family

ID=37057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840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3692B (zh) 2005-08-05 2006-07-21 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764743B2 (zh)
EP (1) EP1911165B1 (zh)
JP (1) JP2009504086A (zh)
KR (1) KR101280144B1 (zh)
CN (1) CN101233692B (zh)
WO (1) WO200701901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7767A (zh) * 2014-02-20 2016-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的速率匹配处理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89316B2 (ja) * 2005-03-28 2011-05-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の下りリンクチャネルを伝送する制御情報のエラー検出方法及び移動端末
US7764743B2 (en) * 2005-08-05 2010-07-27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s of channel coding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7020958A1 (ja) * 2005-08-18 2007-02-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及びcqi選択方法
WO2007093879A2 (en) * 2006-02-13 2007-08-23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selection of packet segmentation
US20070189160A1 (en) * 2006-02-14 2007-08-16 Itamar Landau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ndomized punctur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493834B2 (en) * 2006-08-28 2013-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ent-adaptive multimedia coding and physical layer modulation
PL2078368T3 (pl) 2006-10-31 2015-10-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echnika HARQ w systemie MIMO z multipleksacją przestrzenną
CN101217349A (zh) * 2007-01-05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中比特收集的装置与方法
CN101282192B (zh) * 2007-04-03 2011-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信道编码方法
EP1986364A1 (en) * 2007-04-25 2008-10-29 Mitsubishi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by a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at least a first and a second consecutive channel elements of a group of channel elements of a channel resource to a destination
JP2008311869A (ja) * 2007-06-13 2008-12-25 Telefon Ab L M Ericsson レートマッチング装置及びその方法、デレートマッチング装置及びその方法、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EP2176980B1 (en) * 2007-07-30 2016-06-01 Marvell Israel (M.I.S.L) LTD. Rate matching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549376B1 (en) * 2007-12-13 2013-10-01 Rockwell Collins, Inc. Vector turbo codes
KR100960121B1 (ko) * 2007-12-17 2010-05-2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재전송 통신 시스템의 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WO2009137102A2 (en) * 2008-05-09 2009-11-12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Symbol vect0r-level combining wire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harq with mimo
US8271861B2 (en) 2008-05-09 2012-09-1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ymbol vector-level combining receiver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HARQ with MIMO
US9236918B2 (en) * 2008-06-24 2016-01-1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MIMO transmitting apparatus, MIMO receiving apparatus, MIMO transmission signal formation method, and MIMO transmission signal separation method
US8503360B2 (en) * 2009-06-26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multi-user joint transmit-receive beamforming
US8839081B2 (en) * 2010-05-03 2014-09-16 Intel Corporation Rate matching and de-rate matching on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s
US8806310B2 (en) * 2010-05-03 2014-08-12 Intel Corporation Rate matching and de-rate matching on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s
CN104283630B (zh) * 2013-07-03 2018-04-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348764B (zh) * 2013-07-31 2017-09-19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在数据接收链路中分配计算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01965B (zh) 2018-03-06 2023-09-1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传输功率控制
US11757564B2 (en) * 2019-12-02 2023-09-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nk adaptation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p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34819B1 (ko) * 1998-06-05 2002-05-02 윤종용 레이트 매칭을 위한 채널 부호화 장치 및 방법
AU760780B2 (en) * 2000-05-22 2003-05-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 HARQ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DE10107703A1 (de) * 2001-02-19 2002-08-29 Siemens Ag Ve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atenübertragung gemäß einem Hybrid-ARQ-Verfahren
DE10129777A1 (de) * 2001-06-20 2003-01-02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atenübertragung gemäß einem ARQ-Verfahren
KR100918765B1 (ko) * 2001-10-20 2009-09-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부호화 및 레이트매칭장치 및 방법
US7372837B2 (en) * 2001-10-26 2008-05-13 Texas Instrument Incorporated Incremental redundancy using two stage rate matching for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o obtain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KR101014898B1 (ko) * 2002-01-07 2011-02-15 지멘스 악티엔게젤샤프트 비트 레이트 적응 모델이 송신기와 수신기 사이에 시그널링되는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7283508B2 (en) * 2002-02-07 2007-10-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erving HS-SCCH set information in an HSDP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000173B2 (en) * 2002-02-11 2006-02-14 Motorola, Inc. Turbo code based incremental redundancy
CN100555923C (zh) * 2002-02-15 2009-10-28 西门子公司 速率匹配方法
AU2002315928A1 (en) * 2002-04-09 2003-10-23 Nec Australia Pty Ltd Improved signalling scheme for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EP1533926B1 (en) * 2002-09-12 2017-12-0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adio transmission device, radio recep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transmission cancel subcarriers
US7293217B2 (en) * 2002-12-16 2007-11-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etection, avoidance and/or correction of problematic puncturing patterns in parity bit streams used when implementing turbo codes
US7269783B2 (en) * 2003-04-30 2007-09-1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dicated hardware and software split implementation of rate matching and de-matching
JP2005039572A (ja) * 2003-07-16 2005-02-10 Iwatsu Electric Co Ltd 受信パケットの分析方法と装置
US20050053035A1 (en) * 2003-08-16 2005-03-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plink packet data service on uplink dedicated channels in an asynchronous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60039409A1 (en) * 2004-08-18 2006-02-23 Marko Lampinen Code domain bit interleaving and reordering in DS-CDMA MIMO
US7620018B2 (en) * 2005-02-02 2009-11-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multi-channe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wireless network
US8175110B2 (en) * 2005-04-18 2012-05-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ending station, receiving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317187C (zh) * 2005-07-12 2007-05-2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多孔粉体掺杂的硅石气凝胶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US7764743B2 (en) * 2005-08-05 2010-07-27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s of channel coding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7767A (zh) * 2014-02-20 2016-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的速率匹配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637767B (zh) * 2014-02-20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的速率匹配处理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764743B2 (en) 2010-07-27
KR101280144B1 (ko) 2013-06-28
KR20080040698A (ko) 2008-05-08
CN101233692B (zh) 2013-02-13
JP2009504086A (ja) 2009-01-29
US20070030917A1 (en) 2007-02-08
EP1911165A1 (en) 2008-04-16
WO2007019012A1 (en) 2007-02-15
EP1911165B1 (en) 2015-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3692B (zh) 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方法
CN101689974B (zh) 多载波移动体通信系统
KR100754552B1 (ko)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고속 공통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0646799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채널들의 레이트 매칭 파라미터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KR100715204B1 (ko) 광대역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고속 공통 제어 채널 통신 장치및 방법
US906551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89967B (zh) Hs-pdsch盲解码方法及接收机
US7953428B2 (e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JP3614413B2 (ja) 高速データパケット接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使用者データに割り当てられる直交コード情報を送受信する方法
CN101507168B (zh) 低开销分组数据传输和接收模式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24689B (zh) 用于支持多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数据接入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KR100811843B1 (ko) 광대역 부호분할 다중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고속공통제어채널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864422B (zh) 冗余策略选择方案
JP2004159300A (ja) モバイル・デバイスからのワイヤレス・データ送信において使用するための高速専用物理制御チャネル
CN101351981A (zh) 无线通信用共用数据信道上的高效率传输
KR20060051375A (ko) 다수 사용자/다수 서비스의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Das et al. Performance of hybrid ARQ for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in UMTS
WO2010106330A2 (en) Bit loa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ode parallel channel communication
CN101237297A (zh) 一种传输增强上行专用信道控制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0819290B1 (ko)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고속 공통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Ghosh et al. Performance of coded higher order modulation and hybrid ARQ for next generation cellular CDMA systems
EP1856829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network element, transmitter, component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2003204313A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1232353B (zh) 一种指示hs-pdsch信道调制方式的方法
JP2006020239A (ja) マルチコードパケット伝送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端末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1